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21 16:55:43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篇(1)

关键词:中国园林美学;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

1 中国园林美学的魅力

中国园林美体现在园林与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而在艺术特色上主要体现在模范自然山水,受文人的思想、书法、艺术、文学、哲学、音乐、绘画等的影响非常的深远。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原则,至今影响深远,与现在提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的原则相一致,足以证明它的远见性。如今,国内外已经认识到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巨大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的造园手法值得世人的借鉴,它的造园理论可以应用到现代园林的营造。

2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及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2.1现代园林的特点

近百年来,现代园林在传统园林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还在继续发展。它面向城市环境,与整个城市规划发生了联系。现代园林的宗旨是在人类居住环境和更大的郊野范围内创造和保存自然景色的美,是一种在城郊环境中如何再现和保持自然风景的艺术。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园林涉及了文化遗存、环境维护、自然风景保护、高速公路、乡镇乃至城市景观设计等内容,涉及的领域包括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生态、水文地质、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

2.2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对国外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走向世界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我们在国外进行造园活动大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国家或地方政府的名义参加国际园艺或博览会建园;②中外友好省、州(县)、友好城市之间互赠建园;③承接国外政府、社会团体或私人建园等;中国的古典园林走向世界是我国的园林设计师和技术工人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宣传、介绍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增进中外园林界和人民之间友谊、促进我国园林事业发展作出宝贵贡献,不仅有很好的设计效益,同时也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国古典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美学的精髓,在现有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再造中国古典园林在现代的辉煌,既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又要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而不是简单的抄袭或者迁移。

2.3中国古典园林在国内的影响

在国内,古典园林同样也是一切造景设计的基础。现代园林追求的“与自然和谐”的观念与古典园林的“天人和一”观点是一致的。古典园林中“天道与人性和谐”的一贯思想指引着现代园林的营造,如古典园林将自然山水比德、仁智、“道发自然”为探求规律,遵循“反璞归真”、“朴素自然”为审美标准,以自然而然的大自然才是真、善、美等观点,一直影响着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

2.4现代园林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扬

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思考:中国园林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我们古典园林,都被列世界文化的遗产,这些都说明了园林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国家的园林应该具有我们国家自己的特色。引进发达国家成熟完善的体系是应该的,但是保持园林教育当中的中国特色也是毋庸置疑的。如果否认传统,现代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何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引入到现代园林设计中?这是我们要关注的问题。

“造园可以尊古为法,亦可以洋为师,两者皆不排斥。古今结合,古为今用”(陈丛周《说园》)。在现代园林营造中,中国古典园林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如借景、漏景、夹景、对景等运用。中国古典园林讲求与自然协调,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现今社会高呼保护大自然,追求和向往大自然,证明古人是有远见的。我们不但要保护古典园林,还学习和继承它的精髓,这样我们才无愧于先人,中国的造园艺术才不至于失传。有人批评中国的古典园林只不过是权贵们穷奢极欲的奢侈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造园技术,水平是最高的,是我国造园的精髓。正确认识和继承发扬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优良传统,保护维修古建筑与园林。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篇(2)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长河中,建筑是一大文化瑰宝,既反应了各时代的物质文明,也体现了精神文明,而古典园林作为建筑艺术的一大分支,更是体现人类的一种文化意境,它是一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综合体现,它的选址、立意和布局都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体现。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世界知名的三大造园体系之一,就其本身而言融入了博大精深的华夏传统文化,使其具有独特的个性。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方面,各个时代的造园家们都能以山水林木为基础,以追求自然美为出发点,创造出无数的优美园林,这些园林建造风格、法则也影响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对人们审美意识和现代建筑的发展造成深刻的影响。

2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介绍

(1)以自然美为出发点。与西方国家园林的园林建造风格相比,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有自己独特的一面。比如西方园林追求更多的是人工美和人化自然,以符合人们对大自然不断开拓、不断改造、甚至是控制自然的欲望。在西方园林中能经常看到比较规整的集合图形,是一种人工创造的美,这种美往往更多的体现的是一种形式美,缺少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意境美。中国的古典园林常见的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不会过分的去强调对称与性状,追求人与自然合而为一。比如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上,除了尽量保持原有的自然风格,有时候还会设置一些假山,引入花鸟虫草等更大的去接近自然,虽然是一种模仿,但这种追求自然美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出发点,比如最常见的对园林的评价,就有“宛若天开,浑如天居”,这是对自然美的崇尚。

(2)浓厚的民族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美,并不表示不以人为本,因为园林最终是让人们欣赏的,所以中国的古典园林也经常体现着许多民族风格,这些民族风格通过园林中的许多建筑表现出来。这种民族风格更是体现了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百家齐鸣的状态。

2.1古典园林建造的设计技巧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千年历史,有许多杰出的作品,这些作品都使山水组合,空间布局恰到完美。在古典的园林的设计上有许多技巧,比如植物配置、步移景异、因地制宜等等。其中因地制宜讲一方面要求根据现状要求,设置景点,使之得到整体需要,另一方面也提出对园林选址的要求,结合现场的情况造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重要理念,也只有切实按照因地制宜才能达到文中第一点提到的自然美,所设计的园林也才更有活力。同时中国古典园林对山水情有独钟,讲究“无水不成园”,因此各个地方的古典园林中,不管是皇家大园林还是私人小园林,总能看到山水相依。对山水的布置方面,也讲究步移景异的技巧,在园林不同的区域能观察到不同的景色,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效果,也更能使人感觉到置身大自然当中,步移景异同样也给园林一种活跃的生命力。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也有许多种,比如抑景、借景、添景、夹景、框景、对景、漏景等。最常见的是在园林中融入书画、植物、假山等,人一种自然恬静的艺术效果。

3古典园林建筑传统文化对人们审美意识的影响

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其中也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古典园林建筑艺术影响中人们的审美意识,也对现代的其他建筑的设计造成许多影响。

(1)古典园林中传统文化的体现。中国的园林追求自然美,这就是中国传统‘儒、法、道’禅宗等思想的体现,返璞归真。自古以来,古人就认识到自然的强大,自身的渺小,必须去适应自然谋得共同的发展,而不是去征服自然,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一种谦恭的文化。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也体现了中国的古典哲学文化。园林的建造艺术追求自然美也展现了造园家们想以一圆之色状天下之景的思想。这点在古典园林的空间布置上可以体现,古典园林的结构经常会表现出虚实结合,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这种结合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传统文化。

(2)古典园林对人们审美意识及建筑艺术的影响。在封建时代,一般来说,古典园林的拥有者都是上流社会的人物,园林一方面代表着地位,另一方面,但园林艺术更是一种公共艺术,它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它的结构和建造艺术也引导着人们的审美意识。比如在园林的风格中提到民族风格,不同民族风格的园林体现了不同群体的人们对美学的追求,这种对园林美学的追求以及园林建筑对人们审美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园林的建造肯定比普通的建筑更加追求意境和韵味,园林内设置的许多圆亭、长廊、甚至是雕龙画栋,装饰方式等都对日常的建筑造成影响。比如皇族古典园林的雍容华丽,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在富裕的地区,江南的建筑中,大多追求一种庄严和富贵,这就是对园林美学的一种模仿。同时园林建筑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及意境,往往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们对美学新的追求,因此在中国的古代普通建筑中,也能发现其受古典园林美学的影响,从结构到色彩都体现出一种迂回婉转的自然美,而不像西方建筑那样线条生硬。在现代的建筑中,也有许多受到古典园林的影响。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篇(3)

关键词:现代园林;古典园林;传承;应用

1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崇尚“师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而现代园林受西方园林设计思想的严重影响,过于讲究整体布局的对称性,在景观中强加线条,并以构建几何比例关系达到造园布局的统一,失去了园林本该具有的自然韵味。现代园林应当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师法自然”,树立人与生态、自然和谐统一造园观念,将尊重自然视为园林设计的重要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园林设计方案实施后,是否能够真正体现设计的意图。

2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因地制宜”,不仅要使创造的景观符合基址特点,更要使景点布置从园林整体需要出发,处理好主配之间的关系。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结合场地特点造景是设计师们惯用的设计手法,但是却往往忽视了根据园林项目性质的不同而因地制宜地造景。园林设计的目标应是对场地中所赋予的自然特征和文化内涵进行整体设计,创造出赏心悦目、风格独特的园林作品。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造园精髓,不仅能够体现节约型园林的设计理念,节省改造地形地貌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还能够避免出现盲目照抄照搬西方园林的现象,减少“产业化”园林景观的呆板式设计。

3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象征手法的运用,除皇家园林外,均着重于体现“小中见大”的思想意境,如“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以有限面积,营无限空间”。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在以自然为师的原则下,拓展有限空间中所展示的广袤地域景观,从而给人以空灵的园林空间享受。首先,对微地形进行错落有致的空间设计。地形表面显露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高低、尺度、大小、比例、形态、外观等方面,这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依托载体。在面积较大的场景中,可以通过配置大型草坪、平坦的绿地或疏林草地来衬托宏伟壮观的意境。在面积较小的场景中,可以通过利用微地形处理的设计手法,突破水平、垂直两维空间的感官限制,创造出多层次和多空间的效果;其次,设计蜿蜒曲折的步道。古典园林中对游览线路的安排体现了“宜曲宜长则胜”的理念,现代园林可以借鉴这种设计手法,营造出曲径通幽的园林景观意境。

4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颇深,力求使园林能够体现出“诗情画意”的深邃意境。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茂林幽泉、奇山怪石,这些造景基本素材的运用使狭小的空间可以表现出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进而表达造园者的人生经历、审美情趣。园林中的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景点都强调意境的展现,追求画面的立体感,使园林无论是总体布局,还是局部设计,都呈现出浓浓的诗画情趣。在现代园林中也要传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根据场地所蕴含的内在精神特征,利用一系列造景手法来突显园林主题,通过安置小品雕塑、展示平面构图、创作匾额和楹联等方式,准确表达场地文脉。

5 传承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季相之美”

季相之美是指一年四季中气候炎凉变化以及山水花木形象先后交替所呈现的美感。中国古典园林将季相之美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利用不同季节中的不同景色来创造不同的园林空间意境,使景观受时间和季节的支配而瞬息万变、体态万千。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春英、夏阴、秋毛、冬骨”,即在春季以连翘、迎春、绣球等植物显示生机盎然,在夏季以广玉兰、枫杨等植物显示郁郁葱葱,在秋季以枫、乌柏、柿等植物突出凋残之美,在冬季以白蜡等植物突出枝条姿态之美。现代园林应当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中“季相之美”的造景手段,通过掌握季节变化中植物形态的不同特征,使植物构造的景观与时间相互交融,让人在具体的景观空间中感悟到时间的流程,深深体会到现代园林因季相变化带给人们的美感享受。

6 结论

总而言之,现代园林设计应当在追求造园“维理”性、整体性、对称性的同时,更应当注重对园林人文精神、思想意境、自然环境的体现。现代园林要传承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精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大力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园林美学文化,设计出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篇(4)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环境艺术;园林文化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特点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观

中国古典园林以独特的自然之美闻名世界。每个园林的意境、主题、内涵都不尽相同,但再现自然、崇尚自然的造园思想却是一样的。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其中影响最深的是道家的思想观。道家的思想哲学提倡“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注重自然与人和谐的审美情趣,推崇自然环境的优美,追求自然,探索自然。最终,将“天人合一”的精神融入其中。

“天人和一”不是具体的造园法则,可以解释为一种意境。在中国园林美学中“意境”是极其重要的。古代的文人骚客把山水自然作为一个精神的寄托,在其中寻找慰藉。在建造园林时,就会把这种情感寄托其中,正是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与建造。明人计成曾在《园冶・兴造论》中强调“因、借、体、宜”的兴造原则,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是以‘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为最高境界。园林的建造讲究因地制宜,互相借助的巧妙;讲究布局得体,分寸合宜的精髓。要依随地势高低错落,地形的端正方直来建景,使各处景点互相借助。使自然的美与人工的美互相统一,以达到“天人合一”的造园思想。无论是《周易》中论“天地人三才之道”,还是《道德经》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哲学。这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使中国古典园林在建造时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自然无限的宽广。“天人合一”的艺术追求也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造的至境。

(二)“效法自然”的设计理念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源于设计者用“意境”营造出的氛围。古人把自己的思想与当时的文人画以及文学作品相结合,融会在园林的建造中。根据“意境”设置园内的景物,再加以效法自然,形成统一的风格,来达到表达生活情趣、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在意园林中景致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也注重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园林中建筑与景观的关系是自然且融洽的。就像在修建亭廊和道路时,会刻意营造得曲折悠长以配合两侧的景致。在设计建造建筑时,也不会设计得左右对称,就像《园冶》中所说“宜亭斯亭,宜榭斯榭”,在合适的地方修建合适的建筑。各处景点相互帮助资衬,建筑与景观自然相连,人工美与自然美相互配合,使园林的整体氛围和谐统一。

“做假为真”“宛自天开”这类崇尚自然的园林美学思想已经渗透到各个园林的设计之中,追溯本源来自于《老子》一书中的“道法自然”,其精神就是以大自然为师,效仿大自然。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少不了山水廊榭,亭台楼阁,园林中的山水既要营造出自然的风光,还要体现设计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以假山为例,假山以“瘦,皱,漏,透”为美,完美的假山往往是设计者的“意境”与科学性、技术性相结合,在堆砌假山时要深入了解山石的特征,因地制宜,把假山混在真山之中,根据石块纹理模拟自然中山石的质感。实现由人工的“假”最终归复到天然之“真”,这样才能“做假为真”。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进程

秦汉时期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行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始阶段。在秦朝以前,就已出现“台”的建构,“台”、“囿”、“苑”、“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秦汉早期以皇家“苑囿”为主,“苑囿”可以说是最早期的古典园林。但“苑囿”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狩猎游乐,而不是为了意趣欣赏。所以在设计方面,几乎是天然形成的,人工因素不多。面积广大属于圈地的形式,其中山水草木不是为了观赏而存在的,而是借助自然的因素饲养畜牧为狩猎提供方便。汉朝后期,随着经济与审美的发展,苑囿开始出现人工开池,堆叠假山。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但园林的主要功用不变。

魏晋至唐朝是我国古典园林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近四百年的动乱中,社会风气与人文心理都产生了变化,长期的动乱、分裂使大量文人不满于社会的黑暗,道家的玄学思想逐步取代了汉朝时期的儒家经学。生理上的痛苦与精神上的压力使这个时期的人们思想上极其奔放自由,他们在玄学和山林中寻找寄托,用归隐山林来表达对社会的不满,抒发他们不同流合污的思想。在建造园林中也由以狩猎为主的苑囿转变成用以寄情潜性的山水园林。文人在魏晋时期对园林的设计及美学思想影响较大,晋代文人中对园林影响最大的当属陶渊明。随着审美意识的进步,以山水自然为主的私家园林开始崭露头角,园林内的审美意趣开始从追求狩猎的动态美到欣赏山水自然的静态美。隋唐时期,国家再一次统一,山水园林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私家园林的发展最为繁盛。私家园林又称之为宅园,它与宫苑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系统,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宋代至清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也是第三个历史阶段。宋代以后的园林,人为的艺术加工明显增加,技术水平提高,文学艺术成为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修建的热情空前高涨。这段时期,古典园林从数量到质量都有大幅度的增加。特别是私园(宅园),仅在湖州就有三十六处之多,营造得独具匠心且显现出不同的意趣风格。宋代至明,建造手法与设计审美在不断地变化,园林的营造也转变为在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以改造突出意趣。到明清时期,园林的设计开始注重形式,形成“三步一景,五步一画”的建园模式。特别是清朝时期建造改建的圆明园,气势宏伟,风景如画,曾被世人称为“万园之园”。

总体来看,中国古典园林出现在殷商时期,经历了苑囿、宫苑、宅园的演变,从圈地狩猎至后来立意欣赏,展现出不同的艺术价值。现存古典园林凝铸了千百年来人们对于园林的审美思想,是当时人们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古人留给世人的一笔丰富的宝藏。

三、中国古典园林当代的思想文化价值

中国古典关园林从先秦到清朝经历了3900多年的发展与变迁,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成熟的体系,具有极独特的风格。每一个朝代都有特殊的艺术价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魏晋南北朝时,造园者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开始着重意趣体现一种“天人合一”“效法自然”的思想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道家的主题思想,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美学品格,与现阶段国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典园林有特殊的艺术价值,是生活与艺术意趣的完美结合,既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追求,也能满足人们休闲的需要。每一段时期,园林的风格与其文化内涵都各不相同,但无论何时它都与当时的人文背景相契合,因此创造出不同的园林文化。在当代的景观设计中,也要注重与现代文化背景的融合,才能建造出符合现阶段审美意趣的设计作品。(作者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1]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篇(5)

摘要: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植物造景是古典园林的设计元素。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还能为人类创造一个观赏的艺术空间。本文试图对古典园林的特点、发展演变和植物造景在古代园林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求为我国现代园林艺术的发展提供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植物造景 古典园林 应用

古典园林是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建筑、山石、水体、植物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而植物景观更是在园林设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园林基本功能的发挥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园林植物造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还为人们创造了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造园家克劳斯顿曾言,园林设计归根到底就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人类的生态环境。可见,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有着重要地位。

一、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一)师法自然的种植

师法自然是我国古典园林植物培植的基本方式,主要指在尊重树木自然生长习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培植。如阳性植物应“引东旭而纳西晖”,阴性植物应“植北囿而领南薰”。这种种植方式无疑符合自然生态规律,在人与自然和谐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师法自然的种植方式对现代植物造景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二) 人文意境的表达

植物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并且影响着人类的社会文化,由此衍生出许多与植物相关的文化,如与植物食用、药用价值相关的物质文化;以植物为载体的传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文化心态等。可以说,文化是植物景观的灵魂。古典园林设计无不受儒道释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如道家的道法自然、周易的风水意向等都深深影响了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

(三) 以人为本的宗旨

植物造景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人,为了人的欣赏与感受,植物造景应符合人的审美心理与行为心理。我国古典园林就始终将满足人的需要作为基本设计理念,传统的“玉堂春富贵”、“岁寒三友”等就是非常明显的例子。如诗如画、步移景异、情景交融的植物造景设计,可以传达出深邃的思想情感,能够愉悦人的精神情操,因而深受古人推崇。如木香清阴棚架,葡萄串珠枝棚;春日繁花烂漫,炎夏交柯绿荫;芳草满覆园地, 庭园怏然丽质,等等,这些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人的审美情感的关注。

二、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上世纪七十年代,考古学家曾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一块刻有花纹的陶块,这说明在7000年前我国就有了花卉栽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古典园林也在不断发展。我国最早的园林是殷商时期的囿,后发展成了以种植观赏性花木的园苑,从《诗经》中可以知道这些园林植物主要有桃树、李树、木瓜、梅树等观赏性花木。其中,《离骚》中就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样的诗句。①

隋唐时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隋炀帝的西苑内既有各种名花,也有郁郁葱葱的杨柳、修竹,与山水、建筑交辉相应,景色如画。唐玄宗的宫苑中,植物搭配合理,兴庆池畔种有醒醉草。宋元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成熟期,宋代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如李氏仁丰园、天王花园子等;在元代许多寺院都建有的园林,其中以西湖旁的大承天护圣寺最为著名;清代园林已日趋成熟,植物配置与造景更为合理,如丛桂之内,不能种植其他花木;在漏窗、景窗前配置园林植物等。

三、植物造景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乔木、灌木、花卉等都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材料,常被用来点缀山石、水榭,或自称一体。山水画家郭熙说曾言,“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有了植物,园林才会显示出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华滋之美。

(一) 诗情画意与造园的结合

中国古代园林深受山水画艺术、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十分重视“格调”,力求体现色、香、韵,追求深邃、含蓄、悠远和情景交融的意境,喜欢“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偏爱曲径通幽的环境。②如承德避暑山庄的景点多是以树木花卉为主题,如梨花伴月、曲水荷花、万树园等;在风景布局上,有的突出梨树的轻纱素裹,有的突出松树的峰峦滴翠。

我国古典园林十分注重古树名木,正如《园冶》所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当古树与建筑物发生矛盾时,宁可舍弃建筑物也要保住古树。园林是融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为一体的艺术品,它以自然美为依托,植物造景更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为表现自然美,在选择花木上要讲究“三美”,即树冠的疏密曲直、树叶的形状、树皮的质感等要体现姿态美;树干、树枝等都应体现出色彩美,如青绿的翠竹,红色的枫叶;种植的各种花木应有自然淡雅的色香美,如兰花的清幽,腊梅的淡雅等。

(二) 造景中的植物选择

我国的植物造景常象征、寓意等有着密切联系,花木不仅可以展现自然美,还可以展现设计者以及主人的精神境界,如牡丹、桂花象征着富贵、权力等,荷花、梅花等象征着高洁的品行,松柏象征着坚强与长寿。再如竹子被比喻为气节君子,象征着“未曾出土先有节,纵凌云处也虚心”的高洁品格;③而“夜雨芭蕉”表示宁静、安详的气氛。中国古人追求天人合一,认为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种思想体现在植物造景中就是追求错落有致的人工群落,努力使山水、建筑等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园林与环境相协调。

(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的植物造景

中国古典园林有两种不同的发展趋向,一是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富丽堂皇的发展模式,二是以私家为代表的幽静典雅的发展模式。在宫廷中,玉兰、海棠、桂花等几乎成了植物搭配的主调;在色彩上,多使用色彩鲜艳的红色、黄色花木,以此来表示喜庆和象征皇家威严。④而私家园林多种植松、荷、菊等花木,以体现节操与高尚,常用小花盆种植花木,并将其置放于厅堂或案几上。私家园林追求的不是鲜艳的花朵,而是悠然自得的韵味。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有着崇尚自然、注重意境表达等特点,它对今天的造园实践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应继承与发展古典园林的文化精髓,正所谓“从来多古意, 可以赋新诗”,只有将传统因素纳入现代文化结构之中,才能实现现代园林艺术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73.

[2]吴隽宇等.从中国传统文化观看中国园林[M].中国园林,2001:84-86.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篇(6)

【关键词】老子道家思想;我国古典园林;设计;运用

道家思想源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而《道德经》则是道家思想传承和发展的载体,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它在天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也是一切生命发展的基本。道是宇宙万物发展的基本准则,它有着自己独特的运行方式,而和谐则是最为基本的法则,不管是自然界还是人世间的众生,它都是最终极的目标。道家强调自然法则,这才是人们应该追求的行为规范。道家思想从产生以来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影响,而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只是其中受影响的一部分。

一、老子道家思想的内涵

道家思想的核心就是“道”,也是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道”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字,其中蕴含的内容却是十分复杂和广博的。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1]。老子道家思想中认为道是万物发展运行的根本,也是总的法则,古代不少的学者对道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在《淮南子•原道训》中,道就被解释是造化者,造化和道之间是一致的。而在《易经•系辞》中对道的解释是:“一阴一阳谓道”,道包含了天道和地道。在《易经•说卦》中把道的内涵进一步的扩大为天道、地道和人道[2]。

二、老子道家思想和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

艺术本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手段,而我国的文化艺术在各个方面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道家思想是我国本土化的思想。艺术的种类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艺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文学就属于时间的艺术,而美术则是属于空间的艺术。对于园林设计而言,它是需要动静结合的,所以园林设计是综合艺术。

(一)古典园林中的道法自然思想

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为人们介绍了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内涵,所反映出来的也是人们追求美的一种精神。园林可以说是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虽然它无法为人们的生存提供必要的物质,但是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我国的古典园林类型,周维权先生曾做了区分:按照开发的方式和园林基址可以把我国的古典园林分为天然山水园和人工山水园;按照园林之间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3]。但不管是哪一种园林,它们都有一定的共性,园林的设计要源于自然,却也要高于自然。这个特点是我国所有古典园林独树一帜的重要标志,而这种自然思想也是道家思想的内涵。我国古代在建设园林的过程中,会把道法自然作为主要的原则来遵守,园林中的山水、树木等都会模仿自然界的万物,最终达到更高层次的艺术效果。

(二)古典园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我国古代的哲学中对人和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述,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它最早产生于周朝,主要是从当时的礼教思想中演化而来的。虽然我国的儒家也有类似的思想,但是他们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儒家主要强调的是人和社会之间的和谐,而道家思想则是要追求人自身的和谐。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所提出的重要思想都很明显地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这种和谐的关系体现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就是要充分的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人和大自然要进行和谐共处。我国古代园林所推崇的正是园林的自然天成,因此不管是园林的景观形式还是园林基地的选址等方面都充分地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我国的学者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比如季羡林先生认为天是自然界,人是人类,合就是彼此理解[4]。

(三)古典园林中的神仙信仰思想

我国古代先人的很多行为都是受到了神仙信仰思想的影响,这对我国古代园林的设计自然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我国最早记录的园林形式是“囿”,其中最主要的建筑物就是用土堆成的高台,台的主要功能就是通神明和观天象。最后运用到造园的过程中,台的功能又拓展到了登高望远和欣赏风景等。道家的神仙信仰思想在秦汉仙苑式的皇家园林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史记•封禅书》中所记载的神话中就提到了“东海仙山”和“昆仑山”,这些神话故事都为古代的造园师们提供了借鉴和启迪。此后,“一池三山”成为我国最为经典的造园模式,不管是隋唐时期的西苑,还是西汉时期的建章宫,宋代的皇家园林,它们都具备了十分特殊的功能那就是求仙,这些都展现了古代人们对于人间仙境的向往。

(四)古典园林中的道家朴素辩证思维

对于世间万物之间的关系,道家辩证思维对其进行了明显的解释,而且也论述了对立统一是最为永恒不变的规律,这种朴素辩证思维也影响到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比如内外、高低、虚实等手法,在我国的园林创作中都是十分常见的。另外就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而言,最为核心的内涵就是体现出境生象外的意境,这和道家的“有无相生”思想之间有了契合点。

三、老子道家思想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一)道家对比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艺术门类中最为普遍的基本法则就是对比法,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这种原则也是得到了很好的遵循。如果从概念上来看,对比法是十分简单的,因为它只需要把不同的空间放在十分临近的位置,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对比法。而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就指出,世间的万物都存在着矛盾,而且它也提出了不少的矛盾,比如最为经典的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矮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这些思想都间接地指出了万物之间是以对比的形式存在的。关于道家提出的这种对比法原则在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也得到了十分明显的体现,比如在我国江南一带的私家园林中,有不少的园林是存在于市井中的,因此它们的经营范围也很有限。但是为了可以达到小中见大的目的,就会选择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对空间的序列进行组织,也就是在进入园区的主景区之间,会先设计一些比较小的空间,这样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园中主要景区的特点得到进一步的凸显。比如在南京的瞻园,它就是使用对比方法来对园林的空间进行组织的。虽然院内的主要景区空间并不大,而且空间的规模也很有限,但是如果游客在进入这个主要景区之前,经过了一系列的小空间,那么就不会觉得主要景区的空间小了,而且还会有一种比较开阔的印象。另外通过空间之间的对比还可以起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比如网师园,它属于私家园林,主要是建设在住宅的西侧,而且园中还有部分地方和住宅区相互连接。连接住宅和园林的是一条比较窄暗的巷子,人们经过这个巷子进入到园中就会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从而觉得园中的空间被无形地扩大了。如果没有建设这条巷子,而是直接进入到园中,必然是起不到这样的作用的。另外还有一些私家园林中也遵循了这样的设计理念,比如苏州的留园,都会在经过主要景区之前设计一个比较小的院落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当人进入到主要园区中时就会有一种视野开阔的感觉,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道家虚实法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在老子的观念中,道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无形无状却又有像有物。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也将这种虚实观念运用的十分自然,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实物之间的对比,比如山水对比;第二,空间之间的对比,比如山峰为实,沟壑则为虚。第三,实物显现方式之间的对比,比如在苏州留园中的布水谷,如果从外部看,曲溪楼被遮挡了一部分,隐藏在山水树木之中,给人所呈现出的就是一种虚实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古典的园林就是我国美学的产物。在传统园林的设计过程中,遵循露则浅藏则深的原则,会把一些比较美的景观隐藏在偏僻幽深的地方,充分的实现虚实结合。我国的古典园林,不管其规模的大小,都是十分避讳把景物直接地呈现出来的,而是把景观部分遮挡起来,或者是借助于游廊引导或暗示。比如狮子林中的卧云室,这本是一栋高大的楼阁,如果是建设在空旷的地面上必然会让人肃然起敬,但是它却是深藏在石林丛中的,楼阁的周围松柏蔽天,只有楼阁的一个小角露在外边,这又暗示了这个楼阁的存在,表达的方式十分含蓄,却也引起人的兴趣。

(三)道家气化和谐思想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老子道家思想认为,阴阳是万物的两面,它们之间最终是可以实现相互调和的。这又被称之为是道家思想的气化和谐思想,那么我国古典园林设计中怎样表现出这种思想的呢?通过空间的对比,或者是布局的虚实变化,可以让园林的设计展现出节奏感,但是如果想要让园林建筑的节奏感和层次感展现的更加立体还需要充分的运用层次和起伏变化。比如谐趣园,园中的建筑物是疏密相间的,同时所有的建筑物也保持不一致,比如建筑物的体量、成熟、屋顶等都是不同的。在我国江南一带的园林中,更加强调层次的和谐感,比如苏州私家园林,很多都是依附于住宅的墙体来建造的,墙体本身的轮廓就不断变化,在这种侧墙上再特意地设置一些背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陪衬作用。另外苏州的畅园、鹤园等,它们的立面组合节奏都比较和谐,给人留的印象也非常深刻。

四、总结

道家思想是在我国本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和我国人民的生活习俗更加接近,从产生就无时无刻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同样它也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提供了不少的理念,让我国的园林变得更加独特。最具有代表的江南一带私家园林更是将道家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使道家思想和园林设计达到了完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彭泽立:道家美学思想与当代艺术的继承和发展[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01):57-59.

[2]乔永强,陈元欣,周曦: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13-16

[3]易博文: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艺术的相通之处[J].中外建筑,2015(01):122-123.

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篇(7)

关键词:苏州园林;造景艺术;现代景观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其独特的造园思想先后对日本园林、欧洲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影响到现代景观。本文主要就江南私家园林的造景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江南私家园林的造景艺术主要分为借景艺术、叠山造景、理水艺术及花木造景等主要方面,本文主要就这几大方面中最主要的,也是现代景观这几种应用最多的几种造景艺术进行深入地讨论。

一 设计中的借景艺术

借景是我国古典园林造园造景中追求空间的无限外延的重要手段,《园冶》中有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借景艺术包含内借、外借、复借等手法,不仅起到扩大空间效果的作用,而且加强空间之间的联系,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形成整体。

外借又称巧于因借,在现代景观设计中,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把场地的视域空间作为设计范围, 把山脊线、天际线或地平线等作为空间的参照,通过借景形成园林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或把周围的地域性景观类型引入园林。比如华润置地开发的平门府项目,就将园外远处的古塔纳入到景观之中,正好顺承了平门府的古典园林风格,形成局部大环境的完美统一。

巧于因借需要得天独厚的外部环境,客观条件要求较高,所以内借这种造园方法在现代景观的应用更加广泛。

举例来说,框景是把园林中的精巧实景巧妙地收放到特殊的窗、门框、亭台楼阁门框内,让“画框”中的画鲜活起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何园的月牙门 ,这种月形门已失去其原有的门的作用,主要作用就是在园中塑造一处月形画面,使不透气的隔断墙有了呼吸的地方,同时可以让让对面的景物若隐若现的展现在游者面前,起到空间的引导和指示作用,这种“引而不发,显而不露”的巧妙布置,也使得园林中的景致令人目不暇接。

现代景观中也常借用这种手法,如图1,苏州博物馆中有一面方形的落地玻璃窗,室内没有设置过多的灯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阴影画框,画面主体是室外栽种的竹林,窗前设置的座椅使游人常坐在这里休息,就不自觉地入到画中,成为一个人形剪影。小小的一处景观,却因为人们的驻足停留欣赏增加了游览时间,最后形成的感受量也与游览了一个大型景观基本平衡了,得到了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这就是中国园林能够做到小中见大的秘诀所在,被苏州博物馆很好的诠释了。

二 设计中的叠石造景

在园林中将山石零星布置,称为置石,是重要的造园素材,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之说。园林中常用置石创造意境,寓意人生哲理,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真实原野山林的空静之美。

苏州园林中常根据主人欣赏意境的不同,预先设定一个意境主题,然后借助建筑、山、水、花木所搭配成的物境来表现预定的主题。如苏州个园,设定了春夏秋冬四个主题的园子,在春园中栽植竹林,竹林中散置有石笋与太湖石,石笋掩映在竹林中象征竹笋破地而出,太湖石则在比喻一幅百兽争春的景象,小小一片竹林去传达出了各种春天的信息。上海世博中国园中的石笋园也是借用了这种置石方法(如图2),把石笋穿插于竹林之中,结合粉墙等设计元素,以现代简洁明快的设计语言,引申竹笋的美好寓意,来表达对世博园的美好祝愿。同样的手法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传递出了新的意义。

三 设计中的水石结合

庭园理水和山石一样, 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园林无水则不活。“水随器而成其形”古代造园十分注重水型、岸畔的设计,而聚水最常用的材料就是石。这就是为什么苏州园林中的水离不开石,这两者必然相伴而生。

现代景观设计中,只有水和石的景观未免显得过于单调,所以通常要有植物作为中间的过渡,荷花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留得残荷听雨声”这种宁静的意境,也只有荷花可以诠释出来。现代设计中的林间宅这处私人庭院就将这三者完美结合,(如图3)同时进行现代化变形,同样也是将原来的自然石转化为现代的几何石板,通过不规则的拼接使整个景观活跃起来,荷花与睡莲点缀其间,宁静雅致。

四 设计中的花木造景

花木造景中比较常用的是利用植物的光影美,制造粉墙花影的剪影效果。 粉墙花影具有黑白对比的视觉冲击力,因此在现代设计中常作为一个中心景观出现。

苏州博物馆中的一处粉墙花影山水画就是这种手法在现代设计中的成功应用。这处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就很好的诠释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境界,运用不同石材错落摆放,根据颜色的不同形成了虚实远近关系,将这宏大的画面融于这秀气的苏派园林之中,通过眼前的具体景象,暗示更为深广的幽美境界,是“景有尽而意无穷”,这便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之精髓。

五 设计中的材质的替换移位

古典园林中的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材质在现代设计中也被拿来广泛应用,只是使用的方式与位置发生了转变,材料已失去其原有的功能和作用,更多地转化为一种文化符号与象征传达设计的意义。又或者更为抽象的是对古典园林中的一些事物进行意向转化,是完成的作品看似具有古典意味,但实际上并没有采用任何古典材料,这种手法也更为巧妙。

材质的替换与移位这种设计手法更为被现代设计所接纳,因为其手法更具现代性。奥运公园地铁进站口的景观墙就是运用这种方法,将古典的瓦片移位到墙上和石凳上,古典建筑上的建筑材料与现代装饰手法相结合散发出别样的古典味道。

东湖九号会所运用的是意向替换的手法,将苏州园林中的竹林形象概念化,抽象成纵向的密集线条,运用于建筑的装饰中,同时点缀睡莲水景,塑造出一种竹林中水潭的古典景观意向。(如图4)

六 小结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面对西方思潮的冲击,现代设计师更要开拓思路,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遵从古代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融中国文化思想之内涵与西方现代之观念,创造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 王雷,王建国.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4):73-74.

[2] 周伟,王佳,蔡平等.苏州古典园林漏窗之美[J].南方农业,2009,3(8):42-45.

[3] 刘天华.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94.14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