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渔业经济与管理

渔业经济与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7 17:06:29

渔业经济与管理

渔业经济与管理篇(1)

一、低碳渔业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效率,是农业中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之一。渔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资源的依赖以及环境的影响相对较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降低渔业生产能耗、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渔业,实现渔业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

二、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1.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渔业经济问题是有效管理渔业生产实践的前提,同时也是制定促进渔业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因此,长期以来渔业经济问题一直都受到众多学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结果来看,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渔业资源经济学和渔业权、渔船管理、渔业补贴、渔民转产转业、国外渔业经济管理成功案例、三渔问题及渔业政策、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海淡水养殖效益评估、体闲渔业、远洋渔业、渔业中介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国际贸易、渔业金融等方面,上述内容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基本包括了渔业经济的核心内容。上述关于渔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概念的辨析、实践问题分析与可能的解决对策、国外渔业经济管理经验介绍、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不仅可以为化解部分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见解,同时还能为未来渔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引。

2.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相比,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涉及的面更为宏观,内容更为丰富,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等特点。己有关于渔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可以梳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战略规划。具体可分为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前者根据渔业产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农业部渔业局每五年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相关省(市)按照规定,以此为基础,也制定了各自省份的五年发展规划,甚至部分渔业大市也制定了渔业发展规划等。后者在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渔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其他战略规划。②渔业问题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探讨。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学者根据我国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具体可分为:围绕具体问题开展的战略研究工作,如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研究等;围绕具体省(市)开展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如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是渔业行政部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规划期内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实现,从而起到指导任务期内渔业发展的目的。高校与科研院所根据渔业产业现状问题开展的发展战略研究,不仅能够起到学术研究交流的作用,同时还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其制定相应的渔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服务。

(二)低碳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己取得较大成绩,但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平台相比,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资源整合优势不明显。从对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和平台的梳理情况来看,虽然涉及机构范围较大,但各机构的研究力量却较为薄弱且参差不齐,这种情形不仅不利于对研究力量资源的整合,还会严重影响到渔业经济发展战略学科水平层次的提升。

2.专职研究人员较少。随着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研究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的人员大量流失、不断减少,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人才缺乏和断层现象仍然制约该研究领域发展。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由于受到研究人员偏少、基础条件薄弱等限制,目前大部分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离真正能够起指导性作用的发展战略还存在较大差距。

4.缺乏系统性工作。从目前开展的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相关工作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应急性研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缺乏系统性积累,对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非常不利。在上述问题中,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问题的影响最为严重需采取措施给予改善。

三、发展低碳渔业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低碳渔业的规范

发展低碳渔业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切实使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深入贯彻到群众的潜意识里,表明其具备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指标。同时也要求水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渔业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进行编制与确认,切实使其形成节能减排的共识。

(二)实施项目合同管理

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渔业的主体,所以必须苦练内功,积极申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建立全新的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二要改造旧的渔业经济经营模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新的产业,受到国家财政扶持,水产企事业单位可委托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本单位的用能,服务公司可提供资金与设备,从节约能源中获取利润。三是与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为邻的渔业单位,应考虑与畜禽养殖场共同开发利用沼气。

(三)科研先行,推广示范,规范发展

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水产科研部门要对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对相关项目的争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模式在渔业中的探索。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操作规程和制定标准,对低碳渔业技术进行积极推广。

渔业经济与管理篇(2)

这次全市海洋与渔业暨“十百千万”工程工作会议是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主题是:贯彻市委五届四次五次全会、市两会和全市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统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研究部署今年和今后几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任务。刚才,*同志作了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报告,总结了20*年工作,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形势,部署了2009年具体任务,我都表示同意。会议还通报表彰了去年全市海洋与渔业工作各类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受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代表*区政府、*镇政府、*乡政府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我很受启发。会上还签订了2009年渔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希望各县(区)政府和*认真抓好落实。

对于海洋管理工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就是要抓好国家海洋局《关于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的贯彻落实,结合*实际,研究制定配套措施,提高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的水平。具体就不展开了。下面,着重围绕现代渔业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现代渔业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渔业对于*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渔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建国以来很长一个时期的支柱产业;现在来看,依然是重要的优势产业,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不可替代的民生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一是海洋开发全面推进,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特别是船舶工业迅速崛起,其经济规模超越渔业,成为全市经济第一支柱产业。二是渔业经济受到作业空间、渔业资源、海洋环境、宏观政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进入了产量“零增长”的发展新阶段,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在出现两大趋势的同时,在具体工作思路上,我们也经历了从“渔港景”到“港景渔”的变化。当然,这是我们对海洋资源优势的认识和价值取向的判断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向前的必然趋势。但这绝不是我们忽视和放弃渔业工作和渔业发展的理由,更不能说明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的下降和作用的弱化。虽然,我们已经告别了单纯依赖渔业资源的“渔兴则兴、渔衰则衰”的历史,但渔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依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建设“*”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渔业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渔业在全国的独特优势和影响力。

首先,从文化力上看,渔业是*城市对外形象的金字招牌。*是一块福地,大自然赋予了*独特的地理位置,把*造化成了世界著名的“海上鱼仓”。*5000年的渔业史积淀了深厚的渔业文化,孕育了世界三大群众渔港之一的沈家门渔港,铸就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渔都”和“中国海鲜之都”。渔业已经成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具有不可估量的无形价值,成为推动*发展进步的文化力量。可以说,*就是这个城市,就是“城因渔名、渔因城兴”,渔业和岛城交互辉映、相得益彰。*渔业的历史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中止,*渔业的美誉必须再继续发扬光大。

其次,从民生观上说,渔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支撑。全市现有渔业人口*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仍在20%以上。现有的渔业规模创造了*万个就业岗位,解决了近*万渔民的生产就业问题,目前全市的渔民收入主要来源于渔业,仅捕捞收入占渔民总收入的比例就高达*以上。因此说,渔业仍然是渔民最主要的就业门路,是渔民最可靠的生计产业。渔业还是粮食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产品是“菜蓝子”不可或缺的特色品种,对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动物蛋白供应、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群众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渔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小康,没有渔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市的稳定,渔业是稳社会、安天下的基础产业。

第三,从经济学上论,渔业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渔业已经从过去一种纯粹的生产方式,逐步演化为一种消费方式、运动方式、休闲方式,甚至文化方式。现在的渔业,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产业,它已经逐步衍生出了许多新的产业类型,如休闲渔业、游钓渔业、观赏渔业、美食渔业、渔家乐等,这些衍生出的新兴产业成为了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渔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渔业与全市二、三产业的融合性、关联度也更加凸现,对水产加工和出口贸易、海洋休闲旅游、港口发展、城镇建设、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带动和贡献也更加突出。渔业不仅是一个传统产业门类,而且是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现代海洋经济的重要内容。

第四,从生态论上讲,渔业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抓手。对于*城市建设,我们提出了*目标,这都有赖于拥有一个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由于*地处长江入海口的特殊区位,再加上这几年我们自身以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市海洋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重。渔业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实施增殖放流,建设海上牧场等手段,科学利用和合理养护渔业资源,不仅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提高海洋净化功能,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总之,渔业对于我们*的重要意义,可以借用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扩大市内需求,最大潜力在渔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渔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渔民。今年的市“两会”上,一些代表和委员对进一步重视*渔业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代表、委员的呼声,就是群众的心声。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的高度、战略的角度、长远的深度重新审视和认识渔业,坚持渔业在*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发展现代渔业的信心不动摇,坚持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不动摇。

二、进一步把握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工作的主要任务

刚才,*同志对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渔业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我想,*渔业发展必须明确一个总的目标,这就是要继续巩固和提升*渔业在全省、全国的领先地位,坚持发挥优势、错位竞争,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推进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里,我就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几项重点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全面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

“十百千万”工程,是市委、市政府根据新阶段*渔业发展的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渔业工作的总抓手。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就是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创建十个渔业特色强镇(乡),培育百名渔业发展领头人,打造千艘捕捞示范带头船,建设万亩生态高效养殖示范基地。“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对于推进我市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对于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区稳定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充分认识实施这项工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力量凝聚到工程建设的目标上来,认真组织实施,努力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为全面推动“十百千万”工程的组织实施,市里将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一是成立渔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等工作。市里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办公室挂靠在市海洋与渔业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办事机构。二是建立领导专家联系制度,每个渔业强镇(乡)要有一名市、县(区)领导和渔业部门领导作为直接联系人,每个渔业发展领头人有一名市、县(区)的渔业部门和乡镇干部作为直接联系人,每个养殖示范基地有一名市、县(区)渔业部门的科技专家作为直接联系人。三是加强资金、政策重点扶持,市渔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及各类资源要素要向“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倾斜,并实行“一乡一策”、“一镇一策”。四是建立考核奖励机制。从今年起,市里将建立“十百千万”工程建设目标责任制,设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表彰奖励成绩突出的渔业特色强镇(乡)、养殖示范基地、渔业发展领头人、捕捞示范带头船,以及其他作出特殊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希望通过多措并举、上下努力,在本届政府任期结束后,渔业“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渔业经济转型升级初显成效,为我市现代渔业持续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抓好渔业三大安全建设

渔业生产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渔业生态安全是渔业工作基本的保障,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渔业生产安全事关渔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海岛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和谐。水产品质量安全是群众关心、领导关注、进口国关切的重大敏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渔业生态安全是海洋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我们打造港口宜居城市、海上花园城市的重要基础。对于水产品质量安全,群众有反映、代表委员有建议提案,市里还要专门召开会议强调部署,这里不展开了,就讲一句话,水产品质量安全决不能出问题,哪里出问题追究哪里的责任。今天着重强调渔业生产安全问题。

渔业是高风险产业,是安全事故易发多发领域,是全市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对于渔业安全生产,全市上下一直都是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工作成效尤为明显,我市渔业安全主要指标已连续多年控制在省控渔业安全指标内。但是也不可否认,我市的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各类渔业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重特大责任事故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渔业安全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因此,渔业安全生产的警钟要始终长鸣,抓渔业安全生产的弦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作为渔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始终长抓不懈。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各级政府和渔业部门要根据各地渔业实际,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真正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特别要重点围绕“三基”抓好落实。去年,衢山镇接二连三发生渔业生产安全事故,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三基”工作没有抓到位。一要抓基层,就是要健全基层管理网络。渔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困难和问题也主要在基层。今年要大力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推广嵊泗黄龙渔业安全生产社会化管理经验,重点在完善乡镇、村级渔业管理机构和强化管理责任下功夫,做到“人员、经费、设备、责任”四到位,争取通过1—2年的努力,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运转协调、管理高效的基层渔业安全管理组织和运行体系。二要抓基础,就是要提高渔民船员的整体素质。渔业安全生产关键在渔船“老大”。衢山发生事故多,事实证明对“老大”教育管理不到位,不良的社会氛围又助长了“老大”违规作业的风气。因此,我们要切实加强渔船“老大”队伍建设,围绕渔船“老大”抓安全,把对渔船“老大”的教育、培训、管理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真正坚持好针对渔船“老大”的面对面安全教育制度。要严格落实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触犯刑法,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与此同时,要研究制定外来劳力培训、使用和管理的相关规定,提高外来劳力技能素质,规范外来劳力用工管理。三是抓基本,就是要完善渔业管理制度体系。制度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是渔业安全生产的根本保障,必须继续抓紧抓实抓好。比如,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渔船动态报告制度、渔业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渔政船巡航护渔制度、渔船自救互救制度等等,这些都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我们要始终坚持并不断深化。此外,对于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涉外渔船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等,我们要不断完善,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对于渔船签证制度、渔业信息化管理制度等,我们要逐步建立并全面实施。要通过建立健全渔业管理制度体系,切实提升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三)加快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建设

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去年的渔港建设工作会议上,我作过强调,在我们*,渔港是最重要的渔业基础设施,要把加快渔港建设摆在首要的位置,重点加以推进。近年来,我市渔港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渔业防灾减灾、服务渔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繁荣渔区经济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渔港设施薄弱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与现代渔业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当前一个阶段是渔港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中央和省政府对渔港建设的资金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我们一定要用足用活用好政策,加快渔港建设步伐,力争经过几年努力,全面完成本届政府任期内渔港建设规划任务,初步建立起与现代渔业发展相适应的渔港保障体系。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渔港建设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各县(区)政府要把渔港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和相关部门,细化任务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实行考核奖惩,确保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工作到位。二是要切实抓好渔港建设要素保障。要优先保障建设资金,重点保障建设用地,科学保障技术力量,确保渔港建设进度。同时要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坚决杜绝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和安全生产事故。三是要积极探索渔港建设管理机制创新。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渔港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对一些配套设施项目尝试实行市场化运作,吸纳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建设,缓解政府财政资金压力。

(四)进一步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

生产经营体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是渔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渔业现行的生产经营制度是在渔船股份合作基础上的家庭分散经营,是上世纪90年代初对集体渔业经济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后的重大成果。经过近20年的发展,渔船股份合作制在有效解决效率问题后,逐步出现了公平的矛盾,主要是大股东侵占小股东权益问题呈普遍化、严重化趋势,若任其发展下去将反过来影响效率问题,从而丧失渔船股份合作的制度优势。家庭分散经营则愈来愈显现出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渔业发展、渔民增收的瓶颈制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现代渔业的发展要求。因此,推进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是摆在我

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任务。我们要在思想上切实加以重视,在政策上强化支持力度,在工作上把握正确方向,努力推动建立适应新阶段渔业发展新要求的新型渔业经营体制。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渔船股份合作制。要深入调查研究,尽快制定出台渔船股份合作规范化意见,强化渔船内部的分配结构、财务支出、民主决策等制度,着力解决效率与公平矛盾,保持并焕发渔船股份合作制的生命力。渔船股份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今年我们一定要有突破,切实予以解决。二是大力支持发展渔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以产品或服务为纽带,以相同作业方式为对象或以社区(村社)为单位,联合渔运船只,组建渔业专业合作社。鼓励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或水产贸易市场与专业合作社的紧密联结,形成“水产加工龙头企业或水产贸易市场+专业合作社+渔船”的一体化经营模式。要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社、构建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提高渔业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渔业和水产加工是渔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依托、共荣共衰,但现在分属不同口子管理,要多加强沟通衔接和统筹协调。我个人考虑,也可以在管理体制上作一些探索。三是积极引导培育公司制渔业企业。要根据渔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市场竞争的外部需要,对有条件有愿望的,要引导组建公司制渔业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要加大对公司制渔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之逐步成为我市渔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此外,要加强渔业行业协会建设,支持、鼓励建立各类专业协会,充分发挥协会在产业发展、行业自律等方面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五)不断规范渔业基础管理

加强渔业管理是政府及渔业部门的基本职责。规划是宏观的管理和引领,当前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抓紧调整、完善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结合实施渔业“十百千万”工程,按照“有保有弃、助强削弱”原则,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聚要素、整合资源”要求,重新明确渔业发展的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要加强捕捞主体地位,突出海水养殖特色,做大休闲渔业产业,提高海洋渔业综合发展能力。在具体的渔业管理工作中,要抓好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强“渔船双控”管理。“渔船双控”是渔业的基本政策,自实施以来,我市一直实行市级统筹调控。实践证明是有效果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县以下没有自,缺乏积极性。为了进一步形成合力,提高双控效果,适应“十百千万”工程建设实际需要,今年起“渔船双控”指标下达到县(区)政府,由县(区)政府直接实施管理,市里负责调剂平衡和监督考核。与此同时,要以换发新版捕捞许可证为契机,探索建立渔船规范管理新制度,如建立渔船即时申报制度,及时掌握渔船变化动态。二是要加强渔业信息化管理。要尽快完成渔业安全监控、渔船防碰撞、渔港实时监控、渔业视频会商、渔业环境预报、海上应急救助系统和渔业信息库的“一库六系统”建设,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渔业规范管理和“平安渔业”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三是要加强执法监督管理。要突出资源与环境保护、渔业安全生产、渔场生产秩序、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坚持日常检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统一,强化公开、公平、公正执法,保障渔业健康发展。

三、切实加强领导,把渔业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各部门重视渔业、关心渔业、支持渔业,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渔业发展的重要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确保渔业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促进渔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要加大对渔业工作的领导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渔业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体现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各县(区)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渔业工作,经常听取渔业工作汇报,定期研究渔业发展问题;分管领导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渔业工作上。重点渔业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专心致志、全力以赴抓渔业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大力支持、积极配合渔业工作,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合力兴渔”的良好氛围。要完善政府责任目标考核制度,将有关渔业重点工作纳入考核体系,实行渔业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要建立各级领导定点联系渔业制度,经常深入渔区基层调查研究,破解难题,总结经验,推动面上发展。

二是要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各地要进一步增加对渔业的资金投入,财政专项支渔资金要逐年有所增加,支渔资金占各级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逐年有所增加。重点保障渔业重点建设工程、发展项目的资金投入,标准渔港建设、渔船安全设施设备配备和“十百千万”工程等建设项目的配套资金要确保落实到位。要强化科技对渔业的支持力度,加强与教育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强关键领域、重要产品、核心技术的攻关,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研究开发渔业节能高效、水产品保鲜保活以及良种繁育、病害防治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渔业的质量和效益。

渔业经济与管理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渔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DF4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渔业投入品的增加,引发了诸如养殖病害频发、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下降、渔业比较效益降低等严重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些严峻挑战,适应我国资源与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和渔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积极调整传统渔业养殖模式,加快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减排技术发展低碳渔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

一、低碳渔业概念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前,人们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视野主要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用于解决工业高排放、高能耗引发的环境问题,而忽视了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农业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产业化水平和机械化效率,是农业中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领域之一。渔业生产对能源的消耗、资源的依赖以及环境的影响相对较高,能源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因此,降低渔业生产能耗、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渔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理念来发展渔业,实现渔业的“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渔业。

二、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

1.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现状研究渔业经济问题是有效管理渔业生产实践的前提,同时也是制定促进渔业产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因此,长期以来渔业经济问题一直都受到众多学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从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结果来看,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渔业资源经济学和渔业权、渔船管理、渔业补贴、渔民转产转业、国外渔业经济管理成功案例、“三渔”问题及渔业政策、渔业增长方式转变、海淡水养殖效益评估、体闲渔业、远洋渔业、渔业中介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品国际贸易、渔业金融等方面,上述内容涉及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关系,基本包括了渔业经济的核心内容。上述关于渔业经济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概念的辨析、实践问题分析与可能的解决对策、国外渔业经济管理经验介绍、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不仅可以为化解部分渔业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见解,同时还能为未来渔业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指引。

2.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现状与渔业经济问题研究相比,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涉及的面更为宏观,内容更为丰富,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前瞻性等特点。己有关于渔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可以梳理为以下两个方面。①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战略规划。具体可分为常规性和非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前者根据渔业产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农业部渔业局每五年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相关省(市)按照规定,以此为基础,也制定了各自省份的五年发展规划,甚至部分渔业大市也制定了渔业发展规划等。后者在常规性渔业发展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渔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其他战略规划。②渔业问题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探讨。部分高校或科研院所学者根据我国渔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形成研究成果。具体可分为:围绕具体问题开展的战略研究工作,如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战略研究等;围绕具体省(市)开展的综合性战略研究,如浙江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政府部门制定的渔业发展规划是渔业行政部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各级政府部门按照规划编制的内容与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规划期内目标任务能够顺利实现,从而起到指导任务期内渔业发展的目的。高校与科研院所根据渔业产业现状问题开展的发展战略研究,不仅能够起到学术研究交流的作用,同时还能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为其制定相应的渔业发展战略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服务。

(二)低碳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方面己取得较大成绩,但与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平台相比,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以下几点突出问题:

1.资源整合优势不明显。从对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机构和平台的梳理情况来看,虽然涉及机构范围较大,但各机构的研究力量却较为薄弱且参差不齐,这种情形不仅不利于对研究力量资源的整合,还会严重影响到渔业经济发展战略学科水平层次的提升。

2.专职研究人员较少。随着近年来我国渔业产业经济地位的不断下降,研究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的人员大量流失、不断减少,近年来情况虽有所改变,但人才缺乏和断层现象仍然制约该研究领域发展。

3.研究成果质量不高。由于受到研究人员偏少、基础条件薄弱等限制,目前大部分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离真正能够起指导性作用的“发展战略”还存在较大差距。

4.缺乏系统性工作。从目前开展的渔业发展战略研究相关工作来看,大部分工作都是应急性研究,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缺乏系统性积累,对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非常不利。在上述问题中,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问题的影响最为严重需采取措施给予改善。

三、发展低碳渔业的措施

(一)制定发展低碳渔业的规范

发展低碳渔业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这就需要政府出面,加强对低碳经济的宣传,切实使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通过法律的强制性深入贯彻到群众的潜意识里,表明其具备一定的法律约束力指标。同时也要求水产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总体规划,渔业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规划与目标进行编制与确认,切实使其形成节能减排的共识。

(二)实施项目合同管理

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低碳渔业的主体,所以必须苦练内功,积极申报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建设项目,建立全新的渔业经济发展模式;二要改造旧的渔业经济经营模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能源管理,是新的产业,受到国家财政扶持,水产企事业单位可委托节能服务公司管理本单位的用能,服务公司可提供资金与设备,从节约能源中获取利润。三是与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为邻的渔业单位,应考虑与畜禽养殖场共同开发利用沼气。

(三)科研先行,推广示范,规范发展

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发展和科学技术研究列为科技发展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先领域。水产科研部门要对这方面的研究积极开展,对相关项目的争取,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模式在渔业中的探索。水产技术推广部门要操作规程和制定标准,对低碳渔业技术进行积极推广。

结束语

从我国渔业发展的历程来看,战略决策对渔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渔业已经从单一的产品供给功能扩展到多项功能特征;渔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现状分析,发现目前渔业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提高渔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的系统性,最终起到为现代渔业发展导航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岳冬冬,王鲁民.中国低碳渔业发展路径与阶段划分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渔业经济与管理篇(4)

关键词:伏季休渔;渔业资源保护;命令与控制型政策;经济激励型政策

中图分类号:F307.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4月12日

一、我国伏季休渔制度实施情况

伏季休渔由国家部门批准,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实施,它规定在每年一定期限内,一定水域不得从事捕捞作业,由于该期限一般定于每年的三伏季节,因此被称为伏季休渔制度。我国自1995年开始实施此项制度,最先在东海、南海实施,1999年南海开始实施,经过多次对休渔期和休渔区的调整,目前的实施情况如下:我国在黄海、渤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区都实行了全面的伏季休渔制度,覆盖沿海11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休渔渔船近10万艘休渔范围为北纬12度以北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南海海域(含北部湾)。休渔时间各海域稍有区别,但基本在6月1日12时至8月1日12时之间。休渔期所禁止的作业类型各海区也有不同的规定,如渤海海域禁止除网目尺寸90毫米以上的单层流刺网和钓钩外的其他所有作业类型,而北纬35°以北的黄海海域禁止拖网和帆张网作业。在禁止范围之内的作业活动在休渔期一律实行“船进港、网封存、证(捕捞许可证)集中”。伏季休渔属于“命令与控制型”的政策手段,管理方式较简单,管理成本较低,是迄今为止影响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施行最为彻底的的渔业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

(一)短期效果。实行休渔政策可以确保目标种群幼鱼、幼体的数量达到一定标准,休渔期结束后,渔获量的增加以及渔获物质量的提高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使目标种群中处于产卵期的亲鱼和处在生长发育期的稚鱼得到保护。休渔政策之所以选在伏季实施,原因是绝大多数经济鱼类在这一时期处于产卵高峰期,此时休渔可以确保其完成正常的产卵、孵化,以免将过小的幼鱼甚至亲鱼捕捞殆尽,造成渔业资源数量锐减。

2、伏季为鱼类生长速度较快的时期,禁渔期过后的渔获物质量和大小都会明显增加。据黄渤海区和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部门的调查分析,伏季休渔前后相比较,幼带鱼和小黄鱼均增大了8mm以上,增重约10g,小黄鱼在渔获物中的比例也增加了几倍,对恢复和增加资源量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3、对经济鱼类群落的生产力恢复有一定效果。例如,东、黄海区在开捕后,大黄鱼、小黄鱼、鲳鱼等严重衰退的优质种类资源量有了不同程度的回升,南海区在开捕后的渔获中,虾蟹类、蓝圆、青鳞鱼、二长棘鲷、带鱼、枪乌贼和海蜇等品种所占比例明显增加。

4、渔获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东海区主要海洋经济鱼类小黄鱼、鲳鱼的年捕捞产量在伏季休渔实施后的7年中的平均值比实施前5年平均值的相对增幅分别达3.5倍和2.3倍。

(二)长期效果。从长期来看,伏季休渔制度并未显著改善海洋渔业资源恶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渔获物整体质量水平仍然很低。目前,传统的黄渤海群系的带鱼、鲆鲽类、真鲷、河、黄姑鱼,已相继失去渔业利用价值,东海区传统的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支柱鱼类资源”,除带鱼还能维持一定产量外,其余的已形不成鱼汛,且呈现明显的小型化。渔获物组成的90%是青鳞鱼、小公鱼等小型低质鱼类。

2、休渔的效果不能逐年累积。休渔期结束后,大量的捕捞投入不仅使当年的休渔效果消耗殆尽,甚至有可能导致渔业资源达不到休渔期开始前的水平。

3、渔业资源生物群落结构的退化明显,鱼类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鱼类群落长度呈现小型种类和小个体增多,大个体减少,且长度范围变小的趋势。东海区小黄鱼资源的群体结构已发生了质的变化,当龄鱼的渔获比例由伏季休渔制度实施前的43.14%上升至近年来的74.64%,剩余群体的渔获比例由 56.86%下降至25.36%。

4、捕捞投入量过大,超过资源量能承受的范围,渔业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恢复。

因此,从伏季休渔的长期效果来看,渔获物整体质量水平仍然很低,产量也未能连续提升,资源结构脆弱,我国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未得到显著改观。

二、伏季休渔政策失效原因分析

实施伏季休渔后,我国渔业资源仍然呈现恶化趋势,这种趋势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可以分为非制度原因和制度原因。非制度原因如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是客观存在的,也确实大大加剧了我国渔业资源的衰退,近几年来,我国几大海区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以东海情况最为严重。海水污染导致海洋生物生境被破坏,对渔业资源势必有恶劣影响,这种影响是无法通过减少捕获量和渔业政策的调整而解决的,本文在此不作过多讨论。制度原因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伏季休渔制度作为典型的“控制与命令型”制度所固有的一些缺陷导致不能达到理想的资源保护效果;另一方面是我国伏季休渔制度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无法将伏季休渔的最好效果发挥出来。以下将从这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伏季休渔在长期中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改善没有明显效果的制度性原因。

(一)伏季休渔制度所固有的缺陷。伏季休渔作为一种命令与控制型政策,本身就带有该类政策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该政策的施行中更多地依赖于政府,渔民始终处于被动接受政策的地位,无法对其形成有效的刺激,使其自发地参与到渔业资源保护的决策中去。而渔业资源由于渔业资源本身有着很强的跨界性与流动性,又近似于经济学概念中的“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而我国针对这一问题实行的许可证制度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它,由于持证人数过多,对捕捞量又没有限制,更加强了非排他性。用这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处于明显对立地位的方式管理具有这样性质的资源,会使渔民通过采取包括增大捕捞能力在内的各种可能的手段来提升竞争能力,以期从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更大的份额,而很难从长期和宏观的角度来考虑资源的最优效率,从而造成对渔业资源的严重破坏。

“命令与控制”式的管理机制和渔业资源的非排他性,跨界性与流动性使得政策不能与渔民的利益目标相符,其结果是渔民渔民没有配合,参与政策的主动性,无形中提高了政策的执行成本和管理成本,甚至由于政策加强了非排他性,反而促进了恶性竞争,使渔民做出试图绕过政府管制,不计成本代价的行为。因此,伏季休渔制度更容易鼓励渔民追求短期利益,而无法对渔民养护资源,考虑长远利益的主动性起到诱导和鼓励作用。因此,有许多学者认为,伏季休渔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制度,尤其是在捕捞能力中度过剩或严重过剩时,仅依靠休渔制度来恢复渔业资源,难度将非常大。

(二)我国伏季休渔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我国伏季休渔制度自1995年实施以来,经过多次的修改和调整,目前仍有不完善和不尽合理之处,本文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点:

1、伏季休渔制度缺乏针对性,难以对不同种类和生长特征的鱼类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虽然大多数鱼类的产卵期都在三伏季节,但我国渔业资源类型繁多,产卵期一定不会完全相同,这就造成我国制定的统一休渔时间与某些种类的产卵习性不相符而达不到保护作用。如根据东海带鱼群系的生物学特点,国家1988年规定的东海产卵带鱼保护区禁渔时间为5月1日至6月30日,而目前伏休禁渔时间从6月16日12时至9月16日12时,两者显然不相符。目前统一在伏季、按海区先后休渔,与部分鱼类生长规律不符,难以对所有种类鱼类实现保护。

2、资本投入控制不足导致捕捞能力严重过剩。我国目前的渔船数量和捕捞能力已经远远超过渔业资源所能负荷的数量,这些资本的投入无法收回,因此恶性竞争就会出现,导致渔民采用底拖网等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作业手段,捕捞未达到标准的幼鱼等等现象。

3、缺乏相关配套措施和政策。休渔期结束后,大量的捕捞投入不仅使当年的休渔效果消耗殆尽,甚至有可能导致渔业资源达不到休渔期开始前的水平。目前没有配套措施和政策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伏季休渔制度无法很好地发挥其效果。

4、渔业管理机构得不到财政支持来保证其正常运作和执行力。省、市、县三级渔政机构绝大多数属差额管理甚至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和管理经费支出主要来源于所收取的渔业资源费、渔业资源损失赔偿费和罚没款。这种以费养政的模式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各项费用的减少越来越无法保障渔业管理机构的正常运作,使之处于左支右绌的尴尬局面中。

三、政策建议

为了克服渔业资源的有限性,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学家、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先后提出了各自的政策措施,总体而言,这些措施可归为如下三种范式:“命令与控制”式渔业管理方法、基于市场的渔业管理方法及基于社区的渔业管理方法。其中,休渔制度属于“命令与控制”式渔业管理方法,而“命令与控制”式的管理机制如上文所述,对于渔业资源这种非排他性、流动性和跨界性很强,很难界定产权的特殊资源来说,由于将渔民完全置于被动的地位且由于不能与渔民的利益目标相符,很难收到理想的资源保护效果。世界上各个渔业资源大国如美国、新西兰、冰岛等所制定的管理制度都表现出两个明显的变化趋势:一是由“命令控制型”(如休渔期和休渔区制度)向“经济激励型”(如配额捕捞制度)的制度转变;二是由“投入控制型”(如限制渔船投入)向“产出控制型”(如限额捕捞制度)转变。这种转变提高了渔民的自主选择权在渔业资源保护中的主导地位,主要通过渔民作为经济人做出的理性选择而达到在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使得渔民经济收益和渔业资源保护共同实现。因此,尽管我国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如渔业从业人口众多,就业机会较少,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仍然较低,实行”经济激励”型管理制度仍然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是管理政策向这种方向调整将会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本文提出的渔业资源保护政策建议如下:采用限额捕捞制度与伏季休渔制度结合,综合使用“激励控制型”和“命令控制型”政策。这样,一是可以解决休渔期过后渔民过度捕捞,恶性竞争的问题,使伏季休渔政策的效果延长,并可以逐年累积,从而使群落、种群结构得到改善,对渔业资源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二是捕捞能力过剩问题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降低渔业的自由准入程度,使得渔船量稳定在一定水平;三是限额捕捞制度作为渔业资源管理中“经济激励型”政策中的基础性政策,可以为我国今后进一步实施其他“经济激励型”政策如配额捕捞制度奠定一定的基础,以便于今后更好地推进后续的政策改革。

同时,对于我国目前的伏季休渔制度,也有有待完善之处,本文提出的建议有:1、根据不同种鱼类生长繁殖期的不同,确定更有针对性的休渔期,避免出现休渔期与繁殖期不匹配的现象;2、加强对渔民关于伏季休渔政策的宣传教育以使渔民更自觉地配合实施该项政策;3、改变以费养政的管理模式和渔政机构差额管理甚至自收自支的情况,将渔业管理人员纳入政府编制,保证渔业管理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渔业管理人员的收入,以确保政策的实施。

四、结语

短期来看,实行休渔制度对确保目标种群幼鱼、幼体的数量达到一定标准,提高渔获物质量有一定的效果。然而,从长期来看,伏季休渔制度并未显著改善海洋渔业资源恶化的趋势,可以认为伏季休渔制度是一项“治标不治本”的制度,因此除了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的不足之处以外,由“命令控制型”政策向“经济激励型”政策如配额捕捞制度才是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未来的方向,引入市场机制的力量进行渔业资源的管理也是各渔业大国普遍的政策趋势。我国可以先采用限额捕捞制度与伏季休渔制度结合作为政策转型的起点和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艳明,包特力根白乙.中国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研究[J].河北渔业,2010.9.

[2]朱玉贵.中国伏季休渔效果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

[3]刘桂茂,陈楚荣.南海区2000年伏季休渔成效及问题[J].海洋渔业,2001.8.

[4]徐汉祥,刘子藩,宋海棠,周永东.东海伏季休渔现状分析及完善管理的建议[J].现代渔业信息,2003.1.

渔业经济与管理篇(5)

一、渔业协会发展的机遇

(一)从政府改革的需求来看

政府职能转换需要渔业协会承接部分政府管理职能,以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需要。协会在政府的指导下做好行业管理,有助于政府节约管理成本,政府也由此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宏观调控、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及行政监管等方面来。另一方面,协会向政府提供较为准确的行业发展信息,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作为“行业代言人”的协会,可以有效地传递行业发展的呼声,及时与政府沟通,维护行业发展的利益。渔业协会作为渔业企业自身的组织,其基本的职能之一就是产业协同,可以有效地克服管理主体与利用主体的脱节,克服经济“外部性”带来的集体非理性。政府作为资源的管理主体,但不是资源的利用主体,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这种“外部人”的性质可能会导致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面对众多的渔业生产企业,政府即使想管好,也通常是有心无力,面对违规生产行为,管理部门多数情况是既罚款又放行。这种管理模式刺激了渔业生产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困扰渔业资源不断恶化的难题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2]。

(二)从行业发展的要求来看

创办渔业协会是适应渔业产业化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渔业协会为广大渔业生产企业服务,通过提供有效的交易信息、安生生产信息、技术信息、劳务以及规范行业内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方面的服务,以达到规范秩序、节约成本,促进交易,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的优化与升级的目的。在国际经贸往来中,渔业协会也往往能发挥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利用WTO的保障条款,维护本国渔业经济利益;作为反倾销、反补贴申请的提诉人,并帮助会员单位应诉;进行价格协调;组织渔业企业的联合行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有关行业协会组织的联系,协调国际纠纷等。

二、渔业协会现实中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当前渔业协会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规模偏小,发展速度偏慢,覆盖率低。二是发展能力不强,发展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处于成员间的技术互助和信息互通水平,产品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加工增值的能力还十分薄弱。三是运作不够民主,管理不够规范。有的渔业协会没有完整的章程、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有的组织机构不完善。四是政府部门的扶持与服务不到位。从实践看,既存在对新型渔业协会指导不及时、支持力度小、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也存在着急于求成、行政干预的情况。五是渔业协会生产经营活动缺乏法律支撑。从实际情况看,有的渔业协会在民政部门登记为社团法人,但不能从事经营活动;有的是在工商部门登记为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但合伙企业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渔民不愿办,而有限责任公司门槛又高,多数渔民办不起,且登记手续较繁、费用较高、税收等优惠政策难落实。六是创新意识不强。在组织内部的各主体,习惯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缺乏民主协商的氛围。在管理层面,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将产业做大做强的思考及长远规划设想[3]。以上这些问题也是当前各地渔业协会存在的共性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立法的滞后。我国至今尚未出台有关行业协会的专门法规。没有明确的法律支持,导致行业协会地位不高。我国关于渔业行业协会的立法,不但没有起到引导和规划的作用,反而远远落后于实践。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业协会只有当政府在不该管、管不好的领域放手之后,才能有相应的活动空间。但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离既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现存的行业协会大都更习惯于依赖政府的支持,难以真正成为会员企业的利益代表,往往只能处理一些可有可无的行业数据统计,传达政府文件等职能,而行业调研与规划、行业自律与管理等难以实现。

三是渔业协会自身发展严重不足,功能不完善。渔业协会对自身的定位、职能和服务的内容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由此会出现职能不清、管理混乱、服务方式单一等弊端。

四是渔业协会建设资金缺乏,没有稳定的经费渠道。协会不是行政事业单位,不能享受财政拨款的待遇,协会作为行业服务组织,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实体,虽然通过办证、行业培训、收取会费等方式获得一些收入,但毕竟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协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渔业协会要真正承担起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发挥社会功能,关键要看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而我国渔业社团职员中专业人员不足,尤其缺乏年轻的专业人员。很多行业协会是政府机构改革和分流冗员的一个重要渠道,再加上待遇不高,难以有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充实过来。经这几年的人事制度改革,渔业社团组织干部队伍素质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没有实现工作人员专业化、年轻化,与行业的工作要求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三、促进渔业协会发展的对策

加强渔业协会的建设,单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引导或由市场自发的推动是不够的,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市场推动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规范与引导。

(一)政府扶持和引导协会的发展,并为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①要从民生的角度根本上重视发展渔业协会的重要性,支持协会的发展,不把其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如果把协会变成第二政府,协会也就没有了生命力。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对有关经济事务性工作,切实放权让协会来办,各级领导干部一般不再兼任协会职务,切实做到扶持而不干预,帮助而不包办。在业务主管部门内部,应将协会的业务指导纳入相应的处室职能,开展系统性的信息交流、骨干业务培训、典型经验总结示范等项工作。引进和培育大型中介服务机构,提高中介服务业的规模、实力和服务水平。搞好典型示范,不搞一刀切,因时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做好协会的监管,帮助其提高服务水平。

②为协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颁布协会方面的法律,或制定单行法规或是在渔业法中对渔业协会进行相关具体规定。对渔业协会的性质、职能、机构设置、服务内容等进行详细规定,对协会的违法行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如采取各种有效的财税金融手段,为渔业协会增强自身经济能力做好条件保障。建议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协会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协会的创建启动,初始阶段的运作缺口贴补等,以增强协会的发展能力;对协会销售渔户自产水产品及初加工水产品和销售非会员水产品不超过协会会员自产总额部分,建议制定优惠政策,要求各级税务部门视同渔民自产自销产品,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对渔业协会兴办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及其它经济实体,建议给予免税政策。对协会为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信息和劳务所得的收入,以及为渔船单位的服务、管理费收支结余部分,建议免征所得税。对协会为发展合作经济而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及渔业基础设施,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议按规定实行零税照顾;建议制定信贷支持政策,要求各级金融组织应为渔业协会经济实体的发展安排必要的低息信贷资金,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信贷门槛,帮助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建议省里制定落实在海域、岸线、土地等资源使用方面对渔业协会给予优惠倾斜政策。对兴办实体性建设项目的用地,给予土地使用权优惠,并给予免收土地出让费和配套费用的扶持,以增强渔业协会的经济实力。此外,工商、水力、电力、交通、民政等有关部门都应制定出台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渔业协会的发展。

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渔民及渔业企业的“协会”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深化渔农村改革,应对WTO挑战,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渔农业产业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发展渔区渔业协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广泛宣传的同时,要以长会短训等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期分批培训一批能基本掌握渔业协会运作知识和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并有志于渔区合作事业的骨干。

(二)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不断开拓自我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①规范组织行为。要从建章立制入手,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渔业协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是要制定渔业协会示范章程,各渔业协会可参照示范章程,结合本地本行业特色制定本组织的章程(应提交主管单位审查备案),做到有章可循,切实照章办事。二是要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重点是要建立和完善会员代表大会、监(理)事会等组织活动机制,充分发扬民主,维护会员权利。三是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积累制度、风险保障制度、质量保证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自愿、自主、自治、自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专业合作机制。

②进一步强化渔业协会各项职能,突出“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渔业协会要切实按照协会章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会员的信赖和社会各界的信任。通过参与制订渔业发展项目的立项,参与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基地的推荐、渔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评定的初审,参与渔业产业政策、水产品发展规划的调查和制订,维护渔业行业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组织水产品展示、展销、信息,实施名优水产品推介工作,组织水产品的标准制订和推广实施,组织渔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要积极开展技术专业培训与指导,提供信息与技术咨询服务,反映会员的要求,协调会员关系,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③培育优秀的社团管理干部,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加强现有在职人员的教育,提高其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更新其知识,提高其业务能力,改善协会服务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提高协会整体的素质,以保证提供优良的服务;依法对渔业协会及其从业人员进行相对严格的资格审定和执业登记,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从而保证协会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责任能力;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通过考试考核等办法将具有管理、科研以及渔业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汇集到协会中,不断充实渔业社团的管理力量。

④兴办经济实体,增加协会经费来源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改善服务方式。目前渔业协会主要职能包括:加强行业自律,在向政府提供渔业管理信息,以作为决策依据;为渔业和广大渔民提供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科技与信息服务,建立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另外还进行对外渔业交流合作,并协调和处理涉外渔事纠纷,以维护海上作业安全和渔民切身利益;以及承办政府相关部门授权或委托办理的事项[4]。

在经济领域,大都未建立相关的职能,渔业协会可以突破原来单一的服务职能,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如设立渔需物资生产企业、渔业加工企业、水产市场以及创办休闲渔业等。同时渔业协会还需要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会员的不断加入,有效地增加自己的服务收入。

渔业经济与管理篇(6)

20*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平安渔区”、“现代渔业”和“海洋经济强市”建设三条主线,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基层调研、狠抓措施落实,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海洋与渔业经济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全年海洋经济总产值23.65亿元,同比增长10%。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2.15万吨,同比减少2.59%,渔业总产值16.03亿元,同比增长8.41%,其中工副业产值9.*亿元,同比增长18.26%。全市海洋与渔业发展呈现出五大特点:

(一)海洋资源开发不断升温,海洋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1、海洋经济工作协调能力逐步加强。进一步加强对海洋经济工作的领导,及时调整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强化海经办作用,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建立海洋经济工作联络员、信息通报、海洋项目会商等制度,从制度上形成抓海洋经济工作的合力。同时,加强与涉海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共识、促进合作。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牵头制定了《*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若干意见》,并由市委、市政府发文实施,为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海洋产业逐步壮大。一是滩涂围垦工程步伐加快。*二期、*围涂工程进展顺利,其中*二期工程概算投资3.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9130万元;*围涂工程概算投资1.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额9118万元,城市工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沿海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二是临港工业发展形势喜人。以华峰集团、瑞立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的临海工业产业带逐步形成,并不断向飞云江下游南岸拓展。高度重视船舶修造业的发展,对全市渔业船舶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组团赴乐清市进行学习考察,并着手编制其发展规划。三是滨海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海上一日游”、海岛观光、海鲜楼阁等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开发。编制完成《铜盘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选划论证报告》,经温州市政府同意报省政府审核。

3、海域管理逐步规范。加大《海域使用管理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民众的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环境意识与海洋经济意识。制定《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县(市)工作实施方案》,严格按法定程序对滨江三期防波堤等涉海工程进行海域使用审批,全年征收海域使用金26.67万元。开展养殖用海普查登记工作,确定养殖用海面积23222亩,进一步完善养殖用海管理机制,着手编制《*市养殖用海管理暂行办法》。全面启动“9*”海洋专项工作,按期完成全市海域使用现状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录入,不断夯实海洋发展基础。积极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拟建立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站,并进行选址考察,初步确定了北麂岛为选址地点。

(二)渔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经济运行质量得到新提升。

1、海洋捕捞业稳步发展。积极引导捕捞渔民开展渔船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节能、保鲜等设备,提高捕捞水平与效益,投入资金达250万元,北几、北龙各有2艘渔船引进节能设备,增效显著。全面落实国家柴油价格补贴制度,共拨付补助资金4931.86万元,大大减轻了渔民经济负担。通过项目带动和政策促动,渔民转产转业持续推进,全年共拆解渔船5艘,下拨补助专项资金13.247万元,培训转产转业渔民50多人。全市海洋捕捞产量11.33万吨,同比减少2.28%,海洋捕捞产值5.75亿元,同比减少1.29%。

2、水产养殖业全面提升。加快全市围塘改造步伐,完成省、温州市分解给我市的围塘改造任务1120亩,其中省级示范改造320亩,年作年修任务800亩。积极推广养殖新模式新品种,围塘贝类立体养殖模式进一步扩大,全市围塘泥蛤立体养殖、青子立体养殖、文蛤立体养殖面积达5000多亩,比上年增加500多亩;围塘弹涂鱼养殖形成一定规模,面积达到1500多亩,比上年增加300多亩,稻田淡水弹涂鱼养殖比上年增加100多亩;北麂网箱章鱼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北龙投资60多万元开展石斑鱼围滩养殖,长势良好;新增养殖新品种2个,分别为丁鲅鱼与美国大口胭脂鱼。山区稻田养殖掀起新的热潮,*、*、*、*等乡镇新发展稻田养殖1000多亩,其中高标准稻田养鱼面积200多亩,为全年水产养殖业的一大亮点。在全市建立了浙江省休闲渔业、*市生态渔业、*市渔业苗种生产、*市稻田养殖、*市山区围塘养殖等示范基地,并对4个省级无公害养殖基地同时进行立点示范,引导养民转变养殖方式,推进规模化、健康化生态养殖。全市海水养殖产量5116吨,同比减少7.98%,淡水养殖产量3*2吨,同比减少4.51%;海水养殖产值9350万元,同比减少7.52%,淡水养殖产值3400万元,同比增长1.31%。

3、水产加工业有所突破。以获得“中国水产品特色加工之乡”称号为动力,致力于做强做大水产加工业。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召开水产加工业座谈会,市委书记葛益平参加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为我市水产加工业健康持续发展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成立水产品冷冻行业协会,编制了《关于加快发展*市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若干政策意见》(草案),全市水产加工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华盛水产加工厂投资5600万元建造了全国第一艘海上移动水产加工船“华盛渔加1号”,于4月3日正式上水投入生产,该船引进日本先进水产品加工流水线3条,把水中捕获的鲜活鱼虾,在海上直接加工成成品、出口创汇,不仅确保了海产品的鲜度与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且减少了渔船返港销售的中间环节、节省油耗,延长海上生产时间,为渔民增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此创新之举得到农业部、省、市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据统计,该船自投产以来,加工产量达400吨,创产值3000多万元。全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产量达7.*万吨,同比增长9.4%,产值7.03亿元,同比增长7.66%,其中出口创汇6050万美元,同比增长25%。

4、休闲渔业取得新发展。充分挖掘渔区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依托渔港、渔乡、养殖园区、渔礁,大力发展休闲渔业。马屿石洋湖渔场累计投资200多万元,通过改造道路、增加项目,形成了集垂钓、餐饮、水上活动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好去处,成为温州市上规模、上档次的休闲渔业基地,并着手申报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新增1家“海上一日游”休闲渔业公司,全市达到2家,拥有休闲渔船10多艘,属于温州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休闲渔业公司,已着手申报省级规范管理单位。全市从事休闲渔业的企业发展到20多家,从业人员500多人,年收入达2000万元。休闲渔业已逐渐成为渔区、渔民增收的新亮点。

5、“三位一体”建设取得新成绩。抽调局里12名经验丰富、技术全面的同志深入农村,与全市各大水产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结对挂钩,为他们出谋划策,指导专业合作方法,实施选苗、生产、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全年新增渔业经济合作社4家,分别为上望光隆渔业合作社、*稻田养鱼合作社、*养殖合作社和营前氵祭门溪水产养殖合作社。全市渔业经济合作社发展到10家,面积达3500多亩,联系养民250多户。

(三)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海洋与渔业执法呈现新局面。

1、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渔业安全责任网,与各渔业公司、水产站签订了渔业安全目标责任书,加大港口渔船安全检查力度,继续实施渔船安全动态分类管理制度。从源头上加强管理,实行定期不定期船厂检验制度,严格追究船厂未批先建和使用旧材料修造渔船的违规行为。进一步完善防台防汛预案,努力提高防台防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全年共发生渔船安全生产等级事故9次,同比减少22%,死亡(失踪)3人,同比减少33%,直接经济损失25万元,同比减少12%,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各项指标均低于温州乃至全省沿海各兄弟县(市、区)。

2、强化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千场无公害,万户(船)信得过”活动,进一步健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大初级水产品检测力度,完成上级下达的养殖青蟹、泥蛤、缢蛏35个批次,海捕虾14个批次的抽样检测,检查20个重点养殖场的生产记录与渔药使用记录,对违规养殖场进行了整顿。邀请养殖专家开展安全用药等健康养殖培训2期。同时,加强水产品病害防治工作,制定《20*年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工作方案》,确定5个测报品种(青蟹、缢蛏、文蛤、泥蚶、草鱼)与20个测报点,并对各测报点测报员的工作要求与测报工作考核制度作了明确规定。

3、加大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力度。一是渔业执法不断推进。积极探索海上渔业执法新模式,推出“整合资源、联手办案、海查陆处”制度,从5月10日开始,联合市安监局、海警三大队、海事处、港航分局、交通局、旅游局等单位,共抽调150多名执法人员,开展为期半年的海上安全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插茜作业,依法处理2名涉案人员,推动了我市*二期围涂工程的进程。二是强化伏季休渔管理。严格执行“逐只落实、动态管理、全程监控”的管理方针,全市应休渔船661艘,全部进港休渔,继续保持伏休“零违规”。三是加大海监执法力度。积极拓宽海洋监察的宽度与深度,重点对无证填海、违法用海等行为进行查处,全年共立案8起。

(四)发展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

1、标准渔港建设稳步推进。认真贯彻落实省、温州市标准渔港建设会议精神,成立以蒋珍明市长为组长,发改、财政、交通、海洋与渔业等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市标准渔港建设领导小组,并在我局设立办公室。编制完成《*市标准渔港建设规划》,根据规划确定,即将动工的北麂渔港工程总投资概算为9532万元,港域面积135万m2,有效锚泊面积12万m2,可同时容纳50-300HP的渔船242艘,工期四年,建成后将大大提高渔船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2、海洋与渔业执法设施不断完善。加快执法设施建设,投资118万元购置一艘新型渔政执法艇,投资230万元建造海洋与渔业执法船码头,海洋与渔业执法设施得到不断完善,为加大海上执法力度,维护渔民合法权益,保障我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3、渔业科技服务体系逐渐健全。加大渔业科技投入,积极引导水产加工企业与大专科研院所进行科技联姻,华盛、华忠等企业聘请日本、韩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水产加工专家,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提高创汇能力。华盛、华忠、眯眼、香海、顶味等5家水产加工企业被省科技厅命名为科技型企业。加大渔业科技攻关力度,引进杂交太阳鲈与澳洲龙虾进行试养,长势良好。加大科技服务力度,通过为全市养殖渔民赠送《科学养鱼》杂志、发放《渔业科技简报》、发送农民信箱信息、送科技下乡、免费检测水质等活动,丰富养民科学养殖知识,有效提高水产养殖技术和养殖效益。同时,加大渔业科技培训力度,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十万农民素质培训工程”的要求,我们在培训中不断调整内容,注重把培训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3期,参训渔(养)民886人。

4、渔业互保展业顺利。积极开展渔业互保政策动员、宣传,提高广大渔民渔业互助保险意识,进一步改善服务,全力拓展渔业互保覆盖面,使全市渔船财产、渔民人身和医疗附加险的互保率分别达到13%、73%和72%。全年共办理入保渔民2755人,渔船99艘,赔付金额82.92万元。

(五)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推进,服务群众意识有了新提高。

渔业经济与管理篇(7)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随之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政府为了达到经济发展和坏境保护这两个主要的政策目标,实行了一系列的关于海洋渔业的规制。本文回顾了海洋渔业规制的相关文献,对我国主要的规制手段进行分析,最后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

渔业是一项重要的食物来源。在我国的渔业部门中,海洋捕捞渔业产出占渔业总产出的42%至48.7%,占海洋渔业总产出的71.3%到79.8%。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捕捞业的不断上升,近海岸的渔业资源迅速耗竭,一些重要的目标鱼类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如何解决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政府为此制定并实施了许多政策来支持和保护海洋渔业,由此形成了中国海洋渔业政策规制,也形成了与渔业相关的规制经济学。

1规制经济学

规制经济学是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如何对市场微观经济体进行干预管理的产业经济学分支,经济性规制主要研究政府在约束企业定价、进入和退出等方面的作用,如渔业中的许可证制度就是经济性规制。

规制经济学发展至今经历了规制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规制经济理论、可竞争市场理论以及激励性规制理论五个阶段(周慧许长新,2006)。通过对其发展过程的研究,范合君等(2007)总结出西方规制经济学发展的特征,其中规制内容从经济性规制到社会性规制演进,规制手段从传统规制手段到激励性规制手段演进与渔业规制相关,特别是规制手段的变迁。传统的渔业规制没有改变过度捕捞的激励,而基于产权的渔业规制如可转让的个体配额(IndividualTransferableQuotas,ITQs)就是一个激励性的渔业规制。

2渔业规制目标

渔业政策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经济上的和环境上的。一方面,政府应该保证渔民获得应有的利润,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海洋环境,避免过度捕捞。在现实社会中,渔业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它具有非排他性和可耗竭性的特点,随着捕捞者的增加,拥挤成本也会越来越大。渔业的这种开放获取的性质主要带来了以下问题:①经济上和生物经济上的无效率。与私有产权相比,开发获取导致付出较多的捕捞努力但是获得较少的收益。并且,高水平的捕捞努力使得生物经济学的均衡鱼存量低于最大持续产量。②过度捕捞。由于渔业几乎没有进入的技术障碍,因此人人都可以进入该部门。在这种情况下,渔民总是试图捕捞更多,因为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这就产生了“捕捞竞赛,导致渔业资源的迅速减少甚至耗竭。

尽管有学者认为水产养殖是一个避免过度捕捞并且满足不断增加的对海产品需求的好方法,但是它也会带来一些环境问题。首先,发展水产养殖可能会毁坏海岸的地貌,破坏某些生物的栖息地。例如,在我国,许多红树因为水产养殖而遭到砍伐,而由此整个红树林生态系统也遭到了难以修复的破坏,这些损失难以弥补。另外,过多的水产养殖会降低水质,而修复水质,清洁沉积物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因此,要解决渔业资源开放性获取所带来的无效率和过度捕捞,在经济与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仅仅靠用水产养殖业来代替渔业。政府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管制措施来纠正开发获取带来的问题,弥补市场失灵,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渔业规制目标。

3主要渔业规制手段

根据渔业规制的经济学理论,渔业规制可以分为:产出控制(限额捕捞、个体配额)、投入控制(许可证制度、个体投入控制)和技术措施(休渔制)。

3.1渔业许可证制度和限额制度政府主要通过对控制渔船和捕鱼工具,发放许可证和捕捞限额来管理海洋渔业。从1989起,政府就开始对渔船的数量和它们的总功率进行控制,以此来限制捕捞力。限额由农业部分配到沿海各省。

当地的渔业管理部门负责根据配额控制渔船数量和功率。在我国,在已经实行限额制度的海域捕鱼或是捕捞已经对其捕捞数量进行限制的鱼种,捕捞者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同意。

为了更好的实施“双控”制,渔业许可证制度也开始实施了。

2002年的《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下简称《规定》)中将渔船分为三类:海洋大型捕捞渔船,主机功率大于或等于441千瓦;海洋小型渔船,主机功率小于44.1千瓦且船长不到12米;海洋中型渔船。各类渔船由不同的部门进行许可证的审批以及发放。大型拖网、围网,到我国与有关国家缔结协定的共同渔区、南沙、黄岩岛海域作业以及到特定渔业资源渔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作业的这三类渔船的许可证需由农业部进行审批,委托农业部各海区渔政监督管理局发放。远洋渔船的许可证由农业部审批发放,其它渔船的由地方部门进行审批发放。《规定》还指出使用期一年一上的捕捞许可证实行年审,公海渔业捕捞许可证年审期为两年。同时规定,我国的渔业捕捞许可禁止进行交易和转让。

1999年,政府宣布每年的总捕捞量应该实行“零增长”。在此之后的第二年,新修订的《渔业法》出台,宣布实行对捕捞量的配额管制。这种对产出的控制将某海域内的目标鱼种的最大捕捞量限定在与前一年大致相当的数量上。在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实施了“零增长”之后的2000年起,到2005年,总捕捞量基本保持在145万吨,增长率在0%处波动。

3.2休渔制休渔制既包括休渔期,也包括休渔海域。休渔制是在一段时期内在某个特定的海域禁止捕捞特定鱼种或是禁止使用特定的方式作业。休渔期一般是在夏季,因为夏季是海洋主要经济鱼类繁殖和幼鱼生长的重要时期,在该时期进行休渔,可以保护主要经济鱼种的亲体和幼鱼资源,使渔业资源得到修养生息。在8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实行休渔制度对特定的鱼种进行保护。①1981年,从4月1日到7月31日,北纬32°到34°,海岸线以东至东经122°30’海域禁止使用拖网作业。这主要是为了保护大黄鱼和黄花鱼。②自1988年起,渤海海域全面禁止拖网作业。③自1989年起,为了保护带鱼,从5月1日到6月30日禁止在带鱼产卵区(北纬28°30’到30°30’,海岸线到东经124°30’)作业。

全面的休渔期制度始于1995年,首先是对东海和黄海两大海域,1999年开始在我国其它海域实行。由于每年的环境、气候等情况不同,各年具体的休渔日期不尽相同,2003年农业部对休渔方案进行了调整,并强调所有海域定置作业休渔每年不得少于两个月,具体时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定,并报农业部和所在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备案。所有休渔渔船必须在休渔时间开始前进港集中,休渔期间不得擅自离港或转移停泊地点,不得从事加水、加冰、加油等活动。

4对我国主要渔业规制的评价

我国的渔业规制主要包括许可证制度、限额制度和休渔制度。但是,这三种制度都仅仅是在限制或是禁止,没有实施激励性的规制手段。有学者认为,在我国的捕捞限额制度还没有真正实施的情况下,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休渔制度会导致“捕捞竞赛”,一方面“激励渔民在渔汛期为获得尽可能多的份额而激励竞争”,另一方面,“激励渔民通过各种手段增强或扩大其捕捞生产能力”。休渔结束以后,强大的捕捞压力和“捕捞竞赛”使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在陈卫忠的研究中,也提到休渔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海洋鱼类的数量恢复几乎无所作为。尽管如此,作者仍旧对我国的渔业规制持乐观的态度。王海峰等(2006)用带有虚拟变量的计量经济模型考查了“零增长”、休渔制度、“双控”制和加入WTO对海洋捕捞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零增长”、“双控”制和休渔制度影响显著,但是仍需要改进。其中,“双控”制度在投入控制方面的成果还不稳定。一方面因为它“没有控制机动渔船的吨位”;另一方面,“机动渔船的千瓦数也在临界值,随时可能超过合适的渔船千瓦数”。

总的说来,我国的渔业规制尚存在激励不足,效果不明显,不能有效地改变资源耗竭的状况。不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渔业的规制起步较晚,仍有很大的空间进行改进,相信通过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我国的渔业规制可以得到改进,渔业可以沿着可持续的道路发展。

5参考文献

[1]宁方勇.规制经济学的理论综述[J].北方经济,2007,(1):8-9

[2]张红凤.规制经济学的变迁[J].经济学动态,2005,(8):72-77

[3]周慧,许长新.新规制经济学理论的发展[J].经济评论,2006,(2):152-158

[4]吴海川,陈艳.渔业政策的目标取向及关键问题剖析[J].中国渔业经济,2005,(1):14-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