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1 10:39:36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医疗设备采购合同;合同生命周期管理;采购风险;采购成本

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是对医疗设备采购项目过程中涉及到合同的管理。医疗设备采购项目的过程是围绕合同进行的,合同是作为买卖双方之间的法律文件,是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合同管理是一个过程,它保证合同按照一定标准履行,从而充分达到医院(买方)和供应商(卖方)约定的合同目的。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合同双方当事人全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确保质量、工期、进度等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最终促成采购项目的顺利完成。

一、合同的定义

1、合同又称为契约、协议,是平等的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合同作为一种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协商一致的产物,是两个以上的意思表示相一致的协议。只有当事人所作出的意思表示合法,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从成立之日起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2、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广义合同指所有法律部门中确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狭义合同指一切民事合同。还有最狭义合同仅指民事合同中的债权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85条:合同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二、医疗设备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要保证合同双方认真履行各自的合同义务,还必须充分协调好双方之间的合同行为,分清权责,在合同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合作共赢的伙伴型关系。合同管理时应当遵循以下三个管理的原则:

1、诚信原则

即诚实信用原则,是指当事人在签订和执行合同时,应该讲究诚实、恪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规避法律和合同。这里包含着相互关联的两层意思:一是量力而行作出现实、可行的承诺;二是严格履行自己的承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认为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之前都认真阅读和理解了合同文件,都明白该合同的各项条款的意义。一般应该认为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都具有善意,遵循对等原则,不刻意添加隐瞒或故意疏漏合同条款。

2、公平原则

法律是维护公平的,维护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各公民、团体之间的公平。根据公平原则,显失公平的合同条款是无效的,对合同进行解释时,应该兼顾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对合同文字的相互矛盾或其他缺陷,如果按合同约定的解释顺序和有关整体解释惯例进行解释后仍含糊不清,则可按不利于合同起草一方(业主)的原则进行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业主故意使用了这种有歧义的词句,因此他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效率原则

经济合同其管理与实施当然受经济学原理的约束。经济学讲究的是效率,及如何以尽量少的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目标,或以既定的资源实现目标的最优化。在项目管理中,项目经理需要维护的是整个项目的效率,即实现项目质量、成本、进度、范围等目标的综合最优。根据效率原则,有时需要比较灵活地执行某些合同规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必须追求项目整体的效率,而不要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效率。由于项目各分目标的相互矛盾,某一个分目标的优化可能必须以另一个或几个分目标的损害为代价。

三、合同生命周期管理在医疗设备合同管理中的应用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对项目采购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或所涉及到的采购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索赔、争议解决、终止与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的管理。项目采购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各种活动构成了合同生命周期。通过对合同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仔细斟酌合同条款和条件的措词,尽可能的回避或减轻某些可识别的项目风险,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项目有效的完成。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在设备合同的管理过程中,着重做好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通过需求论证、效益论证和市场论证,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合同在产生和完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范、严谨,发现误差及时纠正。同时,合同管理人员积极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确保环环紧扣,流程畅通,执行及时、准确、快捷。并且在设备合同生命周期管理过程中,重视了以下几个环节:

3.1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

(1)需求论证。即设备购置的必要性。临床科室根据各自的功能特点,从满足患者就医的需要、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及与医院等级和品牌相匹配的需要几方面着眼,制定合理的设备购置计划。(2)效益论证。引进设备前,医院根据年度发展计划及财务预算,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现有同类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利于准确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及需求度,避免医疗设备重复购置、设备闲置或使用率低等,造成资源浪费,为设备的引进和购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市场论证。在进行需求论证的同时,设备采购部门通过调研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引导科室开展业务。对确定购买的设备,设备采购部门必须对购买的设备进行综合调研评估,如:使用科室、已知商家及历史价格等,同时要求参加投标的商家提供全套资质证件及待购设备的主要用户名单、业绩,了解其市场份额占有率。经严格审核后,再在医院领导牵头下,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和医学专家、工程技术人员以及财务审计等相关人员共同进行医疗设备招标选型或商务谈判,通过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较高的商家,确保引进设备的功能先进、质量上乘、价格合理。

3.2设备购置合同的形成

(1)合同签订。医疗设备确定购置后,医院和供应商签订经济合同。合同上详细注明购置设备的产地、品名、规格型号、配置清单、付款方式、安装调试、技术培训、质量保证及维修保养等条款。(2)合同交接。设备处将经使用科室认可,供应商和项目工程师、设备管理部门领导、院领导逐级签署的合同定点存放,由专人编号、盖合同章后进行分发。在合同交接过程中,注重细节,对合同交接的每个环节进行书面登记,谨防在交接过程中的遗失和误差现象。(3)合同录入。建立设备合同管理台账,及时录入新的合同信息,以便于及时、便捷、准确、科学地查找和执行合同条款。及时按照固定资产编码规则进行录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做到及时、准确,确保没有疏漏。

3.3设备购置合同的执行管理

(1)设备验收。设备送达指定地点,由相关人员和项目工程师共同进行到货、安装与技术验收,列入《检验检疫机构商品目录》内的进口医疗设备需进行商检,调试正常运行后,凭验安装验收单和发票,录入固定资产管理库。(2)设备付款。合同付款严格按照合同条款执行,不拖欠款项也不在不具备付款条件的情况下预付合同款。(3)合同核对。为确保设备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准确无误,我们建立健全了查对制度,定期由设备处领导、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处等相关人员参与合同核对,要求账实相符、合同条款有效执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4设备购置合同的收尾

合同收尾管理就是结束合同管理并结清账目,结束合同工作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关系,进行采购审计并将有关资料收集存档供未来使用,包括解决所有尚未了结的事项。采购结束后,未决争议可能需要进入诉讼程序。合同收尾管理包含以下几点:(1)财务结算退还质保金。(2)合同建档设备购置合同及时归档。同时设备处对设备购置的申购报告、论证材料、订购合同、验收清单、设备资料(使用说明书、维修手册及其它有关技术资料)一律登记、编号、建立索引、归档。(3)定期开展采购审计是对从计划采购过程到管理采购过程的所有过程进行结构化审查。其目的是找出可供其它采购项目借鉴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4)根据合同实施过程的情况,总结合同管理的经验教训。

四、结束语

设备管理部门要加强合同管理意识,同临床科室、资产管理部门以及法务部门积极合作,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通过规范的流程和完善的制度依法管理,实现对医院设备采购合同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作者:杨 仪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参考文献:

[1]陈洁.医院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S].主席令9届第15号,1999.

[3]许锋,等.医疗设备合同的标准化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09(11):77-79.

[4](美)项目管理协会著.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M].第4版.王勇,张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5]北京中交协物流人力资源培训中心.采购过程与合同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2)

一、医疗设备档案的收集范围及方法

1、医疗设备档案以年为单位进行归档

医疗设备按照其用途可分为心电脑电、生理参数监测、超声、生理机能替代及辅助装置、核医学、骨关节镜等17大类。设备仪器做到一机一档。同一大型医疗器械从购置设备立项开始,招标、采购、到货、验收过程中形成的文件以及大型医疗仪器的说明书、线路图、监测记录、维修记录等都要归人同一案卷中,并分为前期档案和随机档案两大类。前期档案是大型医疗器械档案的第一项,包括医院的审议项、考察记录、招标书、投标书、购买合同书等各项前期工作中形成的文字资料。随机档案包括大型医疗仪器的使用说明书、线路图以及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的大型医疗仪器的场地图、场地的水、电、暖线路图等。当对大型医疗仪器进行监测、维修时,可查阅设备档案,但也要做好查阅和维修记录,才能为日后的维修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2、设备档案管理按照“四同步”的管理原则

设备立项的“同步”提出档案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检查设备购置进度的“同步”检查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设备到货开箱验收的“同步”对随机材料进行收集、登记;临床医学工程师安装调试、维护检测设备的“同步”收集完整、准确的档案材料。

3、要求设备档案管理人员把好验收关

从设备立项采购到仪器安装使用,保证每一阶段档案收集的齐全完整,同时保持文件收集与设备购置进度的一致,既便于指导工作,又保证归档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二、医疗设备档案的作用

1、便于把好医疗设备购置的第一关

医疗设备按照其功能可以概括为诊断设备、治疗设备和辅助设备三大类。医疗服务的需求最先反映在设备档案之中,它是医疗需求的第一信号,它能为临床科室是否购置新设备提供可靠、有用的依据。在这三大类中,哪些急需采购、哪些暂时不购、哪些坚决停购,通过查阅设备档案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三大类医疗设备档案管理中,整理和建立诊断设备档案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一所综合性医院尤为重要。正确选购诊断设备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盲目和重置设备必然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浪费。此时此刻,设备档案需要发挥有效的引导作用,通过已建立的医疗设备档案体系把好第一关,确定购置与否,避免重复购置,为医院把关,降低成本、减少浪费。

2、方便医疗设备的保养与维修

通过医疗设备的使用记载,查阅设备的技术状况、完好率、利用率、维修率、报废率,从而提前报告和督促有关维修科室及时进行医疗设备维修。坚持把设备运行状况记录纳入设备管理系列,虽然有一些麻烦和难度,但做好了之后就能够拓展和延伸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服务的范围,为医院降低成本,增加可观的经济效益。正如我们工作中平时所见,有些科室为了获得短期经济效益,对使用率较高的医疗设备长期使用磨损,无记录无记载、拼设备拼消耗,一旦出现故障,维修起来十分困难,有些因维修费用高昂而提前进入报废行列,其结果是不仅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会影响病人的继续诊断治疗。

3、提高医疗技术人员对设备档案知识的认识

提高医疗技术人员对档案知识的认识,通过对医务人员宣传档案方面的知识,使医疗技术人员提高对档案知识的认识过程,进一步了解设备档案的范围、类别以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途径,在设备使用过程中,注重档案资源潜在的知识价值,注重原始资料的积累与保存,为今后仪器设备的良好运行提供更好的保障,进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

1、强化归档意识,建立健全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1)制度化管理。制度建设是做好档案工作的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收集制度,以确保档案的完整移交。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保管制度,不断提高保管水平,使设备档案处于最佳保管状态,便于随时开展有效的服务。建立并完善设备档案的借阅与使用权限制度,严格控制设备档案的查阅,严禁非技术人员未经允许查阅设备档案,加强设备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标准化管理。设备档案管理正在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制度中,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最后的归档、输入计算机,有一整套严格的管理程序,其内容分类、编号及案卷目录、卷内目录的书写符合档案局对设备档案要求的规定及标准,做到条理清楚、目标明确、保存完整,为今后的提供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3)现代化管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档案部门需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才能不断满足社会的需要,同时档案人员也必须具备现代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可以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科学的管理和保存档案,逐步提高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水平。通过互联网建立统一的医疗设备档案数据库,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便于医疗设备使用效益的分析,充分发挥档案的潜在价值,为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紧急事件提供信息保障,为医疗工作提供高效、优质、快速的服务。

2、将设备档案的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目标管理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3)

论文摘要: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低,所以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是极其重要的。要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加强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多形式、多途径开发利用医疗设备档案资源。

论文关键词:医疗部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

医院行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在医疗实践活动中;拥有大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这些设备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科研工作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加强设备和设备档案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在医疗、科研中的作用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医院设备档案的形成

设备档案是医院在购置设备过程中形成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各种文件:如设备申请材料、可行性论证报告、有关调查材料、批复文件;(2)各种记录:如谈判记录、招标记录、定货合同、协议等;(3)各种原始凭证:如到货通知、提货单、发票影印件;装箱清单、操作使用说明书、厂家提供的安装图纸;(4)开箱报告、安装调试记录、验收记录、验收报告;(5)设备使用操作章程、维修管理办法、制度;(b)人员培训记录、设备布置平面图、线路图纸、故障维修记录[1];(7)设备报废申请及处置结果。从设备档案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设备从立项申请到最终报废,其时间周期长,中间环节多,参与人员杂,因此,设备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既耗时又耗力且工作量相当大的工作。

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的意义

首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能为领导和专家的论证及设备的引进提供有力的证据,为同类设备的更新换代提供依据。由于一台先进的医疗设备功能多样、价格不菲,在引进时领导和专家将会进行详细的论证,包括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而建立医疗设备档案,就能为此工作提供证据和参考[2]。

其次,建立医疗设备档案是设备维修、检修和管理的必备条件。机器设备在运转和使用过程中,由于热力、化学原素的作用,一些零部件会磨损、腐蚀和松动,将会影响设备的精度、性能和工作效率,这就必须维护和检修,要维护和检修,设备档案是必备的条件,它能为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提供依据。

第三,利用设备保修期和维修期的区别,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三、医疗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的原则

医疗设备档案的特点及其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这样才能保证其完整性和利用效率。因为医疗设备档案有其特殊性:一是档案材料多,归档时间长,如一台大型医疗设备,从论证、购置到安装将会形成大量材料,并且还有以后的使用和维修直至报废,有一个很长的周期。二是多种多样,设备有国产的、进口的,档案材料势必牵涉到多种文字,如中文、英文、日文等;其载体有纸张、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三是档案使用牵涉多个科室,特别是设备的构造图表、操作和维修说明书等一类材料,使用很频繁。因此,如不集中统一管理,很容易造成文件的破损和丢失,破坏档案的完整性,影响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如何加强医疗设备的档案管理

1、建立完善的管理网络

设备档案的管理必须坚持集中统一的原则,便于开发利用,确保设备档案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设备档案工作必须纳入医院设备管理工作中,与设备计划管理、设备采购、使用等工作紧密结合,保证设备文件的完整、准确、系统。建立、完善管理网络广泛深入地宣传《档案法》,强化各级管理人员依法治档的意识。我院成立由分管院长直接领导的档案管理网络小组,实行医院、科室、操作人员三级管理网络,定期召开有关人员会议,明确工作目标,修订和完善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将设备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的一部分,纳入院部对科室的目标考核,及时与有关人员的考评、职称晋级、年终评优挂钩。明确设备操作者在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做好日常设备记录;每次使用后,要将使用情况认真做好记录;每半年将整理好的记录上报给设备科负责人,经核查后交档案室存档,在全院形成一个有效的管理网络[3]。

2、确定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范围

我们根据医疗设备档案的管理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明确了医疗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由两个部分组成:设备申购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性文件和设备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文件。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随着设备从申购到安装使用,其相应的材料由设备管理人员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再移交医院档案室

[3]。同时将有关材料复印下发有关使用科室,让各科的设备操作者都了解设备档案的归档内容和要求,使之配合档案部门,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建立健全归档制度。

首先要明确管理范围。对于中等以上医院,凡是1000元以上的教学、医疗、科研仪器设备,不论其资金来源、购买渠道如何,均要建立设备档案,纳入管理范围。其次要确定归档范围。上述管理范围的仪器设备,在其选购、安装、调试、运行、管理、维修、报废等全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载体材料,以及随机技术资料,均应归档保存。设备档案主要形成于申购过程与运行过程。申购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4]。特大型的设备还包括招标的有关材料、卫生资源配置许可的有关资料。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的进口设备,还有海关免税证明、质量保证书、报关单、外贸合同、发票、商检报告等。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档案主要包括设备的使用情况记录、操作规程、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医疗仪器设备档案卡、使用率和完好率记录、每年的经济效益分析、最终的报废表等。这些资料一般按年度归入设备档案。

五、小结

当今医疗设备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设备管理人员必须了解有关医疗设备的发展动态和产品现状,以主动、积极、周到的服务来保证档案资料的有效完整,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以此来促进有关工作的进行,使医院的各种医疗设备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投资得到良好的效益回报,促进医疗各项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史维新.医院设备档案的管理[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0(6),340.

[2]郑新敏.医疗设备档案的建立和管理[J].浙江档案,1998(7),28.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4)

【关键词】医疗设备 维修管理 模式 诊断

医疗设备不仅是医院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帮助医护人员进行准确诊断、治疗的有力工具。随着科学水平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创新型、实用性、功能型的医疗设备不断出现,大大提高了患者就医和医生诊断的过程,医疗设备也已经成为医疗行业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但是,随着高新技术不断被应用于医疗设备的开发中,传统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用于当前的医疗设备管理,两者之间矛盾的突出不仅严重阻碍了医疗设备的使用水平,还给医患关系带来隐患。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医疗设备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举措,有力改善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1-2]。

1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

医疗设备是指所有可用于帮助人们进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改善的仪器、设备、软件和必要的工具及工作环境等。医疗设备具有种类繁多、构造复杂,高新技术含量高等特点[3-4]。一般根据医疗设备的用途可以将其分类,一是用于诊断类的医疗设备,主要包括生物电、生物磁电诊断、检验设备。二是用于治疗类的医疗设备,主要包括疾病治疗过程的辅助工具,如手术治疗设备、人体器官替换材料等。三是用于监护类的医疗设备,主要包括用于监测人体特征指数的工具,如血压脉搏监测器、呼吸检测器等。四是医疗辅助设备,如显微镜、制冷设备、冷藏设备等。由于其不同的构造和用途,这些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模式也各不相同。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指医疗设备投入使用开始一直到医疗设备报废、终止服务周期为止的所有过程。从广义角度出发,医疗设备的管理涉及到管理标准制定、管理维修人员分配、软硬件设施以及国家及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一般包括医疗设备的资产管理、材料管理、服务水平评价、设备的维修保养等内容。所采用的维修管理方法设计到管理、财务、计算机、机械等多个专业。因此概括来讲,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医疗行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程度,反应了医院的技术水平和诊断能力。

2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医疗设备科学管理、正常使用的重要手段。而当前,随着高新技术医疗设备的不断开发和设计,医疗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加,但由于相关管理知识的匮乏,专业管理人员的缺失使得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处于滞后状态,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2.1 医疗设备管理难以打破“小而全”

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下,医疗设备的维修采购都需要由主要科室主任将需求设备报备设备科,由设备科室报备设备维修科,然后分级传达到设备使用人员,这个过程复杂、流程花费时间长。遇到需要专门购买的维修零件或维修零件价格较高时,则需要再次层层上报批准,因此,医疗设备的维修过程冗长、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不同种类医疗设备的购入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医疗设备的存储、日常维护、管理等也需要一大笔费用,且由于其他种种原因,这些维修管理费用的投入并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医疗设备管理很难突破“小而全”的局面,医疗设备也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5]。

2.2 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不到位

医疗的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医疗设备的购入工作,这可以通过设备购入时反复验证设备功能和价格得到验证。但当设备购入后,则难以做到完善的日常维护工作。一方面,当前医疗设备是集机械、电子、光学、磁学等多学科与一身的高精密仪器,其操作复杂性不言而喻,设备使用人员在接收培训过程中往往只学会了设备的使用,而忽视了设备的日常维护技能。且很多设备使用人员,由于不具备基本的设备原理知识,由于误操作等原因造成的设备异常等,一般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而不能及时的通知专业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另一方面,医院的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等都没有意识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当前的管理模式下,设备维修和设备使用时由不同的科室负责,设备使用人员主要是医生和护士,他们往往没有收到专门的设备维护知识培训,只负责利用设备进行医疗诊断,不能真正做到医疗设备的维护工作。医院管理人员只注重医疗设备的使用工作,不看重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另外,有些医疗设备对安装环境的要求高,如使用的湿度、温度,电源情况、腐蚀情况等,而一般的医疗单位除非对如核磁共振这类大型设备外,对其他小型设备则非常不注重使用环境的,不正常的湿度、温度、腐蚀环境等都会缓慢的损坏医疗设备。

2.3 医疗设备的专业维修人员缺乏

据了解,一般的市级医院都会配备一定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水平。但当前的管理模式下,医疗设备维修人员的水平却十分有限[6]。一方面,在医护人员的培养过程中,虽然开设了如生物设备原理、技术等相关学科,但由于人才的就业门路窄,市场需求小,这些学科都在不断的教学水平都在不断缩水,即使进入医疗行业的维修人员,又由于“重医轻工”传统理念的束缚,存在薪资低、晋升困难等诸多问题,最终导致维修人员的专业、辞职、跳槽等。另一方面,对当前医疗行业的维修人员进行调查发现,具有本科及以上水平的人员很少,维修人员普遍是大专及大专以下的水平,且维修人员的自行维修水平低下,往往只能解决表面问题,不能真正找到设备故障原因,这就导致设备维修周期长,正常状态时间短等,严重制约了设备的正常使用。另外,医院不注重培养和引用具有高水平高素质的设备维修人员时造成设备使用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当前的医疗设备大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是普通维修人员技术水平之外的,需要经过专门培训、掌握专门设备知识的人员经维修,尤其是对于大型昂贵的进口仪器,这种矛盾更加突出。

2.4 复杂医疗设备的配件供应困难,维修资料缺乏

医疗的设备维修配件存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维修水平和维修周期。在当前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下,配件维修库一般都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普遍而言,处于设备资金周转的考虑,管理人员在购入设备更换配件时都没有对设备易损、易坏部位进行如实评估,仅是根据经验或选择一些价格低的配件入库充库,这就导致了设备维修库的零件储备不合理,不能满足设备维修的需要。另一方面,当前的医疗设备都是从专门的医疗设备开发商中购入的,开发商处于商业保密的初衷,一般不会将重要部件的设计图或原理图提供给用户,有时候只是随机附带一本使用操作说明。当设备出现问题时,往往不能在第一时间对故障原因进行判断并维修,而需要联系专业的售后人员先进行现场勘查,然后在进行更换零件的购买,这就使得维修的时间成本大大增加。当需要专门定制的零件或专业的维修人员到场时,其维修成本更是惊人。另外,售后服务水平的低下,也是阻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提高的绊脚石。当医疗设备出现问题时,可以寻求设备售后服务或寻求第三方服务,一般而言,第三方无论从维修效率、成功率而言都是低于设备售后服务的。但是当前市场上的医疗设备销售商,往往只进行设备销售,不具备专业的售后服务团队和完善的设备更换储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维修管理的难度。

3 新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针对上文对当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下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应用LCC理论、PDCA理论等,提出新型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行之有效的模式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外包模式、信息化维修管理模式等。

3.1 新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基本理论

服务于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理论有很多,应用较多的有LCC理论、PDCA循环理论。LCC理论是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理论的简称,设备的寿命周期是指从设备设计研发、制造运输到使用直至报废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费用。与医疗行业密切相连是设备的使用、维修和管理费用,而也就是所谓的设备维持费(SC),一般而言,设备的维持费用要远远高于设备购置费用,因此,降低设备维持费用是进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重中之重;PDCA循环理论主要针对设备维修过程,主要包括医疗设备维修过程中所设计的维修计划、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步骤。该理论强调将医疗设备的维修分步骤进行,明确每个步骤的上下环节和主要目的,针对性地做好本环节工作。

3.2 新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

新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有很多,常见的主要有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外包模式、信息化模式等。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外包模式基于LCC理论,是指医院根据维修外包服务商选择标准,通过市场调研,选择合适的外包服务商签订合同,通过调整维修组织的现存机构,由服务商全程负责医疗设备的维修和管理,医院内部维修结构只负责日常的设备检测和质控,力求通过最少的人力投入获得最专业的设备维修管理[7]。根据选择服务商的不同,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外包模式可以分为市场型外包、中间型外包和伙伴型外包。简单而言,市场型外包就是与合作服务商制定短期的服务合同,在众多有能力的服务商中进行选择更换,服务风险小,交易成本低。伙伴型外包服务则是通过与某一服务商反复制定合作计划,由相同服务商提供长期的服务模式,该模式可以便于服务商不断制定专业服务计划,提升服务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管理成本和风险成本高的隐患。中间型外包是介于市场型外包和伙伴型外包之间的,服务水平和风险成本也居中。医疗行业在选择外包模式时,可以根据自身周转资金存储、设备所需服务水平、服务商等进行选择,力求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专业及时的设备维修管理服务。

医疗设备信息化维修管理模式则主要基于PDCA循环理论,将设备维修管理分步骤进行[8]。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过程按照如下流程进行:首接登记(接收各科室的维修汇报电话,在计算机中详细登记备案,分配至具体维修人员)---维修登记(维修人员登录系统,查看维修任务进行设备维修,并对维修过程进行实时更新)---维修查询(维修科室或管理人员可对维修过程进行查询,包括维修状态、维修费用等)---系统维护(由计算机专业人员进行系统搭建和维护、信息录入和备注等工作,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在医疗设备信息化维修管理模式中,维修工作负责人、维修状态、故障原因及注意事项等都是可随时查询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设备的使用和维修常识,有效避免了设备问题的产生。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需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医疗设备的发展。因此,可以借助与市场外包或信息化技术手段,对医疗设备的维修进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李炳辉.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新模式的研究和探索[J].工业,2016(10):266.

[2]许盛.试论我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机械,2015(20):139-140.

[3]费锡林.构建现代中西医疗器械维修和管理模式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4(S2):92-93.

[4]吕峰.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及管理模式研究[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4(12):159-159.

[5]吕明,仝青英,薛爱英,等.武警部队医疗器材维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07): 71-74.

[6]李政,寇向东,余日辛,等.医学工程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06): 41-43.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5)

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备科,河南开封 475001

[摘要]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科学技术对医疗设备发展影响深远,使得医疗设备的技术属性越来越趋于科学性。医疗设备技术应用逐步先进化,这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只有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掌握现代医疗设备技术应用,丰富自身的科学理论知识,才能满足现代医疗建设发展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要求。

[

关键词 ] 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文化素养;维修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9(b)-0059-02

目前,我国的医疗设备已经成为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因此医疗设备建设藉由先进技术的应用而逐步发展起来。作为衡量医院建设规模及水平的重要标准,医疗设备建设需依据临床的实际需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发挥其在医疗建设中的最大效益。因此医疗设备的快速发展对医学工程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1 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特点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生物医学工程发展创造了条件。从此生物医学工程独立且区别于医学、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学的结合体,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对医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医疗设备的技术属性越来越趋于科学性。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一般的工作是采购医疗器械、安装调试医疗设备,定期维修保养以及报废医疗设备等。在各种医疗设备的维修工作中,由于设备技术应用先进,因此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要求特别严格,维修工作复杂程度高,难度大。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当下的医疗设备的现状和维修工作特点做到全面了解,在专业性强的领域加大专研力度,大胆实践、创新观念,增强设备使用的可靠性及可修性,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2 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

2.1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衡量人才的标准,不仅要从专业性知识的掌握程度来判断,而且要综合考虑人才的品行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文化素养方面。文化素养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品德修养,因此在选择人才时,个人的文化素养十分重要。再者是人才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能很好地展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工作责任重大,安危所系,事无巨细。医疗设备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要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

2.2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工作能力的培养

在西方许多医疗发达的国家中,对管理医疗设备的工程技术人员要求特别严格。不仅要具备医学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具备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因此对于医疗工程技术人员而言,不仅知识涉及领域广而且精度高。这就要求医疗工程技术人员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实践以及相关医学工程的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如计算机知识等,以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在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医疗设备改进快速,需要从事医疗工程的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时展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

2.3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

医疗设备工程集微机技术、机械技术、光学、电子于一体,医疗临床应用中除了大型医疗设备的应用,还需要一些基础的配备设备,因此医疗设备种类繁杂,涉及到临床中的具体应用,小到体温计,大到监护抢修设备。医疗设备的使用频率极高,而设备使用人员多数属非医学工程专业,因此使得医疗设备发生故障极为频繁。这对医疗设备工程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专业性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广泛的基础知识,保证随时维修医疗设备,使设备尽可能在最短的时期内恢复正常运作。

3 加强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管理

医学工程是工程学技术和医学的结合体,医疗建设促进了医学工程的发展,在医学工程中,技术人员不只要关注医疗器械技术,同时应关注医学各学科的发展。医学工程中医疗器械属于医疗硬件本身,结合了电子工程以及机械工程,这在医疗工程中仅属于一般物资管理。我们应在医疗技术管理的不断发展中,积极关注新的医学学科的发展,基于医学新学科的需求,寻求与之相适应的医疗技术设备并加大其发展力度。在最适当的时间里运用新的技术设备,使其在医疗发展中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在临床医学中加大技术应用,以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快速,技术更替应用频繁,而医疗器械也会因技术的不断更新而逐渐落后。医疗设备发展中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对医疗设备工程维修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在医疗技术管理中,应密切关注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掌握医疗器械维修尺度以及维修成本。医疗设备工程维修人员同时要保证医疗设备的两方面需求,一是使传统技术的医疗设备在维修的情况中尽可能发挥作用,二是要避免传统技术的滞后阻碍医学技术的发展。

4 结语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在不断的工作实践中,工程技术人员可通过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文化素质的培养,来提升作为一名医疗工程技术人员的价值。掌握现代医疗设备技术应用的同时,应从医疗发展需求的角度出发,丰富自身的科学理论知识,为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

参考文献]

[1] 卢国存,李光辉.关于提高医疗设备工程技术人员素质的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185.

[2] 张彦彬.改善医疗设备维修状况的思考[A].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3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广东省医学装备学会,2013:5.

[3] 刘丙杰. 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动性确保在用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全国医疗器械应用技术评价暨医学影像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03:2.

[4] 黄宗翔,彭达明.我国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现状及我院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2004:2.

[5] 梁擎宇,仇玉兰.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2014,43(3):341-342.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6)

一、《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及其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就是对医疗结构所有涉及诊断、治疗的设备仪器的所有文字资料的综合,主要是设备仪器的形成性资料和原始介绍性资料。形成性资料即医疗机构对设备仪器的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装箱单、运输单据、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等书面文件和资料,原始介绍性资料即设备仪器的设备安装使用说明、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技术资料等。

对《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作为医院管理中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表现在四方面:

1、设备工作人员的“第二教师”。在医疗科室优势会出现设备仪器使用说明遗失的现象,在发生遗失时,《设备仪器》的档案就可复印“使用说明”,指导工作人员操作设备或仪器,避免医疗行为的延误,提升意医院的服务质量。

2、医疗设备维检修的“及时雨”。不论是普通设备仪器,还是高科技医疗设备仪器都会出现故障与问题,在维检修的工作中,《设备仪器》档案中的设备介绍、使用说明、维修指导、光盘等资料就会为维检修提供依据,缩短维修时间,减少维修费用和设备事故医患的发生率。

3、医疗设备仪器更新的“参照物”。为了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现代化的医疗身边和仪器更新换代是必然,也是必须的。如何才能引进价格合理、功能专业的设备仪器,就需要对设备的临床使用价值、资金的投入、创造的效益等进行“参照”比较,而《设备仪器》档案中的已有身仪器的资料就是对新产品进行论证的最好、最直接的证据和参考。

4、维护医疗机构合法权益的“证人”。由于《设备仪器》档案把设备仪器的购买发票、保修单等都保存完好,就为设备仪器的维修提供了法律依据。比如去年就利用保存完好的发票、保修卡等物据让推卸责任的厂家进行免费维修,直接为医院节省维修设备仪器近20万元的“不必要”开支,反推于医院医疗事业的发展。

二、目前《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现状及影响

虽然《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管理至关重要,但目前各医疗机构对《设备仪器》的档案管理却不如人意,具体表现在医疗设备仪器档案缺乏专业人员管理,多为兼职人员、后勤人员;虽制定《设备仪器》档案管理制度,但存在无制度行为;档案内容建立不全,保管不善,造成资料散乱,甚至丢失;档案资料出借制度不完善,有借无还、多借少还等。

由于医疗机构对《设备仪器》档案的不善管理,不仅体现了医院管理上的漏洞,也为设备仪器操作人员、临床技术人员熟悉设备仪器造成一定困难,为设备仪器的维修、检修造成障碍,直接影响到医务人员对群众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甚至造成医疗事故,为医院形成财产、名誉上的损失。可见,规范档案管理势在必行。

三、规范《医疗结构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的措施

鉴于《医疗设备》档案在医院管理、设备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目前管理的现状与问题,要求医疗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使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

1、明确归档范围,实现档案管理明确化

对于医疗设备仪器的档案建立,并非设备仪器大小一并归档,那样势必造成档案管理的复杂化、繁冗化。对于常用、常换,资金在1000元以下的设备仪器,其管理手续可归于设备科具体管理,方便设备仪器的及时更新;对于购买资金在1000元以上的贵重医疗设备仪器应纳入医疗机构的专业档案管理范畴,这样有利于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强度,提高对一线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2、实行分类归档,实现档案管理条理化

由于医疗设备仪器从申报购买到购买成功,再到使用、维修、报废,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很多,必须对相关档案进行分类管理,方能实现管理的条理化,提高管理的效率。

其一,综合性档案。也叫历史性档案,包括医疗设备仪器的编号、名称、数量、型号、产地、价格、经费来源、设备分类、用途、购置日期、启用日期、使用科室、领取人、责任人等综合内容;包括设备仪器购买过程中的申购单、论证报告表、政府采购计划报批表、医疗仪器生产许可证、购销合同、协议书、发票复印件(原件保存在财务档案中)、装箱单、运输单据等内容。

其二,单机档案。也就是设备仪器的具体说明,包括设备仪器的安装调试及验收报告、设备安装说明、使用指南、服务手册、维修手册及其他随机的光盘等技术资料。

其三,维修档案。也就是设备仪器的维修记录,包括医疗设备仪器安装实验报告、历次大小维修报告、医疗设备仪器的异常运行和事故记录、因设备仪器造成的医疗事故报告等。

3、强化制度监督,实现档案管理规则化

制定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档案的建立、档案的查阅借阅等管理行为,务求详尽具体、关注细节、关注漏洞,为档案管理打好“规则化”的制度前提。比如在借阅制度中要规定“设备原件一律不外借”只借复印件、借归必须是同一人并履行签字手续等。

对《医疗机构设备仪器》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其管理意识与专业技能,以适应现代化时代档案管理的要求。管理人员要全程参与设备仪器的拆装、使用、维修等过程,做好各种记录,为档案做好第一手原始资料;要与各科室负责人互通信息,做好设备仪器工作量、经济收入等季度统计工作等。

医疗机构要对档案管理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督导,对管理人员的工作实行绩效评价与考核,把档案管理与管理人员的职称晋级、年中评优挂钩,通过管理与奖励机制促进档案管理的有序与规范。

4、构建归档平台,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

充分发挥医疗机构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建立《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和管理智能系统。管理人员把设备仪器的相关档案信息文字资料通过手动录入、电脑扫描等方式输入到档案管理智能系统中,方便管理人员对需要档案的查询、统计和管理。同时,也可以通过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化平台,与各科室实现设备仪器信息的资源共享,方便科室、设备仪器的操作人员及时、完整地查询设备仪器的相关资料,减少借阅时间,提高档案管理的服务质量。要注意的是,档案管理人员要抓住档案信息资料的开放权,管理人员不开放,其科室或操作人员无法查阅到相关信息,这样才能保证信息资料不泄露、不篡改,真正实现医疗设备仪器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

医疗设备管理论文篇(7)

关键词:医院医疗设备 规范化管理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c)-0203-02

在医院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医疗设备已成为一项重要指标,其不仅在提升医疗质量上具有保障性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体现医院的服务水品。所以在管理医疗设备时,要有一套现代化的、科学的、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医院的管理以及医疗设备的辅助检查提供可靠的依据。

1 构建一个有效的医疗管理体系

在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过程中,医疗设备的购置与供应管理模式是一门融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技术要求较强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在管理医疗设备时既要精通设备、精通技术,还要精通经济、精通市场。由于医疗设备的更新速度快,所以就要求设备管理人员的知识面要广,对工作的责任心要强,同时还要不断的培训学习,以备熟练操作医疗设备。医院的管理者们要清楚认识医疗器械的重要性,为医疗器械科及时招收管理人才,实时培训医院现有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以便达到全面提升医院工作人员的知识档次、自身素质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性,特别是要多鼓励他们参加短期新技能、新知识的培训学习,这样才能确保现代医疗设备供、管、修系统工程的顺利进行。

2 严格控制医疗设备的选购与安装

2.1 选购医疗设备时要严格遵照医疗设备选购制度执行

医疗设备的选购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1)社会。选购计划能否为老百姓带来真正的实惠。(2)医院。选购计划是否适合医院自身的发展要求。(3)科室。选购计划能否促进科室的长期发展。(4)器械管理。选购计划能否与“证件齐备、物美价廉”相符合。一定要从具有医疗设备经营企业许可证、医疗设备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购买合格医疗设备,在实际使用时既要认识到其的经济型、可行性,还要符合医疗、科研以及教学的需求,达到满足临床治疗与医院科研的要求的目标。

2.2 安装医疗设备时要严格遵照医疗设备安装制度执行

为了保证医疗设备的质量与安全,购买医疗设备时,从签订合同到安装设备,都要严格遵照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去执行合同内容,验收医疗设备时,只有供方代表、使用科室负责人、设备科人员、医院审计部门全部在场时才能开箱验货,且一定要查验《医疗设备产品注册证》和与其相关的全部中文标识,查验仪器设备的规格型号是否和合同描述一致,查验仪器设备及其附件是否有破损,查验主机、零部件数量是否与合同清单描述一致,查验仪器生产日期,安装调试后查验仪器性能、各项技术指标能否达标。检查验收合格后将其投入使用,且务必构建一个包括进货资质控制、验收控制、保持控制、应用控制、质量追踪、原始记录等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追踪过程中要认真填写随访记录,坚决退回不合格的仪器,及时向监管部门上报不良事件[1]。设备科以及相关部门人员要做好记录,详细记录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内容后,还要了解因何所导致的不良事件,对其采取及时的措施,预防发生医疗设备减少的现象。

3 构建医疗设备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了强化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使医疗设备充分发挥其优势,医院构建了医疗设备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其中有购置、使用、保养、维修、报废、档案等,健全了医疗设备的管理制度,使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变的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彻底摒弃了过去的杂乱性。

3.1 医疗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

在使用医疗设备时,使用人员必须是持证上岗,操作过程中要严格遵照“三定、四严”制度执行,所谓的“三定”指的是:定人管理、定人使用、定期保养;所谓的“四严”是指:严格执行交接手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操作、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去培训、严格使用管理[2]。彻底执行医疗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严格遵照设备的正确操作方法操作,严禁违规操作。

3.2 医疗设备的购置管理制度

购置医疗设备的程序:使用科室提交购置请示,填写设备申请单(如金额超过万元则需要填写认证报告),在器械科汇总数据、上报器械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由医院办公会审批、最后由器械科负责具体的选购。医院在购置医疗设备时应在遵照年度发展计划与总体发展的规划基础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对于重点科研项目及医院特色专科要优先考虑,逐渐突出医院自有的优势,全面推动医院技术水准的提升。器械科应针对医疗设备的选购制定有效的年度购置计划,在选购设备前集合相关人员开展讨论,使用科室要依据临床诊断及治疗的实际需求提交申请,申请中一定要说明申请的理由及用途,申请设备的可靠性及其依据,使用科室现有的技术力量及知识储备状况,设备的安装环境,市场调查情况。从可靠性、先进性、经济性三个方面进行论证,并规范组织设备招标采购程序。确保医疗设备具有先进的技术、公道的价格、适宜的功能、有效的售后等特点。

3.3 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制度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器具检定管理办法》,在器械科成立一个由工程技术人员兼职计量工作的计量管理室,主要负责全院计量器具的管理工作,如登记、造册、备案医院全部计量器具。配合计量检测部门定期强制性检测鉴定与计量器具相关的医疗设备,确保与计量器具相关的医疗设备符合计量指标,确保临床治疗中使用合格医疗设备。器械科的工程技术人员要经常下科室督促检查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情况,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 做好设备的预防性维修工作,随时掌握设备的工作状态,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在节假日前要对急救器材(检查监护仪、呼吸机)着重检查,确保其能正常工作[3]。

3.4 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制度

当医疗设备出现性能老化,不能满足临床诊断治疗的需求;设备因使用时间长而出现的破旧,且已有新设备替代;设备维修率高,零配件稀缺、且维修费用高于使用率的50%后就要申请报废。具体程序如下:使用科室提交医疗设备报废请示,器械科派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检测,器械委员会审议、医院管理人员审批,最后器械科出具报废手续并收回报废医疗设备。

4 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准与医学文化修养

4.1 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维修机保养技术科技含量也越来越大,所以工程技术人员务必的精通医疗设备的构造及原理,与其相关的电工学、放射物理学、辐射计量学等学科。虽然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很完善,但是一旦因为设备故障而延误了病患的最佳治疗时间的话,其后果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工程技术人员要经过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来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准,以便可以自行处理设备故 障,为病患赢得救治时间,保障医院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工程技术人员还应该学习并熟悉一些临床学科,如肿瘤学、内科学、解剖学、放射诊断学及放射生物学等。深度利用设备的特有技术为临床医师的新项目及新技术保驾护航,使工程技术人员与设备有用武之地,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还要经常与内部人员不断的进行沟通,外部交流以及有针对性地业务进修,这样才可确保医院的设备管理水边不断的有所提高。

4.2 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医学文化修养

在临床治疗中随着医疗设备的地位不断提升,工程技术人员也不再是所谓的配角,而是医疗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所以工程技术人员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树立一切为病患服务,一切以临床为基点的临床服务思想,时刻抱着积极的态度去使用医疗设备,并把临床与技术相融合,开创更多、更完美的微创及无创的新技术,如影像医学中的“图像”技术[4]。在临床上这不仅使诊断变的更精确了,还使病患的手术率及术中出血率下降。医疗设备技术创新不单为医院及科室在经济上创造了效益, 还有利于培养工程技术人员主人翁式的工作态度、有利于临床科室扩大各种疾病的适应症范围、有利于科室的科研发展、有利于设备在经济上与社会上充分展现其设计理念。

5 为医疗设备构建健全的档案

为了科学的保养、维护、使用医疗设备,为了提升医疗设备的工作质量,为了使医疗设备充分展现其性能,为了使医院、科室的选型决策更有依据,按照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要求及军卫一号的要求,为医院全部医疗设备成立的档案资料室,经过普查构建了健全的总账及科室分户账,执行计算机管理,且按照设备使用登记、质量考核、登记评定制度执行,帐、卡与实际设备是对号入座。医疗设备在验收合格后就及时录入建档,仔细填写其履历本,万元以上的设备都要给使用科室发放使用管理登记本[5]。每台设备的档案盒内容应有设备购置申请单,购货合同书,设备履历表,设备价格发票复印件,随机原始资料和使用维修说明书,对大型精密仪器要有厂方的安装验收报告。在每台设备的侧面都贴有标示牌,且标明设备的编号与使用科室的保管人。针对万元以上的设备构建专门的维修档案,记录其维修及保养的情况,为工程技术人员了解设备提供支持,也为设备的跟新与保费提供依据。

6 结语

总而言之,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主要是为了可以让更多的病人得到可靠的治疗。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按照以发展求和谐、以管理求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行管理,通过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做好医疗设备的管理工作,提高医院在未来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延祥.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的探讨和思考[J].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6,12(10): 9-10.

[2] 曾珠.论二级中医院医疗设备科的规范化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3): 42-44.

[3] 李敏,杨方,郭元星.论医疗设备管理与医院效益[J].医疗卫生装备,2007, 28(5):53-5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