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动漫文化论文

动漫文化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3:17

动漫文化论文

动漫文化论文篇(1)

关键字:3D 动画大资本模式

1.美国动漫的探索与发展

⑴布莱克顿与科尔

1895年,电影放映机的发明,对动画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十多年后,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正式诞生,动漫进入探索发展阶段。20世纪初,在爱迪生实验室工作的美国人布莱克顿偿试了动画的最新探索。1906年,布莱克顿用粉笔画以“逐格拍摄”的技法拍摄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后来,他又用这种方法,同时吸收了当时流行的融叠、重复曝光等电影技巧,制作了《闹鬼的旅馆》、《奇妙的自来水笔》等动画片,引发了巨大的轰动。这些是美国最早的动画。

1906年后期,法国有科尔运用摄影上的停格技术,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系列影片《幻影集》,生动反映了影像之间的变化。1908—1921年间,科尔共完成约250部动画短片。他的动画片注重以视觉语言来探索动画表现的可能性,而忽视故事和情节,具有鲜明的个人创作倾向。同时,他也是第一个利用摄影技术将动画与真人动作相结合的先驱者。科尔因此被奉为现代动画之父。

⑵麦凯与赫德

另一位早期伟大的动画家是麦凯。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人。他从儿子把星期天连载漫画剪下做成手翻书游戏受到启发。1911年,麦凯做成自己的第一部动画影片,内容取自他的著名漫画作品《小尼摩》中人物及故事情节,他亲手绘制原画并为之着色。1914年,麦凯推出动画史上著名的代表作《恐龙葛蒂》。

1913年,美国有巴瑞在成立的动画公司里将连环画以动画形式放映出来,人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在银幕上“”上起来,吸引了很多人前来观看。在当时,观看这样的动漫作品成为一种时尚。

1914年美国人赫德发明透明的赛璐珞胶片,用以取代原先制作动画的动画纸。至此,动画家可以把这种动画形象与背景分开,活动的形象和背景单独绘制,把背景当做衬底与画有活动形象的透明赛璐珞胶片叠在一起,进行逐格拍摄。这是传统手工动画制作颇为经典的制作方法。这种动画制作技术的改进,使动画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奠定了动漫产业化发展的基础。由于动画制作技术方面的不断探索,比如逐格拍摄法运用、赛璐珞胶片的发明、电影拍摄技术引入动画领域以及像布莱克顿、麦凯等一大批富有实验探索精神的动画家的出现,动画制作技术和创作理念基本成熟,动画从此进入初步发展时期。

⑶弗莱雪兄弟的动画

20世纪初期,弗莱雪发明“转描机”,借助这种设备,可以将真人电影中的动作转描在赛璐珞胶片或动画纸上,大大提高了动画的表现力。1916年之后,弗莱雪兄弟俩一起创作了《从墨水瓶里跳出来》、《小丑柯柯》、《大力水手》系列片,这些利用转描机制作的动画片很快风靡世界。

⑷动漫明星——菲力猫

1919年,一个可以与后来的“米老鼠”相媲美的动漫形象——菲力猫登上了动画历史舞台。这位动漫明星诞生在由导演图·梅斯麦孕育的动画片《猫的闹剧》中。梅斯麦学习麦凯创作恐龙葛蒂的技巧,,赋予菲力猫易喜易怒的独特个性,并以特殊的移动方式为菲猫设计了几款“招牌”姿势和表情,使之成为美国连续10年最受欢迎的动画明星。同时,菲力猫唱片以及菲力猫儿童贴纸等商品热销于儿童市场。菲力猫形象的风靡和商业上的成功也吸引了众多动画从业人员加盟动画制作行业,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动画家。动画片生产数量急剧增长,一些至今仍脍炙人口的卡通明星相继出现,预示着美国动漫发展的另一个崭新时代——动漫产业时代的即将到来。

3.美国的动漫特点

⑴丰盛华宴的视听觉:美国动画片在画面处理、音乐配置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水平,这不仅体现在直接利用计算机生成图像的三维动漫作品中,也同样体现在手绘二维动漫中。随着3D不断发展和对电影各方面技术的吸纳,美国动画片的视听冲击效果越来越富有震撼力。

⑵走在世界前列的动漫技术:美国动漫作品的技术主要表现为电脑技术和电影特技的全方位运用。美国动漫的电脑制作在娱乐领域具有无可比拟地位和强大发行策划能力,创造了无数经典动画片的美国娱乐巨头迪士尼与苹果公司旗下拥有最先进电脑技术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结为合作伙伴,签订了制作电脑动画长片的协议,迈出了美国动漫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使用,为美国动画异彩纷呈的画廊加上浓重的一笔,开启了美国动画创作的崭新天地,也进一步形成了美国动画的特色。

4.美国动漫的产业模式

⑴大资本模式

美国动画的制作成本很高,动画影片动辄耗资几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点: ①制作成本高。动画片制作包括动画片的剧本、形象设计和分镜头以及具体制作,其工作非常繁复,工作量也非常大。②宣传推广耗资巨大。美国动漫市场运作模式基本上遵循好莱坞电影模式,利用各种媒体发动宣传攻势,预告片,全球同步上映等,因此推广方面所费资本很高。

⑵商业化运作

作为高成本的回应,美国动漫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美国动画片在播出环节即收回投资成本并获得高额市场利润。而这种局面的开创,是和美国动漫的商业化运作分不开的。①在故事设置方面严格遵循商业电影的模式。②整合营销的推广模式拓展出广阔的商业空间。

总之,美国动画片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在不失审美水准的同时将娱乐性放在首位,以夸张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动听的音乐,以及由高科技合成的视觉效果和丰富的想象力等,烹制出一席视听享受的丰盛华宴,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心;同时广泛施展各种商业策略,打造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产业经营模式。这些特点既为美国动漫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回报,也为世界其他国家动漫业的发展走向提供了创作上的启迪和模式上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米高峰等 影视动画的“影视性”表演与“动画性”表演[J] 电影评介2010.12

[2] 周 著 试论动漫企业在产业人才培养中的角色[J] 学术论坛 2010.12

[3] 米高峰等 试论美国动画的价值观输出与文化传播策略[J] 中国电视 2011.05

动漫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中国动漫;民族化;文化竞争力

动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具有商业性、娱乐性的同时还具有文化传播作用。作品的传播必然会依附于一种文化。在当代动漫所依附的多元文化中,民族文化越来越多地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形成了动漫民族化这一文化特征。所谓动漫民族化,就是指动漫艺术作品展现本民族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并传达本民族独有的气韵和精神,也就是指作品的视听要素等艺术表现形式上民族性的积极展现,和作品的主题及精神意义等艺术内容中民族性的深入表达。动漫民族化不仅仅影响着一个国家动漫产业的发展,而且还深刻影响到这个国家文化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动漫民族化不仅关系到产业的发展,还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水平。

一、动漫民族化的发展动因

动漫艺术是一种集文学创作、美术表现与视听艺术为一体的现代艺术形式,其本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感染力及巨大的商业价值,在其创作过程中必然以相应的文化为依托。纵观国内外优秀动漫作品,基本具有一个普遍特征,即独特的民族风格、鲜明的文化印记与深刻的民族文化思想都被很好地融入动漫作品中,成为了民族文化精神的传播载体。因此,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的有效结合既存在可能性,又有着必要性。同时,文化产业的性质也决定了两者的结合既有产业方面的意义,又有文化方面的意义。

1.动漫民族化是文化市场的内在需求

从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分析,动漫产业成为国家经济战略转型的重点产业,与国家经济基础、文化市场完善程度及国民文化需求存在着必然关联。经济的增长,促使国民由以往单纯的物质消费转向更高层次的文化消费,在文化市场日益完善的基础上,文化需求也开始由外在逐渐向内需发生着改变。针对动漫产品这种文化消费而言,要占据市场,就必须把握受众的文化心理,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业界的铁定规律。

综合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可以看出,一个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必然会引发对本民族文化的诉求。他们期望从民族文化中探寻到本民族曾经拥有过的辉煌、民族的气节与自信,这种现象为动漫的民族化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作为动漫作品的主要受众群体青少年而言,尽管他们在心智方面尚未成熟,对本民族文化的了解也不太深厚,但是自幼便浸润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形成了一种无意识的亲近感,利于对动漫民族化的认同与接纳;对于成年受众来说,由于他们的文化意识、伦理道德观念以及文化审美意识已经定型,通常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情结,因此作品本身就必须迎合他们的文化情趣和社会心理。在“动漫全龄化”的背景下,动漫民族化必将成为开拓文化市场的重要因素。

2.动漫民族化是文化传播的外在需求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人们在对于异域文化存有隔膜甚至抵触的同时,又不免产生更多的好奇与期盼。因为,民族化不仅仅是一个静态、被动的过程,在其发展行程中,还具有“他者化”过程,即在各国与民族文化横向交流中,存在着相互渗透与影响的关系。这一现象在美国动画中表现得极其明显,更进一步解释了文化边境相对地理边境更易跨越。“他者化”为动漫民族化插上了翅膀,成为了文化传播外在需求,为动漫产业开拓了市场,提升了产业实力。

动漫艺术与文学、影视等艺术所不同,是一种重视觉感观而略化文字语言叙述的艺术形式,因而更易被受众所理解接受。同时,由于动漫的主要受众为青少年,对于培养他们的文化认知、文化习惯及价值观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动漫为核心向世界传递民族文化已经成为世界动漫强国的共识。日本在1995年颁布了“文化立国”战略,其核心就是以动漫作品为载体,向世界传播日本文化,通过完善的产业链将日本从贸易大国转变为文化强国。20年的实践证明,日本动漫已经超越了其他艺术形式,成为世界青少年了解日本文化、亲近日本文化的重要途径。

3.动漫民族化是文化竞争力的综合需求

当代世界的发展,已经从以往的军备竞争开始向文化竞争发生着悄然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以其特有的“柔性”成为了各国在世界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相对于军事和经济力量而言,文化的力量更加吸引人,而不是压迫人,因而更易被接受。动漫产品作为一种文化商品不仅影响到人的消费行为,还会影响到人的文化意识,其影响程度取决于这种文化所具有的文化竞争力,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真正崛起的关键性因素。

文化竞争力不仅体现在消费层面,还体现在意识层面。动漫民族化就是要借助于作品所体现的民族审美理念、审美趣味、审美习惯和审美价值取向,积极地寻求与外部世界的审美同构关系,传递本民族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而这种文化与产业的结合所构成的文化竞争力,既是一种国家文化安全的需求,也是一种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文化在国际文化中的地位的需求,是一种跨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种领域的综合性需求。

二、中国动漫民族化存在的误区

中国动漫自诞生伊始,虽然经历了复杂的政治斗争与时代变迁,但是从未摆脱过本民族情结。20世纪40年代,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就是依托民间故事为题材,突出了抗战时期“坚持信念、万众一心”民族风格,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抗战到底的民族志气与必胜信念。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动漫创作中明确提出了“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创作理念,不仅创作出极具中国民族艺术风格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鸿篇巨作,还借助中国水墨画形式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独具中国艺术美学与民族意识的经典作品,确立了“中国学派”的整体风貌。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大量日美动画的强烈冲击下,动漫创作民族化却进入了迷茫时期。为了迎合动漫产业的商品化与时代性,在创作中有人主张“放弃民族化风格”,进而建立“国际化风格”。这一时期,动漫的创作数量虽然明显提升,甚至超越日本成为动画产量最大国,但是动漫作品的质量却未能获得提升,其内在的文化竞争力反而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是究其根源,则表现为动漫民族化创作理念上的迷失。在全新影视技术冲击与全球化市场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民族化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也更有必要正确认清在动漫民族化创作中所存在的误区。

1.误区一:传统的就是民族的

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派”创立的根基是出现了大批借鉴传统艺术形式、传统艺术风格与传统艺术技巧的动漫作品。其中既有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也有借鉴京剧造型的《大闹天宫》,还有水墨动画《牧笛》……这些极具中国民族特征的动漫作品受到世界的广泛好评,也成为我国动漫民族化创作的经典模式。但是随着时展,这种程式化的造型与过于强调说教的内容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直至今日,依然存在认为“花脸人物戏曲化,动作和锣鼓点子”就是民族化风格的误解,认为拥有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外在特征就是民族化。艺术表现形式始终是文化精神的载体,没有深刻的内涵只是徒有外在形式终将是没有生机的。正如《大闹天宫》的成功,固然与借鉴民族艺术风格有着必然关联,但如果没有经典文学与深刻的时代内涵作为根基,它一样将会是一种空洞的伪艺术。

2.误区二:民间的就是民族的

这种观点认为,动漫作品只要取材于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就是民族化。诚然,民间文化孕育了浓厚的民族文化性,通过故事和神话为载体传递着思想观念和文化立场,因为生存环境的同根性,使得更容易被接受和传承。然而,在文化共荣的当今,人类文化的整体性并未因区域而割裂,而是呈现出同一性的态势。解读一种文化的原理也同样适用于解读另一种文化,对个性民族的认识成为认识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成为文化同一性的表现。动漫民族化不是对民间题材的表面解读,也不是单一文化的传递,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入手反映出不同的价值取向。美国动漫的成功在于,在解读不同民间文化时,是站在自己文化的立场上,虽然会虚化民族性,但不会篡改和否定民族性,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文化评判,体现了站在世界的角度认识民族的创作理念。

3.误区三:历史的就是民族的

中国拥有悠久而灿烂的历史,这是很多动漫强国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历史的积淀无疑为我国动漫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与创作题材。于是在国产动漫创作中,将故事随意与历史嫁接,让人物在时空中穿梭,通过特定的历史空间演绎着当代人价值观也成为了一种模式。这种缺乏文化底蕴与内涵的创作也许会博得一些受众的眼球,但绝不可能影响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这些庸俗泛滥、内容空洞的动漫作品过度出现,只是扩大了产业规模而无法提升文化竞争力。历史作为动漫创作的载体是来借鉴的,而不是用于篡改的,不是穿古装、说古话就是民族化,这种形式民族化、内容通俗化的动漫作品,在内容和意蕴上往往是苍白的,其生命力和扩展力也是局限的。

三、美日动漫民族化的模式比较

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上被公认的两个动漫强国。基于经济因素、产业环境及政策因素的差异,两国的动漫产业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美国动漫产业强调市场性和商业性,注重高科技在创作中的应用,力求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日本动漫产业则是在不忽略商业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作品的内涵性,期望达到传播效应最大化。两种产业模式虽然存在理念的差异,但其生存的根本却存在一致性,即重视动漫民族化在作品中的表现。美国动漫为了突出商业价值,更多融合了世界文化,但在表现中则凸显其民族性格,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性格民族化;日本动漫则是重视传播效应,在固守本土文化的同时,旨在体现其文化内涵,是一种内涵民族化的表现。

1.美国动漫中的性格民族化

美国作为移民国家,是不同种族与多元文化的聚集,崇尚自由和民主、追求平等与快乐,所以美国动画在文化表现上也是融世界文化之精华,着重表现“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崇尚自由的个人主义、开拓和探奇的冒险精神”民族性格。在题材选取上,一方面坚持原创,另一方面则注重对世界文化的吸收与借鉴。这种吸收与借鉴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照搬,而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通过更深层次的挖掘与剖析,利用其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展现美国特有的民族性格。例如,《花木兰》取材自中国历史故事,作品紧扣木兰替父从军、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忠孝思想,但在人物塑造上却摆脱了中国儒家思想的愚忠思想,将木兰塑造成一位勇于打破传统,寻求自我价值的现代少女形象,具有典型的美国式独立精神。

美国动漫的民族化是在重视商业价值的理念上,通过对世界文化的深度剖析与利用,以原创为载体,利用夸张搞笑的肢体动作、风趣幽默的语言,将美国民族的乐观和积极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的创作不是为了讲述故事和灌输价值观,而是通过动漫本身所具有的娱乐属性,向世界传输快乐,展现美国的民族性格,使受众在欢笑中体会乐观,在情节中感受冒险,在结局中感叹个人主义。

2.日本动漫中的内涵民族化

日本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东张西望”的借鉴理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文化特征。一方面,他们固守着传统理念,而另一方面则积极借鉴了世界文化,在固守与借鉴的同时,他们更主动地将两者融汇,形成了“和洋交融”的新的民族文化。在题材选取上,日本动漫更注重对本土文化的挖掘与利用,促成了日本动漫文化从兼容多元文化向突出本土文化的转型。多元文化兼容模式注重动漫“形”的结合,通过多元文化的融会,弱化甚至混淆了主题文化,目的是传播动漫作品;而本土文化突出则是侧重动漫“意”的表现,在不忽视多元文化融汇的前提下,强化主体文化,目的是弘扬作品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例如,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就是旨在宣扬日本文化中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和神道教万物有灵理念,引发了日本国民对传统宗教的再度追捧。除了题材之外,日本动漫还注意利用创作技法来渲染民族内涵。例如,日本动画中还常常出现残月如钩、樱花纷飞、老树昏鸦等具有东方美学思想的景物刻画,借以渲染怜惜、哀伤、忧愁的氛围,其所要表达的正是日本美学中的空寂、物哀、幽玄的审美意识。

日本动漫民族化不是盲目的固守,而是积极地借鉴与融汇其他的文化,并在长期的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基于宗教意识、民族精神和审美情趣而存在的,它将这些传统的意识形态与过去、现在和未来相结合,在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需求的背景下,着重突出本民族的文化,使之具有浓浓的日本痕迹。

四、中国动漫民族化与文化竞争力的再思考

中国动漫民族化曾经经历过辉煌,也曾经深陷低谷,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动漫民族化进入了迷茫时期。一方面,弘扬还是抛弃民族化成为业界的议论焦点,而另一方面,如何发展动漫民族化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结合我国动漫民族化的误区与美日动漫民族化的成功经验,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再思考或许是中国动漫民族化的关键所在。

1.如何做到“形神兼备”

中国动漫民族化中长期存在的误区导致了中国动漫民族化只具其“形”(外在)而不具其“神”(内涵)。这种现状并不是真正具备民族特色,因而相对于美日动漫,在市场上无法构成产品的“独特而有效差异性”,也就是文化竞争力的缺失。究其根源那种从形式上图解文化内容的方法,是对民族文化内涵的忽视。动漫从业者不能只重视技术与理念,而应该加深自身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从民族精神、文化意识入手,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民族文化,创作出更多“形神兼备”动漫作品。

2.如何处理传承性与共融性

民族文化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的共同体,在承载着历史的同时也在传承着历史。民族文化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审美意识、审美习惯和审美价值取向,并使该民族审美倾向在整体上具有一致性,它不应该是一个静态的、被动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主动的融合过程。当代人的审美倾向在文化全球化、商业化的背景下,已经呈现出时代特性,它不是一种单一文化载体,而是一种多元文化的共融体。因此,当代动漫民族化应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融合时代特征与多元文化,创作出“华魂洋才”的动漫作品。

我国动漫产业发展至今,其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而其中动漫民族化是动漫产业方向盘,在指引方向的同时更具有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树立国家形象的积极作用。在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认真研究动漫民族化与文化竞争力,突出我国动漫民族化的内涵表现,使之形神兼备地传播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着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朝阳.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研究――基于传统文化表现的视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2]蔡亚南.日本动画产业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动漫文化论文篇(3)

关键词:动画暴力;儿童;思想性;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G22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 胡晓,重庆文理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讲师,重庆402160;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博士研究生,重庆400799。董小玉,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400799

2013年10月,《新闻联播》报道动画暴力门后,各大报纸杂志对于动画内容健康问题不断关注。动画内容涉及暴力、色情等儿童不宜的内容,是动画制作者出于政策与道义应该禁止的事情。正如光明日报文章《日本动漫的壮大与困境》中描述日本动画经历的命运,我们也正在经历日本50年代动画内容被质疑的困惑。

一、儿童动漫内容不当源于思想性缺失

动漫在我国已有长足发展。20世纪初万氏兄弟拉开了中国动画制作的序幕。建国后,动画观众被定性为儿童,在内容设计和思想高度上,体现为“传递真善美”和“启发心智”的特点。经历的冰霜期后,随着市场经济及动画本身的发展,动画逐渐由儿童消费品变为以青少年和中青年为主要消费群体的消费品。近几年,随着动画制作技术和创作团队实力的增强,动画规模不断增加,如《魁拔》等作品的制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然而,近年来动画的“味道”却越来越少。回想《小蝌蚪找妈妈》、《渔童》、《大闹天宫》、《海尔兄弟》、《黑猫警长》等经典影片,集趣味、真、善、美于一身。相比之下,电视台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以及《熊出没》,虽然拟定主题是宣扬环境保护、团结友爱互助,然而给人印象深刻和吸引观众的地方,似乎仅剩“搞笑”。

这里我们需要端正这样一个态度,动画片是需要分级的,即使国家不分级,家长会自觉挑选适合儿童观看的动画片。以上两部新近动画片虽因其关照当下社会现实、纾解成人生活压力等受到媒体和学者肯定,但由于儿童是其销售定位受众之一,并且占受众的很大比重,就不得不考虑其面对儿童的适当性了。

以《熊出没》为例,片中反复使用的“蜂窝扣头”、“偷窃光头强的食物与工具”、“被雇主训斥”、“被熊大熊二恶搞”等情节,在儿童心中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陈可红提出儿童动漫的三原则:快乐原则、童稚影像、寓教于乐。也许上述商业影片尊重了儿童的快乐原则,但快乐原则本质是建立在儿童对于外部事物的认识与喜好之上的,偏重其搞怪与激发笑点的成分,不顾对儿童认知的引导,便丧失了“寓教于乐”的原则。而更令人担忧的是,儿童沉溺于其搞怪情节而非对“真善美”的认识与欣赏,这对儿童审美品位与价值观形成是非常有害的。动画作品要深入人心,叫座又叫好,仅仅搞笑显然是不够的。

动画内容不当导致动画抵制运动兴起。光明日报文章《日本动漫的壮大与困境》[41,谈到日本新世纪漫画之父手冢治虫在20世纪推行动漫改革,由情节模式单一的“happy ending”式动画,转向更为注重故事情节的分镜头动漫作品。然而,尽管技术与方法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爱虫的手冢治虫先生还是遇到了20世纪50年代日本掀起的驱逐动画风潮的困境。因为,家长认为孩子们不能从动漫中学到知识。中国的教师与家长限制儿童观看动画的习惯似乎由来已久。笔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和儿童发现,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但是多数家长认为动画片纯属娱乐内容,没有“营养”,且很难控制观看时间,担心他们视力下降,因此对动画片观看进行严格限制。因此多数学校及家庭制定了严格的动画播放时间。笔者在一家幼儿园采访,学校动画片播放时间为每天10分钟。一个大班的小女孩告诉我,如果不上学,家长每天也只允许她看10分钟动画片,一集都看不完。动画影响学习和视力,于是教师与家长对于动画的播放限制便发展到如此极端的程度。

多年来,很多专家指出动画内容不当的外在原因是动画不分级制度。而从动画创作来看,缺乏思想性、知识性统领动画创作内容,导致动画作品缺乏文化教育意义,是动画在实际制作中内容不当的内在原因。动漫创作者和运营商对动漫文化内涵不明确、功能性认识不足,导致了目标导向不明确、内容随意性大、多而不精,出现内容不适当的问题。

二、抓住动漫文化创意本质,营造动漫文化氛围

手冢治虫在面临家长抵制动画运动兴起的情形下,通过挖掘漫画的文学性特征,使漫画具有儿童阅读文学书籍一样的功效,读漫画一样能够达到读文学作品一样的高度和享受,后来日本动漫不仅被儿童所喜爱,而且吸引了众多成人观众。

动漫作为亚文化产品,是蕴含了制作者的文化底蕴、制作工艺的作品,它跟美术作品、音乐作品一样,都具有传播文化、艺术与教育的功能。要发展动漫产业,首先需要抓住“文化产品发展文化”的实质。技术、资金、营销手段,都是为作品本身的文化内容宣传服务的,让读者认同作者的观点,接受作者的作品,奔走相告、宣扬作者的作品,这是动漫制作者和发行者所希望看到的。因此,动漫创作要从文化创意上下功夫,而不是从表面的搞笑、故事情节的光怪陆离上下功夫。

例如,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虽然描写了主人公进入怪异的废弃主题公园后发生的一系列的怪异情节,然而这些奇怪的所见并不是故事的主题思想,它只是为了揭示主题而服务。该故事通过上述情节描写,用现实无法表现的人物形态,如不会说话的怪物,乘火车回家的幽灵,表现出对于人性的探寻、对心灵回归的期盼,使观众与作者一起沉浸在故事的奇思妙想中,回味无穷。

麦克卢汉指出:“媒体是人的延伸。”我们需要深入探寻动漫的主题思想,塑造动漫艺术风格,形成动漫民族艺术特色,才能真正出好的作品,并以此规避仅靠“搞笑”来赢得观众的尴尬。正如此次动画暴力门,搞笑挖空心思后,就变得怪异,超出规范,几百集的动画片,难保不“越轨”。

三、直击不同人物内心世界,携手动漫作品共同成长

动画的叙事主题中,很多以“成长”为主题。动画主人公多为孩子和动物,因为他们最单纯,笑便是笑,生气便是生气,而且表情非常夸张。动漫从技术上使用这样两种主人公容易发挥动漫夸张造型的优势,表现人物形象和动作;从动画人物心理来看,如《千与千寻》、《悬崖上的金鱼姬》、《宝莲灯》等,从人物开始心灵脆弱、不成熟,到历经磨难,最后以一两拨千金的气势拯救世界,成为成熟的人,获得优秀的品质。这不仅是对动画故事的完整描绘,也是对缺乏能力和信心的孩子及大人们的心灵的补缺。我们没有能力在现实中飞翔、解决大麻烦、拯救比我们强大的他人,没办法解决心灵的焦虑、孤独和脆弱。而在动画中,观众却可以和主人公一起历经艰险,解决不可能的任务,最终找到心灵的归属。这不是回避世界,而是我们需要跟着动画人物一起“成长”,我们的心灵需要这样的“正能量”。

动漫故事结局可能并不完美。如《美丽城三重奏》中,主人公champion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苦心陪主人公练习自行车技术,却在参赛中被黑手党绑架到美国,奶奶与狗、爵士三姐妹历经磨难,救出爱孙。故事结局,并没有交代champion多么成功,似乎除了champion成年,生活没有改变,仍然是那个干瘦的长睫毛男“孩子”,似乎在说“生活在别处”,“生活本如此”。万千观众面对的champion这个小人物,没有父母,没有钱,并未成功,却有一颗不断为了胜利向上的心,正如他名字的含义“冠军”。一个人的平凡孤独会陷入谷底,很多人跟你一起分享这份平凡与孤独,它便成了一次心灵旅程。观众不禁会铭感五内,这就是我呀!梦想未照进现实,动画却带你进入梦幻之旅,心灵在漫长的黑夜,感受到理解与包容的温暖。

如果说《美丽三重奏》是正面写意,那么法国动画片《暗黑启示录》便是裸的描绘黑暗。主人公家住森林,爱收集标本。在去城里上大学前采集到一只大钳子甲虫,回家不见了,没有在意。进入大学,在校外租住,被他从家里搬到宿舍的床下夜夜出现鸣叫声。他经历了恋爱。早晨醒来,女友的手上出现一条可怕而深的裂缝,没有血,黑黑的。女友脾气越来越差。一天醒来,主人翁像《变形记》的格里高尔一样,但是更糟,虽然是人,有意识,但不能动,不能说话,躺着,身上渐渐千疮百孔,那是甲虫卵在孵化,而女友手臂裂缝长出甲虫的大钳子,跟人形高的甲虫们谈话,守着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形孵化器”。他恐惧、绝望、愤怒,表情麻木,讲不出话。而动画更用了黑白色调,奇怪的形状绘画加旁白,法国式低沉深邃的语言,描绘一个人内心的自言自语、生活琐事以及对应的心理状态,让你心里发怵,却百看不厌。动画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似乎支离破碎的隐喻了人们生活中并不写意却不得不面对的种种,有好有坏。如果说《美丽三重奏》是温暖的成长,那么这部是用夸张的手法展现对残酷现实的鞭挞,进而引领观众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无奈。

除此之外,我们知道的《巴巴爸爸》、《托马斯和朋友们》、《小小的我》、《米菲和她的朋友们》等,主人公们用幼儿的眼睛看世界,用他们的语言交流,用他们的方式感受酸甜苦辣与解决问题,是抚慰学前儿童幼小心灵的利器。

文化产品要迎合与激发人的主观感受性和接受度。动漫虽然需要情节渲染、幽默趣味等元素,但动画的本质在于思想与人性的揭示,我们需要发挥动漫取材“成长”而使人“成长”的心灵抚慰功能,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满足其娱乐、释放、心灵回归的多重心理需求。

四、挖掘动漫教育功能,儿童动漫寓教于乐

动画除了前面所说文化传播和心灵抚慰功能外,应该具备民族文化传承和儿童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功能。

笔者走访幼儿园发现,虽然大班的孩子们看动画时间在校仅仅为每天饭前10分钟,但是仍然有家长向老师反映,孩子看了关于安全教育和汉字识字的动画片,学习效果很好。孩子的心灵是张白纸,又是见水就吸的海绵,需要我们的工笔渲染,也需要我们的正确疏导。既然儿童喜爱动漫,那么我们就应该提供给他们寓教于乐的精品,趋利避害。

动漫文化论文篇(4)

动漫旅游文化产品作为旅游产品的一种,除具备旅游界广泛认同的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步性、异质性与不可储存性等四个基本特点以外,还存在区别于其他类型旅游产品的特点。

1.文化内涵本土化。文化是一种精神产品,满足的是人类生存中的精神构建需求,因此文化消费是人们消费行为的一种,是人类心理需求的外化表现。由于旅游者多样的需求,其消费行为也各不相同,但驱使他们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进行旅游的根本动机都是内心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旅游文化产品之所以能满足这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就在于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人们追求的文化目标。[4]以创意为核心的动漫旅游文化产品以其迷人的文化气质、灵动的民族形象以及浓郁的地域特色,凸显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吸引旅游消费者,通过满足其好奇心与陌生感,输出文化认同感,影响受众群体。这种独有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动漫旅游产品上主要表现为风土人情、众生群像、民族寓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文化,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本土文化。本土文化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是该民族和社会普遍认同并习以为常的文化形态,它作为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消费习惯、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以及具有历史传承性的人类行为模式的综合体,影响着每个生活在该文化环境中的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特征。我国的本土文化博大精深,虽然其文化板块体现出极明显的多样性,但就各文化板块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共性,这种共性是我国文化模式得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模式产生明显区别的根本原因。动漫旅游文化产品之所以在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受众的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道德规范等精神思想,关键就在于其包含的本土文化底蕴和民族文化特色。一个民族的本土特色可以表现在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下的动漫周边产品所反映的不同文化内涵,动漫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可以多运用些我国本土的文化特色和表现手法,创新出有我国浓郁民族气质的产品来。在目前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良好环境下,动漫旅游产品有相当广博的发展空间。可以肯定,只要能规避简单的模仿和复制,从游客的真实需求出发,打造有本土特色、有创新性、有原创性的旅游产品,必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获取利润的空间。

2.产品创意个性化。首先,动漫旅游文化产品以创意为最初产品的特点决定了其富有高度的个性化特征,创意思维的渗透和润色赋予了产品灵魂和生命。其次,市场需求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动漫旅游文化产品的个性化特征。另外,从游客来源散客化的趋势来看,动漫旅游文化产品创意需要以个性化来满足游客日益强烈的自主选择产品的需求。动漫旅游文化产品创意的个性化可以体现在内容、形式、生产、销售等任何方面。

3.产品生产智能化。动漫旅游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工、使用、维护,都离不开数字化、自动化、新媒体、新能源、新材料等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它以新技术的强大威力,以传统旅游产品无法抗衡的敏感性、综合性、互动性和强烈的现场感,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近乎革命性的作用。动漫旅游文化产品是新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先进的智能手段、知识和技术创造新的价值,展现人文艺术风采和精髓。

4.产权保护制度化。动漫旅游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以创意为核心产品的产业,其良性运转与版权保护有天然不可割裂的关系。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及可持续度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由于产权保护不力,中国许多企业无法在“形象授权”的道路上走得更远,随之而来的就是产业链条延伸不畅,由此造成的不良循环,使文化企业遭受盗版之痛。盗版猖獗一直是困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难题之一,尽管近年我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但基本还是停留在意识层面上,而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市场体制还需要逐步实现。据有关统计,“喜羊羊”相关衍生品盗版经营商的利润竟然是正版经营者的四倍。这些侵权行为在损害具体公司利益的同时,更加严重打击着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建立。产权的作用正是在于通过有限的权利垄断,达到知识资源共享与文化、科技进步的目的,从而避免重复研究、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具有知识产权观念的创新型人才,加大对自主科研成果的激励与奖励机制,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一个有利的空间和保障。

二、动漫旅游文化产品的类型

动漫旅游是旅游业和动漫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交叉融合的产物。虽然,各自的开发有其特定技术和手段,产品和市场也相互独立,但仍有相通之处,它们都为消费者提供娱乐、休闲服务,且有较高的参与性,这是两者相互融合的必然性,其产业融合具有较好前景。动漫旅游文化产品类型有以下几种。

1.动漫主题公园。动漫主题公园的开发建设,是运用现代化的开发技术和动漫业的数字、多媒体高新技术,进行设计、制作、生产、安装、施工等建设而形成的。动漫作品是主题公园的内容题材;娱乐休闲是游乐项目的呈现方式;数字智能是公园建设的技术手段;动漫产品是本土文化的传播载体。动漫主题公园主要以动漫作品为旅游吸引力,制造娱乐项目,利用特色景点、现代旅游设施、动漫旅游商品等烘托一个或多个主题,寓教于乐。

2.动漫化的旅游景点。这是产业融合的又一种类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动漫作品中的虚拟场景建造或者改造开发成景点、景园、景区,使其真实化、现实化,并借助影视媒体、网络游戏快速、广泛的传播优势,迅速发展客源市场,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8]。如童话般的迪斯尼乐园和宋城集团利用网络游戏《传奇世界》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建造的中州皇城,都可以使游客从中感受到虚拟与现实交融的奇幻魅力。另一种就是旅游业借助动漫业的技术优势,将旅游景点的真实场景作为动漫的内容场景;以景点的典故、传说作为动漫的内容题材;以数字媒体技术作为手段,将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等旅游资源动态化、虚拟化、动漫化,既达到宣传景点的作用,又为动漫创作提供蓝本。我国首部大型旅游动画片《金鹿游中华》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3.景点化的动漫产业园。在经历了全球化、结构调整和重新整合后,文化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正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重新集结,并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垄断化的方向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各地都开始兴建动漫产业园。但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作品及产品的开发成本过高,生产周期过长,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的回报期也随之延长。将旅游业与动漫产业园有机融合,赋予动漫产业园以旅游功能,利用动漫园的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实现两者的功能互补,使旅游业和动漫业产业链得到有效的延伸,既有助于提升产业园的市场知名度、加快成本回收,又有利于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拓展。

4.主题性动漫旅游。这种以动漫为主题的节会旅游,借助动漫、游戏或旅游、文化为主题策划、组织、实施各种会展、节庆,以此为平台,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旅游业和动漫业两者活动领域的彼此延伸,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与优化重组[9],既可提升举办地的形象和知名度,又可有效地销售、传播动漫内容与产品,推动两大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中国(杭州)国际动漫节、中国(北京)国际大学生动漫节、加拿大渥太华国际动画节、日本东京国际动漫博览会等都是这种模式。另外,借助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场所开展动漫展示或表演体验的旅游活动,其形式可是综合性的,也可是专题性的。

动漫文化论文篇(5)

通过对近年来的一系列关于动漫的文献进行分析,不少文献概念定义不够清晰,描述动漫的时候仅仅包含动画或者漫画,或者二者简单相加。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动漫范围广泛,是动画片、漫画及音像制品、形象的衍生产品、动漫设计加工行业、动漫文化等多个方面的综合,创意与文化内涵是关键所在,这是因为动漫是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得到迅速发展,必然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创意与文化内涵作为动漫的重要属性,两者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呢?这种关联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一、动漫创意与动漫文化内涵

动漫创意这一概念的兴起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并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主要通过人们的思考及其关联的创造型劳动产生出新的实体/虚拟的形式和内容。动漫中的创意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极其宽广,许多传统产业因为加入了富有创意的动漫成分,或者重新复苏或者全新崛起。“得益于高度发达的文明,创意的发展与城市复兴紧密相连、与城市的产业基础相关、受到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企业发展的推动。”

二、动漫创意与动漫文化内涵关联

动漫创意与动漫文化内涵具有紧密的关联:

(一)动漫创意不属于经济活动

其不会直接产生利润,必须依附一定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完成价值的实现。知识经济时代,动漫创意逐渐从传统动漫行业中分离出来,这种分离一方面突破了传统动漫产业的束缚,有利于发挥想象和拓展创意空间;另一方面动漫创意不再为动漫制作行业服务专门服务,向动漫周边行业、企业渗透,在其附着的产品、服务中获得了附加值。

很明显,提供动漫创意产品和动漫创意服务,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而且动漫产品、服务属于文化范畴,富有文化内涵,因此动漫创意属于文化产品要素,具有文化含义。

(二)动漫创意是一种符号

动漫将人类的“智慧和想象力”转化成实体/虚拟的产品,形成创意,再进行商业化,获得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虽然动物也具有实践的想象力和智慧,但只有人才发展了一种新的形式:符号化的想象力和智慧。在动漫产品中,创作者通过文化创意手法编码动漫形式的符号集合,动漫符号的生产和传播就在作者的编码和读者的解码中进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众在面对相同的动漫符号的文化内涵时,会有不同的解读,解读的过程正是动漫打动观众的魅力所在。

(三)动漫创意具有文化内涵

其并不是产生于虚无之中,而是深受创作者的文化背景与创作目的的文化内涵影响,一个优秀的动漫创意取决于其文化内涵的明确表达、能否顺利被观众解读、能否代入其中进行虚拟感受的观众满足。文化内涵则是要通过动漫创意来表达清晰,在观看动漫的过程中,观众“承担了行动角色、主题角色、和角色投入、转换的场所,主要在于获得关系、失去关系、替换关系、(意识形态)价值关系。”

动漫创意与动漫文化内涵是动态关联。文化内涵是创意产生的前提,任何的创意都能归入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文化之中。以动画为例,网络上流行的Flas,就是源自于草根阶层运用极易上手的网页绘图软件进行创作,运用独特的方言配音、极简的线条和夸张的色彩搭配,创作的动画带有鲜明的草根文化印记。大家都追捧的好莱坞大片,把动漫特效运用到了极致,运用最先进的电脑3D技术和极度写实的人物和场景,细腻的画面色彩,通过大场景、大投入、高回报的运作方式出产了《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等大片,将美国人意识与潜意识中所能接受的思维定势、价值取向,巧妙地融入富有娱乐性的动漫表现形式中,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欲望的满足,表现出美式价值观及功利主义文化。

三、动漫创意与动漫文化内涵关联对现状的启示

1.动漫创意拓展动漫文化内涵。“动漫能推动民族文化的‘走出去’战略、推动民族文化品牌的形成、提升对外宣传的效果。”动漫创意发展过程就是表现不同文化的过程。动漫因为创意的丰富多彩和富有文化内涵,能够悄然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动漫超越了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等传统传播方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传播的主流传播方式。动漫创意的产生就将文化代码集成到其中,提高创意的文化内涵使之更加打动观众,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文化“代码”,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动漫产品。2.动漫文化内涵推动动漫创意。提高动漫创意需要改变社会文化中三种不利观念:动漫属于小儿科、动漫属于美术、动漫属于青少年。动漫的文化内涵一旦被更多社会层次的观众所接受,就能够从整体社会文化上面改变对动漫发展的制约,动漫创意包含的文化因素更加多元,可以拓展创作人员的思维方式和途径,最终提高动漫创意水平。

动漫文化论文篇(6)

关键词:动漫现状;借鉴原则;题材继承;风格继承

中图分类号: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05-02

1 中国动漫现状与辉煌过去的对比分析

1.1 中国动漫现状简析

(1)市场占有率低,高质量原创作品少。

北京曾流行这样一首童谣:“头戴克塞帽,金刚怀里抱,晚间看老鼠,一休陪睡觉”,说的是当前中国动漫界存在的一大现象:洋动漫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曾对北京地区电视儿童节目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动画片中,洋卡通占到了近百分之七十。而目前,我国青少年最喜欢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百分之六十,欧美动漫占百分之二十九,而中国原创动漫只占百分之十一。

从这一系列的数字可以看出,中国动漫市场面临着国外动漫的严重冲击。而中国本土动漫缺少高质量的能吸引观众的作品,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中国原创动漫中充满洋化倾向,缺少本土特色。

原创动漫是中国动漫走向繁荣的唯一之路,可细看这几年我国的原创动漫作品,如《熊猫京京》、《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舒克和贝塔》、《海尔兄弟》等,其中表现出来的不该有的“洋味道”,却不能不让我们为中国的原创动漫感到担忧。

1.2 原创动漫的辉煌过去及原因

中国动漫现状虽堪忧,但却有辉煌的历史。我国动画作品的创作始于近代。万氏兄弟于1926年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天宫》,而到20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更是制作出了中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地区,并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到了20世纪80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厂拍摄的水墨风格的剪纸片《鹬蚌相争》获得第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加拿大多伦多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和文化部1984年年度优秀美术片奖。1979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更是获得多项国际大奖,并且被誉为“色彩鲜明,风格雅致,想象丰富”,深受广大小朋友喜爱。

虽然中国动漫曾经的辉煌是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下创作出来的,有着强烈的“自产自销”的作坊式经济色彩,但中国原创动漫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依靠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的丰富的精神内容,并以本民族丰富的表现形式表现出来,从而靠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和中国式人物赢得了观众认可,并走向了世界。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原创动漫的辉煌时期,中国动漫创作始终坚持在中国艺术语言的渗透和浸染中努力拓展着自己的道路,以传统的形式为中国人所喜爱,以中国的面貌令世界惊奇。而这也正是当代中国动漫创作最缺乏的,也是原创动漫一直衰弱不振的原因。

2 汲取传统文化资源的两点原则

从以上两方面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动漫要想重新振兴,就一定要走中国特色的创作之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传统文化资源中汲取创作营养。那么,在继承传统文化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坚持什么原则呢?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下两点原则。

2.1 以市场导向为基础采选传统文化资源

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无数精彩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造就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名著与名人传奇。这些虽都是我国动漫创作取之不尽的文化源泉,但并不是说所有的题材都适合拍成动画片,也不能说明所有的题材都适合现代观众的口味,赢得市场。在拍摄前我们一定要对题材进行选择,对所拍摄的剧本有一个科学的预测。同时重要的是作好市场定位工作。不同的阶层对不同的剧本喜好是不一样的。只有在前期作好细致的市场调查之后,再对传统题材进行选择改编,动漫作品才有可能获得观众的喜爱,才有可能会成功。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创作题材,做的最好的是美国。美国动画企业在确定选题的时候,首先要经过专业市场调查研究公司进行评估,然后再由公司内部进行调查最终确定。据说,迪斯尼在推出《花木兰》之前,已进行将近十年的策划制作。

2.2 要注重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离开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之根,就会使创作淹没在国际动漫的大潮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的动漫创作应尽可能的借鉴当地流行的创作方法,承担起弘扬民族文化的重任,创作出具有历史文化内涵、代表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作品。

美国和日本等动漫大国在创作上就非常注意继承本民族特有的精神文化内涵。毫无顾忌的、肆意的想象,夸张、稚气和个性、卡通化的个性设计,戏剧化充满噱头的情节设置,是美国动画片中共有的元素特征,同时对于传统和权威的质疑和反叛,也是美国动画片精神特质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超越个体极限的悲剧意识的情节,对于传统民族文化从内容到形式的描绘,唯美情致的影象风格洋溢着动人的东方人文精神之美,而且还保留着东方民族隐忍、含蓄的特征,这则是日本动漫的特征。

我国动漫辉煌时期创作的《三个和尚》,就较好的传达了传统文化的精神。《三个和尚》以我国民谣故事内容为基调,用动画这一生动的形式极为形象的说明了团结协作对任何一个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而《大闹天宫》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文化内涵和传统思想观念更是深深影响了几代人的健康成长。这些不朽的动画片就是用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观念打动了国人深处的民族情结。

3 汲取传统文化资源的基本方法

那么,如何继承传统文化资源,才能对动画片艺术的民族特性进行真正的挖掘与表现呢?笔者认为,应从题材和风格两方面进行继承。

3.1 在题材上,原创动漫应该从传统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和历史典故等等中汲取营养,讲中国人自己的童话故事

(1)讲中国故事是我国动画片走向世界的制胜法宝。

在资金投入与制作技术、角色塑造与精细制作上,我们显然无法与美国和日本相抗衡。所以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选好题材,策划好剧本,争取以有民族特色的故事和生动的剧情去感染观众,以弥补我们在其他方面的不足。在这方面,动画制作基础并不雄厚的香港动画片《麦兜的故事》最近在法国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得最佳动画影片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麦兜的故事》依靠具有本土感染力的故事以及作者的热情弥补了它技术上的不足,上映十多天就创下了一千多万的票房奇迹。

(2)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如果说讲中国故事是动漫创作的基础,那么讲好中国故事才真正是动漫创作应努力的方向。那么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呢?第一,要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规划和整理,筛选出适合动画片拍摄以及适合当前观众心理的题材。应做好市场定位工作,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的人对不同的剧本喜好是不一样的。第二,要有选择性的借鉴外国题材。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前提下,以中国人的视点来解释使用外国题材。这样题材的多样性将更有利于中国动漫走向世界,同时也更能吸引当代知识面开阔的小朋友。在这方面,日本动漫就显示了题材上很大的包容性。在日本的动画片中,东西方、古今、宇宙远近无不兼备,古希腊神话、基督教教义、东西方哲学、乌托邦的梦想与机械文明的理想、伦理尽在视野之中。最后,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拥有对原题材进行改编的能力,即对内容的再创作能力。例如,同样是改编《封神榜》,中国和日本最后做出来的效果却相差甚远。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日本在改编时,对内容的再创作能力比我们强。

3.2 在风格上,原创动漫要从传统音乐、美术资源中汲取营养,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及精神”的动漫作品

(1)原创动漫形成自己的风格,是中国动漫走出困境、走出国门的最大的文化动力。

20世纪40至70年代这个“黄金时期”所拍摄的国产动画片,以其浓郁的传统、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20世纪60年代所拍摄的《小蝌蚪找妈妈》可以说是开中国原创独特风格之先河。《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水墨动画的开山之作,它克服种种困难,运用中国传统的水墨画法来塑造形象,具有鲜明的特色,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而当代中国动漫创作缺乏民族传统特色艺术的根基,因而创作不出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作品。“在与外国动漫发行商沟通的过程中,我不断听到来自他们的建议,希望看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作品。这将是我们的发展方向。”盛世龙吟数码有限公司中国区经理李长川这样总结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2)在创新的基础上继承传统艺术资源。

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使我们在继承传统时必须进行创新。如果现在还靠剪纸和皮影等带有粗犷风格的动画片和外国三维动画片相竞争,那结果将是非常悲惨的。因此,如何体现传统并使其成为我们对抗外国卡通的利器便成了国产动画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实传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达。不同的题材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如题材是取自中国历史故事的,我们大可以通过还原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再现当时的民俗风情、服饰礼仪来展现中国传统(中国的古代礼仪便可以让人们眼界大开)。我们也可以借助国画中气势宏伟的山水画作为动画中的某些场景,以表现那种宏大的场面,只是这样的运用要注意处理好整部动画的风格一致性问题。好的背景音乐、好的主题曲将使观众对影片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如曾获奥斯卡多项奖项的《勇敢的心》中凄美的苏格兰风笛声,《聪明的一休》、《蓝精灵》中的主旋律都让人们对这些影片久久难以忘怀。而失败的例子如《宝莲灯》,主题歌是唱红了,可对影片的帮助却微乎其微,所以一个明智的导演在选择与影片有关的音乐时都是慎之又慎的。还有,可以通过中国人讲究的色彩来营造意境,渲染氛围的。

动漫文化论文篇(7)

关键词:动漫文化;大学生价值观;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163-02

动漫文化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文化,既有其生存发展的合理性,同时在成长过程中也突现出自身的诸多不足,这必然会给伴随其影响成长起来的受众,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带来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面对动漫文化浪潮的冲击,作为高校教育者的我们应该提出积极的对策,正视动漫文化影响的存在。

一、动漫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中接受现状及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一)当代大学生接受动漫文化的现状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接受动漫文化的现状,制定并展开相应的调研工作(包括问卷调查和访问等方式),调研对象为当下在校(大一至大四,普通高校及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其年龄普遍分布在18至22周岁之间,这个年龄层的学生大致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一代人基本上小学时期就开始接触动漫文化——主要以观看动画片及阅读漫画书,初高中时大部分人(其中一部分定性成“动漫迷”)开始广泛接触并消费动漫作品及其衍生产品,进入大学之后,由于休闲娱乐活动的丰富,他们对动漫文化进行整体消费(包括时间和金钱)的比例开始缩小,但同时因为传播媒介的多样化,他们往往通过网络社区、微博、手机等途径对动漫文化进行消费,形成交互性、碎片性等特征。

(二)动漫文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1.人生价值观

好的动漫作品有利于大学生形成乐观上进的生活态度,鼓舞人的精神力量,激发人的潜力。大部分动漫作品是通过将主人公设定为与大学生年龄相仿,且处境相近的状态,并通过主人公不懈努力而获得成功。调研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喜欢励志类的动漫作品,从中获得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此外,动漫虚拟世界作为大学生构建的理想的“精神家园”,还可以达到一定心理治愈的功效。在访谈中,许多大学生表示现在的生存环境已然不是儿时想象的那样美好,来自现实生活中学业、人际关系、工作等各种压力会使自己丧失起初的纯真,因此他们一方面普遍会对少年时期接触的表现善良、纯真、友爱的动漫作品表现怀旧情感,一方面在当下的动漫消费中,选择风格像《虫师》、《夏目友人帐》等日系治愈类动漫作品,在优美的画风、柔和的音乐、简单感人的故事情节中来给处于心理亚健康的自己做简单的“心理按摩”。

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一些宣扬个人主义因素在动漫作品中的泛滥,一些大学生因长期浸染动漫作品时,与外界脱离、自我封闭,忘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甚至会形成化人格或者去社会化人格,成为所谓的“宅男宅女”。

2.审美价值观

优秀的动漫作品富含民族文化和现代艺术主流的审美教育,例如我国动画艺术家运用中国戏剧、国画、皮影戏、木偶戏、民乐等传统艺术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为早期国产动画电影增添了无穷魅力,不可否认的是《九色鹿》、《猴子捞月》、《小蝌蚪找妈妈》等优秀国产动画片对80后大学生进行了人生早期阶段的民族传统审美观启蒙。此外当代大学生在动漫世界中,更能体会到世界异彩缤纷的各民族文化,感受到了日韩、欧美等异国文化所带来的新奇与魅力。动漫文化正是在视听感知中将特定的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对输送给欣赏受众。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一些大学生过于迷恋、崇尚异域文化、外族文化,导致漠视甚至排斥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甚至出现效仿动漫作品中的畸形文化,比如广受大众舆论争议的电视选秀节目出现的“伪娘”等现象,背离了社会主流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及伦理道德。

3.道德价值观

优秀的动漫作品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及社会责任感,把丰富的社会信息传递给当代的大学生,有利于他们间接地了解、认知社会,通过动漫作品不断提升、改造自我,增强社会道德责任感。比如近年来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的“胖兔子粥粥”等漫画形象,“胖兔子”一句“俺环保,俺快乐”的口号可以让环保这样严肃的话题变得轻松随意了很多,也更容易被“80后、90后”的年轻大学生所接受,这些简单勾勒的漫画形象,不仅仅娱乐了大众,还代表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理想,也是对社会道德责任一种履行。

总而言之,动漫文化本身具有的双刃剑特性对当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有其正负面的影响,正确的认识和分析这点,有利于动漫文化健康长久的发展,抑制其负面的影响,让动漫文化成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有利因素,产生积极的效应。

二、对策分析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导动漫文化的建设发展,并且作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建设的指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在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决定着高校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和方向。

面对大众消费文化的新挑战,我们首先必须了解和研究动漫文化,把握社会主流文化,引导动漫文化健康发展;其次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牢牢把握动漫舆论主导权;再者要坚持贴近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针对大学生的特征和成长规律,开展丰富多彩的动漫文化教育活动,进一步满足大学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把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动漫科技、网游、论坛等载体结合起来,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动漫文化健康发展。

(二)从实际出发,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正面引导动漫文化的使用

学校应当从具体实际出发,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正面引导动漫文化的使用,注重对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可操作性和创新性。

1.通过社团活动的方式鼓励和支持学生对动漫文化的兴趣投入,使得动漫活动在校园内有序而和谐地开展

社团活动为学校提供了一种统一活动、集中管理的模式,同时可以帮助高校教育者通过社团工作的指导来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大学生远离不良的动漫文化因素,使他们在投身兴趣爱好的同时而不会对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过于负面的影响。此外,组织专门类的动漫社团可以让学生对动漫文化有理性而深刻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委托团委等部门给予这部分有理论探讨兴趣的动漫爱好者以项目基金支持,一方面可以培养出一批对此有深入研究的学生,一方面开展研究性课题这将对我国动漫文化现象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2.高校德育教师应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的辅导员大多数都是“80后”的一代,相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80后”辅导员和当代大学生一些相似的代际特征,具有亲和力,平等、创新意识,能在心理上贴近学生等突出优势。作为“80后”辅导员,需要了解和掌握当下动漫文化出现的新特质、大学生现在消费什么样动漫产品,再主动地引导他们的兴趣,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场景,以引起大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让学生在情境体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使他们能够通过正当的兴趣爱好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思想道德的教育,实际上也就是为德育开拓了新的领域和方法。

3.加强网络媒介监管和教育导向工作

相比于传统动漫电视节目陈旧、类型单调且无法随时随地观看节目等缺点,大学生倾向于资源丰富观看便利的网络视频媒介,但是与此同时良莠不齐的动漫文化就很容易被大学生所搜索到。除了国家广电总局联合公安部网络安全部门每年对网络进行严格的审查,杜绝了不良动漫的引进,从网络渠道上封杀不良动漫文化的入口以外,由于大部分学生有住校的要求,学校也应当通过校园信息办对校园内的网络环境进行清查,对一些国内外不法网站进行清查封锁,建立一个适合健康动漫文化发展的良好校园信息环境。

此外,通过调研和访谈,我们了解到超过八成的大学生对动漫作品的交流和讨论是通过专门的动漫论坛、博客、微博、校内网、开心网等网络平台进行的,喜欢和热爱动漫文化的大学生,不仅以此来实现个人拓展交际范围的目的,而且群体内的动漫同人逐渐形成、信奉和实行的某种动漫文化特有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因此学校应当和社会合力加快网络文化载体建设,如在校园论坛加强管理员的素质培训、制定论坛发帖规则,为动漫文化健康发展提供健康向上和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资源平台。通过这些网管措施促进动漫亚文化逐步向主流文化转化,从而促进校园动漫文化的长远健康发展。

4.优化相关师资和课程设置

我国绝大多数院校开始动漫教学的历史都比较短,在师资、教材、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等方面都不够完备,根据调研结果,近三成的受访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开设动漫文化相关课程,超六成的受访者认为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与大学生对动漫文化解读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对动漫文化有兴趣的大学生更希望得到教师对动漫文化内涵的深刻解读和引导,而专业艺术类学生更希望获得具备先进动漫制作技术教师的指导,因此在优化师资方面,我们建议学校引进和培养“文武兼备”的动漫教师。

在课程设置方面,针对大学生不同年级群体对动漫文化需求的分化特质:低年级学生仍对动漫作品文化兴趣的延续性,我们建议开设优秀动漫欣赏课等公共选修课、举办动漫文化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对动漫作品中包含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宗教等各种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引导大学生识读动漫作品中的生命意识,进一步讨论道德伦理、审美等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得到丰富的人生观、世界观启示。高年级学生对动漫文化理解具有一定的成熟性: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受访大三大四学生关心动漫产业的发展,访谈中面对的高年级受访者表现出对动漫文化的产业发展很浓的兴趣,因此我们建议鼓励美术、数码、影视和文学、知识产权法律等跨学科发展研究,设置交叉学科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就业指导性和实际问题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