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0 18:22:10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1)

一、远程开放教育的特点及实施素质教育的优势

什么是远程开放教育?我们认为,远程开放教育就是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使愿意受教育的人能随时随地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相比于其他教育形式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有如下优势:

(一)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放性特征。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开放的,教育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教育资源、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教育模式是开放的。远程开放教育的这一特点,一方面是能充分满足受教育者的个性化需求。入学限制的取消、班级集体的变化、对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灵活的管理、师生关系的转变以及教育理念的变革等,从观念到形式,远程开放教育都充分显示出了它对受教育者需求的广泛适应性。另一方面是可以充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动态需求。因为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资源源于社会,包括各种课程资源、因势利导的教学模式,甚至庞大的兼职教师队伍,都是当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

(二)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了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远程开放教育由于其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特点,因此比传统的教学方式更易于普及和推广。而它个别化的学习特点,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择校、择师的权力,学什么、如何学可以完全由自己掌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模式提供了方便。

(三)远程开放教育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和交往方式,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尽管强调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和探索式学习,但这并非说教师没有了存在的必要性,只是教师的角色和行为发生了转变。从以往的、单一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设计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其得以全面的发展。在远程开放教育中,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真正体现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这一主导思想,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全面的发挥。同时,学生间的交往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不仅学生的交往能力没有弱化,相反还扩大了学生之间的交往范围。

(四)远程开放教育实行的是一种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式学习,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扬学生的主体性。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知识的获得并不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授,而是来自于自己的探索式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利用网上的教学平台浏览相关的教学内容和参考资料,也可以参与各种模拟的教学试验,及对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这样的一种学习过程,无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学习者。综上可以看出远程开放教育为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至少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两个方面有别于其他类型教育,并因此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及优势。

二、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与策略

(一)将教学目标设定在“以学生为本”这一主题上

教学目标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不仅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体格的健康、情感的丰富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使学习知识与学习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提升学习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学生应该具有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具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为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做贡献。可将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生产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列为教学计划的内容,指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此同时,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锻炼和提高,为全面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教学内容的设计、重视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者的专业素质

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对象多是在职成人学习者,大多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和职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应用性、实用性能力的培养应是远程开放教育的一个指导原则。并应将这一原则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当中。首先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应在确保基础理论“必要与够用”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多增加一些实务性与操作实践性的课程。例如可以开一些如法律基础与实务、证券投资分析、电子商务应用、实用文体写作、言语交际、保险精算学、服务营销、商务谈判实务、等实务性课程,在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中,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

(四)重视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学习者健全的文化素质

人文素养是人的素质的主体。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学生丰厚的人文素养有助于作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的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重视在实用性课程中,充分开发人文价值的内容,注重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方法教育,重视人的精神世界的丰富、人文素质的建构。同时,开设一些综合性的、相关学科的以及高新技术的新兴课程,供学生选修选学,使学生尽可能受到良好的多方面素质教育和训练,保持教育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内涵,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升,防止教育的失衡和异化。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2)

关键词:开放教育;素质教育

一、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加强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素质修养,拓宽德育内容。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是教育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素质教育凝练出的仁义正直、诚信为本、贵和尚中、自强不息等精神都是增强学生自身修养的理想境界。2、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对于个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素质教育一方面为学生学好业务打好文化基础,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另一个方面从更深层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能促使学生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学业和工作从而达到全面发展。3、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素质教育对于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良好的素质教育,能让大学生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能够爱惜生命,重视健康,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以积极的情绪影响和精神启迪,缓解因学习、生活、工作紧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有效地应付和承受来自外界的各种困难和压力。

二、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1、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主要内容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体现和优化教育目标的过程。因此,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1)文化知识的学习(2)社会实践的锻炼(3)校园文化的熏陶(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我们认为,开放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使之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能力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方面健康发展;丰富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形成科学思维、辩证和创新思维品质。2、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是育人为本,服务为先,助力于职业拓展型人才培养。因此,职业拓展人才培养目标的首要任务就是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把知识、能力和做人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概括而言,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主要有两大目标:一是提高学生文化知识素养,使学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二是培养学生优良的人格魅力。

三、国家开放大学(广州)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国家开放大学(广州)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1)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操得到提高。在素质教育中,我校始终强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基本国情教育、国内外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使学生深受启迪。在校园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增进了学生对学校的了解,加深了爱校的感情。

2)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由于我校的素质教育真正发挥了校园“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品德、业务知识水平和学以致用的工作能力给予较高评价。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开放教育试点毕业生追踪调查的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总体评价介中好与较好的占89%;毕业生的遵纪守法、敬业精神、为人处事及做事均持肯定态度;对毕业生的工作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强(较强)的比例分别为83.3%、82.8%、86.5%;56.4%成为单位业务骨干,14.7%成为项目主持和专家,47.5%晋升了职或称职。

3)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增强。素质教育为开放教育学生性情陶冶、品德铸造、素质提升、灵魂塑造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先后涌现出助人为乐先进典型、自强不息勤奋好学、自我增值勇战病魔、无悔青春活出精彩等身边的榜样和感动人物。各种竞赛成绩也是反映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2016年,我校服装设计作品获得“广州国际轻纺城杯”2016广东大学生优秀服装设计大赛总决赛专科组金奖。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的广州市属高校职业技能竞赛连续几年取得较好成绩,2007——2015年获一等奖22个,二等奖23个,三等奖47个。特别是我校已连续参加10届金犊奖广告设计大赛,累计获得入围奖29项、优秀奖13项、大陆初选二等奖1项等奖项,在全国开放教育学校引起强烈的反响。2016年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校工贸分校14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林洪伟获得信息网络布线项目铜牌,充分展示了电大学子的卓越技能水平和超强综合实力。

2、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开放教育的特点存在较多的不利因素。由于开放教育解除了入学资格限制,打破学习的时空界限,更多地借助社会力量办学,应用多媒体信息教学,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对于求学者来说,带来了学习的便利和优越性,但同时也出现了对学生平时管理、教学质量难以有效监督的困难。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更是难以集中和立竿见影。

2)教学环节和专业课程设计存在相对滞后。在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人文教育、心理教育、体育文娱教育、艺术教育安排不合理,有的专业甚至没有安排,基本就是以专业的理论课程为主,连专业实践的机会都很少。专业的理论课程都是比较久远的理论,缺乏了与时俱进,理论教学也不甚理想。

3)校园文化建设与普通高校相比明显不足。开放教育的学校普遍相对比较小,只要能满足上课教学就可以了。素质教育的场所和基地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对开放教育学生实施文化素质教育更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4)学生多元化,自觉性差。开放教育的学生多数存在学习基础薄弱,态度不端正,自信心不足、失落感较强,加之他们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与工作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定型,其可塑性难度较大。

四、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

1、充分发挥各种教学形式的优势,做好与素质教育的衔接

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构建多种教学媒体和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寻找合适的媒介,通过开展课堂讨论、网上资源建设、网上讨论等方式高质量地把素质教育内容传送给学生。

2、精心做好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

融素质教育于各门课程的教学以及课程设计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目标,调整教学计划,改变课程设计,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人生价值

社会实践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很好的效果。组织开放教育学生参观爱国教育主义教育基地,让他们更加具体地接触中国历史,增强爱国主义感情;结合专业学习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以拓宽专业知识面,用知识服务于社会,如,社会调查、交流实习、创新设计,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激发学习热情、立志成才,体验人生价值。

4、开设素质教育讲座,加强远程环境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讲座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骑兵。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灵活的讲座,能活跃学校的学术氛围,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举行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系列活动。一是举办传统的体育文娱活动。如校运会、篮球赛、羽毛球赛、辩论赛、演讲比赛、艺术大赛等。二是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兴趣社团的积极性,支持和指导他们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建立学生社团活动场所。三是根据专业特点依托学院和校外企业开展专业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更早更好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思想文化传播形式,是一种实践活动。在开放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开放教育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开放教育学生素质教育需要立足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服务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服务于职业拓展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服务于学校树立幼稚服务品牌,建设开放大学的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贺润坤.论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

[2]蒋述卓,何万宁.华侨高校境外月海外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探索.高教探索,2003(2).

[3]朱玉泉.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探索高校德育的新途径.高等教育研究,1997(6).

[4]李赐林.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师专文化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6).

[5]安哲锋,唐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学生素质教育的行动策略研究—基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素质教育现状调查.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5).

[6]张幼芳.文化引领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管理模式创新—以珠海广播电视大学为例.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3(1).

[7]于运国.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2014(5).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3)

关键词:耗散结构论;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教育理论

耗散结构沦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里高津教授从事非平衡热力学和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研究的成果。他发现在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中,无论是力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学的,还是社会的、经济的系统,如果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在外界条件过渡到一定程度,系统的内部的某个参量的变化过渡到一定的阈值,通过涨落系统就可能发生突变,由原来的无序的混乱状态转变到一种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的新的状态。这种有序状态在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中得以维持,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因外界的微小扰动而消失。这种远离平衡的新的有序结构,普里高津把它称为耗散结构。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方法,耗散结构理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也给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一、从耗散结构理论看,对大学生实施心理素质教育是必要和可行的

1.大学生心理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耗散结构形成的首要条件是开放.只有开放才能生存,系统要与外界保持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只有这样才能从外界输入负熵,抵消系统本身的熵增,系统的总熵减少,“吐故纳新”,才能使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形成耗散结构。

大学生心理系统本身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是心理素质建构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完成社会化的重要时期。旺盛的精力,鲜明的个性,优良的思维品质,强烈的求知欲,执著的探究精神,敢于叛逆、蔑视权威的勇气都使得他们的心理处于一种高度的开放状态,对新的文化和观念有着强大的吸纳和摄取能力,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更为执著和迫切,理性重塑自我的愿望也是非常主动和强烈的。这一切都成为我们对其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的先决条件。

2.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系统处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态

开放系统可能有三种存在状态:平衡态、近似平衡态、远离平衡态。耗散结构理论排除平衡态和近似平衡态。所谓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就是有差异、分布小均匀的结构状态。“非平衡是有序之源”,耗散结构只有在开放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只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才能远离平衡态,从而不断地推动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形成新的有序的耗散结构。

大学生心理内部的矛盾和冲突是比较激烈的,他们正处在追求同一性的过程中的迷失和混乱之中,加之来自社会方面的竞争的加剧、观念的变革、信息的激增、文化的碰撞、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等因素又使大学生不得不去面对。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的社会伦理价值正处在由无序向有序重新建构的过程中,传统的道德思想与现代生活方式交叉与并存,社会还尚未建立一个稳定的价值坐标体系,这就使大学生群体感到无所适从,使他们处在梦想与磨砺并存、挑战与机遇并存、希望与绝望并存、快乐与痛苦并存、幸福与苦难并存的充满矛盾和多元化选择的时代。他们没有了主体的社会信仰标准,又缺乏对新旧观念整合的能力和经验,自我观念又尚不定型,不能有效地运用自我防卫机制,这样必然会使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

3.大学生的心理系统存在急剧的涨落现象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涨落指系统中某个变量的行为对平均值发生的偏离能使系统离开原来的状态或轨道。涨落与“变化”和“偶然”相关,当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时,涨落可能通过相干作用,被反馈放大成“巨涨落”,从而导致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跃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形成耗散结构。

大学生是充满活力的群体,思想观念还不够稳定,情感丰富且又两极性明显,情绪波动较大,心理处在动荡起伏的状态。来自社会方面文化价值观念的转变,更激起了大学生心灵的“振荡”。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迅速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给原有的传统的、稳定的价值体系以很大的冲击。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而引起政治、文化方面的变化,多层次的经济形式导致文化多元性,也导致主体的、核心的价值信仰发生了危机。在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社会法规不健全之际,大学生是怀着激动而不安的心情,随着变革的滚滚激流来审视社会的。受社会上权钱交易的泛化、财富不正常的聚敛、职业道德的败坏等不正之风的严重冲击,折射到校园里便会出现拜金思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人们很难对什么最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幸福的等…系列问题达成共识,甚至不同年龄阶段、同一个人对同一问题回答也不一样,从而使人产生不安和焦虑。久而久之,就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诱因。

4.大学生心理系统具有非线性作用机制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系统内部各个要素之间必须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只有这样,才可能使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即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数量相加,而是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系统整体功能实现倍增,使系统由无序变成有序,产生耗散结构。否则即使系统处于开放和非平衡条件下,存在涨落,也不可能形成耗散结构。大学生的心理系统恰恰存在这种非线性作用机制,具有可能形成这种耗散结构的条件。当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介体、教育环体相互协调、相互适应时,能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增强心理素质教育的效果,从而使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建构更加有序,形成耗散结构。具体来看,在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如果不同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施加的影响一致,在教育环体各因素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都产生积极影响的情况下,就能够形成教育合力,增强教育效果,促使大学生心理素质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形成更为有序的结构。同时又存在这样一种情况,由于教育主体思想水平、认识能力有差异,教育客体的思想水平、接受能力不平衡,又有不同教育主体对教育客体的影响不协调、相互对立甚至冲突的情况,再加上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育环体中也存在对心理素质形成的消极影响,这样,就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转贴于

二、借鉴耗散结构理论,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建构开放性、多元化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系统

面对纷繁复杂、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的开放性、弹性人格,使之消除激烈竞争所带来的烦躁、脆弱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弹性人格是一种健康的人格,它主要包括:(1)和谐的人际关系;(2)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 社会适应能力;(3)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从大学生心理素质系统来看,必须保持非平衡状态,充分认识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内部之间的开放作用。孤立、封闭、僵化的平衡态的心理素质系统是不能发展的。只有保持非平衡状态,才能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因而在进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教育主体、教育客体都应具有开放的意识和普遍联系的观点,正确看待环境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确定教育的近期目标,促进教育内容的更新,解决教育过程中的社会要求与当前大学生心理状况的矛盾,促进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首先,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要注重创新精神、时代意识的培养,使双方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增强教育的开放性。其次,教育主体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学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人文修养,增强人格魅力,使教育客体对主体的信任感增强,有利于教育的顺利展开。再次,在复杂的环境下,教育客体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的自我建构意识和能力,强化自我教育。第四,积极利用现代先进的教育介体,增强教育的时效性;优化教育环境,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不断提供新的信息、积极成果。

2.注重涨落,加强引导,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实质是内部涨落发生并放大的过程。因此,进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时,必须认真研究涨落,特别注意在当大学生心理素质系统处于临界点、关键点时,必须及时创造条件,促进和扩大某种涨落,因势利导,促使其向健康的方向跃进。首先,教育主体应有敏锐的观察力,从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各方面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这是引导的前提。在目前要特别关注大学生可能因厌学、自卑、人际交往障碍、生活贫困、失恋等原因造成的情绪方面的任何意外和变化,深入把握其情绪变化的脉搏。其次,学会做过细的工作,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不忽视大学生所发生的任何意外和变化。再次,教育主体应科学研究和预测大学生心理变化的发展趋势或事态可能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于未然的工作,从而有效地避免大学生心理系统发生“巨涨落”。

3.注重自组织建设,利用非线性作用,形成协同,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4)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素质教育的概念最初是来自基础教育界。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后,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扩展到整个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界提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命题,并开展了相关的实践与探索。素质教育由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再向终身教育领域推进,这既是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也是素质教育发展和深化的必然结果。它标志着我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我们对终身教育的认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重要体现,在远程开放教育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表征和重要依托。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在远程开放教育中要不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校园文化?怎样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一直是一个聚讼纷纭、见仁见智的问题。虽然对这几个问题的认识还存有差异,但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大学尽管承担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但其本质在于文化,在于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启蒙、文化的自觉、文化的创新[1]。作为一种教育类别或教育形式,远程开放教育尽管有其特殊性,但不能没有校园文化,不能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同时兼及自身的特殊规律,努力建设体现远程开放教育特点和规律的校园文化,这是远程开放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创新。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在实践“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过程中富有创新意义的探索

事实上,在实施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过程中,伴随着实践的推进和思考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质决定了它自身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更为完整、更为彻底的素质教育[2]。中期评估之后,围绕如何在远程开放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二、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1.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其根本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以教育教学为主要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是内在的,而不是“贴标签”式的、外加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首先应该通过学科建设、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加以系统、全面的实施。

以网络环境为基本载体。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环境。环境就是教育。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从远程开放大学的角度看,首先要发挥网络环境的作用,构建网上文化平台和文化氛围。同时,也应发挥校园环境的作用,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以各类活动为重要手段。校园文化建设靠校园文化活动来支撑。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增知识、强素质、长才干;通过创建积极健康、和谐文明的校区文化、班级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引导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健康发展。

以社会实践为有机环节。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开放的概念。针对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大多是在职、在岗学习的实际,校园文化建设的触角,要自觉向社会、行业、企业、岗位延伸和覆盖;同时,要积极借鉴和吸收行业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以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主体自觉为内在动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文化的熏染和陶冶是一个渐进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最终必须经由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远程开放教育学生是职业人,独立性、自主性和价值选择能力较之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更为突出,必须着力激发学生提升自我、完善人格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健全和完善人格,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升。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素质得到新的提升。

2.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先进文化作为指导。要坚持以先进文化统领校园文化建设,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广大学生,帮助他们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整体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综合素质在能力层面上,主要包括:适应能力,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即在数字化时代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即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创新能力:即在工作岗位上的创造性劳动以及就业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价值选择能力:即在现实生活中对文化的选择以及对自我未来发展的设计和规划的能力。跟踪调查表明,我校毕业生的质量得到用人单位普遍认可和充分肯定。据对2002、2003、2004年度毕业生的跟踪抽样调查,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达到90.63分。

3.远程开放教育条件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做法

在教学过程中贯穿素质教育。一是加强入学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确立自主学习的理念,为他们提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二是在各科教学中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和专题讲座,实行素质教育学分制,规定所有学生必须修完2学分的素质教育课程或讲座,并为各教学点提供了素质教育光盘,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四是加强诚信教育,推进考试制度改革。

在网络环境中营造文化氛围。一是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32万册电子图书,加上学校22万册纸质图书,为开展素质教育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素质教育网”,开设了教学改革、大学文化、师德园地、文学欣赏、科技博览等九大栏目、40多个板块;三是建立素质教育影视资源库,收集近4000部(集)影视片供学生观看;四是开设“网络文献资源检索与利用”专题讲座,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查找、筛选、使用信息的能力。五是促进网上师生互动。突出网上导学,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在各类活动中陶冶高尚情操。一是开设“名家讲坛”系列讲座。邀请名家进校园开设讲座,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以及形势与政策、健康与生活、职业与创业等;二是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三是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上半年的“文化艺术节”和下半年的“纪念一二·九”活动,分别历时两个月时间,涵盖歌咏、舞蹈、演讲、主持人选拔、书法绘画摄影比赛以及各类球类比赛等方面;四是举办全省学生文艺汇演和学生田径运动会,每两年分别举办一次;五是举办网上读书活动。从好书推荐到征文评选到知识竞答,全部在网上进行,数千名开放教育学生积极参与,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求知氛围,很多学生在征文中表达了自己对开放教育和自主学习的深刻理解;六是举办书画展评活动。通过网络平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并由观众在网上打分、评奖,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追求与向往,展示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多方面的才华,也使社会各界对开放教育学生和开放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语文素质的内涵,应该说是十分丰富的,它包含思想品德、语文情趣、语文交际应用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语言交际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具体地讲,语文素质内涵至少应包括这样几方面的内容:①语文基础知识素质;②语文智能素质,如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记忆力;③语文技能素质,即听、说、读、写能力;④语文审美素质,如语感能力和鉴赏能力等。语文素质教育的实质和中心任务,就是要训练语文基本功训练。

二、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全面完成三大教学任务,即切实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加强思想教育;发展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由以下四方面构成。

1、训练能力。

训练能力就是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训练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识字、写字、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能力等;同时,辅之以一般能力的训练,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的训练。所谓语言文字训练,简而言之,就是字、词、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的训练。换言之,就是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识记训练、语感训练、读写训练。其中,培养语感是语言文字内化的教学,可以说是语文素质教育的内功,只有综合运用语感功能,才能提高阅读能力。语言文字是交际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教学掌握并运用这个工具,就必须强化操作训练。

2、陶冶情感。

陶冶情感就是结合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特点,在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和审美意识。小学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应讲究思想教育的自然渗透,既要到位,又不能越位,切实做到思想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辩证统一。小学语文教学固然要从学习听、说、读、写能力入手,但自始至终要强调的一个根本点,就是要教学生做人之道。"要为人,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的原则的本质要求,也是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精华。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文道统一原则包含双重含义,一是语文课文本身是文道统一体,即以道显文,文以道存,因而语文教学过程同样需要做到文道统一,即以文悟道,因道学文;二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自始至终地贯彻文道统一原则,把教书育人、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语言符号的学习和做人之道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3、培养习惯。

主要包括写字习惯、听话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作文习惯以及识记习惯、观察习惯、思维习惯等。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其他学科以至他们未来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学生能适应21世纪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注意培养学生的一般习惯外,还应特别注意善于联系实际、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锐、思维快捷的多方面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三、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1、端正语文教学思想,增强素质教育意识。

小学语文学科如何落实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而且关系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小学语文学科是具有交际性的基础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是要使教育的本质回归。提倡素质教育,是力求实现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功能,从而培养出大量具有较高素质人才。

2、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和处理教材。

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要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课程计划和《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为依据,把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目的的要求和各年级教学要求具体化。目标要明确到位,做到既适度又具体,操作性强,最好是能够将整个小学阶段目标、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等网络化。

3、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力体现训练过程。

小学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省时、高效、减轻负担为标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学习语文与认识事物、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教与学的关系,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观。

4、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去想,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实行开放性教学,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小学语文是一门交际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因此,小学语文实行开放性教学尤为重要,紧贴现实社会生活,实行开放性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辐射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把语文学习放在社会生活大背景上,放到现实社会大语文环境中去,既可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活动,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在实际应用中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有利于展示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

实行开放性教学,就是要将小学语文从封闭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从单纯的"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将课堂教学与听、说、读、写等活动结合起来,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语文教学与现实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交际中强化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小学语文实行开放行教学,必须构建开放性的课堂结构体系,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

6、改革教学评估方式,重视语文素质评价。

根据语文素质结构体系的要求,评价小学生素质可确定这样几项指标:①学生具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及自学能力;②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③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爱好程度;④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吸取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方面的营养程度;⑤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所受到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人生观教育的程度等。

参考文献

[1] 李翔. 语文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J]. 成功(下), 2007,(04)

[2]张勇.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S1)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6)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相对于传统语文教育的“开放性语文教学”,以紧密联系社会生活为基本特征,它扩展了语文教学的外延,增加了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丰富了语文教学的内涵,是21世纪语文教学改革的最佳选择。因此,实施开放性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立足整体设计语文教学目标学校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又从属于社会大系统,这就决定了学校的各科教学必须受社会大系统的制约,即在学科教育目标上必须服务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基于这种理性认识,我们必须从教“语”教“文”的狭小天地里走出来,从语文学科的教育功能特点出发,以教育方针为依据,以21世纪的人才需求为目标,制定语文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必须以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包括理想、道德、学习习惯、心理品质等),学生知识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教材中的语文知识与教材外的语文知识等)和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方面(包括语文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等)加以考虑,立足于整体设计,培养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二、要立足整体优化,对教学各因素进行全方位改革语文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人的文化环境的重要因素。以人的发展来说,语文教育无疑是居于首位的,不但出于参加社会交际的需要,而且还因为语文素质的提高是人的整个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开放性语文教学,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时展的信息与实践应用三者相结合,构成完美的教学内容体系,加上它强调整体性、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特殊的育人优势。因此,要进行全方位的语文教学改革,必须立足整体优化教学各因素:

①切实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②教师要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

③教材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载体。优化教材因素,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作适当调整,如增加一些古诗、科学小品文和举办文学讲座等。同时,要开展大量的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

④由于开放性教学的灵活可动性,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注重创造性和艺术性,做到因地、因人而异,发扬教学民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⑤要倡导家庭文化活动,鼓励家庭文化建设,用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家风和家庭教育熏陶孩子,这对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素质教育的开放性篇(7)

“开放教育试点”结束后,教学质量监控由以外部评估为主转向以内部自我监控为主。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央电大更加重视教学质量的保证。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以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为主体的教学质量动态监控工作逐步开展起来。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关键性、可量化性、可比性和不可再分性”是未来一段时期,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工作所必须重视的。随着教学质量动态监控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因子在数量上将按照“先少后多再少”的规律变化,在关注的重心上将按照“先重管理再重教学最后重学习”的规律变化,在自身体系完善上将遵循“由点到面,由零散个体到完整体系”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特征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3)01―0074―04

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后,开放教育办学模式逐渐成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以“开放教育已经成为推进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教高厅函〔2007〕58号)为标志,开放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形式被正式列入国家高等教育序列,进入常规办学状态。从质量监控的角度来看,开放教育办学也自此由以外部质量评估为中心转向了以内部自我质量监控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教学质量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严冰,2010),随着开放教育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开放教育的办学质量也越来越关注,如何有效地保证开放教育办学质量成为广播电视大学必须积极面对的课题。

自1999年“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启动至今,中央电大主要通过年报年检、教学检查、网上教学检查、课程评价、专项调查等形式,开展对开放教育教学、教学管理过程落实情况的质量监控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对开放教育教学、教学管理过程的有效落实起到了一定的监控作用,办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如上述质量监控工作更多的是对教学状态做评价和描述,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落实整改的环节较弱,特别是质量监控关注的重点也只是集中在教学管理的若干个点上,并没有覆盖到教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如何形成完整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切实起到对教学质量的保证作用,是当前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急需研究的问题。

上海大学从学校内部教学质量评价实践出发,总结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的成果,结合教育部各类教学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设计并推行了《上海大学院系教学质量状况白皮书》,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众多因子中,提取关键性、普适性、导向性和相对稳定性的因素作为教学质量因子,并以此为代表,逐步形成了常态化的校内教学质量评估体系[1]。普通高校在内部教学质量监控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为广播电视大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一、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因子

及其数据的实践

从内部质量监控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以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的工作为主体,中央电大启动并实施了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系统建设项目。该项目的近期目标是在确定诸项教学质量因子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日常采集和定期统计整理,给出对教学质量因子监控结果的客观数据,并定期进行和使用。自2009年开始,采用“边实践、边研究、边完善”的方式,经过两次教学质量因子及部分数据的试后,2012年对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进行了正式(见下表)。

1. 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教学质量因子的论证和数据采集、工作启动。首先向中央电大各学科学院、教学管理部门预征集了教学质量因子,随后经专家研讨确定,在全国电大教学工作会上首批试了12个教学质量因子及其中3个因子的数据。

2010年,组织召开了由10所省级电大专家、中央电大教学和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参加的研讨会,结合省级电大反馈的意见,对首批试的教学质量因子作了进一步研讨修订,确定并在全国电大教学工作会上再次试了8个教学质量因子及其中4个因子的数据。

2011年,在上年度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工作的基础上,调整并确定了7个教学质量因子并采集到4个因子的数据。2012年对教学质量因子进行补充,确定并了10个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并与2011年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同期。

2. 基本工作思路

在该项工作的探究阶段,考虑到有关工作基础尚未成熟,主要依据以下原则来确定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

(1)该项工作作为内部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新举措,要充分考虑开放教育各项工作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的实际效果,讲求效率,力争抓住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关键点; (2)注意工作节奏的把握,立足现有工作,采用逐步深化的方式,以构建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的完整体系为目标,逐步增加教学质量因子;

(3)不被教学质量因子的概念如何界定所束缚,重点研究教学质量因子数据的采集、以及工作机制等操作层面的问题;

(4)避免给基层电大增加新的工作负荷,探索阶段主要通过教学平台和相关管理系统便可采集到数据的教学质量因子,以保证数据的客观、准确、真实;

(5)教学质量因子基础数据的积累与采集工作由中央电大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数据的统计汇总和工作由教学评估(督导)办公室负责。

为确保教学质量因子数据能准确、有效、方便地积累和采集,从“内涵界定、数据来源、数据时限、统计口径、计算公式、排序规则”六个维度对教学质量因子进行了界定,其中“内涵界定”用来界定因子的具体内涵,“数据来源”用来明确因子的数据由哪个部门进行积累和采集,“数据时限”用来明确数据的时间属性,“统计口径”用来明确因子的个案属性,“计算公式”用来明确因子是如何进行统计的,“排序原则”用来明确因子进行数据排序时所依据的标准。

二、特征分析

教学与学习过程的相对时空分离,使现代远程教育既符合传统校园教育的基本规律,同时又具有其特有的内在规律。开放教育分级办学的特性,又使其教学管理工作的时空相对分离特征凸显出来。在充分考虑开放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把握开放教育的运行规律,我们将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因子界定为对保证和提高开放教育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起到关键作用,或能反映相关工作现状和变化趋势的最小要素。根据其在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又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决定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的因子,如办学条件、资源建设、教学过程落实等方面的因子;二是反映教学和教学管理质量的因子,如考试通过率、考试违纪率等。我们认为,在论证、确定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时,要充分重视以下特征:

1. 关键性

教学质量是教学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与教学、学习有关的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学质量。广播电视大学并不是一所学校,而是一个远程教育办学与教学系统,各级电大在开放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教学质量的保证是通过各级电大围绕同一教学目标、按照一定的分工协调完成的。如何对遍布全国的各级电大教学、教学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按照质量标准及规范的要求共同保证教学质量,是中央电大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作为教学质量动态监控的措施之一,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工作要重点抓关键环节、主要环节。教学质量因子要能够反映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关键环节及其本质问题,随着教学质量因子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贯穿教学、教学管理全过程的质量因子体系,通过抓关键环节、主要环节的质量,带动整个教学、教学管理全过程的质量不断提高,最终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2. 可量化性

从理论上来将,凡是影响或者反映教学质量的因素,都应该是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工作所关注的。但是广播电视大学是一个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庞大系统,对于那些不可量化的影响因素,要想将全部或者大部分办学单位的情况都反映进来,需要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进行总结、评价,无论从经济成本还是从工作效率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都是不现实、不可行的。因此,无论对教学质量产生多大影响,只要不能进行数量化,由于其不能反映出大多数办学单位的基本情况,也不能作为教学质量因子。现阶段,要想使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工作切实起到对电大系统的办学质量有效督促或监控的效果,只能先考虑可量化的影响因素。一是可量化的因子数据具有相对客观性,用来反映教学质量的现状更具说服力;二是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通过教学平台、教学管理平台动态积累、采集相关数据,既可以迅速开展相关工作,又可以避免增加各级电大工作量的问题;三是对于可量化的影响因素,可对其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挖掘出数据所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能有效、直观地表现出有关工作的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轨迹,同时便于深入研究教学质量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相互作用等。

3. 可比性

远程开放教育办学是通过电大系统分工协作完成的,上级电大对下级电大只是业务指导关系,没有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来确保上级电大在教学、教学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能得到切实、有效地落实,尤其当下级电大在教学、教学管理的某些环节出了问题时,上级电大没有权力从人、财或物等方面对其行为进行有效地纠正。要使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的工作能切实推动各级电大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就需要采用某种机制来激发各级电大的主动性,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这个办法就是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优劣排队。通过不同专业之间、不同课程之间、不同办学单位之间的横向比较,以及同一办学单位在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激发各级电大的内在动力,主动挖掘存在的问题,促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拉动相关工作的开展,最终起到质量监控的作用。

4. 不可再分性

这是由教学质量因子的内涵所决定的。教学质量因子是影响或反映教学质量的最小因素,这就决定了其必然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测量单位,不能再将其分为若干指标或数值。同时,不可再分性也是教学质量因子可比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将教学质量因子界定为不可再分的最小单位,才能使因子能够有效地在不同专业之间、不同课程之间、不同办学单位之间以及同一办学单位的不同时期进行相互比较。

三、总结与展望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采用教学质量因子与部分因子数据相结合的方式,中央电大初步建立了开放教育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的工作机制,逐渐明晰了教学质量因子的内涵,论证并确定了一批影响或反映教学质量的因子,强化了电大系统对教学质量的关注意识,带动了地方电大相关工作的开展。如北京电大2010年了14个因子数据并汇编成册,重庆、甘肃电大印发并实施了教学质量因子考核方面的管理办法。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深入地研究、探索。

首先,已的教学质量因子大多数是反映质量的因子,如考试违纪率、考试通过率等,只有“统设课程印刷教材订购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因子,而对教学质量保证产生较大影响或者起到关键作用的因子,如生师比、学生有效学习时间、面授课出勤率等等,因没有基础数据或者数据采集工作比较困难等原因,尚未进入教学质量因子队列。

其次,教学质量因子数量较少,并且没有形成覆盖教学、教学管理全过程的教学质量因子体系。胡章记等人认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设置、教学经费、师资力量、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教学管理、学生等[2]。杨亭亭等人通过调查分析,将远程教育质量控制的关键点归纳为专业、课程建设,教师基本素质,教学设施条件,教学过程管理,考核内容与方式,成本效益分析,监督运行机制等[3]。张安等人则聚焦电大某类专业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实践性教学环节、多媒体教材、课程设置、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支持服务等是影响电大理工科教学质量的因素[4]。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提出了不尽相同的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反观开放教育目前的教学质量因子,主要涉及考试和资源建设等环节的部分节点,未覆盖教学、教学管理的全过程,离形成完整的教学质量因子体系更是相距甚远。

最后,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的结果使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目前,中央电大只是教学质量因子及其客观数据,虽有对个别因子进行了简单排序,但并没有对因子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更没有对因子反映出的地方电大工作落实情况的优劣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这一方面是考虑到该工作处于起步阶段,避免引起负面效应,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一些因子的导向性不能把握,如考试通过率,并不能简单地认为通过率高了就肯定好,因为考试通过率的高低与考试工作的落实情况有很大关系。随着工作进一步开展,尤其是电大系统对教学质量保证意识的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因子及其数据后,如何根据质量保证的需要进行有效利用,采取何种奖罚措施,还需要深入探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