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简述水循环

简述水循环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05 14:48:12

简述水循环

简述水循环篇(1)

【关键词】循环 热效率 途径

在化工生产中,要保持气液平衡,把脱盐水变成过热蒸汽,过热蒸汽做功后,在循环到液体,而在此过程中,如何提高热效率,能更有效地为我们创造出最大的效益,这就必须设法提高质在吸热过程中的平均温度,下面就这个问题阐明所应采取的措施。

1 蒸汽的过热温度

在相同的蒸汽温度压力下,提高蒸汽的过热温度的同时,可使平均吸热温度相应地提高,随着过热温度的增加,焓差变大,同时乏气的干度增加,使透平的相对内部效率也可提高。从而可使热效率提高,汽耗率下降。但是蒸汽的最高温度受到金属材料性能有限制,一般最高温度约为873K左右。虽然现在有一些抗蠕的特种合金钢材能耐更高的温度,可以做过热器的管子和透平,然而价格昂贵。因此从经济方面考虑,蒸汽过热的最高温度以不超过873K为宜。

2 提高蒸汽压力

水的沸腾温度随着蒸汽压力的增加而升高,故在保持相同的蒸汽过热温度时,平均吸热温度也会相应提高,当蒸汽压力提高时,热效率提高,而汽耗率下降。但当压力接近水的临界压力(P0=21.82MPa)时,其影响就越来越小。由此可知,仅靠提高蒸汽的压力而不同时提高它的温度,是不能使热效率有更大的提高,且随着压力的提高,乏气的干度下降,即湿含量增加,因而会引起透平机相对内部效率的降低,还会使透平机中最后几级的叶片受到磨蚀,缩短寿命。乏气的干度一般不应低于0.88,因此,使用高压蒸汽时,必须设法减少乏汽的湿含量。

3 采用再热循环

再热循环是使高压的过热蒸汽在高压透平机中,先膨胀到某一中间压力(一般取再热压力为新汽压力的20%~25%),然后全部引入锅炉中的特设的再加热器进行加热,升高了温度的蒸汽进入低压透平在膨胀到一定的排汽压力,这样就可以避免乏气湿含量过高的缺点。循环中液体水加热到饱和状态的过程相对于整个加热过程来说,其吸热温度是最低的。因此,预热锅炉给水,使其温度升高后再进锅炉,对于提高工质在锅炉中的平均吸热温度,减小与高温燃气的温差,起着重要作用。预热锅炉给水可以从本系统中的透平机抽出一部分蒸汽来预热冷凝水,即采用回热循环的办法。也可以通过管壁与冷凝水进行热交换。

抽取一定压力的蒸汽用来预热,也就是将被冷却水移走的一部分热量加入有效利用。只要抽气恰当,虽则因抽气而作出的功有所减少,但另一方面却提高了平均吸热温度,而且可节省燃料,减少在锅炉中的吸热量,所以对提高循环的经济效果时有利的。

4 供给动力和热能相结合的循环

采用高参数(高温、高压)的蒸汽再热和回热循环,以及降低排气压力等措施,可使循环的热效率提高。但即使采用这些措施,并对锅炉、透平等加以改进的有利条件下,热效率也只能达到40%左右。这就是说,再最好的情况下,也只有1/3或稍多一点的燃料能转化为功。大部分热量是在乏汽冷凝时被冷却水带走。在使用凝汽式透平的循环中,由于降低了乏汽的压力,(4~6KPa)冷凝温度太低(28.6~35.8℃)所以放出的热量没有利用价值,但如果将乏汽的压力提高于0.1013MPa,则乏汽的温度在373K以上,这时它的利用价值就很高。化工厂里需要蒸汽加热的地方很多,尤其在甲醇生产还需要一定的蒸汽作为工艺原料,因此提高排汽压力或从透平中抽出部分蒸汽,使蒸汽具有适合需要的较高温度,这样就把供给动力和热能结合起来。

5 通过模型简化热循环运行环节

理论循环最简化而又最能突出发动机工作过程本质特征的物理模型,就是将工质理想化,把循环过程也理想化的模型。此模型又叫空气标准循环或理论循环模型。作为理论循环的基本假设:实际动力过程简化为封闭热力循环,燃烧放热看作外界向系统加热;而膨胀作功,当作系统向外界放热。

上述循环由特殊热力过程所组成:压缩及膨胀为绝热等熵过程;加热及放热过程按等容、等压组合的不同模式进行简化,常规放热过程一般都当做等容放热来处理。换气过程简化为气门在上、下止点瞬间开和关,无节流损失,缸内压力不变的流入、流出过程。

按上述基本假设,将理论循环分为混合加热循环、等容和等压循环。对这三种循环进行分析对比,有利于准确、全面地理解理论循环及其影响因素的物理实质。实际上,发动机的理论循环分析就是指这三种循环的对比分析。

6 汽轮机抽汽给水加热法

利用汽轮机抽汽加热给水的方法,称为给水回热。具有给水回热的热力循环系统,称给水回热循环。朗肯循环中,乏汽要在凝汽器中放出大量热量 (即q2),被循环水带走而损失掉。乏汽凝结后水温很低 (排汽压力p2=3924Pa时,凝结水温只有28.6℃),送入锅炉后需要吸收大量液体热才能达到饱和温度。这样就有一个明显的矛盾,就是一方面乏汽在凝汽器中放出的大量热量q2让循环水带走,另一方面给水又需在省煤器中吸收大量热量,从而使朗肯循环效率降低。采用给水回热循环,从汽轮机中抽取一部分做过部分功的蒸汽加热凝结水,减少进入凝汽器的乏汽量,提高锅炉给水温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矛盾。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自然环境下温度高的天气,会影响循环热的工作效率,降低调峰功能,通过采用各种冷却技术,能够减小温度对其的影响。总之,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总方针应该是首先使循环方式尽可能接近可逆循环,尽可能减少不可逆损失,并适当改造循环,使它在适应实际应用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热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国.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清洁生产中的前景[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2] 晓钟,吕俊复,乔锐,黎永,刘青,岳光溪,冯俊凯,林旭东,杨艳萍,郭长山,于龙,马明华.循环床锅炉燃烧份额分布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J].洁净煤技术,1999,(01)

[3] 王勤辉,骆仲泱,方梦祥,倪明江,岑可法.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效率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J].锅炉技术,2001,(02)

简述水循环篇(2)

关键词:非能动;安全注入;AP1000;M310

中图分类号:TL36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第2代核电站是指上世纪70年代至今正在运行的大部分商业核电站,其商业化运行证明了发展核电在经济上的可行性。但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和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严重事故的发生,说明第2代核电站在设计上对发生严重事故的可能性认识不足,日本福岛核电站严重事故的发生进一步证明了第2代核电站安全性仍需提高。在吸取第2代核电技术安全方面教训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第三代核电,美国西屋公司的AP1000就属于第3代核电。文中着重对AP1000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PXS)进行详细阐述,同时与M310(三环路)安全注入系统(RIS)进行比较和分析,供从事核电技术的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2 AP1000的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简述

2.1 系统组成和功能

AP1000的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由非能动堆芯余热排出系统(PRHRS)和非能动安全注入系统(PSIS)两部分组成。

PXS包括:两个堆芯补水箱(CMT);两个安注箱(ACC);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非能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pH调节篮;相关的管道、阀门和仪器;以及其他一些设备。作为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一部分的自动降压系统阀门和喷洒器(Sparger)也同样是PXS的重要功能组成部分。

PXS具有以下功能:应急堆芯余热排出;RCS应急补水和硼化;安全注入;安全壳内pH值控制。当启动给水系统的排热能力或化容系统的补给能力不足或丧失时,PXS提供安全相关的RCS余热排出及堆芯安注功能。

对于发生的非LOCA事件,当正常补给系统不可用或补水不足时,堆芯补水箱对RCS提供补给和硼化。两个堆芯补水箱都位于安全壳内稍高于RCS环路标高的位置。当蒸汽管线破裂后,堆芯补水箱中的硼水能够为堆芯提供足够的停堆裕度。每个堆芯补水箱都贮有70.8m3浓度为3400-3700ppm的浓硼水。

2.2失水事故(LOCA)下非能动安全注入

在发生失水事故时,PXS使用四种不同的水源进行非能动安注:

1)CMT在长时间内提供相对高流量的安注;

2)安注箱在数分钟短时间里提供相当高流量的安注;

3)IRWST提供更长时间的低流量安注;

4)在上述三个水源安注结束,安全壳被淹后,安全壳系统成为最终的长期冷却热阱。

在LOCA期间,它们提供和事故严重程度相比配的安注流量。

当RCS压力低于ACC顶部氮气压力4.9MPa时,两个ACC内贮存的硼水(每个ACC内贮存着48.1m3、2600-2900ppm浓硼水)由4.9MPa的压缩氮气提供了快速安注。在大LOCA中,由于安注箱容积的限制,以及出口管线的阻力,ACC只能提供几分钟的安注。

IRWST位于安全壳内稍高于RCS环路管线的高度,只有RCS压力与安全壳内压平衡后,对RCS的安注才能进行。

在ACC、CMT以及IRWST注入后,安全壳被淹,其水位高度足以满足依靠重力通过安注管线重新返回到RCS以实现再循环冷却。

当IRWST的水位降到一个低水位时,安全壳再循环爆破阀自动打开,建立从安全壳地坑到反应堆的另一水流通道。当安全壳再循环管线阀门打开并且安全壳淹没水位足够高时,安全壳再循环开始。

当安全壳淹没后正常余热排出泵运行时,那些再循环流道也能提供从安全壳到正常余热排出泵的吸入流道。此外,再循环管线中设有常开的电动阀和爆破阀,爆破阀能手动开启,在严重事故期间可以人为地将IRWST的水注入地坑。

在发生包括RCS主管道双端断裂的大LOCA时,PXS能从ACC中提供大流量补水来迅速再充满反应堆容器下腔室和下降段。在事件发生的第一个阶段,ACC提供包括下降段环腔再淹没和堆芯部分淹没条件所要求的安注流量。在ACC排空后,CMT来实现堆芯的再淹没。随后是IRWST提供安注,最后建立安全壳地坑水再循环来实现长期冷却。

3 M310安全注入系统简述

3.1系统功能

M310安全注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在失水事故情况下,通过向堆芯注入冷却水,能防止燃料包壳熔化,并保持堆芯的几何形状与完整性;在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工况下,本系统向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快速注入浓硼溶液,使反应堆迅速安全停堆,并防止反应堆重返临界。在失水事故的再循环阶段,本系统的部分承压边界作为安全壳的延伸,具有安全壳屏蔽的作用。

3.2安注系统组成

M310核电厂的安全注入系统由高压安全注入(HHSI)、中压安全注入(MHSI)和低压安全注入(LHSI)三个子系统组成。它们根据事故引起一回路冷却剂系统的降压情况,在不同的压力下分别投运。

高压安注子系统包括:三台高压安注泵,它们同时也是化学和容积控制系统的三台上充泵,一个浓硼酸注入箱,硼酸再循环回路(包括硼注入缓冲箱,两台硼酸再循环泵)。

低压安注系统由两条独立流道组成,每条流道有一台低压安注泵。低压安注泵的出口通过隔离阀接到高压安注泵吸箱上,为高压安注泵增压。

中压安注系统主要由三个安注箱组成,分别接到一回路冷却剂系统三个环路的冷管段上。安注箱内存约2100ppm的含硼水,用压力约为4.2MPa.a的氮气覆盖。每个安注箱能提供淹没堆芯所需容积的50%。

3.3安注系统动作

在接到安注信号后,开始启动下述安注过程:

(1)冷段直接注入阶段

启动高压安注泵和低压安注泵,利用一回路冷却剂正常运行时的流向,使换料水箱的水和浓硼溶液尽快地注入堆芯。

当一回路压力低于安注箱压力(约4.2MPa.a)时,中压安注系统开始注入。

当一回路压力降到1.0MPa.a以下时,低压安注流量开始进入一回路冷段。

(2)再循环阶段

当换料水箱出现低-低水位信号而且安注信号继续存在时,安注自动转入再循环阶段。切换动作是:低压安注泵吸入端接地坑的阀门开启,在证实接地坑的两个阀门开启后隔离换料水箱,开始从地坑取水进行再循环。

(3)冷、热段同时注入

把安注从冷段注入切换到冷段和热段同时注入的时间是在事故后12.5小时,由操纵员在主控室进行。冷、热段同时注入时,以热段注入流量为主,而冷段注入只通过旁路阀门进行,主阀门关闭。

在发生LOCA后24小时,进入长期再循环阶段。

结论

与M310安全注入系统相对比,AP1000非能动安全系统的优点概括如下:

1)极大地降低了人因失误发生的可能性;

2)大大地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取消了安全级的交流应急电源。

我国目前正在运行和建设的核电站多数为M310和AP1000,对这两种堆型的认真对比学习,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两者的特点,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简述水循环篇(3)

教地理,学地理,都离不开地图,这是由地理学科特殊的研究对象决定的。下面我以必修一第三章为例,谈谈地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第三章的第一节,是开篇内容,本节内容首先介绍水圈的构成及其特点,主要讲述了“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两个知识点。根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学生对于“水循环示意图”不但要能“读”,而且还要会“说”、会“画”、会“用”。通过示意图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技能和学会用示意图分析地理原理。

图3.2直观地说明了各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本节活动题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了解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2)河流与湖泊的关系十分密切,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他们之间的补给关系。老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简单的示意图分析。

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这条标准,其中包含的具体要求如下:(1)学习应落实在地图上,其中最主要的是“世界洋流分布图”;(2)通过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一般规律;(3)在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的基础上,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教法上可以采用导读法、读图分析法、问题情境教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问题引导和读图分析法为主。充分发挥教师在引导、分析中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因此,在学法方面,可采用“导―读―思―绘―结―探”的学法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读图分析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归纳能力和探究能力。

在难点突破时,可以这样安排:要求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和《全球洋流模式图》:(1)观察北半球太平洋中高纬度海区,以北纬60度为中心,洋流运动的方向怎样(注意东西岸的洋流有何不同)?(2)观察北半球大西洋中高纬度海区,以北纬60度为中心,洋流运动的方向怎样(也注意观察东西岸的洋流运动方向)?(3)观察南、北半球太平洋中低纬度海区,以回归线为中心,洋流运动方向怎样?还有其他大洋与其类似吗?你能归纳出它们的规律吗?学生读图,从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归纳总结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将归纳出的洋流分布画成简单的模式图。

简述水循环篇(4)

关键词:思想品德;递进循环式;作用;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35-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20

传统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依照教学大纲设置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缺乏科学分析,导致课堂教学与学生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出入,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效益。递进循环式教学能够围绕学生需求形成针对性教学设置,借助“递进―循环”模式实现知识巩固,让学生在循环复习过程中不断提升知识掌握水平和能力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思想品德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思想品德递进循环式教学的重要性

递进循环式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依照教学需求对递进和循环两部分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在递进环节循序渐进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循环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和素养水平,对新课改思想品德教学效益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递进循环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需求,围绕学生状况开展递进和循环教学的设计,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此同时,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借助循环模式不断巩固和学习递进环节中的知识,将未掌握的内容逐渐吸收、融合,保证每一个学生“不掉队”,大大激发了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热情。

二、新课改思想品德递进循环式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以生为本原则。思想品德递进循环式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围绕学生需求设置各项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工作与学生发展相协调,从根本上提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成效。如依照学生学习需求、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思想品德素养、心理状况等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和调整,从而使递进循环式教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1.高效化原则。如何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思想品德递进循环式教学的最终目标。为此,教学设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依照高效化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进行选择,如引入生活情境、设置探究问题、做好循环精简等,从而实现精品课堂的构建,实现新课改思想品德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2.动态化原则。新课改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从发展的角度设置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因此,在递进循环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堂实时交互,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坚持动态发展性原则,做好教学评价工作,实施相应优化等。

(二)构建策略

新课改思想品德递进循环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原则进行把握,依照新课改教学需求合理设置“递进―循环”内容,并在该基础上实现教学体系的优化,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效益,为学生思想品德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1.做好课堂引入,形成高效递进。递进循环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在有限的课堂空间中实现教学的巩固和完善,以学生掌握状况为基础对循环内容进行设置,从根本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效。思想品德递进循环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合理的构建,通过多元导入内容让学生快速进入到递进环节,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顺利过渡。上述导入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历史典籍、故事案例等。笔者在《做自立自强的人》教学过程中就先让学生分析种子发芽的视频,让学生谈谈对该情境的感悟。在学生初步分析后引入本次教学内容,并讲述张海迪的成长故事,使学生充分感受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增强其对本次教学的认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全面提升。

2.不断精简内容,实施循环巩固。在循环内容方面,教师需要依照思想品德递进环节中的知识进行基础循环、重点循环和核心循环,在基础三轮循环实现课堂教学知识的巩固;在循环方法方面,教师可以借助探究式问题、合作式学习等实现不同的循环环节学习方式的调整,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品德递进循环式教学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如在《权利义务伴我行》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就依照教学任务设置了三轮循环环节,其中第一轮主要让学生再次阅读,巩固权利和义务知识;第二轮主要对本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把握权利和义务的本质;第三轮主要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际演练,对学生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进行列举,真正将权利和义务与生活实际结合在一起。在上述循环过程中学生均全面掌握了本次教学内容,高效地完成了本次教学目标。

3.加强课堂交互,做好教学评价。循环作为提升新课改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需进行全方位设计。递进循环式教学工作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学生贤ǎ了解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学生帮助,从而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及时了解学生对递进循环式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依照上述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从而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要借助互联网构建科学的评价平台,在该基础上实施实时交互和评价,针对课堂内容、学生学习状况做好相互评价,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状况,对递进循环式教学进行优化和完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简述水循环篇(5)

【关键词】传统会计 循环经济会计 比较分析

一、引言

与传统经济的模式相比较,循环经济模式属于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在理论研究、发展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人们对循环经济的需求在增加,人们提高对循环经济会计的重视,加强对会计体系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推动我国的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会计行业的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在对循环经济分析研究之前,则需要对循环经济会计与传统的区别有更加细致的理解[1]。

二、循环经济发展的背景概述

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循环经济思想在美国开始萌芽,在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背景下。在全球范围内,循环经济理念开始迅速发展。然而,不仅受到水平机制的影响,更会受到历史等方面的影响,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循环经济理论起步相对比较晚,之后于2003年,我国开始在较大范围内宣扬循环经济理论,推动我国的循环经济的会计的进一步的发展。而后我国于2006年便开始出台相关的研究的报告,标志着我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实质性的进步与发展,进而奠定循环经济的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建设与进步,在社会生产方面存在较大的危机,阻碍着经济的可持续的发展。因此,由于企业需要采用循环经济,促使循环经济会计的出现。

由于传统的会计已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循环经济的发展需求,一方面,传统的会计无法确保计量与处置的精确性,另一方面,不能够准确地对企业生产所消耗的环境资源信息进行准确地核实与披露,由此便出现循环经济会计。大量的实践表明,循环经济会计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且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三、传统会计与循环经济会计的对比

(一)本质比较

基于传统会计理念下,视会计为一种较为重要的工具,主要的工作任务是管理好企业等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活动。然而,与传统经济存在较大不同,循环经济会计将以下几点重要内容纳入至管理单位之中。分别是:自然资源、清洁生产与环境保护等,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保护,更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念[2]。

(二)目标比较

传统会计着力于记录好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为企业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更为准确与全面的参考依据,循环经济会计工作同样具有上述几点重要的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循环经济会计工作更加注重提升企业的资源的利用效率,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生产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成为循环经济会计工作的基本工作目标。此外,企业的生产过程与生态环境间和谐的发展的相关的信息,都会由循环经济会计向政府反映,此外,循环经济会还需要仔细地全面地分析企业所回收的废弃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对象的比较

传统的会计工作所包含的工作对象为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资金与资金运动,以货币衡量的方式体现出来。然而,循环经济不仅需要充分地考虑资金与资金运动,更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如:所回收的废弃物数量与效率、生态环境的友好程度。

(四)比较基本假设

首先,需要比较传统会计与循环经济会计的主体。其中,传统会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重要内容,例如:首先,所特定的企业;其次,在会计报告中指出的主体。然而,循环经济的会计主体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如:依赖于消耗自然资源,以及破坏周围自然环境进行生产活动的企业;

其次,会计分期与持续经营比较。通常情况下,传统会计与循环经济会计在会计分期与持续经营方面不存在较大差别,两者都需要充分地考虑会计分析以及持续经济,主要针对的对象为永久性经营企业;

最后,货币的计量,传统会计会以货币为基本的核算单位,而循环经济会计则需要评估以下几点重要内容,如:植被破坏水体资源等,然而,其无法使用货币形式对其进行开展核算工作,这就要求复合计量方式的使用[3]。

(五)原则的比较

传统的会计工作应当保障会计确认以及计量的准确性,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因此,会计从业人员应坚持以下几点重要原则开展会计工作,如:可靠性,可比性可理解性以及实质重于形式等,然而,在上述几点原则基础之上,循环经济会计工作还添加生活环境保护,以及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等重要原则。

总而言之,循环会计理论在具有传统会计理论内容基础上,在本质、对象、基本假设等基本原则基础上,添加一定的内容,进而提升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且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具体进行循环经济体系的实施的过程,则需要充分地考虑两者间存在的不同。

四、推动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研究的措施

(一)深入研究循环经济会计的相关理论

1.开展学术交流会。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发挥自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应用自身具有的自然资源,召开循环经济的会计学术研讨会,并且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对循环经济的会计内容内外环境、框架以及必要性展开讨论与研究。

2.出版相关的专著。会计学界与政府部门等组织机构,可以成立进行出版的资助基金。在循环经济理论通过专家学者的审批之后,则可以对会计学术专著提供出版的资助,促使整个会计学界加强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推动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的发展。

3.加强试点运行的研究。首先;会计学会在指导下,构建一个试点运行的评估小组,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此外,需要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推动我国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研究的发展。

(二)强化实践研究

1.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企业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培训,引导从业人员树立起正确的循环经济的思想观念,掌握与循环经济会计理论相关的理论技能与操作等方面内容,提升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循环经济会计工作的落实提供重要保障。

2.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现阶段,我国已经颁布相关的基本法律,给予循环经济工作更多的指导,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完善基本法律构架与法规体系,进而约束循环经济会计的各方面,为循环经济会计的施行的平稳性提供重要保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会计,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与会计行业的管理能力,更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循环经济会计工作的落实提供重要保障。这就要求企业可以充分地认识到传统会计与循环经济会计存在的不同,在企业的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贯彻落实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内容,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梁剑波.传统会计与循环经济会计的比较[J].经营管理者,2015,14:45.

简述水循环篇(6)

随着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医疗市场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与时俱进,很多医院开始对自身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并逐渐认识到了人才对于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加大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力度,以此来全方位地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的管理是人力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其中应用PDCA循环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还可以充分挖掘医院员工的个人价值,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医院的整体实力,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围绕PDCA循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从如下两个方面展开了综述。

一、PDCA循环概述

1. 定义理解

PDCA循环最早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的质量管理?<野?德华兹?戴明提出的,所以又被称为戴明循环、戴明环。从整体而言,PDCA循环就是指,为了提高管理活动的质量和效益,而实施的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这4个阶段分别为:P(Plan)、D(Do)、C(Check)和A(Action)。它们不断循环、上升,并持续改进。目前,PDCA循环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其内涵可以从如下4个方面来理解:①P,即计划,主要内容就是明确管理的任务、目标和具体活动,然后根据获取的信息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方案和执行措施,并为完成计划任务做好各项准备。②D,即执行,就是按照既定的计划方案,开展相关的活动,对计划中的内容进行具体的操作。③C,即检查,主要是指对执行的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实际取得的结果和预期的结果。④A,即处理,对检查的结果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扬长避短,去劣存优,避免再次出现相同的问题。通过上述4个阶段,每一个循环都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呈阶梯式螺旋上升。

2. 主要特征

由上述对PDCA循环的内涵分析可知,该管理模式具有如下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其管理的任务主要是由组织来执行与完成的,其运作过程与车轮具有高度的相似性。第二,PDCA的全过程是由若干个不同大小的循环所组成的,只有上一个循环完成之后,才会进入下一个循环,而且这两个循环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不能将其分割来看。第三,PDCA呈现的是一种阶梯螺旋式的上升循环,每当完成一个循环之后,质量都会有所改善和提高。在无限的循环过程中,每一次都会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实现质的飞跃。第四,其运转具有标准化的特点。PDCA循环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运行的,及时进行总结,不仅可以积累成功的经验,持续保持下去,还能发现其中的问题,逐一解决。

二、PDCA循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1. 计划阶段

这是PDCA循环的起始环节,是由四个方面组成的,即对现状展开调查,对现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要素,制定计划方案。下面,我们将以岗位培训为例,对其应用方法进行说明。

培训开发规划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对于医务人员,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PDCA循环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岗前培训,医院要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培训计划,包括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在制定不同阶段的培训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医院组织结构以及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提高计划制定的科学性。

又例如,在科室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加强对病区护理人员的管理,在PDCA循环的计划阶段,需要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然后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具体的措施如下:第一,统计病区护理人员的基本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程度、职称、从业时间、年龄、性格、兴趣爱好和家庭情况等。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护理人员以年轻人为主,初级职称所占的比重较大,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有待加强。第二,对上述问题形成的原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分类,明确个人原因、集体原因、单位原因等。

2. 执行阶段

计划阶段完成之后进入到执行阶段,执行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实施P阶段中制定的各项计划。PDCA循环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中,这一阶段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够直接反映其管理水平。为了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和落实,在执行之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然后有条不紊的按步骤实施,千万不能操之过急,要稳步前进。如果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应该马上采取对应的措施。

以岗前培训为例,这个阶段又可以被分为如下四个步骤:第一,新员工入职时,可以组织欢迎会,由院长致辞,简单介绍医院的历史和具体情况,让他们感受到医院的友好氛围,初步了解医院的基本情况。第二,实施角色扮演,从新员工中随机选取一部分扮演患者,进行挂号、排队等候、就诊、检查和取药等体验,从患者的角度来感受医院的服务,并从员工的立场来分析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种角色体验来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第三,进行院内的实地考察。留出一定时间,带领新员工熟悉医院的各个科室、结构。第四,开展培训。这是岗前培训中最重要的内容,培训的内容包括:病例的规范书写,职业道德培养、人事制度、医疗保险以及保健知识的培训等。由此可知,执行阶段就是计划具体落实的阶段。

3. 检查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内容就是对计划执行的过程以及最终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确认是否完成了既定目标。例如,在对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要检查培训是否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学习的氛围是否良好,其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是否有所提升。如果没有完成目标,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一般来说,在分析原因时,可以从培训教师、环境、时间、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展开。绩效考核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同时也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建立动态的PDCA循环过程,即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考核和绩效反馈,根据不同的岗位职责,对绩效考核的标准进行细化,并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发放薪资福利、职位晋升和培训进修的主要依据。

4. 处理阶段

在PDCA循环中,?理阶段是最后一个环节,同样也是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的起点。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的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在全院范围内推广和改进,使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另一方面,根据执行阶段的结果,对本次循环中,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导致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加以讨论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处理阶段中,还可以预测人力资源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在下一个循环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简述水循环篇(7)

关键词: 供热系统 计量收费 遗传算法

供热系统计热量收费势在必行。然而由于社会、管理等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碰到不少必须解决的难题。但就基础工作而言,我认为就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取得同行的共识,更具重要意义。因此计量收费,应建立在高技术含量的基础之上。这里,我想就大家比较关心的几个技术问题,谈一些看法,以便求得深入讨论。 一、系统流量变化对室温的影响 供热系统按热量收费,前提条件是供热效果要优于按面积收费的情形。理想状况应该是室温能按用户要求灵活进行调节。这里提出了一个理论问题:即要想达到用户不同的室温要求,系统流量应该在多大的范围内变化?当室内无人时,一般要求值班采暖,此时室温在6~8℃之间,那么这时系统流量减小到最小,其数值是多少?再如在单管顺流系统上,改装跨越管后,由于跨越管的分流,进入散热器的流量减少,此时室温如何变化?要回答这类问题,就必需研究系统流量变化对室温的影响。亦即要研究系统水力工况对热力工况的影响。 一般而言,对系统供热、散热器散热、建筑物耗热建立如下6个联立方程: Q n = W s (t g-t h)

(1) Q n = ε n W s (t g-t n)

(2) Q n = q v (t n -t w)

(3)

(4)

(5)

(6) 式中Qn--供热系统的供热量,散热量,耗热量(W/h); tg--供热系统的供水温度(℃) t h--供热系统的回水温度(℃) W s--供热系统的流量热当量(KJ/h·℃),可视为流量的函数; ε n--供热系统的有效系数,无量纲,为0~1.0之间的数值; ωn--供热系统工况系数,无量纲; t n--用户室内温度(℃) tω--室外温度(℃) 上式中带角码'′'的为相应参数的设计值;, 为运行参数、设计参数之比值。 K′--散热器设计状态传热系数(KJ/m2 h℃) F--散热器散热面积(m2); t′0--供热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的平均值(℃); B--散热器传热指数,一般0.17~0.37。 上述前5个独立的联立方程中,有7个未知数,即Q n,t g,t h,t n,W s,ε n,ωn,其中通常视W s(流量)为已知(室外温度tω为已知),当分别给定Q n,t g,即可解出其它参数,进而获得系统流量与用户室温之间的关系。 为了便于编程,上机计算,上述5个联立方程可以进一步简化为如下矩阵方程: Ta =[A0[G] A0T - Ai n[G]H·A0]-1 Ai n[G]W (7) 式中 Ta--供热系统节点温度向量; G--系统支路流量矩阵; A0、Ai n--分别为系统流出、流入关联矩阵; H、W--分别表示系统不同热部件特性的系数矩阵,主要反映热源、管道、换热器、散热器等不同热部件中εn, ωn的影响因素。 运行根据(7)式编制的SHIWEN程序,算出供热系统各节点温度,即可求得散热器的散热量以及室温对应于流量的变化关系。 供热系统流量、散热量与室温关系计算

用户名称

运行流量kg/(m2h)

失调度X

单位供暖面积散热量

平均室温tn(℃)

q(w/m2℃)

(%)

1-5

2.25

1.0

52.4

100

18

1

0.35 0.43

0.16 0.19

26.0 29.1

49.6 55.5

4.4 6.0

2

0.70

0.31

39.4

75.2

11.3

3

1.60

0.71

51.4

98.1

17.5

4

3.20

1.42

56.1

107.1

19.9

5

5.40

2.40

56.7

108.2

20.2

量之间的关系愈接近于线性特性;当供回水温差愈小时,散热特性愈接近于快开特性。这就是说,对于双管系统,调节性能较好,配套的调节阀(如温控阀)接近线性特性就能使室温调节到位;而对于单管系统,由于调节特性不如双管系统,配套的调节阀,要求接近等百分比特性才能达到理想的调节目的。 3.单管系统比双管系统也有明显的优点,这就是系统少一根立管(当垂直布置)或少一根水平干管(当水平布置即水平串连)。由于系统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房间布置,这也是我国历来习惯多采用单管系统的主要原因。特别当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室内装修愈趋考察的情况下,为了美观起见,供暖系统布置在地板内或踢脚板里的呼声愈来愈高。在这种情况下,单管系统比双管系统又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 综上所述,简单地全盘否定单管系统是片面的。正确作法应针对单管系统的特点,扬长避短,提出一种合理的结构形式,既保留单管系统的优点,又能与温控阀配套使用,适应计量收费的要求。 为了提出在单管系统上能安装温控阀的合理结构形式,有必要对单管系统散热量与流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还是利用SHIWEN程序,对一个五层楼的上分式单管顺流系统进行计算,其结果见表2、表3。表2为供热量恒定的情况,表3为供水温度给定的情况。分析数据可以得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不论哪一种情况,凡实际流量小于设计流量的(在设计外温下),均出现上层热、下层冷的现象;凡实际流量大于设计流量的,都发生上层冷、下层热的情形。 表2 上分式单管顺流系统供暖量恒定时流量与室温变化 相对流量(%)限制,其工作压降最大不许超过0.06~0.1 Mpa,因此0.1 Mpa是温控阀工作压降的最大极限。 对于一个8层带有跨越管安装有二通温控阀的管径为DN20的立管,其总流量系统Kv为3.95(m3/hm0.5)。当只有一个房间供暖,其它7个房间的温控阀全部关死,此时该立管的流量系数Kv为1.41(m3/h·m0.5)。当供暖房间温控阀未调时,该房间室温必然过热;当该温控阀关小,直至室温合格时,温控阀才停止调节,这时该立管的流量系数将≥0.5(m3/hm0.5),即通过该立管的流量接近设计流量的1/8。如果给定该供热系统的总资用压头为0.1Mpa,则该立管调节前后的总压降从0.09 Mpa增大到0.096Mpa。对于同一个系统,只把二通温控阀,换为三通温控阀,立管总流量系数Kv为0.6(m3/hm0.5),但在同上的调节过程中Kv值几乎不变,亦即立管压降也波动很小。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对于室内供热系统,除对温控阀进行预置设定外,每一立管无需另装压差调节器。因为对于一个有8组散热器的单管系统(如水平布置,一户超过8组散热器的不多),在极限调节下,立管压降波动都不超过0.01 Mpa,完全在温控阀允许范围内。 2.采用新的室内系统水力计算方法。从设计阶段即消除了各立管之间的压降不平衡。这样可以避免温控阀的大幅度的调节,进而减少立管压降的波动。 3.在每个建筑物的热入口,优先安装限流器或自力式平衡阀,使每个建筑物的热入口的资用压头限制在设定范围之内,心量减少压差调节器的装设。 4.二次管网采用最佳调节方法即质量并调方法。系统循环流量采用循环水泵的调频调速控制。根据热负荷的变动,调节系统总流量,可以使温控阀都工作在微调的状态下。 四、新的室内系统水力计算方法 为了减少温控阀的大幅度调节,进而避免在各立管上安装压差调节器,室内供热系统水力计算应采用不等温降法。但传统的不等温降法存在二个致命的缺点:一是在多环路中,要进行繁杂的流量压降和温降的修正;二是在允许的立管温降下,难以实现最佳立管管径的寻优。由于这些缺点较难克服,导致这种水力计算方法长期不能在设计中广泛推广使用。 本文所提出的新的水力计算方法,正是基于不等温降法的基本原理,应用图论网络理论和新兴的遗传算法,十分理想地解决了上述二个难题。 1.管网流量压降的平衡 按照图论、图络理论,可建立如下的矩阵方程: Bf(S|G|G-DH)=0 式中Bf--管网基本回路矩阵; S--管网阴力系数矩阵; DH--系统资用压头向量; |G|--管网支路流量矩阵; G--管网支路流量向量。 式中,Bf、S皆为系统结构(含管径、管长、管网走向)的函数,DH为管网流量的函数,当Bf、S已知时 ,解(8)矩阵方程,即可求得管网流量与相应的压力降。 在室内供热系统系统的水力计算中,根据热负荷和系统布置,先按等温降法,计算系统各支路的流量、压降。由于矩阵方程的数值求解,是对整个管网一次性完成的,因此,管网各支路和流量、压力降将自动达到平衡,无需进行各环路的流量、压降修正。 2、最佳立管管径的寻优 上述矩阵方程的一次性求解,通常并不能完成水力计算的任务,因为所选择的各立管管径还必须符合规定的温降要求: Δtmin≤Δti≤Δtmax (9) 此约束条件指出,当各立管温降Δti满足允许最大、最小温降时,水力计算的任务才算完成。 上述约束条件的满足,传统作法是靠试凑法进行。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碰运气",短时间内很难得到理想方案。 本文采用的遗传算法,十分成功地实现了立管管径寻优的问题。遗传算法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兴起的一种并行寻优算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模拟生物遗传的优胜劣汰法则。在迭代寻优过程中,仿真生物繁殖通过杂交、变异方式,使子代优于父代,逐渐接近全局最优。 遗传算法是通过二进制编码来表示待选方案的。如一个供热系统,有20个立管,则用一个40位二进制数来表示,每二位代表一个立管,如00可表示该立管径为DN15,01表示管径DN20,10对应DN25,11即为DN32等。而且每次迭代,可同时选择多个待选方案,这种并行寻优算法,不但速度快,而且容易找到全局最优方案。 应用这种方法,计算机自动给出最佳立管管径配置,十分方便。 本课题在应用遗传算法时,为提高收敛性,还要用了其它运算技巧。详细论述可参阅论文"遗传算法在室内供热系统水力计算中的应用"。 3.程序简介 该程序流程图如下:   4.工程实例 北京地区某一建筑物,楼层为5层,供热系统共有20根立管,供回水设计温度为95/70℃。各立管热负荷见表4,立管管径计算结果见表5。表中NB为立管编号,QL为立管热负荷,DT为立管温降(℃),IBD为立管管径负荷, S为立管阻力系数(h2/m5),G为立管流量(kg/h)。 该工程实例中,Δtmin=10℃,Δtmax=35℃,经过17次迭代,即得表5结果,其中只有立管编号29,其温降为37.3℃,略大于允许值,其它立管均符合约束条件,说明计算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对于双管系统,该水力计算方法同样适用。 表4 立管热负荷 NB用户循环泵合二为一的方式为宜。 对于热源为锅炉房的一次网系统,锅炉循环流量一般不应小于额定流量的70%,这是因为:(1)流量过小,会引起锅炉浸热管水量分配不均,出现热偏差,导致锅炉爆管等事故;(2)流量过小,会导致回水温度过低,造成锅炉尾部腐蚀。为克服这一矛盾,一次网循环水泵常采用双级泵系统,即一级泵为锅炉循环泵,二级泵为热网循环泵。具体形式,如图3所示:

图3 双级泵系统 2.节电分析 对于图3中A型双级泵系统,一般热源循环泵0,采用定流量运行,而热网循环泵1采用变流量运行。这种双级泵变流量系统与传统的一级泵流量系统相比较,节电效果明显,其计算公式如下:

(10) 式中 --A型双级泵变流量系统与一级泵定流量系统耗电比值; E',E--分别为一级泵和二级泵的全年运行耗电量; H'o--热源循环泵的额定扬程; H'1--热网循环泵的额定扬程; Hall--供热系统全年运行小时数; ho--室外温度低于设计外温的延续小时数; --热网设计流量与实际运行流量的比值。 对于图3中的B型双级泵系统,循环泵2和循环泵3额定扬程分别为: H2=ΔP0

(11) H3=ΔP0+ΔP1

(12) 式中ΔP0--锅炉房的额定压降; ΔP1--热网的额定压降; H2,H3--分别为循环泵2,循环泵3的额定扬程。 B型双级泵系统在运行中,循环泵2、循环泵3都可进行变流量调节。设Go为通过锅炉的循环流量,一般在运行期间保持定流量不变。则循环泵2、循环泵3的循环流量G2、G3按如下关系运行: G2max= Go- G1min (13) G2min= Go- G1max =0 (14) 显而易见,无论A型和B型双及泵系统,锅炉循环泵的额定扬程皆取锅炉房的设计压降为宜。而B型双级泵的热网循环泵的额定扬程则是锅炉房和热网设计压降的总和,大于A型双级泵系统的热网循环泵额定扬程(后者额定扬程为热网设计压降)。无论哪一种循环泵,额定流量都是设计流量。因此,从初投资考虑,B型双级泵系统要大于A型双级泵系统。但B型双级泵系统在运行中的节电效果好于A型双级泵系统,通过计算, 在北京地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