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0:16:08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篇(1)

【关键词】个人信用信息 基层央行 安全保护

一、加强个人信用信息安全保护的必要性

(一)个人信用报告应用范围扩大,保障信用信息安全愈发重要

由中国人民银行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行维护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8年来,已收录8亿多自然人的有关信息,其中共采集湖南4241万自然人信息,数据库涵盖了个人基本信息、信贷信息、缴费信息、公共记录信息等多项与个人信用有关的重要信息。目前个人信用报告除了应用于申办房贷、办理信用卡等有借款性质的业务外,还在人员招聘、股指期货开户、房屋租赁、非公人士评价、评优评先等多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并将逐步应用到个人每一项重大经济活动中。个人信用信息安全涉及到个人的经济利益和隐私,发生泄密事件后,不仅会为人民银行引来一系列的法律纠纷,更会影响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所以保障个人信用信息安全在征信管理工作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查询用户较多,查询数量增大,信用信息安全保护难度加大

在人民银行对信用报告积极推广应用下,目前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查询用户数和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量都日益增大。一是现阶段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查询用户数目较多。2013年11月底湖南全省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查询用户数为18548个,其中人民银行为354个,金融机构为18063个,所有查询用户累计启用8799个。查询用户主要授权于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用户的开设备案、信息变更、账户停用和人员管理都与个人信用信息安全息息相关。二是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量快速增长。2013年湖南省人民银行征信柜台共对社会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29.2万人次,同比增长23%,查询量的快速增长使得个人信用信息泄密的风险日渐升高。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对个人信用信息的安全保护难度越来越大。

二、基层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安全保护现状

(一)基层人员配置不足,管理模式特殊,监管投入有限

目前人民银行省会分支行征信管理部门即要履行管理征信业的职责,又要从事征信系统服务,还承担了征信宣传维权和信用体系协同推动工作,负责上述各项具体工作的人员通常只有一到两人;市(州)中支并未单独设立征信管理部门,专职负责征信工作的人员平均不超过三人,其中一人专门负责贷款卡业务和信用报告查询;县支行征信业务由业务股承担,两到三人同时承担调查统计、信贷管理、金融稳定等多项职能,更存在一人兼任多岗的情况。人员配置不足使得信用报告查询业务要聘用临时工办理,临时工流动性较大造成信息安全管理、业务操作培训等工作不系统,正式员工精力有限更会影响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投入力度。

(二)基层缺乏制度指导,征信数据涉及部门多、监管难度大

虽然《征信业管理条例》已经明确了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能,但相应配套制度的推行还需要一定时间。基层行在监管金融机构时,多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为主,难以把握信用报告的查询部门、查询内容、查询范围、披露方式、授权方式等要素。个人信用报告的应用范围涵盖司法、审计、财政贴息、上市公司监管、“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上市后备企业筛选、海关A类企业评选等多个领域,金融机构中可查询信用报告的部门包括信贷管理部、个人金融部、信息调研部、风险管理部、授信审批部等。信用报告的应用范围广、可查询部门多,且各单位机构征信业务牵头部门又不尽相同,一旦出现个人信用信息泄密案件,举证和调查涉及面较大,加大了人民银行的监管难度。

(三)现场检查投入较大,非现场监测资源有限

为加强征信监督管理,防范信息泄露,2012年长沙中支组织省内各市(州)对全省金融机构开展了征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此次检查以金融机构自查报告和非现场监测情况为依据,选择性确定现场检查对象,历时5个月,共计成立检查组65个,召开动员会和培训27次,组成检查人员278名,现场检查了60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分支机构,覆盖面达43%,调阅相关文档2万余份、核对个人信用报告查询13.7万笔,形成检查报告65份。现场检查虽能反映出许多问题,但受场地、人员、时间、覆盖面的制约,不能保证及时、全面的规避各种违规行为,虽然个人征信系统异常查询监测系统已经正式运行,但省会分支行拥有的非现场监测资源仍然比较有限,从系统管理员的角度来看,不提供实时监测金融机构查询情况的功能,就不能对金融机构的可疑查询行为进行及时预警。

(四)金融机构重视程度不够,公众对维权渠道不了解

现今个人信用报告所含信息愈发完备,因利益驱动违规查询、贩卖个人信息的案件时有发生,主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对信息主体权益和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已经按人民银行要求建立了信用报告查询登记和查询授权等征信相关安全制度,但一些分支机构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认识误区,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严,有些部门更是存在忽视查询授权环节和公用查询账户的情况,使得不法分子利用漏洞私自查询并贩卖个人信息。通过人民银行近年的大力宣传,社会公众的信用维权意识较为强烈,但部分公众在发现信用记录被违规查询的可疑情况后,可能因违规情况较复杂,找不准维权的有效渠道,加之违规行为对自身利益没有明显影响,最终放弃追究违规部门的责任。

三、相关建议

(一)探索征信服务新模式,加强内部安全管理检查

一是稳步推行个人信用报告网上查询业务,研究小额贷款公司批量授权查询方式,探讨柜台查询收费方案,减轻基层行征信柜台业务压力,将人民银行征信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由征信服务转到征信业管理和个人权益保护。二是在基层征信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征信安全监督岗,负责业务人员的上岗操作培训、保密安全教育、泄密存储设备的使用保管和计算机的定期安全检查等,定期总结业务办理过程中的风险,完善相应风险防控措施。人民银行各分支行以信息安全自查和互查结合的形式,定期向上级行汇报安全自查情况,不定期组织下级行开展互查工作,并将互查结果与年终考核成绩挂钩。

(二)加快推行配套制度,强化征信工作通报制度

一是加快推行《征信业管理条例》的配套制度,如2013年底下发的《关于规范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向国家机关提供查询服务的通知》(银征信函[2013]372号)等。通过明确国家机关和金融机构各部门对个人信用报告的查询权限,规范个人信用报告的使用范围,防止因职责不明而造成的第三方泄露个人信用信息。二是强化征信业务工作通报制度,由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定期组织金融机构征信业务牵头部门联席会议,明确金融机构内部与征信业务相关部门的安全责任,听取征信业务工作情况报告,加强对辖内金融机构征信信息安全工作的指导。

(三)改进现场检查机制,探索多样化的非现场监测手段

一是改变现场检查的策略,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以定期抽查与不定期全面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征信安全制度执行情况检查,通过缩小检查范围和确立检点,达到较高的检查效率。建立检查考评制度,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在全辖区通报违规的金融机构名单,加大对违规机构的监管力度。二是不断探索非现场监测手段,为省会分支行提供更多监控权限,如允许系统管理员了解辖内所有查询用户的使用情况,提取用户查询清单,实时监测各用户查询操作发生笔数,并研发按需分配查询用户访问时间和按业务规模动态设定查询笔数预警线等功能。

(四)围绕个人信用信息维权,开展针对性强的宣传和培训

一是面向社会大众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建立维护个人隐私的理念,明确维护个人信用信息的渠道,形成人人了解信用信息、关注信用信息、维护信用信息的良好氛围。二是依据不同群体的特点,组织侧重点不同的培训学习。对人民银行的征信业管理人员,重点开展执法培训,培养依法管理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建设一支积极维护公众信用信息权益的征信队伍;对金融机构的征信从业人员,重点开展保护信用信息安全教育,提高从业过程中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减少风险操作和违规操作,打造一批道德品质优良,业务素质过硬的征信从业人员。

参考文献

[1]张国柱.征信系统信用信息安全模式探析[J],征信,2010,(2):27-28.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篇(2)

现在全世界都步入了信息时代,现在的计算机作为现在信息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学习以及各个领域处理信息的物品,现在甚至有很多的人在离开了计算机以后,有很多人无法正常的工作与学习,可见现在计算机在人们生活当中是多么重要的。虽然现在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相当方便,但是现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也是困扰现在使用计算机的人的主要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是现在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2计算机信息安全所存在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人,甚至企业国家,都有很多的信息存在于计算机当中,所以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了出去,那么一定会给相关的企业与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会给企业与国家造成很多的经济损失,尤其一些国家的军事信息,财务资料,这些信息一旦泄露了出去,那么一定会造成很大的威胁。以下就是计算机信息安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1缺少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

随着现在各个国家的发展,现在很多国家的计算机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先進,跟这些国家相比较,现在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还比较落后,现在我国还有很多的计算机零件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从其他国家进口的零件并不能保证我国相关计算机信息的安全,甚至在使用了这些零件以后,整个计算机的网络都存在被监听监视的状态,这是现在我国缺少计算机信息安全关键技术的问题之一。

2.2现在计算机存在很多病毒入侵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现在有很多的计算机存在病毒,而且现在病毒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虽然现在有很多防止病毒入侵的软件,但是病毒也在根据这些软件更新,病毒常常能够利用人们打开网页的时机,进入到计算机当中,这些病毒能够给计算机系统带来很严重的危害,能够很严重的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

2.3信息传递时缺乏保障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现在人们也在用信息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常常这些交流的信息就被有机可乘,在很多信息在发送过程当中,有些信息就会被盗取,这是由于信息在传递的过程当中缺乏一个保障的体系,有的信息甚至在传递的过程当中,并不能准确的到达另一台计算机当中。现在信息传递的时候确实缺乏一个完整的保障体系,并不能保证信息能够及时的传递。

2.4管理计算机信息不严密

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之一,所以现在计算机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管理体制,但是现在存在的问题是,现在即使有一套完整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体制,但是现在很多的相关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员并不能够有效的管理,有很多的管理人员由于疏忽,有很多的管理人员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去管理,导致了现在有很多的信息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丢失的,在管理计算机的人员方面,现在有很多的人员由于并没有对于计算机使用相应的管理手段,很多人认为他们的计算机很安全,不用这些管理手段,计算机照样不会受到影响,但事实是,由于管理人员没有一个具体的管理体制,而导致了很多的计算机安全信息遭到了泄漏。这是现在比较常见的现象。

2.5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缺乏意识

现在很多使用计算机的人有关于间算计的信息安全知识比较的缺乏,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并不强烈,现在网上管理并没有很大的资金投入,导致了现在很多人对于网上的信息安全有误解,也有很多的人并不了解现在网上的信息安全事故,人们认为只要平时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多加注意就能防止计算机信息的泄漏,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有很多网络现在其实并不安全,一旦出现了计算机信息安全泄漏的事故,人们就会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2.6在计算机信息安全遭到威胁以后不能及时的应急

计算机的系统在建设的时候是相当复杂的,网络的系统也是相当复杂的。在系统当中任何的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那么一定会威胁到整个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往往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一个合理的方式去拯救,去应急,所以现在有很多的信息泄露人们都是无能为力,面对各种的突发情况,没有一个紧急的预案来把问题解决,是现在的主要问题。

3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的有效防护措施

3.1加强计算机的技术控制

为了能够有效的防止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隐患,首先一定要从计算机信息技术控制来处理,技术一定要改进,这样才能加强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管理,在人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运用相应的软件是很重要的,就比如现在的很多杀毒软件,在使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运用充分,杀毒软件能够确保第一时间的发现病毒并且清除,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还一定要及时的更新杀毒软件,因为现在病毒的更新速度相当的快,所以杀毒软件也要时常更新,防火墙对于一个计算机来说是很重要的,防火墙的建设能够知道访问者的来源以及技术,能够及时的发现问题;除了这些以外,还要在计算机上装上一些对于软件的检测系统,实时的检测每一个软件的动态,这样在发现病毒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去处理。

3.2完善计算机的管理体制

现在很多计算机发生问题,都是由于计算机本身的管理体制有问题,所以在建设计算机系统的时候,一定要建立并且完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些管理的体系不仅包括了对于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管理,还要对于计算机信息做好备份,防止在信息丢失了以后,没有一个处理办法,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常常会碰到一些自然或者人为的灾害,就比如说雷电灾害、停电、或者火灾,在这些问题出现了以后,计算机往往会出现问题,有的会直接关机,如果你在处理信息的时候,突然断电了,并且相关信息没有保存,就会给相关使用计算机的人带来一定的不便。

3.3管理电脑的人员一定要有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识

现在由于很多的管理电脑人员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所以导致了现在很多计算机的信息安全出现泄漏,为了预防这方面的问题,在平时一定要给计算机用于普及相关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严重性,让相关计算机用户了解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威胁,还要让相关计算机用户学习防止计算机信息安全泄漏的方法,让计算机用户能够有效的利用计算机的杀毒软件等,让相关计算机用户提高相关计算机安全知识,还要培养计算机用户安全意识。这是有效提升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途径之一。

4结束语

现在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当中很普遍,也很常见,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是一个相当复杂,而且涉及相当广泛的问题,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用户一定要对于计算机的信息安全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有有一定的监管制度,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计算机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谭国锐.个人计算机信息安全与防护措施[J].科技信息,2011(11).

[2]李桂岩.计算机信息安全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08(1).

[3]王晓蕾.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5).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篇(3)

档案工作的发展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在面临机遇的同时又伴随着很多挑战。信息化的应用使得档案的工作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又有很多黑客随之入侵到档案信息化工作过程中,本文就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问题,展开详细探究分析,在实际中采取有利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

对于国家及人民来说,在信息化时代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至关重要。美国很早就针对信息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相关思想波及到中国,推动着我国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档案进行有效改革,顺应时代的需求和发展。

一、我国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数字档案的信息化过程中伴随着机遇和挑战,面临发展中的问题制定相应安全防护措施,却在实践中发现存在很多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分析。

(一)管理制度缺乏系统化。数字档案在管理中遇到各种安全问题,首先应该考虑建立一套安全的管理制度。我国数字档案信息随着时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其管理制度的不确定影响着整体档案信息的保存效率。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之后制定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以实现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整体需求。在网络发展大背景下,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也受到一些干扰,大量的数据资源需要档案的管理工作拥有更明确的发展体系。过于依赖网络使得很多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逐渐产生,在网络时代有些问题会随着技术的快速更新而逐渐浮出水面。比如,安全管理水平跟不上其安全技术的发展速度,无法形成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使得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建立一套成熟的安全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可以更好地推动我国数字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档案机构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萌芽阶段,还不具备一定的独立创新能力,使得在现实中的管理与相关制度脱节,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安全保障。如今我国档案机构虽然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却有很多没有落实在实际中,管理制度的相关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处理,还没有完全结合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在工作中无法发挥制度的最大价值,会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制定的顺利执行,导致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无法形成。

(二)人员不重视安全防范。人员的素质问题,一直是影响整个档案管理的一项主观问题。相关档案人员的素质,还有相关设备及环境都存在一些导致档案出现安全问题的因素,其中相关档案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单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因,使得我国数字档案的安全问题频繁出现。我国数字档案工作中的相关人员,通常都拥有较低的学历,缺少高学历档案人员。也是档案相关人员素质无法提高的一大因素,影响数字信息档案管理的专业性,缺少档案信息的基本安全防范意识,会影响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导致出现更多的隐患问题。我国档案工作也随着现代网络的飞速发展,进入到转型阶段,这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时期,国家支持档案工作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其约束,然而相关档案的从事者却无法深入了解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个足够的认识,相关档案的法律知识非常单薄,最终相关理论也没有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三)缺乏风险预判能力。我国数字档案部门在针对相关安全问题时,总有一个风险的预判,然而在现实中预判是否准确也是国家重视的问题。数字档案部门对于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并不到位,在整个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对于档案的风险预判能力要求很严格,预判信息可以获得更多有利于安全防范的问题,同时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然而我国档案部门对于数字档案管理问题的风险预判,不能特别准确地反映出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致使数字档案的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安全保障无法树立正确的观念,对于突发的紧急情况不能及时地解决,使得更多潜在的数字安全问题逐渐发生,直接影响档案资源保存的安全性。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并在解决方法中找到更适合、更科学的应对方式。

(四)信息安全存储格式不一。如今我国数字档案受到其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使得档案的保存不断出现问题,尤其是档案的永久保存问题逐渐凸显。专门的存储设备及相应的存储转换介质才可以将数字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地读取,而又有很多情况导致无法正常读取信息,比如系统出现了故障、设备出现了问题。另外,数据的转换总会出现问题,因为数字档案的形成方式的渠道是各异的,给数据之间的互相转换带来一定的困难。

(五)风险评估体系不健全。我国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没有引起在风险评估上的重视,使得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缺乏有力的指导作用。会影响到档案安全体系的发展,在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因为缺少防范能力的重视,最终无法达到数字信息安全的保障目的,在工作中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在数字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中,发现漏洞并及时处理,需要的是明确的风险评估能力,但是相关风险评估还没有一套健全的体系。

二、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预防措施

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问题,在现在的信息化时代逐日凸显,为了保障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在实践中分析研究更适合其发展的有效方法。我国重点将风险评估作为主要的预防手段,充分发挥其在档案安全中的作用。

(一)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我国在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过程中,为了推动整体数字档案的安全发展,应该明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起到有效的防范作用。应该针对具体的问题,将创新的措施应用于实际当中,详细分析相关技术和管理措施,为档案的安全保障体系保驾护航,建立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我国对相关档案信息安全问题逐渐重视,我国制定了相关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的法律法规,要求在档案管理中实施风险评估标准。经现实证明,风险评估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够在整个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中,发挥主动性,做出有利的风险评估,帮助相关从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快速发现并解决安全问题。根据我国数字档案信息的重要程度,分级别地进行分析了解,有针对性的根据信息问题实施相应措施,保证档案资源的安全。

(二)科学预判存在的安全风险。数字档案信息问题实际上是不断产生的,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严格的分析研究,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去查找,威胁数字档案信息管理的风险因素,通过各种有效工具的辅助管理,有效提高档案信息的保存安全效率。需要在各个领域采取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建立一道安全屏障。另外,应该考虑制定问题的预案,为了培养更高的技术能力,让相关人员主动意识到风险问题的重要性。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发生时,应该及时将相应问题进行报告,及时根据问题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达到真正的防范目的。及时发现科学预判潜在的安全风险问题,变被动的管理为一种主动的管理形式,提高数字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质量,防范于未然。

(三)保证信息存储长期有效。为了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应该将危险因素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就需要通过风险评估的有效实施来实现。为了使得数字档案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风险评估就是一项有利的科学保障技术,通过风险评估快速发现档案信息中的不足,落实好数字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应用。如今时代化的发展使得数据量与日俱增,整个网络处于变化莫测的环境中,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问题隐患逐渐增多,需要借助有效的风险评估,对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做出保障。数字档案的存储和读取,是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研究方向,在不同软件系统下,对于数字档案的储存应该做到兼容,提高数字档案在各种软、硬件中的作用和价值。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发挥档案管理的重要目的,保证档案信息保存的质量,为了信息的长期储存可以选择长效的存储介质及设备。

(四)提高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在整个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应该理解相关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提高相关档案从事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需要依靠风险评估在实际中进行落实,为了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应该通过对风险评估的详细分析,促进整个档案安全科学的发展。对信息安全问题给予精确的数据分析支持,在进一步科学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相应措施对风险因素进行有利的控制。另外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考虑进行有效的培训,提高档案信息相关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以及其更高的责任感。将相关档案安全知识有效宣传,提高相关从业人员对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才能使得数字档案的信息内容更加真实准确,发挥档案的真正价值。此外还要重视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落实,提高宣传力度,提高档案信息的整体工作效率。为了能够从各个环节中掌握好档案信息的管理情况,应该进行适当的培训,将有效知识以培训的形式宣传出来,加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促进整体档案事业的顺利开展。

(五)规范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在整个数字档案安全发展过程中,其保障体系的建立在不断发展中寻找创新和发展,将风险评估方法应用于其中,使得整个档案的安全性能更高,有效的将一些问题进行防范。需要合理科学的分析实践,针对问题的发生,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法,以达到风险评估的最终目的。风险评估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还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在人员管理上一直都有严格的要求。规范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使得档案工作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上,完善安全体系的建立。在现实中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借助法律力量支持数字安全信息的顺利发展。

三、结论

档案事业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而言都具有宝贵价值。应该发挥其自身服务的特性,向社会提供有利的价值,国家在实际中大力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强化法律法规,对档案管理进行有效的规范,将其有效服务落实于社会各个阶层。需要在问题中不断完善数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使得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可以长期、有效地保存,并且能够科学有效地对其资源进行利用。

作者:翟菲 单位:中央戏剧学院

【参考文献】

[1]杜娟.浅析数字档案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J].治黄科技信息.2016(04).

[2]李忠丹.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4(06).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篇(4)

论文提要: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一条“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信息资源随之成为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信息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殊性质,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信息化的内涵、信息资源的性质及信息的安全问题

“信息化”一词最早是由日本学者于20世纪六十年代末提出来的。经过40多年的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主题。

信息作为一种特殊资源与其他资源相比具有其特殊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知识性、中介性、可转化性、可再生性和无限应用性。由于其特殊性质造成信息资源存在可能被篡改、伪造、窃取以及截取等安全隐患,造成信息的丢失、泄密,甚至造成病毒的传播,从而导致信息系统的不安全性,给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如何保证信息安全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内容:真实性,保证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机密性,信息即使被截获也无法理解其内容;完整性,信息的内容不会被篡改或破坏;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需要提供可用信息;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不可抵赖性,用户对其行为不能进行否认;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与传统的安全问题相比,基于网络的信息安全有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固有特点导致的信息安全的脆弱性。由于因特网与生俱来的开放性特点,从网络架到协议以及操作系统等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网络主体之间的联系是匿名的、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保密的。这种先天的技术弱点导致网络易受攻击。

二是信息安全问题的易扩散性。信息安全问题会随着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因特网的普及而迅速扩大。由于因特网的庞大系统,造成了病毒极易滋生和传播,从而导致信息危害。

三是信息安全中的智能性、隐蔽性特点。传统的安全问题更多的是使用物理手段造成的破坏行为,而网络环境下的安全问题常常表现为一种技术对抗,对信息的破坏、窃取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而且这样的破坏甚至攻击也是“无形”的,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犯罪行为实施后对机器硬件的信息载体可以不受任何损失,甚至不留任何痕迹,给侦破和定罪带来困难。

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人为错误,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行为;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等等。

二、我国信息化中的信息安全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继续进行、对国际信息安全事务的积极参与以及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设环境日益完善等因素,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进展是迅速的。但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相关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我国的信息化仍然存在不安全问题。

1、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各个企业纷纷设立自己的网站,特别是“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启动后,各级政府已陆续设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许多网站没有防火墙设备、安全审计系统、入侵监测系统等防护设备,整个系统存在着相当大的信息安全隐患。美国互联网安全公司赛门铁克公司2007年发表的报告称,在网络黑客攻击的国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2、对引进的国外设备和软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单位和部门直接引进国外的信息设备,并不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改造,从而给他人入侵系统或监听信息等非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3、我国基础信息产业薄弱,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我国信息网络所使用的网管设备和软件基本上来自国外,这使我国的网络安全性能大大减弱,被认为是易窥视和易打击的“玻璃网”。由于缺乏自主技术,我国的网络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和欺诈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中,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

4、信息犯罪在我国有快速发展趋势。除了境外黑客对我国信息网络进行攻击,国内也有部分人利用系统漏洞进行网络犯罪,例如传播病毒、窃取他人网络银行账号密码等。

5、在研究开发、产业发展、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等方面与迅速发展的形势极不适应。

造成以上问题的相关因素在于:首先,我国的经济基础薄弱,在信息产业上的投入还是不足,尤其是在核心和关键技术及安全产品的开发生产上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创新意识。其次,全民信息安全意识淡薄,警惕性不高。大多数计算机用户都曾被病毒感染过,并且病毒的重复感染率相当高。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不安全局面,也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输出进行控制有关。

三、相关解决措施

针对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要实现信息安全不但要靠先进的技术,还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教育。

1、加强全民信息安全教育,提高警惕性。从小做起,从己做起,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安全防护设备,保证个人的信息安全,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超级秘书网

2、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加大信息产业投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减小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

3、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安全支撑环境。完善我国信息安全的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信息安全法、数字签名法、电子信息犯罪法、电子信息出版法、电子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法、电子信息个人隐私法、电子信息进出境法等,加大对网络犯罪和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

4、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基础研究和人才的培养。为了在高技术环境下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应大力培养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建立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

5、加强国际防范,创造良好的安全外部环境。由于网络与生俱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分散性等特征,产生了许多安全问题,要保证信息安全,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吸收和转化有关信息网络安全管理的国际法律规范,防范来自世界各地的黑客入侵,加强信息网络安全。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篇(5)

关键词:信息安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1-7456-03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达的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如:电话、手机、网络、电子邮件等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信息安全是以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和密码学等相关学科为基础,通过采用计算机系统或者通信网络等技术保护信息,使信息能够安全保密真实完整的进行传递。其中安全性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不能被截获或者外泄,真实性是通过核对信息的来源来保证信息安全,完整性则是保证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不会被更改或破坏,保密性是指信息即使是被截获也难以得到确切的内容。目前我国信息安全已经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其核心为密码技术。

1 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

目前信息安全问题是全世界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机构复杂庞大的各类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构建的信息系统普遍存在着信息量大,系统类目繁多,用户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千差万别等问题。在信息安全防护方面,普通用户仅使用杀毒软件和防护墙,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意识十分薄弱。2008年,普华永道公布的度全球信息安全调查报告中指出,中国内地企业的信息安全防护和管理比较落后,特别是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印度。同时金山公司出台的中国互联网安全报告显示,金山毒霸在2008年截获的新增病毒或木马已达13899717个,较2007年相比增长了48倍。病毒和木马的疯狂增长已经成为不可不面对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已经将信息安全列为信息领域的重要内容,同时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七项任务中重要的发展方向。此外,针对目前存在的网络黑客等犯罪行为,刑法中增加了针对此类问题处罚的相关条款。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使信息安全发展为一项世界性的新兴产业,目前关于全球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产值约为232亿美元,其中美国最多,其次为欧盟。而此方面我国的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安全的相关产业信息十分落后,大量的问题急需解决。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要求提高我国政府的宏观管理能力。特别随着信息安全新兴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对世界信息安全事务的认同和参与、对信息安全的法律意识的增强、法治建设环境的日益完善,政府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信息产业化程度较低,信息技术对外依赖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差。在我国,信息技术特别是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技术和产品,基本来源于国外,如构建信息网络需要的网管设备和软件。缺少资金的核心技术直接导致了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较差,十分容易受到攻击,或者信息被截获和破坏。据调查,目前我国的网络在信息传递中主要存在被窃听、干扰、监视和破坏等各种信息安全威胁,目前我国网络安全呈现出较为脆弱的状态。

2)信息技术和产品对外依赖度高是我国网络安全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此外,对引进的各类设备和软件没有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和完善的管理也是造成信息安全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计算机水平普遍较低,人们对计算机信息防护的意识十分薄弱,许多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直接引进国外的设备和软件,缺少对这些软件和设备进行必要的改造和检测,造成入侵其网络信息系统,截获和破坏其信息,造成部门信息的泄露。

3)一方面,在我国普遍缺乏对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意识,另一方面,技术条件的落后造成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普遍偏弱。我国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十分惊人,机会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网络信息网站,尤其是“政府上网工程”的全面推动,目前各级政府均有了自己的门户网站,然而许多信息网站缺少防火墙设备、安全审计系统、入侵监测系统等防护设备,信息安全隐患十分明显。有研究表明,中国已经成为网络黑客攻击最严重的受害国之一。

此外,发达国家在像我国输出信息安全技术的时候进行了保留也是造成我国信息安全技术不完善的重要原因。

2 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2.1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总体上讲由于信息安全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职称,因此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的主要呈现出可信化、网络化、标准化和集成化四个趋势。

可信化:近年来,传统的信息安全理念也难以应对严峻的计算机安全问题。因此,信息安全会摈弃传统的计算机安全理念,以发展可信计算理念的信息安全为主要突破点,即将安全芯片装入硬件平台上,将原来的计算机变为“可信”的计算平台。有关可信计算机理念的信息安全已开始展开探索,但是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如基于TCP的访问控制、基于TCP的安全操作系统、基于TCP的安全中间件、基于TCP的安全应用等。

网络化:目前信息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如网络病毒、木马等都是有网络化带来的,网络的普及为人们带来便捷的信息传递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安全问题。因此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的研究和探索也是由网络应用、普及而引起的变革。因此网络是推动信息安全技术改革和创新的缘由,是引发新技术出现和倡导新应用领域的原因,未来网络化特别是网络安全管理和安全监测将是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此外,网络可生存性,网络信任也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

标准化: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标准,目前信息安全各方面的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在我国已经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特别是目前信息安全技术的专利标准化已逐步被人们接受。我国要想发展自己的信息安全技术,并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必须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的的标准化工作,特别是信息安全标准的的进一步细化研究以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应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如基于加密算法、签名算法等的密码算法类标准、安全认证与授权类标准(PKI、PMI、生物认证)、安全评估类标准(安全评估准则、方法、规范)、系统与网络类安全标准(安全体系结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路由器、可信计算平台)、安全管理类标准(防信息泄漏、质量保证、机房设计)等。

集成化:目前有关信息安全的技术和产品十分多,多为单一功能,这种信息安全产品的推广和应用较难。因此如何将过去多个单一功能的技术与产品,融合为一个具有多功能的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此外也可以开发多个功能相结合的集成化产品,不在开发单一功能的产品。此外,信息安全产品的技术方面将向硬件化和芯片化的方面发展,高安全度和高速率的硬件和安全芯片也是未来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2.2信息安全其他的发展趋势

信息交换和传递中的“安全”仅仅为相对安全,但“不安全”则是绝对的。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信息安全标准不段的发生变化,信息安全不断呈现新的问题。因此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征是“发展”和“变化”,针对信息安全的主要特征信息安全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信息安全重要性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信息安全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构建安全的信息系统的是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安全的构建必须基于一个强大自主研发的技术支持,如(密码学、芯片技术、硬盘技术等),同时配备高效的管理模式,才能形成安全可靠的信息安全系统。以为有效地防护国家信息安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2) 信息安全概念在不断扩展,信息安全的概念主要包括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信息安全问题的多样性是信息安全方法不断更新的主要原因,是信息安全概念需要不断深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信息安全概念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也需要不断的改进。

3) 信息安全是一个复杂的巨大系统,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是现代信息系统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信息安全解决的方法离不了新技术的支持,新的技术,新的方法不断的代替旧的方法信息安全技术。特别是防火墙技术,病毒与反病毒技术等。

3 信息安全保护策略

3.1改进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技术的改进是实施信息安全防护的主要渠道。密码设置是保证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用户可以通过设置密码和管理密码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一般来讲,密码设置时尽量不要用自己的生日和名字等容易被猜出来的作为密码,设置一般要求6位数字以上,最好是中英文字母、数字还有其他符号等多种组合方式进行设置。密码的管理也同样重要,泄露密码是导致网络系统被入侵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改进网络安全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人们的安全保护意思,特别在计算机中插入U盘和移动硬盘时要进行病毒扫描,设置的各类密码要定期更换,不能随意在网上下载不明文件等。此外在网络安全技术中必须加入对网络端口和节点信息流量的实时监控,定期实现网络安全检查和查杀病毒,即使的对相关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可见建立一套安全的网络防护措施是防止信息外泄的重要手段。

3.2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研发

网络安全构建关键技术的对外依赖度高是我国信息安全系统构建的重要缺陷。特别是操作系统、关键芯片和硬盘等技术的滞后,是信息安全设备和软件依赖进口的主要原因。要想突破这一瓶颈,我国必须成立属于自己的信息安全关键技术创新和研发团队,建立良好的政策,培养有潜力的研发人员,尽可能多的设计和开发属于我国自己的知识产权的硬、软件。以近几年来,我国信息安全中有突出成果的是国家密码主管部门批准建设的数字证书认证系统,此外,“双证书”与“双中心”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我国电子商务中,加上具有我国特色的管理体制,为我国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4 结束语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安全问题的出现,要求提高我国政府的宏观管理能力。特别随着信息安全新兴产业化的不断推进,以及我国对世界信息安全事务的认同和参与、对信息安全的法律意识的增强、法治建设环境的日益完善,政府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我国目前存在的信息产业化程度较低,信息技术对外依赖度高,自主创新能力差,对引进的各类设备和软件没有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和完善的管理等问题使中国已经成为网络黑客攻击最严重的受害国之一。而通过改进网络安全技术、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关键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等一系列措施和策略对加强我国信息安全系统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谦,沙红,刘冰,等.国外教育信息化的新特点与新举措[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5).

[2] 阙喜戎,孙锐,龚向阳,等.信息安全原理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篇(6)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

1 网络条件下的信息传播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网络条件下的信息传播存在的安全问题各种各样,本文结合笔者的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网络信息传播中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关的技术防范建议。

1.1 网络管理中存在的缺陷。网络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信息传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网络管理中所存在的缺陷,已经成为网络条件下的信息安全所共有的普遍性问题。由于网络具有共享性与开放性的特点,该特点决定了对人们提供信息交流方便的时候,开放与共享所存在的风险同样对信息安全产生了不利影响。当前通用的TCP/IP网络协议,由于其安全机制相对缺乏,难以对网络管理产生较大的帮助,因此网络条件下的信息传播的管理过程中难免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因素,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纠正,确保网络信息的传播安全。

1.2 软件设计中存在的漏洞。网络信息传播离不开软件的支持,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有不少软件在设计中所存在的漏洞,已经成为网络条件下信息传播安全的重要问题,也就是所谓的“BUG”。软件中的漏洞,往往是致命的,可以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对信息加以破坏或盗取。当前的计算机网络领域,正面临着软件系统规模不断增大的局面,软件品种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强大,新软件产品的开发层出不穷。但是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难免会产生无法预料的安全漏洞,成为被不法分子入侵的“后门”。例如,目前使用最广泛的Windows操作系统,就经常被发现其中存在的诸多安全漏洞,因此微软也经常安全漏洞的补丁来进行弥补。此外,使用广泛的浏览器也不时被发现相关的安全隐患,对用户的信息安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在软件设计中,程序设计员一定要注意,哪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设计好的软件留下安全隐患,由于软件的漏洞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安全运行,因此这是程序设计员必须要承担起的责任。

1.3 遭受黑客的攻击。黑客攻击是指带有一定目的性的非法网络攻击,主要目的是窃取信息,获得利益。黑客攻击是目前网络信息安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黑客往往具有高超的计算机技术,能够在不暴露个人身份的情况下,对网站或者个人用户进行漏洞攻击。如今黑客已经被不少年轻人所退出和仿效,据有关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现了几十万个黑客网站,这些黑客网站会比较系统地为想当黑客的人指导相关的漏洞攻击。显然,黑客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产生了威胁。例如,曾经流行一时的“熊猫烧香”病毒,就是一个黑客高手根据系统软件漏洞进行研制的病毒,利用互联网实现大面积的传播。诸如此类的流行病毒层出不穷,给计算机网络信息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问题。

1.4 网络管理工作人员存在的素质问题。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将极大地影响到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如下:首先,网络管理工作人员工作散漫,经常发生离岗、脱岗现象,不能认真监督网络系统的运行,从而导致了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安全问题。其次,有不少企业耽误都建有局域网,计算机的使用也非常频繁,然而单位现有的管理制度并不严格,导致网络管理工作人员不难以遵守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规定,导致工作素质底下,影响了责任心和使命感,致使网络信息管理不到位。

2 网络条件下信息安全问题的技术防范策略

对于网络条件下的信息安全问题,可以从技术与人员培训方面加以防范,确保网络信息的传播不被窃取和泄露,保证企业或个人的利益。

2.1 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的安全管理,是解决网络条件下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防范策略。首先要对相关的安全及时实现进一步的完善,对于网络的发展环境要实现规范化管理,从而保障网络条件下的信息传播能够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环境。例如,企业可以要求内部员工严格按照有关网络规定登陆企业的局域网,规范上网行为,不能在局域网中上传垃圾文件或者病毒文件等。应该说,通过制度的完善,进行上网行为的约束,实现健康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将会起到较好的效果,使网络信息的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

2.2 加强软件的安全防范设计。加强软件的安全防范设计,可以解决软件领域的安全漏洞,从源头上保障网络信息的传播安全。软件的安全防范设计,主要是指在软件设计开发的过程中,开发设计人员要养成谨慎认真的良好习惯,不能让任何的漏洞出现在软件中。由于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工程,如果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很容易引起软件使用时的安全隐患事故,所以对于每一个设计环节,都要在开发过程中认真做好。此外,还要保证开发环境的安全性,例如为开发环境安装必要的防毒软件,加载病毒防火墙,这是保障软件开发环境安全的关键措施。

2.3 加强信息安全的防卫力度。加强信息安全的防卫力度,是解决网络条件下信息传播安全的关键环节,防患于未然可以提前防备黑客入侵等潜在威胁。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加强信息安全的防卫力度,其核心是加强网络信息的加密技术,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加一层防护罩。为了进一步保障网络条件下的信息传播安全,必须要针对实际情况提升信息安全加密技术与安全认证技术等一系列的信息安全措施,只有如此,才能在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够上,从根源加以确保,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的防卫力度,确保网络信息数据不会被黑客窃取和盗用。

2.4 提升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是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关键环节。人为因素是网络信息安全中的重要一环,要进一步提升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加强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对网络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知培训,从而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人员素质得到提高。其次,可以加大对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惩戒力度,防止的事情出现,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开展。

3 小结

网络条件下的信息安全防范工作,对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通过提高网络的管理质量,密闭软件设计中所存在的漏洞、加强信息安全的防卫力度、提升网络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对网络条件下的信息安全技术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醒更多的人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及时解决网络安全所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动网络信息传播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禹贵刚.现代企业网络安全风险及防火墙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1.

[2]王文静.强化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2,18.

关于个人信息安全篇(7)

关键词:建筑行业;安全信息机制;构建;分析

提高建筑的安全性,是促进建筑行业发展的必要前提,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深远意义。本文在论述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构建过程中,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着手:首先,对建筑安全信息进行了简要概述;其次,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安全信息上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几点关于构建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1.建筑安全信息基本概述

建筑安全信息,即在建筑过程中与安全有关的所有信息的总和,它涉及的范围有建筑生产和管理的整个过程[1]。建筑安全信息的内容可以分为预防性、实施性、控制性、补救性及其他建筑安全信息几大类。其中:预防性的建筑安全信息,包括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安全预案等等;实施性的建筑安全信息,包括了技术规范、工程图纸、招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合同等等信息;控制性的建筑安全信息,包括了安全信息检查和工程变更信息;补救性的建筑安全信息,包括了事故信息和经验总结;此外,还有职业健康与卫生等等安全信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建筑安全信息的使用主体有三大类,分别是政府机构、企业相关人员以及社会相关人员[2]。

2.现阶段建筑安全信息传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局限性。建筑安全信息主要是在政府、企业、社会这三个主体中传输,然而由于每一主体本身具备的层次性,使得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免不了就有了层次上的局限性,这很不利于信息的顺畅流通。比如拿政府机构这个主体来说,其存在着不同职责的部委、不同级别的行政机关等等,他们之间保持着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关系,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因此,若某一信息传输环节出现问题,将很有可能导致整个信息传输链接发生中断。2.2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流失性。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存在流失性,即安全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因素而导致信息存在失真或者不全[3]。一般来说,安全信息发生不全或者失真现象,与传输主体的主观认识发生偏差有很大的关系。主观的强化或者弱化,都很容易使得信息在传输过程中发生模糊。比如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管理者下达了某个口头要求,那么在之后的信息往下传输过程中,每个工作人员就很容易带着自己的理解继续传输信息,信息流失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2.3建筑安全信息的传输流程有待完善。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一套关于建筑安全信息传输的流程,然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却很容易因为流程本身存在的问题而使得信息传输效果不佳。比方说,现阶段的很多施工单位管理者在发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之后,多数会从自身或者企业经济效益出发,隐瞒信息的真实性,使得安全信息没有得到上报。建筑安全信息在传输流程中发生纰漏现象,与建筑施工管理人员不良的素质有关,同时也与一线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层次低有很大的关系。总之,没有将建筑安全信息传输的重要性认清,是信息在传输流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3.构建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可行性建议

3.1提高对建筑安全信息的重视度。提高对建筑安全信息的重视度,可以通过加强安全教育的宣传来实现:建立专业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提高安全教育的科学性;企业定期为相关工作人员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班,必要的话还可以为其设立专门的内容考核;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通过法律法规来明确企业在建筑安全管理上具体内容等等。3.2完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完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并且使安全信息的传输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将与安全信息管理相关的法律、技术、经济、文化等等手段相互链接,使所有的信息传输渠道流畅起来,减少信息在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阻碍现象发生[4]。3.3全面提高建筑安全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当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使得信息在流通过程中的效率大大得提高了。为了更好地顺应时展的潮流,建筑安全信息管理应当吸收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传输能力:参考国外成功的例子,全面提高引进先进技术的意识;多招聘一些具有先进技术的人才,对建筑安全信息进行专门的管理;及时将落后的信息传输设备进行淘汰,避免因设备故障而带来的信息传输被阻现象发生。3.4发挥其他优秀社会组织的作用。国外在安全管理上,十分重视对行业协会的运用。实践也证明了,德国和英国在行业协会的帮助下,将政府和企业的关系进行了很好的调节,并且促使安全信息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化。而我们国家在行业协会的运用上,远远没有那么广泛和深入,这与协会本身的局限性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可以适当强化协会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协会本身在职能和体系上还要不断的完善起来。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安全信息机制的建立,关乎建筑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现阶段我国在建筑安全信息传输中存在的局限性、流失性、流程的不完善性等等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诸如提高对建筑安全信息的重视度、完善建筑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建筑安全信息管理的技术水平、发挥其他优秀社会组织的作用四点可行性建议,旨在引发更多行业人士的思考。

作者:胡博

参考文献

[1]李海波,赵丽,张建国.构建建筑安全信息机制与预警模型[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09.

[2]林奔.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电气特性计算仿真[J].浙江理工大学,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