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4 17:22:53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0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9-01

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住院病人进入医院以后各方面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使病人明确自己特定疾病的护理过程,医患共同努力,提高生活质量,达到最佳的质量效果。尤其是老年精神病复杂多样,有的病人产生与脑组织退化相关联的症候群,出现意识障碍或痴呆状态。有的病人与身体功能相关,出现食欲下降,营养不良甚至全身衰竭导致死亡。老年精神病的症状极不稳定,有时变化无常。很多病人与身体疾病一起并发,特别是与心血管病、肺气肿、糖尿病、肾脏疾病、骨关节疾病等躯体疾病一起并发。因此,在对老年精神病进行治疗时,必须充分顾及这些并发疾病。老年精神病受环境的因素影响很大。住院、搬家等环境的突变,会引起痴呆症状的恶化,导致忧郁症状等。在护理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1 健康教育的对象

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患者本人而且涉及到患者家属,陪护等任何参与患者护理工作的人员。

2 健康教育方式

对健康教育对象可采取多种表达方式,如口头讲解,病区宣传栏。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知识水平的不同,采用适合的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护理,缩短治疗时间,提前进入康复阶段。

3 老年精神病护理中健康教育实施

3.1 老年精神病人体质较差、抵抗疾病能力弱、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容易发生意外、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病情、性格改变、不易合作。对药物敏感且易产生药物副反应,常并发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给临床诊治和护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老年精神病人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3.2 老年精神疾病多由脑功能的退化引起,根据不同情况,组织必要的活动以丰富患者的生活内容,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安排一些文娱活动或体育活动,如欣赏音乐、看电视、听广播等,活跃充实病房生活。既可以激活大脑功能、防治脑功能退化,又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滋长和驱散患者心头忧郁与烦闷。

3.3 老年精神病患者具情感脆弱、幼稚孤独、恐惧感、猜疑心等情况,对他们的称呼要保持尊敬之意,听他们说话时要专心,回答询问语速要慢,声音要大些,必要时多重复几次。护理人员对待老年患者要像对自己的亲人一样,多关爱他们,使他们感到温暖,从而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康复。

3.4 老年精神病人容易产生肺气肿、冠心病、偏瘫等严重的并发症,要注意加强躯体疾病护理。特别是病人吃饭时,严加管理,密切观察,防止呛咳吸入食物或水分,引起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者要定时翻身,局部按摩,防止褥疮,多改变或增加户外活动,从而增强抗病能力。

3.5 老年精神病人由于年龄偏大,记忆减退,容易走失 护理人员对走失高危人员制定防范措施,同时强化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工作的预见性和防范性,护理人员对这类病人特别关注,多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的行为动向,禁止单独离开病区,如需离开必须有专人陪伴。

3.6 对老年精神病人要随时看管和照顾,并要关心、体贴,做好思想工作 不要在病人面前交头接耳,使病人产生猜疑,使精神受刺激而导致发病。要严密观察发病的诱因和先兆。一旦发现有发病可能,就要做好预防工作,可给予镇静药。对狂躁的病人要随时跟随保护,及时藏好各种危险物品,防止自伤和伤人。

3.7 老年精神病人服药时。应现场监督病人服药,防止病人将药物含在舌下及口腔的两颊部,过后将药吐掉。

3.8 加强老年精神病人的饮食管理,适当给以营养丰富的饮食。对拒食者要劝其进食,食欲旺盛者要适当限制,做到合理定量。食品要以质软易消化的为主,不要吃带骨刺的食物。同时,要防止患者吃得太快,以免产生误咽或呃逆。

3.9 搞好老年精神病人的个人卫生,有些病人生活不能自理,应耐心协助,定期为病人洗澡、更衣和理发,帮助病人洗脸、漱口、梳头等。注意防止病人受凉,随着天气的变化,给病人适时加衣、盖被。被子要经常晾晒,室内空气要流通。定时诱导病人大、小便,并观察便形,掌握次数。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2)

哈尔滨市普宁医院十病区,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护理的9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参照组患者48例,采用普通护理手段,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及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护理满意率为100%,患者在护理期间未出现事故;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护理满意率为58.33%,3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患者事故发生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稳定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应用。

[ http://

关键词 ] 精神病;老年患者;护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4(c)-0146-03

[作者简介] 王冬梅(1973.12-),女,黑龙江黑河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护理。

精神病(psychosis)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1-4]。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步伐的加快,老年人的健康生活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让老年人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晚年生活,就需要对患有老年精神病的患者加强护理工作,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护理的96例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①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65~89岁之间,平均年龄72.5岁,在疾病分类上,精神分裂症11例,情感性精神病12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3例,老年痴呆症12例。该组患者全部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手段。②其中参照组患者48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66~88岁之间,平均年龄73.9岁,在疾病分类上,精神分裂症13例,情感性精神病9例,器质性精神病障碍14例,老年痴呆症12例。该组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手段。两组患者在组别构成,性别构成,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与分类第3版的诊断标准,患者大为中轻度病患。

1.2 护理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病房护理手段;观察组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 在护理措施上,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及时的了解,对患者的心理变化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药物,加之自身疾病的困扰,很容易就会出现抑郁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里感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使患者敞开心扉,护理人员要尊重,理解,关系,鼓励患者,让老年患者对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1.2.2 睡眠护理 首先,护理人员要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具体应该包括新鲜流通的空气,柔和的光线、舒适的床位等基本要素;其次在保证了舒适的睡眠环境的基础上,护理工作人员要避免让患者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或饮品,保证患者在睡觉前用温水泡脚;最后一些老年精神病患者属于长期卧床休养的类型,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过程中定期更换床单被罩以保持其平整、清洁、干燥,并帮助病患定时更换体位,在床位的选择上应使用气垫床。此举的目的是防止患者长期卧床而发生皮肤破损、继发感染、褥疮、坠积性肺炎等并发症。

1.2.3 饮食锻炼护理 饮食方面: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时,要遵循饮食上的“三高两低”原则,即在食物的选择上以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蛋白质、低糖、低脂类为主,合理进行的饮食的安排,注意在食物的选择中含富含纤维且易于消化吸收的多样化食物,如绿叶蔬菜、豆类、粟谷类、果蔬,钠盐的摄入量进行合理控制(以5 g/d左右为最佳),饮食控制上遵循少食多餐原则,切忌暴饮暴食。

锻炼方面:通过健康教育,辅助以适当的身体锻炼能够帮助老年精神病患者增强体质,舒缓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提供更优质的生活,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鼓励患者参加集体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信心,避免逃避社会的悲观情绪。比如护理人员可以带领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起打扫卫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参与度,感受到自身劳动的成就感,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4 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的全过程中,应给与安全检查工作以足够的重视,患者入院时的随身物品如剪刀、指甲刀、钥匙、镜子、鞋带、腰带等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的物品要给予禁止(患者普遍选择的自杀工具),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病房内的物品进行不定期检查,对于服用药物的患者,要给予口腔检查,防止患者吞服药物自杀,对患有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要给予集中管理。

1.2.5 家属护理指导 护理人员需指导家属,一方面加强庭成员的关心和照顾;另一方面加强家庭成员提供给老年精神病患者足够的护理帮助。患者出院后其实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病情的缓解与控制,家庭人员要对老年人进行进一步的心理护理,因为家庭亲属所带来某些护理作用是医护人员所无法代替的,要让患者最亲近的亲属给患者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和动力,护理过程中做到有爱心、有耐心、细心、有责任心、有警惕心等等。除了心理护理外,日常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也是需要着重加强的方面,比如便秘几乎是所有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生活问题,那么家属在对老年精神病患者进行护理时就需要注意对患者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及摄取有益于排便的食物,叮嘱家属指导患者定时进餐,切勿暴饮暴食,避免夜间进食,不偏食,摄取均衡营养,多食含纤维多的蔬菜,水果和粮食,多补充水份,保证每日饮水。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和护理后,统计结果见表1所示。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护理满意率为100%,患者在护理期间未出现事故;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护理满意率为58.33%,3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出现事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患者事故发生率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该组研究结果表明,提升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水平,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疾病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护理研究报道显示[5],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平均只达到60%左右,护理事故的发生率也平均达到了8%以上,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老年精神病护理工作的难度,而该研究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稳定患者病情并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在张凤云[6]的研究报道中,采用了与该研究相似的护理方法,结果显示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9.2%,这与该研究结果相一致,但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9%,与该次研究的结果存在差异,考虑可能是因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缺乏系统的研究,导致护理缺乏针对性。结合该次的研究经验及以往的相关报道[7-9],为提升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的针对性,现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行总结。

3.1 自理能力呈下降趋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人步入老年后身体的各项机能都开始下降,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后脑功能开始退化,自身也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动作反应迟钝缓慢,自身感觉知觉逐渐减退,智力、记忆力等方面下降,合并有多种身体疾病等等。而老年精神病患者实际上就是在智力减退到一定程度后,出现老年痴呆,再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的问题,严重时还会出现自我伤害的问题,自理能力下降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典型表现。

3.2 脏器功能衰退

当老年人患有精神病问题时,会引发全身脏器功能的减退,进而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一般老年精神病患者要长期服用大量的药物,加之老年精神病患者自身身体机能的下降,药物代谢能力的降低,极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储积的状况,且从老年人服用药物的特点来看,治疗精神病一类的药物大多会引起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如让患者出现便秘等药物副作用。除此之外,老年精神病患者大多记忆力下降,很容易在药物服用的过程中出现多服、漏服等问题,对脏器功能造成更为严重的损伤。

3.3 患者睡眠出现障碍

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一直都难以得到保障,睡眠障碍也是困扰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问题。导致老年人睡眠出现障碍的原因分为很多种,主要包括以下5点:原发性障碍,例如行为障碍、睡眠暂停、昼夜规律障碍等;神经系统病症,例如帕金森综合征;心血管病;药物作用,例如酒精、咖啡因等;睡眠习惯不良等。这些睡眠障碍都会导致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下降,存在睡眠功能障碍,例如睡眠较浅容易被惊醒、失眠、早醒等情况。

3.4 精神障碍问题

老年精神病患者都会受到精神障碍问题的困扰。人类在步入老年之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机能都大幅度的下降,包括记忆力和身体组织,造成情绪多变,很容易出抑郁、焦虑等不良的心理状态,在性格方面也会变得固执、多疑,经常会出现恐惧的心理状态,由于身体和精神上的不适而出现一些列情绪反应。精神障碍问题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这也给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护理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5 出现多种并发症

老年精神病患者多会出现不同类型的并发症,这是由于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身体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大不如前,细菌侵入易诱发老年人感染,一旦老年人没有专人护理,加上自身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就容易染上腹热,褥疮,跌伤坠床等并发症。

综上所述,结合老年精神病患者的病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是提升护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 http://

参考文献]

[1] 曲红.略论老年精神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99-100.

[2] 张文.老年精神病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3(8):122-123.

[3] 徐晔.舒适护理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3(23):3640-3641.

[4] 胡春碧,杨波.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5):2163-2165.

[5] 兰师萍,喻青媛.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原因与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1):207.

[6] 张凤云.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2(12):173-174.

[7] 赵美平.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56-57.

[8] 张雁.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639-640.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3)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精神科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6例,女患者44例,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64.5±11.3)岁。患者的疾病状况为:抑郁症34例,失眠症23例,精神分裂症43例,平均病程(9.1±3.1)年,平均住院时间为(4±2.1)个月。除此之外,其中45例患者有心脑血管疾病,1例患者生活不能自理。

1.2方法整理与归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观察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并将护理成果记录下来。

2结果

根据临床观察资料统计,老年精神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各项风险因素的发生率。

3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安全护理对策

3.1饮食不当这里的饮食不当既是指老年精神病患者吞咽食物时发生噎食现象。有的精神病人会有暴饮暴食的症状,这就更加增加了发生噎食现象的几率。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在病人进食时,要做好陪护工作,一旦发现病人噎食就要马上进行救治;同时也要防止病人偷偷食用来路不明的东西;②给病人提供的食物要以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为准则,防止病人食用坚硬的食物;③病人进食完毕后,要让病人在餐厅休息,不可让他们离开护理人员的视线范围。

3.2跌倒据研究资料表明,65岁以上的老人跌倒的几率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老年精神病患者在住院期间服用大量的抗精神病药物,造成理解力较差、对护士的安全宣教接受能力较差的情形。此外,老年精神病患者长期待在医院中,封闭的环境也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大多数老人患有骨质疏松症,跌倒的几率比较大。对此护理人员要做的工作有:①在医院的公共活动领域安装尽可能多的扶手,使病人在需要帮扶的时候能够得到有力的支撑;②在浴室、水房等比较容易造成跌倒的地方铺设防滑垫;③病房门口不能有门槛等障碍物。

3.3皮肤损伤老年精神病人的知觉神经的敏感度已经严重下降,因而他们对冷、热、痛的感知比较迟钝,这就造成病人在生活中容易受到割伤、烫伤等皮肤损伤,而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则长期卧床,这也会造成压疮和皮肤坏死现象的发生。对此,护理人员应该:①为病人准备的水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尽量避免病人直接接触开水;②在病人的日常饮食上,病人的食物要保持在适宜的温度,必要时要进行降温处理,防止病人烫伤喉舌;③对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加强他们的清洁卫生的护理,对他们进行肢体按摩,让病人处在一个干净舒爽的环境中。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4)

【关键词】老年精神病人;不安全因素;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67-02

我科是以收治老年精神病人为主的科室,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精神病患者也越来越多,本身老年人由于生理各功能下降,对事物反应的敏感性明显下降,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呛噎食等安全问题较一般患者高。而老年精神病人由于一些异常的精神因素,比如:老年痴呆者反应迟钝、老年精神病患者存在一些幻觉等,从而导致老年精神病人比一般老年人更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因此作为老年精神病科,预防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呛噎食是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的。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00年至2008年在住院期间共发生跌倒、坠床、呛噎食老年人共48例,其中跌倒26例,坠床14例,呛噎食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66~95岁,平均年龄79.5岁。老年痴呆抑郁症21例,躁狂发作8例,老年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者8例、合并骨质疏松6例、合并心脏血管病变的5例。

2 原因分析

2.1 病人高龄:据报道,每年有1/3的65岁以上老年人,1/2的80岁以上老年人有跌倒的事例。老年人各个器官系统都处于衰竭状态且大都合并多个疾病,体力和智力状态下降,使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提高。同时老年人视力、听力及平衡能力、感知能力的下降,肌力减退也易引起跌倒。老年痴呆病人由于其吞咽功能也下降,因此非常容易出现呛噎食。

2.2 精神异常:由于痴呆病人个人行为能力下降,会有一些怪异行为,如夜间睡眠障碍、夜游、言行紊乱等情况,极容易出现坠床跌伤情况。

2.3 躯体疾病:痴呆患者常伴有多种以上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等,某些影响心、脑、血流灌注及氧供应的脑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颈椎病等可致患者跌倒易发生坠床及跌伤。老年患者体弱,骨关节不灵活、骨质疏松,患者躯干姿势、本体感觉、转身及体力下降也导致步态的变化,引起跌倒损伤的发生。

2.4 环境因素:地板湿滑不平整、楼道不够宽敞、室内照明不足、床的高度不合适等都可以导致跌倒发生。

2.5 医护人员方面的因素: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缺乏护理经验,缺乏对意外事故的预见性及应急能力。

2.6 服用精神科药物:多数痴呆患者服用抗精神药物反应慢、性低血压、部分患者有视觉空间障碍,步态不稳,其步高、步幅、速度、连续性、直线性及平稳性等都有改变,也会出现跌倒及坠床。

3 预防对策

3.1 对新入患者进行危险度评估:预防大于治疗,科室必须将老年精神病人跌伤及坠床的防范放在第一位,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对于新入院病人,在及时掌握病人的跌伤坠床危险系数,对每个入院的病人从以上易发生不安全的因素进行详细评估,以便在各班交接时均可对跌倒坠床的高危人群进行防范。并根据评估情况在病人一览表上示上警示标记,便于各班交班时认真交接,对于高危人员夜间多加强巡视。

3.2 加强病情观察:夜间多巡视病房,对于躁动易激惹的病人,要多加强管理,防止其躁乱时坠床或者跌伤。

3.3 加强喂食的管理: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要耐心喂食,取半卧位或者坐位,避免大口喂食引起呛噎食。

3.4 保持病室环境安全:地面无积水,病区路面平整、卫生间不能潮湿、光线必须充足,地面无障碍物,做检查的各种电线不能放在病人活动的场所,加强病房的设施配套,如卫生间、楼道墙壁上安设扶手,卫生间配备坐式便器,室内外地面保持平坦,铺上防滑地毯和地砖,卫生间及床头配备报警装置,病床装有护栏等。不能自理的老年病人要有人协助行走。

3.5 严格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一套完善、系统、有效、科学的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和探视制度等,并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体系。要求护理单元组织学习,以提高护理人员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坚持用制度规范和约束护理行为,从制度上保证安全护理工作的落实。

3.6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知识的基本技能: 护士的素质和能力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往往有着密切的关系,是维护安全护理的基础。要求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知识外,还要具备本科室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能,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行为准则,便于在临床工作中运用自如,逐步培养提高对意外事故的预见性及应急能力。掌握与患者交流的方法,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料理时运用科学方法和技巧,减少老年痴呆患者危险的发生。

3.7 做好精神科药物副作用的观察:护士应熟悉掌握精神科用药的药理作用及副作用的观察,如病人出现椎体外系反应后动作僵硬,行走步态不稳等,要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物。应告诉患者服用降压药、降糖药、安眠药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3.8 创造有利于患者的安全环境:定期对环境与设施进行检查维修,如灯光合适,床、柜、椅摆放整齐、高度适合,地面平坦、通道无障碍,窗户、门锁、水龙头、开关插座完好,开水房随手锁门,各类悬挂物牢固。工娱治疗环境及物品尽可能对患者无危害。

3.9 加强护士的责任感:患者入院后护士应对其进行跌倒危险性评估,筛选出高危跌倒患者。在病床上贴一醒目标志,使其家属及所有医务人员都知道并及时予以协助或提醒。对高危跌倒患者应告知并动员其家属陪护,并要求其签署跌倒知情同意书,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对高危跌倒患者应班班床头交接班。

4 讨论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住院患者也越来越多。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呛噎食等意外发生,关键在于全面的护理评估,消除引起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制订相应护理对策,通过护理人员、老年人和家属的共同努力,使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不安全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菊英. 当前形势下中医院护理安全管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10)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5)

[关键词] 优质护理;老年精神障碍;生活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8(a)-0124-02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近年来老年精神障碍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1]。由于老年人躯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反应迟钝,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加上心理方面的各种变化,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80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各类精神障碍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34例,女性46例;年龄60~78岁,平均(67.4±5.8)岁;精神分裂症30例,脑器质性疾病20例,情感性精神病17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7例,躯体所致精神障碍6例;47例患者(58.7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躯体性疾病。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程及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精神科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措施。优质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确保护理质量提高 为了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全部实行无陪护护理。为了让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回到患者身边服务,根据规范要求简化了各种护理文书,尽量缩短书写时间;在排班上采取弹性排班,将人力调整到工作量大的班次或特殊时间段,以确保各项护理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1.2.2 营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 老年患者因动作迟钝而易发生跌伤、摔伤或坠床等意外,因此老年患者所处的环境一定要安全。除了保持病房地板平坦、干燥,挂防跌倒温馨标识外,尽量将老年患者安排在靠近厕所的床位,为其提供方便,并在夜间睡眠时室内照明保持微光,以防其夜间起床时发生意外。此外,根据老年人睡眠少、易惊醒等睡眠特点,将他们与易冲动的精神患者分开,给患者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并督促其按时入睡。

1.2.3 加强病情观察,协助疾病诊断 老年人中枢神经及感觉系统功能减退,机体反应灵敏性下降,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对伴发的躯体疾病痛苦反映不明。有的患者病情改变严重,但自觉症状轻微不典型,有的患者不主动诉说,甚至隐瞒病情。此外,情绪不稳定的老年患者,容易产生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因此将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安置在重症病房,随时对危险物品进行安全检查,热水瓶及刀具等危险物品禁止放在室内,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而且,加强巡视,细心观察并主动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汇报医生并协助诊断治疗。

1.2.4 夯实生活护理 大多数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尤其是精神衰退和痴呆的患者,因此要加强生活护理。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患者全部实现无陪护护理,所有护理流程都由护理人员完成。(1)注意个人卫生,定期督促或协助患者洗澡更衣、梳头、理发、刮胡须及修理指(趾)甲等,整理好患者仪容仪表。保持患者床单位干燥整洁,对大小便失禁者及时清理,更换被服。(2)细心照料患者的饮食,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因精神症状及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易出现拒食或不知饥饱、吞咽困难等现象。因此应密切观察其进食情况,提供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噎食,对进食不好的患者进行劝说或者喂食,对于实在不能进食的患者,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证患者的营养。

1.2.5 做好心理护理 老年人患精神疾病后,有较为复杂的心理变化,如住院治疗会感到陌生、孤独,害怕被家人抛弃等。首先,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待患者态度和蔼诚恳,工作耐心细致,经常关心患者,倾听他们的疾苦,让他们对护理人员产生信赖感。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患者讲解精神障碍的发病原因、症状、治疗、药物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知识。

1.2.6 开展丰富娱乐活动 定期组织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各类益智游戏,并配置多功能活动室,有运动设施、唱歌、棋类、牌类等娱乐活动设施,让患者自由活动,丰富生活,帮助其恢复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等,恢复社会功能,为出院做准备。在患者进行活动时,护理人员在旁仔细观察,耐心照料,注意患者安全,随时调整患者的活动量。

1.2.7 开展一些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 在患者中进行专业知识宣教,教他们有关怎样在住院过程中以及出院后如何进行身体健康的维护、如何合理使用精神科药物。最重要的还要开展护患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护理人员要经常陪在他们左右,在心理上安抚患者的心灵,因为在住院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大部分是子女没有时间照料的,孤独感比较强烈,常常担心出院后生活照顾问题,因此,要加强与他们的交流沟通,鼓励他们对生活树立信心。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6)

【摘要】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我院老年科2008年1月—2011年6月住院期间出现的40例老年精神病人意外事件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意外事件主要是:跌倒17例,占42.5%;外走9例,占22.5%;他伤6例,占15%;噎食6例,占15%;自伤2例,占5%。结论 准确评估病情,落实安全管理措施,重视病情观察,细化饮食护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可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精神病人 意外事件 护理对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目益突出,老年精神患者也在逐年增多,老年期的精神卫生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老年精神病人不但有一般老年人存在的问题,还伴有思维、行为、意志、情感障碍,消除老年精神病人在住院期间的安全隐患,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尤为重要。我们对4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者出现意外事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护理对策,以减少意外事件发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老年精神科2008年1月—2011年6月住院病人发生意外事件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65±7.7岁;诊断为老年性痴呆20例,器质性精神障碍11例,双相情感障碍3例,精神分裂症6例,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其中合并脑血管病5例,糖尿病10例,高血压13例,心脏病2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4例。

1.2 方法 由本人设表登记,对4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类汇总。

2 结果

跌倒17例,占42.5%;其中骨折9例,皮损5例,血肿3例;外走9例,占22.5%;他伤6例,占15%;噎食9例,占15%;自伤2例,占5%;跌倒居意外事件首位,全部病例均及时发现并处理,未有因此而致死。

3 讨论

3.1意外事件危险因素分析

3.1.1 跌倒 本组有跌倒患者17例,占42.5%,是意外事件的主要原因,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的减退,自我保护及防御能力的下降,易发生跌倒。

3.1.2 外走 我院老年精神科分管二层楼,一楼为开放式病房,二楼为半开放式病房.本组外走病人均发生在开放式病房,5例患者发生在中午家属或陪护人员入睡后,3例患者发生在家属或陪护人员擅自离开后,1例患者在幻听(听到家人出事)支配下而外走,反映出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责任心不强。

3.1.3 他伤 本组6例在半开放式病房的患者被病友攻击受伤,护士对没有陪护的精神病人安置半开放式病房的风险评估不完善,把他们与一般病人放置在一起,有被害妄想的病人把病友当成怀疑对象误认成仇敌而攻击和伤害;个别老年痴呆患者,无目的乱搞病友的生活用品,容易招惹、激怒病友而受到伤害。

3.1.4 噎食 本组4例患者均由于家属或陪护人员喂食不当而致噎食。老年患者由于神经反射功能减退,尤其合并脑血管病后出现假性球麻痹,易出现吞咽困难[2];本文2例合并假性球麻痹患者,就是因陪护人员喂食不当而发生噎食。另外2例患者是因药物反应致吞咽困难在家属喂食过程中发生噎食。由于老年人对药物耐受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的特点[3],服用抗精神病药后易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易诱发噎食的发生。

3.1.5 自伤 本组2例,其中一例既往无自伤史,下半夜醒后诉听到有声音叫她死,用自己的汤匙割伤手腕须缝合治疗。另一例患者下半夜醒后骚扰病友,护士予皮带约束后患者用打火机烧伤自己的皮肤。两例自伤病例反映出护士未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安全意识不够,无及时清除病房的危险物品,幸发现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

3.2 护理对策

3.2.1 落实病房安全管理措施

3.2.1.1 正确评估病情,合理安排患者。对首次住院患者,虽然家属要求安置开放性病房,若没有家属或陪伴者,我们耐心与家属沟通,让其充分了解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及相关的危险性,把患者安置在半开放式病房治疗。

3.2.1.2 及时控制精神症状 对精神症状活跃,兴奋躁动,易激惹患者应加强药物治疗并严格与其他病友分开,患者活动在护士的视野内,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

3.2.2 及时清除病房危险物品 尽管是开放性病房,我们也坚持每天进行病房的安全检查,及时清除病床单位的危险物品,对经常使用的水果刀、打火机等危险物品由护士集中保管。

3.2.3 加强病情观察

3.2.3.1 对有自杀倾向、精神症状活跃、服用较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及有跌倒风险的患者,我们将其安置在靠近护士站的病房,重点观察,尤其是在护士人力薄弱的时间段,加强巡视,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用药后的反应,有效防止意外发生。

3.2.4 细化饮食护理

3.2.4.1 对有吞咽困难和饮食不能自理的患者,我们专人看护,给予适量易消化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对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者,我们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或暂停进餐。

3.2.4.2 对合并有假性球麻痹咽食困难者我们及早与家属沟通,采取鼻饲方式供给饮食,防噎食发生。

3.2.4.3 为喂食的患者,教会家属或陪护一定要有耐心为患者喂食,动作要慢,等嘴里的食物咽下再喂食下一口。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让病人坐起,或摇高床头再喂食。

参 考 文 献

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篇(7)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283-0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药行业的进步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再加上人们对爱伤观念的逐步重视,中老年脑溢血的术后治疗与护理备受关注。近年来就我国各大三甲医院的临床资料表明,在中老年脑溢血的术后进行有效地护理有助于调节患者的状态,使机体处于有利于实施手术的最佳身心状态[1]。现就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参加临床护理工作一线护士90人以及90名相对应的中老年脑溢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探究分析,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在当今社会,在产科方面人们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就在我院进行术后护理的中老年脑溢血的病人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在孕期、病情 、年龄、产程及病症等普通情况在统计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并均无其他并发症中老年脑溢血患者的基本资料如下:

组别 A组 B组n 50 40男 32 21女 18 19平均年龄 63.4士12.3 64.5士13.1护士年龄21~31岁,平均26. 35士5.24岁。工作年龄:2~ 6年,平均3. 45士2. 12年。所有护士进行统一管理,常规生活基本一致。

1.2方法:将90名护士以及90名相对应的中老年脑溢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的分为两组,A组为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组50例;B组为常规护理组40例。两组护士均给予产前基本护理培训,其中A组护士进行全面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培训,针对患者当时的心理状态,采用有效的心理和精神护理,并对两组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护理质量根据病人的满意度评判,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依次评为4、3、2、1分。每一个护士的专项病人调查报告,对相应护士的护理进行评分。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的治疗效果及对护士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

1.3 确定观察指标:按照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的两种护理产生不良反应的多少,进而来确定两种护理模式对破宫产之间的线性联系。根据病人的满意度评判,对护理质量追踪其临床效果加以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进行统计学分析,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设a=0.05,规定P 0.05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两组中老年脑溢血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将90名护士对应的中老年脑溢血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与记录,其中A组为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组,不良反应有8%;B组为常规护理组,不良反应有20%.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且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就目前我国临床资料显示证明,在中老年脑溢血手术中有效地护理有助于调节患者的状态,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药行业的进步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再加上人们对爱伤观念的逐步重视,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己成为解决中老年脑溢血术后护理的有效手段[2]。随机抽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参加临床护理工作一线护士90人以及90名相对应的中老年脑溢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对比,可以看出,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更能提高手术室的质量及病人康复水平。通过提高中老年脑溢血保健的质量,它可以缓解疼痛,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减小外科创伤,降低复发率和快速恢复等优点。优质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可以通过在整个手术前咨询,问责制等制度来实现,四对一级别的管理,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缓解中老年脑溢血术后带来的巨大疼痛感,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