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16 14:46:16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篇(1)

管理心理学从管理出发,将心理学的原理和成果与其他相关的学科成果应用到管理活动中,分析和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以及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的具体活动的规律性。它包括丰富的内容,涉及组织管理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探索激励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各种途径和技巧,提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协调与建立组织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不断满足人的心理需要,进而发挥组织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优化组织效能为目的的学科⋯ 。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是各门科学独立的标志,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也是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心理学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心理学、系统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基础之上,并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方法研究管理中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因而也是一门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边缘性学科,是一门应用心理学科 j。概括地说,管理心理学要义是以组织中的人作为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学问。

2 管理心理学的学科特色与应用价值

(1)学科特色

任何组织都是由人组成的,任何组织又都是离不开管理的,管理是追求效能的,管理的主体是人,而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是组织管理活动中个体、群体、领导、组织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发展。这就表现出这一学科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涵盖性、维度和宽广的应用空间。管理心理学重视组织中个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组织中群体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领导心理与管理的关系,重视组织心理与管理的关系。可以说,它的发展是所有组织成员的需要,所有管理者的需要。现代化的组织处于社会这个开放的复杂系统中,无时不在与其他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管理心理学注重与外部组织的联系,注重与外部组织人的联系,使组织在社会复杂系统中达到自适应。一个理论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地位;没有基础,就没有水平;没有应用,就没有发展。管理心理学可以说具备了特色、基础和应用几方面的特征,尤其是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点,正是对“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这一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系列个体、群体、组织等亟须解决的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呼唤新的研究成果为之服务。需要是理论发展的动力。管理心理学发展和应用空间广阔,特色和魅力彰显。

(2)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德裔美籍思想家,著名的精神分析医生e.弗洛姆(e.fromm)曾指出:“心理学的进步并不在于把称之为‘自然”’的领域和称之为‘精神“的领域相区分,而是从‘物质一精神’的整体上把握人。”‘‘人,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成为历代心理学家为之奋斗的目标。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有巨大的潜能,这种潜能需要开发。对于每个人来说,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是创造积极人生、走向成功的重要条件。创造力是人类巨大潜能的表现。据研究表明,用来进行心理活动的大脑容量有100亿个比特,可以装下全世界图书馆的藏书内容 。《美国心理学会年度报告》载,任何一个大脑健康的人与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的差别是用脑程度和方式的不同,而这个鸿沟不但可以填平,甚至可以超越,因为从理论上讲,人脑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行为管理学》中得出如下的结论:按时计酬的员工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30% ,而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能力可发挥至8o% ~9o% 。可见,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应用心理学研究成果,会有效地发现和开发员工的替能,提升员工的创造力,进而使组织中的人往和合作达到1+1>2的效能。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管理,为开发组织中人的潜能,进而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3)提升管理现代化效应。顺应经济全球化

现代化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现代化的管理,科学的管理,它同单凭个人主观臆断的管理、经验主义的管理,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的管理是不同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管理的内容越来越复杂,生产的社会化已超越了国界,分工协作也从组织内部、国内组织之间向跨国之间发展。跨国公司作为与现代化生产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在全球经济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跨文化交流在全球经济化过程中是必须面对的。了解民族差异的管理者在与其他国家的人共同工作时,可以适时地调整管理风格,使组织中的人为实现组织目标和自身目标而努力工作。例如,他们知道英国人很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所以会避免问英国人个人问题;而希腊人对个人问题却是可以接受的,这表明你对他感兴趣。管理心理学在发展中关注了这些新课题。在经济学教科书中,人被抽象为劳动力,并被作为与资本、土地地位等同的生产要素;而在管理心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是基础儿n叭。美国管理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认为,在每一个管理决策或每一项管理措施的背后,都必须有某些关于人性本质及人的假定。管理的主体是人。管理心理学强调推行“顺乎人性“的管理,强调尊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增进与组织员工的感情联系;强调各种激励机制,满足职工的各种合理需要去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强调根据人的个性差异有效配置人力资源,人尽其才;强调民主管理,提倡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强调管理是种服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顺应全球经济化,提升各类组织的管理现代化效应,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都是彰显的。

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研究新视野

我们正处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从2o世纪9o年代苏联解体,到计算机网络风靡全球,从亚洲经济危机和复苏,到欧洲统一货币,跨国集团、跨国组织的跨国经营,促使全球经济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流动和配置的加速是经济全球化的突出表现,主要表现形式为跨国经营模式。一个大的企业公司往往在其他国家、地区开设子公司,如可口可乐要在4o多个国家和地区行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跨文化交流。民族文化是有差异的。跨国组织中的跨文化差异对组织中个体、群体及组织自身正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学科研究要为时展服务。管理心理学在这场变革中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呈现出新的研究特点。我国学者凌文辁、郑晓明等撰文概括了近管理心理学的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从个体理论向整体组织理论扩展;在理论发展上,重视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学科体系上,更强调组织的动力学和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在研究领域方面,突破了传统的框架,管理培训与发展、工作业绩评估、管理决策、组织文化、跨文化研究已成为热门领域,并取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出现新的研究视野:

其一,重视精神和物质激励有机结合的研究。激励问题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自管理心理学诞生以来研究最多的领域,曾产生了内容学派、过程学派及行为学派等诸多理论。进入2o世纪8o年代以后,虽然很少有新的激励理论提出,但在前人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激励研究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新型的激励是赋予员工更多的权利和责任,使员工意识到自己也是组织管理者,进而发挥自己的自觉性、主动性和首创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激荡》一书中所说,“人类正从一种饱肚子的经济走向心理经济。”当代管理思想家、英国商学院教授韩迪(c.handy)特别提出“企业会员(membership)的概念,强调建立组织与个人之间的心理契约。他认为,如果员工被视为企业的“工具”,无论再怎么赋予员工活力,充其量只能增进效率,而无法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更进一步的贡献。只有将员工看成企业的会员,给予他们决定企业未来的权利,他们才会将自己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连在一起。正如美国学者马斯洛等认为的那样,追求需要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追求各种需要的满足,是人类的天性。员工进入组织工作,为的就是组织能够提供机会满足需要。人,都是需要被激励的。唯有受到激励,人才有干劲,尽其所能,甚至于不眠不休。员工在组织所受到的激励,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外附激励与内滋激励。外附激励如公司的政策和公司的管理以及待遇、工作保障等;内滋激励如工作的认可、工作的成就、工作本身是否符合个人的能力与兴趣和发展等 j。提供外附激励与内滋激励,也即是物质激励一精神激励相结合。管理心理学的新发展更加重视人在组织中的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需求。

其二,重视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研究。组织文化是组织的个性,是组织的核心价值。培育充满创新精神的组织文化离不开组织人员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为了有利于创建一个基于能力的企业文化,应该尽一切努力确保新聘用的管理人员和员工具备更多的能力。传统的企业一般只重视规章制度建设,而新型管理还同时强调组织文化建设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有自己的企业精神,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来熏陶全体员工。独特的组织文化和学习型组织建设,正在全面影响着现代组织各项管理职能的实现和组织效能的发挥。在跨文化和本土化的组织文化中,全球经济化带来的组织管理中的人际交往和文化摩擦等问题,已引起学者的广泛注意。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创新,使现代组织更加重视对知识和人才的管理,终身学习的理念已蔚然成风。在管理心理学的新视野中,把现代组织看成是学习型组织,要求员工不断获取新知,发挥知识或团队的整合效能。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组织成员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高度柔性、符合人性发展的组织。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把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看作是学习型组织的技能。传统组织把人看作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假设是“经济人”;学习型组织则把人既看作是管理的主体,又看作是管理的客体,对人的假设是“学习人”。美国排名前25家的企业中,几乎全部是按照学习型组织的模式改造的。

其三,重视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相渗透的领导方式转型研究。传统工业管理,往往“管理过度”而忽视对人的关注。现代组织管理需要领导方式转型,关注组织中人的发展,让每个成员都有参与管理的机会。美国学者布莱克和穆顿在《管理方格理论》中描述了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五种风格,证明对人的关心程度和对生产的关心程度最高的9.9型管理方式,是现代组织管理最有效的。现代组织与个人之间、领导与被领导者之间呼唤一种心理默契。这种心理默契,无疑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相渗透的领导方式转型的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乃管理行为之本质,文化激荡、管理创新、激励行为,乃世界进化之动力¨ 。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应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认同。人是有情感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文关怀是对人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敬重。无论是领导给员工过生日,送蛋糕,还是节假日到员工家中慰问;无论是领导的一句夸奖,还是领导轻拍一下员工的肩膀,都会给员工一种情感上的慰籍。对员工表示私下的人文关怀,会产生出乎意料的效果。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专程去医院探望生病的公司推销员的妻子的案例,已被收人多本教科书。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篇(2)

[论文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 选题方向 研究趋势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选题方向分析

近年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其中,硕士研究生已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研究的重要力量之一。硕士研究生在完成基础课和管理类必修课学习后,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志愿可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物流工程等领域选择研究方向,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学习。

本文依据《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该数据库是目前国内相关资源最完备、高质量、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至2010年11月1日,累积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文献87.5万多篇,文献的来源是全国530多家硕士生培养单位的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本文统计出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2000年——2010年论文选题的主要方向,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输入榆索控制条件。“发表时间”输人从2000年1月1日一2010年10月l8r:t,“学位单位”输人模糊,“优秀论文级别”输入不限,“作者”及“作者单位”输入模糊。第二步,输入内容榆索条件。“主题词”输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向,如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点击“检索文献”。第三步:按文献分组排序方式选择文献。文献分组点击“学科专业”在下拉菜单中选择“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即可。其统计结果如图1:

从图可以看出,物流、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是2000年~2010年管理科学与t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说明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出现这种格局的原因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深远影响和国家的信息化战略已得到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界的重视,并日.在企业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和政府信息化等方面已能与实践很好的结合,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物流管碑研究方向中,循环经济与绿色物流的发展、以信息技术构建传统物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系、物流系统优化的工具化与工程化、物流金融的合作与创新是研究热点。在项目管理研究方向中,供应商和项目外包管理项目成为焦点,高级管理层更加接受项目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的价值,在金融危机之后要追求项目的项目组合管理得到重视。在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向中,心理契约与员丁绩效、组织公平感与组织绩效是研究热点。

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趋势分析

根据以上二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选题向的分析,可以看出:

1、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

由于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管理变革,管理科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物流管理等方向。信息技术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信息技术的研究包括科学、技术、工程以及管理等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在信息的管理、传递和处理中的应用,相关的软件和设备及其相互作用等方向。当今世界,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所以信息技术和知识资奉的发展,不仅丰富了管理科学的研究内容,也给管理科学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课题:

2、管理科学与一f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生产与流通的变革而产生了如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服务管理等研究领域与-向。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学者在营销与运作的整体优化、多渠道供应链管理、综合物流等方向已做出了重要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且未来一段时间还将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的热点。

3、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影响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的观念已经逐渐为人们认识和接受,知识管理成为最为关注的话题。当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企业必须不断获得新知识,并利用知识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知识管理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的途径。知识管理包括几个方面工作:建立知识库;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等。在未来几年知识管理的研究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知识本身的特征;知识管理效益的定量分析;新知识产生知识在企业间的传播机制;个体知识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

4、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越来越侧重系统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探索管理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复杂系统管理理论基础包括: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从线性到非线性非线性理论,其中的非线性理论涉及到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混沌动力学以及分形理论;从他组织到自组织;从时间的可逆性到不可逆性;从简单性到复杂性;从复杂系统到复杂网络;从硬系统到软系统方法,这里主要指的是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方法;从单元系统到系统集成。例如,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从组织内部的各组元间以及组织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中寻找组织发展和进化的动因和规律,以使组织能适应社会、经济及技术的迅速发展。

5、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趋势越来越向低碳管理方面发展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篇(3)

一、我国经济法的特点

与我国其他部门的法律相比,经济法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经济法研究比较繁荣。在西方的法学研究中,对理论法的研究相对繁荣,西方国家把法学研究的重点放在社会保障法和民商法上,对经济法的研究比较少。在我国正好相反,我国对经济法研究得比较多,而对理论法的研究相对要少。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的课程中,还设置了经济法专业,这种现象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国的经济法发展较快,研究比较繁荣,在法学中的地位较高。

2.我国的经济法体系比较完善。在世界经济的经济法体系中,我国的经济法体系比较完善,但是其他方面的法律体系则与英法等国存在一定的差距,在社会保障法和民商法的研究上,比不上大陆法系的国家,对行政法和宪法的研究,也落后于英国、法国和德国。但是我国对经济法的研究相对比较成熟,研究的水平也比较高,我国经济法体系也更加的科学和严谨。国外对行政法、商法和刑法的研究比较成熟,英法等国虽然有关于经济法方面的法律规范,但是并没有经济法这一概念。而我国关于经济法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出版了很多的相关著作。在20世纪末,我国已经出现了各种经济法流派,比较典型的有“国家干预说”、“宏观调控说”、“国家调节说”等流派。这些流派把握了经济法在调节国民经济方面的作用,理清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我国经济法的影响不断扩大。经济法法律体系还得到很多国家经济法学者的高度评价。

3.与我国其他法学部门相比,经济法的原创性较强。我国的行政法、刑法和民商法多是从西方借鉴而来,民法体系大致是借鉴与大陆体系,商法体系借鉴德国体系,刑法借鉴与前苏联,行政法受西方分权思想的影响,这些借鉴的法律根基不稳,原创性不足。经济法虽然也有借鉴,但是更多的是创新。在我国经济法的形成过程中,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索,最初是跟苏联学习,后来改向美国学习,之后又研究了其他国家的经济法,但是这些都是他国的经济法,不同于我国的国情,对中国来说,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同时与苏联的社会主义集中经济又一定的差距。因此,直接照搬他国的经济法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法的改革发展,所以中国的经济法必须走创新的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我国经济法的创新带来了动力。虽然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但是非常具有代表性。

二、以国家管理经济思想微视觉分析经济法现象

我国的经济法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经济法是国家管理经济思想的最好诠释。国家管理经济思想的发展,推动了济法的发展。国家管理经济思想的不同,经济法的内容也会存在差异,在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的时候,可以把中国和前苏联等转型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也可以把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法向比较,了解其中的关系。

1.将中国和前苏联等经济转型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思想与经济法研究水平相比较。相关研究表明,西方国家的经济思想经历了3个阶段:自由经济、国家干预经济和混合主义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西方国家出现了以亚当斯密为首的自由放任经济思想,30年代出现了一场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自由经济思想受到挑战,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19世纪末,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思想,认为大多数国家的经济不是单纯的私人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是政府参与的公私混合经济。但不可否认的是,西方的经济思想还是以自由放任为主。前苏联和中国(特别是80年代前的中国)的经济思想与西方经济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将国家管理经济作为一种职责,由国家对经济实行全面的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的思想很发达。通过两种经济思想的比较可知,国家管理经济的思想与经济法的研究水平成正比。无论是前苏联还是我国,经济体系与研究水平都要高于西方国家。

2.将西方国家之间的国家管理经济思想与经济法研究水平相比较。在英美等国,自由经济思想最为盛行,即使在出现经济危机以后出现的凯恩斯主义,也只是把国家干预作为应对危机的临时对策。德国的弗莱堡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以及社会主义的集中经济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理想的经济是自由竞争加上国家干预,这一说法曾一度掀起了一些国有化高热潮。两种思想虽然都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是弗莱堡学派主张的是国家的积极干预,凯恩斯主义则主张消极的干预。日本的国家管理经济思想受欧美两个大陆思想的双重影响,介于两者之间,研究水平也在两者之间。但是日本关于国家管理经济的思想只是限于反垄断法,研究水平落后于欧洲国家。由此可见,国家管理经济思想对经济研究体系和水平有很大的影响。

三、我国经济法发展方向

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而不是主体地位,这是我国国家管理经济思想的进步。而且,在今后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会逐渐向调节地位转变,尽量发挥国有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国家能力经济的本质在于协调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核心在于消除国家对经济的过分管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与以前相比,政府对国家经济管制已经放松了很多,但经济依然难以彻底消除国家管制。国家的管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过分的管制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消除过分管制是我国经济法研究的重点。

四、结语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篇(4)

在学科的属性上,经济学与管理学都是十分独立的,但是在学科发展上看,经济学与管理学却是能够有所借鉴的,并能相互促进。1.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依托经济学作为基础的。亚当•斯密提出的分工理论深深的影响着企业里的作业管理与职能管理。他提出了,将经济现象看作是持有利己主义本性的经济人的活动观点,这个观点直接引导了后来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经济人假设”的出现。历经一百多年的不断发展之后“,在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上大多会出现兼有经济学和管理学的两栖性,使得几乎很分辨清哪种是纯粹的经济学抑或是纯粹的管理学”。与此同时,经济学和心理学、数学融合到一起,形成了管理学中的理论基础,给管理学共享了分析的方法。经济学之中,特别是微观的经济学,它们在较为一般的意义上,对科学的经济运行规律进行了揭示。这使得企业的管理学有了基础的经济理论作为支撑,管理经济学就成为了把这当作己任的经济学的分支。2.管理学促进了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在实际问题上对管理学进行研究,这将会修正并发展经济理论,例如:西蒙在研究管理性组织的决策中,发现并提出了“有限理性”与“令人满意准则”这两个基本的决策理论命题,进而向微观的经济学基本命题发起挑战,使得经济理论能够更好的发展。3.在具体的分析工具、方法运用上,能够相互支持补充。计量经济学综合统一了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并将它越来越广泛地在管理学的分析之中使用。总而言之,这两种学科之间不断的相互借鉴促进,会使得两门学科都会更加的完善,有更好的发展。但是,因为学科的属性与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这两门学科也会有很大的借鉴程度差异。管理学在刚诞生的时候,就已经对借鉴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不断的关注,为了使自身的阐释能力、预测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决策的能力都可以不断提高。这其中最关键的方法就是下面两大内容:其一就是要对他们的关系作出假设并进行简化;再放下作出的假设,不断的向现实逼近。比如,先作出一系列的假设,在这个前提之下,再去建立基本的模型,最后逐渐的对限定条件进行放松,继而不停地对原有的模型进行扬弃和修正完善。就像最佳的经济批量模型一样,它就是在作出严格的假设之后,才得出的最基本的模型,之后又放宽了条件,得出了存在的数量折扣与有缺货的状况下的最佳的经济批量模型。其二是要不断关注经验的研究以及对研究方法的实证,即为对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要倍加重视。同管理学作比较,经济学更为崇拜理性、对科学主义进行追求,然后找到了自己所固有的研究分析方法。不管是在理论的研究上,抑或是实证的研究上,数学都是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里面,能够不断运用,并日益强化自身的学科。所有不用数学的语言进行表达的知识,都很难挤进主流的经济学范畴,同时也很难得到经济学家们的接受。这中on个状况的原因是,对数学和统计方法的运用,作为经济学中的实证的研究能够将实证的分析构建在理论的基础之上,同时可以从整个系统所有的数据里面,作出定量地验收理论假说与对参数的数值进行估算。这使得经验性分析之中所有的表面化与偶然性均可减少一些,然后发掘出定量性的结论,然后再分开确定它在统计方面与经济的意义之下的显著程度。经济学希望在研究的方法上做到“独善其身”,这无疑是为了保持经济学自身的纯洁性与科学性,期望经济学知识能够长期的积累,可是,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了经济学之中,在数学之外,其他的学科都不能汲取一定的营养和相关的学习借鉴知识。这也许就是经济学为什么只有少数的管理学知识的。但是这在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上“,兼容并蓄”就是把损失管理学的科学性这样的代价,这成为了管理学缺乏“弱科学属性”的重要原因。

二、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逐渐融合

因为理论同方法都具有多样性、宽泛性,所以使得管理学研究的理论框架渐渐变得更加杂乱无章,不能做到相互的兼容,更加不能充分的进行规范,使得理论更容易分散,出现理论逻辑更加混乱的现象,个别时候甚至会出现失去学科的方向,同时又会对经济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方法的融合产生严重的影响。若想扭转这种局面,就要把经济学作为典范来运用,继而要发展出可以超越各自的方法,还有要关注技术方面的确定性。不过也出现了一些管理学者,将这些不以为然,他们觉得普遍的复杂的多变的管理问题不能使用统一的看法与应对方法,而管理的理论又往往是在这种较为分散的研究分工之中得到更大的发展。要不然,就需要使用其本质的抽象与逻辑推理的不同方式来进行分析,分析其中不同的重要因素,而且要把它们的相互作用与最终结果展示出来,故而要能够真实地高效地了解组织的大环境以及管理的过程,当然,过度的强调操作的实际效用,却不对理论的框架管理学进行统一,是尤为力不心的。故而,经济学的研究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进行融合、借鉴。正是由于经济学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建立这种理论的强效工具与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并强调经济学与管理学是具有互补性的,也表现出了他们之间能够相互的渗透、相互的交融,这是他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二者不断的结合,然后进行拓展,突破自身固有的限制,弥补自身方法的缺点,才能出现远远超出两个部分简单相加的结果。也正是这些方面的有益尝试,才使得的学者能够像所指出的那样,做到不断的探索“才刚刚开始”。这也说明着了有着一些无限的理论空间。这几年,通过借力于方法论变革,使得能够扩展现代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不断的使研究内容能够得到深化,抑制住脱离经济现实的趋势。特别是把实证分析的思维逻辑与动态的研究特色作为特色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演化的经济学、行为的经济学以及实验的经济学,这些经济学分支在不断兴起和发展,可以对主流经济学不能同现实统一的缺点作出弥补。在发展这些新经济学分支时,要做到直击现实的世界,牢牢围住现实的问题,作出描述和透视,并能够在修正和假设上,将时间的维度增加,放宽一些尤为抽象且不和实际相符的约束条件,像对知识不完全的强调、信息不完全的强调、信息获取以及在交流的过程中出现的成本、一些有限的理性与企业家的作用等的强调,这些都在不断地激励着人们对企业领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运作力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继而人们可以去探索企业依旧存在的缘由,以及多样的推动力、企业在内部的组织结构产生的影响。如此,才能让经济学以崭新的面貌同现实的世界结合起来,并渐渐的向受管理的决策领域去发展。并且由于新制度经济学取得的成功是具有经验性的,可以与现实中持续相接的推动可以发展的超出正统的经济学的限定,在相关的社会科学里面可以汲取到营养。使得管理学的方法可以融合并借鉴到其中最具有前景的方向去发展。

三、结语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篇(5)

关键词:公共管理研究;逻辑起点;公共利益;公共网络;经济

一、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之一

(一)关于公共利益、公共管理、逻辑起点的简单介绍

公共利益是指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利益,公共管理在书上的含义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组织,和以公共利益为指向的非政府组织为实现公共利益而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活动。因此我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研究的又一逻辑起点。公共事务以及公共问题是逻辑起点本文不再论述。这一事物或事件的出现,可以为大多数人带来好处。只要有社会群体的存在,公共利益就一定会存在。随着全球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对于公共利益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公共管理则是是指公共利益管理部门或事业单位等组织以公共利益为管理对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在我国,进行公共管理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利益管理组织以及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从事公共管理的组织。下面我们来说一说“逻辑起点”,要想了解“逻辑起点”这个词,首先我们要明确“逻辑”的含义,从普遍意义上讲,逻辑是指人脑在进行问题思考时所遵循的某种规律。再者就是要了解“起点”的意义,,对比“逻辑”而言,“起点”就十分容易理解了。起点就是事物、思想等从无到有,最开始的某一物体、事件、地点或时间点。“逻辑起点”是两者相结合所产生的合成名词,了解了“逻辑”、“起点”,逻辑起点这个专属名词就不难解释了。逻辑起点就是人脑在进行大量的、规律的思考后明确的某一事物或思想的起点,也就是说是逻辑意义上的起点。如何确定公共管理学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逻辑起点,众说纷纭,有的说公共事务是逻辑起点,有的说公共问题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我个人认为,要确定逻辑起点,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确定。从经济的角度看,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是利益,而人对自己有利的东西才会感兴趣,才会引起纠纷,因此也就需要公共管理的制衡。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利益的纠纷一般是经济方面,因此经济方面也就是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之一。

(二)公共利益、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研究之间的关系

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管理对象,如果公共利益不存在,那么公共管理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换而言之,公共利益的存在促使了公共管理的产生。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公共管理又是公共管理研究的研究对象,公共管理研究因公共管理而存在,没有公共管理就没有公共管理研究。综上所述,从逻辑意义上看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研究的起点,即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公共利益。

二、“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这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公共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着政治局面的稳定。公共管理研究作为一门以公共管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对公共管理起着学术上的指导作用。由此可以看出,与公共管理研究相关的研究包括是十分必要的。以此可以看出本文选题的重要性,下面本文将从经济方面、公共网络发展方面讨论选题的研究意义。

(一)从经济方面看

“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这个选题之所以引起公共管理者及广大学者的高度重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两个方面,那就是当代社会经济水平大大提升所提供的背景条件和其自身对于经济社会公平公正的维系作用。然而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必将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已经越来越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经济”是人类社会才有的,经济又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从经济方面来看,公共利益有一定的经济性,利益和经济息息相关,人类的各种生产活动形成和生产出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利益。中国共产党是面向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经济实力,使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公共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因此从经济方面看,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上的起点。要研究公共管理,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公共利益这一逻辑起点。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中较为容易理解的概念,“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公共利益”这个题目则是公共管理研究中较为基本的研究课题。对于解决一些公共管理所涉及到的经济问题这一基本课题的研究会起到一些指导作用。理论研究源于经济实践的同时一定会指导经济实践活动。在公共管理研究进行过程中只有搞清楚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目的等基本问题,才能进一步研究更为深奥的问题,促使公共管理研究系统性的形成,得出有效的指导性研究成果。而研究成果则可以应用到对公共利益的处理中来,促进经济社会更加和谐的进步,以此为基础,经济的发展也会有条不紊的进行。综上所述,“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之一是公共利益”这一课题的研究对经济稳定的、持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从政治方面看

由上一章节的论证分析结论可知,这一选题的研究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政治方面来说,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思想家政治家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阶级矛盾和阶级之间的斗争归根结底都是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引起的。人们所奋斗的目标,都和他们的利益有关。”政治上的矛盾,归根结底就是利益之间的冲突。公共管理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为全体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活动。古往今来,在人类社会政权在不断地更替着,国与国之间有着政治冲突,归根结底还是利益之间的冲突。公共利益就像是特别原始的东西,所有的政治经济方面的冲突都来源于利益之间的冲突。有了利益的不均才出现了管理,有了公共利益才衍生出了公共管理。近期在政治界发生的大事:韩国前总统朴槿惠,因为政治上的问题被迫下台,归根结底也是因为朴槿惠的某些行为触碰到了韩国民众的公共利益。国家的政权就是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就是公共利益,当国家政权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样的政权这样的管理已经没有存在下去的必要了,那么这个政权就会被推翻。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管理,管理规模化就形成了政治,因此从政治的角度看,公共管理的逻辑起点仍旧是公共利益。

(三)从公共网络角度看

如今的信息化时代,公共网络在悄无声息的入侵者我们的生活,也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公共网络是共享的网络,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网络,它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较好的数据传输服务。在公共网络方面,网络的运行能为消费者和制造者带来利益,而这些网络需要系统维护和保障运行进行一系列的服务以及收费制度,因此又会产生管理。有公共利益的地方就会出现公共管理。因此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源头。针对公共利益进行公共管理,研究公共管理,要先从公共利益这一逻辑起点出发。

三、启发与建议

通过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管理,才形成了经济管理。追求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研究的起点。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的本质,而公共管理的目的也就是让利益最大化,公平的分配现有的利益,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也就是公共利益,因此,公共利益才是公共管理的目的,公共利益也是公共管理所要研究的逻辑起点。总结:这一论证也启发着我们: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起点应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也就是每一个人的利益,就像中国梦一样。如何进行公共管理?我们首要考虑的是利益问题,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每一个人的利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只有管理好这些,才能算上是好的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逻辑起点是公共利益,解决起点上的问题,才能真正解决公共管理上的问题。本文论证了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研究的逻辑起点。

参考文献:

[1]宋世明.从公共行政迈向公共管理——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发展趋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01):120-126+151-152.

[2]向俊杰,陈威.论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起点与方向[J].生态经济,2018,34(02):209-215.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篇(6)

管理会计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为企业的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营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包括成本会计和控制系统两个部分。管理会计不但能够为企业全面提供管理信息,有利于企业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帮助企业规划可行的经济目标,有效控制经济过程,还能够引导企业客观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核心的经济决策;另外管理会计还可以有效的为企业提供严格的绩效评估。总之,管理会计能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有效的规划和控制,是企业管理基本职能的基本体现。所以,加强管理会计的相关研究不仅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指导,而且还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稳定和高效。

一、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一)管理会计的本质及特点

管理会计以企业的资金运动为对象,通过对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资料进行加工提炼形成更全面的管理信息,为企业经营提供前景预测和规划、经营决策、改进管理、增加控制等经济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的本质是一种全局性、长期性、决策性的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通过定义可知企业是管理会计的主体,管理会计向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提供特定的管理信息。其主要特点有:侧重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兼顾全局与局部两个方面;面向未来;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二)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1、能够科学地规划企业未来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提到:“管理的重心在于经营,经营的重心在于决策,决策的关键在于预测。”管理会计因为其起到了预测经济前景的关键性作用而显得重要。管理会计以企业的总目标和经营方针为基础,通过综合经济规律作本文由收集整理用和企业经营条件约束等条件,选择最优模型,预测出企业未来的成本、利润以及资金变动趋势等,为企业内部的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参考和依据,从而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在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开发过程中,管理会计可以采用会计、数学、统计、预测、分析等各种各样灵活的技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帮助管理者确定最优的解决方案和投资计划,降低管理者的决策难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和高效性。

2、能够合理地使用企业经济资源

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优化。管理会计通过使用弹性预算、保本分析、存货控制、投资决策、变动成本等现代的数学方法与定性方法分析、评价企业各项资源的利用情况,提高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效率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当管理会计参与产品的设计研发工作时会全面考虑市场的变化趋势,以提高其预测与设计的回报率。

3、能够调动企业积极因素

当前,企业贯彻落实责任制、改革管理模式已经显得十分重要,这与管理会计设置的初衷十分吻合,管理会计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管理会计通过设置例外管理、目标管理、业务考核、责任会计等,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的深化改革,加快企业制度的现代化,还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二、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经过30多年的发展,管理会计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1995年以来,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在横向和纵向都有了非常广泛深入的发展。

在基本理论的研究方面,余绪缨教授自80年代后期就开始研究,通过研究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为管理会计的理论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方面,我国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方面的研究也开始不断扩展和深入。在成本管理的研究方面,由于国外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和丰富,国内学者大多是借鉴国外的优秀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特有情形进行实际应用,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和成绩。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管理会计研究的深入和扩展,针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方向正慢慢的向价值链分析以及绿色管理会计等新领域进行过渡,研究角度从单纯的企业已经扩展到整个社会,全面而且深刻。

(二)存在问题

虽然,管理会计在我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和不足。

1、研究比重仍然较低

通过横向的对比,虽然管理会计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同其他领域相比,管理会计的研究比重仍然偏低。一方面,在众多会计类期刊杂志中涉及到管理会计的研究文献数量较少;另一方面,在我国针对管理会计领域的各类学术会议也相对较少。这就直接导致了研究水平相对较低等种种问题。

2、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仍需完善

当前制约管理会计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其理论的不规范、不完善、不完整。一方面,理论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而导致了众多意见不同的观点;一方面,研究对象的模糊导致了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不清晰;一方面,关于管理会计的目标也存在分歧,无法形成统一的概念和观点;另外,由于缺乏完整的系统框架结构导致了管理会计体系的过度分解,在实际运用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3、现有的理论体系缺少中国特色

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研究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借鉴的国外这方面取得的先进成果,引用的内容要多于自主研究内容。国外的理论成果有它的特色也符合国外的经济背景和国外的实际应用情况,拿到国内的话就缺少对我国的社会环境的考虑,应用中也不能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4、现有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有它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而建立起来的,不可能很合适的用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其使用的模型也不适于所有的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活动中。例如,保本分析等所建立和使用的模型就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必须先假设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5、缺乏总结

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出现了很多管理会计理论应用成功的案例和企业。问题是对于这些成功的案例缺少深入研究和总结,使得成功模型无法传播和推广,这也使得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缓慢而且效率低下。

6、观念旧,方法老,视野小

首先,现有的管理会计观念过于陈旧,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有些传统管理会计的方法所赖以立足的观念变得陈旧。其次,现有的方法比较落后,不能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带来经济生产技术的不断革新和进步,传统管理会计发展历史较短且缺乏中国特色,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最后,企业的目光短浅,对未来和现在的利益把握的不清楚。部分企业为了眼前利益恶意控制成本,使得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缺少创新,损害了企业的长远利益。

三、总结和展望

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方向,本文认为管理会计的发展应当按照“完善理论体系,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总结很分析,然后反过来再完善理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和拥有中国特色的新管理会计理论”的思路进行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入广泛的进行理论研究

针对我国当前对管理会计研究的不足,应当在研究方面增加研究力量,通过增加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的比重来提高管理会计的研究比重,提升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速度和广度,为管理会计理论的完善提供雄厚的学术基础。

(二)联系实际,深化理论完善

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的实际应用中存在着问题,所以通过对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在此基础上加大加深对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完善管理会计理论将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只有对我国的特殊的环境做到充分的了解才能构建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拥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才能为企业的管理、决策等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帮助和科学的指导,才能利于企业的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

(三)总结和推广

针对现有的管理会计理论应用成功的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通过研究分析,提取出成功的应用思路和应用模型以及应用方法加以推广,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用实践完善理论,反过来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经过长时间的循环从而形成适合我国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应用体系。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的管理会计的发展将会带来巨大的应用成果和理论成就。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其研究视野、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不仅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够使企业的管理更加科学化和高效化。

经济管理研究方向篇(7)

一、情报研究工作是一种典型的知识经济活动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2]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正在和将要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已被全社会普遍接受和形成共识。那么,情报研究与知识经济有什么关系呢?情报研究在知识经济时代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作用呢?

当前,关于知识经济的定义是五花八门,但本质上并无大的差别,都是着重强调知识和信息这样的非物质东西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世界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对知识经济作了一个较好的简练定义:知识经济是指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或者说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的经济。认为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个与以往经济形态不同的新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知识为主导,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劳动力(指体力的)、资本、原料和能源等要素,而是创新性的知识要素。知识变得很值钱,成为一种新的“资本”,知识变得更加有用,可代替或更少地消耗劳动、原料和能源。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知识产品型经济,产品价值的增长不再主要通过劳动的累加,而是主要通过知识的累加和创新,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扩散、整合、繁殖,知识真正成为一种最宝贵的资源、最能增殖的资本、最有价值的产品、最重要的生产力。

在知识经济的众多产业群中,信息咨询业是最有活力的朝阳产业之一。而情报研究工作是信息咨询业的核心工作,因而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情报研究工作的特点看,情报研究是通过对已知信息、情报和知识的整理、加工和处理,从而形成新的信息、情报和知识的过程。情报研究需要对杂乱无章、支离破碎、模糊不清、缺损不全的各种信息、情报和知识,通过一系列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进行科学的筛选、组合、提炼、综合、升华,进而形成或生产出有质的不同的新的信息、情报、知识成果或产品。情报研究工作实质是一项创造性的知识生产活动,是知识经济时代一项典型的或有代表性的生产方式,情报研究成果实质是一项典型的知识产品,对它的使用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情报研究过程是一种高智力的创新劳动,是人的大脑与知识原料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知识的创造性智力劳动,情报研究工作的过程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生产过程的基本特点,结果产品是研究报告,分配是给用户,使用是用户用于实践,结果是产生效益,因而是一种典型的知识经济活动。

如果将情报研究作为一种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生产知识产品的产业,那么知识产品凝聚着智力劳动,因而具有价值。情报研究工作对政府、企业等用户实行有偿服务,自然要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作为情报研究成果的用户,政府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了官僚主义和盲目决策,提高了机关运行效率和行政效果;企业提高了决策和管理的效率与质量,使企业收益增大,竞争力增强,因而情报研究产品具有使用价值。

情报研究工作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型服务业,它与传统的服务业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服务业或是以体力服务的劳动密集型,如商业、娱乐业等,或是以资本融通为内容的资本密集型,如金融、保险等,而情报研究作为新型的服务业,是以智力服务为主的智力密集型。传统服务业提供的是一种无形服务,往往是一次性享用,大多限于即时消费,而情报研究服务提供的实质是一种无形资产,可以多次使用,甚至无限期使用。

知识经济的最显著特点是创新性。而情报研究工作正是具有这个特点。情报研究产品不象一般产品,可大规模地生产;而是需要根据各个不同的用户,不同的需求和要求,生产不同的特定产品,因而对创新的要求最为明显和突出。

二、知识经济时代呼唤情报研究工作的大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空前增大,社会分工更细,竞争更加激烈,创新活动则更加频繁和重要。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托夫勒在其著作《未来的冲击》中针对知识经济时代写到:“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论断已经过时,只有“知识的知识”才是力量。这个“知识的知识”是指加工过和创新出的新知识,而情报研究工作生产的正是这种“知识的知识”。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是知识的知识的竞争。谁拥有知识,并能使之产业化,创造出高附加值的知识产品,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的越激烈,对“知识的知识”的需求就越强烈,生产“知识的知识”的产业就越发达。情报研究作为一种典型的生产“知识的知识”的未来产业,自然将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企业经营发展,采用了情报研究成果提供的策略和措施,可产生近期和长远的效益;政府行政管理,采用了情报研究成果提供的政策建议,可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科学研究活动,采用了情报研究成果提供的发展方向引导,可产生明显的时间效益和成本效益,避免走弯路、走错路。这些各个方面的巨大需求客观上越来越要求有专门的产业或部门来搜集、整理、分析、研究国内外、行业内外等各种各样、浩如烟海的信息、情报和知识,并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策划方案、咨询报告等各种知识产品,为政府工作、企业经营发展等提供智力支持。而这正是情报研究工作的本质和情报研究工作者的特长。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给情报研究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近些年,国外情报研究工作发展很快,许多有关公司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对情报研究工作的客观需求,各种情报类的软科学研究、咨询、策划公司发展迅速,对企业的战略规划、营销策划、市场调研和预测、投资、建设等项目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以及信息咨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这些情报研究工作从市场开拓、服务收益到产业化都还与国外相比,与实际需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情报研究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一挑战,抓住机遇,使情报研究工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得到空前的发展。

我国的情报研究工作几十年来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尊敬和支持。在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情报研究工作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近些年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看,情报研究工作在管理决策咨询、技术发展引导和市场营销支撑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明显增强,受到了各级领导管理部门和广大科研生产人员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

从近些年情报研究成果的分布看,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重点技术领域跟踪和辅助管理决策两方面,研究思路主要是根据对国外情况的分析,结合与国内情况的比较,落脚到对我发展的决策建议上。重点技术领域跟踪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国际上先进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对国内的发展提出方向性、引导性的建议;辅助管理决策主要是通过对国外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改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法规、投资与经费管理、国际合作、企业的制度建设和市场开发等领域的跟踪研究,提出我在相应领域的决策建议。总的看,当前我国情报研究工作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情况,特别是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情报研究工作的作用不断扩展,研究成果的价值不断提高。与以往情报研究工作主要以信息综述或评述为主不同,近些年情报研究工作的要求和成果越来越以信息的针对性深加工并落脚于提出对策建议、政策措施和技术发展引导为主。特别是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工程项目、规划计划编制,以及在技术攻关、技术预警、市场分析等方面,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情报研究报告。这反映了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对情报研究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越来越实、越来越急迫的要求,同时也给广大情报工作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情报研究的需求越来越大,课题数量与经费投入增长快速。不同于以往情报工作以情报的收集、整理和反映为主,近些年情报研究课题的数量在情报工作各类课题中的比例明显增多,已成为情报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与此同时,情报研究课题的投入经费也有了明显增长,从以往的近万元左右增长到几万元左右,甚至更多。粗略看,情报研究课题的数量与经费近些年均呈线性增长趋势。另外,近些年,情报工作者自发搞的课题越来越少,多数课题都是用户提出的需求。这些都反映了随着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工作越来越重要和必不可少,情报研究工作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和引导作用越来越强。情报研究课题的内容明显扩展。一是面向管理决策、生产经营和市场开发的课题越来越多,二是对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情报研究课题逐步增多。与以往情报研究课题多以技术跟踪与分析为主不同,近些年为各级领导管理部门决策咨询服务和企业经营发展服务的课题明显增多,其经费投入也起点较高,增长较快。同时,尽管情报研究工作仍以对国外的情报进行研究为主,但近些年对国内的有关情报研究课题也在逐步增多。这反映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等国情对新时期情报研究工作的需求不断增强。情报研究课题承担力量的分布不断扩展,人员结构明显变化。以往,各系统情报研究课题的承担力量主要为各系统内自己的专业情报研究所的专业情报研究人员,系统内其他单位和其他行业单位很少从事情报研究工作。近些年,各系统内的其他研究单位,如一些系统总体所、综合论证所、经济研究中心,甚至专业研究所、高等院校都承担或参与了大量的情报研究工作,系统外的一些研究机构、大学等单位也在开始进入其他系统的情报研究领域,而所有这些单位承担情报研究课题的研究人员往往并不是专业或专职的情报研究人员。这反映了在新的信息环境下,非专业情报领域的机构与人员越来越具有直接获取信息和进行加工的能力。另外,从课题研究者的分布看,单个作者少,合著者多,多产作者也不多,这反映了情报研究课题具有越来越明显的集体劳动性质。

在看到情报研究工作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应看到当前情报研究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还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国家改革和发展实践需求对情报研究工作的要求。情报研究的选题范围不宽,市场仍然有限,成果对需求的针对性不强,从量到质都还有较大差距,效益还不够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情报研究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脱节问题仍表现较为突出。这一方面表现在情报研究工作者对科研生产的技术与管理需求了解甚少,往往不知需求是什么;另一方面,即使知道一些需求或用户明确提出了需求,由于情报工作者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地位的局限,也难以提出与实际对口、针对性很强的研究报告。这些问题既有领导管理和科研生产部门对情报工作理解不够,未能充分将情报工作真正纳入主渠道工作的原因,也有情报研究工作者主动性不够,坐等上门,甚至消极被动等自身的观念和作风问题。情报研究工作的快速反映能力仍显薄弱。情报研究工作的根本属性就是要及时或快速地提供研究成果,服务于实际需求。特别是随着管理决策和市场营销类情报需求的快速增长,用户对情报成果要求的时间性非常强,而现在许多情报研究课题要一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往往是用户的决策已做,实践已开始,情报研究成果才送上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这固然有情报研究课题本身难度大的原因,但情报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落后,习惯于单干式的小作坊工作方式可能是更主要的原因。管理、政策、经营、经济类情报研究课题普遍质量水平不高。与以往大多数情报研究课题为技术科研类不同,当前涉及政府管理、政策法规、生产经营、市场开发的情报研究课题越来越多,这些课题对情报研究工作者都是一些新的课题,因而要求情报研究工作者一方面要加快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更要注重研究新的情报研究方法,不断提高适应实际需求和用户要求的基础能力和研究水平。情报研究工作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单一、落后,影响了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和使用效果。总的看,近些年的情报研究课题多使用定性方法,而稀缺定量研究方法或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多靠主观推理,较少利用数据、案例的计算分析说明问题。另外,不少研究课题所采用的素材多次转引,来源不清,影响了研究成果的可信性。

情报研究工作要加快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发挥应有的作用。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情报研究工作作为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的先行者、探路者和基础保障,将具有更重要的地位,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走向新的信息环境背景下,回顾近些年我国情报研究工作的发展,前瞻未来几年社会经济发展对情报工作的需求,可以看出,各方面对情报研究工作将需求更大、要求更高。与此相适应,情报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以下特点:情报研究工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力量,越来越直接服务于或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报研究工作不再游离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决策、科研生产之外,而是直接进入或融入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科研生产工作程序之中,成为各种决策管理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越来越强的决策支持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情报研究工作的承担力量更加多元化。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和信息处理手段的高级化,专业情报研究部门与非专业情报研究部门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各有关行业、有关研究机构和有关研究人员从事情报研究工作将越来越多。这也对目前的所谓专业的情报研究机构和情报研究人员提出了挑战。情报研究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更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实践对情报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迫使情报研究工作不断采用新的更好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充分共享和互相利用各自的信息资源,建立以虚拟组织形式为特征的情报工作组织体系,发挥整体优势,进行有效的系统集成,同时要更多地借鉴基础学科的一些通用方法和其他学科的一些可用方法。对国内的情报研究工作逐步增大。以往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严格的部门管理,本系统内的情况一目了然,几乎不存在对国内的情报研究工作。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生存发展、配套协作,科研单位要技术创新,政府管理部门要把握全行业的情况、引导行业的发展、实施有效的宏观调控,这些都需要对国内情况进行特定的情报研究工作。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逐步到来,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 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情报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情报研究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大量的高质量的情报研究成果,而目前不少的情报研究成果还停留在信息的搜集和简单整理上,缺乏有针对性的经过高级加工的情报研究成果,对实际缺乏指导性和应用性;另一方面,新的信息环境下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手段有了巨大的发展,相对越来越多的情报需求者可以自己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专业的情报工作者面临在一定程度上被取代的危机。辨证地看,危机就是转机,挑战就是机遇。情报工作者在新的环境下,面临新的形势,转变观念,只要转变工作方法和手段,就能化危机为转机,化挑战为机遇。

长期以来,情报研究工作被视为科研生产工作的辅助工作,实质上,作为科研生产工作的一部分,情报工作的确做出了不可缺少的贡献。辅助工作并非对情报工作的轻视,而只是表明了情报工作在整个科研生产工作中的分工。今天,情报工作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情报工作的地位、作用以及随之而来的定位问题都凸显了出来。从地位上看,情报工作在当前和今后的科研生产实际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情报作为重要的资源,已被广泛认同。信息情报工作作为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也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从作用上看,随着逐步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传输规模与途径的不断扩充,有针对性地及时地采集,特别是整理、加工信息,生产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对政府的宏观管理和科研生产创新以及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定位上看,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利用越来越方便的信息获取手段和途径获取所需信息,情报工作者需要逐步摆脱以往的科研生产管理工作的辅助者的角色,而以自己独特的优势,联系实际,面向市场,改进方法,增强手段,在信息情报的集成和升华上做文章,做大文章,在信息转化为新的知识,转化为新的智慧、转化为生产力上发挥作用,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在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中大显身手,使情报工作者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主力军。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情报研究工作者应具有超前的思维意识和思想观念。以往,多把情报研究工作看为一种辅助性、服务性的工作,似乎不重要,这反映了用户对情报研究工作的认识不够,许多情报工作者也不以为然。但在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从产品经济转变为服务型经济,强调“服务至上”,用户对情报研究的需求也空前急迫。因此,情报研究工作到知识经济时代,是真正地“走运”了,大有了用武之地。情报研究工作者需自觉、主动地拓展工作领域,使工作从辅助决策过渡到决策过程的一部分,的确不可缺少,而不仅仅是参考,可有可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