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渔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2 09:50:53

渔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篇(1)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我县关于加快发展精品农业、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水平的若干意见精神,围绕精品农业发展方向,以建立和完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为目标,实施水产种子种苗等工程,加强水产品牌等建设,突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等管理,健全完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加快渔业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渔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全县渔业产业发展新跨越。

二、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实施四大工程

1、实施水产种子种苗工程。优质的水产种子种苗是我县大力发展精品渔业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最需要突破的薄弱环节。要围绕虾类、龟鳖类、河蟹、常规鱼类、名优鱼类分别在姚庄、西塘、陶庄、天凝等镇建立8~10个县级以上规模化水产种苗繁育和培育基地,加强良种选育与提纯复壮,并逐步试行良种补贴政策,重点提高中华鳖、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河蟹、鳜鱼、常规鱼类等主导品种的优质种苗生产能力和良种覆盖率。同时,在西塘镇鸦鹊村、姚庄镇*村各建设1个县级水产种苗引种育种中心,加强水产良种的引进、开发、研究和示范推广,进一步提升与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的配套能力。

2、实施标准化鱼塘建设工程。继续以标准化鱼塘建设工程为抓手,重点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备、养殖模式生态、经营机制健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渔业示范基地。结合标准化鱼塘建设,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初步建立起符合*特点的水产标准化体系和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力争到2011年,确保完成1万亩水产标准化鱼塘及老塘改造实事工程,力争完成3万亩水产标准塘建设任务。建成1万亩符合“四个一”要求(即有一个优势品种、一个知名品牌、一个健康养殖模式、一套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的生态高效现代渔业示范基地。

3、实施主导品种提升工程。围绕我县的主要养殖品种,重点打造五大主导品种精品区。一是建设2万亩“三虾”精品养殖区。在陶庄镇、姚庄镇和惠民街道重点发展南美白对虾精品养殖区,在西塘、干窑等镇重点发展罗氏沼虾精品养殖区,在姚庄镇重点发展青虾精品养殖区。力争到2011年,“三虾”精品养殖面积超过2万亩,年产优质商品虾6000吨,年产值超1.5亿元。二是建设5000亩龟鳖类精品养殖区。重点在姚庄、天凝等镇发展中华鳖(太湖花鳖)、日本品系中华鳖、鳄龟等龟鳖精品养殖品种,同时建设3~5个规模化龟鳖种苗繁育基地,年产龟鳖种苗500万只。力争到2011年,全县龟鳖精品养殖区年产优质龟鳖2000吨,年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三是建设1万亩河蟹精品养殖区。重点在陶庄、西塘等镇建设河蟹精品养殖区,在姚庄镇建设虾蟹混养精品区。力争到2011年,年产优质河蟹500吨,年产值达3500万元以上。四是建设万亩“四大家鱼”精品养殖区。重点在姚庄、陶庄、西塘、天凝等镇建设1万亩“四大家鱼”精品养殖区。力争到2011年,年产优质商品鱼8000吨,年产值达1亿元以上。五是建设5000亩名特优鱼类精品养殖区。重点在陶庄、西塘、干窑、天凝等镇发展鳜鱼、加州鲈鱼、太湖白鱼、乌鳢等名特优鱼类。力争到2011年,全县名特优鱼类养殖面积超过5000亩,年产优质鱼3000吨,年产值超6000万元。

4、实施水产清洁养殖工程。制定清洁养殖实施规划,大力推广虾蟹草、鱼鳖混养、河蟹套养鳜鱼等多种生态养殖模式,加快建设2000亩水产清洁养殖基地。积极实施标准塘改造、清洁养殖、排放废水处理等综合治理措施,着力转变水产养殖发展方式,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09年重点在陶庄镇建设350亩水产清洁养殖示范点,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积极探索水产养殖和水环境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生态渔业发展新路子。

(二)加强三项建设

1、加强水产品牌建设。大力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不断提升*水产精品的软实力,进一步增强*水产精品在市场销售中的竞争优势,带动整个渔业产业的发展。鼓励水产专业合作社、水产行业协会、渔业龙头企业、水产养殖大户通过品种改良、产品基地双认证和品牌营销,争创水产精品品牌。力争到2011年,全县培育省级以上名牌水产品5个,通过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的有机水产品10个以上,积极推动我县由水产养殖大县向水产养殖强县转变。

2、加强加工和流通渔业建设。通过引进外资企业和培育本地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发展我县主要养殖水产品的精深加工业。继续做好南美白对虾“订单渔业”,进一步加强青鱼、加州鲈鱼等特种水产养殖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的攻关。支持渔业加工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户合作建立水产精品生产基地,促进产销对接。大力推广超市直供、连锁专卖、网上销售等现代水产物流模式,拓宽水产精品流通渠道。积极培育水产经纪人队伍,规划建设水产品交易市场,进一步拓展*水产精品的销售市场。

3、加强休闲渔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县地理位置优越、湖荡湿地和池塘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加快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建设。在现有4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的基础上,通过几年努力,再培育2-3家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积极推动休闲渔业与旅游渔业的有机结合。力争到2011年,全县从事渔业休闲的基地达到10个以上,休闲渔业经营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形成分布合理,特色明显的休闲渔业新格局,使休闲渔业成为我县渔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三)突出两项管理

1、突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水产业可持续发展。全县要以创建“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为契机,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和执法监管,强化初级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大力推行水产养殖、用药和销售“三项记录”,从水产种苗、水产饲料、渔用药物等环节着手,加强对温室甲鱼养殖户的重点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健全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体系及监控网络,加快建设县水生动物防疫、检疫中心,着力构建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力争到2011年,全县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基本健全,初级水产品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突出渔政执法管理。渔政管理是渔业生产和发展精品渔业的重要保证。要继续加强养殖证的管理工作,按照《*县水产养殖规划》,认真做好内外荡养殖证的发放、换证年审等工作。进一步落实对无公害基地、水产种苗场、水产饲料生产企业规范性的管理措施,加强渔业水域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管理,为发展渔业生态养殖和精品养殖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严格渔船安全生产管理,严厉打击电捕、偷盗养殖水产品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渔民合法权益。

(四)健全一个体系

进一步健全推进精品渔业发展的科技服务支撑体系。全县要结合大力发展精品渔业、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良好契机,积极推动渔技推广机构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生产基地、合作社、养殖企业、养殖户的技术对接,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基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我县渔业的产业层次。同时,结合新型责任渔技制度的实施,切实加强渔业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的推广应用,深化渔业实用技术培训,构建适应精品渔业发展要求的新型渔技推广体系。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发展精品渔业是实施生态渔业的重要抓手,也是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必然途径。县渔业主管部门以及县农办、发改、财政、科技、环保等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相互配合,积极推进。各镇(街道)要根据本实施意见,抓紧落实实施单位和责任人员,重点镇(街道)要专门建立工作班子,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科学制定规划。各镇(街道)要从市场需要和本地区的水产养殖优势出发,制定本镇(街道)发展精品渔业的工作方案,重点镇(街道)要制定三年期的实施规划。要依托现有的水产品品牌基础,进一步加大水产精品品牌宣传力度,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建设一批规模化精品渔业生产基地。

渔业现代化篇(2)

摘要现代渔业是由现代生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阐述了现代渔业的背景、涵义,介绍了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提出了其发展途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湖北省现代渔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渔业;基本特征;发展途径;保障措施;湖北省

AbstractModern fishery consists of modern production element,modern technology,modern equipment,modern management and modern fisherman,whose core is raising labor productivity,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aquatic commodity and environment level. The meaning of the modern fishing industry was expounded,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fishing industry and its evaluation index were introduced,and the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safeguard measures were present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sheries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modern fishery;basic feature;path of development;safeguards;Hubei Province

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产业,它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大计,在世界或国内经济成分中,渔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渔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9年,国内渔业生产总量突破5 000万t,已经连续21年居世界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37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我国的养殖产量占到全部水产总量的70%,这个产量也占到了世界养殖总量的70%。湖北是渔业大省,2009年渔业生产总量达到360万t,已经连续15年保持全国淡水渔业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约48kg,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总体来看,中国渔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湖北渔业处于国内淡水渔业的优势地位。

1现代渔业的涵义

现代渔业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集合渔业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经济学概念。是由现代水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现代渔业的基本内涵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保障水产品供给、增加渔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促进渔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整体发展。提高渔业集约化、机电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渔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现代生产要素的集约式管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和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

2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

现代渔业指的是渔业的现代化进程,是从变化、转化、进化的趋势来探索渔业的发展方式和途径。假如把渔业的发展按历史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渔业—传统渔业—现代渔业,我国渔业处在现代渔业的起始阶段;如按成长年代来划分,可以分为:幼年—青年—壮年—老年,我国渔业处在成长的壮年阶段。从湖北省渔业行业发展的过程来看,现阶段整个行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之中,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要素集约型转变[3]。尽管现代渔业的理论还在探索之中,但是现代渔业的实践却突飞猛进。现代渔业的发展规律正在为人们所掌握,其主要特征已经或正在显现出来。下面将从宏观的层面分析现代渔业的主要特征和评价指标。

2.1规模化渔业

规模化指的层次的多级化与结构的多样化,是容量的积累过程,指渔业内在的模式、模型以及总量的成长变化。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结构和层次的组织,缺乏结构和层次的组合,就缺少内生的动力和活力,也就没有发展可言。规模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目前,湖北省渔业的整体养殖规模已经够大,但结构性模式、模型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基本结构单位经营规模较小与现代渔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矛盾十分突出。规模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从业人口、从业劳动力、组织化程度;总投入、总产量、总产值;总水面、总养殖水面等。可以从养殖、加工、流通与市场等系统进行细分。

2.2区域化渔业

区域化指的是整体中经济类型的板块型划分。现代渔业的区域化属性是由江河流域和资源禀赋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属性决定的,历史形成的行政区划也是现代渔业区域化的基本依据。以市、县为框架的区域化特色渔业是湖北省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区域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支柱产品产量、产值;商品生产率;市场占有率等,也要评价局部渔业经济的总量指标。

2.3集约化渔业

集约化指的是生产和流通中各个要素的整合程度。集约化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现代渔业的集约化主要依靠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集约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良种覆盖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等。

2.4专业化渔业

专业化指的是市场经济中生产链条的技术性分工程度,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组织化过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湖北省渔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个体经营突出,混业现象明显。企业或合作社的集团经营模式是将来渔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企业和合作社数量、规模(亿尾/万t/亿元)以上养殖产量、产值;水产品加工能力、产量、产值;内、外贸易水平等。

2.5品牌化渔业

品牌化是指产品的价值集成过程和社会认知程度。品牌是产品的内在质量、消费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总和,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标志。湖北省的渔业品牌建设还处在“三品一标”的中间阶段,登记的部级农产品品牌只有1个,知名度很小。品牌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品牌产品个数、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等。可以从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知名商业品牌和国家、省区等层次进行细分。

2.6机电化渔业

机电化是指机械、电器等装备替代手工操作的程度。我国社会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渔业装备机电化可以化解农民向城镇转移带来的劳动力竞争矛盾,同时又能够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手工操作—机电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渔业进步的必然路径。评价机电化渔业的指标是:三机(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装配率;单位面积动力数;劳动生产率等。

2.7信息化渔业

信息化是指智能工具、智能操作与控制、信息服务的应用程度。信息化应当是现代渔业的最高级形态。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渔业的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流通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等将得以实现。评价信息化渔业的指标是:智能化装备(电脑、控制器、处理器等)装配率;互联网用户覆盖率;政务、商务、综合服务网站的数量及网络化水平。

2.8生态化渔业

生态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生物与人类等相互关系的变化状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发展是生态渔业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评价生态化渔业的指标是:水生经济动植物种数;水质类型;无公害养殖面积、产量;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等。

3现代渔业的发展途径

“十一五”中后期,国家相继批准和启动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个规划;湖北省开展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示范区”行动。这些重大规划和行动从时间和进程的安排上重叠于“十二五”规划,从内容和战略上包含了湖北省现代渔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

3.1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十二五”时期,按照稳步发展养殖业、加快发展加工业、突出发展流通业的战略思路,深入开展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稳步发展养殖业。完成从数量型渔业到质量效益型渔业的根本转变,“十二五”期间,达到养殖产量保持4%~5%的年均增长速度,养殖产值达到10%~12%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养殖结构调整上,既要特别重视名特新品种在渔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又要重新审视大宗淡水鱼类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二是加快发展加工业。大力加强湖北省的水产加工业建设,提升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加工能力达到160万t,实现转化加工水产品40%的目标。要支持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战略扩张,适当引导战略重组,到“十二五”期末,达到5家加工企业进入全省“四个一批”的行列[4]。三是突出发展流通业。重点发展水产品流通业,依靠以武汉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湖北省水产品向省外输出和出口。达到输出水产品占生产量30%左右的目标。

3.2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十二五”时期,按照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小农经济型向集约化经营型转变的整体思路,加快湖北省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开展池塘生态改造行动、江河湖库增殖放流行动、水产亲本升级换代与良种推广行动、标准饲料规范化使用行动、疾病灾害预防控制行动等生态健康安全养殖行动。同时,探索和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投入品便捷服务运转、鲜活水产品快速流通等行动。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形成持续有效的内生增长动力。基本完成产供销一条龙、渔工贸一体化的现代渔业产业化格局,达到降低生产和营运成本,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加快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时期,按照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渔业科技服务的总体思路推进渔业科技进步。一是建立和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涵盖产业链环节、产学研结合、政府参与的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统一组织建设渔业科技研发中心(含展示中心)—试验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等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5]。主要开展以大宗淡水鱼类与名特新品种为对象的产品创新开发,重点是实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二是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和完善水产推广体系与推广机制,加速成熟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三是加强和改善渔业科技服务。继续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和改进科技特派员与科技创业行动;加强科技110、信息网络、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4加强渔业区域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渔业将在“优势水产品板块”、“一县一品”、“一鱼一产业”等建设的基础上,依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要求,重点加强长江渔业经济带中武汉城市圈渔业、鄂西生态渔业等区域化渔业建设;同时开展重点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建设,兼顾山岗、丘陵地带特色渔业建设。努力形成湖北省“一带两圈,辐射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大格局,努力打造以生态渔业、有机渔业为主体,特色渔业与优势渔业互为补充的现代渔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大板块。

3.5开展生态渔业建设

“十二五”时期,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湖北省渔业的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加强大江大河放流增殖,适当控制大湖大库的养殖强度。在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推行按照水体承载力安排生产的制度,适当推进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坚定开展大江大河的禁渔区、禁渔期行动,适当扩大江河支流与大湖大库的“两禁”试验和江湖连通工程,大力开展引进、移植、放流等活动。

3.6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

渔业组织具有提高渔民地位、保护渔民利益、获取市场信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渔民收入、整和渔业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渔业产业化、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民素质等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渔民开展养殖水面使用权的流转改革,或者按照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渔业生产合作社或企业;支持科技人员创建加工和投入品流通企业;培植购销大户牵头组建多种类型的合作社或企业;加强科技、信息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到“十二五”期末,使进入合作社或企业等组织的渔民占到渔业从业人员的80%以上。

3.7推进渔业机电化、信息化建设

渔业的现代化离不开机电化和信息化。机电化、信息化是渔业向工业化转变的必然途径,是打破城市与乡村二元结构的必要手段,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紧迫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加快渔区的电网改造和建设,加快电动机械的推广和应用,重点推进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的装配和使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清淤机的使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大力推进渔业的信息化网络建设,构建多种层次的政务、商务、综合服务信息网络体系,提高互联网上渔业用户的普及率。跟随国家推进“物联网”的信息化进程,开展渔业领域遥感、遥测、遥控等为基础内容的远程智能化经营管理试点与示范。

3.8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水产品充足、优质、高效、安全供应是现代渔业的根本目标。构建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仍然是“十二五”期间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广和提升良好渔业操作管理水平;大力加强“三品一标”的认定和认证工作,同时加强复查和保持工作,提高覆盖水平;加强渔业标准化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加强水产品环境与质量的监测检测工作,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开展“三品一标”的创建行动、优质名牌产品的创新行动、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中心的建设行动、县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的建设行动和水产品市场监管行动。

4保障措施

4.1加强对现代渔业建设的资本投入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必须依靠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引导和激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的体制机制,是现代渔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财政支持投入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对池塘生态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水产良种选育和良种推广的投入;加强对水产科研项目及其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健康养殖以及标准化示范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江河湖泊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行动的投入;加强对渔业环境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及其监测检测工作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打造投融资平台,鼓励商业性银行、社会资本、外资、集体和个人投资现代渔业。

4.2建立健全支撑现代渔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突破来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的发展。逐步完善渔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科技进村入户、科技培训等工作力度。二是加强现代渔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充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包括政务、商务、科技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平台及其网络的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网络体系的建设,提高病害防控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渔业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监测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循环渔业的发展;加强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提升安全、和谐渔业水平[6]。

4.3制定和落实强农、惠渔政策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针对湖北省渔业转型的特点,制定和落实各项强渔、惠渔政策。重点是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支撑政策、促进水面经营权流转政策、促进渔业经营主体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资料和产品流通政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装备政策及促进渔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政策等。

4.4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

现代渔业的本质是市场化经营、社会化生产,但更加强调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调控和管理服务。各级政府管理和服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现代渔业的新特点、新规律以及发展趋势,提升政策制定水平,提高决策和执政能力;从大社会、大市场、全方位的角度做好生产与消费、产品与流通、产业与市场、投资与积累等的安排和部署;加强重大项目设计、规划、审定、实施、验收等环节的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新特点、新模式、新技术、新经验,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可持续方向发展。

5参考文献

[1] 曹俊杰,王学真.东亚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与政策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崔利锋.新时期渔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6(1):36-38.

[3] 赵珍. 现代渔业的内涵及发展战略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5):3-6,34.

[4] 杨云彦,秦尊文.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J].中国城市经济,2004(9):28-31.

渔业现代化篇(3)

为加快我县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步伐,进一步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现就发展现代渔业提出如下意见。

一、发展现代渔业的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

我县地处黄河滩区和东平湖二级湖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近年来,我县淡水渔业发展稳居全市各县市区前列,呈现出以养殖为主、养护与结合并重的发展格局,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我县渔业发展仍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渔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水产品质量不高,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力度仍需加大,加快发展现代渔业任务艰巨。

发展现代渔业有利于提升渔业经济运行质量,有利于促进渔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建设。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渔业实际,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坚持“生态、高效、品牌”三个理念,突出“质量、安全、效益”三个重点,以建设东平湖二级湖区、黄河滩区、高速路取土区、京九铁路取土区和废旧河道渔业为主体,优化产业布局,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渔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努力把我县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地方特色鲜明、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渔业经济强县。力争到2010年,全县渔业总产值达到3.9亿元,年均增长9%;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8万吨,年均增长6%。

二、着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

培植优势主导产业,是形成水产品产业规模效应、增强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必须以加快发展健康养殖业为突破口,在培植优势主导产业上下功夫,在打造知名品牌上求突破。

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各乡镇(开发区)要加快制定渔业养殖规划,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区域、发展规模、生产布局和养殖容量,依法保护养殖水域、滩涂,引导渔业养殖可持续发展。要突出地方特色,科学合理地确定养殖模式和养殖品种,建立主导特色品种健康养殖示范区,推进健康养殖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区建设工程,以小安山、馆驿、小路口、拳铺、徐集、韩岗、马营等乡镇为重点,努力构建无公害、绿色、有机水产品产业区。确保每年有不少于20﹪的养殖水域达到健康养殖标准。

深入挖掘渔业发展潜力。大力实施万亩规模化生态型养殖池塘整理工程。按照“生态、健康、循环、集约和优势品种带”的原则,努力整理改造老旧池塘,积极开发利用宜渔水面。突出抓好二级湖区以小安山镇为中心的武昌鱼生产基地,以徐集镇、拳铺镇为中心的建鲤、鲫鱼高产高效养殖示范区,以黑虎庙乡、小路口镇为代表的滩区莲池超稀留空植藕培育鱼种、稻田留空养殖泥鳅养殖基地。大力推广黄河野生甲鱼、泥鳅、斑点叉尾鮰的养殖,努力增加武昌鱼、鲫鱼的养殖面积,在名优特养殖上实现新突破。重点抓好以*镇、开发区、马营乡、拳铺镇、徐集镇、韩岗镇为主的休闲渔业,尽快把拳铺镇的“绿色嘉园”休闲渔业培育成达到省级标准的休闲渔业,做好渔业与旅游业结合的文章,拓展渔业的多元化新功能。继续推进实施渔业良种工程,充分发挥好县淡水养殖试验场的最大效益,全面实施苗种生产许可证制度。培育引进一批水产良种,开发一批新型水产品,推进渔业快速发展。实施20个渔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生态鱼塘改造等方面加大投入,提高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水平,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确保渔业设施化建设投入逐年加大。

努力打造知名渔业品牌。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资源优势向品牌优势、产业优势的转变。要立足优势育品牌,在已形成规模优势的建鲤、鲫鱼、草鱼、鲢鱼、鳙鱼等品种上作文章,制定品牌标准,提升产品质量,彰显地方特色。要整合市场育品牌,充分发挥渔业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形成地方合力,统一标准,统一运作,增强市场开拓能力。要依靠龙头育品牌,实行企业运作,政府助推,选准一批企业或中介组织作为培育品牌的龙头,通过展览、展销等形势,扩大品牌影响力。有关乡镇(开发区)要率先在形成规模优势的品种上做好做足品牌文章,重点在湖区求突破,通过品牌建设推动主导优势产品高质量、高水平发展,努力在全县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诚信体系完善、可以叫响做大做强的渔业品牌。力争到2010年全县品牌化水产品的比率达到50%以上。

三、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水产品质量,关系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发展现代渔业的关键环节。必须从建立健全渔业标准体系入手,逐步形成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水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把水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建立健全渔业标准体系。根据我县实际,逐步健全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渔业质量标准体系。推行养殖全过程标准化,制定完善品种繁育、健康养殖、病害检测、药物残留、饲料及添加剂等地方标准或操作规程,实现水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相关标准的配套统一。推行水产品加工、营销过程标准化,参照国际标准制定完善符合*实际的水产品加工和市场营销标准体系,为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奠定基础。实施渔业标准化五年推进工程,加快建设渔业标准化示范区、标准化养殖基地、标准化加工厂、标准化水产品营销市场,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养殖方式,提高科技入户率和应用水平,逐步扩大渔业标准化生产、加工、营销规模。利用3-5年时间,基本实现渔业养殖基地、加工厂、水产品营销市场标准化管理。

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快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5年内完成县水产品检测手段建设,落实监管责任,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加强对产地环境、投入品市场的监管。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积极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活动,实行渔业投入品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和质量保障赔偿机制,建立水产品质量监管制度,健全水产品质量监管队伍,确保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

搞好水产品质量认证。积极开展养殖GAP认证、加工HACCP认证和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建立鼓励质量认证和强制性水产品质量认证机制。逐步实行无公害水产品产地强制性认证制度,不断加强对“三品”认证工作监管力度,提高认证产品合格率。

四、大力提高渔业整体效益

产业化经营是转变渔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产业化作为渔业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促进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有机连接,形成高效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加快培植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大政策扶持、资本运营和资源整合力度,大力培育产业基础好、发展后劲足、带动能力强的渔业生产、加工、营销龙头;优化政策和发展环境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渔业,采取招商引资、成立合作社等方式培育新的龙头企业;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深入挖掘渔产品及渔文化内涵,发展新型特色渔业,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大力支持外向型渔业企业发展,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开展一般贸易与进料加工贸易,促进创汇经营。落实扶持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各项政策,逐年增加对渔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积极支持渔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对渔业企业的信贷支持。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渔业龙头的指导和服务,搞好对水产品出口的信贷和保险服务。

加快建设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以标准化基地、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为基础,优化优势品种规划布局,聚集现代渔业生产要素,大力发展区域化优势水产品基地。要坚持市场引导与战略规划相协调,突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和规模化生产区域,科学合理地推进优势水产品产业区、产业带建设。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要制定优势水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规划,实行政策引导,率先在已形成规模优势、具有区域特色的湖区、高速路取土区建立20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管理的优势水产品基地。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优势水产品出口基地。

加快发展运营能力强的渔业专业合作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法》,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鼓励龙头企业、养殖大户领办、养殖户联办渔业合作社;支持各类水产品专业协会发展,充分发挥协会在渔业生产经营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解决渔业专业合作组织的运作机制问题,建立能人带头、富有活力、利益分配公平、激励与约束制度合理的运作机制,增强合作组织的凝聚力与开拓力,切实发挥各级渔业协会和渔民合作社的集聚能力,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解决千家万户生产与市场对接问题。

加快实施渔业技术创新。大力培育良种,保护原种,开展县级地方性原良种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对列入省级、部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规划的项目重点扶持。开展对渔业投入品的开发与研究,推行高效、安全新型环保饲料、疫苗和渔药。不断改进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和技术服务方式,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开发新技术,推广新知识,培育新型渔民,有计划地培育现代渔业建设的带头人,为科技兴渔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五、积极为现代渔业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把加快现代渔业发展摆上重要位置,加大对渔业的扶持力度,推动现代渔业持续快速发展。

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将发展现代渔业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根据不同水域要求,尽快制定现代渔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任务和政策,完善现代渔业发展考核机制。养殖面积比较大的乡镇政府要出台现代渔业发展政策,整合项目资金,搞好综合开发利用。

不断加大对渔业的投入。各级财政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随着渔业发展比重的增加,在产业化发展资金、项目安排等方面,更多地向现代渔业发展倾斜,逐年加大对渔业发展的投入。要把健康养殖、新水域开发、公益性渔业项目建设、现代化技术创新和设施改造等作为重点投资方向,集中扶持渔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资源修复、产业化龙头、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切实抓好中央、省市级下达的项目建设,足额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出台加强平安渔业建设和规模化生态池塘改造的扶持政策。

渔业现代化篇(4)

1、加强政策研究,制定出台相关措施,营造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一是加快推进《县现代渔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加强对渔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研究,明确现代渔业发展形势。二是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全县现代渔业发展的意见》,贯彻落实省、市渔业发展部署,进一步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渔业,促进全县渔业经济发展。三是制定出台《县现代渔业工作考核办法》,确保各项渔业建设重点工程和推进措施落到实处,将渔业工作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工作的考核范围,全面科学的评价各乡镇渔业工作成效。

2、加快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引领带动沂、沿岸高效渔业发展。一是加快工厂化流水养殖建设步伐,发挥优质鱼项目带动作用,将渔业生态园打造成为集养殖、观赏、垂钓、体验、餐饮、休闲、加工于一体的省级综合现代渔业产业园,同时,扩大尹家峪、西漫流等地的冷水鱼工厂化养殖规模。二是加快推进标准化池塘养殖,扩大跋山水库跋下的精品池塘养殖规模,发展高效渔业。三是全面提升休闲渔业建设,力争将省级休闲渔业园——沂河公园建设成为沂河高效农业观光带示范点,争创部级休闲渔业园;提升马连河、两河沿岸的市级休闲渔业示范点,打造新型农业业态;整合跋山水库、灵泉寺两大景区资源规划建设一处休闲渔业园,丰富休闲渔业园内涵;集中全县观赏鱼养殖优势,做大做强观赏鱼养殖特色,促进休闲渔业发展。

3、全力发展良种繁育,提高现代渔业科技支撑力。提高县淡水养殖试验场良种繁育技术水平,争创部级良种繁育示范场;扩大渔丰苑水产专业合作社鱼种培育规模,推进渔业良种发展;全面开展渔业生态园优质鱼繁育孵化区建设,计划三年内建成优质鱼苗种繁育、试验示范、优质商品鱼养殖与休闲渔业核心片区,繁殖优质鲑鱼、鲟鱼、鳟鱼等名贵鱼类。

4、积极创建水产品质量检验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的检测检验科学化水平。创建全县水产品质量检验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全面提高我县水产品质量的检测检验科学化水平,强化全县水生动物疫病的防疫、检疫工作力度,为下一步发展现代渔业、科技渔业、生态渔业,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

渔业现代化篇(5)

[关键词] 渔业 信息化 可持续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15-01

一、相关概念解释

1.渔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主要是相对传统农业提出的。渔业现代化,响应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理念、设备、和管理理念,从而形成一个产业机构合理、生态环境优美的渔业发展格局。

2.渔业信息化

渔业信息化在我国现代渔业发展中,占有了重要的地位。渔业科技要想创新,根本途径是渔业信息化。一方面,可以提高渔业科研的效率,拓展渔业科研依托平台,通过强大的网络平台,加强各地科研所的联系,缩短了一些大型科研合作项目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有利于推动科研理论成果向实际产业化应用转化。紧密了渔业科研机构和实地运用机构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提高渔业科技贡献率,同时,也提高了渔业劳动者劳动技能。改善了传统的渔业方式。

渔业信息化也改变了政府管理的方式。传统的渔业管理部门,主要依靠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方式来进行对渔业的管理,行政运作成本高,办事效率低下,信息传递速度太慢。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管理模式得到了一个转变,渔民可以直接和政府对话,政府了解民情更加便捷,同时,也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简化了政府管理模式,提高了行政效率。

随着渔业信息化的发展,水产品市场流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信息化的发展,保证了边远渔村的信息来源渠道更加规范,真实度更高,市场需求和供给信息提供的更加及时,促进了偏远地区渔业的发展。

此外,渔业信息化对水产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水产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随着渔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高的科技技术对水产从业人员也就更加挑剔,他们不仅要有一些基本的吃苦耐劳、勤恳工作的精神,同样也要有较高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二、白银市渔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市加强渔业信息化发展,加快渔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在行政管理和业务化应用方面大量的应用了信息技术。在信息共享方面,通过建立相关渔业网站,为白银市渔业信息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信息平台。

1.渔业管理

在渔业管理方面,建立了渔业近岸超短波安全救助系统(90A系统)配备了船舶避碰设备(AIS)、搭建了远程渔港视频监控系统。从各个方面提升渔业管理水平。

2.水产养殖

在水产品养殖方面,通过构建专家咨询决策系统,实现了专家远程服务和信息服务,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专业化,信息的时效性得到保证。

3.水产质量

在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根据北京农业系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将水产品生产产地、中转环节、市场销售等一连串的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环节都记录下来,构建安全管理网络,加强对水产品的安全监控。

三、白银市渔业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1、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

从我市的渔业数据库来看,数量多但规模小,更新速度慢、与其他地区数据库流通不畅。尽管渔业相关网站较多,但是内容过于繁杂,缺乏整齐有序的整合分类。政府对渔业信息化发展缺少一个长远的规划,过于注重短期效益。对于信息的采集、和查阅的渠道过窄,渔业服务人员对渔民的信息需求掌握不够准确,这样对渔业服务不到位。

2、政府监管不到位,体系构建不够

目前白银市对渔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指导和统一标准规范程度依然较低,缺乏一个统一完备的标准体系,这样,对信息采集、应用环境等的控制就不够全面。此外,因为体制的制约,各个部门自身的信息网络系统都是各自独立的,很难得到有效的资源共享,这样造成了信息重复,资源浪费。

3.养鱼群众文化素质偏低

我市养鱼群众普遍受教育年限短,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相当少,他们当中大多依然固守着传统的养鱼方式,接受新知识的意愿和能力较差。此外,因为环境和生活条件的限制,养鱼群众对信息的接受、筛选、组织和分析的能力较弱,对有效信息的敏感度不高,从而导致一些服务信息很难产生本应有的效果

四、白银市渔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大力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

要进行对渔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的制定,从而确定渔业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明确发展的重点,推动渔业信息化顺利发展。此外,应该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给予渔业信息化建设的财政保证。同时,也要引导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到渔业化建设中来。渔业信息化也要注重与广大养鱼群众之间的交流联系,业务部门要做好培训工作,鼓励养鱼群众对渔业信息的关注度和了解度。

2、加大对渔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成立信息共享机构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在目前信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信息,挖掘信息潜在的价值,最大限度的使用好信息。同时,也要通过对养鱼群众的信息使用技能培训,提高他们使用信息的能力,使渔业信息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3、加强渔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农业信息化。“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是其中两个比较重要的大型工程。白银市渔业发展,应该借助农业发展的工程,以此来促进渔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要综合利用信息技术,加快速度完善现代渔业数据库,以及渔业信息化配套服务,比如经济分析、预测预警等。

4、加强渔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引进

科技发展主要依靠人才队伍的建设。白银市本地养鱼群众综合素质较低,对渔业信息化建设的了解不够深入,这些需要专业人才来对他们进行讲解和指导。由于白银市渔业信息化起步较晚,渔业信息技术人才相当的缺乏,因此,政府需要大力引进水产信息技术人才,可以给予优惠的政策措施吸引人才。此外,本地的大专院校可以因时需要,开展渔业信息专业课程,培养各个水平层次的渔业信息化技术人才,为本地渔业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人才供给。要注重对现有信息人员的定期教育和培训,建立健全渔业信息人才的管理监督机构,从而促进科技成果及时得到应用,提高渔业生产力,促进渔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首英,闫雪,静莹. 我国渔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 渔业信息与战略,2013,01:20-26.

渔业现代化篇(6)

一、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渔业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渔业跨越式发展路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全省渔业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近五年来,我省渔业围绕“产业强基础、发展上水平”战略,坚持统筹兼顾、重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保障市场安全有效供给、增加渔农民收入、促进渔区和谐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我省渔业发展正面临着空间资源日益紧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生物资源日渐衰退等压力和经营体制机制滞后、发展方式粗放、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不足等问题的双重挑战,亟待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大力发展生态渔业,推广应用新型生态渔业发展模式,逐步构建生态合理性、经济高效性、功能良性循环的现代渔业体系,实现渔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既是转变渔业经济发展方式、推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举措,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修复、推进渔业生态安全的重要抓手,更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渔农民增收的重要保证。历史经验和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发展生态高效、优质安全的渔业(即生态渔业),实现渔业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渔业才能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路子。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生态渔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渔业建设。

二、生态渔业的发展方向、建设内容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方向。

以确保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通过应用现代科技、设施装备和合理的生产模式,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单位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具体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修复保护为重点,强化渔业在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促进生态安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实现渔业和环境的和谐。

二是以“百万亩生态型水产养殖塘标准化建设工程”为主要载体,全面推行水产健康养殖,推进渔业向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现代渔业方向发展,实现生态和高效的协调。

三是大力引导传统渔业向休闲渔业、景观渔业方向发展,积极拓展产业业态,实现渔业空间的拓展。

(二)建设目标。

依据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今后五年,在我省构建沿海生态高效渔业发展区、内陆设施渔业示范区、山区生态渔业建设区、大水面洁水渔业开发区等几大渔业块状经济区,基本形成自然环境和谐、基础设施优良、渔业结构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科学技术先进、运营机制新颖的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格局,促进渔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渔区社会繁荣进步。

到2012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0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出达到1860亿元,年均增长8%;渔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200元,年均增长5%。

(三)主要模式。

根据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结合我省实际,重点推行下列七种模式:

1、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以配合饲料为基础,以安全、高效的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有效减少药物使用,降低对水体的氮、磷排放,并通过构建一定比例的人工湿地、生态氧化塘或利用生态沟渠、稻田、藕田等进行养殖排放水处理或实现养殖水体的重复使用。

2、湖泊水库洁水型渔业开发模式。洁水型渔业开发,又可称“保水型渔业”,以保护水环境为目的,选择以鲢鳙鱼等滤食性鱼类进行人工放养,利用生物食物链原理,消耗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从而达到保障生态平衡,保护水环境,充分利用水体渔产力,提高广大库区农民致富能力的目的。

3、文化传承和创新型生态养殖模式。利用稻田、山溪等丰富的浅水资源,辅之以现代科技手段,传承和创新具有悠久历史的稻鱼(虾、蟹)共生和山溪以草养鱼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既种稻(草)又养鱼,把植物和动物、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转化,实现“稳粮丰鱼增收”的目的。

4、大水面鱼、虾、贝、藻立体增(养)殖模式。在大江大河和浅海海域,选择适合该类水域生长繁殖、经济价值高、宜于人工苗种培育以及放牧饲养的鱼、虾、贝、藻等水生生物,利用生物间不同的栖息特性和食物链关系,实施规模化立体型增(养)殖,构建水域的生态平衡,改善水体环境,修复渔业资源,实现水生生物多样性。

5、工程化渔业养殖模式。采用高效水处理技术、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功能性饲料等,有效控制净化养殖污水等自身污染,减轻对环境与资源的破坏,大幅度提高养殖单产和经济效益。工程化养殖包括集约化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具有高密度、集约化、高效益、少污染等特点。

6、休闲生态渔业技术模式。利用渔村设备和空间、渔业生产场地、渔具渔法、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等,经规划设计,充分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集渔业、科普、旅游、观光、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使渔业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7、“负责任”水产捕捞模式。逐步减少渔船数量,探索和推行限额捕捞制度;推广渔船节能,改进渔具渔法,禁止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作业;压缩底拖网、定置张网、桁杆拖虾网等作业,鼓励发展选择性较好的流刺网、钓具和笼壶作业,促进捕捞产业发展与渔业资源再生能力相匹配,实现永续利用。

(四)工作重点。

主要是实施“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

1、渔业资源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以涵养资源、修复生态、改善环境为目标,以我省水系和重要渔业水域为重点,实施渔业资源增殖和生态环境修复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在我省钱塘江、瓯江、曹娥江、甬江等重点水系有序开展规模性增殖放流工作,完善和加强执法管理,推进增殖保护区和资源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重要渔业水域划型和保护,推行“负责任”捕捞模式,强化许可管理和伏季休渔制度,控制捕捞强度,使主要渔业水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到较合理水平,捕捞水域渔业资源稳中有升,使我省渔业资源衰退和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起,计划先在钱塘江流域举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

2、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在加快渔业三大重点工程建设(标准渔港、标准鱼塘、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基础上,坚持“生态立渔、生态强渔”的发展理念,以生态、安全、高效渔业建设为目标,以做大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发展设施渔业和培育休闲观赏渔业为重点,实施生态强渔富民行动计划。加快标准鱼塘建设改造,实施符合“四个一”(一个优势品种、一个知名品牌、一个健康养殖模式、一套完善的经济运行机制)要求的现代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推行池塘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山区新型稻鱼共生养殖,开发浅海鱼贝藻类立体养殖,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培育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提高养殖综合效益,增加渔农民收入。加强主导品种良种选育和推广,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加快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深化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创新现代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推进工程化设施渔业建设,大力培育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3、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以洁水与渔业协调发展为目标,以水库等大中型水面为重点,实施“以鱼养水”“以鱼洁水”的渔业洁水保水行动计划,充分发挥渔业在改善水质、保护水环境和打造生态品牌等方面的突出作用。通过放养滤食性鱼类,增殖放流土著鱼类,大力推行发展水库有机鱼生产,积极发展促进水质改善的洁水渔业,打造生态渔业品牌,引导、推动全省洁水渔业建设。

三、发展生态渔业的主要措施

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生态渔业的跨越,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贯彻落实“两创”总战略,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着重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一)着力完善渔业经营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推进水域、滩涂承包经营权合法合理流转,加强规范管理和服务,努力构建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渔业经营体制。

积极培育现代渔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力争到2012年在全省培育、扶持和认定100家有一定规模、运营规范、效益明显的省级规范性渔业合作组织,构建起以渔(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各类产业(行业)协会为辅助的渔业合作经济组织体系。积极鼓励工商企业等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和市场流通业,大力扶持发展渔业龙头企业。

推进捕捞渔船法人制公司化改革,探索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化改革,建立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制度框架,逐步实施产出配额管理,统筹渔业资源保护、渔民权益维护和渔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大力推进渔业科技创新推广。

1、建设新型渔业技术推广体系。深入实施以首席专家、渔技指导员、责任渔技员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渔技推广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四结合”(推广、科研、教学、生产相结合)工作机制,加快推进“五有站”(有机构人员,有工作场所,有试验示范基地,有信息和交通服务手段,有经费保障)建设,着力增强渔技推广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普及性,全面提高渔业科技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2、创新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提高渔业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科技对生态渔业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加强水产养殖容量、微生态平衡控制、水域生态调控功能等基础理论研究。围绕主导品种,加强良种选育、高质量配合饲料研发、病害防治等工作。以推广的七种生态渔业发展模式为重点,加快循环利用、高效生态的集约式健康养殖技术及其配套水质净化和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不断总结、开发适合大面积推广的高效生态渔业模式。

3、加强渔民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渔农民素质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加大渔业实用技术、渔业职业工种技能、转产转业渔民再就业等培训工作力度;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组织科技下乡活动,积极培育扶持科技示范户,切实提高广大渔民的从业技能和素质。

(三)努力加大生态渔业建设的投入。

1、切实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各地要统筹谋划,整合资源,制订积极的产业引导政策,全力推进“生态渔业建设三大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渔业增殖放流工作,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基础研究和后续管理;深入实施标准鱼塘建设工程,积极开展现代化高标准鱼塘建设;加快推进渔业生产标准化,加强水产原良种选育、引种、提纯复壮和优质种苗繁育推广;积极培育发展休闲观赏渔业,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主导产业;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水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水生动物防疫体系,强化手段,提升能力。

2、实施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建设工程。省里将积极筹措资金,围绕稻鱼共生、浅海贝藻鱼虾、池塘高效生态和工程设施渔业等生态渔业发展模式,扶持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基础设施完备、模式生态健康、经营体制机制健全、生产管理规范科学的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引导和推动全省生态渔业建设工作。

3、不断创新投入机制。采取政策性奖励、财政贴息等多种措施,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投入、参与生态渔业建设,建立“业主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促进事业发展。妥善解决水产养殖业用电参照农业用电问题。

(四)切实加强生态渔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充分认识生态渔业建设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宣传,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调查研究,创新破难,扎实推进工作的开展;要通过省市县三级联动,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切实抓实抓好。

渔业现代化篇(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渔业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省市渔业工作会议和县“现代农业重点工程突破年”动员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2年全县渔业工作,研究部署今年渔业工作任务,动员全县渔业战线广大干群,咬定目标,真抓实干,加快推进渔业现代化,努力实现全县渔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县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何县长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深刻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根据局务会研究的精神,先讲三点意见。

一、团结拼搏,强力推进,以争创一流的务实作风创造了去年全县渔业工作的优良业绩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渔业战线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以争创一流的务实作风,大力实施高效设施渔业工程,扎实抓好渔业科技创新、品牌创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加快推进渔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全面超额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实现水产品产量9.59万吨,渔业总产值达19.19亿元,渔业多项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我局被省海洋与渔业局表彰为现代渔业建设先进单位,荣获市渔业系统目标考核综合奖和2个单项奖,被县授予目标考核综合奖。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与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重抓“三个一”工程,高效设施渔业得到新的发展。坚持以实施“三个一”工程为抓手,加快发展高效设施渔业,去年新流转土地8100亩,发展大规格蟹养殖,累计达4.78万亩。新开展“太湖1号”青虾繁育,引进亲本300公斤,繁育虾苗2000万尾。推广大塘套养甲鱼养殖面积达1万亩,累计达4.5万亩。新增微孔增氧面积0.52万亩,硬质护坡0.2万亩,温控大棚养殖面积300亩,高效设施养殖等新技术得到进一步推广运用。全县新增高效养殖面积2.2万亩,累计达14.3万亩;其中新增设施渔业养殖面积1.33万亩,累计达3.1万亩;建成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养殖面积2.14万亩;新增恒济苗庄、九里、上冈堰东千亩连片高效渔业基地3个;新增上冈百万元养殖小区2个;新建芦沟、沿河百亩连片塑料大棚温室养殖基地2个。

(二)重抓渔业园区建设,特色基地扩张取得新的成效。坚持以渔业园区建设为载体,积极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恒济镇加大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力度,在苗庄村新建大闸蟹核心基地3000亩、标准化蟹池50个,栽种常绿苗木4万株,浇筑水泥硬质道路1.2公里,建设400吨冷库1座,安装微孔增氧机械100组,并实施了防护栏、路灯、门楼等基础设施,园区形象明显提升,被认定为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建阳镇加大现代渔业园区改造力度,整治塘口3000亩,由中电投投资建成渔光互补基地1500亩,开展大规格蟹套养沙塘鳢,入园企业---双湖科技有限公司与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合作,成立了沙塘鳢研发中心,开展沙塘鳢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研究,基地科技内涵显著增强,当年被认定为市级现代渔业园区,去年5月央视《中国新闻》进行了专题报道。加大名优特色水产品基地建设力度,九龙口、颜单、高作等镇新增泥鳅繁育养殖面积300亩;沿河、芦沟两个镇新增南美白对虾大棚双茬养殖面积250亩;建阳镇新建鲟鱼养殖3500平方米,新增蟹池套养沙塘鳢1500亩,恒济镇新增蟹池套养细鳞斜额鲴3000亩。

(三)重抓渔业品牌创建,水产知名度有了新的提升。坚持品牌制胜,全力抓好水产品牌创建,去年我县被中国渔业协会认定为“中国河蟹之乡”;“九龙口”水产商标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九龙口”青虾、河蟹被认定为省名牌农产品;完成“九龙口大闸蟹”和“青虾”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材料的申报工作;积极参加各类农展、大赛,九龙口大闸蟹先后获得首届苏蟹评比“最具成长性品牌奖”和“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依托九龙口商标的新优势,在上海、南京新开设专卖店2家、累计达7家,初步形成辐射周边大中城市的市场销售网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扩大了“九龙口”品牌知名度。

(四)重抓渔业发展主体,生产经营能力实现新的跨越。坚持以渔业发展主体建设为平台,鼓励广大渔农民创办和参加各种渔业专业合作组织,去年全县新增范二、万福桥、渔家乐、朦胧、明大、嘎粮河等6个渔业合作组织,入会社员达820人,全县渔业合作组织累计33个,社员达2100人。强化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扩大水产品流通,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加强与渔户连接,形成产供销利益紧密联合体,新建了建阳嘎粮河河蟹水产品批发市场。强化水产龙头企业建设,重点培植了冠华水产公司、王开食品公司2个省级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渔户”的产业化经营发展模式。冠华公司新上1000吨水产品加工线项目,5月份投产运营;王开食品公司投入5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加工能力明显增强。去年,全县水产品加工量达1万吨,产值达1.35亿元。强化休闲渔业建设,在培植沿河弘宇生态园、颜单瀚阳渡假中心,近湖永林休闲山庄、建阳天然钓场等4家规模较大的休闲渔业场所的基础上,新建了庆丰东刘鑫湖、上冈桃园汇友2个休闲渔业基地,全县规模休闲渔业基地达12家。

(五)重抓质量安全建设,渔业管理工作呈现新的亮点。坚持以渔业质量安全建设为突破口,狠抓渔业管理工作,强化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认定,去年新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6个,面积1.1万亩,累计达12.85万亩;新申报无公害水产品10个,累计达28个。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县创建力度,去年我县被列为全省试点示范县,初步建成县级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分中心1个,质量安全追溯点9个,追溯流通模式4种,安装了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强化水产生产基地环境、产品质量检测,先后配合农业部、省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连云港水产品检测中心,对全县主要水产品及其养殖环境进行了监督检查和抽测。强化水产品疫病防治,在重点养殖区定期进行水产品样品细菌、寄生虫等微生物检测,抽测样品80个。强化渔业安全管理,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行动16次、渔业安全生产检查30次、电力捕鱼执法大检查130次,对重点生产基地、苗种场等生产经营场所进行了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1000多人次,共查处电力捕鱼案件65起,没收违捕工具60台套,有力地保障了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和法制安全。

(六)重抓渔业科技创新,养殖技术支撑注入新的内涵。坚持以渔业科技创新为手段,不断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新技术,去年冠华公司与中科院淡水渔业中心达成技术合作协议,在九龙口镇建立了“太湖1号”青虾繁育基地,繁育“太湖1号”青虾虾苗2000万尾,被认定为全市唯一的省级青虾苗种繁育基地,全县推广套养面积3000亩。我县河蟹养殖发展势头强劲,被省列为河蟹产业重点县,溪源水产公司承担了“长江1号”河蟹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全省仅此5家,在高淳选购了河蟹优质亲本1000公斤,进行专池培育。县蟹业协会与中科院淡水渔业中心、省淡水所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在恒济镇建立了超级蟹养殖基地,为全县河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实施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组织养殖户赴苏州、兴化等地参观学习,邀请中国水产科学院、渔业致富指南杂志社等专家学者来湖现场指导和技术培训,累计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40期,参训人员达2500人次;先后引进鲟鱼、青虾、沙塘鳢等多个新品种,推广5项新技术,培育渔业科技示范户450户。

过去的一年,全县渔业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确属来之不易,这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离不开全县上下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也离不开全县渔业战线全体同志的敬业奉献和奋力拼搏。值此,我代表县水产局,向关心支持渔业发展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战斗在渔业一线的全体同志表示诚挚的敬意!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渔业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突出表现在:镇区高效渔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性;渔业生产企业、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带动能力还不够强;水产品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大;水产品加工种类、出口创汇产品有待进一步开发;渔业基础设施和支撑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等。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现代渔业的发展,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推促现代渔业发展再登新台阶。

二、提振信心,抬高目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再创今年全县渔业工作的全新局面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第一年,是全县“现代农业重点工程突破年”,也是加快高效渔业发展、加速渔业现代化的奋进年。做好今年的渔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一定要提振信心,抬高目标,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紧紧围绕“领先、苏北率先、全省争先”的目标定位,严格按照“五化同步推进”战略的总体要求,抓实各项举措,积极投身“现代农业重点工程突破年”活动,全力推进渔业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实力、创新、美丽、和谐作出新的贡献。2013年全县渔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精神,紧紧围绕打造渔业强县目标,积极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扎实抓好新渔场、新渔船、新渔村、新渔民“四新”建设,突出“三个一”工程和渔业重点项目,全力推进高效生态健康养殖,全面提升现代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四大能力”,加快建设高效渔业强县、质量品牌渔业强县、科技渔业强县,推动全县渔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工作目标是:全年完成水产品总产量9.7万吨,渔业总产值22亿元;建成高效设施渔业面积2万亩,其中设施渔业面积1.3万亩;建成无公害基地面积2.5万亩;确保认定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力争打造省级渔业产业园区、水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各1个;指导服务市重点渔业项目5个、县重点渔业项目12个。围绕上述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2013年重点要抓好“一创建、两培植、三建设、四突破、五推进”几方面工作:

(一)突出创建一个省级园区,扎实抓好渔业重点项目建设。坚持以“现代农业重点工程突破年”活动为契机,以创建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为突破口,以超前的思维、超人的胆魄、超常的举措,扎实推进17个市县级渔业重点项目。一方面,要加大恒济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设计科学、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显著”的建设要求,抓紧完善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尽快建成5000亩核心区;同时,要加快500亩苗种繁育基地、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及时安装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确保按期实施到位,将之建成全县渔业主导产业的集聚区、科技成果转化引用的核心区,力争年内建成省级渔业产业园区。一方面,要统筹抓好各类渔业重点项目建设,加大万亩高效设施渔业、万亩大规格河蟹养殖基地、高效渔业千亩连片示范园、“三品”创建、品牌创建、外向型农业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我局将会同相关镇,帮助项目实施单位协调解决矛盾,制定工作方案,排出时间进度,实行挂图作战;同时,坚持靠前服务,强化技术指导,帮助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与项目资金,促进项目尽快出形象、出效果、出效益。

(二)突出培植两个龙头企业,全力提升水产品加工能力。继续把培植龙头企业,提升水产品加工能力,作为渔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年内重点培植冠华水产、王开食品2个水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扩大规模、提速增效,在面上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一是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引导企业加强与超市、大型集团公司等经营组织合作,通过合资、合作、合股等形式,扩大企业加工规模。冠华水产公司要加强与上市企业小南国集团的深度合作,利用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多家星级宾馆的优势,进一步扩张生产规模和营销总量,尽快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青虾加工基地。二是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鼓励2家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建立虾类产品研发中心,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开发系列化、多样化的新型产品。三是更新使用新型设备。积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更新加工工艺,不断开发新品,提升产品档次,从根本上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三)突出“三个一”工程建设,做大做精特色渔业基地。发展特色渔业,是优化养殖结构的必由之路。今年,要继续加大一只蟹、一只鳖、一尾虾“三个一”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放大优势,做大做精特色渔业基地,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要注重大规格,扩张河蟹养殖基地。积极调整养殖结构,由“大养蟹”向“养大蟹”转变,在规格、产量上做足文章,重点扩大沿荡镇大规格河蟹养殖面积,今年力争达5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发展大规格蟹养殖面积达5万亩,进一步增加养殖效益。要注重生态化,扩张甲鱼养殖基地。继续扩大颜单镇、大溪河公司生态鳖养殖面积,在品质、生态、品牌上做足文章,今年生态鳖混养面积力争达4.5万亩。要注重新技术,扩张青虾养殖基地。在种苗、技术上做足文章,继续扩大沿荡镇青虾套养面积,以及上冈、冈西、宝塔、高作等镇南美白对虾大棚双茬养殖面积,今年青虾、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新增1万亩。

(四)突出寻求四项工作突破,切实增强渔业发展后劲。一是在渔业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围绕渔业生产中的制约瓶颈,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攻关,重点在提高产量、规格、品质和效益上做文章。二是在渔业品牌创建上求突破。加大“九龙口大闸蟹、青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力度,加强跟踪对接,年内争创1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快河蟹出口创汇基地认证进程,年内通过进出口检验检疫局备案手续,力争早日打入国际市场,实现外向渔业的重大突破。三是在渔业机制创新上求突破。积极探索水面、土地流转机制,使养殖水面向养殖能人、养殖大户有序集中;创新渔业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渔业科技推广、质量安全、渔业投入保障等体系建设,构筑现代渔业发展新高地。四是在高效优质养殖上求突破。在加快发展主导品种养殖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效优质品种养殖,引进和推广大棚南美白对虾双茬养殖、三茬养殖、鲟鱼温控养殖、泥鳅高密度养殖、蟹池套养优质鱼等高效养殖模式,提高单位水体产出率,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五)突出加快推进五化进程,积极构建渔业发展新的格局。要加快推进渔业规模化。继续实施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工程,围绕省级现代渔业精品园、现代渔业示范基地(示范场)、现代渔业示范村建设标准,加大渔池改造力度,加强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形象,提高效益。要加快推进渔业产业化。立足地方资源,开发地方支柱产业。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原则,重点培植冠华、王开、九龙口大闸蟹公司等渔业产业化企业,把产加销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渔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采取激励措施,尽快组建河蟹、虾类2个渔业经济合作联社,为渔业产业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其现有资源优势,积极与大中城市水产经纪人合作,拓展市场空间,扩大经营服务范围,加强与渔户连接,促进我县水产品流通。要加快推进渔业标准化。大力推行渔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塘口档案制度管理,督促生产者按照渔业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进行生产。进一步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建设,重点开展塘口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等监管。加强水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加快“三品”认定,年内新认定绿色食品1-2个,无公害水产品15个以上。要加快推进渔业法制化。扎实开展打击电力捕鱼专项行动,各镇区、各部门要协调配合,建立县、镇、村三级防治网络,逐步形成上下联动,专管与群治相结合的管理方式。扎实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加大对重点养殖大户、苗种场投入品的监督管理,规范建立塘口档案,便于溯源。扎实开展渔业生产安全检查,各镇区农业服务中心作为本辖区渔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单位,要经常性地开展安全生产的宣传、指导和检查,努力将隐患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要加快推进渔业信息化。科学利用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督促追溯点人员及时将养殖户生产信息录入数据库系统;继续大力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向生产者产前提供新模式、新技术信息,产中提供病害防治生产管理信息,产后提供市场供求信息;督促渔业技术人员及时上报渔业生产信息,提高信息化程度。

三、立足当前,狠抓落实,以从早从紧的快速行动实现全县渔业工作的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