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8 10:28:05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篇(1)

、 精神分裂症在传统意义上属于重性精神障碍中的一种,它对个人的功能水平有深远的影响,虽然药物能改善疾病的许多显性症状,并对复发预防有效,本文就试图对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治疗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了解精神分裂症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及其心理治疗的特点等方面。

一 行为治疗

精神分裂症病人最被动的缺陷是由于长期住院或脱离社会生活,其社会交往功能差,就业竞争能力下降,尤其是慢性患者,而抗精神病药物对这些行为的改变收效甚微。除了 传统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代币制管理、反复的生活行为训 练外,越来越多的行为治疗研究集中在社交技巧训练、职业 康复训练、自信社区治疗计划等方面。

二 家庭治疗

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家庭干预已被普遍接受。家庭治疗也是文献研究最多的一种治疗方法。其中对精神分裂症较有针对性的治疗技术有:

(一)心理教育性家庭治疗大量研究显示,按精神分裂 症复发预防和再住院率来衡量,采纳行为和心理教育技术的 家庭治疗优于传统的门诊照料或个别治疗,牵涉家庭治疗的 复发率接近,而接受常规处理的复发率为。心 理教育的最基本点是解释各种可能的病因和可能进行的各 种治疗,其后为更有效地处理人际之间的问题提供建议。

(二)危机取向家庭干预Goldstein根据危机干预理论 而设计的方法,主要是为解决精神疾病急性期的问题而发展 的,包括病人及家属定期与医生会见,治疗者帮助家庭成员 有效地识别当前存在的和/或将来可能发生的紧张因素或有 潜在破坏倾向的事情,并提供可行的应付手段。

(三)行为模式的家庭治疗

Falloon和Tarrier等人应用 行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注重于训练整个家庭成员解决内 部问题和相互交往的技能。如他们提出对精神分裂症病人 的有效治疗包括:1.关于精神分裂症的教育内容;2.相互交 流训练,如角色扮演练习、模仿、强化;3.问题解决训练:指导 家庭成员进行结构性解决问题方法的训练:①找出问题所 在;②列出针对这一问题可能的解决办法;③对各种可能的 办法可能会产生的不同结果进行评估;④家庭成员从可能的 解决办法中找出一种被认为是可行的最好的办法;⑤按此法 做出计划并付诸实施;⑥对实施结果进行回顾并表彰参与者 的努力。4.教会家庭成员行为管理的各种策略、方法,包括 代币制、行为塑造的方法等。

(四)心理动力模式的家庭治疗

有研究者报道对重性精神障碍病人也可采用心理动力模式的家庭治疗。如Jones指出这种治疗模式的主要原理是家庭生活的扰乱是由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投射过程造成的,这是所有成员都无意识地参与了的过程,这种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治疗的中心点。但仅有的研究尚不支持心理动力治疗技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应用。

三 认知或认知行为治疗

精神疾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如精神分裂症 病人最主要的认知功能损害表现在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 这些认知功能的损害不仅影响病人的社交和职业能力,也与 精神症状的发生、发展有较密切的关系,如病人对自身疾病 的认识肯定与认知功能有关,研究也发现幻听可能与人的默 读机制有关等。因此,近年来有不少研究者有兴趣将认 知或认知行为取向的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进行应 用。最初主要将认知行为方法用于病人的症状处理, 如治疗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尤其是针对那些对传统抗精 神病药物效果不佳的精神病人,也有用认知治疗针对慢性精 神病人的思维障碍等;近来也有研究者针对精神病人脑功能 障碍如注意、记忆等方面进行认知训练;还有人将其用于 急性期的精神病人中。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认知行为干 预强调合理探索精神症状的主观性质、挑战这些证据、接受 对这些信念或体验的现实检验等。

四 特定诊断的心理治疗

它是一种专为重性精神障碍者而设计的治疗方法。 有研究者提出病因性心理治疗和 康复性心理治疗两种说法,认 为大多数常规心理治疗是病因性基础的,而对重性精神病恢 复期或慢性精神病人实施以支持、行为矫正为基本特征的治 疗则主要是康复性质的,即非病因性的。此疗 法属于后者。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篇(2)

所谓的应对方式其实就是人们缓解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直接关系着应激反应的最终结果。经过相应的研究不难发现,患有精神分裂的患者其应对方式都比较消沉,在遇到困难时容易逃避,这种消极的心态容易加重患者的病情。认知行为疗法主要是采取一系列认知、行为干预方法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这种疗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疗效,尤其适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已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CBT在这类群体应用的临床特点,发挥疗效的具体心理机制还未明确。本研究为深入探讨CB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疗效,为进一步改进临床治疗和服务提供指南。

1.一般资料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的资料。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把其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具体的入选标准如下:满足精神分裂症的诊断要求;患者年龄在19-61岁之间;患者的学历在初中以上;患者以前只采用过药物治疗方法;已经按照要求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排除标准如下:患有精神病以外的其他疾病;患者的情感交流障碍得分机交流障碍得分均高于5分;在30天内接受过药物治疗外的其他治疗。把符合标准的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其中,CBT组平均年龄在29±9岁,男性10人,女性20人,平均受教育年限12.5年,病程85±70月,氯丙嗪等效剂量429±316mg,ST组平均年龄在30±9.5岁,男性16人,女性9人,受教育年限12.5年,病程90±75月,氯丙嗪等效剂量489±409mg。经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工具。本文主要采用的是应对方式问卷调查法(CSQ),其中主要包含6个不同的衡量因素,即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回避、合理化因素。对不同的条目计分为1分和0分。

1.3 治疗方法。研究中我们针对不同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分别采取同等次数的认知行为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

1.3.1 认知行为治疗。在进行研究工作之前,研究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要求阅读相关的操作要求,了解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问题,还应该参加精神分裂症认知行为治疗的培训,提升自身的治疗水平。具体的治疗流程如下:采取个体治疗的方式共进行15次治疗,治疗时间控制在24周左右。认知行为的治疗是一大类包括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的心理治疗方法,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来减少失调情绪和行为,改善心理问题的一系列心理治疗方法的总和。主要应包括四个方面,针对幻觉、妄想、阴性症状和情绪症状的治疗。针对幻觉:正常化、组织应对策略等;针对妄想:苏格拉底式提问、重新归因等;针对阴性症状:行为激活等;针对情绪症状等:情绪管理、放松训练。

1.3.2 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相对应的是支持性心理治疗,具体的治疗次数及时间需要参照认知行为治疗,在确保这两个因素相同的前提下进行心理治疗,主要是通过鼓励、劝告及建议的方式来治疗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问题。

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

2.结果

经过研究比较不难发现,两组患者在应对方式问卷的评分上没有太大差异,二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通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素的评分明显高于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且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总而言之,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积极应对方式得分均有所提升,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有所下降。因此,药物结合认知行为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的应对方式,从根本上增加患者的积极情绪比例,减少消极情绪比例。经过相关的研究不难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差异就是消极应对方式的结果。采用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更具有针对性,精神分裂症本身就是一种比较难于治疗的疾病,由于患者自身的认知、行为、情感等方面均不同程度出现了障碍,单纯依靠心理治疗已经无法满足精神分裂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李霞,谭洪华.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07:1014-1015.

[2]周晶晶.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健康研究,2015,05:539-541.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篇(3)

作者简介:李波(1975-),女,本科,主管护师,心理治疗师。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治疗对新型所致精神障碍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科120例新型所致精神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为单纯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并进行一般性的指导(如健康教育,危害教育,法律常识宣传等),心理治疗组以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进行各种方式的心理治疗,对心理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心理治疗后心理治疗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新型;心理治疗;服药依从性

新型主要指冰毒、和氯胺酮一类的中枢神经兴奋性药物[1]。在我国内流行时间尚短,但滥用呈逐年上升趋势[2],其危害匪浅,如可引起意识、人格、情绪等改变,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然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新型所致精神障碍的患者服药依从性低,为了改善其服药依从性,对我科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男性新型所致精神障碍病人12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关于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16-28岁,病程半年以上,无严重躯体疾病,住院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拒药或藏药行为,治疗均以利培酮为主,其中单一用药86例,联合用药34例(见表1)。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用药情况及进行心理治疗前服药的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用药情况 (例)

组别 单用利培酮 +奋乃静 +氟哌啶醇 +氯氮平 +舍曲林

心理治疗组 46 5 4 8 4

对照组 40 3 4 4 2

86 8 8 12 6

2 方法

2.1 分组方式:将120例病人按入院先后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戒毒,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进行一般性指导(如健康教育,危害教育,法律常识宣传等[3])。心理治疗组以戒毒,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及运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对病人进行心理治疗。

2.2 服药依从性判断:采用观察和询问相结合的方法,参照江开达[4]等报道的依从性标准,将依从性分为3个等级。 完全依从:病人住院期间主动接受治疗,按时服药;部分依从:住院期间被动接受治疗或偶有拒药,藏药行为,说明后能纠正;不依从:住院期间经常藏药,拒药,说明后不能纠正。

2.3 心理治疗的对策与方法:心理治疗分为三个阶段,即入院初期、康复期和出院前。

2.3.1 入院初期:病人精神症状明显,自知力缺失,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此期以个别心理治疗为主,劝导病人接受常规治疗和生活自理,帮助病人认识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服药对康复的作用,从而增强服药的依从性。

2.3.2 康复期病人由于新型的作用,很容易在心理上产生抑郁,躁狂,焦虑等不良情绪[5-7],有的甚至有绝望自杀的想法,有的病人在进行脱毒过程中有很多矛盾心理和叛逆心理,因此很不配合治疗,此期的心理治疗以认知行为治疗,小组治疗,家庭治疗为主,帮助他们树立戒毒的信心和决心,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及认知方式,改善对新型的错误认知,帮助病人应付急性或慢性渴求,服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以及预防和减轻的方法,并及时对症处理。解除病人的后顾之忧,提高服药依从性。

2.3.3 将要出院的病人,生理脱毒已完成,精神病症状消失。此期以集体心理治疗及家庭治疗为主,对病人进行积极的社会康复训练[8]。使病人树立早日回归社会的信心,延长操守时间及减少复吸,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

2.4 心理治疗效果评定:由2名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进行分析评定,采用百分比表示。

3 结果

见表2。

表2 心理治疗前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例(%)

组别 例数 完全依从 部分依从 不依从

心理治疗组 治疗前 60 8(13.3) 40(66.7) 12(20.0)

治疗后 60 46(76.7) 8(13.3) 6(10.0)

对照组 治疗前 60 6(10.0) 36(60.0) 18(30.0)

治疗后 60 28(46.7) 18(30.0) 14(23.3)注:心理治疗前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p>0.05心理治疗后两组病人服药依从性比较p

4 讨论

依从性是指对治疗及治疗行为遵从的程度[9]新型所致精神障碍病人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稽延性症状,如疼痛,食欲差,失眠,焦虑和抑郁等持续存在的躯体和精神状态,这些症状是导致渴求,发生复吸的重要原因。本研究表明,心理治疗能明显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通过心理治疗帮助个人或群体改变导致适应不良行为的认知方式,帮助改变对新型的危害的错误认知,改善了病人的服药行为,提高了治愈疾病的信心,由此可见,心理治疗对提高新型所致精神障碍病人的服药依从性,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新民.“新型”及其危害[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5,4:272-274

[2] 高小平.苯丙胺类将成为21世纪泛滥最广泛的[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2,11(1):73-74

[3] 李遵清,张仲荣,王学升.循证护理在戒毒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9,18(5):446-450

[4] 江开达,李淑春,罗星光,等.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中的依从性[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3):167-170

[5] 冯怡,徐嗣荪,王秀华.50例戒毒者脱毒治疗前后抑郁和焦虑状况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1999,5(1):12-15

[6] 张忠球,李辉.曲唑酮治疗戒毒者后焦虑抑郁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3,12(3):201-203

[7] 王增珍,凌秀风,姜东林,等.吸毒人员戒毒效果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13(1):68-71

[8] 苏中华,郝伟,成义仁,等.662名社区吸毒人员操守抱持和社会帮教状况调查[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14(2):122-126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篇(4)

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成实验组 (45例, 齐拉西酮 +心理治疗 )和对照组 (45例, 利培酮+心理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56%, 高于对照组的71.11% (P

【关键词】 齐拉西酮;心理治疗;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9.129

精神分裂症是由多种复杂的因素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且25.00%~70.00%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抑郁症状, 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 甚至会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安抑郁、绝望、轻生等消极念头[1]。本院对齐拉西酮及心理治疗用于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探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 均以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为诊断依据, 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45例。实验组中女24例, 男21例, 年龄24~47岁, 平均年龄(34.19±7.67)岁, 病程5个月~5年, 平均病程(2.61±0.37)年。对照组中女23例, 男22例, 年龄23~48岁, 平均年龄(35.27±8.33)岁, 病程4个月~5年, 平均病程(2.53±0.4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药物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 起始剂量1 mg, 2次 /d, 可视患者病情以及耐受情况调整剂量, 总剂量控制在2~6 mg/d, 8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 起始剂量20 mg/次, 2次/d, 可视患者病情和耐受情况调整剂量, 总剂量控制在60~160 mg/d, 8周为1个疗程。

1. 2. 2 心理治疗方法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 对两组患者实施心理治疗, 根据患者性别、职业、身份、心理状态等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开导, 通过启发、鼓励、安慰以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 提高其治疗的自信心与配合度。

1. 3 疗效评定标准[2] 治疗1个疗程后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价, 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为精神分裂症状的评价标准, 以汉密尔顿抑郁测量表为心理状态评分依据。精神分裂症状完全消除, 同时心理评分改善程度≥75.00%为显效;精神分裂症状大部分消除, 同时心理评分改善程度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疗效比较 实验组显效21例(46.67%)、有效22例(48.89%)、无效2例(4.44%), 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显效12例(26.67%)、有效20例(44.44%)、无效13例(28.89%), 总有效率为71.11%,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8, P

2. 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实验组出现1例焦虑、1例恶心呕吐、1例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1例便秘、2例焦虑、3例恶心呕吐、2例视物模糊、2例头晕,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2%,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 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精神障碍疾病, 对其社会功能、心理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3]。大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 主要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情感障碍, 如易激惹、焦虑、抑郁等;感知觉障碍, 如幻味、幻听等幻觉现象;意志与行为障碍, 如对学习、工作等正常活动以及娱乐活动兴趣逐渐减退、行为被动等;认知功能障碍, 如在执行功能、工作、学习等方面存在认知缺陷。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临床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首选方式, 利培酮、奎硫酸、奥氮平等均为一线抗精神病药物。齐拉西酮为治疗精神类疾病的新型药物, 对5-羟色胺2A(5-HT2A)受体有较强的阻断作用, 从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焦躁、抑郁、激越等不良心理, 具有较广的适应性, 效果较利培酮优[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56%, 对照组为71.11%,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采取齐拉西酮与心理治疗相配合的治疗方式用于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理想效果,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延祜, 穆朝娟, 刘兰芬.齐拉西酮及心理治疗对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精神医学杂志, 2015(6):433-436.

[2] 阁萧萧.齐拉西酮和氟呱醇治疗33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5): 168-169.

[3] 王晓燕, 王伟灵, 丁彬彬, 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Hcy、血脂水平与认知障碍的关系.检验医学, 2015, 30(12):1198-1202.

[4] 赵小亚, 段维维, 朱庆, 等.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命质量和社会功能的相关影响因素.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4): 56-58.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篇(5)

【关键词】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改良森田治疗; 焦虑; 抑郁

The Study of Modified Morita Therapy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Induced by Alcohol/ZENG Xue-mei,CAI Lian-xiu,XIE Dan,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24):039-041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odified Morita therapy 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alcohol. Method:80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induced by alcohol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Octo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4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odified Morita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drug treatment based on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the treatment effects,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and anxiety scal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After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HAMA,HAMD sco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97.44%,94.87%,respectively,total effective rate of HAMA,HAMD scor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76.32%,71.05%,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Alcohol induced mental disorder; Modified Morita therapy; Anxiety; Depress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Ganzhou City, Ganzhou 341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24.014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是指由于长期或大量饮酒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发生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焦虑、抑郁、人格障碍等。对于酒精导致的精神障碍,单纯的药物治疗仅仅能消除患者的躯体依赖,然而却无法消除患者对酒精的心理渴望,从而导致患者复饮率一再增高。森田治疗是一种超于理性和言语的治疗方法,它基于神经疾病为特点的心理治疗,改良后的森田治疗对精神病患者更为适用,逐步促使患者达到社会康复目的[1-2]。对此,本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改良森田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10月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80例。入选标准:(1)符合CCMD3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2)HAMA>14分或HAMD>18分,提示存在焦虑抑郁症状;(3)意识清楚,无语言交流障碍;(4)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或阅读能力,文化程度小学以上;(5)住院时间>6周。(6)使用抗精神病药物阿立派唑,用苯二氮卓类控制戒断症状。排除标准:(1)认知能力缺陷;(2)合并严重躯体疾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途脱落1例,参与研究39例,男37例,女2例,平均年龄(38.59±11.96)岁,平均饮酒史(15±3.59)年,文化程度:小学6例,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14例。对照组脱落2例,参与研究38例,男35例,女3例,平均年龄(36.03±11.61)岁,平均饮酒史(15.6±4.35)年,文化程度:小学7例,初中18例,高中及以上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及平均饮酒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改良森田治疗。首先采用常规剂量的精神药物治疗,其次改良森田治疗一个疗程为6周,采用团体治疗方式进行,每周5次,每次50 min,在每一期治疗结束前安排写周记,治疗师给予点评。各期有其治疗侧重点:(1)相对卧床期:该阶段时间为1周,也是森田治疗的静卧修养期,它和常规森田治疗又不同,即不要求患者绝对卧床,治疗师可建议患者多阅读哲学类的书籍来净化心灵,同时对患者讲解有关森田治疗的理论,以4人为一组开展讨论,其中阅读的目的在于从书中找寻解决苦恼的解决方法,阅读完毕后把自身感受写下来。(2)轻作业期:该阶段时间为2周,治疗师引导患者搭积木、折纸鹤、猜谜语等。鼓励患者在实际操作中打破情绪本味,感受成功与失败的内心体验,慢慢培养对生活的自控力。患者要充分接受、不断纠正及反复体验自己的紧张焦虑,以此打破恶性痛苦循环,促进康复。(3)重作业期;该阶段共2周,患者意志经过相对卧床期和轻作业期训练后逐渐增强,情绪也相对稳定,向往未来生活。此时治疗师可将治疗从室内转移到室外,开展音乐治疗,让患者打太极拳及球类运动等。目的在于培养患者忍耐力和持久力,延续轻作业期。(4)社会适应训练期:该阶段为1周,大部分患者住院的目的为早日痊愈,回归正常生活,有良好的社会交往。所以社会适应训练期就着重培养该方面的能力。如开展社交技巧训练等,并对森田理论进行一次回顾性巩固。此阶段的心理治疗多集中在出院指导,可以采用情景模拟方式,促使患者提升对生活的主观能动性[3-4]。

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工娱疗法。首先采用常规剂量的精神药物治疗,其次开展常规康复训练,每周5次,每次50 min。即指导、鼓励患者参加工艺、音乐、舞蹈、书法、体育等不同种类的文体娱乐活动,以此培养患者参与意识[5-6]。

1.3 疗效评定 由专职心理测量师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分别于入组前和治疗6周后各进行评定1次,根据治疗前后HAMA减分率进行效果评定,减分率=(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总分×100%。减分率75%或总分≤7分为痊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6周后,HAMA量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2%,HAMD量表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64、1.767,P

表1 HAMA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疗效比较

组别 痊愈

例(%)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率(%)

观察组(n=39) 17(43.59) 11(28.21) 10(25.64) 1(2.56) 97.44

对照组(n=38) 4(10.53) 8(21.05) 17(44.73) 9(21.05) 76.32

表2 HAMD量表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疗效比较

组别 痊愈

例(%) 显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总有效

率(%)

观察组(n=39) 8(20.51) 19(48.72) 10(25.64) 2(5.13) 94.87

对照组(n=38) 4(10.53) 7(18.42) 16(44.11) 11(28.95) 71.05

2.2 HAMA、HAMD 评分 经治疗,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酒精是一种亲神经性物质,单次相对大量饮酒可直接导致精神异常,若长期应用即起精神病性症状、戒断综合征及依赖等精神障碍[7-8]。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的病因除了遗传因素、生化异常外,通过对酒精中毒者研究得知,该类中毒现象与其他精神障碍以共存的关系,约80%的酒精中毒患者自身就有普遍常见的抑郁、焦虑和性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尤其上述三类患者日常中也会大量饮酒。此外,有研究指出,多数因酒精引起的精神障碍患者和家庭、经济及社会等因素有关,患者都曾通过饮酒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抑郁,进而不断强化饮酒行为。在临床中也发现,不少患者在疾病康复期因对疾病本身及即将回归社会工作和生活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心焦虑,复饮再次入院的酒精神中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引起其复饮原因也与其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交往应对技能不足等有直接关系。

森田疗法又称为根治的自然疗法,该治疗方法坚持“顺其自然”和“为所当为”理论原则,消除思想矛盾,使患者摆脱疾病观念[9-10]。所谓顺其自然也并非为所欲为,因为自身力量不可能左右情绪,顺其自然地接受所产生情绪,以行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11-12]。所以森田理论要求人们用自然的感情自然地接纳和接受烦恼,不要本能地排斥它,否则会引发思想矛盾和精神的交互作用,使内心世界的冲突更为激烈。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运用改良森田治疗方法能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摆脱抑郁、焦虑等情绪造成的失望无助感[13-14]。为促使患者逐渐了解发病机制及有关疾病知识,特在治疗中引入心理疏导和知识讲解,不断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掌握了森田的核心理论,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应激,而提高患者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运用改良森田治疗组的临床效果、HAMA、HAMD评分均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说明改良森田治疗能有效稳定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改善焦虑、抑郁症状,对患者疾病的康复患者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孙艳华,宋淑芹,于乐.改良森田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4(5):724-725.

[2]关爱华.心理护理干预对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25(15):90-91,94.

[3]石辉东.心理护理对酒精诱导精神障碍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4,14(7):875-877.

[4]齐文博,刘锡亮,席巧真.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2例临床分析[J].内科,2014,15(4):403-404.

[5]李艳青.中国森田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5(9):1429-1431.

[6]李椰,周晓芬.改良森田治疗对神经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2,12(4):402-403.

[7]梁洪金,万雪英.改良森田治疗在焦虑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5(9):1867-1868.

[8]华彩霞,季绍珍,马平都,夏朝云.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焦虑情绪及应对方式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2,10(4):212-214.

[9]张勇辉,黄芹,温云辉.改良森田疗法治疗抑郁症对照观察[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1(3):267-268.

[10]张艳.森田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中的作用[J].德州学院学报,2011,14(4):60-62.

[11]李国威.18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特征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2):272-273.

[12]曾云珍,何芳梅.改良森田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J]. 现代医院,2013,11(6):87-89.

[13]闾金杰,拜有根,黄胜华,等.改良森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远期疗效[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13(4):238-240.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篇(6)

关键词 住院式森田疗法 临床应用 改良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The Expansion of the Hospital Type Morita Therapy Applications in China

WU Xu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Morita therapy was founded in 1918 by Morita Shoma. His disciple improved the theory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Now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atment in the psychology. The early Morita therapy is mainly suitable for some kinds of neurotic disorder, but after finding the modified therapy by many researchers, the hospital type can be used on mental diseases such as depression, rehabilitation of schizophrenia and internet addiction.

Key words Morita therapy; clinical application; improved

1 森田疗法的概述

森田疗法由森田正马建立,他认为神经质的症状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①森田疗法的主要治疗理念是:顺应自然、为所当为。经过改良后的住院治疗,基本保留了前三期的治疗过程,在第四期即生活训练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适时的调整。采用住院式森田疗法的过程中施以各种作业治疗,丰富患者的兴趣,增强治疗信心,强化患者社会功能、达到改善其精神症状的目的。

2 住院式森田疗法的临床拓展应用的相关研究

2.1 住院式森田疗法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精神分裂症有迁延不愈和反复发作的特点,患者需长期或多次住院,难以重返社会。精神康复研究重心是,在治疗中尽最大可能恢复患者的社会功能,帮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和家庭。森田疗法在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中一般用以配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湖南省邵阳市精神医院每2天进行一次集体心理治疗代替绝对卧床期,解释和宣传森田疗法治疗原理,要求病人“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正视症状面对现实配合治疗。研究发现,森田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起到了辅助治疗的作用。②张艳等人③在森田治疗中加入“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发现在精神分裂症的全程治疗中加入森田疗法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复发,减轻焦虑抑郁状态和不合作态度。伴随治疗时间延长,该理论较好被患者接受,改变不良认知模式,加强心理应激素质,主动适应社会生活环境。亲情护理减少了患者脱落现象,稳定了病情和患者的主动性保证疗效。

2.2 住院式森田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应用

抑郁与焦虑是神经症突出症状,通过森田疗法的治疗理念顺其自然,让患者学会忍受痛苦,为所当为,带着症状坚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和生活。研究发现,森田疗法对抑郁性神经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中培养患者工作兴趣和信心,提高社会功能、改善精神状况。④王世凤等人⑤为探讨住院森田疗法配合药物治疗忧郁症的效果,整理了某医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符合CCMD-Ⅲ-R忧郁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78例。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森田疗法治疗,共3期治疗,平均每期10天,目的让病人学会放松,将注意力引向外界。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情绪障碍、躯体化症状及睡眠障碍均有明显改善,SDS,HAMD量表分均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森田疗法在网络成瘾治疗中的应用

许多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者一般缺乏与家人和朋友之间的交流,社交范围极小,抑郁型人格特质的人易出现网络成瘾。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时,极易把情感满足和压力释放转向计算机网络以寻求支持。这种依赖不断强化他们寻求网络的行为,而致使他们逃避现实生活,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损害和行为异常现象。⑥郭洪绪等人⑦根据患者的成长史、家庭环境、性格问题的起因以及发展过程确定治疗方案。第1期绝对卧床期开始后3日患者表示愿意听从安排,但仍想上网。第2期轻作业期持续一周后,患者有参加各种娱乐活动的欲望,上网欲望减轻,但仍怨恨父母。第3期重作业期,患者体验到其他娱乐活动,自觉有信心且愉悦,对父母的怨恨减轻。第4期社会实践期持续2个月,患者学会关心他人,接受症状,让家人协助控制上网时间。

3 住院式森田疗法的展望

森田疗法旨在改善患者不良的认知模式,陶冶其性情,提升心理素质,有助于矫正某些异常人格特质。这些人格特质的改变能够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做好积极地准备,提高社会功能。住院式森田疗法可以用在各种心理障碍的康复阶段,尤其是在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中。⑧但目前住院式森田疗法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以下不足:第一,森田疗法的实施者要受过专业的治疗训练,且住院式森田疗法需要一个绝对安静、相对封闭的环境。因此,相对其他认知疗法森田疗法的实施并不方便。第二,森田疗法的治疗周期长且治疗经费高,可能会导致患者流失影响其推广。第三,森田疗法在治疗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只能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治疗。在案例中,医护人员对森田组患者的关注明显多于仅服药的对照组,患者获取较多的关照和社会支持,会影响其康复以及社会功能的恢复。因此,在治疗康复期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中,还需要补充长期预后追踪研究资料。最后,在治疗网络成瘾的案例中样本量过少,可见森田疗法在治疗网络成瘾者中仍处于探索阶段,治疗机制和操作规范方面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和长期跟踪研究。

注释

①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53-273.

② 王瑞见,袁连喜,吕春江,等.住院森田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6):404-406.

③ 张艳.森田疗法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治疗中的作用[J].德州学院学报,2011.27(4):60-62.

④ 李椰,周晓芬.改良森田治疗对神经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402-403.

⑤ 王世凤,叶飞,陈光辉,等.森田疗法治疗忧郁症的相关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4):459-459.

⑥ 王澄华.网络人际互动性质与依附型态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硕士论文.台湾:台湾大学心理系,2001:8-11.

精神心理的治疗方法篇(7)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药物; 康复性心理治疗; 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9-0053-02

doi:10.14033/ki.cfmr.2016.9.029

精神分裂症为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常伴有严重抑郁症状,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药物干预的基础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时施行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对于促进患者症状的缓解与预后的改善具有重要价值[2]。因此,为了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患精神分裂症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给予药物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收集2012年7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患精神分裂症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原则中的相关标准[3];(2)入院确诊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且患者的阳性症状基本获得控制,已经处于康复期;(3)患者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有脑、心、肝、肾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2)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53岁,平均(32.57±6.38)岁;病程2~15年,平均(5.84±3.48)年。研究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平均(33.74±7.18)岁;病程3~18年,平均(6.30±2.30)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30例患者单纯给予药物治疗,给予利培酮片(生产企业: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776)口服,初次用药剂量为1 mg/d,1周内可将药量逐渐加至2~4 mg/d,第2周可加至4~6 mg/d,之后可保持该剂量用药。研究组3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康复性心理治疗,具体措施:第1个月内,医护人员集患者及其家属(固定陪护的1~2人)会谈2次。由于患者家属对患者疾病的态度和心理状态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效果,因此临床上除了需要给予患者药物治疗外,还应对患者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和疏导,以有效调节患者家属与患者间的关系,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观察,若患者的病情较为稳定,可再次进行两次会谈;治疗2~3个月时,护理人员应每隔20 d与患者家属进行一次会谈;治疗4个月后,应每个月进行一次三方会谈(医护人员、患者、患者家属),总会谈次数需≥15次。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4个月的治疗。会谈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充分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以便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2)通过健康教育使患者认识到坚持用药治疗的重要性,使患者的自知能力逐渐恢复,并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与不良情绪进行合理的疏导,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4]。(3)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该疾病患者如何正确面对社会,并有效获得家庭与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1.3 评估标准

(1)通过BPRS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自拟自知力评分标准对患者的自知力进行评分,评分越低代表患者的自知力越好。(2)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为期1~2年的随访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工作能力情况与复况,其中工作能力情况共包括恢复正常工作、可胜任一般工作、可监督但无法胜任工作及无法参加任何工作等4个状态;复发标准:经积极的治疗及干预后,患者的相关症状缓解超过3个月后再次并发精神症状,BPRS评分超过36分,且经笔者所在医院精神科两位以上的主治医师同时评估明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与自知力评分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BPRS评分与自知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P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工作能力情况对比

经过为期1~2年的随访观察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工作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

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有6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00%;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43.33%。两组患者的复发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残、自杀等行为,严重威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处于急性发作期患者会出现人格崩溃与情感、知觉及思想上的精神障碍症状,此时主要采用精神性药物进行治疗。而待病情控制进入恢复期后,此时患者的思维与情感方面无显著异常,并且能够与周围人群接触,故此阶段是进行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期[5]。

目前,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模式主要为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更加注重综合性、社会性及开放性的变化,使患者体会到心理、躯体等全面康复治疗。利培酮片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抗精神药物,其在患者急性症状的控制上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对于患者症状消失回归社会之后在日常生活与工作方面的作用依然有待提高,且治疗后患者依然存在较高的复发率。梁颂游等[6]研究表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性心理疗法联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工作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后BPRS评分与自知力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药物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自知力,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范宁,谭云龙,李佳,等.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临床症状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105-108.

[2]何秀英,陈剑英,吴风云,等.临床护理路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49-52.

[3]马辛,蔡焯基,郑毅,等.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规范化综合治疗临床路径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3):165-168.

[4]韦红梅,肖爱祥,夏志春,等.认知自知力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结局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5):1140-1142.

[5]周立发.齐拉西酮联合康复性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