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日本妖怪文化论文

日本妖怪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7 12:55:47

日本妖怪文化论文

日本妖怪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日本;妖怪文化;研究;态度;喜爱

G131.3

前言

妖怪是泛指一切人类无法理解的各种超自然物体(通常是活的),狭意上是指违反常理、偏离正道的事物而言。人们经常会把妖怪和西洋的怪物及妖精等广义用词联想在一起。本文中所提及到的“妖怪”,借用人类学家泰勒的话:“栖居在人类以外的事物的一种灵的存在”。妖怪通常存在于人类想象与传说之中,难以运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其真伪。研究这方面的学问,称之为妖怪学,包含在民俗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语言社会学等学科研究里,虽不属于独自发展的学问,亦是一门有系统的学说。

一、日本妖怪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日本妖怪文化是一种日本的民俗文化,其起源于由来都是源于日本当地的民俗习惯,日本妖怪种类一般被分为乡村妖怪与都市妖怪两种,这两种妖怪的概况也是根据日本的民俗文化转换而来。

而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致使很多本来归属于自然现象的科学失去了生存的空间。但是,科技虽然在发展,妖怪文化却也在不断的继续扩大影响范围,就像游戏、电影、文学、漫画等娱乐活动,都在吸引着人们的心理。

1、起源

日本人太古时期祖先生活在处处受野兽威胁危机四伏的环境里。夜晚降临的时候,无尽的黑暗将周围的所有事物吞没。他们所要抗争的就是潜藏在黑暗之后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日本的妖怪文化就在这样的黑暗之中诞生了。一个人在夜晚的森林中,突然传来恐怖声音所激发的危险意识被人们称作“mononoke”。“mononoke”就是妖怪的起源,在当时,是入侵,扰乱,由来不明的意思。后来日本形成了以农业为主、渔业为辅的社会形态。这种生活方式也是许多妖怪传说产生的原因。在田间,虫鸣蛙叫,甚至还会传来一些奇怪声音。加之人们的想像力,各种符合当时地理特征和生活环境的妖怪形象就应运而生了。日本人将自己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或控制不了的力量称为妖怪。

2、发展

平安时代的日本是妖怪文化最为盛行的时期。从这个时期开始,妖怪文化已经从单纯的民间传说变为一种民间信仰。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妖怪形象都来自平安时代,约有四百种左右。当时妖怪文化如此盛行的原因之一也许是人们在困顿的时期为了排解对现实的不满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寄托吧。室町时代,也就是和中国的宋代时间相当的时代,此时的日本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文艺复兴。社会比较安定,人们也丰衣足食。在这个时代许多至今大家仍有所耳闻的妖怪诞生了。山童,泥田坊,轮入道等就是这其中的一部分。

进入了江户时代的日本也迎来了妖怪文化的黄金时期。文化进入文政期,人与人直接充斥着不安与不信任感。所以,当时的庶民幻想着妖怪这种没有实体的事物,在其中寻求乐趣。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妖怪文化带来了新的表现形式――绘卷。此时发展了许多怪奇图鉴等描绘妖怪传说的绘画。这种画风细腻的画卷将妖怪文化迅速发展到各个阶层人们的生活之中。其中以狩野派的鸟山石燕最为出名。他的绘画不仅在当时是先驱,就算拿到两百年后的今天来看也是篇篇经典。“百鬼夜行”当时只是停留在幻想中的传说,但是鸟山以他丰富的想像力和优秀的绘画技巧向我们展示了一场有关妖怪的视觉盛宴。

战后的日本,随着动漫和电影事业的发展,日本妖怪的形象更趋近于可爱和人性化。水木茂是日本妖怪漫画第一人,他的著名漫画鬼太郎曾风靡一时。此后日本的恐怖漫画作品也颇具人气,相继在各大杂志出版连载。例如,有恐怖漫画女王之称的犬木加奈子,她以儿童世界为创作舞台,以民间传说、童话、都市传说为创作题材,出版了一系列的恐怖故事作品。她的作品获得了“有趣,可爱但不失恐怖”的评价。当时热衷于她的漫画作品的日本人不在少数。近些年,宫崎骏的漫画作品开始享誉全球。

二、日本妖怪文化的地位与现状

据各类民间传说和文献记载,日本有大约六百种妖怪,日本自古便有“妖怪列岛”一称。日本人将妖怪分门别类,后编著有 《日本妖怪物语》 等一系列书籍,并在书中附有精美的插图。在日本各地的图书馆,妖怪类书籍十分常见,“妖怪学”亦是一门公认的学问。井上园了的 《妖怪学》 有厚厚的六卷,每卷都有多达七八百页的内容。其中更有他在诸多知名大学演讲的讲稿。另外小松和彦的 《日本妖怪大鉴》 收录了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知名学者有关妖怪研究的论文。日本民俗学之父柳田国男1965 年就曾出版过 《妖怪谈义》 一书,里面收录他在明治后期到昭和前期所发表的 30 篇论文。将日本境内的妖怪名称加以收集整理,并分析了妖怪、幽灵的区别和特点。这些学者们分别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医学等领域将妖怪现象加以研究。

日本自古传承下许多妖怪传说。人们受想像力的驱使,将身边的狐狸或狸猫等动物赋予神奇的力量,以口头或者书面的形式将各种传说代代相传。目前日本对妖怪文化的研究基本分为三类。一是对日本典型妖怪的介绍,妖怪的名称,出没场所和由来的说明。二是在艺能或者绘画上对妖怪形象的刻画。三是对妖怪和人类之间关系的研究。

三、日本人对妖怪文化的认知态度

“妖怪”是由人自身的想象而诞生出来的产物,而又正因为在岛国日本,从古至今便执着于“妖怪”以及推广表现“妖怪”的各个文化领域中人不在少数,以及那些为各路“妖怪们”前来“捧场”的画师、民俗学者、动画大师们等等的大家所存在,这使得,日本独特、神秘并充满鲜活个性,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妖怪文化”中的那些“妖怪”形象已经越来越变得大众化,与此同时也让人们对于日本“妖怪文化”这个元素的认知度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对待“妖怪文化“中“妖怪”的态度问题上,日本的“妖怪”已经融入进了日本文化的各方各面,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从接受“妖怪”变成了喜欢“妖怪”,而且就日本的众多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妖怪”而言,“妖怪”被日本民族赐予了“感情”,从由著名的妖怪漫画家水木茂先生倾力打造的、风靡全日本的妖怪大作《鬼太郎》系列就可以看出,在日本人的心中,“妖怪”不再只会是可恶可憎的化身,可爱、调皮的善良勇敢的“妖怪”也必定会存在。现今日本,“妖怪”或许已经可以和“神明”站在同等的位置了,而这里,我认为不得不提到的就是推动日本的“妖怪文化”大热潮,由水木茂先生倾力打造的有关“妖怪”故事的《鬼太郎》系列便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日本著名的漫画家水木茂先生,可以称为日本画有关鬼怪题材漫画的元祖型大师级人物,其风靡全日本的,之后又改编成动画、电影等的经典漫画集《鬼太郎》作者便就是水木茂先生。我最喜欢的还有水木茂先生亲自编绘的,分为上卷和下卷、图文兼并、总共收录了 718 中日本妖怪的书籍《日本妖怪大全》。

在水木茂先生的故乡,也就是日本拥有着闻名于世的著名的“鬼太郎飞机场”以及“妖怪街”的鸟取县境港市,据考证,自从 2006 年开始便每年都会举办名为“境港妖怪资格考试”的有趣活动,以考试的方式来检测一下参加该活动的考生们对于日本经久不衰、众多的“妖怪文化知识”有着多少掌握以及了解的程度,而考试举办的目的在于让人们通过进一步深层次的对各种“妖怪”故事的认识理解的基础上从而对于日本本土的民俗文化也进一步的加深印象和认识 。以“妖怪水平考试”命名这样的活动方式的好处有很多,第一可以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更深层次的去了解日本的“妖怪”这一文化元素符号,第二可以通过这个活动打造一个旅游胜地,从而提高日本当地的知名度。可以说是“妖怪文化”已经成为了日本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独特文化元素。

曾有 100 名中国人接受过问卷调查,93%的人都不喜欢妖怪,认为妖怪是可怕的。可见,妖怪在现代中国人概念中仍然是邪恶的,唯恐避之不及的。而日本则产生了与之相反的态势,近几年随着电影动漫等产业的发展,日本表现出的妖怪形象经常以可爱的精灵形象出现。接受相同问卷调查的 100 名日本人中,有 27 人认为妖怪可爱,45%的人认为妖怪可怕,虽然后者还是多于前者,但我们可以发现,日本出现了有人喜欢妖怪的倾向,并且水木茂的鬼太郎系列为这一现象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这部号称日本国民三大动画偶像之一的动画使人们觉得妖怪的形象与其说恐怖,不如说是有点可爱,可以说妖怪文化已经被越来越广泛的日本人群所接受与喜爱。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妖怪学在日本与民间信仰,预兆,禁忌,俗语,民间医疗等诸多领域一样属于民俗学的范畴,对于日本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人类精生活息息相关。当前日本人对于妖怪文化这个元素的认知度已经逐渐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这对于日本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宜简. 从传说的妖怪到绘画的妖怪[D].云南艺术学院,2014

[2]傅鹏宇. 论日本的妖怪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李文博. 日本妖怪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3

[4]李秋波. 日本动画中的妖怪文化[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06:30-37

日本妖怪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 日本动漫 《犬夜叉》 《西游记》

《西游记》对日本文学、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延续到了日本当代的流行文化之中。以动漫作品为例,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西游记》影响的动漫作品不胜枚举,这些作品或直接以《西游记》为题材,如手冢治虫的《我的孙悟空》,或者利用《西游记》中的人物、剧情等进行全新创作,如鸟山明的《七龙珠》、峰仓和也的《最游记》等。还有一些作品虽没有直接借用《西游记》的内容,但故事结构、情节安排上有着很深的《西游记》烙印,本文以日本人气动画《犬夜叉》为例进行分析。

《犬夜叉》是日本漫画家高桥留美子于1996年开始在《少年Sunday》杂志连载的长篇漫画。故事讲述的是初三女生日暮戈薇由家中神社的古井穿越到了500年前的战国时代,出于机缘巧合解开了半妖犬夜叉的封印。犬夜叉为了成为真正的妖怪而一直在寻找能增强妖力的“四魂之玉”。戈薇失手将玉击碎,碎片飞散四处,犬夜叉与戈薇便由此踏上了寻找四魂之玉,与妖怪战斗的旅程。

漫画连载历时12年,发行56册单行本。动画版167集由2000年开始在日本电视台播放,2009年又推出了26集的结局篇,还推出过四部剧场版电影,还曾被改编为舞台剧,是一部大受欢迎的热门动画。

《犬夜叉》包含了穿越、玄幻、格斗、爱情等诸多元素,但主线还是犬夜叉一行人收集四魂之玉,与邪恶妖怪奈落战斗的故事。虽然披着日本“战国童话”的外衣,但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这部动画之中也可以看到《西游记》的影子。

一、故事情节的相似性

故事的主线都是斩妖除魔的冒险旅程,《西游记》中唐僧一行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普度众生的真经;而犬夜叉一行人的目的则是寻找法力强大的四魂之玉。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一路上遇到了无数挡路的妖魔,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而《犬夜叉》的故事框架与此大同小异,戈薇、犬夜叉及其伙伴们周游全国去寻找四魂之玉的碎片,遇到以恶魔奈落为首的无数的妖魔鬼怪,不断地与之战斗。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招来祸害的罪魁,各路妖怪都想吃他的肉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而在《犬夜叉》中,招来祸端的是能让妖怪增强力量的“四魂之玉”。二者的相似之处是都可以让妖怪功力倍增,四魂之玉还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与长生不老的唐僧肉有异曲同工之妙。

故事都以单元剧的形式展开,基本都是沿着“遇到妖怪——迎战妖怪——打败妖怪”的套路进行的。虽貌似单调,但因为遇到的妖怪不同,解决的方法各异,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设定出秉性各异的妖怪,赋予它们丰富多彩的性格、身世、能力,来增强作品的可看性。同时着力于描写主人公团队内部的感情,也让作品增色不少。当然由于《西游记》弘扬佛法的主题,故事的发展局限于惩恶扬善的教条。《犬夜叉》则加入了更多的流行元素,如角色的插科打诨,人与妖,妖与妖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等,让故事更加贴近人心。

而故事的结局都是大团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最终取得真经,得道升仙;而《犬夜叉》的结尾是众人打败了奈落,四魂之玉消失,众人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二、人物设定的相似性

在角色设定上,《犬夜叉》中的犬夜叉一行与《西游记》的唐僧师徒也有颇多雷同之处。

1.戈薇——唐三藏

二人都是团队的领袖,被保护的对象,都是转世之人(唐僧为金蝉子转世,戈薇为巫女桔梗之转世),都心地善良。戈薇解除了犬夜叉50年的封印,正如唐僧将孙悟空由五行山中解救出来。戈薇可以用咒语“坐下”制服犬夜叉,正如唐僧会念紧箍咒制服孙悟空。

值得注意的是,在日本动漫和影视作品中,唐僧经常以女性的形象出现。日本电视台和富士电视台拍摄的几部《西游记》电视剧、漫画《悟空道》、《patalliro西游记》中的唐僧都是女性。据说这是由于第一部《西游记》电视剧(1978年10月-1980年5月播出)中由夏目雅子扮演的女性唐三藏过于深入人心,因此温柔美丽的女唐僧形象就在日本人头脑中定型了。特别是93版宫泽理惠扮演的唐三藏与悟空死去的恋人长得非常相似,悟空因此与她坠入爱河。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犬夜叉》中戈薇为桔梗的转世,又与桔梗同时爱上犬夜叉的情节。

2.犬夜叉——孙悟空

都是动物类妖怪,都是团队里的主力,对团队领袖都很忠心,总是以身相救,都使用威力无比的兵器。

犬夜叉是一只半妖,性格单纯、勇猛、冲动、好战,找到对手就跃跃欲试,崇尚以武力解决问题。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总是屡败屡战,从不退缩,对于所谓的权威,包括他自己的父亲,他也毫不崇拜,真是无法无天。这跟上天入地,大闹天宫,又敢跟如来叫板的孙猴子简直是如出一辙。但正如孙悟空被如来的五行山压在山脚下五百年一样,犬夜叉也被巫女桔梗用一支箭封印了五十年,最后由桔梗转世的戈薇救出。

再说犬夜叉的兵器——妖刀“铁碎牙”。此刀是其父斗牙王的獠牙所制成,威力无比,一挥刀就能杀死几百只妖怪。却又只能为犬夜叉所用,其他人连碰一下也不可能。这与孙悟空的金箍棒类似——金箍棒没到孙悟空手里的时候,只是“定海神针”,而一入孙悟空之手,就变成神通广大的如意金箍棒了。

3.弥勒、七宝——猪八戒

弥勒是云游四方的法师,由于妖怪奈落的诅咒,右手上有一个能吞噬一切的“风穴”,为解开诅咒与犬夜叉一起踏上寻找奈落的旅程。他与八戒一样有爱占小便宜和好色的特点,每每见到漂亮的女子都会上前搭讪说“你愿不愿意为我生孩子?”而《犬夜叉》里杜撰出来的妖怪“猪九戒”,正好跟弥勒有一模一样的口头禅,可以看出弥勒代表了八戒好色贪财的一面。

七宝是只可爱的小狐妖,在团队里虽法力最弱,但关键时刻总能发挥作用。它天真、善良、单纯又非常具有童真,总是给观众带来欢笑,可以说它代表了八戒纯真可爱的一面。也有人指出“七宝”和“八戒”在名称上的相似实际上是漫画作者的一种文字游戏。

4.珊瑚——沙悟净

驱魔师珊瑚全家被奈落杀害,她作为唯一的幸存者与犬夜叉团队一起踏上了讨伐奈落的征程。珊瑚性格独立、坚强,为人不张扬却又十分可靠,很有些类似任劳任怨的沙僧。此外,珊瑚的日语发音“さんご”与沙悟净“さごじょう”十分相似,或许又是漫画作者的一次文字游戏。

5.云母——白龙马

云母是珊瑚身边的双尾妖怪猫,平时乖巧可爱,遇到敌情就会变身,可以驮着人在天空中飞行,也可以用利齿撕咬对手,既是交通工具又具有一定的战斗力,这与《西游记》中的白龙马十分类似。

6.其他人物

在《西游记》中的观音等人相当于唐僧师徒的后援团,孙悟空但凡有什么困难,通常要向观音求救。另外还有土地、值日功曹等等,也会在紧要时刻告知敌方妖怪的底细,助悟空等人一臂之力。同样的《犬夜叉》里也有这样的角色,那就是刀刀斋、冥加爷爷、枫婆婆等人,这几个老人见多识广,可以解答犬夜叉的各种疑难问题。从修炼功力,到斩除妖魔,到了解敌人底细和江湖旧事,都少不了这几个人的指引。

三、作品中的中国元素

作者高桥留美子本身对中国文化就十分喜爱,在她的其它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中国元素。如《乱马1/2》中,将神秘的“咒泉乡”设定在了中国青海省,作品中还出现了穿旗袍的中国姑娘珊璞和身着长袍的中国男孩沐丝,两人都是功夫高手。同样在《犬夜叉》中也随处可见中国文化元素。如动画第57集出现的妖怪桃果人,用妖法将抓来的人类禁锢在一个盆景中,名曰世外桃源。他还拥有一个葫芦法器,可以把人吸到里面化成浆水,这跟《西游记》里银角大仙的宝葫芦如出一辙。

动画版129集“猪九戒与抢来的新娘”中,出现了猪八戒的后代猪九戒,他为效仿祖先遗风抢人类女孩做新娘。他的法宝是一个类似紧箍咒的发箍,只要戴到少女头上,少女就会失去理智而爱上他。与他在一起的还有孙悟空、沙僧的后代——一只猴子和一只河童,但法力低下,最终被犬夜叉不费吹灰之力制服。

动画138集中出现的妖忍四人组,分别名为月之青龙、雪之白虎、花之朱雀、暗之玄武,借鉴了中国古代的四圣兽形象。此外,在2005年的剧场版电影《红莲之蓬莱岛》中,50年浮现一次的蓬莱岛明显出自中国蓬莱仙山的传说。而在占领了蓬莱仙山的妖怪四斗神身上,同样有四圣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影子。

综上所述,《犬夜叉》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性格上都能看到《西游记》的影响痕迹。当然除了中国元素之外,《犬夜叉》的故事还借鉴了如《竹取物语》、《八犬传》等本国的民俗传说和文学作品,并在对传统文化继承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流行元素,这些都是大众文化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作者根据市场心理需求而调整的结果。

然而《犬夜叉》虽没有直接借用《西游记》的剧情,却保留了《西游记》最核心的部分,即团队打怪的“取经”模式。此类“取经”故事在日本动漫中很常见,像《七龙珠》、《猎人》、《海贼王》等以团队战斗为主题的动漫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带有“取经”故事的影子。有学者指出:探险故事—团队合作—自我超越—正义战胜邪恶—魔幻历险,这样一些审美共通性很强的程式单元,故事中人、神、怪、儒、释、道结合贯通的理念,也是它可以超越时代、超越种族被受众广泛接受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在被海外文学、影视、动漫等改编的过程中,虽然其价值观念会随着传播国的价值观念而发生变化,但所有的改编都会保留着原著的部分内容,而这部分内容恰恰是原著中最能反映人类共同主题的部分。可以说《西游记》所宣扬的惩恶扬善、追求自由、历尽艰险方能获幸福等主题在21世纪的流行文化中依然以焕然一新的形式在散发着光芒。

参考文献

[1]木村淳哉.中国明代四大小说在日本的传播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D].2009高晨.在日本动画中的变异[D].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山田利博.文学としてのマンガ (7) 引用の織物としての 『犬夜叉[J].宫崎大学教育文化学部纪要(人文科学).2005(12)

[3]陈融、张海燕.《从看日本动漫经典的形成——兼谈我国动漫能动性》[J].《电影评介》2009期(2)

[4]高晨.《西游记》在日本动画中的变异.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D].2008

[5]李萍.中国古典文化海外影像传播的特点分析——以为实证[J].社会科学家.2012(1)

日本妖怪文化论文篇(3)

对妖怪的划分可以从很多角度,比如根据妖怪身份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天上之精与地上之妖;根据妖怪的等级,可将妖怪分为妖王、妖将、妖兵;根据妖怪的性别,可将妖怪分为男妖和女妖等等,每种划分都有其道理。但从根本上来说,妖怪几乎都是各种物变化而成的。因此本文主要按妖怪的原形物种类别的不同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动物之妖、植物之妖、无生物之妖、类人型妖怪。

(一)动物之妖

1.天上飞的如与孙悟空结拜的鹏魔王及在狮驼岭遇到的大鹏金翅雕属于鸟类;蜘蛛精结拜的干儿子蜜、蚂、蠦、班、蜻,即蜜蜂、蚂蜂、蠦蜂、班毛、蜻蜓,都是会飞的昆虫类。2.地上走的、爬的,种类多样。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牛魔王分别是狮子、猕猴、禺狨和青牛修炼成精;寅将军原形是老虎,熊山君原形是熊罴、特处士原形是野牛;猪八戒,原形就是猪;此外,还有黑风山熊罴怪、白衣秀士(白花蛇怪)、道人凌虚子(苍狼);黄风怪(黄毛貂鼠);黄袍怪(奎星奎木狼);伶俐虫、巴山虎、九尾狐狸、狐阿七大王;狮猁怪(青毛狮子);虎力、鹿力、羊力;金兜山金兜洞独角兕(青牛);蝎子精;六耳猕猴;玉面狐狸;九头虫;赛太岁(金毛j);巨蟒怪;蜘蛛精及蜘蛛精的干儿子蜢、蜡(蜢是牛蜢,蜡是抹蜡,也就是今天的蚱蜢);蜈蚣精;狮王、象王;白鹿怪、白面狐狸;金鼻白毛老鼠精;艾叶花皮豹子精;黄狮精、九灵元圣、狻猊狮、抟象狮、白泽狮、伏狸狮、猱狮、雪狮;三只灵犀———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玉兔精等。3.水里游的蛟魔王,小白龙,倚海龙,鼍龙,天河灵感大王(金鱼精)、斑衣鱖婆,奔波儿灞(鲇鱼怪)、灞波儿奔(黑鱼精)。

(二)植物之妖

植物之妖很少却很集中,《西游记》第六十四回“木仙庵三藏谈诗”中遇到的妖怪都是植物所化。文中写到“就是这几株树木在此成精也。…十八公乃松树;孤直公乃柏树;凌空子乃桧树;拂云叟乃竹竿;赤身鬼乃枫树;杏仙即杏树;女童即丹桂、腊梅也。”[3]在《西游记》第七十九回中也有关于植物之妖的描写,“八戒掣钉钯,把一颗九叉杨树刨倒;使钯筑了几下,筑的那鲜血直冒,嘤嘤的似乎有声。他道:‘这棵树成了精也!’”

(三)无生物之妖

首先美猴王孙悟空就算是一个,他是一块灵石孕育而生,是无生命物幻化而成。另外一个就是白骨精,他既不是动物原形也不是植物之妖,而是由一堆粉骷髅幻化,也没有炼成人形,还必须借助人类的躯壳才能变成人类模样。在《西游记》中,无生物之妖不是很明显。其他志怪小说中涉及的无生物之妖有很多,诸如灯、刀鞘、木板、玉杯、镯子、禅鞋、碧琉璃、玉珠等。

(四)类人型妖怪

之所以要单独提出一个类人型妖怪,是因为《西游记》中有那么几个妖怪,不管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在原著中,给我们的印象都是人的模样,而且探究其原形,非动物、植物也非无生物。比如说红孩儿,第四十一回对其有一段描写:“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战裙巧绣盘龙凤,行比哪吒更富胎”,俨然一副人间儿童的模样和形象。第六十五回中写道:“蓬着头,勒一条扁薄金箍;光着眼,簇两道黄眉的竖。…此行似兽不如兽,相貌非人却似人。”这说的是黄眉老怪,可以看出他也不是什么动植物和无生物变化的,而且相貌与人类相似。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也是如此,他们“颜如灌真君,貌比巨灵无二别”。除了红孩儿、黄眉怪、金角和银角,还有沙僧、铁扇公主、如意真仙等都可以算作是类人型妖怪。

二、妖怪的神话学分析

从文章第三部分对妖怪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

(一)妖怪形象对原始神话的传承和再创造

从整体上来说,《西游记》中妖怪种类复杂繁多,动物型、植物型、类人型、无生物型都有涉及,构成一个庞大的阻碍取经道路的体系。写出这么多迥异的妖怪,并不是吴承恩的自创,而是他对原始神话和传说的传承以及再创造。万物有灵观念使原始人类认为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和自然现象都具有各自的神灵,在人类周围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鬼神。低下的生产力和恶劣的自然加深了这种认识。因此在原始时期产生了众多的神话传说,如开辟神话、神怪神话、自然神话、动植物神话、历史神话以及各种民间传说等。原始神话中的妖怪观念及大量的妖怪形象就这样被塑造出来并世代相传,这无疑为以后志怪作品和神魔小说提供了大量且丰富的素材。在《西游记》中,我们能看到很多原始神话和民间传说的身影。比如《西游记》开头写到:“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可以看出这来源于开辟神话。孙悟空由灵石孕育这一情节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禹生于石”和“石破北方而生启”的民间传说,风雨雷电四神的形象源于自然神话,还有小说中妖怪的形象是以图腾神话和动植物神话为基础的。不过,原始神话中妖怪的种类并不是很多,在魏晋南北朝、唐宋及明清时期,大量志怪、传奇小说的问世丰富了妖怪的种类,《西游记》就是这样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它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原始神话、传说的继承发展。

(二)妖怪形象中的“合一”思想

《西游记》里面的大多数妖怪都是以动物为原形的,飞禽、走兽、水族无所不包,而且动物型妖怪一个重要特点是半人半兽,如“人身猪头”的八戒,似猴似人的孙悟空,牛头人身的牛魔王,狮头人身的狮子精等。究其原因大概是受原始神话“合一”思想的影响比较深。在远古神话中,有大量以动物形体出现的神灵,是动物人格化的生动体现。《山海经》中记载的神灵,几乎无一不是半人半兽的外形。如伏羲和女娲,“蛇身而人”,“炎帝神农氏人身牛首”;“(西王母)状如人,狗尾,蓬发戴胜,善啸”等。原始神话中这种混同的形象主要起源于原始先民的图腾崇拜。

(三)神话的拟人性和神话思维的类比性

从妖怪被降服的手段上看,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物降一物”的自然法则。这种人类世界的“一物降一物”的思想被运用到神话文学作品中,充分体现了神话的拟人性和神话思维的类比性。比如《西游记》第五十五回写道悟空无法降服蝎子精,受观音指点寻求昴日星官(本相是只公鸡)的帮助。这并不是作者随意安排的情节,而是根据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得出的经验即鸡能制服蝎子,应用到神魔世界中,鸡神昴日星官就成了蝎子精的克星。在对付蜘蛛精的干儿子们蜜、蚂、蠦、班、蜢、蜡、蜻时,孙悟空使神通变化的就是那七样虫的相克之物:鹰。还有在对付蜈蚣精那一回,悟空去请的神仙便是母鸡所化的毗兰婆。神话的思维是这样的,即人们认为人类世界如何,在神魔世界中也会如此,依然会有和人类世界一样的秩序、法则和制度,神魔世界是对人世间虚拟化的反映。就像人间有皇帝有皇宫,那么神魔世界就有玉皇大帝和天庭;人世间有法律制度,那么天界就有天条戒律。

(四)妖怪的“四位一体”特点

1.妖怪的“物性”从妖怪的性情来看,动物型的妖怪或是面目狰狞、性情暴戾、凶性残忍,或虽有花容月貌但心肠却异常歹毒。相比之下,植物型妖怪多是性情温和,文质儒雅。比如《西游记》中的植物之妖树精善赋诗,杏仙还能歌善舞,举止优雅。动物之妖和植物之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区别主要原因是由其本性决定的。动物的本性是善动、凶猛,捕杀食物时给人的感觉也是血腥、残忍的,而植物的秉性就是柔美安静的。作品中对于两种类型妖怪的安排和描述是符合人们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的自然事实的。从妖怪的居住地和习性特点看,多数妖怪的居住地与其原形的活动地相近。比如虎妖、狮精多居于深山密林;鱼精、龙怪藏于龙宫水府;兔精藏于山顶洞窟等。植物妖怪的栖息地也是其原形生长地,作品中的树精产生于荆棘岭。此外,妖怪们还带有某些物的外形特征,以上这些都体现了妖怪的“物性”。

2.妖怪的“妖性”在妖怪出现之前,文章中总是有对其居住环境的描写,要么是穷山恶水,要么是湍河急流,总之地理环境都是阴森险恶的气氛,正是“山高必有妖,水深必有怪,峻岭必生精”的写照。而且妖怪大都很残忍,如在比丘国的白鹿怪要用1111个童子的心肝做药引,通天河的灵感大王每年都要吃一对童男童女,车迟国的虎力、鹿力、羊力残害僧人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妖怪的“妖性”:害人。

3.妖怪的“人性”《西游记》中的妖怪基本上都能变化,大多数不仅能幻化成人的形貌,还能像人一样说话,和人一样思想,像人一样交合和繁衍后代。《西游记》第二十九回中就写道宝象国公主与黄袍怪“作了十三年夫妻,在此生儿育女”。一些妖怪还有像人类一样的感情,比如女妖想和唐僧成亲,还有妖怪间的结拜兄弟之义和亲情,这都充分体现出妖怪的“人性”特点。4.妖怪的“神性”按照常理,妖怪和神佛是对立敌视的,但是西游记却向我们展示了妖怪和神佛的转化,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完全绝对的。神佛一旦有了歪念贪欲,就会具有妖性,而妖怪如果有诚心善念,就能成神成佛。就比如孙悟空,是神石吸取日月精华幻化而成,非妖非仙,之后自立为王,在花果山为非作歹,这时候的孙悟空俨然就是令人惧怕的妖怪,接着受观世音点化,诚心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修成正果,最终成为斗战胜佛。

三、结语

日本妖怪文化论文篇(4)

[关键词] 《渔夫的故事》 黔西北 阿拉伯 渔夫

[DOI] 10.3969/j.issn.1002-6916.2011.01.44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比较文学史这门新学科就是在研究民间文学时创立的,民间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一直有着难分难解之缘。一些西方比较文学家认为,民俗学家对许多民间故事传说的研究就是典型的比较文学研究。[1]因此,对于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些文学类同现象作一番比较,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世界上各民族之间交流汇通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有助于扩展我们的文化视野,丰富我们的人文科学知识。

前不久,笔者读到一个流传在贵州省黔西北一带的《渔夫的故事》,初读这个故事,感觉与流传在阿拉伯地区的《一千零一夜》中的《渔夫的故事》既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笔者认为,黔西北《渔夫的故事》与阿拉伯《渔夫的故事》在情节设置、主人公形象塑造、工具的使用、故事的结局等方面都值得去进行一番比较研究,并可以此作为一个探索不同民族在面对同一现象时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心理特征的窗口。笔者不揣简陋,仅就这二则具有同一母题的故事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期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两则《渔夫的故事》概述

(一) 黔西北《渔夫的故事》

在贵州省西北部大山深处的苗族聚居地,流传着一个渔夫的故事[2],其故事梗概大致如下:一个渔夫到湖边网鱼,撒网时网住了一个葫芦,渔夫感觉很奇怪,打开葫芦盖一看,从葫芦里嗡嗡地飞出七八只野蜂,然后大大小小变成了七八个老变婆(黔西北苗族民间故事中指妖怪),恶恨恨地说要把渔夫吃了,渔夫掉头就跑,突然看到远远的山崖口上,自弗老(黔西北苗族民间故事中指智者)骑着马悠然自得地走了过来,渔夫急忙向自弗老求救,自弗老对老变婆说:渔夫是该吃,但我很奇怪,这么小一个葫芦,怎么装得下你们这么多人呢?你们再飞进去一次给我看看,如果真的装得下,别说渔夫,连我也心甘情愿地给你们吃了。老变婆听到后,又高高兴兴地变成七八只野蜂飞进了葫芦。自弗老和渔夫赶紧塞住葫芦口,点火把葫芦烧了。

(二)阿拉伯《渔夫的故事》

阿拉伯的《渔夫的故事》是这样的:一天,一个渔夫到海里去打鱼,网撒下去后,怎么也拉不上来,网太重了,渔夫心里暗喜,以为捞到了大鱼,当他终于把网拉上岸后,才发现网里只是一个瓶子,他拿起瓶子一看,看到瓶盖上有一个所罗门的印章,他很好奇,想打开瓶盖看看,一股浓烟从瓶口飘了出来,黑压压地遮天蔽日,不一会,黑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妖怪,想把渔夫吃了,机智的渔夫说:你这么大,这个瓶子怎么容得下你呢?你再进去我看看,如果真的装得下你,我就心甘情愿给你吃了。于是妖怪又变成一股浓烟,飘进了瓶子,渔夫赶紧把瓶盖盖上,然后又把瓶子扔进了大海。

二、两则《渔夫的故事》的“同”与“异”之比较

(一)两则《渔夫的故事》的“相同点”

读完上述这两个故事后,笔者对它们进行了比较,认为两个故事有许多相同之处:第一,故事的主角都是妖怪、渔夫和智者;第二,故事的主要道具都是一张渔网和一个根本装不下妖怪的葫芦或瓶子;第三,故事发生的时间都是在渔夫网鱼的时候;第四,故事的寓意都是弱小战胜强大、智慧战胜愚蠢、正义战胜邪恶。从精神层面而言,这两则《渔夫的故事》都宣扬了人战胜妖怪的积极精神,都是人类理智对妖术的胜利,是正义对邪恶的胜利。

很显然,这两则《渔夫的故事》中渔夫和妖怪都是对立的形象。妖怪代表着邪恶,它不仅形象丑陋,而且本质凶恶,它恩将仇报要杀死它的救命恩人。阿拉伯《渔夫的故事》中的渔翁与黔西北《渔夫的故事》中的自弗老都是正义、善良、理智的代表,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人的一种高尚品质和无穷的智慧。两则故事中的渔夫都无意中救出了妖怪,却万万没有想到妖怪反而要害他们,要将他们吃掉。故事的结局都是他们使用计谋或借助他者,想法设法把妖怪重新装入到瓶中(葫芦中),最终使妖怪屈服或灭亡,取得了各自的胜利。

(二)两则《渔夫的故事》的“相异处”

阿拉伯民族生活在中亚沿海的沙漠地区,民族信仰以伊斯兰教为主,而黔西北苗族生活在东亚内陆省份的凉山半凉山地区,苗族有他们本民族自己的图腾信仰,20世纪初柏格里从云南进入贵州黔西北后,才有部分苗族开始信仰基督教,阿拉伯民族与黔西北苗族无论在生活环境和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什么这两则民间故事却如出一辙呢?这似乎有些让人不可思议。诚然,这两则故事有很多相同点,但细细一比较,它们之间依然存在若干不同之处。

1、情节结构比较

结合前文来看,黔西北《渔夫的故事》较之阿拉伯《渔夫的故事》来说,内容略显粗糙,情节设置上过于简单,既没有交代好主人公――渔夫的背景,渔夫的身世和他捕鱼的时间、地点、规矩,也没有交代出老变婆的背景,它一从葫芦里出来见到渔夫就张嘴要吃也情有可原,毕竟老变婆作为一个妖怪要吃人再正常不过了,可是,这样一来该故事就缺乏悬念,缺乏趣味性。

我们再来看阿拉伯《渔夫的故事》,故事一开头,就较为详细地交代出主人公――渔夫的背景:他家境贫困,一家老小,全靠他一人捕鱼为生,同时还交代了他的捕鱼规矩:“每天至多撒四次网”,渔夫这种奇特的捕鱼规矩,就很容易引起读者的无限思索。这就为其后来故事情节的一步步发展做好了铺垫。试想,“撒了三次网,什么都没捞着”这样的叙述,就不得不使读者关注渔夫第四次的撒网情况,毕竟按照渔夫打渔的规矩他只剩一次网了,其情节极其吸引人,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总体而言,这一则故事结构完整,情节波澜起伏,曲折生动。

通过比较这两则故事,我们不难发现黔西北《渔夫的故事》内容略显粗糙,深度欠缺,情节简单。很多东西都没有交代清楚,比如这七、八个老变婆到底因何事,被何人,在何时装进葫芦里的呢,他们又是为何非要将自己的救命恩人吃掉呢,只要这一追问,故事情节的发生似乎就经不起读者一再的推敲,让读者不知就里。故事中只是极其简单地把渔夫和妖怪模式化、脸谱化地硬性划分为“好人”和“坏人” ,坏人一出场就要做坏事,而好人最后就是一定会战胜坏人的,故事本身缺乏足够的说服力,因此,故事也就少了趣味性、少了吸引力。当然,这也正好印证了民间那句俗话:“故事是根随心草,不想说三言两语,想说的话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2、主人公形象塑造的比较

阿拉伯《渔夫的故事》中的渔夫是一个冷静、智慧、勇敢的人物。他想到“它是个妖怪,我是个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压制它的妖气。”诚然,这是阿拉伯《渔夫的故事》的精华所在,也是故事情节转向高潮的关键。一句“我是个堂堂的人”和“一定能”这些词语,都极有力地表现了渔夫对自己力量和智慧的信心。最后,当渔夫见妖怪变为青烟再度钻进胆瓶时,他即果敢地采取行动,用锡封好瓶口,嘲讽地说:“告诉我吧,妖怪,你希望怎样死?现在我决心把你投到海里去。”一个集智慧与勇气于一身的渔夫形象就跃然纸上,渔夫形象丰满,有血有肉。

相比较而言,黔西北《渔夫的故事》中的渔夫面对险境时却是束手无策,他为了保命只有向自弗老这个民间智者求助。这一渔夫形象的塑造与阿拉伯《渔夫的故事》中的渔夫形象就大相径庭,自弗老这一角色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渔夫的智慧。故事中虽然有渔夫打渔这一情节设置,却将处置危机的“壮举”让自弗老来完成,无形中渔夫这一主人公形象就被极大地削弱了,让读者无法觉察到他的智慧与勇敢,他的善谋与果断。试想,渔夫的故事理应讲那些发生在渔夫身上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其主要内容都搁置在了自弗老这一民间智者的身上,颇有喧宾夺主之嫌。

3、故事结局比较

再有就是这二则故事的结局也大不一样。阿拉伯《渔夫的故事》中,渔夫将妖怪骗进瓶子后用锡封好瓶口将其抛入大海,这将为妖怪以后可能再出来害人埋下了隐患。而在黔西北《渔夫的故事》里,待老变婆飞入葫芦后,自弗老和渔夫赶紧塞住葫芦口,一把火就把葫芦烧了,从肉体上将其干净砌底地消灭,以后再无后患之忧。二则故事中主人公处置妖怪的方式这一点悬殊之大不能不说是各民族在面对同一现象时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心理特征的自然流露。

4、故事中装妖怪的工具比较

故事中的主要道具,除了那张捕鱼必需的网相同之外,渔夫撒网捞上来的“宝贝”可就大不一样了,阿拉伯《渔夫的故事》中是一个瓶子,而在黔西北《渔夫的故事》里则是一个葫芦。我们知道葫芦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葫芦是中华民族文化一个重要的文化特征。诚如钟敬文先生所言:“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中国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作祖先的来源看待。”[3]在民俗文化里,葫芦是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要啥有啥的宝物。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甚至于可以这样说,葫芦文化已经融入到我们民族文化的骨髓里,它不仅是与民间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在我国历代文人创作的作品里以葫芦作诗的作品也是不胜枚举而且绵延不绝,如唐代李白的“壶中日月存心近,岛外烟雾入梦清”,宋朝陆游的“葫芦虽小藏天地,伴我云山万里身”。 可见,渔夫撒网捞一个葫芦上来并非随意编造,而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主导使然。

5、妖怪所变之物的比较

阿拉伯《渔夫的故事》中,妖怪化作一股青烟从瓶口缓缓飘出,继而变成一个庞大而凶恶的魔鬼,最后被渔夫骗进瓶子时亦是以一缕烟的方式钻进胆瓶。而在黔西北《渔夫的故事》中,老变婆却是以变为野蜂的方式飞出飞进。笔者揣测,后者中老变婆所变的野蜂是否与苗族生存的环境有关,毕竟,在苗族居住的深山老林里野蜂也是人类的一种天敌。

6、处置妖怪的人员比较

阿拉伯《渔夫的故事》中只有渔夫和一个妖怪,最后渔夫设巧计、布圈套、使自以为是的妖怪钻进了胆瓶,渔夫将其抛入大海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而黔西北《渔夫的故事》中就有大大小小七八个老变婆(妖怪),除了渔夫外还增加了自弗老这一主人公,而且自弗老作为民间智者在故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这种情节安排实际上也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折射,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渔夫在民间不过是极其普通的一员,作为社会最底层的最普通一员,他怎么可能仅凭一己之力就可以将七八个妖怪降伏呢,于是乎,就借自弗老这一人间智慧的化身来担当降魔除怪的大任。而在阿拉伯《渔夫的故事》里,为何单凭渔夫一人就可以将巨大的妖怪给降伏呢,这一点是否与阿拉伯民族崇尚个人力量有关?抑或是阿拉伯民族在面对未知的恶劣自然环境时将之抽象化了。这有待笔者今后作进一步研究。

三、结语

众所周知,我国是民间口头文学资源最丰富,而且是用文字记载民间故事最早最多的国家之一。不少世界流行的著名故事,都可以在我国找到它最古老的记载,比如说《黄粱梦》、《云中落绣鞋》、《灰姑娘》等。在其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中,我们同样也可以找到大量的“水鬼与渔夫” 或“渔夫和淹死鬼”等同一类型的故事。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钟敬文先生就曾撰述《中国民间故事型式》一文,文中列出的我国民间故事之“故事型式”多达45种,“水鬼与渔夫型”故事,竟然列于其中第二[4],足见该类型故事的丰富。毕竟,“易言之,但凡近水之处,不论河湖江洋,都有可能出现‘水鬼渔夫’的故事。”[5]中国各地流传的“水鬼与渔夫”的故事,其情节发展、结局大致有二:其一旨在用以诠说不时出现之溺死事件;其二,“水鬼” 往往摇身一变,成为众人企羡之“城隍”,成为一方保护神,其德行上是至高至善。显然,这些“水鬼与渔夫”型的故事与上述两则《渔夫的故事》相比,无论是其内容、情节发展还是故事结局乃至精神层面上都相去甚远。

至于黔西北《渔夫的故事》是否就是阿拉伯《渔夫的故事》在中国传播之后的“异文” ,囿于资料匮乏,史料不足,笔者不敢就此妄言。但外国民间文化在中国传播的例子也不是没有,如为我国城乡民众所熟知和喜爱的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美女蛇的古老原型,是由人们对大地女神又敬又怕的矛盾心理所创造,最先在公元前后流传于西亚或中亚的一个不崇拜蛇的民族中,后进入印度的《佛本生故事》,在南宋时期进入中国杭州,后经明代文人冯梦龙加工成为小说,于是在中国生枝开花,由一个区域性的故事转变成全国皆知的四大传说之一。[6]又如季羡林老先生在《柳宗元〈黔之驴〉取材来源考》一文中,他就认为在梵文、古希腊文、法文中有很多类似的故事,《黔之驴》并不是柳宗元的首创;杨宪益先生也指出,戏曲中的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故事皆来源于《格林童话》。

依笔者之见,在文化传承和传播过程中,谁是原创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对世界上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类同现象作一个深入比较,可以将其作为探索不同民族在面对同一现象时的不同思想感情和心理特征的一个窗口。

注释

[1]、[6][美]丁乃通,著,《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P7,P4。

[2] 《威宁苗族百年实录》编委会编,《威宁苗族百年实录》,内刊,黔新出(图书)2006年一次性内资准字第60号,2006,P163.

[3] 钟敬文,著,《钟敬文文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P658。

[4] 钟敬文,著《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M],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第一版,P342~356。

[5]详见,谢明勋,著,水鬼渔夫故事析义―――以聊斋志异王六郎故事为中心,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第19卷第2期,2003年5月,P2,P1。

参考文献

[1] 刘守华, 陈建宪 , 主编 ,《民间文学教程 》,[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段宝林, 主编 ,《中国民间文艺学》 [M] .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郅溥浩等 , 译 ,《一千零一夜》,[M]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4]谢明勋,著,水鬼渔夫故事析义―――以聊斋志异王六郎故事为中心,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 第19卷第2期,2003年5月。

作者简介

日本妖怪文化论文篇(5)

关键词:日本;平安时代;阴阳师;阴阳道;阴阳寮

一.阴阳师繁荣的时代背景

日本的平安时代是指从794年桓武天皇从长冈京迁都到平安京(即为现在日本的京都)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设立镰仓幕府为止。平安时代是取其首都平安京的名字来命名的,它是日本古典文学发展的巅峰时期。在日本的平安时代,整个日本的皇宫贵族阶级都十分推崇与欣赏中国文化,书写汉字成为当时贵族们的时尚活动,汉诗也十分流行。不但中国的文学在日本的平安时代盛行,中国的佛教文化也开始渐渐收到了日本人的认可与重视,并如雨后春笋般地迅速发展起来。然而,由于唐朝之后发生了“黄巢起义”,日本朝廷就此取消了长期的遣唐使计划,正因如此,日本开始大跨步地发展起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在日本的平安时代,人们对于妖魔鬼怪与神明的存在深信不疑,而妖魔鬼怪就与当代人同处在京都的都城内,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阴阳师的职业得到了发展,阴阳道的文化也开始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认可。与阴阳术在民间发展流行的中国不同,日本的阴阳道文化是由中央朝廷来掌控的,朝廷为此设立专门的官僚机构――阴阳寮。日本的阴阳道文化发展不久后,阴阳道界就形成了两大流派,一支是贺贸家的堪解由小路流,另一支是安倍家的土御门流,阴阳师负责当时天文历法的制定,并且还作为皇宫贵族们的生活顾问。

二.日本平安时代阴阳道文化的形成与内涵

日本的阴阳道文化并不是日本固有的文化,它是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与冲击下发展的文化,并且在平安时代达到顶峰。日本的阴阳道文化来自于中国道家与阴阳五行的思想。日本的阴阳道文化是在天文历法,占卜,古代巫术,黄老哲学,神仙思想与神仙术的基础上建立而成的。在平安时代,天皇下令设立专门的官僚机构阴阳寮,来主管国家天文历法的制定,并且占卜国家大事与兴衰走向。由于当时的日本科技水平与知识极为低下,人们的科学认知水平非常低,所以人们用妖魔鬼怪作祟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与疾病的缠身,为此阴阳师在朝廷中为皇宫贵族驱魔降妖,成为了贵族们的生活顾问。虽然日本的阴阳道源于中国的道教思想,但其在日本的平安时展中也不断吸收了日本传统宗教文化,并融入了日本的神道教文化中。

三.日本平安时代的阴阳师

阴阳师的职责是在宫中为朝廷进行天文历法的制定,占卜国家大事与兴衰走向与祭祀活动的主持举办,他们可以看见普通的凡人看不见的妖魔鬼怪,并且降妖除魔,化解诅咒,并且他们还可以召唤出“式神”,以便为他们办理各种事情。不但如此,他们还必须掌握天文学、土木学、医学、药学,学问渊博而通晓时间真理,略似当世的战略顾问。为了拯救苍生,消除在人世间的妖魔鬼怪,阴阳师们应时代的呼唤而在平安时代大放光彩,他们通过自己对阴阳道德感悟与咒语的掌握,降伏妖魔,稳定一方,成为在平安时代朝廷不可缺少的官位。然而,要成为出众的阴阳师是十分困难的,他们不但要对阴阳道熟谙于心,并且还要对文学、和歌、汉诗、茶道、乐器略懂一二,还得学会在险象环生的宫廷生活中保护自己免受他人的冤害,所以阴阳师是平安时代的一颗璀璨之心,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人才。

平安时代出现过一位阴阳大师――安倍晴明,为纪念这位传奇人物,日本拍摄了电影《阴阳师》(如图1)与动画片《少年阴阳师》(如图2),其中的故事主角均为安倍晴明。安倍晴明处在平安时代阴阳道的鼎盛时期,其师傅为贺茂忠行,是当时极具影响力的阴阳师。根据记载可知,安倍晴明的父亲安倍益材救了一只白狐狸,这只白狐狸是修行多年的狐仙,狐仙为了报答安倍益材父亲的救命之恩,变化为人形,以身相许来报答安倍益材之恩,于是便生下了安倍晴明。晴明正是由于是修行多年的狐仙之子,故他传承了他母亲的强大法力,天生就能看清凡人不能看见的鬼魂与怨灵。日本作家梦枕貘在其小说作品中对安倍晴明的外表是这样描写的:“他总是身着白色狩衣,肤色白皙,眼角细长。处子一般的朱唇边,时时浮现出一抹仿佛含着蜜汁的微笑。”显然作家梦枕貘是将狐仙之子的形象特征赋予给了他小说中的安倍晴明。

参考文献

日本妖怪文化论文篇(6)

引言

《鸦》的背景是新世纪的东京,这里既是日本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各种资讯、情报汇聚的地方。但是连环杀人案的爆发让人感到匪夷所思,杀人手法非人力所及,且受害者都是血液被吸干成为一具干尸。这些案件的制造者是前代守卫都市执行者“鸦”做的。为了制止案件发生,青年乙羽在少女百合的帮助和指点下,成为新一代守护和平的使者“鸦”,使用能够斩杀邪恶势力的刀和黑暗怪兽进行战斗,这场关系到未来的激战,在夜色的笼罩下展开。本文从《鸦》背景和剧情入手,分析神怪思想在现实世界的体现。

《鸦》中展现出的神怪思想

1.动画《鸦》确立的鬼怪氛围

人类和生命构成彼岸空间,灵异和死亡构成阴森的彼岸之地。人类从认识生存起就想象着难以触碰的彼岸世界。人和神鬼之间的故事就此展开。动画片《鸦》就是以此为视角,展开剧情的。类似于“河童杀人事件”的频发,为了调查此神秘事件,绯鸣和同事到新宿拍摄,却遇到恐怖生物杀人。另外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赛,一个叫做“鸦”的男子听从白发少女的命令,以强大的力量消灭恐怖生物,化解人们身边的危险。经过一番调查,化名“鸦”的男子是城市守候者,而这一连串鬼怪事件是由上一任“鸦”制造出来的。经过壮阔、激烈的战斗,将扑朔迷离的事件一一澄清,两代“鸦”分别代表着正义和邪恶,在关系着妖怪和人类的争执中,在黑暗的夜里展开殊死搏斗。《鸦》以动画为载体,用鬼怪为视角,将世间种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进行演绎,人们在观赏此片时,会从中寻找到日本鬼怪思想的影子。

2.通过《鸦》看日本鬼怪思想

神秘少年“鸦”使用奇异道具幻化为身穿黑色铠甲的英雄,用强大的不可思议的力量消灭行走在世间,转化为人性的生物,他们本不属于这个世界,却浪迹在市井之间,带来一场场浩劫。日本动画善于用鬼怪形象来展现这个民族的“死亡情结”。其类型基本分为魔女、娃娃、妖怪等。日本人观念中的“灵异”分为两种,一种是非人的妖怪,他们本身就是藤、树、石,甚至是乐器、书本,经过修炼成为妖,这是日本固有是“万物有灵”思想的延伸,也体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界神灵的敬仰。另一种是人类死后而变成的“幽灵”,这源于日本人对前人的敬畏和祖灵的信仰。和幽灵相遇是源于因果,而遇见妖怪就是出于偶然。这是日本人对于鬼怪思想的基本认识。

鬼怪思想对现实世界的映射

1.神怪思想映射现实世界的黑暗

人的本能是在黑暗中点亮指路的灯火,因为人在很早之前就明白,在黑暗深处,总是隐藏着恐怖的事物对自身造成一定的伤害。新世纪的东京,虽然现代化的生活给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上带来便利和快捷,但是对生活环境的破坏也让人们的欲望变得更加强烈。在囚笼般压抑的世界里,人性很容易就被扭曲,原本美好的事物在黑暗环境的衬托下变得邪恶起来。《鸦》故事在黑暗中展开,连环杀人案让人变得恐惧不安,四周充满和“死亡”相伴随的要素:丑陋、恐惧、阴森、腐朽……站在生命对立面的死亡,其深层次含义就是“恶”。这种环境给神怪以滋生的土壤。

2.神怪反射出人的精神

《鸦》中刻画的众多各具特点的鬼怪形象。有的眼镜漆黑一片,透露出绝望、孤独、冷漠的情绪,给人一种诡异的美。孩子的柔弱和鬼怪的狠毒在人们心灵上投射出悖论的感受,他们的愤怒、凶狠、扭曲,既体现出人们的心灵的恐惧和不安,有展现出报复、占有、自由等欲望。有的鬼怪身上散发出怨恨、哀伤的情绪,她们大多采用女子的形象。

3.运用神怪形象来反应人性

日本宗教理念中有万物皆神灵的说法,不论是妖、幽灵还是鬼怪,都有自己的观念和行为方式,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鬼怪的敬畏心逐渐减少,传说中的神鬼形象给人带来距离感和神秘感,而动画片的形象更加具有人性化。动画片将人和神鬼的形象结合起来,每一种鬼怪都带有人类的自卑、悔恨、喜怒哀乐以及对感情的追求和执着。这也是《鸦》这部片子将人性中的美好,在鬼怪身上进行反应。例如爱情、友情以及相守不离的信念。人性中的弱点在鬼怪身上暴露的更加充分,自私、贪欲、邪恶等品质被无限放大,人们对其进行指责和消灭的同时,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反思,一种教育并且获得一种升华。

结束语

日本文学作品中,鬼怪题材由来已久,在现在理性社会中,各种各样的鬼怪没有消失,反而有越演越烈的态势。日本鬼怪片和欧洲影片的区别在于,日本更注重营造纯心理性和视觉理性间的恐怖,给人带来心理冲击。日本动画中较多运用鬼怪的体裁,这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人在现实社会的压力下产生的压抑情绪,在虚拟的动画中表现对鬼怪和奇幻的追求。神鬼文化已经是日本动画的重要素材,动画用独特的魅力和表现方式对传播、延续鬼怪文化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鸦》这部动画片运用动漫语言和特定场景,让鬼怪形象深入人心,将现实社会中的现象映射在作品之中,给人以生命的启示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日本妖怪文化论文篇(7)

2、《东京巴比伦》。皇昂流是皇家第十三代掌门人,天赋极高的阴阳师。他有个龙凤胎的姐姐北都。喜欢打扮和开玩笑的姐姐经常将昂流打扮的恰到好处。樱塚护星矢郎,表面上是一位普通的兽医。实际上他是著名的唯一可以与皇家抗衡的暗杀集团的首领!说是暗杀集团,实际上只有他一个人。

3、《夏目友人帐》。夏目贵志生来拥有强大的灵力,能感知平常人所无法接触的妖怪神明的存在。因其父母双亡,多年间辗转于互相推卸责任的亲戚之间,同时被其能力影响,受到同龄人的欺负,未曾与任何人深交,造成性格一定程度上的孤僻。本性和善,宽厚,踏实,对于自己经历的不幸,无论人类还是妖怪都未曾怨恨过。

4、《通灵王》。在夜间的墓园里,小山田万太与麻仓叶初次相识。从这一刻起,两人结下不解之缘,万太的命运开始随着麻仓叶特殊的“通灵人”身分,起了非常奇妙的变化。人们是这麼说的:在世间徘徊的死者之魂,在大地森林里喘息的精灵,以及众神佛们──能与他们自然地交流,并且在人间随心所欲地行使人类无法可及的力量,这些人我们通称为通灵人。

5、《滑头鬼之孙》。自幼和妖怪们住在一起的少年“陆雄”非常喜欢妖怪,而且也希望能继承自己的祖父“妖怪首领滑瓢”,成为一个优秀的妖怪首领,但在他知道很多人们都非常讨厌妖怪后,他的想法因此有所改变。平时的外表是普通少年的陆雄,由于拥有 1/4 的妖怪血统,因此能在夜晚时变身成为妖怪。在几经波折后,陆雄开始思考自己的身分和存在的意义,承接了百鬼夜行的他,是否能够顺利顺利带领众多妖怪。

6、《结界师》。墨村良守是一个虽然不情愿,却得继承代代相传的结界师这份工作的小学生,因为代表间流结界术正统继承人的方印出现在他的身上,爷爷为了让良守成为称职的继承人,从小就对他施行斯巴达教育。目前将守护乌森的工作交给良守,享受著退隐的生活。而年纪比时音大的青梅竹马雪村时音,同时也是另一个号称也拥有间流结界术正统继承资格的雪村家的新一代传人。

7、《东京暗鸦》。过去大战时期,日本帝国陆军为将咒术运用在军事上而建立阴阳寮,并派任传说中阴阳师安倍晴明的後裔、土御门家当家的天才阴阳师土御门夜光担任统领,成功缔造日本咒术界的改革,成为现代咒术之父。大战末期,处于败势的帝国陆军要求夜光实行大规模咒术仪式以挽回局势,但结果仪式失败,不只做为执行者的夜光身亡,还强烈的扰乱首都东京的灵气,使东京百鬼夜行、妖魅纵横。

8、《魍魉之匣》。1945年,海军中尉夏木津礼二郎在战场上救了一个战友。那人自称久保中尉,但他其实只是个普通士兵,为了能在被俘时获得较好的待遇,他从尸体上偷了身份证明假冒军官。一场爆炸令夏木津的左眼失明,他躲进山洞里准备拿布包扎伤口。突然,他凝视着久保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原来通过左眼,他竟看到了久保的过去……

9、《银魂》。江户时代末期,被称为“天人”的谜之异星人来袭。于是地球人与天人之间的战争瞬即爆发,为数众多的武士和攘夷派志士都参与与天人的战斗。幕府见识到天人强大的实力后,最终向天人低头,放弃武士不管,擅自与天人签订不平等条约,准许他们入国。其后更颁布了“废刀令”,夺走了武士的刀,使他们无力反抗。

10、《奇幻贵公子》。一个有预知和感应能力的少女麻衣,参加了学校的一个专门接手调查和灵异现象有关的案件的社团SPR。在她高中期间遇到了一连串迷样怪异事件,麻衣受校长之托去解开事件迷团。

11、《风之圣痕》。天空在超高层旅馆的上空分成了两半,烧尽一切的烈炎与斩断空气的烈风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从异界召唤来的精灵兽吼叫着,巨大的魔兽震裂了大地。但是,这并不是发生在异世界的故事,而是围绕着一个和我们相同世界的女子高中生的战斗发生的。

12、《双星之阴阳师》。曾是最强最年少的阴阳师、以拔除所有污秽为目标的少年焰魔堂辘轳,自经历被称为”雏月之悲剧“的污秽屠杀事件之后,决心放弃阴阳师身份来度过漫无目标的人生……但某天宿舍搬来一位名门阴阳师少女化野红绪,以最强为目标的她丝毫看不起毫无干劲的辘轤,造成两人间水火不容。

13、《怪ayakashi》。三个独立的故事组成的,分别是“四谷怪谈”、“天守物语”和“化猫”。每个故事都是独立的,画风也完全不同。前两个故事是很正常的风格,只有“化猫”的风格是古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