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3-11-13 10:01:14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篇(1)

[关键词]红色旅游 管理 文化产业

“红色”作为单纯的颜色时,有流血、危险的象征性,兼具警示的作用,但在中国的本土环境下,往往象征着革命或政治觉悟。而当红色与旅游相结合时,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发生碰撞,产生出不一样的反响。红色旅游就是“红色”与旅游碰触的结果,并在“红色”与旅游文化彼此融合、相互切磋下一步步得到发展,他们的结合也将展现出一条不同于一般旅游文化产品的精彩历程。

一、红色旅游的提出及其主要内涵

“红色旅游”走的是一条实践先于理论的发展模式。一开始,并没有“红色旅游”一词,对于革命圣地、纪念地也都称之为某某故居、某某纪念馆等,其活动最早起源于期间,主要是红卫兵刮起的瞻仰革命圣地热潮①。早期红色旅游的发展主要是出于以下三种原因:一是人民对于革命先烈的“偶像”情结,怀着祟敬和感念的心情来参观革命圣地;二是革命圣地对于革命先烈的纪念,让中国人民铭记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革命烈士②;三是政府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做出传扬和学习革命先烈精神来致力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决策,认为革命纪念地的功能不仅能够悦目,而且可以悦志③,从革命历史中接受经验,从烈士事迹中获得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人民最大的积极性④。一系列的发展优势促使“红色旅游”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红色旅游”的火爆局面,单单就韶山作为一代伟人故里,在前13年就接待国内游客67万人次;1980年以来,更是以平均每年17%的速度猛增⑤;各种“红色旅游”专线也层出不穷,武夷山开辟了一条党史文化旅游专线⑥,湖南开辟“长沙-韶山-花明楼”经典红色线路;投资商的投资热情高涨,“热”也曾几度出现,再加上一些像是抗战胜利50周年、建国5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的出现,为红色旅游注入活力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推动下,“红色旅游”的内涵几经拓展,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红色旅游景点从事业接待型转向市场化运作的企业经营,最终转变成现在的由政府投资的事业型单位,向大众免费开发的局面;二是红色旅游定义的资源时间范围在不断的扩大,从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扩展到鸦片战争之后所有能够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圣地和纪念地,这一拓展不仅是时间长度的简单延伸,更是红色资源主体的变化;三是红色旅游再也不是单枪匹马的前进,而是与其他旅游文化产品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二、 红色旅游概念的讨论及其变化

红色旅游效益吸引着众多学者、经营商投入红色旅游研究中,致使红色旅游研究越发深入,概念认识更加透彻,并实现了几次阶段性的跨越。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资源基础上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⑧,其发展以红色资源为载体,因此,在对红色旅游概念进行界定时,主要以红色资源为根据。通过梳理总结以往关于红色旅游的定义,笔者采用四阶段分法,将红色旅游概念变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萌芽阶段(1949-1999年)

虽然这一时期研究依然停留在历史文化游或是文物古迹游方面,理论上并没有真正将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进行结合,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仍是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的萌芽期。

(二)探索阶段(1999-2004年)

在大旅游环境的带动下,这种以革命圣地、纪念地和革命遗址为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开始将“红色”与“旅游”相结合,在1999年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这一概念,并随着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红色旅游才开始真正进入学术研究。对红色旅游内涵的认识大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革命遗址、遗迹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资源的旅游活动,这种红色旅游的定义主要强调的是旅游资源类型,指出红色旅游是一种以革命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纪念物,主要是将红色旅游与其他的旅游形式进行区分;二是旅游目的是接受革命熏陶、爱国主义教育,这种观点既强调了旅游资源类型,又提出了红色旅游的目的是对精神上的熏陶,对思想上的教育。

(三)规范发展阶段(2004-2011年)

红色旅游自提出以来就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红色旅游进行定义,最有权威的是2004年12月出台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界定出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段时期所遗留下来的革命圣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主要吸引物,以放松身心、接受学习和教育等为目的的旅游活动⑧。

(四)新型实验阶段(2011-至今)

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界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为了使红色旅游以更完整的持续的形式展现出来,以及旅游学界对拓展红色旅游内涵、延伸红色旅游范围的呼吁,2011年3月在《2011-2015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将红色旅游拓展为包括鸦片战争以来,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各个时期留下来的爱国主义纪念地、纪念物及其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学习、参观游览的旅游活动。而这一定义也扩大了红色旅游的时间范围,为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宽广的道路。《纲要》同时指出:“要大力推动红色旅游和观光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其他旅游产品相结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增强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化发展。”红色旅游发展走入新型实验阶段。

三、红色旅游管理体制模式的讨论及其变化

自红色旅游产生以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发展中,都展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建国以来,红色旅游就以其独特的政治性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眼球,一度引起红色旅游地的火爆局面,也正因为红色旅游的兴旺,诱发各种经济上的需求和矛盾,但始终不能忽视的是红色旅游与生俱来的公共性色彩,以致激发社会各界对红色旅游的管理进行深入探讨。至今,红色旅游景区的管理体制模式已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

(一)政治接待型(1949-1978年)

建国后,红色旅游概念虽没有完全提出,但却又处处透露出红色旅游的萌芽。这一时期,在党中央为了巩固执政地位和恢复国民经济、人民出于瞻仰、参观和学习的推动下,革命圣地、纪念地的资源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和利用:1953年有下达了“关于在基本建设工程中保护历史及革命文物的指示”,明确提出对革命文物进行征集、保护和展览;国务院也在1961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相应地,学术界对于革命纪念馆和故居的研究首先表现在修缮复原方面,认为管理人员应通过学习文件和依靠当年工作的同志的帮忙,征集原有遗物,按照当时的历史原状,恢复历史原貌。在实践发展中,这一时期的革命纪念馆和故居的接待工作是直接由政府部门的事业型接待机构来完成,并没有植入经营的理念,经费由政府主管,主要负责旅游接待的中国国际旅行社也是在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接待工作;1964年,我国建立了国家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直属国务院,在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旅游局,隶属各级政府的外事部门,负责各地的旅游接待;各地方政府通过对当地文物、遗址进行修缮、维护,并将其作为政治性接待的重要场所;来这里的游客大多是秉着对革命史实的兴趣和对革命先烈的敬仰,或者是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学生、干部等。

(二)市场经营型(1978-200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并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红色旅游景区在大旅游环境的带动下,积极引进市场化运作,实现向市场经营模式转变。而在学术界随着红色旅游概念的提出,一些学者通过从不同角度的研究,提出要加快由政治接待型向市场化运作转变,因此,红色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应按照市场规律运行。总之,红色旅游的发展应注重引用市场化的经营方式。

市场经营是有一定原因的,随着红色旅游潜在经济效益的挖掘,市场化道路的进一步探索,各红色旅游景区在长期政府投资的不计经济效益的发展情况下,初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出现明显的市场不适应性,主要表现在红色旅游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与其他旅游形式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明显落于弱势,为了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各红色旅游景区以及学术界开始探讨红色旅游在市场运行条件下的发展道路,单纯的红色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红色旅游地应根据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积极与其他旅游产品进行融合开发。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红色旅游发展实践中都表明,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产品的融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包括人文的红色旅游资源,如革命遗志,纪念物等,还包括自然的红色旅游资源,如大渡河,雪山草地等。因此,笔者认为红色旅游与其他形式的旅游在资源上是有一定的重叠性的,对于这种红色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红色旅游,但称其为文化旅游也不为过⑩。再来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旅游资源强调的是动植物或地貌等主要景观的原生态,所以在进行参观自然的红色旅游资源时,似乎也可以归类于生态旅游,只是旅游的落脚点有所不同,红色旅游体现的是爱国主义价值观的传扬,而生态旅游是一种保护环境思维方式的表现,在进行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结合时,这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

而红色旅游作为特殊的旅游形式,就需要打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实现区域之间的合作,在市场化的运作条件下,这种需要更是展露无遗。第一,红色旅游资源是由革命战争时期保留下来的纪念遗迹、遗址等组成,而我国的革命战争遍及全中国,并且由于各种游击战、革命力量转移等战略的运用,一件革命遗迹往往遍布几个省市,例如长征就路经11个省份,因此,一个地方难以完整的展示整件革命事迹,这往往需要各个省市的通力合作才能完全的诠释出来;第二,当所有的省市都处于政治接待阶段时,因为没有经济利益上的问题,所以各自接待所造成的彼此之间的矛盾比较少。但是随着红色旅游市场化的运作,各省市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各自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往往将自己的获利建立在别人的损失上,彼此之间的隔阂越加增大,长此以往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为了获得双赢,各省市间必须相互携手合作,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第三,市场化的引入,经营目的也随着转变,经营者希望通过投资获取利益,相邻省市之间由于红色资源比较相似能够抱成团形成规模效应,并且可以达到客源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互通,节省成本,获得利润。

(三)政府事业型(2008-至今)

2008年,在江西等省免费开放红色旅游景区带来的巨大效益和学术界强烈的呼吁下,、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开始了中国红色旅游重新探讨事业型管理体制模式的道路。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弘扬革命精神、传承革命传统、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不应该剥夺低收入者的权利,成为富人的专利,因此由政府财政拨款,实行事业性经营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到两层含义,一是政府通过财政对红色旅游统筹全局的作用,二是红色旅游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发展。根据红色旅游景点涨价现状、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公共产品属性,认为红色旅游区的建设和发展,不应由公民来支付,应逐步实现对公众的免费开放。

四、红色旅游相关效应的讨论及其变化

伴随着红色旅游内涵的不断拓展,管理体制模式质的飞跃是相关效益的巨大变化,红色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形式,它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从产生以来,它就不应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在红色旅游发展历程中,根据红色旅游发展的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改变,红色旅游所追求的相关效益也随着发生显著的变化。从最初单纯的政治效益逐步演化为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效益并举,红色旅游充分彰显了自身的教化功能和经济功能。在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背景下,红色旅游发展的市场机制进一步放活,进一步促进了红色旅游产品的综合开发,旅游演艺类产品在全国重点红色旅游区纷纷涌现。延安、井冈山、韶山相继推出精彩的实景演出《延安保卫战》、《井冈山》、《中国出了个》,将革命文化以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搬上舞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开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局面。

以《中国出了个》为例,该实景演出由韶山红色文化旅游集团引入合作企业打造,在结构上分为序加六个篇章加尾声共八部分。整个故事以重回韶山、走出韶山救亡启蒙、领导秋收起义、万里长征、抗日战争、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事件为素材和线索,通过有机的整合和编排,反映主席在抗日救亡和建设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思想发展和重要理论主张,展现他智勇双全定乾坤的伟人风范。在表现形式上,通过将山水实景、多媒体以及立体舞台装置高度结合,以歌、舞、戏剧、杂技、水火特效等多种元素来展现,让观众不再只是看客,而是身临其境,甚至与表演互动。自2014年4月15日推出后,观众好评如潮,截止目前已演出近50场,接待观众数万人,成为了韶山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有益探索,也成为了全省乃至全国青少年励志教育的鲜活教材。

五、小结

红色旅游是我国所特有的专项旅游产品,其发展道路必然不能按照一般旅游产品的发展历程,正因此红色旅游产品与生俱来的独特性,注定在推动其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过多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发展的实践中慢慢摸索着前进,红色旅游正是在发展过程中一点点吸取经验获得发展。如今,红色旅游已有六七十年的发展历程,社会各界对于红色旅游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红色旅游已经走出固定思维的禁锢,在资源确定上更加精准,所有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都可以称之为红色资源;在管理上更加关注本性,体现红色旅游的公共属性,逐步取消门票,实现事业型管理;在效益上更加注重全局,坚持以综合效益为主。在实践中,红色旅游已经成功形成了与其他旅游产品相互融合、跨区域相互协作、支撑整个旅游地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发展模式。

注释:

①冉燕.红色旅游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以四川红色旅游开发为例[D].成都: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②王冶秋.谈几点体会和几点意见-在全国省级地志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馆长会议上的发言[J].文物,1959,(1):10-12.

③郭康.革命纪念地转换旅游机制的研究―兼谈西柏坡革命纪念地旅游开发[J].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1994:81-86.

④伍木. 办好更多的革命纪念馆为建设社会主义而服务[J].文物参考资料,1957,(5):9-10.

⑤卢道湖.韶山革命纪念地和风景名胜区建设刍议[J].经济地理,1988,(2):134-138.

⑥吴仁美.长汀县武夷山市开辟党史旅游专线[J].福建党史月刊,1992,(8):43.

⑦齐冬香.“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⑧雷召海.红色旅游理论梳理与实践建议[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25(5):101-105.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篇(2)

关键词: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

发展红色旅游,是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先进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和加快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壮大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的一项政治、文化、经济和战略性工程。目前,经过地方政府的多年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集中强势的宣传下,红色旅游已经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总结多年来我国红色旅游发展中积累的丰富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探讨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科学有效地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红色旅游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红色旅游应遵循的发展规律

红色旅游承载着多元平衡的发展使命,它既是教育阵地,也是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综合性经济产业;既体现一种政治行为,又体现一种经济行为。有效地发挥红色旅游的各种功能,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发展。

坚持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突出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的属性。“红色”是红色旅游的内涵、资源、特色、品牌,是红色旅游的突出特质。红色旅游必须考虑资源特色和社会影响,保持红色资源的真实性、思想性、教育性和严肃性,这是由红色旅游发挥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等政治思想教育功能的需要所决定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一要力避轻视历史,红色旅游本身就是历史旅游,要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二要力避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经营中,不要红色精神和红色文化真谛的媚俗文化。三要力避红色旅游景点重复建设和红色产品雷同开发。四要力避不切实际地盲目贪大求全。

坚持旅游经济的发展规律。红色旅游不仅仅是一种宣传教育性的政治活动,从本质上讲,它更是一项旅游活动、一个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因此,和开发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必须牢牢把握旅游经济脉搏,按照旅游经济的规律,始终以市场需求和公众兴趣为导向来开发红色旅游产品。红色旅游消费需求如何满足,直接影响着资源向效益的转化,这是检验和评价红色旅游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标志。为此,应当做好两项工作。一是提升产品化水平。红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产品,只有把红色旅游的主题回归到历史文脉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中,才能保证其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和生命周期的可持续性。同时,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在于其吸引性。建好红色景点、红色基地、红色旅游线路的过程,也就是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要培育红色旅游的持久吸引力,就应当在保证思想性的前提下,从创新性、丰富性和整合性加以构建,努力提高其观赏性、趣味性和可参与性,达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二是提高产业化水平。现在,世界各地都在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内涵,延长客人居留时间,将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变成可看、可欣赏的产品,并与娱乐休闲、购物、居住等多个要素搭配起来,使客人在愉快的消费中获得享受。因此,应当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形成行、游、住、食、购、娱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实现红色旅游产品从经营资源向经营文化升级,从追求数量规模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

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观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在不仅在国际上受到普遍关注,在我国也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勿庸置疑,旅游业的存在依托于对环境、资源、生态、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因此旅游业的存在与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天然的一致性。而以红色历史遗存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既是稀缺的、又是不可再生的和不可替代的,对其开发、保护和利用成为旅游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特殊性决定了发展红色旅游必须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五个效益。

抓住三个重点。一是科学开发。以牺牲环境资源为代价的红色旅游不可能长久发展。红色旅游有其特殊性,如何将当年的场景展现在世人面前,而又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发展红色旅游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精品意识;必须注意适度硬开发,避免对红色旅游资源和周围环境造成无法恢复的破坏。二是永续利用。红色旅游资源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又是一个可持续开发的产品,应当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更多地、持久地利用。三是有效保护。发展红色旅游应当牢固树立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为此,要切实加强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革命文物的收集整理研究,例如革命纪念馆和遗址维护修缮、革命纪念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同时,应当出台相关的规范与制度,使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处理好两个关系。首先是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这是形成循环经济的原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原则。应当尽快启动红色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努力克服并消除开发、经营和使用的不当行为,在努力促进保护的同时,获得红色旅游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如何开发利用好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旅游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问题是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的健康发展。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必须以有效保护、科学开发和实现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革命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为保护和利用的对象,不应一味强调“保护第一”,而限制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贪大求洋、将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旧建筑推倒重建;不应重开发利用而轻保护修缮。实践证明,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是有利于保护传承的。要通过开展红色旅游活动,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文物保护,使革命文物的保护与利用实现双向互动,和谐统一,走上自我完善、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实现五个效益。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审视红色旅游资源的早期开发建设,会发现如下不足:普遍缺乏科学规划,对资源和环境的科学保护重视不够,同质性、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这些问题反映出在今后,发展红色旅游不仅要关注数量的扩张,更要注重质量的提高;不仅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更要努力寻求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的五统一。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政府主导,措施得力,红色旅游就能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红色旅游的统筹协调发展

恶性竞争是红色旅游面临的一大难题。经过近几年的市场整合,目前,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渐成气候。推动红色旅游协调发展,不仅是促进相对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平衡地区差距、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而且是寻求新的增长点,实现我国红色旅游新突破的重要途径。

加强区域内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在区域内发展红色旅游,一方面,为满足旅游者自主化需要,要加强不同旅游形式之间的协调互动,增加丰富性,为旅游者提供完善的菜单式选择模式。另一方面,要借助其它旅游资源,有机整合相关资源,使其成为人文与自然结合的旅游产品形式,实现集聚效应。所以,在红色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既要突出红色主题,又要跳出红色局限,把红色旅游、绿色(自然生态)旅游和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蓝色(海洋)旅游、风俗(民俗风情)旅游有机结合统一起来,形成优势互补,打造色彩斑斓的旅游产品组合,满足日益个性化、专业化的旅游市场需求。加强区域间红色旅游的协调发展。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红色旅游应当着眼于形成红色旅游大开放战略格局,统筹兼顾区域旅游合作,按照主题明确、区域联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差异开发、优势互补的原则,统一打造红色旅游品牌,扩大红色旅游影响力,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使旅游各种生产要素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上自由、合理流动。加强营销和宣传上的联合、部门企业间以及旅游营销人员的培训、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共同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通过红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红色旅游对于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保护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培育旅游业新的增长点,帮助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实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发展红色旅游能激发老区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艰苦奋斗、改变落后面貌的勇气和决心。其次,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可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多数红色旅游资源位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应当说,红色旅游的亮点就是生态保护的重点、扶贫开发的难点。红色旅游的开展可以使红色旅游真正成为无污染、可持续发展的扶贫工程、富民工程。再次,可有效地扩大就业。开发红色旅游可以带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而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就业的百姓越多,百姓的生态保护和革命文物保护的意识越强。这也是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第四,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红色旅游的兴盛可以改善当地交通、通讯条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可进入性。

总结各地发展红色旅游的实践经验,应当重视三个层面的工作:一要善用优势谋发展。优势就是特色。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当地红色旅游资源特色,在特色中注入新的活力元素,以特色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路子。二要精益求精谋发展。发展就要有精品意识,要把自身的特色做到最好。这需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以及各级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发展好品牌。三要科学规划谋发展。发展红色旅游不能简单地把红色景点堆积起来,应当进行科学规划。国家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已有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照顾均衡,突出重点和主题。在时间上囊括了党的代表性历史,有利于在各地发展特色的基础上形成整体发展。当前,特别需要各区域发掘自身潜力,突出自身特点,展示区域独特性,确定符合旅游规律的高起点、高水平的发展方向,以形成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产品。

建立发展红色旅游的协调机制。发展红色旅游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起一套高效灵活、富有成效的协调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府主导机制,将红色旅游准确定位,全面调控红色旅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行业主管机制,实行旅游部门统一管理,相关部门密切协调,形成发展合力。市场运作机制,整合资源,组建旅游集团,鼓励和支持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业,形成多渠道投入红色旅游的发展格局。发展保障机制,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加大政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投入。同时,有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参考文献:

1.谷玉芬.红色旅游成功因素分析.商业经济,2006.2

2.范思立.市场增势强劲“红色旅游”预热2005年旅游市场.中国经济时报,2005-2-21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篇(3)

关键词:延安;红色旅游;问题

中图分类号:F592.1 文献标识码:A

一、依托国家一省政策优势平台,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

延安是多个国家战略和省级战略的交汇地,“十二五”是延安旅游业持续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充分利用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和《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等战略平台,实现三个方面的组合式突破:政策组合突破,实现国家大政策共享,区域产业政策共制,对外合作政策共通;市场组合突破,实现本地客源互通,区域游客共享,潜在市场共拓;产品组合突破,实现核心品牌共建,主导产品差异,辅助产品互补。

二、延安红色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红色旅游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物品,所蕴含的是国家发展的“价值导向”,有着浓厚政治性和公共性,但是由于其单体规模小、资源较分散,各个红色旅游景区(点)停留时间短,只能成为旅游线路中的一个节点,还没有形成红色旅游目的地的概念。红色旅游要实现其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综合功能,必须提升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进行以目的地为导向和区域性的合作宣传推广。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施社会公益营销

主要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联合相关宣传媒体及企业,一同打造本区域部的红色旅游产品宣传平台。既可以通过境内外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广告等大众传媒,来推介和宣传本区域的红色旅游产品;也可以通过拍摄历史文献片、景区风光片、编辑出版革命历史故事册及景区景点解说词等形式,向游客推介和宣传本区域的红色旅游产品;还可以通过摄制以本地区知名历史人物或革命精神等为题材的电影、专题片、电视剧等创新式的宣传手段,来塑造中国革命形象、推介本区域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

(二)整合各类资源优势,实施目的地分类营销

红色旅游目的地营销战略是指旅游目的地政府为实现旅游目的的旅游目标,制定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规划。由于红色旅游资源的各方面条件差异性和发展不均衡性,目的地营销并不尽相同,需要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开拓不同的市场。红色旅游目的地市场可以分为主体市场和衍生市场:对于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如井冈山、广安等,这些地区可以以红色为主体来吸引游客,通过旅游形象营销、整合营销、一对一营销、网络营销等,形成红色旅游的主体市场,并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对于那些很难以红色旅游吸引远程游客的,市场影响力有限,甚至难以进行单独红色旅游开发的,并且本地区内其他资源更为丰富,市场影响力强,可以通过整合营销开拓衍生市场,通过其他资源来带动发展,如山南地区乃东县泽当镇山南烈士公园等。

(三)挖掘文化内涵,推进深度营销

由于红色旅游自身的特殊意义,归根结底是一种文化旅游,所以需要遵文

化旅游的属性进行深度营销。需要挖掘本目的地的红色文化内涵,尊重其历史真

实性,在宣传时要正视其真实性,尊重史实,这样才能让普通的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获得自己所要学习的东西。并且通过文化的挖掘,进一步结合人的价值选择、人的追求等方面进行深度提升营销,对前来参观的游客产生深远的、持久的影响力。度营销不仅仅限于遗址、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物质形式,还要挖掘其他与红色旅游有关的文化,全方位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三、整合优势资源,做好旅游品牌建设

旅游品牌是旅游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品牌越响,市场号召力、影响力越大,竞争力、吸引力越强。未来十年,延安要着力加强对革命遗址、黄帝陵、壶口瀑布、安塞腰鼓、黄土高原地貌、退耕还林等优势资源的整合力度,一方面是区内的优势资源的整合,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与区外、周边省份优势资源进行更深层次、更大领域的整合融合,着力打造革命圣地、全球炎黄子孙朝圣地、黄河自然遗产观光地、黄上风情文化传播地、黄土科考、自然生态旅游等若干品牌,实施大品牌突破战略。

四、深挖文化内涵,打造旅游精品工程

当大众旅游市场开始细分时,人们才对文化旅游的实质加以确认:它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拥有大众市场的活动。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在于旅游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旅游发展必须立足文化资源,深挖文化内涵,夯实旅游项目文化底蕴,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品位,提高旅游商品文化创意水平,突出旅游餐饮文化特色,彰显旅游住宿地域文化主题,体现旅游经营服务人文特质,延安明确提出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引领战略。延安作为红色革命圣地,再加上黄陵祭祖文化、黄土民俗风情文化以及延安精神等独具特色和吸引力,全力打造诸如《我们在延安》、《延安颂》、《延安保育院》等精品文化演艺节目,全力打造黄土风情文化园等精品文化景区,全力打造黄帝祭祖、红色文化旅游季、延安过大年秧歌节、壶布文化旅游节、洛川苹果旅游文化节等文化旅游节事节庆活动,实现文化旅游精品工程突破。

五、推进融合发展,实现产业突破

要通过产业融合才能真正构建大产业格局。围绕目的地、集散地、大型旅游区建设等,加快完善旅游产业要素配套,壮大旅游核心产业,实现“食、住、行、游、购、娱”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素质和效益;充分利用旅游业的高关联度和强融合性特征,深入挖掘延安经济社会产业体系完备的综合支撑优势,推进区域内各产业融合,实现工业、农业、商贸、文化、旅游的多产业联动,尤其是与农业、文化、民俗体育、商贸、物流、教育六大产业深度融合,扩大关联互动效应,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6+6”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依托重点目的地建设和大型旅游区培育,打造复合型旅游综合体,建设旅游产业集聚区,提升延安旅游集群化、产业化发展水平;加快区域间合作步伐,进一步提升各区域旅游业之间以及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融合度。

参考文献: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篇(4)

夹金山是我国四川省的重要革命老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不仅有着多彩的藏族风俗习惯,同时又因为其是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因此也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见证了我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历史,是我国红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夹金山地理环境比较恶劣,加上交通条件的限制,使得其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有着很大的难度,对此也就要求夹金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采取合理措施来充分有效地开发自身具有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让更多的人都能够欣赏到来自夹金山的丰富红色旅游文化,实现夹金山地区的更好建设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推动整个夹金山地区的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就是关于夹金山红色旅游文化的分析。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与夹金山在红色旅游中的意义和象征性

(一)红色旅游的概念

所谓红色旅游,指的就是将我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建立了伟大战绩所形成的标志物或者纪念地作为载体,利用这些载体承载的革命精神、革命事迹与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组织接待社会上的旅游者开展参观游览与缅怀学习的主题性旅游活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红色旅游将红色人文景观以及自然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将旅游产业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可以培养时代精神与学习斗争革命精神的旅游方式。

(二)夹金山在红色旅游中的意义和象征性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建设中,加强革命老区的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战略。自改革开放政策实行以来,我国革命老区的建设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政府也纷纷采取措施推动革命老区的发展。夹金山作为我国西部的一个革命根据点,其凭借着自身拥有的众多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在整个红色旅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夹金山是我国革命的摇篮,可以将其作为我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是一个可以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二、宝兴当前的红色旅游发展现状

宝兴是我国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中转站,也是我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位于宝兴县境内的夹金山,是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雪山,是长征精神与长征丰碑的见证地,这为宝兴人民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近年来,宝兴县将夹金山作为代表,采取了各种措施促进红色旅游的发展,在科学规划的同时还重视打造品牌,而且在提出“旅游兴县富民”的发展战略并实施之后,使得其红色旅游产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树立起了鲜明的红色旅游品牌形象。

三、夹金山的文化象征与内涵

夹金山是我国的部级森林公园,又名大雪山,以雪景著称。夹金山有着非常茂密的原始森林,随处可见野生动植物,自然景观十分壮美。其中,最独树一帜的是夹金山的红军遗迹,其作为我国红军长征时翻越的第一座雪山,在长征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是长征精神的重要象征,也深深体现了我国工农红军的革命内涵。这些都使得夹金山在整个红色旅游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夹金山红色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一直都得到了我国旅游业的高度重视。

四、如何开发体现长征精神的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开发和持续生产

夹金山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革命老区,拥有非常多的人文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以及独特的红军长征文化旅游资源。其中,红色旅游资源是夹金山最有特色的一类旅游资源,要将其作为载体来促进整个夹金山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而这就要求要对夹金山以红色长征文化为主要特点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并将其与当地其他旅游资源加以优化配置,将夹金山拥有的红色旅游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对体现了长征精神的夹金山红色旅游文化产品进行合理开发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一)对夹金山长征精神红色旅游产品进行深层次开发

开发旅游产品主要就是旅游经营者通过建设旅游资源,从而将其转化成一种能够让旅游者在精神与物质上获得满足感的旅游经历与旅游景点。所以,在开发旅游产品的时候,要将实际拥有的旅游资源作为基础。我国有很多革命老区,革命老区一般都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但是不少革命老区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时候只重视开发有形人文旅游资源,对于一些无形人文旅游资源没有引起重视,只是开发一些革命纪念馆、博物馆或者革命遗迹等。这些有形旅游资源虽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是不够的,这种浅层次的开发很难有效实现旅游产品的持续生产。因此也就要求要在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文化内涵上下更多功夫,将红色旅游资源中蕴含的最宝贵、最本质精神品格充分挖掘出来,增强旅游者的情感体验与心灵共鸣。夹金山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有夹金山公园、红军石刻标语、红军长征纪念碑、誓师广场、拴马树、凉水井等,这些都是可以见证当年红军翻越夹金山的有形文化红色旅游。对于这类有形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采取保护红军文物与修缮红军遗迹遗址等做法,将其包装并开发成一种可以进行长征革命精神教育的参观景点与基地。同时,红军在翻越夹金山时具有的团结拼搏、迎难而上、坚强乐观等精神才是整个红军长征文化中的精髓部分,这作为一种无形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对其加以大力弘扬能够进一步增强夹金山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与内涵价值。

(二)对夹金山长征精神红色旅游产品进行整合开发

在开发夹金山红色旅游产品的时候,要始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采取立体开发的方法,将夹金山的红色旅游、古色旅游、绿色旅游等各种资源有机集合在一起,对夹金山的旅游景点加以合理规划,并且还要突出红色旅游资源的特色,一方面使不同层次与目的旅游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实现当地旅游业发展规模效益的提高。在开发夹金山红色旅游产品的过程中,要将当地的民族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融合起来,塑造一个突出了长征精神红色旅游文化特色的旅游区,实现夹金山长征精神红色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在结合的过程中还要对夹金山当地的深厚文化底蕴以及独特民俗风情进行深入挖掘,将夹金山当地的藏族文化特色优势充分发挥到旅游产品中,让旅游者在体验到红军长征精神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当地独特的藏乡民族风情,从而提高夹金山红色旅游产品的趣味性与独特性,让更多的游客领会到夹金山拥有的独特魅力与生命力,从而为夹金山的红色旅游产品赢得更大的旅游市场[6]。

五、如何让本地群众获得长期的可持续旅游收入

在开发夹金山红色旅游文化产品的时候,一方面能够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当地群众可以获得更多的旅游收入,促进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升高。为了让夹金山本地群众可以长期获得可持续收入,当地政府要发挥出对旅游市场的调控、引导与规范作用,对当地旅游管理部门的职责加以明确,针对夹金山的旅游产业制定各种扶持政策,还可以设立夹金山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基金,加大对客源市场的开拓,让夹金山的红色旅游文化可以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从而持续为当地群众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让夹金山本地群众可以在红色旅游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利益。

六、红色旅游文化的弘扬与红色旅游开发的结合

(一)对红色旅游资源加以整合,不断扩大客源市场

有机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是增强红色旅游资源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将夹金山的一些红色景点连成片或者线,让其相互之间进行补充,不断增强其对游客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扩大客源市场。

(二)结合多种红色旅游资源来发展红色旅游市场和产业

将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夹金山的独特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形成夹金山红色旅游发展的高峰期[8]。同时还要加强与周围省市比如重庆、贵州之间的联合,打造一个全新的精品红色文化线路游,构建一个以夹金山红色旅游资源为主的精品红色旅游带。

(三)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不断增加红色旅游产品附加值

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时候,一方面要建设与恢复革命活动遗迹的原貌原址,另一方面还要挖掘与整合与红色文化相关的精神或者故事。四川不仅是长征中的重要节点,又经历过汶川大地震,因此可以结合长征精神与抗震救灾精神来对红色文化进行弘扬。同时,为了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与附加值,还要将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结合起来,包括观光旅游、藏羌文化旅游等,不断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体验性与教育性。

七、结语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篇(5)

关键词: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参观游览的主题旅游活动。开展红色旅游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革命传统、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决策。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好江西红色旅游对于繁荣旅游经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江西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红色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和红色旅游发展原则,确立红色旅游发展战略思路和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红色旅游强省的必然要求。WWW.133229.CoM

战略原是一个军事术语,它的本意是研究战争中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对战争全局及其各个局部的关系作出系统的科学的判断,从而对战争及其各个阶段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作出的部署。在产业经营中运用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产业打算如何实现它的任务和目标。战略是贯穿于一个产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决策或经营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及其指导下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谋划。[1] 江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其实就是一个区域的特殊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所谓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以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从关系到旅游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制定在较长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重点以及为实现上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的总称。从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特性上分析,它是有关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总体性的设计和谋划;从其内容上来分析,它主要包括确立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产业发展措施[2]。本文在宏观层面系统探讨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问题,以期为全国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作一有借鉴意义的探索。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内涵品位高,体量规模大,赋存形式多,实际影响广,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在全国一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就。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切实搞好革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要求,依靠江西红色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性、垄断性和先发性等优势,红色与绿色、古色旅游互动发展,进一步突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完善红色旅游发展的“一个龙头、两个集散中心、三个支点、六大区域、三大协作区”的总体布局,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注重区域合作和和谐发展,将红色旅游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发展山区经济,改变老区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把江西真正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

红色旅游发展是典型意义的政府主导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根据该模式的要求,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1.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的全面启动原则: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旅游所具有的重大的政治功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等三方面属性,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先进文化的传播功能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发挥红色旅游的经济功效,走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进的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协同互动原则: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红色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从起步到发展都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各级政府要在进一步指导红色旅游业健康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而各红色旅游景区必须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全社会办红色旅游的局面。红色旅游是绝对不允许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出现差错的。所以要由政府做好政治上的保证,而文化建设需要全民的参与[3]。遵循市场规律,按市场化的原则运作红色旅游,真正的把红色旅游推向市场。

3.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分层开发的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对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空间、结构和开发时序进行统一部署和总体规划。发展红色旅游要有长远眼光,各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要服从大局,在盘活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前提下,按照“一个龙头、两个集散中心、三个支点、六大区域、三大协作区”的总体布局,优先建设重点景区,以重点景区的发展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促成江西红色旅游协调发展,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共同发展的局面。

4.求同存异、深挖主题、创新形式的特色发展原则:各地发展红色旅游要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现实。“红”是红色旅游发展的主题和品牌,但红色旅游和其他各种旅游一样可以形成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红色旅游区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好,人文积淀丰厚,有着发展其他多种旅游的良好基础。红色旅游应主打“红色”品牌,力推复合型精品,逐步形成红色主题、多彩内容的红色旅游新理念[4]。各个景区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改变单一的旧址观光、馆舍展览形式,开发成融瞻仰、教育、观光、休闲、体验、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从而进一步地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开拓红色旅游市场。要充分发挥各红色旅游区的自身优势,形成一个主题,多种形式,差异化开发,个性化发展的红色旅游新气象。

5.明确目标、立足国内、走向国际的战略提升原则:目前江西红色旅游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际市场份额很少。针对国内国外市场失衡的状况,应采取措施促进红色旅游走向国际市场。国内红色旅游在保持游客人数稳步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质量效益。快速发展国际红色旅游,以增加红色旅游外汇收入,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改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结构,提高红色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要求。各红色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并坚持这一目标,深刻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同时拓宽思路,放眼未来,把红色旅游推向国际市场,积极地将中国红色文化推入世界文化遗产体系。

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2008年起,用两年时间将已形成的一批重点红色旅游区高标准地建设成为不同发展模式的红色旅游区,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进一步确定江西作为红色旅游强省的地位。再用三年时间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使江西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红色旅游“首选地”之一,主要红色旅游区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同时力争成为全国的红色旅游学术研究中心和信息资源中心,从各方面巩固江西作为红色旅游故乡和红色旅游强省的地位。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要注重社会综合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具体目标

1.政治目标: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青少年思想教育,以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通过红色旅游改变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旅游型新农村,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2.文化目标: 红色旅游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注意保护旅游区原生态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风情、风俗、风物;红色旅游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课堂,弘扬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所承载的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崇高精神。

3.经济目标: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 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40%以上,相当于全省gdp的4.28%。

4.社会目标: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社会经济的引擎作用。通过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5.人才目标: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依托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探求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争取能在未来几年之内提高从业人员的学历,使学历层次高级化、科学化、合理化。

6.专题产品:开发好一批成熟的、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红色旅游产品,按照旅游“十大要素”的要求,高标准搞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把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红色旅游产品和红色旅游文化节事活动打造成为精品项目。

7.旅游目的地:建设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把井冈山、瑞金、南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把萍乡、上饶、赣州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同时建设一批省内著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8.旅游节事:组织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各类会议、展览、招商活动,加深社会对“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认同感;组织召开中国现代革命史重大事件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制造轰动效应,招徕旅游者,提高江西知名度,保持社会对江西红色旅游的持续关注。重点巩固“红博会”、“红歌会”“军乐节”的优势主导地位,办出规模,办出水平,办出影响,使之成为全国红色旅游标志性的会展品牌。力争把“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办成国内主要的旅游高峰论坛会议。

三、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选择

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红色旅游发展全局的计划和策划,是对发展红色旅游相关重大问题的全局性、战略性的谋划,兼顾到红色旅游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三者统一于一体的发展实际,政府主导的地区联动;市场导向的多色互动;适度开发的持续发展,产品开发的精品名牌,效益驱动的管理创新是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选择:

1.政府主导下的地区联动战略模式:政府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应承担主导的作用,要有长远目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省内外红色旅游资源的组合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做到各景区在空间上的融会贯通,在旅游目的地形象上的统一,在客源上的共享,以传统景区带动新兴景区,促进区域红色旅游整体联动高速发展。红色旅游区域合作还要求红色旅游资源与区域内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合作开发。

2.市场导向下的多色互动战略模式:红色旅游能否持续发展,最终由市场来决定。红色旅游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在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提下,发挥多种资源的互补作用,把分散的红色、绿色、古色等多色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多色互动的局面,增强江西红色旅游的整体实力。加强与其他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5]。

3.适度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革命文物是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革命遗址的保护和红色旅游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走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稳定相结合的旅游发展道路。把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4.统筹规划下的精品名牌战略模式:统筹规划红色旅游发展,以全面盘活红色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认真做好红色旅游区域规划,以充分发挥整体效益。为此,江西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应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着力开发红色旅游精品,重点推出精品线路,重点创“红色摇篮,绿色宝库”井冈山 、“江湖都会地,华夏英雄城”南昌、“新华摇篮,红色故都”瑞金等几个名牌,深挖其人文内涵,大手笔策划和建设,增加其动态参与性活动,营造整体环境,推出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各个景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6]。

5.效益驱动下的管理创新战略模式:在兼顾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探求红色旅游发展的创新之路。用新方法来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以便更有效实现旅游综合效益。实施管理创新的“五个一”工程: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并在红色旅游区付之实践;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并借鉴推广;进行一项制度创新并作为改革示范。

四、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举措

1.战略布局

按照“井冈山为龙头,南昌和赣州为集散中心,南昌、井冈山、瑞金为支点,综合建设井冈山、瑞金、南昌、萍乡、上饶、九江(庐山)六大红色旅游区域,跨区合作构建湘鄂赣、赣浙沪、“中央苏区”三大红色旅游协作区”的总体布局,为实现红色旅游互动发展,近期在全省重点建设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井冈山“革命摇篮”景区,南昌“英雄之城”景区,瑞金“红色故都”景区,安源“工运摇篮”景区,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弋阳方志敏革命纪念馆,新建“小平小道”,于都“长征始发地”景区,永新三湾改编旧址,萍乡、铜鼓、修水秋收起义纪念地景区。十个重点景区作为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重点产品和红色旅游线路组合的主要部分,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2.战略举措

办好一个“红博会”:由省政府牵头,继续联合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有关部门,在全省各地和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精心办好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今后,“红博会”实行市县“申办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实活动项目内容,注重创意设计,加强媒体宣传造势,吸引更多展团参展,使之成为充分展示江西主题形象、全面整合旅游产品、广泛吸引八方来客、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国性旅游经典盛会。

举办系列高峰论坛:继续办好地方系列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包括已举办过的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萍乡赣湘红色旅游合作高峰论坛、瑞金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其他有条件的红色旅游区也可在近期举办类似的论坛活动,旨在造势发展;在此基础上,在南昌举办第一届江西红色旅游高峰论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以及旅游政府部门官员就发展江西红色旅游的重要问题建言献策,以后每一届高峰论坛的实行“申办制”。让地方和省红色旅游高峰论坛成为每年江西红色旅游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为江西红色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按照打造“数字化江西旅游”的总体要求,将红色旅游信息平台作为全省旅游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全省红色旅游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程专家咨询小组,加快红色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及信息化队伍建设,切实拓展信息技术在红色旅游各生产要素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建设覆盖旅游咨询、旅游服务、旅游宣传、旅游网络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旅游企业宣传等方面的全省红色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并逐步健全信息平台服务功能,促进江西红色旅游发展[7]。

建好一批教育基地:在建设好目前江西省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有关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知名度。近期,高要求、高标准建设好新建“小平小道”景区、莲花“一枝枪”纪念馆、新余罗坊会议纪念馆、尋乌调查纪念馆等教育基地,争取晋升为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在2004年印发的《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基础上,邀请熟悉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旅游专家队伍,举全省旅游智库的智慧编制好《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在对全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在产品整合、战略举措、宣传营销、资金筹措、保障体制等方面给予具体可行的实施意见,统领江西红色旅游朝健康、稳定、协调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洁,赵文红.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管理[j].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1.

[2] 张辉.旅游经济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155.

[3] 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3.

[4] 黄细嘉.红色之都,多彩苏区[j].江西社会科学:增刊,2005:62-63.

[5] 谢雨萍,胡海胜,郑艳萍.论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752-756.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篇(6)

关键词: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19-0213-04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事迹和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以及参观游览的主题旅游活动。开展红色旅游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国务院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弘扬革命传统、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历史性决策。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红色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好江西红色旅游对于繁荣旅游经济,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红色旅游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江西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红色旅游发展指导思想和红色旅游发展原则,确立红色旅游发展战略思路和战略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红色旅游强省的必然要求。

战略原是一个军事术语,它的本意是研究战争中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对战争全局及其各个局部的关系作出系统的科学的判断,从而对战争及其各个阶段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作出的部署。在产业经营中运用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产业打算如何实现它的任务和目标。战略是贯穿于一个产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决策或经营活动中的指导思想及其指导下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谋划。[1] 江西红色旅游发展战略其实就是一个区域的特殊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所谓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是指以分析旅游产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与条件为基础,从关系到旅游产业发展全局的各个方面出发,制定在较长时期内旅游产业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解决的重点以及为实现上述目标所采取的措施的总称。从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特性上分析,它是有关旅游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和总体性的设计和谋划;从其内容上来分析,它主要包括确立旅游产业发展目标、旅游产业发展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旅游产业发展措施[2]。本文在宏观层面系统探讨江西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问题,以期为全国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作一有借鉴意义的探索。

一、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江西红色旅游资源内涵品位高,体量规模大,赋存形式多,实际影响广,近年来红色旅游发展在全国一路领先,取得了巨大成就。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在切实搞好革命文物保护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要求,依靠江西红色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性、垄断性和先发性等优势,红色与绿色、古色旅游互动发展,进一步突出江西“红色摇篮,绿色家园”主题形象,完善红色旅游发展的“一个龙头、两个集散中心、三个支点、六大区域、三大协作区”的总体布局,加强红色旅游宣传推介,注重区域合作和和谐发展,将红色旅游同社会经济整体发展,发展山区经济,改变老区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把江西真正建设成为全国红色旅游强省和旅游经济大省。

红色旅游发展是典型意义的政府主导发展的旅游发展模式,根据该模式的要求,江西发展红色旅游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1.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的全面启动原则:要充分认识到红色旅游所具有的重大的政治功能、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等三方面属性,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教育功能、先进文化的传播功能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把发展红色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来抓。进一步挖掘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发挥红色旅游的经济功效,走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进的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2.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协同互动原则:发展红色旅游,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红色旅游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旅游形式,从起步到发展都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正确指导,各级政府要在进一步指导红色旅游业健康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而各红色旅游景区必须发挥自身的造血功能,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民间资金和外资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全社会办红色旅游的局面。红色旅游是绝对不允许在政治上和文化上出现差错的。所以要由政府做好政治上的保证,而文化建设需要全民的参与[3]。遵循市场规律,按市场化的原则运作红色旅游,真正的把红色旅游推向市场。

3.统一规划、总体布局、分层开发的协调发展原则:坚持对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发展空间、结构和开发时序进行统一部署和总体规划。发展红色旅游要有长远眼光,各地红色旅游业的发展要服从大局,在盘活全省红色旅游业的前提下,按照“一个龙头、两个集散中心、三个支点、六大区域、三大协作区”的总体布局,优先建设重点景区,以重点景区的发展带动其他景区的发展,促成江西红色旅游协调发展,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共同发展的局面。

4.求同存异、深挖主题、创新形式的特色发展原则:各地发展红色旅游要注意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现实。“红”是红色旅游发展的主题和品牌,但红色旅游和其他各种旅游一样可以形成不同的内容和形式。红色旅游区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好,人文积淀丰厚,有着发展其他多种旅游的良好基础。红色旅游应主打“红色”品牌,力推复合型精品,逐步形成红色主题、多彩内容的红色旅游新理念[4]。各个景区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改变单一的旧址观光、馆舍展览形式,开发成融瞻仰、教育、观光、休闲、体验、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复合型旅游产品,从而进一步地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开拓红色旅游市场。要充分发挥各红色旅游区的自身优势,形成一个主题,多种形式,差异化开发,个性化发展的红色旅游新气象。

5.明确目标、立足国内、走向国际的战略提升原则:目前江西红色旅游以国内市场为主体,国际市场份额很少。针对国内国外市场失衡的状况,应采取措施促进红色旅游走向国际市场。国内红色旅游在保持游客人数稳步增长的同时,努力提高质量效益。快速发展国际红色旅游,以增加红色旅游外汇收入,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改善红色旅游人力资源结构,提高红色旅游软硬件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产业整体素质的要求。各红色旅游区在开发过程中,要明确并坚持这一目标,深刻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做大做强国内市场;同时拓宽思路,放眼未来,把红色旅游推向国际市场,积极地将中国红色文化推入世界文化遗产体系。

二、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从2008年起,用两年时间将已形成的一批重点红色旅游区高标准地建设成为不同发展模式的红色旅游区,打造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精品景区,进一步确定江西作为红色旅游强省的地位。再用三年时间将“红色摇篮、绿色家园”打造成为具有强大国内和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使江西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红色旅游“首选地”之一,主要红色旅游区成为国内外旅游热点,同时力争成为全国的红色旅游学术研究中心和信息资源中心,从各方面巩固江西作为红色旅游故乡和红色旅游强省的地位。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要注重社会综合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贡献。

(二)具体目标

1.政治目标: 通过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青少年思想教育,以此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同时通过红色旅游改变革命老区贫穷落后的面貌,建设旅游型新农村,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2.文化目标: 红色旅游要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重要途径;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注意保护旅游区原生态文化,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独特风情、风俗、风物;红色旅游要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课堂,弘扬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所承载的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崇高精神。

3.经济目标: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化,使其成为带动革命老区发展的优势产业。到2010年,全省红色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 00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到300亿元,占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40%以上,相当于全省GDP的4.28%。

4.社会目标: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社会经济的引擎作用。通过红色旅游对革命老区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扩大招商引资,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转移,加快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发展。

5.人才目标: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红色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依托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探求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模式。争取能在未来几年之内提高从业人员的学历,使学历层次高级化、科学化、合理化。

6.专题产品:开发好一批成熟的、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红色旅游产品,按照旅游“十大要素”的要求,高标准搞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把红色文化研习游、革命摇篮体验游、红色故都寻访游、长征之路觅踪游、人民军队寻根游、工人运动探源游、秋收起义访习游等红色旅游产品和红色旅游文化节事活动打造成为精品项目。

7.旅游目的地:建设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吸引力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目的地。把井冈山、瑞金、南昌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把萍乡、上饶、赣州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同时建设一批省内著名、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8.旅游节事:组织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各类会议、展览、招商活动,加深社会对“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认同感;组织召开中国现代革命史重大事件周年大型纪念活动,制造轰动效应,招徕旅游者,提高江西知名度,保持社会对江西红色旅游的持续关注。重点巩固“红博会”、“红歌会”“军乐节”的优势主导地位,办出规模,办出水平,办出影响,使之成为全国红色旅游标志性的会展品牌。力争把“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办成国内主要的旅游高峰论坛会议。

三、发展的战略思路和战略选择

红色旅游发展总体战略是指导红色旅游发展全局的计划和策划,是对发展红色旅游相关重大问题的全局性、战略性的谋划,兼顾到红色旅游所具有的政治性、经济性、文化性三者统一于一体的发展实际,政府主导的地区联动;市场导向的多色互动;适度开发的持续发展,产品开发的精品名牌,效益驱动的管理创新是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战略思路和选择:

1.政府主导下的地区联动战略模式:政府在红色旅游的发展中应承担主导的作用,要有长远目标,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对省内外红色旅游资源的组合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做到各景区在空间上的融会贯通,在旅游目的地形象上的统一,在客源上的共享,以传统景区带动新兴景区,促进区域红色旅游整体联动高速发展。红色旅游区域合作还要求红色旅游资源与区域内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合作开发。

2.市场导向下的多色互动战略模式:红色旅游能否持续发展,最终由市场来决定。红色旅游的发展,不能脱离市场。在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红色旅游的前提下,发挥多种资源的互补作用,把分散的红色、绿色、古色等多色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多色互动的局面,增强江西红色旅游的整体实力。加强与其他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5]。

3.适度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模式:良好的生态与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革命文物是红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革命遗址的保护和红色旅游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走开发与保护、发展与稳定相结合的旅游发展道路。把旅游活动控制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范围内,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红色旅游产业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

4.统筹规划下的精品名牌战略模式:统筹规划红色旅游发展,以全面盘活红色资源、实现共同发展;认真做好红色旅游区域规划,以充分发挥整体效益。为此,江西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应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着力开发红色旅游精品,重点推出精品线路,重点创“红色摇篮,绿色宝库”井冈山 、“江湖都会地,华夏英雄城”南昌、“新华摇篮,红色故都”瑞金等几个名牌,深挖其人文内涵,大手笔策划和建设,增加其动态参与性活动,营造整体环境,推出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使各个景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6]。

5.效益驱动下的管理创新战略模式:在兼顾政治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探求红色旅游发展的创新之路。用新方法来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以便更有效实现旅游综合效益。实施管理创新的“五个一”工程:提出一种新的发展思路并加以有效实施;创设一个新的组织机构并使之有效运转;提出一个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并在红色旅游区付之实践;设计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并借鉴推广;进行一项制度创新并作为改革示范。

四、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举措

1.战略布局

按照“井冈山为龙头,南昌和赣州为集散中心,南昌、井冈山、瑞金为支点,综合建设井冈山、瑞金、南昌、萍乡、上饶、九江(庐山)六大红色旅游区域,跨区合作构建湘鄂赣、赣浙沪、“中央苏区”三大红色旅游协作区”的总体布局,为实现红色旅游互动发展,近期在全省重点建设十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井冈山“革命摇篮”景区,南昌“英雄之城”景区,瑞金“红色故都”景区,安源“工运摇篮”景区,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陵园,弋阳革命纪念馆,新建“小平小道”,于都“长征始发地”景区,永新三湾改编旧址,萍乡、铜鼓、修水秋收起义纪念地景区。十个重点景区作为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重点产品和红色旅游线路组合的主要部分,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2.战略举措

办好一个“红博会”:由省政府牵头,继续联合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等中央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有关部门,在全省各地和省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精心办好中国(江西)红色旅游博览会。今后,“红博会”实行市县“申办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实活动项目内容,注重创意设计,加强媒体宣传造势,吸引更多展团参展,使之成为充分展示江西主题形象、全面整合旅游产品、广泛吸引八方来客、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国性旅游经典盛会。

举办系列高峰论坛:继续办好地方系列红色旅游高峰论坛,包括已举办过的井冈山红色旅游高峰论坛、萍乡赣湘红色旅游合作高峰论坛、瑞金红色旅游高峰论坛等,其他有条件的红色旅游区也可在近期举办类似的论坛活动,旨在造势发展;在此基础上,在南昌举办第一届江西红色旅游高峰论坛,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以及旅游政府部门官员就发展江西红色旅游的重要问题建言献策,以后每一届高峰论坛的实行“申办制”。让地方和省红色旅游高峰论坛成为每年江西红色旅游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为江西红色旅游发展出谋划策。

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按照打造“数字化江西旅游”的总体要求,将红色旅游信息平台作为全省旅游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全省红色旅游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工程专家咨询小组,加快红色旅游信息化基础设施及信息化队伍建设,切实拓展信息技术在红色旅游各生产要素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建设覆盖旅游咨询、旅游服务、旅游宣传、旅游网络营销、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管理、旅游企业宣传等方面的全省红色旅游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并逐步健全信息平台服务功能,促进江西红色旅游发展[7]。

建好一批教育基地:在建设好目前江西省11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有关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要求,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江西红色旅游的知名度。近期,高要求、高标准建设好新建“小平小道”景区、莲花“一枝枪”纪念馆、新余罗坊会议纪念馆、乌调查纪念馆等教育基地,争取晋升为部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做好一个总体规划:在2004年印发的《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的基础上,邀请熟悉江西红色旅游发展的旅游专家队伍,举全省旅游智库的智慧编制好《江西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在对全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在产品整合、战略举措、宣传营销、资金筹措、保障体制等方面给予具体可行的实施意见,统领江西红色旅游朝健康、稳定、协调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洁,赵文红.旅游企业经营战略管理[J].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1.

[2] 张辉.旅游经济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2:155.

[3] 吴必虎,余青.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43.

[4] 黄细嘉.红色之都,多彩苏区[J].江西社会科学:增刊,2005:62-63.

[5] 谢雨萍,胡海胜,郑艳萍.论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752-756.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篇(7)

关键词:红色旅游;钻石模型;竞争力;瑞金

1红色旅游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活动,是有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旅游类型。作为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革命历史遗迹和精神瑰宝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产品,红色旅游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国际上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很少。我国学者高舜礼[1]、林挺[2]、王忠武[3]等从发展红色旅游的总体角度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方世敏和罗茜[4]关注的是湖南韶山红色旅游产品的打造,把研究的眼光投在了地方案例上;赵垒[5]、闫兴亚、张英明[6]等学者从如何有效开展红色旅游,采取何种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而对如何加强红色旅游地的竞争力分析是很薄弱的。因此,应用“钻石模型”,研究瑞金红色旅游竞争力对于其他地区尤其是革命老区的发展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2瑞金红色旅游的发展概况

瑞金市的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比井冈山旅游产业发展晚20年左右。瑞金市旅游局从成立之初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是进行接待工作。政府对当地旅游资源重视不足,市场化运作非常低,主要是官方往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旅游人群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多样化,当地政府开始认识到大力开发旅游产业的重要意义。1997年,瑞金市政府计划将旅游业培养成为新兴的支柱产业,开始对当地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和开发。

经过几年的规划和发展,凭借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高价值的红色资源,以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瑞金红色旅游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范围逐渐扩大。据瑞金市旅游局的统计资料,从游客构成上来说,近年来瑞金接待的游客主要以机关单位的团体游客为主,占到游客总数的50%,学生团体占10%,其余40%为散客。值得注意的是,游客现在已经延伸到了一般农民,并且出现了大量的自驾车游客。从客源地上来看,国内游客以福建、广东、南昌、赣州及周边县市客源为主,以上海、北京、江浙地区为辅;境外游客以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及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华人华侨为主,辅之以少数欧美游客[7]。从品牌运作角度来看,目前瑞金市主要以“红色故都”、“共和国摇篮”、“长征出发地”为品牌特色。

从全国范围来看,瑞金市的红色遗址、遗迹是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区之一。这些构成了瑞金宝贵的红色资源,但如何将这些资源转化成令游客满意的旅游产品,则成为瑞金必须考虑的难题。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是红色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所在,但是由于其无形性,这种价值不易被游客感知,游客看完便走,旅游资源不能有效地留住游客;同时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性强,娱乐性不足。这表明瑞金红色旅游在市场上还是处于不利地位,市场竞争能力还有待加强。如何发挥优势,规避不足,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瑞金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3瑞金红色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产业竞争力理论,一国或一地区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4个关键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此外,政府的作用以及机遇因素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8]。这六大要素互动形成了完整的“钻石”架构(图1)。波特教授是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阐述产业竞争力理论,而该理论同样适用于红色旅游竞争力的评价,不论是国家产业竞争力还是地区产业竞争力,都是以产业发展为根本点,只不过分析层面不一样,所以本人试图用波特的产业竞争力理论来分析瑞金红色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

3.1生产要素的分析

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人口统计特征,高级要素包括通讯基础设施、复杂和熟练劳动力等。瑞金地处江西东南部,毗邻福建,旅游资源特色非常鲜明,是全国各族人民景仰的革命圣地、共和国的摇篮,在中国革命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人民共和国第1代和第2代领导集体成员中,有、邓小平等9位领导人在瑞金生活和战斗过;10大元帅中有9位、10位大将中有7位在瑞金纵横驰骋过[9]。目前,瑞金完好保存着180多处革命遗址。其中33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0625件珍贵文物[10]。这些红色资源不仅禀赋和价值高,而且具有很大的垄断性和排他性。其历史悠久,文化意蕴浓厚,人文旅游资源遍布各地,资源种类繁多,革命旧址、古遗迹、古遗址、古建筑、名人故居等一应俱全;自然山水、田园风光、客家风情、喀斯特、丹霞地貌各有特色。瑞金市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乡土风情、民俗文化。这些资源有机组合、相辅相成,为瑞金市发展红色旅游和民俗生态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瑞金的基本要素非常丰富,但波特认为,高级要素对竞争优势具有更重要的作用。目前,瑞金市各主要交通干线较为通达,但连接各景区间的交通设施落后;环卫、医疗设施不完善,建筑布局零乱。另外,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员、导游和解说人员严重匮乏,服务质量差,缺乏有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企业,对旅游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所以,瑞金在高级要素生产方面必须加以提高,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3.2需求条件的分析

这主要取决于国内市场对瑞金红色旅游业所提品和服务的需求如何。旅游者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旅游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并且会给旅游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促使他们尽力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旅游者日益增长的高层次需求,最终体现在旅游产品的竞争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