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2-03-04 21:16:32

音乐教学法

音乐教学法篇(1)

关键词:音乐课堂;美育教学;音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0-0094-02

初中音乐的美育方法,应当根据音乐艺术的特点与规律,音乐美育的基本原则与目的,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确定。初中音乐美育要在听、唱、奏等音乐活动中,尤其应该注重一个非智力因素——保持学生的愉悦心理。将音乐知识的传授与巩固有机组织双边活动,音乐技能的训练与培养、音乐美感的激发与发展结合起来,根据不同途径,选用恰当的方法,否则就与音乐美学背道而驰,无法达到音乐的美育之效。以下结合本人多年教学的切身体验与摸索,浅析一些初中音乐美育方法,仅供同仁们参考。

一、唱、游法

音乐课堂是实施学生音乐美育的主要渠道,常用的教学形式主要是以下几种:

唱歌在学生音乐课中占了很大比重。为使学生自觉接受音乐艺术形象的感染,启发其有感情地唱,首先要注意歌曲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揭示。二是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和呼吸方法,圆润地发声、准确地咬字吐词,重视中音区的发声练习。教师要逐一对以上各点予以示范,并进行正误对比。三是注意音高、节奏的准确,分别用轮唱、二声部、三声部合唱进行训练。如大三和弦“1、3、5”的三声部合唱,从易到难,从二声部到三声部,要求声音和谐、均衡,强调“三听见”(即:听见自己的声音,听见其他声部的声音,听见琴声),这样自然消除了喊唱、个别冒唱和用嗓过度,达到节奏练习与合唱音乐织体美的感受,同时达到保护噪音之目的。

通过边唱边拍手、跺脚等简明而微妙的形体动作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根据音乐情绪、节奏、节拍变化,有表情地进行律动,模仿动作和即兴动作能力的表现。利用这种唱游功能,为学生从感受到的音乐形象中,充分认识并开拓性地表现音乐艺术美,最终达到为创造性地自我表现提供有利条件。

二、演奏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指出: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可见,乐器训练和人人有乐器进课堂在音乐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欣赏法

音乐欣赏对每一位初中生而言都是很薄弱的方面,尤其是农村学生。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主要应把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欣赏”上面。如对优秀、典型的音乐片段进行听、想(乐曲情感)、讲(音乐故事)、评析三结合的方法进行备课和教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以音乐感觉作画,又以画创作音乐,并交互相流创作理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丰富了听觉感知,又对音乐源之于生活有深刻的领会,又达到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之目的。在音乐欣赏中还应注意介绍中国锣鼓的音乐功能、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等知识,以促进学生音乐美感的发展。

四、活动法

校园音乐活动是课堂音乐教学的延续,是学校音乐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音乐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自由性和多样性。它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而且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音乐兴趣,发展其特长,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

五、实践法

通过灵活多样的音乐活动来实施音乐美育,如多威风的合唱队、器乐队,在每年两次的开学典礼仪式上的演、唱、奏,全校性的大型文艺活动、歌咏比赛、器乐比赛。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开展不同乐器演奏示范和讲座、舞蹈基本知识和基本动作的训练、专题性音乐欣赏等。充分发挥团支部、政教处的作用,协同各方力量进行每晚自修前以班为单位的15分钟集体唱歌,经常不断地在校园广播里播放学生自唱、自奏之乐曲,机会与时间上都得以最大的实践性的保证。

六、以点带面法

校园音乐活动的美育方法,是促进学生音乐能力提高的有效手段。组织这类活动我注意点面结合,既重视培养音乐尖子生,并让其有充分的表现机会,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让他们表现,做到以点带面,用音乐美学感化和渗透学生群体;做到形式的多样化,使集体与个人、器乐与声乐、动态与静态交替呈现,有机结合,从而在校园内造成一种浓郁的音乐氛围,达到扩大学生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高尚情操之目的,又能使其愉悦的心情引领到其它学科的学习。

七、校外法

学生无法也不能脱离或隔绝社会。这样,如何提高学生欣赏音乐水准、开展学生校外音乐美育就成了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迫切等待解决的问题了。欲使校外音乐美育得以健康进行,首先,音乐教师必须做到关心音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适宜地评析校外音乐,帮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其次是因时因地制宜,组织学生中骨干力量走向社会开展音乐活动。如我校郑新华、叶超元笛艺水平较高,我就争取让他们参加各社会团体组织的演出或比赛,推荐电视台去表演。当他们录制的节目在市电台播放时,一下子在全校和社会上就传开了,被他们吸引的同学一下子就很多。如今我教的14个班级的音乐生命力极强。我教的土乐器队更令全校同学羡慕,参加区比赛还胜过城区学校。此外,我还向学生介绍当地音乐爱好者的长辈做他们的伙伴,让学生和民间艺人成为好友,互相学习,深受音乐艺术之影响。使学生成为校外音乐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受之影响。

总之,要想实施初中音乐的美育,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将理性知识与感性体验有机地结合,才可能在音乐美育中体现其价值。完成一项工作或任务方法并非一模,具体的工作中总会遇上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但是归根到底的一条,那就是:“方法来自于勤苦之外的热衷的教学之心”。

参考文献:

[1]王次召.音乐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宁一,杨和平.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丈献卷[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7.

音乐教学法篇(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最具灵魂、最为核心的原则就是即兴参与原则。奥尔夫曾指出:“从音乐教学范畴来讲,教学应当以即兴参与为基础,并以应用节奏形式为支柱,而后才能进行记谱和音准的教授。”“以人为本是演奏音乐的出发点,而人对音乐最本初的表达方式就是即兴参与演奏及演唱。”“从即兴参与出发,开放、自由的音乐教学模式永远是音乐教育领域优秀的范本。”基于奥尔夫的这一思想,课堂中的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将肢体和思维跟随音乐运转起来,并根据自身的理解用各种简单乐器或嗓音表达情感和思维,达到了能动的即兴参与和创造目的,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即兴参与原则有别于以往任何一种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彻底投入地说、唱、演、奏,进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思维。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一)基于奥尔夫教学法有机综合原则的启示第一,顺应课程综合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加强学科间的交流,突出音乐教学活动的综合性。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学科间的有机综合性,致力于让处于个体身心发展初期的儿童获得综合、全面的艺术审美体验。从各类艺术形式的本源上看,音乐与语言、舞蹈、戏剧本来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

    奥尔夫体系的有机综合性原则启示我们,儿童音乐教学应当将欣赏、表演、诵读、歌唱、舞蹈、演奏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综合到一起,让儿童在音乐综合教学模式中调动多方位思维,全面发展他们的身心。奥尔夫这种将音乐知识同动作、语言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加深儿童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增进其对音乐的情感,达到“将音乐移植到躯体中”的素质教学目的。这种艺术学科间的有机综合、情感与知识间的体验整合给单调、枯燥的中国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提供了实践和理论的参考和借鉴。音乐与舞蹈、文学、美术存在着许多共通的审美要素,音乐教师需要将这四种形式通过情感、直觉、通感等方法进行渗透、迁移,实现学科门类间的综合。从完善儿童人格的高度出发,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融入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使儿童在音乐中获得更加广泛的文艺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审美素质,最终构建起健全的审美心理。第二,从儿童特质出发,选择最符合其天性的民歌、童谣、谚语等多元化教学素材。

    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针对的是全部儿童,而不是特定的、有音乐天分的儿童。因而,在教材的选择上要尽量多元化,这既是奥尔夫教学法有机综合原则的具体要求,也是儿童天性与特点的需要。具体来讲,在教学材料和课堂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以生活与自然中常听到的声源为切入点。例如,选择杜鹃叫声下行三度作为旋律与音准学习的起点,以儿童熟悉的童谣、儿歌、地名或者花草树木的名字作为歌词学习的起点,这样儿童就能根据自己常见的事物进行音乐模仿,不但能使学生快速掌握音乐知识,更能实现多学科的综合学习。以奥尔夫本人撰写的《儿童音乐教材》为例,这本教材融合了民歌、谚语、儿童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自然而富有综合性。

    总之,将学前儿童音乐课程的教材进行综合性编排能够更多地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儿童综合审美意识的提高。但在进行综合性音乐教材编排时,教学工作者还要注意儿童的适应性等问题,在保证符合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编制多艺术、多学科的综合音乐教材,努力融入社会生活、艺术和科技发展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

音乐教学法篇(3)

关键词:方法引导;情感教学;情境教学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也在加快其改革创新的步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优秀人才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首要目标。而音乐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美学感受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起步时期,这个时期,发展好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显现出许多不足和缺点,改善小学音乐教学方法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过分重视音乐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过去一直沿用的音乐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规范化教育,过分强调音乐教育背后的政治意义和教育意味,从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选择到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比较严谨,而对于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情趣的培养则比较少。音乐教育的主旨更多地偏向了政治素养的培养,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本质――审美教育。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乐理知识的教学和传达,更多地让学生去学习音乐技巧,而忽视了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能采取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学生往往只能从教师的音乐教学中学到一些技能方面的基础知识,而自我能力的提升则比较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也打压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显著

传统教育理念一直延续着以教师讲解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明显。在音乐教育方法的使用上也多是以教师的单向传授为主,教师总是事无巨细地给学生讲解各个技巧、难点等,而学生则一直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学生间缺乏主动沟通、交流的机会。而学生对音乐作品理解的深度也全靠教师的讲解程度来决定,缺乏自主学习的锻炼。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指导下的教学方法也显得十分保守和过时。教师的单向授课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的培养以及对音乐作品内涵深度的挖掘。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这种专业式的讲学模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开发音乐潜能等都是弊大于利的。

二、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探析

针对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加强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不断完善小学音乐教学体系。笔者根据当前我国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探寻了几个发展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途径。

1.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学习

小学生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天性好动、爱玩、定性不强、对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对事物的看法也许并不成熟,但是这并不影响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一些孩子一听到音乐,身体就开始自然地律动,这是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反馈。小学音乐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引发学生的好奇为出发点,寻找一些能够引起他们关注的教学内容,并合理安排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为主,引领学生进入音乐作品创设的情境之中,让学生去自主感受音乐的魅力,并配以适当的对音乐作品主旨和思想内容的讲解,让学生从心理和内心感受上都能得到提升。

2.注重情感教学法的选择

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定型,在情绪上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特别是受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学生的情绪,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从情感沟通和情感体验方面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让学生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学习,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就能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学习中,轻松学习,能够获得的音乐审美的提升也更多,也能为今后审美能力的发展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此外,由于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主要还是依靠其情感、喜好来支配的,根据学生的情感特点以及音乐教学的课堂需求来选择情感教学法,能够使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投入音乐课堂学习中去。

3.加强情境教学法

音乐教学是一门十分注重自我感受的课程教育,而小学音乐教学就是要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为学生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更加真实、自然的自我感受来不断深化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简单的音乐电影、歌舞剧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音乐小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学习中。例如:教师在讲解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时,首先要向学生描绘一下歌曲内容,“小船”“湖水”“小鱼儿”“凉风”,让学生通过这些关键词来表达一下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引领学生进入歌曲创设的情境之中,共同感受那美好的情景,然后再伴着优美的旋律一起欢唱。

4.积极组织多种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

小学生天生活泼、外向,许多学生都很喜欢通过表演来表达自我。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各种音乐课堂活动的组织,为学生的自我表达提供充足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开展一些关于音乐的表演活动,例如:举行唱歌、乐器演奏以及舞蹈比赛等,努力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音乐课堂活动可以进行组合式的表演,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让孩子通过互相合作,提升其团队配合能力和意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的音乐活动,带学生进行户外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并且可以结合一些户外地点设置课堂主题,例如:在公园进行户外音乐教学,可以选取一些与当时的情景相关的类似花朵、阳光等事物的歌曲教学,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学习音乐作品。

5.加强音乐教育的探究式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探究式教学是未来音乐教学的一个发展趋势。所谓的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改变过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改而采用辅助、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音乐教学课程的探究式学习就是要通过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探寻问题、让学生自主解答问题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开启对音乐的审美与感受能力。在教唱歌曲《同一首歌》时,如果采用原来的教唱方式,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也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要先预设好关于歌曲的问题,例如:《同一首歌》的演唱形式有几种?歌曲的哪一部分需要独唱?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其进行分组讨论,最后通过自己演绎的方式来回答教师的预设问题。这种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课堂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快地掌握音乐知识,而且也能够使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加强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探索研究,对于发展小学音乐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高小学生的艺术素养发挥着积极影响。因此,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必须坚持对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发展探索。

参考文献:

[1]雷琳.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研究探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2).

[2]张英梅.小学音乐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科教版,2011(10).

[3]徐蓉.一般教学方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歌海,2009(3).

[4]罗净楠.领悟新课标贯彻新理念:小学音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S1).

音乐教学法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22-01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少年儿童学习歌唱可以使他们了解生活,熟悉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还有益于扩大他们的视野,陶冶情操,丰富情感。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大面积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是进行音乐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这里只就自己教学中感受较深的几个侧面粗略地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1.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把组织教学变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手段。所以,不要把组织教学只当作教学开始部分"师生问好"和无目的的起坐.将它有效地贯穿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时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如带领学生玩开火车的游戏学生听音乐走入教室,或者老师和学生在一起歌表演进行师生的问候。在导入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制作课件,或者讲述故事、猜谜语、让学生扮演角色等形式,创设一个适合音乐教学的浓郁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全身心的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来。如在学习《小雨沙沙》一课中,教师可用一段引人入胜的语言来唤起小朋友对该课的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姑娘吗?春姑娘来了,迎春花花儿开了,好多不知名的鸟儿叽叽喳喳的唱起了歌,大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衣,柳树吐出了嫩嫩的枝芽(播放课件)。小动物在森林里开起了音乐会,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去参加?"这样边讲述边播放相应的课件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仿佛身临其境。

2.把乐理知识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消化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浓厚的兴趣能导致生动性的充分发挥,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至关重要。在乐理知识学习时,教师应注意打破生硬、笼统、死板的介绍学习模式,教师应运用形象比喻和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传授新知识。这不但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也会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把附点音符中的附点比作什么音符带了个"小宝宝"。"小宝宝"乘车要买半票,这样,把附点的时值总是等于前面音符时值的二分之一(一半)与半票是整票价格的一半有机联系起来,这就较好克服了学生把附点的时值固定当作半拍的错误概念了。再比如:把顿音记号比喻成小鸡啄食的鸡嘴,小鸡吃米"嘟嘟嘟",我们也应唱得"短促、跳跃"再如学习高音谱号的书写的时候我们可以根据高音谱号的外形,编出"逆写六,抬起头,竖个杆子,弯个勾"的口诀,让孩子参照这个形象口诀进行联系书写……上述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很清楚地交待了这些音乐记号的作用,加深了对知识概念的理解,效果是很明显的。

3.多种元素引进课堂,让课堂鲜活起来

音乐教学法篇(5)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小学音乐;影响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028-01

奥尔夫音乐教学主张以儿童的发展为本,提倡综合性的音乐教学理念,以引导小学生在游戏中更好的找寻适合自身发展的音乐之路。这种鼓励式教学不仅对小学音乐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的是通过这种音乐教学充分展示了我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和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特点

1、创造性。小学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意识到哪种教学工具或是言行举止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此,才能使学生在体验音乐的活动过程中更好的领悟到舞蹈、音乐、语言所要传达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小学生即兴创作的可能。

2、综合性。音乐的魅力及价值所在就是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人的内心情感和情绪,通过音符来传达出演唱表演者的思想内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最主要的特征的就是综合了音乐说唱、舞蹈动作及其语言等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教学。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有必要充分考虑到说唱、舞蹈动作等之间的紧密结合,从而促进小学生的音乐情感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该音乐教学的综合性教学理念充分地运用了串铃、三角铁等相关乐器,并在音乐的伴随下激发了小学生跟随舞动的本能反应,在教学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并通过一定的想象空间舞出自己的音乐旋律,帮助小学生开拓思维能力。

2、有利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在奥尔夫音乐教学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考验着教师的的自我业务水平,更考验着教师的音乐素养和教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要培养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的能力,这就意味着音乐教师要具有较高的音乐素养的教学技巧,如此,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和对音乐与艺术的鉴赏能力。因此,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应用还能够有利于教师的自身素养的的提升。

3、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充分的利用小孩子爱玩的天性,以游戏音乐的模式来进行教学,通过组织小游戏让音乐教学变成“玩中学、乐意学、开心学”的教学模式。而这种游戏音乐教学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游戏音乐的想象和好奇心,对音乐作品产生一定的联想,在想象的过程中产生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想法,继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在加强音乐实践的同时,也实现了学生音乐创造的教学目的。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1、鼓励小学生进行创造,参与学习。最原始的音乐主要是人们通过自我体验、自我想象所呈现出来的,而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只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音乐教学中,并充分的去了解和感悟音乐所要传达的思想情感,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性能力。基于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就必须综合分析的小学生的心理特质,通过适当的音乐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时候,在进行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设计好情景模拟,以分组的形式来进行情景表演,随着音乐的播放,几个人模拟坐在摇曳的船只上,静静感受一路波动的清水和轻拂脸颊的细柳,而教师也可适当的一些台本,让学生根据台本来即兴发挥演绎剧情,此时就可以营造出一种较为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也乐在其中。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重视游戏教学,快乐音乐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还重视通过游戏音乐教学法来教导学生,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与游戏相结合。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性格特征,还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将索然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能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比如,在教《对鲜花》唱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先举行鲜花知识大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收集关于花的知识,使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接着通过播放《对鲜花》的歌曲,播放过程中有遇到花部分的问题就停下学生继续回答歌曲中的问题,在揭晓的答案的而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歌词的记忆和理解,还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教学法篇(6)

那么,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哪里来呢?我根据自己20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找到了10种小学音乐教学方法 的“来路”,写在下面,以抛砖引玉,愿能给同行们一点启发。

1 从学生游戏中来

作为一名有心的教师,我常常仔细观察学生们做游戏,发现他们在游戏中常用“口诀法”。做“找领袖” 等游戏时,他们边玩边念口诀,如:“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这是小学生游戏中喜闻乐见的一 种方法。这些口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富有节奏,具有统一行动、便于记忆、提示动作等功能。我就将此运 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来。

2 从学生的“已知”中来

教育小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从他们的“已知”、“先知”入手,引入到“未知”、“后知”中来。我在 教小学一年级学生唱《洗手绢》一歌时发现,学生们很爱唱这首歌。但因为他们识字不多,就不能很快地视唱 歌词。他们爱画画,也爱认画,我就“以画代词”。《洗手绢》的第一段歌词是:“红太阳,白云彩,妈妈洗 衣,我也来。哎luō@①哎luō@①哎luō@①哎……。”我就在黑板上先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朵白 云彩,然后画一个笑容可掬的妈妈的头像,最后画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的头像代表“我”。一年级的小学生 看着黑板上的画,开心地笑着,一会儿就把这首歌背唱出来了。

3 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来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应该时时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他们的 抽象思维。例如:我教学生唱好顿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 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

又如:我教学生唱《春天》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我除了用图画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 上眼睛,回忆自己的春天的公园里看到的景象。我把这种方法叫作“过电影”。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 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味,再唱感情就不同了。

4 从生产劳动中来

小学生虽然不直接参加生产劳动,但他们往往很喜欢观察大人们进行生产劳动,并能记住一些劳动场景。 我就巧妙地运用这一点,教学生学习音乐。

5 从另一事物中迁移过来

“迁移法”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这种方法。也能解 决许多难题。例如,我教学生视唱、合唱时,学生往往唱不准,高。怎么办?我就先教学生吹口琴、吹笛。口 琴、竖笛有它固定的指法。这指法,看得见,摸得着,吹出音来竖听得清。吹准,比唱准易。于是我就让学生 先吹,后唱。这种方法在合唱教学中尤其见效。先合奏,后合唱,两个乃至三个、四个声部往往只需两、三遍 就合上去了,这真是“以琴代声,方法巧妙”。

6 从教学难点中来

在小学音乐教学难点中,运用“重复讲解,反复示范”的方法,有时未必能解决问题。而创造一种巧妙的 教学方法往往能使难点迎刃而解。例如:在口琴教学中,学生吹奏一段乐曲,往往需要一会儿吹,一会儿吸。 有时摸准了音位,又搞错了吹吸。怎么办?为了让学生摸准音位,我让学生在口琴上贴上反字的“音位示意图 ”,然后照着镜子吹,“照镜子法”一下子就解决了音位问题。为了解决吹吸问题,我创造了“手势视唱法” ,把右手握拳向前,推当作“吹”,把右手变“鸭嘴形”向后拉当作吸,让学生边打手势边视唱。手势唱准了曲谱再上琴吹,这样“化陡坡为缓坡”,一下子解决了这一难点。

7 从教材中挖掘出来

我们的教学方法,千变万化,但一刻也不能脱离《大纲》,一刻也不能脱离教材。许多教学方法,都应从 教材中挖掘出来,教材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某一新的任务,我们就应创造出完成某一新任务的教学方法来 。二十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经验告诉我:教材中出现的新问题、难问题,往往是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的重要前提。先轻轻地唱,边唱自己声部,边听另一声部,注意把握音高。反复练习几遍以后,三度合唱的音高效果就 记在脑子里了,再唱别的曲子就不难了。

8 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中来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是成功地创造和运用教学方法的重要条件之一。反之,一个自身素质较差的教师, 就是有了很好的教学方法,也不可能运用自如。

我认识一位中年教师,她为了教学生唱好三部合唱,练就了一手绝招:自弹自唱,能一人同时演唱、演奏 出三个声部来,口唱第一声部主旋律,右手用钢琴奏出第二声部,左手同时奏出第三声部。三个声部同时出自 一身,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很清晰的合声效果,更给了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它说明了:合唱并不难,一人能 做到,多人更能做到。所以她的合唱教学一直在当地名列前茅。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无穷无尽。可以说:教学难点有多少,学生生活有多少,教学方法就应 有多少。要想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我们当老师的就要做到以下四条:

1、热爱小学音乐教育事业。因为,只有真正热爱它,才能为它呕心沥血,开动脑筋,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教 学方法来。

2、学习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要有“浮想联篇”的功夫,做到多思考,多创造,要学习出新、出奇、出 绝招。

3、牢记“留心处处皆学问”这一真理。要细心观察事物,尤其是观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学习从学生身上找 出解决难题的方法来。

音乐教学法篇(7)

一、建立真诚的师生关系,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有疑就问,有问必答。对学生各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教师应给以鼓励支持的态度,调动全体本文由收集整理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越来越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样,音乐课堂上就形成了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每个学生也都乐于畅所欲言。例如,教学课外内容“做个好娃娃”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学完儿歌后,我设计了一个“创编歌词”的环节,让学生想想还有哪些好习惯可以编成儿歌。学生们都充分发挥想像,踊跃地进行创作,回答也十分积极。当我叫到一位平时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时,他除了改歌词外,还在每句后分别增加了“咦”、“噢”等字样的衬词。如:“小布谷咕咕咕咕,咦,叫我爱护花草小树噢……后来我问全班学生这样改歌词好不好,有的同学说:“他能动脑筋,歌词加得很独特。”我便说:“我们就按他创编的歌词共同说一遍,好吗?”这样,学生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下学习了本节课,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二、改变学习方法,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是比较枯燥的,一个节奏通常需要练习很多遍,且学生很难一下子明白两拍、半拍是怎么回事,时间长了,学生对节奏练习便会失去兴趣。因此,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形象化、趣味化的节奏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音乐。

1.用人物走、跑代替单纯的“dada”练习

女口:×× ××——××一一× ×××——×一跑跑跑跑止止跑跑跑跑止(ou)通过跑跑、走走、拍拍、念念,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一、×、×的知识,帮助学生

建立节奏速度感,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

2.结合语言进行节奏训练

如教学“滴哩哩”时,我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 巾寻找节奏:××××(快点快点,大家快来);××××(跑过来呀,跑快点呀);××××(唱吧,飞吧);再借助朗读、视谱、拍手、扪腿、跺脚等动作学 欢快、活泼的节奏:××××——×× ×——××× ×——× ×× ×一。学生在自己熟悉的语言、儿歌中训练节奏,提高了学习兴趣,避免了节奏练习的平淡无味。在愉快的学习中达到了教学要求。

3.结合游戏进行听音训练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诱发学生音乐学习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能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像我们的孩子,音乐条件有限,识谱的能力比较差,针对这种状况,我在听音训练中.以“打电话”的游戏方式进行。我先在琴上弹出一个二度或者三度的音程,然后问:“喂,你是谁?”学生同答:“我是do mi。”就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愉快地完成了抽象、枯燥的听音训练。类似游戏、儿歌的形式妙趣横生,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教师就要多想办法、多出点子。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钟表店”时,他们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因为他们对钟表的表象认识比较清楚;但是在欣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时,对“孔雀开屏河边走,傣家竹楼彩虹绕”的认识就不容易了,因为有的学生可能头脑中没有傣家村寨风光的景象,不知道傣家竹楼的模样,也没有看见孔雀开屏怎么美,也就很难通过联想体会音乐之美。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不能事事都亲身经历,所以在教学时,我经常运用各种手段(图画、幻灯、录音、多媒体等)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善评价方式,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