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医疗体系的现状

医疗体系的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4-03-20 14:53:41

医疗体系的现状

医疗体系的现状篇(1)

关键词: 医疗体系诚信缺失医患冲突

诚信是人类之法、道德之本、为人之基,是医疗机构处理各种关系、解决各类矛盾、指导各项医疗活动的重要坐标。蒋正华曾经指出,我国市场交易中因诚信缺失、经济秩序问题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000多亿元,相当于中国年财政收入的30%还多。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因此至少减少两个百分点。[1]在医疗服务行业,诚信的缺失,也必然导致医疗机构丧失其码的信誉、迷失应有方向,甚至为追逐利润不择手段,严重影响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医疗冲突的内涵与外延

医患冲突是医患双方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对某些医疗行为、方法、态度及后果等存在认识、理解上的分歧,以致侵犯对方合法权益的行为。医患冲突的核心问题是利益冲突,根结在于我国卫生资源分配不平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深入、不彻底,卫生法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医患冲突的表现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疗效的界定与认知双方的理解反差大

患者以及亲属认为“既然自己出了钱,就希望得到应有的疗效。”只要疾病得到了治愈或缓解,即使花了较多的钱,多数患者也是能够承受的,且一般不酿成尖锐冲突。但是,当患者的较大经济投入未能得到自己期盼的较具体的医疗效果时,患者心里难以承受,这种利益冲突就会引发出来。

2、治疗成本居高,一般患者难以负担

虽然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规定一些常用药品的价格),但医疗成本依旧很高,除少数富人外,普通劳动者,日益不堪治疗重负。普通公民对医疗机构只是追逐利润的行为,怨声载道。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利益的多元化,加上医药代表等营销方又推波助澜,医疗机构和有关部门(比如药店、销售公司等)自然要考虑自身的利益,当然患者便成了消费者,在利益的纠结和欲望的指引下白衣天使有时候便成了一种讽刺。

3、医疗体系的改革过程中过份的追求市场化的形式,医疗机构以市场为导向,以盈利为目的必然造成富人医疗、富人保健。

中国的贫富差别大,成为两头大中间小的社会结构。低收入的群体在总人数上占有大部分,而这部分人在面对自负盈亏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医疗机构时,会因心理落差巨大而难以承受,就是社会中的中产阶级在面对救死扶伤的医术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时,其心理上也难以承受。

二、诚信缺失在医患冲突中的表现

1、自我医疗

由于对医疗体系的不信任,再加上对疾病认识的不足在没有医生、药师的指导下,擅自用药,这样便潜藏很大的危险性。例如,非处方药的使用还缺乏科学性和规范化,非处方药同样具有药物的双重性,用药者不具备理解非处方药风险的能力,还有一些特殊人群用药风险性高,药师的药学服务功能不健全,非处方药包装、标签和说明书不规范等。

2、抗生素的滥用

一般患者总是一知半解的认为疾病就是细菌病毒等引起的,一有不适就胡乱的吃一些抗生素,岂不知胡乱的用抗生素会打破人体的生态平衡,提高细菌的耐药性,甚至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中国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抗生素人均消费量是国际水平的10倍,正如中华医学会所担心的,滥用抗生素将导致各种严重后果,中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其中40%的人与滥用抗生素有关,中国有60%的失聪儿童是滥用链霉素所导致的,看看这些数据是多么的触目惊心。

3、过度医疗

医生的自保与利益驱动加上患者的无知,轻微的感冒就静脉注射,静脉滴注副作用大,它没有吸收过程,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副作用出现快而急,临床上很多较轻的副反应,例如胃肠道反应、皮疹等现象的患者,在口服给药的时候,不一定出现,更有患者在皮试的时候是阴性,可是一旦给药,就会出现呕吐等症状,这都是无法避免的,但一部分患者总觉的静脉注射是不二法门,医生出于自身利益也不去纠正,这样将错就错,静脉注射成了治病的唯一法宝。

4、医疗人员的表现

在医患冲突中,由于诚信缺失医疗人员的表现有那些呢?医疗人员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医患间信任危机,医务人员“谨言慎行”。医学是经验科学,而经验的取得,一是来自书本,再就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而后者是最主要的来源,对书本的学习是继承,对临床实践获得的病史资料和经验的收集、总结和应用是研究、发展和提高。然而今天,医患之间缺乏充分的沟通和信任,相互猜疑,医务人员小心翼翼地走进病房又惴惴不安地离去,生怕留下什么把柄。据报道,医患双方通过摄录的方式保留证据做法在很多医院都发生过。[2]医患双方彼此的戒心到了这种程度,不能不说是一种信任危机。

第二、追求保守治疗,有意寻求证据保存。医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学科,是在探索中发展的学科。以前医生的道德准则是“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进行100%的努力”,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现在则因医患之间缺失诚信,造成医生不敢冒一点风险,“没有100%的把握就不要轻举妄动”。为规避风险,分清责任是非,医患双方签订手术公证,以期取得法律上的证据效力。[3]手术公证实际上是医患双方缺乏诚信的无奈之举。

三、诚信缺失的根源分析

医患冲突中诚信缺失的根源可以从以下二个层面来剖析:

第一、卫生体制建构的不完善,支撑诚信发挥作用的机制没有保证。医患冲突中,诚信缺失的出现表面上看是伦理道德问题,更深层次的则是体制和制度的原因。

第二、卫生立法建设滞后,缺乏强有力的饯行诚信的法律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和诚信是维持市场有序运行的两个基本机制,法律的基础是国家暴力,而诚信则靠舆论、制度、法律得以实现。[4]我国卫生立法速度近几年明显加快,但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要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卫生法,医疗机构管理和医疗技术操作规程还很不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法律适用疑义重重,医德医风建设还只是个软指标,在这种情况下,医患双方各自从自身利益出发诠释法律。

四、展望

要想使医生和患者之间真正的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建设相结合,没有和谐的社会关系也绝对不会有和谐的医患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大于勾结互惠大于利用的时候医患之间的关系才能够真正的以诚相对,和谐相处,只有到那个时候医疗者关注的是患者而不是患者的钱包,就医者敬重的是医生而不是新奇特的医药。

参考文献:

[1]毛欢喜,蒋正华.信用问题直接影响经济运行[N]. 经济参考报,2003-1-11.

[2]吴学安.医患相互拍摄不足取[N].健康报,2004-10-19.

医疗体系的现状篇(2)

>> 社区医疗卫生改革现状与发展 浅谈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与深化改革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的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医疗卫生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印度的医疗卫生融资改革 新加坡的医疗卫生措施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 湖南农村乡镇医疗卫生现状及对全科医生需求的分析与对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与财政投入现状分析 即墨市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站的现状分析 政府购买医疗卫生服务现状与对策研究 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后的财务管理 浅谈医疗卫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河北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机制创新 对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几点感想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思考与认识 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困惑与建议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7-14.

[2] 张灿灿.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报,2004-11-08.

[3] 肖庆利.浅谈农村医疗卫生改革几点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12-08.

[4] 李守利,庞文政.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亟待深化――由豫皖丙肝风波想到的.山东人大信息网,2011-12-05.

医疗体系的现状篇(3)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应用;医疗;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医疗领域,为医疗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改善了人们的医疗环境。总体来讲,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的发展表现出了良好的势头,但是应用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未来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还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的发展现状

医疗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服务、教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目前,计算机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医疗系统的各个环节,其应用现状表述如下:

1.1应用于医疗管理

医疗管理是整个医疗系统的基础,关系到整个医疗事业的发展。在信息化辐射范围不断扩张的今天,部分有条件的医院将计算机技术引入到医疗管理系统当中,通过网络传输文件、邮件等,实现了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有效提高了信息利用率。一些具备相当规模的医院还建立了计算机数据库,用以搜集、整理、处理医院管理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经营决策,计算机技术被赋予了更多功能,如查询管理功能、决策辅助功能、风险评估功能、病理科研功能等,自此医疗管理系统改革迈入了全新阶段。为了强化医疗管理效果,规范医疗行为,塑造良好医德医风,部分医院还借助计算机技术构建了监控系统,对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实施动态管理,并将之与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关联在一起,提高了医疗工作人员的自律性,增强了病患的信任感。

1.2应用于医疗服务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医疗服务体系当中,实现了医疗服务创新和优化,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有效缓解了病患的就医难问题。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不少医院搭建了医疗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病患提供了更加全面、及时的医疗信息。如,有的医院在网络互动平台上与病患进行沟通交流,对其病况予以初步分析和诊断,帮助他们及时采取防范措施,节省病患就医时间的同时还遏制了病患情况的恶化;有的医院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门诊挂号、收费、发药等计算机操控管理,让病患对医疗服务的项目、流程、收费等信息一目了然,保证了医疗服务的公平、公正性,保护了病患的合法权益;有的医院还借助计算机技术,与其他医院进行合作交流,加快了先进医疗技术和理念的流通速度,解除了传统医疗服务地域、时间上的限制。

1.3应用于医疗教学

医疗教学是医疗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为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自人才战略实施以来,各个医院越来越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完善自身人才培养体系,为广大医疗工作者和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部分医院开设了网络报名系统,了进修信息和实习信息,扩大了医疗教学范围,给更多医疗学生提供了进修和实习的机会。还有部分医院开设了医疗网络教学课程,让广大医疗工作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汲取先进理念和知识,促使他们主动掌握医疗事业的动态发展信息,并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培训技术作出调整,提高了医疗教学的实效。在信息泛滥的时期,医疗工作者和医疗专业学生的自我提升意识愈加强烈,他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寻找实践机会,如此有效整合了医疗教学资源,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2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的发展趋势

作者结合上文对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发展现状的认识和分析,展望了未来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2.1健全医疗管理体制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时代,各个医疗机构应该意识到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深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内涵,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到基础建设体系中,适度加大此方面的资金、资源投入,积极购入先进计算机设施和软件,创设良好的计算机医疗管理环境,并建立健全的医疗管理体制。医疗机构需要了解计算机应用的优势和劣势,分析计算机在医疗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实现医疗透明化服务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病患的私人信息,增强医患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信任感。除此之外,医疗机构还应该注重人文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渗透,保护医护人员和病患的私密性,明确计算机技术在医疗应用中的新增管理项目,健全医疗管理体制,优化医疗管理环境。

2.2优化医疗服务项目

计算机技术为优化医疗服务项目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未来医疗服务机构应该重视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优势和功能,以经济市场为导向,明确病患的动态需求,创新医疗服务项目,优化医疗服务质量,增强医疗的服务性。在此过程中,医疗机构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电子病历档案,记录病患体温、医嘱、检查、住院等信息,方便主治医师的了解,并以此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另外,医疗服务机构还应该构建远程医疗系统,加强与医疗落后地区的沟通交流,为其提供技术支持,解决他们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开展医疗科研活动,把典型诊疗案例通过图片、视频等传输给其他医疗服务机构,如此实现医疗资源共享,扩大医疗服务范围,让更多病患感受到计算机技术应用所带来的便利服务,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2.3提高医疗教学质量

各个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创新医疗教学模式,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医疗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对媒体技术的教学辅助功能,把医疗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声音、图像、视频对学生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医疗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医疗服务的认知,为他们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提高他们的思维活性,有助于简化医疗学习难度。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临床实践教学,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他们的医疗实践能力,减少医疗纠纷,解决学生无权独立处置病患的问题。值得提出的是,计算机技术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应用在医疗教学体系当中,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不能被取代,为此,医学院应该树立教师正确的计算机技术认知,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晓燕.浅谈计算机应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6).

医疗体系的现状篇(4)

【关键词】患方 不同级别医院 医患关系现状 紧张原因 改善措施

近年来,各种医疗纠纷充斥着各大媒体报刊的板块,使得人民群众对医务人员、医疗机构的信任度逐渐下降,医患冲突愈演愈烈,已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以患方为视角,调研江苏连云港地区医患关系现状,探寻其三级医院医患关系的特点,进而为和谐医患的建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1.研究方法

1.1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连云港市、县及乡镇6个医院(卫生所)作为调研场所,共对1000位患者及家属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其中,市医院4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383份;县医院400份,实际回收381份;乡卫生所200份,回收185份。

1.2调查内容

了解当地患者及家属对当前的医患关系的认识与看法。调查的问卷涉及医患关系现状、紧张原因、如何改善及对未来的前景展望。问卷设计全部为选择题:其中医患关系现状、就医情况、发展趋势等为单选,紧张原因和如何改善等为多选。

1.3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各个医院现场问卷的方式,问卷以现场拦截自填方式。

1.4统计数据

问卷回收后采用SPAA v17.0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

对于医患关系的现状,能使我们全面客观的了解问题全局,对解决纠纷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调查显示,市级医院就诊患者认为医患关系现状和谐的占40.5%,县医院33.6%,镇医院18.9%;对医患沟通认为较好的占60.1%,县级占57.0%,镇医院49.7%;在信任程度上,市县镇医院对医务工作者信任分别占76.2% 、74.0% 、70.3%。

只有对原因的深入挖掘,才能最本质的认识了解问题,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医患纠纷。结果显示,市县镇医院就诊患者及家属普遍认为看病太贵,分别占比58.0%、47.5%、46.0%;其次是认为医生态度不好,占据47.3%、43.0%、44.3%;医生参差的专业技能水平也难以让患者满意,位列第三,占比32.9%、33.6%、38.4%。同时,医疗腐败、媒体误导、医闹出现均被被调查者指出,需要得到进一步关注。

医务人员虽然是医患沟通的主体,但患方作为接受服务的一方,他们的意见及建议确实应得到我们的正视和重视。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市县镇各医院的被调查对象均认为加强医患沟通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分别占据67.9%、56.0 %、64.3%之多;其次,认为当前医疗体制需要改革的也不在少数,占比为48.6 %、42.0%、44.3%;第三是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处理纠占比42.6 %、36.7 %、43.8%。当然,还有不少被调查者认为应打击收红包、降低医疗成本、呼吁媒体客观报道。

3.讨论和建议

3.1从医患关系的现状看,市医院的医患关系总体相对和谐,患方对医务人员的沟通信任程度均可从侧面体现。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市医院医生受教育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沟通的意识较强,在这方面做的也较好,降低了由沟通不畅引起的诸多矛盾。 其次,患者对医生的信赖度高,大多患者认为市医院基本上可以代表本市区最高的医疗水平,就医时也会积极配合。再者,市医院的管理严格,规章制度相对完善且贯彻落实全面[1]。相反,镇医院(卫生所)的医患关系是三者之间最差的,其原因也可归结于以上三点。

3.2医患关系紧张原因

3.2.1绝大多数的患者认为看病太贵,这就要求我们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收费,规范用药,重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其次,要强调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作为一个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本无可厚非,但不能忽视其服务和保护公众基本健康权利的重要性。健康是人们普遍追求,关系千家万户幸福[2]。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水平,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3]。

3.2.2大多数的患者认为医生服务态度不好。医生工作繁忙劳累,每日接待的病人过多,很难对每一个病人都服务周到。且医生过分的依赖高科技设备,只重视疾病本身,而忽略对病人的人文关怀。由此医患关系恶化加剧,医患关系也进行了修无止境地恶性循环[4]。医疗是最基本也是最贴近人民生活的民本问题,最根本的解决方法还得由政府干预,深入解决;医疗也是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参与的活动,我们在就诊过程中也应积极配合, 出现问题能互位思考,及时沟通[5]。

3.2.3还有不少患者认为部分医生水平不高,造成误诊。同时,部分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难以正确评估疾病的复杂严重程度,诊疗期望过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矛盾。

3.3 医患关系改善举措

3.3.1从患者及家属希望改善的渠道来看,我们必须全面实行医疗体制改革,也只有研究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医疗体制,从而实现看病就医的公平性、可及性和便利性[6]。杜绝过重医疗费用导致部分患者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大力发展社区医院是当前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使“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满足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要。从而推进了“病有所医”的实现。这样,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才能有所缓解,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更加和谐。

3.3.2必需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风险性很高的学科,到目前为止很多疾病并不能被人们认识并治愈。患者的角色应从主动就医转变为共同参与,这就要求患者与医务人员有良好的交流,甚至是换位思考,对疾病的性质、治疗和转归有所了解,达到对疾病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当然,医务人员是医疗沟通的主体,他们对患者的关怀备至,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7]。

3.3.3当代社会所有的处事行为,都应该在法律的规范下完成的,医患之间的关系也不例外。只有加强法制建设,明确医务人员与患方各自所享有的权利以及相应的义务。这样在医疗纠纷出现时,按照规章制度妥善处理,明细责与权[8]。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及时有效的处理平台,能公正公平的化解矛盾,保障医患各自应有的利益。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2012JSSPITP1851)。

参考文献:

[1]王晓安、张建.北京市公立医院医患关系现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09(11).

[2]王立波、张东航. 浅谈医患关系的协调与发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6(08).

[3]应维华,朱丽娜 杭州市医患关系现状调查分析[J].健康研究,2010(08).

[4]王孔迪.医德医风现状简介[J].中国药管理杂志2006(07).

[5]魏俊丽,贾红英.患方不同人群对医患关系现状认知差异比较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01).

[6]卢仲毅、唐时奎.实施医患沟通制,改善医患关系[J].中国医院管理,2002(12).

[7]马维胜.医疗改革的核心问题和未来出路[J].中国工业经济 2006(4).

医疗体系的现状篇(5)

关键词:中医临床;疗效评价;证候疗效评价;评定量表

1现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概况

1.1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由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医学对疾病的疗效标准,着重于评价病因学、解剖学、病理损害、生化等指标的改变。过去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也多数自觉或不自觉地照搬了西医过去生物医学模式的疗效评价方法和标准,从单侧面、单生物学因素进行疗效评价的研究。由于临床常会遇到患者“病”的指标恢复正常,而主观不适症状仍然存在的现象,因此对于疾病的疗效评价,只重视疾病的生物学指标是不够的,还应该重视患者“人”的一面。随着医学模式和疾病谱的改变,现代医学逐渐认识到患者自身心理感受在临床疗效中的意义,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中也开始重视对于人体功能活动和生存质量的整体评价。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相关疾病的疗效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疾病疗效评价;②证候疗效评价;③临床主要症状、体征的疗效评价;④理化检查(如影像学指标、生化指标、病理指标等);⑤生存质量;⑥合并症的发生;⑦安全性评价:包括不良反应的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⑧卫生经济学评价:包括治疗成本的计算、成本-效果分析等。

笔者认为,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应结合各病种的具体病情,选择具有代表性、确定性、区别能力、互相独立的指标,从而初步建立既体现中医特色优势,又与现代诊疗模式相适应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集。例如,对功能性疾病,以现代化功能性检查和中医证候学、生存质量的评价指标为主;对疑难疾病,则应采用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的综合指标;对于一些慢性迁延难愈的疾病,则不能仅从近期证候学改变判断,更应重视结局指标的意义。

1.2临床疗效评价方法

为了突显中医整体观念的思想,除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有所变化,从单一指标向多元指标集转变,从单纯西医指标向包括病证指标在内的中西医并举的指标集的转变外,综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也应运而生。中医综合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不再满足于多指标单一统计方法结果的叠加,而是把各指标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运用综合疗效评价方法予以综合立体评价。

常用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较多,如秩和比法,可消除异常值干扰,解决指标值为零时在统计处理中的困惑,能在充分利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起校正作用,所以,在涉及病死率的疾病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意义。

对于一些慢性病,更看重整体效益及内部各指标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不是单项指标的特色,考虑运用非线性加权综合法、TOPSIS理想点法、多层次灰色评价等方法。

1.3存在的问题

临床疗效评价包括疗效评价指标和疗效评价方法两个方面。二者之间的关系,简言之,前者决定后者,后者服从和服务于前者。在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中,关键还是要解决评价指标问题。

中医药对疾病的治疗着重对人体的整体调节,其对机体的多层次、多环节、多靶点的作用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整体调节,已被认为是产生疗效的依据所在。评定中医药有效性结局的选择既不应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出发,也不应当是多指标的简单叠加。这一方面是由于疾病指标的选取不应是随意而为,应该在一定标准下进行;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指标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重复性。因此,对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上,应从整体水平考虑,从而对中医药临床疗效作出客观、系统的评价;否则,用现代医学指标来评价中医的证候疗效,不仅掩盖了中医药的疗效,而且不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因此,建立符合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证候疗效评价的重要性

中医学与西医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中医学以人为中心,从人体功能状态、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规律着眼,掌握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有“活力的人”是其观察、调控的对象,而患者自我感受、体验的反馈是辨证论治中被高度关注的重要内容。中医学强调整体调节、辨证论治,重视患者治疗后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改善的指标,其实这就是最具体、最直接的评价方法。在医学疗效评价中,中医治疗效果常会受到质疑,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缺乏检验中医临床疗效的统一标准,使临床效果无法重复。笔者在文献调研中也发现,大多数作者对于疾病、症状等均采用自拟的疗效标准进行评价。

陈可冀院士认为,评价中医药疗效应强调四性,即:①合理性,其理论思维、病证结合的评估标准以及统计学要求合理;②重复性,其疗效结论主客观误差小,经得起他人重复;③随机性,设计观察验证及后续都能体现;④代表性,基本可以反映当代实际医疗水平[1]。总之,对于中医疗效评价应建立既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评价标准,使之能得到医学界公认;又能体现出中医药整体调节特色和优势的综合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标准。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髓,在评价中医临床疗效时,不应缺少反映证候改善程度的指标。笔者注意到,各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所列每一种疾病都确定了中医证的疗效判断标准,这等于提示所有的疾病都要评价中医证的疗效。强调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中医疗效评价指标和方法体系,在某种程度上也进一步突出了“证”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地位和作用。

近年来,众多学者开展了中医证候的研究。有学者认为,为了降低医生主观因素的影响,可采用降维升阶的方法[2]。首先对证候进行单因素提取,即进行降维;然后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归纳方法,把证候复合成一个“整体”,即证候的升阶,使临床试验中受试对象达到“同质性”要求。另外,也可以采用主证的辨证方法,有研究者根据文献资料及专家意见,拟定某一疾病证候类型访谈大纲,通过大样本调查、分析比较,得出主证(出现率大于50%的症状、舌象、脉象)[3]。再根据主证出现的频度来确定各证型疗效的关键指征,结合定量研究的方法,进行严格数理统计分析,完善“证候评定量表”,建立中医证候评价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的“证”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是基于临床经验和逻辑判断确定下来的,不是按照一种严密的论证和验证体系研究出来的,因此,借助现实的“证”进行的疗效评价是比较粗糙的,也难以深入并推广。例如,首先就涉及证候的规范化。证候规范化包括证名的规范和证的诊断标准的规范,其中证候诊断标准的研究是证候规范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中医证候复杂、多维,证候量化自拟标准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因此,尽管中医界把证作为体现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但目前它还不具备“标准”的性质和要求。中医证候规范化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顺序上的先后性,跨越发展存在一定难度。

3关于中医临床量表的建立

从理论上说,客观存在的任何一种现象都是可以认识的,因为客观存在就有数量,有数量就可以测量,能测量就可以重复。中医临床疗效也决不是只能在某一人手里重复,一定能量化表达,让人理解。

评定量表是用来量化观察所得印象的一种测量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医学、社会等评估。评定量表的编制是严格按照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在专家经验与文献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研究和评价,不单是罗列症状,编成症状清单或词表,而是需要经过信度、效度的检验。

临床结局报告(Patientreportoutcome,PRO)就是一种直接来源于患者,没有医生或其他任何人对于患者反应的解释,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各个方面进行评定的量表[4]。

中医临床诊疗时大多采取医生口头询问和患者的口头回答等方式,尚处在单纯的模糊的经验现象积累阶段,未能找出对患者描述的症状进行更深一层的量化分级方法。因而,难免会因医者个人知识面和经验的不同,出现症状疗效评价的差异,从而不能对患者病情进行精确评价、系统分析。

患者主观的痛苦与不适是软指标,软指标需要合理评价才能得以推广使用。在完善现代临床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如果借鉴量表的相关信息,建立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评价指标量化测量体系来评价中医临床疗效,将会解决中医疗效评价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笔者认为,将PRO量表研究的相关内容与之相结合,借用量表测评的方法,建立符合中医自身规律和特点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这将为建立适合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体系拓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陈可冀.关于传统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问题[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5,3(1):1-2.

[2]赖世隆.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若干关键环节的思考[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19(4):245-250.

医疗体系的现状篇(6)

[关键词]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方案设计;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的维修管理是其生命周期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不仅是保证设备完好的关键,也与临床应用是否安全有效密切相关,是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2]。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的大幅度增加,医疗设备维护及管理工作繁重,对医院的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3]。加强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使其更好的为临床服务,还可促进医院设备管理向精细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医院能够利用最优的医疗设备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1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背景

近年来,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医疗设备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增加,传统的维修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只有通过多元化的科学管理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5]。通过对如东县人民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深入了解,发现需要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1)医疗设备维修时间长[6]。一方面由于医疗设备技术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导致维修人员检修时间过长;另一方面是由于无专门的配件管理,工程师在遇到需要更换配件时,一般采用现购置方法,且产生费用的维修报批时间长,从而延长了维修时间。(2)维修管理项目种类繁多,内容琐碎。医疗设备相关记录需要使用大量的纸张,且以手工记录为主,记录的文档不便于查询和保存,给设备维修管理和总结分析带来了不便。(3)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缺乏计划性,预防性维修工作盲目[7]。(4)各医院普遍存在“重医轻工的思想”,维修工具简陋,导致工程师只能做一些简单维修,遇到有难度的维修只能求助厂商工程师[8]。而长期依赖厂商工程师又会导致医院处于被动地位,出现维修响应不及时,维修费用高等问题。(5)使用科室无法实时监督设备维修状况,各科室之间得不到良好沟通,影响临床科室正常使用[9]。医院需要一个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用于管理相关记录信息,合理分配现有工程师,制定日常维修保养周期,使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10]。

2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主要涉及临床使用科室、医疗设备维修组以及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3个使用部门,只有将3个部门工作相辅相成,才能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完好率,确保临床诊疗工作有序进行。

2.1临床使用科室系统需求分析

临床科室护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管好本科室的所有医疗设备,如设备的使用和保养、设备故障报修及设备报废申请等,故其主要系统需求分析有故障报修与维修状态查询、设备日常保养与保养状况查询以及设备报废申请与报废状态查询。

2.2医疗设备维修组系统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维修组的主要职责是接收临床科室的故障报修信息、及时派工维修、反馈设备的故障现象、合理使用维修配件、参与报废设备的检验及处置工作、制定周期保养计划以及进行预防性维护保养等。其主要系统需求分析如图1所示。

2.3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系统需求分析

医疗设备管理办公室主要运用系统完成查询与统计工作,查询操作贯穿于系统的各项业务中,主要包括注册用户信息、医疗设备信息和设备配件信息查询,其可以帮助各科室及时掌握设备维修情况。统计操作不仅能实现维修工作量、设备故障率、维修服务费和设备配件费的统计,也是科室管理的重要依据。

3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设计

3.1逻辑功能设计

在上述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归纳为基础业务和核心业务两大模块。①基础业务模块,分为系统管理和基础数据管理2个功能模块,系统管理主要面向于系统管理员,完成系统维护及数据初始化等工作,基础数据管理是临床使用科室与设备科工作的实体,可完成各项数据的建模工作;②核心业务模块,涵盖设备维修管理中的所有业务,即故障报修、派工维修、预防性保养、配件管理和设备报废5个功能模块。

3.2整体方案设计

使用医疗设备维系管理系统不仅可适应医院的信息化管理,而且能够完善医学装备科的日常业务,使医疗设备的维修、费用支出和报废处置等工作更加透明。本研究在系统逻辑功能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方案设计,其整体设计如图2所示。

3.3数据库设计

经过对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逻辑功能及总体方案设计的详细分析,建立满足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数据库模型,模型可直观了解系统中的关系类与实体类。该系统的数据库实体-联系模型如图3所示。

4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优势

4.1实现医疗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

系统主要用于实现医疗设备的故障报修、派工维修、预防性保养、配件管理、设备报废、信息查询和工作量统计的自动化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优化故障报修流程,缩短维修响应时间,记录设备不同时期的故障原因及检修方法,还能科学安排医疗设备的保养计划,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实现医疗设备报废透明化。此外,维修工程师能够应用该系统对医疗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做到早预防和早检修[11]。

4.2提升医疗设备维修档案管理质量

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增多,随机带来的资料也日益增多,因此传统的档案管理均难达到要求,故医疗设备维修档案无纸化管理势在必行[12]。使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可将医疗设备购置、维修保养、质量安全检查、培训考核、设备巡检、更新和报废申请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无纸化管理,减少资源浪费。设备使用科室和管理科室也能及时查看该资料,掌握设备的使用技术状况,通过分析其使用率、完好率、维修率和报废率等资料,为医院更新和购置新设备提供有效的依据。

4.3提高医疗设备经济效益

医疗设备的效益分析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使用维修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从设备完好率、使用率及报废折旧费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还能反映医疗设备管理人员、使用人员及维修人员的工作效率,便于医院进行资金质量控制[13]。

5结论

医疗体系的现状篇(7)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 医疗设备管理 医院 应用

现代化医院正常、高效运行离不开医疗设备的科学、规范、高效管理工作。规范合理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需要科学的质量管理体制作为支撑,还需要质量管理体制的科学应用。我院近年来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之中,大大增强了医疗设备的可操作性和管理的规范性、高效性和科学性。现将我院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方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一、新时期的医疗设备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

(1)新时期医疗设备管理

随着医院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疗设备种类的逐渐增多,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控制工作日渐重要和复杂,如何提升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成为医院日常运行的一大问题。医疗设备是医院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规范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并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于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是现代化医院日常工作中亟需完善的问题。

(2)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文件时质量管理体系,此种质量管理体系采用基本的、通用的8项质量管理原则构成,体系将客户的想法和利益作为中心,重视管理工作中领导的核心作用,倡导全员参与,强调过程控制,重视工作体制的持续优化,主供双方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我院遵循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提出“患者为中心、过程控制为方法、管理持续优化”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核心思想。

二、质量管理体系在现代化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1)医疗设备管理程序设定与完善

医疗设备管理程序的设定与完善工作是医院医疗设备整体管理工作实施的核心与支撑。我院根据医疗设备实际应用和管理状况,制定了如下的设备管理程序:医疗设备使用科室提出设备使用申请院内各级负责人员及组织对科室提出的申请查证和审核若审核通过医疗器械科负责设备采购工作设备采购完毕由专门的安装调试人员负责医疗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相关部门对医疗设备进行出入库登记使用科室负责设备日常管理及保养设备维修科室提出报废申请报废审批设备报废、下台账。

程序中不同环节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例如,医疗设备的登记入档需要等到采购完毕、检查外包装及设备外形与基本功能、清点、调试安装、试运行这一系列的工作完毕之后,才能正式登记入档。

(2)医疗设备采购控制程序控制

在整体医疗设备管理程序之下,设备采购程序是整个程序的起始和关键所在。我院在医疗设备采购程序中新增了对设备经销商和供应商的评价和管理项目,主要程序管理如下:审查供应商和经销商的资质状况填制专门的供应商及经销商基本情况登记表提取设备样品设备生产现场考察供应商及经销商历史状况调查评估供应商及经销商信誉度调查与评估筛选和整理合格供应商及经销商名单建立和维护双方合作关系采购标准及数量实际采购流程实施。程序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专门的组织和负责人做好记录并随时跟进。

(3)监测设备管理程序控制

监测设备与计量设备的管理程序中的所有环节都需要相应的负责人和组织及时跟进并做好记录。我院监测设备管理程序建立和完善如下:建立并完善计量和监测设备台账制定监测与计量设备检测计划依照原定计划进行设备测定标注并记录出现状态异常的计量与监测设备计量设备与监测设备存档全程跟踪和记录。程序的编制、调整及执行必须严格依照院内规定的监测器具检定周期及规范模式进行,且原定计划与规范需经医院高级主管审核批注之后方可交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组织实施和监理。

(4)医疗设备管理程序评估与改进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个程序文件都需要不断评估和持续改进,这是提升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及全员综合素质的关键所在,也是综合提升医院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院自引进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之后,每年、每季度都会依照近阶段医院医疗设备整体使用及管理状况以及医院整体运行发展状况,对我院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个程序文件运行和实施状况进行实时评估并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相关部门注重设备临床使用反馈,切实改进医疗设备管理程序文件。

三、质量管理体系应用效果

我院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推行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之后,结合我院医疗设备整体使用及管理状况以及医院整体运行发展状况,制定并完善了一些列的管理程序文件,目前正处于良性运行阶段。

医疗设备的购置申请、申请审核、采购方案、招标方式、合同签订及设备安装调试、登记建档、日常管理、报废流程等多个环节都制定了完善、科学的控制规范,保证了医疗设备从购置到使用,直到报废全程的科学性和合法性,加强了医疗设备管理全程中全体人员的参与度及相关组织机构的核心领导力,切实做到了“患者为中心、过程控制为方法、管理持续优化”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目标。

四、总结

提升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是当代医院日常运行的一大问题。医疗设备是医院发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基本保障,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效、规范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并将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应用于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是现代化医院日常工作中亟需完善的问题。我院遵循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结合我院医疗设备整体使用及管理状况以及医院整体运行发展状况,将患者的想法和利益作为中心,重视管理工作中领导的核心作用,倡导全员参与,强调过程控制,重视工作体制的持续优化,制定并完善了一些列的管理程序文件,提出“患者为中心、过程控制为方法、管理持续优化”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核心思想,大大增强了医疗设备的可操作性和管理的规范性、高效性和科学性。我院近年来将质量管理体系应用于院内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成功经验表明,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应用能够大大增强医疗设备的可操作性和管理的规范性、高效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张博,刘希娟,钱琳琳等.浅谈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12,25(1):42-44.

[2] 郭红路.浅谈质量管理体系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19):2255-2256.

[3] 陈鑫,于洋,汪德清等.ISO15189质量体系中的关于医疗设备管理具体实践[C].//中国医师协会输血分会2010年第四届输血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350-352.

[4] 张巍,张鹏,荆斌等.标准操作程序在医学装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