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精品(七篇)

时间:2023-10-11 10:15:42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篇(1)

关键词:小学;德育;音乐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渗透,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因此,音乐教师更应该在教学过程当中利用学科特点,挖掘情感因素,将德育与音乐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启迪。

一、概述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

音乐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好的音乐能够引起听者的共鸣。同时,音乐也能够抒发感情,让人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在小学学习阶段,音乐是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而小学音乐教师更担负着启蒙学生的重任。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对德育进行渗透,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和情操,促进教学任务的实现。

二、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德育渗透的对策

1.将德育观念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为了加强德育的渗透效果,教师应该将德育渗透到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使得教学当中的不同环节都有德育观念的体现。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阶段认真对待,对学生的教育不应拘泥于形式,而是应该见缝插针地对学生进行德育,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将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第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第二,通过合唱等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培养集体意识;第三,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教材当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整合,全方面地渗透德育,实现学生品格以及情操的提升。

2.歌唱教学中渗透德育观念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一方面要对学生传授歌唱技巧以及基本乐理,提高学生歌唱水平,另一方面还应该为学生分析歌词当中蕴含的精神价值,并利用这种方法来渗透德育观念。在我国的小学音乐教材当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素材,这些歌词当中都有很多的精神价值,同时较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好孩子要诚实》就能够直接用于德育,在对这首歌曲进行教学时,学生能够收到德育的滋润,激发学习兴趣,并用朝气蓬勃的面貌面对生活。

3.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

每一首好的歌曲背后,同样都有着一个美妙的故事,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积极地挖掘这些故事,并将这些音乐背后的故事作为教学资源来创设教学情境,渗透德育观念。在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等,或者穿插一些小故事,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学到宝贵的品质。例如《卖报歌》的学习就可以利用歌词当中的恶劣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珍惜今天的生活,培养坚毅的品质,乐观对待人生当中的挫折。

4.在音乐赏析当中渗透德育教学

音乐赏析课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同时,对音乐的赏析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教师在音乐赏析课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从旋律、节奏等多个方面对音乐形象进行塑造,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当中,体会音乐背后的情感。

5.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德育渗透到各个环节当中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能单纯地采用说教的方式来进行德育的渗透,而是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德育灵活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课程教学能够使学生养成讲文明的习惯,而将德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则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缺点,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学效率。

6.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在教材当中,很多的作品都蕴含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这些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但想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地利用这些作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音乐当中的形象。而在经过这种引导教学之后,学生再次演唱歌曲就会领会到歌曲当中的精神内涵,而这种精神内涵正是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德育渗透所要表现的,也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所在。

总之,在实际的音乐教学实践过程当中,音乐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音乐教学当中的德育渗透展开更深的探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俊时.如何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兴趣[J].音乐天地,2006(9).

[2]占静.浅谈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9).

[3]唐军琳.谈音乐教学中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艺术教育,2006(7).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篇(2)

【关键词】维吾尔:歌舞艺术;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211-01

一、舞蹈是音乐的“女儿”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舞蹈和音乐是一个不能分离的行为,二者同出一源,密切联系。此言不虚。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而维吾尔舞蹈的音乐旋律一般都有活泼、节奏鲜明、情绪欢快等特点,小学生十分喜欢。音乐一响起,孩子们就会手舞足蹈。

二、民族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在要求

小学音乐教育本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审美爱好为动力的原则进行教学,强调音乐实践,突出音乐特点,弘扬民族音乐,回归音乐本位,注重音乐体验。新疆维吾尔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民族音乐运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对于弘扬民族精神,让小学生充分感悟、体会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维吾尔族歌舞艺术的基本特点与小学音乐的结合

(一)维吾尔族歌舞节奏的基本特征。节奏是音乐的一个基础单位,舞蹈节奏则是舞蹈音乐的灵魂。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具有强拍弱化、弱拍强化的特点。这种切分音附点节奏以弱拍上给以强拍的方式呈现,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小学生在听到音乐后很容易捕捉节奏特点,从而更好地体现在与舞蹈的结合中。而在舞蹈中充分运用舞蹈速度的快慢、动作的力度、幅度的大小,采用三步一抬或绕腕等动作,将舞蹈动作与强弱拍子完美结合在一起。维吾尔族舞蹈伴奏音乐,通常运用附点、切分音来打破原本中规中矩的节奏,让音乐风格更有民族特点和舞蹈风韵,小学生在学习中也更容易把握节奏的特点,突出了学习的趣味性。

(二)维吾尔族歌舞的动律特点。动律在舞蹈动作上,体现为舞蹈者通过身体有规律的动作来表达音乐节奏。膝部有规律性的连续微颤以及变换动作时的微颤是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变换动作之前经常使用“微颤”让舞蹈动作衔接得更加潇洒自然与优美。维吾尔舞蹈擅长运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比如手、肩膀、手腕、腰等,并且加一点装饰性动作,构成维吾尔族舞蹈的典型动作。

(三)维吾尔族歌舞的技巧特点。维吾尔族舞蹈非常讲究腰肢扭动的技巧。维吾尔族舞蹈不仅要求腰部扭动,呈现柔软的特点而且偏向于舞步的旋转,在不断变化的旋转舞步中,不断改变舞蹈造型,不断地将舞蹈推向高潮,并且在快速旋转中戛然而止。小学生体态轻盈、动作灵敏的身体特征为表现维吾尔歌舞奠定了良好的动作基础,表现为肢体动作协调,迅速把握维吾尔舞蹈的精髓。而维吾尔歌舞中欢快的音乐、矫健的舞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欢乐中充分感悟民族文化带来的魅力。

(四)维吾尔族歌舞的服饰特点。维吾尔族个性好客热情,在服饰穿着上讲究宽松、洒脱。维吾尔族的民族服侍都是色彩鲜艳,喜欢穿皮靴,喜戴四楞小花帽。维吾尔族姑娘以长发为美,把长发梳成十几条甚至更多的细辫,舞蹈旋转时随宽大的裙摆飘扬,十分妩媚迷人、活泼热情。学习新疆舞服饰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人们的穿着才能身临其境,体会新疆人民的欢快热情。

四、维吾尔歌舞艺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五线谱,更不是培养舞蹈家,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和喜爱,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应该是一种与美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人们心灵的情感教育。

将维吾尔歌舞艺术应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让学生体会乐观幽默的态度,当学生真正能体验到该舞种的民族风格时,他们也就更容易学习这种舞蹈。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锻炼小学生的动作协调性、肢体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让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形成自然美的体态,并与美的心态相结合,让自己的气质更文雅,更富活力与魅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民族自豪感,并在表演中加强自身的信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适当地实施维吾尔歌舞艺术教学,开展一个趋于民族舞蹈教学与音乐教学之间的课程,是一个值得我们在今后的音乐教学工作中去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安元忠.浅谈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与美学意义[J].才智,2011(14).

[2]王强,蔡水莲.浅析维吾尔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8(4).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篇(3)

1.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教育是培养人的千秋大业。在全校范围内创设“全员育人”的氛围,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全校教师要时时实践 “老师是学习的道德书籍”。同时自觉地投入到德育实施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坚持正面教育,有机渗透德育。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抓好德育队伍建设,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还必须有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些都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2.增强德育意识,从备课入手,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

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阳光牵着我的手》、《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称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3.在音乐教材的引进上,既要注意时代性,又要将思想性、教育性放在首位当前,我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耳朵接触的都是MP3港台流行歌曲,这些歌很大成分是表现“爱情至上” 、“以自我为中心”及狭隘自私恋爱观的爱情歌曲,其中也不乏一些颓丧伤感、情绪低落、表现失恋痛苦的歌曲,学生将这些歌词抄的满本都是,对于身体和思想都处于发育期的学生来说,这些歌曲无疑会对身心健康成长带来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音乐教师千万不可为了启发兴趣、活跃气氛迁就学生的喜好,将一些格调不高、内容不健康的流行歌曲随便引进课堂,这样对音乐教学的德育渗透,极为不利。教师尽量按手中的音乐教材上课,也可将一些时代感较强、优秀的通俗歌曲,如《爱的奉献》、《祝你平安》、《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我的中国心》等引入课堂,以扩展青少年的心胸,使其心灵充满人间广袤的爱,并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4.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5.寓德育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篇(4)

关键词:音乐;赏识;艺术

赏识就是一种认可,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认可方式,俗话说就是“你行”。

《新课标》的出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标准》不仅对音乐学科的性质、价值、定位、依据基础的理念作了全新的表述,而且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赏识教育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内在素质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其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教学理念。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呢?本人将从赏识教育中的原则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信任孩子

信任孩子是赏识教育的原则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怯懦的学生,他们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进行歌唱表演,甚至不敢抬头看老师一眼。孩子们即有脆弱心态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用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来激发他们。怎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老师信任他呢?

首先,教师要想办法帮孩子们树立自豪感。记得在一次低年级的期末测试中,我们班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名叫刘文静,在测试过程中,老师刚点到她的名字就有许多同学在偷偷地笑,还有个别同学干脆直接对我说:“老师,她不行的,别喊她了”。可我相信这孩子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表现自己。我用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她,在我的鼓励和同意一起带她唱的情况下,她怯生生地来到讲台上,然后按测试的要求进行表演。表演的结果是只有我的声音,而她只是微笑地动了动嘴唇,没等唱完,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回自己的座位,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下,此景引来一片轰笑。这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刘文静同学今天终于大胆站上舞台了,我们为她的进步感到自豪。掌声鼓励。”全班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来鼓励他,到第二节测试课中,我发现刘文静的手欲举又不敢举。我面带微笑边给其他同学测试边不时地看她,过了一会儿,她的手终于举起来了,我立刻用赏识的目光示意她,只见她小声说:“老师,我能再考一次吗?”听到她的话,我带头鼓掌鼓励。刘文静同学带着羞涩终于又一次站上了讲台。这一次虽然她唱得不理想,但是她已经从一定的心理障碍中解放出来了。在我的带动下,全班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刘文静同学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班里。

要孩子们增强自豪感,就要给孩子们力量,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我从这个孩子的身上领悟到:培养孩子们的自豪感是多么重要。

其次,老师要学会崇拜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老师就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最棒的!

二、尊重孩子

赏识是一种尊重,运用赏识教育就要学会尊重孩子。在音乐课堂中,如果老师仅做到信任学生,不注意尊重学生,单有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被学生认可的。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在课堂上老师认真倾听孩子们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现。在音乐课堂上,孩子们会碰到许多小事情,而他们都会当成大事情并自觉地报告给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认为妨碍课堂进度,而立刻制止他们的报告,结果会发现,学生因报告后得不到理会而窃窃私语,这才真正地影响了课堂教学。在我刚担任教师时,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记得有一次我上一年级的音乐课,有位小朋友报告说有人扔垃圾给他,当时我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他可能是认为没有举手就说话,老师不理他,又举起小手,可我还是不理他,过了一会儿,他的桌子底下传来嚓嚓的响声,许多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并争着向我报告发生的事情,我的课只好暂时停下来。这次教训我非常深刻。其实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会使孩子们产生满足感,从而增强注意力,课堂教学才会得以顺利进行。其次,要尊重孩子,老师还要学会向孩子们请教,用心理学来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向孩子们请教,如用“老师这样做好不好?你们喜欢吗?怎样做你们才更满意?”等课堂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关心,激发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应。

三、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是赏识教育的主要表现。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老师想不通的,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理解的作用。就拿音乐课中的端坐来说吧。端坐的姿势要求腰杆挺直,两腿并拢,小手放平。大部分的音乐教师都抱怨自己不是班主任,一节课里没几个学生能端坐听讲。我曾做过端坐的实验,看电视时,要求自己以端做的姿势来完成,结果不到30分钟,累得腰酸背疼,更何况一个儿童要端做35-40分钟。其实,这时如果教师再换一种角度去看待孩子,你会发现,趴在桌面上听你讲课的孩子是可爱的,歪着身子用手托头思考的孩子是认真的。

四、激励孩子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音乐课堂教学应以正向激励为主。表扬孩子,告诉孩子怎样去做,为孩子指明方向。如:我常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表演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赞赏地说“你唱(演)得真棒!如果速度再慢些就更好了”等等。正向激励的同时,负向激烈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向比较大胆的学生质疑:你行吗?向他们提出挑战,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编写新歌词,最后师生一起同唱新编歌词,在不断地演唱新“作品”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编写欲望。

五、宽容孩子

宽容不等于放任,一方面宽容是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一味地要求唱得好,表演到位,对孩子的纪律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儿童的成长规律。

总之,在音乐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方法是多样化的。这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而是通过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努力塑造健全人格,从而打造出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篇(5)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德育的作用

素质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能力的全面培养。真正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五育并举、互相渗透、互相结合、互相促进的,而音乐教育在这方面是功不可没的。音乐教育能丰富小学生的音乐知识,同时让小学生接触各种题材、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多半是各个时期、不同地方优秀思想的精华,通过这些能够使小学生扩大视野,从中获得知识,也使小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认识客观世界,从中得到精神的升华,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音乐教育使智育更加趋于完善。从不同类的歌曲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广泛的知识。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音乐是听觉艺术,是心灵的直接语言,比其它学科更善于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许多语言文字无法表达的感受却能在音乐中得到体验。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思想教育功能。当前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必须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音乐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育中,要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首要的是学会理解音乐,从音乐作品中发掘出优秀的思想。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体现德育的方法

(一)基础知识教学中感受音乐的意义

音乐基础知识内容中包括了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速度等等。而这些基本的音乐元素结合起来便能塑造出某一音乐形象,体现出作者创作某一音乐作品的意图,作者希望通过作品表达出的思想内容。让学生从这些歌曲最细微处入手,感受音乐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思想,让学生在艺术形象中受到情操的感化,在艺术美中接受德育教育。

(二)从歌词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从音乐教学本身而言,它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和艺术教育两部分,如果只是纯艺术地从音乐的角度去传授知识,忽视品德教育,就达不到对学生审美育人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抓住作品的音乐形象,寓教于乐,寓教于理。例如《粉刷匠》的歌词: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 我要把那新房子,刷得更漂亮。 刷了房顶又刷墙,刷子像飞一样。 哎呀我的小鼻子,变呀变了样。这首歌的歌词简单明了,让学校生能够很好的理解粉刷匠既有粉刷的本领,也能够感受到粉刷匠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之情,以及劳动人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这首歌的歌词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三)从赏析中培养情操

小学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赏析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即思想教育在艺术的求知过程中获得,在听、想、议、唱、动、跳、奏中摄取。例如:欣赏乐曲《快乐的一天》,同学们通过教材中提供的图画看到了一天的生活、学习。欣赏完后,问一问,你知道中国没有解放以前,孩子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欣赏完《快乐的一天后》,立刻播放《卖报歌》让学生心中对两首歌有一个鲜明对比。通过欣赏,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领悟到要珍惜时光,发奋学习,努力成材。欣赏结束后,让大家谈谈今天的幸福生活,学生更能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中的温暖,大大增强了热爱祖国之情。

(四)从合唱中培养团队意识

合唱讲究和谐,要求各个声音之间互相协调统一,音色要融合、柔美,即俗话说的声音抱成团。这就要求演唱者不能一人一个音调,不能大声喊唱突出自己,节奏不能你快我慢,大家统一换气等等。儿童在长期的合唱练习中,可以养成互相倾听的好习惯,听听自己是唱快了还是慢了,音调是否准确,自觉地把自己融入集体当中,甘当默默无闻的一员。合唱这种集体活动,给儿童提供了互相交流、分享、合作的机会,培养了儿童初步的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学会在集体中协调配合,互相適应,使儿童具有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篇(6)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和谐社会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2.4 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  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 考 文 献 

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篇(7)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 素质教育 课堂引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3-0151-01

音乐课堂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同样,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所以要提供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进而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音乐教师要努力探索音乐教学的规律,让活泼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去塑造新一代健康而又高尚的灵魂,从而全面有效地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 激发学生兴趣

1.良好的课堂导入

一段充满新意而又匠心独具的音乐课堂教学导入,对成功上好一堂课的影响极为重大。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巧引妙导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课堂上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积极引导学生投入课堂

音乐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和艺术的特性,是由于构成它的材料、呈示的方式、接受的生理和心理过程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正是它们决定音乐艺术独立存在的方式,这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音乐的这一特殊性规律,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学生有最大的能动空间,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心理和时机进行点拨,让课题“动”起来,学生“动”起来,与教师共同感受音乐,参与学习与表演,形成互动的局面。

2.让人人拥有参与的机会

课改不仅是改课本,还是改观念、思维和方法,都要从过去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机械地获取、储存信息,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3.面向全体,尊重个性

音乐课的任务,不仅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在实践中得到能力的培养,提高音乐素养。

4.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开展自主学习

课改赋予音乐课崭新的面貌,传统教学中老师教、学生唱的模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平等的、多元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资料,汇总信息。采用小组交流、和学习伙伴讨论等方式共同分享学习成果,增加课堂信息量,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创新思维。

5.把握角色,活跃课堂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创设出一个民主和谐,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首先教师要把握和处理好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音乐赋予的特殊气质,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去引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

三 把握课堂主阵地,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小学音乐课的有效教学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落脚点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如何让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产生高效率?笔者认为音乐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进行有效讲授

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混淆点,要讲清、讲细。知识点要进行专业性的有效讲授,设计相关知识点间的导入和导出。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有效讲授,引导学生追踪悬念,形成求知氛围,逐步将课堂推向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高潮。

2.进行有效提问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珍贵,提问要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使提问和解答相结合。教师通过有效提问,收集学生的有效反馈信息,及时总结分析问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做到有效倾听

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是共同学习和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的伙伴关系。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情景转化和情境共存,注重情感交流。

四 创新教学方法

倡导创造性的教学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教师首先必须具有创造性,而教师的创造性在于教学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