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18 17:02:51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篇(1)

应该承认,对任何一名教师而言,受个人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教学任务与科研任务确有存在冲突的现实性。毕竟,时间与精力总是一定的,把过多的时间放在教学上,科研势必受到影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教学也势必受到影响。那么,教师眼中的教学与科研的这种现实冲突性,在大学校长那里能否得到化解呢?

主持人:李文君

投稿邮箱:

警惕高校变研究性大学后重科研轻教学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柯杨

现在确实有一种倾向,很多高校变成研究性大学之后,重科研、轻教学。特别当一些与国际接轨的指标应用了之后,促进了科研的发展,教学却有所滑坡。以至于近些年,当中国的大学在量、科研设施等方面紧追国际一流大学的同时,社会上却对高校提出了“教授一大拨,名师有几许”的揶揄和质问。

当下,教授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十分普遍,这无疑偏离了大学的使命。这背后的原因之一,是研究成果的指标更容易量化、容易计算,而对教育质量的评估指标则是比较软性、不太好掌握的,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在激励教学方面是需要改革的。目前的问题是,如果再像过去那样用计算“课时量”来激励教师关注教育,已经不够了。

因此,高校的教改过程中就面临一个难题,怎么样量化、鼓励教师进行积极的教改,而不像过去那样按照课时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北大正在不断地摸索中,希望在教改的过程当中鼓励教师更多地投入到教育里面。这些鼓励措施包括在职称晋升体系里,关注教师投入教学的情况,对教师的要求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要考察教师是不是关注学生的成长,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怎样等。

另外,我们也特别鼓励做科研做得好的教师去教学。实际上,这种带着问题的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理解知识和在前沿领域的发展,其实更有效,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

高校承担科研与培养人才不对立

四川大学常务副校长 李光宪

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但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科研活动是人才培养,培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科研活动跟人才培养、课堂教育可以结合得很好,并不对立。

进一步说,怎么样保障好担任科研任务的教授、老师的教学,这需要从管理上进一步跟上。允许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吸收优秀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做科研项目助理,这有助于改进现在大学人事管理制度,也有助于缓解教学和科研的一个矛盾。因为有这样一支专职科研队伍,并且源源不断地进行,可以保证教授能尽好职责、上好课,同时不耽误国家重大的科研研究。

在国外,研究性大学通过科研项目聘任专职的科研队伍人数可以超过学校在职教职人员的数字,这是一个很好的措施。

应寓教于研

北京交通大学校长 宁滨

大学是高水平人才集中的地方,是科技创新的高地,在国家科技竞争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大学要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必须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寓教于研,在大气稳重的氛围中凝神聚力,多产生基础性、原创性和战略性成果,更多地培养高水平人才和转化研究成果。

具体而言,大学要结合学科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积极参与核心与关键技术的攻关,积极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技术转化,在对国家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贡献中体现自身价值。这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在这种参与和合作中,大学需要厘清和树立一些契合自身定位和价值的理念,以体现大学的大气和凝重。

首先,大学的科研一定要寓教于研。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大学是出思想和出人才的地方,最大的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学校依托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使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过程,形成发现科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在解决具体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基础研究和战略研究,包括核心技术的攻关、一些重大项目参与、同企业的合作等,都要有学生的参与。大学只有寓教于研,才能通过人才培养,为需要长期积累的科学研究不断补充富有创造性的新生力量,才能真正实现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产生高水平的原始创新成果。

其次,大学的科研需要凝神静气。科教结合要求教授和研究者有较高的素质,只有满怀热情、责任心和对事业的执着,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教研之中,才有可能培养出高水平人才,做出高水平研究成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育人的规律。同样,在重大问题研究方面,有些专家学者付出毕生的努力,“十年磨一剑”,甚至“终生磨一剑”,才取得突破性成果。我们应该培养和赞赏这种精神。现在我国大学的一些考核和评价过于急功近利和量化,对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必须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克服考核、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大学科教体制评价的管理需要细化和分类,甚至实现完全个性化的管理。只有细化分类、遵循规律、营造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才能让科教人员远离浮躁,心无旁骛地潜心育人和研究。

再次,大学不宜在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中争当牵头者。依据学科特点和优势,在参与和合作中做好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这些更符合大学的特点。事实上,这些项目的时间要求和规模特征都使得大学不适合去做牵头者,因为研究院所和企业的使命、组织机构及运行机制更符合这些项目的要求。大学一定要大气,不能有包打天下的想法,而是在参与及合作中,了解国家和行业的重大需求,以便更好地对接和服务这种需求,避免迷失方向。

最后,大学要善于与企业协同创新。大学在协同创新中要做好顶层设计,站得高,看得远,不与企业争利益,企业能做的事大学不要去做,大学只做企业不能做的事,从而实现可持续合作和共赢发展。国家明确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的新型产学联盟。这就明确了在大学与企业的合作中,企业必然是投入的主体、风险的主体、收益的主体。大学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企业的需求,做好技术、平台和人才的支持,并且把转化科研成果作为体现自身价值的主要方式。

链接

哈佛女校长呼吁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传统风气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科研学府,哈佛大学数十年来一直注重学术成就,教授们努力在学术领域创新,强调做前沿性研究,并以此来获得续聘、薪酬、声望等。但是,偏重科研忽视教学的现象对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与州立机构都在敦促学校改变忽视教学的传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师资。在新任女校长和临时校长德里克・伯克的支持下,9名教授组成的小组发表报告,呼吁校方重新定位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该小组的牵头人、社会学家斯科波尔说,有些学生读完4年大学后,竟然不认识任何一名优秀的教授,以至于推荐信都无法拿到;哈佛大学有相当数量的杰出教师,但他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教学才能而受到奖励。为了获得续聘,一些年轻的教员不得不努力从事科研,结果降低了教学质量。报告援引一名助教的话说:“我的每篇论文和学术成就都为我赢得了高额奖励,而我的每个教学成就带给我的则是警告,那就是我不应该偏离科研领域。”

不过,9人教授小组指出,他们发表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要降低科研的重要性,而是要求学校更加关注教学。“我们不会聘用非学者型的教师,我们需要的是这两方面都擅长的人才。”

各大高校都在调整。事实上,除了哈佛外,目前美国各个领先的研究性大学都在寻找方法,来更好地平衡教学与科研,以做到教研结合、相互促进。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篇(2)

关键词:教学;科研;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3月8日

教学和科研是所有高校都存在的两大职能,科研和教学的和谐发展是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近年来,教学和考研的关系往往被割裂开来,认为两者是相互矛盾的。教学和科研作为高校重要的日常工作,其中科研是实现学校价值的主要方面,教学是实现学校目标的重要手段,两者同等重要。因此,应该理顺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在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目前,部分高校和教师片面的认为教学和科研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割裂了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联系。

(一)科研第一,重科研轻教学。这种观点认为,高校的发展在于科研,没有科研的大学,就不能称为大学。由于科研工作对高校的社会地位、荣誉和教师个人经济利益有着更直接的影响,部分教师专注于自身的发展和提高,为了提高工作业绩,过分地重视科研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只考虑争取多少科研经费,轻视教学工作,忽视教学工作的价值,教学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这对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影响着学校和教师的自身发展。

(二)以教学为中心,重教学轻科研。这种观点认为,科研是少数具有科研能力和需要晋升职称的教师的个人行为。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主体,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以教学为中心,为教学服务,重教学轻科研。把教学单纯的理解为教学行为,割裂了教学和科研内在联系。这种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型教师由于工作任务繁重,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工作上,教学时间严重占用科研时间,自身的科研水平得不到提高,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师自身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

二、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误区的原因分析

教学是学校最基本的活动,科研是重要的工作,科研和教学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是高水平大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特征。然而,在对教学和科研关系认识上存在着误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

1、领导认识偏颇。高校领导对教学科研工作的认识和支持程度对教学和科研关系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高校领导只重视教学工作,认为学校就是教与学的阵地,一切活动都应为教学服务,科研更应该为教学服务。还有一些领导认识到科研工作对学校地位的重要影响,要求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忽略了教学工作。

2、教师个人自身原因。教师立足于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会决定自己在科研和教学上的精力投入。教学和科研工作是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和行政工作,这就导致用于教学科研的时间较少。此外,由于科研工作对教师个人利益、声誉有着更为明显的影响,一些人认为高校的教学是软任务,科研才是真水平,科研更能让教师产生成就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上,从而忽视了教学工作。

(二)客观原因

1、宏观政策的导向。受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的影响,科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大幅度增加科研经费,鼓励和引导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水平提高了,学校就会获得充足的项目经费,社会影响也就随之提高。因此,在宏观政策的导向影响下,科研和教学的平衡发展受到影响,二者在高校中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2、缺乏完善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上,教学工作的评价较难操作。教学工作不仅需要教师付出努力,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的投入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才能看出成果。相反,对科研工作的评价容易量化。科研的投入在短时间内能看到效果,没成果和有成果、一般成果和重要成果差异明显。而教师职称评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水平,对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两者相结合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工作只作为参考。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产生了重科研、轻教学的不良倾向。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中的教学和科研关系

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不能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师的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

(一)正确定位教学和科研的功能。高校是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身的现代人才培养的场所。教学和科研既不相矛盾,也不能相互替代,没有科研的教学不是高校中的教学,没有教学的科研也不是完整的科研。教学是传授知识,科研是发展知识,教学和科研都是学习的过程。构建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机制,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参与,树立对教学和科研统一性的认识,改变二者相脱节的局面。

(二)教学与科研互动,实现教学和科研相长。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首先,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提。教学让教师对知识、理论更加融会贯通,为科研工作奠定基础,科研离不开教学,教学是科研的基础和前提。其次,科研反哺教学。高校的教学是融入了科研的教学。一所大学如果仅仅是教学的大学,并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大学。科研不仅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也有助于提高学校声誉、生源质量和教师业务水平。构建教学和科研互动机制,充分发挥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赋教学于科研当中,在科研中开展教学工作,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真正实现教学科研相长。这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主旋律。

正确认识和处理高校中的教学和科研关系,激发教学和科研的内在动力,用教学促科研,科研反哺教学,将“研”与“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与科研双赢,才能给学校和教师自身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主要参考文献:

[1]方黑虎,丁信毅等.论高校教师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利与弊[J].教育与现代化,2005.2.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篇(3)

关键词:科研;教学;高校;协调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85-02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组织机构,培养高质量人才是高校的首要任务。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而人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等只有在科学研究的氛围和环境中才能得到培养和熏陶。因此,高校的人才培养离不开科学研究。只有在科研推动下高校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跃升。如果脱离了科学研究,高校的人才培养就很难适应我国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人才要求。而目前我国高校中科研与教学的关系存在较多错误的认识,从而使科研在诸多方面对教学起到了反向作用。因此,如何处理好高校中教学与科研关系有许多方面值得关注。

一、教师评价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教师主要以教学为主,在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的基础上,以教学带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

1.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对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处理体现出诸多问题,关键因素在于各种评价标准偏重于科研,致使多数人误认为科研业绩优秀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近年来,我国许多专升本高校都定位于应用型高校,以教学为首要任务,而诸多高校不能正确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特别在教师队伍建设中,教学和科研不能充分进行权衡。许多高校为了得到更多的科研经费和项目荣誉,一味地强调科研工作,甚至逐年增加二级学院的科研经费任务,导致学院逐渐把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准,制定了许多科研成果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搞科研,在职称晋升和工资津贴等方面也过多考虑了科研因素。教师在力求个人利益的条件下,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身的科研工作上,对教学质量没有要求,教学工作不认真负责。甚至为了争取课题、跑项目,教师不惜调停课,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质量。此外,当前多数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都高于教改项目,且教改项目繁琐、程序化,使许多教师不愿意申报教改课题。这一系列现象都严重导致许多大学教师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科研和等方面,忽略了教学工作,甚至这种现象在不断地进行恶性循环,使科研不仅不能发挥其促进教学的作用,反而会严重影响到教学。

2.如何完善教师的评价标准。鉴于上述问题,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高校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一定要以教学为首,科研为辅,让科研促进教学,拓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思维,使教学与科研协调统一发展。教师质量评价应该从教学和科研两方面进行。既要考核科研任务,又要考核教学任务;既要有科研奖,又要有教学奖;制定合理的教学和科研评价指标与标准,充分体现出教学和科研的同等重要性,相互协调性。正确推动教师教学和科研双向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将为今后现代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二、高校评价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1.存在的问题。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社会评价。而现有的评价标准明显倾向于科研工作。国际上许多著名大学都属于研究型大学,而我国目前针对高校的许多相关政策都偏重于科研,这就导致多数人误认为科研成绩突出的高校才是好大学。科研工作在美国研究型大学的评价体系中科研工作所占比例约为25%,受到国外大学评价体系的影响,我国对高校的评价也对偏重于科研,这种教学与科研的不平衡评价体系扭曲了高校教学与科研的正确关系。事实上,高校面临的生源市场和就业市场的压力会受到社会评价方式、大学排名和公众评说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迫使高校不得不重视科研工作,不得不通过各种激励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进行科研工作,去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以提升学校的社会“声誉”,但却在教学质量方面造成巨大的负面作用。

2.科研促进教学的成功先例。“现代大学之母”美誉的柏林大学就是一所真正实现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且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成功先例大学。之后,德国的其它许多大学也相继走上教学与科研结合之路。正是由于国外的许多大学都实施了“教学与科研协调统一”的原则,才使得高校的教学和科学技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在我国,能把教学与科研真正有机结合并落到实处的高校并不多。北京大学是国内一所将教学与科研协调统一发展,并取得突出成绩的榜样大学,它在注重人才培养,兼顾科研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产、学、研”一体的特色格局。北大方正集团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人才,共同创造了许多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产学研相结合不仅有利于科研的发展,而且发挥了科研促进教学,推动教学质量快速提升。此外,西南交通大学也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协调统一发展的典范。

3.如何完善高校的评价标准。鉴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国应该及早完善对高校的评价标准,应当根据大学的不同定位建立分类评价制度,给予分类的拨款制度,引导高校合理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我国高校主要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因此,对于研究型大学在评估和资助方面应该偏重于科研成果,对于应用型大学则应该偏重于教学成果,这样才能在公平和效益上使各类型大学兼顾。同时,国家还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不同,对不同学校设计相应的差异性评价指标,使其体现于大学分类、学科排行、专业排行以及地区排行中。

此外,高校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位。研究型大学应该以科学研究为主,以培养高水平的硕博研究型人才为主,使科研成果显著体现在各种评价体系中,并将突出的科研业绩融入到教学工作中,使教学更有特色,快速发展。教学研究型大学应该将教学和科研并重,以科研促进教学,教学协助科研。教学型大学要以教学为主,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主,让科研提供更多实践动手机会,加强技能操作能力。只有定位准确,才能保证各类高校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J].扬州大学学报,2009,(2).

[2]汪玉琳.高校教学改革若干问题研究[J].商洛学院学报,2007,(2).

[3]李永前.高校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的方向[J].云南农业教育研究,2004,19(1).

[4]刘献君.大学教师对于教学与科研关系的认识和处理调查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21).

[5]肖兴安.大众化时期我国大学教学与科研新型关系的构建设想[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6]潘发勤.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趋势和需要思考的问题[N].光明观察,2005,(10).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篇(4)

>>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辨析 谈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校教学与科研之间关系浅析 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浅谈民办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浅谈高校实验与教学及科研的关系 对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认识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探讨 民办本科高校教科研与教学关系的思考 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理论探索 探析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论民办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普通高校大学体育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高校教学和科研关系初探 论我国高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演变与协调发展 如何正确处理高校中科研与教学的协调关系 高校图书馆教学科研与实践创新的互动关系 大学校长谈高校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探析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与教学科研关系 高校图书馆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协同关系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5]张茧,刘爱民.教学名师优先晋升教授 湖大率先出台激励措施[EB/OL].湖南:红网,2006-10-8. http:///c/2006/10/08/997398.htm.

[6]程蓉,王春,罗倩.SCI,是舞台还是羁绊[EB/OL].山东:山东大学(威海)高等教育研究所网站, http:///show.jsp?aId=220&classID=050320091800675976.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篇(5)

[论文摘要]教学和科研是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通过几年的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作者对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本文主要介绍了作者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1.引言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高等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不同的环境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特点。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的最为重要的两项职能,但较长时间以来这两种职能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比较普遍。如何协调二者的矛盾,既突出教学的主旋律地位,又要加强科学研究,是目前高校教师函待解决的问题。 

    2.对教学和科研关系的理论探索 

    2.1教学和科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于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三个学派的观点: 

    (1)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认为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三个,即稀缺模型、个性差异模型、不同激励系统模型。 

    (2)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认为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理论模型主要有两个,即传统智慧模型和g模型。 

    (3)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零相关关系。认为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零相关的模型主要有三个,即不同活动模型、无关个性模型和官僚资助模型。 

    以上的观点从不同角度探讨了教学科研的关系,但是,作者认为教学和科研关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应当综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所说的教学科研关系相协调,并非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五五分成才算协调。而是根据自身条件,合理分配,因地制宜,有所侧重地共同发展。科研成果比教学成果多,不一定代表教学就不好。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与科研之间应该是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二者结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科技和教育的最佳途径。教学与科研是手段,培养人才和创新知识是目的,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推动科学研究的进步,科学研究同时推动人才的培养,其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2科研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科研是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 

    高校教师通过科研,可以时刻把握本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最新成果;通过科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可以不断地完善教材,充实教学内容,并进行教学改革;有了科研之源,在教学上就会得心应手,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也会更加生动、翔实,会更加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2)科研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保障 

    首先,高校教师通过科研活动,不断探索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教师们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一边学习和继承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边摸索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与创新,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其次,教师承担的一定科研任务,为提高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学生通过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一方面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为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很好的选题;另一方面通过参加教师的课题研究,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3)科研是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科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基础,是高校建设的根本和核心,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教师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与腾飞的强劲动力,是高校实现整体目标的重要保障。 

    (4)科研成就高的教师对学生更具感召力 

    教师从事科研会使学校具有较高的声望,这意味着学校吸引资金和优秀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而较多的资金和优秀学生又是取得高质量教学的重要基础。从事科研、取得成绩的教师对学生更具感召力,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范、科学态度、敬业精神对学生的道德提升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3教学是科研的推动力与催化剂 

    (1)教学是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条件 

    科研活动经过无数次实践的检验,产生了定理、定律,即理论。这些理论编人了大学教科书,变成了教师的授课内容,这些知识是进行更深层次科学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通过知识传递,教师本身理论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甚至有新的认识。教师的理论水平、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决定了科研队伍的结构和水平。教学不仅为科研提出问题,也为解决问题提供思维方式和技术路线。 

    (2)教学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进一步传播 

    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一方面充实和优化了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可以使科研成果得到进一步传播、延续和再生,充分发挥科研的价值;教学实践能使教师对基础知识更加融会贯通,促进自己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反思,从而使自己的研究活动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而学生活跃的思维也有利于科研的发展。 

    3.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路 

    3.1学校层面上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策略 

    从学校层面看,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主要从观念的更新、宏观政策的制定与规划,学院的优化组合等方面人手,通过采取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来缓解学校面临的双重压力,并最终将这些措施落实到院系及教师个体上。 

    (1)要更新观念 

    教师正确的观念,端正的态度与积极的工作热情是教学与科研关系协调发展的有力保证。首先,要坚持大学人才培养之本的观念。其次,教学作为学术的一种形式而重新定义。 

    (2)优化政策与创新管理机制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动态发展的,大学不但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制度的创新。学校需要不断地开发与创新互动管理机制、激励利益机制等方面。一方面,教学与科研都是学术水平的反映,在学术水平上建立互动机制。①在组织结构方面,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平衡需要流动的编制,采取院的研究所与教学系单位相结合的流动办法。②评价教师教学的质与量应采取一些针对性的措施: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教师报送的教学资料等,这样教师教学的内容能更新更好地得到反映。③开发教学与科研资源的潜力需要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利益机制。另一方面,学校优化院系结构、以学科建设为契机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3)促进教学与科研校际校内的分工与交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校要在学科、教师、院系不同层面,就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制度和措施进行宣传、交流与借鉴。另外,加强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协调。 

    3.2院系层面上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措施 

    (1)调节教学管理 

    学校应该将提高教学待遇与科研待遇并举,教学得到的回报与教学付出的努力成正比,加大对教学的奖励政策;搞好教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尤其加强对教学的监管力度。 

    (2)运用二次分配杠杆协调教学与科研关系 

    院系对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了平衡教学与科研,院系在计划的制定、结构的调节与实践的实施等方面加强联系,创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最佳环境。学院根据本学院的特点和教师个体差异,分析不同学科属性的不同特点,有区别地设立教学岗与科研岗,并在相应的二次分配中得到体现;院系制定合理的二次分配制度,对教学岗与科研岗进行合理量化和轮换。 

    (3)建立协调机制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 

    学院对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处理应采取了一些具体的协调措施。加强学院在这方面的意识与任务;利用学科建设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制定可行的政策。开设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的课程等。 

    3.3教师个体层面上处理教学与科研关系的途径 

    (1)健全师资管理制度 

    学校需要一个公正、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公平利用其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发挥人力资源的潜力。领导对教师有更多的人文关怀,了解教师的实际能力,让教师自由选择应聘教学岗或科研岗。 

    (2)促进教师科研的公平竞争 

    学校应该提供更有利的竞争环境,加强对年轻教师的科研指导与鼓励。当然,高等院校无论大小,完全可以把科研提到重要位置。解决教学与科研的矛盾不但从观念的更新开始,更重要的是各种体制的创新,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3)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 

    考核要求既注重教学的质量又注重科研成果,还需要考核师德修养,因为促进教学与科研相互联系同样需要高尚的师德修养来保证,不单单为利益而工作,更要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不单有科研的热情更要有教学的责任。 

    教师处理教学和科研关系中的各种矛盾,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外,还有道德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高尚道德情操,根据教学与科研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4.结论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篇(6)

关键词 教学 科研 博弈 办学定位

教学与科研是学校的两项基本职能,二者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校推进教育理念的落实和教育政策的有效实施。但长期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存在“重教学轻科研”或“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这不仅制约了学校健康平衡的发展,而且导致部分教师出现极端性选择,扭曲了职业价值观念。面对这些问题,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采取有效措施协调教学与科研两者的关系,营造出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的良性互动氛围,共同提高学校的科研质量和教学水平。

一、学校教学与科研的不平衡“博弈”

1.科研高于教学

一是学校各项工作围绕科研而开展。学校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是政府、社会对学校进行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少学校为了迎合政府和社会的评估指标而将办学工作的重点放在科研领域上,逐渐形成了科研至上的工作价值趋向,导致学校的办学水平评估成了科研实力的评估。部分学校还制定了全面提高研究能力的发展目标,将提升科研质量作为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同时开展多个教育课题研究和科研项目工作。[1]这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应对各种研究任务,如参加研讨会、撰写研究报告等,减少了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在经费投入上,该类学校重点扶持教师的科研工作,将大量经费投入到科研实验室建设、调研项目等方面,而教学建设项目的经费申请则难度较高,难以得到可靠的资源保障。[2]

二是教师考评机制以科研为重点。近年来,学校在开展教育改革的同时也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调整了教师考评机制。但部分学校所建立的教师考评机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科研指标挤压教学指标是主要的问题之一。学校根据教师的论文质量和数量、课题研究成果的水平和科研经费的数额等因素衡量教师的能力,并以此决定教师的年度专核、评优评先情况以及职级职称和津贴发放水平。在这种考评机制下,教学性指标被忽视,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态度等因素缺乏应有的关注,导致科研和教学关系出现严重的偏颇。[3]

三是教师盲目追逐科研的利益价值。在学校工作重心和考评机制的影响下,教师的科研等级及成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职称的评定与工作奖惩,因而教师只有提高了科研质量,才能实现职称的晋升并获得学校的经费支持和奖励,提高职业成就感。[4]这种做法虽能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但长期盲目放大科研效用,将会导致教师价值取向失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业绩,实现“名利双收”,将大量的工作精力转移到科研工作上,而将日常教学工作作为“兼职”,尤其是在课前准备和课后工作上敷衍了事,导致学校教学质量有所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2.教学高于科研

部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和家长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将学校工作重点放在教学上,导致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缺乏时间和精力去搞科研,形成“重教学,轻科研”的问题,给学校的全面、均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一是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弱化科研价值和意义。一些学校意识到教学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认为教学质量是学校获取社会信任和提高社会影响力的主要因素。这种认识是正确的,但由于学校没有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导致教学与科研在学校出现明显的失衡甚至冲突。[5]部分学校认为教师难以同时应对多项工作,容易导致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下降,而科研投入又具有长期性,难以在短期内提高学校的研究层次。尤其是大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科研能力和经验,导致学校的科研层次较低,增加了提升科研实力的难度和成本。在多种种因素影响下,部分学校将工作目标定位在强化教学上,削弱了对科研的重视和经费投入,不利于学校研究能力的提升。

二是学校扩大招生人数明显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新世纪以来,扩大学校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为学生提供更多入学机会的同时,也导致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加重了教师的教学任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每班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导致教师在备课、上课时需要兼顾更多的学生,并加大了作业、试卷批改的数量和难度;二是学校越来越重视新专业的发展,结合社会需求开设了新课程,导致教师需要同时执教多门课程;三是教学时间延长,尤其是住宿学校的教师需要定期巡视宿舍,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由于教学压力繁重,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工作上,无暇申请和开展科研工作,导致学校出现教学与科研严重失衡的现象。

三是教师偏重教学成绩而缺乏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部分教师对科研的价值缺乏正确认识,觉得科研很“虚”,其成果难以在短期内应用到教学领域上并取得明显的成效,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作用不大。同时,部分教师认为科研需要长期投入才有成效,但最终的成果却存在不确定性。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教师缺乏参与科研的热情,不愿意花费时间开展科研工作。此外,部分学校忽视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训练,没有营造积极的教学研究氛围,导致校内教师缺乏开展科研的能力和经验,使得学校的科研工作更为滞后。[6]

3.科研与教学互相脱节

部分学校由于缺乏科学的教学和科研协调机制,不仅出现管理体制和人员配备上的脱节,而且使得科研理论成果难以推广到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的启发又难以推动科研工作创新,加剧了科研与教学两者的分离。

一是学校管理体制上的脱节。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在推行教育改革,但管理体制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学校在管理体制上将教学和科研划分开来,分别配备管理人员和制定规章制度,导致教学和科研出现界限分明、施政分权等情况。这在制度层面上导致了教学与科研的分离,当双方人员出现利益之争时,将可能导致对立局面,加剧学校管理体制上的问题,不利于教学与科研的融通和渗透。

二是学校人员配备上的脱节。部分学校为了提高科研层次而专门开设研究中心,并聘请高层次的科研人员,开展深入的专项研究。但这些研究项目往往只向专职科研人员开放,导致大部分教师缺乏参与科研的机会,难以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而专门从事科研的教师又缺乏日常教学经验,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导致科研主题和内容容易出现偏离教学的现象,降低了科研成果的应用价值。

三是教学实践和科研理论的脱节。部分学校的科研理念存在功利化倾向,其提升科研层次只是为了迎合政府和社会的评估,而不是为了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校在申请科研项目时以国际国内研究前沿为指标,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教学问题设定研究方向;在完成理论研究后,学生缺乏推广科研成果的意识和行动,没有及时将新理论融入到教学活动中。[7]

二、学校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策略

1.明确学校办学定位

学校的办学定位应实现自主化和个性化,从而形成办学特色。我国学者针对学校在教学和科研上的比例,将学校分为研究型学校、教学型学校、研究教学型学校以及教学研究型学校等类型。这些学校的办学侧重点有所不同,导致教学和科研的比重也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办学价值,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师生的发展需求,形成明确的办学理念和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办学方针,形成清晰的、长远的发展思路。同时,学校应完善教学与科研相关的管理体制和人员配备,形成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良好发展关系,并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到科研项目之中,而科研人员也有机会投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提升科研主题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并促进科研理论成果的推广与应用。[8]学校应以培养人才为办学的最终目标,以教学和科研为办学手段和途径,让教学和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而非仅仅是应对政府和社会的评估。这将有效协调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共同促进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机制的完善应涵盖两个方面:在学校层面上,政府和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应转变以往“科研为先,教学为次”的评估理念,制定多套评估方案,并根据学校的具体职能选择具体的评估指标和方案,尊重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通过建构具有差异性的学校评价体系,政府和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对学习的评价将更加科学和客观,并有效避免学校为迎合评估而盲目强化科研工作的问题,从而协调科研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9]在教师层面上,学校应对本校教师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查,严格制定教师的科研水平评价指标和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指标,同时调整教学业绩、科研业绩在教师考评、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分值比重,提高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此外,学校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应转变传统的科研考核观念,降低对科研数量的重视,将考核的重点放到科研成果的层次和质量上,并对具有高度教学推广价值的科研成果给予重视,促进科研与教学两者之间的协调。

3.调整两者经费分配比例

一是科学量化经费投入。政府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分类管理,进而调整经费投入的总量和科研、教学比例,提高对学校科研和教学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让每一所学校都能获得合理的经费,促进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协同开展。二是加大经费扶持力度。政府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调整经费和拨款的具体数量。政府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对学生素质高且社会美誉度高的学校进行经费倾斜,通过拨款等方式实现对学校的物质鼓励,引导学校形成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提高学校办学实效。三是实行“非均衡投入”。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调整经费使用的方向和比例,如教学研究型学校应优先保障教学师资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其次保障科研工作经费,以期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使得经费投入符合教学研究型学校的办学特色。

4.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仅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机制及人才配备有关,还受到教师职业精神和道德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部分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将大量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在教学任务上随意应对,出现不备课、不批改等问题。针对这些现象,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合理协调学校下达的任务要求和自身的发展需求,平衡教学与科研两者之间的关系,避免因功利、虚荣而忽视学校利益和学生利益。同时,教师还应主动提升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充分利用假日时间进行深造,并向教师前辈学习,总结、积累教学与科研工作上的经验,提高自身的兼顾能力。而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也应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通过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调整管理职能等方式,引导教师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增强教育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避免两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此外,学校还应为不同类型的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机会,并完善培训评价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教学氛围和科研氛围,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看,不管是科研高于教学、教学高于科研,还是两者互相脱节都容易造成学校科研与教学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学校应转变对教学与科研的认识,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通过明确学校办学定位、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调整两者经费分配比例以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措施,协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同时,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应为学校提供合理的经费支持和监督,引导学校在人才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下实现“以科研促教学”和“以教学带科研”,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推动学校快速、健康发展。

――――――――

参考文献

[1] 吴立保,张建伟.论科研与教学关系:非线性思维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 吴平.让擅长教学的人乐于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4(34).

[3] 于兵川,吴洪特.实验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

[4] 魏冠凤,何静.教学科研人员激励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9(5).

[5] 郭英德.教学与科研的双向互动――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验谈[J].中国大学教学,2011(11).

[6] 余秀兰.研究型教学:教学与科研的双赢[J].江苏高教,2008(5).

[7] 季宇.科研促进教学的认识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5).

[8] 张以顺,冯双.加强教学科研资源整合,促进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可持续性发展[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8).

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篇(7)

摘要:教学型本科院校中如何处理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是一个始终引人关注的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教师业务素质及科研能力的提高,以及学校自身的良性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应该在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原则下,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体制、激励机制以及对科研与教学的价值评价,从而使教学型高校步入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

目前在一些本科院校,尤其是教学型的本科院校中,教师经常面临着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问题,现在大致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涉足多个领域必然导致角色冲突。可能发生冲突的方面有时间、精力和责任等。第二种观点认为教学和科研的正相关是“显而易见”的。活跃的研究兴趣对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是至关重要的,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两个角色是互补的,一个教师在两个方面完全可能都取得优异成就。第三种观点则认为教学和科研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业,科研致力于知识发现,教学致力于知识的传播。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类似于音乐演奏者和乐谱的关系,是不同的两个领域。针对这个问题,一个比较客观的观点是,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与教师的业务素质、科研能力、教学环境甚至学校定位等等因素都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该区别对待,根据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而有所侧重,使学校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学型的本科院校,肯定是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科研和教学的良性协调发展。但在实际情况中,却存在一此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在教学和科研体制上,目前一些高校的体制比较僵化,尤其是科研管理部门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与协调,甚至人为的割裂科研与教学之间的密切联系。如科研部门往往只偏重于教师科研的成果的数量与水平,而很少关注这些科研成果对教师实际的教学工作能够发挥多大作用。许多教师的科研成果一旦完成之后就被束之高阁,很少能够发挥实际作用。而教学部门则只关注教师的授课备课,教学等日常工作。而很少能够让教师把他的教学经验及技巧卜升到理论高度进行总结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一些领导理念偏颇,重教轻研或重研轻教,对两者的重要性都估计不足,在教学科研的体制上各自为政,缺乏合作。

1.2对科研和教学的价值评价存在偏差。目前大多数学校在评定职称和制定教师奖惩制度时,往往采用量化考核的办法,对科研工作量、教学工作量制定了考核细则。现在存在着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科研工作和教学工作的性质、特点不同,科研成果比较容易度量和简单化操作,教师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社会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成果,很难在价值评价上达到平衡。因此,科研成果的价值比重被夸大了,从而使教师不愿意在教学上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的授课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另一种情况就是学校虽然在名义上非常重视科研工作,但是一些管理部门在实际上却认为教师科研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有限,对待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热情不高。因此在科研和教学两方面的经费管理、人员调配、激励机制甚至生活待遇等方面经常重前者而轻后者。结果造成教师科研缺乏积极性,学校科研气氛淡薄,难以出现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1.3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管理思想出现误区。现在全国高校发展很快,相互之间的竞争也异常激烈。一所高校只有不断提高声誉和地位,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牛。促进学校快速发展。而衡量学校声誉和地位的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校的科研成果。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高校如拥有一批学术大师和重大科研成果,学校的声誉、地位、知名度便急剧上升,各种财源便纷至沓来。否则,学校的前景便很不妙。就各国高校情况看,虽然也有立足本科、搞好本科教学而使学校出名的先例,但毕竟为数甚少。我国高校已逐渐“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校际之间的竞争帷幕早已经拉开,实际上面临或即将面临着西方国家高校同样的处境。因此一些学校便将科研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过分的看重科研的重要性而忽视了教学才是教学型高校的中心任务。

二、正确处理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原则

教学型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的关系非常复杂,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无论对于教师个人的事业发展,学生的素质提高,还是学校本身的内涵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应该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2.1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学与科研相统一。

大学是为培养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置的。因此,高等本科院校、尤其是教学型的高校更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这一理念。但是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绝不是简单的教师课堂教学,它是以培养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是融传授知识与创新知识于一体的教学,包含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需要催生的科研和科研返哺教学促进教学这两重内容,这正是大学区别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中学和以研究工作为主的专业科研机构之所在。因此,以教学为中心绝对不能理解为仅抓教学工作这么简单,以教学为中心更为深层的内涵是“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而高素质和创新却离不开科研。因此,要做到真正理解以教学为中心,还必须正确理解教学与科研的辩证关系,真正从思想到实践上都重视教学的中心地位以及科研对于教学的促进作用。高等教育的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是相辅相成的。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应统一起来,教学必须建立在科研的基础上,科研要注意围绕教学展开,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高校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就包含有对科研工作的审视和总结,科技成果可以为教学增添新的内容和活力,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又可加深对科研的要求,教学与科研两者必须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2.2教学改革促进科研。

科研为教学服务是高校科研区别于专业科研机构的重要标志。高校的科研往往源于教师的教学活动及改进教学的需要,青年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使他们在接受新知识信息方面往往走在教师前面,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边互动使教师不但可以从学生身上得到新的启示,而且面对学生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不得不思考和努力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新问题。这不仅是师生互动对教师的一种动力,而且它也开启了教师科研的新源泉。此外,大学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固定的,但时代对于人才的知识要求却永远处在不断更新之中。书本上的知识总是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求的,书本和时代要求之间的知识断层必须由教师来填补,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站在学科前沿问题。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吸取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研究现状来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这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本学科科学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较为灵敏的本学科学术嗅觉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高素质的教师往往能在教学中注意从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中提取科研课题,教学内容越深人越靠前沿,学科的疑点和盲点问题就越多,越需要科研攻关。科研与教学的互动可以激发教学和科研双向创新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出题,科研求解,以深化教学带动科研立项,以科研成果支持教学改革,从而真止实现教学与科研相长。

2.3科研反辅教学。

如前面所述,高校的教学是体现和融进了科研的教学。首先,科研有助全面提高教师的水平。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除了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其科研实践上。科研是具有高度创造性的更为复杂的脑力劳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思想方法,而且需要严谨审慎的治学态度,细致填密的研究程序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教师的科研活动不仅能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有助于促使教师将科学的思想方法、治学态度向教学转化,从而提高教学及科研水平。而且,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的过程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精神气质,包括创新意识、实践精神、好奇心和进取心,独立探索的自觉性,以及不满足和怀疑精神等。它极大地有助于不断完善教师的自我形象,提高教师学术品位,从而增强自己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带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共鸣,使教师的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另一方面,科研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学科知识体系的发展。大学教科书及其书本上的知识是永远跟不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的。因而它也就不可能完全满足有强烈求知欲和充满好奇心的大学生的要求,这一不满足就是高校教师施展才华的场所。教师为教学的需要,跟踪因际国内最新学术动态,及时了解和反映本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师本人开展的科研工作,不仅能比较有效的解决书本和时代要求之间的知识断层,而且教师通过自己的科研创新,还可极大地丰富和更新所教学科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科发展。

三、加强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的建议

教学与科研之间存在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没有完全脱离科研的教学,也没有完全脱离教学的科研教学实践活动永远是科研创新的源泉,而科研是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学型的高校,关键是在两者之间找到结合的平衡点,把握好两者结合的最合理度。

3.1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

实现教学与科研互动,必须建立协调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首先,高校办学的主体是教师,要建立一系列鼓励教师积极性的教学和科研方面的各种激励机制,协调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中的矛盾,建立科学的教学与科研激励机制。教学型的高校应提高教学课时补贴,并在晋职晋级、岗位聘任、评先评优等方面设置最低教学要求,注意向教学业绩突出的人员倾斜,针对教授等学科带头人也要有一定的教学要求,不能由于是教授或有较大的学术威望就可以降低教学考核要求。科研奖金的发放一定要建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同时每年对全体教师实行教学业绩量化考核,考核结果计人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评聘职务、岗位聘任、晋升丁资、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并同一定百分比的固定工资和职务津贴挂钩。这对于促进、平衡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提升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整体水平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3.2加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教学质量评价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十分薄弱的一个环节,非研究型的地方院校重科研、轻教学与此有直接的关系。为加强教学,从政府到学校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不尽如人意。例如,有的政策本来是以强化教学为初衷,但最后落脚到科研上,成为科研的激励政策。而有的高校则恰恰相反。校教改项目是为加强教学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而设立的,但立项时强调课题组成员职称和学术研究成果,没有向教学优秀人员倾斜,验收结题时最重要的标准也是体现在科研上,而实际教学质量、课程基本建设和教学效果则放在次要的位置上。另外,教学质量标准和数量标准的量化涉及标准本身的科学性、执行标准的操作过程的可行性及与科研成果可比性,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在科研管理上,要严格把好科研成果的质量鉴定关。因为在教学管理与科研管理中引发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对科研成果评定的量化标准,只有严格把握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才能端正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态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科研和教学价值导向失衡的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