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媒体信息管理

新媒体信息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2-05-06 10:58:05

新媒体信息管理

新媒体信息管理篇(1)

21世纪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人才,那是因为人具备了足够的知识并且能够很好的运用,因此,知识管理在企业的发展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用新媒体对信息及知识进行管理,从而运用可视化的方法,研究国内外管理的方式,了解发展动态,对于促进我国新媒体的功能开发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国内外;新媒体;知识管理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媒体形式也逐渐增多,社交网络、微信、微博和论坛等方式已经作为一种媒体方式出现在广大民众面前,这些方式承载了大量的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快的扩散,给民众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也给社会公共信息的监管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如何运用新媒体促进信息和知识的传播,成为我国相关部门要不断思索的课题。为了更好的了解国内外新媒体在信息和知识管理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了近些年来新媒体领域的研究情况,以更好的明确国内新媒体应用未来的领域发展方向,同时掌握国外先进的做法,为我国的新媒体管理提供借鉴参考。

1国内外新媒体的起源

新媒体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媒体方式,可以定义为新技术支撑下出现的新的数字媒体形态,通过二进制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处理,以实现客户交流的需求,其中存在的形式主要包含社交媒体、数字媒体、移动媒体、网络电视和电子书等。

1.1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新媒体在国内外的信息和知识管理领域上,国外的研究要比我国的研究早了近10年时间,自从2006年开始我国学者增多了对新媒体的研究,在量上甚至超过了国外,这就反映出这段时间以来新媒体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确实产生了不小的作用。

1.2国外新媒体的起源及发展很多学者将数字媒体作为新媒体存在的主要方式,也有学者指出新媒体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在1967年就提出来的,总之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在形成之前具有不少讨论。自从1996年开始,国外对新媒体的研究逐渐增多,他们研究的方向也开始向新媒体的运用及在信息管理中发挥的作用方面进行了更多的探讨。同时,对新媒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及效用评价也成为学者研究的范畴。可见,国外学者对新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媒体信息服务、社交媒体信息传播、社交媒体公共危机管理等方面。后来,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络的发展给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更大的方向,社交网络的兴起,为新媒体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就研究其在政治、安全和生活中所有发挥的作用。

1.3国内新媒体的起源及发展研究我国新媒体的发展主要基于对文献的研究和整理,以寻找我国新媒体的研究思路,同时与国外的研究做个系统的比较,通过对新媒体的深入探索,发现自从1986年开始国内学者才开始从国外翻译中逐渐了解新媒体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于是对新媒体的研究领域就逐渐拓宽。到2000年,新媒体的研究就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同时也开始出现手机媒体,2006年学者对新媒体进入到集中研究的阶段,同时,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传统媒体也开始转型。2010年,学者们对新媒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运用新媒体报告特大灾难事件——汶川地震,开启了新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同时也在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随后,新媒体在我国也开始担任舆论引导的重要作用,政府也逐渐借助新媒体的力量报导大学生创业或者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信息,为新媒体的功能拓展开拓了思路。从发展情况来看,国内学者在新媒体信息和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初期,主要关注在新媒体的信息扩散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后来,我国智能手机的普及,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作用施展提供了平台,国内新媒体的研究成为信息服务的有利介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2近3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从国内外新媒体研究的对比来说,新媒体研究的近3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都呈现出增长的态势,通过对研究领域进行对比,来分析新媒体发展的方向。

2.1近3年国外研究热点第一,新媒体采纳中的信息行为,新媒体的使用会促进信息的扩散,根据对国外社交网站的了解,证明了商业企业使用新媒体确实起到了推动发展的作用。同时,有些研究人员也表明了社交网站结合注册用户的信息深度挖掘他们的需求,为了满足需求,国外优先开发了移动支付功能,为社交网络的商业行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新媒体应用中的信息传播,有的学者研究了信息传播机制,利用数理模型来理解社交媒体在突发事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学者们对人们的分享行为进行了研究,不仅促进了信息的传播,而且还为信息搜索、网络互动等行为起了积极影响。第三,新媒体应用中的知识管理,社交媒体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媒介,由于其自身的多元性、触发性和关联性的特点,影响着人们之间的交流,让人们可以随时共享信息。学者也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展开了社交媒体的研究,如何运用媒体资源成为政界所关注的课题,有些机构也研究新媒体和知识管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新媒体对知识管理的影响。第四,新媒体应用中的舆情传播及信息安全,国外学者研究了社交媒体对于社会稳定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按照年龄的层次,分析了私有信息的泄露对于他们各自产生的影响,同时从社交媒体的信息上进行分析。由于新媒体具有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对于受众来说是个非常便利的传播渠道,尤其是发生突发事件,新媒体的扩散作用将辐射到更广泛的范围。当然,社交媒体也可能对国家的信息安全产生着威胁,需要规范管理才能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2.2近3年国内研究的热点第一,新媒体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朱天等人分析了新媒体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发挥的传播作用。有些学者结合图书馆的工作,研究新媒体在图书管理服务方面的应用,并提出了多种管理方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金泽龙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互动和其他数字服务,提出了图书馆创新服务。这些研究为新媒体的功能开发提供了思路。第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应用,新媒体对于信息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传播手段和方式方面也做了创新。另外一些高校学者对多媒体如何在图书馆中发挥作用,如何进行知识的传播等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究,也了解了其在网络舆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三,新媒体在信息共享中的应用,曾茜分析了新媒体的主流媒体,运用多个案例为新媒体在新闻信息共享上发挥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同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传播和共享知识的方式进行了对比,探索了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还有学者从实证角度研究了互联网条件下企业隐形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这些都为新媒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第四,新媒体在信息素养中的应用,顾璟等人研究了新媒体在校园中传播时的信息分类,尤其对信息进行了分析,目前学生接受观点越来越客观,正确的信息以及错误的信息都可能影响学生的综合价值观的影响,就是要研究信息素养发挥的作用,新媒体引领现代媒介,应该注重发展的全面性,要提升学校师生的信息素养。

3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新媒体在国内外的信息传播中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国外发展的比较早,虽然我国起步相对较晚,但是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为政治、经济和社会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方式,在信息的传播、共享、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也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促进信息环境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赵艳枝.情报学界对知识管理研究现状分析的关联规则挖掘[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7):102-105.

[2]张勤,马费成.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探讨——以共词分析为方法.情报学报,2008,27(1):93-101.

[3]姜春林,李江波,杜维滨.基于CSSCI的我国管理学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2):55-58.

[4]钱峰.基于SPSS知识地图的国内数据挖掘研究现状分析[J].情报科学,2008,26(6):924-928.

[5]魏晓俊.基于科技文献中词语的科技发展监测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7(3):34-39.

新媒体信息管理篇(2)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广,网络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还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姿。如何将网络成功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确保管理及决策的科学性及系统性,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优化?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

当今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企业寻找合适的人才,并且能够留住人才,发展人才,为组织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持,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都应着力思考的问题。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是所有社会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引擎。人力资源开发尤其对于相对落后地区经济起飞具有重要的特殊意义,不仅仅可以满足经济增长对高素质劳动力的直接需求,实现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更为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全社会形成现代化的观念,增强开放开拓意识,促进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推进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的转型。因此,对任何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也叫电子人力资源,即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网络系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电子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以下几方面:(1)数据电子化,也就是通过电子数据形式对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进行储存,以便查询;(2)流程电子化,即通过电子软件程序的形式对已经规范化的流程进行固定,这样有助于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规范性及效率;(3)管理电子化,具体来说就是借助特定的数学模型、计算机仿真或者信息管理模型,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战略性分析,并促进其进一步优化,确保管理及决策的科学性。

二、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新媒体下开展并进一步强化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顺应行业新管理体制发展的明智之举。

1.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时实现对现有管理资源有效整合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对管理成本的有效控制。截止到当前,广播电视所使用过的或者是正在使用过程中的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软件的种类及数量并不在少数,然而这些软件所涉及到的内容具有极大的雷同性,换句话说,软件涉及范围较窄,内容单调,绝大部分都是关于数据统计的,并且没有对软件相互之间的兼容性予以充分考虑,极大的影响了信息资料的共享性,导致数据信息资源极大浪费、工作人员进行大量重复性劳动的不利后果。在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领域中开展信息化建设,结合现实需求自主研发或直接引入集成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2.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促进管理效率不断提升的有效手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涉及考勤、职工信息管理、工资发放、员工入职及离职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等,这些日常性工作通常会占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很多时间和精力,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效率不高,经常出现失误;由于不具备有效技术手段,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基础性人力资源信息的收集及分析工作的负担,另一方面,所收集到的信息的实时性较差,准确性较差,无法为相关决策的做出提供可靠性依据。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能够直接向基层单位传达其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及时将上级单位及主管部门的指示传达到位,从而为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新媒体背景之下,广播电视及时、准确且高效的收集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充分交流和沟通,实现对系统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监管,促进广播电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3.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行业管理体制转变的必然要求。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影响范围的日益扩大,人类已经从传统媒体时代成功转入新媒体时代,在此背景之下,作为传统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广播电视,其在管理体制上面也相应改变,不管是管理深度还是管理幅度均出现重大变革,顺应时展潮流,从自身实际情况及现实需求出发,借助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数字技术等手段或途径积极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才是不断壮大的新出路,是顺利行业管理体制转变的明智之举。

三、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时间有限,相比较于西方达到国家而言,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笔者对当前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1.在管理软件方面。当前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中所开展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所涉及的相关管理软件大部分属于事务型管理类型,软件所涉及的内容不够全面,对于广播电视领域中某些具有特殊性的管理活动是无能为力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软件的应用范围;除此之外,很多管理软件中所包含的附加功能的实用性较差,在广播电视工作实践中真正被硬硬的机会相当少,这无形的当中就增加了组织负担,造成资源的浪费。

在国内企业管理软件市场中主流产品有管家婆、用友,金蝶等。用友、金蝶主要以财务软件和ERP生成与流程控制管理为主。而管家婆主要以进销存和客户关系管理为主,目前也出现单独的人力资源管理类软件和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里面也涉及人力资源管理)。各个不同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所占领的市场份额,这样的市场份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个厂商的软件开发与市场销售的实力.目前国内人力资源这块虽然管理软件很多,但是都有着一部分的脱节问题无法解决,运用国外的软件则成本太高。同时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开发人员和人力资源管系统管理员等对实际人力资源现实情况以都不是很清楚以及存在相关理论缺陷问题,致使E-HR进程很慢。

2.在数据库结构方面。当前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所应用的数据库在设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没有对部门实际情况及现实需求予以全面而充分的考虑,因此导致一些实践中的较为特殊的需求无法得到切实满足。比如现有正式员工近1678人,所有的员工都分布在全省各个地方和市区,但是公司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仅为6人,因为工作被繁杂的基础事务性工作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而无法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对人力资源战略进行研究,从而造成人力资源战略的支撑体系无法满足公司的发展战略,形成了发展瓶颈,所以建立一个能将人力资源部人员从传统人事工作和繁杂统计工作中解脱出来,设计一款好的软件非常重要,对于整个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来说也是有着很大的好处的,而且人数多导致了各种信息数据多样化,需要建设一个良好的数据库才能快速反应。

3.在动态数据方面。对于广播电视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而言,其中所涉及到的动态数据原本的主要作用是确保所提供的数据资料的实时性,为管理人员实施科学管理、做出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这一功能定位就需要及时将广播电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向数据库进行录入。但是在实践当中,很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动态数据并且及时向数据库进行录入,导致数据更新速度受到严重影响,这样动态数据自身的作用也无法得到切实发挥,广播电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无法向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及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及科学依据。

4.当前在广播电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所实际采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自身的作用并未得到切实而充分有效的发挥,主要就是对员工的工资情况进行简单记录。然而实际上,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属于管理工具范畴,其主要作用并不能局限于对所发生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简单的记录,而是需要在相关数据资料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整理,进而提出更具价值的建议报告。例如,在广播电视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实践当中,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需要针对员工考虑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对当前整体绩效情况有更加全面而准确的了解;在对员工工资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的最终目的。

四、加强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针对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软件进行严格筛选

在广播电视领域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需要立足实际,结合现实需求,对相关软件进行仔细挑选,确保选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与自身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确保现实需求得到切实满足,但相关主管人员还要注意不能过分依赖于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理念的指导,要对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先进管理理念有更加全面而准确的认识,要认识到这一管理理念并非只是传统管理所需,在当前广播电视领域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依然要对以人为本予以高度关注。管理软件与人性化管理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在广播电视领域中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对软件管理及人性管理予以同等关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为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可靠性保障,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2.对人力资源配置进行不断优化

针对当前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要积极开创管理的新局面,其中作为有效途径或方式,就是要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必要调整,不断提升广播电视领域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程度,努力开创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人力资源管理新局面;设置竞争机制,进一步调动广大职工及领导层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用人机制方面,要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营建起用人自主、竞争上岗的良好氛围,在此可以虚心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例如海尔的“赛马竞争机制”等被实践证实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就可以有所取舍的借鉴;设置科学合理的员工准入及退出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进一步推进从业人员职业化进程,同时以具体岗位及层次为依据,对用人标准及待遇等进行不同设置,形成正常有序的人员流动机制,吸引更多的综合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

3.培训要形成规模、形成制度

进一步加大投入的资金量,促进员工培训机制的不断健全。职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是在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大的市场竞争中获胜的根本保证,而促进员工素质提升的一大重要途径就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大用于人力资源培训的资金投入量,确保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得到切实满足,与此同时,对于积累知识,不断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4.进一步优化数据库结构

在广播电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设计并应用的数据库当中设置一个主要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流动情况进行记录的子模块,该子模块所记录的内容不但要涉及员工入职以及员工退休及死亡等有限的事项,还要包含职工在广播电视领域内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了正常职位调动及流动等情况。对于任何领域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而言,由于正常的职位调整及人员流动所对应的流动率的计算会对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的制定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而数据库设计人员作为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专业性人才,对人力资源领域的具体工作的了解程度有限,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员的有关计算机软件设计的理论知识又相当有限,所以,在进行数据库结构设计的时候要进行积极配合与合作,确保数据库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广播电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数据库内容更加全面和丰富。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关键内容,广播电视领域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软件进行严格筛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组织培训,促进数据库结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魏文彬:广播电视媒体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瓶颈与路径选择[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5(10).

[2]张 健:困局与出路:地市电视媒体人力资源问题分析[J].声屏世界.2006(09).

[3]陈旭红:从企业信息化 看企业竞争力——南大集团信息化建设与发展浅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6(23).

新媒体信息管理篇(3)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一直以来,各种媒体的出现与应用都贯穿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当前,书籍、报刊、电视、网络被充分运用于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扎实推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值得探索。

一、传统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传统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规范和完善,为学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但在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上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

(一)缺乏系统性

有一些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体系建立时间较短,统筹规划不够完善,学习的随意性大,在管理时一般都是等待上级安排、照搬其他单位的教育实施方案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也不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对其特点和需求的了解。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只关注其在学校的表现,缺乏配套的管理措施,影响其持续的教育管理。

(二)内容和形式单调

以往高校教育管理的方式不够多样化,与大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脱节,不能很好地进行结合,难以形成合力,严重影响其实际效果,而且实际管理中办法和内容都不够充实,大多运用的是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难以进行思想融入。管理的内容又多依赖于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比较少,不能与具体的校园活动和学生的发展紧密相连。

(三)实效性差

以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内容的实效性都不强,与时代的发展结合不够密切,缺乏新颖性。高校运用的管理模式难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学生的配合度低,实效比较差。同时,学生整体的素质也要提高,提高其团队意识,使其积极配合学校的领导和教育管理。

二、新媒体概述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作为新兴的媒体,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很大的区别。关于新媒体提出的时间比较晚,目前高新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也越来越好。对新媒体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界定角度,并对其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新媒体的内涵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新媒体的产生,为其提供了发展的条件;二是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具有非线性、互动性高的特点;三是随着新媒体的传播和发展,其内容越来越广,呈现出复合多元化的特点[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新媒体运用比较普遍的有QQ、微信、E-mail、飞信、易信等软件。

(二)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1.互动性。新媒体的运用可以实现传播者和受众间的信息连接,双方可以通过新媒体实时传递反馈信息,而且新媒体可以使传播者为受众输送信息,也可以及时反馈受众的情况。这是传统媒体难以实现的,且对于信息的传播和及时的反馈,传统媒体还存在不足。2.传播速度快。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在信息传递中会节省大量的时间,而且新媒体的传播形式比较多样,其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基本不需要费用,还保证了信息的快速传递。3.信息传播和渠道多元。新媒体有很多传播途径,手机短信、电脑微博和门户网站等终端的运用,都可以用来进行信息传递,而且其传播的信息内容很少会受到限制,国际国内要闻、社区新闻等都可以进行传播,内容丰富多样。但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会夹杂在其传播的信息中。4.大众性。传统媒体是媒体主导受众,而新媒体与之相反。因为其形式多样,技术开放平等,通过不同的平台参与者可以一起进行交流,在平台中的任何人都是新媒体的主体。新媒体的使用成本低,不同的层次、群体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了解世界,其在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都发挥着资源的作用,具有大众性。5.消解性。新媒体的运用可以实现不同国家、地区和群体间的联系,并突破空间限制。新媒体对空间的跨越,完成了不同国家、地区、肤色、城乡、经济发展不同地区间的联系,使得信息传播不受空间差异的影响。

三、新媒体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创新了教育管理方式

在以前运用传统媒体中,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进行方式一般就是面对面交流或者运用传统媒体进行,而新媒体的出现为其提供了发展创新的新方式。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新媒体的运用使其发展途径更加丰富,使得教育管理工作挣脱了传统媒介的束缚,在网络、数字电视等平台上也可以进行管理,提高了速度和便捷性。而且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方式,使其更加灵活。高校管理人员和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和工具变成了网络,通过对网络的运用,高校的各项消息、通知更加及时,学生查阅也更加方便。

(二)加强了与学生的交流

在高校学生教育的管理者和学生的沟通中,新媒体的应用为其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以往要实现学生和辅导员间的沟通交流,时间和空间都会对其产生限制,要保证辅导员和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沟通交流,而且这样的交流通常都是在办公室进行。这样不仅浪费了辅导员和学生的时间,还需要提前准备,学生就容易紧张,在实际的沟通交流中就会有很大的影响。但新媒体的运用为这一沟通提供了更快捷的方式,辅导员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和学生交流,可以通过网上实时交流、网上留言等多种方式进行,降低时间空间的影响限制。这样在任何地方学生都可以与辅导员沟通,其紧张情绪容易得到舒缓,更容易进行教育管理。

(三)提高教育管理工作效率

新媒体的运用可以完成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也可以节约资源,提高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媒的运用可以节约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资源。在传统媒体的时代,信息传递的方式只有文件自上而下的信息传播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在获取反馈文件信息中学生不仅会消耗时间,在信息的解读中也可能会存在偏差,而高校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信息调查、整理等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文本、人力和时间资源。但新媒体的运用可以减少这些环节,并降低其资源消耗。通过运用各种新媒体,在电脑、手机上教育管理信息可以进行直接存储,信息的不会受时间的影响,大大减少了信息传递的时间。在网上,辅导员可以运用文件的形式告知学生信息的内容,电话、QQ、微信等都可以运用,学生的查阅也就不会受到限制,达到信息传递和节约人力、物力的目的[2]。第二,运用新媒体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快,实际的工作就会更加方便快捷,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高。新媒体的运用是对高校教育管理的一种统一,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扭曲化传播的可能性,实现教育管理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

(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意识形态和新媒体的运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在技术上、信息上和工具上都具有关联性。通过新媒体与意识形态的这几种关联性,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学习上新媒体以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宣传渠道和信息量的快速增加,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和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新媒体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资料越来越丰富,内容也越来越充足,学生和辅导员可以随时学习和了解这一内容。

四、新媒体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一)转变教育管理的观念,正确认识新媒体

基于新媒体的发展背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转变其教育管理观念,正确认识新媒体。在工作中,要有效利用主流新媒体工具,创新管理思维,有意识地提高个人媒介素养,将新媒体与传统宣传平台进行结合。对于教育管理的形式及时更新,学习并总结新媒体的特点、发展趋势,对新媒体的数据获取、处理和简单操作要能够把握,掌握计算机、手机等新媒体的使用技术,为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方式。而且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学习新媒体的相关技能,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在信息传播和处理中进行及时应对化解。对于管理中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做出正确的示范,不回避问题,为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提供标准,保证问题的正确及时解答,更好地进行教育管理。

(二)搭建信息传播平台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具有很多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其信息传递及时,互动性和精准性更强,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信息传播作用。因此,高校要积极搭建信息传播平台,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加强合作,实现校报、校园广播和校园电视台的新媒体对接,将学生教育管理打造成一个系统的服务平台,可以建立发展主题教育网站、官方微信群、官方微博等平台。目前,新媒体发展迅速,范围广而影响深,高校要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创新,必须要建立相应的教育管理平台,结合线上线下工作,将教育管理工作深入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把握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主动权。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将学生生活中的热点和网络用语利用起来,灵活变通,使教育管理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运用灵活的形式让学生在信息的传播和接收中更加方便。在新媒体的运用中,高校教育管理人员必须要利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在学生信息的接收中,能够加强其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加强信息传播教育管理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在搭建开发信息传播的平台后,要对新媒体平台进行及时的建设管理。因此,高校的新媒体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学会运用新媒体与学生交流沟通。首先,学校可以为其组织相关的培训和活动,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并加强对教育管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发挥新媒体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其次,通过对新媒体平台的运用,工作人员要对校园的网络环境进行净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证上网绿色、文明和安全,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3]。高校也要建立长效的教育管理机制,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通过信息媒体技术的运用,实现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并提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总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教学的进行提供有效的保障。目前,在教育管理工作中通过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为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新媒体的运用,并不断进行改进和创新,通过不断调整教育管理工作,提升高校教育和管理能力,推动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魏思文.高校学生管理中新媒体平台的创新应用分析[J].办公室业务,2017(4):63.

[2]赵振华.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探究[D].山东:中国石油大学,2011.

新媒体信息管理篇(4)

早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学者就对高校突发事件有了一定研究。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出现的各种危机也越来越多,学者们也因此对教育危机展开了更多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研究已经由定性化研究进入定量化研究的阶段,建立了多种以数学计量为基础的突发公共事件处理模型和仿真系统,如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1986)、米特罗夫的五阶段模型(1994)和最基本的三阶段模型。这些模型的提出给高校危机的阶段化管理提供了方向。国内对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高校危机事件频发,国内许多学者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逐渐集中,国内高校危机管理研究发展较快。李兆燕认为高校危机管理体系还并不完善;白涛等学者也从危机及危机管理的概念出发,阐释高校危机、危机管理的很多方面,并提出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基本框架。此外,韦庆辛、曲涛、张英红、何元庆等人也对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和现状作了分析也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国内外对高校危机管理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在专业性、系统性方面仍显不足,对管理模型的研究有所欠缺。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具有互动性、及时性、海量性、共享性,新媒体传播内容呈碎片化等特点,高校危机事件又衍生出许多传统危机事件没有的特点和特性。高校必须针对这一新情况、新特点,对高校危机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应对策略。

2新媒体给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

2.1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事件的变化特点

2.1.1高校群体间危机信息传播方式互动性增强

传统媒体下信息的传播形式较少,并且信息传递方式多为单向传递,传播受众不能进行有效反馈,互动性较小。随着技术发展,新媒体传播方式增加,新媒体信息有了很强的互动性,危机事件发生后,大学生群体可以更容易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自由、讨论、交流信息,接受者可以参与到信息的传递当中。这使得与客观事实不一致的各种言论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广泛传播。高校危机事件很容易因此被夸大甚至扭曲,大大增加了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工作难度。

2.1.2高校危机信息传播范围大

传统媒体传播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危机信息无法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很广的范围。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事件的信息不可能局限于学校内部,一旦危机事件在高校发生,会在短时间内病毒式地传播开来,其传播覆盖面是传统高校危机事件所无法比拟的,信息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信息渠道传播开来,甚至跨越国界。

2.1.3高校危机信息传播速度极快

传统的高校信息传播方式多为“一对一”或“一对多”传播,这种传播方式更容易中断,也易于控制,但是新媒体传播更新速度快、传播成本低、传播方式多为“多对多”,信息接收者也会成为信息的源,因此信息会病毒式地在短时间内蔓延开来。如果发生危机事件,大学生会在第一时间对危机事件关注、围观、分享、转载,迅速吸引群众眼球,使得信息迅速传播,许多焦点问题往往会迅速散布到校园内。

2.1.4高校信息流言可控性低,安全性低

高校传统信息来源少,易控制。但新媒体中的信息传播迅速,传播广泛,不易控制,所以容易出现很多恶意流言或煽动性的假消息。当代大学生仍不成熟,学生对自己信息的后果和法律责任意识不到位,容易出现盲目跟风行为,在信息传递时,并未对信息的真实性以及自己传递信息行为进行思考。而新媒体本身是便于消息扩散的,因此容易出现危机信息被放大、传播失控的局面。

2.1.5高校危机信息传播内容呈现碎片化

新媒体环境下,一般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对信息有容量控制,因此高校信息传播往往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单一的碎片化信息无法展示事件全貌。但是高校危机事件一般都比较复杂,在短时间内很难通过新媒体渠道传播全部信息。再加上高校学生思考不成熟,导致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信息的传播片面化,很难通过新媒体提供的信息了解到整个事件的全貌,往往使信息受众群体忽视事件发生的背景、环境,对事件作出错误解读。

2.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事件变化给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问题

2.2.1传统的危机管理领导机构有待完善

传统的危机管理机构主要由学校领导、学工部、保卫处等职能部门组成,这样的管理机构虽然能够处理一些危机事件,但已经不能应对新媒体带来的变化,取得良好效果;当前大多数领导小组由于事先没有合理安排管理人员,缺乏网络平台管理人员,无法对危机事件进行预警和预控,也无法有效建立相应的引导和培训机制。

2.2.2传统的危机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传统的危机管理观念中,危机的发生和传播需要较长的过程。但是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危机信息传播的快捷性,一旦发生危机事件,大学生都会在第一时间予以及时关注、围观、分享、转载,使信息得到迅速传播,许多危机信息往往会迅速散布到校园内。原有的危机预警系统有一个传播的过程,已经不能有效针对危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必须构建新的危机预警系统,并且在危机预警系统中建立高校危机预案。其次,大部分高校危机管理部门还没有针对新媒体的新特征建立有针对性的职能部门,忽视危机管理的专业化需求。

2.2.3危机管理理念缺失,危机管理中的媒体公关意识不够

大部分高校对新媒体给高校危机带来的改变认识还不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媒体公关是处理危机的一种方法,是指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协调的方法应对和化解危机,帮助组织控制事态、解决矛盾、处理纠纷、化解冲突、引导舆论、维持关系、争取支持、重建信心、挽回影响、重塑形象。新媒体时代,由于信息和信息的传播快速且广泛,因此对媒体公关管理要求更高,更需要具备科学意识,采用科学方法。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调整策略建议

3.1事前加强危机管理领导机构建设

建设信息预警小组以及危机预警小组,小组人员分布在QQ、微信、微博、微课等各大新媒体媒介中;建立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小组不仅应该包括学校及学院领导、学工部、保卫处成员,还应该包括信息预警小组成员。建立系统的网络运营平台,加强维护,加强新媒体平台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网站即时信息。平时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及引导,对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进行预防和干预。

3.2事中把握新媒体环境下危机信息的实效性,快速理智地进行控制

危机事件发生时,为避免不良消息传播,给学校和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学校管理人员应及时利用校园BBS、QQ、微信、微博、微课等新媒体工具,及时向校内人员和社会公布事件相关信息,掌握信息主导权,确保危机信息的正确和可控。

3.3事后总结、信息并资料归档

新媒体信息管理篇(5)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班级管理 影响及对策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以电脑和手机为载体,以微信、微博、QQ等为表现形式的新媒体,已悄然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甚至思想观念。这给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带来冲击和挑战。但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地运用新媒体技术,将使班级管理更具特色和成效。

一、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技术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手段。新媒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交互性与及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群体化等方面。与传统媒体相比,其在信息源、信息传播方式和接收方式上更具优势。

首先,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和时效性。新媒体技术可借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信息,信息来源十分丰富多样。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随时获取海量的信息,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内容、主题等。新媒体为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提供了新途径,我们可以在各大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及时获取最新资讯,从而保障信息传播的时效性。

其次,信息反馈的互动性。新媒体具有交互性和及时性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交流变得更直接和真实,如对于网站上或微博上最新的信息,人们可以直接评论、互动、分享,从而改变传统形式下的单向互动模式。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新媒体环境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简单快捷,师生之间的互动更频繁和有效。

再次,信息传播和收集的高效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变得便捷、高效,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平台通知、报道等,让学生迅速获取最新信息。此外,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化使得信息收集变得高效、快捷,只要给出一个关键词,在各类搜索引擎中便可获取大量信息,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

二、新媒体对高校学生成长和班级管理的不利影响

1.信息的无过滤吸收。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多元和便捷,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和Y讯充斥我们的生活。高校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知识储备较少,生活经验不足,面对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信息,他们不加区分地吸收,这对学生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带来不良影响。

2.部分学生沉迷虚拟世界,无法自拔。

部分高校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离开父母的管控来到大学后,开始放松对自我的要求,整日沉迷于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他们不愿意回到现实世界中,出现“手机控”、“游戏控”、“QQ控”、“微博控”等现象。部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不顺利,各方面表现较差,容易陷入虚拟的网络世界,从中寻求精神上的刺激和成功的体验。

3.遇到问题就搜索,极易导致思维惰性,形成零碎思维。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众多搜索引擎的出现,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遇到问题“百度一下”、“谷歌一下”成为当下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但这极易导致思维惰性,人们开始懒得思考,而追求现成确定的答案。此外,通过搜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容易形成零碎思维,因为人们搜集到的信息常常是零星的、片面的。成长中的大学生正处于建构自身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的重要时期,过于依赖搜索引擎,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养成和知识体系的建构。

4.给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带来冲击和挑战。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和渠道增多,以往学生的知识和信息依靠教师传授和传达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甚至学生获取信息比教师更快速、全面,这对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是一种冲击,也给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带来挑战。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教师信息、召开会议可以通过班会形式开展,同时可以促进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如今,新媒体技术的兴起,教师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信息,一些学生甚至不愿意再组织班会,这容易导致班级同学直接面对面的交流减少,班级凝聚力下降。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班级管理对策

大学生是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乐于借助新媒体平台获取资讯、表达观点、互动交流,这已成为时下大学生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高校班级管理中,应转变观念,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加强班级管理和建设,增强高校班级管理的实效。

1.转变观念,适应新媒体时代。

新媒体发展带来的信息大爆炸和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已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新词汇、新点子、新知识出现,教师如果对于这些不了解,就极易与学生形成“代沟”,不能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难以与学生拉近心理距离,无形中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适应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学生的媒体素养。

在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班级管理,应该注意学生媒体素养的提升训练。高校管理者应重视对新媒体信息的过滤加工,把握舆论导向,通过班会、讲座、团体辅导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甄别和过滤能力,增强媒体免疫力。对于纷繁复杂的媒体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从积极的方向传播信息,关注信息的积极面,传播社会正能量。对于有负面影响的信息不能完全屏蔽,不要过于关注,要掌握传播规律,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让负面信息传播逐渐失去号召力。

3.充分运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增强班级管理的实效。

创建班级QQ群、微信群,加强学生的实时交流。QQ群和微信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学生更自由、平等、开放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及时平等对话。同时,通过这样的实时交流能够帮助辅导员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班级管理提供方便和支持。值得注意的是,辅导员或班主任在群里讨论时最好不要扮演教师的角色,而是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于群里学生的不当言论也不要公开批评,应找出原因,私下进行正确的引导,否则极易造成学生不敢发言、不想发言的尴尬局面。

开通班级微博或微信公共号,实时班级动态。微博和微信为班级管理提供了一个数字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人人平等,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班级可以创建微博和微信公共号,要求班级同学关注,并在这些平台上班级管理日志、活动日志、分享班级成长的故事等。新媒体平台不仅带来了班级管理的便利,而且增强了班级管理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对于平台信息的,班级学生可以分组轮流值班,负责收集班级信息和班级管理日志,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利用微博或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内容信息。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但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不成熟导致其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要创建一个健康、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对班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关注。在新媒体环境下,可通过微博或微信等数字化平台,定期推送大W生感兴趣且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内容信息,如学习指导、生活娱乐、心理调适、职业指导等方面。辅导员可将全班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制定不同的主题,每组负责某一主题内容的制作,并向学生推送。这不仅利用了新媒体的优势,而且充分调动了全班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班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开发新媒体环境下的特色班级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随着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影响力的不断增加,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出现所谓的“手机控”、“微博控”等,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开展班级管理的同时,也应开发一些新媒体环境下的班级特色活动,将沉迷于网络中的大学生拉出来。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学习小组活动,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又如可以组织学生拍摄班级“微电影”,将班级同学的学习生活故事通过微电影记录下来,在班会上播出,并形成班级资料收藏起来,通过共同参与这些班级活动,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表达主体,这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高校管理者应充分把握舆情,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转变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积极学习和寻找新媒体环境下易于被学生接受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技术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思伟.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班级管理[J].管理智库,2013(24):7.

[2]王光仑.论新媒体手段在中职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4(9):63-64.

[3]王威,李晓凤.新媒体技术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4(4):139-140.

新媒体信息管理篇(6)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微博、QQ、微信、APP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逐步融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部队官兵大多是伴随着新媒体成长起来“90后”,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交流及语言习惯也日益受到新媒体的影响与作用。有效运用新媒体开展管理教育,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加强部队正规化管理、夯实强军之基的有效路径之一。

新媒体时代,各种新技术的运用,使部队管理教育资源从有限走向海量,管理教育平台从单一走向多元,管理教育手段从简单走向多样,为提升部队管理教育效果创造新机遇。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拓宽官兵视野,为部队管理教育提供新资源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它依托网络、通讯等先进技术构建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打破了地理疆界,扫除了文化壁垒,跨越了心理障碍,使人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血缘、业缘等因素限制,自由交流。这在无形中拓展了传播客体的朋友圈,使其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获得的资源更丰富。只要拥有新媒体的输出终端,就可以即时、自动获取海量资源,实现全球信息资源共享。部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单位,长期以来管理教育主体获取信息渠道少、资源储备不足、管理教育方式方法简单、内容与形式单一,而管理教育客体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信息来源渠道、管理教育供给与管理教育需求不能有效对接,这种“无效供给”使部队管理教育难以发挥最大效益。借助新媒体,部队管理教育主体能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根据官兵需求,有针对性地供给。针对官兵们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建立专题资源库供其学习,帮助他们厘清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全面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深刻理解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战略决策与战略部署;针对官兵们的心理问题,根据其心理发展规律,及时推送与心理健康与教育相关的资源,帮助其扫清心理阴霾,使其健康成长;针对年度教育主题,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集声、像、图、文为一体的专题学习资源库,供官兵们自主学习。在教育前 “做足功课”,教育时“有备而来”,教育会更入耳、入脑、入心,会实现管理教育效益最大化。

(二)新媒体的互动性保障官兵交流畅通,为部队管理教育搭建新平台

新媒体具有交互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不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传递,而是网络化、多向度的循环传递。作为信息的发出者与接收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也不是单一中心、链条式的等级结构,而是多中心的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中的每一个结点,既是信息传播的客体,也是信息传播的主体;既是信息接收者,也是信息推送者。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官兵都有麦克风,每一个官兵都是发言人。管理教育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更加平等,他们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而是两种身份都兼而有之且不断发生角色互换。官兵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会自主选择信息、自觉认同信息、自动反馈信息、自为信息等。借助新媒体开展管理教育,使官兵们处于更加平等的地位。官兵们自主设定议题,会更乐于表达意见、交流思想。这有利于改变传统管理教育中管理教育主体单一化、管理教育客体被动接受的局面,充分激发官兵们自主管理教育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官兵之间沟通交流的畅通。

(三)新媒体的虚拟性拉近官兵心理距离,为部队管理教育创造新手段

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它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与交往方式。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世界里,个体隐藏自己的真实面貌,通过虚拟身份同其他个体进行交流。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缩短,防范意识有所降低,更易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与态度。新媒体环境下,部队官兵没有职务高低、权力大小、作用主次之分,都是自由而平等的。管理教育主体不再以权威自居,以命令的方式信息,而是平等地与管理教育客体交流讨论,通过启发引导,帮助其接受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原本呆板、单调、单一的管理教育信息以一种更加社会化、生活化、时尚化的面貌出现,从而使其更接近年轻官兵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官兵们的认同感会更强,更易于接受。新媒体的虚拟性营造了更加民主的氛围,官兵们的参与意识被有效激发出来,通过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方式,踊跃发表意见和表达思想,说出平时想说不敢说的话;新媒体的虚拟性创设了平等的对话机制,使官兵们更加信任管理教育主体,更容易释放情感,将内心深处的苦闷与迷惘等倾诉出来,说出平时不愿说的。管理教育主体借此能够了解官兵的真实想法,掌握影响管理教育效益的因素,因人、因事、因时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使管理教育真正走进官兵们的心里。

新媒体给部队管理教育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它容易冲击管理教育主题,弱化管理教育权威,削弱管理教育功能,使管理教育面临着现实和潜在的困难。

(一)新媒体的开放性容易形成多样化思想观念,冲击管理教育主题

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其成为一个无资质审查、无边界限制、无障碍通过的信息平台。各种价值观念、社会思潮及利益诉求都会在新媒体中交互激荡、并存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媒体发展走在世界前列。他们主导着新媒体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掌控着新媒体的话语权。他们运用其文化霸权推销资产阶级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及发展模式,对其他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破坏、西化分化,妄图颠覆社会主义政权。各种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军官兵在思想上的渗透、文化上的侵蚀、生活上的诱惑、行动上的拉拢。新媒体条件下的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尖锐和复杂,对部队管理教育工作带来严重冲击,使管理教育效果大打折扣。部队的年轻官兵大都涉世不深、阅历较浅,但思想活跃、个性鲜明。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理性思考和认知能力不强,判断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负面信息、非理性情绪的影响,管理教育中出现可能会出现干部费尽心思讲道理却比不上几条负面信息对官兵影响的情况,管理教育的效果被新媒体大大消解。个别军人的不良言行举止和违规违纪问题,容易被外界炒作,通过网络以几何级增长的速度被传播放大,引发涉军网络舆情,对官兵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开放的虚拟世界里,要占领意识形态高地,弘扬主流意识形态,紧紧抓住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确保管理教育主题不跑偏,管理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和管理能力。

(二)新媒体的交互性容易形成多元化管理教育主体,弱化传统管理教育权威

新媒体的交互性创造了一个社会化的传播平台。这就打破了部队科层制结构下管理教育主体单一且具有权威的局面,使教育主体多元化、民主化,从而使管理教育主体的主导性、权威性面临严峻挑战。多元管理教育主体的出现使传统的单一管理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减弱。新媒体时代,管理教育客体也可以成为管理教育的主体。管理教育主体没有权力职务的支撑,不再是职务、等级高于其他官兵的管理者,也不再是拥有真理传授者身份的教育者,只是一个普通的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其的信息不再具有权威性。管理教育对象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随时会对教育者的观点进行质疑或独立信息。“你讲我必须听”的一言堂、灌输方式行不通了。管理教育主体想凭一家之言、一面之辞、一己之威进行管理教育变得日益困难。新媒体的交互性使管理教育主体与客体同处一个网络话语体系,成为平等交往的主体。而网络语言可能会成为阻碍双方交流的障碍。年轻的官兵们善于接纳新事物,熟悉新媒体话语体系,而管理教育主体的传统话语体系相对滞后,如果不与时俱进地学习,必然在交流时会出现失语与失效的情况。因此,管理教育主体必须尽快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换,构建和创新话语体系。

(三)新媒体的虚拟性容易形成随意性管理教育内容,削弱管理教育功能

新媒体的虚拟性创造了一个没有时空与地域限制的虚拟世界。信息传播主体隐藏身份生产、信息,心理压力比较小,行为自由度相对增大。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信息传播主体更容易出现不负责任的言行,造成行为失范或违法。他们可能会不负责任地发表错误言论和观点、虚假信息,使信息接收者难以识别真伪、判断其真实感受;甚至会公开承认和认可交往者的虚假言论,从而混淆视听,迷惑受众。这在无形中会产生负面管理教育效果,不利于官兵健康人格的培育,易导致人际之间的信任危机,从而削弱管理教育功能。如果官兵们长期沉浸于虚拟世界,不仅自身缺乏真诚,而且还会怀疑他人的真诚,甚至会出现情感匮乏和人际关系淡漠,逐渐形成行为异化,不愿意同周围的人交流,与现实社会越来越脱节。这严重影响了官兵之间的团结,不利于部队凝聚力的形成和战斗力的提升。因此,管理教育主体要着力规范新媒体管理教育内容,优化新媒体管理教育环境。

新媒体时代,部队管理教育者应积极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主动采取新举措,加强正规化管理,增强管理教育的效果。

(一)构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管理教育模式

科学的管理教育模式是实现管理教育效益最大化的基础。新媒体时代,部队管理教育不仅要借助书籍、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和电视等电子媒介,还要借助计算机、手机等新媒体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丰富教育手段,构建以军营生活为基点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管理教育模式,增强管理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建设一批“贴近实际、贴近官兵、贴近生活”,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管理教育专题网站,为官兵们提供一个喜闻乐见的、常态化的学习资源平台。打造具有军队特色的APP、“QQ群”、“微博群”、“微信群”等互动平台,为官兵架起沟通的桥梁,通过网上交流,了解官兵的所思、所想、所为,充分发挥网上舆论引导的作用,在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中形成共识,引导官兵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建立“网上引导”与“网下教育”相配合的工作机制。虚拟世界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映与折射要从根源上解决网络上暴露出来的问题,必须从现实社会的实践活动入手。但是虚拟世界并不是现实社会的简单“复制”与“粘贴”,它比现实世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把控的因素、环节更多,需要更缜密周全的考虑。因此,管理教育者既要有效运用传统教育方式手段,关注重点人、重点事,做好“面对面”的教育,也要充分运新媒体提供的管理教育平台,及时跟踪官兵思想动态,做好“键对键”的教育,通过网上网下管理教育的有机融合,实现管理教育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新媒体使用管理制度建设

规范的制度建设是实现管理教育效益最大化的保障。要进一步完善使用、管理新媒体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对新媒体舆情的预警、处置、保障机制,切实做到“依法用媒、依法管媒、违法必究”。当前,要重点加强对新媒体舆情预警机制的建设,建设军队新媒体舆情分析系统,提高舆情收集分析质量,实时监测、分析研判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删除敏感信息,必要时通报部队做好防范;实时监测军网运行状态,检查军营网络、官兵手机的使用情况,了解网站注册人数、发贴数量、浏览数量及同时在线人数等数据,定期挖掘和分析有关数据,把握官兵上网行为习惯,及时发现违规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沉迷网络游戏、网络失泄密等问题隐患,采取各种管控措施及时消除隐患,提高管理教育效益。强化法规意识,严格依据条令条例建设、使用和维护新媒体,加强对上网人员、手机使用人员的身份登记备案、信息载体安检、信息审查、不良信息通报及管理责任追究等,真正形成按条令落实、按条令管理、按条令指导、按条令运转的正规有序的管理氛围。对长期存在消极情绪、负面言论、过激行为的官兵,在保护其隐私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心理疏导和引导,防止出现管理真空。构建军地协作防范机制,发扬军队联管联治、群策群防的优良传统,积极与驻地公安、安全等部门协作,建立健全新媒体情报信息互通、涉军信息监控处理、新媒体案(事)件协查协办、新媒体防范协作例会等机制,实现部队与地方的会议联席、情报共享、信息联通、问题联查、情况联处,确保新媒体处于有效管控之中。

(三)强化官兵新媒体素养培育

新媒体信息管理篇(7)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危机管理;突发事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3-0196-02

新媒体作为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其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作为师生日常生活学习的地方,人口密度较大,尤其是在国内众多高校不断扩招的大环境下,高校学生数量急剧增长。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高校发生各类危机事件的概率大为提高,为高校有效管控校园危机事件带来了挑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高校危机事件预警和处理机制,应当成为高校应对各类校园突发事件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的影响

(一)新媒体的内涵

正确认识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首先要对新媒体及其特点有比较全面的理解。所谓的新媒体是指区别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方式,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利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和高速通信网,以各种移动终端设备为主要传播载体的一种新的技术形式下的媒体形态[1]。

相较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实时交互性强、信息影响范围广、信息传播自由度高等特点。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信息传播的数量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其中不可避免地充斥着各类虚假有害信息,这也给了一些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利用新媒体误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而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

简单来说,高校危机管理是高校应对各种未知或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其目的在于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切实维护高校师生合法权益和高校声誉,是高校平稳、有序运转的重要措施。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其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2]。

首先,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不可控风险。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所具有的系列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对危机事件的掌控能力和处理效果,使得危机从出现到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大大缩短,危机蔓延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极大地压缩了高校危机管理的预警和处理时间。由于难以预料新媒体对高校危机事件最终的发展走向所起到的作用,使得危机事件产生影响的不可控因素大增。

其次,新媒体的发展增加了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在高校,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对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工具的使用频繁,使得已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危机事件在高校之中快速蔓延,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经过朋友圈、微博和QQ空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交网络进一步扩散到高校之外,从而由开始的高校危机事件M一步演变为社会热点事件。这不仅增加了高校对危机事件的监管难度,而且使得高校在处理危机事件时要考量的因素大为增加。如之前发生的安徽芜湖高校女生元旦意外坠亡、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跳楼自杀等危机事件不仅使当事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且极大地损害了高校的声誉,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此外,高校学生正处于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思想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误导,新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消除了社会与校园之间的界限,学生卷入社会纠纷事件的可能性较以往更大,这也会加剧高校危机管理的复杂性。

再次, 新媒体的发展对现有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在新的危机形态下显得滞后和被动,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捉襟见肘。但是新媒体也为高校危机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效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尤其是在高校中的传播特点,对于不断提高高校危机管理能力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管理观念落后

由于新媒体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事物,很多高校对新媒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高校危机管理多停留在日常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没能从危机公关的视角看待高校学生维稳工作,对危机的事前预警和事后的处理措施还不成熟,对新媒体给危机事件造成的负面作用缺乏清晰认识。此外,很多高校教职工在危机管理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把高校危机管理同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割裂开来,简单地认为高校危机管理对于高校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是一种浪费,没有认识到高校危机管理对于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3]。

(二)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

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对危机事件的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措施匮乏两个方面。一方面,很多高校对新媒体认识不充分,没有针对新媒体建立危机预防长效机制,往往是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才进行相应处理,临时成立危机事件处理小组,更有甚者在危机发生时仅由辅导员或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处理,高校各部门缺乏一个系统的危机应对机构。这样不仅会错过危机的最佳处理时间,而且会使得事件借助新媒体进一步蔓延,使事件扩大和复杂化。一些高校对于发生的危机事件没能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以便更好地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高校危机事件,在危机发生时提升危机事件的应急响应速度[4]。另一方面,在新媒体时代,很多高校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结果只是以公文的形式在学校官网这一渠道,对于事件实时处理进展没有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下进行信息同步披露,不利于师生和外界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认识,甚至出现误解和谣言等不利情况。

(三)危机管理能效较低

造成高校危机管理能效低的原因有以下三点。一是没有一个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往往是在危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时才加以重视,以致贻误了危机的处理时机。二是危机管理者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认识层面较浅,对新媒体在危机事件中所起作用还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三是高校危机管理者很多都是兼职教职工,缺乏专业的高校危机管理技能和相关培训,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手段较单一。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应对措施

(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加强对高校危机事件的预警

完善的危机预警机制对提高高校的危机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原有高校危机预警机制的基础上,一是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及时相关信息和高校相关决策,加强对高校师生的舆论引导和宣传教育,同时依托学校宣传处、学生处和团委等部门定期与高校危机事件和相关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主题信息,正确疏导负面信息,积极宣传正能量,进一步增强高校师生对学校的凝聚力。二是组织专职人员加强对新媒体平台上的各种信息的搜集、分析,对各种信息进行甄别,及时发现可能出现校园危机事件的危险信息,并立即启动应对危机事件的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三是借助新媒体平台,完善师生和高校领导层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消弭师生对学校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相关决策的不满因素,同时积极吸纳、听取师生对学校发展建设中所提出的相关建议,进一步增强师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信任度,防止出现因上下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出现的有损学校声誉和师生利益的危机事件。

(二)完善危机事件信息披露机制,进行正确舆论引导

为避免在师生之间出现各种谣言和非议,防止事件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一是应及时利用微信官方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等新媒体平台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将相关信息公之于众,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避免广大师生和外界大众被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不可信信息所误导,争取获得舆论的主导权以及大众的理解和支持,使事件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二是根据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学校相关决策、制度和危机处理的信息传播者和解释者,利用新媒体平台及时正确危机事件相关信息,避免谣言传播、降低危机管理成本,有效利用新媒体切实维护高校声誉和正当权益。同时发挥新闻发言人在高校领导层和师生以及外界大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作用,形成高校上下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学校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高校危机管理伍建设,积极提升管理人员媒体素养

高校危机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进行持续的投入。加强高校危机管理队伍建设和危机管理制度建设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信息的扩散速度十分迅速,对高校危机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和媒体素养不断提高。其一,高校应重视对危机管理人员的日常培训和相关专业技能训练工作,使危机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校园危机事件的应对措施,使之具备基本的危机公关素养。在危机发生时,快速进行初步处理,避免因未能及时有效处理使得事态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而产生负面影响。其二,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加强自身媒体素养,积极面对新媒体对高校危机管理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及时转变思维模式,熟悉各种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和相应特点,将新媒体平台作为信息、搜集的有力工具。其三,作为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以身作则,以专业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要求自己,在高校师生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在高校中使用广泛、互动性强等特点,适时传播积极向上信息,利用新媒体对高校师生产生积极影响。

当前,有关新媒体时代高校危机管理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各种产生形态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应对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机制还不够完善,作为高校危机管理人员,应紧紧把握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危机事件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危机管理机制,有效维护高校声誉、师生正当权益和安全稳定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范卫萍,姜德锋. 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校园危机传播管理研究[J].新闻传播,2012(3):151.

[2]蔡火凤.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