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渔业信息化建设

渔业信息化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1 18:04:24

渔业信息化建设

渔业信息化建设篇(1)

[关键词]信息化;渔港渔船管理;行政执法;安全救助;便民服务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2.147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2-0-02

渔业是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捕捞渔业又是农业产业中工业化程度最高、作业风险最大的产业之一。就我国目前的海洋渔船情况分析,据统计,2013年全国拥有海洋捕捞渔船19.68万艘,其中44.1千瓦以下的小船13.53万艘、占68.75%,44.1千瓦以上的中大型船6.15万艘、占31.25%;渔船老旧化多,新造渔船少,10年以上的船占60%左右。因此,在提高渔船安全设施、装备的同时,加强渔港渔船安全信息化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渔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渔业发展调整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措施与环节之一,它不但能为渔船安全提供“千里眼、顺风耳”,还能为渔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是政府与企业管理部门掌握有效信息的科技手段。

上海市渔港渔船监管系统的建设是本市渔业管理部门落实国家“互联网+渔业”的一项具体措施,系统将切实提升海上生产安全、救助能力,在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进一步丰富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渔业综合管理水平和便民服务效率。

1 系统概述

上海市渔港渔船监管系统是在充分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基础上,采用北斗卫星、AIS、视频、RFID、3S、GIS等技术获取人、船、港、企业等渔业生产全程数据,并通过卫星、NFC、基站、互联网等通讯链路传输数据;最终形成一个统一标准的渔业数据中心。通过数据中心对数据的加工、处理形成对行政审批、检验、执法各业务支撑的数据服务;同时对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为管理机构决策提供依据,也为渔民、公众提供各种便民服务。

2 系统在渔港渔船管理上的应用

本系统建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目前渔业发展的最新变化,应对目前工作中急需解决的如何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如何依法依规公正执法、如何提高渔船救助能力、如何提供渔民服务、如何提升政策制定的准确性等诸多问题。

2.1 行政审批

行政审批的效率和质量事关公正,现有的行政审批主要由人力和手工完成,既增加了行政成本也浪费了人力资源。通过应用信息系统制定各类行政审批电子文书来规范行政审批事项,以电子文件处理的特征,采用在线数据输入和导入电子表格的方式,通过高速网络传送文件,并在数据中心统一处理下,解决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的管理现状,实现各审批事项网上快速申报、流转、审批和归档等功能,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可实现“固定程序、责任到人、明确时限、全程留痕”的行政审批管理目标,大大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

2.2 执法检查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执法文书电子化、流程化,执法人员根据标准流程的设置,在案件调查、取证、立案、处罚等各环节应用系统全面、及时、准确地进行有效信息录入及审批,充分实现整个案件执法过程的相互监督与配合,使执法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使执法人员的办案程序更加公开、透明,促进科学执法格局的形成;同时,建立执法监管体系,全面展示办案各环节内容,便于监督者实时掌握办案细节,这将很大程度上抑制不良执法行为的出现,确保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提高执法人员的公信度。

2.3 安全救助

应用AIS、北斗卫星等技术建立海上通讯网,通过在渔船上安装的北斗、AIS船载终端设备,管理部门可接收渔船的动态信息,实现渔船船位监管、轨迹跟踪、短报文通信、预警、接警处置等功能。当渔船遇险后,可以通过船上的卫星导航系统向岸上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并将其准确位置第一时间在软件平台上显示出来。监控人员收到报告后,根据卫星定位信息与遇险船只及周边船只取得联系,了解遇险情况并进行合理的应急处置。也可通过北斗短报文向周边船只发出协查通告,实现渔船的自救、互救,大大提高遇险渔船获救率。

2.4 便民服务

信息系统的应用充分体现了无纸化办公的理念,通过减少繁琐的手工操作环节,节约许可审核的办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办证效率;同时通过便民服务平台公开所有许可程序、申办条件、审批期限、收费标准等内容,让群众对办理事项做到心中有数。为渔民、船员、涉渔企事业提供网上预约、许可审批跟踪、证书到期提醒、违章查询、海难海事跟踪等信息服务,让其在办证过程中享受方便、舒适、快捷的服务。此外,通过信息的公开化,加大群众对行政行为的监督,以保障行政人员能够更公平、公开、公正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2.5 统计分析

统计工作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而渔业统计数据如实反映了渔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既可作为领导决策的依据,又能作为确定渔民生产发展计划的重要参考,同时也是渔业管理的最基础的数据。通过信息系统的应用,构建快速的统计信息传递网络,实现从数据收集、分析、传递到的及时、快速统计工作体系,使统计工作做得“更快”“更新”“更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渔业发展。

2.6 政府决策

随着信息化的运用,政府管理的方式方法也随之改变。与其他行业一样,通过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渔业主管部门的管理模式从单一的垂直管理结构,向错综复杂的扁平化的网络结构转变,打通了政府直接与渔民对话的途径,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简化了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从而大大提高了政府管理效率,增强了政府的决策能力。

另一方面,信息化的运用解决了人员调用对管理行业的影响,妥善保存的电子表单、详实的网上业务流程,使得工作人员对业务办理轻松上手,减轻对特定人员的依赖,减少由于行业“老法师”的退休、离职而产生行业的倒退。

3 系统建设情况

上海市渔港渔船管理系统的设计理念是以建设一套上海市渔业综合管理平台为目的的,不仅仅局限于提升目前渔港渔船管理水平,更把渔业未来发展规划放在重要位置。渔业的发展已经从传统渔业迈向了现代渔业,而信息化水平是现代渔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所以系统的建设要为未来渔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1 建设构想

从信息化未来发展规划入手,总体上采用五个统一。通过标准的统一构建业务平台,形成统一的资源数据链条,并最终汇聚到数据中心;再通过数据中心对外提供统一的应用推广、服务,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制订出统一的规划,如图1所示。

图1 上海渔业信息化构想

3.2 系统建设内容

上海市渔港渔船监管系统主要由2个数据中心、多种数据源、5个软件平台组成。2个数据中心是根据管理业务情况,将行政许可管理、各类证书管理、船员、渔船、渔港、涉渔企事业管理等方面数据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业务管理数据中心;同时将一些有用可开放的数据信息分离、分析,按不同的权限共享给各级渔业管理部门、渔民、涉渔企事业等对象,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形成一个科学有用的共享查询数据中心。多种数据源主要通过与农业部中国渔政指挥系统、中国渔业船员管理系统、智慧船检系统等数据对接,与上海市农业物联网平台、上海市政务信息公开平台的资源共享,整合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及业务的协同协作,最终实现渔业大数据管理目标。5个软件平台就是研发多种基于Windows和安卓的信息子平台,包括综合业务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移动执法平台、海上指挥平台等,通过电脑、移动终端、手持机等终端设备,应用在行政审批、渔船检验、渔业执法等渔业监管领域,全面提升渔业管理水平,如图2所示。

3.3 系统开发方式

系统在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流程控制的开发方式,实现人、船、港、事务的实时监控和统一管理。这种模块化、流程化的方式能够在不改变软件总体架构的情况下实现功能的增删改,并通过预留接口的方式,为今后渔业总体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扩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系统将陆续加入渔业行政执法、渔业资源保护、水产品质量安全、水产养殖、渔业技术推广、渔业市场等业务模块,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上海渔业综合管理平台。

图2 渔港渔船监管系统架构

3.4 数据采集与共享

该系统建设重点在于数据的采集、汇聚,形成统一的渔港渔船业务数据集。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业务功能模块、终端设备、应用APP等将涉及渔港、渔船业务的各类数据采集、汇总到数据中心。

数据的价值在于如何进行充分利用。系统在建设初期就与国家渔业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并实现了数据对接,同时,与本市农业相关信息平台打通数据通道,实现从上到下全面的数据互联互通;同时考虑到与邻居兄弟省份的数据共享,系统也预留了数据接口,随时可以根据需求为各方提供数据服务。在实现了纵向、横向的全面数据联通后,数据的价值将被充分挖掘出来,也可以进一步推动渔业主管部门从金子塔形的垂直管理模式向扁平化的网络结构转变。

3.5 大数据分析利用

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的第一手数据无比珍贵,渔业数据亦然,数据的价值体现在对原始数据进行定制化的统计、分析,从而得到最直观的“情报”,从这个情报可以看出渔业发展的历史轨迹,也可以分析渔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上海市渔港渔船监管系统初期进行了数据的原始积累,达到一定容量后,通过统计指标与不同的业务系统相结合,使基础数据进行定时进行自我处理,得到与业务相匹配的数据信息。通过统计学的数据挖掘,能够将复杂而晦涩的庞大数据精简化、明确化,能够直观地为渔业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4 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系统的应用存在于各行各业,现今渔业应用的信息技术还只是冰山一角,在未来,信息系统不仅会成为渔业管理人员的一种工具,还会拓展到渔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大渔业,成为他们了解水产品市场的方式,成为消费者购买新鲜海货的渠道,成为新兴的渔业P2P平台。

上海市渔港渔船监管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是建设互联网大渔业路上的一小步,但也是打基础的重要一步,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该系统的建设成与败,关系着未来渔业的发展走向。所以要致力于将系统做精做实,以一种超前的思维去设计框架,而这套系统在未来的使用中会不断升级优化,必将成为现代渔业发展的基石。

主要参考文献

渔业信息化建设篇(2)

关键词:现代渔业;基本特征;发展途径;保障措施;湖北省

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产业,它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大计,在世界或国内经济成分中,渔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渔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9年,国内渔业生产总量突破5000万t,已经连续21年居世界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37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我国的养殖产量占到全部水产总量的70%,这个产量也占到了世界养殖总量的70%。湖北是渔业大省,2009年渔业生产总量达到360万t,已经连续15年保持全国淡水渔业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约48kg,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总体来看,中国渔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湖北渔业处于国内淡水渔业的优势地位。

1现代渔业的涵义

现代渔业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集合渔业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经济学概念。是由现代水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现代渔业的基本内涵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保障水产品供给、增加渔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促进渔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整体发展。提高渔业集约化、机电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渔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现代生产要素的集约式管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和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

2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

现代渔业指的是渔业的现代化进程,是从变化、转化、进化的趋势来探索渔业的发展方式和途径。假如把渔业的发展按历史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渔业—传统渔业—现代渔业,我国渔业处在现代渔业的起始阶段;如按成长年代来划分,可以分为:幼年—青年—壮年—老年,我国渔业处在成长的壮年阶段。从湖北省渔业行业发展的过程来看,现阶段整个行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之中,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要素集约型转变[3]。尽管现代渔业的理论还在探索之中,但是现代渔业的实践却突飞猛进。现代渔业的发展规律正在为人们所掌握,其主要特征已经或正在显现出来。下面将从宏观的层面分析现代渔业的主要特征和评价指标。

2.1规模化渔业

规模化指的层次的多级化与结构的多样化,是容量的积累过程,指渔业内在的模式、模型以及总量的成长变化。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结构和层次的组织,缺乏结构和层次的组合,就缺少内生的动力和活力,也就没有发展可言。规模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目前,湖北省渔业的整体养殖规模已经够大,但结构性模式、模型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基本结构单位经营规模较小与现代渔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矛盾十分突出。规模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从业人口、从业劳动力、组织化程度;总投入、总产量、总产值;总水面、总养殖水面等。可以从养殖、加工、流通与市场等系统进行细分。

2.2区域化渔业

区域化指的是整体中经济类型的板块型划分。现代渔业的区域化属性是由江河流域和资源禀赋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属性决定的,历史形成的行政区划也是现代渔业区域化的基本依据。以市、县为框架的区域化特色渔业是湖北省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区域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支柱产品产量、产值;商品生产率;市场占有率等,也要评价局部渔业经济的总量指标。

2.3集约化渔业

集约化指的是生产和流通中各个要素的整合程度。集约化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现代渔业的集约化主要依靠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集约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良种覆盖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等。

2.4专业化渔业

专业化指的是市场经济中生产链条的技术性分工程度,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组织化过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湖北省渔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个体经营突出,混业现象明显。企业或合作社的集团经营模式是将来渔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企业和合作社数量、规模(亿尾/万t/亿元)以上养殖产量、产值;水产品加工能力、产量、产值;内、外贸易水平等。

2.5品牌化渔业

品牌化是指产品的价值集成过程和社会认知程度。品牌是产品的内在质量、消费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总和,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标志。湖北省的渔业品牌建设还处在“三品一标”的中间阶段,登记的部级农产品品牌只有1个,知名度很小。品牌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品牌产品个数、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等。可以从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知名商业品牌和国家、省区等层次进行细分。

2.6机电化渔业

机电化是指机械、电器等装备替代手工操作的程度。我国社会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渔业装备机电化可以化解农民向城镇转移带来的劳动力竞争矛盾,同时又能够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手工操作—机电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渔业进步的必然路径。评价机电化渔业的指标是:三机(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装配率;单位面积动力数;劳动生产率等。

2.7信息化渔业

信息化是指智能工具、智能操作与控制、信息服务的应用程度。信息化应当是现代渔业的最高级形态。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渔业的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流通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等将得以实现。评价信息化渔业的指标是:智能化装备(电脑、控制器、处理器等)装配率;互联网用户覆盖率;政务、商务、综合服务网站的数量及网络化水平。

2.8生态化渔业

生态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生物与人类等相互关系的变化状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发展是生态渔业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评价生态化渔业的指标是:水生经济动植物种数;水质类型;无公害养殖面积、产量;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等。

3现代渔业的发展途径

“十一五”中后期,国家相继批准和启动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个规划;湖北省开展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示范区”行动。这些重大规划和行动从时间和进程的安排上重叠于“十二五”规划,从内容和战略上包含了湖北省现代渔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

3.1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十二五”时期,按照稳步发展养殖业、加快发展加工业、突出发展流通业的战略思路,深入开展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稳步发展养殖业。完成从数量型渔业到质量效益型渔业的根本转变,“十二五”期间,达到养殖产量保持4%~5%的年均增长速度,养殖产值达到10%~12%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养殖结构调整上,既要特别重视名特新品种在渔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又要重新审视大宗淡水鱼类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二是加快发展加工业。大力加强湖北省的水产加工业建设,提升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加工能力达到160万t,实现转化加工水产品40%的目标。要支持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战略扩张,适当引导战略重组,到“十二五”期末,达到5家加工企业进入全省“四个一批”的行列[4]。三是突出发展流通业。重点发展水产品流通业,依靠以武汉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湖北省水产品向省外输出和出口。达到输出水产品占生产量30%左右的目标。

3.2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十二五”时期,按照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小农经济型向集约化经营型转变的整体思路,加快湖北省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开展池塘生态改造行动、江河湖库增殖放流行动、水产亲本升级换代与良种推广行动、标准饲料规范化使用行动、疾病灾害预防控制行动等生态健康安全养殖行动。同时,探索和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投入品便捷服务运转、鲜活水产品快速流通等行动。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形成持续有效的内生增长动力。基本完成产供销一条龙、渔工贸一体化的现代渔业产业化格局,达到降低生产和营运成本,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加快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时期,按照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渔业科技服务的总体思路推进渔业科技进步。一是建立和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涵盖产业链环节、产学研结合、政府参与的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统一组织建设渔业科技研发中心(含展示中心)—试验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等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5]。主要开展以大宗淡水鱼类与名特新品种为对象的产品创新开发,重点是实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二是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和完善水产推广体系与推广机制,加速成熟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三是加强和改善渔业科技服务。继续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和改进科技特派员与科技创业行动;加强科技110、信息网络、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4加强渔业区域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渔业将在“优势水产品板块”、“一县一品”、“一鱼一产业”等建设的基础上,依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要求,重点加强长江渔业经济带中武汉城市圈渔业、鄂西生态渔业等区域化渔业建设;同时开展重点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建设,兼顾山岗、丘陵地带特色渔业建设。努力形成湖北省“一带两圈,辐射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大格局,努力打造以生态渔业、有机渔业为主体,特色渔业与优势渔业互为补充的现代渔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大板块。

3.5开展生态渔业建设

“十二五”时期,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湖北省渔业的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加强大江大河放流增殖,适当控制大湖大库的养殖强度。在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推行按照水体承载力安排生产的制度,适当推进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坚定开展大江大河的禁渔区、禁渔期行动,适当扩大江河支流与大湖大库的“两禁”试验和江湖连通工程,大力开展引进、移植、放流等活动。

3.6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

渔业组织具有提高渔民地位、保护渔民利益、获取市场信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渔民收入、整和渔业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渔业产业化、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民素质等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渔民开展养殖水面使用权的流转改革,或者按照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渔业生产合作社或企业;支持科技人员创建加工和投入品流通企业;培植购销大户牵头组建多种类型的合作社或企业;加强科技、信息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到“十二五”期末,使进入合作社或企业等组织的渔民占到渔业从业人员的80%以上。

3.7推进渔业机电化、信息化建设

渔业的现代化离不开机电化和信息化。机电化、信息化是渔业向工业化转变的必然途径,是打破城市与乡村二元结构的必要手段,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紧迫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加快渔区的电网改造和建设,加快电动机械的推广和应用,重点推进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的装配和使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清淤机的使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大力推进渔业的信息化网络建设,构建多种层次的政务、商务、综合服务信息网络体系,提高互联网上渔业用户的普及率。跟随国家推进“物联网”的信息化进程,开展渔业领域遥感、遥测、遥控等为基础内容的远程智能化经营管理试点与示范。

3.8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水产品充足、优质、高效、安全供应是现代渔业的根本目标。构建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仍然是“十二五”期间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广和提升良好渔业操作管理水平;大力加强“三品一标”的认定和认证工作,同时加强复查和保持工作,提高覆盖水平;加强渔业标准化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加强水产品环境与质量的监测检测工作,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开展“三品一标”的创建行动、优质名牌产品的创新行动、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中心的建设行动、县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的建设行动和水产品市场监管行动。

4保障措施

4.1加强对现代渔业建设的资本投入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必须依靠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引导和激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的体制机制,是现代渔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财政支持投入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对池塘生态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水产良种选育和良种推广的投入;加强对水产科研项目及其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健康养殖以及标准化示范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江河湖泊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行动的投入;加强对渔业环境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及其监测检测工作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打造投融资平台,鼓励商业性银行、社会资本、外资、集体和个人投资现代渔业。

4.2建立健全支撑现代渔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突破来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的发展。逐步完善渔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科技进村入户、科技培训等工作力度。二是加强现代渔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充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包括政务、商务、科技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平台及其网络的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网络体系的建设,提高病害防控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渔业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监测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循环渔业的发展;加强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提升安全、和谐渔业水平[6]。

4.3制定和落实强农、惠渔政策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针对湖北省渔业转型的特点,制定和落实各项强渔、惠渔政策。重点是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支撑政策、促进水面经营权流转政策、促进渔业经营主体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资料和产品流通政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装备政策及促进渔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政策等。

4.4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

现代渔业的本质是市场化经营、社会化生产,但更加强调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调控和管理服务。各级政府管理和服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现代渔业的新特点、新规律以及发展趋势,提升政策制定水平,提高决策和执政能力;从大社会、大市场、全方位的角度做好生产与消费、产品与流通、产业与市场、投资与积累等的安排和部署;加强重大项目设计、规划、审定、实施、验收等环节的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新特点、新模式、新技术、新经验,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可持续方向发展。

5参考文献

[1]曹俊杰,王学真.东亚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与政策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崔利锋.新时期渔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6(1):36-38.

[3]赵珍.现代渔业的内涵及发展战略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5):3-6,34.

[4]杨云彦,秦尊文.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J].中国城市经济,2004(9):28-31.

渔业信息化建设篇(3)

渔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行业,是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同时也是高风险行业。加强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对于促进渔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由于渔业作业地点分散,个体生产经营单位众多,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大,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相对落后等,渔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受水上海上生产运输活动日益活跃以及极端天气事件多发等因素影响,各类渔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为进一步做好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改进技术装备,健全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防灾避险能力,努力构建渔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有效遏制渔业安全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渔业经济安全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十一五”末,扩建新建一批安全避风、配套完善的渔港,使全国海岸线平均200公里以内有一个一级以上渔港,能够为45%的海洋渔船提供服务;在重点渔港配备港口安全监控设备,建设海洋渔业船舶管理动态监控系统、渔船安全设备检测检验基地和渔业船员培训基地;使重特大渔业船舶事故得到明显控制,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五”末明显下降。到201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渔业安全生产支撑保障体系,渔业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程度提高,渔业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

二、加强渔业安全设施和装备建设

(三)加强渔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的通知》(〔2006〕53号)要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海洋功能区划和城乡规划,合理规划渔港建设布局,适当提高建设标准,尽快形成以部级中心渔港、一级渔港和内陆重点渔港为主体,以地方二、三级渔港为支撑的渔港防灾减灾体系。新建、改扩建渔港要突出避风防灾功能,提高码头、防波堤和护岸建设质量,完善航标、港口监控系统、港口消防和照明设施、抢险救灾船艇等配套设施设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四)大力提高渔船安全质量。严格渔船建造企业资格认可制度,依法取缔不具备渔船生产资质的企业,加强对制造、改装、进口渔船以及船用安全设备的检测检验,强化渔船修造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老旧渔业船舶管理,鼓励、督促企业和渔船船东更新淘汰有安全隐患的老旧渔船和装备,探索推广应用安全系数高、抗风险能力强的先进渔业船舶,禁止无船舶检验证、登记证、捕捞许可证和存在安全隐患的渔船入海作业。

(五)积极推进渔业安全通信网络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渔业安全生产中的应用,完善卫星、短波、超短波、移动电话“四网合一”的安全通信网。加强渔船通信终端设备配备,扩大近海和内陆水域无线电信号覆盖范围,远洋渔船要配备卫星电话,为安全信息播发与接收、紧急遇险报警、搜救指挥提供通信保障。加快大中型渔船船位卫星监控系统建设,实现对作业渔船的动态监控和实时跟踪。

(六)努力改进渔业安全技术装备。研究和鼓励有条件的渔船装备适用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助航设备,提高渔船防碰撞、防触碰能力。加大渔船自救设施设备配备力度,在按照规定配备救生、消防等安全设施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气胀式救生筏等装备,提高渔船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加强渔业安全管理与监督

(七)认真落实渔业安全管理制度。各渔业生产经营单位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规范生产操作规程。各级渔业部门要严格落实渔业船舶签证制度和渔船、船员持证作业制度;严禁渔船及渔业辅助船擅自改变作业性质、非法载人载货,严禁渔船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冒险作业。要合理规划渔业作业区,尽可能远离商船习惯航道。在商船航道和渔业作业区域交叉航段、作业渔船密集区域,渔船和商船要严格遵守值班瞭望等安全操作规程,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防止碰撞事故发生。

(八)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明确渔业安全监管机构及职责,充实和加强渔业安全监管队伍,探索在重点渔业乡村建立和推广渔业安全员制度。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执法。要以渔业企业、渔港码头、渔船集中停泊点等场所为重点,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按照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做好渔业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九)加强涉外渔业安全管理。渔业企业要严格执行国际渔业条约、双边渔业协定和有关管理规定,依法从事渔业生产活动;渔业执法机构要加强在重点敏感海域的巡航护渔、监管检查工作,禁止渔船违规进入敏感争议水域作业;外交、渔政、海事、公安边防、海洋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做好涉外渔业事件的防范处置工作,防止引发渔业安全事故。

(十)强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加强渔业安全生产职业培训,严格执行渔业船员考试发证制度,对职务船员、远洋及涉外渔业船员实行特殊安全强制培训,努力提高渔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建立渔业船员培训基地,加强培训机构管理,规范培训内容,重点加强渔船航行技能、避碰规则、科学装载、养殖排筏安全措施、自救互救技能等方面的培训,逐步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为主要内容的渔民职业安全技能培训体系。

四、提高渔业安全生产应急能力

(十一)加强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和完善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机制,气象、海洋部门要及时将灾害天气和风暴潮、赤潮、海浪、海啸、海冰等灾害信息通报地方人民政府及渔业部门。渔业、海事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无线电台、海岸电台、手机短信等各种渠道,及时将灾害气象预警信息传递给渔区、渔业企业和渔民,并同时渔船避险路线、避险操作规程、养殖人员撤离注意事项等,为渔民提供充分的气象预警和避险信息服务。

(十二)完善渔业安全应急预案。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制订完善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特别要根据本区域自然气候条件等,进一步细化渔船和渔业养殖设施防避台风、风暴潮等灾害的预案,明确具体的防灾避险措施,切实提高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十三)加强渔业救助力量建设。交通运输部门要综合考虑渔业生产特点,合理布局救助力量,充分发挥国家专业海上搜救力量对渔业安全事故的主体救助作用。各级渔业部门要建立完善渔业专业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完善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值班岗位责任制。加强渔政执法船(艇)和渔船的辅助救助能力建设,为执法船(艇)配备必要的救助装备,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备航制度,组织渔政执法船(艇)和渔船参与海上应急救助行动。积极引导渔船编队生产作业,赴中远海作业船队要指定带队指挥船进行统一指挥管理,加强渔船之间的相互支援和自救互救。

五、强化渔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措施

(十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渔区地方人民政府要组织编制与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规划相衔接的平安渔业建设规划,加大渔港等渔业安全基础设施和水上搜救、预警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力度。对渔港、安全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渔业安全监管、渔民安全宣教培训、海难救助等项目所需投资和经费,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通过基建投资或一般性财政预算大力支持。对老旧渔船更新改造和安全设施配备,有条件的地方要给予政策扶持。引导、鼓励并督促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加大安全隐患治理投入,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和建立稳定、多元的渔业安全投入机制。

(十五)健全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进一步研究完善渔业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以及渔船、渔港和渔业船员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加快制订事故预防和控制、应急救援和处置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渔船、渔机、网具、养殖机械、渔业通信导航及防灾救生等渔业装备安全标准,完善渔业安全生产操作技术规程。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力度,把渔业安全生产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十六)推进渔业安全科技进步。加大渔业安全生产科技研发和先进技术示范推广力度,加快信息技术在渔业安全生产上的应用。鼓励渔业企业和渔政部门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产学研相结合,促进渔业安全生产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运用。大力开展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理论研究,加强相关学科和专业建设,培养渔业安全科研和管理人才。

(十七)完善渔业安全风险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保险对分散和降低渔业安全生产风险的作用。鼓励渔船雇主购买船东责任保险,引导和鼓励渔民积极参加保险。

六、加强组织领导

(十八)全面落实责任制。渔区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纳入政府安全生产总体工作部署,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认真落实县、乡等基层政府的安全监管责任,实施责任目标逐级考核制度。强化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和船东、船长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指导督促渔业企业强化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建立并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度。

(十九)加强协作联动。农业(渔业)、安全监管部门要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形成监管合力。交通运输、渔业部门要完善遇险渔船搜救联动机制。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渔船与商船碰撞事故处置工作,地方人民政府要妥善做好渔船事故的善后处理。充分发挥各类协会等中介组织在渔业安全生产教育引导、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和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监管、各部门协作配合、渔业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负责、渔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渔业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格局。

(二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渔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平安渔船”、“平安渔村”、“平安渔港”等创建活动,营造全社会特别是渔区干部群众关心、支持并自觉参与渔业安全的良好氛围。

渔业信息化建设篇(4)

XX年即将过去,虽然来单位上班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在单位领导与同事的热心帮助下,也有了一点收获。临近年终,我感觉有必要对自己的工作做出一下总结。目的在于吸取教训,提高自己,以至于把工作做的更好,自己有信心也有决心把明年的工作做的更好。下面我对这段时间的工作进行简要的总结。

我是今年11月份又来到单位工作的,虽然对单位已不陌生,但是,现在的单位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环境,一个新的起点。到单位之后,一切从零开始,一边学习专业知识,做好办公室服务工作。一边凭着自己对计算机技术的热爱,解决了一些网络故障。我经常请教单位的一些有经验的水产工程师,一起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性的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吸取同行业之间的信息和积累经验。现在对网站建设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现在我逐渐掌握了网络建设、网页设计的各种技术。所以经过一个月左右的努力,也完成了网站域名注册,网站空间申请等成功任务。郯城渔业信息网的上线将成为我站对外宣传的一个新的窗口。

在不断的学习专业知识和积累经验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业务水平都比以前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高,针对我站目前的形式,现在可以拿出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应付一些网络故障,对于一个网站建设项目可以全程的操作下来。

存在的缺点:

对于渔业技术的专业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对网站建设的技术问题掌握的还比较薄弱。还不能十分清晰的向渔民解释鱼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对于一些大的网络故障不能快速拿出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职的工作做得不好,感觉还停留在一个计算机初级水平。

XX年的目标是将郯城渔业信息网站的访问量有大的突破,这个目标很难达到,不过努力吧,努力总会有好的结果。

XX年需做的事情:

1、网站每日更新不能少于5篇文章;

2、致力于二个重点栏目:渔业技术推广和渔政监督管理

3、寻找到新的突破点。

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很快,应用日益普及,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我站每一间办公室都专门配置了用来连接到互联网的计算机,并与互联网相连,单位职工能通过因特网这一新兴的媒体传播技术及时查阅信息,掌握动态,为职工的日常工作提供了便利。

我站在互联网上的毕业范文完成了域名注册和空间申请工作,已建设完成,目前正在进行主页开发和信息收集,不久可投入使用。该网站建成之后,将成为我站对外宣传的窗口,联系渔民的桥梁,信息的平台,同时也为构建电子渔业创造了条件。的信息范围包括我县渔业行业的科技示范户信息、渔业供求信息等,并与相关兄弟网站建立友情链接。同时,我们还将在互联网上建立基础性数据库供公众浏览查询。

几年来,我站渔业信息化工作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信息化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我站渔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信息化工作的技术薄弱,设备也比较落后,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加工能力差,甚至存在行业内信息封锁的情况,尚未实现信息共享。从事渔业信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专业培养跟随不上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渔业专业知识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

二、今后几年的工作计划

渔业信息化工作要以“统筹规划,渔业主导,统一标准,共享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进行建设,

要吸取先进经验,发挥后起优势,以渔业为主导,以信息网络建设为基础,充分重视渔业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

1、加快渔业信息网建设,与各渔业兄弟网站实现

渔业信息网建成后,以局域网的形式,与省市渔业网站的办公业务互联,实现公文的无纸化传输和资源共享,并能使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搜索、加工、处理和传输信息,报表和数据。这对于单位工作作风,提高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的水平。为站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将发挥重要作用。

2、建立我站渔业基础性数据库。

在今后几年,我站将着重建立起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更新及时,查阅方便的综合性数据库,为广大渔农提供渔业信息服务。

郯城渔业信息网站规划书

一、建设渔业信息网的市场分析(公益性)

二、建设渔业信息网的目的及功能定位(服务郯城渔业,振兴郯城经济)

三、网站技术解决方案

1、租用虚拟主机

2、选择操作系统,用windowsxp

3、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如ibm、hp)等公司提供的单位上网方案,电子商务解决方案。

4、网站安全性措施,防黑、防病毒方案

5、相关程序开发,如网页程序asp、jsp、cgi数据库程序等。

四、网站内容规划

根据网站的目的和功能规划网站内容

五、网页设计

1、网页设计美术设计要求,网页美术设计与渔业整体形象一致,要符合ci规范,要注意网页色彩、图片的应用及版面规划,保持网页的整体一致性。

2、在新技术的采用上要考虑主要目标访问群体的分布地域、年龄阶层、网络速度,阅读习惯等。

3、制定网页改版计划,如半年到一年时间进行较大规模改版等。

六、网站设计的原则

1、不同身份的用户看到不同的网站内容:

渔户、科技示范户、中层领导、站长按照不同身份,看到的网站内容不一样。

例如:渔民是普通的网页访问者,他们关心的是渔业生产销售消息、国际、国内渔业新闻、渔业的通知等;站长专门浏览自己的工作行事历、下层上传的工作汇报、总结等。实现不同身份的用户享受不同的访问内容。

2、实现单位内部和单位外部显示的网站内容不一样。

单位的一些重要资料或信息,只能在单位内部进行消化,如关于单位职工的处分,单位职工的奖惩制度,学校的通知等等;

相反,单位的渔业推广政策、推广事宜、技术介绍以及发展规划等,必须对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渔业,从而让郯城渔业真正走向世界。

3、内容应该由不同部门分块更新

郯城渔业信息网是由站长室、副站长室、渔政室、渔技室、办公室等部门组成,他们从事的工作是不同的领域,网站的内容也会划分相应的区域让这些部门进行内容的更新,如渔政室要发一则“关于禁渔期严禁‘电鱼、毒鱼、炸鱼’”的通知等等,总之,不同内容,应该由不同的部门分块更新,而且单位部门明确,责任到人。

4、网站的栏目应该根据需要自己能够灵活调整。

渔业网站的格局不是一层不变的,有些是突发事件,需要添加新的栏目,且根据需要安排在任意位置,有可能是首页,有可能是其他页,如渔业疫情等重大事件,是临时产生的,那么要求网站的栏目灵活调整,要放在哪儿就放在哪儿,不受条件的限制,自己单位的人员就能够搞定它。同样,当某些栏目不需要时,也可以随时随地的删减或隐藏,待需要时再重新显示出来。

5、用户能够简单更改网站风格(美工)

好的网站在风格上也不是永远都一样的,要定期的进行风格的变化,如重大节日、春节、国庆节、六一儿童节、圣诞节、中秋节等,都要求网站有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风格,说白了就是颜色的搭配好不好看,是不是适合时节,所以,网站风格的切换要力求简单化、傻瓜化、智能化。自己坐在家里通过点一点鼠标几分内风格大变样。

6、数据的安全性问题

对单位来说,资料存档是一件头等大事;因为单位的通知、全体职工的个人资料、图片等都放在网站上,一是方便查找;二是便于管理;为了安全考虑,网站的数据要能够定期进行备份,一旦网站因为其他突发事件遭到破坏,如黑客、计算机病毒、操作人员误操作等都会引起系统的崩溃,这时,要求网站数据能够及时恢复,包括所有内容,尽量将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七、网站维护

渔业信息化建设篇(5)

我国是世界水产大国,水产品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运用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传统水产事业是网络经济时代的新要求。水产网站和水产电子商务在我国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国内水产网站已发展到了150多家,初步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水产网站部落。网络信息化对水产渔业的推动作用1.网络信息化可以打破资源短缺的限制。2.网络信息化可以提高水产渔业的科技含量。要提高渔业的科技含量,首先就要掌握世界科技的最新动态,抢占科技的制高点。实现这种转变,关键要有雄厚的信息技术基础,信息化是推动渔业科技进步、加速发展知识渔业的重要基础。3.网络信息化有利于渔业企业安排生产经营。我国已加入WTO,国际市场的供求状况和价格直接影响到国内农业生产。水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国际水产品市场对国内生产也产生了日益加深的影响。合理利用因特网中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因特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据有关资料统计,其信息量以每月10%递增,对于用户而言,如何从中快速、准确、全面地查找出所需信息非常重要。 一、从综合性数据库、网站中检索 如中国期刊网()、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n)。 二、从科技网站中检索 1.综合性水产网站。如养殖网络信息中心(美国)(),由Purdue大学动物科学系建立,是一个面向全球的养殖信息网站。 2.水产机构网站。如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部(/),由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部建立的非盈利网站,权威介绍世界各国的渔业资源和养殖变化趋势,渔业行政法规、出版物等。 3.水产商业网站。如水产品在线交易市场(),主要提供鱼类、水产品、海产品,包括艺术品、图谱、设备等以及出版物。 如何在因特网上开发自己的水产网站在Internet上建立一个水产网站,需要遵循网站建设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素。 一、建站前的准备 (1)确立建站目的。 (2)确定网站性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和目的,将网站定性为:水产机构网站、水产研究网站、水产商业网站以及综合性水产网站等; (3)确定网站用户群。网站用户群的选择,关系到网站栏目的选择与设计。目前,我国水产网站的用户可初步分为如下四类:一是从事水产科研及技术推广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水产研究机构、服务机构、水产院校等的科研人员、工作人员等。二是水产生产者,包括水产养殖、加工、捕捞从业人员。三是从事水产贸易的用户,包括水产批发商、零售商、渔具、渔机生产销售企业等。四是其他关心渔业、水产的普通大众,例如,观赏鱼养殖爱好者等。 (4)确定网站的主要内容及服务功能。网站内容应根据网站性质的不同而各有侧重。如综合性水产网站,就可以以水产养殖信息为主,包括水产行业动态、水产商贸信息、渔业养殖技术信息、国家水产行业管理政策和服务信息等。网站提供的主要服务应包括资料查询、业务撮合、技术支持、广告宣传、信息咨询等多个方面。 (5)确定网站建设目标。根据网站性质确定相应目标,如:综合性水产网站就应将代表性、权威性、综合性作为其建设目标。 (6)确定网站名称。网站名称必须简单、明了、易记,并能够贴切反映网站的性质内容。 二、信息资源的采集 网站的生命力在于信息资源。因此,信息的收集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在网站的建设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一般说来,信息的收集与开发有着多种途径,如:(1)网站可以依托水产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利用其拥有的专业数据资料和大量专业人才的优势,提供权威信息服务。(2)争取与水产大公司、大集团互惠合作。(3)通过网络获取信息。Internet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据资料库,其中分布着不计其数的水产信息资源,关键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检索翻译、归类整理。(4)网站用户。网站是一个交互式的网络系统,用户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还是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可以通过有效的交互界面,获取信息,然后再进行整理加工、共享。(5)与其它国内外水产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发、共享资源、互惠受益永远是网络的主题。 三、网站交流推广 网站建设总是动态的,每一个信息功能的推出都希望服务对象能及时了解。同时网站建设者也需要从使用者处得到有力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策略。如:利用网站互联、积极参加行业展会等方式,网站推广是网站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渔业信息化建设篇(6)

一、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深入推进

各级渔业部门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积极主动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大力推进水产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截至2010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近1.3万个,实有人数近3.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72%,全额拨款单位比例提升至69%。水产技术推广体系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公益性职能不断拓展,推广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推广运行机制、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多元化水产技术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推广服务活力和能力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水产健康养殖技术推广示范取得新成效

各级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紧紧围绕水产健康养殖中心任务,大力开展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加大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的示范推广力度,平均每年指导推广养殖面积200多万公顷,受益渔民达300万户,促进了渔业科技服务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推广体系的渔业科技成果试验示范、应用集成和再创新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五年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成果共计102项,推广主导品种40多个。尤其近年来在抗击自然灾害的重大行动中,水产技术推广队伍在救灾督导、灾情评估、灾后指导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指导渔民开展科技抗灾救灾的主力军。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

水生动植物病情测报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基层监测点近4000个,能对100个养殖品种近150多种病害进行有效监测,测报工作更加及时准确。水产养殖动物疾病远程诊断辅助系统得到推广应用,为科学防治开辟了新的服务形式。重大水生动物疫病的专项监测工作步入常态化,探索开展了疫病应急处理、水产苗种检疫工作。水产品药残检测、养殖水质监测及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等工作全面展开。水产品养殖全程质量监控技术示范试点扩大到10个省40个县,养殖品种达到39个,监测面积3万余亩。在全国28个省(市、区)组织开展了水产养殖规范用药科普下乡活动,五年累计受益渔民达160多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70多万份。

渔业信息化建设篇(7)

一、渔业协会发展的机遇

(一)从政府改革的需求来看

政府职能转换需要渔业协会承接部分政府管理职能,以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发展需要。协会在政府的指导下做好行业管理,有助于政府节约管理成本,政府也由此可以把精力集中到宏观调控、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以及行政监管等方面来。另一方面,协会向政府提供较为准确的行业发展信息,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作为“行业代言人”的协会,可以有效地传递行业发展的呼声,及时与政府沟通,维护行业发展的利益。渔业协会作为渔业企业自身的组织,其基本的职能之一就是产业协同,可以有效地克服管理主体与利用主体的脱节,克服经济“外部性”带来的集体非理性。政府作为资源的管理主体,但不是资源的利用主体,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这种“外部人”的性质可能会导致政府部门的寻租行为。面对众多的渔业生产企业,政府即使想管好,也通常是有心无力,面对违规生产行为,管理部门多数情况是既罚款又放行。这种管理模式刺激了渔业生产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困扰渔业资源不断恶化的难题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2]。

(二)从行业发展的要求来看

创办渔业协会是适应渔业产业化的需要。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需要渔业协会为广大渔业生产企业服务,通过提供有效的交易信息、安生生产信息、技术信息、劳务以及规范行业内部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方面的服务,以达到规范秩序、节约成本,促进交易,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行业整体的竞争能力,促进产业的优化与升级的目的。在国际经贸往来中,渔业协会也往往能发挥政府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利用WTO的保障条款,维护本国渔业经济利益;作为反倾销、反补贴申请的提诉人,并帮助会员单位应诉;进行价格协调;组织渔业企业的联合行动,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国外有关行业协会组织的联系,协调国际纠纷等。

二、渔业协会现实中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当前渔业协会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规模偏小,发展速度偏慢,覆盖率低。二是发展能力不强,发展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处于成员间的技术互助和信息互通水平,产品市场开拓、品牌建设、加工增值的能力还十分薄弱。三是运作不够民主,管理不够规范。有的渔业协会没有完整的章程、内部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有的组织机构不完善。四是政府部门的扶持与服务不到位。从实践看,既存在对新型渔业协会指导不及时、支持力度小、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也存在着急于求成、行政干预的情况。五是渔业协会生产经营活动缺乏法律支撑。从实际情况看,有的渔业协会在民政部门登记为社团法人,但不能从事经营活动;有的是在工商部门登记为合伙企业或有限责任公司,但合伙企业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渔民不愿办,而有限责任公司门槛又高,多数渔民办不起,且登记手续较繁、费用较高、税收等优惠政策难落实。六是创新意识不强。在组织内部的各主体,习惯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缺乏民主协商的氛围。在管理层面,满足于维持现状,缺乏如何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将产业做大做强的思考及长远规划设想[3]。以上这些问题也是当前各地渔业协会存在的共性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政府立法的滞后。我国至今尚未出台有关行业协会的专门法规。没有明确的法律支持,导致行业协会地位不高。我国关于渔业行业协会的立法,不但没有起到引导和规划的作用,反而远远落后于实践。

二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行业协会只有当政府在不该管、管不好的领域放手之后,才能有相应的活动空间。但目前政府职能转变离既定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现存的行业协会大都更习惯于依赖政府的支持,难以真正成为会员企业的利益代表,往往只能处理一些可有可无的行业数据统计,传达政府文件等职能,而行业调研与规划、行业自律与管理等难以实现。

三是渔业协会自身发展严重不足,功能不完善。渔业协会对自身的定位、职能和服务的内容等方面的认识还不够充分。由此会出现职能不清、管理混乱、服务方式单一等弊端。

四是渔业协会建设资金缺乏,没有稳定的经费渠道。协会不是行政事业单位,不能享受财政拨款的待遇,协会作为行业服务组织,没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实体,虽然通过办证、行业培训、收取会费等方式获得一些收入,但毕竟不能适应新形式下协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是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渔业协会要真正承担起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新任务,发挥社会功能,关键要看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而我国渔业社团职员中专业人员不足,尤其缺乏年轻的专业人员。很多行业协会是政府机构改革和分流冗员的一个重要渠道,再加上待遇不高,难以有高素质的年轻人才充实过来。经这几年的人事制度改革,渔业社团组织干部队伍素质虽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没有实现工作人员专业化、年轻化,与行业的工作要求还存在着相当的差距。

三、促进渔业协会发展的对策

加强渔业协会的建设,单靠政府自上而下的引导或由市场自发的推动是不够的,需要把两者结合起来,在市场推动的基础上加强政府的规范与引导。

(一)政府扶持和引导协会的发展,并为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①要从民生的角度根本上重视发展渔业协会的重要性,支持协会的发展,不把其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如果把协会变成第二政府,协会也就没有了生命力。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对有关经济事务性工作,切实放权让协会来办,各级领导干部一般不再兼任协会职务,切实做到扶持而不干预,帮助而不包办。在业务主管部门内部,应将协会的业务指导纳入相应的处室职能,开展系统性的信息交流、骨干业务培训、典型经验总结示范等项工作。引进和培育大型中介服务机构,提高中介服务业的规模、实力和服务水平。搞好典型示范,不搞一刀切,因时因地制宜,总结经验后再逐步推广。做好协会的监管,帮助其提高服务水平。

②为协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如颁布协会方面的法律,或制定单行法规或是在渔业法中对渔业协会进行相关具体规定。对渔业协会的性质、职能、机构设置、服务内容等进行详细规定,对协会的违法行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如采取各种有效的财税金融手段,为渔业协会增强自身经济能力做好条件保障。建议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协会扶持资金,专项用于协会的创建启动,初始阶段的运作缺口贴补等,以增强协会的发展能力;对协会销售渔户自产水产品及初加工水产品和销售非会员水产品不超过协会会员自产总额部分,建议制定优惠政策,要求各级税务部门视同渔民自产自销产品,免征增值税和所得税。对渔业协会兴办的水产品深加工企业,以及其它经济实体,建议给予免税政策。对协会为渔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技术、信息和劳务所得的收入,以及为渔船单位的服务、管理费收支结余部分,建议免征所得税。对协会为发展合作经济而兴办的各类经济实体及渔业基础设施,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建议按规定实行零税照顾;建议制定信贷支持政策,要求各级金融组织应为渔业协会经济实体的发展安排必要的低息信贷资金,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信贷门槛,帮助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建议省里制定落实在海域、岸线、土地等资源使用方面对渔业协会给予优惠倾斜政策。对兴办实体性建设项目的用地,给予土地使用权优惠,并给予免收土地出让费和配套费用的扶持,以增强渔业协会的经济实力。此外,工商、水力、电力、交通、民政等有关部门都应制定出台明确的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渔业协会的发展。

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渔民及渔业企业的“协会”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从深化渔农村改革,应对WTO挑战,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渔农业产业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发展渔区渔业协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广泛宣传的同时,要以长会短训等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期分批培训一批能基本掌握渔业协会运作知识和市场经济基本理论,并有志于渔区合作事业的骨干。

(二)加强协会自身建设,不断开拓自我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

①规范组织行为。要从建章立制入手,加强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促进渔业协会的健康有序发展。一是要制定渔业协会示范章程,各渔业协会可参照示范章程,结合本地本行业特色制定本组织的章程(应提交主管单位审查备案),做到有章可循,切实照章办事。二是要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重点是要建立和完善会员代表大会、监(理)事会等组织活动机制,充分发扬民主,维护会员权利。三是要建立健全财务制度、积累制度、风险保障制度、质量保证制度、利益分配制度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真正建立起“自愿、自主、自治、自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专业合作机制。

②进一步强化渔业协会各项职能,突出“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渔业协会要切实按照协会章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以实际行动赢得会员的信赖和社会各界的信任。通过参与制订渔业发展项目的立项,参与绿色食品和无公害基地的推荐、渔业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评定的初审,参与渔业产业政策、水产品发展规划的调查和制订,维护渔业行业自身的合法权益。积极组织水产品展示、展销、信息,实施名优水产品推介工作,组织水产品的标准制订和推广实施,组织渔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要积极开展技术专业培训与指导,提供信息与技术咨询服务,反映会员的要求,协调会员关系,维护会员合法权益。

③培育优秀的社团管理干部,不断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加强现有在职人员的教育,提高其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要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更新其知识,提高其业务能力,改善协会服务人员的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提高协会整体的素质,以保证提供优良的服务;依法对渔业协会及其从业人员进行相对严格的资格审定和执业登记,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连续的工作,从而保证协会及其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准和责任能力;以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吸引优秀人才的加入,通过考试考核等办法将具有管理、科研以及渔业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汇集到协会中,不断充实渔业社团的管理力量。

④兴办经济实体,增加协会经费来源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改善服务方式。目前渔业协会主要职能包括:加强行业自律,在向政府提供渔业管理信息,以作为决策依据;为渔业和广大渔民提供生产、销售等方面的科技与信息服务,建立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另外还进行对外渔业交流合作,并协调和处理涉外渔事纠纷,以维护海上作业安全和渔民切身利益;以及承办政府相关部门授权或委托办理的事项[4]。

在经济领域,大都未建立相关的职能,渔业协会可以突破原来单一的服务职能,兴办各类经济实体,如设立渔需物资生产企业、渔业加工企业、水产市场以及创办休闲渔业等。同时渔业协会还需要在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以优质的服务来吸引会员的不断加入,有效地增加自己的服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