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浅谈企业文化

浅谈企业文化精品(七篇)

时间:2022-07-29 01:55:32

浅谈企业文化

浅谈企业文化篇(1)

关键词:企业文化 生产经营 企业精神

当前,随着改革程度的加深,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受到各种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更需要发挥企业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

用先进文化引导广大职工用正确的立场、观念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培养职工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各种问题,有助于避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形成尊重劳动、关心他人、维护公平、相互关爱、团结互助的道德风尚。那么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究竟该怎样建设具有行业特点和彰显企业个性的企业文化呢?现就如何加强建筑企业文化建设浅谈几点思考:

1 企业文化的含义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它的生产变革和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作风、思想、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行为方式和信念。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与企业精神文化活动密切相连,而且有赖于坚实的物质基础。

2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的特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变化积累形成、体现本企业鲜明风格个性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整体形象、整体发展水平、整体工作特色、企业生命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力量源泉。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其独特的一面:

①施工活动的流动性,决定了企业文化必然是跨地区与跨文化的,必须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②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一次性和不可逆转性,大量隐蔽工程主要还是靠施工人员的负责和自觉,只有少数的需要有限度的检查,加之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各工序、工种协同合作的过程,这就需要企业文化的约束,要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

③建筑施工企业是劳动力密集的行业。施工现场的分散性大、流动性强,劳动条件艰苦,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的还包括劳动者的个人质量意识,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这些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增加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3 建筑施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3.1 发挥党建作用,筑牢文化根基

党建文化是把党建理论与管理理论、文化建设融为一体,建立既有先进理念又有浓厚文化特色的党建工作规范程序和制度体系。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党建文化有互通之处,两者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党建文化在整体上对企业文化起到思想引领、方向引路、内容引导和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近几年来,河北建工集团装饰工程公司通过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使得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不断发挥,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

3.2 塑造企业品牌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

品牌是企业活动最为主要的经营手段,是企业信用的标志,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企业文化需要品牌作支撑,建筑企业产品要以鲁班奖为终极目标,强烈推出企业形象工程,彰显企业的安全、质量、服务、管理及实力。

3.3 注重以人为本,推动和谐发展

人是企业发展中最活跃的要素,也是最根本的要素。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要打造富有人情味的企业浓厚氛围,企业与职工戮力同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3.4 结合实际特点,找准发展方向

建筑企业要从工作大局出发,解决好价值观这一文化建设的核心问题,准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因为建筑企业文化必然要受到我国思想原则、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影响。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管理和企业经营管理相辅相成,同时它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和独有的内涵外延,企业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让职工通过愉快工作,从中感受到价值,企业要持续发展,必须一切依靠职工,一切为了职工。让企业文化成为职工的阳光、空气、水分,并真心服务于企业。

因此,只有我们正确认清建筑企业文化形成的社会经济文化条件,才能面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挑战和压力,要加以正确应用和研究,结合形势不断发掘和完善,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完善,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孕育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朱保才,李文.从长征精神到企业文化管理[J].人事管理,2005(3).

[2]施建维,樊红艳.企业文化改革[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3]李慧,胡姝.浅谈海尔企业文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03).

[4]井媛.企业文化在创业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0).

[5]张孝文,陈亚春.企业文化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5).

浅谈企业文化篇(2)

1986年,美国会计学会在纽约举行的会计与文化为主题的会计年会,开启了会计文化研究的先河。经过20多年的探索,该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有关会计文化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观点,其中代表性的有:田昆儒(2002)将会计文化界定为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有关会计的物质和精神的背景文化和其自身的文化内涵,由会计人员的价值取向、信念追求、文化修养、职业道德等内容构成。陈连喜(2002)认为会计文化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社会历史环境下,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理论与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等内容。殷勤凡(2006)认为会计文化是在会计主管倡导下形成的并为全体会计员工共同认可、信奉、实践和传承的精神财富的集合,由核心层的共同会计价值观和显现层的诚信、独立、客观、公正、谨慎、保密六个要素共同构成,为会计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职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般来讲,会计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专家认可、遵循,带有会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会计反映和监督作风、会计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和思想意识等因素的总和。依据文化学理论,企业会计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会计物质文化是指会计工作条件等的集合;会计制度文化是指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表现和制度约束等;会计精神文化是指会计及其管理人员的文化心理、文化素养等,它们之间具有层次性,各层次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构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构建现代企业会计文化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系统性原则

企业会计文化是一个由多层级、多要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在企业会计文化建设中,要以整体思考的方法深入研究,深思熟虑,细密量化,从整体上把握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发挥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各要素间的协调配合,使会计文化达到最优。

2、客观性原则

浅谈企业文化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 形成模式 文化建设

0 引言

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存在,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锻造企业的战略资产是非常必要的,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通常是在一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中,为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首先由创立者或领导者的倡导,并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和规范管理并制定适合企业文化传播的激励的政策,从而使企业员工的思想意识逐步变化,达到全企业的共识和认同,最终融合为全体企业人的默契、习惯和氛围。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因此把握好每个要素的建设对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1 企业文化的形成环境

企业文化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开放系统的特点就是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企业环境包括企业的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力度较大。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发展的影响看起来较为间接,然而实际上它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在二十一世纪会呈现出更加复杂的联系和难以想象的变化,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其发展战略、经营策略和管理模式方面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企业文化的内涵也要反映出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对企业内部要保持较高的整合度,对外要有较强的适应性,通过对企业主导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的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的转变,使企业文化成为蕴藏和不断孕育企业创新与企业发展的源泉,从而形成企业文化竞争力。例如用户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观念,是在商品经济出现买方市场,企业间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形成的。企业作为社会有机体要生存发展,但是客观条件又存在某些制约和困难,为了适应和改变客观环境,就必然产生相应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同时,也只有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文化,才能被多数员工所接受,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 企业文化的形成源头

企业文化的形成常常与企业的领导者和创始人的经营思想、管理艺术、工作风格,与他们个人的品格、胆识和魅力有着直接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左右着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主要发端者,他们勾画了企业发展的蓝图,不受以前的习惯做法和思想意识的束缚。企业的领导者依据其视野、认知、经验、知识与思想境界,靠着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在企业中的威望来影响普通员工,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使企业文化体系不断丰富而臻于完善。没有积淀这些文化底蕴做基础,一是难以产生远大的抱负,二是即便有理想也是浅薄之见,无法实现。

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当客观上出现对某种文化的需要时,往往交织在各种相互矛盾的利益之中,羁绊于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之内,因而一开始总是只有少数人首先觉悟。他们提出反映客观需要的文化主张,倡导改变旧的观念及行为方式,成为企业文化的先驱者。正是由于少数领袖人物示范,启发和带动了企业的其他人,才可以形成企业新的文化模式。

由于企业家在企业活动中的领导地位,企业家的意志力又是企业文化的守护神。坚定的意志、过人的魄力、无尽的热情、顽强的斗志、持久的韧性与对成功的渴望是优秀企业家的独特资源。更重要的是,具有不管遇到多少困难、意外,优秀企业家都能给失望的员工提供帮助,恢复起对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信心,带领企业不屈不挠地奋斗。如果没有超强意志力的企业领导者,所有的未来计划、承诺和梦想都只能是空谈而已。

3 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个以新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战胜旧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的过程,因此,新的思想观念必须经过广泛宣传、反复灌输才能逐步被员工所接受。在这个过程中,企业根据要实现的企业文化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是十分必要的。激励一般是指通过影响人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或者说是指人们朝向某一特定目标行为的倾向,增强或削弱其动机,来调整人们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必定受到外界推动力或者吸引力的影响,这种吸引力和推动力,通过个体自身的消化和吸收,转变成一种自动力,才能使个体改变原来自身的思想或者行为方式。自动力越大,行为也就越积极,反之亦然。而自动力的大小,固然与推动力或者吸引力之强度有关,但也离不开个体自身的因素。同样强度的推动力或吸引力,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产生强弱悬殊的自动力,对人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在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在员工原有行为方式和企业所倡导的行为方式有抵触的时候,靠员工自身的动力很难改变其原有的行为方式,此时作为驱动力的激励政策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日本经过几十年的宣传灌输,并配以不断的激励措施,终于形成了企业员工乃至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拼命竞争的精神。企业文化一般都要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化的过程。一种新的思想观念需要不断实践,不断激励。在长期实践中,通过吸收集体的智慧,不断补充修正,逐步趋向明确和完善。

4 企业文化的形成基础

企业文化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好与坏,只有适合不适合发展需要的区别,所以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去评测一个企业的好与坏。但可以发现,在企业文化的诸多不同之中,还是可以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的东西就是企业都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没有员工支持的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高层文化,是缺少持久动力的文化。企业员工的支持既是企业文化建立之初的选择,同样是企业文化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领导者在倡导一种思想或是一种行为方式之初,如果能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与支持,那么企业文化的推广将变得相对容易些。所以让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这就需要,一是改进领导工作与管理方式,企业领导应转变观念,淡化官本位意识,放下架子,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工作的透明度,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一方面及时定期地向全体员工报告企业管理动态及服务经营情况,让职工了解领导的工作内容与成效、企业的发展形势和工作任务及目标,也让员工知道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宣传企业的文化精神及近期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真正做到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手段置于广大员工监督之下,接受员工群众考核评价,以达到彼此互相理解、互相监督的目的。二是引导员工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服务、生产、经营和企业文化的建设,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形成一个紧密的互相依靠、互相促进的利益共同体。特别地,要在企业中逐步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和崇尚科学技术的文化氛围,从而使企业尽快过渡到富于创新精神的学习型组织。从而赢得广大员工的支持和依赖,使企业文化真正建立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之上。

企业文化建设是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坚定基石,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家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力在解放生产力中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从而发展企业的生产力。但是目前我国总体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度还不够,需要不断实践,通过吸收集体的智慧,不断补充、修正、逐步趋向明确和完善,这样才能在在新世纪的经济竞争中更好地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吴淑琨,席酉民.公司治理与中国企业改革.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浅谈企业文化篇(4)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

姓年名:级:调查题目:指导教师:

阳煤集团电大工作站

目录

提纲................................................................................................. -1-摘要................................................................................................. -2-绪论................................................................................................. -3-

一、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4-

二、氯碱化工企业安全问题及成因................................................ -5-

(一)安全意识不强................................................................... -7-

(二)安全管理模式手段落后................................................... -7-

(三)安全科技投入不足........................................................... -8-

(四)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9-

(五)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9-

三、加强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10-

(一)强化安全意识,构建企业安全管理文化.................... -10-

(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和手段........................................... -12-

(三)加大安全投入和科技创新............................................. -13-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4-

(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14-结论................................................................................................... -17-参考文献........................................................................................... -18-

浅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

绪论

一、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二、氯碱化工企业安全问题及成因

(一)安全意识不强

(二)安全管理模式、手段落后

(三)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不足

(四)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五)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纲

三、加强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安全意识,构建企业安全管理文化

(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和手段

(三)加大安全投入和科技创新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浅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

摘要

化工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的财产安全、人民生活利益,以及职工的安康,是化工企业最根本的效益所在。安全生产关系到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化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在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化工生产具有很高的危险性,而对如何减少化工企业事故的发生率,一直是我们化工从业者关心的问题。阳煤集团正处于强煤强化的转型发展时期,每一个分公司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我所在单位阳煤氯碱是阳煤集团下属子公司,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设备落后、工艺固定、存在的安全风险较大,容易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对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管理进行研究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氯碱化工企业安全问题及其成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相应对策,期望本文给化工行业在加强安全管理方面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化工企业事故案例安全管理

绪论

当前,化工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涉及到的化学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加。其使用的原料、中间体甚至产品本身,有70%以上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有腐蚀性的特性,生产过程中大多在高温、高压、有毒条件下进行,经常因处理不当而发生事故。化工过程日益向装置规模大型化、高工艺参数、过程连续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化学品事故的后果也越来越呈现出瞬间性、大规模化和灾难性的特点。虽然事故发生频率降低,但是,事故影响加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很不相应。灾害性爆炸事故、火灾事故、大范围人群中毒事故频繁发生。与其它方面的事故相比,危险化学品事故“死亡不多但影响严重,事故不大但波及范围广,伤害不重但后患无穷”,相关专家说“危化”隐患“一旦出事,都非小事”,而且化工企业大多在城镇附近,一旦发生恶性事故危害极大,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和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事故本身,不但造成劳动者的伤亡和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严重地污染、破坏环境,常常在一定范围内引起群体性、社会性问题,影响社会稳定大局。特别是:化学工业和核工业一样,发生的事故有可能造成社会、生态灾难,且影响可能持续数十年或更久,贻害子孙后代,而要消除事故后果,则需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求化工企业在发展的前提下强化必须企业的安全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一、加强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化工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化工生产往往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特点,任何一项设备隐患、制度缺失、工作疏忽或个人违章行为,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实际上,一个化工厂从建立到生产出产品,需要很多的环节,包括环境评价、产品和生产装置的安全性评价、劳动保护评价等等环节。否则,这些企业虽然表面上可以赢利,但实际会造成这种各样的隐患。因此,目前国家仅有环保局和安全生产办公室来进行想应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如引入行业协会等来对这些小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管。

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前提。由于化工生产中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的物质多,高温、高压设备多,工艺复杂,操作要求严格,如果管理不当或生产中出现失误,就可能发生火灾、爆炸、中毒或灼伤等事故,影响到生产的正常进行。轻则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和成本,造成生产环境的恶化;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毁灭整个工厂。无数事故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安全生产基础,现代化工就不可能健康正常地发展。

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保障。要充分发挥现代化的优势,必须实现安全生产,确保装置长期、连续、安全地运行。发生事故就会造成生产装置不能正常运行,影响生产能力,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安全生产是化工生产的关键。化工新产品的开发、新产品的试生产必须解决安全生产问题,否则便不能转化为实际生产过程。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为依据,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切实做好化工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减少事故总量,控制和减少较大以上事故发生,促进化工企业安全、环保、科学地发展。

通过加强化工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安全管理逐渐规范、从业人员素质持续提高、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通过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事故防范和控制能力及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和经济财产损失明显下降,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受控运行状态。

通过加强企业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规范企业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确保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保证化工建设项目投料试车安全和建成后的长期安全、稳定生产。

我现在氯碱化工公司工作,下面我重点谈谈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对策,仅供同行业人士参考!

二、氯碱化工企业安全问题及成因

化工及化工相关高危行业事故易发、多发,一旦发生重特大化工事故,不仅会导致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会引发重大环境和

生态灾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0年5.22日上午8:30分,阳煤氯碱公司公用工程工区污水处理工段临时负责人安排清理接触氧化池的淤泥;上午9:40分,该临时负责人在安装污水泵时被绳子带入池中,另一名工人立即下池施救,施救过程中两人窒息晕倒,第三名工人见状立即让找人施救,第三名工人在施救过程中也窒息。其他员工立即汇报公司进行抢救,10:20分送往平定县人民医院抢救;其中两人抢救无效死亡,一人受伤。事故原因:安全意识不强,没有采取安全措施,没有佩戴防毒面具情况下作业。

2010年7月18日15:30分,阳煤氯碱公司承包队检修作业人员在含有乙炔气的二期清净1塔上,用氧焊动火切割设备上的链接螺栓,导致发生爆炸。造成1死三重伤,事故原因:在没取得动火、登高、吊装作业证的情况下违章作业,检修现场管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没有及时制止违章作业,公司对外用工的资质审查不严,培训针对性不强,流于形式,安全技术措施审查不严、不细。

2010年11月20日晚19点01分,榆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树脂二厂2#聚合厂房内发生了空间爆炸,造成聚合厂房四面的建筑坍塌、电缆起火、管线震裂,导致氯乙烯单体泄漏着火、连锁爆炸,聚合厂房(1#2#聚合厂房)90m 范围内的建筑物的门窗损毁,1000m 方位内厂房、居民等建筑物的门窗玻璃部分破碎,事故造成4人死亡、2人重伤、3人轻伤,财产损失2500万元。

氯碱化工事故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意识不强

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在安全生产观念和认识上有了较大的转变,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安全意识的强弱对于促进化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保护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极为重要,同时,安全意识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事故的效果。当前有不少化工企业,上至老总下至员工,仍然存在着重生产轻安全的现象。没有做到“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缺乏安全法律观念和意识,逃避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没有实施有效的安全教育,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理念是依靠法律法规的监管,只顾生产经营不顾安全的现象还很严重,有的单位领导重效益轻安全。要知道,安全生产是最大的效益,安全不仅是一线工人关心的事,也应该是化工企业、地方政府、国家乃至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

(二)安全管理模式手段落后

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相对于国外的大型化工企业来说,还是相对落后的,主要表现在管理的模式和手段上。

1、实行政企分开之后,部分化工企业在其组织机构、资金使用、管理方式、内部责任划分等方面,依然延用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制度和方式。形式主义仍在作祟,许多人习惯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安全管理。管理模式落后,主要体现在靠会议防事故,靠文件防事故,靠检查防事故,单项的、被动的、经验似的管理;忽

视了安全信息的理论指导(缺乏安全信息的收集,决策缺乏科学性),忽视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系统安全管理,忽视了主动管理,安全检查不细不严;重事故后整改,轻事故前预防,在事故的预防措施上缺乏科学的技术手段,因而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安全管理的要求。

2、安全管理手段较单一,虽然国有大中型化工企业改制,产权、人事、工资、奖励、保险等最根本的制度基本上是政府手段放松,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受到制约而降低,化工企业自主经营安全管理手段至松懈,化工企业不能依据事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安全管理调整。安全生产的一些规章制度及安全经费往往难以很好地落实。

(三)安全科技投入不足

科技是维护生产安全的最大保证。安全生产科技工作是以公益性为主导的事业,目前,我国有些化工企业没有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投资机制和激励机制,更谈不上拓宽科技投入渠道,得不到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不少化工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和安全设施大多是十年或二十年以前投入使用的,设备和工艺在科技水平上与国内外同类生产装置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使得设备和装置的安全度降低。不少设备、设施存在严重的事故隐患,有的带病运转,有的就是摆设。另外,部分化工企业自身在投资和资金分配上,仍存在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生产安全这一重大因素其原因为:一是大多数化工企业资金紧张,二是化工企业负责人对事故隐患危害性的认

识不够深,三是部分事故隐患地方政府监管不到位。对安全检查出的隐患不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整改,不将隐患消除,那就埋下事故隐患,一旦发生事故,损失远远大于投入,到那时后悔莫及。所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改进要彻底,要舍得投入,一定要将隐患彻底整改。

(四)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

现行安全生产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安全管理机制是否健全,是衡量一个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新形势下,氯碱化工企业往往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获发展,把氯碱化工企业经济效益作为第一因素考虑,大量时间、精力都放在产量、质量、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安全管理资金投入,安全生产工作在氯碱化工企业的地位呈下降之势。氯碱化工企业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在深化,但却缺乏相应的安全管理监督、检查和激励机制,没有把安全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进行。安全管理的保证机制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落实,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安全责任不具体,责任的细化和落实不到位,责任的追究随意性大,几乎全部都是事后追究,极少事前惩治。

(五)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

部分化工企业对员工不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造成安全意识淡薄,基层管理干部的综合素质偏低,职工的安全素质差。有些生产指挥者违章指挥、操作者违规操作,冒险蛮干。在化工企业实行自主

管理之后,化工企业的用人、用工制度就可以自行决定了,这也是造成当前安全管理被削弱的一个重要因素。有些化工企业开始对原有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裁减,并由此而引发了安全管理技术人员的结构性矛盾,有人曾将此概括为“六多六少”:一是经验型人才多,专业型人才少:二是低学历人才多,高学历人才少;三是无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才多,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少;四是初级人才多,中、高级人才少;五是非安全专业的人才多,安全专业的人才少;六是单功能的人才多,多功能的人才少。还有一些化工企业为了减少成本支出,开始招收大量的合同工、临时工、季节工、农民工进厂,加上化工企业原有的职工变动频繁,调岗、离岗、返岗的流速加快,从而弱化了职工的安全技术教育,使一些未经安全培训的人员仓促上岗作业,此后也再没有进行定期的培训。这就为日后大量的因操作失误而带来的事故留下了隐患。有的化工企业即使开展了安全知识培训,也大多是让职工死记安全操作规程,从书本中来到书本中去,与将要或正在步入的实际工作岗位少有联系,其结果往往是职工的书面考试得分高,而实际操作安全意识却很差,对作业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知之甚少。

三、加强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安全意识,构建企业安全管理文化

氯碱化工企业的安全问题上归根结底是化工企业由于短期利益的驱动,在相关监管部门监督力度薄弱的情况下,产生的机会主义行

为,因此,在制度性规范的压力较强时,化工企业或许是被动的接受相关部门关于安全方面的要求。但是监管压力较弱时,化工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又将可能发生,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培养核电企业自我约束能力,强化安全意识,变为主动的自我遵从,才可以将风险在化工企业内部控制在最低的程度。这个方面的形成就需要通过构建起化工企业的安全文化来实现。安全文化是指一切从事于化工企业安全有关活动的人员的特征以及高度责任心。安全文化的实质是建立一套科学而严密的规章制度和组织体系,培养全体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良好的工作习惯,在整个企业内营造人人自觉关注安全的范围。安全文化的建立,需要从精神文化领域的发掘,重点的是道德意识的提升,统一安全价值观念,激发企业上下员工对安全工作的热情和创造能力,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自觉自愿的为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而奋斗,形成企业的道德凝聚力,为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不竭的推动力。实践证明,通过多种途径的激励措施,可以不断增强企业的荣誉感和道德进步需求。从而有效的减少企业安全生产领域的道德风险,因此,化工企业安全文化的创建,对于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尤为重要。

开展“安全月”的活动为培育和提升企业安全文化搭建平台和载体,公司将在“安全月”集中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安全警示教育,组织“安全月”黑板报的展示和评选,进行安全应急预案的演练,开展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治等活动,目的就是要大力提升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人心,促进公司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和好转。同时也要以“安全月”各项活动为抓手,培育企业的安全文化,逐步形成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和工作机制,使安全生产和管理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自觉化。

(二)、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和手段

1、防范为主。注重结果安全管理创新的原则受行业危险性所限,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必须是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管理,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软硬件管理高度统一,上下求得一致。因此,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是:防范为主,注重结果。即无论从完善对人员、设备、措施等必备条件的管理,还是全面推行高科技、新技术都以防范为主要目标,追求加大安全系数为根本。确保即使在出现或可能出现误操作、有缺陷的条件状态下,仍能够避免事故发生。

2、建立安全首长负责制。要建立一个以厂长(经理)为中心的统一指挥系统,也就是管理主体,这个管理主体一定要有权力、有权威,这种权力、权威体现在:一是由财产所有权所获得的支配权,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各类投入;二是由法律程序或特定标准所赋予的地位和职权,能有效指挥安全生产工作:三是谁主管、谁负责,指挥和控制保证生产的安全、稳定、长效运行。

3、将班组长素质提升工程纳入到安全管理模式中。班组长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公司安全、质量、产量和生产效益的基础,是兵头将尾,是最基层的领导者,班组长与其他管理者不同,他必须要深入工作现场,既是管理者,又是生产者,要会和懂生产各个环节的工艺

流程和操作程序,才能发现得出问题,管理到位。提高班组长的综合素质,落实基础管理为支点,改变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精神面貌,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加大安全投入和科技创新

加大安全投入、改善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随着设备设施运行时问的延长,设备老化、本质安全程度低下等不安全因素的不断增加,势必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隐患。因些,必须加强安全技改投入。一方面对新建的生产线应采用国内先进的安全技术设备,并经有资质单位进行安全评审后方交付使用,另一方面对影响安全的原有设备设施应依据轻重缓急,每年有训划地进行安改、技改,从技术措施上保证设备设施安全可靠运行。阳煤集团氯碱公司加大科技创新,外聘了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给供热工段的员工讲解了锅炉低负荷运行的操作要领。低负荷本身是种难掌握的运行方式,低负荷运行就是要求风用到最小,煤用到最少,同时还要确保回料系统的通料正常,因此风必须的掌握好,大了失去平衡返料就会不正常,小了就可能出现流化不好,料层沉积,最后无法运行。煤用到最少,这就需要操作人员时刻认真,观察各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比如煤断了,如果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很有可能低温灭火。经过我们对风的大小、煤配比千百次的调节,对返料无数次的调整,终于成功的按公司的要求,降负荷至70%-75%,每日节煤约50吨左右,节水约300吨左右,由于计量节电算不出,同时锅炉的磨损减小了,使用的寿命延长了。

企业要实现安全技改,必须有一定的专项资金,资金应统一安排,

集中使用,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加强安全技术的引进研发和利用,采用先进可靠的监控预警系统和设备,加大隐患治理投人,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防止设备带病运行,优化工艺操作,不断提升企业设备设施的安全水平,为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提供物质保证。

(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括综合安全管理制度、人员安全管理制度、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每个制度应做到目的明确、责任明确、标准明确,这样安全生产就有了基本保证。安全生产责任制一方面能增强公司各级负责人、个职能部门及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明确各级负责人员、个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生产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应履行的职能和应承担的责任,以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确保安全安全生产。为了能够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对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界定,通过与各级负责人、各职能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谁安排工作、谁负责安全,并按要求追究其责任。

(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安全教育,是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预防事故能力的重要途径。根

据资料统计,80%以上的事故,是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未能掌握相应的安全操作技能,在紧急情况下缺乏应急措施和自我保护能力造成的。因此,强化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企业职工安全生产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环节。阳煤集团氯碱公司按照“实际实用、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把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细、做好、重点做好“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和以师带徒“手指口述”形式的培训;所有培训都遵守“生产需要什么样的人员,我们就进行什么样的培训”和“现场干什么、我们教什么、考什么”的培训思路,确保职工学练结合,学以致用。其中通过开展“师带徒”活动、电葫芦吊装电石、分析工滴定操作等“技术比武”活动,大大增强了班组成员的凝聚力,营造了班组成员在技术能力、操作水平上相互“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使班组成员在操作上逐步规范化,从而实现班组管理规范化。在车间的每周二、五安全活动中始终坚持开展“四个一”,即讲解一个岗位操作要领,解剖一个事故案例,分析一个“三违”原因,宣传一项安全政策及法律法规。工段在星期一、三、四以“一周三培”、“两个三”为培训计划都按时进行着,着重从基本技能操作培训和现场管理水平两方面开展工作,不断强化车间基础管理。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适应变化、与时俱进、现场第

一、注重结果”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理念,坚持现场干部上讲台,培训课堂到现场,并以安全培训为重点,强化职工安全意识,促进职工安全行为养成;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为目标,

强化岗位技能培训为准则。

1、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知识的培训

尽可能配备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同时责任心强的人员来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懂管、会管、善管、敢管”。

2、对一线从业人员重点进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训

对于三级教育要重视班组级的教育,对于员工的培训教育做到不走过场,防止出现有试卷、有记录、有成绩,但无效果的现象。

3、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岗前培训教育

要求员工熟悉生产环境,了解危险化学品特性,明确危险环节,掌握应急处理措施,培养员工实际操作和应急救助能力与逃生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能力,才能使安全形势保持平稳态势。坚决杜绝无教育、无培训人员上岗。

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影响到氯碱化工企业安全的因素会越来越多,仅依靠单纯传统的安全思维方法和多种专业安全技术措施的简单叠加,难以解决复杂的生产系统中的安全问题。较好的途径是:用系统的思想、系统的方法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加以研究、分析和规划,进一步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安全管理的本质及内在规律,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使之更适应工程所面临的风险,减少或避免发生各种人员伤亡、设备事故。总之,安全工作是氯碱行业的头等大事,是企业发展有生命力的关键指标,安全工作必须警钟常鸣,常抓不懈。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要对国家负责,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家庭负责、要对每一个员工负责。要把安全工作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必须做到大事不过天,小事不过班。不要把安全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真正把“管安全”上升为“要安全”,使安全工作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故发生,切实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彦芳.浅谈化工企业安全管理[J].山西科技,2011,(02).

[2]毕素英.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0,,(02).

[3]寻英杰.浅谈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0,(34).

[4]李艳敏,郑昌元.化工企业安全管理浅谈[J].科技资讯,2009,(28).

[5]王雁萍.化工企业安全管理的创新[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5).

[6]高军.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09,(08).

[7]郭彬,王亚东.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分析[J].辽宁经济,2004,(01).

[8]张乐.浅谈石油化工企业安全管理[J].品牌(理论月刊),2011,(01).

浅谈企业文化篇(5)

关键词:煤炭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作为能源行业的老牌“龙头老大”,煤炭企业一直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为了适应新阶段的发展需要,建设现代化的企业面貌,继续在国民经济中“独当一面”,必须重视本企业的文化建设。

1.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企业文化不同于其他的文化类型,它是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积累出来的,极具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特色。从企业的企业经营哲学,到企业的精神风貌,从企业的道德规范,到企业的整体形象,无不包含于企业文化之中。也就是说,企业在日常经营中所形成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价值标准、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传统习惯等集中反映了一个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需要强调的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并不仅仅限制在这个小圈子内,它的丰富程度不亚于五彩缤纷的现实世界。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系统性强、理论基础雄厚的管理类学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扩散。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同样也是师从美国,尤其在煤炭企业方面。在参考国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基础之上,我国煤炭企业融入了自己的文化元素,以“人”为管理的出发点,以企业群众价值观和行为取向的共识为核心,由表及里,由浅到深形成了多要素交织的物质文化、指导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企业文化。

2.煤炭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逐步瓦解,市场经济异军突起,极大地动摇了煤炭企业的行业垄断地位。尤其是市场经济竞争机制的形成煤炭企业的生存发展再也无法依靠国家的扶持,只能通过自身的经营来求得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而现代社会中企业间的竞争不在仅仅停留在企业资本、管理方法和技术水平等层面上,而是包含有企业文化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而企业文化在“综合实力”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因此,要想赢得竞争,没有强大企业文化的支持是不可想象的。一言以蔽之,煤炭企业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既是出于适应市场竞争机制的必然要求,也是走向企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2提高企业员工的精神凝聚力

无论煤炭企业的管理人员,还是工作人员,相当部分都是“地下工作者”,长年累月的在地下矿井中工作,繁重的劳动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极大地损害了企业职员的身心。在这种条件下,很难有效地凝聚员工的精神力量,为企业的发展艰苦奋斗。而建设一个公平、公正、关怀、合作的企业文化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难题,将企业员工的精神气凝聚起来,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推动煤炭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2.3提升企业的发展潜力

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的大小不仅仅依靠高额的利润、广阔的市场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因为这些物质性的条件都是暂时所谓,而企业文化才是永恒。例如,在国外公司同中国企业进行合作洽谈是,看的并不是公司的规模大小的利润高低,而是注重企业是否拥有或者拥有怎样的企业文化,其原因就在于强大的企业文化才是核心竞争力的代表,才能保证企业有一股积极向上冲劲,才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才能在遇到挫折时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才具备更大的发展潜力。

3.煤炭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

建设企业文化并不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也并非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自然形成的,而是需要一定的建设方向和方法,从而在长时间的日常经营中积淀而来。

3.1把握好建设的方向

把握好建设的方向是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点,倘若方向出现偏差,无论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毫无用处。以此,企业要根据自身具有的特点,制定出符合自身的文化建设方向来。

3.1.1企业文化建设要大众化

煤炭企业是由千千万万员工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服务最广大的企业阶层,切记将文化建设变成某一阶层的“特权文化”。况且,离开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也只能停留在口号和标语上了,根本不可能付诸实施并变成现实。因此,煤炭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发动群众”,以人为本,群策群力,将每一位员工都纳入到具体的建设工作中去,在保证企业文化大众化的同时又可以加快建设的速度和效率。

3.1.2企业文化建设要特色化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即便是双胞胎也有差别),也没有完全形同的两篇雪花,自然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企业文化。这是因为,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管理理念、运营方式和精神追求,在此基础上沉淀出的企业文化自然也千差万别。何况,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参考,可以模仿,却无法复制。因此,煤炭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依靠自身的力量,必须具备自己与众不同的特色,切不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

3.1.3企业文化建设要朝气化

只有富有朝气的企业才能让企业具有活力,才能生气勃勃,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企业文化如果缺乏了朝气,就如同日垂西山时的晚霞,纵然在绚丽多彩也免不了烟消云彩。因此,煤炭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吸纳积极进取、奋勇开拓和激流勇进的精神内涵,将企业建设成一个“朝气焕发的登山者”。

3.2煤炭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一些具体方法

企业文化的顺利建设不仅需要正确的方向,还需要合适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方可实现强大企业文化的最终积淀和传承。

3.2.1注重对企业日常经营中形成的一些优良传统的发扬

煤炭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优良的传统,企业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优良的传统。在煤炭企业的长期运营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优良传统,例如艰苦奋斗、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等等。这些优良传统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也是托起企业文化建设的脊梁。因此,煤炭企业的生存发展离不开优良的传统,企业文化的建设更离不开优良的传统。煤炭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当不遗余力的将这些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并号召员工积极学习并传承下去,最终积淀成富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来。

3.2.2积极同国外拥有强大企业文化的公司进行交流

企业文化的发源地毕竟是国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也经历了数十年,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也独具自身特点的一些精神内涵。因此,我国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同国外同行积极进行经验交流,学习其对我们能有用的建设方法,并吸纳其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将我国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3.2.3搞好全体员工的精神教育

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他们的继承优良传统的意识,鼓励他们进行精神状态面向朝气化的调整,进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进步。

4.结束语

煤炭企业若想在社会经济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是达到这个目的的必要条件,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然要求。因此,煤炭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浅谈企业文化篇(6)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形象;企业发展;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竭资源。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自觉形成的,并为绝大多数员工认同信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它凝聚着企业全体员工的目标归宿和理想追求。现代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表明,培养和建设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促进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美国,而这种实践的主体主要在日本。日本企业的崛起,引起美国人的反思,美国人率先从理念的深度提出了企业文化理论,并使之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管理思想。从某种意义来讲,企业文化的价值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大庆油田这一国有特大型企业来说,更要积极发挥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塑造一流的企业形象,利用好“大庆油田”这一无形资产。本文就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企业文化凝心聚力、金员参与,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建设发展中,员工通过参与企业各项活动来体现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功企业的背后都有企业文化的基因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它就像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标明确、协调一致。如华为对学雷锋文化假设:雷锋精神的核心本质就是奉献,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奉献,踏踏实实地做好了本职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锋精神。华为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分配系统又做到,使这种奉献得到合理的回报。正是这种文化的假设系统使全体华为人认同公司的目标,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合力,即凝聚力,这种凝聚力量,是企业员工所认同认可的,从而能促进企业和谐较快发展。我们大庆油田在长期的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并确立了“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这就是我们油田的企业精神。靠着这种精神力量,大庆油田广大员工克服困难、奋力攻关,使原油稳产5000万吨以上保持了27年,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生存环境的总和,对企业管理的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渗透在管理的每一个具体岗位职能表现之中。只有全员行动,全员参与,才能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之上形成先进的群体文化,并且客观自觉寓于日常文化与日常工作之中,形成内在规律,实现员工人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形成较强的团队合力,使企业的生存发展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文化振奋精神、鼓舞士气,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长期重复的工作,难免会产生怠倦的情绪,在新时期应如何调整员工心态,激发队伍活力?多发奖金,多说好话不一定就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从物质、精神多个层次满足员工需求。倡导多元激励,才能契合适应新时期队伍建设的特殊性,从而达到激发员工的热情和干劲,提高工作效率。如,企业经常性地向员工宣传企业政策,让员工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奋斗目标,员工在不断了解企业的同时,也会更愿意充实自己,以配合企业发展需要,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能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激发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宽分发挥,从而提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人企合一”,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高扬“以人为本”的管理旗帜,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是世界现代化进程新特点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是时展趋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认识到人的文化主体性,尊重人的主体地位,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的角度尽其所能地满足员工的合理要求,充分挖掘员工的潜能,能够增强员工干劲,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落实员工的参与权,让员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员工才能爱企如家,企业的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通过推行情感管理,使企业成为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使员工群众感到安心、放心、顺心,从而唤起对企业的信心。通过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千方百计激发人的责任心和学习主动性,调动各阶层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推进企业持续发展。要引导员工把个人目标同企业目标结合起来,激励员工建立起对共同目标的信念,使员工与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目标,实现“人企合一”,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企业文化讲求诚信,内涵丰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浅谈企业文化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 政治思想工作 创新

近些年,受到国际金融环境的影响,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课题。将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自身开展的、对职工进行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素质为核心的思想教育,目的就是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动员和发动职工为企业当前和长远目标而奋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企业改革进程和发展大局,关系到企业效益的提高。

企业文化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内外环境氛围设计和提出的,并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和职工行为的一整套价值观准则企业文化不单指职工业余生活、文化娱乐,还包括企业精神、职业道德、企业形象等诸方面企业文化不是一种制度、战略和技术,而是将管理行为和职工行为规范化、概念化,以某种理想、信念表达出来。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价值体系,必然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

在日常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理沦,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的“发展、转变、和谐”中更有作为。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也可以借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实其内涵,确保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并使其更具效力企业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理沦,其根本立足点也是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企业文化建设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将充分发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及企业文化的引导、激励、约束和凝聚作用。

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企业文化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企业发展中心工作开拓了新的领域,是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企业文化所倡导的竞争精神、创新精神、科学精神、主人翁精神、群众精神、奉献精神、民主精神、服务精神等,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而且给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在培育企业群体意识、倡导企业道德、规范员工行为、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中,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活动舞台。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并有机地融合和统一起来,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在创新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源于职工群众创造,又需要转化为职工群众的自觉实践。要积极开展宣教工作,用职工易于理解的语言、身边的典型事例,通过开展座谈讨论和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职工正确地理解,主动地接受,真诚地实践:要在具体实践中弘扬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不仅需要凝练整合、学习深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升华:要有目的地教育引导,使干部职工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企业文化体现在本职岗位上,反映在具体工作中,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昂扬的士气,同心协力为发展贡献力量。

三、政治思想工作保证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就是要促进企业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路。经济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离开经济这个基础,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就要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必须把企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愿景转化为企业各岗位的具体要求,贯穿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在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办事,诚信经营实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把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观念,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确保发展目标的实现。从而在企业发展市场竞争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始终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培育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凝聚员工人心的一面旗帜。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和影响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竞争观念,把员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意识引导和归入企业精神之中,使企业精神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激发热情,鼓舞斗志的强大动力。努力把企业精神渗透到员工的心灵,使自我超越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追求,并且在不断更新的过程中重塑和优化,使企业文化处于不断整合、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之中。同时,使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使企业文化建设认到“外塑形象,内聚人心”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的政治优势,企业文化是企业快速发展源动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企业“发展、转变、和谐”中心工作,正确处理企业发展与员工成长成刁一的关系,借助企业文化凝聚职工的心,发掘职工的智慧,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企业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必然能发挥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实现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中的保证促进作用会跟上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翟林林.浅谈以文化建设为主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青年与社会, 2014,(2).

[2]苏晓慧.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方法[J].青年与社会, 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