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5 17:27:27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篇(1)

关键词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建议;江苏盱眙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53-02

盱眙县地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气候四季分明,境内丘陵众多、河网交汇、生态优美,森林覆盖率达28.92%。素有“两亩耕地一亩山,一亩水面一亩滩”的美称。其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县各类休闲农业约260家,年接待游客200余万人次,占全年旅游总人数的35.7%,同比增长10.2%;休闲农业综合收入超过10亿元,占全年旅游总收入的20.8%,同比增长13.5%,盱眙休闲农业正以蓬勃的发展势头向前迈进。

1 盱眙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1.1 发展阶段

2006年以前,盱眙县休闲农业数量极少,约有40余家,基本处于休闲农业发展的原始阶段;2006―2010年期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以渡口村、新华村、陡山村为中心,逐步发展农家乐产业的规划,一时间全县休闲农业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新增150余家;2011―2015年期间,休闲农业继续稳步增长,新增70余家。

1.2 模式形态

目前盱眙县休闲农业大致可划分6种模式形态:以澳吉尔绿博园、龙虾博物馆为代表的科普教育模式约占3%;以龙虾节、甘泉寺庙会等节庆活动为主的民俗风情模式约占3%;以盱眙国际房车露营基地、韵园农庄为代表的休闲度假模式约占6%;以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回归自然模式约占8%;以玉皇山为代表的田园农业休闲模式约占22%;以陡山村农家乐集聚区为代表的农家乐模式约占58%。

1.3 服务种类

从目前盱眙县休闲农业提供的服务类型看,科普教育服务约占5%,住宿服务约占16%,而购物服务、娱乐服务及餐饮服务为主要类型,可见提供住宿和科普教育服务的休闲农业仍显不足。

2 主要做法及成效

2.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推进休闲农业深度开发

近年来,盱眙县高度重视休闲农业发展工作,提出了“泛产业融合、全域化旅游”发展思路,突出生态旅游、水乡旅游,着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在淮安市率先成立了休闲农业技术指导站,同时加大休闲农业发展的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向中澳乐博园、农本尚品等一批有实力的休闲观光农业倾斜。在财政资金的引导下,全县各类投资主体积极投资休闲农业,使得各类休闲农业产业数量连年增加,质量档次稳步递增,业态类型日趋丰富。

2.2 强化品牌创建,不断提升休闲农业服务品质

一是建“部级休闲农业品牌”。2013年盱眙县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4年江苏三农生态发展有限公司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企业,2015年盱眙县陡山村和明祖陵村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称号。通过创建部级著名品牌,示范引导全县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开展“省级星级乡村旅游区创建活动”。截至2015年,盱眙县共有7个省级星级乡村旅游区,其中4星级2个、3星级2个、2星级1个、1星级2个,通过创建一批星级乡村旅游区,进一步引导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规范发展。三是精心打造一批省级休闲农业品牌。2012年新华村获“江苏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称号,2015年陡山村别评为“江苏省农家乐集聚区”,通过省级休闲农业品牌的打造推进全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休闲农业发展。四是打造休闲农业节庆品牌。以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为平台,衍生打造一批节庆活动,通过政府搭台、企业支持、全民参与等措施,逐步打造盱眙特色的休闲农业名片。

2.3 拓展休闲农业,不断促进特色产业链延伸发展

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工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一是拓展一批以生产、加工、采摘、参观学习、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二是重视产业内涵的挖掘,将科技、文化、园林艺术等元素注入休闲农业,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如以现代科技农业为主题的澳吉尔绿博园、以红酒文化为主题的中澳乐博园、以园林花木盆景为主题的盱眙万景园农庄等一批注重产业深度开发、强化创意营销的特色休闲农业产业[1]。

2.4 创新推介手段,不断提升休闲农业知名度

近年来,盱眙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坚持休闲农业宣传推介的不断创新。一是“以节为媒,推介品牌”。以“中国盱眙龙虾节”为媒,通过走进北京、上海、宁波、南京等特大型城市,广泛宣传盱眙休闲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产品。二是“以会为台,提升品牌”。在推介休闲农业品牌的同时,注重品牌的提升,县财政每年都拨付一定的资金,组织本地农业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的农展会和休闲农业推介会。不断放大品牌效应,提升盱眙县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以媒为媒,宣传品牌”。2016年盱眙县通过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盱眙公众号向社会推介“梨花结缘聚三河”等19个休闲农业观光季精品活动,点面结合吸引更多的长三角地区的游客到盱眙县农村休闲消费。

2.5 坚持立足乡村,着力拉长产业惠民生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盱眙让休闲更有味。2013年盱眙县承办江苏乡村旅游节启动仪式以来,创新旅游开放模式,连续3年实施“乡村旅游免费年”,全县4个4A级景区免收门票,惠及全国各地游客;财政每年拨付2 000万元补助景点景区,推动“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期间,盱眙县新发展农家乐近100家,其中星级农家乐近30家,进一步增加了全县休闲农业产业链收入[2]。

3 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长远规划,项目内容特色不鲜明

盱眙县近几年休闲农业可谓遍地开花,但绝大多数都是私营业主或农民自发新建,整体建设水平较低,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规划、项目重复现象严重,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错觉,发展的无序性和盲目性较为普遍,造成项目建设缺乏特色,进而导致恶性竞争以致效益不佳。

3.2 缺乏营销手段,项目文化底蕴匮乏

盱眙县休闲农业由于起步晚,在市场营销方面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和市场营销理念,导致行业间简单效仿现象严重,忽视自身品牌运营,缺乏农耕文化、餐饮文化等底蕴的支撑,仅停留在采摘、垂钓、观赏等表象上,缺乏吸引力,导致休闲农业项目宣传力度不够,品牌知名度不高[3]。

3.3 缺乏专业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休闲农业对管理水平的要求远高于单纯的休闲业和农业,因樗是多功能、综合性的产业,其发展需要财务管理、导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人才。但是目前盱眙县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是专注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户,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经验。

3.4 缺乏规模效益,经营分散化程度高

休闲农业在盱眙县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主要以自发、分散、粗放的私营、个体等经营模式为主,虽然传统的休闲农业对游客有一定的吸引力,但由于大面积的分散经营,导致品牌形成、科学管理与整体营销难度加大,并且有限的经营规模难以形成相应的产业化发展空间,缺乏竞争力。

4 建议

4.1 科学规划布局

把休闲农业发展纳入全县农业发展年度目标考核内容,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要求,重点打造以城区为核心,河西水乡、东部平原、山区丘陵为片区的“一核三片”休闲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突出水乡、田园、森林特色,做到有序发展、相对集中、规模开发,提高观赏性、体验性、娱乐性和教育性,避免雷同。

4.2 制定标准和规范

加快制定“盱眙县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等相关休闲农业标准体系,以标准来促进休闲农业规范发展、提档升级。

4.3 搭建网络信息平台

以盱眙旅游网和盱眙农业网为平台,加快搭建以休闲农业政策法规、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现状、本地休闲农业景点介绍、农家乐餐饮推荐、精品休闲观光农业线路推介、民俗及农耕文化展示、特色农产品展示等为内容的盱眙休闲农业信息专栏或链接,更快速、更便捷地让游客和投资者了解盱眙县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4.4 推进联合协作的双赢机制

推进当地休闲农业企业与农产品加工企业间的合作或联营机制。休闲农业企业可以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厂房和设备生产自己的特色农产品,销售给游客。同样,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利用休闲农业企业庞大的游客资源,推销自己的农产品。通过联合和协作,推动产业化发展[4]。

4.5 培育特色休闲农产品品牌

发展盱眙休闲农业必须要结合水乡、平原、丘陵的特色,鼓励和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和野生资源进行精细化加工和深加工。重点打造鲍集螃蟹,玉皇山水果,兴隆富硒龙虾,观音寺西瓜,仇集牛肉、麻油,铁山寺草鸡、葛藤、板栗,维桥虾稻米、火龙果,盱城戚大山槐花蜂蜜、明祖陵草菇、火龙果,穆店农本尚品蔬菜,旧铺雨山茶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

4.6 拓展特色农家菜品牌

充分挖掘汉文化、淮扬文化的潜力,开发地方特色菜品,以农家味为特色,河西水乡突出鱼、虾、蟹、水生蔬菜等;城区及东片平原地区突出鲜活、绿色有机蔬菜等;西南山区突出家禽、山野菜、中药材为食材的农家特色。

4.7 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品牌

一是积极开展中澳乐博园、韵园农庄等一批休闲农业企业省级乡村旅游区的升星和创星工作;二是全力推进陡山村、新华村争创全国最美休闲乡村工作。通过品牌创建,建设一批规模较大、特色突出、形象良好、诚信守法经营的休闲农业企业,创建一批盱眙休闲农业企业品牌。

4.8 强化休闲农业人才培训

由县委、县政府引导,县旅游局和县农委具体实施,开展休闲农业、餐饮服务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准。

4.9 完善休闲农业配套设施

一是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合作,对观音寺西瓜等一批园艺品种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大力引进农本尚品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推广先进、适用的园艺和种植养殖技术,强化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二是建设完善休闲农业场所接待中心、停车场、游步道、路牌标识和废污物收集处理设施,为游客提供优质便捷的硬件服务。

4.10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相关资金及政策用于扶持休闲农业发展;二是休闲农业示范点、“农家乐”经营户减免营业税,销售自产初级农产品及加工品享受免税,用水用电享受农业收费标准等政策;三是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提供信贷服务和资金支持;四是鼓励将休闲农业列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中小企业创业贷款、扶贫开发贷款的范围之内。

5 参考文献

[1] 赵航.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2] 陈宇峰.城市郊区休闲农业项目集聚度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篇(2)

关键词 休闲观光农业;现状;对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图分类号 F592;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7-0337-01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发展农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休闲观光农业是新兴的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城市的农村产业。建设观光农业游览项目,可以为人们观光农业旅游、体验农村生活、丰富农业知识等提供场所,它不仅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休闲纳凉的良好去处,也在满足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当地的农民收入。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生态旅游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很强的生产功能,还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提供观光、休闲和度假的空间。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已经成为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农业观光旅游投资少、效益大,通过利用农村丰富的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疆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富有新疆特色,农产品也多样化。随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办发〔2010〕21号文件的出台,明确提出了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一项重要发展产业,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通过对新疆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新疆休闲观光农业的策略。

1 新疆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1.1 经营实体快速增长,典型示范点多样

截至2013年底,自治区休闲观光各类组织共有4 227家,其中“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4个,示范点11个,入选“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2个,入选“中国重要农业遗产”2个,入选“中国美丽田园”4个,自治区共有9个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县,95个示范点。发展类型多样,有以新疆吐鲁番皇家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业科技观光类型,以库尔勒市普惠胡杨林旅游度假村为代表的农园采摘型,以水西沟方家庄村为代表的自然生态型等。

1.2 经营实力不断增强,成为农业增长的新亮点

近年来,自治区的休闲观光农业经营实力不断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13年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营业收入21.4亿元,比2012年增长16.3%,旅游接待12 082万人次,提供农民就业逾4.55万人,直接受惠农户5.37万户。休闲观光农业带动了餐饮等服务业,也带动了养殖、农产品加工、运输、贮藏等行业,促进了农村产业升级[1]。

1.3 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对农村接待能力的要求,人流量的加大带动了农村观光道路、卫生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些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也被带入农村的发展模式中,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以95家自治区休闲农业示范点来看,规划合理,建筑布局合理,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融,成为亮丽的风景[2]。

1.4 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收入空间

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与其配套的产业也发展起来,促进了农牧民的就业增收。有专家研究表明,休闲观光农业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产业链增加5个就业机会。

2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对策

2.1 创新发展理念

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全国有大部分省区和地区把发展农业旅游作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应该说目前农村旅游竞争非常激烈,这对于自治区的发展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自治区必须提高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把握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将自治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强烈的竞争优势,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克服困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打造旅游精品路线,提高旅游资源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品位。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加大招商力度,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的休闲观光农业产品。积极协调道路、水利、电利、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休闲观光农业企业经营机制,推行“公司+个户”的发展模式,吸引农户参与,壮大休闲观光农业规模[3]。

2.2 政府主导,改善投资环境

政府是农业休闲观光产业的主导,政府的支持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政府应该从经济、政策等各个方面推动自治区产业各方面的发展。自治区政府应制定科学完整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保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的开发设计要考虑土地资源等各方面的利益,政府在规划产业项目用地、资源供给方面应给予极大的支持,积极完善投资环境,吸引开发商,发挥资源最大的商业价值。自治区政府应加强交通、通讯、商业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向旅游者提供完备的信息支持,保障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促进旅游业发展。

2.3 推进精品示范点建设,带动观光休闲农业集群发展

观光农业的竞争力体现在旅游产品的高附加值、高含量以及服务水平高质量方面。旅游产品的开发如果没有特色,全部一致,大同小异,那就不能说具备竞争力。因此,自治区必须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不断创新,提高质量,对现有的精品示范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新的观光线路,让游客有完美的体验。创造品牌的文化价值,推动地区旅游文化建设。建立旅游产业发展的地方案例,带动全区旅游借鉴,推动全区旅游产业的发展。

2.4 注重因地制宜开发

观光农业的发展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发挥当地的传统产业优势,调整品种结构,培育特色的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发展[4]。充分利用当地的地理资源、农业田园景观、农耕文化资源,打造特色鲜明的休闲观光农业,注重模式的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品味、不同兴趣爱好者的需求,形成多样新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局面。

3 结语

农业观光旅游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城市的农村产业,它不仅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休闲纳凉的良好去处,也在满足城镇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增加了当地的农民收入。新疆农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要创新发展理念,改善投资环境,着重精品示范点建设,注重因地制宜开发,才能不断提高自治区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4 参考文献

[1] 郭存德.我国加快发展观光休闲农业问题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1):95-96.

[2] 沈发明,张全智.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J].河南农业,2010(14):24.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篇(3)

关键词 休闲农业;创新;创意;概念;特征;案例;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4-0293-02

Analysis of Development Statu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novation and Creative

LI Wei-dong 1,2 ZHANG Li 1,2 CHEN Peng 1,2 MA Xiao-ju 3 ZENG Bin 1,2 HE Tao 1,2 HUANG Guo-lin 1,2 *

(1 Hunan Horticultural Research Institute,Changsha Hunan 410125; 2 Hunan Green Horticulture Development Co.,Ltd.; 3 Changsha Chilongdao Investement Limited Company)

Abstract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were expounded,the typical cases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were analyzed,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novation and creativity were discusse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Key words leisure agriculture;innovation;creativity;concept;characteristics;cases;development pattern

1 相关概念及特征

1.1 休闲农业创新、创意的相关概念

休闲农业是指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田园景观、生态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围绕农业产业发展,以缩短农产品流通环节与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基本要求,提供自然观光、休闲旅游、消费购物、农事体验、游乐活动、教育认知、养生度假等多种服务的一种新型高效农业产业形态[1]。

创新指现有思维模式提出对原有理论与观点的突破或对过去实践的超越或创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获得有益效果的行为。创意指从无到有形成的思路、方案和设计等,即与众不同的想法和设计发明,具有原创性、效用性和独特性,体现为创造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运用[2]。

创意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科技、文化、生产、生活、生态、景观、信息、营销、品牌、服务创意等手段,在创新性、新颖性理念和充分的现代技术、装备的支撑下,精心营造的综合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3]。

1.2 休闲农业创新、创意的特征

休闲农业创新、创意是借助创新、创意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结合科技、文化与艺术等要素,融入到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之中,并对农业的加工、销售、服务等产业进行创新、创意。同时以农村现有的生产、生活与生态等资源为中心,对农业的休闲、观光、体验、娱乐、度假等功能进行创新、创意。休闲农业的创新、创意,具有强创新性、多功能性、高融合性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是推动休闲农业从生产型产业向创造型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能够丰富休闲农业的深度内涵、提升休闲农业的整体档次、凝聚休闲农业的超凡人气,展示休闲农业的艺术气息、打造休闲农业的独特亮点;能够使农业的各个环节联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并促进产业价值体系的良性互动。

2 发展现状

2.1 国外休闲农业创新、创意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创新、创意的发展起源于欧洲。主要创新创意形式包括意大利的绿色假期型、法国的家庭旅馆型、澳大利亚的观光农场型、荷兰的观光农场型、日本的市民农园型、德国的市民农园型、美国的观光农场型、西班牙的农业旅游型等。目前,美国的东部地区有1 500个观光农场,年均接待游客人数达2 000万人;法国现有休闲农场101.7万个,其中面积大于50 hm2的休闲农场数量为17.2万个,占农场总量的17%;德国创意休闲农场平均占地面积约100 hm2 [3]。

2.2 国内休闲农业创新、创意发展现状

我国休闲农业创新、创意的发展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如景区化发展模式,主要包括观光采摘农业、农家乐、民俗村、示范农庄、乡村旅游等,带动了休闲农业观赏经济作物的种植、蔬菜瓜果与家禽家畜的消费、餐饮住宿接待与民俗文化传承的全面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农业观光体验、农村特有资源与文化特色的结合产业,形成了休闲农业产业型、文化型、生态型、环保型、现代型的发展思路;农产品功能化发展模式,主要包括具有观光、体验和休闲价值的多功能性农产品,促进了休闲度假旅游、田园农业旅游、科普教育旅游、民俗风情旅游等的发展[4]。

3 案例借鉴分析

3.1 库肯霍夫公园(国外)

库肯霍夫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球茎花卉公园,面积达32 hm2,整体景观设计的风格以英式为主。公园内有各种不同的主题园区,包括自然公园、音乐公园、历史公园等,还特意为儿童设计了花园迷宫、探险之旅、牧场等活动及游园路线。库肯霍夫公园具有3个设计独特、用皇室名字命名的展厅:威廉・亚历山大馆、奥兰治・拿骚馆和碧翠斯馆。展厅内有变化多样的花展与花卉栽培示范活动,还有丰富的绘画展、摄影展等。此外,库肯霍夫公园每年进行了开园主题的创新设置,而且各不相同。

借鉴之处:通过对主题文化的充分挖掘,创造与展示出了7个大小各异、特色鲜明的“灵感花园”。每座花园都有固定的组成元素,包括乔木、灌木、树篱、木围墙、木围栏等,而花园内的多年生花卉与球茎花卉的种类却每年都会有变化,从而确保了公园的循环持续与丰富的展示效果;公园还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创策划来进行公园主题内容的深化,如欢乐骑行、自由泛舟、儿童游乐、花车游行、艺术花园、自然餐厅等,既能欣赏自然美景,又能进行丰足的亲身体验与欢乐互动,从而增加游客更美好的游览经历。

3.2 长鹿休闲度假农庄(国内)

长鹿休闲度假农庄面积达40 hm2,是一个以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为特色,集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景区。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其中,长鹿休闲度假村以水底餐厅、美食舫、农家灶房、会议厅、乡村酒吧KTV、健身项目和长鹿艺术大舞台等为主要格局,尽情演绎休闲度假的创新风貌。机动游乐主题公园以“流星锤”“极速飞机”“弹射飞人”“宇宙飞车”和鬼船“哥德堡号”等上百种大型机动游戏为主要项目,尽情展示游乐刺激的巅峰。水世界主题公园以五大系列的梦幻捉鱼水城和游泳、冲浪、滑梯、水上拓展等数十种水上游乐项目为主要特色,尽情领略水世界的欢乐。农家乐主题公园以农家菜园、奇花异草园、农家酿酒坊、农家“六绝”表演(小猪跳水、赛猪、赛鸭、斗鸡、斗羊、大笨猪花式高台跳水)、民间艺术(布偶戏和皮影戏等)和农家特色项目(蘑菇房、陶艺坊、豆腐坊、攀爬、户外拓展)等为主要景点,尽情享受农家的风情与乐趣。动物主题公园以童话动物王国(独特的园林造型体现)和海陆空动物表演馆2个部分为主要展示,尽情发挥动物主题的独创与特色。

借鉴之处: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加上创意和美学元素,与环境协调发展。既有满足休闲娱乐的“度假村”“农家乐”和“动物园”,又有极具参与性与体验性的“机动游乐”和“水世界游乐”,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观赏、游乐、体验、生态、时尚等各要素组合良好,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4 发展方式

4.1 种植方式的创新、创意

通过设施农业,以果蔬观光采摘园、种植专类园等为休闲主题,选择经过培育、驯化的品种,根据单株的大小、个头的高矮、不同的颜色等进行合理搭配,让其在整个的生长过程中都能赏心悦目。并利用光、温、水、声等资源整合科技,进行创新、创意,打造神奇的作物景观。如声波助长仪可以激发农产品的潜在价值,使草莓、番茄等产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无土雾化技术栽培的蔬菜根悬浮在空中,可以使农业生产景观具有神秘感,开创出奇特景观等。

4.2 休闲娱乐的创新、创意

休闲农业注重轻松愉悦、回归自然的田园氛围,而“参与”和“体验”,可以满足休闲娱乐者回归自然、放松心灵的需求。因此,创新开发休闲农业参与和体验类的项目,如“以单改多”(对于一些只利用单个方面用途的物品,扩大其使用范围领域,增加多变的体验过程[5]),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多元化的娱乐体验,利用数字技术使游客得到全新体验等。

4.3 文化与节庆的创新、创意

节日作为一种民俗事项,是一年中有多重传承形成的固定和不完全固定的活动时间,以文化特色为优势,形成独特的节庆文化品牌。按照文化传承与节庆活动相结合的创新、创意理念,追根溯源传承建筑文化、就地取材挖掘田园文化、寻幽探微发扬山水文化、延续民俗风情文化、去伪存真浓缩民宿文化、形成特有乡土文化、开创节庆文化推广模式。如春节逛庙会,端午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赏月、吃月饼,重阳登高、赏菊等民俗节庆活动,充分丰富了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促进节庆活动创新、创意可持续性。

4.4 农产品的创新、创意

传统的农产品在收获以后,经过创新、创意,可以赋予它更多的特殊含义,使其身价倍增。如将农产品做成艺术品,如艺术葫芦、艺术南瓜等,不胜枚举;做成礼品,包括特指礼品与节假日礼品等,通过运用多种手法,在农产品的果实上或包装上进行加工,以特定时间送给特定的消费者;做成功能食品,挖掘出农产品的各种食疗功能进行宣传并在农产品的介绍中注明,以期产生新的市场空间。

5 结语

休闲农业创新、创意发展,可以延伸休闲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价值链,延长消费者在园区里的滞留时间,实现休闲农业发展理念从线性创新、创意到综合性创新、创意的转变,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要重视并提倡休闲农业创新、创意,不断提升农业的休闲品质及内涵,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城乡的互融互动,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之路。

6 参考文献

[1] 李卫东.休闲农业创意[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

[2] 刘军,邓文,刘贝.创意休闲农业的起源、特征及与休闲农业的区别湖南农业科学[J].湖南农业科学,2012(4):50-54.

[3] 刘艳琴,周发明.创意休闲农业研究述评[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1):148-151.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篇(4)

1发展现状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渊简称休闲农业冤从2008年开始,最初是农业新型经营业主自发开展农业园区采摘、品尝、农家乐等活动。2009年,在开展农业产业大调研活动中掌握了一些新情况,为顺应形势的要求,逐步理顺产业关系,积极引导农业园区开展休闲农业系列示范创建活动,自此,休闲农业进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阶段。2016要2017年,滨州市委、市政府把休闲农业发展列为重大决策部署和叶政府工作报告曳重点工作,全市休闲农业这项工作进入第三产业发展快车道。截至2018年3月,全市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521个,经营面积1.3万hm2;其中规模园区106个、休闲农庄13个、休闲农业园区99个、民俗村4个;从业人数85615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72265人,带动农户2.5万户;休闲农业企业年接待游客逾441万人,营业收入约22亿元,其中农副产品销售约17亿元,从业人员年收入35614元。通过各级评定,已有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2家,全国休闲农庄2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企业五星级7家、四星级26家、三星级10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8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园区7家,山东美丽休闲乡村2个,滨城区评为省休闲农业示范县。与市旅游委联合评定市级农家乐39家,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6家。博兴乔39家,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6家。博兴乔庄镇“黄河水乡”、打渔张“薰衣草景观”分别被农业部评定为“中国美丽田园”,5个园区被省厅评定为“齐鲁最美田园”,开发区狮子刘村被省农业厅推荐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黄河三角洲农业风情游”评定为“全国十佳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2主要做法及经验

2.1注重规划宣传,引导产业发展

2010年出台了叶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意见曳,成立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制定了“滨州农家乐”“休闲农业生态园区”评定标准。2014年,依托滨州沿黄生态高效示范区开发建设,制定了休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休闲农业列为全市“十种发展模式”之一、“四区”之一、“三大关联产业”。2016年,滨城区、博兴县分别制定了叶2017要2020年休闲农业区域化发展计划曳,明确发展目标,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积极推进“多规合一”。近年来,积极组织休闲农业企业渊园区冤参加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组织的各项创建活动。在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发展需要每年推出不同的创建项目和示范内容,引导休闲农业园区规范建设。市、县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农业信息平台、农业展览活动等各种渠道,对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宣传推广,对休闲农业生态示范园区进行奖励。

2.2抓住转型机遇,注重示范创建

近年来,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势下,正是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契机。先后推出以规范标牌和科普展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深入挖掘民风、民俗、民间传说,为园区编故事、讲故事、写故事,并编辑成册进行宣传。示范园区结合传统文化、节日元素开展多样的节庆活动。阳信梨花节、沾化冬枣节已有20多年的历史,规模越来越大,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邹平十里长廊樱花节、博兴打渔张黄河闸坝海棠观光节等,都有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2.3纳入重点工作,推动有序发展

自2016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将休闲农业纳入重大决策部署叶政府工作报告曳重点工作,市农业局及时制定休闲农业工作方案,结合县区实际,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用红、黄、绿灯标识督导推进,逐步夯实基础建设。充分利用第二届古村落大会在滨州召开的机遇,大力拓展休闲农业功能。会同旅游等部门,选准切入点,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示范点,形成了4种特色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一是现代农业产业园模式。以滨州万绿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天地生态农牧有限公司、鑫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为代表,以畜禽生态养殖、绿色果蔬种植、旅游休闲为一体,打造集采摘垂钓、旅游观光、珍禽观赏、餐饮娱乐、科普教育、农事体验回归自然模式。二是休闲农业度假区模式。以无棣黄河岛、邹平樱花山、博兴打渔张森林公园、博兴地球村项目等为代表,以天然氧吧、芦荡湿地、果园垂钓等生态系统为依托,打造休闲农业度假模式。三是农业民俗特色村模式。以阳信水落坡古家具特色区、沾化下洼冬枣采摘旅游区、博兴草柳编淘宝村等为代表,以文化古城、草柳编工艺为载体,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农业文化旅游模式。四是美丽休闲乡村模式。以经济开发区狮子刘村片区乡村旅游积聚区、埕口镇水沟村、邹平县码头镇邵家村等为代表,依托区位和生态资源优势,打造“大地乡居”“海上人家”等美丽乡村旅游品牌。

发挥星级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邹平长丰农场于2016年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元宵节灯会、七夕情人节千蝶晚会;2017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长丰农场元宵节灯会暨稻草人艺术节、情人节晚会、植树节活动、大型风车艺术节,其中第二届元宵灯会7d接待游客逾3万人。惠民古源恒昌黄河生态旅游度假村每年都组织北方园林观光、养殖体验、休闲采摘、农耕体验等活动以及中国黄河古文化宣传等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部分休闲农业企业塑造生态、健康、快乐的休闲特色,初步形成了综合性的休闲农业示范园片区。

3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总体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中高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二是发展模式功能单一,经营项目同质化严重;三是管理服务规范性不足;四是硬件设施建设滞后;五是从业人员总体素质不高;六是文化深入挖掘和传承开发不够等。

4发展休闲农业对策

4.1深刻认识休闲农业升级行动重大意义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呈现持续较快增长态势,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升级行动对于推进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推进现代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实现“两个目标”

一是打基础出精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使农村成为更加美丽宜居的居民生产生活新空间,乡村振兴战略恰逢其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最基础的资源。因此,着力打造美丽经济、乡愁经济、休闲经济、养生经济;要打造出一批生态优、环境美、产业强、机制好、农民富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为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调结构惠民生。市委书记认为滨州市将以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基础,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各类产业跨界融合,全面集聚发展新动能。要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强化科技创新,培植产业集群,壮大实体经济;要充分利用产业展览馆、博物馆等宣传企业文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美好生活需要。

4.3做好“三个结合”

一是借助五大千亿级支柱产业集群资源,做好与全域旅游发展的结合。最活跃的经济元素为高端铝业、新型化工、粮食加工、家纺纺织、畜牧水产等产业集群,实现滨州经济跨越式发展。科学规划,保证城区建设、沿黄经济及五大产业有序发展,逐步改善存在的旅游产业分散单一、知名度较低的状况。规划发展要突出地方特色,在生态环保、环境营造、对外推介等方面要统筹推进。注重大数据信息平台、大产业交易平台、大交通运输平台、大城市管理平台等规划与建设。在全市逐步形成“用产业推动旅游,以旅游推进产业”的新发展理念,努力打造全国传统产业动能转换先行区,为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2]。二是借助现有生态旅游景区等资源,做好与市区假日休闲养生游的结合。陆地上,要适应居民出游方式的新变化。以高速公路为轴线,合理布局建设老年养生聚集地、房车营地、汽车宿营地、多功能星级酒店、非物质文化、餐饮等。海洋上,积极扶持并加快无棣贝壳堤岛生态景区建设,尽早开通北部河海旅游航道。天空上,以大高航空城、滨州学院、中海航空俱乐部为主体,推出航空旅游线路产品,开辟滨州航空城要2万hm2冬枣园要中海航母区要黄河两岸区要南北山景区要海边贝壳堤岛空中旅游航线,望奇山、观渤海、览黄河。积极融入“创意旅游”“情感旅游”“泛旅游”“慢生活”等新理念,全力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都市休闲旅游品牌。三是借助全市黄河岸线200km的“三农”资源,注重做好与沿黄休闲游的结合。大力实施沿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质工程,丰富惠民古城及温泉养老、无棣黄河岛、下洼冬枣园、邹平鹤伴山等景区的旅游要素,完善功能,提质增效;开发以沾化冬枣、阳信鸭梨、邹平水杏、博兴老粗布、草柳编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扩大杜受田故居、狮子刘村、西纸坊村等旅游功能及产品;拓展良好棉花基地建设,开通愉悦家纺博物馆专线旅游;按照“近郊依城、远郊靠景、突出特色、集约发展”的思路,给全市旅游赋予新的价值。

4.4政府注重引导

4.4.1切实加强休闲农业领导。市委、市政府要把休闲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和全域旅游的重要平台,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出台优惠政策措施扶持休闲农业的发展,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4.4.2不断增加休闲农业发展的投入。政府应加快完善全域旅游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争取旅游资金和银行贷款投入休闲农业的项目开发。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参与开发。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境外资金投资开发。各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休闲农业的开发。

4.4.3注重强化行业管理。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市农业局联合旅游局等,要采取必要的管理手段和措施,强化行业管理。加大对产业、行业协会监管力度,充分发挥企业、行业协会对休闲农业的推动作用。对经营休闲农庄、观光农业业务场所等,按照旅游行业的国家标准进行管理,加快地方性休闲农业规章的制定,实行从业工作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认证制度,鼓励相关行业支持休闲农业发展,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3]。

4.4.4认真搞好休闲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政府各部门应认真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大力倡导融入生态环保理念、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应切实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引导广大旅游者、经营者和全社会公民爱护环境、保护生态资源,努力实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4]。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篇(5)

㈠特色观光园彰显活力

2012年上半年,全县观光休闲农业园共实现总收入1300万元、同比增长0.6%。全县新增3个以杏子采摘、观光旅游、观赏牡丹为主题的特色观光园,共实现收入67.8万元,占全县观光休闲农业收入的17.1%,分别是榆中农业示范园、兴隆山观光园、和平牡丹园。

㈡民俗旅游日渐红火

2012年上半年,全县实现民俗旅游收入674.5万元,同比增长1.7%;共发展民俗旅游接待户221户、经营户63户,同比分别增加53户、37户。其中,受冷凉性气候等因素影响“,沿川湖文化民族旅游节”现已举办三届,共实现民俗旅游收入319.3万元、同比增长6%,增速高于全县2个百分点。

㈢设施地采摘生意火爆

观光园与设施农业的结合,不仅带动了设施农业的发展,也使观光休闲产业取得良好收益。2012年上半年,全县观光园内采摘产量233.7吨、同比增长19%,采摘收入120.4万元、同比增长17.2%。

㈣“文化游”引领作用依旧明显

近年来,青城文化古镇已成为榆中县的热门旅游线路之一。青城镇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较强的民俗接待能力,接待收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2012年前半年,青城镇实现文化民俗收入87万元、同比增长6.8%。㈤餐饮住宿收入占据主体餐饮和住宿收入是榆中县观光休闲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2012年前半年,榆中县观光休闲农业共实现餐饮和住宿收入1303.1万元、同比增长3%,占观光休闲农业总收入的8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㈠知名度不够高

目前,榆中县观光休闲农业还停留在依赖政府宣传或依靠周边景区进行带动的阶段,宣传力度不大、宣传渠道单一,社会知晓度不高,游客观光量有限,制约了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㈡特色项目较少

榆中县观光休闲农业开展项目大多停留在满足游客吃、住等基本需求的层面上,很难获取更多的旅游潜在收入。大部分观光民俗旅游村对现有优势资源利用不够,缺乏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的意识。

㈢接待能力有限

榆中县部分民俗户因基础设施薄弱,接待能力有限“,半年旺半年闲”的情况较为普遍。每年5月~10月是榆中县民俗旅游的旺季,而在余下的半年时间里,民俗旅游基本处于“冬眠”状态。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提升接待能力,成为榆中县观光休闲农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㈣文化资源未充分利用

当前,榆中县“文化游”的辐射带动作用日渐明显,但观光休闲农业所蕴含和承载的文化含量依旧不高,“一村一品”的地域文化品牌尚未形成,能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实现更大盈利目标的文化产品还有待开发。

三、对策建议

㈠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影响力

一是充分利用媒体网络,加大对特色观光园和民俗户的宣传,营造适宜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氛围。二是继续开展文化旅游节、民俗艺术节等特色活动,搭建宣传推介平台;同时组织参加农博会、农展会等,有效展示榆中县观光休闲农业风采,提高知名度,吸引城市游客前来消费。

㈡创新特色项目,深挖农业资源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加快旅游特色村建设,推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等贴近农家生活的农味项目,增强榆中县民俗旅游的整体竞争力。二是结合地域特色,深挖农业资源,在栽、养、种等高效生态农业模式方面进行拓展,推出如“水果玉米宴”、“洋芋宴”等特色消费项目,不断满足游客求变、求异、求新、求特的消费心理。

㈢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接待能力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篇(6)

关键词:休闲农业;问题;发展思路;建议

中图分类号 F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2-0015-02

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以及城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农村休闲农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道亮点。休闲农业园区正逐步成为城市居民近郊出游的主要好去处。但在农村休闲农业迅速发展的背后,却存在着较多问题。如何突出“休闲农业”特色,促进农村休闲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应该思考并解决的重点问题。

1 大龙山镇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

宜秀区大龙山镇座落在安庆市北郊集贤关,紧临安庆市民航机场和铁路客运站,206国道穿境而过,合安高速安庆北出口坐落镇内。其历史悠久,是安庆市市区通往宿松、太湖、潜山、岳西、桐城等县(市)的必经之地,也是皖西南通江入海的咽喉要道,素有“安庆关外第一镇”之称。大龙山镇为安庆市北部新城所在地,有农户6679户,21707人农业用地以水稻、油菜、蔬菜种植为主的耕地占323hm2;以桃、梨、枇杷等种植为主的园地占104hm2,以鱼、螃蟹养殖为主的水面占237.6hm2;以绿化苗木繁殖为主的林地133.3hm2;以生猪、山羊、蛋鸡、蛋鸭等畜禽养殖为主的大小规模户40多家。安庆市区1路、20路公交往返于镇与市区新老客运站,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正因为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近些年休闲农业在镇周边悄然兴起。以龙石、龙升、东旭、洪冲、振华、晓林蛋鸡养殖等为代表的种植、养殖型家庭农场10多家;以寅强淡水鱼养殖、石门湖鱼蟹养殖等为代表的休闲垂钓渔业3~4户,千亩梨园、千亩金银花、千亩花卉苗木等基地已初具规模;桃、枇杷、杨梅、大棚蔬菜等基地纷纷崛起,寅强休闲山庄、聚贤农庄、枫树岭农庄、绿色山庄等农家乐建设日新月异。

2 休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统一规划与引导,发展随意性较大 一些农户看到“农家乐”生意火爆,在没有统一规划、没有市场预测的情况下,因陋就简,仓促上马。

2.2 休闲农业定位不高,没有特色,多而不精 种植基地、农家乐餐饮、休闲度假农庄等单打独斗、形式单一。

2.3 宣传力度不够 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的深层次开发与宣传。“农家乐”经营项目原始单一,仅局限于展示农家菜、农家景,提供餐饮服务,忽视了对乡土风情、民俗传统、名胜古迹等文化内涵的挖掘、宣传和利用;缺乏对休闲文化、观光文化和娱乐文化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

3 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

3.1 强化引领,统筹规划

(1)农村休闲农业要乐起来,必须有一定的资源和客源。因此,镇政府农发办、旅游办、经发办等部门要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深入调查研究,弄清自然资源、特色农产品和客流量等情况,因地制宜,有计划、有步骤、突出特色进行发展。

(2)要对全镇休闲农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布局等进行全面规划。结合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布局,重点推进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休闲农业的发展,以规划引导来凸显农家特色。必须紧紧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山水资源、特色农业产业资源,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努力培育地方特色。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把特色农产品,如黄花梨、白玉枇杷、东魁杨梅、绿色蔬菜等赋予于休闲农业,使其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发挥家庭农场优势,将经果特色种植与土鸡土鸭本猪养殖串联起来,规范种养技术规程,注册本土品牌,并进行产品包装,提升农产品档次,迎合人们追求天然绿色农产品的心理特点,增加对休闲游客的吸引力。

(3)旅游开发带动发展。通过对旅游景点和景区的开发建设,依托龙秋池景区、石门泛秋湖景、高校教育园地、安庆市烈士纪念公园、龙王庙、云峰寺等景区的旅游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带动全镇农家乐的发展。以发展全域旅游规划旅游线路为纲,将各社区休闲观光农业有目的的串联起来。

3.2 整合农村现有资源,突出特色 休闲农业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也是深度开发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让“农家乐”也走上产业化的路子,以村或散户联合的形式,组成农家乐生态旅游村,以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帮助农户发展休闲农业,统一安排,将地方特色产业有效整合起来,发挥各自功能,各取所需,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接待能力和水平,这样有利于共同抵御风险。

休闲农业发展可选择以下几种形式:(1)农家餐饮旅馆型。通过原汁原味的当地农家地方特色土菜来吸引游客,感受农家风味的需求。如绿色山庄土菜馆。(2)观光采摘型。整合千亩黄花梨、百亩枇杷园、百亩杨梅基地等,让游客亲手采摘生鲜水果,体验采摘乐趣。百华蔬菜大棚基地,让游客摘菜、做菜,吃在农家、住在农家、玩在农家,吸引城市市民来体验农耕文化生活。(3)休闲度假型。依托山水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来满足城镇工薪阶层的市民短期度假要求。如聚贤山庄和寅强山庄、枫树岭农庄。(4)景区餐饮型。围绕龙秋池风景旅游区,突出亲近大自然,吸引游客来体验古朴农家生活,真正体验回归大自然的纯朴乡村生活。针对中心景区游客数量多、流动量大的特点,在主要中心景区附近开办农家乐,利用各具特色的农家菜满足过往游客短时吃住。要以基地采摘为核心、以体验农家菜饮食文化为抓手、以休闲度假山庄为依托,以旅游线路为串联,组建观赏、消费、娱乐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之路。

3.3 挖掘传统文化,彰显地方风情 努力培育休闲农业地方特色,多渠道加强媒介宣传,提高知名度。结合每年春季举办的梨花节活动,以龙山史前文化、古战场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民间传说等文化资源为灵魂,以经果园、蔬菜基地、休闲农庄为依托,以黄花梨、白玉枇杷、东魁杨梅、土禽本猪为品牌,通过新闻媒介、宣传单页、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推介休闲观光农业的当地特色。

4 结语

休闲农业发展现状篇(7)

论文摘要:简述了庆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范庆城县“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措施。

1 现状

从2000年开始,毗邻周祖陵的几户村民利用自家的院落窑洞,以简单的农家特色饭菜办起了“农家乐”小院,周祖陵游客的吃饭休息问题得到了解决。2006年,在庆城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该村依托地处城郊和紧靠周祖陵风景区的区位优势,积极兴建了周祖农耕文化饮食一条街,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几年来手工臊子面、土暖锅、炖土鸡、炒土鸡蛋等清淡素雅、风味独特的乡村小馔已成为周祖陵“农家乐”的品牌。游客们在体验“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学农家艺、享农家乐”的过程中放松身心,其乐融融。截止目前,周祖陵景区的“农家乐”已发展为13家,直接从事“农家乐”的农民已达150人,经营床位100多张,年收入达50多万元,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

2 存在的问题

由于强烈的致富愿望,广大农民对发展“农家乐”旅游认识超前,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许多农民主动开办家庭“农家乐”。但是,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周祖陵“农家乐”还存在着旅游资源整合不够,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农家乐”建筑和周围环境不相协调,卫生条件较差,设施简陋,可供游客购买的商品比较少等许多问题。WwW.lw881.com另外,特色不突出,参与性、体验性的活动还不多等诸多问题,影响和制约着周祖陵“农家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2.1 经营理念上,业主只重视特色,忽视了人居环境、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部分业主在利用农家小院、治理美化环境、人员培训和服务质量上投入较少,在“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了朴素、 自然 、协调的基本原则,使整个“农家乐”设施失去了原有农家生活的优势,严重地制约了“农家乐” 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

2.2 旅游产品质量低,类型单一,低层次重复开发 “农家乐”旅游配套设施不全,卫生状况较差。一些农家接待点厨房设备简陋,基本消毒设施缺乏;没有水厕,排污排水通道不畅;生食熟食混放,从业人员也缺乏必要的健康保证等,整体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此外,“农家乐”仍停留在单纯的餐饮服务上,对于挖掘民俗和利用农家生活开展的参与性项目还很少。

2.3 安全缺乏保障 在用电方面,由于开办“农家乐”旅游,导致农户家用电器增多,负荷加重,而一些 农村 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极易漏电走火;部分“农家乐”接待点房前屋后堆满各种杂物,消防设施缺乏,存在着极大的火灾隐患。农家接待点对如何保障游客生命财产安全尚无必要的制度和规范。

2.4 规划布局不够合理 “农家乐”旅游的规划设计布局由于得到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总体情况良好,但由于“农家乐”旅游具有分散性、松散性等特点,很多规范管理是一种事后管理,事前较难控制,造成一些“农家乐”旅游在规划布局上缺乏必要的 科学 依据,乱建设、乱开发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2.5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农家乐”的业主大多环保意识淡漠,将大量残羹剩汤、纸袋酒瓶等生活垃圾随意到处倾倒。因此如何把脏、乱、差隔绝于农家乐之外,帮助“农家乐”走上健康环保的发展之路,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2.6 “农家乐”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 周祖陵“农家乐”季节性较强,游客基本都集中在每年4~10月份,其他时间较少,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年四季都有可玩赏的风景和可参与的节目。二是对周祖农耕文化、歧伯中医药文化、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黄土风情等旅游资源的培育开发不够。

3 规范的措施

为了促进庆城县“农家乐” 旅游 这个新兴事业更加快速、健康地 发展 ,根据发展现状和存在的困难、问题,提出以下措施:

3.1 理顺“农家乐”旅游的管理体制 尽快理顺农业旅游的管理体制,这是全面激活“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关键。从“农家乐”旅游现状来看,“农家乐”旅游一般为农民自发开发建设,对“农家乐”的审批立项和规划建设,旅游部门基本上没法插手,不能对“农家乐”旅游进行很好的行业管理和对外宣传。因此,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旅游规划指导和规范管理方面参与备案审批,以真正形成行业对口管理,推动全县城郊乡村“农家乐”旅游的管理工作。

3.2 广开财路,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主要还是农民自发投入, 经济 实力普遍较差。因此,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旅游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群众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以不断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同时,政府应针对“农家乐”这一现象专门出台真正具有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扶持其快速发展。

3.3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  农村 旅游管理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缺乏高水平专业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从业人员,管理比较粗放、涣散,接待水平较低,这样继续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各地要重视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与从业队伍,可采取集中培训和“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相结合等多种办法和方式,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并注意精心培育当地最佳窗口形象,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全面的提高。

3.4 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 “农家乐”旅游之所以在短期内快速兴起,其中很大一个方面就是得益于其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所以强化特色意识,进一步突出“农家乐”旅游的“农”家特色,对于促进今后“农家乐”旅游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