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竞技篮球论文

竞技篮球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29 09:23:31

竞技篮球论文

竞技篮球论文篇(1)

关键词:传统篮球 现代篮球 后现代篮球

中图分类号:G8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09)24-0098-01

现代篮球的理论与实践证明现代篮球基本上已将篮球现阶段的最佳方法与最佳效益,发挥到了篮球的颠峰,而另一方面,在这个极点出现的时候,就在“现代篮球”行将完成历史使命而成为历史的时候,在所谓的颠峰现代篮球之中,就有很多地方都初步展露了“后现代篮球”的一些迹象,因此,可以预见“后现代篮球”正在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后现代篮球的某些理念与方法,也正在对现代篮球的实践产生着前期的重大影响。

一、后现代篮球的基本特征与展望

如果说现代篮球是依赖“篮球基础科学与篮球基本动作技术”的篮球运动,那么,后现代篮球就是辨证运用“多元篮球方法与高精尖篮球科技方法”的篮球运动,即继颠峰的现代篮球之后反叛与升华的一代篮球。它的反叛,主要体现在对“一统天下的所谓美国式篮球”和对“所谓机械的基础科学化的篮球”的反叛之上;它的升华,主要体现在更加全球文化通俗化、竞技哲理及科学化、现代人性化方面。根据这一认识与逻辑可以推断:文化特质的先进科学、文化交流的多元相通、认知方法与人性的大解放大突破,将会是后现代篮球根本的文化特征;科学技术的多学科尖端应用的交叉发展,理论的东方化中国化(包括儒学、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在内的中国哲学化),将会是后现代篮球根本的科学技术与理论特征;既基于篮球全面的科学技术、思维战法,而又只重视关于一点突破的决胜技战术,将会是后现代篮球根本的技战术特征;面对着社会竞争迫切需要的目标与社会健康进步的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紧紧追求其效益进行应变,将会是后现代篮球总体的目标与功能特征。

据此可想象或看到:(1)在后现代的篮球时代里,谁掌握了“多元篮球方法与高精尖篮球科技方法”。特别是掌握了这方面的“霸权知识”,谁就将掌控了后现代篮球的竞技与科教。后现代篮球的“多元篮球方法与高精尖篮球科技方法”和“霸权知识”,将来源于多元理论知识与科学技术的交叉发展,诞生于“一点突破”,体现在“决胜”与“有用”之上。(2)在后现代的篮球时代里,通俗的现代篮球基础科学和现代篮球动作技术,将不再具有“决胜唯一工具”的地位,因此,在后现代的篮球教育教学中,与篮球基础科学和现代篮球动作技术平起平坐的,将会是包含了篮球竞技哲学、篮球竞技兵法、篮球竞技道德、篮球竞技审美、篮球竞技高科技等内容在内的“篮球竞技逻辑”。(3)在后现代的篮球时代里,打篮球锻炼身体将不再是篮球唯一重要的功能与目的,而自然快乐地玩会玩好篮球的主题将会更加地突出,也一定会有“打篮球创造社会价值”、“打篮球造就职业技术技能”等更多更好的功能与目的出现在我们的跟前。(4)在后现代的篮球时代里,篮球训练将会是合作形式进行的。教练员将不再是绝对的技术权威,运动员才是优良技术与身体的拥有者,运动员将通过实践自我发展与创造篮球运动技术(其技术基础来源与篮球课程教学与篮球自然教育)。但运动员缺乏竞技逻辑与团队决胜能力,教练员将运用高深的决胜知识帮助其建立竞技逻辑与想千方设万法地提高他们的竞技决胜能力。(5)在后现代的篮球时代里,篮球比赛及其活动,将突显主流而又丰富多彩、多元多极的,至少一方面,是奥运标准化的;而另一方面,则是既具有竞技意义与价值、又极其具有社会文化意义与价值的。总之,追求健康生活与追求有刺激的文化生活,篮球将成为未来人们的最重要生活之一。

二、后现代篮球的实践运用与发挥

后现代篮球,是现代篮球发展的必然方向,因此,我们尚必须在未来的实践中,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把握好后现代篮球的发展,运用与发挥好后现代篮球的作用:

第一,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我们都必须要打破西方所谓“纯科技篮球”一统天下的格局。而创立以篮球科技和篮球技战术为核心、以多思维多学科交叉发展为先导、以东西方理论完备结合的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后现代篮球体系,或说是创立以包括了“篮球文化概论;篮球竞技理论;篮球运动科技;篮球竞技技战术;篮球教育教学训练方法;篮球竞赛制度”在内的、雏形型的后现代篮球理论与实践体系。

第二,必须真正做到,凭真正能决胜的篮球技战术动作打球,凭真正能决胜的篮球竞技逻辑打球。根据决胜的原则来进行篮球动作的审美。而不能再去盲目地打与欣赏什么“体操式的篮球”或“田经式的篮球”。

第三,在我们的篮球教学与训练中,我们必须逐步学会与运用:“一边教与训练篮球动作技术,一边教与篮球竞技逻辑与多元竞技思想”的两者并重的方法。必须懂得“教与篮球竞技逻辑与多元竞技思想”更能培养与锻造人才的深刻道理。

竞技篮球论文篇(2)

关键词:街头篮球,我国篮球文化,影响

 

1 前言

街头篮球又名街球,起源于美国,是美国篮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90年代街头篮球进入我国,然后迅速发展起来。近几年风靡全国各地。目前街头篮球运动不仅成为大众喜爱的一项健身运动项目,更代表着一种新的文化时尚,被广大青少年篮球爱好者接受和喜爱。街头篮球在我国的普及,使其成为我国篮球文化除竞技篮球和校园篮球之外又一部分内容。那么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对我国篮球文化有何影响?本文根据街头篮球的特点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来分析对我国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2 街头篮球的起源及其特点

2.1 街头篮球的起源

街头篮球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黑人贫民区。最初他们只是在自家的后花园或贫民区的空地上搭建一个简陋的篮球架和用不知何种材料制成的篮球,作为无所事事时的消遣和发泄的一种爱好。街头篮球的比赛相对宽松,一般是在比较繁华的大街上或社区里,在爵士乐的伴奏下,以半场三对三斗牛的形式进行比赛,或在强烈的音乐节奏下进行各种个人篮球技巧的展现。因其组织简单,风格独特,别具魅力。所以,这一从竞技篮球运动中分离出来带有浓厚平民色彩的运动,一经问世,在全世界很快流行起来。在街头篮球的发展中,受Hiphoop文化的影响较大。直到目前,NBA许多球员在场下还耳戴钻钉,衣着Hiphoop服,十分欣赏这种文化。

2.2街头篮球的特点

街头篮球除具有传统篮球运动的集体性、竞争性、趣味性、健身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以下自身特点:

2.2.1条件宽松形式简单易于开展

街头篮球对比赛场地和设备要求宽松:城市广场、社区空地,随便一块平地,一个简易篮架,便可开展起来;对参与者不加限制:无论高矮胖瘦,年龄大小,无论在校学生还是普通百姓,三五人自由结合成组,轮流对抗,即可走上舞台,展现自我。街头篮球比赛规则相对简化,赛程较短,便于组织,易于开展。

2.2.2内容丰富气氛浓烈观赏性强

街头篮球一般是在节奏鲜明的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其内容有三对三比赛,有展示个人篮球技巧的各种表演,有扣篮比赛,有球迷参与的各种游戏等。与传统篮球相比,比赛内容多,比赛气氛浓,观赏性更强。因此使参与者极大地满足了竞赛的情感体验,从而愉悦了身心。

2.2.3崇尚时尚张扬个性

街球手们的着装往往别具风格,与众不同。有的街球手身着印有夸张图案的T恤,宽大拖沓的板裤,脚穿名牌运动鞋,头戴棒球帽;有的把头发模仿黑人编成许多小辫子,或做成染色的“鸡冠头”;还有的包着头,佩戴着大耳环,身上纹着各种图案等等。这种自由与前卫的着装,“酷”的打扮,体现出他们张扬的个性,标新立异的自我风格。

2.2.4注重个人勇于创新

街头篮球在比赛时因场上人数少,攻击区域大,而注重个人攻击能力。比赛多采用半场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斗牛的形式,以利于每个参与者发挥个人攻防能力;表演时为了征服对手和赢得观众的赞同,每个街球手总是充分展现个人独特的篮球技巧。街球场上他们敢于想象,勇于创新,体现出自信。

2.2.5篮球表演与商业化完美结合

无论“哈林巫师”篮球队遍布世界各地的演出还是世界规模较大的街头篮球比赛都明显带着浓厚的商业化。其组织比赛和表演大都是公司、企业为树立企业形象,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因此街头篮球的比赛和表演既是青少年的篮球盛会,也是各商家展示自己的舞台。使比赛具有明显的大众化与浓厚的商业化特征。

3 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我国开展街头篮球的时间较晚。论文格式。1995年在广州首次举办“羊城晚报杯”三人篮球挑战赛,1998年街头篮球在全国大规模推广。论文格式。1999年“百事可乐杯”三人篮球赛参赛队伍达1590支,创造了世界三人篮球赛历史上规模最大、比赛场次最多、组别最全的一次比赛。2002年6月我国街头篮球联盟成立,其网站也正式开始运作。近几年我国街头篮球多以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划分组别,在各级城市普遍进行比赛。目前我国中央5套《篮球公园》节目的播放,让我国街头篮球爱好者的队伍更加壮大。

由此可见,街头篮球在我国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连续几届NIKE全国3对3街头篮球赛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街头篮球因成为都市时尚运动的代名词而获得男孩的宠爱。论文格式。同时,在各级校园里都有着大批的街头篮球爱好者。在朝气蓬勃的校园里,每一个篮球场都是男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他们在这里不会有学习上的压力,也不会有生活中的烦恼,只有街头篮球带来的无穷乐趣。

4 街头篮球对我国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街头篮球作为篮球运动的一种延伸,已成为篮球文化的部份内容。但街头篮球又具有自己的特点,它的存在和发展也必然会对我国竞技篮球和校园篮球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4.1 街头篮球对我国竞技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4.1.1 弥补我国竞技篮球文化的不足

多年来受我国传统文化中重社会,讲集体,轻个人思想的熏陶,致使我国竞技篮球文化形成了个性含蓄而不张扬,缺乏自信和勇于负责的氛围。具体表现在我国竞技篮球的战术机械而缺乏创新,讲究整体配合而严禁个人单打独斗;技术讲究实用而不求好看,动作单一而缺乏变换;个人坚决服从整体而过于谨慎,比赛关键时刻队员总是缺乏个人战斗力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也是为什么我国传统篮球运动(特别是男子篮球)长期徘徊于世界二、三流水平,而无法上升到世界强队行列的原因?而街头篮球由于强调个性张扬,自由表现,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特点,既能弥补我国传统篮球中队员缺乏独挡一面的能力以及即兴发挥的欲望;又能弥补我国传统篮球中队员的应变能力和独立作战能力。这对改变我国竞技篮球关键时刻柔弱的作风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4.1.2 扩大我国CBA联赛的影响

我国CBA联赛已走过10多个年头,但与享誉全球的NBA联赛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要想把我国的CBA联赛“打造为除NBA外全球第二大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联赛”的目标,就必须提高我国CBA联赛的观赏性和市场影响力。NBA中球星的即兴表演和技术的不断创新让世界球迷陶醉其中。而街头篮球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使个别街头篮球出身的队员进入了CBA联赛的舞台,相信他们精湛的球技一定会带动我国CBA联赛观赏性的提高。同时我国CBA各篮球俱乐部也可通过举办街头篮球比赛,让CBA篮球明星与球迷同场参与,面对面交流,以扩大我国CBA联赛的影响,培育我国CBA联赛的市场。

4.2 街头篮球对我国校园篮球文化发展的影响

由于街头篮球注重个人、张扬个性和观赏性强等特点,青少年成为喜爱街头篮球的最大人群。而他们也把街头篮球带进了校园。笔者通过对我国部分城市和县城中学调查得知:73.5%的学校每年对男生举办“三人制”篮球赛,53.0%的学校对女生每年举办“三人制”篮球赛;54.4%的男生和41.5%的女生都喜欢参与学校举办的“三人制”篮球赛或“一对一斗牛”篮球表演。在课余时间,学校篮球场地随处可见学生自发组织的街头篮球比赛和表演,而学校文艺演出舞台上也经常见到街头篮球的表演。由此可见,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校园篮球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校园文化的繁荣。

5 结论与建议

街头篮球在我国的发展不仅弥补了我国竞技篮球文化的不足之处,也促进了我国校园篮球文化的蓬勃发展。在我国篮球文化建设的背景下,为使我国篮球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国街头篮球的发展提供以下建议:

(一)街头篮球因其独特的风格,使参与者找到了自信、愉悦了身心、释放了压力、张扬了个性、实现了自我价值。从而促进人们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起到了育人的功能。建议把街头篮球纳入我国中小学体育教材,使其进入体育课堂,进一步实施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快乐教育理念。但我国的街头篮球在发挥育人功能时,必须清除一切不健康的东西,杜绝一切不良行为。那种无赖撒泼,浑身刺青的现象不应成为我国街头篮球文化的内容。

(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参与体育的愿望更加强烈。街头篮球运动作为一项休闲健身运动,正符合当前我国全民健身的需要。建议我国街头篮球应朝向平民化、休闲健身化方向发展。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唐煜章. 三打三篮球高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9.

[2] 柴建设等. 论我国街头篮球文化的发展及发展方向[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46-48.

[3] 李元伟. 打造篮球文化 构建和谐篮球[J].体育文化导刊,2006,1(1):3-4.

[4] 吴建春. 论街头篮球的特征与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2):419-420.

[5] 严精华等. 中美篮球文化比较[J].体育文化导刊,2004,10:49-50.

[6] 陈 韵等. 街头篮球的起源及在中国流行的社会文化背景[C].首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论文集:18-20.

[7] 郭永东. 中西方文化差异与篮球运动[C].首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论文集:78-80.

[8] 杨改生等. 中国篮球运动中的文化冲突与反思[C].首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论文集:6-8.

竞技篮球论文篇(3)

关键词:女子篮球;竞技体育;篮筐高度

中图分类号:G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76(2012)01—0092—04

Abstract: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the viewing of the competitive basketball sports is the main carrier of events spread, as well as the entertainment value。 Keeping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orld basketball sports is the key to get social resources。 To aim at the trouble of women's basketball movemen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lowering women's basketball basket。 It will contribute to promote women's high—altitude technology through lowering the basket height from 10 to 15 centimeters, especiall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unk technique; and it also will correspond with female athletes’ physical feature and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world basketball sports, as well as promoting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his project。

Key words:Women basketball; Sports

随着竞技全球化持续发展,高水平竞技篮球发展也呈现全球化发展之势,代表世界最高水平的NBA就是竞技篮球全球化的典型代表。男子竞技篮球是竞技篮球全球化的主体,而女子竞技篮球运动在社会基础、后备人才培养、商业化运作、全球化影响等方面面临诸多困境。对此,本研究根据世界篮球运动发展新趋势,反思女子篮球运动面临的问题,提出降低女子篮球篮筐高度的建议并论证可行性,为世界女子篮球运动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1女子篮球运动面临的困境

女子篮球拥有和男子篮球几乎相似的运作系统,譬如WNBA拥有和NBA几乎同样的管理体制、运作策略等,但是世界男女篮球运动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以NBA为代表的男子竞技篮球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认可,具有全球影响力。目前NBA的球迷、赞助商、观众等遍布全球,大大拓展了篮球运动的发展空间,提高篮球运动在整个竞技体育领域的地位。反之,女子篮球运动并没有搭上篮球运动全球化发展的快班车,在后备人才培养、商业化运作、媒体运营、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存在巨大挑战。以我国为例,根据中国篮协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在全国注册的女篮一二队的职业队员只有500人左右。WCBA作为我国的女篮甲级联赛共有12支球队,此外乙级队7个,青年队14个,共计33个队。按每队15人计算,在中国篮协注册的女运动员也就500人,这是我国女篮国家队员人才库。此外,女子篮球运动在商业运作上的困境也阻碍了女子篮球运动的持续健康发展。虽然商业化的终极目的是获得利益最大化,但是募集到正常运转所需要的资金则是运作的基本要求。女子篮球运动在观赏性、娱乐性上的相对劣势,导致电视转播等媒体运作上出现较大困难。

正如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的论述:“我们的文化对于电视认识论的适应非常彻底,我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定义,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充满了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电视正把我们的文化转变成娱乐业的广阔舞台。电视对话,使人们对于世界不再有质疑,对自然而然真实的东西变得熟视无睹。”诚然,女子篮球运动有自身的多种魅力,但是在娱乐化至上的社会生活中,普遍认同的娱乐元素成为社会生活中主流的评判标杆,于是缺少身体冲撞的暴力美学和超出常人的技术等元素构筑的、比赛过程和结果缺乏不确定性的女子比赛处于人们体育娱乐生活的边缘地带。

2降低女子篮球篮筐高度的可行性研究

继女子技术男子化、女子对抗男子化后,世界女子篮球必将掀起女子篮球运动中争夺制空权的发展趋势,高空防守、高空争夺篮板球、高空扣篮等进攻性技术等技战术则是球队提升整体竞技能力的关键。扣篮则是典型代表。扣篮动作技术上并不复杂,其核心是弹跳的绝对高度,然而女子的生理特点、身体形态与运动素质与男子有较大差异,特别是爆发力与弹跳的绝对高度存在较大差异,这是通过运动训练所不能解决的。要使女子篮球运动更加精彩,更具观赏性,实现创新发展,必须有新的思路。为了提高女子篮球比赛的质量,降低女子篮球运动篮筐的高度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竞技篮球论文篇(4)

关键词 篮球竞赛规则 篮球技战术 篮球竞赛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一、前言

任何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篮球规则势必会阻碍篮球运动的发展,篮球运动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促使了规则的更新,新规则诞生。纵观近20年来国际篮联规则的修改和修订,每次规则的修订都有不同的背景,但其目的总是为了推动篮球运动发展。深入理解规则修改精神,对于篮球教练员、裁判 员和运动员有着重要意义,限制区形状的变化和三分线距离的扩大以及24秒时间的修订都是为了鼓励进攻,加快攻守转换节奏,增加比赛的观赏性。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国际篮联规则和国际篮联比赛中体现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查阅国内近十年来发表的与篮球规则相关的论文,查阅我国体育院校篮球专修、普修教材等篮球教材,从中获取论文所需的理论依据和相关资料。

2.录像资料法

观看10-11赛季CBA相关比赛录像,根据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篮球规则修改的原因

1.提升篮球运动职业化的需要

篮球运动之所以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是因为具有极高的观赏性,篮球的职业化促使了篮球运动向市场化发展。近年来,篮球职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篮球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在逐年增加,增加了比赛的精彩程度和观赏性。国际篮联现有三分线已不能满足篮球运动的发展要求,世界优秀篮球运动员在身体素质上已今非昔比,狭小的二分投篮区和三分线距离已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员个人竞技水平的体现,国际篮联对规则的修改也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篮球的职业化发展。

2.提升篮球比赛观赏性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注重竞技体育的观赏性,而竞技体育具有观赏性的特点对于篮球运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竞技体育在加强其竞争性的同时也加强了观赏性。NBA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推广使得各国更加重视篮球运动的市场化运营,提高各国联赛的影响力和观赏性,国际篮联也更加重视篮球运动的发展,通过进一步的修改规则提升国际篮球赛事的激烈程度,从而提升国际大赛的观赏价值。

(二)篮球规则的改变对比赛影响的分析

1.篮球规则发展对比赛的影响

从第一部篮球运动规则的诞生到今天己经历了数次规则的修改,从不完善到完善,从最初的十几条发展到现在的五十八条,规则的修改基本都是从篮球攻防两端以及技战术判罚方面展开的。

2.三分投篮区域的变化

国际篮联比赛中三分线诞生于1984年,三分线的诞生随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篮球技术,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篮球运动的发展。三分线的产生随之出现了很多以三分球战术为主的球队,枯燥的进攻手段越来越多的呈现在比赛中,影响比赛的整体观赏性。因此,2010年FIBA规则将三分线扩大,距离由来的6. 25米增至6. 75米。规则的修改,不但提升了三分球的难度,而且还增大了二分投篮区的空间,增大了防守难度,也使得比赛的可观赏性提高[4]。

(三)合理冲撞区的增加

2010年FIBA规则的最大的改变就是增加了合理冲撞区,FIBA以NBA规则为模板,设立了合理冲撞区,合理冲撞区的设定,也增加了篮下的对抗程度,提升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规则规定,进攻队员和防守队员在合理冲撞区出现身体接触,防守球员两脚都位于合理冲撞区内,如果有犯规发生,只有防守犯规,没有进攻犯规。由于合理冲撞区里面没有进攻犯规,从而避免了有球员比赛中因篮下防守时故意摔倒而骗取进攻犯规,也进一步体现了篮球比赛的公平性与合理性。

合理冲撞区对比赛影响:参照NBA的篮球规则,此次规则修改新设置了合理冲撞区,在该区域内发生任何身体接触造成的犯规,没有带球撞人犯规,只有阻挡犯规。如此设置就是为了鼓励与促进进攻,让比赛更具观赏性和对抗性,更有利于篮球运动的发展。防守队员不仅要眼脑并用及时、准确作出时空判断,还要四肢紧跟作出合理、正确的最佳防守动作,这无疑对防守队员的防守要求增加了难度,对于进攻队员来说,在进行内线进攻时,会有意识的主动寻求身体接触,对防守球员造成“杀伤”,增加了身体的对抗和比赛的激烈程度,更加容易吸引观众的关注。

四、结论

篮球规则的演变加快了篮球技战术的发展,提高了世界篮球水平;技战术的发展也推动了新规则的不断演变,使之更趋于完善,一者相辅相成。

当代篮球运动的技战术朝运动员个人能力强,全队配合默契,攻防转换节奏加快,位置模糊,错位意识与能力增强的方向发展。

未来篮球规则变革的趋势表现在24秒进攻时间缩短、区域面积增大、对犯规的处罚更加严厉和电了信息技术在裁判、记录台执法应用中更为广泛的使用。

参考文献:

竞技篮球论文篇(5)

关键词: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现状;对策

1.前言

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是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也是我国高水平篮球竞技事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近年来,高校篮球运动和竞赛蓬勃发展,在篮球竞技人才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由于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培养方式,在培养方面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符合时展与社会需要的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更加理想的效果,为我国篮球竞技运动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人才。高校在开展篮球运动方面有良好的发展空间。篮球运动以它的对抗性、竞争性、集体性、趣味性、增智性与比赛结果悬念叠起的独有艺术魅力,深受大学生们的欢迎。另外,目前国内很多重点高校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旨在建设在世界上具有影响的大学。世界一流大学不仅需要在学科建设、科研成果、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具有雄厚的实力,还需要重视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不仅能提高学生体质,还能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竞技体育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学校群众体育的发展,还能够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因此,加大高校篮球竞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的现状

2.1不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学理论强调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学生是主体,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当前高校篮球竞技人才培养中,大多是以教练作为主导,没有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与足够的重视。在高校篮球人才培养中,学生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多差异,如果对不同学生都是一套相同的训练模式和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及特点,那么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只能培养合格的运动员,而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具有创造性的篮球运动员。

2.2篮球教练员资源匮乏,执教水平不高

教练员在现代竞技体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练员作为运动训练的策划者和组织者,对高校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起着核心的作用。在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但教练员始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他们专业素质的高低也是学生篮球技能提高的关键影响因素。当前随着我国大学规模扩大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篮球竞技运动员也出现快速增长。因此,高校篮球师资的工作量也显著增加,造成他们工作负担过重,对他们的教学质量造成影响,也容易造成工作倦怠。另外,在职称评定和工作待遇方面,按照当前的评价机制,篮球教练员由于学科的限制,往往不占优势,造成他们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从而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另外,很多学校往往只重视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校篮球教练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造成部分教练员业务素质不高,教学手段陈旧、方法落后,在实际训练中仅凭经验形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相关调查表明,当前我国高校的高水平篮球队的教练员主要来源于高校体育教师队伍,大都毕业于体育院系,具有比较系统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大多数教练员未受过专业的篮球运动训练,也没有参与到各种大赛临场的经验,在对运动员指导中,不能高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2.3没有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水平的篮球竞技人才往往需要包括体能在内的多项能力,比如竞技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等。因此对篮球人才的培养也需要一个科学的体系,对学生的篮球综合素质进行训练。但在我国目前的篮球训练中,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体能训练模式,但是对其他能力的培养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发展相对滞后。从而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培养优秀的篮球后备人才。

2.4生源渠道不畅,短期行为明显

我国高水平篮球运动队招生的生源主要拥有4个渠道:一是体育基础较好的高中毕业生;二是部分体工队的在役运动员;三是退役运动员;四是省市体校等未入选体工队一线队伍的运动员。生源是高水平篮球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相关学者的调查和研究,但当前我国高校篮球队的选材主要来自中学生篮球二级以上的运动员和体工队成员。其中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占了大多数,整体竞技水平不高,能够算得上篮球人才的很少,远远不能满足高校篮球竞技运动发展的需要。另外,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校声誉,在招生方面采取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从而影响到了球队的发展。

2.5竞赛体系不健全,比赛次数少

提高竞技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参与竞赛,它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检验和考察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参与竞赛能够调动运动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在比赛中又能促进技能的提升、技战术的磨合、整体风格的塑造以及自信心的培养。相关学者调查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校篮球竞赛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比赛较少,缺乏完善的竞赛机制,学校对竞赛的投入不足,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只训练不比赛的情况,影响到了运动员训练的积极性。当前我国大学生平均年参加比赛仅4.7场,然而美国大学生为43场,数据相差巨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培养水平的高低。

3.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对策

3.1提高高校篮球运动员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对竞技篮球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如果强调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集体的荣誉和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在训练中采取高压的方式让他们进行高负荷的训练,往往会对他们的积极性造成影响。另外,在当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中,采取的多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运动员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高校篮球教练员和管理人员转变思路,使篮球运动员的学习方向从“要我学”、“要我练”转变我“我要学”、“我要练”,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求多采取正面疏导的方式,注重运动员个人的需要和特点,因材施教。教练员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训练中多采取诱导、启发、讨论的方法,做到师生互动,促进学生个性和主动性的发挥,在提高篮球运动技能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

3.2重视基础训练环节

通过大学生联赛可以发现,当前的篮球运动员专业基础能力有待提高。基础能力是指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必须具备的篮球基本技能,是技战术得到发挥的基础。在比赛中,基础能力是运动员能够稳定发挥,并且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较好的基础能力,比如原地投篮、传接球、运球跑、滑步等比较基础的篮球运动技术,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技术特点。这些基础能力或技能往往又需要长时间重复训练才能提高。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不能只注重某个或某些技能的提高,而要始终重视基础训练,在所有篮球相关的训练中始终融合基础训练。

3.3重视运动员实战技术的提升

篮球竞技人才的培养是以篮球竞技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所以,关键之处在于提高他们的实战技术能力。在篮球运动员中,不但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还要求具备较高的技战术水平。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就要加强对实战的模拟,比如在训练投篮的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模仿正式比赛的场景,比如在高速奔跑、有人干扰、甩掉防守等情况下进行投篮。对待罚球也是如此,在实际训练中往往发现运动员的命中率较高,在实战中罚球命中率降低,这跟在平时没有加强实战技能训练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在比赛中,可以模拟比赛的情境,播放赛场音乐或者比赛中的一些噪声来使平时的训练的更加接近实战,从而提高运动员在实战中的表现。在运动员的训练过程中,也应该参考正式的比赛标准。

3.4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搞好招生和选材工作

高校篮球竞技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套合理高效专业的管理班子,从而为高校篮球的发展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理顺培养机制,协调、监督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工作。此外,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除了靠后期的训练,还需要靠前期的选材工作,招生与选材工作也是办好高水平运动队的前提。首先要制定科学的选材标准,避免短视和违规行为,提高选材的成功率。探索“一条龙”招生选材培养体系,使大中小学联挂一体,从选材、科研、科学训练等方面建立大中小学沟通交流合作机制,签订共进篮球队协议。定期组织青少年篮球活动,组织好中学生、大学生篮球联赛,在升学入队方面制定合适的准入制度,从而保证优秀的青少年运动员能够顺利进入高校篮球队。

3.5协调理顺各种关系,建立合理的训练制度

对于高校篮球运动员来说,存在训练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和矛盾。科学的训练体制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训练规律,并适应竞技项目的特点,注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文化知识的综合提高,妥善解决好学习和训练之间的矛盾。首先需要协调理顺好各种关系,协调学生处、教务处、各系和体育部的关系,保证运动员、教练员、授课教师之间的协调统一,建立合理规范的大学生运动训练制度,合理安排好学生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时间,确保运动员训练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培养高水平的篮球竞技人才。

3.6多方筹措资金,加大财政投入

篮球竞技人才的培养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将会成为“纸上谈兵,海市蜃楼”。高校要加大重视,提供专项资金用于培养竞技篮球人才。除了学校提供的资金之外,还可以广开门路,充分利用社会资金或民间资本,比如通过寻求赞助,把体育经费来源由单一型变为多元型,多方面筹措资金。同时,还应加强资源的有效配置,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注意对高校资源的整合,发挥高校科学研究的优势,进行交叉科学的训练研究。提高训练的质量加强与校医院和各生化实验室密切联系,对一些影响和评定运动成绩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试,以便更好地指导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引起领导重视,保障训练物资的到位,加大对科学体育训练的投入,创造出有利的训练环境。

参考文献:

[1]向磊.湖南省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制约因素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4.

[2]党剑,谢晨.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途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8,(05):204-205.

[3]臧卫国.对高校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竞技篮球论文篇(6)

关键词: 竞技篮球运动 审美表现形式 发展

竞技篮球运动虽起源于游戏,但经过长期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竞技篮球认识正在不断加深,篮球运动不但日益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强身健体的锻炼项目,其运动过程中所需要并体现出来的动静结合、默契配合、钢韧相济及由此激发出来的团队士气也使得它日益具有观赏性,成为一种具有独特内涵的艺术游戏或艺术运动。作为艺术,竞技篮球以独特的活动形式最形象地展示人体的优美形态和心灵气质,和谐地反映人类对现代社会文明生活的创新、完善与追求。

1.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审美表现形式

审美性作为竞技篮球艺术中最主要、最核心的特征,是通过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来体现的,而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技战术发挥即艺术作品还必须有生动、鲜明、准确的形式来表现。随着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发展,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其表现形式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1比赛身体接触频繁,对抗激烈。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员都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比赛中身体接触和干扰频繁,比赛强度加大,对抗空前激烈。进攻和防守时运动员敢于主动发力,主动性、攻击性更强,特别是攻击性紧逼防守的出现,运动员防守凶狠,主动抢步抢位,时刻给对手压力和紧迫感,迫使对方心理紧张,造成失误,从而化被动为主动。据资料现实,一场竞技篮球比赛从开始到结束需要80min左右的时间,在40min的比赛中,队员的平均步数是9480步,运动员大概要跑10km,即每分钟240步。快速奔跑距离约3km左右,其中快速冲刺跑约1.5―2.5km;采取积极、快速的攻防战术时,脉搏可达34―36次/10s,50%以上时间平均脉搏在30次/10s以上。这个强度运动员承受负荷相当大,代谢水平处于有氧与无氧之间,正是这种高强度的对抗促使了比赛场上出现激烈的比赛画面,提高了其欣赏水平。

1.2比赛攻守转换速度加快,节奏分明。

速度是篮球比赛的核心和灵魂,现代运动员在强调高度的同时更加注重运动员速度的发展。技术运用快,攻守转换快,快攻次数增多已成为比赛中的典型画面。速度快不仅表现在表面上的快,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判断反应、快的意识等内在的快。特别是在篮球规则缩短进攻比赛时间后,速度的加快促进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和得分的大幅度提高,快攻、抢攻、半场移动进攻等战术打法得到了较大的发挥空间,简洁明快、赏心悦目的战术配合使竞技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高,使更富观赏性的比赛层出不穷。而且现代篮球比赛在速度加快的同时,还强调速度与节奏的良好结合,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慢节奏是快节奏的一种过渡和调节,以快为主,速度与节奏相结合,呈现给观众的则是一种既激烈又具有节奏的动静结合美。

1.3善于变化,掌握主动,层次性强。

“变”是篮球比赛的精髓。从技术层面上看,篮球技术动作是固定的,有严格的规范标准,但在运动员运用时则是不固定的、多元的、变化的,无论是运动员面对对手进攻还是防守,都要根据对手的情况和周围环境变化自己的技术动作,现代优秀篮球运动员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全面的技术动作,在比赛中与对手对抗时,无论对手采取何种进攻或防守动作,都可以运用相应的技术动作来化解,在此过程中反映了运动员的智慧与运用技术能力;从战术层面上看,其运用精髓与技术运用一致,都具有随机应变性,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攻击与防守,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表现出进攻流畅,具有层次感,防守积极主动,立体感强,争取化被动为主动的特点。篮球比赛技术与战术运用的随机应变性丰富了篮球比赛的艺术表现画面,提升了比赛本身的审美价值。

1.4运动员高难技术动作增多,出现了许多个性化“绝招”。

观众观看比赛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观看个别运动员的技术发挥。因为这些运动员不仅具有自己个性化的技术“绝招”,而且其临场可创造出许多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的高难动作。不得不承认,有些篮球运动员天生就是“艺术家”,具有非凡的创造想象力,其身体素质、智能水平、心理品质与艺术创作灵感有机结合,在比赛中时时创造出一些具有美感的技术动作,且由于运动员对篮球的理解、价值观的差异,不同运动员在篮球场上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艺术作品”,久而久之则成为其在篮球比赛中经常运用的“绝招”,并且成为观众欣赏篮球比赛的动力和最为向往的享受。

1.5比赛胜负难测,有悬念。

观众对华丽的比赛场面会产生审美疲劳,但永远不会对胜负悬念感到麻木。现代竞技篮球运动比赛双方实力差距越来越小,使双方实力接近的比赛充满着变数,充满悬念,正是它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促进了观众看比赛的冲动,使观众体验到那种心情松紧交替的喜悦美,尤其是最后关键时刻的“绝杀”把比赛的悬念保留到最后,增加竞技篮球比赛艺术化的砝码,使人们对其关注程度经久不衰,并且越来越高。

2.竞技篮球运动艺术发展展望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由哲学开始,艺术结束。哲学起统领、指导作用,是起点;而艺术则是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是目的与归宿。竞技篮球运动的成熟过程也是运动员技战术表现不断优化和创新的过程。

2.1“快”、“狠”的特点是竞技篮球运动艺术永恒发展的主题。

事物自身辩证否定的规律,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不可逆性,揭示了竞技篮球运动艺术化的发展趋势只能是速度更快,转换频率更高。“快”表现在比赛中进攻队获得球权后将抓住一切快攻机会进行反击,快攻不成则半场抢攻,最后落入阵地后的移动进攻战术,即全场比赛双方都处于高速运动之中,攻守节奏将更加流畅;“快”还表现在内在的快即意识、判断和反应快等,内在的快决定着外在形式的快,外在形式的快也反过来促进内在形式的快,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造就了比赛场上的流畅画面。“狠”表现在随着运动员力量和攻击性意识的增强,以及篮球规则对其的催化作用,使比赛场上的对抗将越来越激烈,身体接触将更加频繁,进攻时充满侵略性,防守时则充满攻击性,这种近似“战争”的高强度对抗使比赛更加充满观赏性和审美价值。

2.2比赛双方实力差距更小,比赛更具悬念。

随着现代科学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个国家都采取了科学化训练手段对运动员进行训练,从而提高了竞技篮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水平,这样各国球队的实力差距将逐渐缩小,无论是国际大赛还是国内比赛,比赛双方都有战胜对手的可能,这样就增加了比赛的悬念,使比赛更具观赏性,从而提高了观众对比赛的关注度。而且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各国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每个国家都学习到了先进的篮球理念和技战术训练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便缩短了各国之间水平的差距,使比赛越来越好看,使其艺术审美价值得到攀升,而且这种交流还将继续下去,未来比赛双方的对抗将越来越白热化,比赛最后时刻的“绝杀”画面将越来越多,比赛将更加扣人心悬,充满艺术性。

2.3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系统科学理论认为,无系统的结构、无结构的系统是不存在的,系统的结构改变必然引起系统功能的改变。随着速度篮球的理念及队员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运动员场上角色发生了变化,高大队员以内为主,能里能外,而外线队员技术更加全面,角色互动成为了现代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趋势。这些变化促使了比赛内容结构的改变,而且使结构组合方式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内容结构的多组合方式,正迎合了现代观众对运动竞赛技术娴熟精湛和战术简洁的技战术美的审美追求。同时,快速度的进攻可以有效地争取时间和空间,为空中技术的创新和空中技术运用的技艺化创造较大的发挥空间。速度篮球带来攻防转换次数的增多,是增大不确定性的基础,阵容组合结构的多变则是这种不确定性的核心,而内容结构的丰富、比赛中策略运用的增多都为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砝码。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增强了运动员心理竞争的激烈程度,而且使观众得到了更大的发泄情绪的渠道。不仅比赛的内容结构达到了艺术的具体个别性的审美特征,而且比赛的结果也更加符合这种审美特征。这是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基石,也是篮球运动的艺术再现――表演。

3.结论

竞技篮球运动作为一门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它具有其他艺术形态所不具备的艺术特征与审美表现形式,而且随着其深入发展,其艺术表现形式将更加丰富,也将越来越符合观众的审美情趣与观赏要求,人们将更多地体会到竞技篮球运动的无限魅力,并且从中丰富情感、提高价值取向及增强对生命无限追求的渴望。

参考文献:

[1]黄琳华,夏滟洲.艺术概论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汪以平.舞蹈艺术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孙民治.现代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4]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5]谭朕斌.篮球运动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6]傅银鹰,王畔领.论篮球艺术魅力与体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8(4):399-401.

[7]黄滨,韩二涛.篮球进攻时限与篮球艺术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2005,(3):35-37.

竞技篮球论文篇(7)

关键词: 篮球运动 表演艺术 规则演变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篮球运动已经成为全世界人民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从1891年发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促进篮球运动发展的原因有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规则的演变,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篮球运动的发展方向,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篮球规则的演变进行研究[1]。篮球运动是一种特殊的表演活动,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以经过组织、美化了的运动员技术动作和战术行为作为艺术表现手段,运用运动员在场上的创造性活动为画面,来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以及表达一定情感的表演艺术。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篮球规则只是针对技、战术的发展而进行修改。本文从表演艺术视角对竞赛规则的演变进行系统的分析,找出表演艺术视角下篮球规则演变的规律,以促进我国篮球理论体系的完善,促进我国篮球联赛水平的提高,促进篮球运动的持续良好发展。

1.竞技篮球运动的表演艺术理解

表演艺术最初专指戏剧学领域中的表演,代表性门类有歌剧、话剧、影视、舞蹈及各地方戏曲等,有时也将杂技、魔术、相声和小品等划入表演艺术范畴。《艺术词典》的解释是:“表演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创造人物形象的艺术。”即是从戏剧学领域中的表演理论出发,对表演艺术概念的解释。然而随着表演理论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表演也随之被赋予了诸多特殊的意义。例如,在社会学领域中,“表演”是角色扮演与生活表演;在民俗学领域中,“表演”是重新理解与方法革命;在心理学领域中,“表演”是认知学习与个体教育;在教育学领域中,“表演”是教学手段与生命存在。本文所提到的竞技篮球运动中的表演艺术更倾向于社会学领域中的“表演”,即角色扮演与生活表演[2]。

本文将竞技篮球运动中的表演艺术不仅仅理解为戏剧学领域中的表演,更是作为生命存在者的人,对某种社会角色的主动承担,即通过对角色所赋予的规范行为模式的表现和显示,实现自我价值的生活艺术。因此,篮球表演艺术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表演时空环境下,以经过组织和美化了的运动员技术动作、战术行为、身体姿态和动作过程为表演形式,以运动员在场上的创造性活动、个人及群体的情感宣泄和时空变换为主要表演内容,来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审美价值的文化艺术形式[3]。

2.篮球竞赛规则的结构

现代篮球规则同法律规范一样,基本上也是由假定(规则适用的条件或情况)、处理(规则的具体内容)和制裁(违反规则所招致的后果)这三个要素所构成。这三个要素构成篮球规则在文字表述上的结构。本研究重在研究规则的具体内容的演变规律,而篮球规则条目繁杂,种类多样,但就其根本可以将规则分为五个部分。为了研究方便,本文将篮球规则分为空间规则、时间规则、违例规则、犯规规则和权利义务规则五大部分,具体情况见下表。

3.篮球竞赛规则演变过程中对表演艺术的完美演绎

篮球运动以学生游戏的方式诞生,随着规则的完善和项目的普及,逐渐演变为一项竞技运动,并吸引了大批旁观者,进而有了最初的观赏者,“表演”的框架初具端倪;20世纪30年代以后,竞技篮球运动开始走向职业化道路,真正意义的观众出现,“表演”的特性初步确立;如今,随着篮球竞赛表演市场的不断完善,竞技篮球运动不断地向表演艺术吸收借鉴许多有益的表演要素,从而使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表演艺术性愈加明显[4]。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魅力四射的啦啦队表演,甚至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篮球比赛本身就是一场艺术表演,明星球员们不拘一格的服饰、光怪陆离的发型、独具个性的纹身、华丽优美的过人动作、激情澎湃的篮下对抗、震撼人心的大力灌篮和赏心悦目的空中接力等都展现出竞技篮球运动无限的艺术魅力。

篮球竞赛规则是篮球运动的法规,决定了其区别于其他运动的基本特征,确保篮球运动健康发展,保障篮球比赛公平、公正、有序地进行。表演艺术视角下的篮球竞赛规则在确保比赛公平公正的同时,也必须保证比赛的可观赏性。篮球规则的空间规则、时间规则、违例规则、犯规规则及权利义务规则的演变也要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其表演艺术性。实质上表演艺术是蕴藏在篮球竞赛规则发展演变过程之中的,篮球竞赛规则的不断修改和完善,使篮球表演艺术的演绎更加完美。

3.1空间规则演变的表演艺术性。

篮球运动起源于“投桃”游戏。在篮球规则的初创时期,规则很简单。比赛时,双方分成相等的人数,分别横列在场地的两个端线处外,在裁判员鸣哨后,从边线中心点将球抛向场地中心,这时双方队员从各自的端线外跑向场地内争夺抛出的球,然后展开攻守对抗,投中篮后在按此程序重新开始,直到比赛结束。这种形式的篮球比赛对场地的大小没有明确的限制,使用足球式的柔软圆形球。随着篮球运动的良好发展,空间规则进行了一系列的变化,人数、场地、器材等都有了明确的规定,使篮球比赛更加正规化。

篮球竞赛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在规则演变过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一场表演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演员”是非常重要的。最初的篮球比赛,每队参赛队员是没有限制的,逐渐演变为15人、9人、5人。人数太多会使整个空间看起来非常拥挤,而且不能突出单个队员的高超技艺,表现不出来篮球竞赛的艺术美;人数太少又使得整个空间很空旷,而且双方的对抗不激烈,比赛会很单调,同样会降低篮球竞赛的观赏性。5人制的比赛恰恰避免了这些不足。投篮命中、空中接力、扣篮、战术配合等,观众可以非常直观地欣赏每个队员的表演。运动员们向观众呈现了各种各样的表演艺术,让观众感受到篮球独特的魅力。

篮球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不能仅仅是单个队员的“垄断式”表演,因此要对这些“垄断”进行一些限制。以NBA为例,20世纪50年代,NBA一度出现高大中锋统治篮下的现象,尽管这些篮球巨星的个人魅力可以吸引观众,增强NBA观赏性,但从另外一方面来说,他们一个人控制整场比赛,使得篮球比赛失去了集体性的最本质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使得球赛失去了一定的观赏性[5]。于是,NBA先后针对大个运动员对规则进行了修改,1964―1965赛季,把限制区从12英尺扩大到16英尺,限制高大运动员在篮下强大的统治优势,使篮球比赛更具观赏性。2010年新规则确定了新三分线,新三分线距离篮筐6.75米,相比于之前6.25米的三分线移远了0.5米,限制区从梯形改为矩形,形状与NBA相同。三分线的扩大虽然加大了3分远投的难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改变为运动员创造了更多篮下突破,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增加了攻守对抗,使比赛更加精彩,更具观赏性。同时新规则中还引入了NBA的合理冲撞(无带球撞人)区,在这个区域内没有进攻犯规,制定这条规则的目的是,不鼓励那些为了制造突破上篮的进攻队员带球撞人犯规而早早地站在本方篮下的防守队员,这个规则的实行将使比赛的篮下身体对抗更加激烈,大大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时间规则演变的表演艺术性。

篮球规则的初创时期,比赛时间为前后两节,每节15分钟,中间休息5分钟,并没有其他时间的限制。随后比赛时间经过了几次调整,其他时间规则也陆续出台,最后确定了比赛时间为四节,每节10分钟,并有了3秒、5秒、8秒、24秒的规定。一场表演,如果舞台下无人观看,那么再精彩也是徒劳,所以必须迎合观众的需要。将比赛时间分为四节,每节10分钟,这正是为观众提供了充足的比赛观赏时间。同时,这种划分特定时段、合理分割时间的做法可以增加比赛的悬念,提高比赛的娱乐性。

在1952年前后的篮球比赛中,以高大中锋强攻篮下的战术打法风行一时,比分领先的球队往往都采取控制球战术,通过在场上恶意传球和运球来消耗比赛时间,达到最后取胜的目的。这样很难将篮球比赛当成是一种艺术表演来观看。同时高大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技术单一、动作迟缓和缺乏灵活性等问题,竞技运动的更高、更快、更强在篮球比赛中无法完美体现,慢节奏影响了观众观看篮球比赛的兴趣。篮球运动中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守转换,闪电般的突破是节奏与速度的集中代表,也是篮球运动魅力与观赏性的最大卖点。失去了节奏与速度的篮球运动是无法想象的。3秒、5秒、8秒、24秒规则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比赛的速度,使比赛的攻守转换加快,比赛回合增加,富于节奏感的对抗更加激烈,给比赛带来了活力。2010年新规则对掷球入界时8秒与24秒的开始有了明确的规定:在掷球入界时,当球触及场上队员或者被场上队员合理触及时,8秒及24秒即开始计算。也就是说,比赛计时钟和24秒计时钟同时开启。规则还对24秒计时钟的复位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比赛因违犯停止时,24秒装置上显示的时间大于或等于14秒,24秒装置将不复位,保持原来所剩的时间;如果比赛因违犯停止时,24秒装置上显示的时间小于13秒,24秒装置应复位14秒。[6]这一规则的修订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加快比赛的攻防速度与节奏,对双方队员的体能、技术和团队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比赛更加精彩,提高观赏性。

一场精彩的比赛哪怕只剩下最后一秒也会出现“绝杀”,使比赛结果大逆转,甚至当比赛的哨声吹响仍无法分出胜负(压哨球),这正是对篮球表演艺术戏剧性特征的完美诠释。增加暂停次数和时间就是为了使最后的比赛更加精彩,增加比赛的悬念。

3.3违例、犯规规则演变的表演艺术性。

篮球的表演艺术所展现的是一种活跃的动态形象,而且既表现为外在的现象,又表现为内在的心理。这种表现是经过组织和美化的,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且是直观的,观众可以省略思考过程,瞬间领悟他们所要表现的技术动作及所要表现的情感,这和其他的表演艺术需要推理、分析等完全是不同的。表演有高雅和低俗之分,篮球竞赛是一种表演艺术,自然应该是高雅的。竞技篮球运动之所以有大量的观众存在,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对抗性,而且是直接的身体对抗。在比赛过程中,双方的队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身体对抗,同样会出现犯规。犯规是对规则的违犯,含有与对方队员的身体接触或违反体育道德的举止[7]。为了减少比赛中断的次数,增强比赛的连续性,加快比赛的速度,增强比赛的合法对抗性,规则采取降低和加重犯规对罚则进行修改。1908年规则增加队员“五次犯规取消比赛资格”的规定,对队员的犯规行为做出了限制;1976年增加“追加罚球”;1994年增加了打架处罚的新条例,对运动员、教练员等违犯体育道德精神加重了判罚,对故意犯规判罚的界限更加明确具体;2000年规则规定每节比赛全队犯规超过4次就处于全队受罚状态,以后每次犯规都罚球2次;2004年规则加重了对违反体育道德犯规的判罚等等。2010新规则增设了合理冲撞(无带球撞人)区,对于任何突破至合理冲撞半圆内的情况,如果在空中的进攻队员与处于合理冲撞半圆内的防守队员发生了身体接触,不应当判罚进攻犯规,除非进攻队员非法地使用了手、臂、腿或者身体。2008官方解释指出,当掷球入界的球仍在裁判员手中,或者在掷球入界队员可处理球之后但球还未被掷入时,防守队员的犯规将被判罚为一次违反体育道德的犯规。根据最新的官方解释,上述规则仅仅适用于第4节最后两分钟及每个加时赛的最后两分钟。这条规则的原意是阻止那些目的是妨碍时钟启动的战术犯规,一般的,这只会发生在比赛的末尾。新规则更符合比赛的精神及规则的目的。

现代篮球规则的最终的目的是提倡和鼓励积极、团结、公正、文明、道德的比赛,限制和反对野蛮的比赛和行为,同时,增加比赛的激烈性和精彩性,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商业性,保持篮球运动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保证和促进篮球运动向健康方向发展。规则对犯规动作提出严格的规定,其目的是限制双方队员的攻、防动作粗野和犯规过多,以有利于高超的技、战术发挥和表现篮球比赛的表演艺术性。

3.4权利义务规则演变的表演艺术性。

一场篮球比赛可以看成是一场戏,需要有导演和演员,运动员是演员,教练员则充当导演,只有导演和演员完美的配合才能呈现给观众一场精彩的表演。在“拍戏”的过程中,导演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把握整体思想,而演员则通过自己独特的表演手段将“作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权利义务规则方面,导演有权利在拍戏过程中,对影响作品效果的细节进行调整,以便于演员更好地诠释作品。规则规定,只要在场上本方球员控制球或者比赛中断,主教练可以请求暂停;在所有的20秒短暂停里,球员都可以自由替换;2004年规则中暂停和替换时机都结束于第一次或仅有的一次罚球时罚球队员可处理球时。这样对暂停和替换的应用都更加灵活,有利于教练员战术的安排和变化,教练员有权利在比赛的关键时刻调整比赛安排,使比赛更具观赏性。

4.结语

篮球运动能否良好发展,能否持续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则的修改是否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取得运动员、教练员及观众之间的平衡,使篮球运动更具观赏性。篮球竞赛规则的演变蕴含着丰富的表演艺术性,这不仅是篮球运动发展的需求,而且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胡启良.从篮球规则的演变看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3.

[2]潘兰芳.体育与表演艺术的双向交融[J].四川戏剧,2006:103-104.

[3]黄滨,韩二涛.篮球进攻时限与篮球艺术展望[J].中国学校体育,2005,(3):35-37.

[4]黄滨,金生伟.篮球表演艺术思考[J].体育学刊,2010,(2):46-49.

[5]金赛英.论篮球比赛的观赏性[J].体育与科学,2003.6.

[6]2008、2010年FIBA规则[Z].北京:中国篮球协会,2008.

[7]王贵春.关于篮球规则中双方犯规的浅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4.

[8]刘玉林.现代篮球运动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55-6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