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少儿早教托管管理

少儿早教托管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12-20 10:48:07

少儿早教托管管理

少儿早教托管管理篇(1)

关键词:留守托管儿童

教育管理策略

随着我国城镇化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有大批的青壮年夫妇远离家乡,到遥远城市和矿区经商、务工。他们的子女一部分随父母进入城市学习和生活,但大部分由于条件限制,仍留在农村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管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据相关报道:我国农村留守托管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托管儿童约4000多万人。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托管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托管儿童。

这些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分居、寄养,多数由爷爷奶奶、外婆外爷、亲戚或他人代养,其心理健康必然受到长期循环升级影响,面临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护、情感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突出。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一样年华的时候,而他们却失去了父母独有的温暖和呵护,便形成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群体将会越来越大。要使他们健康成长,就需要对他们多一点关爱,多倾注一点心血,多办一点实事,切实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爱、全力协作的教育网络体系,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良好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一、留守托管儿童存在的问题成因

1、留守托管儿童由于长期脱离父母,当他们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无法得到及时、正确的开导和帮助,他们处于隔代教育的环境中,面对的是非父母或单亲,总觉得很少有共同语言或缺少了点什么,有作客的心理或缺失心理,使他们有话无处随意说。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变得情感淡漠,情绪低迷,不善交往,抑郁自卑、不和群,脑海常常空白,象似在等待什么,易受诱惑和暗示等。

2、现任留守托管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老漯妇孺,文化水平低,方法欠妥当。无能力辅导孩子学习。他们常常糊涂认为管孩子吃好穿好就行了,无力顾及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使儿童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大多数留守儿童学习自觉性较差,纪律性不强,成绩不好。

3、留守托管儿童一般在家所受的是隔代抚养和教育。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对隔辈的孩子们只有疼爱,不能严管,重养轻教。孩子明知他们的话没有分量,可听可不听,不可能有什么后果,有当“耳边风”的现象。这样,孩子们自己就按照快乐的原则,形成了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自控能力越来越差,贪玩、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4、留守托管儿童的监护人,一般自己都昏昏沉沉,比较糊涂,自然缺乏正确有效的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分不清好坏是非,不能正确的看待问题,看待他人,看待自己。容易受社会上反面事物的影响,造成一定程度的道德缺失和不良行为。如:常说谎话,不服管教,吸烟喝酒,打架斗殴,自私任性,缺乏感恩心理等。

5、留守托管儿童的家庭教育氛围较差。受周围环境及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并亲眼看到父辈们没念过几年书,照样在打工、经商、当老板、赚大钱。认为读书不读书没啥区别,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是一句空话,学习成绩好坏对他们来说也不怎么重要,学习成绩差也照样升级升学。也有的监护人自己首先认为”只要有吃有喝就行,儿孙自有儿孙福。大学生不是还找不到工作吗?”不良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不但不求进取,反而渐渐倒退。

6、留守托管儿童的父母自己觉得对孩子缺乏情感抚慰,“对不起孩子”!导致儿童产生心理偏差。一些常年在外经商、当老板的父母,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处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用钱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加之孩子缺乏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长有钱,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追求享受,学习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懒惰贪玩,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留守托管儿童的问题特点

一是主动性、自主性严重缺失。这些留守托管儿童家庭中,留守在家的都是祖辈或亲戚。他们由于代沟所致,都非常心疼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部给予“关爱“,很少提出严格的要求和批评,处处视孩子为客人。做客的人,自然心理缺乏自主,常常叫干什么,孩子才干什么,处处小心翼翼,惟恐什么错了,少添麻烦。一切等靠安排;常常看大人的脸色,来判断自己的正确。久而久之,便没有了自主,不知自己应该干什么,职责是什么,显得十分懒惰,弥撒渗透在生活及学习的各个方面。

二是常常表现双重人格、两面性。孩子全靠学校教育,在学校,学生对老师的敬畏心理,常表现在课内乖巧,课外玩劣,人面前乖巧。背人玩劣;对于校外养成的不良习惯教师也看不见,即使看见,有时管教起来也力不从心。而祖辈或亲属由于礼节原因对他们的生活细节。行为习惯,他们往往不是系统的指导,严格要求去纠正,出现问题也往往是包庇、纵容。这样,这些留守托管儿童从小就养成了任性的习性,她们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别人都是为我服务的,怕困难,禁不起一点挫折。过早地接收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过早地学会了应对,以逃辟惩罚,他们早早地就烙上了“早熟”的印记,表现为双重人格、两面性。

三是感恩心、进取心、理想性差。留守儿童由于没有亲自看见和感受父母艰辛如苦的劳动,不懂得自己吃的、用的、玩的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换来得,来得不容易,要珍惜,要感恩;不懂得如何回报,怎样才算尊重爸爸妈妈的劳动。一味的攀比,一味的索取,稍不顺心,就闹。就怨天尤人。对自己没有要求,没有上进心,整天生活在一个黑暗的、毫无意义的世界里,昏昏噩噩,吃喝玩乐。

四是行为习惯养成难、矫正难。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影响,良好行为习惯更是一项漫长的反复历练过程。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的系统爱护与管理,缺少与自己可靠的安全的亲情思想交流和沟通,有了问题又不能及时地发现和纠正,久而久之,造成他们思想差、卫生差、纪律差等诸多不良习惯等问题。有的说谎打架,有的小偷小摸,有的花钱大手大脚,有的沉迷于录像、网吧游戏,不能及时纠正和引导,自然情绪消极,孤僻任性,自私冷漠。

五是容易走极端、任性。由于从小在不当的可护纵容、溺爱包庇下生活,没经历过吃苦、挫折和失败。他们印象中的生活就是要吃好的、喝好的、享受好的,听不得半点不顺耳话。别人都应服务于自己,以我为中心。对于人际交往缺乏礼数管教。一旦碰壁,他们都会选择争吵,甚至打架斗殴等极端手段解决,吃了亏,选择报复,做事不管不顾,不计后果是他们做事的特点。

三、教育和管理对策

(最近,我看到一则新闻说:来自张家口的67岁的赵老先生在北京某大学东门口拉小提琴,为在内蒙古读书的女儿筹集学费,老父在街头卖艺三年,他21岁的女儿竟毫不知情。赵老先生这种”暗地里的爱”虽然珍贵,但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也许,很多家长与老师已习惯了付出.不

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其实这是一种误区。这样做可能会误导孩子,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是道德教育中的不完善之处。因为知道别人的恩爱并知道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摈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才会要求自己进取勤奋。)

教育的策略:思路方法应是让儿童明白父母为什么要外出务工的道理――不断的亲自感受其辛苦――知道感恩学会做人――确立志向树立理想――历练意志增长能力――从小处、从眼前、从今天起步――给以特殊的经常性的系统关爱。

留守托管儿童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应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解决农村留守托管儿童问题,不应认为只是农民工自身和农村问题,而应该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托管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的环境。

1、从家庭教育方面看,特别在独生子女家庭中,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最好与孩子生活在一起,如果条件不许可,也尽量留一人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非父母都无法取代的。家长要正确地教育孩子,做到不溺爱,不袒护,不纵容,孩子有错及时管教,并注意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进行正确有效地管导和教育。要知道少年儿童正在处于身心发育阶段,很容易接受心事物,儿童的心灵可以说是一块可以随意耕耘的沃土。种下自私,决不可能收获大方;种下失望,决不可能收获希望。

2、从学校方面讲,留守托管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应该引起学校和老师的特别关注,他们应该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怀和爱护。除了知识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还要给予他们心灵和生活的关怀和体贴。学校对留守托管儿童应多一点关爱,多倾注一点心血,多办一点实事。学校和学生父母保持经常性联系与沟通,互相交流,同力协作,形成共同教育管理留守托管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和老师在留守托管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方面应该做到:

(1)学校每学期都要建立留守托管儿童花名册、登记表,登记其全部信息,建立儿童历史档案,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留守托管儿童的家庭状况,身体状况,心理状况,生活状况和兴趣爱好,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管理和教育。

(2)经常性的对托管儿童进行家访。了解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状况,学生在家表现情况及家长或I临时监护人对学校的要求,起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

(3)经常召开托管儿童座谈会,了解他们心理状况,让他们把老师当作自己的亲人,最想给老师说的是什么?需要学校、老师给予那些方面的关爱,喜爱学校开展那些方面的活动等等。

(4)学校可在务工人员集中返乡季节,召开托管儿童家长会,通报孩子在校的学习、品行、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家长对学校的要求。呼吁家长:为人父母要切实负起责任,给孩子更多的关爱。经常用电话和书信与孩子进行感情交流,询问学习、生活状况,积极鼓励他们,使孩子感到虽然父母不在身边,心里还是牵挂他们,为了他们才这样,不断的亲自感受其父母辛苦,知道感恩学会做人。

(5)学校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职能,对托管儿童的家长进行家长培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由于时代不同,老年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往往只是有良好的愿望而未必取得良好的效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让孩子的祖辈们学一点现代育人常识。

(6)对托管儿童来说,教师要行使家长职能,在生活中和学习上,给托管儿童更多的关爱,经常和他们促膝谈心,和他们一起活动玩耍,把自己的手机号告诉他们,让孩子遇到“麻烦事”时,寻求老师的帮助。老师要正确指导和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所遇到的“麻烦事”。

(7)学校和老师要经常对留守托管儿童进行自律自强教育,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帮助爷爷、奶奶料理家务,做家里的小主人,不要做“小客人”更不要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确立志向,树立理想。历练意志、增长能力、从小处、从眼前、从今天起步。

(8)学校和班级开展各种活动,应关照留守托管儿童,让他们多参与,多给他们一些展示的机会,并在平时活动中,注意发现和培养他们的特长和爱好,给以特殊的经常性的系统关爱。消除他们情感淡漠、情绪低迷、抑郁自鄙、不舍群等不良性格和不良心理。使留守托管儿童感到学校有欢乐,老师像亲人,不在产生厌学心理。

(9)留守托管儿童这个群体是个动态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进展及农民工家庭经济状况,这个群体的人数随时会增减,学校要随时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对新增的留守托管儿童及时造册登记,建立个人档案,实施关爱计划。

(10)对留守托管儿童家庭监护有困难的,或对留守托管儿童健康成长不利因素太大的,可以动员其家长将孩子送进学校寄宿,让他们生活在较为封闭的学校,较多的时间在老师身边,老师随时对他们多加关照,以免家长担心、牵挂,达到孩子安心学习,健康成长的目的。

3、从社会方面讲,留守托管儿童不应该是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应得到全社会的关爱,实现教育平等,当地干部和公安应时刻将留守托管儿童的安全挂在心上,严防社会不法分子侵害、打伤或拐骗留守托管儿童,尤其要保护留守托管女童,以防他们受到不法侵害。当地公安、干部、邻居,都要相互帮助,要经常到留守托管儿童家里走走、看看,及时了解情况,多帮助托管儿童家庭。

4、从政府方面讲,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解决留守托管儿童的好办法。多镇企业在本地,即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又吸纳了剩余劳动力,农民工即可照顾孩子又可为家庭增加经济来源。

强化政府统筹管理,加强社会支持,城市和矿区要提高农民工待遇,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农民工子女八学收费标准,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难的问题。逐步建立起社会监护体系。逐步消除留守托管儿童教育、生活、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留守托管儿童柏健康成长。

少儿早教托管管理篇(2)

[论文摘要]:目前幼儿园已经出现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彰显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十分旺盛,但幼儿园尚无足够数量与质量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政府应将低幼儿童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相应师资准入制度,并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教专业等,以缓解社会需求与教育资源供应之间的矛盾,推动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孩子3岁前入园,这不仅标志着社会教育理念的发展,也反映了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高质量学前教育需求的扩大。按照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普九”任务基本完成后,基础教育将向两极延伸,即向上延伸到高中阶段,向下延伸到0~6岁。目前,很多省市根据本地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建立0--6岁完整的早期教育体系,反映了政府对社会早期教育需求的关注与重视。

一、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社会需求现状

    (一)幼儿园出现了多样化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    目前不少幼儿园应家长要求,开始开办托班(一般招收1.5岁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亲子班(一般招收几个月至不满3周岁的低幼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和随小班就读(一般是2.5岁至不足3周岁的低幼儿童被编到幼儿园小班生活和学习)等多种形式的低幼儿童教育。从笔者调查的103所幼儿园情况看,开办托班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幼儿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3.69%,这说明随小班就读和托班是幼儿园两种主要的低幼儿童教育形式,其次是开设亲子班,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20.38%;同时开办亲子班和托班的幼儿园也占有一定比例.为5.83%

    (二)随小班就读现象突出

    调查发现,虽然随小班就读的低幼儿童数量在单个幼儿园不是很多,但这种现象却较为普遍,许多幼儿园教师把“随小班就读”现象称为“中国特色早期教育形式”。从前面提到的数据来看,几乎半数的幼儿园存在随小班就读现象。因此,笔者采取问卷和访谈形式对其开办原因做了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不开设托班是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重要原因,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3.98%;因为缺乏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而让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40.77%;幼儿园受设施场地限制只能开展随小班就读教育形式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36.89%;其他原因(如不少家长托关系,想让孩子尽早人园)占11.65%(注:回答此问题时,被调查幼儿园可以进行多项选择)。

    笔者在此调查中还发现,低幼儿童随小班就读现象大都集中在办园时间长、不愁生源的公办幼儿园,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设施与充足的场地。众所周知,目前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基本上都是按照幼儿的发展水平来设计的,低幼儿童无法使用其中的很多设施,如在幼儿园配备的厕所里,便坑的蹲距是为幼儿设计的,低幼儿童的肌肉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加之自立能力差,不小心就会掉人便坑而可能引发生命危险。在访谈过程中,不少园长为目前没有资金投人,改建、扩建园舍,以适应低幼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而流露出焦急的情绪;二是幼儿园没有合格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由于低幼儿童与幼儿在生理、心理、动作、自立自理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其师资标准与规格、工作程序及要求等相应地有较大差异。而目前我国尚无正规的早教师资培养机构,一般的师范院校与幼儿师范院校没有开设相关专业,只有一些民营培训机构看准商机在开展早教师资培训。这些私立培训机构通常缺乏规范,而且大都只提供短期培训,因此不可能培养出胜任低幼儿童教育的合格师资;兰是幼儿园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由于目前国家还没有把0~3岁儿童早期教育纳人正规的学前教育系列加以规划和管理,也就没有对这一年龄阶段的收费做出明确规定,公办幼儿园招收低幼儿童开办托班时只能以幼儿班的收费为参考,但在教师配备上却不能参照幼儿班,因为低幼儿童自制力特别差,言语表达能力低,许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己大小便的习惯,经常会拉尿在身上,配备的教师少了根本应付不过来,这致使公办幼儿园开办托班的效益受到较大限制,因此影响了公办幼儿园招生向下延伸。

    (三)幼儿园托班与亲子班有着巨大的潜在生源

    笔者对部分尚未开办托班与亲子班的幼儿园进行了低幼儿童生源预期调查,结果表明,在被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回答“肯定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75.73%;回答“可能有”的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14.56%;回答“说不清”的只占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9.71 %。为了证实幼儿园低幼儿童生源预测情况,笔者还走访了一些私立的儿童早教训练中心,发现其生源的年龄大都在1~2岁之间,其中最小的8个月,最大的2岁9个月,当问及家长为什么不送幼儿园时,接受访谈的家长大都回答孩子年龄小幼儿园不要。从其生源的地域分布来看,主要来自附近的社区,也有路程较远的其他社区。如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就曾见到一位年纪大约50岁的老奶奶,她家距离孩子上的早教中心大概有15公里左右,需要换乘两次公交车。当问及为什么带孩子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学习时,她说早期教育这么重要,付出些辛苦也是应该的,居住小区的幼儿园只招收2岁以上的孩子,而她的孙子1岁半了,找关系托门子,小区里的幼儿园就是不接收。类似的j情况不胜枚举,从这些家长的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不招收低幼儿童感觉很无奈。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幼儿园开设托班或亲子班的潜在生源的确很充足,社会对低幼儿童教育的需求已经十分强烈。

    (四)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早期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笔者就家长希望低幼儿童进人幼儿园的原因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表明,除了10.68%的家长说不清原因外,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是主要原因,占被调查家长总数的69.90%;其次主要是因为家长太忙无暇顾及孩子,此类情况占33.98%,说明社会节奏的加快对家庭的教育功能提出了挑战;再次是因为孩子不好管,希望儿童人园接受教育以改变在家形成的一些坏习惯,此类情况占4.85%(注:对此问题的回答,家长可以进行多项选择)。通过对部分家长的访谈,笔者还了解到家长认为送孩子人园是其理想的选择,雇保姆不仅开支较大,而且多数保姆文化层次较低,不懂幼教。这说明幼儿园教育在家长们心目中的信誉和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家长之所以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主要是以下因素导致的:一是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每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而社会竟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长由于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希望幼儿园教育能够尽量向下延伸;二是随着家长文化层次和教育素养的不断提高,对儿童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访谈过程中,当笔者谈到低幼儿童身心发展的各种关键期时,家长都会兴高采烈地交谈个没完没了,这与20年前做家访或讲座时,教育工作者必须花很多时间向家长解释这些陌生名词的情形大不相同了。可见,家长希望孩子尽早接受教育已是大势所趋,国家和政府应重视大力发展低幼儿童早期教育。

二、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现状

    (一)幼儿园开展低幼儿童教育处于起步阶段,教育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三岁前低幼儿童免疫力相对较低,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存在很大个体差异,生活自理自立能力尚未形成,如果采取集体教养方式,幼儿园的硬件设施、管理模式以及师资规格都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这是一种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托儿所教养方式,也不是幼儿园已有教育模式的简单移植。20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私立的儿童早期教育机构如亲子园在大中城市应运而生。进人21世纪以来,不少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举办亲子教育,招收3岁前低幼儿童。但总体来看,目前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私立托幼机构看准家长舍得投资的心理,从硬件上高投人,人托年龄过分低龄化,教育形式上则是“洋”字当头,盲目引进外国教育模式,作为吸引生源的招牌,以获得经济上的高回报。这使低幼儿童教育明显地贵族化,有失教育公平;二是从事低幼儿童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教育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早期教育理论知识、技能技巧及与之相适应的职业道德规范等,这使低幼儿童教育质量根本无从谈起。

    (二)幼儿园普遍开展低幼儿童教育的条件尚不成熟

    以河北省为例,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全省2004年学前一年在班幼儿620929人,占全省在园(班)幼儿总数的57.21 %。这也就是说,河北省以学前一年为主体的学前教育状况没有发生根本改变,这使政府目前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不得不放在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上,而没有太多条件支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投入不足,现有幼儿园在满足学前三年教育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布局不尽合理,或过于集中,或出现盲点。相当数量的农村幼儿园还处于初级办园阶段,“小学化”现象普遍存在,玩教具、图书短缺,卫生保健工作比较落后,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幼儿园目前的师资力量也普遍明显不足,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幼儿园没有单独的公办教师编制,还造成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社会力量办园又往往以营利为目的,无视教育部门的指导和管理,擅自办园,影响了整个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这些突出问题的存在使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都无暇顾及低幼儿童教育的科学开展,往往不得不以应付的态度对待之。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把0~3岁低幼儿童教育纳人国家教育规划,但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存在巨大的地域差异,因此各地的教育政策也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0-3岁低幼儿童教育的发展也不例外,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把这一阶段的教育纳人政府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而贵州、宁夏等不发达省份到目前都尚未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不过,从总体趋势来看,随着学前三年教育的普及与深人.0-3岁低幼儿童教育有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当前提出如何保障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稳步健康发展的问题,是非常及时而值得关注的。

三、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发展对策

    (一)把低幼儿童早期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

    随着生活水平和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非常迫切地希望把低幼儿童送人幼儿园接受早期教育,“但我国政府至今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幼儿在内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国家规划”,这使幼儿园开办低幼儿童教育缺乏政策上的支持,往往出现令人尴尬的情况。以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河北省为例,在我们调查的103所幼儿园中,大多数城镇以上幼儿园都开设了托班或亲子班,加上没有开设但近期打算开设的幼儿园,基本上接近被调查幼儿园总数的80%。面对这一迫切的社会需求,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分步发展战略”,率先在大中城市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纳人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并加大各级政府对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的投人、扶植和监管力度,为将来全面普及和规范0~3岁儿童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二)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

    解决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大中专师范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从长远考虑,建设一支观念领先、业务精湛、道德高尚的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形式,一是学历教育有明确的培养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是学历教育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专业理论系统、扎实、深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受教育者的专业素养;三是学历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形成较为稳定的职业理想、专业倾向,能够对将来低幼儿童教育师资队伍的稳定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三)建立低幼儿童教育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针对低幼儿童教育的特殊性与相对独立性,国家还有必要在幼儿教师资格认证的基础上建立专门的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认证制度。除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证外,还可以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规定科目的培训与考试合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获得幼儿园低幼儿童教育师资资格证书。设置专门的资格认证这一准入门槛一方面有助于保证早期教育师资的质量,另一方面有助于扩大早期教育师资的来源,吸引更多社会优秀人才,对建设高效、合格的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四)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育婴师资格培训

少儿早教托管管理篇(3)

【关键词】印第安纳州;北京市;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01/02-0091-05

大量研究表明,高质量的早期教育对幼儿、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1〕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优劣,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休戚相关。美国较早开展了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s,QRIS)的建设,至2014年已有38个州加入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印第安纳州是推行该系统较成功的州之一。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提高质量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要求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制定各种类型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北京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由《北京市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和学前教育督导体系构成。本研究基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和中国北京市有关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文本,围绕早期教育质量评价的基本问题,如“为什么评”“谁来评”“评什么”“怎么评”等作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印第安纳州和北京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1.评价目的

印第安纳州的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提高儿童早期保育质量,二是为家长选择高质量的托幼机构提供依据,三是支持和认定服务提供者的保教质量。〔2〕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卫生局下发的《分级分类验收和年度考核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开展托幼园所的分级分类验收评估工作,是政府进行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对于托幼园所依法办园、不断提高保教质量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由此可见,北京市对托幼机构进行分级分类验收和年度考核,目的在于规范园所办园行为,促进园所不断提高质量。

印第安纳州和北京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托幼园所的保教质量,并通过对托幼机构分级分类的评估,规范园所管理。与北京市相比,印第安纳州强调,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还有一个作用是为家长选择高质量托幼机构提供参考依据。

2.评价主体

印第安纳州政府在建立了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基础上,通过购买服务,即聘请专业的质量评定机构或公司来做第三方评估者。第三方评估者是与托幼机构无利益相关的独立个体,且需经过专门培训,获得证书后才能申请成为评估者。这一评价主体有利于保证早期教育质量评价的公正。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州政府还委托普渡大学对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本身进行评估,并且对评估对象、评估方法、评估结果等进行再评估。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征是不一样的,所以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是按幼儿年龄设计的,面向所有托幼机构,只要加入该系统,就可接受评估。印第安纳州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框架见下图。

北京市托幼机构的分级分类验收主要由管、办、教部门负责。因为评估部门和管理部门均是利益相关者,均不属第三方,所以有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估的公正性。北京市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由教育、卫生两大部门统筹协调拟制,并根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原则,由各区(县)政府及其下属部门承担具体的评估工作,评价主体较单一。分级分类验收对于不同办园体制(公办/民办)、不同区域(城/乡)的幼儿园采用的是不同的标准。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更容易获得更高等级的认定。〔3〕由此可见,北京市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尤其是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的公正性,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3.评价标准

印第安纳州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中的托幼机构等级评定是面向所有儿童保教中心、家托中心和注册的保教部门的。这个托幼机构等级评定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有若干条具体标准,主要包括常规工作、教师教育和专业培训、结构质量、过程质量、评估、满足特殊儿童的需要、政策和程序、管理者的专业发展、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和参与、通过全教协会(NAEYC)等组织的认证等方面的内容(详见下表)。托幼机构在达到某个等级的全部标准后,每年还必须接受一次再认证,并可以申请参加更高一个等级的认定。〔4〕

《北京市托幼园所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及细则》将分级验收标准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办园方向、物质条件、人员条件、管理工作四方面,其中物质条件和人员条件的权重高于办园方向和管理工作;分类验收标准也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保教工作、卫生保健、儿童身心发展三方面,其中保教工作和卫生保健的权重相同,均为儿童身心发展的两倍。一级指标下列有更细致、具体的二级和三级指标。

为保证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印第安纳州重视对评估指标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印第安纳州政府委托普渡大学,对这个系统的每个指标进行信效度检测,内容包括指标定义、指标的具体要求、指标与指标之间的联系、指标在这个系统中的权重、指标对儿童发展的意义等方面。〔5〕与印第安纳州相比,北京市的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尚没有经过比较科学的信效度检验,评价标准也失之抽象笼统,可操作性不够强。在北京市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中,结构性指标比较全面,但较重视物质条件及人员配备,忽视效能发挥。对托幼园所的分级分类验收主要着眼在有哪些设施设备、数量是否达标等方面,缺少对其使用情况如何、配备是否合理等问题的考量。在实际操作中,北京市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更多偏向于对托幼机构作出鉴定,相对忽视帮助园所提高教育质量,〔6〕评价过程中强调对文件、档案、规章制度等硬性材料的核查,较忽视对软性条件,如师幼关系、工作氛围、园长领导力等方面的考察。

4.评价程序

在印第安纳州,托幼机构加入了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后,就能获得相应的技术支持。印第安纳州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Indiana Paths to Quality,PTQ)的评定是分阶段进行的,分为初期结果、中期结果、长期结果和最终结果。每个阶段的评价结果均会及时反馈给托幼机构,并有相应的改进指标指向及培训和技术等方面的支持。〔7〕质量评定3~5年进行一次,每年还会进行常规检查,平时还会不定期抽查。对日常活动、教师发展研究、儿童发展成果三个主要方面的评价有明确的时间规定,〔8〕以保证程序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北京市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的第一步是园所自查。随后,市、区(县)验收组分析园所的自查结果,在此基础上通过听取园长汇报、实地观察幼儿一日活动和各部门工作情况、查阅有关资料、与教职工或家长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了解园所的办园情况。验收组在集中分析相关资料后形成书面评价意见,反馈给接受验收的园所及其主办部门,并上报市学前教育办公室。托幼机构每年均需接受年检,年检有明确的时间要求和具体规定,以便托幼机构提前准备,接受检查。

相比较而言,印第安纳州的评价程序更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特点。印第安纳州的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运行质量较高,评估结果会被不断反馈给托幼机构。前一阶段的评估结果是后一阶段评估的基础。〔9〕北京市的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结果则是由管理部门一次性反馈给相关园所的,并不向家长和公众公开,故社会监督缺失。

5.评价工具

在印第安纳州的早期教育质量评定与推进系统中,对不同类别的评估对象,即早期保教服务的提供者、早期保教服务参与者(家长)、早期保教服务受益者(儿童),有不同的评价工具,其评价指标均具体细化,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这些评价工具都经过信效度检验。例如,对早期保教服务提供者的评价工具包括《早期儿童环境评定量表(修订版)》(ECERSR)、《婴幼儿环境评定量表(修订版)》(ITERS-R)、《家托中心环境评定量表》(FCCERS-R)、《保育者互动量表》(CIS)等。又如,对儿童发展水平的评价工具包括《马伦早期学习量表》《伍德考克约翰逊应用问题分测验》等。〔10〕

北京市的托幼机构分级分类验收标准的等级指标比较模糊,评价工具未作信效度检验,分级分类验收标准细则主要依据《北京市幼儿园、托儿所办园、所条件标准(试行)》,要求托幼机构的保教工作要符合《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和国家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事实上,这两个文件都是指导性、方向性的,可操作性不强。与印第安纳州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相比,北京市的评价工具还需进一步细化、科学化。

二、对我国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构的启示

1.提高教育质量评估的透明度

印第安纳州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估报告会定期向社会,家长可根据评估信息选择适宜的托幼机构,此举也起到了激励托幼机构不断提高质量的目的。目前在我国的托幼机构中,民办占比较大。可以借鉴印第安纳州的经验,将托幼机构“在合理的限度内纳入市场化的思维模式,通过提高托幼机构质量信息的透明度,促进托幼服务提供者(民办幼儿园)与购买者(家长)之间的信息对称,从而强化幼教服务领域的市场选择功能。政府应更多地担负起调控者、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彭兵,2013)。

2.建立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评价的机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等参与评价的制度”。然而,调查发现,我国各地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仍以管理者评价为主,教师和家长的作用很小。建议借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经验,建立由家长、教师、托幼机构、政府、学前教育专家等组成的多元评价主体,组织无利益相关的第三方参与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评价。

3.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从印第安纳州的经验看,科学的评价,既要保证评价体系专业,又要保证评价环节科学。第一,以过程评价为主,将文献调研与专家论证相结合,适当听取一线教师意见。评价体系要进行信效度检验。第二,评价方法要科学。建议借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经验,对早期教育质量采用量化和质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第三,分类别和层次开展评价。借鉴美国印第安纳州的经验,可以依据不同类别和层次以及不同维度和项目,开展真实、有效的评价。

4.建立问责和奖励机制

在建构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时,应当建立问责制度。例如,鉴于我国的公办幼儿园基本是政府划拨办园经费的,各级政府不仅要做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者,更应当担负起监管职责。家长和社会也有监督权利。问责机制是美国早期教育质量评定和推进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我国亟需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质量问责机制,并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机制。例如,设立专项奖励资金,以激励托幼机构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PHILLIPSEN L C,BURCHINAL M R,HOWES C,et al.The prediction of process quality from structural features of child care〔J〕.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97,12(3):281-303.

〔2〕〔4〕〔5〕JAMES ELICKER,CAROLYN CLAWSON LANGILL,KAREN RUPRECHT,et al.Paths to quality:A child care quality rating system for Indiana〔D〕.Purdue:Purdue University,2007.

〔3〕PAN YUEJUAN.Evaluation of the kindergarten quality rating system in Beijing〔J〕.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2010,21(2):186-204.

〔6〕刘霞.对当前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组织实施的研究〔J〕.山东教育,2003,(27):8-10.

〔7〕CAROLYN LANGILL, JIM ELICKER,KAREN RUPRECHT.Paths to quality evaluation technical manual:Phase 2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easures〔D〕.Purdue:Purdue University,2013.

少儿早教托管管理篇(4)

亮点一:新的《管理办法》突出了托幼机构在开展卫生保健工作时应贯彻保教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制定本办法的目的是预防和减少疾病发生,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幼儿时期是最关键的时期,幼儿的免疫能力比较差,而幼儿园是幼儿集中学习和生活的场所,相互接触机会比较多,因而卫生保健工作在幼儿园显得尤为重要。现代传染病概念,既包括由特异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造成流行的传染病,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等,也包括有条件(机会)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症,如: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等。为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一是保护“易感人群”(即保护幼儿),积极开展防病知识宣传,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二是抓好晨、午检,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把发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三是及时进行健康体检和各种计划免疫接种,让教育和保育紧密结合,更好的保障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亮点二:新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如《管理办法》中第四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检查指导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又如第五条“县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对辖区内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业务指导的内容包括:膳食营养、体格锻炼、健康检查、卫生消毒、疾病预防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定期为托幼机构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咨询服务和指导。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应当依法对托幼机构的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等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再比如第六条“托幼机构设有食堂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及有关规章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餐饮服务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托幼机构食品安全的指导与监督检查。”《管理办法》中的这三条规定详细说明了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分工和职责,各部门职责分明,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监管机制。我从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有十多年了,每年都会迎接各级各类的检查,到底哪个部门管理哪部分工作,说心里话有时候真犯糊涂,新的《管理办法》和《食品安全法》及实施条例相衔接,让我们主管卫生保健工作的教师心头一亮,终于明白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了,有利于幼儿园更好的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和配合其它部门的工作了。

亮点三:新的《管理办法》第十六条“托幼机构应当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做好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患儿应当及时按照法律、法规和卫生部的规定进行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在传染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当加强预防控制措施。“第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收集、分析、调查、核实托幼机构的传染病疫情,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托幼机构,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新的《管理办法》特别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加以规定,足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国家对于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幼儿园是集体教养场所,幼儿年龄小,免疫力差,一旦发生传染病极易造成流行,给孩子造成痛苦,给家长带来麻烦,给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幼儿园的传染病预防工作,要高度重视,科学规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亮点四:新的《管理办法》用了较多篇幅规定了相关罚则,如十九规定:托幼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一)未按要求设立保健室、卫生室或者配备卫生保健人员的;

(二)聘用未进行健康检查或者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工作人员的;

(三)未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健康检查的;

(四)招收未经健康检查或健康检查不合格的儿童入托幼机构的;

(五)未严格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卫生保健工作的。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通报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将其作为托幼机构分级定类管理和质量评估的依据。

第二十条:“托幼机构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擅自设立卫生室,进行诊疗活动的,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也就是说托幼机构可以设立卫生室或者保健室,但有其不同的设立要求。要求必须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才可以设立卫生室,否则只能设立保健室。另外对保健人员的配备比例也进行了调整。

第二十一条规定:托幼机构未按照规定履行卫生保健工作职责,造成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导致托幼机构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卫生行政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的活动场所,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保护儿童健康成长,是其首要任务,但是个别幼儿园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依法办园,食物中毒等各类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幼儿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新的《管理办法》中诸多处罚则会有效遏制各种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儿童健康成长。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托幼机构只有依法办园,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才能保证儿童的身心健康。

少儿早教托管管理篇(5)

关键词:0-3岁亲子园教育 现状探析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并从脑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进行了众多的研究和探讨。这些研究成果都在向我们证实:0-3岁是儿童脑发育最快的时间段,对人的一生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有最适宜的养育环境配合,将会最大程度促进儿童在该领域的发展。因此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正在成为世界潮流,在我国不仅被纳入学前教育体系,而且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开端。

近几年,0-3岁亲子园在国内各个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了,它是现行教育体制之外的一种学前教育形式,是以社区为依托、以亲子活动为主要组织形式,面向0-3岁散居儿童及其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的一种社区早期教育形式。0-3岁亲子园不仅把婴幼儿作为教育对象,通过指导亲子游戏实现对孩子的教育,并创设群体环境发展孩子的社会性,为入园做准备;而且还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示范家长。提高家长的教养能力。因此,0-3岁亲子园的出现极大促进了早期教育的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正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探析,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一、0-3岁亲子园教育现状

(一)课程设置现状

绝大多数0-3岁亲子园都是加盟一些早期教育机构,有着专业的早期教育课程和研发团队。但是,虽然不同的亲子园所采用的课程名称不同,但这些课程基本上可以分为蒙氏教育即蒙台梭利教育法和多元智能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在质量上是有保证的,符合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并能进一步开发婴幼儿的潜能。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亲子园照搬国外的教育理念,开设蒙特梭利课程,奥尔夫音乐课程等等,这些在欧美国家盛行的幼教理论因教师培训和教玩具的配套而使教育成本大幅提高,但这种“拿来主义”的课程是否能融入中国文化,还是个未知数。一些早期教育机构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将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育内容、方法、形式照搬到早期教育机构,随意对幼儿进行智商测验、感统协调测验等,一定程度上贻误了婴幼儿的发展。这些追求速成的观点,反映了当前某些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和良好愿望,但却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是不科学的。

(二)师资水平现状

师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除了一部分教师是幼儿师范的中专类学校毕业,还存在相当一部分是电大或各类院校的函授毕业生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办委培学前专业类的毕业生。这些学校入学门槛低,管理松散,学生的文化层次不高,因而造成0-3岁婴幼儿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偏低。而且多数教师并不完全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少部分是其他专业背景出身,如各大专院校音乐、舞蹈、英语等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可以满足家长对子女进行特长教育的要求,但缺乏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专业知识。并且由于追求利益,教师的职后培训跟不上,造成课程研发能力薄弱。此外,由于管理不规范,师资队伍的流动率较高。

(三)亲子园教育中的家长状况

家长让孩子参加亲子园的目的明确,但片面看重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开发,忽视在亲子活动中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婴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常把这一时期的教育理解为智力开发。家长的“攀比”心态仍存在。虽然亲子园能够给家长进行一定的教养指导,扭转其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教养指导的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通常是通过亲子活动来传达表现教育目的,以及举办较少的卫生保健知识讲座。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时经常采用集体指导的方式,指导内容主要是讲解和介绍科学育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针对个别家庭的文化背景、教育环境及社会背景指导的很少。

(四)0-3岁亲子园的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教育或其他部门还未明确对亲子园的行业归属做出划分。绝大部分亲子园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办理“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开发及幼教信息咨询”的营业执照。工商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其企业行为,对其经营中的教学活动却无力、无法督导;而有能力对其管理的教育部门,却没有权力对他们的教学内容进行督导。相比民办托幼机构,国家在法律、政策上仍没有对亲子园做出相关规定。无论是办学资格,还是教育教学、师资力量等,都还没有国家颁布的明确规定。这造成目前的亲子园鱼龙混杂,办学活动不规范,从业人员不专业。

二、对策探析

(一)创新课程实施的方式方法

亲子园不能完全照搬是国外的亲子教育课程模式,可以在借鉴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研发出适合自己的亲子课程,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孩子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家长的需要,开发出特色课程。例如以主题活动为主线,多元智能理论为内涵,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动作发展、社会性发展目标的课程模式。多开发一些以快乐体验为宗旨,减少知识性学习,增强婴儿体能和社会交往的娱乐性活动、符合婴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活动。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0-3岁亲子园应对是否具有教师资格证、育婴师资格证、所学专业是否对口等方面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对不符和教育发展要求的人员一律不准采用,从而提高从事早教工作的“门槛”,提高早期教育水平发展的起点。另外,还要加强研究机构、亲子园及职后培训部门要加强多方合作,各司其职,保证培训效果,建立多元化的0-3岁婴幼儿师资培训模式,提高师资的专业素质。

此外,还要提高亲子园教师的福利待遇,应按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有关规定为教师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等基本社会保险福利,以稳定教师队伍,解决教师流动性大的问题。

(三)丰富对家长进行教养指导的形式和内容

亲子园在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时,除了采用集体指导的方式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宽松、灵活、自主性相对较大的方式和途径,比如,参加家长沙龙、担当志愿者、网上咨询和讨论等,这些活动由于充分发挥了家长的积极性,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教养指导的内容方面,亲子园可以在介绍科学育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可以介绍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改善亲子关系的一些技巧方法等,甚至可以开办家长培训班等等。

少儿早教托管管理篇(6)

[关键词]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公共财政;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3)09-0006-06

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儿童早期教育服务协会(Child Care Service Association,CCSA)主席安娜・卡特(Anna Carter)曾任州政府健康与人类服务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DHHS)儿童发展与早期教育处(Division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Eady Education,DCDEE)执行处长。笔者在美国访学期间,于2013年3月19日对其进行了专访。专访主要涉及北卡州在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教育服务保障方面的财政投入和质量监管等问题。笔者根据录音整理了访谈内容。

[李克建(以下简称“李”)]安娜,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的专访。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一下北卡州儿童早期教育的总体情况,好吗?

[安娜・卡特(以下简称“安娜”)]好的,我很愿意。北卡州地处美国东海岸的中部,2011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人口总数约为965.6万。由于北卡州的义务教育是从5岁的幼儿园教育阶段(公立学校体系的一部分,一般设在小学内)开始的,所以早期教育的对象实际上是5岁以下的儿童,约有62.3万名,约占人口总数的6.5%。其中,有25.1万名儿童在7618所注册托幼机构中接受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约占5岁以下儿童总数的40%。

[李]请问,北卡州为5岁以下儿童提供早期保教服务的托幼机构有哪些类型呢?

[安娜]北卡州托幼机构的类型非常多样。从举办者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15种类型,主要包括私立机构(约占总数的66%)、公立学校附设机构(约占总数的15%)、教会办的托幼机构(约占总数的8.4%)、开端计划机构(约占总数的4%)、特许学校(约占总数的2.8%),等等。从园所设置和运作模式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也是最主要的类型是儿童保育中心(Child Care Center)。目前,北卡州有4809所儿童保育中心(约占园所总数的63%),招收儿童总数为23.4万(约占入园儿童总数的93.2%)。这些保育中心的规模不同,平均约为50名在园儿童。第二种是家庭式保育机构(Family Child Care Home),每所机构最多只能招收5名儿童。目前,北卡州注册家庭式保育机构有2809所(约占园所总数的37%),招收儿童总数为1.7万(约占入园儿童总数的6.8%)。

[李]据了解,近些年来,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都在不断增加对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的投入。请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好吗?

[安娜]好的。在联邦政府层面,作为“向贫困宣战”的一部分,自1965年起实施的面向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开端计划”(Head Start)一直延续至今。后来,联邦政府又陆续设立了其他项目,不断增加投入。北卡州是美国妇女就业率最高的州之一,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的需求很大,州政府对此也一直比较重视,不断增加投入。以2010年为例,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层面的财政投入总额为10.9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6.1亿美元,州政府4.8亿美元。

[李]相对于适龄儿童数量而言,财政投入的规模是相当大的。那么,这些财政资金是如何使用的呢?

[安娜]几乎所有的财政资金从拨付到使用都是与特定的法案、计划和项目相关联的,一般都有明确的目标人群。

联邦政府层面设立的项目包括:1.“开端计划”与“早期开端计划”(Early Head Start)。前者是为3-5岁贫困儿童(家庭收入低于联邦和地方规定的贫困线标准)或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营养、保健、教育等服务,后者是为0-2岁贫困或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以及孕妇提供综合性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开端计划”和“早期开端计划”均要确保有10%的名额提供给有特殊需要的儿童。2.“特殊儿童教育法案”(Individuals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Act,IDEA),针对3-4岁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为其提供针对其特殊需要的治疗和教育服务。3.“早期干预计划”(Early Intervention),服务对象是3岁以下有特殊需要的儿童,针对其特殊需要提供综合的治疗和教育服务。4.“一号拨款”(Tide I),将资金拨付给地方公立托幼机构,用于低收入家庭4岁儿童的教育补助。5.“均等开端”(Even Start),专门用于旨在促进0-7岁儿童语言和读写技能发展的早期教育和家庭干预项目。6.“幼儿教育费家庭补助津贴”(child Care Subsidy),是目前金额最大、受益儿童数量最多的项目。主要用于为各种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幼儿教育费补助,用以保证其子女的保教费用支出不超过家庭总收入的8%~10%。需要指出的是,以上项目有些是联邦政府独立运作的(如Head Start),有些则需要州政府根据项目开设的条件提出申请。核准后的项目资金从联邦政府拨付到州政府,州政府一般需要按比例补充一定的配套资金,拨付给符合条件的儿童、家庭、托幼机构及相关组织。

北卡州政府设立的项目包括:1.“学前一年教育计划”(Pre Kindergarten Program,Pre-K;2010年前称为“More at Four”,MaF),服务对象是所处环境有危险因素的4岁儿童。这一计划是对联邦政府“开端计划”项目的扩展,使其能够覆盖更大范围的处境不利的4岁儿童。2.“聪明开端”(Smart Start),这是北卡州的独创项目,始于1993年。它用政府资金组建了北卡州儿童早期教育合作股份有限公司(North Carolina Partnership for Children,Inc.),并在每个县区设立分支机构,建立起政府、公益组织与私立机构之间的跨部门合作平台,致力于促进北卡州的早期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该项目资金用于对托幼机构质量提升的补助与奖励,为早期教育领域各类公益性协会、组织、团体的业务活动提供运转经费,支持它们通过各种方式为托幼机构的质量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以上这些项目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换句话说,有些处境不利儿童可能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补偿性教育项目的要求,而这些目的和功能不同的干预和教育项目能够保障处境不利儿童生存和发展的各方面需求都得到合理补偿,从而确保每一个处境不利儿童都不会因其家庭或自身的原因而陷入生存和发展的困境,最大可能地缩小他们与同龄群体的发展差距。下述图表清楚呈现了不同项目的资金投入比例、金额、受益儿童数和生均拨款水平。

[李]由此看来,绝大部分的财政投入都是用于处境不利儿童的早期干预、教育和综合服务的。政府为什么要这么做呢?纳税人会同意吗?

[安娜]当然,不同政党执政时会有不同的思路,公民和纳税人也会有争议和公开的辩论。但总体上,政府和社会大致都同意这么做。从上个世纪60年代至今,这类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综合服务项目越来越多。之所以如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平和平等是美国的宪法精神,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是政府的基本职能,而受教育机会均等正是推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关于对0-6岁儿童尤其是处境不利儿童早期教育投资的成本一收益问题有非常多的严谨的科学研究,结果都证明,促使处境不利儿童获得更好发展,最终受益的不仅是这些儿童及其家庭,还会促进社会更加稳定和繁荣,使所有人都能从中受益,包括现在的纳税人。我们的政府和社会逐渐认识到,缩小处境不利儿童与其他儿童之间的发展差距,不仅是建设公平社会所必须的,也是阻断贫困代际循环、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也只有政府才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当然,这也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力量。

[李]从您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北卡州的托幼机构类型非常多样。如何确保这些机构能够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有质量的保育和教育服务呢?

[安娜]的确,为5岁以下儿童服务的托幼机构非常多元化,并且私立机构占的比例较高,做好教育质量的监管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要做好质量监管,把好入口关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的托幼机构,无论是中心化的还是家庭式的,均须获得许可证。北卡州有一系列非常详尽具体的法规用以规范不同类型托幼机构的注册审批和许可证的年度审核。办园资质审查人员会依据托幼机构的类型和性质,对其进行全面审查,然后向州政府健康和人类服务部的许可审批部门报告审查结果。其中,重点是对各类人员资质的审查,包括管理者、教师、辅助人员等,审查内容不仅包括学历和资质,而且包括有无犯罪记录和精神疾病等,同时还会对托幼机构的空间和设施、课程、师幼比、安全状况等进行严格的现场评估。许可证的有效期只有一年,从而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托幼机构能依法规范办园,为在园儿童提供健康安全的环境和有基本质量保障的保育和教育服务。

[李]那么,在取得办园许可证之后,如何监管并促进托幼机构的质量提升呢?

[安娜]为引导各类托幼机构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为家长提供公开透明和可靠的选择信息,北卡州于1999年开始实施星级评估体系(Star Rated Licensing System)。儿童保育中心和家庭式保育机构一旦注册成功,即可自动获得一星,在此基础上可自愿申请,通过相应的评估,获得二至五星的办园资质。所获得的星级有效期为三年,三年后必须重新接受全面评估,以确保不同星级的托幼机构均能提供有相应质量保障的保育和教育服务。

[李]这些托幼机构追求更高星级的动力是什么呢?

[安娜]有几个原因可能会促使托幼机构去追求更高的星级。第一,北卡州托幼机构数量众多,竞争比较激烈。星级评估体系是一个公开的信息平台,家长可以从中了解到各个机构非常详细的质量信息。因此,获得更高的星级,是托幼机构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第二,获得更高的星级,往往也意味着可以相应地提高收费标准。第三,政府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比如,前面提及的“聪明开端”项目,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用于对托幼机构质量提升的补助与奖励的。第四,托幼机构必须达到四星级以上才能成为一些针对处境不利儿童的补偿性教育项目(比如“学前一年教育计划”)的“合同承包单位”(contractor)。第五,星级越高,托幼机构能拿到的政府津贴越高。比如,享受“幼儿教育费家庭补助津贴”的家庭,可以根据子女的教育需求和家庭经济能力选择合适的托幼机构。该项目会依据家长选择的托幼机构的星级来支付不同数额的津贴。这一举措能保障处境不利儿童家庭享有最大程度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同时也维护了早期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利益,激励其不断提高保教质量。

[李]这样看来,托幼机构确实会有很大的动力去追求更高的星级。那么,星级评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保证评估的科学性?

[安娜]星级评估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板块,分别是依法规范办园、办园条件和管理水平、保教过程质量。因为依法规范办园是基本要求,一星级托幼机构(即注册时)就必须达到,所以,自2005年开始,星级评估体系实际上主要评估后两个方面,每个方面依据其实际状况可以获得不同的分值,两者相加的总分可以对应不同的星级(一星级1-3分,二星级4-6分,三星级7-9分,四星级10-12分,五星级13分以上)。其中,办园条件和管理水平主要包括员工资质和机构管理两项内容,主要评价方式是对证书、文件、档案的审查和访谈;以班级为单位的保教过程质量的现场观察评价则是星级评估的核心内容。现场观察评价采用的是经过长期科学研究和严格信效度检验的评价工具――《幼儿学习环境评价量表(修订版)》(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Revised Edition,ECERS-R)及其系列量表。这一评价工具适用于对不同早期保育和教育项目的评估。受训合格的专业评估员会随机抽取托幼机构1/3以上的班级,每个年龄段至少1个班级,对每个班级进行连续3个小时以上的观察,并根据观察评分结果,对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其保教过程质量得分。可以说,无论是评价的内容和工具,还是评价的方法和过程,都是比较科学的。

[李]那么,由谁来评价呢?如何保证星级评估体系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安娜]为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行政审批权和专业评估是分头进行的。北卡州的星级评估采取的是整体外包、签订项目合同的方式,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评价。目前,星级评估体系的评价工作是由北卡大学的格林斯博罗分校(UNC at Greensboro)承担的。该机构独立负责评估员的招募、培训和评价操作,向州政府有关部门提交评价结果和研究报告,并接受州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由于星级评估与托幼机构的利益高度相关,所以监管和举报系统也非常完善。一旦发现违规行为,有关方面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李]从星级评估体系实施的情况看,这一评估体系对于提升北卡州的早期保育和教育质量是否有效?如何评估这种有效性呢?

[安娜]我们委托独立研究机构定期(约三年一次)对星级评估体系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把托幼机构在星级评估过程中的各项得分(如ECERSR得分)与使用其他教育质量评价工具、儿童发展评价工具的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考查不同星级是否意味着不同质量,以及这种质量能否带来不同的儿童发展结果。从已经完成的几次再评估的结果来看,结论总体上是积极的,当然也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李]这样看来,星级评估体系是相当完善的,能够确保其科学性和公正性。那么,如果一所托幼机构在提出星级评估申请之后,在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保教质量上遇到了困难怎么办?可以得到外部的支持吗?

[安娜]星级评估体系实际上仅是整个质量评估与提升体系(Quality Rating and Improvement System)的一部分,该体系另外还包括对托幼机构和实践工作者的技术支持系统(Technical Assistance,TA)。在联邦政府层面,“儿童早期教育发展基金”(Child Care and Development Fund,CCDF)中至少有1%是用于对托幼机构质量改进方面的技术支持的,“开端计划”“特殊儿童教育法案”等项目均建立了全国性的技术支持系统。在州政府层面,前面提及的“聪明开端”项目的一部分资金就是专门用于建立一个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技术支持系统的。目前,北卡州大约有200多家机构、近600名专业技术支持人员(TA providers)为托幼机构提供技术支持服务。技术支持人员队伍包括质量评估专家、儿童发展评估专家、管理咨询师、课程教学专家、语言治疗师、身体治疗师、行为矫正专家、各个学科教学领域的“教练”(coach)和“导师”(mentor)等。托幼机构在提交了星级评估申请、加入质量评估与提升体系后,会得到一笔启动资金,用于获得所需要的技术支持。

[李]技术支持包括哪些形式与内容呢?与传统的教师培训有何不同?

少儿早教托管管理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建议

引言: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崇高的公益事业。学前教育和保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是全民性的事业,因为发展学前教育不仅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学前教育是终生教育的起始阶段,从小培养儿童的良好品德,积极的态度和广泛的兴趣,积极开发儿童的潜能,将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学前教育有助于提高义务教育的效益,降低辍学率,提高就业率,消除社会贫困,各级政府应把学前教育纳入到政府的发展规划中,应该看到学前教育的长期效益。政府应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和家长共同参与的正规与非正规的机构以及托幼机构和家庭相结合的0岁到6岁儿童保教服务网络,使得全社会都关注学前教育关注幼儿发展。

我国0到6岁的儿童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的1/5。通过学前教育激发儿童的巨大的学习潜能,将极大的提高我国的教育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同时又是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从长远来看,不仅能产生不可估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有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但从笔者调查的来看,目前学前教育尚存诸多不和谐的音符。本人拟在寻找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 目前不利于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

1.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

近年来,一方面,人们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

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智轻德,重认知教育轻社会性、人格培养的问题,如忽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自主性、社交能力等的培养。

2.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

在当前政府精简机构的背景下,特别是由于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

3.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

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4.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

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即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5.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与支持。

在学前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上,我们认为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不利因素。首先,近几年虽然部级或省市级的幼教科研项目均有所增加,但与中小学相比,无论在项目数量还是在经费支持上都仍存在很大差距,这在客观上影响学前教育科研更普遍、深入的开展。其次,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缺乏对儿童行为、心理发展需要及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尚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分析、总结、提升自身教育经验的能力。

二 建议

1.优化师资队伍,提高保教质量。

幼儿园要保证质量求发展,就必须大量加强师资培训,优化师资队伍。要多渠道、多形式进行教师培训,通过在园内开展各种观摩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提高园内教师的业务能力。另外,园内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用幼教新知识、新理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同时,幼儿园要加强与其它幼儿园的交流与观摩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转变办园思想。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福利性、公益性的特点,但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幼儿园要在市场经济中独立生存与发展,就必须从福利中转变经营型,在追求社会效益的同时,保证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不能以赢利作为发展幼儿园的手段,所以要加强管理者在办园中的手段,所以要加强管理者在办园中的经济效益观念,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同时,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社会化是其最终。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以社区为依托、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模式。所以,幼儿园的管理者要树立远大教育观,树立依靠社会力量办学前教育的思想观念。这就要求幼儿园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幼儿园的工作,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充分发挥

机关单位、社区、家长、在改善幼儿园条件等方面的作用,帮助幼儿园解决办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以促进幼儿园的发展。

3.改革幼儿园的管理体制,注入竞争机制。

幼儿园的改革必须要落实到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幼儿园要有活力就必须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这就要建立以竞争为动力的管理机制。首先,要真正实行园长负责制,园长要集责、权、利于一生,让园长自主办园,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使园长面向社会大胆改革领导教职工面对市场积极应对。在实行园长负责制的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加强民主监督,防止出现园长的现象,其次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人事制度和工资分派制度为重点,实行教职工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制度,结构工资制、使保教质量与工资挂钩,教职工工作成绩与聘用挂钩,从而增强教职工的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幼儿园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4.增加社会对学前教育的支持与经费投入。

对本市托幼机构进行模底调查,根据社区居民人口确定托幼机构数量和办园规模,做好新建小区托幼机构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落实,保证社区儿童就近入托。同时,提供资金,重点扶植薄弱园,改善他们的办园条件,包括房屋维修,基本设施更换或改善、玩教具投入等,以缩小我市托幼机构在办园条件方面存在的差异。

另外,还要建立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和科学的教育评估制度,开展对教育评估方案的研究,制定出先进的评估标准和评估工具,保证学前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大力发展社区学前教育建立多功能的早期教育机构,推进以社区为依托的儿童早期教育服务,满足社会对早期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将社区开展早期教育工作纳入政府评估社区工作指标体系,构建以社区为依托的0-6岁一体化的早期教育模式,加强社区学前教育专业人员的培训,建立强制父母接受早期教育制度。

参考文献

[1] 方少萌.我国幼儿教师外流的原因及对策.2004, 教育导刊,4-7

[2] 于冬青.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及相关建议.2005.11.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