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8-02 18:06:13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1)

关键词:涉外护理单元,多元文化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护理操作技能

多元文化护理是指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来华投资、旅游、交流、留学、探亲的境外人士逐年增加,涉外医疗市场进一步扩大,本土文化和异域文化的差异使得以人为本的多元文化护理成为人们健康的保障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掌握多元文化护理知识,是提供文化照顾及注意“文化安全性”的前提。而我国的多元文化护理起步较晚,护士的多元文化护理水平亟待提高。我院目前有2个护理单元开展了涉外医疗,为使护士更新护理观念,增强多元文化护理能力,适应现代护理中的新要求,从2006年开始对我院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培养,方法介绍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我院2个涉外护理单元的护士53人,均为女性,年龄20~43岁,平均28.8岁。学历:

中专21人,大专8人,本科24人;职称:护士23人,护师19人,主管护师11人;工作年限:1~年27人,5~年7人,10b年12人,21~23年7人;英语水平:

三级以下30人,三级6人,四级17人。1.2方法1.2.I培训方法I.2.I.1引导护士广泛接触异域文化材料,提高人文素养①在科室开设学习园地,摆放一些涉及各国地理、地貌、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等的报刊、杂志、书籍,让护士可以在闲暇之余加强阅读。②提供关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文地理知识的光盘,一旦收治来自这些国家、地区的患者,护士可立即查阅到相应的风俗、礼仪。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民族地区的习俗、人文地理等来缩短相互的差距,了解他们的需要,促进有效沟通。③每2个月举办1次文化专题讲座,介绍有特色的中外文化,会后展开讨论。

1.2.1.2狠抓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护士长或护理骨干每2周进行1次专业知识小讲座和护理技术操作演示,护理人员观摩后自行练习,相互指正;利用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优势,分期分批安排工作年限不满5年的护士到胸外科、神经外科等专科跟班学习,学习专科护理理论及操作技术。②加强英语运用能力的培训。将英语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外籍患者的床旁交接班时要求必须使用英语;开展英语护理个案查房;并将常用的护理用语放在科室计算机桌面上,便于随时查询、取用;用餐时间在员工餐厅播放英语新闻和英文电影、电视剧等,如英语连续剧“实习医生格雷”等;开设护理英语学习,每周1次,时间18:30~19:30,为期半年;轮流选送护士参加医学院组织的英语提高班的半脱产学习。③礼仪与沟通技巧培训。邀请航空公司职员或星级宾馆服务明星等到我院对涉外病房的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内容包括基本礼仪、服务礼仪、外交礼仪和民族交往礼仪等。④加强涉外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组织学习涉外医疗管理的制度和规范。在护士交班本的首页张贴涉外医疗紧急救援流程、在华的国际救援机构代表处的联络方式、各种国际医疗保险文书、出入院和转院办理程序及国际支付结算方式等。针对涉外医疗纠纷的典型案例组织分析、讨论。⑤加强交流学习。组织业务技术骨干到涉外医疗服务开展比较成熟的医疗机构参观学习,每半年1次f积极参加市内重大涉外事务的医疗后勤服务;选派优秀护士到国外培训学习。

1.2.1.3培养对外协作能力①组织护士进行涉外紧急救援全过程的角色模拟演习,让她们分别扮演涉外紧急救援所涉及到的旅游、交通、金融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使他们感受与各单位协调配合的重要性。②每年举办1次工作联谊会,邀请涉外宾馆、机场、银行等多家单位参加,通过交流熟悉对方的工作流程,密切联系,创建畅通、高效的服务流程。

1.2.2评价方法在多元文化护理系统培训前(2005年)、培训后(2008年),分别从3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①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采用自行设计的试卷,内容包括多元文化的基本理论和英语运用能力,满分100分。②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内容包括常规护理操作技术、急救护理操作技术和专科护理操作技术,于年终考核,得分≥80分为合格。③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就诊流程、健康知识教育、住院环境和后勤服务5项,共有25个题目,满分100分,凡综合评分≥90,该试卷视为满意。培训前后分别调查206例和320例患者。

1.2.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二、结果

2.1培训前后护士对多元文化护理的认知水平得分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培训前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水平得分为84.4士4.1,培训后为91.8±2.9,培训前后比较,£=6.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前患者满意率为90.3%(186/206),培训后为95.9%(307/320),培训前后比较,Y2=6.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培训前后护士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比较。

三、讨论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国际交流不断加强,对涉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涉外医疗机构提出了全方面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涉外医院的患者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标准,在对疾病认识和护理关怀上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要求。多种文化并存的现实不容忽视,任何文化强加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护士只有具备良好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了解这些患者的文化背景,分析文化差异对他们的影响,尤其注重隐私权、风俗禁忌、饮食习惯、社交礼仪、就医体制和环境等方面内容,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进而提供文化一致的护理。一方面要掌握本国人文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知晓他国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等,尊重不同民族的饮食习惯,克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和非语言沟通的理解差异,知晓护患双方在健康与疾病、尊重与亵渎等观念上的差别,避免因护患文化差异给患者或其家属造成误会,甚至伤害。结果显示,培训后护士对多元文化的认知水平显著提高(P<0.01),说明对护士实施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培养是有效的。语言是交流的第一条件,因为语言是文化交流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表达、传递、储存、延续及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交流没有障碍才能谈及有效沟通。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有针对性地对中外护理文化进行分析、比较和总结,开展专题讨论,通过对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其类似点、不同,由此消除在交流中来自母语文化的干扰,形成多元文化价值观、态度和行为,顺畅地进行多元文化护理并在实践中理解对方,提高理解护理对象的能力,可为成功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打下情感和理论的基础。结果显示,培训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1)。

护理技术的掌握程度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也直接影响患者病情的转归。外籍患者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中,居前两位的就是操作技术和专业知识。由于涉外医院是一个综合性的部门,收治的患者跨度大,从儿科到老年科,从内科到外科,病种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这要求护士知识面广,应变能力强,不但要熟练掌握基础护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精通各专科护理操作技能及各种急救技术,因此,要不断地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术操作的训练,成为全科型的护理人才。培训后,护士各项护理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o.05,P<o.01)。

涉外医疗涉及面广,国际影响大,涉外医疗工作所反映的绝不单单只是一个部门的水平,它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医疗救护水平和对国际友人的态度。所以加强与医院内部各部门合作的同时,也要主动与旅游、交通、金融等多方机构联系,积极协调有关救援信息的传递、救援力量的参与、协调、联系、合作,医疗单位的动用,伤病员境内外的转运等事项的各有关方面。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协调一致才能营造出有序的工作环境,创建畅通、高效的诊疗流程,提供优质的涉外医疗服务。因此,需注重培养护士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大局观念。

总之,涉外医疗的发展使得以人为本的多元文化护理模式成为必然趋势。护士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不懈的努力,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备良好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才能与时俱进,为在华就医外宾提供高质量的护理,以满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的护理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彭幼清。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21-129.

[2]胡军。浅谈多元文化护理及。文化安全性“问题[J].护理杂志。2005。22(12)t82-83.

[3]彭幼清。刘薇群。李佩珍,等。特需护士多元文化护理认知状况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6.21(14)。10—12.

[4]孙全冬。浅谈多元文化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8,13(3):183-184.

[5]朴玉粉,王志稳。吴晓静,等。外籍人员多元文化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1.中国护理管理。2007,7(9):28—29.

[6]周艳,钟玉杰。刘淑香。中国多元文化护理lo年回望[J].现代护理。2005.11(16):1293-1294.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2)

一、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护理礼仪教育现状

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以体现“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被各级服务行业广泛推崇。为更好地展示本单位的竞争优势,树立各自的服务品牌形象,护理礼仪服务作为重要内容被纳入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但由于对礼仪服务认识上的偏差,在实施过程中,有些医院讲礼仪服务简单地等同于仪表上的整齐划一,或是片面追求站立行走等姿势上的规范化;有些医院甚至有借礼仪服务的有意制造噱头之嫌,如媒体报道的某家医院导诊护士在该院门诊大厅整齐站立成两排对过往人群行鞠躬礼等,这些现象,往往只重视礼仪服务的表面形式,而忽略了其实质。其结果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而且往往不被广大患者及家属接受。要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礼仪服务,更应关注礼仪服务的实质内容,并很好地将之运用于为病人服务当中。现阶段根据时代,社会的发展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护理专业护理礼仪培养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速的同时,也给医学技术、医学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人们对健康需求以及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提高的同时,对护理专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会需求,使我国的临床护理结构与服务形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也给我们从知识、服务态度、技能各方面专业素质的提升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而据有关调查发现,在当前医疗设备相当的医院中,医疗服务良好的医院常常成为优胜者。护理服务在医学服务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医院护理服务文化中的服务意识、态度、质量、艺术及服务礼仪成为竞争的焦点,护理服务礼仪已成为代表医院文化、促进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一世纪护理人员应注重个性和人本服务。服务是医院的无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出医院的价值和荣誉。所以要求护理学生要具备前卫的护理理念、艺术的护理技巧、个性化的护理风格;积极主动地更新知识、礼仪至上、开拓进取、提倡人文精神,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时代,适应特殊护理服务的需求,成为二十一世纪新型护理人才。

二、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应加强护理专业护理礼仪培养策略

1、加强养成教育,奠定礼仪基石

“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人生”,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也就能最终塑造出良好的性格,养成教育影响人的一生。就现状中的中等职业学生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她)们一味要求他人,忘却完善自我;以自我为中心,一切围绕我转;自恋情节严重,孤独感特强;家务事不会做,自制力特差;意志力薄弱,依赖性特强;追求享乐,安于现状,不求进取;不讲责任、权利、义务、法制;对人对事冷漠,善恶不愿分,美丑不愿辨,是非不明;游戏厅网吧成了感情寄托的地方,“稀奇古怪”成了穿着打扮的追求;嘴里充斥“帅哥”“靓妹”“酷”“爽”“帅”等词语;稍不称心就脏话连篇……这就是部分现代中学生的身心特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而护理工作实践着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宗旨,随着护理工作的社会化,护士的仪表礼仪、仪态礼仪、语言礼仪、行为礼仪等开始大量融入护理工作实践中。但是,礼仪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反映人们一定的思想观念、文化心理及道德标准。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包括其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等,决定其思维方式,最终在其行为方式中加以体现,而这些知识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问题。只有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再次加强护理学生养成教育的同时,通过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文明礼貌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等,才能为护理礼仪奠定稳固的基石。

2、强化职业道德,树立正确服务理念,重视人文精神塑造

职业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特别是劳动世界的变化要求,对受教育者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针对现阶段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部分职业道德滑坡、对待病人态度不热情、服务不到位、大处方、乱检查等等现象,作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在培养护理工作人员的人才定位和培养模式上应根据社会劳动要求,做到强化职业道德,树立正确服务理念。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医院自主经营、优胜劣汰的局面正在形成,人事制度正在走向招聘制,医院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考验,每个人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选择。新的形势、新的思考,我们必须面对。但是无论如何改革,医院和医务工作者的服务宗旨不能变。“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这是同志的谆谆教导,是我们白衣天使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指引我们医疗工作前进的方向。护理的本质是文化关怀,关怀是护理工作的中心思想,也是护理活动的原动力。作为一名护士,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善待每一位服务对象,才能实现对他们的关怀。护理礼仪作为一种护患交往文化,护患交往关系的道德准则是其指导思想,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内在的人格力量,是护理活动中的一种善良体现。因此必须解决一个误区问题,即护理礼仪绝对不是单纯地仅表现在护士的外表,更不是局限于面部的修饰和站、立、行、走等方面,护理礼仪的本质是做人的问题。它要求护理工作者牢固树立护理活动中的礼仪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我们应遵循职业道德教育原则和新时期职业道德养成规律,通过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渠道,树立正确服务理念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以人为本,将自己的习惯纳入规矩,加以约束,时时用道德的力量支配自己的行为,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自身的气质、情操、性格,从而塑造出诚恳、友好、文雅的白衣天使形象。这才是我们进行“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病人是正确的服务理念”的意义所在。

3、培养良好的非语言习惯,重视人文精神塑造

护士的非语言是指伴随着沟通的一些非语言信息,它能影响沟通的效果。如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声音(音色、音调、音量)、手势、抚摸、眼神交流和空间等。非语言信息是一种不很清楚的信息,但它往往比语言性信息更真实,因为它更趋向于自发和难以掩饰。同样一句话可以由于非语言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含意和效果,有人认为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性沟通。护士应格外注意自己非语言的影响。及善于观察病人的非语言性信息,特别是焦虑的流露,应鼓励病人用语言表达出来。在护理活动中,正确地运用非语言,能发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护士的仪表、仪容修饰不可或缺,整洁自然、清雅秀丽,又要求体现出整洁、利落的精神风貌;精神饱满、微笑服务,举手投足、行为优雅,各种操作姿势要美观、节力,符合规范。良好的非语言是日积月累的修炼养成,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职业教育更具培养优势。如:学校开设了美容技能培训,护理学生可通过培训,在校期间就可得到仪容修饰、美化仪表的技巧;体育与健康中女生形体课教学,可培养护理学生优美的体形;学生艺术团中舞蹈、声乐组可培养出学生高雅的气质与艺术修养;无论培养何种学历层次学生,培养的方式方法可形式多样,培养的重视程度才是关键。一种思想要素,是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对应的思想观点。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更多的体现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尤其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之中,多元社会思潮纷纷涌入打破了传统主流文化的一元优势,因此对于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应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

二、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研究的演变

多元文化的“多元”是指文化主体在价值取向上的异质性、多样性。异质的文化共同、平等地存在于一个时代的社会中,构成互动的文化体系,即多元文化。在中国,“多元文化”主要不是就民族文化而言的,它是当代中国发展过程中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指的是由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等存在一定冲突的文化所构成的体系。在西方,“多元文化”的概念多立足于不同的民族或种族,多元文化就是对弱势民族、种族文化的尊重和平等对待。在西方国家,多元社会思潮作为多元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而存在,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反对文化同质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随着这些国家长期实施的文化同化政策的破产而产生的。1915年,美国学者卡伦提出“熔炉论”,他认为真正的美国精神应该是“所有民族间的民主”,而不是某一民族对其他民族的绝对统治。1924年,他提出了“文化多元论”,为后来所盛行的多元文化理论奠定了基础。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兴起,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开始发展。起初,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改革思潮和运动,他所应对的是易于引起高度争论与政治化的问题,诸如种族主义与社会不平等问题等。随着全球化的加剧,美国许多州的各级各类学校都编制了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美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学者班克斯便就此指出:“由于我们生活在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中,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便在所难免。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仰仗于所有国家的通力合作。因此,多元文化教育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全球性认同、知识、态度与技能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见,这种教育强调的是多种文化价值观的整合,既有多民族的文化同时也兼有跨越国界的全球文化。在此期间,许多学者给多元文化教育下了定义,其中比较有指导性的定义是多元文化学者PaulGorski博士所下的:由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改造中采用的一种积极方法,它批判教育中的过失和存在的歧视行为,以社会公正、教育平等为基础,致力于促进所有学生的教育经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者的潜能,并培养其成为当地、国家和国际社会有跨文化交往意识并积极参与其中的人。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多元文化主义 法律多元化 少数民族立法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是由不同族群、不同民族语言和不同构成的多元文化共同体。而多元文化主义能在加拿大本土实现制度化,并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写入宪法,其中社会自由主义思潮为此奠定了坚实的社会意识基础。

此过程是加拿大政府根据国际和国内局势演变,从维护民族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对民族政策做出适当调整的过程,也是国内英法两裔之间相互协调获得官方认可,土著民族的权力诉求以及移民群体整合的过程。加拿大的民族文化政策经历了从“盎格鲁·撒克逊化”的“一元同化”、英裔和法裔为主导的“二元熔炉文化”,到“多元文化主义”的演变过程。不同的“文化”在一系列司法和立法的保护下,争取到了自己的平等地位,使多元化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权力术语。

我国也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和语言,与加拿的民族构成有相似之处。我们可以从加拿大的民族文化政策中吸取经验,制定出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民族文化政策,为我国的民族立法和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提供参考。

多元文化主义的涵义

当代西方文论家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力求从全方位对该理论做出客观和准确的阐述。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他们认为世界上各种文化都具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应在国际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公平的待遇。从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分析,他们认为当今各种文化已呈现表层化趋势,不确定性和弥散性直接导致了多元文化的局面。

加拿大学者克林·坎贝尔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认为加拿大是由许多民族和少数民族群体组成的,作为群体,他们在介入财富和社会资源都是平等的。”①查尔斯·泰勒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就是一种“承认的政治”。②虽然以上说法对多元文化主义的解释角度不同,但都概括出了其本质就是一种在自由主义框架内以寻求族群平等与共存为目标、以承认族群权利为核心的政治思潮与理论。③

与其它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政策相比,加拿大实行的文化政策具有本土性和独特性。加拿大政府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认定英语和法语同时为官方语言,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但不认定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为主流和正统的文化,这就是所谓的“二元对多元”,即“双语框架下的多元文化政策”。

多元文化主义的法制化过程

笔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能在加拿大法制化基于以皮埃尔·特鲁多为首的政府当局为缓和尖锐的民族冲突而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因此加拿大双语框架下的多元文化政策烙上了皮埃尔·特鲁多的印记。皮埃尔·特鲁多在处理魁北克民族问题上所提出的口号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之上的“公正社会”,以此得到新移民和原住民的支持,达到建立统一联邦国家的政治目标。多元文化主义在加拿大的演进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二战后至1971年,此为前官方政策时期。这段时期内,加拿大努力在国家政策上废除民族歧视和去掉殖民主义痕迹,逐渐向承认民族多元化过渡。第二个阶段是从1971年至1982年正式将多元文化主义作为官方民族政策写入宪法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民族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维护了各族群之间和谐相处的局面。20世纪末以来,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作用开始转向,大众不再信服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对理论本身所存在的各种矛盾提出质疑。现阶段人们对各自的民族身份认同产生了质疑,所以政策也就转向“融合性的多元文化主义”,为了缓和身份认同危机,加拿大政府提倡“包容的公民身份”。

多元文化主义中法律的角色定义

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多元文化主义关注的主体必然是如何协调多民族国家内的民族关系,以及不同民族群体如何共存的问题。④人民也倾向用此观点来处理各种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文化发展和身份独立性。多元文化主义是宗教和教育等领域实施各项政策的指导思想,然而在法律领域,多元文化主义的角色定义则相对模糊,在实际的司法案件中,多元文化主义的主张通常被悬置。司法机构通常用一种单一的、普世主义的“一元国家法”来同化各种民族文化差异。但随着后现代思潮的到来,“一元化”的主张逐渐被结构,文化多元化等主张占据上风,提倡每个文化群体都应该努力获得身份认同。这在司法实践中,无疑给司法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最高法院的熟悉大法官布莱恩—迪克逊凭借他对不同民族文化差异的理解,通过诠释来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这对后来加拿大法律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锡克教警员头巾案为例,一名加拿大锡克教警员遵循本民族的传统坚持在巡逻中佩戴具有民族特色的头巾,而这一要求却遭到警队的严厉拒绝。因为根据加拿大法律,骑警应佩戴皇家骑警的正式头盔。最后他向司法机构提出申述,宣称警察机构应该尊重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案件的结果是司法机构允许锡克教骑警可以在巡逻时佩戴头巾。当然大众还是普遍对案件的结果持反对态度,认为任何民族的成员都应该遵守国家法律。这个案件结果引起大众对司法系统的争议,也对传统的法律体制提出了质疑: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正统的法律观念通过公平的方式来承认不同的社会文化身份,对不同文化群体的纠纷进行公平的司法裁决呢?⑤每个民族和社会群体都在各自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法律文化理念,尽管西方社会一贯主张民主和自由,但法律作为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受到大众和政府的极大关注,要完全实现多元化存在很大障碍,法律在多元文化主义的版图里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多元文化主义应该怎样升华至国家意识形态和融入到国家司法系统中来?毋庸置疑,法律多元化的事实在加拿大是被官方所认可的,普通法、大陆法等传统法律被民众普遍接受,但土著人以及一些少数族群的法律观点却并不为被大众和司法机构普遍接受,在实际的司法行为中不可避免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从某种程度上看,法律领域在多元文化主义的体系中未能找寻到与之相对应的理论价值。虽然在实际的案件中,法官也承认少数族群法律体系的合法地位,但大众还是认为所有的民众应规范在统一的法律体制下,这一观点已根深蒂固到大众的意识理念中,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司法体系融入到文化马赛克的政策中。

多元文化主义对中国民族政策的启示

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文化之间相互促进和发展。虽然政府并未对国家的文化政策形成官方描述,但是事实上社会已经形成了各民族文化百花齐放的现象,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加拿大的文化政策。但是由于东西方文化意识形态迥异,且加拿大土生土长的多元文化主义有具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我国对多元文化主义断不可全盘照搬照抄。只能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吸收多元文化主义有益成分与我国本土情况相结合。我国要处理好“多元”和“一体”的关系,才能在求同存异的关系中把握住平衡点,促进各民族文化和谐共生。

不同的族群文化是否应该在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下得到平等对待并取得相应的社会地位?笔者认为,我国无法将西方的多元文化主义的理论直接移植过来,因为缺乏自由主义的社会根基。对加拿大的多元主义可借鉴的部分主要集中在“多元”上,我国现阶段应秉承“差异颂扬”的政策,即维护族群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应该仅是文化表象上的呈现,而是如何在现有的政策框架内,通过制定法律法规使少数民族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律来维护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从而提高少数民族的社会地位和他们参与社会的积极性,增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自豪感,最终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认同感,促进各民族文化共同发展。

多元文化主义在加拿大经过一系列演变最终制度化,成为一种基本文化政策被大众接受,但同时也对加拿大的司法制度提出了挑战,反映了法律在多元文化主义的版图内模糊的角色定义。我国可以从加拿大的民族政策中吸取其适宜的部分,为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文化权利以及为少数民族立法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

【注释】

①Campell: Parties, Leaders, and ideologies in Canada, New York: McGraw —Hill Ryerson Limited, 1996, p139.

②Galzer:N. We are All Multiculturalism Now,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p46.

③常士闫:“超越多元文化主义:对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思想的反思”,《世界民族》,2008年第4期。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高职护理专业 英语课程设计

近几年,医学界对专业护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逐渐成为为社会输送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对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保证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尊重个体间的智能化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结构都是不同的,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考虑到并且充分尊重这种差异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每个人的智能都是平等的,教育者在对学生做出评价时如果武断的说哪个学生更聪明,其实就是没有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智能上的自然差异,因此存在一种偏见,该理论要求教育者用平等的观念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具备各类智能,成长环境会影响一个人智能的发展方向,只有了解一个人的成长环境,才能理解其智能。这里所说的智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创造有效产品的能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将智能理解为创造性,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在新环境下的创造性。

二、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护理英语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护理英语课程观。首先,明确医学领域对护理人才的实际需求,根据运用英语的能力对这些需求进行分层,以此为基础有目的性的开发学生智能,包括听说读写各个层面,以此为依据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对课程结构以及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在由“教”向“学”转变,由“学”向“做”转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另外,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是所有专业学科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对于护理专业更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入人性化护理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人品。

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职护理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

1.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多元智能理论主张尊重每个人的智能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切实了解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不应该对任何一名学生存有偏见,而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发掘每位学生的潜力,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在记忆单词方面比较有优势,有的学生可能在口语方面比较有优势,有的学生虽然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弱一些,但是逻辑思维却很强,教师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准确掌握每位学生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认识到学习英语对于学好护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通过教学中学生的表现以及与学生的沟通判断学生的英语基础、个性特点以及潜在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与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平等”并不矛盾,相反是遵循了这种智能平等的原理,如果不论差异、对所有学生实施同样的教学方法,就是追求片面上的平等,学生无法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进步,反而是不平等了。教师要使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保持“长板”的同时加长“短板”,如果学生善于记忆单词,就要鼓励其记忆大量单词,尤其是关于护理方面的单词,量积累足够多以后,自然而然就能应用到实际护理中,如果学生善于口语,就要鼓励其加强练习,提升其将英语口语应用到实际护理中的能力。如果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弱一些,教师就要充分挖掘其其他方面的优势,并将这种优势与英语教学联系起来,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是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3.教学内容的设计。英语这门课程对于高职护理专业非常重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应用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英语能力,识别英文药名、翻译英文药方,并能够与外国病人及家属进行简单的英文对话,这些都要求在英语教学课堂上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达到医学领域或者说护理学领域的基本技能要求。一方面要开展读说训练,使学生掌握护理工作的基本流程,能够用英语读出并翻译出常用药名,另一方面要开展听说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口语技能,能够与外国病人进行基本交流,了解患者的基本需求,准确向主治医生传达患者意愿。这两个基本训练项目实际上涵盖了听说读写的方方面面,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做到难易交叉,保证学生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在劣势方面也能够有所提升。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任务驱动法与交际教学法有效结合起来,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读说方面难点是药名太多,对这些药名进行中英文对照记忆时容易混淆,教师就要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些药名进行分类,并在课堂上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记忆兴趣。听说方面的难点是学生没有受过专业的口语训练,往往会有一种话在嘴边但是说不出口的感觉,这时候教师要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观看护理方面的记录片,让学生体会到真实情景,并在课堂中展开护理模拟,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个领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护理专业中对英语学科的重视就是明显的例子。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在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对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学,使每位学生在智能上都得到全面发展,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多元文化护理;整体护理

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活动变得复杂多样,如频繁的贸易往来、日益密切的文化活动,不同文化的人群混居,这些因素使得医院收治的患者呈现由单一文化人群向多元文化人群发展的趋势,护理也必须改革,其趋势是多元文化护理。所谓文化模式就是多种文化元素和多个文化丛经过长期的接触融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文化特征、比较复杂的文化系统。有学者认为,文化护理是指在患者的文化道德、信仰、活动范围内,在促进疾病恢复和保持健康这两方面提供具有知识性、解释性和预见性的护理。

一些发达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以护理为依据,以护理计划和执行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文化护理则集中体现了以人为中心这一要点。文化护理意味着对别人的尊重,并且能给患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文化模式使得患者的生活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较大变化,不同的文化对健康和疾病的定义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多数人群在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的长期影响下有一个早已形成的良好的健康概念、健康行为,这必将影响群体对护理水平的反应、患者满意率及患者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是否配合的问题。整体护理的范围和内容在逐步拓宽和延伸,多元文化患者对整体护理的需求也千变万化。

1.护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1资料收集在资料的收集过程中,除了询问一般项目、疾病的康复及如何保持健康等知识外,还必须了解个体成长环境、观念、世界观、亲属关系、生活方式及一般实践活动方式。护士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应仔细聆听,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比不可少的工具,应注意患者的语言与非语言的表达,如点头、微笑、皱眉等,信息的收集可来源于患者本人、家庭成员及其他相关人物。语言通常成为收集信息的最大障碍,我科曾成功护理一名日本籍的肾移植术后的患者,患者收入院后,由一位精通日语的护士同他进行了详细的询问、交流与沟通,从中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其中包括一般项目中的民族、信仰、饮食、风俗习惯、日常起居等;另外,还应查阅许多资料,了解并比较日本的治疗、护理与中国的差别,日本的护理模式也是以整体护理为主,结合责任制护理与功能制护理,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也是以患者为中心,这些信息为制定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及实施健康教育计划、目标提供了很大帮助,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机体的各项功能迅速得到恢复,患者对所提供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非常满意。

1.2护理计划与多元文化的冲突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在提出护理问题的过程中,单一文化模式与多元文化的冲突就表现出来,这将影响护理问题的表达及各种护理措施的制订。在此情况下,护士除了提供一般的临床护理,找出影响患者健康的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外,还需要考虑以下问题:(1)特殊文化护理的需要是什么;(2)当传统护理模式与特殊文化患者的活动与信仰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尊重这个特殊文化群体;(3)在实施护理计划过程中,一旦这些措施与患者的文化认知发生了冲突,护士该如何处理。

1.3护理计划与特殊文化的融合

当护士通过沟通交流等方式收集到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后,为制定出详细而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应学习患者的特殊文化,了解在这种特定文化中护理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达到护理目标,通过询问患者,与患者讨论,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寻求正确的护理方式,制定出护患双方均能接受的、合理的护理措施,即患者参与对本人自理能力及疾病认知水平的评估,和护理人员共同制定护理计划、护理目标及健康教育计划、健康教育目标,从而使得实现目标的途径易被患者接受,使得护理措施、护理目标与特殊文化相容,从而提供给患者高层次的临床护理服务。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护理目标、健康教育计划、目标的实现情况的评估,通过反馈,便可看出特殊文化个体对此做出的反应。

2.护士对多元文化模式的适应

为使得多元文化的患者迅速恢复健康,尽快自理能力,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护士在制定周密护理计划时,必须加强职业敏感性。Leininger M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护理是多样性与全面性的综合。因而在接受一个新患者入院时,护士除了掌握疾病的常规护理外,还应了解与特殊文化背景密切相关的健康的定义,现代护理学的健康定义为:不仅没有躯体疾病,而且在生理、心理等方面保持最佳状态。多元文化护理模式给健康赋予了文化上的涵义,根据患者文化的特殊性,给患者提供适合其特殊需要的护理。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6)

论文摘要:乌热尔图文学创作的生态思想丰富而成熟,他认识到“文化危机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本文着重对乌热尔图生态思想的文化批判部分做了解读,发现在许多小说和理论文章中他多次对“人类中心主义”、“虚假的文化保护主义”等导致生态危机的错误意识加以批判,倡导“以 自然 为母亲”,“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现,他坚持民族的“自我阐释和“声音的不可替代,追求文化的多元性,进而推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 科学 研究和 发展 模式的变革,以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学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文化批判是生态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美国的科学史家林恩·怀特(lynn white)的著作使我们认识到生态问题远远不止是科学问题和 经济 问题,生态危机是文化危机、人文危机,甚至是人性危机,更准确地说生态危机是人类主宰地位的危机。杰出的生态思想家唐纳德.沃斯特也明确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渡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乌热尔图一直执着于探寻鄂温克族的深层文化意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他对那些随意践踏自然的身体和尊严的“人类中心主义”大加批判;同时,他面对古老民族文化的逐渐消散痛心疾首,他要喊出弱小民族不可替代的声音。他认为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依赖于多样化的生存空间,文化多元是维系生态平衡的保障。文化批判—正是乌热尔图的作品生态思想最为’可贵最为成熟的部分,本文将就这部分生态思想作初步的整理和阐释。

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第一个对人类中心主义发起直接批判的是生态思潮的始作俑者、杰出的生态思想家和生态文学家卡森。卡森认为,人类竭泽而渔地对待自然,其最主要的根源是支配了人类意识和行为达数千年之久的“人类中心主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乌热尔图发表了《大自然一任人宰割的猎物—麦尔维尔的1851》,《有关大水的话题》、《猎者的迷惘》、《依偎在大自然怀抱的新人》、《阅读<白鲸>札记》和《生态人的梦想》等一系列有深刻见解的理论批评文章,生态思想越来越成熟,以至形成了他自己的生态理念。在这些作品中,乌热尔图提出人类是生物社会的一部分,对 现代

因此,述说的渴望一直潜藏在每个民族的群体意识当中,自我阐释才能保持民族独特的个性,才能呈现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特征。“文化多元性的消失,同一文化的存在,不仅意味着多元生态系统的消失,同时也意味着人类未来 发展 多种可能性的消失,人类前景的渺茫”。口,因此,乌热尔图认为在文化保护过程中我们必须倾听边缘化和异质的声音,注意保护多元文化所生长的土壤,保持文化多元性,建立复合型文化,才能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这正是乌热尔图对文化多元性的生态诉求。

三、对“虚假生态保护主义”的批判

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维护人与 自然 的和谐共存。在当今生态危机已经到来的时代,保护生态多样性更具紧迫性和现实意义。近年来,一些世界组织在全世界开展了评选“自然文化遗产”的工作,就对保护生态的多样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当今的自然保护运动和文化保护中,隐藏着严重的虚假与虚伪,或曰“虚假生态保护主义”。

在乌热尔图的小说《熊洞》中,一个林场主任以意味深长的语气说:“地球就像一个睡着了的巨人,你看,河水像不像他的血,林子应该说是他的肺,现在,他的肺要完了”,“用不了多久、地球上会有一百万物种消失”。就是这样一个有生态意识的林场主任,对熊洞感上了兴趣,他竟然想猎熊,带着难于启齿的心事,他迫不及待地探进冬眠的熊的洞里,结果被吓得双目失神,演出了一场虚伪的生态保护主义者的闹剧。就是这样一个所谓的“生态保护主义者”却在利益面前露出了虚伪的真面目。作者通过小说人物形象讽刺了那些虚伪的生态保护主义者,没有真正认识到保护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行为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人类生存繁衍的重大意义。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 晨间 多元教学 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74

开展晨间多元教学,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疾病、护理以及患者的需要等情况,并结合医院晨间多元教学管理活动,达到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水平等整体效益的目标。这既是现代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服务理念,也是护理水平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标志[1]。我科自2007年4月至今,利用晨间交接班时间,采取晨间多元教学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护士的业务素质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及口头表达的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晨间多元教学的效果和体会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选择我科所有护理人员共16人,年龄22~32岁。其中临床护理工作时间:1~2年7人,3~5年3人,5年以上6人。文化程度:本科3人,大专13人。全部护士均有护士长提前指定轮流进行晨间教学。

方法:①在每日夜班护士进行常规交班后,由护士长提前指定轮流护士进行晨间教学。内容可根据不同层次护士资格,采取自定与指定相结合的方式,对新入院的病人,尤其是碰到疑难或罕见病例临床表现及护理有关问题进行讲解,以供全科护士共同学习。②对特殊检查、特殊护理方式、新药品及不常用药物进行交班学习。③提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并及时制定改进措施。④学习临床各种疾病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并采取轮流提问及定期考试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以利于对疾病的了解,能够使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有利于开展整体护理。⑤学习各种护理常规制度及应急预案。⑥每周六由护士长对1周来的工作进行总结与评价,并提出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制定相应的有效防治措施。⑦护士长针对当前科室病重或病危的病人,要进行全面评估,并以提问式方式,由主班或临床班护士陈述病人的整体护理情况。要求每个护士对科室的病危或病重病人进行全面的掌握与了解,其他护士在听取的同时,可以随时提问,或进行评价和补充,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结 果

本组通过科室护士长自查、总护士长抽查以及护理部月底联查的护理监督检查结果,可见开展晨间多元教学实施后,全科护士的理论考试成绩及住院病人的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大大减少了护理工作中差错的发生,有效地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讨 论

晨间多元教学方法的实施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实施晨间教学后,使全科护士都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护理诊断,并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分析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指导其他护士有针对性的评估与预防,有效防治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病情得到较快的康复,从而提高了病区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和护理服务质量。

晨间多元教学方法的实施提高了护士的自身素质:当被指定的护士要在全科护士面前进行讲课时,往往常感到有一种压力,所以为了清晰全面的表达教学内容,必须要深入全面的收集有关资料或信息,随时了解并掌握患者的主要病情动态以及患者的整体情况,同时对疾病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教育等有一定的认知,以利于全科护士的学习。晨间多元教学方法的实施,使其统一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这一观点正被逐渐渗透到护理工作中,不仅激发了护士的智慧潜能和创新精神[2],也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赖感,使护士的素质不断提高。

晨间多元教学方法的实施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在实施晨间教学中,对疑难罕见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护理进行认真分析与讲解,可使其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护理,对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生的各种小问题应及时提出并给予纠正,这样不仅使每位护士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细节问题并立即更正,而且还对其她护士起到了警示提醒的作用,最大限度地缓解了护患之间的矛盾[3],鼓励了护士们纠错的工作热情,降低了差错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了其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实施晨间多元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护士的参与意识,激发护士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不仅使护士的理论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同时也激发了不同层次护士的潜在能力和工作热情,使护士具有了一种慎独和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培养出了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都过硬的护理团队,从而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凤英.护理管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