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红色文化的传承

红色文化的传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10 16:50:26

红色文化的传承

红色文化的传承篇(1)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特征

1.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与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在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浴血奋战、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积淀孕育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者有机结合的统一体。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革命战争遗址、重大事件发生地、纪念地及其珍贵实物等;制度文化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所创建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精神文化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

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指文化的精神层面,主要包括: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创业时期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等,在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些精神都是伟大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锤炼和升华,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宝贵结晶,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2.红色文化的特征

(1)观念性。红色文化以事实为根基,以历史发展为主线,从不同角度真实记录了党和人民追求自由和真理的光辉历程。红色文化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高尚的革命精神、革命理想信念,有助于加强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的培育,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红色文化是典型的中国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红色文化的革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

(2)先进性。红色文化是在继承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上,大胆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是它的核心思想。红色文化的本源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符合客观事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如红色文化倡导“为人民服务”,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所有领导干部和共产党员都应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红色文化是一种科学文化,它的科学性就在于无神论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等。正是基于红色文化的先进性,我党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建设者和维护者。

(3)价值性。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以此为载体构建的以政治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适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开展教育,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构建和谐社会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等都能够以此作为教育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所展现的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一代代建设者中得到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资源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4)时代性。历史使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红色文化形成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历史使命,由此形成了红色文化的时代特征。

二、红色文化传承的基本规律

红色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传承要遵循文化传承的一般规律,同时红色文化也有自身特殊的传承规律。

1.内核吸引规律

深挖文化内涵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自身的内涵。传承红色文化必须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提升红色文化的品质,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红色文化的内涵挖掘既要重视红色文化器物层面的展示,更要注重凝聚在器物上的精神品质,充分挖掘它的价值内涵,从而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提升、总结凝聚在红色文化物质层面上的精神品质,从而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增强红色文化的价值吸引力。

2.外力推进规律

政府强力推进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动力。红色旅游的深度发展特别是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党和政府的强力推动。《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红色旅游呈现了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红色文化得以广泛传承。如,红歌会、红运会、红色经典、爱国主义歌曲大家唱、红色影视剧、红、红色诗歌、红色绘画等层出不穷,丰富多彩,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极大喜爱。例如,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在湖南第一师范的革命故事为蓝本,再现了以为代表的爱国青年群体追求真理、立志报国的爱国情怀。由于政府的强力推进,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及著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该剧获得“五个一工程”特等奖,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等领导的高度赞扬。

3.物化感知规律

红色文化物态化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手段。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以红色文化物态化为基础,以其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文化遗产的物态化,丰富红色文化传播的载体,让人们回归到历史情境中,感知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针对韶山同志故居周边的环境,我们要注重恢复到1959年回乡时的历史风貌,改善周边环境,营造浓厚的历史氛围,让游客感受到韶山故居的真实性。通过故居的文物陈列和导游的解读,人们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一代伟人出生、成长的历史环境,体会到一代伟人的伟大情操和音容笑貌。

4.优势扩散规律

红色文化传承具有强大的辐射和渗透作用。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具有持久的艺术魅力。我们一定要把握红色文化的主旋律,弘扬精神品质,让先进的红色文化来影响和熏陶民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使他们能够自觉学习、深刻体会、不断弘扬红色文化,引导人们在旅游休闲中重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史,受到教育,进一步认识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美好前景的信念和信心。

5.媒介传递规律

积极构建优势媒体传播网络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有效平台。媒介传播是红色文化重要的载体,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现代传播网络进行传承,现代传播网络具有虚拟性、真实性、直观性等特性,是红色文化传承必须依赖的重要载体平台。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电影、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杂志、网络进行立体化宣传,根据游客的心理需求,策划一系列游客喜闻乐见、引人入胜的节目,以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凸显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例如,展示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可放映电视连续剧《长征》;又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大型电视连续剧《解放》,再现了、、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好评。如湖南广播电视台旅游频道开办的“红动中国・长征路上我成长”的大型公益活动,让55名湖湘子弟寻访韶山故居,在铜像前举行宣誓仪式,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路线,爬雪山,过草地,走泸定桥,与沿途的藏族同胞交流,使他们从中受到很好的体验教育。通过电台的现场连线,请红色旅游专家和前辈的后人畅谈红军故事,以新闻博客的方式展现在电台、电视和网络上面,进行立体式宣传,既有音频,又有视频,还有画面文字,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受到广大听众、观众的热烈欢迎。

6.同振共鸣规律

产生情感共鸣是红色文化传承的根本目的。红色文化的传承必须研究游客的心理需求,依据心理学上知、情、意、行的规律,注重游客的利益诉求,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开发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从而传承红色文化,达到情感共鸣的目的。例如,通过国家一号工程改造,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现的朱毛会师场景颇具吸引力。会师的场景通过电影片段的展示,把、、及红军战士会师时的热烈欢乐的场面表现得历历在目,栩栩如生。游客身临其境,深受感染。又如,井冈山大型实景演出背景音乐为《十送红军》,歌词以叙事为表现,并借叙事来表达红色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革命成功的期盼。歌词采用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游客感到红军与当地群众难舍难分的情感。通过演员情真意切的表演,将游客带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境,以深情的音乐与游客的心理达成了强烈的共鸣。

三、红色文化传承的建议思考

传承红色文化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红色文化传承的规律,促进红色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此要注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凸显文化内涵,提升精神品质

深挖红色文化的内涵是红色文化传承的内在要求。文化内涵是红色旅游的灵魂,只有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探寻红色文化的传承规律,提升红色文化的品质,揭示红色文化的崇高精神,红色文化才具有凝聚力和吸引力,红色旅游也才具有生命力。一是要加强党史研究,深挖文化特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红色文化的主要内容,要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史实为依据,充分挖掘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事件、故事等,感知、提炼、总结和概括红色精神,挖掘文化特质。二是外化红色文化,解读文化内涵。要以艺术的手段外化红色文化,对红色旅游产品进行艺术包装。每一首红歌、每一个经典、每一个故事、每一句箴言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三是要抓住文化主题,凸显景区特色。红色旅游景区要突出红色文化的特色,注重个性化产品的开发,提升导游讲解水平。

2.坚持政府主导,着力打造品牌

红色旅游是一项政治工程,必须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在政治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的作用。一是要重视红色文化整体形象的推广,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对区域内的红色文化整体形象进行宣传和推广。二是要注重红色旅游内涵的挖掘,提升红色文化的品位,做到深度开发与创新开发相结合,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三是要加强红色旅游的规划,拓展红色旅游的内涵与外延,重视从文化的传承方面创新旅游产品。四是要打造红色文化品牌,通过联合、整合、融合,开发独具魅力的红色文化精品,创新红色文化品牌,增强红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3.发挥功能优势,强化辐射渗透

红色文化是一种优势文化,具有强大的辐射和渗透功能。红色旅游是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红色旅游使广大青少年在游览、观光、体验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红色文化就会在他们的知识体系中得到强化,形成优势文化。如游客参与井冈山“朱毛挑粮小道”的体验项目,在参与体验中感受革命战争年代的艰苦岁月,更加敬仰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4.加强媒介宣传,增强传播效果

现代传播网络是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户外广告和现代传播网络进行立体化宣传。应在城市建筑、公共汽车、高速公路上设立大型户外电子广告宣传展示牌;在城市中心、广场和街区搭建红色旅游宣传长廊。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充分应用电影、电视、广播、图书、报纸、杂志、网络进行立体化宣传。要通过官方网站――旅游信息网整合全国各地的红色网站,构建红色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专题网站――红色旅游信息网挖掘历史内涵,形成品位较高的红色文化网站。要根据游客的心理需求,策划一系列游客喜闻乐见、引人入胜的节目,以增强红色文化传承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

5.把握时代脉搏,注重情景交融。

发展红色旅游要突出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要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使红色文化成为人们的共识,尤其是得到青少年的心理认同,才能真正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

根据情感共鸣规律,发展红色旅游,传承红色文化,必须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和人民的利益诉求。必须通过内涵的挖掘、形式和手段的创新,以贴近人们心理的内容、生动活泼的形式、多样化的手段来展示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

6.积极开发创新,丰富产品类型

红色文化的传承要坚持走开发创新之路,要通过开发创新凸显特色,创新产品,增强红色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一是注重理念创新。红色旅游要突破红色发展红色,在红色为主的前提下,衍生各类旅游形式,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如井冈山提出了“红、绿、蓝、金、古”的概念,并以此统领丰富和完善旅游产品,使红色旅游焕发青春光彩。二是注重体制创新。旅游景区要注重管理体制的创新,组建管理委员会,把归属于文物、旅游、民政等部门的红色旅游资源统一进行管理,赋予执法权及相关职能。三是注重产品创新。要打破传统的红色旅游景点“一根棍子、一张桌子、一栋房子”或“一个铜像、一个故居、一个纪念馆”的过于简单的展陈方式,根据游客的心理和需要,创新红色文化产品。

红色文化的传承篇(2)

>> 文化传承视域下的高校礼仪教育 消费文化视域下对红色经典改编的反思 红色旅游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 高校流行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的实现形式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武术文化建设的价值及问题反思 农民教育培训实现形式探索 探析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创新和弘扬策略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博物馆建设研究 基于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传承和教育的研究 浅析白族孝文化的表现形式及传承 文化自觉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现实的人”视域下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 教育人类学视域下的音乐文化之传承与教育关系辨析 高等教育视野下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 土家音乐在学校教育传承中的现状与表现形式探究 红色影视文化对高校的思想传承价值 联合库存管理的实现形式 字幕的作用和实现形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周宪.文化研究关键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3.

[3] 陈冲.杂弹“红色经典”[J].文学自由谈,2002(4):15-16.

[4] 关于认真对待“红色经典”改编电视剧有关问题的通知,.

[5] 周娜.经典何以被遗忘――“红色经典”教育缺位的反思[J].名作欣赏,2011(21):119.

[6] 黄钟军,冯诚.新时期“红色经典”的教育意义[N].中华新闻报,2006-06-07.

[7] 徐仲安.简论大学文化的传承创新[J].前进,2012(1):40.

红色文化的传承篇(3)

【关键词】双语境;红色文化;传承

一、红色文化传承的现实意义

红色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在当代,不仅仅要对现代人进行红色文化思想教育,更应该赋予红色文化以时代精神,以创新思维去让民众获得更大的共鸣,让红色文化转变为物质力量,筑根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各高校借助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红色文化意识,增进学生爱国情怀。红色文化蕴含的理想信念为大学生在各种引诱面前指明方向,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红色文化所寄予的价值意蕴引领青年学子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就是传承先烈的坚强意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把自己培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立志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接班人。新时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宣传中国红色文化是英语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有效途径,是帮助大学生培养爱国激情、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人文素养的有力抓手。《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主动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校教育的根本是教书育人。育人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领。红色文化是课程思政的精髓,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应该努力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学生专业知识和政治意识同步提升的育人成效。因而,需要在专业课中有机融入红色文化,共同构建育人大格局。

二、“双语境”下红色文化传承策略

在当代,单一的中文模式不能在最大程度上使得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双语境”模式的提出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审美选择,利用这种模式手段可更加高效地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承,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提高其国际影响力,并逐步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融入当代国人的意识理念和实践之中,真正实现红色文化传承的意义。

(一)用“双语境”模式传承红色文化的必要性

在新时期,有效利用双语模式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的单一教学已经无法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而这种“双语境”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双语学习兴趣,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并满足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通过本土和国际化接轨的方式,在红色文化传统传播方式中注入新的时代血液,更好地将红色文化与国际社会接轨,提升其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其实,利用双语境模式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因素和思维模式是密切相关的。1984年9月,教育部首次把英语纳为高考项目,自此以来国人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便大幅增加。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便不断以高速高质量发展着,因此跟紧时代潮流,融入国际社会是多年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学习英语也成为判定学生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将英语融入红色文化的传承之中是大势所趋,我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提升了,其思维模式也逐渐中西合璧了,学生们或许更乐于用双语境模式来欣赏或评析中国传统文化,也就包括了重要的红色文化。用双语境思维去发掘红色文化新的意义内涵与文化价值,利用西方的文化环境包装中国的本土文化,会使红色文化更具时代价值、研究价值和精神价值。用英语传播中国红色文化,不仅彰显了当代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更使他们乐于接受这种传播方式,提升认同感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参与度与时代认同感。“双语境”模式的形成与传播也是不无溯源的。比如在公元742年间,就有鉴真东渡的历史渊源。鉴真通过将本民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情况下,利用双语境模式,使得当时的人们耳濡目染,了解并学习了我国的佛教文化,使得佛学在日本流传下来,在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传承与传播的同时,也使得世界更加紧密联系,文化相互碰撞融合,日益成为一个整体。这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尝试与举措,时至今日,仍然具有深刻的历史借鉴意义。反观近代,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更是彰显了“双语境”模式对于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促进作用。早在1919年的新文化运动之前,我国便踊跃出一大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的无产阶级者,当时我国的无产阶级力量还很薄弱,封建顽固势力嚣张肆虐,无产阶级要想在这样一个艰难的时代里萌芽生根,就只能通过多种语言之间的融合,将其翻译成中文,方便中国读者阅读学习,也使得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无产阶级事业之中,并将马克思主义与当时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并最终获得了革命的胜利。传统的单一教学已经无法再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大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度,而这种“双语境”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双语学习兴趣,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并满足学生学习特点和需求。外语学习在当代已融入学生及各界社会人士的生活与方方面面,因此,双语境的使用会使得红色文化在保留其固有价值的同时进行“增值”,大学生们普遍接受,并且会以双语使用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的认同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中英文双语境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会比单一使用中文推进传播的方式效率更高。这种推动手段既是时代进步的一种体现,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社会心理特征,是大学生能够真正接受并且具有实际价值意义的一种方法。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本土的优秀传统文化,利用中英文双语境的方式向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会比单一使用中文推进传播的方式效率更高。这种推动手段既是时代进步的一种体现,也符合当代大学生独特的社会心理特征,是大学生能够真正接受并且具有实际价值的一种方法。“双语境”传承的模式,兼具刚性和柔性,有力克服了不同语种之间的障碍,促进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在不同的文化之中寻求他们的类似之处,推动了多种文化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此来获得当代大学生的认可。由以上种种可明显映射出双语境的多种优势,即将语言的使用融入文化传承,相辅相成,随机应变,以争取获得最大程度上的传承效率,具有宝贵的应用价值。

(二)高校传承策略的研究

在用“双语境”模式传承红色文化这一策略的提出下,推行的方式与手段无疑成了重中之重,而高校作为荷载祖国未来血液的机构,就是这一构想提出后首先要尝试推行的试验点,在高校推行“双语境”模式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更具代表性。

三、传承

(一)针对如何在高校推行“双语境”

传承红色文化这一要点,首先,学校领导重视。学校领导应当肩负一定责任感,积极引导和组织在校学生投入到“双语境”模式的设计规划当中,力求做到规范严谨,且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实践性,不能纸上谈兵,要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转化为实际力量,并且真正做到心中有“传承”二字,不能仅仅当作一个任务来完成,敷衍了事,甚至偷工减料,只做到所谓的“面子工程”,要坚决反对这种行为,领导班子要首先从思想态度上端正自己的行为,实施者才会更加高效地执行。本校处于革命老区城市,拥有新四军纪念馆、多处烈士纪念地和革命纪念地等诸多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盐工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开发以及保护工作。对于“双语”传播红色文化方面,首先,社会各界可以共同创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活动过程中利用双语模式对红色文化的传播进行讲解,以此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高校可以通过与当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共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传播与熏陶。高校通过组织学生到当地实践地点开展红色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感,更加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并且在实践基地向导的指引下,能够自发地对红色文化进行双语传播,用多种语言翻译革命历史、革命故事等,也可以用外语翻唱红色歌曲、观看双语字幕的红等等。这些举措,既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高效性和实用性,使红色文化不再仅仅拘泥于书本教育,真正用实践去启发和引导学生,使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教育更具认同感和使命感,增强传承的观念。其次,学校应该大力推动推行方式的多样性与高效性。比如有些革命老区的学校便会组织在校生深入革命基地,去当地考察红色文化,更加近距离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和意义价值,以求培养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度,并更加尊重红色文化。特别是外语成绩优异的同学也可以在一些红色文化历史博物馆里面向在校生或者外国友人进行中外双语的讲解,做到“双语境”传播红色文化,以达到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的目的。在公共场所展开宣讲会也是如今许多高校推行的一种方式。通过大学生进行论坛讲座中双语传播红色文化的相关历史知识,也使得社会各界人士都有了逐步深入了解红色文化的机会,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这不仅能充分彰显他们的外语能力,更能通过这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外语能力,获得满足感的同时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色文化,激起许多学生内心的共鸣,也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具效率。此外,中外互译的文本也是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手段,早在近代便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而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翻译来实现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已经习以为常。高校可以通过时下流行的电子书模式使得红色文化在网络范围也进行传播,这样不仅紧紧跟随时代潮流,也在无形中获得了更多的红色文化的读者,逐步提升红色文化的影响力。传统纸质书籍也同样不失为一种选择,电子书籍和传统书籍相辅相成,会最大程度上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而中外互译的方式也是当代大学生更为喜好与偏向的选择。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通过创办中外合作班,与旅游企业校企合作的方式,以此来培养红色文化传播的人才。通过组织本校外语专业的学生或者其他专业外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到爱国主义实践基地进行研修和学习,利用外语对红色文化的教学资源项目以及红色旅游项目等进行翻译,用外语对外国友人进行介绍宣传,也可以开展红色文化的表演,利用双语模式进行歌唱、影视等方面的宣传。在传播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提高了自身的思想境界,也激发了自觉学习和继承红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高校在推行“双语境”模式的同时要兼具创新性和高效性,力求在最大程度上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承在融入时代精神的同时具有高效性,即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偏向和价值选择。

(二)社会层面的传承策略

针对红色文化的双语境传承,社会相关部门也应加强落实一系列举措。如一些革命老区特别推出的红色旅游景区,在做到传承本地红色文化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经济效益的发展,并且吸引着全国各地或者是全世界的游客来此了解当地的红色革命文化,借助双语境模式的帮助,受众群体也逐渐年轻化和国际化,对于红色文化的世代传承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红色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是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广电总局积极倡导创作以红色文化背景为基础的文化作品,通过一系列红色主题的歌曲、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表演形式,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引导着年轻人的红色文化思维。与此同时,通过把文化作品与双语境模式结合的方式,使得红色文化更具国际化,在逐步取得国际范围内的传播度的同时,也培养了社会各界人士双语境思维的发展,以不同的文化视角来理解并传播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思维发展的表现,具有进步性和积极意义。通过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方式,通过荧幕的呈现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一代人的价值观。创新是强大的生产力与驱动力,在当代中国,把创新精神融入红色文化的传承势在必行。通过创新应用VR、AR等技术,使得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富有时代精神,利用“两微一端”的平台,让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科技化,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红色文化需求,紧跟新时展要求,符合新时代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为红色文化融入新鲜血液。在当代倡导“双语境”模式传承红色文化正是因为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才会越来越被更多的高校推崇和执行,是符合时代特征的一种明智选择。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承,培养红色精神,训练他们艰苦朴素的精神,学生愈发感受到了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包括外语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通过学习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与知识,才能为自己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才能够在自己成为社会的一名工作者之后,规范自己的职业操守,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社会人士,这对我国社会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同时也会带动一定红色产业的兴起,对于红色产业,人民群众会更具认同感。从长远来看,这些产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生产效益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对于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双语境”模式的推行能有效地将教育、社会与经济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以求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能够有效将红色文化和大学生思政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为大学生德育思政教育开创新的途径,与此同时做到对红色文化的更好的传承,是极具意义价值的。

参考文献:

[1]任晓丽.高校红色经典教育的价值及其实现[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

[2]梁文化.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9.

红色文化的传承篇(4)

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奋斗中锤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党的十以来,的足迹遍布革命老区,多次就传承红色基因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这是因为:

(一)红色基因是源于老区、惠及全国的宝贵财富。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一块又一块革命根据地。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生死与共,前仆后继、奋斗不止,孕育了各具特色、熠熠生辉的老区精神,汇聚了内涵丰富、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可以使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增强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红色基因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红色基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创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纯洁性和真理性,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可以时刻提醒我们不忘从哪里来、不忘走过的路、不忘往哪里去,可以不断激励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团结拼搏、砥砺奋进。

(三)红色基因是攻坚克难、振兴老区的制胜法宝。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老区精神,可以使我们坚定信心、凝聚智慧,披荆斩棘、无往不胜。

因此,我们必须主动地担负起传承红色基因的历史重任,让红色基因深入人心、薪火相传、代代相传。

如何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近年来,安徽省金寨县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尝试,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很多很好的成绩。

一是创新机制,构建良好工作格局。县委高度重视党史研究和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的党史工作领导组,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都明确有分管领导和党史工作信息员。2014年,为了集中精力干大事,金寨县又将党史、县志、档案、博物馆四个部门整合在一起,组建成新的“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全县构建了“由党史工作领导组统一领导,以党史县志档案局为主体、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红军历史研究会相配合,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党史研究和红色文化研究开发、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新格局。县委、县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定了《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拿出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红色文化研究开发和红色基因传承工作。

二是深入挖掘,及时推出研究成果。

三是保护开发,积极搭建传承平台。

四是狠抓宣教,切实做好传承工作。

五是抓好结合,努力打造红色景区。

2016年4月24日,到金寨县考察工作时,专门就党史研究和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殷切希望。对此,金寨县在迅速传达、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县情实际,狠抓贯彻落实,现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效。

(一)积极开展两项研究。1、进一步研究、提炼大别山精神表述语,并形成理论文章,在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2、及时启动、认真开展“两源两地”研究。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这是总书记对金寨历史地位给予的最新最高评价。如何理解这个科学论断?怎样用好这两张靓丽名片?怎样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效益?该县组织专门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

(二)广泛开展三项宣传。1、紧紧抓住到金寨视察的这得逢机遇,及时推出并在全国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了《红色金寨的辉煌革命历史》《金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红色金寨的十二张“靓丽名片”》等20多篇专题文章,在全国范围内兴起了一个宣传金寨的“小高潮”。2、及时宣传报道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乡镇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安排部署和取得的成绩、成效。3、紧紧抓住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个特殊机遇,全力以赴地做好系列纪念活动。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的80周年。在全国4支长征队伍中,有2支队伍与金寨密不可分,一支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一支是红25军、直接诞生于金寨。因此,该县年初就将举办“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作为今年工作的一个重点进行了通盘考虑和全面安排。承担全县党史军史研究、牵头负责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率先行动、主动作为,突出狠抓了四项活动。一是广泛宣传金寨走出来的2支长征队伍。他们搜集、整理了100多篇宣传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的专题文章,不仅在全国各级各类新闻网站上发表,还被《中华魂》《百年潮》《中国老区建设》《中国人才》《转业军官》《伟人风采》《铁军》《大江南北》等20多种公开发行的刊物采用,在全国上下产生了较大影响。二是认真开展“金寨与长征”征文评选活动。三是积极联络、全力配合多家媒体重点报道、集中宣传红四方面军和红25军。特别是与安徽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的“二万五千里,同升一面旗”、全国12家省级电视台同步直播的大型纪念活动,产生了巨大影响。四是编纂、出版了《红军源》《红星闪耀》《红色金寨、英勇长征》等近10本红色文化书籍,向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三)扎实做好五项工作。1、及时启动送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六进”工程。组织党史、党校等部门积极开展送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军营、进机关”。2、不断充实红色基因传承队伍。3、积极做好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扩建、《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馆和红四方面军纪念馆筹建的各项准备工作。4、加大投入、大力推进金寨县委党校三期建设和党性教育基地建设。5、创新思维、拓宽渠道,着力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发展氛围。重点是实施城乡红色提升工程,围绕山体、水系、道路命名、雕塑设计等相关内容,进一步注入和突出城l红色元素,着力使“红色基因”体现在城乡建设的方方面面。

以金寨为例,笔者也感觉到,县乡各级、各单位的红色基因传承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有的同志特别是少数领导同志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责任主体不够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发展不够平衡、步伐不够一致等。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有关要求,笔者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县乡各级、各单位要着力做好以下三件重中之重的事情。

(一)要紧紧围绕“十个好”的目标来开展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即:紧紧围绕“挖掘好”红色资源、“研究好”红色历史、“编纂好”红色书籍、“讲述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声音、“开展好”红色教育、“展示好”红色文化、“宣传好”红色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谱写好”红色新篇来开展工作,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于的重任,把红色历史研究好、把红色文化传承好、把红色基因继承好、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二)要强力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工作的“四个一”工程,即:加快研究步伐,尽快推出一批研究成果;加快建设速度,精心打造一批党性教育基地;加快产业融合,着力壮大一批红色产业;加快传承速度,积极营造一种浓烈氛围。

(三)要尽快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推进机制,确保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要研究建立红色基因传承工作、革命传统教育工作的推进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主体,确保责任到人、事有人干、人有干事。

2、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工作体制和机制,倾力支持、大力扶持红色基因传承工作。年终要象考核党建、计划生育、招商引资那样那样,对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考评。各级各类媒体都要拿出版面、页面,浓墨重彩地、大张旗鼓地宣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文化的传承篇(5)

关键词:文化;红色;企业

一、红色文化的发展与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红色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红色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有机统一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汲取人类先进文化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支撑;是我们的革命之本、建国之本;是推进发展和改革的不竭动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传承和弘扬好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先后产生和形成了各具特质的红色精神。如井冈山时期产生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长征时期孕育的“坚定不移,坚忍不拔,团结统一,联系群众”的长征精神;延安时期形成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西柏坡时期凝聚而成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的西柏坡精神等。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已超越了革命主题,形成了“建设精神”或“创业精神”,如“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又形成了“改革创新精神”、“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红色文化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精神和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传承红色文化的时代意义

红色文化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永远也不能“懈怠”,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其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所有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参与和支持。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传承红色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这种心灵需求,让人们找到了坚实的精神之根。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延安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红色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撑。红色资源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大力实施文化强企战略,积极挖掘红色资源,把红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用红色文化教育人、鼓舞人、提升人,是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

三、红色文化融入企业文化的思考

把职工素质教育与传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相结合。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个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怀着对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和对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执着信念,历经千难万险、前仆后继、英勇牺牲,推动中国革命不断走向胜利。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和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英勇奋起,努力寻求救国、强国、富国之路。当前,一些职工尤其是“80后”、“90后”的职工,由于生活在优越的生活环境里,同时受“西方文化”、“日韩文化”影响,了解认识红色文化的不够,忘了“本”。因此应传承红色精神,教育干部职工特别是“80后”、“90后”牢记历史,脚踏实地,为企业的改革发展而努力工作。

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与传承红色文化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何让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与新时代的价值观念相融合,找到新的表达方式与人们的审美需求相结合,已经成为新的课题。需要我们领会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将红色文化与“锐意进取、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相结合,从而教育和激励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积极推动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把继承红色文化与提炼企业文化相对接。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搞得热火朝天,有核心理念、有规划、有检查、有落实,但是缺少“红色气息”。大力弘扬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积极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员的带头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倡导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精神,强化职工遵章守纪、工作作风转变和爱岗敬业意识,着力打造有着光荣传统,铁的纪律、英勇善战的光荣团队。

红色文化的传承篇(6)

关键词:工业化;民族;影响;传承保护

0 绪言

彩云之南行程匆匆,收获却颇丰。深入大山,零距离接触了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的少数民族,亲身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浓浓的民族气息。出乎意料的是,在现代化社会发展如此快的程度下,红河州金平县还能保存着如此原始的民族风情,的确为一大奇观。山路蜿蜒,汽车载着我们激动好奇的心,一个山一个村地去感受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红河州金平县的民风淳朴,民族风情浓郁,使笔者大开眼界,生活在机器化生产的时代里,生活节奏如此快,还能有这么一块民族服饰的净土,和我们民族的一片民族净土,实属不易。十天之行,收获颇丰,不仅是服饰方面的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感谢笔者的导师能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带我们见识到如此的知识。

1 红河州的少数民族简介

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与越南接壤,是一个边境重州。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红河州)少数民族居多,如彝族、哈尼族、苗族、瑶族等等。每个民族生活方式不同,本民族服饰自然不同,如下做大概的简介:彝族。

哈尼族及其服饰简介: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境内的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主要从事农业,以茶为主,以神灵为,居住在高山深处。服饰以藏蓝色和土红色为主,材料为土布,用颜色漂染。女子服饰款式较多,一般是右开襟,银币作为纽扣,下衣是一斤长裤,打绑腿、系花腰,在裤口衣领处都有锦绣装饰,头饰是一块五彩的包头巾,垂下五彩的绒球。男子的服饰基本一致,对襟黑色上衣,黑色裹头布。

瑶族:以红头瑶为主。云南的红头瑶有很多支系,以金平县红头瑶为例,红头瑶妇女婚后要剃发,头饰特别明显,尖尖的圆锥形红色帽饰,额头绕一圈宽度5厘米左右的银饰。金平红头瑶擅长刺绣,下衣为长裤,整个裤子全部都是刺绣,刺绣种类为植物,从底层种子开始到最上层生长为植物,系有蓝色围腰,同样绣有植物刺绣。上衣为黑色斜对襟,领口有刺绣装饰,切挂有绒球,绒球颜色红色居多。袖口同样也有刺绣,在袖口有15厘米左右的蓝色拼接,上绣有植物花朵。男子为裹头巾,黑色对襟,长裤。

苗族:金平县有花苗和黑苗之分,其区别主要在裙子的颜色。花苗的裙子是红色和蓝色相间;黑苗的裙子色彩是黑白,没有彩色,裙子款式齐膝喇叭裙,上衣款式基本相同,对襟黑色,

2 红河州少数民族现状及其工业化的影响

2.1 工业化的发展与服饰工艺后继乏人

社会经济工业化的发展,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逐渐消失,传统的衣服已不再是纯手工缝制。在街上,少数民族的老人们,依旧还是穿着少数民族服饰,年轻人穿少数民族服饰的寥寥无几。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传统的纯手工技艺传承无后,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传统技艺工艺繁琐,耗费工时长,故学的人越来越少。这是其中少数民族现状之一。

2.2 工业化发展与混乱的装扮风格

老人穿的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是手工制作,大多都是工厂加工机器制作。机器制作的衣服和服饰上的刺绣没有手工制作的精致,自然失去了少数民族的手工之美。部分新婚或者,上半身穿着少数民族服饰,下半身穿着牛仔裤或者,再或者上半身穿夹克,内穿少数民族服饰。这种不伦不类的混搭,使少数民族地区变得乌烟瘴气,这是工业化对红河州少数民族影响其二。这是经济化发展的后果,我们阻挡不了社会的前进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但是我们可以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进行有利的、有效的保护。

2.3 红河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面临严重性

工业化的趋势不可阻挡,红河州少数民族服饰手工技艺逐渐消失,如再无完整系统的保护政策,红河州的少数民族服饰会在工业化的影响下越来越混乱,穿衣打扮越来越现代化。甚至,制作民族服饰的手工技术会消失,全部变成机器生产的工业化民族服饰。

3 红河州少数民族的保护与传承措施

工业化的冲击使红河州的少数民族服饰面临诸多困境,即使在大山的最深处,也会受到工业化的影响,技艺的流失、少数民族的汉化等等因素。虽然政府针对此,也出台了相关保护政策,但是并不能真正解决工业化对红河州少数民族服饰的影响。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国家层面

鼓励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创新突破。政府加大保护力度,鼓励年轻人传承少数民族服饰技艺,出台相关政策,不要仅仅在精神层面上的鼓励,要加大财力的投入,才会吸引更多少数民族年轻人去继承技艺。同时,当地学校、文化馆、博物馆承担起相关责任,传承和保护当地少数民族服饰文化遗产,建立相关博物馆,学校也应该开相关课程予传承和相关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甚至,应该有大胆的突破创新,高校开设相关技能专业或者传承保护专业。

3.2 社会设计专业层面

设计师也要担负起社会责任,积极加入到对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与保护中,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提炼哈尼彝族等服饰特点,将其运用到新的服饰设计中去,将这种民族元素变为最流行的设计元素,让世人接受。设计研发是对哈尼彝族等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最好传承方式,将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服饰带到世界设计之林。

3.3 个人传承层面

个人也应该意识到工业化对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少数民族的影响危机感,积极做少数民族服饰的传承人。将服饰技艺、风俗、文化传承下去,是每一位红河州人民的责任和义务,要有保护意识、传承意识,形成一种保护的民风,自然可以将技艺与文化传承得更远。

4 结语

红河州之行,使笔者感触颇多。在经济社会如此发达的社会,会有如此原始的民族文化存在,这是红河州的财富,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财富,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富。如今,工业化对其影响和冲击巨大,使红河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与技艺逐渐消失,我们当代人应该负起其责任重担,保护红河州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传承其技艺,将红河州的少数民族文化永远传承下去。彩云之南之行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脚下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道路还在继续前行。

红色文化的传承篇(7)

关键词:红色文化 传承 赤水 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1-0372-02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精神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一、赤水市红色资源现状及取得的成效

赤水市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地处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因神秘美丽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因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名扬中外。

赤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其中,红色是赤水的代表性符号,同时,红色文化也是赤水的宝贵财富。1929年,贵州省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在此Q生;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四渡赤水”战役,留下了多处战斗遗迹和红色印记。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划定的“革命老区”。

1.红色资源现状

至今止,主要红色基地有: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黄陂洞红军战斗遗址;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元厚红军四渡赤水渡口、纪念广场;贵州省的第一个中共地方党组织――中共赤合特支旧址;丙安红军文化长廊,耿彪将军陈列馆等,成为开展党课教学的主要场所,发挥了重要的红色教育功能。

2.取得的成效

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于是全国第一个纪念“四渡赤水”战役中牺牲的红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以其展现“四渡赤水”长征文化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独特性,是其它烈士陵园无可替代的。作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部级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较好地发挥了“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功能与作用;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赤水市委、赤水市人民政府在赤水红军烈士陵园修建了一个全国最大的(占地70亩)、独具特色的不忘初心・赤水长征文化主题碑林,既可缅怀红军先烈,又让赤水市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这段历史。

2005年2月,经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交通部、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批准,赤水市黄陂洞战斗遗址、红军烈士陵园、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被列为全国100个重点红色旅游景区。

二、在挖掘、传承、发挥红色文化方面主要做法和存在问题

1.主要做法

1.1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方面

在长期收集整理考证中,编撰了《红军长征在赤水》一书,将四渡赤水期间,红军在赤水迂回穿插中涌现出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对丰富赤水红色文化,传承赤水红色精神起到了积极作用。

1.2基础设施方面

丙安红一军团纪念馆列入了全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红军烈士陵园列入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渡赤水纪念广场、黄陂洞战斗遗址、元厚红军渡纪念广场、风溪渡口等均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打造才能满足红色教育需求。

1.3红色文化传承方面

一是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地方党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红色旅游需要,开展红色文化讲座,制作宣讲资料等。将红军渡口、红军烈士陵园、中共赤合特支旧址、红一军团纪念馆等作为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基地。

二是创新红色文化宣传。创办《红色赤水》刊物。先后编撰出版《大同古镇》、《红红的元厚》等。《追踪红色遗迹――中共赤合特支》荣获贵州省党史系统影视音像制品类二等奖。编撰《赤水党史人物》段雪笙、秦川、梁业广等30多位赤水党史人物资料。

三是举办红色纪念活动。近年来先后召开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四渡赤水座谈会,积极参与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四是加大红色宣传力度。多形式宣传烈士英雄事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扎实开展党史知识讲座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等六进活动。

2.在传承、利用、发挥红色文化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历史文化保护不够,对红色文化自觉的底气不足。

二是对文化人的作用发挥不够,对红色文化传承的自信不足。

三是对文化投入不足,对红色文化发展缺少展示交流平台。

四是对文化氛围营造不够,对红色文化传播缺少应有推动力。

五是对城市精神提炼不足,红色文化精神提振号召力减弱。

三、对发挥红色文化感召、精神激励和实践推动,推进“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协调发展的建议

1.红色传承的对策及建议

1.1红色文化的挖掘整理

第一,必须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解决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及其发展的瓶颈问题。文化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我们更应对红色文化加以重视,充分考虑红色文化工作的特殊性,切实解决好涉及红色文化的软硬件方面的问题,为赤水红色文化繁荣发展创造更好的平台和空间。

第二,建立赤水红色文化发展研究机构,提升赤水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是建立红色文化发展的研究机构。不仅要系统研究和梳理赤水红色文化的根、红色文化的魂、红色文化的精神。还要研究与周边有其脉络连线的区域和范围。

二是组建专家库,吸纳各方面的人才。有计划、有项目地安排进行,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红色文化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提高对赤水的关注度。

三是主动对接市场,扩大影响空间。在尊重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对一些传统的红色故事进行再加工、再创作,生产出在市场叫得响、有特色的、人们喜爱的文化产品,在周边市场上放射覆盖和扩大化,增强对世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1.2红色精神的总结提炼

探索红色文化发展的新思路,为繁荣红色文化夯实坚实的基础。

一是要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发展的新理念。红色文化要围绕“五大发展理念”,增强文化自信与自觉。红色是独特的标记和精神符号,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和发展符号。“红色传承、绿色发展”,就是要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享受绿色发展的成果。文化是灵魂,是软实力,对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切身的理解,特别是对赤水红色文化资源、绿色生态资源价值的认识、开发与利用,显得十分重要其意义也越来越深远。

二是要确立城市精神体系,打造精神文化的新高地。红色是精神的象征,应该赋予时代的特征。昔日,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创造的四渡赤水精神概括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敢于牺牲”。而今,赤水在发扬和传承中开拓创新创造了“敢于突破、敢于碰硬、敢于担当、敢于创优”的“四敢”精神、迎难而上的申世遗精神、抗洪抢险的忘我精神、服务奉献的旅发精神。

提炼出的赤水城市精神体系,进一步激起和增强全市人民凝心聚力、风雨同舟,自强不息、务求必胜信心和决心,在守牢底线、走好新路、奔快小康的伟大实践中迸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1.3红色基因的宣传引导

要把践行红色文化,作为武装头脑的新手段。要根据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践行内容,讲好红色故事,让每个赤水人和来到赤水的参观者都知道“四渡赤水”,知道长征精神,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四个自信”,争做绿色发展的推动者。

一是提高红色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大红色文物保护的宣传,加大红色文化文物的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红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社会自觉保护红色文物意识。

二是扩展红色教育,建立红色知识引导,增强文化感召力。将红色文化作为党员干部政治学习内容,结合红军“四渡赤水”革命史,多形式开展红色宣讲。将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作为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内容,编写红色教育读本在学校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利用“五・四”、“一二・九”等纪念日组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通过开展“红色之旅”夏令营等活动创建红色队伍,加强少先队的内涵建设。

通过学习红色历史,宣传红色文化,让红色基因在学校、机关、企业、农村、社区根深蒂固,让红色精神在实现“文化自信”中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2.加快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2.1提高J识,深化“红”与“绿”的融合发展。

2.2科学编制规划,确保“红”与“绿”协调发展。

2.3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

2.4探索红色旅游发展体制机制,形成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2.5配套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2.6红色旅游项目策划建议

2.6.1一个红色广场:通过雕塑、声光电等手段还原和展示红军长征在赤水经典场景,增强对普通游客吸引力。

2.6.2一台红色会:通过歌舞音乐等形式艺术再现赤水历史和红色史实,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打造一台叫好又叫座的红色会。

2.6.3一个红色体验平台:选择适当地点,建设和打造一个大型水上红色体验基地,让游客亲身参与和体验红军抢渡赤水河的那段峥嵘岁月。

红色传承是赤水的使命担当、动力源泉。我们要按照“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的要求,学好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传递红色力量、开展红色体验、展现红色风采,用红色精神补精神之钙、聚发展之力、尽为民之责,把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长征精神融入赤水大地,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情感依附、精神归宿和前行动力,让红色记忆永续留存、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在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历史性新跨越中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遵义年鉴》

[2]《赤水百科选编》

[3]《赤水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