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精品(七篇)

时间:2022-01-27 18:31:42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1)

红色旅游资源是开展红色的载体,也蕴涵着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所谓红色旅游文化,是指革命老区的历史、革命故事、人物故事、历史事件、地方文献等等一些增加红色旅游色彩和价值的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强调的是“文化”,即以“红色旅游”为主要内涵的“文化,它是一种精神的承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体现。

一、当前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化发展使红色旅游文化认同受到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整个社会经历着市场化、全球化过程。市场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流动,也带来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流动。个人文化、炫耀文化、过度消费文化、金钱文化等对当代旅游者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使得旅游者在很大程度上排挤了红色旅游文化历史记忆的空间。同时,红色旅游文化历史记忆的淡忘又进一步导致当代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的陌生。在当代旅游者的眼里,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时空遥不可及,那样“艰苦”和“匮乏”的环境难以与当下的“幸福”和“丰富”生活相对接,中华民族过去所遭受的挫折、屈辱、贫弱好像只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而难以引起深层的历史反思。

(二)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缺乏新意

在不少红色旅游景区,“一桌一凳,两块床板一盏灯,游客进门就转身”的尴尬现象屡见不鲜,红色旅游文化有“名”无“实”。红色旅游发展中有重硬件、轻软件现象,部分红色旅游景区产品陈旧、功能单一,缺乏吸引力等问题。一些红色旅游文化在经营上还停留在遗址参观、简单的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如井冈山的旧址和“红都”瑞金等,展示的内容雷同,形式单调。旅游者在游览此类景点时均以参观为主,缺乏参与效应。

(三)红色旅游文化产业过于功利化

在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一些人曲解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实质,导致红色旅游文化在个别地方沦为实现世俗的功利需求的工具,一些人为了追求商业利润,片面追求“卖点”,不惜走向庸俗、低俗与媚俗。如黄山一景区推出一红色旅游项目,重现抗日战争时期“鬼子进村”场景,游客可以购票扮演鬼子、汉奸、“花姑娘”等角色。红色旅游的过程,不仅是游山玩水的过程,更是人们学习知识、感知历史、提高修养的过程。文化是需要沉淀的,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直接影响到当代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的吸纳。

二、增强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心理认同的思考

心理认同是指人们在认知、情感及行为方面对事件所要表达的意义的认同程度,主要包括理性认同、情感认同、意志行为认同。在开展红色旅游文化建设过程中,旅游建设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旅游者心理认同的重要性,最大程度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的心理认同度,增强红色旅游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一)理性认同:打造精品

打造红色旅游文化精品,是增强红色旅游文化心理认同的基础。然而由于红色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模式雷同,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承的效果。因此,各地在开展红色旅游文化时,要追求主题化的发展,打造精品。譬如江西瑞金――共和国的摇篮,南昌――人民军队的摇篮,等等都有明确的发展主题。为了使不同主题的红色旅游文化深入人心,得到有效传承,在开发红色旅游文化时还须不断创新,借助重大历史事件和特殊纪念日集中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定期举办红色主题会展或表演活动,宣传红色文化,从而极大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说服力,触及旅游者的心灵深处,促进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的心理认同。

(二)感性认同:增强体验

红色旅游文化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但毕竟当代旅游者与那个历史年代相距久远。加之红色旅游又常常以橱窗展示、静态观赏等为主,参与性、互动性的活动较少,游客对红色文化的感性认知缺乏。为了激发游客对红色旅游热情,扩大传承群体,应将红色旅游文化开发与体验参与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还能提高他们的满意度,扩大宣传范围。江西卫视举行的“中国红歌会”这一大型电视活动,不仅唤起了人们的红色记忆,而且有力宣传了红色旅游,为其发展开辟了新的形式。如果在红色旅游地开展类似的主题活动,使得作为主体的旅游者始终都在积极参与,那么其主体性得到了尊重和发挥,旅游者得到积极地情感体验越强,对红色旅游文化的认同就会越深刻。

(三)行为认同:创新传播

创新传播方式,跟进旅游者的时尚潮流,是增强旅游者对红色旅游文化心理认同的媒介要求。对于旅游者而言,在一定意义上,传播方式是否新颖,是否贴近旅游者的日常生活,是否符合旅游者个性化的心理需求,决定了内容对旅游者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决定了红色旅游文化的效果。因此,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教育贴近旅游者思想实际。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旅游者获取各类资讯、抒发感想、分享体会的虚拟的个人空间。旅游景区必须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qq、微信、微博等方式,用旅游者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传播,是红色旅游文化贴近旅游者生活,贴近旅游者思想实际的最便捷、最有效的信息途径。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红色旅游;体验经济;体验型开发

abstract:the red tourism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forms of tourism, so seeking new development philosophy is a urgent matter for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under the situation of limited competitiveness after fadeaway of policy support. the coming of experience economy offers a number of rare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experience-based 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solv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developing red tourism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key words:red tourism; experience economy; experiential development

随着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消费能力的飚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许多旅游者早已不满足原有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购买参与性更强的旅游产品,“体验式旅游”悄然升温,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红色旅游作为一专项旅游产品,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体验型开发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体验型开发的概念

旅游体验是以体验作为核心吸引力的用于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综合性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心理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过程。它强调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与融入性,强调游客对文化的、历史的、生活的、习俗的体验。美国学者派恩与吉尔摩根据参与的主动性与投入程度,将旅游体验划分为娱乐型体验、教育型体验、遁世型体验和审美型体验4种类型,认为每个旅游者的旅游经历都是以上四类体验的不同程度结合。四类体验的中心集合点就是美好的甜蜜地带(sweetspot),在这个地带,活动对象达到一种“畅爽”境界。

体验型开发就是以旅游景区为剧场,以景区建设为布景,以食、住、行、游、购、娱为道具,以旅游者为中心,为旅游者创造难忘的回忆。景区开发立足于创造游客难忘经历和感受,即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来选择、利用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体验型开发能摆脱资源限制,通过对同一资源体验方式和体验深度的改变,创造出不同的体验效果,从而吸引游客重复消费,使景区获得持续发展[1]。

二、红色旅游的特点

红色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在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与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目前,其发展特征有别于其他专项旅游。

(一)红色旅游受国家特殊的政策扶持

红色旅游景区本身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负着大量思想教育的任务,带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质,享受政府特殊的政策扶持,如拨款、定期进行维护、维修等。

(二)红色旅游的市场吸引力有限

把革命纪念地、革命圣地纳入旅游的范畴来发展,就决定了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按旅游经济规律办事。但基于以下原因红色旅游的市场吸引力有限:(1)绝大多数红色旅游吸引物是以零散的、资源单体的遗址、故居、纪念碑、陵墓、纪念馆的形式出现,所反映的革命文化的内涵也是片段的、单一的,很难开发出成规模的、有深度、有连续性的旅游产品;(2)红色旅游的吸引物很多是革命战争时期遗存的文物和旧址,一般比较简陋,就其外观来说与故宫、颐和园、石窟艺术、皇家陵寝等文物古迹相比,可展现和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3)红色旅游具有的政治色彩,使展示、讲解及关联性产品的开发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红色旅游以观光产品为主体

从各地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来看,体验式的特种旅游产品很少,大都是滞留时间短的观光式的旅游,有的更是以一个纪念碑、纪念馆、故居会址等展示,缺乏体验元素。

(四)红色旅游的客源消长有明显的规律性

除一般的市场因素造成的淡旺季影响外,政治性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旅游客源呈现出波浪式的起伏运动,整体状态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5年、10年一个高潮,50年和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大高潮。

以上特征造成红色旅游在政策扶持消退后难以持续发展。突破瓶颈,寻求新的开发理念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体验型开发成了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的必然性分析

(一)体验经济时代对红色旅游开发的要求

产品经济时代的旅游价值量的衡量是物质产品,服务经济时代旅游价值量的衡量是游客满意度,体验经济下衡量的标准变为对旅游产品带给游客的体验内涵和收益上,体验是产品的核心[2]。体验经济是以需求为中心,强调需求结构升级,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生产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设计好的、标准化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自己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经销商共同完成其所需旅游产品的生产,从而体现个性化的特征[3]。反映在红色旅游中,就是旅游者不仅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品评红色文化的行迹,更应该以参与者的角色去把握完成对红色精神内涵的深度体会[4]。

目前红色旅游景区无论是革命胜地还是伟人故居,大都是物品存列配以图片文字解说,表现方法陈旧,文物的陈列没有从游客视角考虑问题,在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体验的创造性设计方面显得很苍白。

体验型红色旅游开发,就是要深入地挖掘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而不同地融入地域文化,以旅游者为中心,从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体验入手多方位整合旅游体验元素,在旅游过程中为游客创造“重回革命年代”的难忘经历, 让游客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努力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使旅游者愿意为这种美好的回忆付费。这是顺应体验经济时代潮流的必然。

(二)旅游的本质与体验的本质具有同一性

旅游的本质属性可以从旅游者的产生来了解。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所以能够激发人类产生旅游的需要,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与人类各自居住环境的局限性和单调性,构成了人类生活环境与地表环境间微小与宏大、单调与丰富的尖锐矛盾。正是这对矛盾激发着人类最本能的内在心理——好奇心[5]。

可见,旅游的本质属性在于在差异化体验中丰富精神生活,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旅游就是在时间和地域的跨越中,从对那种与自己习惯的文化和环境存在差异的另样文化和环境的体验中,寻求审美和愉悦等精神享受的活动。[6]体验的结果不仅在当时当地产生一种生理或心理的满足,而且当离开那种特定时间和特定地域之后,给旅游者留下的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忆享受。

体验是一种参与经历,它能为参与者提供身心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从本质上说就是指人们以个性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值得回忆的事情[7]。因此旅游包含着体验性的诸多精神要点。不论哪一种方式,都是得到一种精神享受,他们与旅游的本质都是一致的,甚至是浑然一体的。旅游本身就是体验的一种主要方式,体验经济魅力以旅游来充分展示。

红色旅游作为专项旅游的一种,旅游者进行红色旅游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旅游愉悦和精神享受。拉动经济、思想教育只是连带效应。让旅游者在参观游览、参与活动和互动交流过程中获得愉悦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不知不觉、自觉自愿地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接受教育、陶冶身心[8]。因此,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遵循旅游的相关规律和理论,改变传统开发模式,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增加旅游者愉悦为基本导向的体验型开发,顺应旅游者体验心理需求,就是红色旅游向旅游本质的回归。

(三)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的重要基础。

1.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体验的重要基础。体验型开发要求给旅游者创造审美体验。良好的审美体验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以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保障。只有得到精心保护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良好的旅游审美体验。因而,体验型开发更注重景区的环境保护,以构建良好的景区视觉形象,避免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带来负面影响,达到给旅游者一种美好而难忘经历的效果。

2.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利于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红色景区呈现原生态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才能使游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这种体验才能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

3.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延长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红色精神发生在红色年代,但却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一脉相承,并且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红色精神的挖掘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原真性地再现革命年代,延长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很多红色景区在开发时,没有很好地将红色精神与本地历史文化脉络整合,使红色精神和地域文化成两条关联不大的平行线,因而没有较好地展现红色精神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最终影响了红色旅游的魅力,妨碍了红色旅游产品历久弥新生命力的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4.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实现综合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的保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使红色与绿色(生态旅游)相映,凸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使红色与彩色(民族风情)互动,利用民族风情和红色旅游在空间上的重叠,宣传多彩的民族文化;使红色与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融汇,增加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这样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实现红色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增加红色旅游魅力。

(四)体验型开发是提升市场竞争的良好方式

目前,红色旅游产品要在政策扶持消退后经受住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产品的市场竞争,保持永恒的魅力和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消费时尚,顺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否则,就可能是阶段性的产物。而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注重旅游者的情感需要和参与体验, 在产品的打造上营造一种体验氛围、制造一种体验环境、设计一种体验场景,通过策划各种活动项目,打造一个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的高享受的体验过程。体验型红色旅游开发顺应了时代潮流, 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要,是提升红色旅游产品市场竞争的良好方式。

(五)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符合教育规律

红色旅游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承载和传递光荣革命传统、先进革命精神及优良民族品质等,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在认识活动过程中,通过红色旅游的开展,旅游者对“吃、游、行、住、购、娱”等产生体验性想法。如果红色旅游的产品单一,体系不健全,项目缺乏亲身参与的体验性,那游客就会在旅游过后对其景点乃至整个红色旅游产品产生排斥或怀疑心理,情况严重时会产生否定甚至逆反心理[9]。所以,游客的切身体验对思想品德教育功效的达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情感活动过程中,由于体验型开发模式更注重旅游者的情感需求,增加景区体验元素,通过让游客真实地感受到革命年代的氛围,使旅游者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理解红色精神。这样,旅游者会对教育者及教育内容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红色旅游未来的发展中,应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创新性开发顺应旅游者思想品德教育意识活动过程规律。

参考文献:

[1] cohen e.traditions in the qualitative sociology of tourism[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8,15(1):29-46.

[2] 贾秉瑜.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产品体验性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2007.

[3] 张雅敏.红色旅游发展走向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8):46-47.

[4] 陈志永,李育.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术探索,2005(10).

[5] 刘振礼,王兵.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源.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7] 派恩.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体验经济红色体育旅游营销

前言

随着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逐渐升温。实践证明,红色旅游对于加强人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推进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偏远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在休闲时代,消费者对“体验”的需求会空前高涨,世界经济形态也将因此从服务经济向体验经济过渡。论文百事通使得红色旅游产品自身暴露出一些不足,特别是单一的观光性产品,难以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奇等个性化需求,致使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不足,严重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将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置于体验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对于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竞争力、可持续发展力等综合能力和经济、社会、文化等综合效益也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体验经济要素融入绝色旅游产品的必要性

1.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经济效益。体验经济从旅游者表象的和潜在的需求出发,当旅游者的需求被充分发掘出来,他们会自觉地为体验付费。一方面,旅游者体会到体验的美妙感觉后,其消费行为往往受非理性因素的支配,这时,他们只要认为通过进一步的货币支出可以得到更高级的体验,甚至是高峰体验,必然意愿支付额外的费用;另一方面,体验经济下旅游产品的开发比在服务经济下更具多样化和个性化,这就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利润空间。例如在拉脱维亚的港口城利巴雅,有一座100多年前沙皇俄国建造的监狱。用红砖建成的监狱是一座二层建筑,位于高墙内。打开铁门进入其中,可以看到,在黑暗的单人牢房的墙壁上刻有“我想回家”等犯人的笔迹。据导游讲,监狱曾经用来关押苏联军队的政治犯和扰乱军队内部纪律者。在苏联军队撤退后,自1997年被关闭,这里就成了一片废墟。如今,该国将这座在苏联解体后被关闭的监狱作为一个旅游景点。人们可以在这种另类旅游项目中体验到囚犯的生活。游客们走过两层楼内阴暗的走廊,依次参观前克格勃监狱内部牢房,沿途可以感受到混合着血腥汗渍和悲惨过去的气息。如果额外消费,还可体验“遭受虐待”,体验严刑拷打的感觉,参与模拟处决,体验被处死的感受,也可以在牢房内过夜,不喝水、不睡觉。这个项目一经推出,不仅吸引了国内各界名人,而且还吸引了欧洲人前来参观。

2.有助于提升体育旅游产品的社会效益。体验文化,就是指通过人的感觉器官与思维能力,对所经临的环境与过程,进行体会与感验。旅游者通过购买一个设计水平较高的产品,不仅能够学习知识、丰富经历、完善自我,还能增强民族自豪感,所有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使产品的社会效益得到发挥。例如,旅游者通过参与红色旅游产品中的各种体验活动,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红色旅游文化,这令他们不由自主地对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更真实的了解和体会,从而将会珍惜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另一方面,革命老区人民的归属感、荣誉感和凝聚力得到加强和振奋民族精神,他们将会为革命老区美好的明天而拼搏。

3.有助于提升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效益。体验可以极大程度地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的品味和格调有所提高。在文化的引导下,旅游者势必容易得到较高层次的体验,而非单纯的感官体验。从旅游者角度看,他们若能得到精神的启迪,就说明产品的文化效益得到了有效发挥;从红色旅游角度看,若旅游者可时常参与体验型红色旅游产品的消费,那么整个红色旅游的文化氛围会日益浓厚。这两方面都是红色旅游产品文化效益得到提升的表现。在体验经济的指导下设计红色旅游产品,必然要牢牢把握红色旅游的文脉,充分展现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的文化底蕴,使各个活动项目围绕特定主题展开。

二、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内涵及不足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参观浏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是党中央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及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工程。它融政治性、教育性、观赏性与一体,具有很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是一项专项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不仅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而且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红色旅游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阻碍了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1.可观性差。红色旅游依托的是革命历史遗存。由于中国革命的人民性、艰苦性和流动性,加上反动势力对革命根据地的疯狂反扑中对革命遗物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部分红色产品存留下来的革命遗物数少、量小、陈旧、分散、具有内容、场地、线路等方面的局限性,一些著名的纪念地只是孤零零的普通民宅、庭院、或小船,与其他旅游景点相距甚远可展现、可参观、可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令旅游者难以尽兴。

2.时效性强。由于政治性因素和市场化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红色旅游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一般时段主要受市场调节,有较大纪念活动受政治因素影响。因此,红色景区接待高峰主要集中在三个黄金周和纪念日前后。

3.旅游形式单一。大多是以参观重要纪念遗址和纪念物为主,基本上是“一张桌子、一条凳、一块床板、一盏灯”内容的解说也如教科书式的呆板平淡,难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市场吸引力差。

4.客源市场面窄。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依靠两种力量在支撑:一是集体组织学习考察,红色旅游因其特殊的思想和政治意义得以发展;二是一些经历过革命战争年代的老一辈无产阶级,他们对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充满了怀念与深情。

三、红色旅游产品的营销

1.以体验思维的新视角审视红色旅游产品的塑造。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培育红色旅游产品品牌将是红色旅游竞争的关键。创品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红色旅游又是一项新兴的旅游活动,创造产品品牌更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在体验经济中,应强调以品牌为核心的体验式营销:针对红色旅游景区资源特色,作好景区的形象规划,利用著名红色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形成自己的产品消费市场,大大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降低产品的宣传成本。如开发如“重走长征路”旅游产品品牌,使旅游者对旅游地产生未见其形,先领其意的效果。

2.注重红色旅游产品主题的新奇性与创意性。旅游者的眼球只会被具有独特性和创意性的主题所吸引,因此同类题材的红色旅游产品可以构思风格迥异的主题,实现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对于周期性的体育旅游产品来说,要善于随着环境的变化对主题做相应的调整,使主题对旅游者永远具有新鲜感,并借此迎合或者更加深入地开发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在紧密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升华和演绎主题,可以深化旅游者对主题的理解和感受,在利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体验景区的各种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从而获得难忘的美好体验。例如以高科技手段再现红军的某些战争场面,如群马奔驰的蹄声、嘶鸣声、枪声、炮声、火光、硝烟等,通过高科技都是能艺术再现的,而且更逼真,增强景区的感染力。在纪念二战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纪念馆中,以色列政府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再现历史场面,使参观的每一个人从内心感到震撼。新晨

3.为旅游者创造体验的机会。在体验经济中,强调的是通过客户参与、客户互动、客户创造等方式实现客户的自我价值实现和全新体验,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假如不考虑旅游者的体验,就可以把他们当作纯粹的观众来对待,在活动方式上仅仅选择静态的欣赏和观看即可。但是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旅游者要求登上舞台做主角,通过身心的全面参与获得体验。在旅游产品开发上,可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体育旅游项目。注重多种旅游形式相结合,扩大“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寓教于乐、寓教于游,在产品设计上要有鲜明的时代感,增加“红色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如通过设计“四渡赤水”、“打游击战”等与红色旅游相关的体育旅游产品既可扩大红色旅游的产品链,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增加体育旅游爱好者,延长旅游者的旅游时间,又可给游客以全方位的切身体验,提高对游客的感染力,增加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4.满足旅游者个性体验,利用多种旅游资源形成复式开发。由于组合型红色旅游产品能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为旅游者提供多种体验和感受,增加旅游者的体验消费价值,其吸引力往往大于单项旅游产品。以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为依据,选择受旅游者欢迎、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在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与绿、古、蓝、俗、新相结合。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古色”等拓展市场,如红、绿(自然生态)结合,红、古(历史文化)结合,红、蓝(海洋)结合,红、俗(民俗风情)结合,红、新(新都市风情)结合等等,形成优势互补,打造综合性产品,产生叠加吸引,从而参加旅游者的多重体验,以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能起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4)

南昌的红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著名的八一起义在这里打响。还有中国的“红色摇篮”――井冈山也坐落在这座城市的旁边,这为南昌发展红色旅游事业做了相当深厚的铺垫。将休闲旅游与红色旅游进行融合发展以达到更好地开发南昌的旅游资源。江西省制定的《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里面提出了以“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为发展的总体目标,足以见其对发展旅游业,尤其是红色旅游的重视。

一、南昌的旅游文化根基

(一)丰富的休闲旅游资源

南昌位处于长江中下游,促使南昌境内河流发达,湖泊纵横,著名的赣江就穿城而过。南昌历来就以其“城在湖中,湖在城中”的江南风光著称,给那些追求原生态风景的游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南昌市西北郊的著名风景区――梅岭,景色优美,气候宜人,是旅行、休闲、避暑的绝佳地。位于南昌市东部的南矶山是著名的候鸟观察地,每年有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凤凰沟位于南昌市的南郊,每年都吸引着大量的市民前来休闲、游玩,赏樱花、摘草莓、观海棠、体验农家乐等。随着南昌的经济不断发展,南昌的旅游业也在不断向前。丰富的旅游资源再加以自然地域的气候风貌,南昌的景色就是一幅天然的书画,画中山水秀丽,风景优美,称得上是绝佳的风景名胜区。还有坐落在南昌的滕王阁、山人纪念馆等都是响当当的旅游景点。南昌优越的地理优势正适于开展休闲旅游。

(二)璀璨的历史文化底蕴

南昌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绝美的自然风光,引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这些也成为了南昌的文化瑰宝。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就坐落在南昌。同时,滕王阁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因初唐诗人王渤的《滕王阁序》而声名远播,其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成了千古绝唱。滕王阁历经29次兴废之后,依然保留着古朴的风格,弥漫着一股人文之气。梅岭风景名胜区位于南昌市西郊15公里处,在江南最大的“飞来峰”上,原名飞鸿山,因西汉梅福于此修道而得名。又因位于城区之西,故又名西山。西山万寿宫就坐落于此,每年都吸引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三)辉煌的红色革命史

南昌是“英雄城”,有着辉煌的红色革命史,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仅南昌市内就有八一起义纪念馆、指挥部旧址、八一广场、叶挺指挥部旧址、花园角2号旧居、新四军司令部、小平小道、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陵园等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

从红色旅游的角度来看,与其它地方相比,南昌首先是以中国人民的建军之地的主题而闻名,与其相关的纪念场所和纪念品非常多,如江西革命纪念堂、八一起义纪念馆等,而且级别也很高。这种资源不是别的地方可以复制的。南昌要利用这一类稀缺性的资源打造自己的红色品牌。

二、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进行融合的共同点

(一)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均属于旅游范畴

实际上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二者有着许多关联因素。红色旅游强调参与性,以达到加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而不是单纯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枯燥说教。红色休闲旅游是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历史时期中形成的革命纪念地和革命精神等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为实现方式,以观光、游览、娱乐和休息等方式为具体手段,使游客达到,即能在思想上得到革命传统教育,又能使得心情愉悦、身体得到的积极放松的旅游形式。红色休闲旅游意在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的自然景观巧妙的融合在一起,让游客在观光、娱乐、休憩和游览等活动中,既学习了红色革命精神、接受了红色文化教育,又达到了修身养性、放松身心的目的。简言之,就是将红色旅游资源以休闲旅游的方式展现出来,达到吸引游客,促进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目的。例如:组织“重走长征路”、“重上井冈山”等活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融合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的方式。结合多样形式的旅游活动,在进行休闲旅游过程中真正达到“游中学、学中游”的效果。

(二)打造休闲旅游与红色旅游融合的发展空间

将休闲旅游与红色旅游两种资源融合进行开发,让旅游者们特别是青少年亲临其境,感受教科书中所说的革命前辈的艰辛与他们在当时所受的痛苦,让旅游者在进行红色旅游时,使自己的思想得到熏陶,使自己以后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同时还能进行身心的放松。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二者之间应该以红色旅游为主,在进行休闲旅游的过程中贯穿着红色旅游,使游者在进行休闲旅游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南昌的革命时代。南昌的红色旅游是为传承我国红色文化,围绕“做大旅游经济的目标,努力把南昌的旅游业培育为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达到旅游资源到红色旅游的转变”。南昌文化资源的结合是构成南昌红色旅游核心,让游客们了解红色文化也是南昌在红色旅游建成的出发点。南昌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的发展思想是适应旅游市场,寻找出满足游客真正需求。南昌的红色资源要以革命历史与自然美景进行结合,以具有重大历史的红色旅游为目的,借助休闲旅游的手段,融入休闲旅游的特性,加入红色旅游的目地,让旅游者更具参与性。为南昌打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旅游环境,使南昌的红色旅游和休闲旅游融合性开发能有效地进行,以推动南昌人民脱贫致富。

三、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

(一)促进南昌旅游经济效益

南昌的红色旅游是依据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阶段所形成的值得人们纪念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所承载着中国悠久的革命历史内涵,还有许多革命事迹和值得我们传承的革命精神。引导人在进行接待旅游者时就要对其讲述这些历史的文化及革命的发展,让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更加的具有意义。而休闲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传统形式,加以具有特色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为核心,通过各种红色文化引起人的消费欲望与精神需求,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加进红色文化的认识。

南昌作为革命老区,具有无可比拟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得天独厚的休闲旅游环境,将这两种资源融合开发,在红色旅游中注入休闲娱乐,更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南昌革命老区旅游资源提供更好的配置及重要创新内容。

(二)构建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

南昌的旅游业还要借助国家政府的资助力量,以加强红色旅游的宣传力度,在进行宣传的同时加大声势扩大影响。对当代儿童要加强他们的民族意识,不要只在书本上进行说教,而是在进行休闲旅游的同时,加强他们在艰苦奋斗方面的教育。同时让红色文化推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积极培育优秀的爱国青年。

南昌旅游团要为红色旅游与休闲的旅游融合性开发培养出更多的消费市场及参与群体。打造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相融合的旅游工程,这样的市场环境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多种意义于一体的新发展模式。所以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对南昌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知识有着充分的了解。而且还要有非常扎实的语言功底,让旅游者不觉得是在说教,而是倾听旅游景点的文化。与此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南昌历史、文化、地理、经济旅游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以促进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有效地融合发展。

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阻碍

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被人们所忽视,对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的开发研究还不够充分。这需要有关人士对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发展优势、机遇等进行系统性分析,找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目前,理论的描述并未上升到实际的产业开发,江西省红色休闲旅游产业的开发基本处于无意识状态,没有进行真正的开展,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规划。一些红色旅游景点为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而加入一些休闲娱乐的项目让游客们进行参与,但这样的做法很少受到游客的关注。主要是人们受到传统思想的灌输,没有创新意识,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是新理念,这需要人们敢于创新和大胆探索。

影响南昌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的因素还有以下几点:第一,对旅游的管理体制不顺从,旅游管理部门之间不协调,思想态度没有统一;第二,红色旅游景区的价值在不断的缩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第三,导游的讲解太过说教,不能引发游客的兴趣。一直以来,导游的话都太过直白,即:简单又乏味,这对游客不足以产生吸引力,不能满足游客的心理,使游客不能充分地了解红色历史;第四,游览的项目过少,红色旅游的资源只是体现在表面,不足以将红色文化深入人心;第五,没有相应的红色旅游商品作为旅游的纪念。因为红色休闲旅游的开发力度不够,使得旅游商品档次低,种类不全,而且没有红色文化的代表意义;第六,红色资源分布零散,游客对一个红色文化还没记住就在旅游的途中看别的风景,想别的事。这些都是需要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就如何把红色旅游与休闲旅游进行有效融合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证、规划。

五、结语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红色旅游;中国梦

一、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

(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普及辐射面狭窄

我国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或者培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普及,这样就导致受教育群体基本局限在党员干部和学生范围内。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存在的范围广泛,并且拥有不同的认知能力、不同的利益诉求、不同的人格特征。因此,局限于课堂和培训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必然不能辐射范围广泛的大众群体,局限于党员和学生等群体的宣传必然很难让其他群体产生共鸣和认同。此外,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客体的同时,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当客体认知并认同理论的时候,就会完成由客体向主体的转化。因此传统的理论宣传普及所形成的辐射面狭窄困境必然导致传播主体不足的问题。

(二)传统的单向灌输式使受众对理论的接受被动消极

广大人民群众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客体,是具有独立思想及情感的,不可能完全接受和认同被动的灌输式教育。想要大众积极消化理论、接受教育,必须让人民群众在深刻了解理论内涵,并从情感上认同理论价值。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和教育所采取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手段,虽说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并未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心理需求。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消极的抵抗情绪。

(三)抽象的理论宣传使大众感到空洞虚渺

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并没有真正为大众所掌握及运用,究其根源是由于传播的理论内容过于学术化、空泛化,没有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没有转化成百姓喜闻乐见的话语内容。马克思主义如果不能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生活实践、不能指导广大人民群众解决实际面临的具体问题,就会成为空泛的、枯燥的说教,如此,更无法谈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发展及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指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要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特别是城乡基层群众的实际理解能力、文化习俗和思维方式及生活习惯”。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信仰和行为准则,必须实现精英式理论到大众话语的转换,必须实现理论由抽象到具体的转变。

二、发展红色旅游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新思路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更为强烈。人们既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旅游的核心和灵魂则是文化,旅游可以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文化熏陶,可以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的魅力。特别是红色旅游,能使旅游者在游玩和审美过程中获得知识、升华民族意识。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国务院关于旅游业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中指出中国已进入大众化旅游时代。据统计,2013年我国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7.86亿人次,同比增长百分之17.3,在纪念场馆免费开放的前提下,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1985.6亿元,同比增长百分之19.1。就旅游资源方面,到2013年底,全国红色旅游景区达到4A级以上103个,其中5A级14个,接待人次超过100万的有82个。据报道,2014年国庆期间,仅四川省的27个红色旅游景区就接待游客107.56万人,累计实现门票收入1974.72万元;陕西接待游客3288万人次,红色旅游成其亮点;赣州市红色旅游接待人数93.44万人次,同比增长33.42%;红色旅游收入2.32亿元,同比增长32.37%,大众化旅游时代的到来无疑可以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提供新契机。

三、红色旅游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提供新契机

(一)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拓宽了受教群体的范围

我国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或者培训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普及,这样就导致受教育群体太过局限。而旅游活动是全民参与的活动形式,无论旅游者来自哪个行业、受过何等教育、年龄高低都可以参与其中,这就极大的拓宽了受教育的客体范围。

(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极具说服力的史料

同志曾说过,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红色旅游资源中的每一件文物、每一处遗址、每一个事件、每一位先烈、每一种精神,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充分展示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光辉历史。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工作重心由农村转为城市”,每一处红色资源,每一条道路的抉择,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都展现了中国道路的必然性。只有置身其中,直观地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的历史,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和科学性,才能自觉将其作为指导自身实践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红色旅游的寓教于旅游功能极大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从旅游活动的过程来看,红色旅游是一种具有很强参与性的旅游活动形式。人们通过体验红色旅游活动,可以亲身接受到生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此外,旅游活动所具有的娱乐性特点,可以让大众在“游中学,学中游”,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隐性普及方式。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想及心理存在“自身免疫”效应,即当外界思想进人人的头脑时,人自身的原有思想会形成一个防护层,抵制外来思想。因此通过发展红色旅游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方式进行理论传播,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特征,能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效提升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和认同。

(四)红色旅游的生动讲解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构了通俗的传播途径

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为大众所认同,必须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具体化。

列宁直接用一个公式,简洁而直观地强调了通俗化的重要性:“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可见,马克思主义要掌握群众,必须从书斋走向生动的生活实践。通过红色旅游,使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了语言的通俗化和形式的多样化。

(五)红色旅游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红色旅游作为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必须突出强调其在加快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刘云山强调:“发展红色旅游,用党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启示人,用党的辉煌成就和奋斗精神鼓舞人,有利于增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决心。”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支配地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本质体现。红色旅游资源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幸福的价值观及其伟大实践。在参与红色旅游的过程中,游客能够深化爱国情感,学习红色精神。当游客真正从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游客心中,就能形成有效地引领社会思潮和群众意识的良好氛围,进而实现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并成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四、发展红色旅游对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路径

(一)加强对红色旅游的监管和审核,确保红色旅游社会效益的实现

要确保红色旅游始终成为凝魂聚气的民心工程,就必须始终遵循红色旅游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随着大众化旅游时代的来临,我国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和壮大,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红色旅游完成了市场化转型。这就使得一些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社会效益。例如一些旅游景区为了提升经济效益,大搞商业开发,不仅违背了红色旅游发展的原则,更破坏了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尹卫国在《红色旅游不要变了味》一文指出:红色旅游的本质与灵魂有“三贵”,即贵在苦、贵在真、贵在教。红色旅游是出于爱国主义精神的弘扬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的建设的目的来打造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首要做到保护红色资源的原汁原味,让游客了解到革命前辈吃苦受难、艰苦救国的伟大实际,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和心灵的净化。

(二)挖掘和升华红色旅游资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及价值

挖掘和升华红色旅游资源所蕴含的理论内涵及价值,是发展红色旅游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当前我国红色旅游的发展虽然已经有所成绩,但仍存在产品开发单一和雷同的问题。红色旅游的开发及讲解基本都是历史史实的简要介绍,或者是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宣扬,忽视了红色旅游资源本身所蕴含的深刻理论价值。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思想内涵和理论价值,不仅仅能使资源蕴含的理论内容普及给广大人民群众,而且也是解决红色旅游产品单一雷同问题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要在牢牢把握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题的同时,深刻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理论内涵及价值,让群众能在游的过程中掌握理论,并将其转化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三)增强红色旅游的规划者和开发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普及意识

增强红色旅游的规划者和开发者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普及意识必然是当今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规划者和开发者只有增强普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才能在其规划和开发的实践活动中发挥其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旅游规划开发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只有当规划开发者具备了强烈的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普及意识和责任感,才能在规划开发过程中挖掘出红色旅游资源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才能在开发的同时实现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并平衡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好红色旅游开发与红色文化传承的关系,确保红色旅游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四)加强对红色旅游讲解人员的培训,建设高素质的理论传播队伍

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队伍,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在红色旅游活动中,讲解人员是传播理论的主体。我国红色旅游讲解人员普遍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这就导致了他们不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真正主体。当前我国红色旅游的讲解,大多停留在历史遗迹和人物事迹的简要介绍上,甚至有一些讲解人员为了吸引游客,虚构历史、歪曲事实,这样不仅有损红色旅游的尊严,而且对大众产生了误导。因此,培养高素质的理论传播队伍,不仅仅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一方面宣传、文化、旅游、文物等部门要组织编写高质量的红色旅游培训教材,要加强对解说词、导游词的审核把关,杜绝编造野史的错误做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讲解人员的培训,丰富其党史知识,提高其理论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解说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历史事件的真实内容和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高尚情操。这样就能确保讲解人员解说的真实性、权威性。此外,要加强讲解人员相关技能的培训,使其能在讲解过程中不仅将理论知识普及到大众,而且能让大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认知发生的内在动力则是情感。列宁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情感在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受、吸收和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认识理论的过程,更是情感介入的过程。因此,声情并茂的生动讲解能够有效提升群众情感认同,能使人民群众的认知与情感达到协调统一和良性循环,能让大众主动将理论认识转化为一种政治信仰,积极地、自发地变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力量,进而积极投身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刘云山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6-16.

[4] 尹卫国.红色旅游不要变了味[J].新湘评论,2011(12).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红色旅游;县域经济发展;红安

一、引言

红色旅游是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革命斗争并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重要革命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学习并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等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就来到西柏坡考察革命文化,重温革命精神。而后,全国掀起了“弘扬红色文化,重温革命精神”的高潮。红色旅游作为新时期新形势下将革命历史资源与旅游巧妙结合的一种创新,它集革命传统教育、爱国教育和娱乐观赏等价值和功能于一体。红色旅游兼有丰富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红安县是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景区之一的大别山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本文以红安县为例,对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开发进行swot分析,以期能促进其发展。

二、红安县红色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红安是大别山红色旅游系列景区(点)的龙头系列红色旅游景区,区内有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七里坪长胜街等众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红色资源。2004年8月,湖北省委决定,把红安建成全省最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将改造红安烈士陵园、建设红安干部教育学院、发掘红安精神作为目前基地建设的三大重点。

(一)红安红色旅游发展的优势

1、红色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保护良好。红安县红色旅游资源有革命烈士陵园、博物馆、重大事件纪念地、各种重要机构的办公旧地址、伟人名人故居等多种类型,并且均具有较高的品位,其中许多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湖北居于前列,部分红色旅游产品在国内已经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多功能的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和特色旅游景点。大部分红色旅游资源保存完好,能比较真实地再现当年的革命历史风貌,如红安七里坪长胜街旧址群现如今已成为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为旅游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红色旅游资源特色明显,有利于开发。红安红色旅游资源特色突出体现在: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天下之中”的地缘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毗邻武汉市(目前正在修建红安通往武汉市的一级公路,预计通车后与武汉市的车程仅为45分钟),易与周边省市合作形成联动发展的红色旅游态势。红色旅游资源主题线索明显,有利于打造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景区(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易与自然旅游资源组合,有利于产生规模效益、聚合效益,形成综合旅游产品。

3、红色旅游目的地逐渐形成。红安作为黄冈市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旅游产品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目前,有着“中国第一将军县”美誉的红安在湖北省内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根据《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以及13部委公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在全国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成为湖北省唯一一处获此殊荣的红色旅游区,其主题形象是“千里跃进,将军故乡”。

(二)红安红色旅游发展的劣势

1、各红色旅游景区未能形成红色旅游产品链。红安及其周边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点多面广,在红色旅游景区(点)之间、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产品之间缺乏有效整合,如在红安县内,黄麻起义遗址、长胜街革命遗址群、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等20余处红色旅游景区(点),以及天台山、九焰山等多处绿色旅游景区(点),在市内旅游线路安排、城市休闲设施建设上没有统筹考虑,缺乏连线成片、合理分区、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整体开发思路。此外,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是湖北省红色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大别山生态旅游区拥有部级森林公园,也是湖北省重点建设的生态旅游区,然而该区域内的红色旅游景区(点)与核心绿色景区的连接道路状况均较差。在旅游线路组织上没有统筹考虑,还未形成整体或区段产品联合的态势。

2、景区道路、环境、文物保护和旅游服务设施等方面比较差。由于红安县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条件不配套,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底子薄、基础差,资金缺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点红色旅游景区依托的城镇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部分红色旅游景区道路交通现状较差,路面破损严重,年久失修,无排水、防洪设施,步游道及台阶部分毁损。部分文物产权尚属居民私有,特别是旧址群类景区,非文物建筑夹杂在文物建筑中。一些旧址建筑物外立面效果参差不齐、风格各异,大大影响和破坏了文物的整体环境,还有部分景区及周边环境卫生较差,没有配套的城市垃圾、污水收集处理系统,严重影响景区(点)旅游形象,环境等均需要进行大力整治。缺乏现代旅游人性化服务设施;缺乏相应配套的红色旅游餐饮、红色旅游商品和纪念品等系列旅游产品。景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景区内供水、供电等线路老化,没有建设游客中心、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大部分景区没有配套的停车场,景区内绿化面积不足,绿化树种单一,景观单调。

3、红色旅游产品开发方式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红安县大部分红色旅游景区旅游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产品的开发方式简单化、程式化、趋同化,陈列展示设备及方式单一落后。多数景区(点)缺少具有影响力和震撼力的旅游项目,表现手段单调,缺乏体验性、参与性和吸引力,多数现有陵园只建有纪念碑、纪念馆、烈士墓。旅游产品基本上是用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展示方式和手段陈旧,解说系统、宣传、展示内容单调,展示设备落后,照明、消防等基础设施不配套。

4、旅游管理人员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缺少相应的职业培训。一些景区(点)的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手法不够人性化,难以满足游客的各种特殊需求。目前,在景区内缺少从事旅游纪念品出售的从业人员。部分景区(点)的讲解员普通话不过关,甚至用方言讲解,让游客难以理解从而失去兴趣;有些对革命历史意义的解释、说明不够充分,难以感染游客,深入人心。

(三)红安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机遇

1、政府大力支持,领导十分重视,政策措施到位。新时代注重革命传统教育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对发展红色旅游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红色旅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国家准备用50亿资金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交通部将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向“老少边穷”地区村村通公路工程项目倾斜,这将有效解决革命老区普遍存在的道路基础设施差的问题,改善可进入性条件。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现已完成全省红色旅游资源的调查工作,着手编制湖北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这些都将为红安县发展红色旅游带来良好的机遇。

2、红色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湖北中心集散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周边省市人口众多,旅游客源市场潜力巨大。红安独特的旅游资源类型、旅游吸引物及文化内涵等均对周边省市目标客源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湖北省拥有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出城交通便捷、城市周边生态旅游资源良好的大中型城市。这些城市人口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能力上升,潜在客源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而且,红色旅游的客源市场相对于其他旅游产品,季节性不明显,市场比较稳定。

3、本地居民参与发展红色旅游。老区人民渴望通过发展红色旅游脱贫致富,所以参与发展红色旅游的愿望强烈,对发展红色旅游持欢迎和支持态度,旅游开发地区障碍少。红色旅游可以通过产业化的推动,将本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老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发展红色旅游的工作,成立了地方工作专班,加强组织管理,确保红色旅游工作顺利开展,出台一系列支持红色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促进本地红色旅游事业发展。

(四)红安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挑战

1、全国红色旅游景区(点)迅猛发展带来的挑战。自全国刮起“红色旅游”之风后,井冈山、延安、韶山、瑞金、西柏坡五处成为深受旅游者喜爱的红色旅游胜地。这五个目的地由于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历史事件或活动,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遵义、百色、太行山、狼牙山等地红色旅游的开展,使得我国红色旅游形成蓬勃发展的局面,这必然导致红色旅游各景区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湖北省内与红安类似拥有丰富红色资源的市县也有很多,如武汉市、洪湖等地都有很多有名的红色旅游项目。红安发展红色旅游不可避免地要与这些著名的红色景区展开竞争,所以外部环境最大的威胁便是来自这些老牌景区的竞争。虽然《纲要》中提出要培育的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中,仅有以鄂豫皖交界地域为中心的“大别山红色旅游区”涉及红安,但仍将会面临其他临近省市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激烈挑战。

2、红色旅游者旅游“偏好”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从当前红色旅游的主要客源目标市场可以看出,红色旅游有其特定的市场群体,其主要的客源市场来自于各党政机关职工、各单位员工和各学校师生员工,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而组织的旅游团队。所以,红色旅游的客源有其独特性。当前大多数旅游者是由政府及单位组织,而当公费红色旅游热潮渐渐消退的时候,能否继续吸引旅游者,使旅游者继续保持这一“偏好”将会成为红安红色旅游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即在制度及消费方式转变后,能否使旅游者认识到本地红色旅游的价值,并且自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能否取得红色旅游专项资金投入的挑战。国家关于旅游政策的制定和颁布、工作重点的转移以及湖北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等等,都会给红安红色旅游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为发展红色旅游,国家和地方政府会有重点地投入资金开发项目,能否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为红色旅游区提供发展动力和建设保障,这对红安红色旅游区的建设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永乐.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发展对策探讨[j].商业时代,2007(1).

2、刘东舜.红色旅游的“冷”思考[j].瞭望新闻周刊,2005(21).

3、贾浩华.红色旅游发展与农民经济生活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6.

红色旅游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广西红色旅游

市场定位

营销策略。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以现代旅游为基本形式,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是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的结晶。红色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史册中的一项专项旅游产品。发展红色旅游,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工程,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文化工程,是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经济工程。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和文化遗产,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整体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对广西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进行探讨。

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及营销现状概况。

(一)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简介。

1.以百色市为中心的右江流域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市为中心的桂西右江流域地区,能够成为旅游景点的主要单体红色旅游资源就达53处。主要分布在百色市右江区、乐业、凌云、田阳、田东、平果、靖西、那坡等地区,其中包括红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田东县右江苏维埃政府旧址、百色起义烈士纪念碑、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乐业县红七军红八军会师纪念馆等景点。

2.以东兰县为中心的红水河流域红色旅游区。该旅游区主要红色旅游资源集中于红水河中上游的东兰、巴马、大化、都安、天峨等县,共20多处。主要有东兰列宁岩、魁星楼、韦拔群烈士墓、韦拔群纪念馆、东兰革命烈士陵园、巴马瑶族自治县红七军二十师师部旧址、河池市红七军河池宿营地旧址、金城江革命烈士陵园、都安瑶族自治县的都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大化瑶族自治县中共右江地委桂西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天峨县拉号岩等景点。

3.以龙州县为中心的左江流域红色旅游区。左江流域红色旅游资源数量相对较少,分布范围相对较小。主要以龙州、靖西、大新等地分布较多,共10多处,包括龙州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司令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八军狙击战场旧址、龙州起义标语,靖西县红八军攻城遗址、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农民协会培训班旧址(1934)等景点。

4.以兴安县为中心的湘江流域红色旅游区。该旅游区红色旅游资源以中央红军长征文物和红七军过桂北文物遗址为主,红色旅游资源共60多处。主要有:兴安县的界首红军堂、华江千家寺标语楼、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老山界、光华铺烈士陵园、界首红军烈士墓;龙胜各族自治县的龙坪红军楼、审敌堂、太平村红军洞、平等红军烈士纪念塔、潘寨红军桥、光明岩红军标语、龙坪红军军委旧址;灌阳县的文市、水车红军标语、新坪狙击战战场旧址、红七军司令部旧址、红三军团司令部旧址;全州县红七军前委会旧址、脚山铺阻击战战场遗址、易荡平烈士墓、资源县凤水村红军标语,等等。

(二)广西红色旅游营销现状。

自国家启动“红色旅游工程”以来,广西先后印发实施了《2005—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编写了《广西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重点红色旅游市县也编制了各自的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几年来,红色旅游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广西左右江红色旅游区已成为我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广西红七军军部旧址、红七军和红八军会师地旧址、红八军军部旧址、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成为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南宁—崇左—靖西—百色线成为中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广西已基本构建“两个红色旅游中心、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大红色旅游主题、四大红色旅游品牌、五大红色旅游区、15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的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框架和布局。两个中心是以百色市和桂林市为中心,建设了“左右江红色旅游区”和“重走红军长征路”红色旅游区,充分发挥百色市和桂林市作为广西发展红色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两条精品线路是“邓小平足迹之旅”(南宁—崇左—龙州—靖西—田东—百色—乐业—凤山—巴马—东兰—河池—南宁)和“重走红军长征路”(桂林—兴安—灌阳—全州—资源—龙胜—桂林)两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大红色旅游主题是依托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和桂林抗日文化运动等红色旅游资源,形成“伟人足迹”、“长征之旅”和“抗战文化”三大红色旅游主题。

重点培育发展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战役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为全国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主导和带动广西红色旅游发展。加快建设了右江红色旅游区、左江红色旅游区、桂北红色旅游区、南宁红色旅游区、桂东红色旅游区,重点加强了右江红色旅游区、左江红色旅游区和桂北红色旅游区三大红色旅游区建设。围绕红色旅游品牌和重点红色旅游区的建设,重点建设完善15个红色旅游景区(点)。科学保护和深度开发以下15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百色起义纪念地(馆、碑、革命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粤东会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部旧址———清风楼,乐业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会师旧址,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田东经正书院,田东百谷红军村,红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东兰烈士陵园,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龙州起义纪念馆,龙州起义革命烈士纪念碑园、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纪念地及碑园,红军长征翻越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旧址。截至2009年12月底,广西共接待红色旅游人数近4 000万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55亿元,红色旅游发展5年来直接就业人数近6 500人,间接就业人数达到45 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但是,从总体上看,广西红色旅游营销仍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政府热,企业冷。由于国家重视旅游对地方形象及财政税收的作用,红色旅游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县、市多掀起红色旅游经济热。但是红色景区及相关旅行社大多数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或多头管理的企业,普遍存在着“等政策”、“等资金”、“等游客”的思想,其作为也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二是媒体热,民众冷。尽管各级政府的舆论工具对红色旅游进行了广泛而持久的宣传、报道,但游客旅游首选的仍然是具有“绿”、“古”、“奇”、“险”等的休闲、观光旅游。三是游客多,效益少。有些景区的游客多,但由于缺乏当地居民参与,尤其是活动项目策划不够,游客逗留的时间短,加之其他娱乐、休闲设施跟不上,经济效益不明显。四是节庆活动多,常规营销少。个别地方为了促销,花费不少资金举办多种推介会、纪念日或会馆落成日等节庆活动,但在产品宣传、质量、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常规营销活动较少,因而出现忽热忽冷、冷热不均等现象,当地经济状况也未得到较大改观。造成这些状况的原因,固然与资源优势差异、区位条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等因素有关,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一套基于市场细分和市场行为分析等基础之上的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

二、广西红色旅游的市场分析及市场定位。

(一)地理细分。

广西红色旅游因资源类型和区位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按客源的集中度大小可将客源市场细分为区内、区外和海外市场三个部分。一级市场拟为区内市场,居于首要地位的重点市场,首先是景点所在地及周边地、市、县。二级市场是居其次地位的开拓市场,主要是区外市场,即与广西红色旅游有历史、地域关联的湖南、云南、广东等省和经济发达的福建、浙江和江苏等省。三级市场又称机会市场,主要为国内其他地区及海外市场,包括革命先烈后代、科学考察旅游团及回广西祭拜的老兵及其亲属、想了解那段历史的国际友人,这是广西红色旅游的重要特色,应继续巩固这一市场。

(二)人口细分。

在性别构成比例方面,以发展男性市场为主,女性市场为潜在市场。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市场需求十分稳定,学校把红色旅游作为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寓教于游,寓教于乐,因而成为红色旅游的市场主体;中青年市场由于这一群体具有精力充沛、收入稳定、消费限制条件少等优势,是进行市场开拓的重点领域;老年市场也不能忽视,老年人对红色旅游的需求欲望高,出游可能性很大。从知识结构上看,主要包括专业修学旅游者和知识层旅游群体,作为一种基于红色旅游资源的精神文化产品,红色旅游能够为大多数知识层游客所接受,但由于目前对红色文化核心价值挖掘不深,因而专业修学旅游者比例不高,中高学历的知识层旅游群体为红色旅游客源市场的主流。

(三)行为细分。

按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时间、旅游方式看,绝大多数是单位组织或个人自发、集中在周末和黄金周及寒暑假期或者是一些革命纪念日来瞻仰革命胜迹、学习革命事迹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游客一般多以学校、集体组织形式,以接受教育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观光旅游,一般选择近距离1~3日游为主,停留时间短,支付能力有限,消费水平不高,偏爱价廉纪念品。中老年旅游者多出于怀旧情绪或增长知识、休闲放松等目的,以知识界、政府部门等游客为主。一般收入较高且稳定,比较注重身份,且有不少公费、公务、商务游客,偏爱有地域特色的书画和土特产等。

(四)市场形象定位。

旅游地市场形象定位就是在综合分析内部产品要素和外部市场要素的基础上确定对自身发展有利的旅游地形象。这是旅游地市场营销的重要步骤。形象定位的内容主要包括主题形象、宣传口号、名称、标志、代表性景观等。由于广西红色文化遗产基本上都是“静态”、“单体遗产”,因而尚难有统一的市场形象和宣传口号。根据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价值及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同时考虑旅游市场的消费倾向,可将“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突破湘江、长征丰碑”、“抗日救国、民族团结”作为广西红色旅游主题形象。

三、广西红色旅游发展的营销策略。

(一)产品策略。

1.深挖红色旅游产品文化内涵。红色旅游属精神文化产品,为了扩大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满足中高学历层次游客需求,须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一是保持历史原貌,客观反映历史事实,注重真实性。二是与党史专家密切合作,加大收集、整理与抢救历史文献资料力度,使红色景点成为资料和研究中心。三是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与相关学术团体建立密切关系,使之成为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四是深入发掘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如百色精神、长征精神、民族团结精神和甘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以增强红色旅游的吸引力。五是创作、制作相关影视作品,使之更形象、具体地反映历史真实。

2.注重产品新颖性与参与性。静态陈列参观方式已难以吸引现在的旅游者,应将历史沉淀的“静”的东西活化。一是学习借鉴先进的国内外战争遗迹和历史文物展览技术,利用声、光、电等科技手段使展览形式丰富多彩,以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对不同的红色旅游地以不同资源特色为主线设计旅游产品,组织参与性、体验性的旅游活动。如组织团队游客进行“种棵吉祥树,怀念邓小平”、“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以红军战争为题材的现代战争演练以及射击、攀岩比赛、户外拓展等活动。三是突出与周边地区红色旅游产品差异性,重点突出周边省(区、市)少有或没有的资源,开发出差异化产品。

3.加强产品的组合营销。一是实现“红”(红色旅游)与“绿”(自然山水)、“古”(国家历史文化城)、“俗”

(地方民俗风情)、“蓝”(滨海文化)等各色旅游资源相结合,实现从传统单一的“文物展览”向现代模式“彩色文化旅游”的新跨越,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增强红色旅游的持续吸引力。二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系列产品,走集约化经营路子,实现红色游览与红色餐饮产品、红色购物、红色娱乐等产品的有效组合。三是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区域内外“红”、“红”联手,“强强联合”,达到资源共享、线路对接、市场互动、客源互送、效益双赢、共同发展。四是加强红色旅游景区(点)住宿、餐饮、交通、娱乐、购物以及旅行社等的紧密结合,并从中体现红色旅游精神与特色。

(二)价格策略。

1.低成本策略。基于红色旅游的竞争格局,广西的红色旅游应以低价格甚至实行部分景点免费来吸引旅游者,以迅速打开红色旅游市场。

2.阶段定价策略。采用渗透价格策略以迅速打开市场,待产品进入到成长期和成熟期,旅游产品和服务较完善后再适当提高价格,逐步转为正常价格。

3.折扣定价策略。对团体实行价格优惠策略,以稳定和扩大此市场;对组团旅行社实行优惠,以剌激旅游团队的发展;对学生、教师、老年人、公务员及当地居民实行半票优惠等,利用季节折扣价策略以分散游客购买时间,在旅游旺季实行不同的价格策略。

4.系列产品定价策略。对于“红”、“绿”、“古”、“俗”、“蓝”等各色组合旅游产品实行组合定价,使参加“彩色”游的游客得到充分的优惠,吸引更多的游客在感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领略广西的山清水秀和优秀的民族民俗文化。

(三)渠道策略。

目前,广西的红色旅游应以直接渠道为主,间接渠道为辅。特别是针对政府参与组织的单位团队游,应以直销为主,形成单位组织的团队游带动社会组团游的良性循环,不断扩大直接营销渠道中的散客客源,待市场成熟后,再转向由旅行社间接销售,发挥旅行社密集的销售网、庞大的销售队伍的作用,以增加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

(四)促销策略。

1.广告宣传促销。主要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直邮广告等媒体进行促销。应持续不断地做好旅游宣传品发放、新闻媒体广告宣传、召开旅游推介会等常规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建立主题鲜明的“广西红色旅游网”,使之成为红色旅游景区(企业)和旅游者信息交流的平台、国内外了解广西红色旅游的一个窗口。同时,应高度重视口碑的宣传效应,口碑是旅游宣传中毋需费用但最有价值的宣传方式。

2.营业推广促销。包括:(1)向旅游消费者散发红色旅游宣传品。(2)赠品销售,即向旅游者赠送能够传递企业及其旅游产品信息的小物品,如印有企业名称、地址、电话号码、企业口号、景点等的日历、小手巾、纪念卡、纪念币等,以刺激旅游者的购买欲望。(3)有奖销售,即旅游者购买红色旅游产品后发给一定量的兑奖券,销售金额达到一定数量时,公开抽奖,或购买一定货币量的旅游产品后,当场摸奖等。

3.公共关系促销。一是利用党史研究专家、学者对历史事件进行论证的机会(研讨会等)或组织党史研究专家、学者对红色旅游地进行考察、论证,以更好地树立红色旅游的形象,向市场推出红色旅游的价值。二是对历史人物(如老红军)或其事迹进行报道,或组织历史人物的后代缅怀革命遗址遗迹的活动。三是将革命事迹拍摄成电影、电视剧,或争取涉及广西革命斗争的电影、电视来广西拍摄,让广西的革命事迹、革命遗址和遗迹为全国人民所熟知,进而影响广大海内外旅游者。

4.人员推销。人员推销作为一种直接的促销方式,可以直接接触游客和挖掘潜在游客,不但有利于向游客介绍红色旅游产品,还能迅速得到来自游客的较为准确的信息反馈。因此,可组织专门营销队伍、优秀的导游员,深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老年协会等,开展各种广泛的交流式、讨论式、演讲式促销活动。

[参考文献][1]张俐俐。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建平,伍先福,黄玲。红色旅游的三大功能[J]。学习导报,2005,(5)。

[3]方世敏,阎友兵。红色旅游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4]周刚,杜靖川,吕本勋。红色旅游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江苏商论,2006,(7)。

[5]唐文林。红色旅游营销对策的探讨[J]。科技与管理,2006,(4)。

[6]林龙飞,唐峰陵。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开发探析———以韶山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