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旅游文化市场调研

旅游文化市场调研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6 09:50:12

旅游文化市场调研

旅游文化市场调研篇(1)

我国海岛众多,海岛环境独特,风光旖旎,海洋文化、民俗丰富而独具特色,因而海岛旅游对生活在陆上的人们有较强的吸引力。旅游业是海岛社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之一,是我国发展海洋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展海岛旅游首先要重视市场需求,调研旅游市场,针对游客的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使海岛旅游健康发展,而不至于因盲目开发产生有产品无市场现象,甚至造成海岛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在传统概念中,旅游市场是旅游企业和旅游者双方买卖旅游产品的实际场所;经济学意义上的旅游市场则是指旅游产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行为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市场营销学将旅游市场定义为:在一定的时期内,某一地区中存在对旅游产品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的购买者。本文所研究的海岛旅游市场是指市场营销学的定义,指的是对海岛旅游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和潜在旅游者。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海岛旅游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对海岛旅游市场认识不清晰,忽视对海岛旅游市场的研究,与国际海岛旅游发达地区有较大的差距。本文以在青岛旅游的游客为例,研究海岛旅游市场的特征,希望对其它地区的海岛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海岛旅游研究是随着海岛旅游地兴起而展开的,由于国外海岛旅游发展较早,相应的海岛旅游研究自然较早。David Edgell研究了海岛旅游的市场及其营销问题,提出相关问题的同时也指出了市场营销对于海岛规划和管理的意义。Tom Baum和Ram Mudambi以百慕大群岛为例,运用李嘉图模型(Ricardan model)分析预测旅游需求,以更好应对海 岛 旅 游 的 季 节 性 问 题。Catalina Juaneda和Francisco Sastre研究了海岛旅游的市场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细分问题。Reidar J.Mykletun通过对波罗的海附近海岛地区的游客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域分布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最大因素之一。加拿大捷夫瑞•华尔博士对海南的旅游业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海南在观光体验、旅游供需关系、市场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F.M.Diaz Perez指出必须对海岛旅游产品进行持续性的市场细分研究,只有以此为依据,根据市场需求,才能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和准确的形象设计、产品创新。目前,国内关于海岛旅游的研究,集中在海岛旅游开发与保护、海岛旅游管理、海岛居民旅游感知等领域,海岛旅游市场的研究较少。赵飞、彭华、李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广东南澳为例,主要研究了南澳旅游市场规模、旅游市场地域结构、需求类型、客源市场时间变化,并对南澳岛旅游市场发展制约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张志宏、李悦铮以长山岛为例,主要利用SPSS统计软件相关方法研究了长山岛旅游市场需求和预测。夏林根通过对上海、海口、三亚的问卷调查研究,分析了远洋海岛旅游市场需求的特征。

三、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探究海岛旅游市场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以在青岛旅游的游客为调查对象,采用实证研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海岛旅游问卷调查采集数据,并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本次调查由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三学生在2010年9月完成,调查地点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第二海水浴场、栈桥三处景点,调查对象为进入该三处景点的旅游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调查方法,由调查员向被调查者仔细讲解每一个问题,然后由受访者填写,并收回问卷。根据游客是否到过海岛旅游,把问卷设计为两部分,即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部分和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部分。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686份,其中第一海水浴场441份,第二海水浴场231份,栈桥14份。四、海岛旅游市场特征分析

(一)海岛旅游市场人口统计学特征

本次总共调查686人次,其中男性406人,占59.2%,女性280人,占40.8%。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为342人,占总调查人数的49.9%,其中男性为225人,女性为117人,分别占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的65.8%和34.2%。可见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中男性多于女性。 如表1所示,海岛旅游以中青年市场为主体。其中,26~45岁阶段的游客占64%,这一群体是海岛旅游的最大市场;46岁以上的被调查者人数较少,但到过海岛的游客占这一年龄阶段总人数的比例较高,说明此年龄阶段的游客较喜爱海岛旅游,也是海岛旅游重要的目标市场。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在这些游客中,拥有大专、本科学历人数最多,有235人,具有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人数有55人,拥有研究生学历人数有34人,三者占93.7%,这些游客的职业主要为公司职员、公务员、自由职业者、科研人员,占到受访者的78.9%。受教育层次较高的旅游者,收入相对较高且稳定,他们是海岛旅游市场的重要目标市场。

(二)东部地区为海岛旅游主要客源地

如表2所示,在受访的游客中,山东省的人数最多,其它人数较多的省市基本位于山东省周边及东部沿海地区。人数超过十人的省市游客总数为589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5.9%,这些地区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为297人,占这些省市被调查人数的50.4%。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东部地区的游客到过海岛旅游的比例较高,说明东部是海岛旅游主要的客源地,海岛旅游者数量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递减。

(三)海岛旅游人均消费低,消费潜力大

如表3所示,海岛旅游价格水平与陆地价格水平相比,认为海岛旅游价格比较高和非常高的游客占到过海岛旅游的人数32.16%,认为海岛旅游价格水 平 在 一 般 以 下 占 到 过 海 岛 旅 游 的 人 数 的66.67%。如表4所示,从最近一次到海岛旅游的花费可以看出,海岛游客旅游花费小于2000元的占到总数的61.70%,小于1000元的占游客总量的近50%,可见海岛旅游整体消费不高。由于海岛旅游产品、功能单一、档次相对较低,造成海岛旅游价格偏低,海岛旅游整体消费较低。在家庭月收入方面,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大于7万元的占到44.8%,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大于7万元的仅占23.3%,可见到过海岛旅游的高收入家庭数量高于没到过海岛旅游的家庭数量。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家庭收入相对较高,说明海岛旅游者有较强的旅游购买力,到海岛旅游的消费潜力较大。

(四)海岛旅游市场处于观光旅游层次

针对海岛旅游目的的调查显示,有45.3%的游客认为海岛景观是影响他们选择海岛旅游目的地的最主要因素。在海岛旅游者感兴趣的海岛旅游项目中,选择海岛观光的有216人次,选择宗教朝拜的有16人次,选择渔家乐活动的有168人次,选择海上运动的有111人次,选择休闲垂钓的有86人次,选择海岛度假的有115人次,选择其它的有6人次。以上统计数据说明,海岛游客的旅游兴趣集中在海岛景观上,观光旅游是海岛旅游的主要目的。这说明海岛旅游市场仍不成熟,处于观光层面,旅游产品单一,与国外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形式的海岛旅游有一定的差距。

(五)海岛旅游者获得信息渠道状况

旅游者获取海岛旅游信息的渠道由多到少依次为网络、亲戚朋友、报纸杂志、电视、旅游广告、旅行社,其选择次数分别为172、133、104、92、53、48人次。从信息获取渠道上来看,海岛旅游者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数量最多,利用电视及旅游广告了解海岛的数量较少,从旅行社获取海岛旅游信息的数量更少。(六)海岛旅游者旅游满意度情况旅游者对海岛旅游最满意的是优美的海岛风光,占52.3%,这与大多数旅游者把海岛风光作为最感兴趣的旅游项目相一致,此外有26%的受调查者对独特的海岛环境较满意。游客对渔家特色风情、海上运动项目、完善的旅游度假设施满意度较低。旅游者对海岛旅游需改进之处涉及海岛旅游的各个方面,其中以海岛基础设施、旅游服务质量为主。

(七)海岛旅游市场潜力大

在对344名没到过海岛旅游的游客调查中,有89%的游客表示会考虑到海岛旅游。海岛旅游最吸引他们的地方主要为:海岛景色(143人次)、与陆地相隔的海岛环境(82人次)、海岛渔家风情(32人次)、海岛度假(25人次)、海岛文化(21人次)、坐船出海(13人次)、其它(28人次)。从统计数据看出,海岛旅游对大多数人有吸引力,最吸引他们的是海岛景色和与陆地相隔的海岛环境。可见,海岛旅游市场巨大,海岛旅游发展前景广阔,潜在海岛旅游者对海岛景色和环境最感兴趣。

五、结论与建议

(一)保护自然景观,科学开发海岛旅游

在开发海岛旅游过程中,需要根据旅游者的偏好编制旅游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开发旅游项目。大多数旅游者认为海岛最具有吸引力的是自然景观。因此,旅游规划、建设要以保护海岛景观、环境为前提,不能破坏海岛自然环境和海岛特色文化。在保护自然环境、海岛景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建设相关旅游设施,避免旅游设施的建设破坏海岛自然景观,最大程度地保持海岛景观的独特性、原生性。

(二)突出海岛特色,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到,旅游者到海岛旅游主要目的是观光,大多数游客在海岛停留3天以内,这就决定了游客的旅游花费不高。说明海岛旅游除观光旅游外的旅游项目较少,特色不足,对游客吸引力不强,难以吸引游客在海岛长时间停留,难以打动游客更多消费。从调查中发现,海岛旅游者对海岛文化、海岛民俗并不太感兴趣,而海岛文化、民俗资源正是海岛区别于陆地的重要特色之一。因此,发展海岛旅游,应深入挖掘海岛文化、民俗,开发旅游项目应体现海岛的特色文化,推出能吸引游客的海岛文化旅游产品,开拓海岛旅游文化市场。游客对海岛静谧的环境、特色的景观特别感兴趣,据此应重视海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引导以观光为主的消费观向海岛度假消费观转变,创造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

(三)细分市场,加强营销

海岛旅游应合理细分市场,加强营销力度。从游客的来源地来看,海岛旅游者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与海岛距离较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东部沿海地区是海岛旅游一级市场。此外,中西部大城市也应是海岛旅游的重要市场。针对一级市场,海岛旅游宣传营销在充分利用网络、报刊杂志的基础上,还应加强电视广告的宣传,使尽可能多的潜在海岛旅游者能了解海岛旅游,激发其到海岛旅游的愿望。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应为海岛旅游的次级市场。对于次级市场,海岛旅游应继续加强网络营销宣传,同时,加强与相关旅行社合作,由旅行社协助推介。其它地区属于海岛旅游的机会市场,目前应主要做好网络营销宣传。在经济基础较好、旅游开发较完善、国家政策允许的海岛,还应加强国际旅游市场营销与开发,根据海岛实际情况及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确定细分市场,制定旅游主题,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

旅游文化市场调研篇(2)

关键词:行为需求;旅游分析;海淀区大西山;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F59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3-0072-04

大都市近郊游成为国内外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得以迅速发展。如何从大都市复杂的旅游结构中筛选适合一日游要求,符合旅游者行为的产品成为关键。研究旅游者的行为和需求可以应用于帮助旅行社企业监控市场需求和旅游者行为的变化,评估旅游产品的优劣,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市场策略,更有效地设计和推销旅游产品[1,2,3]。本文以北京市民近郊游的行为与需求作依据,通过探讨大西山旅游开发的相关问题,为大城市近郊旅游开发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一、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概况

北京海淀区大西山旅游区与皇家园林旅游区、稻香湖旅游区并称海淀三大旅游区,地处北京市“城市西北部重要的旅游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的海淀北部新区,北起凤凰岭自然风景公园,南至寨口沟,并由此东延至百望山,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区域内共有已开发旅游景点6处,重点文保单位11处,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村1处,成规模的采摘园20余家以及数量众多的各种旅游接待服务设施。是北京重要的城市生态涵养区之一,是环城游憩带的组成部分,被纳入“十一五”时期北京重点建设的35个旅游景区[4]。

(二)研究方法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大西山旅游区相关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市场调研,主要调研的方法有市场监测、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等调查方法。

(1)对京郊游与大西山旅游市场进行的专题调查数据。整理了近三年来的市场研究成果数据,基本上以3个月为一周期,跟踪北京居民旅游消费行为的变化趋势。

(2)访谈式调查,调查机构在凤凰岭、大觉寺、鹫峰、车耳营、徐各庄、七王坟、管家岭等7个点采取提问的方式随机访问了400名游客及社区居民,了解他们对大西山旅游资源、产品与服务的评价与建议。

(3)入户调查数据,通过访问海淀、朝阳等北京城区居民300户,获取相关数据。在曙光花园、远大园、大西山美墅馆、汉荣家园、清河小区、壹线国际、嘉和丽园7个小区入户调查300户家庭,数据来源于问卷统计。

二、分析结果与结论

(一)分析结果

近3年平均结果来看,大西山凤凰岭、大觉寺与鹫峰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43.8万人次,民俗旅游共接待游客15万人次,占京郊旅游市场比重的2.3%。游客最满意的指标集中于先天性因素,最不满意的指标集中于旅游开发因素,需增强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大西山乡村旅游与怀柔、密云、昌平等周边地区相比,规模小,缺少品牌与龙头产品,处于竞争劣势。

1.游客最满意的指标集中于先天性因素

在大西山旅游调查问卷中,游客最满意的指标集中于先天性因素,它们分别是:优良的生态环境(提及率为30.8%)、自然与文化紧密结合的景区风光(提及率为22.1%)、古香道及宗教文化(提及率为17.6%)、清史文化(提及率为13.2%)、曹雪芹及红学(提及率为9.7%)、其他(提及率为6.6%,如景区与乡村结合紧密、旅游花费低等)(图1)。

2.游客最不满意的指标集中于旅游开发因素

在多次抽样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分析中,游客最不满意的指标是旅游接待(提及率为27.5%)、管理混乱(提及率为19.7%)、视觉环境缺乏美感(提及率为17.3%)、信息不畅(提及率为13.0%)、交通(提及率为11.0%)、景点品位与特色(提及率为9.0%)、其他(提及率为2.5%,如采摘单一、缺乏旅游商品等)。旅游接待差主要反映在硬件设施内部布局不合理、外观缺乏特色、接待服务质量缺陷、服务技能不娴熟等方面(图2)。

3.游客停留时间相对较短

一般来说,游客停留时间长短与旅游收入成正比。海淀大西山地区一日游比例高达90%,远高于怀柔、密云的40%(表1)。比全市平均值高出5个百分点,是北京一日游比例最高的地区,是典型的城市近郊旅游目的地。这种区位特点对应了消费少、停留短等一般旅游者行为特征,使得海淀大西山地区旅游收入难以提高。海淀区大西山地区景区从停留时间的角度讲,具有郊区景观、市区公园的特征。

4.游客平均旅游花费相对较低

由于海淀区大西山地区一日游比例奇高和旅游产品线问题,游客在大西山地区的平均花费以200元以下为主,低于全市平均值,比怀柔和密云景区的游客花费相差大。

5.公共交通使用率相对较高

游客去大西山景区乘坐公交车的比例最高,而自驾车的比例远低去怀柔、密云的游客。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大西山景区郊区景观、市区公园的特征。

6.以“2030”与“6070”人群为主体

调查结果显示,去怀柔、昌平和密云的游客40岁以下游客的比例明显高于平均值,而海淀大西山地区的游客55岁以上的明显高于平均值。考虑到大西山地区一日游比例达到90%,大西山地区成为部分老年人及退休人员日常健身、休闲的公园。

7.以全职的上班族为主体

全职的上班族占总体市场的比重为36.3%。在工作状况是全职的工作人群中,昌平、怀柔地区均高于平均值,在海淀地区游客中,退休及没有工作者的比例是平均值的二倍。

9.处于京郊游目的地选择排名的末位

以客流量计算,怀柔、昌平、密云等拥有山区旅游资源区县是京郊游目的地的首选,而同样拥有山区资源的海淀区位于第十一位,在整个京郊游市场中处末位。

10.还未形成品牌影响力

北京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外地来京游客而言,传统景点如故宫、长城是首选旅游景点,而北京游客首选是密云、怀柔景区。同时新景区如世界公园、欢乐谷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海淀大西山地区品牌知名度非常弱小,调查中,提及率非常低,形象趋于碎片化。

(二)结论

(1)大西山旅游市场定位应以京郊一日游为主;

(2)现状定位为中低端大众市场;

(3)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是游客对大西山旅游的基本认知,是核心竞争力;

(4)游客呼吁加快发展公共交通,增开公交线路;

(5)家庭、学生结伴、中小企业团体等有可能成为主要旅游形式;

(6)餐饮在旅游消费中所占比重大,将成为带动旅游业发展的突破口;

(7)休闲放松和登山健身已经逐步成为最旺盛的旅游需求;

(8)北京已经形成一个中高档的休闲市场;

(9)大西山在京郊游中排位靠后,缺乏知名度;

(10)香山、颐和园等的客流过饱和可能分流;

(11)游客对大西山最满意的集中于先天性因素,尤其是本区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

(12)游客对大西山最不满意的集中于开发性因素,主要是缺乏科学规划的盲目开发,人为地对景观进行破坏;原始粗放的经营模式,造成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都较低。

三、基于消费行为和需求的大西山旅游产品开发

在确定旅游市场时,要从大众性旅游需求出发,满足旅游者需要。在市场定位前,需要利用营销学理论对市场进行细分。市场细分是以消费者需求的某些特征或变量为依据,将具有不同需求的消费者群划分成若干个子市场的过程。市场细分从消费者需求差异性出发,寻找具有共同消费需求的消费者组成一个细分市场。不同细分市场之间的需求差别比较明显,而在每个细分市场内部,需求基本倾向一致。通过市场细分,企业或组织能够向目标市场提供独特的产品、服务及其相关的营销组合,从而使顾客需求得到更为有效的满足,有利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而旅游市场细分对于开展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实现战略目标和目的具有重要意义[5,6]。旅游市场细分可以通过地理因素(包括客源国、自然环境、空间距离等)、人口统计(年龄、性别、收入等)、心理因素(出游动机、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行为因素(旅游时机、旅游方式、行为特征)等方式。对于大西山旅游区利用者行为导向型的旅游资源而言,通过行为因素进行市场细分研究更有目的性[7,8]。

通过对大西山旅游区游客需求和行为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本区是以北京居民周末登山健身、观光采摘、文化探访等为主体,以节庆活动、科考、养生保健、短期度假等为补充,通过差异化和联动发展,分享景区客流,通过特色消费项目和业态创新,培育中高端市场,形成立体的多层次市场结构。重点打造乡村旅游、文化休闲、生态旅游三个核心产品。

(一)乡村旅游

立足大西山的农业产业优势和发展基础,促进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的规范提升,培育市民农园、教育农园、都市农庄等专项产品;积极推出采摘节庆活动,大力发展乡村主题餐饮、购物、菜地果园认养、田园劳作等深度体验活动,打造高品位、高参与性的乡村旅游产品。

(二)文化休闲

依托大西山丰富的皇家文化、文人文化,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开展文学访古、遗迹探访、禅茶品评等活动;开发森林酒吧、树屋酒店等个性休闲项目;充分利用中关村高科技和教育资源,积极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在本区发展,举办游戏软件、国学教育等主题活动,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休闲旅游产品。北京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阶层的细化和旅游需求多样化明显加强,在同质化的旅游地基础上开发出具有满足高层次、宽覆盖面的文化旅游产品项目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依托大西山区位优势,建设类似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的大型电影拍摄基地等具有明显都市特色的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可以更好地树立大西山人文旅游的品牌[9]。

(三)生态旅游

利用大西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对古树名木、森林景观、地质景观、野生动物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加大科研和科普投入,加强生态涵养;提升植物温室、花卉大棚等设施的旅游接待水平,开发具有参与性和科普性的旅游活动,适当发展大地艺术,打造具有独特性卖点的生态旅游产品。

四、结语

(1)大西山旅游区是城市近郊游发展的典型,特点是以自驾车为主的一日游,游客行为和需求主要集中在特色的休闲活动、餐饮等方面,花费构成比较单一,对生态环境优、基础设施全、休闲活动好的旅游目的地认知度高。需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管理、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旅游设施的改造和完善,设计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系统,是大西山旅游区发展的有效方式。

(2)大西山旅游发展以满足北京市民休闲登山、观光采摘、文化探访等为主体,总体定位是最便捷的生态休闲胜地。重点打造乡村旅游、文化休闲、生态旅游三个核心旅游产品,积极培育旅游节庆、会议培训、科教旅游、宗教旅游四个辅助旅游产品。对旅游景观系统进行提升和完善,促进大西山旅游的发展。

(3)大西山旅游区的核心竞争力是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自然基质上营造与自然环境协调、对生态环境有利的新景观,提升本区生态资源的品质,是保持这种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4)大城市近郊区旅游发展的主体市场一般是城市居民休闲旅游,市场开发应注重对城市居民需求与行为特征的研究,依托核心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产品,树立旅游品牌,扩大市场份额。

(5)优良的旅游景观系统是旅游发展的基本要求,针对大西山旅游区丰富的生态和人文景观,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和有效保护利用,构建优美、自然、和谐、文化氛围浓郁的景观系统,可以有效推动大西山旅游区的发展。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MZ029)资助。

参考文献:

[1] 范业正.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始终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5,(03):10-11.

[2] 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张林英.城市化与城市近郊乡村旅游发展的初步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7-30.

[3] 刘纯.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4] 王兵,罗振鹏,郝四平.对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旅游学刊,2006,(10):63-69.

[5] 王莹.旅游区服务产品特性分析及管理策略[J].旅游学刊,2002,(04):35-39.

[6] 张伟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7] Tianyu Ying, Yongguang Zhou. Community, governments and external capitals in China’s rural cultural touris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adjacent villages. Tourism Management,2007,(28):96-107.

[8] Barnwell B, Lane B. 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Rural Development [M].UK: Channel View Publication, 1994.

[9] 赵毓秀,于汉生.海淀景物记[M].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0.

[作者简介]李磊(1979―),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旅游方面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旅游文化市场调研篇(3)

[摘 要]本项研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U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以及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与大众旅游者对比以及分别从性别

>> 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 南京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及开发策略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休闲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 上海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研究花 大学生旅游行为分析及旅游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大学生自助游行为特征探讨 在杭大学生旅游行为探析 大学生群体结伴旅游行为研究 中日大学生旅游行为比较研究 咸阳师范学院在校大学生自助游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及差异化分析 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及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中国大学生修学旅游行为意向调查分析 大学生旅游动机与出游行为关系的调查报告分析 大学生穷游行为研究 大学生群体对华山的旅游行为调查研究 大学生旅游行为及市场开发策略研究 广州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及市场开发建议 北京市居民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艺术 > 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本项研究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主要通过U检验和非参数/检验以及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与大众旅游者对比以及分别从性别、月生活费差异三个侧面来剖析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一些见解。[关键词]大学生;旅游行为;市场开拓;杭州[中图分类号]P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4―0019―04

旅游文化市场调研篇(4)

关键词: 陕西

唐朝历史

旅游

纪念品 问题 研究方法

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是当时唐朝的中心地,唐文明是之前朝代所无法超越的,并且给世界带来了很大影响。作为旅游大省的陕西,旅游业已经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研究唐朝的历史文化渊源是开发其旅游纪念品的生命力之所在,而且旅游纪念品是旅游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陕西旅游纪念品调查结果显示,旅游工艺品是有市场前景的,而在陕西的旅游市场上应该展现出和其相对应的纪念品大量存在。调查发现:唐朝历史文化下的旅游纪念品应该体现地域历史文化特色,这样的纪念品才会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综观陕西省的旅游市场发现,大多数唐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雷同化、大众化、低劣化等问题。

一、陕西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旅游纪念品市场调查存在的问题

(1)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雷同现象非常普遍。从旅游者的购买心理需求来考虑,总是希望自己能买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而在旅游纪念品店里雷同现象比较多。这样对旅游者就没有新鲜感,甚至让会他们感到乏味。例如:西安书院门一条街上,开着很多的旅游纪念品店,前来购买的人也是非常之多,如果我们去买一个唐三彩的骆驼,可能就会在几家店内都能见到,从颜色、大小都是非常相似的,这样的纪念品只会带来市场的比价。

(2)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历史文化内涵粗浅,比较大众化。就旅游纪念品历史文化内涵要一定的深层次的内涵才能打动旅游者,可是大多数唐历史文化旅游纪念品原本带有一定的历史特点,但是体现历史文化含义浅显、涉及到历史文化太大众化,并且在制作时并不细心。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销售商为了谋取暴利,铤而走险地把一些唐朝旅游纪念品质量弄的越来越低劣,不注重形体塑造导致外观上基本丧失了原来的形态,使其失去原有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在大雁塔广场两边都有卖旅游纪念品店,就这些店里的纪念品并没有把唐朝历史文化特色的纪念品体现出来,甚至还能看到秦朝仿制的兵马俑。

(3)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或文物简单的仿造,没有创新意识。好的唐代旅游纪念品应该设计前期的创意上吸收和融入大量的历史文化,在工艺制作时严格按照历史记录或者文物外观造型进行,即使使用了新工艺也不能破坏原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且应该有严格的质量标准。而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还在建设和完善阶段,这样会造成部分好的唐朝旅游纪念品被一些小作坊大量仿制,真正的合法性权益却不能被国家法律法规进行保护,极大地影响了市场良好的运作和旅游研发部门,并对好的旅游纪念品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4)陕西很多的旅游市场规范化差,导致旅游景点地方的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店规模小、少、不全等特点。很多地方也只是沿路边随意摆摊设点就行,再加上缺乏有效地监督机制,这对唐历史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形象大打折扣,其结果是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真正的唐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形象受损。二、就目前的市场作用下,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研究方法

(1)对唐朝宫廷历史文化的历史进一步研究

唐朝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如美国、法国、加拿大等的唐人街,这也正是唐朝历史文化对在世界的作用下的结果。西安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历史最久的城市,先后经历过西周、秦、西汉等十三个王朝。就西安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佛教历史文化、古墓等都是唐历史文化研究的对象,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有民间的、宫廷的、还有佛教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就目前遗留下来还可以从相关历史博物馆的资料来研究,也可以从唐朝发展的历史来研究。综合各个特点来看选取宫廷历史文化为对象,可以很好的和特殊地域环境相结合,如法门寺、省历史博物馆等地,这些地方都是唐朝宫廷历史文化出土最有力的见证,通过研究宫廷历史文化的历史和实物的研究就是对唐朝历史文化的深度的研究,分析找出适合制作唐宫廷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纪念品特点,这对唐宫廷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纪念品创新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对陕西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研究

从市场的角度出发,积极对游客消费行为进行研究,开发陕西的旅游纪念品对经济地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带动作用。从目前市场下的纪念品存在的问题来看,如何改观这些纪念品的雷同化、大众化、低劣化等特点,是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纪念品开发前所认识的,只有克服了这些问题,找出合理的、适合市场发展的纪念品,才能从理论上找到设计前的指导作用。

(3)对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旅游纪念品创新研究

这里的创新应该是原有唐朝历史文化背景基础上的创新,既不同于原有遗留下来的文物简单复制,也不同于简单材料更换后的复制,旅游纪念品的审美表现应与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相协调,并最终通过对其造型语言的设计来获得。结合陕西旅游业特点下的传统工艺如:珐琅彩、金银、陶、纸制品等和历史文化相结合,创新出一系列的、满足不同层次的高、中、底档次、具有纪念意义、收藏价值的纪念品。

(4)对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纪念品销售环节研究

唐朝历史文化背景下旅游纪念品有着它独特的销售市场,并不像一般的商品具有普遍性销售的特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最终面对的是旅游景点的广大游客,最终把产品开发出来,如果销售配套工作不能跟上,一方面不能及时、准确的反馈产品需求信息。另一方面对产品开发的延续性、更新换代性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旅游性纪念品的设计已成为产品设计中最具诱惑力,最能激发创造力的艺术。因此在进行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应该及时和市场相联系,不断推陈出新,才能迎合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需要。

旅游文化市场调研篇(5)

关键词:旅游差异化;差异化战略;研究述评;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7.010

1引言

随着旅游者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旅游市场竞争的白热化,以旅游差异化推动旅游供给侧改革,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品差异化产生于产品的物理特征和其他市场混合因素,并于1980年提出著名的三大通用竞争战略理论,将差异化界定为企业为顾客提供的独特产品或服务,正式确立差异化战略这一概念。此后,众多学者开始关注差异化的相关研究。国内将差异化与旅游相结合的研究较早出现在饭店业,邹统钎(1993)指出饭店业的竞争战略应针对目标市场的需求,尽量避免单一的价格竞争,努力寻求产品差异化,开展附加值的竞争。旅游差异化既可以来自于产生物理差异的“生产”和服务阶段,也可以来自于产生心理差异的营销阶段。

当前,国内在旅游差异化方面已产生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在系统查阅国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旅游产品差异化、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旅游企业差异化经营、旅游差异化的竞合分析四方面评述旅游差异化研究进展,以期从中得到有益启发,促进国内旅游差异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深入化。

2旅游产品差异化研究

Shaw较早论及产品差异化,在他看来,产品差异化不是为了竞争,而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其结果是企业创造了需求,同时产品价格高于一般产品。Chamberlin、Edward H以产品差异化的研究建立了垄断竞争理论,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发源之作。早期研究J为产品差异化来源于产品固有的物理因素、非物理因素和不是产品本身固有的辅助因素。现代产业组织理论将产品差异划分为横向差异、纵向差异和产品特征。在纵向差异中服务差异是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把生产和服务阶段的物理差异,即横纵向差异界定为旅游产品差异化,将营销阶段的心理差异,即产品特征,归入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

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旅游产品同质化、低价竞争是几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低价竞争的主要原因在于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实施产品差异化竞争战略是摆脱单一价格竞争的有效途径。

2.1旅游产品差异化与低价竞争

在旅游产品差异化与低价竞争关系研究方面,产业组织理论和博弈论被广泛运用,且研究对象集中于旅行社,认为创新是实现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有效途径。陈青雁(2009)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以及博弈分析方法,论证差异化竞争战略是当前旅行社应选择的策略方式。杨丽(2010)主要关注了差异化中的增值服务,探究旅行社如何通过增值服务来实现其产品的差异化。关华和赵黎明(2010)针对旅行社产品同质化与差异化的Bertrand价格竞争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旅行社实现差异化的策略,即淡化旅游产品的特殊性、细分消费者市场、优化旅游产品结构。

2.2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的原因

对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的原因的探讨,陈志永(2004)做出了较大贡献。他认为导致旅游产品差异化不足的原因有三:一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二是旅游产品的不可专利性;三是我国当前的主流旅游消费群体和主观偏好尚未形成。特别地,陈志永(2011)还探究了乡村旅游地产品差异化经营不足的原因。研究指出:我国土地资源产权制度的缺失及乡村旅游资源的“公共池塘”资源特征给产品差异化带来了困难,而乡村旅游地的熟人社会关系使差异化经营需要面对高交易成本。

2.3旅游产品差异化个案研究

在旅游产品差异化个案研究方面,韩卢敏等(2008)、王玉英(2012)研究了内蒙古自治区省域、安徽休宁县县域案例地的旅游产品差异化开发;曾建明和肖洁(2010)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对我国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差异化战略进行了探讨。更细微地,曾敏(2012)认为地域特色与情绪调动力是旅游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两大驱动力,从一个设计师的视角,针对国内旅游纪念品的包装现状,阐述了“快乐的差异化”在旅游纪念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综上,一方面,学者们对旅游产品价格竞争尤其是旅行社产品的低价竞争大为关注,这与旅游市场零负团费顽疾久治不愈的现状密切相关,体现了学术研究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另一方面,现有文献多是重复借用博弈论模型来说明产品差异化不足造成了低价竞争,得出需要实施产品差异化的结论,在论及产品差异化具体策略时,与前半部分脱节。此外,当前主要从横向、纵向两方面定性地研究旅游产品差异化。如何确定差异化投资的临界点、保证差异化的效率,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问题。杨丽(2010)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她建立了差异化模型,研究了差异化程度如何影响差异化效率,分析了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水平。

3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

旅游市场营销要求了解旅游者的需求,旨在通过市场交换活动向旅游者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其经营目标。旅游产品的产品特征主要表现为品牌,广告是加强品牌宣传的重要策略。旅游差异化不限于生产和服务阶段的物理差异,还包括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STP理论――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定位(Positioning)是战略营销的核心内容。

饭店差异化营销应寻求差异化变量和支持因素,在实施中坚持需求导向、动态均衡、系统操作、全程管理与攻心为上。旅游景区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选择与组合需要关注从景区产品差异化到选定目标市场、从目标市场到市场定位、从市场定位到营销策略的整合推广三大重要转折,以实现由景区产品向景区品牌的转变。刘晓辉(2003)在做了贵州旅游市场细分与旅游资源SWOT分析后,建议为旅游者提供多层次、差异化、档次不同的旅游产品,实施相应不同的市场营销组合,进行差异化服务。他强调的“差异化”与无差异大量营销相对。在民族地区的旅游营销中必须把民族要素考虑进去,突破常规,差异化思维,最终达成民族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双赢格局。

张超(2009)构建了旅游产品信息性差异化模型,进而讨论旅游市场上规模经济、游客对产品特征的敏感度、广告技术、基于资源的产品种类分别对广告强度有何影响,体现了在目的地营销过程中,通过、传递产品信息来实现信息性差异化,从而实现旅游产品独特差异化过程的内在机制。

高静、焦勇(2014)在竞争分析框架下探讨旅游目的地如何运用品牌个性实现差异化定位。耿松涛与薛建(2015)开展了海口与三亚旅游形象差异化研究,得出基于遮蔽理论的海口与三亚差异化旅游发展策略是在旅游目的地协作基础上的差异化。

众多学者对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差异化营销进行了探索,强调了旅游市场差异化营销的重要性,但对如何具体落实差异化营销却流于表面,对差异化营销渠道的打造关注度不够。没充分考虑旅游产品与一般商品营销的异同,对策缺乏针对性。

4旅游企业差异化经营

差异化战略即企业提供被全行业认可的独特产品或者服务,实施的方法包括独特的设计或者产品形象、技术实力、独特的功能、客户服务、经销商渠道等。日本学者大前研一在他的名著《差异化经营》中提出,差异化有速度和内容两大来源。

董建英和余良(2004)在分析旅游产品特点的基础上,运用波特的行业结构化分析理论,阐述了旅游企业实施差异化策略的优势,强调旅游企业要选择顾客所重视的、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节实施差异化,在产品、服务、人员、价格、售后服务、过程等环节努力。

波特的“夹在中间理论”认为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不能兼容。李东娟和熊胜绪(2011)提炼出经济型酒店成本领先战略与差异化战略的耦合因子,认为经济型酒店实现了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种战略优化耦合。翁瑾(2008)研究传统旅游热点地区与新兴旅游热点地区的旅游发展路径,探索了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化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结论表明,极具地方特色的差异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营销以及政府主导下的大规模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新兴旅游集聚中心的形成,这是成本领先与差异化兼容的体现。

关于遗产地差异化,钟士恩等(2015)构建了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古镇实现分级、分类评价及其差异化发展路径选择的指引。姚宏和(2015)以莫高窟为例,发现游客对文化遗产旅游需求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并深入分析感知差异的产生原因,提出遗产地景区差异化开发需从展示分区差异化、价值挖掘差异化和产品分层差异化三方面着手。

李东娟(2015)构建了“差异化战略-顾客价值-企业经营绩效”的理论模型,并以在线旅游企业为研究对象,对构建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从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和情感要素差异化三个方面探讨在线旅游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路径,同时格外重视控制差异化成本。该研究开发了差异化战略度量量表,是主要创新点。

5旅游差异化的竞合分析

差异化战略作为三大通用竞争战略之一具有个体逐利性,但不能忽视战略的群体互惠增长。旅游差异化不意味着截然不同,差异与同一是联系着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旅游产品的差异化、旅游差异化市场营销、旅游企业差异化经营都只是在旅游者关注的某些价值维度的“标歧立异”,旅游活动和旅游产品的共性仍然存在,求同存异为旅游合作创造了可能。区域旅游一体化也需要差异化来避免发展的同质化,为区域旅游注入生机与活力。

旅游差异化的竞合分析研究主要包括差异化下的合作、合作背景下的差异化、差异化与合作的交融三类。崔晓明等(2010)考察了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合作,主张在旅游产品差异化视角下进行区域旅游合作;蒋丽芹和张丹(2012)则尝试从苏浙皖沪的差异和原因出发,借助于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提出实现三省一市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对策建议。桓占伟(2009)研究了一体化背景下郑汴旅游文化产业差异化发展,探讨郑汴旅游文化的不同特质、旅游文化产业的同质化困境,倡导差异化发展思路;李洪娜和赵亮(2009)探讨了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避免旅游产品同质竞争应采取的策略。杨丽(2013)将旅游产品差异化贯穿到旅游供应链的合作协调中,在研究产品差异化的同时,考虑到各旅游企业合作协调;在协调各旅游企业合作冲突中,同时考虑如何激励各旅游企业进行产品差异化,提出了基于旅游产品差异化的旅游供应链合作协调策略。

6研究展望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对旅游差异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不少有价值的成果。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目的地争相求新求异。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地实施差异化战略以寻求竞争优势成为摆在广大旅游经营者面前的难题,使得加强旅游差异化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在旅游差异化研究中,我们应始终明确旅游现象是复杂的,旅游本质是单纯的。“人诗意地栖居”这一旅游本质不应被旅游差异化所掩盖。未来旅游差异化相关研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

6.1建立统一的概念体系

现今的旅游差异化研究零散地分布于产业组织、企业管理、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旅游差异化、旅游差异、旅游产品差异化、旅游差异化战略等多个概念之间界定模糊,需要建立统一的概念体系与理论框架,来规范旅游差异化相关学术研究,对已有成果进行整合。

6.2加大β糜尾钜旎战略效应的研究

旅游差异化战略的原因与过程,学者们给了大量关注,而对于结果的研究较少。可定量研究旅游差异化战略的实施对旅游企业绩效的影响、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效益的影响。从效应研究中,明确应如何正确实施差异化战略。

6.3重视旅游差异化的风险研究

差异化战略包含一系列风险,如可能丧失部分客户、竞争对手的模仿、过度差异化等。现有的研究多关注旅游差异化在竞争优势建立方面的重大意义,而忽略了对风险的把控。今后的研究可尝试探讨影响旅游差异化风险的因素,有效规避战略风险。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32).

[2]张超.论度假饭店产品的差异化路径――以希尔顿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5):3639.

[3]朱有为,储震,陈柳.用差异化策略来赢取竞争优势――对我国旅行社低价竞争的思考[J].产业经济研究,2003,(02):5661.

[4]赵阳,索志林.基于价格竞争理论的旅行社产品创新策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0,(12):9296.

[5]黄浏英.饭店营销新理念:差异化营销[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1,(01):5457.

[6]陈敬芝.论旅游景区的差异化营销策略选择与组合[J].企业经济,2012,(09):138141.

[7]崔宇丹.差异化思维下民族地区旅游营销的提升策略――以民族发展为基点[J].贵州民族研究,2015,(01):148151.

[8]李东娟.基于顾客价值的在线旅游企业差异化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旅游文化市场调研篇(6)

一、相关研究综述和概念界定

因为城市相关旅游在我国的成长,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在城市旅游的管理模式及市场化的运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晋升和改良空间。是以,探讨当下会展旅游的成长存在的相关问题对晋升我国城市旅游业的成长具备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外关于城市旅游研究的文献,大多是从宏观上进行研究,对于城市旅游在地区的具体发展的研究资料还相对比较缺乏。

(一)相关研究综述旅游的原始起源较早,但是现代意义上的旅游则是发生在西方国家工业革命以后。到了90年代西方学者对于城市内部具体事务产生的旅游吸引力开始研究,他们对城市中的地标性建筑物、博物馆、纪念堂等具有的吸引力进行了分析,美国经济学家莱特斯就专门对来参观纽约自由女神像的国外游客进行调查,通过调查显示来参观纽约自由女神像成为他们选择来纽约旅游的一个重要原因。凯文•米特安在其研究中则指出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考虑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国内在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上的研究因为限制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建国初期的政治环境而没有较大的研究成果。在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对发展旅游业的重视的不断加强,国内学术界对于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马雪萍在1999年对城市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研究,作者结合市场经济的理念阐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和应当遵循的市场经济思维;徐惠蓉则认为城市的规划与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密切相关的,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留给旅游开发一席之地对于旅游资源的后续利用意义重大;张媛对上海市在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良对策。

(二)城市旅游资源的概念我国质监局曾对旅游资源进行过明确的划分,将旅游资源定义为: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可以吸引人们前来观赏或者是体验,并且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各种自然和人为事物的总和。城市旅游资源包括各种自然形成的资源,如大山、大河以及奇特的地质景观等,也包括一些历史文化建筑和现代大型建筑和造型奇特的建筑等一系列的人工景观。

二、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研究对象简介武汉是中部最大的城市,也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有汉口、武昌以及汉阳三大片区组成,长江和汉江在此交汇,也称“江城”。武汉也被称为中国经济地理的核心,全市国土面积为0.85万平方公里,2014年的地区GDP达到10069.48亿元,同期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2。武汉市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市内的旅游景点较多,旅游接待设施也较为完备,目前全市有3家5A级的旅游景点,4A级的旅游景点多达15家3。

(二)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作为我国旅游开发比较早的城市,在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在全国走在了前列。作为全国十佳游览城市之一,武汉的旅游对国民经济的成长的贡献度,几年一向保持在10%以上,不夸大的讲,武汉的游览也已经成为推进其经济成长的主要支柱产业。在这个过程中,武汉地区从自身的文化发展优势出发,不断挖掘潜在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效果。特别是,随着2012年武汉欢乐谷的开业,武汉的人工旅游景点又多了一处,进一步促进了武汉市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近现代人工建筑旅游资源,武汉市拥有较大的近现代形成的历史建筑。大力建设人工资源资源,例如在武汉开业的欢乐谷、玛雅海滩公园以及万达汉秀剧场和东湖海洋世界等。

(三)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1旅游资源开发和历史文化保护的不协调武汉在进行旅游开发进程中所存在的对景点周边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不力等存在的问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和影响武汉地区继续深入开发和挖掘旅游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桎梏。旅游存在“看稀奇”的现象,在参观的过程中,对于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还不是很高。旅客游览常常会呈现一些不文明的行动,并且旅客自己很可能是处于盲目攀高的目标而游览;一些开发商在进行旅游线路开发的过程中引入了一些庸俗文化,严重地影响了游客对武汉旅游的整体印象。除此之外,旅游线路开辟的大同小异让当前的游览开辟很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良多地域的游览的教育性代价正在被现代化游览所影响,不合理的游览项目的开辟不但让境外游览成长进入“死胡同”,也在必然水平上影响了全部市场的协调成长。在武汉旅游业的成长过程当中,各个地区都会各自成长,或者说缺乏应有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是当前影响其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2旅游资源开发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不协调进行新的旅游景点的修建、开发新的旅游资源都必须征用当地居民的房屋或者是耕地,在武汉市的一些人工景点的开发上也同样出现了这样的问题,从而使得当地居民和开发商之间不断爆发冲突。此外,在对模型旅游景点进行改造时由于没有和市民具体解释,使得市民对于改造方案难以接受,由此也产生了一些不协调。如果在今后的开发和建设中,没有将这种发展的利益进行适当的兼顾其所带来的旅游市场的不良影响是非常大的。3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的不协调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与城市建设之间也产生了一些不协调调的方面,具体表现为:第一,为了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而改变城市建设规划和相关要求;第二,在某些地区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又必须对原有的旅游景点进行占用或者是迁移,从而增加了旅游开发的成本和经营的稳定性。目前,在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中,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联动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制定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发挥武汉城市各个区域的旅游资源的优势是实现武汉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市场进一步发展的一个关键所在。地区在场馆的修建上,节日的举办上和相关项目的引进上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这种做法一方面影响了地区整体规模效应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呈现了因为反复修建而致使的旅游资源的在利用程度和效率方面的不尽人意。4大众参与和资源开发有待整合当前,在武汉进行的旅游开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如何从旅游经济发展的全局考虑来提高其城市旅游的全面性。这一建议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武汉地区各色旅游事业的共同发展。因此,如何从城市建设的全盘发展来进行考虑已经成为武汉城市旅游未来在运营中所需要积极应对的一个问题。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进行城市旅游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将发展的全面性和独特性来进行有效地结合。这类连系会将武汉地区的旅游发展举行更好地整合和分析。

三、促进武汉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讨论

(一)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关系要合理把握开发的程度,既要实现开发的旅游应用价值,也要尽量减少对于历史文物的破坏。唯有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武汉地区的旅游才会真正地树立自己的品牌,然后成为行业成长的榜样。在城市开发中,发扬文化可以作为一种永续的成长动力。例如,武汉市在进行城市旅游的发展中,应该一方面充分挖掘自身存在的文化资源,尤其是带有一定历史意义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应当通过游览的体例进一步地成长和宣扬。

(二)提高城市规划和城市旅游资源开发的协调性武汉市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到现有旅游资源的分布以及未来那些地方可能作为新的旅游景点被开发出来;例如,为了更加方便人们前来游玩,新建的娱乐场所可以选择有地铁、公交等到达线路较多的地方;新开发的旅游资源尽量不要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争抢土地。同例如,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组织艺术团进行演出推广,在大型的博览会上展示武汉城市文化,加强与周围省市的密切交流,实行市场联合、资源共享。同时,制定精品旅游路线来让旅客体会武汉城市文化,加强对于相关旅游服务人员的文化普及程度,树立全方位、个性化的发展形象,为武汉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三)明晰产权明确利益与责任分配产权的不明晰使得资源的利用效率大为降低,也使得资源容易被过度使用和破坏。如果说旅游地居民和当地政府所获得的利益较少,那么他们对旅游业的发展就会持消极态度,这是不利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因素。因此,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合理分配利益和责任才能更好的促进武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此,武汉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旅游法律法规约束相关业务的单位,同时大力宣传旅游发展应当遵循的原则,提高国民旅游的文明素质水平。

(四)打造特色旅游在武汉城市游中,旅客的审美和游览的相关认识在必然程度上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是以,若何很好地知足其猎奇的发展诉求是成长特点与城市相关链条发展中的主要目的。武汉市特色旅游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旅游资源利用率不是很高的问题的出现。所以,在今后的武汉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旅游产业的集聚区和游客的集中疏散等方式来为旅游资源的整合式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因为,伴随着不断创新的旅游发展才会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吸引顾客的优势。旅客的忠诚度在某种层面上来源于旅游资源开辟资源所具有的新鲜度。基于此,在今后的武汉城市旅游的发展中,不断强化与突出旅游资源开发的创新意识将会是其未来不断振兴与繁荣的必然之路。例如,打造专线特色旅游,通过别具一格的城市旅游项目来提升广大游客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但是,在打造特色的过程之中,要注意遵循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则和规律,尽量避免各种不切实际的盲目上马。

四、总结

旅游文化市场调研篇(7)

20世纪90年代,客家文化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客家研究热”直接推动了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客家文化旅游开始兴起。进入21世纪,在“文化旅游热”背景下,客家文化旅游热开始形成,客家文化旅游蓬勃发展。总体上客家文化旅游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资源开发以物质文化资源为主、旅游产品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旅游市场以近域客源市场为主是客家文化旅游的主要特征[11,14],客家文化旅游开发中大资源与小产品、大市场与小区位、大文化与小景观、大形象与小品牌的“四大四小”表现较为突出。粤闽赣边区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是客家民系形成的客家大本营。以“客家三州”赣州、汀州、梅州为核心的客家大本营是客家文化中心,赋存丰富的客家文化景观和客家民俗风情,为客家文化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是客家文化旅游的核心旅游目的地。

2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满意度分析

2.1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以梅州市为研究区域、以客家文化旅游为对象、以问卷调查方式测评梅州市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满意度,探寻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显着影响因子。梅州市是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向外传播核心区,被誉为“世界客都”,是客家文化旅游的经典旅游目的地。选择梅州市为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满意度研究区域具有典型代表性。由于影响游客满意因素的复杂性,游客满意度测评涉及多维度指标体系和测评模型。其量化测评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法、神经网络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测评模型主要有期望差异模型(EDT)、服务质量模型(SERVQUAL)、服务绩效模型(SERVPERF)、满意度指数(ACSI)模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3,5,15~17]。本文采取广泛使用的李克特5级量表法,建立评价集V=[非常满意,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对应的测量标度向量H=[5,4,3,2,1],作为评价集的相应分值,获得被访游客对测评对象的主观态度。根据调查目的,综合考虑客家文化旅游的影响因素,构建侧重于客家文化旅游的游客满意度测评的9维度39因子评价指标体系(表1)。问卷设计内容包括:(1)受访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包括客源地、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收入等。(2)旅游期望与实际感知的总体满意度和单项满意度评价。(3)满意度相关影响因子:包括出游次数、出游方式、出游动机、旅游地形象等。(4)满意度的行为结果:忠诚度。

2.2调查过程与分析方法

样本调查在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完成,选择包含了黄金周、双休日和工作日的时间进行调查。在梅州主要景区、酒店、特产店对旅游者展开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采用调查人员直接对游客进行“一对一”随机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法,协助游客填写问卷并及时回收问卷,保证了信息的客观有效性。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共获得有效问卷289份,有效率达96.3%。运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9.0对问卷调查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本次调查的Alpha,即可靠性系数(a)=0.944,且各评价因子的Alpha信度系数均大于0.800,问卷调查资料的可靠性(信度)高。

2.3游客满意度结果分析

(1)总体满意度通过统计分析,评价总目标值为3.78,说明游客对客家文化旅游的总体满意度没有达到满意水平。且与其它类型文化旅游满意度相比,客家文化旅游的总体满意度偏低。(2)评价维度满意度各评价维度指标满意度均值与李克特量表中5级满意度的赋值相比可看出(图1),除旅游环境和客家文化特色维度指标达到满意外,旅游景区、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旅游娱乐、旅游服务与管理7个维度指标均未达到满意水平。图1各评价维度满意度Fig.1Thevaluedimensionsatisfaction(3)评价因子满意度评价因子层39项指标中,仅1/4项指标达到满意水平,其中最满意的三项评价因子是空气质量、客家民俗和游览环境;最不满意的三项评价因子是娱乐特色、商品价格和商品类型与特色。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明不同人口学特征和不同旅游行为特征的人群在总体满意度上的差异情况。不同游客群体满意度差别程度用P值判断,P>0.05时,表示比较差异不显着;0.01交通舒适性、娱乐特色、商品类型与特色、游程安排、服务质量监管、气候舒适度、水体质量、空气质量、居民态度、客家民居建筑和客家民俗等15项评价指标的Pearson相关系数均大于0.7,且各相关系数概率值均接近0,表明游客满意度与上述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高度显着的相关性(表3)。

3基于游客满意度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策略

结果表明,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总体满意度没有达到满意水平,不同游客群体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存在满意度显着影响因子。客家文化旅游存在形象模糊、市场狭小、产品单一、特色不足以及服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增进游客对客家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丰富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旅游产品文化内涵、优化旅游环境是提高客家文化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有效途径。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应着力于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的形象价值、产品价值、环境价值和服务价值。

3.1实施形象策略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形象价值

(1)强化形象主题,培育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旅游形象是激发旅游动机、提高游客期望、提升感知质量的重要因子[3,18,19]。概念泛化、视觉雷同、形象主题模糊、文化内涵缺失是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弱化的主要问题,同质竞争是客家文化旅游形象弱化的主要原因,应强化客家文化旅游形象主题。包括突出“客家文化”大主题、强化客家文化旅游的总体形象,在客家文化旅游总体形象下,根据粤闽赣客家地区“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文化差异和特征,进行客家文化各亚区的旅游形象定位,凸显各亚区的旅游形象主题,形成

鲜明的客家文化旅游形象,通过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将粤闽赣客家地区客家文化旅游主题和宣传口号统一于客家文化旅游总体形象,共同培育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2)加强旅游宣传与形象传播,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旅游宣传与形象传播是旅游形象形成的重要途径,也是对游客期望进行管理、使游客期望与实际感知保持一致、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手段。确定鲜明而统一的客家文化旅游形象标识,对客家文化旅游进行客观准确的形象宣传,有利于客家文化旅游市场形象和口碑效应的形成。积极扩宽形象传播途径,借助电影、电视、广播、报刊、音乐、网络等大众文化和新兴媒介,大力宣传客家文化旅游,有利于促进客家文化旅游形象传播、提升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

3.2实施市场策略扩大客家文化旅游市场

(1)开拓非客家人客源市场,扩展客家文化旅游中长距离客源市场。客源市场狭小、人气指数不高是客家文化旅游的“小市场”特征表现。客家文化旅游的现状客源仍局限于“客家人”这个“自家人”市场和500km范围内的近域非客家人市场,客家文化旅游需要开拓更广的旅游市场。应注重中长距离非客家人市场的开拓,加强客家文化旅游在非客家人客源市场的宣传,采取各种旅游推介会让非客家人了解客家文化,增强客家文化旅游对中长距离非客家人的旅游吸引力。(2)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扩宽客家文化旅游营销渠道,积极开展文化营销、网络营销、价格营销。以客家文化为“卖点”开展文化营销,满足游客对客家文化旅游的文化需求:对同质文化的追寻记忆和延续继承,或对异质文化的观摩学习和体验经历。利用现代新媒体开展旅游网络营销,通过客家文化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表达,开发客家文化旅游的影视产品、动漫产品,提高客家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采取灵活的价格策略开展价格营销,降低旅游产品的直观价格,吸引不同的分众市场。

3.3实施产品策略提高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价值

(1)深化产品开发,丰富客家文化旅游产品。浅层次粗放开发、观光产品为主、旅游产品单一是客家文化旅游的“小产品”特征表现。应遵循旅游产品开发规律、尊重旅游消费需求[8,20],重视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重视客家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在加强民居建筑文化、饮食文化等客家物质文化旅游开发的同时,重视民俗风情、文化艺术等客家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重视客家文化旅游体验产品和娱乐产品开发,实现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由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体验产品的转型升级,积极探索旅游业与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产业、动漫产业的融合,解决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表达难点,创新开发客家文化休闲体验旅游产品,以增强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体验感受;重视旅游商品开发,加大旅游商品开发的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开发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促进旅游购物。(2)强化特色与精品意识,提升客家文化旅游产品质量。以客家最具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开发客家文化特色旅游产品(特色旅游线路、特色景区、特色商品),彰显特色,提高客家文化旅游价值和品质,增加客家文化旅游吸引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挖掘客家文化内涵、展示客家文化精髓、铸造文客家文化旅游精品、提高客家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从而提升客家文化旅游产品价值。

3.4实施环境策略以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环境价值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客家文化旅游环境。客家地区属于旅游非优区,普遍存在“最后一公里”的交通瓶颈,旅游环境有待提升。应加大资本投入,完善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旅游设施,完善交通设施,提高客家文化旅游交通通达性。通过提升市场环境、卫生环境、治安环境来营造客家文化旅游整体“大环境”,完善客家文化旅游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加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的品质。(2)加强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保护、提升客家文化旅游环境品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客家文化是客家文化旅游的资源本底,也是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的背景环境和文化环境,应注重客家文化旅游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保护,加强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开发,协调山水生态资源旅游开发与客家文化旅游发展的关系,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尊重文化生态,以文化生态的方式科学展示客家文化,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采取法律保护、制度保护、申遗保护、开发保护等多种形式的保护措施,加强客家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开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