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3 16:29:52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篇(1)

摘 要 本文采取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从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方面讨论竞技运动与人的关系以及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主要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

关键词 竞技运动 社会价值 社会关系

一、前言

自古以来,体育运动作为一种健身方式、日常行为活动以及精神文化现象,在人们的生产活动、文化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在生理、心理、精神、道德等方面对人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它为人类社会不断演进发展提供了巨大而持久的推动力。竞技体育以其独特的公平、公正、团结、进取的体育精神为人类社会打造了一道绮丽的文化景观,吸引无数人前往参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及社会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竞技运动已超越国度、民族、肤色等因素的限制,成为广大世界人民关注的热点。由竞技体育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问题也广泛地引起了各界学者的关注和深思。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促使社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我国竞技运动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综观当前我国竞技运动发展状况:一方面,我国在竞技运动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和进步,在国际竞技运动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国内竞技运动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竞技体育仍存在些许令人担忧的问题,“兴奋剂”问题、球员暴力及丑闻问题、黑哨问题等问题反映出我国竞技运动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价值观念失衡、道德观念下沉。尽管这些问题并不是我国竞技运动的全部面貌,但逐步发展的不良形势足以引起我们的警觉。

与此同时,对我国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研究可以帮助运动员、教练员等树立正确的竞技观,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竞技社会价值取向,为发扬我国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为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有利于我国竞技运动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因此,本研究对我国竞技运动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进行深入研究。

三、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

社会价值是指人通过自身和自我实践活动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社会价值包含了社会和人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反映了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另一方面,表明了社会对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大小。社会与人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社会是由人构成的,人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社会为人的发展提供环境,影响着人的发展,社会不断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最终促进人的发展。因此,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表现形式,是对整个社会历史的价值审视。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竞技运动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现代竞技运动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健身价值外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竞技运动的社会价值主要包括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伦理价值。

(一)政治价值

现代竞技运动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各国文化交流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竞技运动作为一种外交手段来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提高更倾向于通过发展自身竞技运动水平来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努力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便是借助于竞技运动来开启外交的新局面,将乒乓球运动作为外交的特殊手段,促进与西方强国和亚洲发达国家的文化交流,缓和紧张的国际关系,进而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另一方面,竞技运动对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通过开展全运会、大运会等大型运动会吸引各民族运动参加,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团结各民族的信念和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唤醒民族意识。只有团结各民族人民,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保证我国的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因此,充分利用竞技运动的政治优势,正确处理竞技运动与政治的关系对我国内政外交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内为各民族、各阶层、各团体、各党派的交流与发展搭建坚实的桥梁,对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竞技运动水平、综合国力,巩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经济价值

竞技运动早已深入人民的生活活动,并逐步发展壮大形成独立的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行列中发光发热,为社会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竞技运动最明显的经济价值在于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竞技比赛获得巨大经济效益。体育赛事的正常进行必须有充足的物资设施的保证,促进相关的体育用品和体育设施行业的壮大与发展。一场竞技运动比赛的除了需要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外,还离不开通讯、食宿、交通等其他第三产业的服务,特别是大型国际赛事,对这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保证顺利开展。现代奥运会的开展为举办城市乃至举办国家开发了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在奥运会进行期间,为当地服务业、餐饮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契机,刺激就业市场壮大与发展,拉动国内GDP快速增长,进而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在后奥运时代,通过对奥运场馆进行综合利用开发进一步深入发展全民健身运动,带动民众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将部分体育场馆对所有民众开放参观,促进我国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竞技运动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竞技运动对其他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在人们越来越要求比赛的公正性、公平性的情况下,必须不断优化管理系统和裁判系统,加快运动医学发展以科学地诊断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更精准检测和判断兴奋剂的使用。

(三)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指客观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一定文化需要的特殊性质或者能够反映一定文化形态的属性。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竞技活动的特殊需求。第一,竞技运动所提倡的公正性、公平性对社会道德文化建设起着重要作用,竞技运动所制定的行为规范和比赛规则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端正人们在社会竞争的行为;第二,现代竞技赛事其自身就是一种特殊的礼仪文化,通过裁判员、运动员宣誓,大型文艺表演等形式表现出来;第三,竞技运动是人类伟大的文化创造成果,竞技运动者创造新成绩、新技术、新战术都意味着人类竞技运动的历程向前进一步发展。一方面,社会科学技术手段的发展决定了竞技运动的发展水平,每逢新的高科技材料运用到体育用品上都会开启一段时期内竞技运动“大迈步”式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竞技运动自身的技术、战术创新推动其走向的发展高度,大幅度提升晋级运动水平。竞技运动的发展历程既是人类科技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挖掘人体潜能的过程。

(四)教育价值

竞技运动与教育密不可分,教育是竞技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竞技运动旨在提高身体素质、磨练意志、挑战极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竞技运动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竞技运动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能有效激发运动员和观众的爱国主义精神,振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在奥运会、亚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上,运动员的成绩不仅仅是个人能力水平的体现,更与国家的民族荣誉紧密相关,运动员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第二,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依赖于运动技术、训练方法、管理模式与理念的传承与发展,这需要对运动员运动能力进行教育,对教练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对管理者进行高层次培训;第三,竞技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发展,一方面,竞技运动对身体素质、技术战术水平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参与者为了达到要求,必须通过训练不断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竞技运动中践行的公平竞争原则有利于提升人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同时对人们自我奋斗精神、勇敢拼搏意识的培养有着积极意义。

(五)伦理价值

竞技运动是人类共同参与的社会活动,竞技运动的伦理价值在于竞技运动与自然的关系、竞技运动与人的关系以及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在自食工业污染带来的恶果后,意识到人类社会若想得长久持续的发展必须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近年来,这一观点也被逐步引用到竞技运动领域,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绿色体育”、“绿色奥运”的口号以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竞技运动本质上来说,竞技运动就是以“优胜劣汰”为根本原则的体育活动,激发人们的竞争意识以追求胜利,同时通过体育活动来体现竞争的公平性、公正性、公开性,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化竞争观念。因此,教练员应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分辨真假善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公平竞争的意识。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经济的持续增长,各民族间相互融合,现代竞技运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不断丰富其自身内涵。现代竞技运动作为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深入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竞技运动通过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科学认识水平,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审美观念、分辨善恶美丑的能力来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另外,竞技运动对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竞技运动能促进国家内政外加方面的稳定,有效地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维护祖国统一、弘扬民族精神。同时,竞技运动的普及和社会化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国内GDP快速增长,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助推力。此外,竞技运动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竞技精神、公平原则引领人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培养社会人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有效地促进人的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一方面,竞技运动促进了人的方面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人的发展为竞技运动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因此,要保证竞技运动持久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竞技运动与人的关系、竞技运动与社会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艳翎,郑吾真.中国竞技体育的利益分析[J].体育科学.2000(05).

[2] 颜天民.竞技体育的价值研究[J].体育科学.2000(01).

[3] 王元刚,章翔,孟海江.价值理论下的竞技体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7).

[4] 陶茜.简析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J].运动.2013(13).

[5] 徐宏斌.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4).

[6] 石伟.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J].陕西教育・理论.2006(Z1).

[7] 王丽.竞技体育的社会学浅析[J].考试周刊.2010(19).

[8] 杨国庆,韩风月.竞技运动--社会价值的反映[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0(02).

[9] 赵洪生,孙志权.浅析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05).

[10] 苏肖晴,冯萍.略论运动竞赛的社会价值[J].福建体育科技.1996(04).

[11] 夏尧远.竞技体育价值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3).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篇(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步入发展的转型期,作为现代社会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竞技体育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惑。本文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现象进行细致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再对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进行分析、解读和反思,以期对引导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正确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困惑;选择;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理性思考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2-0106-03

1 引 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改革也得到了的深化,确立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策略。市场经济的确立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巨大变化。首先,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其次,人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推动了我国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各种社会问题也随着社会的发展接踵而至。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竞技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现代社会文化形态,它不仅是现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整个社会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促进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广大参与者的身心健康,还能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绪,并且在一定程度还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竞技体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其作用的发挥与社会对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直接相关。

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是价值取向的一种特殊形态,是竞技体育的价值与人的需求之间的关系,即个体或社会按照自身的价值标准确定自身的竞技体育目标,并按照此目标主动从事竞技体育活动,是动机、目的和情感意志的综合体现。面对社会经济这个大环境的不断改变,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社会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例如,运动员的学训矛盾,功利主义、政治介入、商业威胁等等,备受关注、饱受争议。面对诸多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应该是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细致地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对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进行解读和思考,这对于引导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正确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惑

在中国,竞技体育其担负着特殊的政治功能一直备受政府重视,因此,在“举国体制”的特殊“关照”下迅速崛起,短短数十年,它就不负重望,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不仅雄踞金牌榜首位,还给世界人民送上了无与伦比的赛事体验,令世人刮目相看。然而,当我们沉浸在竞技体育给我们带来的一个个喜悦时,现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也充斥着我们的眼球。

2.1 学训矛盾日益突出

高水平运动员文化素质偏低是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运动员的学训矛盾。由于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存在着导向上的偏差,体校认为“不出成绩不出人才就显得不行”,而“不搞好文化教育就不会有人觉得不行”,因此文化教育的效果不甚理想。根据对全国部分体校调查发现,体校虽然在上午安排了半天文化课,但为了追求高度技术与成绩,要求学生早起训练,且运动量特别大,导致学生在上文化课时精力缺乏,难以保障学习效果。在一年的练习中,每周训练七天,一天平均3~4小时,多的时候达到5~6小时,加上集训比赛的日子,其训练量是相当可观的,尤其是培训国际级的选手,则更为严重。青少年和孩子们参与运动竞赛,是好事是可喜的现象,但不要过度着眼于比赛结果,过度即会对孩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均衡成长衍生重大的伤害,有的因夏天长时间练习而中暑或不幸死亡,也有的因参加太多比赛,致使学业跟不上,或是为了训练或参加比赛而分心于其中特别事项,慢慢导致轻视学业等倾向。唐媛,2000年在印度夺得亚洲杯乒乓球女单冠军,她在上海交通大学一年级时,她说过“不怕你笑话,我的文化水平还只停留在小学六年级的水平”,这并不是个别案例,而是极其普遍的现状。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极其低下,在比赛过程中他们只会僵硬地贯彻教练员布置的战术,在屡战屡败的情况下,都不知道及时改变。这一现象,在我国的乒乓球、女排等优势项目上也经常有所表现。由于文化素质低下,能适应的工作岗位很少,给社会就业造成压力,往往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即为失业。正是许多家长看到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偏低,又不利于就业,所以限制自己的子女从事体育运动,这势会必限制竞技体育的发展。

在我国,由于体制的特殊性,体育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彼此分离,由于二者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沟通、合作,直接造成了运动员顾此失彼的被动局面。读书和训练二者成为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运动员文化素质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外大多数的优秀运动员都是从大学之中走出来的,他们在学校期间其身份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运动员,并且国家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时间都有明确的规定,这就保证了运动员充分的学习时间。无论中外,各级高校不仅具备优秀的师资力量,而且场地器材条件也十分充足,完全能够满足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需要,因此,高校培养运动员的道路完全可行,并且还能够大大节约运动员的培养成本,从而节约社会资源。

我国竞技体育的“学训矛盾”的问题必须引起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并积极的寻找有效的措施,保证运动员的全面发展。

2.2 功利主义不断泛滥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我国出现了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如功利主义、盲目崇拜等等。这些不良的社会现象不仅成为社会发展的不和谐音符,而且还不断侵蚀着竞技体育的健康肌肤。

现实中,运动成绩往往作为政绩来抓,所以运动员在竞技体育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会大受褒奖,因此,就导致了运动员运动成绩与金钱和物质利益相关联这一错误观点的产生,这也就成为相当一部分运动员从事竞技体育的主要动力,再加上周遭的过度期待及双亲或运动指导者的错误引导,而使年轻选手走错了人生方向,有的甚至误解运动成功者的真义。运动一词,源自拉丁语,翻译为“快乐的事”。而今天它不仅仅是指“快乐的事”,更重要一点它已成为更多人向往和追求的职业。特别是在如:姚明、贝克汉姆等明星的社会名望和经济地位的刺激下,有众多的青少年从遗传及自身状况而言,并不具备从事职业竞技体育运动的条件,而被迫走向这条道路上来。

可是职业运动也有很重大的问题存在,因为只有极少数选手能在职业运动中争得成功,获取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更多的人将会被淘汰,而不得不重新选择从事其他的职业,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重新择业是非常艰辛和痛苦的。

竞技运动的魅力虽然无限,但它也是把双刃剑,如果只为追求短暂的名利,那将成为对人生危险的期待,正视自己、理性选择是绝大多数运动员应该具备的态度。

2.3 政治介入屡见不鲜

竞技体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全人类的和谐发展,但在现实中它却难以摆脱政治的干预,如:三届奥运会由于战争的原因尴尬停赛;再如,由于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带头抵制了莫斯科奥运会。这些事件都是显性的,并为人们所熟知,但是实践中更多的是那些不为人们所见的隐性事件。

现实中,运动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作用被无休止的放大,这一现象比比皆是。通过竞技运动的比赛来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成为许多国家提升国民对社会政治关心的一种常用手段,而其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这种行为直接导致盲目爱国主义的产生。在爱国主义的掩盖下,滥用兴奋剂、年龄造假、种族歧视等不良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这不仅增加了社会的紧张气氛,并且与奥林匹克的初衷相背离。

2.4 商业威胁屡禁不止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迅速进入到一个商业的时代,商业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由于商品经济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在竞技体育领域也不例外,商业化越来越普遍,但随之而来,我们的竞技体育受商业的威胁也越来越多。

竞技体育的发展过程中,在某一时期出现了以赚取生活费用为目的而从事运动训练的群体,他们以运动为业,赖此为生,这部分人就是职业运动员。随着运动与商业的进一步结合,竞技体育越来越多的走上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在运动项目的普及和比赛水平的提高方面确实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运动员的职业化虽然使竞技体育走上了商业化的发展道路,但是运动员的权力却遭受侵犯,竞技体育受到的商业威胁也越来越多。有很多的企业,为了达到宣传自己以谋求更多的企业利润,他们往往借助于运动去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利用赞助或奖励运动员(队)的手段去宣传自己的企业,这就会导致运动员对物质利益的追逐,这样一些运动员为了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不择手段的现象也就屡禁不止。例如,我国的足球项目,在近二十年的职业化发展道路上不仅毫无建树,甚至国家队的国际排名还一路下滑。因此,竞技运动在商业化这个大环境之下如何能够摆脱商业化的威胁,对于我国竞技体育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5 管理体制饱受争议

我国竞技体育的管理体制被称为“举国体制”,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为了快速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并建立起国民信心,我国的体育事业便担负起了这一特殊的历史使命,但是,由于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因此用于发展体育事业的资源还远远不够,所以国家就采取集中资源办大事的策略来保障体育事业的发展,自此,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逐渐形成。

在“举国体制”的保障下,我国的竞技体育迅速崛起,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就,但是成绩的光芒却一直未能掩盖伴随“举国体制”而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举国体制”这一管理模式也因此备受诟病。运动员的再就业问题、职业体育行业规范的缺失、足球项目的反赌扫黑等等现象都与我们的管理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俄罗斯《莫斯科时报》曾经这样报道中国:“在中国,他们几乎没有群众体育,学校体育教育水平也非常之低。如果不是这种全年集训的国家队的体育制度,中国的竞技体育将是非常脆弱的……”因此,如何处理好管理体制与个人需求的关系,使我国竞技体育和谐、健康向前发展,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2.6 投入产出比例失调

由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化和职业化发展程度较低,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实践结合的程度不高,使得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耗费了过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我国竞技体育的投入与产出比例的严重失调,竞技体育事业的效益和运动员成材率低成为不争的事实。

根据已故的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研究员李力研的研究: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费每年10亿元人民币;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时,体育总局事业费涨到每年30亿元人民币;2000年悉尼奥运会,体育总局事业费又涨到每年50亿元人民币。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花费100亿元人民币。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必须拥有厚重的经济作为基础,从运动员训练所必需的训练器材场地到运动员的营养医疗保障等等,每一个环节都是以经济的巨大投入为基础,这些环节直接影响着运动员成绩的取得。随着我国政府对竞技体育事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相应的政府对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科研等各项经费的投入也就大大增加,这种投入的增加无形之中就导致了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对政府的依赖性。竞技体育事业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谋发展,而是完全依赖于我国政府的不断投入,这种发展模式与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背道而驰,依靠这种发展模式我国竞技体育还能够走多远是值得我们广大体育工作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彰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实现我国由竞技体育大国向竞技体育强国转变的宏伟目标。竞技体育强国的实现是以竞技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要实现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就要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调的现象。

3 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选择

面对诸多问题,我国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应该如何选择,这是事关我国竞技体育事业今后发展方向的大问题,根据价值观的相关理论,本研究认为,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选择,应从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出发,既要立足于满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竞技体育发展和变革的实际需求,还要保障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3.1 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转型时期,社会上充斥着各种价值取向,并且它们之间还存在着激烈的冲突,同样,竞技体育的价值取向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例如,竞技体育的“工具论”与“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矛盾。

“工具论”的价值取向主张发挥人的“工具性”,在一定的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迅速崛起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它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例如,“金牌至上”和“锦标主义”普遍存在。而“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提出,不仅体现着人类社会在发展观念上的重大转变,它还强调对运动员的尊重,注重发挥运动员的创造精神和主体性。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对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以及人的自由和发展关注的思想。但是现代社会弥漫着浮躁、庸俗、功利的瘴气,普遍的社会焦虑、信仰危机、人文关怀的缺失等现象使国人前所未有地渴望和呼唤“人文精神”的滋润与启迪,竞技体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必将成为现代竞技体育改革的指导方向。

3.2 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观

人类在推进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总是竭力地去改变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并试图从中分离出来,并且标榜为我们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在“成功”之后,我们却发现了诸如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物种灭绝等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可以说,我们人类本身正笼罩在自己一手制造的灾难之中。因此,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的的“可持续发展观”被环保人士倡导出来,并于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我们的竞技体育也不例外,同样提出了可持续的发展战略。竞技体育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仅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而且也是其自身发展的根本需要。

在特殊国情下产生的“举国体制”虽然在短时间内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已显示出很多的缺陷,例如,运动员的出路问题、管理体制的缺陷问题等等,这些都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在这种情形下,坚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观”是我们重新审视竞技体育价值取向提出的必然要求,对我国竞技体育的未来发展具有实际战略指导意义。竞技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涵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优势项目与非优势项目的协调发展、东部与西部的协调发展、夏季项目与冬季项目的协调发展,另外,我国竞技体育还要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的发展保持协调一致。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表彰大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明确提出了要实现我国竞技体育要向世界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本研究认为要想实现我国体育强国的目标,必须树立健康协调可持续的竞技体育发展观。

3.3 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

公平公正是竞技体育的核心价值观,在竞技体育的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们渴望得到公平公正的礼遇,但是一直以来那种理想之中的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却像“乌托邦”一样只能存在于我们的空想之中。滥用兴奋剂、黑哨、假球、运动员年龄造假等等成为竞技体育的毒瘤,无情地摧残和亵渎着竞技体育的每一寸肌肤。竞技体育比赛的取胜是运动员综合实力的对比,没有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竞技的意义也就无从谈起。

我国体育管理层历来注重竞技体育公平公正竞争机制的构建,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在世人面前展现出了我们国家的实力和自信的大国家形象,并且还进一步维护了竞技体育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保障了各参赛国家及运动员的根本利益,我国也因此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及世界人民的赞誉。

毋庸置疑,只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我们的竞技体育才会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4 结语

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以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必须遵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任何因循守旧与盲目冒进都是错误的,都会对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竞技体育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并以社会的价值取向作为指导。

目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需求也朝向多层次、多元化方向发展,而竞技体育一直承担着为社会政治、经济服务的特殊使命,为此,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然而,我们不能选择逃避,面对发展中的困惑我们应该冷静面对并进行充分的理想思考,做出正确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竞技体育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尽快实现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主义全集(第19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06.

[2] 李连科.哲学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69.

[3] 廖年忠.关干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D]. 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4-05.

[4] 康万英.2008年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2008,(3):26.

[5] 覃慧宁.人文关怀的内涵与多元化的视野[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篇(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商业价值;创新

1 研究背景

1.1 体育产业的的发展现状

随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提高,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增长点,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力。目前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达4000多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2007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加较2006年增长22.83%,其中体育服务的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28.38%;2008年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较2007年增长16.05%,两年保持持续增长。中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速度比我国GDP的增长速度要快,体育服务的增长速度也大幅度的超过我国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产值超过到281.2亿元。

1.2 新时代下体育发展机遇

近几年,休闲经济、健身娱乐行业、旅游产业、电子商务等应运而生,成为整个体育产业发展的助推力。尤其是竞技体育在职业化趋势明显加强的作用下,竞技体育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显而易见,职业俱乐部、团队开始在竞技体育中发挥重要影响作用,受关注程度空前提高,随之带来的门票商品销售、企业赞助及广告、冠名权、电视、广播等媒体、展览及其他收入不断增加,衍生产品的商业价值得到了开发,这些都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2 过去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模式

在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过程中,形式单一,结构简单,项目发展不平衡,普及程度低,只有专门从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人群才比较关注。形式单一是指民族传统体育只是在各自项目上延续过去的开展套路,运动模式、表演方式比较固定,没有顺应时代的进步,甚至是固步自封。而结构简单是说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结构没有完善,没有相对完整的规则体系,这样制约了其向社会的推广,加上民族传统体育有其自身的缺陷和特点限制,造成了其在社会上所创造的商业价值难以增长。

3 当前已实现的民族传统体育商业路径

3.1 赛事运营创造的收入

利用举办民族传统体育赛事、表演,主办方获得了赛事门票、赞助费、转播权出售、广告收入。这是借鉴了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利用体育中介机构来运行,并借助现代大众传媒的传播,为赛事带来收益。例如:2011年在贵州举办的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就有中国人保财险、中国邮政、郎酒等22个企业品牌作为供应商和中国石油、中国移动、茅台集团等18个合作伙伴,以及中国石化,中国工商银行、贵州开磷等12个赞助商,众多的赞助为比赛提供了资金保障更带来了大量收入。

3.2 间接作用产生的市场效益

间接作用是由主要赛事业务收入而衍生的,从参赛者角度看,为比赛训练产生的训练费用,为比赛购买装备、服饰、道具等费用,差旅费,餐饮费等,是一个漫长的消费过程,所创造的收入也是很多的;从赛事观众角度看,餐饮费、差旅费、交通费、为喜爱的项目购买相关道具。其次还有广告效应、明星效应等产生的为社会其它领域带来的收益随处可见。

3.3 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产生的经济

通过突出地域特色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其中与民族风格和节日风情紧紧相连的参与性与观赏性极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诸如摆手舞、高脚马、刀梯绝技、竞渡、攀岩、漂流等,都可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从而获取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4 商业价值开发创新型探究

4.1 产品推动需求——发展产品市场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主要在服务市场上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培训—比赛—表演”模式是在服务行业的具体表现,普通消费者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产品需求几乎为零,这严重限制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壮大。对此,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相关产品,由产品需求引发投资,壮大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产品市场。这也是利用实物载体来继承相对抽象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体的说是针对那些地域特色明显的民族传统体育制作特色传统体育歌曲磁带、传统体育邮票、传统体育挂历、传统体育纪念品、传统体育玩偶、传统体育服饰等文化产品。

4.2 服务促进需求—介入电子竞技领域

虽然我国电子竞技体育处于起步阶段,但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将电子竞技运动列入国家第99项正式运动项目,这标志着电子竞技作为数字体育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且商机无限。目前,很多竞技体育已经在电子竞技领域很好的开发,如篮球项目的2K系列、2K online,足球项目的LIVE等。

通过将民族传统体育开发包装成电子竞技形式,首先可以获得其版权价值,形成一种无形资产,这是知识经济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种产业形式;其次,借助游戏出售虚拟装备和技能,创造经济价值;最后,通过举办民族传统体育电子竞技比赛,扩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力,为其创造更多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而这些效益同时也可以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创造条件。

4.3 营销增进需求——借用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网络营销是随着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互动发展中逐步产生,进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商业模式。体育用品营销网站不仅仅作为一个信息平台,同样可以作为一个销售平台。在方便用户了解体育产品的同时,能够为用户开辟方便购买的途径,增加营销网站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用品营销网站可以作为一个产品信息整合的平台,该平台可以为某个项目来做专门营销,也可以将多项目联合,以增强网站信息的丰富性。时下经营体育用品的网站层出不穷,创造的收益也相当可观,民族传统体育的网络营销区别于主流体育项目的营销,更注重独特装备和文化产品的销售,特别是专门定制项目产品可以广泛开展,这就解决了过去差异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也将解除实体经营资源和市场有限的限制。

5 结论

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步伐下,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从社会经济关系、经济结构和经济利益的变革中寻找出路,结合知识经济、电子时代背景,转变传统体育发展方式,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体育项目经营的思路,走商业化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建华.常毅臣,卢平生.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价值、进展与走向.中国体育科技.2013.

[2]马宏霞,web2.0时代体育用品营销体系建设研究.河南社会科学.2011.

[3]张莉.曲振涛,章刘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思维模式探索.中国高等教育.2012(19).62-63.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篇(4)

论文摘要:工具理性是西方工业文明中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思想,现代竞技体育作为人类工业文明的重要产物之一,自然也深受其影响:一方面,“利益空间”的不断生长和设定,使竞技体育成为各类参与者的特殊工具;另一方面,在竞技体育“工具化”发展趋势下,各种显而易见的矛盾和冲突始终伴随着其全球化进程。

    最初提出“工具理性”这一概念的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m·韦伯。工具理性也称“形式理性”(formalrationality),是西方文化传统理性思维以及重视经验和自然的哲学传统的具体产物。西方启蒙理性的发展高扬了工具理性,而伴随世界范围内的科技革命,人类开始极端推崇工具理性,由此使人类社会或在局部或在一定地域内进入深刻的发展矛盾中。一方面,在工具理性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进一步塑造了“人类的绝对话语权”,科学技术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但与此同时,“工具理性科技理性)所倡导的对自然缺少人文价值关怀的征服引发了一系列对人类命运产生不良甚至致命影响的全球性问题。比如,在人与自然关系方面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在人与社会关系方面,导致了贫富分化的悬殊,社会结构的失调,个人本位的膨胀等;在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导致了拜金主义的盛行和道德滑坡等”。

      “工具理性”作为工业文明时代占据主导地位的思想体系,自然也深刻地影响着竞技体育的发展。100余年的发展中,它的工具性历程从未间断,尤其是在其全球化态势形成之时,又以各种隐性和显性的特征扩展到世界范围,并通过各种利益群体的实践以具体的结果表现出来。

1竞技体育“工具理性”的基本内涵

论述这个问题前,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即竞技体育的工具性以价值理性为基础。因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互为存在的基础和条件,如果一味强调和追求工具理性就极易造成人性扭曲。“价值理性”(valuerational)也称“实质理性”(substantive rational),它不仅是一种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而且是一种目的理性、批判理性、建构理性和信仰理性。价值理性为体,工具理性为用,价值理性为工具理性的存在提供精神动力,指引着工具理性活动的方向。当理性与竞技体育价值交融而凝成独特的价值理性时,便获得了新的质的规定,便成了区别于工具理性的具有独特意义的理性—既指向竞技体育发展的终级目标,又指向竞技体育的现实发展,其中凝结着人类文明对竞技体育的历史作用结果。因此,竞技体育的“价值理性”就是体育实践者遵循体育之精神内涵,即是否实现了体育所要求的公平、公正、团队、竞争超越等行为品质。它并不看重所选择体育行为的结果,而是各类主体的人格完善。回顾百余年的发展,竞技体育从地域、民族走向世界的实质就是其精神价值契合了时代的发展,为人类的发展确立了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这本身就是其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相统一的过程。顾拜旦早就指出:“正如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胜利,而是斗争;不是征服,而是奋力拼搏。”《奥林匹克宪章》也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其宗旨是:“通过开展没有任何形式的歧视并按照奥林匹克精神—以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比赛精神的体育活动来教育青年,从而为建立一个和平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这些精辟的论述,都从不同的角度指出了竞技体育文化的基本内涵,就是为人的均衡发展提供一种自由境界。这种自由,一方面以充满人文精神的体育运动为全人类构建起一座能够实现友谊联结的桥梁,并提供一种以奋斗、尊重基本公德为基础的全新生活方式。正如国际奥委会第4任主席埃德斯特隆所说:“奥运会无法强迫人们接受和平,但是它为全世界的青年人像亲兄弟一样欢聚一堂提供了机会。”砰另一方面,为体育参与者精神升华提供借鉴和实现的平台。因此,在真正的竞技体育精神世界中,既不存在任何分裂对抗和强权压制,也不存在什么超越主体范畴的更高原则,体育主体作为概念,只是道出了人作为本体在竞技体育社会中存在的一种自由状态。

    以价值理性为基础,再论述竞技体育的工具理性内涵就有了足够的精神和现实动力支撑。工具理性的核心是对效率的追求,在韦伯的理论中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指目的——手段理性;二是体现为一种行使理性的含蓄性质,而不论是否含有手段——目的程式。现代竞技体育诞生并发展于“工具理性”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工业文明中。一百余年来,不论文化架构,还是发展秩序、运行机制都深刻体现出这一核心理念。

    第一,竞技体育作为人类实践的对象,自诞生之初就具有了一定的“工具性”,即竞技体育作为一种实践对象,不仅表现为客观存在的有用性,而且表现为不同主体之间的有用性。这种交互的客观有用性,使各种体育主体相互联结,共同存在于体育实践过程中,彼此以“合目的性”状态成为他人的目标或工具。这样,不同的体育参与者就具备了一定的工具价值,并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在手段——目的的发展逻辑中,当代竟技体育获得了属于自身,当然也属于各种主体的工具性内涵,不同的参与主体根据各自的利益投人到竞技体育之中,采取各种“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获取利益的最大化。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一种景象,在竞技体育“合法”理性的外表下,总是顽强地表现出难以控制的非理性来。这也正如马克思}s}所说的“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

    第二,在工业大生产时代,西方主流价值观和思维模式成为竞技体育存在的基本范式,其发展过程的  “工具化”特征也深刻体现出来。“个性至上”、“理性至上”、“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等是现代竞技体育产生的思想基础,尤其是在社会变革深人的时候,这些思想基础又以更为现实的途径构建起竞技体育的发展体系。这一过程的根源在于人类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取向等不断作用到竞技体育文化机体中,并在各种外力的作用下,使原有的价值空间被不断设定,如权力、经济、科技、政治、市场等空间。这些价值空间在设定之初,就已经被人为地划分出不同的主体,并“合法地”认定了等级,规定好他们的行为模式、权利与义务,这样就造成了体育主体“合目的”倾向的最大化趋势。但这些价值空间并非是静止不动的,它时刻处于不断的颠覆和重新设定中。各类利益群体在可能的条件下不断扩张着所属的价值空间和影响力,他们或积极或“迫不得已”地采取各种充满丰富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实践手段。这样一来,原有的利益格局被不断打破,竞技体育也“自然而然”地被纳人到了“不断调和矛盾”的发展轨道上。当竞技体育权力空间、经济空间、政治空间极大拓展时,所属主体相互联结,共同构成了竞技体育发展的历史实践者,于是就产生了竞技体育商业化、职业化、市场化、法制化发展的抉择。这些合力的交互作用,在使竞技体育成为一种强势文化系统的同时,也在某些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出现了与主体分离的趋势,因此产生了各种危机。以奥运会为例,伟大的权力和经济空间不断改造着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居功至伟或“至高无上”的国际奥委会是核心权力组织,随着奥运会全球化影响的深入,其权力空间在不断扩大;奥林匹克营销计划,即著名的“top”计划开启了奥运会整合全球资源的历程,其经济、市场空间成为常人难以涉猎“高端产物”;而寻求国际政治和举办国政治的支持,又使奥运会始终左右于“政治化和非政治化”的两难境地之中。毋庸置疑,利益空间的不断生长是竞技体育全球拓展的重要资源,但不能忽略的是,这一过程并不是那么 “纯粹”,其中夹杂着发展逻辑的变换或置换,这就使竞技体育的价值冲突和利益掌控呈现出集中化和复杂化的趋势。而当竞技体育从科学技术中寻求发展逻辑之时,参与主体的任何实践活动也在“大同”的模式中开始遵循技术的自律逻辑,“技术理性”也成为了竞技体育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凸显其价值理性的主体在不自觉中成为了一种工具性的存在,从而也成为一种客体和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现代竞技体育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体系。

    第三,当利益空间大规模延伸和拓展时,整个竞技体育就成为有机联系的系统,各类主体具有了明确的分工,当一类群体实现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必然要为其他群体利益的实现做出贡献。所以,在整个体育实践过程中,各类体育参与者都在客观上具有了满足他人需要的工具性价值,这成为竞技体育发展所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由于分工的客观存在和细化,参与者也成为整个竞技体育发展所需要的工具,尤其是当体育主体不断产生新的需要时,又以积极的姿态促成新一轮的分工。今天,体育主体的利益已经上升到国家和民族主体层面,这些主体无法回避当代竞技体育的伟大影响力,开始挖空心思地采取各种方式和风格去构建以体育为平台的民族发展契机。

于是,各种传统、民族的资源有了走向世界的新的平台,并上升到象征领域的高度去寻求获得一种“现代化”的身份。这种利益联结能力的广泛提升,使竞技体育的目的化倾向更加突出,不同身份的人群成为了体育主体,开始疯狂瓜分和占有原本已经拥挤不堪的利益空间。由此当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进人到一个悖论之中,多元主体在拓展体育发展空间和平台的同时,又重新制造出各种“利益空间”,使自身可能成为“异化了的对象”。竞技体育在我国的发展就呈现出这种独特性。就整体发展而言,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不论是在规模上还是资源投入上都能够利用“举国体制”这一利器快速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整合。但就现实情况而言,这一整合过程始终伴随着一系列的阵痛:体育体制、体育权力格局的更迭和变换,各种权力主体进一步分割着的拥挤空间;旧有的发展秩序被不断颠覆,新的秩序始终处于孕育之中;竞技体育体制改革、部门改革、法制化发展的呼声日渐强烈等。由于新发展秩序有效性的缺失,体育人茫然不知所措,他们既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由此造成了体育价值观、体育发展观、体育道德观的失落和混乱。而与此相应的是,在多重权力主体的运作下,竞技体育市场产生的经济空间已然被事先划定,各种主体利用“合法”身份采用各种非常手段”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身份是法律和国家权力机关赋予其的法律地位,表现出当然的合法性;而非常手段则表明中国竞技体育经济秩序的缺失,无法采取常规性的运作手段,表现出或然的非法性,这样就出现了令人迷惑的现象,在利益产生后面临诸多分配主体,“不公”成为各级或各类主体的共同诉求,各种围绕此种情况产生的难题也层出不穷,无法调和。这些都使中国当代竞技体育在不断的震荡中努力地寻求着新的发展路径。

2竞技体育“工具理性”带来的消极影响

    近些年,随着竞技体育工具性价值的日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主体投人到了对竞技体育工具价值的恶性追求中,各种“异化”现象也应声而至。

    第一,体育主体的否定性弱化了。人与动物和其他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是一种永不满足的存在物,是一种对现实进行不断否定的存在物。动物和其他存在物满足于自然给予它们的本质规定,它们永远不能超越自己的本性。今天的人类更加具有智慧,但也更加具有多样的需求。当竞技体育成为满足人类需求的存在物时,一些体育行为者也想当然地具有了一定的“工具性”,这种工具性使体育主体不断超越自我,拓展着他们获得更多利益回报的美好愿望。但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因受自身“工具性”的辖制,他们不得不要首先成为其他主体的“存在物”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这样屈从于“工具价值”身份就成了无力改变的基本状况。运动员在今天竞技体育的联结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各种资源的有机整合都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成绩,这一过程本无可厚非,但当运动成绩和“利益”紧密联系时,多数运动员便成为了某种实验品或牺牲品,为了获取“世界认同”,大量运动员成为“铺路石”,丧失了基本的“话语权”,而当这种认同成为现实时,他们又被无情边缘化,成为“合法的淘汰者”。

    第二,参与者的主体性被物化了。主体性是人的本质规定,它决定着竞技体育的发展,但当竞技体育被过度工具化了的时候,体育主体也成为了改造对象,主体性被物化在利益实现中,主体性价值也逐渐被湮没了。一方面,在对竞技成绩的绝对追求中,很多运动员丧失了全面接受教育的权利,使他们在退役即面临“淘汰”的悲惨境地;另一方面,当代竞技体育过度的职业化、商业化趋向,“不可避免地站污了竞技体育的神圣,导致竞技体育服从于商业利益……竞技体育的参与者及相关人员屈从于利益的获得和分配,并为此不择手段,歪曲了健全的人格”。为此,何振梁撰文指出:“奥林匹克对职业运动员开放可能导致奥运会失控”,“过度的商业开放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威胁……滥用兴奋剂的根源是商业化(或政治)的考虑。它对奥林匹克起着消极的作用。它违背了体育的根本目的,损害了运动员的健康。”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篇(5)

[关键词]体育投资 经济效益 指标

一、体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含义

体育投资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体育投资这一经济活动中的劳动消耗与所得成果之比较,也就是体育投资的投入也产出之比。各种体育经济资源的消耗就是投入,各种体育经济活动成果就是产出。

二、评价体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各类指标

1.评价体育投资宏观经济效益的指标

(1)体质平均增长值指标

在等量的体育投资的条件下,群众体质增强的强度越大,其体质指标的平均增长值就越多,说明体育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群众体质增强的强度越小,说明体育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就越差。

(2)体育人口数量指标

在等量的体育投资的条件下,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数量越多,体育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越大,说明体育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较好。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人数指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我国在2003年颁布的测定与评价青少年体质状况的标准。在等量的体育投资的条件下,达到该标准的人数越多说明体育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则越差。

(4)体育人才的培养周期指标

所谓体育人才培养周期,是指培养一个体育人才所需要的时间。缩短人才的培养周期是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需要,也是提高我国体育投资的宏观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5)体育事业的产值指标

所谓体育事业产值,是指体育为社会提供的体育劳务的产量(使用价值)。在等量的体育投资的条件下,体育劳务的产量越多,体育事业的产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差。

2.评价体育投资微观经济效益的指标

(1)评价竞技体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指标

竞技体育投资就是对各级运动训练的投资,主要用于培养优秀运动员,提高运动水平。其中一方面是评价初级训练投资效益的指标,包括培养和训练运动员的数量,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技术水平提高的程度,为高级训练输送优秀运动苗子的数量,运动员的成材率以及输送周期,师资和教练的教学与训练水平。而另一方面是评价高级训练投资经济效益的指标,包括培养和训练优秀运动员的数量,优秀运动员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和水平,运动健将的数量,在全国性体育比赛中取得的奖牌数量以及高级训练的运动员的淘汰率。

(2)评价体育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指标

体育教育投资就是对各高等体育院校的投资,主要用于培养体育科技人才,发展体育教育事业和体育科研事业,提高我国体育科研水平和体育教育水平,评价指标包括体育科教人才的数量,体育“三基本”的水平(指的是体育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应具有较扎实的体育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好的体育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潜力,体育知识的废旧率,体育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

三、提高体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几点建议

1.制定正确的体育投资宏观决策

体育投资的宏观决策要着重解决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也就是体育事业的发展战略问题,从而在投资方面做出正确的选择。例如,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体质的增强和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把发展学校体育作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并适当增加学校体育投资,从长远来看,对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提高我国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实现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极为有利的。因而在等量体育投资的条件下,学校体育投资将比其他体育投资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如,体育科学技术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关键,体育教育是发展体育事业的基础,因此,发展体育科教事业,适当增加体育科教投资,从全局来看,对于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体育投资的经济效益都具有深远和现实的意义。

2.提高体育投资经济效益的途径

(1)在提高竞技体育投资竞技效益方面,要不断完善运动训练的管理体制,正确解决优秀运动队“一、二、三线”队伍的衔接问题;合理布局运动训练项目,正确解决好重点项目投资和非重点项目投资,高级训练投资和初级训练投资的比例关系;加强优秀运动队的管理人员的体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的学习训练,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强运动训练和科学研究工作,掌握运动训练的客观规律;采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运动训练设备和仪器的现代化水平;努力提高选材水平和训练水平,以减少淘汰率,提高输送率和成材率;实行费用定额管理,逐步建立运动员培养费用定额和其他各种训练费用定额。

(2)在提高体育教育投资经济效益的方面,通过各种教学形式,提高体育学院学生“三基本”的水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针,努力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和科学研究的能力;以新颖的体育知识教育学生,努力降低学生的体育知识废旧率;大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体育教育单位的学术研究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的教学科研水平。

(3)在提高运动竞赛投资方面,不断完善运动竞赛计划的科学性,合理安排竞赛地点,提高运动会组织者的组织管理工作能力和一般工作人员、裁判员的思想业务水平;在举行大型国际赛事时,采取各种形式大力组织收入,搞好门票收入,出租电视实况转播,吸收企业赞助,发行体育彩票,出售各种纪念品等,以扩大运动会的经济收益;实行竞赛费用定额包干,加强竞赛费用的定额管理,严格控制不合理的费用开支;改革运动竞赛体制,改变过去那种由国家独办的单一的竞赛制度,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办运动竞赛的办法,以调动社会各方面举办运动会的积极性。

(4)在提高体育设施经济效益方面,做好体育设施的各种管理工作,提高体育设施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体育设施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正确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在体育场馆中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开展多种经营,积极组织收入,不断提高体育场馆的经费自给率;搞好体育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

四、结束语

提高体育投资的经济效益,能够相对的节约体育经费开支,为国家减轻财政负担,使国家能集中更多的资金,加速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可以为体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提高体育投资经济效益,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部门加强管理工作,提高体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加强体育管理工作是提高体育投资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而体育投资效益的提高,又是加强体育管理工作的结果,因此,体育投资的经济效益不仅反映出体育部门的管理工作水平,而且也反映出体育部门各项工作所做出的成绩。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篇(6)

[关键词]民运会 民族传统体育 发展 价值

一、民运会的历史回顾

(一)民运会的特点

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基本上是每四年举办一次,省一级的民族运动会有的是四年,有的则是一两年,地市州及自治县(旗)除承办省级运动会外,自行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也比较普遍,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正规的竞赛制度。具体特点归结如下:

(1)非竞赛项目的数量始终多于竞赛项目

(2)非竞赛项目与竞赛项目的数量同步增长

(3)与非竞赛项目相比,竞赛项目的数量虽少,但在与世界体育接轨项目中所占比例较大

(二)民运会的功能

民运会是连接不同民族的桥梁,它展示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少数民族群众展示的舞台。民运会是少数民族文化改观的催化剂,是培养竞技体育的沃土,是吸引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民族之间要相知,也就要了解各自的特色;要相容,也就是要相互交流,共同参与;要相亲,也就是要相互取长补短。通过民族体育,大家相知、相容、相亲,对各个民族的发展都有益处,反过来又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各个民族在展示运动项目的同时,进行了文化交流。一个民族具有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也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民族所认同,成为整个中华民族共有的财富,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三)民运会的发展趋势:

(1)唱主角的竞赛项目不断增多且逐步趋于稳定

(2)体育的艺术性将逐步渐少,体育特性更为突出

(3)为在少数民族中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提供可选项目

(4)丰富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宝库

(5)对少数民族体育理论研究工作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及演进:

(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体系,从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各自源流出发,其起源可归纳为生产劳动、宗教祭祀、军事战争、健身娱乐、教育传承。

(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演进:

(1)从技术遗存与传承看,民族传统体育正在逐步从经验导向向经验与科学并重过渡,其技术体系正在从散乱无章向系统有序过渡,一些技术原理的解释将在引入科学术语和理论后更加完善,一些技术效果的评判将在经验和科学有机整合的解释系统中更显客观。

(2)从组织体系和发展看,民族传统体育将从自发和松散向组织和严密迈进,一些朴素而灵活的组织方式将得到保留,现代组织原理促生出的新的管理方式将被引入,在保留民族个性和尊重民族习惯的基础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组织将更加严密。

(3)从价值结构和影响看,民族传统体育将从民俗和道德等层面向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等领域渗透,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将冲破原有的民俗层面而向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渗透,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所发挥的功能将在扬弃传统道德功能的基础上影响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某些法则。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个体价值

1.健身价值:

健身可能是人类的第一个追求。虽然早期的健身意识可能不太清晰,但众多的生产劳动和其他对体力要求较高的活动逐渐改善了人们的体质时,健身意识就被呼唤出来,从而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许多从生产劳动中衍生出来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是人们健身意识自觉的产物。从事畜牧业的许多少数民族,如哈萨克族、蒙古族、塔吉克族等,经常在狩猎活动中需要培养使用马匹的能力,牧民们在日常的狩猎活动中练就了高超的骑术。

2.娱乐价值:

游戏和娱乐是人的本性。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使得娱乐成为人们缓解紧张生活的追求。人们不仅直接参与娱乐性强的体育活动,而且从观看运动竞赛和表演中获得身心娱乐。

3.竞技价值: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具有鲜明的身体活动特性的人体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往往是在相互竞争和较量的氛围中发展起来的。如龙舟竞渡、赛马、摔跤等。由于具有强烈的竞技性和公开、公正以及直观性等特点,更能充分发挥和检验人的多方面能力,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活动越来越被世界各国看成是人类竞争的重要象征。因此,竞技性强烈的运动竞赛往往成为各国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民族传统体育的竞技价值在国际间体育文化交流中也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

1.道德教育:

教育是人类繁衍自身并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文化领域。成人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则对整个社会增进和谐、提升文明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中国武术就是一种典型的将道德和审美等作为其重要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其文化体系中的武德也逐渐在社会扎根,诸如:谦和忍让、立身正直、见义勇为、尊师重道、武林义气等。

2.民族认同: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满足民族的健身、娱乐等需求的社会文化。正是由于它的普遍性、亲和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才造就了它对民族内部的认同乃至一个国家和社会共谐的价值。民族的认同感是在团体内部的相互依赖和相近的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一种民族内部成员对本民族的自豪感和亲近感。如舞龙、拔河、放风筝、踩高跷等,有利地促进了民族内部和各民族之间的认同感。

3.经济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带来了大量的关注人群,是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得以发挥的社会市场。它以其神秘的样式和新奇的感受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来参与和关注,正是借助这样的关注度、参与面、辐射力,民族传统体育的组织者可以在商业开发的基础上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进而带动村寨乃至整个地区和民族的经济发展。

四、结论

民族体育运动的社会价值是加快民族体育运动发展的前提基础,是民族体育运动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民族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为全民健康运动提供了物质保证,民族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运动有机结合,一方面促进了民族体育运动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为全民健康运动全面推广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随着人类对内在精神实质和自我生命质量的追求,民族传统体育将会越来越体现它的内在价值,在民族与世界相统一的全球化的今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民运会所提供的舞台,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及推广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胡小明.民族体育集锦[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2]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张国栋,刘坚.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01(1)

[4]王岗,王铁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文化审视[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24(1)

竞技体育的经济价值篇(7)

关键词:竞技武术传统武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5―0014―03

前言

武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运动,其特色就在于武术是伴随着中国自古以来的深厚的农耕文明发展起来的,所以武术不仅仅是一项古老的体育运动,也是一种文化,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当今武术的发展主要是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两种形式,传统武术的竞技化是当前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武术究竟应该以哪种模式前进尚无定论,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之间的争议却成了当今武术研究的焦点话题,其争议的重点主要在于:武术竞技化过程中造成的传统武术文化内涵的流失。诚然,竞技武术的发展进程中对传统武术的影响巨大,但这不能否定我们建国以来几十年为此做出的努力,也不能对竞技武术全盘否定,武术的价值是武术发展的重要目标,竞技武术对传统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价值的变化方面。另外,武术的发展也要符合时代潮流,其自身的价值也应及时作出转变。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传统武术的概念

关于传统武术的概念界定,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时期都会做出不同的界定,这是因为传统武术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Ⅲ。在目前认可度比较高的是周伟良先生,他将之定义为传统武术是在农耕文明背景下形成并发展至今的,以套路、散打包括功法练习为有机活动内容,以家传或师徒传承为主要方式,以提高技击能力为主体价值,注重体用兼备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1.2 竞技武术的概念

竞技武术是指在传统武术基础上,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渐形成并发展的,以套路和散打为两大活动内容,以教练员和运动员为活动主体,依照竞赛规则,以争取优异比赛成绩为根本目标的现代经济体育项目。

2 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关系

当今武术的发展正在从一个单一滞后的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竞技武术以其“高、难、美、新”的技术优势,已经成为了中国武术的标杆,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传统武术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1983年至1986年,“动员了全国8000余名专职武术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耗资100多万元,开展了我国武术发展史上空前的‘普查武术家底,抢救武术文化遗产’工作。”那么其具体成果就是是:“初步查明流传各地的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129个”;“编写的各拳种理论、技术和传播、发展的典籍《拳械录》和《武术史志》等651万字;录制的70岁以上老拳师拳艺394.5小时;”收集了有关文献资料482本、古兵器392件、实物29件,这是传统武术发展的根基,也是未来保护和发展的难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应该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但由于西方竞技体育的传入和时代性的原因,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竞技武术究竟能不能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竞技武术能否代表中国武术走向世界,这都是现在正在探索的问题。实际上,关于竞技武术的争议在于:竞技化严重,武术套路也成了体操式的程序化动作,这种改变的优势是能够有统一的量化标准,有助于武术的推广,其不足则是与武术文化内涵传承相割裂,大大削弱了武术的技击属性,失去了中国武术的特色。

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存在即是合理”。作为新中国以来武术的一大创新,竞技武术有其产生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竞技武术动作高度协调、形神兼备、节奏鲜明真可谓“静若处子,动如脱兔”,具有很大的表演、欣赏和健身等价值,是新时期武术创新的一大成果,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从事物的单方面评判其好坏,要联系其背景和所处的位置。笔者认为,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的争议主要在于竞技武术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是传统武术,但并没有带动传统武术的创新发展,反而削弱了传统武术的影响力。诚然,竞技武术并没有带动传统武术走向世界,但不可否认的是竞技武术的发展给传统武术带来了机遇和方向。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CCTV武林大会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的诞生,2013年全运会上出现了武术套路(传统项目)的比赛。所以竞技武术和传统武术的应该是一种相互学习和促进的关系――传统武术为竞技武术提供必要的营养,竞技武术也应带动传统武术的发展,促进传统武术价值的改变,这样才能促进武术的大发展。

3 传统武术的价值的转变

温力先生在中国武术概论中将武术的价值概括为:健身、技击、教育、观赏经济等价值。而传统武术是伴随着农耕文明与生产劳动,是在个体自卫群体抗争禽兽袭击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并得到社会的重视和利用。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它融汇了中国的古典哲学美学中医等理论。因此,传统武术几乎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要素成分,涵盖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传统武术价值的传承和发展必须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做出足够的转变。作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的“排头兵”,竞技武术虽然不能代表传统武术,但其飞速的发展给传统武术带来了足够的思考,也影响和促进了传统武术发展价值的转变。

3.1 健身价值的转变

健身价值是武术发展的重要方面,因为练习武术是通过人体的运动实现的,练习者只要进行适度的身体运动就能够强身健体增进健康。但以传统武术的价值而论,技击价值是其主要价值,健身价值是次要功能,大多数的习武者也是在习练技击过程中达到健身的目的,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少林寺武学是凤毛菱角但当今时代的发展,技击价值已不能作为武术价值的首要功能。在这方面竞技武术做出了榜样,其健身价值也是非常明显。其实传统武术在健身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闻名于世的太极拳就是范本,传统武术拳种丰富,除了太极拳之外,尚有“形意拳”、“八卦掌”等优秀拳种。而且传统武术大都朴实严谨,具有长期性,习练者不用追求太高的技术难度。另外,传统武术大都传自民间,非常便于推广和学习。因此,由竞技武术带动的传统武术健身价值的转型是新时期发展武术的必由之路,传统武术的健身价值必须作为传统武术推广的首要价值,传统武术要想更好的发展,进入广大群众中去,这种转变就显得更为必要和迫切了。

3.2 技击价值的转变

技击是武术的本质属性,自远古社会以来,武术就是伴随着人类为了生存同野兽和自然的搏斗中萌芽和产生的,之后又主要被应用于军事和战争,技击术是其能够不断被应用和发展的关键。在冷兵器时代,武术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它的技击价值,实战是当时武术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武术的开始,也是认识武术的目的和终结。

传统武术的技击属性是武术得以发展和应用的基础,也是传统武术的特色。我们现在所耳熟能详的武术家主要是传统武术的习练者,从杨露禅到杨澄浦,从叶问到李小龙,传统武术的技击之术被发扬到极致,所以许多学者在对竞技武术进行批判时的主要理由就是:竞技武术套路技击属性的丢失。以竞技武术套路来说,其本身的确缺少技击属性,但以散打为代表的竞技武术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将传统武术的技击属性保留了下来。传统武术讲究以势守人,以气摧人,以巧胜力,以力打弱,以长制短,以近制远,以柔克刚。同时,又以刚克柔,以圆防直又以直打圆,以圆制圆又以直打直,以虚击实又以实击虚。以散打为代表的现代竞技技击术在打法上趋向科学化与系统化,由于场地、时间的限制,竞技者更讲求技击的效率。现代技击总体节奏日趋迅速、激烈,要求竞技者必须有良好的体能和耐久力。简练直接的这种表现形式,是现实的需求,也是时代的要求。所以传统武术技击价值仍然存在,但其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转变,传统武术的发展必须在技击价值的表现形式上积极改变,以适应时代的潮流。

3.3 观赏价值的转变

娱乐和观赏价值伴随着武术的发生发展逐渐丰满起来,在古代,武术主要是一种技击术,人们除了用它进行实战之外,在日常的操练和对抗性练习时都可以观看,这是武术的观赏价值的雏形。纵观当代武术的发展,再没有一种武术形式比得上竞技武术,其表演价值已经被展示到了极致,武术本身的艺术之美非常鲜活。其实,自古代社会以来,由于人们娱乐生活的匮乏,对于武术的欣赏价值非常关注,所以人们会对打擂台情有独钟,这时候往往都是万人空巷。但除去这种擂台上的武术之外,其他的武术表演非常有限。除非是迫于生计,一部分的武者会走向街头习武卖艺,这是人们生活中接触到的最多的武术表演。所以现今的传统武术不能再孤芳自赏了,必须要走出来,要让别人感受到传统武术的美之所在。传统武术也具有娱乐性,它不但有竞技武术的爆发式的美,也有那种涓涓细流式的渗透,传统的武术发展到了今天之所以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健身自卫的实用价值,而且还因为它是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激发人类美的情操。传统武术的全部内容倾注着中华民族的气质、民族心理、民族美感和民族精神。竞技武术给传统武术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但传统武术必须适时的对其观赏价值做出改变,调整自身,走出家门、国门,才是当今武术发展的时代需要。

3.4 经济价值的转变

武术是体育运动的一种,发展体育运动的目的是发展经济,所以拥有雄厚群众基础的武术运动也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武术能使人们强身健体,这样就间接的帮助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价值。另外武术还是一种精神产品,是一种享受社会的消费品,人们生活不仅需要物质消费,也需要精神消费。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努力发展高水平的武术产业,尽早建成完备的武术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所以将武术产业化,把武术推向世界不仅能促进武术的发展,更能创造无数的经济价值。在这方面,竞技武术走在了前面:《武林风》、《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等专业武术栏目的推出,是武术产业化的标志。既然竞技武术带来了春风,传统武术也要积极改变其经济价值的方向,要打破传统的传承方式,将传统武术资源开放共享,转变传统武术经济价值的表现方式,将传统武术推广开来,所以我们欣喜地看到“河南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焦作国际太极流大赛”两个国际顶级的传统武术赛事的出现和成功,长此以往,传统武术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