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化学有机知识点

化学有机知识点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5 16:12:25

化学有机知识点

化学有机知识点篇(1)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1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紫色溶液是否有变化?

现象与解释: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KMnO4酸性溶液不反应,进一步说明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了化学反应;量筒上出现油状液滴,说明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量筒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量筒内的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烧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乙烯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燃烧时有黑烟产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烯能被氧化剂KMnO4氧化,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反应。

3.乙炔

(1)点燃纯净的乙炔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炔。观察乙炔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乙炔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还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炔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炔也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21.苯和苯的同系物

实验: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别注入3支试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说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2.卤代烃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取一支试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看到反应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这种沉淀是AgBr,说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腾),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不饱和的有机物。

3.乙醇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在大试管里注入2mL左右无水乙醇,再放入2小块新切开的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迅速用一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倒扣在导管上,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并验纯。

现象与解释: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比水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慢,说明乙醇比水更难电离出H+。

(2)乙醇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烧瓶中注入20mL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片碎瓷片。加热混合液,使液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到170℃。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4.苯酚

(1)苯酚与NaOH反应

实验:向一个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酚与水混合,液体呈混浊,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当加入NaOH溶液后,试管中的液体由混浊变为澄清,这是由于苯酚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2)苯酚钠溶液与CO2的作用

实验:向苯酚与NaOH反应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气体,观察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变混浊。这是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与Br2的反应

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苯酚与溴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既不需加热,也不需用催化剂,比溴与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变得更活泼了。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知识3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

⑴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

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化学有机知识点篇(2)

关键词:思维导图;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一、高三有机化学复习特点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分布于鲁教版教材《必修2》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材中有机化学基础概念多,物质种类繁多,同时有机化学知识规律性强,知识节点间关系复杂,相互交错多。庞大的有机物分子结构式、种类繁多的同分异构体、复杂多变的有机化学反应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经常会因为缺乏条理,陷入思维混乱。思路不清晰使得学生做题时总是忽略某些要点知识而不能顺利完成,造成学生听听都会,做做都错的局面。

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要素

学生在高一、高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要对知识模块的总体把握更具系统性和条理性。高三有机化学复习主要包含以下七个专题:有机物组成结构及其研究方法(官能团种类);同分异构体;有机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和反应类型;根据合成路线等信息推断有机物;有机物合成路线设计;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综合检测。

三、\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的策略

针对教材中介绍有机物种类繁多、反应复杂、知识点零散。大多数学生在学完有机化学后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当考试过程中遇到有机化学综合题时,有些学生就会无法找到题眼去突破,从而心理感到害怕。每年的高考中的有机化学试题不仅要考查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有机化学的知识脉络是特别重要的。思维导图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从一个知识点发散出更多相关知识,而且在后续学习中,随时将更多的知识补充到导图中去,这样就形成复杂关联的知识网,使记忆和理解更为深刻和全面,并在此过程中扩展思维广度和深度。学生在学习时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他们把复杂的有机化学知识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理清,有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学生的恐惧也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四点教学策略。

(一)独立复习,把握主题核心

在进行高三有机化学复习之前,笔者对什么是思维导图、怎样画思维导图都给学生做了详细的讲解。学生在熟练掌握思维导图之后,每次在复习课之前应该明确自己需要做的工作是通过复习课本及笔记找到要构建的主要知识点。这一步需要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要能宏观的把握知识。实在有困难,可以向教师求助。把找到的核心内容作为主题,以它为中心进行扩散,思考与其他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同时画出思维导图,体会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要做到送些,学生必须在课前做精心的复习和准备,而不再是被动的等着教师来“喂”知识。认真细致的工作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更深刻。学生在课前准备的越充分,上课时也就越自信。

(二)小组讨论,完善思维导图

学生在课前针对各自画的思维导图可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发现彼此的不足与长处,进而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每位同学所用的教材是一样的,由于对知识的理解有差异,使得画出的思维导图各有千秋。这些思维导图各具特色,既包含学生们智慧的结晶,又包含他们对知识点把握的不足和失误。学生们通过讨论,思维的火花发生碰撞,在完善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的知识网络得到不断地扩充。学生们通过讨论取长补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不断提高。

(三)组间展示,补充思维导图

在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人唱独角戏的复习课,而是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其他学生听完讲解后,根据自己的课前复习和绘制的思维导图给予补充。教师在这里则主要充当龄听者的角色,在适当的时候作出补充。通过课上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给予完善,学生兼收并蓄各家所长,使得各自的知识网络较之课前更加的丰满。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不再会有凌乱不好记的感觉。

(四)利用导图,复习梳理关系

高三有机化学的复习涉及点多,要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网络,仅靠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课下需要对自己不够完善的思维导图进行不断地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有机化学知识的再认识。根据教材和笔记找到中也主题后,对它的枝杈进行细化,形成细密的知识网络。学生只有亲身体验这种细化的过程,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知识之间遇辑性,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才能做得更好。从小处着手把握全局,这样就能利用思维导图把琐碎的有机化学知识变简单。零散的知识点变成几幅学生成竹在胸的思维导图,使得学生不再惧怕有机化学的综合题。

总之,运用思维导图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梳理,使得本来在学生也中复杂凌乱的知识变成由几个中心主题组成的知识网,学生复习起来更轻松。这样就可以使原来在学生大脑中堆硕起来的有机化学知识更直观,使知识么间的逻辑关系更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实现了把教科书由厚变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有机化学知识体系逐渐构建起来,思维能力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茹.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理解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化学有机知识点篇(3)

关键词: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课程协调教学

中图分类号:O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286-01

化学教学具有复杂性特点,特别是不同的教学在针对不同学生的时候教学模式具有差异性特点。合理配置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整合教学资源在基础教材课程体系上不断的进行课程教学完善,构建双方之间的联系纽带。将两者之间存在的重复点转换为关联教学。

1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协调内容

1.1整合教学知识点

根据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之间的关系,对教学知识点进行整合。结合教学的实际状况内在的重复知识点要优化。特别是在物理化学中知识点的应用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回顾。整合之后的知识点能够体现教学大纲的重点,根据教学进度安排进行课程设计。能够使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都具有可操作性,这样能够避免学生单调的接受化学知识,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学习。

1.2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在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要增加学生的创新实践环节,在教学中要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转换课程教学功能,由知识的单一讲解转变为教学引导。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主要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优化教学方式,更多的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独立的环境中开展化学问题的思考。例如在无机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平衡教学知识点构造,针对化学计算方法进行总结,比较不同的教学模式。能够在整体上确认化学基本情况。物理化学要结合课程主要内容,重点讲解基础知识。理论性较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的知识点异同比较,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不同的条件下开展化学计算,另一方面在整合教学内容的时候优化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增加教学实践功能,设计合理的综合实验。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将会提升科研能力,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重要体现。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教学方法的创新对于未来化学应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1.3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

整合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之后,教师要根据教学主要内容适当性的增加两门课程的专业知识点,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样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化学学习。扩充的知识点并不需要系统的进行讲解,可以简单地进行说明。增加学科教学的前沿性,为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的推动力。要对学科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了解,能够正确处理生活中实际问题。在无机化学中对于污染的处理与物理化学中有着明确的区别,物理化学主要讲解的是相关概念,为学生介绍临界流体,无机化学讲解萃取技术以及降低污染的措施。在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学习中都需要通过对课程内容进行协调,使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协调双方之间的关系,处理好潜在的矛盾,使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既能够相互促进同样能够差异存在。

2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协调教学方法

2.1重点教学

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协调要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开展资源的优化整合。不能够简单的对知识点进行划分,要掌握一定的方式进行讲解。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教学内容上会出现重复,并且限于学生知识水平,需要使学生能够明确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的主要问题。注重教学主要内容,将部分内容在特定条件下系统的带入到教学主体中。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在限定条件下研究学科本身的发展规律,重点传授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基本知识,为学生开展化学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应用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

2.2统筹教学

无机化学主要研究的是无机化合物,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与有机化合物相对。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学科与化学学科基础之间发展起来的将化学现象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根据物理理论进行实验,构建化学体系,总结归纳化学的基本发展规律。是化学科学重要理论基础。物理化学能够反映化学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无机化学中需要解决氧化还原反应,但是在物理化学中将要描述电化学的知识体系。两者作为完整的理论体系能够解决化学的基本问题。对于两者理论知识要进行合理的分配,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规划。

3结束语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教学模式简单,并不适合新时期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无极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协调教学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的主要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对于知识点进行有机配合,实现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教学相连接。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构建统一协调的课程。协调教学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深入性理解,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扩展科学思维。参考文献:

[1]王小兵,卢文贯,任健敏.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课程整合与优化初步探讨———以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大学化学,2014,4,28.

[2]张海永,许德平,张庆武.无机化学与物理化学课程的协调教学[J].化学教育,2015,6,18.

化学有机知识点篇(4)

  一、前言

“机械工http://程基础”课程是非机械类专业大学生了解机械工程知识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全世界对机械工业的重新认识,该课程得到了全国范围内各大院校的重视。但是,由于该课程涉及面非常广,如有机械识图、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材料热处理、冷加工和热加工等内容,且受课程学时限制,课程内容设计比较难于让学生接受。经过相关的调研,该课程的内容设计存在的如下的不足:(1)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不够明显。该课程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内容繁多,目前的课程实施情况是没有对各个知识点内容进行有效的分解,结果给学生造成了课程内容繁杂和难以接受的现象,也就难以在42学时内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例如课程包括的机械识图和机械制图,工程材料和热处理等,都没有进行有效的划分,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2)课程每块内容内部没有进行有效地梳理。例如工程材料部分内容知识,金属材料宏观、微观结构和铁碳相图等知识点更是相互交错,没有明显的主线;例如热处理部分内容知识,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和过冷冷却转变曲线等,更是无法清晰的描述。因此,对本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地梳理是非常有必要的。(3)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不够明确。没有对核心知识点的明确,就会给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引导,从而又会导致学生更加的抵制本课程。因此,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明确也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目前本课程内容设计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每个内容模块核心知识点的“机械工程基础”课程内容设计方案,通过近三年的实际教学应用,得到了大学分学生的认可。

二、具体教学内容设计实施方案

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方案,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演练和相关知识点视频相结合的形式,以“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目标为准绳,探索一套能提高学生机械工程实践能力的课程内容设计方案。具体实施方案包括:课程内容模块划分、模块内容内部知识点梳理、核心知识点明确和强化三部分。

1.课程内容的模块化划分。针对本课程内容囊括机械识图、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材料热处理、冷加工和热加工等诸多内容,可以将课程内容模块化划分为机械制图模块、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模块和冷热加工模块。(1)绪论。该部分说明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机械识图与制图。该部分说明机械工程图纸的具体过程。(3)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该部分说明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能优化方法及过程。(4)冷加工和热加工。该部分说明获得具体机械产品的方法及过程。

2.课程模块内容内部的知识点梳理。针对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计,具体44学时的课程模块内部内容的知识点梳理如图1所示。第一部分“绪论”,主要讲述机械工程学科知识的涉及范围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意义,共2学时;第二部分“机械识图和机械制图”,主要讲述机械结构零部件图纸的绘制基础知识,平面图纸的识图看图方法,12学时,cad计算机制图基础知识,3学时,该部分共15学时;第三部分“工程材料及热处理”,主要讲述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结晶过程等微观结构3学时,金属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及结构3学时,铁碳相图6学时和奥氏体转变图6学时,共18学时;第四部分“冷加工和热加工”,主要讲述相关的压力成型加工方法及设备3学时,铸造方法及相关设备3学时、焊接方法及设备3学时,共9学时。

转贴于 http://

3.课程核心知识点的明确和强化。有了课程内容的具体梳理,课程内容核心知识点还必须有所突出,以保证学生对本课程的重点了解。(1)核心知识点一:机械识图。该知识点主要培养学生的看图和图纸设计表达能力,即便是对经济管理类等非机械类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实用的。它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工程识图及制图方面的知识面,又可以为学生提供机械工程专业的专业背景知识,从而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2)核心知识点二:三条曲线。该知识点由应力应变曲线、铁碳相图和热处理c曲线组成。这三条曲线覆盖了整个工程材料及热处理课程内容,既可以拓宽学生的工程材料方面的知识面,又可以为学生提供工程材料专业的专业背景知识,从而提高不同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模式改革后的效果http://

化学有机知识点篇(5)

目前,我国主要是采用以讲授式为主、合作探究式为辅的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尤其是高三复习课上,课堂上的信息量非常大,学生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很大,学生总是感觉来不及做笔记,往往记了老师当下总结的知识点,却跟不上老师接下来要讲的东西,更不用说是将整堂课复习的知识系统化,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了,就只能课后自己进行补充。由此可见,要记下所有的知识点不太现实,因此选择有效的方法记录有选择性的知识点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的生活也息息相关。高中有机化学分布在两本书上,有机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且关系复杂,学生学起来感觉很吃力,缺乏条理,思维陷入混乱之中。但如果学生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来理解和记忆有机化学的知识,就会体会到有机化学知识的规律性,从而理清知识间相互错综复杂的关系。比如在学习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烃的衍生物”时,学生习惯于将知识局部化,学习卤代烃时,学生将其概念及其发生的特征反应储存在脑海里。当学习醇、酚等时,学生也只是将其对应的概念及特征反应储存起来。这样一来卤代烃、醇、酚等知识在脑海中里的存在方法是一块一块的,线性排列的,缺乏之间的有效整合。而当烃的衍生物综合起来出题时,学生往往不知所措。其实是学生缺乏对有机化学物质的归纳总结,不能建构系统的有机化学知识脉络。而如果利用思维导图来记笔记,则知识以发散放射状形式呈现,与人脑的思维方式相吻合,记笔记用时少,还能使重难点突出,知识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一目了然的呈现出来,起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有机化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建构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以下为本人在实习时使用思维导图应用于有机教学中的实例。

新课教学:(1)课前预习:教师提前一天布置预习新课的内容,并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预习知识的理解,简单的绘制思维导图。对一些自己理解的学生可以将知识展示的非常恰当,而对自己有疑惑的知识点,学生可在自己绘制的图中用符号“?”标注出来。第二天一大早要上交。

课堂教学:教师对于学生交上来的思维导图进行简单的浏览,可以知道学生在哪些知识上理解的较好,哪些知识的问题比较大,在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课堂上教师就有侧重点的进行讲解。将学生自己制的思维导图发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针对自己的情况,对自己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优化,认为是重点的学生自己可以用彩色标注,形成自己脑海里的知识图形。

化学有机知识点篇(6)

关键词 有机化学 互动教学 形成性考核 考核驱动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有机化学作为四大化学之一,一直是高等院校中化工、食品、制药、环境、生物技术等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基础课,该课程一直以系统性强,内容多,知识点抽象著称,对于初学者来说,本身学习难度很大。而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育模式,枯燥乏味,学生易产生倦怠情绪,学习效率不高,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学生在有限学时内掌握所有必要知识点的要求。在现阶段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承认学生作为独立的教学主体的前提下,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绝对权威的主导地位,使师生在相互影响、相互活动中产生教学共鸣,实现教学相长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真正做到互动,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彼此交流。而形成性考核,是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阶段性测评,是课程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研究发现,形成性评价优于总结性评价在于它可以测量出“某些不能轻易或充分地从总结性考试中所获的学业成绩”。本文根据近几年来我校有机化学课题组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结合形成性考核办法应用于教学环节中的一些经验尝试和交流成果进行初步探讨。

1完善教学内容体系,为形成性考核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展开奠定基础

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必须建立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同专业学生学时不同,要求不同,知识重点也不同,另外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也存在差异性。因此,进一步深化理解,拓展野,研究形成一套线索清晰、内容完整、伸缩自如的教学内容体系,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基础学生需求,是我们研究实施形成性考核驱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前提。经过长期实践总结,我们初步形成两个层面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是内部的体系,分基础、重点和简介三个层次:基础部分是碳氢化合物,重点部分包括卤代烃、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简介部分包括脂类化合物、光谱等。针对不同的专业需求,这一体系是相对可调的,如对于木材科学专业,碳水化合物一章可以作为简介部分,但对于食品,中药类应作为重点部分,因为碳水化合物这些内容是后续学习生物化学、中药化学、食品化学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二是外部的体系,主要是教师应充分掌握的课程相关的知识点。分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学习前学生已经具备的基础知识,教师在开课前应向学生了解相关情况;第二部分是学生在学习时与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有关的知识点,这需要教师在开课时向学生延伸介绍;最后一部分是学习后有机化学课程知识点的拓展内容,在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时可能会遇到,需要教师向学生进行补充说明的知识点。

为了解决好课程教学中“教”的问题,为形成性评价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有机化学课程组首先系统的研究了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课程大纲,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有机化学课程的知识点内容要求进行了区分,形成了针对不同专业的内部知识体系。根据不同专业的内部知识体系和评价办法,任课教师会更加有针对性地去钻研教材,查阅相关文献,逐步完善和健全外部教学内容体系。经调查发现,形成与完善这两层教学体系能有效的避免任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点内容“满盘灌”和学生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

2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总结

“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妥善地选择教学方法。”(孔德拉秋克)教学方法是教学模式的核心,而教学方法只有形成灵活的体系,才能形成切实的教学效果。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体系的需要,将抽象的、枯燥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形象的、有趣的动感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对任课教师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互动式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也各有特点。经多年有机化学课程研究实践经验并结合文献报道,本课题组归纳出了几种行之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一是精选案例式互动。运用多媒体等手法呈现精选知识点个案,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勘校正误,设置悬念,然后抓住重点、热点作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一般过程为:案例解说-尝试解决-设置悬念-理论学习-剖析方案;二是主题探讨式互动。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抛出问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问题的选择需具有启发性、思考性、贴近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讨热情,在学生的热情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讨论的情况随时启发学生传授和运用知识;三是归纳问题式互动。就是课前针对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归纳互动问题。教学开始,教师逐一向学生抛出,学生广泛进行思辨、争论,在开拓思路的同时,最后达到了解熟悉所学内容的目的,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有机化学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自主探究式互动,由学生在学习完相应的知识内容后,对存在的疑惑或者提出的探究性问题进行交流互动,目的在于根除学生心中的“拦路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五是结合仿真式互动。在教师传授知识点内容时,运用虚拟仿真软件、多媒体或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与学生进行思维上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抽象、枯燥的知识点时,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或零距离接触来加深对知识点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六是结合实验式互动。指采取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师生之间的实践交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带着目的去深入了解和掌握知识点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消化吸收。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绝对孤立的,有时候选用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形式的教学方法来一起使用。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即通过调节师生的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3结合教学重点,灵活运用

经过长期在有机化学的课堂教学的实践积累,在已有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基础上,我课题组认为有机化学的教学重点可以大致可分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如何以分子构造式为基础,结合价键理论、电子效应理论,指导学生推测化合物的性质、特征反应、制备方法等,以强化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探究结构的差异,所含取代基、官能团的位置,所存在的电子效应,区分不同类型化合物的特性、内在联系、相似化合物的差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掌握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内部知识体系和重点,就为我们灵活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明确了方向,如何将互动式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精心组织、灵活运用,充分协调好“教”与“学”的问题,对任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准备充分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准备阶段,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查阅相关文献,全盘掌握内部、外部知识内容体系和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互动式教学方法与课程内容进行结合,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回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映像,帮助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4构建形成性考核体系,形成以此驱动的互动式教学检验标准

为了改变传统的总结性评价的局限,促进互动式教学的运用和检验成效,我们初步构建出了一套双向驱动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形成性考核的检验,学生能准确的知晓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并能根据考核评价结果主动去弥补不足,调整学习方法、心态,为下阶段学习做准备。教师也能在此帮助下对自己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评估,驱使其对教学方法做相应的改进。

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主要在五个方面体现:一是课程内容阶段性测试,根据课程内容的关联性和教学时间安排,把课程测试考核分为四个部分(① 烃类 ②醇、醛、酮、羧酸 ③ 含氮化合物与杂环化合物 ④ 糖类与蛋白质)分别进行测评;二是课间小组讨论评定,教师有序安排学生组合,采取组间竞争的方式围绕教师拟定主题,对课程的重点、难点内容,或者是拓展性内容集中进行小组讨论,并由学生进行讲解,最后由学生进行总结说明。教师根据学生参加讨论、总结发言等记录情况给予评价并评定成绩;三是自学记录评价,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课程相关书籍、浏览光盘视频、查阅网上论文,完成小论文或网上作业等方式进行自学,并记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掌握知识程度,以及对难点、重点和疑难问题的理解等。这是考核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来实现和监控。教师根据学习记录,学习成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成绩评定;四是知识迁移能力考核,知识迁移能力是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新的领域、解决新的问题时所体现的素质和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利用课程所学知识,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找到知识连接点,进行知识转化的能力。比如学生学了亲电加成反应,已经掌握了加成的方向规律,等到学习亲核加成时,教师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亲电加成反应的规律,通过现场问题请学生解答或提问让学生说出亲电加成反应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亲核加成的规律。消除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来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五是平时表现评定,根据学生平时出勤、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来评定。

对教师的形成性评价体现在二个方面:一是按照一定的教学内容作为节点,鼓励学生通^网上平台对现阶段教师的互动式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成效给出评价;二是从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绩与学习热情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

建立在对教师和学生双向驱动机制下的形成性考核体系主要的作用点是课堂,目的就是要让教师能够充分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另外,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为了保证有机化学课堂教学重点明确和整个知识内容体系的完整性,我们在逐步增加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地位的同时也强调总结性评价。总结性测评范围全面覆盖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并突出教学重点――结构与性质的辩证关系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担负起支撑相应学科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王洁,陆克义,张轩萍,等.互动式教学法在高等医学院校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113.

[2] Wood,R.Assessment and Testing:ASurvey of Resear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化学有机知识点篇(7)

1. 近五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题回顾

1.1各部分知识所占的比例

年度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计算

200845.4%5.6%22.2%167. %10.2%

200937.0%19.4%20.3%19.4%3.7%

201038.0%14.8%20.4%19.4%7.4%

201137.0%15.7%20.4%16.7%10.2%

201235.2%16.7%20.4%17.6%10.2%

由上述表格可以看出:计算知识有上升的趋势。

1.2各年级知识所占的比例

年度初中高一高二高三

20083.7%23.1%63.0%10.2%

20093.7%43.5%34.3%18.5%

20101.9%33.3%42.6%22.2%

20111.9%27.8%49.0%21.3%

20122.8%29.6%50.9%16.7%

从上面看出:高二化学知识所占的比例偏高。

2. 2013年化学高考试题预测

2.1紧扣教材,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知识覆盖广。

估计试题会紧扣教材内容,会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且很多题目会取自于教材,在教材知识上会有延伸。中学实验中最重要、最基础、最典型的定性和定量实验,将无机定量实验与有机制取实验结合起来,考查最基本的实验技能,要求学生学好教材,跳出题海,重视学生动手实验,预计考题涉及考纲的绝大部分考点,考点几乎覆盖高中化学所有基础知识。

2.2立足双基,重点考查主干知识,难度把握好。

基本概念中的化学用语,化学常用计量,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反应热,化学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电化学、溶解平衡,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元素化合物知识中的钠、氯、硫、氮、磷、碳、硅、铁、铝。有机化学中的烃和烃的衍生物,有机高分子,有机反应,有机合成,同分异构体,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取、检验、鉴别、除杂,化学实验中的定性与定量等内容。

2.3注重实验,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试题形式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越来越重视。估计考查内容有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描述,物质的制取,定量实验和定性描述,物质提纯和鉴别,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处理等。而且重点考查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我想试题形式新、立意高,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有利于平时重视实验,认真完成实验的学生,而且对“纸上谈兵”式的实验教学起到警示作用。

2.4注重化学素养,并突出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预测试题对化学用语技能的考查,在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上注重考查学生的化学素养,同时也会检验学生集合利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强调化学用语的规范表达,书写准确,落实过手。

2.5能力立意,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估计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科内的综合,而且每个题各小问层层递进,区分度明显,要体现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2.6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考查学生科学素养。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应该会更加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充分体现化学造福于人类,化学让生活更美好的观点,而且要反映新课程的理念,试题将选取与人类生产、生活、科技、环境有关的素材进行考查,如:新型离子交换材料,制备高效除臭剂,粘合剂的原料,人工肾脏除去尿素等,考查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化学科学应用情景的呈现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要我们和学生要多关心生活、生产中的化学常识,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

3. 2013年高考化学试题形式

3.1选择题:大约7个,每个6分,共42分。

主要的考点有: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离子共存,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判断,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电解质溶液,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有机物,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解释等主干知识,程度不大,属于了解的知识范畴,就是知识的再现。

3.2非选择题:大约4个,共58分。

第8题:估计考在物质的分类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而且还有可能体现元素周期律的知识。

第9题:实验问题及解释。如:海水中提取镁、溴、纯碱工业及联合生产等。

第10题:有机推断及运用,考查烃、烃和烃的衍生物,合成高分子材料等。

第11题:元素化合物与电化学的综合考察,以元素化合物为载体,主要考查原电池,电解池的两极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注意介质问题,电池反应议程式,电解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相关的计算,而且有可能写出计算过程。

4. 应对策略

高考化学总复习是对中学化学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纳,全面总结,使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织成知识网络,并加深理解和应用规律,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的过程。我将高三的复习时间大致分为三阶段。

一轮复习阶段:二诊考试前结束,这个阶段主要注意知识再现重升华,其目的是夯实基础,各个突破,掌握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基础知识,抓住主干知识,清理知识脉络,巩固双基,挖掘隐形关系,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将选修知识渗透到必学内容中,解决好必修内容中的为什么的问题,用结构这条线将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如元素化合物知识将贯穿这个阶段始终,不断强化化学反应的过手训练是夯实基础的抓手。

二轮复习阶段:踩点复习重迁移,这轮复习要点是深刻理解重点,如何突破重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对主干、重点和热点知识进行了强化复习,掌握要点和规律,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科学综合素质。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是以考查学生能力为主,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对基础知识内容更熟悉,并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才能在做推断题时得心应手。

该阶段是知识的重新组合过程,原理的运用和知识的迁移是重点戏,是否真正理解了基本原理,就看学生能否举一反三,知识能否灵活运用,正确迁移,就看学生解信息题能力如何。这些能力必须在二轮复习中得到强化,因为高考试题基本没有陈题,如果学生的这部分能力没有得到提高,做再多的题,也难上台阶。

三轮复习: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对于常见错误或易忽略的内容,除了思想上给予高考重视 ,还要对作业、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反思、纠正,搞好自查,不能让同样的问题在高考中再现,考前训练应重视应试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把握好试题的难度,为学生参加高考树立信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