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09 11:00:22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1)

【关键词】

颅脑损伤;急诊救治;护理;体会

急性颅脑损伤是急诊科是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往往有发生突然、伤情重,病情多变,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的特点。如何提高颅脑损伤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已成为急诊救治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728例,现将急诊科抢救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516例,女212例;年龄1~79岁,平均35.5岁;其中车祸489例,坠落伤83例,撞击伤43例,塌方砸伤37例,拳击伤31例。其他45例。经完善检查最后明确诊断为脑挫裂伤460例。硬膜外血肿97例,硬膜下血肿112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46例,原发性脑干伤73例,颅内血肿338例,颅底骨折217例,脑疝67例。合并失血性休克59例,肋骨骨折110例,血气胸142例,肝脾肾破裂41例。腰椎骨折79例,骨盆骨折67例,四肢骨折218例,颌面部损伤172例。按Glasgow昏迷计分,入院时GCS≤8分329例,12分≥GCS>8分285例,GCS>12分114例。

2 护理体会

2.1 入急诊室的抢救护理

迅速了解病情,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受伤时间、受伤部位,伤后有无意识障碍,有否中间清醒期,肢体活动情况,并立即通知医生,同时立即检查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伤情判断;若发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急诊心肺复苏术,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或切开畅通气道、应用复苏药物,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人工呼吸及人工循环,并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患者取适当,给予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迅速处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或症状[1],生命体征相对稳定后,尽早护送患者做脑CT、X线拍片、B型超声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尽快通知颅脑专科医师会诊。有手术指证需要立即行手术者,应在急诊处理的同时紧急做好术前准备,如验血型、配血、备皮、药敏试验、留置导尿管等,通知手术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并与病房护士详细交接。

2.2 加强呼吸道管理

是抢救重症颅脑损患者的重要措施。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因意识障碍,加之误吸及舌后坠等都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梗阻,故接诊后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呼吸道内异物,并放置口咽通气管,避免因呼吸道堵塞引起窒息。对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者,立即行气管插管或行气管切开,使用人工机械通气。吸痰可兴奋咳嗽反射中枢产生低氧血症增高颅内压,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颅底骨折、耳鼻腔有血液漏出者吸痰时严禁从鼻腔吸引,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颅内感染。

2.3 颅脑损伤患者的特殊护理观察

2.3.1 意识观察

意识变化是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颅内压升高与否的重要指征。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可以根据GCS评分来判断。护士必须掌握意识状态的各个阶段的临床表现,如伤后即昏迷很深,说明颅内损伤较重,如昏迷逐渐加深,说明继发颅脑损伤的形成发展。即使患者处于昏迷状态,也应每15 min进行一次GCS评分并动态观察,判断患者意识障碍是否加重,分析病情变化,指导治疗

2.3.2 瞳孔观察

瞳孔的变化也是病情变化的重要体征之一。通过观察瞳孔大小、形状是否对称及对光反射情况来判定脑损伤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有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同侧有血肿形成或继发水肿严重,有脑疝形成;两侧瞳孔大小多变、不规则、对光反射迟钝或出现眼球分离,表示有脑干损伤;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揭示脑疝晚期,病情危重,濒临死亡[2]。

2.3.3 颅高压护理

颅内压增高主要症状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烦躁不安等,必要时可采用颅内监测仪,一旦颅内压增高,及时汇报医生采取措施。脱水疗法为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高压的重要措施。要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在15~30 min内快速滴入20%甘露醇250 ml(小儿酌减)减轻脑水肿,以迅速降低颅内压,预防进一步脑损伤发生。给予高流量氧气的吸入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减轻脑水肿。

2.3.4 生命体征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其生命体征可发生异常改变。在紧急抢救中要密切观察变化,详细记录,以预示病情变化。患者出现进行性血压升高、脉搏变慢有力、呼吸变慢而深,提示颅内压升高;如出现血压下降、脉弱而速、呼吸浅而慢,多为脑干损伤或脑疝晚期或失血性休克。发现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脉搏的观察要注意脉搏的强弱、节律、速率以及血管弹性的好或差,不可机械地仅观察记录脉搏的次数。枕大孔疝的患者可突然出现呼吸骤停,需要特别注意。伤后体温在40℃以上多为下丘脑损伤或脑干损伤所致中枢性高热,加强物理降温。

2.4 转运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相对稳定后,应转运到神经外科治疗或手术室手术。转运应及时迅速,不能在急诊室延误。要制定绿色通道管理制度,转运时注意摆好患者、姿势,保持车身平稳,避免过多震动和搬动头部,以免加重颅内出血、增加颅内压;躁动的患者四肢给予适当的约束,防止坠床或误伤。需要转入住院科室或送手术室者由专人护送。患者做CT、X线检查时应带液体及氧气,由护士护送,并准备急救车,简易呼吸器,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调各科室间的工作,缩短各项处置时间,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抢救,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无阻[3]。

2.5 重视心理护理

出现颅脑损伤后,家属和意识清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应作好安慰解释工作,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抢救工作密切配合,以快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急救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及时向家属提供抢救的信息,取得理解和支持。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的全过程,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恰当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救治效果。

3 讨论

通过对728例颅脑损伤患者急诊救治护理,可以体会到:入院后首先要保持生命体征稳定,保持呼吸循环稳定,这是进一步救治颅脑损伤的前提;护士对创伤患者的伤情观察、评估,要有时间性和准确性。必须不断提高急救意识,建立起快速反应的抢救机制,始终保持冷静的头脑,加强急救技能;观察病情护理人员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对病情作出综合的、有预见性的判断,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护士细心地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掌握病情发展趋势;护理还要有整体性,协调好与其他科室的工作,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畅通无阻。急诊专科护理观察直接影响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和预后,是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病死率和伤残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 考 文 献

[1] 周秀花.急救护理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l9.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2)

【关键词】儿童 多发创伤 救治 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184-01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不同创伤成为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人们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车祸的发生率在明显提高。据调查,儿童意外伤害事件中车祸伤占到60%。这对创伤急救技术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做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对病人实施快速、准确的评估与处理是从事危重病护理的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但如何对创伤儿童进行处理,这使习惯于成人工作的护士面临的挑战【1】。

1 病历资料

选择2010年至2013年我院急诊科共收治儿童车祸至多发伤16例。年龄2-14岁,平均4.0岁。男性11例,女性5例。其中腹部损伤8例,骨折伤11例,其它外伤3例,其中两个以上脏器损伤8例,三个部位以上损伤4例。

2 急救原则

2.1 创伤患儿的急救处理步骤:(1)快速初级评估(伤情判断、初期评价);(2)稳定生命体征(急救处理、紧急复苏);(3)再次详细评估(二期评估、再次检诊);(4)初步治疗及确定治疗[2]。

2.2 评估:严重创伤患儿送达急诊后,医护人员立即对意识、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评估意识状态[3]。患儿来诊后立即呼叫患儿,判断意识、颈动脉搏动、生命体征、双侧瞳孔大小,光反射是否存在,面色,末梢循环。经过初步评估,若患儿病情属急危重症,应立即进行抢救。如患儿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3 心肺脑复苏:依据美国心脏协会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进行心肺复苏。对患儿立即进行心脏按压,位置两连线的中点,下压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频率至少100次/分。迅速清理气道,使用儿童简易呼吸器支持呼吸,吹气量以胸廓起伏为准,与胸外按压比例双人复苏15:2,单人复苏30:2,氧流量10升/分。同时进行气管内插管,选择3.0号带气囊导管,经口插入10cm,使用简易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路,按每公斤体重20ml生理盐水30-60分钟输入,并给予肾上腺素按每公斤体重0.01mg静脉推入。

2.4 再次评估与治疗:在抢救同时,呼叫儿科、ICU、相关科室医生紧急会诊,参与抢救。患儿出现自主呼吸和心率后,在监测生命体征的情况下,迅速提升血压,补充血容量,做交叉配血。取血进行患儿的血气分析,如PH小于7.35,说明存在代谢性酸中毒,应给予患儿碳酸氢钠按每公斤体重1mmol静脉快速输入,纠正酸中毒。多科医生会诊与严密监测,完善B超、CT、化验等相关检查,确定诊断,并提出治疗重点。需要立即手术者,在急诊科完成术前准备,如完成备皮、胃管、尿管的置入,直入手术室。

3 护理体会

3.1 护士对急救专科技能掌握要熟练。如婴幼儿的CPR技术、婴幼儿的静脉穿刺技术、简易呼吸器的使用技术、导尿、胃管置管术及配合医生气管插管等技术应熟练掌握,以便在抢救中得心应手,提高抢救成功率。平时应加强急救技术的训练,如科室组织进行心肺复苏模拟训练,到儿科进修穿刺技术等,得以提高。

3.2 对于重症多发创伤的患儿,护士要掌握抢救流程,如迅速评估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路,包扎、止血、液体复苏等,做到与医生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科室定期组织学习,请外科医生、儿科医生讲解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的知识水平。

3.3 急诊科护士要了解药理学知识,如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急救药品的规格、用法、用量等,以及副作用,疗效观察等,做到准确用药,及时根据病情调整用量。科室利用早交班时间进行提问,提问用药常识,并定期进行考试,使护士能牢固掌握药理学知识。

3.4 做好物品管理,使抢救物品完好率100%。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保证电量充足,性能完好;除成人用品外,还应准备好儿童用的抢救用物,如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胃管、导尿管、吸痰管,简易呼吸器等,物品在有效期,并保证性能完好,以便在应急情况下能够顺利使用。急救护士每班检查仪器设备的性能,护士长、仪器管理员每周检查仪器设备性能的完好性,使之处于备用状态。对抢救物品用后及时补充,定期检查,防止过期。

在急诊科,任何突发状况均可能出现,面对的就诊人群、疾病谱不确定,患者可能为男女老幼,所患疾病可能为内、外、妇、儿。在整体化急救过程中,急诊专科护士发挥应有的护理角色功能,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救治成功至关重要[5]。通过对小儿严重创伤的救治,考验了护士的专业技能和反应能力,为今后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更具体、更完善的工作目标。

参考文献

[1]孙惠娟.对儿童创伤的评估与处理[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1,20(7):304~306

[2]许峰.儿童多发性创伤的急救思维和处理原则[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12):897~899

[3]林小玲.严重创伤的急救进展[J].全科护理,2009,7(10):2602~2603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3)

【关键词】 脑出血;急诊科;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4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71-01

脑出血是危重病症中的一种,对人体生命健康具有很大威胁,其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抢救,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而急救护理质量是决定脑出血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因而应该加强对脑出血急诊护理的研究。本文对我院急诊科实施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1年8月至2012年11月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79例,其中男48例,女31例,年龄为28-79岁,平均为58.7±11.4岁。患者在入院后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恶心、并出现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和偏瘫失语症状,为其进行头颅CT检查并结合相应临床表现诊断为脑出血。

1.2 护理方法 让患者立即静卧,并给予吸氧治疗,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静脉注射20%的甘露醇进行降颅压治疗,对于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给予地塞米松、呋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为降低患者颅内压,可在患者头部放置软枕,将患者口部稍稍向下,以便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能够自然引流,以免阻塞呼吸道;控制患者血压,并给予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对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则可连接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

2 结 果

本组79例患者在经过一系列抢救和急诊护理后,有5例患者因并发呼吸衰竭而死亡,其死亡率为6.33%,其余74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均转送神经科接受继续治疗。除了5例死亡案例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并发症。

3 讨 论

脑出血在发病时多伴有颅压升高症状,使得患者出现头痛眩晕,而脑室中的血液会对大脑细胞进行压迫,影响各个控制区的功能,导致患者脑室缺氧,易引发脑疝、脑梗死等疾病[1],需要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对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急救护理后,本组79例患者中仅有5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其余74例患者均转送神经科进行继续治疗,且未有并发症案例出现,这说明急诊护理能够及时挽救患者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颅压升高症状。在对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当中,护理人员在患者发病后应该迅速组织人员进行抢救,协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针对患者颅压升高的症状,护理人员应该尽快为其建立相应静脉通道,注射甘露醇药物[2],降低患者颅内压。同时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以免患者因情绪激动造成颅内压进一步升高。对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护理人员应该立即对其呼吸道进行清理,将患者呼吸道中的痰液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治疗。对于出现呼吸抑制的患者则可适当给予呼吸兴奋剂药物进行治疗[3],对于出现呼吸衰竭的患者,则应立即协助医生为其连接体外呼吸机辅助患者进行呼吸。同时,急诊护理人员在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尤其在对患者头部进行护理时,动作一定要轻,以免动作幅度过大对患者颅脑造成额外伤害,影响脑室内压力平衡,加重患者病情。

另外,急诊护理人员应该对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在本次研究的79例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对于这类患者护理人员更应该加强对其生命体征监测,对其意识的改变情况进行掌握,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呼唤患者姓名,或给予其痛觉刺激来判断患者的意识水平,以便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来协助医生调整救治方案。对患者瞳孔大小进行观测,瞳孔能够直接反映患者颅脑病情变化情况,患者瞳孔的大小、对光反应等都是反映患者颅脑病症的重要指标,因而护理人员应该定时对患者的瞳孔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联系医生,判断是否发生脑疝,以及时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在本组死亡的5例患者中,没有一例患者因脑疝死亡,这就是护理人员对瞳孔状况进行密切观测的结果,因此在脑出血急诊护理中,对于瞳孔出现不等大和光反应消失状况的患者,应该及时判断可能发生脑疝,尽快对其进行抢救,挽救患者生命。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患者,急诊护理人员应该快速沉稳地协助医生进行抢救,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红娟,李燕.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脑出血患者预后和并发症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75-76.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 机械通气;检查;护理

重症监护患儿病情复杂且危重,需要进行特殊检查,如CT、核磁共振等以明确诊断。而在机械通气下患儿因病情所限不能离开呼吸机。同时,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的气体交换,是关系到重要脏器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顺利转归的首要环节[1]。所以,在外出检查途中保持机械通气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及有效通气至关重要,我科备有专门运送患儿的呼吸机,在外出检查时可不间断机械通气。现将检查途中的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我科共有40例患儿外出行CT、B超、MRI等检查,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4 d~12岁;重症肺炎20例,先天性心脏病11例,脑干脑炎9例。

1.2 结果 2例在检查途中出现人机对抗,使用咪达唑仑后患儿呼吸平稳,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1例因痰液堵塞致SpO2下降,至急诊科紧急吸痰后,SpO2上升至正常水平,未出现明显并发症。

2 护理 

2.1 检查前准备

2.1.1 使用前装好呼吸机所有管道部件,检查呼吸机性能是否完好。另备:6号、8号、10号吸痰管各2根,便携式吸引器1台,微量推注泵1台,以及便携式监护仪,简易呼吸气囊和听诊器等。2 ml、5 ml、20 ml、50 ml注射器各5支;肾上腺素、阿托品、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咪达唑仑各5支,生理盐水20支等。

2.1.2 评估患儿自主呼吸的强弱、痰液的性质及量;评估循环系统的稳定性,预见性掌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确保患儿有两路及以上的有效静脉通路,外出检查前再次清理呼吸道痰液。

2.1.3 认真计划外出检查的路径细节,同时要将将外出检查的必要性和危险性明确告知患儿家属,并征得家属的书面同意。

2.1.4 外出前与所要检查的部门取得联系,约定准确的时间,避免不必要的等待,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和护士各一名护送。

2.2 外出途中和检查时的护理

2.2.1 密切观察患儿的意识、呼吸、心率、末梢循环、瞳孔、SpO2等。经口气管插管的患儿由于反复脱开呼吸机吸痰、固定导管胶布松脱、搬动等因素,气管导管很容易偏离正确位置,造成单侧肺通气[2]。因此,途中要及随时判断插管的位置,听诊呼吸音对称与否,观察呼吸机所显示的各个参数变化,积极处理呼吸机报警事项。本组1例患儿途中出现痰液堵塞,SpO2进行性下降,口唇、末梢轻微紫绀,听诊痰鸣音明显,呼吸机报警示PIP高,随带吸痰设备无法完全有效地清除痰液,迅速送至急诊科,经充分吸痰、提高氧浓度后,血氧饱和度逐渐回升至95%。

2.2.2 外出途中尽量选择平稳的道路,上下坡时患儿头高足低,呼吸机保持重心稳定,以防不慎摔倒。同时还要做好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对准备。

2.2.3 人机对抗是机械通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使患儿的呼吸做功和氧耗量增加,致酸碱平衡和内环境紊乱[3]。检查途中由于颠簸、搬运等原因造成的不适,使患儿容易出现人机对抗,本组2例患儿在检查中出现人机对抗,呼吸机报警示高压报警,予咪达唑仑0.5 mg静脉推注后人机对抗消失。

2.2.4 搬动患儿至检查专用床时,尽量减少呼吸机断开的时间;检查时,透过玻璃窗,观察呼吸机报警情况,及时与医生、技师联系,迅速准确地处理。

2.3 外出检查结束后,安全运送患儿返回病房,并在24 h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适当调节呼吸机参数,给予针对性的护理。

3 小结

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儿外出检查,搬动或转运中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及血流动力学的严重改变并需及时处理[4]。因而,检查前全面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充分清理气道分泌物,准备充足的抢救用物,提前联系检查科室,尽量缩短途中和检查时间;全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呼吸机相关报警,以达到稳定生理支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俞森洋.危重病监护治疗学.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2.

[2] 汤秋芳.机械通气并发肺不张原因分析及对策.护理与康复,2003,2(6):363.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5)

急诊危重患者经过急诊科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途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突然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等。有文献报道,院内转运能增加重症患者的并发症,转运患者的死亡率比正常高出9.6%的危险[1]。因此,成功转运对降低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2009年8月至2011年3月我院急诊科共对156例危重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56例中男92例、女64例,年龄3~76岁,颅脑损伤患者32例,脑血管意外2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8例,胸腹部外伤21例,刀砍伤患者8例,急性中毒11例,心力衰竭患者12例,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患者26例,其中院内转运需要机械通气支持者26例,需2个通路以上静脉输液者48例,15例在转运过程中病情加重,1例在转运过程中突发呼吸心搏骤停,4例在手术台上呼吸心搏骤停,2例在入院后1h内死亡。

2转运的目的

进行CT、X线片、急诊手术以及运送到病房进一步治疗。

3转运的要求

3.1转运前正确评估病情急诊护士与主管医生一起充分评估转运的可行性,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道管理、用药情况、途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等。如果患者在转运前生命体征不平稳,而又必须转运的情况下,应有主管医生同往,并做好充分准备,如急救药品、仪器等。医护人员应将转运途中的风险告知家属,征得家属理解并签字同意,才能实施转运。

3.2转运人员的要求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要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3.3转运前充分准备和预处理出科前由护士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患者的详细交接班,了解患者的病情,转运前10min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并交待需要的特殊准备,如呼吸机、监护仪、吸痰器等,确保接收科室做好充分准备。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各连接是否紧密,并妥善固定,防止管道扭曲滑脱,清空尿袋,检查各种转运中应用仪器蓄电池情况,保证电量充足。转运前清除患者气道内分泌物,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备好人工呼吸气囊和便携式呼吸机。妥善约束烦躁患者,适当适用镇静剂。输液时最好选用静脉留置针。便携式氧气瓶给氧,并检查氧气装置是否通畅。尽量避免使用氧气枕供氧,因氧气枕的氧浓度与氧流量难以估计。根据不同的病种及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转运工具,最好以整床转运,避免因搬运造成管道脱出,甚至加重病情。护士在转运准备过程中,保持有条不紊,动作熟练,并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安静地配合治疗和护理[2]。

3.4转运途中的护理转运时抬起床栏或采用约束带交叉固定,保持安全合适的转运,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转运中避免剧烈震荡,保持头部在前,上下坡时保持头高位,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有无躁动、气管插管与呼吸器的连接是否完好,各种引流管避免脱管、堵管,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情况,做好应急处理,生命体征异常及时处理,转运途中突然出现呼吸心搏骤停,立即就地抢救,同时呼叫附近医务人员协助,做好转运中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患者的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检查或治疗期间情况及转运过程中发生意外的救治等。(责任编辑:admin){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定制或指导原创论文,请联系论文图书馆客服!}

3.5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

3.6转运到目的地的护理到达目的地,护送人员与病房护士一起将患者搬至病床,做好交接,交接内容采用专门设计的转运记录卡,交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病情、检查项目、化验项目、过敏试验结果、输入药物情况、各种管道在位情况、伤口情况、应用止血带情况、皮肤情况以及各种术前准备等,双方科室交接人员签名。

4小结

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转运前的正确评估,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做好人员、器材、药品的充分准备,转运途中保持监护与抢救措施不间断,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做好应对措施,可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风险性和伤残性,为明确诊断,得到更有效的救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6)

【关键词】 急诊;护理;车祸;急性心肌梗死;颅脑损伤

急诊科是急性危重疾病集中的科室,病种复杂多样,病情严重且发展变化快,抢救工作量大,时间急迫,风险高等特点,对急诊科来讲“时间就是生命”。因此,要求医生应具备多学科扎实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急诊护士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因此,要求急诊护士人员具备准确的判断力、敏锐的观察力、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让患者得到全面的,高效率的急诊救治。

1 颅脑损伤的护理

颅脑损伤的患者到达急诊科后迅速检查、建立静脉通道、检测生命体征、清理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以及危重病人吸氧、术前准备等。

1.1 建立静脉通道

颅脑损伤病人多伴有恶心呕吐、失血,失液等体液的丢失,应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越早越有利于后面的抢救工作。脑出血、水肿期均使用脱水剂应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

1.2 呼吸道的护理

损伤后患者意识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昏迷时间6 h以上或24 h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6 h以上时,临床上将其归为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1]。重症颅脑损伤常有呼吸不畅,呼吸困难,昏迷较深的患者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不易咳出,而引起窒息死亡或坠积性肺炎。护理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2.1 体位引流 患者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便于口腔及鼻腔分泌物体位引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

1.2.2 随时吸痰 昏迷患者气管插管要经常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预防肺部感染。

1.3 病情观察

1.3.1 意识 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预后关系非常密切。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昏迷程度,对各种刺激的反应。如患者由烦躁不安突然转为安静,提示病情恶化。

1.3.2 瞳孔 正常瞳孔2~4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同时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颅内血肿。如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伴意识障碍加重,提示有脑疝。

1.3.3 生命体征 生命体征的变化意味着病情的变化。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提示有颅内压增高;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体温升高提示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或感染。血压不稳定,心律不齐及出现不规律呼吸表明病情危重[2]。

1.3.4 颅内压观察 颅内高压最典型的体征是头痛、喷射状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颅脑损伤的患者,出现躁动不安伴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常提示颅内高压,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快速脱水处理,防止脑疝发生。

1.4 心理护理

颅脑损伤患者除了躯体上的痛苦,大多数还有心理的压力和行为的改变。患者及家属常有焦虑、紧张、恐惧,担心留下后遗症及经济费用过高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问题。所以,护理时应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耐心地给患者及家属安慰、解释及关怀,尽快让患者情绪稳定下来。

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而复杂,变化迅速,必须严密监测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判断,为诊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2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内科最常见的危重病症,来势凶,变化多,所以密切监护是处理本病的关键,患者人院前根据120接诊医生告知的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准备,包括床铺、急救药品、呼吸机,通知值班医生做好抢救准备。

2.1 一般护理

2.1.1 卧床休息 绝对卧床休息,尽量不乱搬动病人,尽量使病人放松,消除紧张心理。

2.1.2 吸氧 入院后给与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以改善心机缺氧状况,控制或缩小梗死面积,减少ST段抬高的程度和梗死面积。严重者需持续正压呼吸或人工辅助气,连续吸氧时间不少于72h。

2.1.3 心理护理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病情严重,长伴有濒死感,使病人产生紧张恐惧心理。不良心理会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致心率增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冠状动脉供血供氧进一步减少,心肌坏死范围扩大而加重病情[3]。

2.1.4 饮食与排便护理 鼓励患者低盐低脂易消化半流质,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豆浆牛奶等引起肠胀气的食物。

2.2 特殊护理

2.2.1 疼痛护理 疼痛在心肌梗死中最常见,也是疾病预后一个重要临床表现,有很强的判断预后价值[4]。急性胸痛为早期症状,不易早期作出肯定诊断,而连续心搏的心电图形态变异有助于急诊胸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AMI)和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5]。疼痛时嘱病人勿紧张停止活动,舌下含服消心痛,在抢救同时不断鼓励安慰病人,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2.2 心律失常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72h内,容易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室颤、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脏骤停是患者猝死的主要原因。而患者往往不能够及时地送往医院诊治,给治疗及预后带来不利。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心电变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与处理,并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器械,随时准备抢救。

2.2.3 心力衰竭护理 一般发生在病初或疼痛好转阶段,以左心衰为主。主要表现为大汗、喘憋、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尿少烦躁等。在护理中应注意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如输液过快、过多、合并感染、心律失常、大便时用力及情绪激动等。当出现心力衰竭时,立即摇高病床,使病人半卧位,给与大流量吸氧严格控制入量,遵医嘱给与强心利尿、镇静平喘等处理。

护士在急救处理中,第一时间观测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心率、心律、湿度以及、体温、尿量等变化,并观察胸前区疼痛的位置、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同时进行连续记录和采集患者心电图、心率、呼吸及血压等,及时报告患者医生,为正确处理做好准备。

3 车祸外伤的急救护理

被称为“世界第一公害”的交通事故[6],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呈急剧上升趋势。这为医疗工作,尤其是医院急诊科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急诊护士技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3.1 急救护理

3.1.1 抢救工作 熟悉各种危重病的抢救常规,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及各种抢救仪器的操作,如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描记、人工呼吸机、除颤器等;熟记常用急救药品的药理作用、剂量、用法、禁忌证和配伍禁忌,及注射顺序和药品的存放位置等,做到忙而不乱,紧张有序。

3.1.2 及时有效的建立静脉通道 静脉通道,保证及时快速的输液、输血,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改善微循环;为需要手术的病人做好及时输入各种急救药品及麻醉药物的准备;为严重创伤重度休克心跳骤停的患者输入升压及血管扩张药准备等。

3.2 心理护理

由于车祸伤致伤的特殊性,伤员的躯体在伤痛折磨的同时,心理也受到了强大的刺激,患者的心理反应是多方面的,如恐惧、紧张、焦虑是普遍存在的。因交通意外事故是一种不可预测的突发性灾害,患者不可能有思想准备而常常难以接受现实。因此,急诊科护士在接待伤员时,必须态度热情、和蔼,动作要轻柔,治疗要及时,表示关心同情和安慰,使患者的烦躁、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尽快得到平静。而病人的情绪改变又会影响疾病的转归[7],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3 其他

患者疼痛护理,生命体征的监测,重病患者术前准备护理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等,均对急诊护士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和挑战。

急诊是医院的门户,急诊护士是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每天要面对不同病情、病种的急诊病人,因此,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具备全面的急救知识和医学知识,成为急诊医生的得力助手,患者的医院亲人和守护神。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 神经外科学[M]. 武汉: 武汉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65.

2 吴晖. 126例颅脑外伤的护理体会[J]. 家庭护士, 2006, 4(7): 32-33.

3 龚南智,王真海. 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反应的护理[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7, 4(4): 324-325.

4 赵腊梅,蔡慧,徐冬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 现代护理, 2008, 16(16): 104-104.

5 Ben Haim SA,Gil A,Edoute Y. Beat to beat morphologic variability of the electrocardiogram for the evaluation of chest pain in theemergeucy room[J]. Am J Cardiol, 1992, 70(3): 1139-1142.

呼吸科的护理诊断篇(7)

[关键词]呼吸道管理;急性脑出血;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章标识码] A[文章编号]

The experience of airway manageme nt treating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Li Sheng-long (Jiangyou city, Sichuan province,621700)

[Abstract]To provide evidence that proper effective standardized airway management might reduce the incident rate of respiratory accidents and complications, as well as mortality of emergency before entering hospital, by the arrangement and analysis of 210 clinical cases of applying proper airway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Key words] airway management;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

引言

脑出血(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指原发性非创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其发病率为60~80人/10万人口/年, 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约30%~40%[1-3]。该病为急诊的常见病,病情变化险恶,窒息、呼吸抑制等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和致死率均高。因此,正确的呼吸道管理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和成功救治病人的先决条件。现对我院及时运用呼吸道管理方法救治的210例急性脑出血病例整理分析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2月抢救的急性脑出血患者210例,男性120例,女性90例,年龄45-79岁,平均63.6岁。生命体征:体温正常或略高168例,39℃以上42例;呼吸24次/min以上126例;心率110次/min以上122例;舒张压均在120mmHg以上。所有患者诊断均参照“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

1.2方法

在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科室制定并形成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流程及呼吸道管理操作标准,对所有急诊医师进行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气道开放技术等呼吸道管理方法。

1.2.1常规内科治疗及护理常规内科治疗,予以鼻导管给氧,防止误吸,随时吸痰,口腔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病情。

1.2.2呼吸道管理方法 依据患者病情、神智、呼吸功能、呼吸道并发症等选用不同的呼吸道管理方法:①常规处理,不予以气道开放;②口咽通气管;③预防性气管插管;④人工呼吸或机械通气。

2 结果

2.1 呼吸道意外和并发症

急诊脑出血呼吸道意外和并发症12例,死亡6例,主要为:①窒息,因分泌物或呕吐物所致,15例经吸引器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后缓解,5例作紧急气道开放并人工通气,其中2例死亡;②窒息,因严重舌后坠所致,20采用仰头抬颌法后缓解,10例给予口咽通气管后缓解,30例给予气管插管,其中3例死亡。③呼吸抑制,2例作紧急气道开放并人工通气,其中1例死亡。急诊脑出血呼吸道意外和并发症发生率5.56%,入院前的急诊死亡率2.86%。

2.2呼吸道管理方法运用情况

总共有112例(约占53.33%)急性脑出血患者,予以呼吸道管理方法配合急诊处理。接诊53例患者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和自主呼吸尚可,予以气道开放的呼吸道管理方法;接诊判断为舌根后坠的10例患者,予以口咽通气管;对于痰多或频繁呕吐15例患者予以气管插管,对于CT提示出血量大、脑干出血以及深昏迷27例患者,予以气管插管;对于通气无效、窒息的7例患者,予以紧急气道开放。

3 体会

急性脑出血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死亡率高,而呼吸道管理不善,窒息、呼吸抑制及呼吸器官的感染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急诊呼吸道管理的目的就是维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呼吸道意外或并发症导致的低氧血症,赢得下一步治疗时间,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

笔者在接诊患者的过程中发现:①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约20%)病情较轻,意识清醒,自主呼吸尚可,可予以保持正确呼吸道,不建议气道开放,因为气管插管等对机体是一个急性刺激,可能加重病情,如引起呕吐、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甚至颅内压升高等严重不良后果。②部分颈部粗短、矮胖体型的患者,应考虑舌根后坠的情况,予以口咽通气管或者预防性的气管插管。③预防性气管插管,应综合考虑病情轻重、昏迷程度、转运时间等多方面因素,如颅内高压的患者,可进行预防性气管插管;如频繁呕吐的昏迷患者应作气道开放后再转运;如Glasgow昏迷评分≤8分,可进行预防性的气管插管[4]。有研究者认为[5]最有效呼吸道管理措施为预防性气管插管,并且对于急性重型脑出血患者,施行气管插管宜早不宜晚。事实上,急性重型脑出血常常伴随有大量口腔分泌物滞留和呕吐物误吸等情况,而且患者吞咽及咳嗽等防御反射减弱或消失,发生呼吸道意外事件的几率大大增加,及早进行预防性的气管插管,将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赢得宝贵时间。

参考文献

[1]易俊, 张清忠.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荟萃. 2002, 17(7):434.

[2]陈志, 刘群, 冯野,等.小脑出血83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 22(5):419-421.

[3]赵冬冬, 赵文京, 黄光富,等.高血压小脑出血的外科治疗[J].华西医学. 2005, 20(2):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