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堂教学的方式

课堂教学的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6 14:46:09

课堂教学的方式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1)

关键词: 研讨式教学 主动学习 综合素质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突显出适应能力低、综合素质较差等问题,导致人才供需相当矛盾。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大学生就业提出的各种要求,高校教育针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研讨式教学便是其中之一,研讨式教学始于国外,目前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尚未普遍采用。但是,自2011年来,我校软件工程专业进行深入的教学方式改革,极力推行研讨式教学。整个教学团队围绕如何实施研讨式教学、如何保证研讨式教学质量进行深入学习和探讨。

一、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

中国高校普遍采用传统式教学,然而,传统式教学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近年来的就业供需矛盾越来越突显。剖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传统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授过程的完整性。许多教师为了保证把知识完整地传授给学生,在课堂上满堂讲解,与学生缺乏交流,课堂气氛枯燥,导致学生疲劳,失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角是教师。学生总是被动聆听和接受知识,忽视激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只会对知识进行模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3.传统教学模式缺乏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与沟通。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不能及时将自己的疑问或讲解提出来与教师或者同学一起交流。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和分析。因此,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

4.传统式教学忽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传统式教学更注重知识的原理,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实践能力,导致学生遇见问题时不知用哪一类方法解决。

二、研讨式教学过程

1.研讨主题的确定。在研讨式教学过程中,研讨主题的确定非常重要,研讨主题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包含应需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关于课程研讨主题的确定,我院教学团队经过校外考察、专家指导、集体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每门课程的研讨次数和研讨主题。

2.研讨式教学的实施。每一次研讨主题包含的知识点材料及对本次研讨要求学生完成的实践任务,提前一周发放给学生。每次研讨分组完成,5~6人一组。每组共同完成知识点学习和研讨式实践任务,由教师随机抽查分组对研讨式学习结果进行讲解和展示。随机抽查可以监督每个学生参与到研讨式学习中,讲解和展示过程中,如果其他同学或者老师对该组展示有疑问,可以随时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这样既可以活跃教学气氛又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学习结果,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研讨式教学中的评分制度。在每组展示了研讨式学习结果后,由其他学生和老师分别对该组学习结果进行打分,并综合统计。每次研讨的分数和研讨次数的数值直接作为对课程成绩考核评定分数的一部分。

4.学生课程成绩的评定制度。研讨式教学方式下学生的课程评定制度与传统教学下学生课程成绩的评定有较大改变。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总是通过课程期末考试决定学生学习结果。而在研讨式教学方式下,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通过研讨式教学监督学生主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的课程成绩由研讨式成绩60%)+实践成绩(20%)+期末测试成绩(20%)三部分构成。

三、研讨式教学效果

研讨式教学同时改变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的方式,与传统式教学方式相比,研讨式教学取得以下教学效果。

1.研讨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活跃气氛课堂,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随时提问和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研讨式教学重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很清楚地了解学生参与度、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程度。动态地掌握学习情况和程度,以便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避免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忽略学生学习情况而臆断授课。

3.研讨式教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实践能力。每个学生都要独立完成研讨式教学任务并进行展示。对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采用加分制度。既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又监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4.研讨式教学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下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的模式,更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主动性。这样能打消学生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获取较好的课程成绩评定,公平地评定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成绩。

5.研讨式教学在学生展示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地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地学习研讨的知识,还要很清晰地把学习结果介绍给其他同学和老师,这样,锻炼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此外,分组共同完成研讨任务,要求同组同学相互配合地完成,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研讨式教学的不足

虽然研讨式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之处,表现为以下几点:

1.研讨式教学需要更多课时,如果整个课程的知识点都采用研讨式教学,课时往往不够。因此,采用研讨式教学的课程需进行课时的重新规划。

2.研讨式教学下课程教学进度较慢,因此,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度存在矛盾。这个问题有待更好办法加以解决。

研讨式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于摸索阶段,如何完善研讨式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更多高等教育者参与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克玉.研讨式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理念和方法[J].青春岁月,2013(12).

[2]彭婷.大学本科课堂研讨式教学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

[3]张仁芳,尹丽娜.对研讨式培训模式的运用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院,2014(5).

[4]鹿守富.浅析研讨式教学法[J].焦作大学学报,2012(1).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2)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方式

“有效的数学教学”是我国数学教学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由于教师的观念和自身素质等原因,在课堂教学实施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式出现了形式化倾向。基于此,我们在调查反思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着重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探索,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的优化。

1.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我们从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合作时机的选择、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一些探索。

①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第一,增强合作意识。我们要求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数学实践活动,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二,训练合作技能。训练学生合作技能要达到“五个学会”。

其一,学会讨论。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小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要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其二,学会倾听。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要听完整,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其三,学会表达。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为此,教师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二是要创设良好的氛围,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给予宽容。

其四,学会组织。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

其五,学会评价。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以上增强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循序渐进加以落实。

②对选择合作时机的探索。

我们结合教材,结合学生实际,从以下几种情形进行探索。

情形一:在新旧知识(后续性知识、相似性知识)衔接时,进行合作学习。但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差异,有的同学能很好地进行知识的正迁移,而有的同学却感到很困难,这时,让小组同学合作讨论一番,说出各自的看法,相互启发,发挥互补作用,达到共识的效果,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

情形二: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在加上老师点拨,会使学生的思路茅塞顿开。

情形三:在动手操作、探究问题时进行合作学习。在教材中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操作来发现、探究总结规律。

情形四:解答“开放性”问题的合作学习。为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展示出来,让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学到看待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情形五:复习整理阶段的合作学习。对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梳理,可安排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可以通过互检、互评、互测,进行互教、互学、互帮,从而达到了补缺补漏、综合提高的目的,同时解决了差异问题。

③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一是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二是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三是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采取讨论、举例、实验、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

(2)合作学习的其它形式及效果。

“小组学习”不是“合作学习”的唯一形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灵活运用可能的教学形式,包括全班讨论、师生问答与集体评价等。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小班条件下比大班条件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好,这与教师发挥组织者、引导者作用的程度有关,然而两种情形下都存在部分学生学习后不知所云的情况,正如郑毓信教授分析的那样:“数学教学可以如此组织以使学生参与到积极的互动之中但却没有实现任何有意义的数学学习……也会有这样的学生,他认为在别人看来是很有成效的课堂讨论,对其而言只是分散了他对于数学概念与所倾向的方法的注意。”与之相反,某些学习内容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画一画、算一算,然后在进行全班讨论、师生问答,学习效果还好得多。这是因为数学教学提倡冷静的理性分析,数学学习似乎也更加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教师对待“两级分化”现象的态度不一样,关注的“两级分化”缩小,忽视的“两级分化”扩大。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对后进生和弱势群体给予了更多帮助。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探究内容的确定。《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学生的直接经验少,他们的学习还是主要依赖间接经验。因此有效地开展探索活动,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问题。研究表明,在新旧知识(后续性知识、相似性知识)衔接时,启动学生已有相关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效果较好。所谓后续性数学知识指的是与已学习过的旧知识相联系的那部分新知识,比如:在学习6加几、7加几、8加几、9加几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学习多位数乘两位数。相似性知识是指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相同或相近的知识,比如: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思考过程是:看大数,拆小数,凑十,十加几不进位;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利用等积不变的思想使用转化策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设计好活动。比如“商不变的规律”教学,我们有位老师组织如下的教学过程。教师先提出问题:尝试编出一道除法运算题,使得商是5,然后如何变化除数与被除数,使得商仍然是5同学(或者讨论小组)经过思考后,可能会就具体的算式发表类似的意见:被除数乘某数,除数乘某数,商都是5。教师清理学生的思路:是不是被除数变大,除数也跟着变大,商就不变?经过进一步计算和思考,部分学生可能会得出一般的结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时,商不变。最后,教师还要求学生验证这个结论。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注意的问题。调查发现,常态下课堂教学和各类公开课中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出现某个问题,随即让学生交流;让学生探究,课堂结束学习内容仍未完成或教师成为旁观者。为了提高学生开展探索活动的有效性,我们在研究中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中要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没有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就缺乏基础;没有同伴间的合作交流,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深入。第二、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须把握好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时间,给最终的归纳总结留有余地。 第三、在探索过程中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索与教师示范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探索活动,教师不仅要给予启发、引导,而且应适时地进行归纳,示范阶段性结论,明晰进一步探索的思路。对于进行自主探索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以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努力使他们也能参与探索活动并积极地思考。

3. 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用数学的语言、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

(1)选择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进行操作的内容,使动手操作与一般的课堂游戏区分开。为了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我们对和西师版实验教材中设计的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进行操作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如用小棒、图片理解“平均分”“10以内数的组成”;用小棒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等探索规律;用搭积木、折叠、剪贴等方式、理解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动手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摸球游戏等。

(2)在借助动手操作对数学的理解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因为动手操作的目的在于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实现和反映其思维活动;二是操作活动适量、适度,不要动辄就操作,也不是多多益善,当学生的主观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应该使学生在丰富表象的基础上及时抽象,由直观水平向抽象水平转化,实现“活动内化”。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3)

一、归纳整理式小结

归纳整理式小结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小结方法,其方法是体系建构归纳法。它侧重于教师对知识结构、规律和方法的提炼,能将本节课所授知识加以归纳整理,理顺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使学生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一目了然,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体系。

如在讲授《罗斯福新政》的新课后,我们就可以对这一节课加以归纳整理。同学们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新政的背景,二是新政的内容,三是新政的影响。通过这三个大标题,学生就能形成对本课内容整体性的把握,再要求学生掌握每个大标题下面的具体的细节性知识,比如说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这样每个学生就能形成对这一节课的全面的、具体的把握。

二、史料式小结

史料式小结即在课堂结束时,给学生提供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材料,设计一些与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相关的问题而进行课堂教学小结的方式。通过材料,让同学们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来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同学们自然就能把书本的知识点找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罗斯福新政内容的掌握。

运用史料式小结要注意:①针对性。即在史料选择上,要注意与课堂所学历史知识相吻合,材料不能过多,难度要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相一致,有利于学生阅读;②原始性。在材料的选取上,要注意材料原文的真实引用,切不可断章取义,或为达到教师的意图而对材料进行有意识的改造,这样不利于历史教学;③适量性。是指依据“论从史出”的观点精造史料。教师在补充史料时选择典型史料,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启发式小结

启发式小结即通过钻研历史教材,找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通过历史现象,挖掘历史规律和本质,给学生以启迪的小结方式。学完本课内容后,我对学生进行启发。

教师: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从哪国开始的?这次危机有什么特点?

学生:这次危机是从美国开始的。这次危机持续时间长,从1929年到1933年,长达四五年之久;这次危机波及面广,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这次危机的危害特别严重,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减少了1/3,国际贸易缩减了2/3,失业工人达3000万以上。

教师:这次经济危机在政治上引起了什么后果?

学生: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为了摆脱危机,美国实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

教师:为什么美国是通过“新政”方式来缓和危机,而日本、德国是通过建立法西斯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

通过这种启发,让同学们认识到:①美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通过革命的方式建立政权,民主政治比较完善,而日本、德国是通过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改革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②美国综合国力强大,资源、国内市场比较大,具备通过改革复苏来复苏经济力量,而日本、德国资源不足、国内市场小;③罗斯福、希特勒等个人因素的作用。

通过这一比较,使学生不仅对罗斯福新政、日本、德国建立法西斯进行比较的记忆,而且对美国、日本、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西方代议制政体都可以联系起来记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启发了学生的智力。

课堂总结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概括精讲式、谈话式、联系比较式、引申式、问题式小结、承上启下式、练习巩固式、问题升华式、 提问式、补充式等,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都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总结要为全课教学目标服务,紧扣教材的重点。一节课是一个整体,总结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因此关于总结的设计也就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应放在整节课的背景下加以考虑。总结时,必须突出教材的重点。

(2)总结时对重要史实、概念的阐述要注意深化和提高,切忌简单地重复,应比讲新课再深入一步。

(3)总结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不单单是知识的归纳,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总结时要力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4)

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评价逐渐成为课改评价的主流,尤其是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起着调控、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作为一线的教学工作者,该如何在数学课堂这块阵地上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评价?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真正体现“学习主动、交流互动、实践互动”?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浅显看法。

一、课堂评价的语言要丰富生动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课堂现实,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困难时得到激励,迷茫时得到引导,成功后享受快乐。正因如此,教师首先要运用好自身的体态语言,即亲切自然的眼神、平和而又激动的表情、温柔而又夸张的手势或动作。这些都会带给学生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修正,提高学习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每一个教学中的切入点,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课堂评价。

例如:“你的回答让我感到很惊奇,你的数学思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性。”

“太好了,我终于看到了从前主动回答问题的你﹗”

“你的这个解题思路已经超越了老师的想象,你太棒了﹗”

“你的板演比老师的板书漂亮、工整多了”……

每一句激励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莫大的鼓励,教师要好不吝啬地向每一个学生送出鼓励性的评价话语,一个小小的鼓励可能会激励学生去终生探究,一个小小的激励可能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二、课堂评价要即时、适时

记得在教学“最小公倍数”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去找“20和15的最小公倍数”,当提问:“你是怎样找到20和15的最小公倍数的?”全班大部分学生都举起了手,只有一位同学的手慢慢地举了起来,犹豫了几秒钟,又轻轻地放了下去。这时,我首先向他投去一个信任的眼神,然后指名他回答他的想法,当他回答:“我是这样想的,用20乘15再除以5,列算式:20×15÷5=60”时,其他同学一脸茫然,惊疑地看着他。再看这位同学,满脸通红、低头不语,好像犯了错误被罚站一样。抓住这一时机,我用热情而又惊讶的口气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你的回答不但开拓了我的思路,更为同学们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找到了新的解题方法。”接着,我又让他把这种方法向大家解释了一遍,大家都心悦诚服地点了点头。虽然只有这样几句简短地评价,却让那位同学满脸自豪,充满了学习的自信心。就这样,这节课上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都掌握了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课见,即时而又适时的课堂评价可以使课堂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堂评价要讲究方法

“尊重差异、价值多元”是课程评价又一基本特征,教师在真诚赞美的同时,更要巧用善意的批评,尊重学生理解和认知上的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独立的思想和见解,在认知水平上必定存在着差异,但他们都有各自的闪光之处。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善于捕捉学习过程的闪光点,善于发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闪光点。课堂评价的目的并不只是流于形式,而是要具体化、生动化,不能用笼统地“棒、棒、棒、你真棒﹗”等来应付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充满爱心和智慧的牵引和评价,有助于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出一个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的良好空间。

记得五年级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根竹竿垂直插入水中,入水部分长56米,比入泥部分长16米,露出水面部分长16米,这根竹竿长多少米?”指名学生板演时,随着一个学生的答案出现在黑板上:56-16+16=56(米),下面坐着的同学哄堂大笑。这位同学可能意识到自己做错了,紧张地满脸通红,眼里闪着泪花。此情此景,又怎能让我再对他做出斥责,我先用手势缓解一下气氛,随即做出评价:“同学们不要笑,这位同学他没有做错,只不过他还没有写完。”“请你再仔细地检查一下,你一定行的,我相信你﹗请相信他的同学给他点鼓励的掌声﹗”这时,他平静下来又认真地读了读题目,经过简短的分析,他终于做对了:“56-16+16+56=146 =123(米)”这时,我看到了他回位后成功的笑容。这样一个及时激励而又赋予肯定的评价,极大地鼓舞了他以及其他同学。于是,又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解法:“56+56+16-16=106=123(米)”这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通过这样的评价,,既能婉转地道出他的错因,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反之,如果我和其他学生一样嘲笑他:“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还能会什么……”我想,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们就会看到一个讨厌数学的学生。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不能一味的批评指责,要选择适当的方法,作出合适的评价,以鼓励性的评价为主。建议性的批评不但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纠正了学生学习中的一个小错误,尊重与批评并重,教育教学效果将会不言而喻。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5)

一堂好的体育课,不仅能使学生思维敏捷、获得知识、掌握动作技能,而且是一种美的享受。体育教师是这种美的传播者。而美的发现与欣赏则蕴藏于学生的情感体验中,这就是体育教学的情感美。从审美角度来说,人们对于美的事物往往易于接受,因此从小学体育教学这一角度来说,美的创造势在必行。

一、教师的语言美

语言是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一种工具。身为教师,首先应用礼貌用语来教育学生,因为礼貌的语言既能增进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又能在情感上得到交流,获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好基础。其次,教师优美动听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例如:在上一年级的“立定跳远”这一课时,教师摒弃了常用的“下面我们训练这个内容”这一导入方式,而改用“这一节课,我带小朋友认真观察森林中小兔姐姐、袋鼠妈妈、青蛙弟弟的跳跃动作”,由于教师的语言充满童趣,因此学生学习的热情非常高,都抢着和小动物们交朋友,认真学习它们立定跳远的方式,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教师的示范动作美

体育课作为示范性较强的课型,教师的动作示范是教学的必备手段与措施。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所以这就对老师的示范动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正确优美的示范动作才能给学生以深刻、直观的形象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练习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前,我们要吃透教材,掌握动作要领,为动作示范的正确性打下基础。以“分腿腾跃山羊”为例,教师应做到“助跑起跳前支撑,含胸提臀又顶肩,及时推手分腿快,展体举臂缓冲好”。教师的示范正确、干脆、到位,动作优美,既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完美的动作概念,又为下一步示范其他动作打下基础。

三、教师的形象美

常言说:“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有楷模。”教师置身于学生中,学生最先看到的是教师的形象,特别是示范性较强的体育教师,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包括站、走、跑、跳、面部表情、示范动作、讲解手势等都完全“暴露”在学生面前,而这一切都代表了一个教师的审美观和个性特点。

四、体育教学中的组织形式美

体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既包含着体育基本常识,又包含走、跑、跳、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倘若误解了体育内涵,把投掷课上成单纯的上肢运动课,把篮球课上成机械的反复运球练习课,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应首先考虑教学内容选择正确与否 ,然后采用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使其散发出整体和谐美。以二年级的“正面曲腿跳高”为例:在准备活动中采用“跳竹竿舞”“跳单双圈”“过障碍物”等游戏来围绕“跳高”作好铺垫,简单自然地过渡到教材“正面曲腿跳高”,然后再以看谁跳得高、跳得远的游戏进一步激发学生在玩中学习本课内容,接着以“喂小鹿”(即学生手拿食物,正面曲腿跳高喂小鹿)培养小学生的爱心,达到既有上肢运动,又有下肢运动的练习。最后在优美轻松的乐曲声中结束本课,使学生在宽松欢乐的气氛中感受到体育课的独特魅力。

五、场地布置的情景美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6)

一、以课程目标为导向,进行课堂教学方法定位

在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为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服务的。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经常要根据学科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要求、学生的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目标,努力体现三维目标,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学习感悟。例如: 教学“5”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摆、去数、去算式、去编口诀等,自主进行探索的教学活动,并把学生所编的口诀展示出来。

二、以情境创设为着力点,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意识,将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有效地组织合作学习,至少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不能为了追求课堂形式上的热闹,为了合作而合作,要精心慎重选择合作交流的时机和形式;合作形式不能太单一;教师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具体在操作过程中,要真正起到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一是对人数的把握一般以4~6为宜,人数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机会不均等;二是注意合理分工,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如收集信息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踊跃发言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讨论的习惯,等等。

1.抓住合作交流契机。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时,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合作交流,而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恰当地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1)开放性的问题适合学生合作学习。对于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不同的选择。在合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互相碰撞,互相启发,拓宽思路。

(2)疑难之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生学习水平存在差距,有的学生对自己的想法还吃不准,存有疑虑没有把握,这时就很希望与别人交流,希望有好的思路引领,或从别人的方法中得到验证,这时进行合作学习就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

(3)在思维的模糊处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我们常常在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时候运用合作学习,例如:数的整除这个单元,里面包含许多概念,有些概念比较难理解,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正确理解、辨析,形成比较完备的知识概念。

(4)具有不同操作方式的或比较复杂的实验性学习,适宜采用合作学习,综合性比较强的内容适宜开展合作学习;调查、参观、访问等也适合采用合作学习。

2.把握合作交流实效。小学生具有“好合群”的心理特点,渴望在同龄人中有突出表现,展示自我在群体中的位置。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并与同学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

四、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和把握

算法多样化要求提供的学习内容不只是标准的、最优的、严格的算法,而应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真实的问题求解过程,每一内容的表述、问题的解答尽可能地从多方面、多角度予以表现。优化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体验与反思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强制的过程。有的课上学生出现五六种方法,最后就是指定一种最优化的方法,让全体学生按照这种方法计算。中间少了交流体验反思这个环节。只有通过算法多样化的学习,学生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最优化的算法。

现在的最优化和开始的最优化本意是不同的。开始的最优化是按照数学家和成人的理解观点来定格的,未必是学生认为最好的,统一的算法导致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过程,没有把个性化的东西反映出来。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造成新的学习负担。

五、以教学评价为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落实

教学评价的目的之一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们力求开放性的评价,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如:在《认识图形》教学结束时,教师用本节课所认识的平面图形组成“不喜欢,一般,很喜欢”三个图形脸,让学生评价这一节课,并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个设计有趣有味,打破了多年来老师评价一贯制,把师生的角色转变落到了实处。又如: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这节课中表现好在哪里,再进行学生间的互评,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学习别人的优点,完善自己。

课堂教学的方式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 督导方式 站式听课法

Abstract:Does the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main channel in the classroom,how want the quality to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management,is the school work the most important.In recent years the sunshine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middle school foothold reality,had pointed,selectively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tudy,the innovation school the advanced education teaching managerial experience,explored one kind of new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instruction direction way——station type to attend a lecture the law.This way is different with the traditional administrative inspection type direction,but is emphasized the school leaders direction function,the display eagerly anticipates with the instruction function.The practice proved that,implemented the leading cadre to stand the type to attend a lecture the system to promote the education 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nhancement effectively.

Keywords: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Direction way Station type attends a lecture the methe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如何向课堂教学要质量,抓好课堂教学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日照经济开发区中学立足实际,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学习、创新校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探索出一种新型高效的课堂教学督导方式——站式听课法。该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行政检查式督导,而是强调学校领导的督导职能,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实行领导干部站式听课制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1.站式听课法的内容

深入课堂听课是学校领导掌握教学第一手资料、加强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学校管理的日益精细化,学校领导往往忙于日常常规管理,加上多数领导都兼课,常常抽不出更多时间听评课。传统的听课方式是每次必须听完一节完整的课,这种听课方式时间长,不利于领导多听课和开展其他各方面的工作。实际上,了解教师备课质量、教学法使用,看一个老师的上课水平等情况,一节课听10至15分钟就足够。我校提出的“站式听课”就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要求领导平日听课每节课只须听10至15分钟(特殊情况除外)。因此,“站式听课”并不是要求听课者站着听课,只是要求听课者每节课不需要听完完整的45分钟的课,而只须听10至15分钟,这样,每节课虽然听课的时间少了,但不影响对课堂教学的督导质量,因而能腾出更多时间多听课。站式听课法的要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1 学校领导要将这种听课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我校要求中层干部每周听课不少于3节,校长、副校长每周听课不少于5节。

1.2 站式听课是短时间的,非评比性的,目的不是给授课教师打分评价,而是收集大量的有关课堂活动的第一手资料。

1.3 站式听课重点观察的内容:第一,观察学生的课堂活动。领导到教室听课时,首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全部到课,是否都在参与以课堂任务为导向的活动,从而了解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管理学生情况;第二,观察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水平和备课质量。即观察教师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材分析是否清晰、透彻,方法、规律、注意问题能否及时归纳提炼,有没有向学生提出一些值得注意的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等;第三,观察教师的教学策略。观察教师选择使用什么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否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是否有效,是否落实学校提出的“四环递进问题教学法”等。

1.4 听课后,学校领导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并及时与授课教师共同讨论想到的问题。这种探讨要求领导要提出与教师课堂行为或教学策略有关的、能够引发老师深入思考的问题,不能只是课堂的简单评价。同时,领导与教师的切磋应是民主的、平等的、探讨式的,旨在鼓励教师思考,帮助其在专业方面获得更大的发展,因此教师不会感到有心理压力或其他顾虑,不会感到是在接受评判,从而欢迎听课领导进课堂指导及课后随访交流。

2.站式听课的特点

2.1 高效、省时,便于操作。

我国普遍采用的听课制度一般要求听课人员每次听完一节完整的课,这样,听课人员即使花一整天的时间也只能听几节课,但如果采用站式听课法则可以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听更多的课。

2.2 能够加大督导的力度和强度。

由于站式听课法能让领导用较少的时间听较多的课,因此,学校领导能够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督导变成学校的常规性工作,从而加大督导的力度和强度。

2.3 能够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下收集信息。

站式听课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给授课教师挑毛病,而是通过听课来发现和了解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境,经常性地走访课堂可以更好地收集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促进常态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2.4 能促进民主、合作的干群关系,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

传统的定期听课式的督导往往侧重评断教师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学校制定的课堂规范,并给予主观的评价,而忽视了事后的沟通和反馈,缺乏民主性,因此教师不愿领导去听课指导。而站式听课法则能通过随访,了解教师的思考和决策过程,使教师在深层次上思考、探索教学问题的本质,培养教师课后反思的习惯。领导与教师之间民主、合作的关系让教师充分感受到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教师们更加认同课后探讨交流的过程,从而改善了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态度,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

2.5 能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