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梯员工年终总结

电梯员工年终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14 03:30:51

电梯员工年终总结

电梯员工年终总结篇(1)

[关键词]物联网;电梯;维保检验;监管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1-0343-01

目前各地电梯数量增长速度较快,希望依靠人海战术对每部电梯进行安全检查不太现实,一些维保质量不过关的电梯就成为了漏网之鱼,给电梯安全留下隐患。电梯数量大、分布广、增速快,监管部门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很难做到对电梯使用、维保和定期检验情况的有效监控。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对电梯维保过程和检验工作进行监管的装置,以提高电梯维保检测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

1 电梯维保检验监管系统的总体技术框架

1.1 需求分析

以物联网为技术支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电梯维保检验监管系统。

督促维保单位按时对电梯进行全面、系统的维保工作,提高电梯维保检验水平,提升电梯安全系数,最大程度上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响应国家“智慧城市”计划,为现代化科技发展提供助力。

1.2 技术框架

目前电梯轿厢内的纸质电梯安全检验合格标示牌能够显示电梯使用单位、维保单位和下一次年检时间等信息,但不能动态反映电梯 15日进行一次维保的维护保养、超期未维保、超期未年检等信息。我公司研发的电梯维保监管系统中,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采用LED液晶显示屏,通过2G、3G、4G 无线网络与电梯使用单位、电梯维保单位、电梯检验单位、电梯监管单位联网,将电梯的维保信息、安全检验信息动态的显示在LED液晶显示屏上,方便电梯乘客及时掌握电梯运行安全情况。电梯维保人员在电梯进行维保时,通过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的摄像头采集维保人员脸部特征,记录维保人员的身份识别信息。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乘客还可以通过终端上的呼叫按键联系电梯管理相关人员,尽快展开救援。电梯发生维保超期、年检超期时,乘客也可以通过终端上的投诉按键联系电梯监管单位,进行投诉。

1.3 系统组成

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由主控CPU单元、4G模块、摄像头模组、RFID模块、LED液晶显示单元、喇叭、拾音器、报警按键、投诉按键等模块组成硬件系统。由Linux操作系统和QT图形显示界面组成软件操作系统。该终端LED显示界面分为电梯安全检验信息显示区域和滚动文字显示区域组成。电梯安全检验信息显示区域显示信息为电梯设备代码、使用编号、维保单位、维保电话、检验单位、检验人员、下次检验日期等信息。电梯运行在正常年检合格时间内,显示背景图片信息为绿色,表示正常;电梯运行在年检到期前30天,显示背景图片信息为黄色,表示预警;电梯运行在超期未年检期间,显示背景图片信息为红色,表示告警。滚动文字区域显示上一次电梯维保日期,下一次维保日期、超期未维保天数、其他公告等信息。电梯在正常维保时间区间内,滚动文字背景为蓝色;电梯超期未维保时间在15日内,滚动文字背景色为黄色;超过2个维保周期未维保,滚动文字背景色为红色。电梯电子监管平台架构图如图1所示。

1.4 系统工作过程

电梯维保人员进行电梯维保作业时,在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的 RFID 刷卡区域刷自己的身份卡后,LED显示屏信息显示区域显示该维保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同时通过摄像头捕捉维保人员脸部信息,进行身份二次脸部特征识别。识别通过后,记录当前时间为维保开始时间,电梯维保工作结束后,维保人员再次进行身份信息确认,终端将记录维保人员身份信息、维保开始时间、维保结束时间、维保用时等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4G 网络上传到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平台数据库中。

当电梯发生超期未年检或者超期未维保的情况时,电梯乘客可以通过投诉按钮呼叫电梯相关管理单位,进行投诉,投诉内容可录音。当电梯发生困人故障时,电梯乘客可以通过报警按钮呼叫电梯管理相关单位,进行双向视频通话,了解轿厢内被困情况,进行施救。滚动文字区域也可以通过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平台下发一些通知、公告、投诉反馈信息等。电梯安全监管物联网平台可以按管理权限发起通过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的摄像头了解电梯轿厢内乘客乘梯的视频信息。

电梯维保检验故障报警物联网终端在电梯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系统可以加强质监部门监管,规范维保单位作业,提高检验机构效率,落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向社会公开公布电梯信息。系统能自动生成维保记录,反映作业人员工作情况,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系统还可以通过计算机通讯网络,将电梯的维保和检验信息实时反馈到质监部门的数据中心,质监部门据此可以及时掌握所有电梯的日常维保和检验情况,杜绝管理漏洞和安全隐患,实现历史追溯;业主和公众可通过访问质监部门的官方网站,实时查询电梯的维保和检验信息。

2 电梯维保监管系统发挥的管理作用和社会效益

电梯维保监管系统对完善电梯监管手段,促进维保行业健康发展,建立电梯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保障电梯运行的安全,避免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帮助消除电梯安全隐患,提高电梯维保检修的效率,降低电梯维护成本;可随时对电梯的运行和故障情况进行查询、统计和分析,方便电梯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掌握电梯的运行状况 ;在出现电梯故障或发生运行事故后,可通过查阅故障前后的电梯运行数据,分析故障或运行事故形成的原因;对电梯维保人员的例行巡检进行有效监督,确保维保巡检工作按规定进行;电梯维保有了透明度,公众享有了知情权,便于公众参与到电梯安全管理工作中;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情况下,不用到现场,利用电子监管平台,即可知道电梯的维保情况,大大提高了对电梯维保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显著提高了安全监察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安全监察中人员严重不足导致对电梯维保监管难以监控评估的问题。

3 结语

电梯维保检验监管系统采用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可实时采集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记录电梯运行的状态,对于异常数据提前报警;当电梯出现故障后,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若出现困人情况,本系统将电梯轿厢内部与外界通过电话保持连接,提高救援效率,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尽可能保证被困人员人身安全。

通过电梯维保检验监管系统,实现了对电梯安全了实施监管,最大程度上保证维保质量,提高电梯安全性,对人员安全有极大保障,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电梯员工年终总结篇(2)

关键词:电梯检验;物联网;RFID;GPRS

1 引言

我国电梯检验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电梯数量的急剧增长带来电梯检验工作量的成倍增加,造成检验人员工作繁重,急需从检验工作中寻找新方式、新方法提高检验工作效率,降低电梯检验人员工作量,保障检验质量。目前,检验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了检验管理系统用于检验业务的集中管理,但现有检验管理系统并未将检验工作中的“人”、“电梯”纳入网络,阻碍了检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电梯检验手持终端是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中重要一环,它通过射频识别(RFID)技术现场采集电梯的信息、领取检验任务、管理检验信息,并通过无线通信技术将各类检验信息传到信息中心,实现检验过程中信息集中管理,保证了检验人员、电梯与数据中心的信息交互。然而,目前市场手持终端种类众多,考虑到成本及功能的针对性,缺少专为电梯检验设计与开发的手持终端,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一种专为电梯检验所用的电梯检验手持终端。

2 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

2.1 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的需求

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将电梯检验工作中任务受理、任务下达、任务接受、检验信息录入、检验记录出具、校阅、检验报告出具、校阅、审核、批准、打印、存档等所有环节集中管理的业务管理系统,与现有检验管理系统相比,增加了检验现场的受检设备信息读写、远程检验任务下载、任务接受、现场数据上传、检验记录信息管理等功能,实现新增功能重点考虑以下需求:

(1)建立电梯设备的身份系统,用于电梯身份识别及记录相关信息;

(2)设计电梯检验移动终端,实现现场检验工作中领取检验任务、查看电梯信息、录入检验信息、上传数据等功能;

(3)通过检验原始信息的集中管理,自动形成相关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

2.2 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设计;

2.2.1 总体设计;

根据电梯检验业务的需求分析,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数据中心即服务器,提供数据支持及网络通讯接口;

第二部分:RFID(电子标签)系统;利用RIFD系统为电梯安装RFID卡,建立电梯身份的信息档案,完成电梯设备数字化;

第三部分:手持终端设备系统;手持终端是检验人员访问服务器硬件载体,也是实现电梯RFID卡与系统进行信息交互的中间载体,保证电梯、检验人员与数据中心的通讯联系。

图1 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物理框架图

2.2.2 检验业务流程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改变了原有业务流程只能在PC终端管理的局面,由于RFID系统及手持终端的使用,使得现场检测环节加入到业务流程中。现场检测环节依靠手持终端设备完成领取任务单(利用RFID系统)、设备信息卡的读写、检验信息的管理及数据上传等,为数据中心完成后续业务工作提供数据支持。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终端分别设计相应业务功能,具体功能分配如下:

PC终端完成以下工作:报检申请受理、编制工作单及任务单、检验任务下达、接受现场检测数据、编制原始记录、管理检验报告等;

手持终端客户端完成以下工作:通过RFID系统领取检验任务单、管理现场检验信息、读写电梯RFID信息卡、保持与系统的信息交互。

图2 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业务流程图

3 手持终端的实现

3.1 硬件设计

本文设计的电梯检验手持终端是集数据采集、无线通讯、信息存储、多媒体功能为一体,可同时实现RFID电子标签的读写、无线数据通讯、数据自动处理等功能。目前,手持终端开发技术发展成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快速的配置各种模块,一般带有独立的操作系统,有液晶显示屏,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考虑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整体需求,本文在手持移动终端硬件设计与实现上主要满足电梯检验工作的特殊性,如数据存储、自身防护、电池续航等方面。在原有各基本功能模块的基础上配置了RFID读写模块和GPRS通讯模块。手持终端硬件系统设计上考虑便携性能及小型化,电路设计时选用集成度高的芯片,体积小的电子元件,以节约硬件空间,选用三星的S3C2440ARM芯片作为手持移动终端[1]的CPU,配置相关基本电路、UHF RFID读写模块(工作频段在860到960MHz)及GPRS通讯模块。

系统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核心处理部分(CPU+FLASH+SDRAM)、对外接口部分(WIFI+蓝牙+USB)、软件调试接口部分(USB+RS232)、GPRS无线通讯部分、数据采集部分(UHF RFID读写)、电源管理等。

(1)核心部分;S3C2440是三星公司开发的用于移动设备的一款16/32位RISC微处理器,采用ARM920T内核,工作频率可以达到400MHz,手持终端采用128MB的SDRAM、1GB的Nand Flash以及SD卡的外扩存储器方案。选用两片16位SDRAM芯片组成32位数据总线,单片SDRAM大小64MB,分别组成高16位和低16位。应用bank6作为SDRAM的寻址空间,采用了nGCS6作为SDRAM的片选,寻址空间为0x30000000到0x37FFFFFF。S3C2440集成了8位/16位的NAND Flash控制器,支持512 /1024/2048个字节的NAND Flash页面大小。NAND Flash采用非标准总线形式的地址和数据传输方式,需要专门的NAND Flash控制器来完成对其寻址和数据读写。

图3 硬件总体设计框架图

(2)RFID读写模块部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利用射频信号通过空间耦合(如交变磁场、电磁场等)实现无接触信息交互并达到识别目的。RFID技术现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自动识别技术,一般由读卡器、天线、电子标签三部分组成。本文采用超高频系统,中心工作频率为915MHz,RFID标签采用无源标签,无源标签因其体积小和成本低被广泛用于UHF频段。综合考虑我们采用了Impinj公司的R1000[2]射频前端芯片。该芯片集成度高,功能全面,结合简单的电路即可实现射频前端的收发功能,工作在860-960MHz频段,涵盖了不同国家或地区的UHF RFID频段,片内集成了的寄存器,可以灵活控制其工作频率范围,并且支持ISO 18000-6C/EPC global Gen2空中接口协议。

(3)GPRS无线通讯部分;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英文缩写)即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是一种基于GSM无线系统的分组交换技术。GPRS是GSM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过渡技术,被称为2.5G,但在很多方面具有自身优势,特别是经济性,沿用现有的GSM网络来发展即可,不用重新铺设网络,相比第三代通讯技术(3G网络)节约成本。本文选用了Siemens的TC35i[3][4]模块作为GPRS的通讯模块。

3.2 软件设计

手持终端的软件设计分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用和应用程序设计两部分。

3.2.1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选用

目前,嵌入式操作系统品种较多,考虑系统软件的扩展性、持续性,本文选用了微软公司的Windows 。该操作系统是基于移动电子设备而设计,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广泛用于各类移动终端设备操作系统。Windows CE延续了Windows的界面风格、使用微软的开发工具、可以使用Windows的函数,从而使应用程序的开发变得简单,缩短应用程序的开发周期。

3.2.2 软件工作流程

手持终端系统软件主要功能:终端工作时,首先通过无线模块(GPRS)从数据中心下载检验任务,使用RFID模块采集外部数据信息,领取检验任务,然后根据具体检验任务处理检验信息信息,最终通过无线模块(GPRS)将数据信息上传给数据中心,在根据控制中心的回复的指令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时,通过RFID模块将重要检验信息(如最近一次检验日期)写入电梯RFID身份识别卡内。

3.3 功能演示

图5是手持终端的实物及系统框架图,该手持终端配置了RFID模块及GPRS无线通讯模块。通过RFID模块完成与电梯RFID信息卡的读写,使用GPRS无线通讯模块完成与数据中心的数据交互,实现了检验现场的信息集中管理。图6是手持终端应用程序基本功能演示。

4 结束语

本文设计的电梯检验手持终端是基于物联网的检验管理系统,主要根据电梯检验工作的实际需求,通过RFID模块和GPRS无线通讯模块完成电梯和检验人员与数据中心的数据交互。随着电梯检验工作信息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广泛应用电梯检验手持终端将是大势所趋。因此,本方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李文新; 王广龙; 陈建辉;《基于S3C2440和WinCE的嵌入式传感测控系统》;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年08期

[2]卓建亮、文光俊、李建;《一种小型化便携式UHF RFID读写器的实现》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08期

电梯员工年终总结篇(3)

关键词:异地扩建 电梯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8-0255-01

一、问题简介

为方便叙述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阐述。

这是梅州市启智学校异地扩建工程(小学部校区),是在梅州市东城中路原理工学校东校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的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教学楼(建筑面积约3544m2)、综合楼(建筑面积约2132m2)、实训楼(建筑面积约4139m2)、宿舍(建筑面积约3166m2)、风雨操场及附属用房(建筑面积约1393m2)的改建工程等施工内容。主要结构类型为框架结构,新增电梯间最大跨度约3.7m,建筑主体最高高度约28.5m,最高层数为地上8层。改建总建筑面积约14400m2,总投资金额约1800万元。于2015年4月15号由广州市元达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后6月份正式开始施工。

二、电梯位置的设计

对一幢高层建筑新增电梯,于启智学校的改造来说是很必要的,因为启智学校的特殊性,所以电梯不可或缺。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在尽量不影响结构安全及大楼人员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进行改造,建筑物新增电梯有两种情况:

1.在建筑物内部增加;由于原理工学校的结构构造不满足内部增加的条件,所以不采用。

2.在建筑外部增建;也可能对原结构产生影响,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增加加固费用和施工时间,在保证质量及安全的情况下控制工程造价和减短工期是关键。由于本次设计是不涉及其原有结构的任何改动的,大部分为装修,修补的工序,且原结构为框架结构,建筑内部在原设计之初是没有考虑电梯安装的,即未预留电梯井道及建造空间。所以,本项目根据原有建筑的实际情况和使用功能的需求在原建筑外边增建电梯的方式,在实训楼和宿舍楼两栋超过7层的建筑楼设置电梯。

三、施工时遇到的问题

1.发现问题

在施工电梯基础的时候遇到了电梯无法满足施工条件的情况,依据设计图纸在挖开地基发现实训楼和宿舍楼两个电梯其建筑基础与设计新增电梯基础重合,究其原由,是因为原理工学校东校区当时的竣工图纸已遗失,而没有了原图纸的参考作为新设计的依据,设计院在设计的时候只能根据设计前的现场考察勘探加上预估来确定了电梯的位置,未能预见到基坑下面原承台的大小及深度。

2.分析问题

项目组在接到施工单位的反映后,立刻约谈设计院讨论这个问题,若按照原设计施工的话将会出现共用承台的情况。共用基础会对原建筑结构产生影响,使其受力发生改变。而基础受力的改变,则会对原结构柱发生受力不均的情况,结构柱将会受到来自其他梁柱的不均匀剪力。又因原建筑是较早时期修建的,当时的混凝土标准未必达到要求,再加上使用多年其存在一定的结构损耗,长期以往可能会发生形变直至崩塌,这将严重影响到使用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其次设想是否在原位置缩小承台来满足要求,避免造成电梯移位而带来的重大变更问题。若发生移位,这将会要求重新设计图纸并作为重大变更审核,这会对我们的工程按时完工时间造成很大的压力。但经设计院论证,对于力与构造安全隐患考虑,若缩小承台将无法达到电梯建造的受力要求。所以,缩小电梯基础与共用基础都是不可采用的,如若需增设电梯,唯有更改原设计位置,重新拟定位置。

3.解决问题

因电梯对于启智学校的特殊性,基本是属于不可或缺的设备,对于正常的教学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又由于电梯移位问题在市住建局由于历史原因迟迟未通过审查。则不敢贸然施工,这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度从而影响学校的正常使用,所以项目组积极约谈市启智学校,教育局,住建局等单位协调处理此事,经过多次协调会议协商,最终在2015年11月19号在城建局召开的电梯移位协调会上,市城建局提议将此次变更不作为重大变更审核。鉴于本项目的特殊性,在保证安全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与会各方对市城建局所提建议无不同意见。至此启智学校实训楼及宿舍楼的电梯得与继续建造。

4.预见问题

对于此次事件让我在城建局实习期间受益匪浅,体会到建筑这一行的严谨性,切不可马虎随意,做事需瞻前顾后,个人认为设计院在设计电梯位置的时候是有失偏驳,在两栋呈“7”字形的建筑连接处设置电梯,若只考虑到使用方便程度上更好一点,则是并未考虑周全的。在建筑框架接壤地方,柱子数量不少,其四周地底必定存在不少的承重基础,又是在两栋建筑靠近的地方,设计空间狭小,使用空间狭小,并靠近楼梯,所以乘梯人员与走楼梯的人员存在路径交叉,在上下课高峰期,人流量大时可能会造成堵塞。并且在交接处要满足电梯的增设,则必须在做剪力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室采光困难也影响了本就采光差的地方更加昏暗。还有就是设计之前对于资料的收集不够完善,对于勘探不够细致,这在其他地方也可以体现出来,比如食堂前面的雨棚处,新设计的盲道上与原雨棚的钢柱位置重合,则要重新对雨棚钢柱位置进行平移。

并且,由于设计的不严谨性不仅导致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对工期造成了不可逆的影响,因其建造的客观性,如每一层的混凝土浇筑是要一个严格的时间间隔才可以继续浇筑的,一般每一层至少耗时7天。整一个电梯由动工到完工,2个月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这将对工期计划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总结经验与教训争取做到能够预见问题才有能力规避上述遇到的问题。

对于一栋旧楼改造工程,其难度将远超新建工程。因当时的建设标准与现今的建规范已经发生了改变,当时所用的材料于今而言未必符合使用要求。在材料强度,使用范围以及工程安全方面都需要做重新的评估,来符合新增电梯的要求。这将给改造工程带来更大的挑战。对于许多城市而言,规划局重新规划用地,考虑到财政预算,所以全国各地存在着很多的改造工程。由于现在的使用要求,超7层以上建筑需要设置电梯,所以新设电梯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的存在。这是一个与使用单位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建设,所以其受到的重视程度不亚于新建工程。

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服务,安全是放在首位的,无论是新建工程还是改造工程,其电梯建设都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改造工程更应该小心谨慎,严格施工,保质保量完成。无论是采用建筑内部新增的方式还是采用外部添建的方式,其检测和建设过程都必须有完备的资料做好记录与严谨核算,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疏忽。做到没一个环节都要做到有理有据,尽量规避如上述设计时所带来的重大变更问题。从而保证工程建设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

电梯员工年终总结篇(4)

关键词: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示范引领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1-0021-02

为了大力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实施100所示范高职院校、100所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战略的同时,教育部分别出台了[2006]16号、[2011]6号、[2011]9号等文件,尤其是[2011]12号文件:“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服务经济转型,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加强政府统筹,建立教育与行业对接协作机制”、“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充满活力的多元办学模式”、“增强服务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发展需要”、“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等八条意见要求,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式方法、途径路线。

以此为指导,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积极探索学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的协同机制, 建立了“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政行校企协作联盟平台”,成立了理事会形式的电梯学院,实现了办学体制机制的创新,从而增强了办学实力活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了专业服务能力。

一、完善合作机制,建立“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政行校企协作联盟平台”

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主导,完善“政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立“电梯行业人才培养政、行、校、企协作联盟平台”,构建多方参与、协同建设、共同育人的办学体系,成为人才培养的基石。

1.建立专业教师在”政行校企”合作中的分工联系机制

通过派遣校企合作专干、企业科技特派员和合作工程师等方式,建立专业教师分工联系机制,明确职责、工作任务、工作目标等,要求专业教师走出学校、走向政府、走入行业、走进企业,与政府领导、企业家、行业协会会长做朋友,谋求”政行校企”战略协作关系。

2.完善学校与“两府”的合作机制

积极与中山市政府合作,推动中山市政府出台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推动“中山市创业孵化基地服务中心”进一步扶持、帮助毕业生组建团队到中心创业;加强学校与中山市南区办事处的合作,进一步改善设立于南区电梯产业科技园区的电梯专业实训基地相关基础设施,建立“电梯教学与科研项目扶助资金”,促进学校与南区电梯产业科技园区电梯企业的有效合作。

3.完善学校与“两院”的合作机制

加强学校与中国建筑科学院机械化研究分院、中山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合作,使之成为电梯学院终身理事单位;建立教学研讨机制,定期邀请电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研讨、解决专业建设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建立学术交流机制,定期邀请科技人员到校举行相关学术交流、讲座、指导等活动;建立科学研究合作机制,共享合作科研机构的人力、技术、设备、实验室等优质资源,联合开展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研究工作。

4.完善学校与“两会”的合作机制

选举中国电梯协会秘书长李守林担任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和电梯学院名誉院长;将中山市电梯行业协会秘书处设立于学院,与电梯维护与管理专业教研室合署办公,专业主任担任秘书长职务;组织中山市南区电梯产业基地相关电梯企业员工开展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

5.完善学校与“两企”的合作机制

以中山为圆心,以珠江三角洲为半径,以长三角、京津唐为辐射,加强学校与两类电梯企业电梯生产制造企业和电梯安装、维保企业的紧密合作,完善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培养、课程资源共同开发、技术服务共同参与、毕业生就业共同引导、人才培养质量共同评价等机制。通过与“两府”的有效合作,使其充分扮演“红娘”角色;通过与“两院”的有效合作,使其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其更多技术成果及时转化为电梯行业现实生产力;通过与“两会”的有效合作,充分发挥其在地方政府、电梯行业、电梯企业中的影响力;通过与“两企”的有效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专业共建、人才共育,最终建立起“电梯行业人才政、校、行、企协作联盟平台”。

二、成立理事会形式电梯学院,创新办学体制机制

1.成立理事会形式电梯学院

以“电梯行业人才政、校、行、企协作联盟平台”为依托,2011年,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南区政府、中国建筑科学院机械化研究分院、部分知名电梯企业联合成立了理事会形式的“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南区电梯学院”。

2.创新电梯学院管理体制

电梯学院由理事会领导,实行理事会议事制度。通过召开理事会会议,讨论制定了理事会章程、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选举产生理事长、副理事长和理事。

3.建立电梯学院运行机制

在理事会领导下,电梯学院制定有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规章制度和各岗位职责、任职条件、考核办法、激励措施等。电梯学院下设电梯维护与管理、电梯工程技术、焊接技术三个专业教研室,一个实训中心,一个对外合作中心。电梯学院对内作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个二级机构,纳入学校的正常管理;对外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具体负责电梯学院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教研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

三、专业高度对接行业,逐步确立了电梯业界广泛影响力

1.高起点办学成就多个高水平成果

本专业与中国电梯行业协会和国家电梯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依托单位――中国建筑科学院机械化研究分院联合创办,并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单位,建成“全国电梯行业首批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成为国家电梯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培训教材编写的副组长单位,成为广东省高职教育首批重点建设专业,被批准为广东省第三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专业。

2.多形式办学初显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通过订单式培养,为三洋电梯(珠海)有限公司、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等电梯企业量身定制培养了大批电梯工程技术人才;成立了“蒂森克虏伯(中国)扶梯登机桥有限公司订单班,为蒂森克虏伯(中国)扶梯登机桥有限公司在职职工开展了成人学历教育。通过“2+1”、“1+2”人才培养模式,为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三明市职业学校等省内外兄弟中高职院校开展电梯专业普通学历教育人才培养,并为其专业教师进行了专项培训,在电梯业界逐步确立了广泛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7.

[2]胡丽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思考[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电梯员工年终总结篇(5)

【关键词】故障;运行状态;报警;检修运行;电梯

电梯存在于大多数高层楼宇中,目前我国的高层建筑中都采用了电梯,方便了大家在楼宇中的走动。但随之而来的是电梯老龄化与设备的故障的频繁出现。目前,每年因为电梯的故障事故占总的特种设备事故的百分之十二。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使得有关部门对此类事件施以极高的重视程度。

由此,通过互联网与电子计算机技术,我国对电梯的运行状态以及故障管理远程报警等开展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9年了2个新标准:《电梯远程报警系统》及《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数据监视和记录规范》[1]。在这两个标准中也规范了电梯在运行时的数据监控、状态监测、故障远程报警和出现故障时应如何正确合理快速的进行解决问题。

(一)电梯的运行状态与检测

电梯在大家平时的工作中是相对常见与接触最多的,但是一般情况下大家所面对的基本上都是正常运行和检修运行的。然而,电梯的对接操作运行、消防运行、以及紧急情况下的电动运行是最容易让大家忽略掉的,也是大家最不易注意到的。

(1)正常运行状态下的电梯,GB7588-2003中14.2.1.4规定:电梯中的核心电触板、触摸控制、磁卡控制等,都应当妥善安置,防止非控制人员的意外触摸或者触摸连电,造成电梯的故障。过去的手柄按钮控制,早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逐步被并联、集选、群控控制等高科技、现代化的产物取而代之。

(2)检修运行GB7588-2003的14.2.1.3(检修运行)规定:为了方便检修和防护,在电梯的顶部应装有易接近电梯并且方便控制的装置。该装置应在14.1.2的电气安全装置下正常操作。当启用该检修运行工作状态时,系统应该处于一个双稳态状态。当有任何不正当的操作时,系统应当及时给与错误提示。当完成检修运行时,恢复正常运行状态,恢复正常工作。

(3)电梯的对接操作运行,GB7588-2003电梯对接操作运行的规范14.2.1.5条对接操作运行规定:只有在特殊的实验状态下才可以使得轿厢在层门和轿门之间打开运行,此运行方式是为了让经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电梯装卸货物进行对接。

(4)就当遇到紧急情况时,电梯采用紧急消防和紧急供电运行状态。关闭所有的厢门防止火势、有毒气体的蔓延,及时的采用备用电源来供电梯的正常运行。以达到在危险的状态下正常运行的状态。

(5)电梯的正常运行状态,当然一定也需要管理的完善。应当加强对电梯的保养和固定时间内的维护。当出现故障时应及时的维修和停止运行。以保证电梯的正常运行。

(二)电梯故障远程报警系统

(1)远程故障报警系统,是终端与管理平台之间的相互交流的通道,当收到系统中某个终端发出的不正常运行频率,远程管理平台会相对应的发送一个应答数据包,用来解决此问题。在远程管理中心信息上读取传感器信号,根据上、下光电平层开关信号,判断是否楼层变化,根据磁感应,判断出电梯的位置,是否在上极限或者是下极限。若有报警信息则及时的反馈到远程报警管理平台[3]。终端与远程报警管理平台之间有应答协议。防止总线冲突,造成数据损坏、指令丢失。管理人员应做好观测,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合理完善的维修。以达到故障远程报警系统的目的。

(2)电梯的故障可以说是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大的不变。电梯中假装独立传感器,可以时刻的获取电梯的运行数据以及运行状态。除此之外,此装置不影响电梯的内外部机械结构,还可以控制电路。可以监控电梯的运行,预防不测的发生。这就是电梯故障远程报警系统在电梯运行工作中的重要性。

(3)电梯的故障,并不能直接的反应电梯是否处于危险状态,而是看出电梯的运行频率数据的改变,根据之前的数据显示,做出对比才可以判断出电梯处于什么状态。根据电梯的摆动幅度判断出问题所在。每次出现故障时,都会收到远程管理平台的应答数据包否则会重复报警,当收到远程管理平台发出的应答数据包时,才会如实的反应电梯的状态,并以某一周期性重复的发送。最终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4)远程通讯模块,其最初用于检测电梯的各种数据信息,或者以某种图形方式做出的动态管理[4]。远程控制模块用于远程控制电梯,以方便实现电梯的远程呼叫与楼层间的屏蔽,并且可以第一时间处理报警信息,做出最合理的救援计划。减少时间上的损失。

(5)故障远程报警系统的设计简单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根据现场环境与所处的位置,合理的设计出电梯的位置以及所占有的空间。其次,使用软件和硬件的连接,通过终端与管理中心的所互相发出的模拟故障信号和模拟数字故障信号,通过软件的设计,编辑出一组信号。分析以及排除故障动作的输出。最后,施工建设电梯并进行试运行。达到当初的设计目标。并且需要模拟的应急演习,以达到电梯达到正常运行和故障远程报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松国,韩树新,李伟忠,吴斌.电梯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远程报警系统研究.自动化与仪表,2011-10-15,期刊与故障远程报警系统分析。

[2]惠嘉琪.电梯运行状态监测,硅谷,2015-01-08,期刊.

电梯员工年终总结篇(6)

一、标准在社会活动中的作用

回顾标准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标准的主体范围可大可小,视标准所涉及的范围而定,大到可以世界范围适用。如国家标准,小到也可以到一个工厂,一个企业。标准规范行为的实体是指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在所规定的领域里如技术、管理 ,凡是反复出现的对象,不论抽象(如术语服务)具象(如产品)都可以用标准来规范。制定标准的目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达到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标准的内容,以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充分顾及先进性原则,标准体系是一定范围内标准的概貌,从体系可以看出标准覆盖的程度,看出标准之间的关系,看出标准化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也间接地反映出对标准知识掌握的程度,体系清晰地绘出了现行标准,正在制定的标准,特定标准。在检验工作中,制定标准化工作规划和计划的时候,标准体系是重要的依据,从而保证标准之间的协调性。有了标准体系便于我们用系统理论和手法整合标准,发挥的整体作用,实现我们的总体目标,便于适时更新标准,与时俱进,保持体系的先进性。

标准的作用就是为获得最佳秩序提供答案,“最佳秩序”是对标准化的作用和标准化目的的最准确、最深刻的概括。标准所以有这样的作用是因为首先标准必须建立在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基础上,始终反应最新技术知识,达到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的坚实基础,制定标准的进程,就是将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相互结合,纳入标准。其次标准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制定标准又不断修订标准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以表明它是积累实施经验的一种形式。再次,作为技术规范的标准,它不是局部的、片面的经验的总结,也不可能反应局部的利益,更不能体现个别人的主观意志,标准是各方利益协调的产物,协商一致的结果。正确地使用和贯彻制定标准,是为科学管理奠定基础,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全面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是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促进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提高企业应变能力,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是在社会生产组成部分之间交流和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方面具有重大作用,是保障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大量的环境保护标准,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制定后,用法律形式强制执行,对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作用。

二、标准是电梯检验中制定建立各项检验制度、工作秩序、作业指导书等的依据和基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电梯的人数逐年增加,电梯的安全管理,监督检验,使用维护就成为当前电梯安全运行的关键。家居高层乘电梯,旅店居住乘电梯,外出购物、看病等乘电梯……现在,人们乘电梯的机会越来越多了,电梯在生活、生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电梯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物质的标志之一,然而,电梯故障时有发生,有事甚至造成事故,危害乘客的人身安全,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对维护社会稳定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梯作为特种设备具备了非常完善的安全保护装置,能避免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状况。电梯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由国家有关部门授权的技术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且每年还将对电梯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法定的定期检验,运行检验,以确保其安全可靠。国家对电梯的安全已经高度重视,《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第九章的“公共安全”部分,已将电梯安全列入公共设施安全之中,还以国务院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373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将电梯纳入特种设备的管理,并且对电梯的生产、使用、安装、检验检测、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作了很明确的规定,今年又出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将特种设备安全纳入法制化管理。新闻媒体的报道对电梯的监督检查和检验检测等国家有关职能部门进行了有效的监督,对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出台的电梯管理标准、相关规定和安全乘坐电梯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大力宣传,特别是新通过的《特种设备安全法》要大力宣贯,发挥其应有作用。

电梯员工年终总结篇(7)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梯的紧急救援方式已从传统的“自救”方式发展到现在最常用的“他救”方式,并继续向 “自动救护”、“远程救护”及“社会专门救护”等方向发展。简述如下:

一、 电梯的应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电梯的应急救援包括有效的宣传、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有效应答和及时救护等诸多方面内容;(1)电梯的宣传工作是提高乘客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方面,目前了解电梯基本知识和应急救援的人员不多,乘客遇到紧急情况就惊慌失措,或者不按应急救援方式仓促逃生,酿成事故。所以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第一步就需做好宣传工作。目前此项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2)醒目的报警方式提示。主要是指在电梯轿厢里应有紧急报警有关说明,当乘客被困电梯时,能在第一时间方便快捷地向外发出求救信号;(3)有效应答是指乘客发出的求救信号能被值班岗位有效接收。(4)及时救护是指接到求救信号后,专业人员能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并按紧急操作说明与要求尽快将乘客解困。

二、电梯的应急救援方式及其发展

(1)传统的“自救”方式:

即利用轿门和电梯轿厢安全窗进行的自救。这是一些老电梯的救援方式。鉴于当时的规定要求,电梯轿厢里又普遍无紧急救护的操作说明,导致人员逃生方法不当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2)现在常见的“他救”方式:这是体现以人为本的紧急救护方式,也是目前电梯最常见的救护方式。就是通过被困乘客发出求救信号,由专业传护人员进行救护,轿厢应始终有足够的照明。

(2)电梯使用管理单位接报电梯紧急情况的处理程序:

①值班人员发现电梯发生紧急情况或接到求助信号后,应当立即通知本单位专业人员到现场进行处理,同时通知电梯维修保养单位。

②值班人员应用电梯配置的通讯对讲系统或其他可行方式,详细告知电梯轿厢内被困乘客应注意的事项并了解轿厢内被困状况。

③电梯使用管理单位的专业人员如自行救助有困难,应等待电梯维修保养人员,并告知被困人员保持镇定。

④现场紧急救援的实施 首先要确定电梯的位置,其次要迅速确定现场救援的方式 即手动紧急操作还是电动紧急运行控制。一般情况下,带减速器的主机以及盘车手轮带有减速齿轮时可采用手动盘车,反之应采用紧急电动运行进行救援。如果在可以采用手动盘车的场合,又增加了紧急电动运行控制也是允许的,但在具体进行救护时一次只能采用一种操作方式。

三、自动进行的应急救援方式

这是一种“先放人,再检修”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应急救援方式,一些高档电梯有此功能。国家标准目前对此尚无规定。

①故障自平层:当电梯出现故障时,电梯可自动检测出故障并就近停梯放人。

②断电自平层:在电梯突然断电时,依靠备用电源使电梯在就近楼层放人。此类电梯关键要解决所用蓄电池质量、寿命和价格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远程救援的应急救援方式

这是更先进的一种救援方式,电梯生产厂家( 或其维保中心)可通过监视系统对其电梯实施动态监控,出现故障时,监视人员可首先通过语音系统或字幕向被困在轿厢里的人员进行安抚,然后可远程操作电梯就近放人。目前这种最先进的救援方式还有待进一步研发。

五、社会救援方式

这是一种社会化的应急救援方式,即由地方政府在市、县范围内成立统一的电梯应急救援中心—电梯的 “110”。建立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应急救援队伍,这样应急救援的效率会更高。

六、消防状态下的应急救援

目前电梯设有一级消防和二级消防功能。一级消防功能主要是指返基站功能;二级消防指消防员专用电梯, 发生火灾时,先紧急迫降至基站,之后消防员还要进入到目的楼层救人。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向消防部门报警;打碎消防功能开关玻璃罩,拨动有消防功能电梯的消防按钮,使电梯进入消防状态。对于无消防功能的电梯,应当立即将电梯直接行驶到基站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未蔓延的楼层。在乘客离开电梯轿厢后,将电梯置于停止状态,用手关闭轿厢厅门、轿门切断电梯总电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