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统企业信息化

传统企业信息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05 16:31:24

传统企业信息化

传统企业信息化篇(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就是全球化和信息化,这给企业的竞争环境、竞争规则带来了全新的变化。那么,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传统企业如何成功实现产业转型,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

第一,全球化比国际化层次更高、意义更广。如果一个国家与数个国家的经济往来可以称之为是国际化,那么全球化则将范围扩大到了全球。对一个企业而言,就好像参加奥运会和全运会一样,你在全运会上获得冠军,却可能连参加奥运会的资格都没有。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也在改变。以前企业在开展经营时,只需关注眼前的对手就行了。而现在则必须首先考虑:我是否在全球有竞争力?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并要以全球为坐标,对自己的地位和经营定位进行重新思考,否则马上就会有被别人吃掉的危险。

第二,信息化是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我认为,信息产业不应该狭义地认为就是IT产业,也应该包括信息密集的服务业或知识密集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电信、批发零售等等。它们不是由实实在在的厂房组成,而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

我们知道,在信息化时代,创造财富最多的产业是服务业,产品是软件而非硬件。比如手机,在发达国家,其价钱非常低,真正赚大钱的是它内部丰富的服务内容,时下通过手机发送短信息流行就很说明问题。

这样一来,传统产业的价值明显处于下降状态,其创造的价值也在变小。与工业化时代只要有硬件就能赚钱不一样,信息化对人才、创新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耐克公司根本没有生产线,却能创下每年100亿美元的销售额,就是利用网络系统和销售系统创造价值。传统企业如果不能适应这种变化就会落队,最终被淘汰出局。 索尼转型-构筑网络时代新公司

那么,如何转型就成了传统企业无法回避的一个生存课题了。

世界上一些著名跨国公司,像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日本的索尼公司等在完成转型上都相当成功,这与他们对市场的敏锐感知密不可分。

索尼公司原先也是一家传统企业,在“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市场实践中感知到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变化,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战略调整。特别是近两年,索尼加大改革力度,并在组织上构筑出网络时代新集团公司。以此为指导,索尼一是将原来的10个分公司整合为4个,即家庭网络产品、个人信息技术网络产品、计算机娱乐有限公司、关键技术及网络产品分公司。以网络为主线串结全部产品,如视听产品、游戏机、电脑等,使之与网络结合。二是调整集团公司的管理作用。将原来的集团公司变成控股公司,并将以前各个不同下属部门变成独立分公司,直接面对市场。

索尼总裁出井伸之认为,传统企业转型要经历三个变化阶段:

第一阶段,网络公司的出现,将现存的竞争规则、竞争秩序破坏掉。

第二阶段,传统公司由于受到挑战而开始变革,从初步改革到逐渐适应。

第三阶段,传统企业和网络企业合作,开始新企业的时代。

现在,传统企业的优势是品牌资产、固定资产及庞大的员工队伍,弱点是对新时代的适应不如网络企业快。在传统企业转型成为一种全球潮流的趋势下,不能转型,将意味着被时代所淘汰。 传统企业转型的三条对策

那么,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中国传统企业要如何转型呢?

第一,学习借鉴国外经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借鉴中一定要抓本质的东西,而不是形式。比如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学习国外建立大集团,但最后形成一些企业单纯追求规模上的大。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失误。大集团应该有,但不应该是数量上的扩张,以质量为主层才符合信息化对软件、创新、人才的要求。

第二,进入WTO后,传统企业要一边完成工业化和市场化,一边进行全球化和信息化。因为全球化是建立在高度市场化的基础上的,信息化是建立在高度工业化基础上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球化推动市场化,可我们在工业化和市场化两方面都没有完成。这样,我们就应该首先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并按网络化来调整自己的战略。即从观念网络化到与全球化、信息化相联的对管理、生产等内部网络化,再到企业外部如销售网络化等。

传统企业信息化篇(2)

论文摘要:在信息化环境下,基于信息技术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虚拟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增强了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从而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并促进了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

传统企业组织结构是以机械技术为基础、以职能为导向、以稳定的环境为背景而产生的一种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结构。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和虚拟化,增强了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的能力,有效降低了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促进了企业交易成本的降低。

企业交易成本及其构成

康芒斯(1934)把社会上的交易行为分为三类:买卖交易(市场交易)、管理交易(企业内部交易)和限额交易(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交易),而科斯(1960)认为交易成本是“为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阿罗(1969)认为交易成本是“经济体系的运行成本”。威廉姆森(1985)认为交易成本是“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包括交易双方搜寻有关交易信息、谈判、缔约的费用,以及监督履约情况、处理违约行为的费用。马修斯(1986)认为“交易成本是人与人之间打交道的成本,生产成本是人与物之间打交道的成本”。张五常(1988)认为交易成本“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罗伯茨 (1992)认为“交易成本分为协调成本和激励成本”。巴泽尔(1997)认为交易成本是“与转让、获取和保护产权有关的成本”。菲吕伯顿(1997)认为交易成本“是那些用于制度和组织的创造、维持、利用、改变等所需资源的费用,包括市场易成本、管理易成本、政治易成本”。迪屈奇(1999)认为“交易成本包括调查和信息成本、谈判和决策成本、制定和实施成本”。

综合上述观点,笔者认为企业交易成本是一系列契约的执行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市场易成本、管理易成本、制度易成本。具体而言,企业交易成本包括信息成本、监督成本、协调成本、激励成本、组织成本和风险成本。

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组织结构特征

传统企业组织结构源于18世纪史密斯的劳动分工理论和19世纪泰勒的制度化管理理论,是以机械技术为基础、以职能为导向、以稳定的环境为背景而产生的一种金字塔式的科层组织结构。在工业化初期,市场环境稳定,产品供不应求,企业能够以规模经济取胜的情况下,科层组织借助于分工所带来的专业化优势赢得了整个组织的效率。随着以erp、crm、scm、plm等系统应用为代表的企业信息化,正逐步取代处于核心地位的机械技术,成为支撑企业组织变革的核心技术,从根本上动摇了科层组织存在的基石。信息化强调企业组织结构的流程导向,使得企业组织结构表现出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虚拟化的特征。

(一)扁平化

组织结构扁平化是打破专业分工和层级机构,增大管理幅度,减少管理层次,强化信息交流与沟通,以团队结构取代层级结构,依据流程导向而非职能导向建立的扁平式组织结构。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体系,通过严格的等级体系、明确的责权统一和完备的规章制度,保证企业信息采集、加工和传递的有效性和效率。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企业信息系统替代了中间层次所负责的信息传递、沟通、协调和控制方面的职能,削减了中间层次,缩短了组织的高层与基层之间的信息传递距离,从而确保企业信息实时而准确地采集、加工和传递。也就是说,企业信息化淡化了传统组织结构中间层次的功能,企业中间层次逐渐退出管理领域,企业成为高效的扁平化组织。

(二)网络化

组织结构网络化是以契约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能够实现企业信息发散传递的组织结构。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直线式组织结构,企业信息自下而上地逐级传递,实行集权化决策;命令自上而下地逐级下达,实行统一指挥。直线式组织使得部门之间不得越级或直接横向联系,导致信息分割和信息割据,形成严重的信息壁垒和信息孤岛,增加了信息的非对称性和扭曲,导致较多的决策和管理失误。企业信息化使得企业信息集成共享,信息传递可以上下级双向传递或是同级部门或职员的平行传递,企业信息呈网状辐射。纵横交错的信息通道可以把企业信息联为整体,避免信息割据、信息扭曲等倾向,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为分权化决策创造了条件。

(三)柔性化

组织结构柔性化是抛弃固定组织模式,为增强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实现灵活与多样统一、集权与分权统一、稳定与变革统一的组织结构。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是一种刚性结构,具有超稳定性,其基本特征是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纵向渠道,指挥和反馈以纵向等级链为基础,依存于固有的规范与惯性的策略进行行为选择,表现出企业的适存与变革之间的磨擦与时滞。企业信息化增强了企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内部调整能力,可以通过其对环境变化的预期来实现组织目标、战略和行为规范等要求之间的重新选择与整合,与环境变化趋同。组织结构柔性化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间延迟,加快了对市场和竞争的动态反应,企业组织结构表现出高度弹性、高度流动、高度分权的柔性特征。

(四)虚拟化

虚拟组织结构是建立在组织结构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基础上,突破有形的边界,弱化具体组织结构,在市场环境变化时,将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供应商、制造商、客户以不同方式整合在一起的临时性网络组织。传统的企业组织结构以规模经济效应为目标,企业与供应商、制造商、客户之间只是简单的结算关系。而虚拟企业是一种战略联盟或战略伙伴关系,是依靠企业具有较高资产专用性和核心能力的技术和职能部门,为实行特定的企业战略目标,通过网络对企业的外部资源和优势进行整合的联盟体,它打破了传统企业组织的“法定”界限和稳定性,将不同企业的资源和优势迅速组合成一种没有围墙、超越空间约束的企业组织模式,依靠信息化手段形成统一指挥的组织结构。

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组织结构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一)扁平化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在传统层级组织结构中,部门或工序是按照职能划分的,企业分工细化,业务活动流经的部门或工序较多,运作时间较长,导致较高的交易成本。科层组织结构层次较多,中间层次只是起到上传下达的信息传递功能,信息经过中间层次的上下传递,如同增加了一道过滤器,造成信息的失真、时滞和不全面,使得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导致企业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的增加。

在扁平化组织结构中,由于信息化的实施,使信息处理、传递都可以由信息系统自动完成,高层可以通过网络与基层直接进行信息沟通,缩短了纵向信息链,加快了高层与基层的垂直信息传递,提高了高层与基层的信息对称性,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滞,降低了企业信息成本和风险成本。扁平化组织结构以流程为导向,面向企业业务流程,集成信息流、价值流、物流,消除或合并了非增值流程,形成一条无形的管理作业流水线,使企业的所有管理作业环环相扣,强化了部门之间的协同作业,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减少了各部门的协调环节和协调时间,减少了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降低了企业协调成本。扁平化组织结构改变传统的职能决定组织的思想,依据流程决定组织的管理理念,按照“流程负责、流程服从、流程支持”的原则,建立与流程管理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优化了企业的业务流程,提升了企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能力,提高了企业的运行效率,降低了企业组织成本。

(二)网络化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在企业内部,网络化组织结构的信息传递不必再遵循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等级阶层,就可实现部门与部门、职员与职员之间直接的水平信息传递,拓展了横向信息链。在企业内部,这种无差别、无层次、无边界的信息交流方式,将企业内部的层级机构横向和纵向地联系形成网状组织,进一步提高了企业信息纵向、横向的传递速度和信息对称性,降低了企业信息成本和组织成本。在企业外部,企业间组织结构网络化可以实现纵向网络化和横向网络化,纵向网络化由行业中处于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供应商、制造商、客户等上下游企业共同组成网络化组织,打破了传统企业间明确的组织界限;横向网络化由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组成网络化组织,这些企业依据业务往来相互依存。无论纵向网络化还是横向网络化,都实现了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资源共享,促进了价值链信息的多维流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限制,因而弱化了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降低了企业信息成本、协调成本和风险成本。

网络化组织结构尽可能消除企业作业流程上可能存在的无序、相互冲突的问题,使整个业务流程有条不紊地运转,将事后检查监督改变为事前监督和事中实时控制,减少了额外的监控作业及失误,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决策、控制能力,降低了企业监督成本。同时,网络化组织结构通过信息系统将大量的人与人的牵制,通过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嵌入在系统中,交给铁面无私的信息系统执行监督控制,降低了机会主义行为和人工监督环节,从而降低了企业监督成本。

(三)柔性化对交易成本的影响

柔性化组织结构是与动态竞争条件相适应,具有不断适应环境和自我调整能力的组织,其注重增强企业柔性、敏捷性和自适应性,以应对环境的不确定性,有效规避机会主义行为的产生,降低了企业风险成本。企业的所有部门及职员直接面对市场,将决策权延至最远的基层,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时滞,增强了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降低了企业协调成本和组织成本。

柔性化组织本质上是一个知识体系,其内部构成不是职能单位,如部门、车间、工种等,而是依据并行工程组建起来的一个个完整、统一的知识团队。柔性化组织的运作核心就是通过这种团队式管理,不断释放整体知识能量,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空间的创新和拓展。团队的工作状况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系统自动跟踪,将团队每个职员工作的各种数据通过给定方式传送到数据库,使管理者可以有效、实时地了解职员工作状况。同时,绩效评估体系为职员制定了一套工作评价标准,并以此作为对职员工作测度和奖励的依据,改变了原来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可测量的状况,使其透明化,变得有据可依和有章可循,降低了企业激励成本。

传统企业信息化篇(3)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 网络会计 会计发展 企业会计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12-160-02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作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决策和企业管理水平。20年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会计信息化,应用了会计软件。但从总体上来看,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许多问题。

一、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几点认识

1.企业会计信息化及其发展的基本认识。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会计信息化是社会的产物,是未来会计发展的方向。会计信息化不仅仅是将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会计学科,而是与传统的会计相融合。与传统会计模式相比,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显著特征:(1)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2)会计信息的提供能及时满足用户的需求。(3)会计信息的传输空间进一步拓宽。(4)以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5)依据会计目标按信息管理原理及信息技术重组会计流程度。(6)以实现会计业务信息化管理为目标。

2.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不再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需求。在手工会计数据处理系统中,会计人员借助笔、算盘或凭证、账簿、报表对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依据会计准则制度,按照复式计账法、历史成本法、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生成会计信息。这将需要很长时间,这样出来的会计信息,只能是事后信息。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经营活动种类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会计信息系统所需处理的数据越来越大,改善经营,加强管理,得高效益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越来越显得落后。会计数据处理效率低下,虽然会计人员付出极大的劳动,但提供的会计信息总是时过境迁,及时性差。会计信息时效性极强,它的落后必然带来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失误。而且手工会计信息差错率大,一旦发生,查找十分困难。传统手工会计系统以纸张为储存介质,不仅数据存取效率低下,而且数据储存成本高。由此可见,传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随着企业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的提高,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提供的会计信息及会计信所能实现的价值十分有限的。

3.会计电算化的局限性。在现代信息社会里,信息化一词已经普遍应用,只有会计领域还是处在电算化阶段,这种会计电算化仅仅把计算机当用高速运算的工具,模拟手工会计去完成原有的数据处理任务,忽视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去改造传统会计,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当前会计软件由于过分强调会计人员的习惯,其结果是使人们只看到减轻劳动强度的一面,而忽视了会计人员参与管理和分析的一面,这样不利于调动会计人员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会计电算化是工业经济和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这种会计电算化产生的会计信息系统是一种重在满足内部管理,封闭式的系统,使企业内部形成一座信息孤岛,与企业外部社会信息互相隔绝。这种信息即使实现了网络化,也只是一个孤立的资源贫乏的局域网络,这种状况已远远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说会计电算化在现代信息社会里已经落后了,我们必须将传统会计与信息技术完善地结合起来,建立现代会计信息系统。

4.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动力。知识经济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部条件,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化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才能满足知识经济对财务信息的要求。在现代企业中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它主要表现是会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因为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并在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不实现会计工作信息化就谈不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他相关部门行业提供信息服务。信息社会里社会经济和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要求会计对此作出相应反应,否则将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传统会计模型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是与工业社会的经济和手工信息处理技术相适应的,其处理和程序和规则与现代信息技术难以适应和协调,无法满足信息社会对会计核算,管理决策的要求。

二、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才是制约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信息化所需人力资源缺乏,信息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他们既需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备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又需要精通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具备决策、协调、领导、沟通等能力,大量企业由于缺乏这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无法对企业信息化进行科学规划和建设,这自然影响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管理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因素。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未作相应调整。很多企业搞企业信息化,只是用信息技术模拟原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而没有利用信息化积极促进经营机制的转换、企业制度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引入会使得生产方式发生变革,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更加科学有效,而这些新的变化又会对生产经营管理机制提出新的要求,客观上需要对这些机制和制度加以变革,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改革和提高开辟道路。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日渐复杂多样化,竞争范围的扩大,信息处理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等一系列变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及时准确地获取财务信息变得尤为重要,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工作发展的方向。

会计的职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会计由核算型转化为管理型,在管理会计模式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为一体,使得财务会计在现有以核算为主的基础上,增加了参与决策,实施适时控制和开展经济分析等内容,整个会计系统将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过程管理系统。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将作为资产进行计量,网络经济下,信息的增值能力正在逐步超过资本的增值能力,伴随着资产从有形到无形的过程,一项新的信息“域名”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网络经济条件下,信息的及时性成为使用者的强烈要求,月报、年报对投资者的重要性地位大大降低,传统的会计信息要求必须为编者按制报表留有一定时间,使企业外部使用者不能及时了解企业信息,网络社会中企业外部使用者可以随时登记企业网站读取网页上的信息,正当合法地利用数据中心浏览所需数据,这样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信息使用者可随时获得最新的信息,而不必等到会计期间结束。

会计信息国际化和标准化步伐加快,在网络经济全球一体化环境下,网络技术正改变时间和空间的差异,从而要求会计信息形成一个统一传送、存储、使用的环境,一方面为会计信息走向国际化并与其它产品一起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求会计信息的组织方式,传送机构等到逐步国际化和标准化,网络经济使企业成本明显降低,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全过程中,通过人与电子工具的紧密结合,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益,降低对人、财、物的消耗,提高商务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数据交换技术,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性,同时,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高度共享性和开放性,将使会计信息的处理与披露由传统的及时性提升为主动性和实时性。会计信息化使企业内部人人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处理者和使用者,会计信息将通过网络系统接受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随时监督。

企业信息化建设关键因素是人才因素,我们要吸收高端人才,有效运用人力资源,提高员工认识水平,提升人员重视程度,激发员工主动精神,才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有力保障和要害关键。企业信息化建设能促进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企业管理具有差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能完全一样,这是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内在因素,企业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建设一套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和模式,才能保障信息化的成功建设。

总之,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是企业生存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企业会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耿玉芹,胡可上.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经济师,2007(9)

2.黄传常,冯燕云.会计信息化及其对企业会计的影响分析.经济师,2007(9)

传统企业信息化篇(4)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财务管理;影响;对策

一、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1.对传统会计功能的影响

会计信息化对传统会计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传输方式、目标和管理职能。其一是对会计信息生成方式的影响,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会计凭证的收集和编制都是通过手工完成的,而在会计信息化中主要是通过电算化软件中的各个系统自动生成各项会计信息。其二是对会计信息传输方式的影响,在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其主要传输方式就是报表或者是软磁盘,而计算技术的广泛运用则为信息的传输提供了多样化的方式,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递,会计信息化也使得会计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技术,实现了信息传播的及时性。[1]其三是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传统会计中企业的管理者通过报表来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但无法满足投资者的要求,而会计信息化则可以从多方面来满足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需求,并且可以更为深刻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其四是对会计职能的影响,传统财务工作就是对资金进行管理,而会计信息化则是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完成基本的财务工作,还需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加强财务工作的综合管理。

2.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由传统的手工会计发展到现阶段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和目标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同样需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资产的安全性,而且会计核算方式和基本原理不会发生改变。但是由于传统会计和信息化会计在会计信息处理方式上的差别,使得财务人员在日常的业务处理上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因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对财务信息管理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的限制逐渐减少,同样也有效的实现了公共资源的共享。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的合作伙伴对其生产经营的影响逐渐加大,业务范围也在逐渐扩大,财务信息的重要地位逐渐凸显出来,财务管理也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对财务信息的管理可以更加准确、及时的了解现阶段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情况,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2]

二、会计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对策

1.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

在会计信息化的背景下,实现观念的转变是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首先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财务人员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企业的所有财务活动都是由人进行操作和管理的,财务人员的工作对财务管理的质量也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其次就是树立风险意识,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而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始终存在,作为企业的财务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及时的防范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尽可能的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最后则是明确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在保证会计信息及时、有效、真实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会计信息的作用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

2.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一些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企业中,绝大多数是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会计的基本核算,但是很多财务管理工作还是通过手工完成的,究其主要原因是企业中缺乏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的素质已经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的需要。由于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财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技能。面对会计信息化的新形势,要想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就需要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转变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目标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信息时代下无形资产愈加重要,创造更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发展中显得更加重要。因而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在实现股东利益的同时也需要实现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3]

4.拓宽企业财务管理的范围

我国现阶段的财务管理制度中,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资本的筹集、投入、收回和分配,以及固定资产的管理,而无形资产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是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的。在信息化时代,企业的资本结构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因而企业财务的内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首先是企业在制定投资决策的时候重视无形资产的作用,无形资产的价值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其次就是将风险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市场竞争愈演愈烈,风险的防范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风险因素。最后则是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也应该参与到企业的利润分配中。

三、结论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是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前提,会计信息化不仅是传统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延续,同样也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会计信息化可以说是对传统会计的改革,由此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而就需要企业采取合理的对策来应对这些变化,并运用会计信息化的优势来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存忠;浅谈会计信息化对会计实践的影响[J];齐鲁珠坛.;2010,1(04):53-54

传统企业信息化篇(5)

基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了网络的特点,从企业后台逐渐走到企业前台,实现了信息的开放化和共享化,企业信息系统被推到网络上后,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同时也增加了企业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给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挑战。为了维护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认真规划和设计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要优化内部功能还要从外部对系统进行维护,做好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信息管理的安全控制[1]。

二、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

(一)信息的快速扩展

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优化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继而提升企业自身价值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直接获取企业商务活动相关信息,同时对信息进行整合处理,扩展了信息范围。除此之外,企业信息的录入将不需要原始的数据凭证,直接根据网上信息的交流自动分类录入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备份数据防止数据丢失[2]。

(二)信息的获取速度

传统的信息管理获取速度慢,企业项目历时长,项目各时段数据文档的保留不完整,数据容易出现混淆和丢失。基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系统完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提高了获取处理速度,并实时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更新,避免了数据不完整现象的发生。基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网络提供的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信息传输能力,针对不同的部门发送不同的通知,由于网络支持超链接和超文本,可以传递声音资料,从而使员工阅读信息更方便、更生动。信息管理系统新增了许多功能,减少了工作人员的介入,降低了错误发生的概率。企业通过网络向公众传递信息,吸引公众的注意,使公众能够对企业进行客观的评价。

(三)对信息使用者的影响

因为基于电子商务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发生了改变,所以企业员工的职能也发生了改变,信息的及时获取提升了员工随机应变的能力,工作人员之间或者企业内部人员与企业外部人员之间可以直接进行交流,提高了工作效率,缩减了项目用时。基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离不开计算机,所以作为工作人员要具备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准确掌握各种软件的操作方法,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减少了企业人员的工作量,还让企业人员从繁琐的工作中得到解放。

(四)对企业安全性的冲击

网络技术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信息的完全开放和共享,网络主宰一切,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很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导致企业信息系统瘫痪,企业机密信息被窃取,为公司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3]。

三、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系统

(一)功能上与技术上的优化

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数据的集中处理和连续存储,原本由很多人分工才能完成的工作,只需要一两台计算机就能完成。先进网络技术的应用为工作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实时信息,工作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项目的运作信息,控制项目进度,预测项目下一个阶段潜在的风险,及时制定计划,保证项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二)信息系统的智能化

信息系统的智能化主要表现在系统的自动化和信息多元化,系统的自动化代替工作人员完成了许多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保证了操作的准确性,降低了工作的技术性和复杂性。信息多元化主要体现为信息传送的自由性,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传播,具有信息来源广、信息量大和信息多样化的特点。与此同时,提高了信息的处理速度,改变了信息的处理方式[4]。

(三)信息系统面向社会化

基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信息管理系统不再是单纯的面向企业内部,网络技术的融入实现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面向社会化。企业信息具体且真实的呈现在大众眼前,实时上传更新,加深了人们对企业的了解,提高了人们对企业的关注度。

(四)对企业安全性的冲击

传统企业信息化篇(6)

企业所有者最关心的是投入企业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实现其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他们期望获得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据此客观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正确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便进行正确的投资决策。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有效的、高质量的会计工作来保证。可见,会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信息中心的重要地位。会计部门虽然不像销售部门那样能够直接为企业带来现金收入,但是会计同样能够间接地为企业带来管理收益。

1、会计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要通过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来完成,这两方面都需要会计工作的支持。一方面会计能够起到核算的作用,通过会计正确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能够提供某项工作或某个人的经济业绩的实现情况,如收入的完成情况、成本的发生情况是否达到管理部门的要求、是否超额完成工作任务等,这些都是激励机制中奖惩的依据。管理部门制定标准时,也需以会计提供的相关信息为依据;另一方面会计具有监督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有关人员的审批权限、费用开支情况、应收款项的发生和回收情况、采购制度的执行以及采购成本的变动等方面。

2、会计在企业产权管理中的作用。产权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合理流动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现实中,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相当普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是原因之一。相当部分企业会计工作的独立性较差,会计人员不熟悉产权界定的方法,造成资产重组中国家利益受到损害。

二、从信息化视角对会计系统的认识

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不断涌现,传统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空前的挑战。在电算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化概念正在各个领域被人们广泛接受,会计信息化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在会计电算化基础上全面应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传统会计组织和业务处理流程进行重整,按现代管理模式重组会计组织和会计流程,以便支持“网上企业”、“虚拟企业”、“数据银行”等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会计信息系统按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思想进行构架,在横向上,该系统与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有机结合,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从纵向上,实现财务核算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共享。因此,会计信息化是顺应网络化、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会计由于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获得了电子数据处理和信息网络的高科技手段,使其成为数字化会计信息系统,并将实现管理型和网络化,但这些只能改变会计处理经济业务的手段、数据获取与信息给予的时间和空间以及会计环境,并不能改变会计是经济最集中的管理和提供信息系统的本质。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内容,一般只包括财务会计(会计核算)子系统,它侧重于向企业外部提供有关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状况的变动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会计核算系统一般包括:财务处理、会计报表编制、材料核算、工资核算、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成本核算、销售与利润核算、往来款项核算和管理等八个子系统,它是利用信息技术、会计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对各种会计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传输的人机系统。

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缺陷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企业获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由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趋向统一,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残酷。目前,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竞争力较弱,其突出表现为面对繁杂、瞬息万变的市场缺乏快速、灵活、有效的反应,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信息化管理薄弱,严重影响企业管理效率和决策的质量,从而错失大量的发展机会,甚至由于信息滞后而常常导致决策失误。因此,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关键在于能否提高其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类信息中,其中至少有70%~80%是会计信息。如,采购货物、产品生产、销售、工资、存货控制及财务管理等业务活动,都发生会计事项,涉及会计信息。会计信息是各种业务数据的综合,会计记录几乎保存了企业所有业务活动的轨迹,这些会计信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加工整理形成会计报表、财务指标。其中,会计报表反映整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指标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财务状况的优劣。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会计信息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状况及企业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等财务指标。而与企业利益相关的投资者、潜在投资者、债权人、银行及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各界也主要通过会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来认识和评价企业。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

传统企业信息化篇(7)

关键词:财务管理;信息经济;信息化;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多采用了开放式的网络体系,并结合企业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对企业信息系统进行重构。这样的企业信息系统不再是局限于企业内部信息流通畅的封闭式系统,而是与企业所处的行业供应链各环节保持内外信息流通畅的开放系统。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以资金运动为对象的财务管理模式便无法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经营管理要求。

一、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弊端

1.传统管理无法满足信息化条件下的信息处理要求。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在信息处理上有以下不足:其一是财务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没能实现协同整合,业务信息传输和处理缓慢,所得财务信息时效性差,价值不大;其二是难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和协调控制企业运营的财务风险,资金成本大,管理调度困难,运用效率低;其三是财务管理的核算数据和手段单一,未能充分整合企业内部各种业务信息、外部环境及价值链上各种信息,财务信息的科学合理性与可用性不高。

2.传统管理无法应对电子化带来的管理变革。面对互联网经济,传统企业财务管理有着明显的弱势:一是财务监控弱,尤其对分支机构难以进行集中控制与管理;二是传统财务管理的视角仅局限于企业内部,对市场、客户关系、供应链等有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外部环节关注不够;三是不能支持电子商务,对电子票据、电子货币、网上结算和支付等新内容显得无能为力;四是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臃肿,总部与分部的财务组织重复设置,财务管理成本高。

二、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瓶颈

1.财务信息化技术和经验的学习和推广不足。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在财务资金管理上取得良好成绩的企业。但是绝大多数企业对于财务信息化技术了解甚少,对推行计算机财务信息化管理需要何种条件,到底采用何种财务资金管理模式,何种财务管理软件能切实改善财务资金管理水平等各种问题都感到一片茫然。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中介在这方面的宣传、引导,培训及推广工作的力度也是做的相当不够的,严重影响了财务信息化管理在企业的实行。

2.缺乏相应的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行跟财务人员的素质息息相关,如果缺乏专业的、观念新的财务工作人员,那么一切信息化、电算化的实施都将成为一纸空谈。另外,我国很多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仍处于计算机模仿手工操作阶段,在一定程度上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但是,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目前还没有达到这一要求,人员层次有待提高。

3.财务信息化管理的相关应用软件适应性、灵活性差。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是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得以实现的基础和手段,而要想拥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财务信息化管理,就必须具备一套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于一身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软件系统。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具备自身开发软件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而通用软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又大打折扣,其对于企业特殊要求的实现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特殊需要,也就导致了企业想用不能用,即使用了效果也不明显的局面。

三、发展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1.改变管理理念。信息化的核心是“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企业各部门、各下属子公司由于受到企业内部控制和业绩考评体系的影响,其发展目标往往局限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部门之间相对独立的运作模式也并不利于发挥企业内部的协同效应。因此,改变管理层的传统管理理念是财务信息化得以顺利推进的基础。这一过程包括引导各部门、各子公司管理层打破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屏障,让其充分认识到准确、迅速应对复杂竞争环境的挑战将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只有建立财务信息化系统才能更有效地集成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便于企业内部信息共享,从而降低资源浪费、巩固内部监管力度。

2.重组业务流程。财务信息化要求整合企业所有运营环节,并将所有运营成果都与财务信息挂钩,保证有效合理地整合资源并进行综合分析。由于业务流程重组就是为了让企业在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方面有质的飞跃,因此重新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个去粗取精、切除所有不合理不必要环节的过程,与之配套的企业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配置、业务规范等也需要一并改进,并保证重组的流程在后续实施过程中得以持续改善,从而及时发现并解决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培养技术人才。人才储备是企业财务信息化得以持续实施的关键。大部分企业往往舍弃自行开发的念头,以节约大量研发成本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成本,转而直接选择软件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但技术外包并非企业完全不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标准化的模块设计大都要与企业重组的业务流程接轨,组织既熟悉企业发展目标又精通技术的企业内部人员参与系统设计和后续维护工作,更有可能建立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信息化系统,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如何培养或引进相应技术人才,也是财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的问题。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管理的前提是要有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撑,所以应加强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网络安全保障系统以及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应结合企业自身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切实打造适应本企业效能发挥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基础设施的加强有利于信息化的顺利进行,也就有利于企业财务部门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而利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结语

综上而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关系到企业内部财务资金管理和监控,还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充分发挥,而财务的信息化管理恰恰能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增强了企业抗风险能力,利于我国中小企业降低产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其综合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