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培养德育的方法

培养德育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5 16:12:26

培养德育的方法

培养德育的方法篇(1)

[论文摘要]公民道德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培养的关键期是小学教育阶段。在小学阶段公民道德培养的方法主要有: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环境潜移默化法,树立权利意识法,重点时机培养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网络教育法,人际关系法;学校教育中的岗位服务法,课堂教育法,宣传引导法,创设情境法;家庭影响中的榜样启迪模仿法,劳动体验法。要想发挥这些方法的最好效果,还必须建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公民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既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反过来又是人们分析善恶的尺度、评价是非的标准。公民道德培养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是道德培养的最佳期。要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习惯,也要使他们能区分善与恶、光荣与耻辱、诚实与虚伪等。如果错过教育培养的重要阶段,很可能会影响他们的一生,甚至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去培养小学生的公民道德?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最有效、最迅速地进行公民道德培养?笔者于2004年4月和7月对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13所小学的600余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测验和访谈测验。

一、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公民道德培养方法的探索

(一)自然环境

环境潜移默化法。小学生的生态和环保意识很强,教师和家长要抓住小学生本身具有的这一优点,对他们进行深化教育。问卷结果显示,39.6%的小学生认识到环境和生态问题应该引起人类的注意。43.8%的小学生表示要从自身做起。针对学生已达到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上的认识程度,应采取:

(1)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育。例如,表演短剧《请关注大自然》。让小学生扮演森林中遭受伤害的动植物,并自编台词。让他们知道大自然的痛苦心声。(2)随时进行口头教育。(3)在学校或社区的宣传橱窗内设置环保专栏。(4)维护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5)开展“绿色环保周”活动。(6)带领小学生走出大门,用城市已遭破坏的环境和美好的环境教育他们。(7)买一棵小树苗,和孩子一起种上,定期带孩子去照顾它,让孩子和小树苗一起长大。(8)经常带孩子到动物园,看到可爱的小动物,孩子会萌发怜爱之心。(9)多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曝光破坏环境的人与事。(10)每一个人都要保护环境,加大管理力度,尽量不要让小学生看到破坏环境的丑恶现象。(11)组织环保和拯救大自然的志愿活动,吸引小学生参加。

(二)社会环境

1.树立权利意识法。长期以来,社会各方面对孩子的责任与义务的教育太过成功,大大忽视了对权利意识的培养。访谈结果显示,29.1%的小学生买到假冒伪劣商品不会要求退换。问卷结果显示,平均有78.6%的小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选择牺牲自己,取悦他人。为了弥补对权利教育的缺陷,追求权利和义务协调发展,应采取:(1)老师和家长利用媒体和周围发生的事情教育小学生。(2)生活中,大人以身作则,积极维护自我权利。(3)社会上的各因素各尽其职,激起小学生的权利意识。

2.重点时机培养法。各种重要的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例如“五一”、“十二”;民间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问卷结果显示,在节日或自己的生日时,只有少数小学生愿意参加有意义的活动,大部分小学生只是在家里和父母过。建议老师和家长要带领小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社会的相关部门也要多为小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增加他们对国家、对家乡、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

3.爱国主义教育法。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问卷结果显示,80.1%的小学生对2002年中国足球出线怀有积极的态度,无论怎样,他们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以此良好状态为基础,应采取:

(1)老师和家长要经常带小学生参观历史革命纪念馆等有教育意义的场所。(2)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活动。(3)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教育。例如,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小学生说说祖国好在哪里。(4)学校宣传橱窗内设置“祖国好”专栏,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小学生展示祖国的壮丽与秀美。(5)进行国旗、国徽、国歌的教育。(6)利用新近发生的国际大事教育小学生。

4.网络教育法。小学生很愿意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问卷结果显示,77.7%的小学生会进入网上道德论坛,也有12.4%的小学生只会关注,不会参与。仅有4.9%的小学生完全不感兴趣。

在网络上,小学生完全可以敞开心扉。这样,他们的有关公民道德的问题就便于解决。学校要有自己的电脑室、要定期让小学生上网、要有专门的老师经营论坛,并清理非法网站。老师和家长要鼓励小学生参与进去。

5.人际关系法。帮助、教育小学生处理好同学、师生、亲子、邻里关系。问卷结果显示,晾在外面的衣服被邻居弄脏,只有24.3%的小学生会去与邻居说理,化解此事。其他的选项,或争吵,或自己洗干净,或报复,都会对小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具体培养方法如下:

(1)同学关系。1)在同学问出现矛盾时,老师正确对待,及时协调。2)平日里,大人讲述团结友爱的道理。3)老师之间、家长之间和睦相处。4)从小培养活泼、友善、合作等性格。5)家长注意孩子的细节问题。(2)师生关系、亲子关系。1)对小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向。2)不责骂,不让孩子望而生畏。3)亲近小学生,与他们沟通。4)露出点本领,让他们因为佩服而喜欢你。(3)邻里关系。在生活中邻里之间要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这样,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下成长,在人与人的友好交往中,他们会悟出许多道理,自己也会变得体贴、亲切、文明。

2.小学生对于健康与保健、法律知识的了解以及坚持性品质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和提高得十分缓慢。

这说明在相应的方法上施加的力度相当不够。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要仔细琢磨培养的方法,提高重视程度,加大实施力度,弥补小学生这些方面的不足。

3.随着年级的升高,愿意利用节日和生日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的小学生有大幅度增长,由16.2%上升到44.3%。虽然数字仍然没有过半,但是只要加强教育,我们要在活动中培养公民道德水平的目的不难达到。

培养德育的方法篇(2)

一、明确思想教育目标

1、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大力加强领导、教师、职工的思想教育,为人师表,做好本职工作,以严格、宽慰、期待、鼓励去感化学生。发起宣传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学生常规、自主管理强化教育系列活动,对学生开展系列养成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的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逐渐将良好的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准则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自主行为。

2、为进一步在班级、校内掀起“抓行为规范,展良好风貌”的热潮,校“校委会”在全校开展“优秀学生”、“校园优秀小主人”、“留守儿童好榜样”等评比表彰活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人翁感。

二、丰富特色内涵

“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内容可慨括为五个方面,它们是: “行为自我约束教育”、“生活自我管理教育”、“学习自我激励教育”、“活动自主组织教育”、“人格自我完善教育”,依次按“日常行为规范层――基本道德准则层――做人做事能力层――自我教育发展层”来深入对学生开展“自主管理教育”。

三、创新推进措施

1、创新培训机制

学校构建校、年级、班级三级网络,分层培训、具体指导。每周“校委会”工作例会更是发挥其引领、督导作用。工作例会都定时、定点进行,并认真作好记录,同时,进一步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开展“学校工作大家监督”的活动。评选“星级工作组”,为各工作组工作情况打分。看到工作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努力方向与改进措施,使例会不仅仅停留在培训的层面,而是提升到教育的境界。校领导要试先表率,大公无私并有远怀,主动倾听教师的建议,乐于接受教师的批评。教师也要做学生的榜样,带头示范,为人师表,做学生的好朋友,使全校上下,同心同德,生活在和谐、快乐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2、创新基层建设

(1)为加强对各班工作建设,学校开展了班级工作小组评比活动,分别对各班的学习组、卫生组、纪律组、生活组的工作情况开展了工作汇报评比表彰活动,各班各组对工作制度、工作情况与工作效果作了详细的汇报,不仅促进了各组的总结与反思,更促进了各班之间相互学习,实现共同提高,加强了班队建设,有力夯实基层建设。

(2)同时,为促使班级基层各工作组间的竞争,从而推动班级整体均衡发展,“校委会”开展“最佳工作组”的评比活动,促进班级、学校各工作组进一步发挥应用的作用,增强各工作组的工作力度,进一步肯定和激励“校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提高“校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创新评价机制

(1)每周校“校委会”对参加值勤班级的工作做等级评定,就“出勤情况”、“检查力度”、“反馈效率”、“总体评价”等方面分ABC等级平定,并公布于校通告栏中。

(2)各班“班委会”都制定了适合自己本班情况的工作评价体系,通过多元化的量化评价办法,对班级各组的日常工作情况作出客观评价,以激励为主,促进同学们参与管理、参与平价,体现共同进步、自我完善的内驱力。

(3)除了量化评价以外,各班“班委会”还开展着有针对性的质性评价。学校各班都有一本《校委会班级工作日志》,各工作组分头要将每天的工作情况及班级发展问题作好记录,在每周的德育量化工作小结会课上,各班都要有部署地对一周工作情况、班级今后发展作有效点评。

4、创新特色活动

(1)每周的校工作例会上,大家会对一周来的工作作一汇报,并对学校发展上存在着的问题作如实的反映、共同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并以在,《学校例会参政议事本》的形式,在学校行政办公会议上实现学生“参政”、“议政”。

(2)各大型集会学生唱响主题。每周升旗仪式的主持人的选定、培训教育及讲话主题都由校学校统筹安排、全面负责;开学典礼、毕业典礼都已启用学校小干部主持各项策划、组织、彩排等各项工作,收到很好的反响,让学生乐于参加,并认为是自己的事去办。

(3)常规主题教育活动添加新元素。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系列活动、“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寻访各地古迹,感受城市巨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恩教育”、法制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全校组织观看实现“大国梦”、“复兴之路”等爱国视屏资料,精心策划、认真部署、有效推进,追求活动实效、致力提升内涵。

培养德育的方法篇(3)

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的教育是体育教学任务的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大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的重任。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任务,而且还应该结合体育教学的任务和特点,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往往被忽视,表现为:在认识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的合理方法或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等,其结果往往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不同的思想行为、个人爱好、意志品质等都能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往往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体育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与技术技能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是统一的,相互作用的。通过学习完成技术动作、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过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的过程;反之,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的教育对完成技术动作的学生提供了保证。通过体育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

针对教育对象,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各项身体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并及时表扬,对学生中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提出改进方法,让学生心服口服。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到:第一,对学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也要提出,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缺点,但不要忽略对优点的表扬;第二,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度,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总之,在体育教学中遇到问题,要采取具体分析的方法,既能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也能在体育活动中培养他们的意志。

紧抓教材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体育教学中教材内容繁多,每一个项目都有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及意志培养

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课多以动作形式表现出来,很多女生因为胆小、害羞而不敢做一些动作。此时,教师必须鼓励她们,培养她们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体育教学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方面区别于其他科目,它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够使学生的内心活动、思维和动作、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使学生的动作再现出来,这是其他科目所不能比拟的。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相应教学手段,使思想品德教育与意志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

在课的组织和教法实施过程中,如能有意识地与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意志培养。例如:进行课前动员和课后总结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队列队形及定位体操可以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格纪律性;体操的整齐划一也能陶冶学生的美感;教材中的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机智、敏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竞赛,以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团结友爱、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在放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相互帮助、保护,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责任心。

培养德育的方法篇(4)

【关键词】职业素养 技工院校 德育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64-02

技工院校旨在为社会培养各方面的技术人才,长期以来,我国的技工院校多是注重实践技术的教学,将重点完全放在学生技术的培养上。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技术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也渐渐得到关注,通过改革德育课程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技工院校的教学十分重要。

一、德育课程与职业素养培养

(一)职业素养的含义

职业素养是指从业者在工作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一个从业者的职业品德。包含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意识等,职业素养的培养除了对技术的训练之外还体现在从业者的道德修养上,而对于从业者来说,职业道德的培养比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加重要。

(二)德育课对于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从教学内容来讲,德育课程主要是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进行教育,教材从心理、道德、法律等方面出发,旨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课程的教学对人的一生都是有影响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依赖于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德育课程为职业素养的培养提供了理论基础,给学生传授了基本的法律知识和道德标准,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二、现阶段德育课程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技工院校的教学中,德育课程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还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德育课程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技工院校长期以来将提升学生的技术水平作为目标,对于学校的教学和学生的考核都是以技术水平为标准,而对于德育课程的教学更多流于形式,不能给予重视。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学生走上社会以后职业技能达到标准而素质却达不到标准,也使得德育课程的教学水平严重下降,导致德育课程在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中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师的职业素质也有着较高的要求。相对技术类课程雄厚师资力量,技工院校的德育课程师资力量薄弱很多,大多数教师并没有进行过专业的德育课程教学培训,在课程的教授中对于知识的讲解过于浅显,并不能教给学生实质性的东西,导致德育课程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三)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技工学校的德育教学普遍缺乏创新,一方面体现在教材上,教材的长期不更新使得德育课程的教材内容已经跟不上当前社会的变革,与当下学生的性格特点并不匹配,以至于并不能给学生带来实质性的教育和帮助。二是课程中的理论并没有与实践良好的结合,内容上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因此对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并没有很大的作用。三是没有针对性,对于不同技术专业的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也不相同,而技工院校的德育课程对于不同专业课程设计都是相同,并没有针对性,以此对学生的教学效果也不好。四是德育课程的教学还长期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并没有与学生的专业技术相结合,也没有带入到企业当中进行实践,无法与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相结合。

三、德育课程的改革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技工院校需要对德育课程进行改革以便于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以下是针对德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些对策:

(一)重视德育教学,加强德育课程师资建设

对于德育课程的改革首先需要学校转变教学理念,学校应该认识到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将教学重点完全放在对学生技术的培养方面,对于德育课程的教学也应该引起重视。重点建设学校德育课程的师资力量,招聘专业德育教师,教师的质量水平直接决定着德育课程的教学水平。同时定期对教师开展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只有职业素养达标的教师,才能教育出职业素养较高的学生。

(二)将教学内容与专业良好结合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目标进行德育课程的改革,就要求德育课程的内容能良好的与学生专业相结合。学校应该针对不同的专业课程对德育教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将德育课程的教学带入到专业课程当中去,将不同职业的职业素养标准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分析,然后有方向性的进行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对德育课程的学习中渐渐培养出职业素养。

(三)将德育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的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学生将来的就业中,因此仅仅有理论的学习并不能很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技工学院一般都与相关技术企业合作关系密切,可以在对学生德育课程的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体验。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素养,以及职业素养对于自己今后职业生涯的影响。

(四)创新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

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更多还是停留在对于考试的分数评价上,这样的评价方式只能体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上,并不能全面的考核到学生德育水平以及职业素养。在德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评价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也很重要。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德育课程的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帮助。学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课程的改革,将德育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今后的职业相连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为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带来巨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培养德育的方法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素养 培养策略

高职教育是新时期国家实现企业转型与科技创新的保证。《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明确提出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要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新的机遇让我们看到了高职教育的光明前景,但高技能人才的持续发展能力的缺失反映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足。高职教育中存在过于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规范的培养的现象。根据素质冰山理论,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证明。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在隐性的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素养尤为重要,它影响到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对职业意识、态度等的形成发展完善起到基础性作用。因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是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保证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职业生活在人生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大学作为学生步入职业生活的准备阶段对其职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高技能人才是生产、服务岗位的一线工作者,职业素养教育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备环节。职业素养就是职业人在从事职业中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工作做好的素质和能力。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从表现形式上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显性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专业技术素养,隐性素养属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更侧重于一个人的德性。因此,作为职业素养中的关键内容,职业道德素养的教育对学生求职、就业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目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大多依靠学生的思想政治课中的道德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不能体现出高职教育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存在片面地将道德教育等同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情况。另外,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的量化标准,往往简单地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混同。课题组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52.3%的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48.6%的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有31.2%的单位认为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低”。这就直接导致在就业中出现求职者和企业互相“吐槽”的现象。一方面企业普遍认为当代高职院校毕业生眼高手低,没有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另一方面广大求职者认为大多数企业对自己不够重视,安排给自己的工作技术含量低,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从合格人才培养的高度,认识到高职院校开展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为培养更多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国家企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现状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个体职业道德素养参差不齐,从课题组对在校高职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能够意识到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诚信精神的重要性,但在身体力行方面存在欠缺。总体来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问题:

(一)团队协作精神缺乏。高职院校学生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团队精神。在问到“你是否是以个人为中心去完成实训”时,有36.1%的学生回答“是”,另外18.3%的学生回答“偶尔是”,能够和同学一起协作完成实习实训的学生占被调查的学生总人数的45.6%,不过半数。

(二)遵守纪律意识薄弱。部分同学在中学时期因成绩较差而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冷落,养成了懒散、纪律意识淡薄的习惯。当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被问到“面对所在集体或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你如何做”时,仅有16.9%的学生选择了完全遵守规章制度,13.9%的学生选择了自己认为合理就遵守,不合理的视情况而定。

(三)诚实诚信意识缺失。一些同学把诚实守信看做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但他们认为在实践中坚持诚实守信很难。比如在问到“如果你要申请减免学杂费或者困难补助,你会对你的家庭怎样描述”时,71.4%的学生选择了“基本照实说”,只有34.3%的学生选择了“如实说”。

(四)个人社会价值实现认知与实践能力不平衡。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水平与职业道德素养实践能力相比,后者远远低于前者,这与对用人单位调查中,认为高职大学生缺乏吃亏耐劳的实干精神是一致的。部分高职学生在价值观上存在功利主义倾向,重视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的学习,忽视职业道德素养的实践,更谈不上内化为价值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重视物质价值,忽视精神价值;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表现在求职上,他们对工作地点是否在大城市、薪水是否丰厚更关注,对社会价值实现,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贡献关心不多。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从培养对象上分析,高职学生自我认同感差,导致漠视职业道德教育。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突出表现在现阶段我国没有形成系统的分层次分类别的高技术人才培养学校,而且在人才选拔上也存在重分数轻能力的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在社会中的认同感偏低。加上高等教育扩招,生源大战,导致高职院校在高考录取中面临大量低分录取的现象。与普通高等学校比较,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自认为是高考的失败者,多数成绩较低,如河北省2013年高职录取分数线仅180分,多数学生存在自卑感。有些同学高中时期学习中等,进入职业院校以后表现出强烈的“失落感”,因不甘心进入职业院校而苦恼,又因前途渺茫而迷茫,最终形成得过且过的心理。有些同学高中时期由于成绩较差而受到教师的冷落,致使这部分学生纪律意识淡薄、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入职业院校后,普遍存在厌学、逆反情绪,对自己将来要选择的职业缺乏应有的尊重和荣誉感,形成功利性思想,以致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职业生活的选择中将学习技能当成唯一目的。以上种种原因便形成了对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和养成不重视的现象。

(二)从培养主体上分析,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体系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课程体系不健全。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通过“两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完成,由于课时限制,存在仅传授理论知识,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载体,不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理论与社会实践脱节现象。此外,高职院校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主要依赖有课时安排的显性课程,没有或忽视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等课外隐性课程在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中作用的发挥,还未形成健全的课程体系。二是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教育方法单一。现有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仅由“两课”课堂教学完成,受课时限制,教师大多以讲授为主,主要注重职业道德知识的传授,授课内容枯燥、方法单一,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程度不高,课下缺少实践指导,导致他们普遍认为职业道德素养教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职业道德素养没有更深的认知。三是从事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人才不足。高职院校大多忽视对思政工作者的培养和投入,专门的职业道德素养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有的学校即使开设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方面的课程,大多是由“两课”教师完成讲授,但教师的学科理论背景和工作经验都与高职学生的职业选择有较大差距,且不能参与学生实践培养,因此无法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实训和实习工作中面临的思想问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养成方面更是无从下手。

(三)从培养观念上看,传统的职业教育观念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忽视了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仅有知识、没有技能的高职生是废品;仅有技能,没有知识的高职生是次品;仅有知识、技能,没有职业道德的高职生是危险品”。就用人单位回馈的信息来看,企业招聘学生时,不仅注重学生的现有职业技能,更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以利于企业的培养重塑,长期发挥作用。部分学生被用人单位退回并非他们的职业技能不合格,而是因为其职业道德素养总体水平较低。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通过有计划地对学生职业意识、团队精神、爱岗敬业、遵守纪律、市场竞争等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实践,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外化为学生的自觉习惯,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的高级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

四、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增劳动力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影响个体就业和企业发展,影响社会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课题组经过在学生中的实践,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工作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转变学生培养中重技能轻德育,更轻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观念。把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同等看待。只有高职院校真正意识到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才能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所需的人、财、物的投入,为构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创造条件。

(二)加强培训,提高从事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工作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更新教师的培养理念,不仅向学生传授关于职业道德素养的知识,而且向学生传授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能力同等重要的理念,传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方法,帮助学生制订培养方案和养成计划,要求学生将职业道德素养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外化为行为习惯,为高质量就业和个人成长成才打下基础。

(三)拓宽思路,形成系统的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课题组经过研究与实践,感到要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必须拓宽思路,形成系统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首先,发挥思政课堂主渠道作用,全程开展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新生入学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除教材内容外,专门增加高职生涯规划内容,把职业道德素养作为成才的必备内容,教会学生如何规划,掌握修养方法。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把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要求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实现个人价值尽快成长成才结合,让学生从理论上掌握进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其次,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实践平台。一年级上学期开展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迎元旦长跑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一年级下学期开展唱红歌比赛、25公里远足,值周义务劳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吃亏耐劳精神;二年级上学期,开展拓展培训、高职生涯规划比赛,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队精神和诚信意识;二年级下学期,开展国旗下的演讲、心理健康培训,创新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精神价值追求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三年级,通过“校中厂”“厂中校”等方式,开展企业顶岗实习,用企业环境培养学生和企业要求的职业道德素养实践。再次,开展传统文化、区域文化、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如:通过素质教育课堂讲授“弟子规”等传统文化、图片展览、红色参观等方式、介绍古今中外,特别是学校所在区域的名人职业道德素养方面的事迹,先进企业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对员工的要求和纪律等,让学生切实感受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是社会永恒的要求,从而提高修养自觉性,并不断外化为行为习惯。还有比如订单班、企业冠名班等形式,校企共同育人,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的模式拓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途径。

(四)创新机制,完善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考核和保障办法。建立科学的考核和保障办法,把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水平作为毕业成才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实现他律和自律的结合,既是衡量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要求,又是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评估需要。从高职学生入学开始,给学生下发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手册,在职业责任、职业道德意识、职业能力、团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遵守纪律、集体荣誉感等方面设定分值,细化到每项活动,每学期进行检查总结,学生毕业时,把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养成情况作为取得毕业证书的重要依据之一。学校通过健全专门机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项经费、职业道德素养培养制度等方面,建立长效机制,保障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实施。

总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将影响未来社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的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这不但反映在科技进步对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反映在企业文化、制度、职工的职业认同、职业精神等软实力因素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科学研究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找出解决办法,对形成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教育部,[2012]9号.

[2]江东,李根珍,惠钢行主编.大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3]李丽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探析[J].科学之友,2010(2).

[4]戴香智,侯国凤.关于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状况的实证报告――以某高职院校文科专业为例[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6).

培养德育的方法篇(6)

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道德作风、意志品质、民主和法律、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

1.1爱国主义教育的培养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教育学生怎样为国争光,国家的荣辱就是个人的荣辱,懂得国家的富强、繁荣、稳定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1.2集体主义教育的培养教育学生关心集体、助人为乐,使学生在集体中发展个性,施展聪明才智。教会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团结友爱,培养他们互助协作的精神和良好的群体意识。

1.3道德作风、意志品质教育的培养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性、自觉的纪律性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

1.4民主和法律教育的培养利用体育课的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以及通过游戏、比赛的方法,结合在游戏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民主、平等、公平竞争教育。通过著名运动员由于违反法律法规而受到法律制裁的事例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

1.5人际关系与社会适应教育的培养体育活动中学生之间难免有摩擦、碰撞,产生一些小矛盾,个别好斗的男生甚至还会打架斗殴,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教育学生如何调整自我,教育学生自尊、自强,谦虚谨慎,诚实正直,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2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有利条件

体育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更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人格培养的重要手段。比如利用中长跑培养学生的意志和拼搏精神,利用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利用竞赛培养学生的荣誉感。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结合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不同教材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既是“新课标”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保证体育课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3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途径

“德育是灵魂,体育是基础”,体育与德育紧密相联,所有的思想品德内容几乎都能在体育教材中找到。比如: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中的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简介,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就,优秀运动员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等,均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结合队形队列练习,向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开展各种游戏或竞赛,进行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和文明礼貌教育;在进行中长跑、体操器械教学时加强对学生意志品德、拼搏精神的培养;在拔河、接力比赛时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4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实施方法

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基本特点是它的寄寓性、渗透性,实际上“教养”和“教育”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同步的、紧密结合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一般可以从以下几种方法入手。

4.1结合教学的特点

体育教学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实践性、竞争性和社会适应性。由于体育课大多在操场上进行,学生有强烈的求动、求乐、求知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始终是处于兴奋和动的状态中,存在各种思想,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及时发现,抓住好的典型,及时表扬、鼓励;对错误的言行要及时给予纠正。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其本身的优势条件,要求学生自觉克服同集体需要与运动规则相悖的个人欲望,按照集体的思想来调整个人的行为方式。体育教学还是一项具有个性化的肢体表现活动,有着突出的美育功能,有助于学生塑造与表现肢体动作的美,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高尚的情操。因此,在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形象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和心灵美的事例为素材,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4.2结合教材的特点

寓思想教育于体育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结合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思想性,善于发掘其潜在的教育因素,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德育。例如,在中长跑教学中,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培养坚毅的性格,发扬顽强的拼搏精神;在球类运动教学中,多安排集体项目的活动,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集体目标;在游戏中,游戏教材一般都有一定的主题、情节、竞赛因素、游戏规则,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特点,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维护集体荣誉、自觉遵守纪律、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教育;在教学竞赛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在障碍跑教学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体验胜利的喜悦,增强学生必胜的信心。

4.3结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由于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还不成熟、稳定,在教学中应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特点,对德育进行全盘计划:(1)要注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从实际出发,做到正确对待;(2)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善于启发引导,热情耐心;(3)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表扬为主,以鼓励为主,树立典型,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尤其要注意用生动形象、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教育,寓教于乐。

4.4严格执教,积极引导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教育学生;教师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给学生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学生才更能遵守纪律,听从指挥,才更能体现出集体主义精神,从而体现出班级的精神面貌和团队精神。同时,要采用引导方式,把学生向团结、协作、进取、向上的方向转化,形成良好的学风。例如:在跨栏跑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敢于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克服困难,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仪表、仪容、言行、文化修养、道德品质、工作态度等都给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关键时刻教师的一句“你能行”、“你很棒”、“你能做到”都会给学生无穷的力量和信心,激发他们的斗志和完成任务的决心。

4.5结合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对队列的常规教学、教材安排、教学要求、组织形式、队伍调动、练习队形、场地布置等做周密考虑与安排,并运用这些环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德育。例如:利用队列队形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自觉性;利用接力跑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4.6善于处理突发事件

培养德育的方法篇(7)

一、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进行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而教学的目的是不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德育教育。各个运动的项目内容不同,达到的教育效果必然不同。在体育理论课教学中,可给学生讲中国体育发展史,体育界名人的成长与事迹,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田径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在篮球、排球等球类教学中,可培养学生机智灵敏、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体操、武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机智果断、勇敢沉着的优良作风,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中长跑中教师讲解中长跑学习的意义作用,告诉学生练习中长跑的障碍和科学训练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只有不懈努力、战胜自我、战胜困难,才能达到增强体质和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队列练习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肃认真的精神;体育课上采用竞赛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不怕挫折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深入钻研教材,制定相应措施,保证德育教育任务的完成。

二、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要体现德育教育。

教师要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培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育法,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练习,使学生的思想活动在教学中呈现积极状态。在体操、队列队形教材中,采用“观摩、汇报、评比”式的组织教学形式,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参与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课堂上,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在体操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意志力较差、软弱胆小、犹豫不决的学生,体育教师需要针对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障碍,降低难度,让他们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并获得成功,培养他们勇敢、果断、顽强的精神。

三、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教法,促进学生品德的提高。

合理地选择和使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非常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完成各种练习任务时,必须用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如在跳箱、跳山羊教学中,往往有不少学生由于恐惧心理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这时教师应及时采取保护措施,用行动和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的精神。例如运用竞赛式游戏法,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和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及时肯定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作用。教师一定要利用各个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合理地进行评价,加强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在学生运动之前用适当的语言鼓励和表扬,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责任心、荣誉感和刻苦拼搏的精神。批评时,根据学生的心理,把批评放在赞扬之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我赞扬学生的长处后,往往会点出要当一名优秀学生,还需得到同学的信任和支持,学生听后,自然会有所收敛。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教师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德育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绝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他们。

五、教师发挥示范作用,推进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