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6 10:38:47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篇(1)

改革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提高老年生命质量目前,我国正在建立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标志着一个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责任的初级医疗保险模式正在形成。这种建立在“低水平、广覆盖”原则下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产物。其中,对于退休职工个人账户的计入金额、个人负担医疗费的比例以及个人基本医疗保险费交纳金额等方面给予了一些特殊的照顾。但是。它的基本保险属性决定了在满足老年人群这一健康弱势群体的医疗保健需求方面所能发挥作用的局限性。众所周知,老年群体比其他年龄群体在医疗保健方面有更多的需求,同时老年人群的经济状况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又处于劣势,对于过高的医疗保健费用,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极其有限。按照与其他人群一致的做法“一刀切”,势必导致部分老年人有病不能医,不敢医。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医疗保障必然以公益性和福利性为最主要属性,保障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仍然是国家的责任,是医疗保健服务公平性的重要体现。因此,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随经济发展相应调整基本医疗保险费率,提高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老年补充医疗保险,如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大病、重病要制定一些特殊办法,给以适当的医疗费用保障。要逐步将社区老年卫生服务纳入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畴,保证老年人得到就近、及时、便捷、价廉质优的医疗保健服务。还应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对特困老年人给予医疗救助,保障其基本医疗需求。由此建立起一个围绕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的,由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和针对慢性病、大病的补充医疗保险等所组成的多层次的老年医疗保障体系。根据老年人在医疗保健需求上的特殊性,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并且备条件时,应当适时把老年护理和临终关怀等内容纳入医疗保险范畴,总之,21世纪老年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覆盖内容与保障水平要与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程度一致起来。

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相配合,我国目前正在进行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是新形势下改进医疗服务质量,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服务资源,提高效率,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要求。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人口的疾病谱和死因谱由急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为主转向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成为影响人民健康,导致残障、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而且患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些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的威胁尤其显著,是导致老年人口高患病率、高伤残率和高医疗利用率特点的重要因素。人口老龄化、疾病模式和死因谱的转变使得原有以面向急性传染性疾病防治为主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已难以适应人群医疗保健的新要求,转换医疗服务模式,制定新卫生形势下的预防保健战略是当务之急。版权所有

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适应人口老龄化与疾病模式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社区卫生服务实际上是把原有的医院功能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保障和康复,把服务对象从仅针对病人扩大到社区所有人群。这是针对疾病模式转换在医疗服务模式上的相应转变。社区卫生服务主要从事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特点,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和要求。今后主要应从健全机构网络,加强人员队伍建设,素质培养,探索适宜的发展模式人手。要把老年医疗保健纳入社区卫生发展规划,逐步建立起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要加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区域卫生规定原则,充实老年医疗服务、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设施,大力发展家庭病床等上门服务,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照料等便捷的一体化服务。社区还应逐步建立起老年人口健康档案,进行日常健康监测、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

我们要重视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问题,提高老年期的生命质量。但说到底、从整个人口来看,老年阶段的“顶部”健康主要的还应从“底部”抓起,需要全程的健康保障。我们谈21世纪老年人口的生命质量,就需要关注目前的中青年人乃至儿童的健康。许多慢性病尽管“显形”于老年阶段,实际上起源于中青年时期,是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随岁月不断累加的结果。与药物治疗相比,普及健康教育、强化健康管理,加强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以及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更为重要。发达国家已有的成功经验表明,重视对须防的投入和良好的预防措施确实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的预防保健战略应该紧密结合时代特点,将改进生活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治理环境污染等作为重要内容,加大对预防的投入,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展望21世纪,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还需要我们开阔视野,关注和运用高新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成果,为人类长寿和健康造福。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篇(2)

构建以家庭照料和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以综合医院老年病科为衔接,以专业老年病医院为核心,专业化管理的老年医疗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重,下移,重点前移,逐步平衡城、乡老年的健康服务需求和质量,使城乡社区老人都能够获得就近、便捷、周到的健康服务,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务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而不病、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建立和完善北京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区县老年病专科医院包括:康复院、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和社区中心等,共同组成北京市老年医疗专业服务体系。形成急症救治、疾病康复、长期照料、临终关怀、慢病防控、居家照料等医疗保健一条龙服务。形成老年病科、老年病专业医院、社区中心和家庭照料的良性互动健康服务模式。

1,北京老年医院向综合化发展,起到老年病科研教学的排头兵作用负责老年人的急重症救治、老年综合征、多病共存、多脏器功能损害、需要长期通气支持和急重症后期康复病人的全面治疗和护理:负责老年病临床治疗和康复研究:并负责老年医护人员临床培训和继续教育。

2,综合医院的老年病科主要负责老年人的急症救治。

3.区、县级老年病医院专业特色定位在老年病急性后期恢复、神经和精神康复、长期照料、老年精神病、舒缓治疗和临终关怀等专业方面发展。建立由医生、护士、康复师、营养师、临床药师、心理医生和社会工作者参与的多学科团队,对社区卫生和家庭医疗保健进行指导,对家庭照料病人进行综合评估和干预。

4,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是体系建设的基础,负责老年病的健康促进、预防保健、慢病康复和家庭照料。社区全科医生加强老年病教育,开展家庭出诊、老年健康档案建立、老年评估和家庭照料等服务。

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 开展老年病培训。加强对老年病学科重视

老年病专科医生不同于全科医生和普通内科医生。老年病医生要具有内科医生以外的老年学、精神心理学、社会行为学、伦理学、环境学和道德法律等方面知识。老年病医生关注的是老人而非仅仅疾病,为了保存病人的高品质生活和延长健康期望寿命,要具有综合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认可老年病学科的地位,成立和发展老年病专业。在教学上分步骤开展全科医生和内科医生的老年病继续教育,老年病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科研上要整合各级科研机构,加强协作。

整合机构,规范就医流程。提高老年医疗水平要研究和制定家庭、社区、护理院、康复院、临终关怀院、老年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科等各级老年医疗服务机构的软硬件标准,包括生活起居条件、无障碍设施、家庭和社区康复标准、人员设备配备、诊疗规范、服务模式、就诊流程和统一出入院的标准,使老年医疗服务进入一种规范化管理状态。提高老年医疗水平,开展多学科诊疗模式、社会心理干预、长期照料、照料标准化(benchmarks)、个案管理、老年急重症监护(aceu)、老年神经和心肺康复、疼痛管理、睡眠管理、舒缓治疗和防止跌倒的研究和探索。

据美国医疗保险公司调查显示,在社区进行初诊评估,规范转诊到相应的怠医院、急性后期医院、老年康复医院、护理院或者临终关怀院,从而病情好转的患者比随意选择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满意,费用低且残疾率或死亡率明显低于后者。以此规范双向转诊,形成老年病专科医院和社区医疗机构间的一体化合作模式。使综合医院腾出床位,集中精力致力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专科医院发挥费用低廉、专业化操作水平的优势;而社区卫生机构在预防保健,健康档案建立与评估,急性后期康复和家庭照料中发挥作用。这种方式适合老人,而且医疗资源的整合会使群众得到更加经济、便捷、连续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建立老年健康评估标准

老年健康综合评估是一个多学科的诊断过程,通过确定老年病人在心理、社会、环境、医学和功能等方面状况以达到诊断、治疗和长期随访制定综合计划的目的。由于老年人患病具有衰老、脏器功能降低、免疫功能低下、代谢平衡被破坏、智能障碍和肢体活动障碍等病理生理特点,造成临床症状不典型、没有特异性表现、隐伏性发作、易漏诊。同时,老年人常出现的抑郁症、营养不良、慢性肝肾功能障碍、骨质疏松、肢体活动受限、大小便失禁和褥疮等合并症也导致治疗难度加大。所以老年病的治疗不仅是痊愈的概念,而应是尽可能地保护和恢复机体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要开展老年人全面的综合评估,如:现病史和既往疾病史;体格检查;营养状况;精神健康方面:智能、行为、情感的评估;功能状态方面:日常生活能力、行为和社会活动功能状态,有无行走困难和跌倒等;社会和经济状况:家庭和收入状况;居住环境:可得到的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服务项目等。老年医学综合评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结果;提高功能和生活质量:选择最佳的生活场所和最佳的保健环境:减少不需要的服务使用;安排长期照料管理。

建立老年数据管理中心

建立老年健康档案与诊疗信息动态管理系统,使老年健康卡实现一卡通服务,开展预约挂号和网上咨询。对北京各个老年病医院和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立的健康档案或诊疗信息进行动态管理。对老年人就诊过程和检查治疗状况全程监控,掌握各种数据资料,从而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篇(3)

目的 了解江西省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我省制定老年人医疗保健措施、卫生服务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问卷形式对我省11个地市38个县60岁及以上人群的健康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 共抽查2 932人。慢病患病率33.0%,城市高于农村;就诊大都选择在诊所、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机构;两周患病率15.5%,就诊率9.7%,未就诊率20.6%,主要是经济困难和自感病轻;年住院率7.8%,城市高于农村,需住未住院率为51.4% ,主要原因经济困难和自认没必要;老年失能以听力和视力障碍为主;近期体检率城市高于农村, 63.2%的老年人希望每年接受一次,69.1%希望上门服务,46%希望发展家庭病床;老人对医护技术与服务态度满意率低,且73.1%的人自费医疗,并普遍感到医疗费用偏贵。性别、收入、去最近医疗点时间、医保制度、医疗费、对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满意度为影响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主要因素。结论 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率高,利用率低。改善其经济状况、降低医疗费、完善医疗服务系统、提高医技水平与服务态度、健全医保制度、合理布局医疗点、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完善新农合和医疗救助制度,提高村卫生室和卫生院技术和服务能力是解决老年人医疗保健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状况;卫生服务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59亿,占总人口的12%〔1〕,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给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卫生保健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波及的一系列经济与社会变化,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了解江西省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情况,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提升我省老年人生活质量,改善其医疗卫生条件及制定相关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对我省老年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全省11个地市38个县当地居住半年以上,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1.2 调查方法

参考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内容,自行设计调查表,由调查员入户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式抽取千分之一的调查对象,每一抽样框为40人。调查内容: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和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共调查3 780人,有效问卷2 932份,有效率77.57%,占全省老年人总人口的0.78‰;城乡比1∶4.15, 男1 509名,女1 424名;60~69岁1 515名(51.7%),70~79岁1 065名(36.3%),80~89岁328名(11.2%),≥90岁25名(0.9%);整体文化程度偏低,以不识字或识字少居多(50.6%);城市年人均收入3 000元以上者居多(59.4%);农村则3 000元以下者居多(65.1%);城市老年人自费医疗比例51.2%,农村为78.3%。城市老年人选诊地点诊所、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38.0%),县医院(25.3%)、市医院(18.0%);农村则为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81.7%)、卫生院(13.5%)、县医院(10.2%)。城市选诊主要原因距离近(32.9%)、质量好(21.8%)、定点单位(18.8%)、价格低(15.8%);农村距离近(54.2%)、价格低(15.6%),定点单位(10.3%)、质量好(9.7%)。找熟人不是选诊医疗机构主要原因。

2.2 健康状况自评

江西省老年人自我感觉良好,感觉一般及以上者(82.9%),感觉较差和很差者(17.1%),城市老人自我感觉好于农村,见表1。表1 与同龄人比较健康状况自评结果〔n(略)〕

2.3 慢性病患病情况

我省33.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城市(37.3%),农村(32.0%),差别有统计意义(P=0.016)。老年慢病患者主要集中在60~79岁,未显示出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趋势,婚姻状况对老年人慢病患病率无影响;不同文化程度者差别有统计意义(P=0.005),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患病率(68.0%)远高于其他文化程度者;不同收入之间差别无统计意义。按疾病系统分,前五位是循环系统疾病(34.5%)、肌肉骨骼及结缔组织疾病(16.7%)、呼吸系统疾病(15.1%)、消化系统疾病(11.2%)、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系统疾病(7.0%)。按疾病名称分,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高血压(25.6%);慢性支气管炎(11.7%);慢性胃肠炎(7.2%)。

2.4 失能情况

从起居、自制、听力、视力、语言等方面调查前半年内老年人失能状况,在起居、自制、语言方面功能良好达90%以上;听力及视力方面,功能良好的仅占78.9%和74.6%,见表2和表3,因有部分数据缺失故各项总例数<2 932例。表2 起居方面失能情况(略)表3 行走、自制、听力、视力、语言等方面失能状况(略)

2.5 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

老年人2 w患病率15.5%,就诊率9.7%,未就诊率20.6%,无城乡差别;年住院率7.8%,城市高于农村,需住未住院率51.4%,城乡差别无统计意义,见表4。我省老年人2 w患病未就诊主要是自感病轻(33.8%)和经济困难(42.0%),城市首位是自感病轻(48.6%),农村首位是经济困难(44.1%)。需住院未住院主要原因是认为没必要(47.6%)和经济困难(42.2%),城市主要认为没必要(64.8),农村是经济困难(50.7%)。

近三年内,我省仅有26.6%的老年人接受过健康体检,城市(31.6%),农村(25.3%),差别有统计意义(χ2=9.32,P=0.002)。经调查有63.2%的老年人愿意接受一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城市(59.9%),农村(64.0%)差别无统计意义(χ2=3.27, P=0.071)。老年人医疗方式主要为找医生治病(61.8%),自我医疗仅为21.1%。大部分老年人自我医疗药品为药店购买,城市(82.4%),农村(54.2%),差异有统计意义(χ2=4.37,P<0.05),少部分药品来源为家庭药箱或以前看病剩余。老年人对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比较满意者(30.3%),很满意者(4%),不满意者(11.8%),很不满意者(3.7%),城乡差别无统计意义(χ2=7.931,P=0.094)。大多老年人认为医疗费用偏贵(75.2%),城市(82.8%)高于农村(74.6%)。69.1%的老年人希望医生能上门服务,城市(60.9%),农村(71.0%),农村需求高于城市(χ2=21.81,P<0.05)。46.0%的老年人希望发展家庭病床,城市(43.8%)与农村(46.5%)差异无统计意义(χ2=1.27,P>0.05)。老年人保健知识主要来源为家人朋友(41.4%)、广播电视(16.1%)、医务人员(14.1%),从有关部门的宣传中获得保健知识的比例小;城市老年人广播电视和书刊杂志来源高于农村,农村在家人朋友和医务人员来源高于城市。表4 老年人患病、就诊、住院情况(略)

2.6 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影响因素

以是否就诊为因变量,以年人均收入、婚姻状况、医疗保障形式、近三年内是否接受过体检、离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去最近医疗机构所需时间、性别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人均收入、去最近医疗机构所需时间、近三年内是否接受过体检、性别与老年人就诊有关联。即男性、年人均收入高、去最近医疗机构所需时间短、近三年接受过体检者就诊率高,见表5。

以是否住院为因变量,以年人均收入、婚姻状况、医疗保障形式、近三年内是否接受过体检、是否觉得看病贵、对医护人员的技术与服务态度的满意程度、离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去最近医疗机构所需时间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年内是否接受过体检、是否觉得看病贵、满意程度与调查前一年住院有关联。即近三年内接受过体检、对医院满意度高者住院率高,认为去医院看病贵者住院率低,见表6。表5 2 w就诊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表6 调查前一年住院情况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略)

3 讨 论

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需要社会赡养的老年人口增多,用于退休职工养老金、老年人口的医疗费用等开支的迅速上升,导致了社会负担日益加重,给财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政府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来发展生产,从而必然影响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现有背景下,切实了解老年人群的健康需求和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利用一种方便、简捷、负担得起、集医疗和保健兼顾的卫生服务方式,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医疗卫生条件,真正做到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主旋律下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非常必需〔2〕。

本次调查显示,我省老年人医疗支出大部以自费为主,比及全国数据(城市50.4%,农村87.4%的人无任何医疗保障〔3〕),我省农村情况相对略好,但老年人医疗保障总体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加强老年人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因而当前更需要富有成效地贯彻好2009年中央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精神,在农村更好发挥新农合以及医疗救助制度的保障功能,在城市加强老年人的医疗保险工作力度,做到老有所医,解决老年人的医疗保障问题。

老年人就医主要是诊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疗机构,这可能与基层医疗机构方便、经济、服务态度好等原因有关。因此,加大基层的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经济、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尚有相当部分老年人选择街道和乡镇卫生院作为就诊地点,卫生院作为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其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不可取代的,这也显示加强卫生院建设意义巨大。

我省老年人群慢病患病率高于全国数据(城市23.96%,农村12.06%)〔3〕,提示老年人为需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农村慢病患病率低于城市,并不能代表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好于城市,在城市就医条件和卫生服务利用好于农村,慢病就诊和上报率高于农村,而在农村有相当部分老年人口的慢病状态被自认为健康状态,只有当疾病所造成的生理感受超出一定阈值时,才认为是慢病状态,这在健康自评结果可以反映出来。当前高血压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首要因素,加之高血压易引发动脉硬化、心衰、中风等导致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现今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高血压都成为其主要疾病负担。慢病患病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疾病负担和卫生服务需求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影响较大。慢性疾病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进程加快而进一步上升,年龄每增加10岁,慢性病患病率增加50%以上〔3〕。慢性病防治已成为目前老年人医疗保健工作的重点。这就要求老年医疗保健服务工作重点和服务模式、内容也要相应地改变,以适应老年人对综合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应加强老年医学研究,加强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倡老有所为,合理适量运动,合理控制体重,防止老年肥胖。在健康筹资规划中,加强老年人卫生服务投资,降低慢病发病率,对改善其生活质量有事倍功半的效果。

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不甚理想,医疗服务利用不足,但潜在医疗服务需求较大。医疗费用过高、经济困难成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考虑到老年人医疗费用远高于一般人群,所患大多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住院费用高,加上经济收入低,就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年轻人难以挤出时间侍奉老人,老人的健康需要得不到保障,因而有必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满足老年人各种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在探索符合该人群特点的经济、有效、人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中发展家庭病床,提供上门的社区卫生服务是个不错的选择〔4〕。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社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把为老年人提供连续、综合的卫生保健服务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服务模式应从单一医疗向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模式转变;服务目的从提高个人健康水平向提高人群总体健康水平转变;服务方式由等病人上门转变为走出大门,深入社区、人群和家庭。此外,还应加强对特困老人和高龄老人的医疗保障与救助服务,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配套措施,改善工作方法、方式,对本人及赡养人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应给予救助,保障贫困老年人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权益〔5,6〕。为老人参与体育健身创造条件,关心和重视老年人体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对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逐步建立老年人体质监测站,开展老年人体质监测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周润健.60岁以上老年人我国超过1.5亿〔J〕.党政干部文摘, 2009;53(5):49.

2 宁 宁.浅析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保障事业〔J〕.法制与社会, 2009;155(21):239.

3 王建生,姜 垣,金水高.老年人6种常见慢性病的疾病负担〔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4):14850.

4 刘 平,郑振佺.我国城镇老年人医疗保险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7):134.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篇(4)

【关键词】老干部;医疗保健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98-02

近年来,我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狠抓总部、军区为老干部服务工作的规定的落实,积极开展“为老干部双优服务”活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改进服务措施,以优质的服务、优良的秩序、优美的环境,为老干部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医疗保健服务,受到广大老干部的好评。主要做法介绍如下:

1 创新举措,简化流程,提高干部医疗保健水平

近年来,我所不断完善服务措施,优化服务流程,规范服务内容,努力做到把温暖送给老干部,把方便让给老干部,把健康留给老干部。

1.1 创新服务内容。积极推行“一条龙”服务,专门配备技术精、态度好的护士为老干部导诊、检查、取药,搀扶行动不便者,同时,做到老干部看病随叫随到,随到随看。

1.2 提高服务质量。做好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贵在感情投入[1],我所推行微笑服务、感动服务,规范文明用语,做到老干部接诊有“四声”,即来时有问候声、配合时有致谢声、麻烦时有致歉声、离开时有道别声。建立老干部危重病情的报告制度。坚持落实为老干部优质服务“三个一”制度,每周所领导都要深入到门诊部检测工作;每季度召开一次老干部座谈会和一次服务质量分析会,及时解决老干部在我所门诊时的实际困难。

2 着眼需求,多管齐下,创造良好就医条件

为进一步适应现代医疗保健需求,我所不断完善保健软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医疗护理水平,改善了老干部休养环境,为老干部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2.1 加强医疗保健人才队伍建设。要做好为老干部医疗服务,必须有一支业务素质高的保健队伍[2]。我所在人才选拔上严格审核把关,医护人员要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在培训制度上建立长效机制,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到疗养院、医院等单位参观见学,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医护质量也得到长足进步。

2.2 充分发挥我所技术优势,为老干部提供最好的治疗。为提高老干部救治能力,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我所成立了老干部医疗保健专家组,建立了疑难病例及时会诊、定期病例讨论等制度。

2.3 加大投入,改善老干部休养环境。我所始终坚持把最优质的医疗资源提供给老干部,充分尊重老干部意愿,组织老干部召开座谈会;配备了呼叫系统、氧气及吸引等治疗设备;配置了空调、液晶电视等生活设施。

3 深入一线,加强帮带,提升老干部自我保健能力

建立了以我所为主的家庭、医院“三位一体”的医疗保健网络,较好地发挥了院前预防和保健的作用,提高了院前防治能力[3]。

3.1 深入一线,上门服务。所领导每周都亲自带队走访看望老干部,召开座谈会,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解决老干部医疗保障的实际困难;每周组织专家为老干部送医送药,巡回医疗,开展保健知识宣讲,定期发放《保健信息》、《东南卫生通讯》等材料,不断提高老干部自我保健能力。

3.2 做好老干部体检工作。我所优先考虑、集中安排老干部体检,认真实施,对行走不便或卧床休息的老干部,我所及时派人上门检查,保证老干部体检率在95%以上,并对老干部的体检结果逐个分析,针对性的做好老干部的预防保健工作。同时我所还派专家对老干部发病率较高的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增生等疾病重点进行了普查,制定了相应的预防保健方案,真正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3.3 积极开展挂钩帮带活动。针对干休所卫生机构技术力量薄弱的特点,我所每年都与上级医院建立技术帮带关系,优先安排我所医务人员进修。为提高老干部的救治能力,我所专门开通了老干部急救电话,建立急救绿色通道。为增强干休所日常保健能力,我所建立了网络门诊,通过网络业务授课、技术指导、协助诊治等方式,让老干部在家就能享受到和住院一样的医疗保健。

老干部医疗保健服务是为部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老干部服务方向,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结合“双优”和“优质服务年”活动,抓紧抓好为老干部服务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确保让老干部满意。

参考文献:

[1] 张亚坤,苏 皖,陈春林。军区老干部医疗保健工作形势分析与任务对策[J]。东南国防医药杂志2009,6(3):568-570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篇(5)

生态环境是老年旅游者选择医疗保健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参考因素。海南独特的医疗保健资源受世界各地老年人群的亲睐。根据海南医疗保健自然资源具有的不同保健原理及其所适宜的老年人群,对其进行归纳分类,见表1。

二、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优势

1.优越的资源禀赋使海南成为开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理想之地海南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长冬无夏,是国内老年人出游的首选之地。海岛四面环海,森林覆盖率高达61.5%,被誉为“天然大氧吧”。岛内温泉遍布,水中富含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对老年退行性疾病有显著疗效。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便利的交通为老年人外出旅游减轻心理负担。海南海制定出一系列对于旅游服务人员素质的管理规定,相关行业服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稳固的旅游硬件及软件设施为海南开展医疗保健旅游提供保障。

2.强有力的政策为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保驾护航医疗保健旅游已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一项新型产业。海南省卫生厅在《关于加快海南医疗保健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提出海南医疗保健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目标:到2015年医疗保健旅游产业初具规模;2020年力争将海南建设成为闻名中外的医疗保健旅游目的地的。2013亚洲博鳌论坛中,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我国首个医疗旅游先行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予以9大政策扶持。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我国现今仅此一家。这一系列政策和举措的推出,为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提供了鼓励与支持。

3.“积极老龄化”趋势推动海南开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步伐世界卫生组织(WHO)于1999年提出“积极老龄化”口号,倡导老年人保持健康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生活水平,积极地应对老龄化。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60岁以上人口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庞大的“银发消费”市场是旅游业所不能忽视的。老年人除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外,也愈加重视余暇时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夕阳人群”催生了医疗保健旅游这一“朝阳产业”。“积极老龄化”为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业提供了新的契机,又推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步伐。

三、海南医疗保健旅游发展现状

1.老年旅游群体对海南医疗保健旅游的需求现状在调查中,当问到“海南发展医疗保健旅游需做好哪些工作”,36%老年人认为提高医疗保健技术水平,21%的人认为完善异地医保报销问题,18%的人认为加大开发黎医苗药的医疗保健价值,认为提供多种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路线选择的占16%,9%的老年人有其他的想法。海南现有医疗保健水平和旅游项目还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需做好的工作还有很多。当问及“希望在旅游中增添哪些项目”,17%的老年人选择增添食膳调理,44%的老年人选择增设中医医疗保健服务,20%的老年人选择增添医疗体育项目,19%的老年人选择山水观光。海南的旅游业对老年旅游市场开发深度不够,目前尚停留在观光游、休闲游等,医疗保健旅游的推出丰富海南旅游体系。

2.海南老年医疗保健旅游项目建设现状三亚市中医院从2002年开始发展“旅游+中医医疗保健”项目,现正在建设三亚市中医国际疗养院——“旅游+中医保健康复”的花园式疗养院。2009年总医院落户海南三亚,为海南旅游的发展提供最先进的服务、最高端的设备、最规范的管理,并且形成医疗、康复、保健“三位一体”的功能布局,提升海南的医疗保健水平。但海南有关中医医疗保健专业人才以及熟练掌握国际语言的医务人员十分缺乏;医疗人才流动机制不健全;省内医疗机构缺乏国际认证;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还未完善;医疗机构与旅游机构还有待进一步整合。在全球医疗保健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应积极努力解决目前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所面临的困境,逐步完善海南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各项保障。

四、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建议

1.利用资源优势,以医疗保健促进旅游,寓旅游于医疗保健海南优质的生态人文医疗保健资源,为打造老年人医疗保健特色旅游创立条件。结合不同资源,对不同体质的老年群体设计医疗保健旅游方案。如依托热带森林资源,针对有心脏病、失眠的老年群体开展天然森林氧吧疗养游;依托温泉资源,针对有皮肤病、关节炎等疾病的老年群体开展温泉保健疗养旅游产品;依托高水平医疗保健康复中心,针对老年人常出现的慢性疾病开展如气功瑜伽、食疗药膳、针灸等。使老年人在治疗、康体、保健、养生的同时,赏心悦目的领略海南岛的阳光沙滩、椰风海韵及人文景观。

2.完善医疗保健旅游信息化服务,多角度推广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海南医疗保健旅游起步晚,仅三亚的中医医疗保健疗养在俄罗斯和部分国家有一定知名度。通过网络信息完善海南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是十分有效的。如借鉴新加坡医疗旅游推广平台的发展经验,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医疗保健旅游官方门户,设立不同语言版本,加大医疗保健旅游宣传;构建海南国际旅游岛老年医疗保健旅游信息化网络体系,加快实现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信息管理智能化、公共管理网络化、安全保障一体化;向来岛游客展示中国传统医疗保健技术与海南特色旅游资源结合的魅力,扩大海南的医疗保健旅游在国际的影响。

3.建立相关辅助机构,促进医疗、保健和旅游的有机结合海南发展医疗保健旅游除需要医疗保健机构与旅游机构积极配合外,还需要其他相关组织的推动、规范、管理和监督。可借鉴台湾在省旅游委下设立专门扶持机构,监管机构,并成立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协会,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协助政府推出相关的产业扶持;同时增进医疗保健旅游行业之间相互了解和信息交流;通过医疗改革使海南与更多的地区实行异地医疗报销制度;出台保障老年人旅游权益的相关举措,多方位全面促进海南发展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业,并保持该行业的积极、健康发展。

4.加强医疗体育在医疗保健旅游中的推广,全面提升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医疗体育是一种医疗性质的体育活动,包括医疗体操、医疗运动和适应性体育活动等,是老年慢性疾病有效的、经济的康复途径。老年人通过参加医疗体育活动,可增强体力,改善心、肺等器官的功能。根据来琼的老年旅游者体质情况,向其传授中华养生保健气功,并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活动内容、运动强度以及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对其进行医务监督,加强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防治、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全面提升老年人医疗保健旅游的发展。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篇(6)

 

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在相关部门配合下,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下,我市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有序。

一、成立组织机构,分工协作

市政府召开了由民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参加的协调会,研究、审定医养结合工作重大事项;部署、督促、检查、指导全市医养结合工作。我市制定下发了《三河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卫生计生局等部门〈三河市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方案〉的通知》。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局长为成员的医养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市卫计局,主要负责协调相关部门,统筹组织开展好医养结合工作。

(一)完善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强化对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有关规定就近在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鼓励以签约合作的形式确定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服务项目、服务方式以及责任与义务等事项,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巡诊、健康管理、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中医养生保健等服务,缓解老年医疗护理供需矛盾。河北燕达医院与三河市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三河煤矿医院与三河市五福托老院、三河德亨仁厚医院与三河市德亨仁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签订协议开展了合作。

    (二)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按规定由相关部门实施备案,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鼓励规模较大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医学护理、临终关怀等服务。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申请,优先予以备案。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业务培训和指导监督,支持有相关专业特长的医师和专业人员在养老机构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

    (三)推广家庭医生与居家老人签约工作机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卫生计生基层网络,通过优质服务鼓励居家老人与家庭医生建立签约服务关系,为居家老人提供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落实医疗卫生机构敬老优待政策。全市各医疗机构,对65岁以上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开通绿色通道,在挂号、就诊、收费、取药、住院等窗口明显位置设置了“老年人优先”标志。充分发挥医院志愿者服务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门诊导医、出院随访等服务,在医疗服务中体现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康复、护理床位占比,鼓励其根据需求增设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病床。

    (五)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诊室。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支持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设立老年病科,开展老年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工作,并与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康复疗养机构加强转诊与合作。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医医院与老年人家庭签订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中医健康教育。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大力开发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系列服务产品。

    (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力量针对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办具有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质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为符合规划条件和准入资质的医养结合机构提供便捷服务。

二、医养结合机构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现有65岁以上老年人口6.9万人。养老模式主要有2种,一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医养结合;二是居家养老。我市现有3对开展比较成功的机构。

(一)河北燕达医院与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合作情况

2016年6月16日,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署《京津冀养老工作协同发展合作协议(2016年-2020年)》。协议指出,将燕达国际健康城等项目作为试点,推动北京市养老政策外延,燕达国际健康城下属养老板块——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作为京冿冀养老试点先试先行。2017年1月5日,燕达医院与北京医保系统顺利联通,做到了持卡就医直接结算,所享受待遇与在北京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完全相同。燕达医院在国家医保大平台搭建前,率先实现了京冀两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三河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12000张,一期已建成约12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300张,是一所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于一体的大型老年养护机构。服务人群98%为北京人。为丰富宾客的精神文化生活,养护中心为入住老人开设:老年大学、图书阅览室、康体娱乐中心、心理咨询室、室等机构和场馆,围绕老人的实际需求,精心组织和开展种类丰富的文化、休闲、康体等活动。同时中心还针对有宗教信仰的老人,设置了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四个教堂,针对广大共产党员,还在集团党支部的支持下,不定期开展流动党课。

河北燕达医院与养护中心紧紧相邻,作为“京津冀医疗协同发展示范项目”,市政府协助燕达医院通过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各类优质医疗资源的合作,跨越式提升其医疗、护理等方面的软实力,让居住在养护中心的宾客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同质于北京大型三甲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为养护中心提供了近在咫尺的强大医疗保障,使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率先成为国内首家超大规模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成为廊坊市典型。

目前,燕达医院与养护中心携手为现有的入住宾客提供全天候的医疗健康服务:①可第一时间对入住宾客的重大疾病、突发性疾病进行专业救治;②对于宾客的慢性病、老年常见病、一般性疾病、常规体检由养护中心内设置的医疗护理站中的专职医护人员进行诊治;③每年为老人进行一次免费全方位体检;④养护中心不定期邀请燕达医院的专家为老人讲解个体病例,同时针对老年常见疾病每两周为老人进行一次健康讲座;⑤对于失能和半失能的住院老人,养护中心可及时实现与燕达医院会诊研讨老人的个体身体状况并加以干预。

(二)三河煤矿医院与三河市五福托老院合作情况

三河市五福托老院是以三河煤矿医院为依托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成立于2007年,位于三河市齐心庄镇小五福村西,占地面积92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设置养老床位330张,是廊坊地区首家集托老、医疗、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医疗养老服务机构。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外,还提供医疗保健、心理咨询、护理、保健等一系列服务项目。为了不断的丰富老年人的老年生活,感受家的温馨和愉快。同时配备活动中心、理疗中心以及文娱中心。为了不断满足老年人多种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现能开展多种基础检查项目,其中包括CR、彩超、心电图、胃肠镜检查、全自动生化仪、血流变分析仪,除颤仪、脑功能治疗仪等设备,并能完成各种中小型手术。

    在政府主管部门大力支持下,秉承“孝心、耐心、精心、专心”的职业道德,全力为入住老年人服务,多次受到省、市相关部门的肯定。2013年被批准为“全国爱心护理工程建设基地”,2015年6月被河北省养老服务业协会邀请成为“河北省养老服务业协会副会长单位”,2016年5月成立了廊坊市养老服务业协会;2016年11月,被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协会医养结合分会理事会批准为医养结合分会理事单位;2016年12月,被河北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

(三)三河德亨仁厚医院与三河市德亨仁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合作情况

三河市德亨仁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以三河德亨仁厚医院为依托的居家养老型服务机构,主要为三河市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送医送药上门、家政、健康娱乐、日间照料、老年人慢病管理、康复保健等低偿、无偿服务。三河市德亨仁厚医院是我市一级综合医院,共有医护人员156人,床位99张,为三河市德亨仁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2016年7月,被评为全国养老服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2016年11月,被中国社会福利与养老协会医养结合分会理事会批准为医养结合分会理事单位。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人员流动性强,缺乏专业的医护、养护人员。

四、意见、建议

1、政府牵头,出台扶植政策,对医养结合机构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篇(7)

关键词:医疗保险;老年人;医疗费用

【中图分类号】R19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64-01

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属于特殊的弱势群体,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越来越差,健康水平也不断下降,各种疾病高发,这都导致老年人对医疗的需求远远高于年轻人群,但是老年人的社会地位又影响了他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进而影响了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这种矛盾会随着老龄化的深入而日益凸显。那么下面将对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和医疗保险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

1 老年人医疗服务需求

老年人群的特殊性使其成为了医疗服务的高消费群体,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各种疾病的几率不断增加,花费的医疗费用也在增加。在我国,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口的自费医疗比例都高于相应总人口的比例,而且呈现除了自费比例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高的特点,另外农村的自费医疗比例要比城市高。老年人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受到年龄、性别、疾病、经济状况、收入水平、保险制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对医疗的需求也就越来越高,在老年人群中年龄越大的对医疗服务需求越大;男性患病较女性高所以男性对医疗的需求要大于女性;文化程度低的对医疗的需求比文化程度高的大,因为文化程度高的对健康更加重视;家庭条件好的要比条件不好的对医疗的依赖程度低。

有很多因素在影响甚至说控制了老年人的医疗问题,要想真正的解决问题,那么就务必对医疗保险制度进行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老年人医疗问题得以缓解。

2 从改革医疗保险的角度改善老年人医疗费用问题

2.1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几项机制,从根本上保证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第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医疗费用筹措机制,而实施这项机制需要有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来保障其执行,所以前提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医疗的筹资渠道得到真正的拓宽,从而稳定老年人医疗费用的资金来源;第二,构建一套合理的约束机制,主要是对医疗费用支出的约束,因为医疗费用的支出本身有随时性、不可预测和风险大的特点,关于医疗费用支出约束机制的建立一定要做到对医疗费用支付范围的标准化和制度化、 制定诊疗和医疗服务标准,以明确医疗基金和个人医疗账户的支付范围;第三,建立医疗保险基金的监管制度,对于医疗保险基金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允许任何部门或者任何人以任何理由进行挪用,因为这是退休职工的救命钱,务必要加强监管,保证基金的合理应用;第四,建立一套完善的医疗保险基金分配制度,对于医疗保险基金的剩余部分,一部分用在医疗资源和设施等的扩建上,另一部分应拿出来作为低收入弱势群体的医疗费用来使用,像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等,对于这些弱势群体做好医疗保障工作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社会人文关怀精神。

2.2 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社区医疗服务鼓励医务人员走到人民群众当中去为人们提供全方位的周到服务,首先从服务方式上来看,社区医疗服务不再沿用坐诊方式,尤其是对那些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采取定期上门巡诊的方式,大大的方便了老年人。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小看,它能够诊治80%以上的常见病,再加上社区卫生机构坐落在居住区内,所以极大的方便了老年人就诊,还可以提供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保健。对于患慢性疾病的老年人,一旦手术完成后,就可以转到社区医院里进行常规的治疗。由于现阶段社区医疗服务模式还没能大力推行,所以绝大多数患者看病就医还是会向以往一样会选择大医院。大医院的特点是医疗费用高、就医人员多,所以对于老年人群不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应注意和医疗服务方式的协调。

2.3 建立和推广预防为主的保健观念,老年人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目前在我国慢性病己成为重点防治对象。《中国卫生模式转变中的长远问题与对策》中指出: 如果中国不注意对慢性病的预防,那么到2030 年卫生费用需求将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5%,这个惊人的比例放到任何国家都无法承担,但如果注意预防,所产生的卫生费用将有效的控制在10%-13%之间。目前像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了,而这类疾病的致病原因和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不难发现,身体健康是可以通过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谐的人际关系、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而得到的,那么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就成为目前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方向。

2.4 老年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但是在我国老年医疗保险还不够完善,所以如果不单单依靠国家的力量,而是把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力量团结起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医疗保险,从而取代自费医疗制度,那么就是解决了人口老龄化面对的最大的问题。

另外可以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也就是说用商业保险医疗补充社会保险,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对保险公司开展老人医疗保险给予大力的支持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对于引导低收入线以上的人购买医疗保险,可以采取税收优惠和惩罚政策;对保险公司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并允许对医疗保险基金的运营,需要强调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应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为商业医疗保险的运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3 结束语

对于解决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老年人医疗费用问题,从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出发,还存在诸多的问题,现有医疗保险和社会老龄化问题的矛盾想要得到缓解或者说解决,务必要进行合理的改革,才能够使对医疗费用有高需求的老年人群,真正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 邓晶,蒋事臻. 我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卫生需求研究[J]. 医院管理论坛,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