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堂主体教学

课堂主体教学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4 18:00:27

课堂主体教学

课堂主体教学篇(1)

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需要语文教师有较多的时间用在课前准备上,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常记教学札记,记录有关学生课堂内外的点点滴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多方查找资料、备课、写教案等。选择常规教学手段或者现代声像工具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应付,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效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要让讲台不再成为教师的专用之地。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激扬文字,学生亦可以在讲台上慷慨陈词;教师可以在讲台上板书解题思路,学生也可以演示自己独特的解题方法;教师可以在讲台上介绍名人佳作,学生亦可以上台朗诵自己的得意之作……。总之,我们希望见到更多的学生能打破“师道尊严”,勇敢地登上“神圣”的讲台,教师走进学生中,一起学习,一起探究,引领学生练习,让课堂气氛“活”起来,形成师生的互动,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多元化,达到殊途同归,“条条道路通罗马”之目的。

引领学生练习巩固和自觉实践

新课标示实施之后,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就是重视语文实践性环节,要求做好内外沟通,真正实践“大语文”的理念,语文课教学更强调生活化、现实化、实践化。语文教学中“知识扩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中国石拱桥》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参观一座古老的石拱桥,让学生搜集石拱桥的造型图片资料,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加深对中国石拱桥的认识。通过直观的物体观察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学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在教学《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先放一段效果音响,请同学描述一下画面:比如阴云密布,狂风大作,雨点砸在盆上叮当响,人们四下奔跑声,鸡鸭乱叫声等。从这段描述中,我们看到的是暴风雨来临时的场面,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因为什么变化引起雨的到来?回答是云的到来,引起天气变化,所以说云能暗示天气变化。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分组利用早晨和中午放学时间观察云的形态变化,推断天气情况,模拟天气预报,搜集整理看云识天气的民间谚语,验证天气变化等。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拓展知识,探求知识的能力,引领学生练习巩固和自觉实践。

开展积极的师生“双向互动”

师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并不是谈一谈,讲一讲,或者通过多媒体手段极其学生的感官兴趣;而是要求做到: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主动积极地回应,并养成主动学习、探究的习惯,是语文课堂上能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我在上《天净沙.秋思》一文时,以背诵古诗导入,然后请同学们说一说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游子思归图”的绝唱为什么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力和较高的艺术效果?接着在大屏幕上打出《天净沙.秋思》全文,配以哀转、凄婉的曲子,让同学们感受鉴赏、体悟、朗诵,渐渐地把同学们带入问题的情境之中,然后再探究文本的内涵。在屏幕上打出如下问题,让同学们思考、探究: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表现了诗人此时此地怎样的心情?(供选择答案:夕阳西下,天空渐暗,乌鸦归巢,人困马乏,游子身在异域他乡,居无定所,心情茫然,肝肠寸断的痛苦之情)

(2)“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是冷色调还是暖色调?(供选择答案:其一是温暖的色调,反衬出身在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其二是冷色调,表现出游子孤苦伶仃和内心的孤独无助)

(3)最后一句可否去掉“断肠”两字?有什么不同?(供选择答案:断肠一词形容游子“伤心欲绝”、“肝肠寸断”。用此贴切、恰到好处,不可以删掉。)

(4)试分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效果。(供参考答案:如简约与深细相依,静景与动景相应,景色与情思相融等)(5)进口原作,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近两天不坐着留下的艺术空白。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这些问题的诱发下,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发言。形成师生互动的局面,群体思维十分活跃,在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中解决了问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养成了自主参与解决课堂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性格等。情感能直接转化为学习动机,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意志是支撑学习知识的强大力量。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能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兴趣就是不断学习的源泉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笔者尤其主张语文课实践“情境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一个语文教师要充分融身于课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声情并茂地讲解,语重心长地引导,引人入胜地设疑,慷慨激昂地演讲,形成教师的个人魅力,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地敬佩,并将学生带进课堂情境之中。既可以采取实体情景:如参观现场、观摩实物等,也可以采取模象情境:如模型、展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可以采用问题情境,如设计问题、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言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地学习,逐渐地树立起“主角”意识,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或者在讲授中要充分考虑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空间,切不可越俎代庖,切不可因主观意志而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而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开启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与探求之心,特别要注重情景教学,比如课堂上的小组讨论、辩论、比赛、分角色对话(演唱)等,都能诱发学生渴求知识的浓厚兴趣。语文活动课中的小记者采访、错别字医生、社会现象评论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又培养了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中恰当运用多媒体直观演示,生动活泼的教法,做到上课开头新颖别致,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味无穷,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

其次,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毫无疑问,教师应该为学生解决疑难,学生应该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但是,学生信任老师,尊重知识,不等于迷信书本和权威,人云亦云地跟着老师转。况且师生之间的思维及其方式总是存在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适当地调整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在课堂上常常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讨论,使他们萌生提问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再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并交给他们方法,掌握技巧,逐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好学善思,质疑问难的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敢于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三,要创造学生的选择机会

在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传统现象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状态。其实选择本身就是自主学习的一种体现。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内容的侧重也不尽相同。教师应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去学懂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去完成自己喜欢的作业练习,那么学生就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学生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激活学生发展的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以多样性的教学方法与灵活的手段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时展的潮流,必须渗透和体现于课堂教学中。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的落实,就是要把每一堂课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面貌就会焕然一新,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显而易见,这才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格尔木市教育局教研室黄继升

课堂主体教学篇(2)

【关键词】 数学教学;主体地位;体现方法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活”起来呢?笔者认为:

一、创设和谐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保持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首先要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相长的前提. 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尤其不能歧视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要教育他们只要讲究学习方法,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就能成才. 实践证明,能使学生尊敬、信赖的教师,学生都喜欢上他的课,而学生不喜欢上不尊重学生的教师的课. 教师要给予学生关心和帮助,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适时、耐心引导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使其主动去改正,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所以要使课堂教学达到有效而且高效,就要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其次,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展示自身的人格魅力,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情感、专注的精神、丰富的联想、生动的讲解、精美的作图、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方法、娴熟的运算技巧等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情感,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使他们感到教师亲切、可敬,产生情感交融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古人云:“学贵有疑”. 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质疑问难这个教学环节. 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受到抑制. 学生对质疑问难存在两种障碍,一是有畏难情绪,二是教师设计问题不太到位. 好的教师不是单纯教书,而是唤醒学生,激励和鼓舞学生. 教师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给予热情鼓励,比如让学生“大胆谈谈自己的意见.”“说错了也没关系. ”讲历史上名人质疑问难的故事,比如爱因斯坦从小就爱问为什么?长大后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鼓励学生大胆向老师提问,向老师挑战,允许学生在任何时候提出问题,把提问的权力还给学生.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如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质疑,从教学的重难点处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诱发他们奇思妙想,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三、选择恰当教学方法

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必须要使自己课堂教学具有吸引力,使学生觉得教师讲的课“有味”,学的内容有意思,这样才会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更有必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 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比例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方法的技巧美,数学形体的对称美,数学习题的趣味美.

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等手段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时时有新发现,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在“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多媒体教学设计中,可以这样创设情境来导入教学.

师:如果将方程x + y = 8利用等式的性质变形就可得到y = 8 - x,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的问题,一边思考方程和函数形式之间的关系.

学生对知识和经验的获得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依据的. 贮存在头脑中的知识和经验如何与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产生作用是由情境来激发的,只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随时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才能积蓄解决问题的能量,完成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当然,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别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准确、生动、幽默的语言;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适时抓住信息交流的时机,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

四、留给学生学习空间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推导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都须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和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还要让学生多动手. 例如,在研究“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时,笔者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指导学生动手画图实验:分别剪两个有“两边夹一角”、“两角夹一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通过比较,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判定方法.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不经意中学到了知识. 此外,教学中让学生多练习、多提问、多板演等都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重视学习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 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以此促进学习.

课堂主体教学篇(3)

一、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

建立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同时促进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使教师以及学生可以最大化地互动。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潜力的拓展,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勇敢挑战,可以勇敢面对和解决问题。对此,文章主要从下述几方面进行教学实践。

(一)师生关系平等民主

教学中非民主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太多的教师往往通过惩罚学生,让学生变成“听话的工具”来满足他们的工作,这也使得师生关系逐渐演变成支配和服从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及学生作为一个主体,仅仅只是一部分,老师需要将以往的陈旧思想放下,从讲台融入到学生中,以良好的情绪和微笑面对学生,教师需要具备博大的心胸,接受学生对自己的批评。

(二)与学生的心理差距

师生关系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工作的开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进展会有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如果有一个反抗老师的学生,教室这个迷人的天堂就会失去它的魅力。因此,老师应该使用适当的相处方法,与更多的学生接触。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学生也就会更喜欢老师教授的课程。

(三)尊重理解宽容每位学生

教师需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人格以及选择,针对品德不良以及存在困难的学生,更应该充分地关心和关爱。在学生们犯错的时候,老师不要对其进行过多批评,而要为学生建立改正的时间,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我的心理。

二、创造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

(一)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有效的学习机会

笔者在教室里练习如下:(1)在上课前五分钟进行口语作文。我让学生自由组合,每四人一组,每组负责两天,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选择高中学生最关心、最有趣的话题,主持一个人上课,一个人说话,一个人的课堂总结。让学生们互相配合起来,一起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团队精神。(2)开展课堂讨论“小群体”。在课堂上,让座位前后的学生四人分为一组,进行“小团体”发展的课堂讨论。每次上新课时,让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设置一些问题给学生,让学生小组讨论,言论自由。然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让学生找灵感。这个活动,可以让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们可以众说纷纭。

(二)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学生的参与是否有效,需要时间来保证。很多老师在进行教学提问时,让学生回答,根本就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自然也不能产生有效的参与。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中,老师需要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水平,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时间,使学生能够思考和讨论,老师能够对学生的讨论意见进行倾听。

(三)评价学生让学生热情参与

当学生进行活动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积极地进行评价,起到激励的作用。尤其是针对不用水平的学生,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例如“非常真实,好”等类型的鼓励和表扬,这些鼓励性的话语可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下一个环节。

课堂主体教学篇(4)

【关键词】主体参与 课堂教学 地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130-02

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对学生主体性的呼唤,它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而现在的地理教学,仍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为了解决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病,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就是让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的有效途径是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学活动,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本文以地理新课程为研究背景,进行了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课题探究。

1 课题的探究背景

1.1传统课堂情况分析

目前我们学校地理教师大多承担着四个班级的教学任务,传统的地理课堂是教师教,学生跟着学;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布置了作业,学生才会去完成,这样学生被动学习,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下降,两极分化的情况相当严重。好的学生能熟练运用地图等工具并能应用于实践,而差的学生连图都读不好。这些后进生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地理学习成绩持有一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无论教师采取什么办法,他们似乎都无动于衷,不及格的分数也不会再使他们感到不安。目前,很多学校都出现了这样的状况,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们对此非常担忧。上述情况的出现归根到底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情感没有被调动起来,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没有被充分激发出来,教师也没有提供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如何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才是地理学习的主人至关重要。为此教师需要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使课堂真正成为展示学生生命价值的绿洲。

1.2相关理论依据

杜威:“学校的最大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陶行知:“我认为,教育就跟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但是如果让他自由地学习,充分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那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陶行知曾提出过教育的“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

1.3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势在必行

传统教学模式忽略了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它常常把学生当作获得知识的被动者,牵引着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流程进行学习。这显然是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而主动学习,它不符合新的课程标准。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转换角色,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就成了新课程标准指挥下,教师们务必去实践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如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模式普遍受到关注,但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界对学生主体参与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层面的研究还不充分,没有完善的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也不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基于此,我们确立了中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

2 课题探究方法

2.1实践探究法

即一边探究一边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检验实践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补充或改变策略。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

2.2案例探究法

对教师教学的课堂写成实录,把其中优秀的课例写成教学案例。从教师的课前准备,思考,再到课堂实录,课后的反思,他人的评价,详细完整地记录一节课的过程,不但对自身的提高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他人也能带来思考和借鉴。因此要求每位参加课题的教师都能写出1―2篇自己的完整的教学案例。

2.3文献研究法

查阅相关文章,为研究此课题提供了所需的基本资料。

3 课题探究实施过程

转变为学生“会学”,把教师侧重落实“教”转变为关注学生“学”,将“作业练习与在实践探究过程中,我们将完善学生学习方式落实在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两个方面。

3.1学生学的方面

3.1.1探究前期准备阶段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有不少学生整个学习处于被教师、家长、学校“安排”的状态之中,养成了被动的行为、思维习惯。因而,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明确、适切可行的学习方式,成为本课题探究的首要问题。

三分式自主高效课堂的内涵是:①学习内容方面:30%的知识――自学就会,50%的知识――合作学会,20%的知识――老师教会。②学生组成方面:30%学生――特优生,50%学生――优秀生,20%学生――待优生。③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30%(约12分钟)――自主学习探究,50%(约20分钟)――合作交流展示,20%(约8分钟)――点拨解疑检测。

为了把“三分式”自主高效课堂落到实处,经过研究、整理,我们提出学生要立足于两个改变:①学生角色的改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放、自主、安全的课堂,让学生的主动发展成为现实,摆脱了被动接受的局面。②教室功能的改变:“教室”变“学室”,“讲堂”变成学生自由发展的“天堂”,教室成为知识的超市,学习成为生命的狂欢。“三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1.2探究中期阶段

这中间主要是尝试“三分式”的课堂教学模式。(1)读书自学自主探究(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3)分组交流讨论解疑(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5)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1)自主学习探究

“学案导学”为预习部分,是学生利用学案进行的自主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教材,发现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以学生独立学习为主,要求学生精力集中,快速高效。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合作交流展示

应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利用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渴望表现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不同形式的学习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并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首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其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竞争等学习活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为学生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合作交流展示”是打造三分式自主高效课堂的核心部分,是对一堂课几个重点或难点问题的分别展示。具体环节包括合作交流――小组展示――师生评价――归纳总结四个部分。

首先,针对学案分组进行合作交流,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教给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汲取经验、取长补短。在合作交流中往往会随着产生许多很有创意的合作成果,这些精美的合作成果是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获得的,倾注了他们深厚的情感,是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团队精神的集中体现。

其次,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展示,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小老师,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

再其次,师生评价。通过生生互评,师生共评,学生得到客观而又激励性的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极大地鼓舞,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信心。

最后,归纳总结。归纳总结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重点或难点问题加以回顾提升。学生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对知识归纳总结,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

(3)、当堂达标检测

所谓“达标检测”,就是利用检测题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达标度。达标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进一步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因此,教师设计的检测题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以教学重难点为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检测内容类型要灵活,更能吸引学生,达标检测题要具有层次性,既要面对全体学生又要照顾到优秀学生;检测题目既能体现对当堂所学知识的检测,也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和方法的训练。达标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在小组内互批互改,相互解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成功时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2教师教的方面

3.2.1课题探究初期

研究发现,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定位在“以教定学”,师生关系、学生主动学习问题、学生的差异性问题这三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针对这一情况,我校提出了“三分式”的教学理念,并提出教师要改变观念,实现“五个转变”。将教师仅是“知识传授者”转变成教师更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培养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指导学生从“要学”测验考试转变成“概念形成与目标导学”。

3.2.2课题探究中期

(1)教务处与教研处合作开展了名师培训工程评比方案

为深入贯彻“以学定教”完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以教导学,完善学生学习方式;以研促教、完善教师的思维方式的办学思路,教务处与教研处合作开展了名师培训工程评比方案。教师可以参加评选“十佳教坛新秀”、“十佳骨干教师”、“十佳学科带头人”、“十佳学校名师”。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课堂教学效果。此活动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有一个引领作用。

(2)为了加速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校委会还制定了《阳谷实验中学教师专业发展实施细则》。我校专业技术人员专业发展分为必修系列和选修系列。必修系列包括校内培训、学科科研、教育感悟、创意课堂、全员培训;选修系列包括读书活动,进修培训、网络研修。这些对于拓宽教师知识视野,更新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中游刃有余。

(3)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①加强对学生预习的导。

②教给学生预习的法,给学生自主预习的工具――画“知识树”。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掘墓者。

③落实对学生预习效果的查,可以同桌互查;可以学习小组成员间互查;可以教师抽查。

④因人而异,分批布置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一样,也需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循序渐进。

课堂主体教学篇(5)

关键词:教学远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新的课程计划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其实质指向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全面落实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而教师准确理解课堂教学,正确把握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是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根本保证。

一、对课堂教学原点的理解

1.就课堂教学这一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而言,显然是“学生”和“认知”的矛盾

学生作为人类的延续者和社会文明的继承者,是教学这一社会活动的主体,而“认知”是客观存在,且相对稳定的,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只能起辅助作用,他们课堂教学劳动的意义在于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认知,也就是更好、更快地实现学习目标。因此,课堂教学效率理应按照学生当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来考量,而不是按照教师上课讲授内容的多少来考量。

似乎这一观点很容易理解,但在实践中却经常会被忽视,比如经常会听到有的教师说:“我要不讲就完不成教学任务。”显然这样说话的教师心里,还是认为自己讲了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本质上还是错误地理解了教学目标的意义。因此,很有必要澄清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和教学目标的本质。

2.就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基本的学习形式而言,显然有主动性程度高低之分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学习形式主要有听、看、说、读、记、练、操作和讨论等等,如果考查这些学习形式中学生的主动性程度,显然是听和看主动性差,动手练习、操作和讨论等主动性强,而就学习效率而言,也明显是主动性强的学习形式一定要高于主动性差的学习形式。我们都知道的两句俗语“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就是主动性差的接受式学习效率低的明证。

3.就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劳动”形式来而言,根据“针对性”强弱不同明显有效率高低之分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劳动形式不外乎三个层次:教师讲――教师只是自顾自地讲解叙述说明授课内容,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刚刚走上讲台的老师往往处于这一状态);教师教――教师也是以讲解叙述说明授课内容为主,但是教师关注到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单纯的教师讲增加了师生互动;教师组织学生学――教师抓住了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二、对学生主体的再认识

由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我们不难看出,学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一教育观念也已被教师所接受。但是,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却不多,很多教师还是原来的自己讲学生听,没能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自身的教学行为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还是教师只是思想上认同了“学生是主体”这一观点,而对其本质没有深刻的认识造成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应该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课堂上的教学方法是以组织学生“学习”为主

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是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并且同时提出了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种形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摒弃单纯知识灌输的思想,立足于三维目标的实现,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我们常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显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不放手让学生学习,学生是永远不可能学会学习的。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归宿。

2.课堂上能够放手让学生汇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有发言汇报的机会。这种发言可以是小组内部讨论发言,也可以是面向全班的汇报发言。通过学生的发言汇报,可以实现生生交流,激发其他学生的思维。同时,每当学生发言,必须对认知进行梳理和组织,这样做无疑是总结和概括的过程,一定会使其思维和认识更加深刻,一定会锻炼他的逻辑和严谨。

3.课堂上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创新得到鼓励

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的思路或方法不同于教师备课时的预设的情况,也经常见到有的教师在此种情况下直接打断学生,把学生的方法和思路引导到自己的预设上来。毋庸置疑,教师这种做法会桎梏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

总之,以学生为主体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真正地相信学生、解放学生,让学生自主去解读体悟文本、去概括提炼概念、去设计操作实验、去探索应用规律、去发现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对教师主导的再认识

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再是主角,是处于导演和组织者的角色,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理解成教师无事可做了。把这样的课堂理解成教师没有办法做或无事可做显然是错误的,是对教师主导的片面理解造成的。相反,新理念指导之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作用更加重要,教师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师给予才能落实的,课堂教学的高效率一定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

课堂上教师主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主导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

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情的把握,确定好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内容安排上一定要“以本为本”,紧紧抓好核心知识。核心知识主要是指“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重要过程和重要方法”。这里讲“以本为本”,不是说不许拓展增加课外内容,而是强调一定要抓好核心知识,抓住知识的主干,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掌握重要的方法和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目标设置科学,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是学生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受应试教育影响,不少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容易贪大求全,内容安排很多,教材挖掘得过深、拓展得太宽,看似一节课的容量很大,但学生一节课根本无法掌握,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这其中有一个“多和少”的辩证关系,每节课少,但是每节课都掌握,日积月累就是多;每节课过多,但每节课都没有掌握好,日子久了就是少。靠大量练习来提高成绩的办法是低效的,是走不远的。

2.教师主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

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教学的发展,什么时候让学生自己学习,什么情况下让学生合作学习或讨论探究,什么时候让学生汇报展示,等等,都需要教师来主导。

教师要根据课上学生学习表现来确定自己的教学,我们说以学定教,比如,学生出现困难,教师要适时点拨,通过点拨实现学生的提升;学生出现错误,教师要适时纠错,通过纠错实现知识的落实,等等。教师必须做好引导、点拨、纠偏、补漏、评价和整合等工作。

3.教师必须组织好课堂教学

课堂秩序是一堂好课的基本保证。课堂上学生表现活跃,应该是思维活跃,而不是身体活跃。现在有个别教师片面理解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实质,一会儿让学生讨论,一会儿又是交流,一会儿又是汇报,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思维并没有真正调动,学生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没有训练和养成,实质上是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教师要注意锻炼学生的有意注意,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

课堂主体教学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 学生 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仍是主渠道,而充分利用这一主渠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最大限度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培养学生创超性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培养兴趣是前提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将科学家、发明家的事迹贯穿在教学环节中可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讲述当今社会最新科技信息,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火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学生会把无意行为转变成有意行为,做到自主学习,其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教学民主是基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最基本的科目应该是人学”。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有自己的尊严,愿望和需要。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共同交流活动,这种交流不仅表现在知识的传递和能力的培养,而且还表现为师生之间微妙的心里碰撞。而知识信息的交流是以感情交流为基础,在感情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即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必须强调师生关系和谐,师生互相尊重,教师不能居于学生之上,应以平等的态度,朋友的感情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浓郁的民主氛围,不仅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学习积极性会充分调动,而且其个性也会得到发展。

三、主动参与是关键

课堂主体教学篇(7)

一、创设宽松、民主、和蔼的课堂教学气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富有启发性,趣味性的数学教学,能把握住学生学习知识的脉搏,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枯燥呆板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主体性被扼杀,学生被教师牵着鼻子被动地、痛苦地在知识的沙漠里跋涉,思想阻塞,操作迟钝,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主动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的程度,取决于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的宽松、民主、和蔼的程度。课堂教学环境宽松、民主、和蔼能让学生主体性发挥得愈充分,能使数学学习成为有趣的,有意义的,有吸引力的活动。这样,学生感到安全,放松,自由和愉快,才会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友好、和蔼、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剌激即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诱发学生强烈求知欲望的源泉,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怎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1、以情激趣。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动力,“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满腔热情的爱,用师爱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景激趣。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精神饱满,思维灵活,记忆迅速,为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要注意突出身边数学的应用,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熟知的实际生活挂起钩来。如汽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屋梁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等一系列趣题,把学生引入有趣的教学情景中去。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具体事例中寻找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到数学也有趣味,通俗易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幽默激趣。幽默的教学艺术,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像火种,点燃学生心底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溅起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

三、创设交流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参与意识。

近年来,全国各地的课程改革,就像生机勃勃的春日走进了校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然而,学生在认知过程和能力的形成方面,仍依赖于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体现仍然比较薄弱,与培养创造型人才还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群体求学”的氛围。 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完善其作为教学主体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倡导学生勤以动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主动探索,自主获取知识。只有让学生充分地表现出各自的观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和学生一起更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幸福地成长.

四、废止灌入式,运用启发式。

灌入式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教师直接把知识交给学生,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和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尤其是满堂灌更为突出。结果,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互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动发展。这是启迪学生心灵之窗和智力之门的一把永不生诱的钥匙,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一把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含而不露,引而不发,指而不明的方法,把功夫放在引导、启发、点拨上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吃其力,自求其果,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主动觅吃的乐趣,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五、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