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学习如何做总结

学习如何做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7 15:05:04

学习如何做总结

学习如何做总结篇(1)

关键词:思考;总结;数学;养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1-0162-01

大家知道初中数学知识点少而且简单,每节课老师讲的知识点少,并且反复强调;学生反复练习一个或二个知识点,比较机械,缺少独立思考和解题规律的总结,但考试成绩还不错。而高中知识点多且考察要求更高,逻辑性思维更强,学习任务加重。好多初中成绩不错的学生因为不会思考或者不善于思考和总结而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跟不上老师的讲课速度和进度,觉得数学难学,慢慢的开始掉队了。高中数学学习更加注重对知识的逻辑性思维的考查;更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考查。

鉴于此,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认为在以下这几个时间段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并养成爱思考与爱总结的好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1.课前的思考与总结

在上新课之前做好预习是高效课堂的保证。预习不是简单地看看书就行了,而是要学生自学课本知识,并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哪些新的知识和习题,已经理解并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掌握的,或者不理解的。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有所侧重去听讲。老师可以在课前把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给学生。比如直线的方程一节,在上新课之前,可以给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刻画一条直线的倾斜程度?如何确定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方程有几种形式等。"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看书自学,去感受体会,去领悟和思考探索,总结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没上课,学生就基本掌握了新课中的知识点,简单习题基本解决。因此学会并养成课前的思考和总结对实现高效课堂功不可没。

2.课后的思考总结

在课堂上,时间紧任务重,数学逻辑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要求思维敏捷,注意思考才行。再者前后知识联系较大,学生注意力稍微不集中,再加上有些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在听课时就会有听不懂弄不明白的地方,如此一来,本来想好好听课的学习的,就不想再听下去了。正确的做法是:先要紧跟老师的讲授节奏,如果有听不懂和没听清的地方先快速地记下来,暂时跳过去,努力去继续听课。下课后找时间再把上课听不太明白和不懂的数学知识静下心来重新思考和分析,结合老师讲的方法,直到弄明白为止。这节课老师都讲了那些新的知识,哪些新的例题,我都听明白了吗,还有哪题不会的。比如立体几何这章,如何证明面面垂直,老师讲要先证明线面垂直,而要证明线面垂直,必须先证明线线垂直。学生课后要仔细思考线线如何垂直?有哪些办法?为何不能由线线垂直直接得到面面垂直?老师讲解例题的时候,他是如何去分析,如何去解决的,考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做。真正弄明白了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同时记录好总结和错题集。可见没有学会深刻的思考和总结,学生会"消化不良"的。

3.做习题后的思考总结

虽然不要求学生搞题海战术,但是不去做适当的习题也是不行的,否则学生会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形;相反的情形是有些学生做完一题就做下一题,不去思考和总结,这都不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学生在做完一道习题的时候,不要只是关注结果是多少做的对不对,更不要忙着去做下一道题,而是要更多的关注和思考这道题我要如何分析,如何入手,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能那么做。有些没做出来的,看看答案提示,我为何没想到这样做,还有别的办法吗。通过做题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思维能力,归纳出解题的一些规律和方法,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实质,比如有一道向量题:已知A(3,1)B(-1,3)两点,O为坐标原点,动点C满足向量 =α・ +β・ 其中α、β∈R,且α+β=1,求点C的轨迹方程。除了设点C(x,y)带入求轨迹,老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得出C(x,y)点的轨迹其实就是A B两点所在的直线,这样思考问题就有居高临下的感觉,不觉得难做了。再举一列:a,b,c是一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c是斜边,点p(m ,n)在直线ax+by+2c=0上,求m?+n?的最小值。咋一看三边长和直线没有关系啊,好多学生懵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联想m?+n?的结构和那个公式结构相似,经过学生的思考可以联想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这样一点拨学生就恍然大悟了。可见对经典习题的巧思妙想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学完一章后的思考总结

要想把高中数学学好,每学完一章节之后,老师要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总结这一章节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把课本知识由"薄读"厚"再由"厚"读"薄"。 学生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一览众山小。比如三角函数一章公式多变形多,学生大喊记不住,在做题的时候不知道该用哪个公式,如二倍角公式在化简求值一节的应用,可以点拨学生总结公式的应用遵循"三统一"的原则,即"角度的统一,函数名的统一,次数的统一"。这样一来学生就不会觉得公式太多,不知道如何用公式的困惑了。

5.考试后的思考和总结

每次考试后,都是一次检验和提高学生成绩的时刻。不过好多学生把答案对对就完事了,或者考不好就把试卷往旁边一扔,就不问了,反正考过了不会再考了。这些做法或者想法都是不正确的。我们要教育学生眼里不要老是盯着分数,要引导学生好好思考那些做错的题目,为什么做错了,是真的不会还是马虎导致的,我还能做出来吗?亲自再做做。考试时为何没想起来那,再思考一下,那些大题还能得点分数吗。总结经验教训,为防止日后再犯。应及时把错题搞明白并且收集整理在错题集上。对学生的数学考试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综上,学生多思考并归纳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规律,对提高解题能力和提升学习成绩很受用。

参考文献

学习如何做总结篇(2)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它是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终身受益。哪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最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呢?我把它分为三大块七个部分。

一、课堂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别人不督促的情况下就能主动学习,并且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始终坚持。主要包括:1.提前预习的习惯。课前根据老师下发的导学案,对照课本,并借助于有关学习资料,在认真阅读、分析的情况下,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公式的推理过程,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导学案上会的内容认真填写,不懂不会的内容用红笔做上标记,以便上课有重点地去听、去讨论,直到自己彻底解决。2.提前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归纳、复习的习惯。在一个章节学习完之后,老师还没有归类总结前,学生自己根据所掌握的内容进行归类、总结,形成知识树。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区别如何体现,自己在头脑中先勾勒出知识桥梁,再对比老师的总结,特别是总结的数学解题规律,补上遗漏的问题,这样就能使所学知识更系统,掌握更牢固,天长日久,自己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课中主动参与的习惯

学生上课时要精神饱满,精力集中,抓重点、关键点,突破难点,主动参与,大胆展示,热情讨论,彻底放飞自己的思维。主要包括:1.上课多动口,多动脑,大胆质疑。对于自己理解的内容敢登上讲台,把自己的想法、做法展示给同学们。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要大胆的提出来,对于别人的回答要敢问为什么,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要弄清哪一种方法最简单,直到自己弄明白为止。2.上课多动手,养成记笔记的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自己预习中做标记的问题做重点记录,对重点、难点内容有圈、有画,能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在复习中也给自己指明了方向,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课堂上做的达标测试题,不妨对错误的题也做上记号,同时建立数学错题本,把错题归类总结,课下复习时就有侧重地进行巩固练习、复习、思考,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后主动总结、巩固的习惯

一节课自己收获了什么,知识点自己掌握了多少,有哪些还有“夹生”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都需要学生课后进行反思、总结。主要包括:1.课后温故知新的习惯。课后对于老师布置的一些强化训练作业,不要急于下手去做,而要对本节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结构。2.认真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老师留下的课后作业,量比较少,都是些精选的强化性作业,学生要认真思考,认真书写,做到一丝不苟,对于题的延展性要进行发散性思维,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3.多借鉴别人学习方法的习惯。

学习如何做总结篇(3)

我们都知道教学中的三要素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那么就相当于是我们的物理老师、学生本身以及我们的物理教材,我们就一一的来分析,找出之间的联系找出方法以便我们更好的学习,得到提高。

一、物理是什么,物理的重要性

说起物理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伽利略1589年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面做的落体实验,证实不同重量球体自由落下,它们同时着地的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奠定了人类现代物理科学的发展基础,成为人类现代物理学的创始人。那么物理的定义就是:物理指事物的内在规律,事物的道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二、教育者如何快乐的教学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课上得有趣,就是说:不以学习为负担,反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快乐的心情下所获得的一切知识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

教育者首先应当树立 “教与学”辩证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教师要正确认识和发挥其主导作用最后教师要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真正承认学生是学习、认知和发展的主体。

三、受教育者如何快乐学习

俗语曾说:树靠人修,学靠自修。先生只是引路人,学问全靠自用心,应当随时学习,学习一切,应该集中全力以求知道得更多,知道一切――高尔基有句老话是这样说的,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学习这件事情还是要靠自己。最简单的学习总结起来就是要靠自己有学习计划。

首先,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预习。在每次上课前,抽出一段时间将知识预先浏览一下,一则可以帮助我们熟悉课上所要学习的知识;二则可以使我们明确课堂的重点,找出自己理解上的难点,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地去听课。我们应该逐渐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其次,上课是我们学习的中心环节。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是最主要的,要听好课,我们应善于抓课堂的要点,这主要是指重点和难点两个方面。上课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去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仔细听讲。总之,我们要做到“会听”,能“听出门道”。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我们应认识清楚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第三,课下巩固复习,在作业的基础上,我们再做作业。这就要求我们在做作业时,一方面应该认真对待,独立完成,另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思考,看知识是如何运用的,注意对知识进行总结。

第四,如遇疑难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想办法(如请教同学、老师或翻阅资料等)解决,逐步培养自己善于针对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习如何做总结篇(4)

一、理论学习高屋建瓴,构建了村官必备科学理论体系。基础理论的学习,是每一次培训必不可少的课程,这次也同样不例外。主要学习了政治理论、经济概论、法律知识、农村政策、革命传统教育(谷文昌)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本次的学习培训相对来说,有很多的不同的,是专为到村任职的人员量身打造的课程,具有巨大的实用性,操作性。

政治理论知识紧跟时代的脚步。市委党校的多位教授风趣的教学,让人耳目一新。主要有以下相关内容:“认真学习新,树立正确荣誉观”一课,结合如何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如何加强农民党员的学习相关话题,生动的解说了各项党的理论如何在基层中发挥作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讲座,形象的描述了在基层农村工作中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经济概论解读了九江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九江市发改委彭任通过经济学的分析,结合九江的实际情况,从“人才”——开放思想、“资金”——科学路径、“技术”——日新月异三个角度阐述了九江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深刻的教育我们在考虑经济的发展中,要明确目的,要结合实际,“有什么,需要什么;干什么,提供什么”思考体系。

法律知识的学习更加有系统性、针对性。“依法行政促进九江政府的法制化”一课分别阐述了如何加强政府法制化的建设、建立阳光责任政府的制度建设、法制精神的培养三个方面的问题。

农村政策一课更加具体的介绍了当前我们必须了解的相关政策,如国家对农业的各项补偿,农民的医疗保障,农民子女教育问题等等。

革命传统教育,通过集体观看老一辈的英雄在基层一心为人民感人精神,让精神上得到了一次触动和感动。

二、经验讲述丰富多彩,形成了农村基层工作适用宝典。在本次的学习过程中,专门设置了在基层一线工作多年的镇党委书记的经验介绍,填补了知识的空白,提前熟悉了农村基层工作的情况,为工作最好了思想上充分的准备。万树幼书记分别从基层锻炼的三点意义开篇,在基层如何做工作,怎么做工作展开,要求我们到村任职的人员要做到三点“坚定信念,善于团结、顾全大局”、“戒娇气、戒懒惰、戒骄傲”、“不断学习,勇于实践,拼搏实干”。徐怡雄书记从另一个角度将农村基层工作讲述得更加淋漓尽致,从“坚持”、“能力”、“腾飞”三个词语展开,分别分析了大学生到村任职的一些存在的优劣势,到村任职的为人处事,如何正确的关于村官的定位等相关的经验。两位书记的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介绍得到了广大学员的赞叹和敬佩。

经验最后一次课程,市委村建办张庆文主任的“农村工作适用大全”讲座,分别从加强国家的政策学习、如何在基层宣传国家方针政策、如何开展党员干部的思想文明工作、如何熟悉所在村的基本情况、如何更加尽快进入工作的角色等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将培训课程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形成了一整套农村工作适用宝典。

三、实地考察有声有色,熟悉了九江农村基层发展概况。实地考察是这次课程的一大亮点,在市委组织部的安排之下,在理论课堂教学的中间阶段,组织了一次到武宁县长水村参观考察和武宁县杨洲乡神雾山素质拓展基地开展活动。充分的结合了实地的情况,将所学的知识结合农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武宁县长水村四面环山,全村依靠山成一个条形状。农田较少,经济来源靠山,该村结合实际情况,依靠美丽的山水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改变了落后的面貌。同时该村也是国家林权改革试验点,是最先实现林权改革的地方。“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充分的体现了当地的发展切合实际,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在参观考察过程中,听取了当地基层领导的介绍关于对本地的发展的规划,如何结合实际发展好地方经济等方面的内容。当地的基层领导积极的解答我们所提出的各项问题,给我们上了生动的、形象的一课。

四、交流讨论扩展视野,加强了学员间团结与知识拓展。本次的培训课程时间短暂,但是安排比较紧凑。课堂上每位授课老师都留一部分的时间和同学交流,讨论到村任职后的基本情况,结合所学的当堂课程,解答学员的疑问。带班的负责人徐主任更是每课必总结,简单明了、加深记忆。

这次的课程还专门设置了交流讨论的课程,全班的学员分成10人一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在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大家加深了所学的知识同时,还交流了各自的思想,扩宽了视野。讨论的话题除了课堂所学的,更多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包括简单的方言学习等等。大家围绕设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作情景式的解答,生动风趣。加强了学员间团结互助,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团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圈!将有利于日后工作的交流和进步。

总之,在岗前培训的阶段中,时间是短暂的,学习是系统是完善的,但是很多的知识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的完善,进一步的丰富,进一步的实践。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需要我们自己的努力,集中学习是有限的,无限的是需要我们的生活中自己去学习,自动去规范,自觉去反省。在实践中寻找差距,在学习中缩小距离。下面就为自己到村任职计划做好以下几点:

一、知其理论,提高思想觉悟。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我们所学的知识是相对有限的,在知道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现实问题的干扰和阻难,难免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情绪。因此,要求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在知其理论的基础上:

1、要不断的加强学习,自觉加强思想觉悟的提高。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工作中: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一种良好的心态,有一种饱满的热情。

2、要熟悉农村的风俗习惯,随时调整自己的思想状态。在村工作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外省的同志来说,存在很多的问题,语言风俗习惯的不同,可能会影响到了工作。要求我们加强学习,尽快适应当地的风俗人情。

总之,这就要求我们在知其理论的基础上,注意把握自己的思想导向,也许自认为思想觉悟很高,而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亟待着进一步融入和调整。

二、勇于实践,贯彻求真务实。农村天地广阔,发展空间巨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很多,作为我们即将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来说,是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高度重视,对我们寄予了深切的厚望。到村任职后,是我们接受锻炼的一次良好的机遇,一次巨大的挑战;是一次接受农村基层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是一次追求自己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定位。这就要求我们要做到:

1、有勇于实践的心态,始终一如既往,一点一滴的做好每一件事情;

2、有求真务实的态度,不搞花架子,扎扎实实搞好每一项工作,踏踏实实为百姓办好一两件事情;

3、要在实践中找差距,始终怀着学习的心态。向基层干部学习,学习处理各项基层工作的经验;向农民学习,学习那种淳朴的气质。在农村工作中,特别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只有做到了求真务实,才能更好的向上级组织反映问题,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学到更加实实在在的知识。

三、得出经验,善于总结反省。理论、实践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必不可少的两个阶段,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难免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就是我们的经历。经验来自于我们在生活中经历的总结和反思。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过程中:

1、学别人的经验,实践变成自己的经验。通过学习、在了解别人的经验基础上,不断的去更新,发展,实践、总结,形成经验质的飞跃,紧跟时代的脚步。

2、做到事必躬亲,纸上得来终觉浅,多在实践中去总结经验,克服从书本到书本。

总之,我们要在出现问题时冷静,处理问题时心静,解决问题后反省。只有不断的在进步中否定自己,把困难想得再充分一点,在以后的工作是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学习如何做总结篇(5)

[论文摘要]初一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因此,教师要从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上、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是要有一个时期的过度期,因为小学时接触的数学全都是以数字为主,但到中学以后就是代数式,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转变,即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1.培养预习方法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小学不习惯预习,初中学生预习很重要,指导学生应,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要有目的地去预习,使学生有的放矢。

2.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对每堂课的只是体系有清晰的认识过程;(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尤其要掌握数学思想。(5)听好课后小结。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可以说“听”是“思”的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尤其数学根本不做笔记,时间长了脑子一片空白,因此,数学课也要做好笔记:(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知识体系、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时,教师用一些提纲或表格,当堂记着知识要点。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教师指导在看书,笔记,慢慢琢磨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指导学生做到:(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课后要花大力气辅导,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转贴于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

对新生讲清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

2.交流式

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从而教师也了解了本班学生的学习方式,习惯,相互适应。再说学生们也互相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辅导式

学习如何做总结篇(6)

关键词:实践活动;教师教育;指导作用

实践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活动的指导作用发挥的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那么实践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在什么方面指导学生,才能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高效开展,收到预想的效果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实践活动与普通课堂的区别,以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实践活动

传统课堂受过去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活动以教师讲学生听为其主要形式,而综合实践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学生只有知道了实践活动的特点,才能在活动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通过活动,达到目的。

二、教师要指导学生克服害羞、恐惧心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参与活动

虽然学生对实践活动充满好奇,愿意积极参与活动,但学生从原来的学校来到实践基地,他们对实践基地、基地教师、基地的一切规章制度等等都是未知的,因此他们在心理上感到恐惧,有紧张感,他们害怕如果自己的行为失当会被别人笑话,因此很害羞,不敢出头露面。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在活动前或活动中做好引导、鼓励,使学生消除害羞、恐惧心理,轻轻松松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三、教师要让学生尽快明白本活动室的主要活动内容

由于实践基地活动课程的特点及安排与普通学校的课程不同,学生每进行一个活动,就要更换一个活动场地,而且每个实践活动的内容互不相同,因此在进行每个活动前,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应该如何活动,学生心里是不清楚的,因此教师在活动开始前就要把本活动室的主要活动告诉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否则,学生做了前一步不知下一步如何做,而不同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同的,做的快的只能等着做的慢的,这样就会影响活动效率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教师要指导好学生如何进行实践活动

受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舆论氛围的影响,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参与的实践活动是很少的,他们的主要任站褪茄习,因此,对实践基地的每个实践活动,他们都是很陌生的,对每个活动的每个步骤该如何做,应该注意些什么,应该出现什么效果,他们都是不清楚的。因此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总结,对在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要提前告知学生,以免出现或减少类似问题的出现,提高活动效率。

五、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

活动总结也是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总结的好不好,全面不全面,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虽然学生即使口头不总结,但由于这个活动是他自己亲自参与的,他总有些收获,但经过口头总结后,可以把一些零碎的认识形成体系,在头脑中建构成自己的知识经验系统。传统教学只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而新课程的目标已经多元化,不仅有知识目标,还有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从过往学生对成长记录的填写来看,学生对过程与方法,尤其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总结的较少,因此教师要对此有所突破,想尽办法,看自己组织的活动中有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在活动中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如何才能感悟到,通过什么方式让学生总结出来,这需要教师好好琢磨。

六、教师要防止被学生引导

学习如何做总结篇(7)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是自然科学,有它自身的规律。因此学习数学有它的一套方法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遭遇到困难,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下面我根据新课程标准谈谈学习方法:

1 要注重“双基”的学习。

课程标要求 “获得必要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根据这一需要我们在学习中要注重“双基”的学习,且“双基”是学习其它内容的基础,我们一定要很好的掌握它。

2 勤思考、善总结。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勤思考、善总结,特别是数学的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定义、定理、公式也需要记忆,但不能死记硬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要理解它们的本质。搞清定理、公式成立的条件、用途等。对于一个题目,不能满足于会做,还应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与已做过的题目进行区别与联系,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程度。勤于思考才能做到知识的灵活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归纳、总结是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各种能力的最佳方式。学完一单元或一章后,可归纳、总结本单元的知识结构,与前后知识的联系,有那些规律和方法,通过总结,逐步把书本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既学到知识又培养能力。

3 观察和动手练习相结合。

“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因此,在学习中要会观察。观察是获取知识的先导,解决问题的关键,不仅要勤于观察,而且善于观察,这样才能较快地掌握知识,突破难点。不论是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数学公式定理的发现推导,还是数学问题的解答与论证,都要多观察,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类比、归纳、分析,来培养空间想象力及抽象概括能力。要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以提高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

4 多感管参与提高能力。

“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所以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之中,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答问,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眼到:就是在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和演示实验的动作,生动而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心到:就是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分析老师是如何抓住重点,解决疑难的。口到: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回答问题或参加讨论。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教材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将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5 自我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恰当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产生明显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可以说,一个学习谋一门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对该学科的兴趣,并使之能长久地保持下去,我们学生不仅仅依靠教师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自我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6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进行建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