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村村委会副主任

农村村委会副主任精品(七篇)

时间:2022-10-01 22:58:34

农村村委会副主任

农村村委会副主任篇(1)

1.认真总结上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绩

今年是我省实施的第一批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收官之年,也是着手启动第二批“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的谋划之年,是处在全省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和重大进展基础之上向更高目标、更高水平、更大规模推进的关键时间节点,也是在加快吉林振兴和发展、让城乡居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大背景下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半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农委党组精心谋划和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合力攻坚,特别是我们各级新农村办积极作为、拼搏进取、奋力开拓,继续延续和深化了多年来开创的全省新农村建设大好局面,全省新农村建设继续上水平、上规模,登上了新的台阶。概括起来,上半年的全省新农村建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坚持高标准建设,标兵村和样板村群建设实现新突破。应该说,通过前两年的新农村建设,我省涌现出了一大先进典型,客观地讲,到去年底全省1000个示范村形成了“2、3、5”建设格局,即标兵村达到200个左右,先进村达到300个左右,达标村在500个左右。今年上半年,各地加大投入,继续提高标准,全省示范村建设形成了标兵村300个左右、先进村300个左右、达标村400个左右的新格局。同时,每个市(州)还集中打造了2~3个样板村群,做到了集中布点、集中投入、集中武装、集中建设,引领示范作用越来越强。在打造标兵村和样板村群上,各地普遍做到了5个结合,即科学规划与统一改造相结合,集中连片建设与整乡、整村推进相结合,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相结合,推进农村物质文明与推进农村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相结合,加强领导、扩大帮扶与增加投入相结合。在这方面,今年长春市重点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益事业配套、产业基础雄厚、农民生活富裕、文化生活丰富的标杆村和标兵村,即重点打造了陈家店、红光、新农家、任家4个新农村建设标杆村,长吉北线等7个样板村带,重点整治乡容村貌,建设新农村魅力村庄和靓丽风景线。白城市采取涉农资金项目进行集中整合投入的方式,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了“富民、强村、固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三项工程建设,重点打造100个标兵村,改变了过去笼统抓、典型不过硬的工作方式。松原市实施四县两区50个农村社区服务建设试点,重点打造5个样板村群,取得了一定成效。长白山管委会采取集中建村的方式,打造新农村建设典型。

第二,坚持开展集中攻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新突破。治理农村脏乱差,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人居环境,是今年上半年全省新农村建设重要突破口,也是一大亮点。在环境整治上,各地普遍加大了沿铁路线、公路线、旅游线和环城“三线一环”环境整治的力度,加大了连片整治和整村整屯整治的力度,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与排水、院墙大门整修、绿化美化亮化工程配套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村容整洁与畜禽养殖小区、清洁能源、保护水源等统筹建设的力度,加大了新农村与生态村结合建设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前清后乱、前建后脏、前管后弃的局面,有不少的地方都建立了城管下乡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环境卫生分段分项管理制度,促进了环境整治工作向制度化、常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比如,今年上半年通化市加大了农村环境整治力度,通化县投入2亿元,对160个行政村进行环境连片整治,同时还组织乡村和农民投入926万元,对过去院墙进行了全面提升修缮,总规模达到71236延长米,做到了全县所有村屯院墙提升建设一次性达标完成;梅河口市沿“三线一环”建设仿古围墙,每延长米投入450元,建设规模达到56190延长米。四平市开展了以四平市为核心、三条主要交通线为辐射带、以节点镇、沿线村为重点,以“五清”、“十建”、“两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战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农村村委会副主任篇(2)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10X(2012)06-0003-04

全面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始终把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重在完善体制机制,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是党的领导体制的重要内容和鲜活载体,是领导者与村民之间建立联系和发生作用的桥梁和纽带,是党有效发挥对农村领导职能的重要体制保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伟大进程中,健全的体制机制对于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的典型模式

党的农村领导体制是党领导农村的机构设置、隶属关系和权限划分的规范和程序,是党实施领导农村活动的组织结构、运行规则、运行机制的总称。从总体上看,党在领导农村的体制机制上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上下贯通的体制框架,有了比较完整的组织体系和相应的法规制度。

(一)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中央组织体系及其运转协调机制

党领导农村的中央组织是1993年3月成立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农村工作的中央领导同志和有关农村、农业经济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农村、农业经济工作领域的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事机构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人事安排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国务院主管农村工作的副总理或国务委员担任;副组长由专职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由农业部长、水利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管副主任、国务院主管副秘书长、国家扶贫办主任等涉农部门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和副主任由专职领导担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有效地解决了各省市农村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大量难点、重点问题,避免了“省自为战”的情况,对于国内外涉农信息的交流、传递等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二)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地方组织体系及其运转协调机制

为了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党领导农村的地方组织按照中央配套设置,相继对涉农部门进行了综合改革,建立了地方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在具体的体制机制运行上,大致有四种不同的典型模式。

一是在党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各级政府农委(农业局)。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由农委(农业局)的正副主任兼任。比较典型的有辽宁省、广州市等地区。例如,2006年,为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辽宁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将办公室设在省农委。由省委副书记担任组长,主管农村工作的副省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省农委主任兼任。领导小组成员由省委组织部、省委政研室、省农委、省民政厅、省水利厅等近30个涉农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为省委、省政府提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研究确定年度工作要点和阶段性工作计划;定期向辽宁省委、省政府汇报新农村建设工作情况等。

二是在各级党委内部设立党的农村工作部(农办),主抓农村党的工作和建设。例如,河南省在2009年成立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并单独办公。由主管农村工作的副省长兼任河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省委农办将承担六个方面的职责:参谋助手的职责,当好省委、省政府“三农”工作方面的助手;协调服务的职责,为省委、省政府、农口单位和基层搞好服务;调查研究的职责,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政策的职责,牵头制定推进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有关重大决策;承上启下的职责,与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涉农各部委,农口各单位、各省辖市保持沟通与联系;推动发展的职责,不断推动农村事业和经济发展。

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是党委和政府部门都具有比较健全和相对独立的农村工作机构,农村工作覆盖面较为广泛。弊端是易形成党委和政府部门对农村工作各负其责、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重叠的问题。

三是成立党的农村工作委员会(简称农工委),与政府的农村工作委员会(简称农委)合署办公,实行一套工作机构、两个机关牌子,形成党委与政府整合的兼有党务和行政两套职能的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实施这一模式的典型地区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个直辖市和其他一些少数地方省市。例如,北京市设立农村工作委员会(简称市农委),并决定与中共北京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简称市委农工委)合署办公。市委农工委书记、市农委主任,兼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综合办公室主任,市委农工委副书记或市农委副主任,兼市新农办副主任。市委农工委是负责本市农村工作的市委派出机构。市农委是负责统筹协调本市农村发展的市政府组成部门。其中,市委农工委主要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市委的决议决定;指导本市农委系统、农村党建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等。市农委的主要职能是贯彻执行国家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农村经济、社会保障和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建议,并督促落实等。

四是党口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与政府口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合署办公,共同向党委和政府负责,定期汇报工作。从2006年起,按照中央关于“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搞好配合协作”的要求,全国各地普遍加强了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协调工作。国务院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最高领导机构,并设有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的事务。目前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直辖市和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广东、浙江等22个省(自治区),都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机构属于政府系列。例如,湖北省委、省政府在2006年成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与省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合二为一。新的领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农办,内设27个成员单位并详细划分职责权限和运作机制。如省委组织部负责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省农业厅负责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生态家园建设;省文化厅负责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等。

上述党政系统领导农村工作机构合署办公的两种模式,对于有效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形成党政机关领导农村工作的整体合力,提高工作效率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党领导农村的基层组织机构的运转及协调状况

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有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种模式。第一种内部结构运行模式,是按照具体的制度条文而形成的乡村治理的内部结构,具有运作成本低、运作效率高的特点。其主要运行机制是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由全体村民通过村民会议民主选举村委会。村民会议是村最高权力机构,不召开村民会议时,由村民代表会议代行村民会议职权。村民委员会和村民小组是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机构,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村委会是村庄事务的执行机构,具体负责有关村级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的监督。村民代表会议作为村民会议的委托机构,是村庄代议机构,是村庄内部民主决策机构和监督制约村委会的经常性机构。

另外一种是外部结构运行模式不可忽视。主要通过基层政治权力的参与和影响形成乡村治理外部结构并对乡村关系产生影响。有研究指出,今天中国的县乡政治体制是一种“压力型体制”,这种体制通过将政府确定的硬指标分解下达,从县、乡(镇),再到村,村再将每一项指标落实到每个农民身上,形成了县委(县政府)-乡(镇)党委(乡政府)-村党支书(村长)连坐制[1](P123133)。这种以牢固的行政关系为特征的农村管理体制,使某些地区的农村政治活动运行处于低效率的被动运作状态。乡(镇)党委、乡镇政府和“两委”的矛盾和冲突经常直接导致两委关系失调和紧张。

从村内两委的关系角度看,党领导下的乡村治理结构及运行机制有两委分立、书记主任分设和两委一体化、书记主任“一肩挑”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两委成员分立分设、互相监督,这是目前广大农村地区比较普遍的现象,它们经由不同的程序选举产生,具有不同的职责分工。其中,村党支部具有农村工作的领导权,其职责就是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抓大事、把握农村发展方向、加强农村党建工作、驾驭具有全局性和重要性的农村事务等。村委会是村民自治单位,享有农村具体事务工作的管理权,主要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向人民政府反映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这种模式在运行中有利于实现农村事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但容易造成两委互相扯皮、互相推诿,延误农村事务的决策,或形成“党强村强”、“党弱村强”、“党强村弱”等失调现象。目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两委关系的新模式。

第二种模式是“两委”一体化、书记主任“一肩挑”。在省、市、县一级党政任职中,很少有党委书记兼任行政首长的。“一肩挑”大多出现在基层农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例如,山东省为了协调理顺农村“两委”中出现的支书独占型、主任揽权型、两委搁政型等不良关系形态,在近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两委交叉兼职和书记主任“一肩挑”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据调查,“蓬莱市579个行政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已达507个,比例为89.2%,两委交叉兼职的1160名,比例为90.5%;泰安市泰山区经过几年的换届调整,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比例达到了82.3%。”[2]目前对于“一肩挑”领导模式推行的利弊权衡尚存在争议。其好处在于:一是便于统一领导,提高农村工作效率;二是有利于减少干部职数,减低执政成本;三是有利于解决党村不和谐的矛盾;四是比较符合政党执政规律。其弊端是容易形成高度集权,导致村官腐败现象的滋长;容易混淆党村职能,党的农村工作存在被边缘化的倾向。所以,“两委一肩挑”应该有条件地推进,要健全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科学界定“两委”职能,并使之法制化、制度化。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的特点

(一)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加强。在全党将“三农”工作置于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的大气候之下,党管农村工作、党政齐抓新农村建设,仅靠研究机构是不能满足需要的,必须有相应的工作机构为党委和政府抓农村工作提供有利的组织保证。通过上述典型案例分析,从中央到地方再到基层各级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制,虽然具体的运作模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大都自上而下地成立了专门的党领导农村工作小组,并通过对原有的农村工作机构的更名、合并、挂牌加强了农村部门机构的建设。在内部机构和人事安排上,省委或地市级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大多由省委或地市级副书记担任,副组长也大多由副省长或地市级副市长担任,其成员则由来自当地近30个涉农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专门农村工作办公室办事成员编制也在增多。可以说,近年来,从中央、省地市、基层的党口和行政口的农村工作机构自上而下不断的充实强化,是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的重要环节和重要举措。

(二)机构名称和办公形式多种多样。虽然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省市都成立了地方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但据统计,省级和地市级的党委和政府部门农村工作机构仍有八种。其中党委部门的名称有四种:一是农业委员会(农委),如湖北省;二是农村工作委员会(农工委),如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省市;三是农村工作部(农工部),如河北、河南、安徽、江苏、福建、新疆等省区;四是农村政策研究室(农研室)或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研中心),如贵州、吉林、陕西、广西、江西等省市。政府系统农业综合机构的名称主要有四种:一是农业办公室(农办),如河北、辽宁、陕西、江西、青海等省市;二是农业委员会(农委),如北京、黑龙江、山东、江苏、广东、四川、上海、天津等省市;三是农村经济委员会(农经委),如河南、辽宁等省市;四是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如云南、浙江、广西等省区。虽然各地的机构名称有兼顾历史因素和现实工作的考虑,但实际运行中,由于名称繁多,中央和各省、省与省之间的信息交流很不方便,常因机构名称上的误差,发生退信、退件等问题,影响了农村工作的效率。

(三)机构性质和职能有所不同。党委系统农村工作部门的性质大致有三种。一是派出机构。即受同级党委委托,全权管理农村工作和农村干部的考察任用。北京、天津、重庆、上海的农工委就属于这种情况。二是工作机构。如省委和地委的农工部和农委,主要担负全省和地市的农村工作任务。以上两种性质的机构是贯彻落实党委关于农村工作决定、指示,发现和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突出问题,具有明确的工作安排,是务实的职能部门。第三种是研究机构。各地设立的农村政策研究室或农村发展研究中心都属于研究单位。其作用主要是为党委决策提供服务,没有实际的指导权能,相对来说是务虚机构。近年来很多省级地市级的农研室、农研中心及农经委纷纷改为农村工作部或农工委,出现由研究咨询机构向实际工作部门转变的趋势。

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的对策建议

“三农”问题的实质是领导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体制机制不顺会极大地影响政策贯彻和执行,削弱新农村建设的实效。当前加强和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局谋划、整体推进、上下联动、重点突破的原则。重点是要加强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农村工作干部的责任制与考核体系。

(一)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

“领导机关的职责权限划分,是领导体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而权力的合理配置与党政职能的科学界定,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与执政方式的最关键环节。”[3](P3)因此,首先要从组织结构上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从党内法规上进一步明确党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任务,强化党委对农村工作的统一领导。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要改变目前省、市、县三级农村工作部门及机构名称“五花八门”的状况。笔者建议,除了直辖市建立党的农村工作委员会(农工委),作为党委派出机构和党的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外,其他省地区的党委部门一律改成农村工作部,政府口农村工作系统应称作农委并列入政府序列。

就目前来说,要整合农村工作现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成立党委农工委(农工部)与政府的农委(农工办、农经委、农业局)和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三部门合署办公的大职能部门。具体来说,合署办公后党的农工委为党委派出机构、党委农工部为党委序列的机构,负责农业农村系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合署办公后的农委为政府组成部门,负责具体的农业行政管理工作;合署办公后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筹措建设资金,指导新农村建设等。合署办公的党委派出机构或党委部门、政府部门仍使用各自名称开展工作,分别按照党委、政府的规定程序对上请示、报告工作、对下布置工作[4]。同时还要支持各级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发挥派、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通过完善职能机构,真正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从而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格局。

(二)完善农村工作干部的责任制与考核体系

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政绩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其“指挥棒”作用。首先要彻底转变唯GDP的观念,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存在“久推难转”、“转而不快”等问题,症结在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GDP情结依然浓厚。因此,对农村干部政绩的考核,必须破除这些体制观念的束缚,要将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和社会民生的改善情况相结合。其次,要健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从目标导向上强化党委、政府抓农村工作的责任制[5]。从纵向上,要坚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和县(市)长抓农村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度,形成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农村工作,省市县党委要有负责同志分管农村工作,县(市)党委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的责任体系;在横向上,强化县(市)委领导农村工作的职责。县(市)在我国中央、省、县(市)、乡行政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层,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综合性职能组织,其职能实现方式又具有差异性和灵活性,是中央、省、市方针政策的执行机关,更是涵盖“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主战场。因此,要创新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注重选好配强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从考核内容上,要重点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以及惠农工程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乡(镇)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绩考核与评议相结合、上级评价与群众评议相结合、例行考核与专项考核相结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参考文献:

[1]荣敬本.从压力型体制向民主合作制的转换——县级两级政治体制改革[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2]韩 强.当前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几个问题——对山东省创新农村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0,(8).

[3]陈丽凤.中国共产党领导体制的历史考察(1921-2006)[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农村村委会副主任篇(3)

加强领导 科学谋划

2006年以来,兰考县委、县政府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搞好试点、积极推进”的工作思路,选择了6个示范村、50个整治村和22个扶贫整治推进村,按照“20字”方针进行以“三清四改”、“六通一气”、建设现代农业和创建文明村为重点的典型思路。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县委书记黄道功任组长,县长陈文东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左宪安,县委常委何慧丽,县人大副主任刘进生,县政府副县长张新胜,县政协副主席王社省等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领导和各乡镇党委书记任成员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了专职工作人员,拨付了专门经费,办公地点设在县政府,副县长张新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协调指导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联系示范村和整治村,深入基层搞好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4次专门召开常委扩大会、四大班子联席会,研究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30300”工程任务的措施,结合县情制订了《兰考县新农村建设方案》及《示范村和整治村建设标准》,召开了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明确了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村的工作职责、任务及考核方法,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乡镇村因地、因村制宜,制定了建设方案,稳步实施。

整合资源 加大投入

县委、县政府从县直部门选派了85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170名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进驻6个示范村、50个整治村和市直工作队一起进行包村帮扶,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工作队访农户、摸村情、理思路、订方案、搞建设。目前,工作队已为所包村发展生产引进项目和协调贷款800多万元,投资安装路灯180盏,捐献电脑、健身器材、农科读物等各类物资价值100多万元。

整合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公路交通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将各部门的项目资金重点向示范村和整治村倾斜,集中力量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筹措沼气建设专项资金,扶持农户搞“一池三改”。县委、县政府协调农信社给每个建设沼气户贷款1000元。县财政投资50万元,采取以奖代形式资助乡村农户建沼气;购置9台沼液车满足群众掏渣换料需求;购置20套沼气建设模具配发施工队:培训150名技术员,指导农户建沼气。全县建成县级沼气服务站1个、乡级沼气服务站8个,形成上下贯通、左右相连、功能齐全、运转自如、服务高效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去年和今年两年内全县新建沼气1万座,超额完成了市下目标。县乡财政投资2600万元,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了旱能浇、涝能排、沟能通、渠相连的排灌格局。目前,示范村和整治村的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产发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民安居乐业。

县委、县政府联系协调在郑州的兰考籍老乡资助城关乡以盆窑村为中心的五个村庄共1万人(盆窑、赵庄、绳庄、新韩陵、东北场),搞好新农村建设工作,计划投资2~3亿元,用2~3年的时间建设一流的新农村。目前规划工作已经结束,投资300多万元的道路建设已经竣工,征求农户选定房型、调整土地等工作正在进行中。

强化宣传 炒热思想

县委、县政府把每年3月份定为新农村建设宣传月,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如成立文艺队,利用快板书、腰鼓队表演等形式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使广大群众自觉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县电视台开辟了新农村建设专栏,宣传典型,跟踪报道全县新农村建设动态。全县农村开展了“十佳村官”、“十大新型农民”、“好媳妇”、“好邻里”等评选活动,营造了建设新农村的良好氛围。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有关单位和各乡的乡镇长、主管副职和村支部书记赴洛宁、伊川、舞阳等地参观学习。

跟踪问效 严格督查

一是建立了例会制度。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定期召开由市、县工作队长、乡镇领导、示范村和整治村“两委”负责人参加的例会,总结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推广先进经验,促进均衡推进。二是实行了台账机制。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统一印发了《新农村建设包村帮扶工作队工作日记》,要求工作队每天将学习、工作、帮扶、走访群众等情况逐项认真填写。三是实行了督导机制。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组织人员不定期下乡入村对市、县包村帮扶和各村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及时编发简报68期,推出典型,介绍经验,督促后进。全县6个示范村主次干道全部硬化,实现了村户通。全县实施安全饮水工程18个村7500户,建设文化大院12个,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8个,建设农家超市174个,农资连锁店36个,文明村54个。各项基本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村庄绿化、环境美化、街道亮化的目标,为农民创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发展生产 促农增收

兰考县始终把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落实好上级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农村村委会副主任篇(4)

一、2010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积极谋划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市委农工办在整个农业农村工作大格局中,找准职能定位,切实发挥自身作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两个1号文件精神,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紧密结合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实际,积极谋划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思路。筹备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确立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全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扎实搞好新农村建设,切实关注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为确保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市委农工办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制订了《2010年度全市县区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办法》、《2010年度全市新农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严格按考核办法进行了半年和年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县区排出名次,对先进县区进行表彰奖励,对后进县区通报批评,调动了各级各部门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全力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深入开展。市委农工办努力协调好与农口部门及涉农部门的关系,整合资源,凝聚力量,充分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积极性,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一是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预计全市农业增加值达到205亿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95元,增长9%;粮食总产达到111.86亿斤,增长1.97%,创历史最高水平。二是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步伐。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0家,比去年增加6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新增12家,达到181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209家,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37家。新增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0万亩,总面积达550万亩。三是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6大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全面启动,改善灌溉面积150万亩。推进一体化供水工程建设,全市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65.03万人,普及率达到59.19%。加快农村通有线电视步伐,有线电视入村率达30%、入户率达17%。新改造农村公路1710.2公里,行政村通油路率达到96.8%。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万个。四推动了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分别达到99.99%和99.17%。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46个、农家书屋441个,建成农村文化大院300个。实现了新农合全覆盖,参合农民739.12万,参合率达到98.89%。农村低保年保障标准人均1000元,农村大病救助人均年救助金额提高到2800元。五是农村各项补贴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切实搞好补贴政策的督导检查,确保各项补贴发放到位。全市共落实各项补贴资金10.87亿元,其中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83018.5万元,小麦、玉米、水稻良种补贴8884.28万元、8249.66万元、91.92万元,农机购置补贴8450万元。

(三)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扎实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市委农工办承担着全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能,在新农村建设中,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坚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和积极进取的原则,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今年全市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据调查统计,今年全市建成新农村试点村107个,可使12.1万农民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可节约土地2.7万亩。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项目和城市建设的用地矛盾,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省委、省政府农业农村工作检查组来我市检查时,对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扩大了我市对外知名度,江苏省、河南省和我省威海市、济宁市等先后到单县学习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在新农村建设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以下几项工作措施:一是筹备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为贯彻落实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会议精神,今年5月在单县组织召开了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县区主要领导等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市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作了重要讲话,确立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大原则,提出了年度任务目标,每个县区确保建成3个以上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上达到中央提出的“20字”方针要求。二是切实搞好典型引路。我市经济欠发达,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搞新农村建设,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先培育典型,总结经验,逐步加以推进。我们深入农村,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解剖了一批典型村,归纳了新农村建设的六条路子,即“积极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和民营经济、搞好城乡配套联动、通过小城镇聚集、利用土地挂钩政策、抓住特殊机遇等六条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在此基础上,编印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我们这六条路子得到了省里的充分肯定,《山东农村工作》进行了刊发推广。三是实行了包村责任制。为强化责任意识,实行了市直农口部门包试点村责任制,10个农口部门分派到九县区和开发区,各包1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这些农口包村部门做了一定的工作,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市农村信用社投资40万元,为东明县小井乡黄庄村建设了一处标准化小学,市农业开发办投资20多万元,用于郓城县张营镇小屯村村前河道建设。各县区也参照市里的做法,实行了县区分管领导、县直部门包村责任制。各级各部门都深入到所包村庄,进行调查研究,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加大了支持力度。四是狠抓了工作调度。对各县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及时调度,编印了《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一览表》、《2010-2012年各县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情况一览表》等,对各县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拉出了单子,先后3次对全市100多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进行了督导检查。针对新农村建设中资金短缺的实际,协调市农村信用社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民住房贷款业务工作的通知》,在新农村建设贷款利率上给予下浮20%-30%的优惠,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五是组织了观摩评比。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农工办先后组织了由市分管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县区分管领导参加的2次新农村建设观摩活动,对各县区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评议打分,排出名次,并将观摩成绩计入年终考核。每次观摩都细致考察观摩线路,精心搞好活动衔接,认真准备有关材料,确保了观摩活动的圆满完成。 共2页,当前第1页1

(四)强化工作调度,全力推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四大基地”之一,抓好这一基地建设,对促进全市工业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经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领导小组研究,办公室设在了市委农工办,农工办承担着大量的协调、督导、考核等日常工作。一是重新调整了市级领导分包责任制。经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领导小组研究,对市级领导分包的52家支撑企业进行了调整,对2010年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储备、新开工、在建过亿元项目进行了分工,明确了协助市级领导工作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分包部门负责人和分包联系人,共成立了7个分包小组,加强了与这些企业的联系。二是强化了工作调度。先后召开了4次由银行、发改委、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房产局、环保局、农业、林业、畜牧等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碰头会、对接会等,要求各分包小组经常深入到所包的企业,排查生产经营或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企业存在的资金、用地、房产、用电用气等问题统一进行梳理,分解到有关责任部门,限时解决问题。一年来,共为24户企业协调解决贷款6.25亿元,为3家企业解决发展用地问题。三是加大了督导检查力度。组织市级分包领导、分包责任部门等,对各县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情况进行半年和年终观摩,根据各县区工作情况,评议打分,排出名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进行通报。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有力推动了全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发展。截止目前,52家支撑企业主营业务增长20%以上;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34.5亿元,增长7.54%;利税6.85亿元,增长15.78%。

(五)努力做好综合文稿起草等工作,为分管领导同志搞好服务。按照“四高”要求,贯彻落实领导意图,认真撰写各类文稿,努力做好文字服务等工作。一是认真起草领导讲话。先后起草了《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市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培训班上的主持讲话》、《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观摩会议上的讲话》、《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观摩会议上的讲话》等讲话稿10多篇。二是精心撰写市委文件等材料。代表市委、市政府先后起草了《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2010-2010年全省及全市农村工作有关情况综述》、《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自查报告》等市委文件、工作情况汇报等各类材料20多篇。三是切实搞好调查研究。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先后开展了全市新农村建设、全市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等系列调研活动,撰写了《关于对网民反映曹县新农村建设有关问题的调查》、《关于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企业及项目情况的调查》等5篇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四是认真做好刊物编辑工作。为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推广典型经验,市委农工办编发了15期《菏泽农村工作简报》,文字量达8万多字。

二、2010年工作打算

在新的一年里,市委农工办将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及两个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推动农副产品基地建设,促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筹备召开好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经召开,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也将于近期召开,农工办将根据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筹备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着重起草好农村工作会议讲话、指导全市2010年农村工作的意见等材料。抓好2010年考核工作,在总结2010年考核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业农村工作、新农村建设等考核办法,使考核办法更科学合理、更具有操作性,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任务目标的完成。

二是切实推动农业农村工作上水平。努力发挥好职能作用,进一步理顺与农口部门及涉农部门、单位的关系,通过召开工作情况调度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和沟通,努力使市委农工办的协调服务、监督指导作用发挥得更好,促进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开创新局面。

三是继续推进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切实强化工作调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资金、土地等问题。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销售收入达到900亿元,实现利税92亿元,出口创汇33亿元。大力推进农副产品种养基地建设,明年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600万亩,使全市80%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70%的农产品销售收入来自龙头企业基地,60%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1500家以上,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达到1000家以上。

四是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对试点村的培育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培育试点村,重点抓好试点村规划和建设。每个乡镇办事处确保至少建成1个试点村,明年全市建成100个以上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结合中央和省提出的加快城镇化步伐,搞好两个“聚集”。一是向小城镇、乡镇驻地聚集。在搞好小城镇规划的基础上,把乡镇驻地周边的村庄向小城镇聚集,扩大小城镇规模,提高城镇化水平。二是规划建设中心村,人口向中心村聚集。中心村人口规模一般在3000-5000人左右,为农村社区化建设创造有效载体。

农村村委会副主任篇(5)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10月28日,省直部门和单位帮扶长春市双阳区新农村建设现场办公对接会在长春市双阳区召开。省农委党组书记、主任任克军,副主任于文波、吴晓光,驻委纪检组长、监察专员王峻岩,副主任于强、柳涛,副巡视员郭俊英,主任助理孙邦群,长春海关纪检组长、监察专员刘吉林,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副行长付裕,长春师范学院处长刘钊出席会议。省农委有关处室(站)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省农委副主任于强主持。全体与会人员参观考察了双阳区新农村建设各典型村的建设情况,并听取了双阳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汇报。长春海关、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长春师范学院领导在会上作了发言。

在听取了双阳区委区政府的工作汇报之后,任克军主任对帮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首先,他对双阳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双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统领,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主动参与,精心组织,科学谋划,合力拼搏,强力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工作摆位上,突出了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地位,始终把新农村建设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强化领导;在思路创新上,把握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始终把生产发展和民生改善作为重点,做到建设惠及农民;在建设模式上,遵循了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的原则,根据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民俗特点、不同经济基础,选择风格迥异、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体现了实事求是;在推进机制上,不仅充分发挥了组织推动、政策驱动、投入带动的作用,还研究探索了基层民主管理的新途径和新办法,农民主体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和加强;在项目谋划上,注重了农村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和广播电视、信息网络、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特别是将现代农业项目建设放在了突出位置。

任克军主任指出,要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今后一个时期全省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着力建设城乡联动的新型村镇布局体系、城乡一体的新型公共服务体系、结构合理的新型产业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生态建设体系、和谐稳定的新型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全面加强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加快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这一总体思路,新农村建设要着力推进以下五项工作: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切实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要大力开发新产业,夯实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第二,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努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让农民腰包鼓起来;第三,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滞后的问题;第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第五,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要选好一个村领导班子,村支部书记是关键。

任克军主任强调,为进一步做好双阳区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省农委相关处室和事业单位要在技术、培训、项目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一是转变帮扶方式。今后,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为双阳区协调资金项目,能达到近期的效果,也能实现长远的效益。总的原则是能增加的尽量增加,能投入的尽量投入,能争取立项的尽量立项。二是切实落实好帮扶项目。除原定的各直属单位承担的帮扶工作外,监管处、科技处、农垦处、省农业总站、省土肥站、省能源环保站、省种子总站、省园艺特产站、省绿色食品办公室、省参茸办、省农机推广站、省蔬菜花卉研究院等处室和单位也将在项目安排、技术指导、人员培训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努力形成帮扶工作合力。要全面做好帮扶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凝聚省、市、区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单位的力量,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形成合力,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全力以赴支援新农村建设。省农委、长春海关、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长春师范学院要与双阳区建立通畅迅捷的沟通机制和部门单位之间的配合制度,要充分发挥各单位指导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双阳区新农村项目建设需求,跟踪项目建设进展情况,推动双阳区新农村建设。

(省新农村办 供稿)

农村村委会副主任篇(6)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坚持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市委九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和维护稳定的能力为目标,着眼于解决村级组织软弱涣散、后继乏人,村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坚持德才兼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办事和因村施策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拓宽选人视野,改进选任方式,完善管理机制,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发展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群众反映好,能适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三化”、增加农民收入要求的高素质的村干部队伍,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目标任务是:今冬明春,各县区公开选拔村级主要干部的村数应不少于撤并后所辖建制村总数的30%。公开选拔的主要对象是村党组织书记,同时也可结合实际公开选拔部分村民委员会主任。明后两年公开选拔的村数要逐步增加,力争在下次村级组织换届时全面推开。首批实行公开选拔的村,原则上从“问题村”、后进村和村级班子主要领导素质不高、后继乏人的村中选择。公开选拔的村由乡镇党委提出名单,县区委研究确定。

二、范围和条件

公开选拔村级主要干部的报名人员范围是:村党组织书记报名人员为市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民中的所有党员,鼓励市县乡机关、市县属企事业单位党员和农村中的致富能人、外出务工经商的优秀分子、复转军人及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员参加公开选拔。村民委员会主任报名人员必须是本村有选举权的村民。

报名参加村级主要干部公开选拔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思想政治素质好。能认真践行“*”重要思想,带头学习并坚决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

2、农村工作能力比较强。热爱农村工作,立志为群众服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熟悉农村工作,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依法办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以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发展能力。

3、对自己要求严格。能严格履行党员职责和义务,正确行使群众赋予的权力,密切联系群众,为人正派,处事公道,廉洁自律,群众反响好。

4、具备农村工作的基本条件。身体健康,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年龄一般在45岁以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市县乡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人员原则上应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特别优秀的年龄和文化程度可适当放宽。

三、方法和步骤

公开选拔村级主要干部工作从2005年9月初开始,到20*年1月底前结束,大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1、宣传和报名阶段(9月中旬到10月中旬)。各县区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公开选拔工作实施方案,确定公开选拔的村;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将市、县区委公开选拔的意义和采取的方法步骤、范围条件传达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站、印发公开选拔简章和向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村民寄发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动员有志于参与公开竞选村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的党员和村民积极报名。报名采取个人自愿、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要认真做好报名和资格审查工作。

市级机关和市属事业单位的党员,可持所在单位介绍信直接到市委组织部报名;市属企业的党员,可持所在企业党组织介绍信,自愿选择县区,到该县区委组织部报名。

2、笔试和面试阶段(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对审定符合条件的参选人员,由各县区委统一组织进行笔试和面试,按照一定比例确定考察人选,在考察的基础上提出预备人选。

3、培训和议标阶段(11月中旬到11月底)。培训由县区委组织部负责,党校和涉农部门参与,采取半封闭方式进行。培训时间为一周左右。县区委与乡镇共同组成议标小组,对实施公选的村进行深入调研分析,逐村议定党建、经济和社会发展任期目标任务,形成文字材料提交县区委审定。

4、投标和任职阶段(12月上旬到20*年1月底)。县区委审定公布公开选拔村的总体目标任务,各参选对象公开投标确定所任职的村,由各县区委“公选”办组织竞标答辩会,逐村现场答辩,选出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或村民委员会主任提名预备人选。村党组织书记依照党内有关规定进行选举或按照管理权限进行任命。村民委员会主任提名预备人选,按规定依法进行,并按法定程序投票选举。所有公开选拔的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上岗前均要与乡镇党委签订三年任期目标责任书和年度目标责任书。

四、管理和考核

管理考核工作,在县区委公开选拔村级主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县区委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

公开选拔的村级主要干部的日常管理以乡镇党委为主,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由县区委组织部负责。要注意做好实绩出勤考核、教育培训、检查指导等工作。考核工作采取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自查考核与组织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全面考核公开选拔的村级主要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并依据考核结果兑现报酬,进行奖惩任免。

各县区应结合实际,制订公开选拔的村级主要干部管理考核办法,切实加强管理考核工作。

五、任期和待遇

公开选拔的村级主要干部任期原则上为三年。

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经考核达到称职者,非财政供养的公开选拔的村干部实行“年薪制”,年薪1万元左右,由县区财政负责解决;财政供养的人员按年发给3000--5000元的补贴,原有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资开支渠道不变,并上浮一档职务工资,任期结束后经考核称职者可转为固定工资。凡任职三年以上或连选连任的非财政供养人员,各县区可视情况为其办理养老保险。

建立和完善公开选拔的村级主要干部激励机制,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权益上保护,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对于特别优秀的,进行表彰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对于政绩突出、议政能力较强的,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人选。市县乡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到村任职的干部,表现优秀、实绩突出、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原任正科级以下职务的,任职期满后晋升一级职务;原任正科级职务的,列入后备干部名单,优先予以提拔使用。

六、组织领导

农村村委会副主任篇(7)

*县针对以往村级干部职数多、待遇低、责任心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当村干部等突出问题,在20*年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以“明确职责、提高效能、规范管理”为宗旨,坚持“三项原则”,做到“三个规范”,对全县147个村(社区)推行村级干部工作绩效管理,实现了村级干部职责与报酬的对接,增强了村级干部的工作责任心,稳定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一是坚持优化原则,规范岗位设置,精简村干人数。原则上行政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一般设3—5人,只设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即计生专干)、团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治保主任七个职位,并鼓励村“两委”成员交叉任职,要求在配备行政村干部时至少安排一名女干部,其中行政村团支部书记、妇代会主任、治保主任由党组织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或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定工干部兼任。干部配备设置上,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配备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等3名定员全额补贴干部,20*—4000人的村配备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委会副主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等4名定员全额补贴干部,40*人以上的村配备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名村委会副主任、村委会主任助理等5名定员全额补贴干部。通过优化干部配制,全县共选出定工干部372名,比上一届减少67人。现任的村级“两委”班子成员中,村党组织书记兼任团支书、妇代会主任的有7人;村民委主任兼任团支书、妇代会主任的有9人;村民委副主任(含主任助理)兼任团支书、妇代会主任的有66人;“两委”委员兼任团支书、妇代会主任的有53人;同时兼任团支书、妇代会主任的有12人;半定工干部共200人,比上一届306人减少106人。

二是坚持公开原则,规范考评程序,明确考核内容。为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村级绩效考核工作有据可依,乡镇党委坚持公开公平原则,结合各行政村(社区)实际,按照一村(社区)一策一评的要求,将村级干部绩效考核细分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服务、综合性目标”等四个内容,由乡镇党委、政府确定具体考评细则并组织实施,以3:3:2:2比例进行百分量化,采取“一述、二评、三考、四定”的方法,对管辖的行政村(社区)干部进行绩效考核。“一述”即个人述职。行政村(社区)干部向乡镇党委、政府写出述职报告,并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开述职。“二评”即民主测评。行政村(社区)干部述职结束后,在参会人员中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三考”即工作目标考核。由乡镇党委、政府根据考核内容与村(社区)党组织、村(居)委会签定的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四定”即综合考评。乡镇党委根据个人述职、民主测评和工作目标考核情况综合评定等次。村级干部绩效最后考核总得分=民主测评得分×20%+工作目标考核得分×60%+综合考评得分×20%+奖惩分。

三是坚持激励原则,规范考评机制,严格考核标准。为充分调动村级干部的积极性,引进企业化管理制度,设置了绩效工资,确保村级干部报酬待遇增加。村级定工干部的报酬由“固定工资+绩效工资+奖金”三部分构成。其中,固定工资按月发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380元/月,村委副主任、村委主任助理360元/月(社区党支部书记、社区主任490元/月,副主任、主任助理460元/月)。绩效工资按年终绩效考核等次发放:年终绩效考核总分达95分以上(含95分)的可以参加一等奖评比,一等奖行政村按每人每月350元计算(社区按400元计算),但一等奖所占的比例要控制在本乡镇行政村总数的20%内;年终绩效考核总分达85分以上(含85分)的可以参加二等奖评比,二等奖行政村按每人每月300元计算(社区按350元计算);年终绩效考核总分达75分以上(含75分)的可以参加三等奖评比,三等奖行政村按每人每月240元计算(社区按290元计算),但三等奖所占的比例不低于本乡镇行政村总数的10%;75分以下(不含75分)不得享受绩效报酬。此外,在年度考核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如单位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工作或者森林防火工作被一票否决的,不予以定等次,不得享受绩效报酬。

*县村级干部绩效管理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实现了村干部职责与报酬的对接,为新形势下规范村级干部管理探索了新的模式。实施村级干部绩效管理后,村干部月均工资达700多元(社区800多元),待遇比之前翻了一番,而且待遇与年终任务指标完成情况挂钩,收入差距逐步拉开,促使村级干部责任感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二是稳定了村级干部队伍,为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探索了新的方法。通过提高村干部报酬,解决了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使村干部工作起来有盼头,有干劲。例如,浮石镇鹭鹚洲村沈少明放弃了外面的生意,回村参选,安心当好“村官”。三是吸引了许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入到村干部队伍中来,为新形势下优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探索了新的举措。全县新当选的定工干部中女性有23名,35岁以下的有24名,大专3名,中专19名,高中99名。一批年轻有为、“双带”能力强、文化水平高的党员或群众进入了“两委”班子,实现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优化,夯实了农村基层组织基础。四是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度。通过绩效公开,让群众充分了解村干部为民办事的内容和结果,同时把考核内容、考核形式交由群众议、集中定,大大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评议村干部的积极性。换届选举中,各村(社区)选民热情高涨,参选率高,竞争激烈,村民和党员的参选率分别达到了92.47%和95%。五是扩大了农民群众决策权。通过村干部个人述职和民主测评,让群众参与打分,评出合格的干部,扩大农民群众评议权,让广大群众感受到当家作主的荣誉感,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