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区别

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区别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05 16:12:08

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区别

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区别篇(1)

从去年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方面表现得比较突出,引起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作为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经济统计,也同时受到了非常广泛的关注。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有对中国统计数据和统计方法的质疑。我认为有一部分质疑是由于对中国经济统计还理解得并不全面和完整。

正确分析常规经济统计指标

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经济形势分析时,要注意几种区别。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与居民消费之间,在内涵、口径和范围上有明显的区别。比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仅包括了销售居民的消费品,同时有销售给企业、事业行政单位的产品,后者并不直接构成居民的消费,有的可能构成企业的中间消耗,有的可能构成行政事业单位的消耗。另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不包括农民自产自用的农产品,包括粮食、家禽、家畜等。作为居民消费,一定包括自产自用的农产品,所以它们之间是有区别的。简单用零售额来判断居民消费会有问题。

二是财政支出与政府消费有区别,最主要的区别是财政支出包括投资性支出。比如说政府在去年基础设施投资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还包括转移性支出。所以财政支出和政府消费之间区别很大,尤其是在去年,政府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投入的资金比较大,在社会保障投入的资金比较大,相应地在政府经常性业务支出方面投入资金支出比较低。

三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与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有区别。举个例子,固定资本形成作为固定投资需求的一部分,除了有型的固定资产,也有无形的固定资产,像计算机软件,在生产过程中它发挥长期作用,所以我们要把计算机软件购置也作为投资需求,而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不包括它的。

四是存货与存货增加有区别,这两个概念经常会被搞混。

五是贸易差额与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有区别。最主要的是两点,第一海关统计的贸易差额只是包括出口,第二海关统计贸易差额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是用剔除价格因素不变价计算。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在利用常数指标进行分析的时候,要小心这些情况,应正确利用常用的经济统计指标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首先,我们不能直接利用社会消费品增长率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推算GDP的增长率,因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内涵上和数据表现上,以支出法GDP刺激消费和固定资产都存在较大的影响。

其次,存货增加和存货有可能出现完全相反的变动趋势,作为最终需求重要的组成部分的存货增加而不是存货本身。去年的产成品资金特别是工业品的产成品资金趋势确实是有11.7%的增加,但是是一个存货的概念。2009年一季度,我国的贸易顺差增幅达到50%以上,没有对GDP产生强有力的正拉动。一个是服务贸易逆差,一个是进出口价格巨大的反差。

准确理解中国经济统计方法

美国一位学者说中国采用生产法计算GDP,就容易实现经济增长目标。而美国采用支出法计算GDP。我们就问了,用生产法计算GDP和支出法计算GDP,两者到底有多大的差距?从理论上来讲,数据应该是一致的,没有太大的差距。

这位学者指出,公共建设项目投资对GDP的贡献是只要控制了资金的投放速度就能够实现目标。也就是在资金支付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GDP里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

公共建设项目的投资对GDP的贡献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实现的,不是在拨款中实现的。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实际完成投资额是以货币表示的工作量指标,包括实际完成的建筑安装工程价值、设备、工具、器具购置费,以及实际发生的其他费用,没用到工程实体的建筑材料、工程预算款和需要安装但没有进入安装的设备等,都不能计入投资完成额。即使是按实际完成投资额还要进行调整,比如说土地要进行调整。

我认为,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生产法GDP增长率与支出法GDP增长率都是接近的,而且大多数年度生产法GDP增长率都低于支出法GDP增长率。因为中国GDP核算以生产法为主而不像美国那样以支出法为主,由此而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率,其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区别篇(2)

关键词:苏北地区;居民消费;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江苏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经济指标都排在全国前列。但是江苏经济发展呈现“南高北低”的差异,因此江苏经济问题无论是在统计上还是理论研究上都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区域。根据江苏省统计年鉴,苏北区域为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五个地级市区域。过去十余年中,苏北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增长率稳居全省前列。各项数据表明,苏北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处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变的过程中。对苏北这样具有典型意义区域,进行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文献回顾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文献较为丰富。从研究方法看,大部分文献应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从研究对象看,主要研究居民消费或将居民消费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研究的地域范围看,大部分文献从全国的角度分析消费的影响,也有部分文献选取某个省份作为研究对象。

关于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代表性观点。根据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结构分析,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水平是扩大内需的关键(国家统计局课题组,2002),经济增长应从投资主导型向居民消费社会投资双拉动型转换(范剑平,2003),特别是全社会消费增长应该予以更多重视(刘伟、蔡志洲,2004)。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保持联动关系(梁、陈维娜,2009)。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扩大居民消费,尤其是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发挥其对经济增长应有的拉动作用(李银秀,2014)。

关于居民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转型发展的代表性观点。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会直接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扩大,影响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经济增长 (尹世杰,2006),应发挥消费的导向和带动作用,扩大消费需求,提高居民消费层次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从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张贡生、吕良宏,2006)。如改进居民消费增长的制度(刘东皇,2010),促进我国经济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迟福林,2012)。

关于居民消费对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实证研究方法主要是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分析等方法(徐晓丽,2012);部分文献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非参数面板数据模型,刻画了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动态演进趋势(段景辉,2013);也有运用协整分析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孙亚静,2014)。

关于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农村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学者认为农村消费不足导致消费升级不快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李明贤,2006),而农村居民消费的增长对人均GDP的影响要大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姜惠芬,2008),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农村居民消费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高月梅,2012)。

通过上述文献回顾可以看出,现有研究普遍认为消费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极大的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研究,但是也存在不足。首先定性研究文献中缺乏实证的支撑。其次,实证研究普遍对变量的选择过于少,很难精准的探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已有研究大部分关注的全国或者部分省份的较大区域的考察,缺乏对省内部分区域的考察。鉴于此,本文选择处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型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苏北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居民消费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两个部分,引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控制变量,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二、实证研究

(一)模型与变量选择

根据统计口径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苏北地区主要为徐州、淮安、盐城、连云港和宿迁五个地级市区域,因此本文选择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文章旨在研究苏北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居民消费又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因此本文研究选取以下四个指标变量: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各变量初始数据来源于历年《江苏统计年鉴》中苏北区域各项经济指标数据。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一致性,本文数据选取的期间为2000-2012年,并将2000年设定为研究基期。

为满足模型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处理。首先,地区生产总值使用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Y),并以2000年为基期的CPI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影响;其次,人均城镇居民消费(UC)由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得,以2000年为基期的城镇CPI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第三,人均农村居民消费(RC)由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得,以2000年为基期的农村CPI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影响;第四,人均固定资产投资(I)由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除以对应年份的常驻人口总数获得,并以2000年为基期的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最后,为减少数据非线性变化对实证分析的影响,对上述四个指标取自然对数,即得到本文研究的变量:LNYit、LNUCit、LNRCit和LNIit。本文使用Eviews8进行实证分析。

(三)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Levin, Lin & Chu t*单位根检验面板数据的平稳性。根据线型图和散点图判断四个数据序列皆为含截距项和趋势项的序列。经检验,在10%临界值水平上,四个序列都为含截距项和趋势项的原序列平稳(见表1)。

表1 面板数据的Levin, Lin & Chu t*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检验形式(C,T,L) 统计量 概率值 10%临界值

是否平稳

LNYit

LNUCi

LNRCi

LNIit (C,T,0)

(C,T,0)

(C,T,0)

(C,T,0) -2.37635

-2.78220

-1.49451

-14.2063 0.0087

0.0027

0.0675

0.0000 平稳

平稳

平稳

平稳

注:检验类型(C,T,L)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包含截距项、趋势项及滞后阶数,N表示不包含C或T。

(四)实证模型选择

通常有三种形式面板数据模型: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模型。模型选择与设定过程如下:

1. 通过似然比检验,摒弃混合模型。

先建立固定效应模型,然后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似然比检验。该检验的零假设是固定效应模型是冗余的,若概率值大则接受零假设,选择混合模型,若概率值小则拒绝零假设,摒弃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似然比的检验结果见表2,概率值小于1%,拒绝冗余,于是摒弃混合模型。

表2 固定效应模型似然比检验结果

Test cross-section fixed effects Statistic d.f. Prob.

Cross-section F

Cross-section Chi-square 6.878477

25.601216 (4,57)

4 0.0001

0.0000

2.进行Hausman检验,确定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先建立随机效应模型,然后选择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该检验的零假设是随机效应模型成立,若概率值大则接受零假设,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若概率值小则拒绝零假设,摒弃随机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结果见表3,概率值较大,为0.7152,接受零假设,即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表3 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检验结果

Test cross-section

random effects Chi-Sq. Statistic Chi-Sq. d.f Prob.

Cross-section random 1.359026 3 0.7152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根据随机效应模型分析,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如下:

, ,

从上述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各个参数估计值的t

由回归方程的各个解释变量的系数可以得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增加1%,可以拉动人均产出增加0.77343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增加1%,可以拉动人均产出增加0.548853%;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可以拉动人均产出增加0.126552%。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本文选择苏北地区的人均产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四个指标,应用面板数据模型,以2000年为基期,运用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分析四个指标因素对苏北经济增长的影响。由实证结果可以看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人均产出弹性依次减弱。其中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对人均产出的贡献远大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更是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的数倍。这为苏北地区经济发展转型提供了实证支持。

(二)建议

第一,对比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苏北经济增长方式应由投资驱动转向消费驱动。投资在过去十余年的高增长,有效的带动了苏北经济的增长。特别是苏北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大量的投资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如交通、城市建设等。但是持续的固定资产投资对产出贡献的边际效应逐渐递减。实证结果表明投资的产出弹性已经较弱。而消费的产出贡献的边际效应较高,远远大于投资的产出贡献。因此,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应及时根据发展的实际作出调整,构建以消费为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二,对比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出弹性,苏北地区应加快城镇化,提高城镇消费所占比重。苏北地区的城镇化率增长较快,但是与发达的苏南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苏北的城乡二元结构还没有实现根本性的转变。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对人均产出的弹性要大。因此,苏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还需依托城镇化实现。

第三,调整政府支出结构,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目前苏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中,有较大一部分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而过度的基础设施投资不但导致投资效率降低,也使得政府在提高当地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方面捉衿见肘。因此,苏北地区政府应调整支出结构,放缓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提高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鼓励消费,以实现经济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芳.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价值工程,2014,30:16-18.

[2]李银秀.城乡居民收入、消费与经济增长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消费经济,2014.2:33-36.

[3]高彦. 河北省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 河北企业,2014,08:42-43.

[4]段景辉,陈建宝.政府消费、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非参数模型分析[J].商业时代,2013,29:43-45.

[5]李洪英.农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我国省际数据的面板协整检验[J].商场现代化,2010,28:83-84.

[6]陈海燕,张世英.我国经济增长与居民消费的面板协整检验[J].统计与决策,2006,18:67-70.

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区别篇(3)

关键词:围垦 经济评价 分析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791(2014)02(a)-0205-02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必将要求更多的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交通资源等,同时由于水利、交通、城建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征用土地数量较大,基于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的供给已越来越成为嘉兴港区域发展的瓶颈。本围垦工程的实施,将为港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腹地和开发用地,缓解了港区建设发展用地紧张及港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港区用地紧张之急,适应目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该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多。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标准堤建设。该区段内堤塘,已具备百年一遇的抗洪标准。但其中有一段约5 km的围堤防洪标准偏低。工程实施后,与相关围堤形成整体,共同抵御台风暴潮,有利于提高该区域的综合防潮抗台能力。因而实施工程是提高防潮抗台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该围垦工程主要建筑物一线海堤为3级建筑物,防洪(潮)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加同频率风浪爬高、允许部分越浪组合设计,堤顶路面高程8.2~8.4 m,挡浪墙顶高程9.3~9.5 m,堤轴线总长10576 m。

1 评价依据

本围垦工程的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编制有关参数说明如下。

1.1 社会折现率Is与财务基准收益率Ic

由于本项目属以治江目的为主的水利基础建设项目,很多效益目前难以定量估算,因此,在国民经济评价同时采用社会折现率12%、7%进行分析,并以7%分析为主;财务评价时财务基准收益率取10%。

1.2 影子价格、影子工资

(1)影子价格:由于资料条件的限制,影子价格采用2004年市场平均贸易价计算。

(2)影子换算系数:由于本工程主要以土石方为主,施工工艺不很复杂,但受潮汐、台风等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又较大,为简化计算,建筑工程影子换算系数取1;设备购置不多,且均为国内设备,故设备影子换算系数也取1。

(3)影子工资: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取1。

1.3 经济评价计算期

本工程工期为4年,经济评价计算期取29年。时间基准点统一定在工程建设的第一年。

1.4 经济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评价指取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三项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取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二项指标。

1.5 利率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取5.85%。

2 经济评价

2.1 国民经济评价

2.1.1 费用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

①以围涂基建投资为主:根据围涂部分估算,静态投资为70082.96万元。根据国民经济评价影子投资的简化调整方法、剔除国民经济内部转移资金和相应影子价格换算后,估算得到本工程的影子投资是69097万元。

工程分4年实施,根据施工总进度测算,工程部分投资各年的比例分别为21%、25%、22%、32%;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

②生产性基建投资:为使围区产生效益,除了需投入围涂基建投资外,尚需根据围区综合开发规划进行相应生产性基建配套建设,如围区场地回填(场地高程按3.2m计)、五通一平等,根据类似工程经验,配套工程费用为26000万元。

(2)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

年运行费是指水利工程设施在正常运行期间每年需要支出的经常性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工资、行政管理费、维修养护费、观测和试验研究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围堤部分取综合年运行费率为第一部分工程投资(扣除征地投资)的0.5%、围区生产配套部分取综合年运行费率为工程投资的0.5%,计算得年运行费为341万元。

流动资金包括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需购买燃料、材料、备品、备件和支付职工工资等的周转资金。按年运行费的1.5个月计列,则流动资金为42.6万元。

2.1.2 效益计算

本工程经济效益包括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直接效益主要包括土地综合开发效益、流动资金回收与固定资产回收;间接效益主要包括治江效益、防台潮效益、增加国土增加就业、改善当地投资环境等社会效益,由于这些间接效益较难用货币形式统计,根据当地河口段经济研究可将防台潮效益量化计算,故间接效益只计入防台潮效益。

(1)治江效益。

本工程实施后,可削减图山以上潮势,有利于该地段海塘的安全,并可相应减少维护费用。但因该项效益难以定量计算,故评价暂不计入。

(2)防台潮效益。

本工程新围堤总长为10.6 km,按50年一遇防台潮标准设计,将与原有钱塘江标准海塘(其中部分围堤设计标准50年一遇、省管海塘段100年一遇)形成二道防台潮屏障,使以后位于二线的标准海塘的防台潮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该围堤工程防台潮效益是按工程实施以后保护区内全行业比现状工况下可以减少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停工停产等各项损失计算。工程前后的多年平均台潮灾害损失值采用频率法计算。台潮灾害损失按不同频率下的潮位、围堤工程条件和保护区内的地形条件,结合保护区内的经济数据以及不同淹没水深下的各类资产损失率计算。

根据本工程的堤线长度所占防台潮封闭线总长度的比例以及在保护内的权重,初步测算得到本工程的多年平均防台潮减灾效益为1650万元。

(3)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根据港区总体布置规划,本工程围区主要作为港区一部分,规划为千吨级泊位发展区,自东向西顺次为散货作业区,拆船修造区,预留发展区和城镇生活区。

本工程实施后,将净增国有土地1.3万余亩。扣除围区道路、排水等公建用地,实际可得综合开发用地约10400亩。通过分析,扣除建设码头等基建工程投资后摊销得到的收益为每亩每年12500元。根据围区开发进度,初步按工程运行后第一年开发面积1040亩、以年每年新增开发面积1040亩计算效益,10年后全部发挥效益。

(4)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回收。

固定资产原值以固定资产投资计,围堤工程折旧率取2%,按直线折旧法计算,则计算期末固定资产回收值为36965万元;流动资金回收值为42.6万元。

2.2 财务评价

2.2.1 费用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与投资分摊。

①围涂基建投资:根据围涂部分估算,工程总投资为76014.46万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工程分4年实施,根据施工总进度测算,工程部分投资各年的比例分别为21%、25%、22%、32%;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

②投资分摊。

围涂部分投资按可量化的那部分社会效益(1650万元/年)与土地综合开发效益(13000万元/年)的比例进行投资分摊,得到参予财务评价的投资比例为89%。

(2)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

年总运行费用同国民经济评价,按前述分摊比例89%得到的参予财务评价的年运行费为303万元,流动资金为38万元。

(3)折旧费。

按直线折旧法计算,围堤工程按年折旧率为2%计,则按前述分摊比例89%得到的参予财务评价的年折旧费为2242万元。

(4)税金及附加费。

按规定交纳营业税5%、城市建设维护费1%及教育费附加3%;在有销售利润的年份还应按利润总额的33%交纳所得税。

(5)银行还贷利息。

银行贷款总额59668万元,年利率5.85%,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投资,(按全部投资评价时不再计入,按自有资金评价需计入)。以上贷款拟在生产期由土地开发所得利润还清本息。

2.2.2 财务收入估算

本工程财务收入主要为土地开发效益、流动资金回收与固定资产回收。

(1)土地开发效益。

本工程实施后,将净增国有土地1.3万余亩。扣除围区道路、排水等公建用地,实际可得综合开发用地约10400亩。新增土地主要作为临港工业区和城镇生活区。

通过对该区域年土地需求分析,拟将新增土地在十年内出让,年均出让1040亩,每亩净收益按20万元计,则每年获得土地净收益20800万元。

(2)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回收。

固定资产原值以固定资产投资计,围堤工程折旧率取2%,按直线折旧法计算,则计算期末固定资产回收值为32898万元;流动资金回收值为38万元。

3 结语

国民经济评价的计算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满足要求。本工程是以治江、防台潮、增加国土为主要目的水利公益性项目,间接效益非常显著,因此,若计及治江、增加国土资源、增加就业等间接效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各项指标将更好。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要求围垦开发经营单位要做好土地综合开发文章,努力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可行。

财务评价是从海涂围垦开发经营与堤闸维护管理的经营者角度进行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本项目财务评价可行。由于本工程属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很多社会效益如投资环境改善、增加国土增加就业、治江效益等因无法量化而未进行分摊投资,若考虑上述因素,则财务指标将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玉明.工程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许方莉.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210.

[3] 王天芝,章军海.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5):163.

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区别篇(4)

一、前三季度我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区把保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采取了一系列保增长措施,工业止跌回升,消费小幅回升,投资降幅收窄,全区经济开始显现出缓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趋势。

(一)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6%,增速缓中趋稳,回落幅度收窄

地区生产总值完成全年目标的67%以上。前三季度,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03.3亿元,按现价计算完成全年增长13%目标的67.1%,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回落幅度收窄。一、二、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1.2%、12%、11.6%,但增速回落幅度由上半年的1个百分点收窄至0.4个百分点,显示我区经济运行逐步趋稳。

(二)规模以上工业同比增长14%,月环比增速持续回升,工业经济止跌回升

工业预警指数持续6个月回升。我区工业预警指数已连续6月在偏冷的“浅蓝灯区”回升,显示“止跌回升”态势得到稳固。

工业增速“止跌回升”态势稳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上半年0.2个百分点。但从环比看,7、8、9三个月分别增长12.2%、13.3%和14.5%,回升势头逐步稳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同程度增长。受秦皇岛煤炭库存短期下降、冬季储煤、企业“去库存化”加快、部分工业品价格缓慢回升等因素影响,9月份原煤、发电量产量分别达到9646.9万吨、261.9亿千瓦小时,同比分别提高13.6个、3.5个百分点,化肥、精甲醇产量同比分别提高38个、60.3个百分点。

部分工业产品产销情况好转。前三季度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产品销售率高于上半年7.9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和交通运输制造业分别提高0.5个、2.4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提高1.3个百分点,金属、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提高9.2个、0.8个百分点。

(三)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增速继续回落,但缓中趋稳

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全年目标80%。随着制造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民生等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三季度完成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10413.3亿元,完成全年增长18%目标的81.8%,为全年目标顺利完成打下较好基础。

投资预警指数持续回升4个月。我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警指数从5月份开始,在过冷的“蓝灯区”持续上行4个月,前三季度稳步回升至偏冷的“浅蓝灯区”,显示全区投资稳步增长。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中趋稳。固定资产投资朝着趋稳方向发展,下行压力逐步减缓。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上半年的22.5%下降至三季度的20.01%,但缓中趋稳,前7个月、前8个月同比分别增长20.97%、20.57%,增长态势稳定。

地方项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从项目隶属关系看,前三季度,我区地方项目投资达到9789.8亿元,增速继续保持高位,同比增长21.6%,而中央项目投资负增长0.4%。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2%,回落速度放缓,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消费完成额不足全年目标的70%。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227.75亿元,完成全年增长18%目标的69.5%,低于近几年同期70%以上的平均水平。

消费预警指数继续小幅走低。前三季度,我区消费预警指数继续延续今年以来在“绿灯区”的下行势头,达到113.8,比前8个月下降0.3点。

消费回落速度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幅度由上半年的1个百分点收窄至前三季度0.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8%,分别比前7个月、前8个月1.8个、1.1个百分点,显示消费增长逐步加快。

农村牧区消费增速加快。随着收入和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农牧民生活方式逐步向城镇化靠近,前三季度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6%,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快1.7个、3.6个百分点。城镇消费增速趋缓,前三季度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1%,分别比一季度、上半年慢2个、1.1个百分点。

消费热点增长出现积极变化。随着交通状况改善和居民出行方式改变,我区汽车类消费加快增长,带动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长。前三季度,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分别增长2%、19.1%,分别快于前8个月3.8个、2.6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入下滑明显,同比仅增长6.1%,但非税收入较快增长

财政收入完成额不足全年目标的70%。前三季度,我区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1850.1亿元,完成全年增长17%目标的69.8%,与近几年同期74%以上的平均比重差距较大。

财政收入预警指数持续下行。前三季度,财政收入预警指数延续年初以来下行态势,在过冷的“蓝灯区”继续下探。

财政收入增速创历史新低。前三季度,受企业利润下滑、税收收入增长缓慢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速分别较上半年、上年同期下降10个、29.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低。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9.3%,分别下降7.7个和22.7个百分点。

非税收入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区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4.2%,税收收入同比增长仅7.5%;非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27.7%,较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税收和非税收入结构失衡,不可避免地会衍生出乱收费、重复收费问题。

(六)城乡居民收入同比增速放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9%,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5.3%

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一、二、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增长15.7%、14.2%、13.9%,前三季度达到17198元。分结构看,工资性收入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同比分别下降16个、5.4个百分点。

农牧民收入增速较大幅度下降。一、二、三季度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8%、15.1%、15.3%,前三季度达到8076元。分结构看,在各项惠农支农政策作用下,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同比提高35.4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同比分别下降9.2个、18.9个百分点。

二、四季度经济走势分析及全年主要指标预测

在国内经济运行趋稳、落实“十”精神等积极因素背景下,加上我区工业和消费增速缓慢回升等利好因素,预计四季度全区经济将由缓中趋稳转向筑底企稳,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2.2%左右。主要判断依据如下:

(一)从经济周期性变化规律看,国内经济运行趋稳,我区经济有望筑底企稳

从国内看,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但当季增速降幅逐季收窄,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8.1%、7.6%和7.4%,表明国内经济运行逐步趋稳。根据国内多家机构和经济专家预测,四季度GDP有望回升至8%或8%以上。另外,10月份中物联、国家统计局的制造业PMI重回50 %荣枯线以上。除积压订单指数外,其他分项指标全面回升。这表明国内经济筑底企稳迹象趋于明显,预计未来经济增长将稳中略升。

从我区看,自治区经济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全国基本一致。总体上表现为,经济下行阶段我区生产总值变化滞后于全国3-6个月,经济上行时期我区生产总值变化与全国基本同步。再考虑到,四季度国家稳增长政策效应的进一步显现,初步判断,四季度我区经济也将筑底企稳,全年经济增长12.2%。

(二)从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看,我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止跌企稳、先行指数持续上行,预示四季度经济将由缓中趋稳转向筑底企稳

从预警指数看,我区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在偏冷的“浅蓝灯区”7月、8月持平的基础上,9月份达到21,比8月份上升1点,显示全区经济呈现企稳迹象。

从先行指数看,5—9月,我区先行指数已持续上行5个月,9月份达到100.2,比8月份上升0.07点。先行指数持续回升,显示出我区经济未来继续好转的积极信号。

综合预警指数和先行指数走势判断,四季度我区经济整体将呈现缓慢温和的筑底企稳走势。

(三)从工业看,主要工业产品下游需求趋稳,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增强,企业“去库存化”持续推进,我区工业有望延续缓慢上升势头

四季度推动工业增长的利好因素较多。

一是区内外基建项目、保障性住房集中建设,将有助于拉动我区相关产业增长。我区能源原材料、初级产品比重高,工业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区外市场。四季度,国内投资需求增长将我区工业增加值缓慢上升。9月份以来,国家发改委集中批复的城市轨道交通、机场等基础设施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元,将在四季度将集中开工建设。其中,按照今年铁路基建投资5160亿元的计划,四季度要完成2240亿元的建设投资任务,近期大准至集通铁路联络线、阿荣旗至莫旗铁路、海拉尔至黑山头铁路等一批区内外铁路项目已相继开工。从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看,四季度保障房竣工进度将加快。这些将有助于提高对我区钢材、水泥、有色金属等基建材料的需求,进而拉动对全区煤炭、电力的需求。

二是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对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前三季度,制造业增速明显快于传统产业,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快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个和8个百分点。制造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4.3%、79.3%和6.4%,这将促进制造产业规模扩大和整体工业继续缓慢回升。

三是企业库存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将促进工业企稳回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增速由1-5月份的39.4%逐月降至前三季度的31.1%,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增速由上半年的24.4%逐月下降至21.8%。其中,前三季度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分别负增长26.1%、17.6%、52.2%和11.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负增长12.1%。“去库存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生产意愿,带动工业经济继续缓慢回升。

但必须高度关注煤炭供大于需、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压力大对工业增长的制约作用。

在煤炭需求上,从供给看,鉴于目前国内煤炭产能超过需求增长,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出台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明确了2012年内蒙古产量预期目标为9.2亿吨,但我区前三季度煤炭产量就已经达到了7.7亿吨,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83.7%,四季度全区煤炭产量增长的空间有限。从需求看,受大秦线检修、电煤冬储需求增长、下游市场补库存等因素影响,6月-9月秦皇岛港煤炭月均库持续下滑,环渤海地区发热量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综合平均价格缓慢上涨,显示国内煤炭市场需求有所好转。但国内煤炭市场供需宽松的态势尚未发生根本改变,截至9月末,国内全社会煤炭库存达到2.87亿吨,其中煤炭企业、重点发电企业存煤同比分别增长70.4%、40%。四季度,国内经济放缓将导致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企业需煤量增幅降低,加上下游电厂总体库存保持高位、低价进口煤炭规模扩大,预计我国煤炭市场需求将继续低迷,煤价很难大幅上涨。

在企业经营资金上,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跌,劳动力、运输和融资成本上升等影响,加上涉企税费负担水平相对较高,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负增长4.3%,创2009年12月以来历史新低。利润大幅下滑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观,将导致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短缺问题更加突出,不利于企业提高生产意愿、增加新产品研发与新技术投入和全区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综上分析,四季度我区规模以上工业有望延续缓慢上升势头,全年将同比增长14.5%左右。

(四)从投资看,工业重点项目和保障住房建设步伐加快,信贷环境有所宽松,投资全年目标将如期完成

工业投资是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前三季度,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超过49%。四季度,随着全区制造业、采矿业等行业亿元以上工业续建项目加快复工、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将带动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持续增加。

从保障性住房看,截至9月底,全区新开工的各类保障性住房28.15万套,基本建成12.3万套,四季度将进入建设目标冲刺阶段。四季度,大兴安岭林区10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建设项目将集中开工,带动投资规模超过20亿元。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将有助于我区完成全年投资目标。

从信贷环境看,项目建设资金紧张状况有所改善。信贷投放规模方面,今年以来,全区人民币贷款月末余额均超过1万亿元,9月份达到了11156.9亿元,而去年人民币贷款月末最高余额不足9800亿元。信贷投放速度方面,9月份人民币贷款月末余额增长21.9%,快于上年同期1.3个百分点。信贷投放规模扩大和速度加快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我区项目建设的资金紧张状况。

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新开工项目和计划开工投资总额增速下降问题。从新开工项目看,受能源、重化工项目获批难度加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储备不足等影响,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同比下降16.6个百分点,分别低于一、二季度19.1个、13.8个百分点。从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看,前三季度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分别低于一、二季度171.1个和24.6个百分点。这将对我区全年投资增长的后劲与潜力造成影响。

综上分析,四季度我区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延续缓慢上升势头,全年同比增长22%左右。

(五)从消费看,尽管增长动力不足,但利好因素增多

四季度,我区消费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

一是收入增长缓慢导致居民消费能力下降。一、二、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仅增长8.7%、9.2%和10.9%,同比分别下降3.3个、3.9个和2.6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分别增长26.6%、18.8%和21.8%,同比分别下降2.2个、7.6个和16.6个百分点。随着医疗、教育、住房等预防性储蓄的刚性增强,储蓄存款月末余额增速由2月份的17.9%提高至9月份的24.9%,这也在较大程度上削弱了居民消费能力。

二是消费热点增长乏力。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政策从紧、商品房限购等政策效应继续释放,以及商品房继续维持高位,我区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将继续下降,装修装潢、家具家电等消费也将放缓,对居民其他消费的挤出效应也不容忽视。日系车销量下滑、汽油价格上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等将导致我区汽车消费增速放缓。日资品牌家电销量持续下滑以及 “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取消,将对我区家电消费带来较大冲击。

三是消费增长预期有所下滑。我区经济增长放缓将降低居民消费预期、削弱消费信心,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公共服务水平不高将抑制居民消费意愿。

四是消费环境有待改善。食品、药品等消费安全问题频发,伪劣商品屡禁不止,掺假售假,虚假信息等误导消费者的现象依然存在,将不利于消费增长。

同时,我区消费增长也面临诸多利好因素。一是就业形势持续好转,前三季度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增长6.3%,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为全社会消费能力稳步扩大提供了良好基础。二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下降,累计涨幅由前2个月的4.7%逐月下降至前三季度的3.4%,有助于降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成本,提高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三是“十一”黄金周长假消费、高速免费通行促进了旅游、住宿、餐饮等相关消费井喷式增长,其中全区接待国内游客和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67%、30.1%,有利于整体消费增长。

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区别篇(5)

税务筹划战略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职能战略。税务筹划可以起到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作用。企业只有在合法的范围内进行税务筹划,积极寻求税务的帮助和借鉴各种成功的税务筹划方案,积极应对税收法律法规和新会计准则等相关政策的变化并实施动态税务筹划,才能达到涉税零风险的目的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才能使企业稳健、持久的经营。

二、企业投资活动税务筹划

(一)固定资产形成与使用税务筹划 固定资产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生产性资产,在固定资产购置、提取折旧、销售等经济业务发生时进行税务筹划,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1)固定资产购置。投资者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税务筹划时,不仅要考虑现行税制的影响,还要考虑税制改革趋势对投资的影响。增值税按对外购固定资产处理方式的不同可划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生产型是不允许扣除任何外购固定资产的价款,其折旧额作为增值额的一部分据以课税。由于这一课税基础与国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口径大体一致,因而称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是对外购固定资产价款只允许扣除当期计入产品价值的折旧部分,即作为课税基础的增值额扣减了当期折旧。由于这一课税基数相当于国民收入部分,因而称为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是指允许将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款一次全部扣除,作为扣税基数的增值额相当于纳税人当期的全部销售额扣除外购的全部生产资料价款后的余额。只因课税基数仅限于消费资料价值的部分,因而称为消费型增值税。从课税基础(课税范围)来看,生产型增值税的课税基础最宽,消费型增值税的课税范围最窄,收入型增值税介于两者之间,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在于不符合增值税的立法宗旨。我国目前大部分行业实行的是生产型增值税。

(2)资产折旧。从本质上讲,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费用,是成本的组成部分。正确计算和提取折旧,不但有利于计算产品成本,而且保证及时收回资金,保证生产的资金来源。决定固定资产折旧额大小的因素有四项:固定资产原价,使用年限,净残值和?折旧方法。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可选用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对于特定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的弃置费用,应按现值计算加入固定资产原值中,计提折旧。比如石油天然气水井及相关设施弃置,核电站核废料的处置等,应按现值计算加入固定资产原值中,计提折旧。弃置费用使固定资产原值增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折旧的税务筹划,重点在于提高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从而减少利润,降低所得税。折旧的这种减少税负的作用被称之为“税收挡板”。折旧对所得税的影响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

折旧抵税金额=折旧额×税率折旧抵税金额的现值=折旧额×税率×复利折现系数

(3)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按照相关规定,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暂免征收增值税,但该固定资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属于企业固定资产名录上所列货物。(2)企业按固定资产管理,并确已使用过。(3)销售价格不超过原值的。不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一律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款。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属于应征消费税的机动车、摩托车和游艇,售价超过原值的,按4%的征收率减半征收增值税;售价未超过原值的,免征增值税。单从增值税的角度考虑,免税要比纳税好。但是综合考虑企业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的税负和现金流量后,免税不一定是最佳的选择。当企业准备销售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时,应综合考虑销售过程中需要缴纳的各个税种,从而制定出合理的销售价格。

(二)研究与开发费用税务筹划 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可在税前扣除,凡当年发生的技术开发费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含10%),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对盈利的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比上年增长达到10%以上的,其实际发生额的50%,如大于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可就其不超过应纳税所得额的部分,予以?抵扣;超过部分,当年和以后年度均不再抵扣;亏损企业发生的研究费用,只能按规定据实列支,不实行增长达到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

某企业为了保持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拟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费用,拟利用三年的时间投资2400万元。预计每年的应纳税所得额3000万元。现在有两种方案:一是企业每年投资800万元;另一是第一年技术开发费投资700万元,第二年投资800万元,第三年安排900万元。采用这种方案并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产进度。两种方案所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如表1、表2所示:

第一年技术开发增长率为100%;

第二年技术开发增长率为(800-700)÷700≈14.28%;

第三年技术开发增长率为(900-800)÷800=12.50%;

由此可见:通过对技术开发费用的税务筹划安排,可使企业少交纳所得税264万元(2838万元-2574万元=264万元)。

(三)企业设立税务筹划 企业选择投资方案的原则是受“最优化”的行为准则支配,因此在进行企业设立的投资决策时,不仅需要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还需要对投资地点、投资产业、投资项目、投资意向、组织形式、纳税人身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税务筹划,才能得出最优的投资方案。

(1)投资地点确定。投资者选择投资地点,除了分析当地的经济状况、基础设施、商业前景外,也会重点考虑税收环境。在不同的时期,国家会利用税收这一经济杠杆调节经济,利用对不同地区实施税收优惠达到吸引投资、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调整产?业结构的目的。企业对投资地点进行税务筹划时,需要好好把握不同区域税收差别待遇,税率差异。一是税率差异技术的特点。属于绝对节税:与高税率缴纳税收相比,低税率可以直接减少企业的税收绝对额,属于绝对节税型税务筹划技术。适用范围较大:税率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几乎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挑选范围,因此税率差异技术是一种能普遍运用的税务筹划技术。具有相对确定性:税法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还要保持连续性,因此税率差异技术具有相对的确定性。二是国内投资地点的税务筹划。根据税率差异技术的特点,企业可以选择相对低税率的地区进行投资,实?现减轻企业税负的筹划目的。企业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必须充分了解国家相关的税收政策,制定出相应投资方案。目前,我国对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老、少、边、贫”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的西部地区、保税区等地区实行免税或执行15%至24%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以选择上述地区投资,进行税务筹划。

(2)投资方向的确定。税收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性,国家对需要照顾和鼓励的产业,会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引导投资方向,优化国家产业结构。企业在选择了投资地点后,可以选择实行优惠政策的产业进行投资。企业可以选择高新技术产业、利用“三废”产品生产、福利生产企业、兴办农业及相关行业和兴办第三产业等产业进行税务筹划,减少税额的支付。

(3)资项目确定。投资项目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投资项目所享受的税收待遇各不相同。例如,我国于2006年4月对现行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和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为引导消费行为和调节生产,继续选择烟、酒等产品征收消费税。为保护环境和限制消费,增加了对燃料油、高档消费品、一次性木制筷子等几类产品征收消费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取消了对护肤护发品征收消费税。一直以来,为限制白酒的消费,税法规定粮食类白酒的广告费不得在所得税前扣除。企业在确定投资项目时,了解这些税收规章无疑是有益的。

(4)投资意向选择。企业在自身经营的过程中为了获取更大的收益,会进行证券投资。是购买债券还是购买股票,企业有时难以抉择。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投资意图、资金的规模和性质和对风险的承受力,同时也需要考虑税收因素。如果企业想获得稳定的收益,可以购买国债,而且国债的利息是免税的。如果企业想获得高额的收益及达到控制某企业的目的,可以投资于股票,但股息收入是要征税的。

(5)组织形式的合理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外部层次的组织形式的筹划,是选择设立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在我国目前的税收体系下,内资企业的税率、税收的优惠政策和操作的灵活程度小于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存在大量的投资退税、利润的两免三减半和再退税等,而内资企业并不普遍享有这些优惠政策。其次,要考虑是设立公司制企业还是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这两类企业税收待遇不同,对公司制企业不仅要征收企业所得税,当企业分给投资者股息时,还要征收个人所得税,对于公司制企业的利润存在“经济性重叠征税”的现象,企业要负担双重所得税。新的公司法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要求一人公司必须在营业执照上注明是自然人独资还是法人独资。如果是法人独资,仍然无法避免经济性双重征税负担。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是按照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公司税负重于非公司,前者的税收收益少于后者,可能会影响经营者的选择,导致公司与非公司经营方式的扭曲。但是公司的确比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更具非税优势,当企业规模较小时,采用独资企业或合伙企业形式可以获得更多的税收利益,而当企业规模扩大、利润急剧增加、重视在流动市场上取得或出售资产的权利及要求更高的管理水平时,公司制企业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更易于从资本市场上获得权益资本、筹资便利、承担有限责任、经营风险较低及易于控制管理者的活动等,有了这些非税好处,公司利润的双重征税便不会过于繁重,这些非税好处足以抵消由于双重征税带来的税负较高的影响,否则就会出现具有高昂成本的组织形式的转换。从企业战略、长远的角度看,公司制企业是更好的选择。最后,要考虑内部组织形式的筹划,即是设置分公司还是子公司。企业为了扩大规模,必定不断进行再投资,投资过程中将会成立众多的分支机构,子公司和分公司是常见的组织形式。子公司对应母公司而言,分公司对应总公司而言。子公司和分公司在纳税方面存在诸多差别:投资设立子公司需要缴纳注册资本税和印花税;子公司向母公司支付特许权使用费和利息等费用,容易得到税务认可,可以从利润中扣除;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拥有自己独立的名称、章程和组织机构,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进行经营活动,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债权债务由自己独立承担;子公司在营业初期发生亏损时,不能冲减总机构的利润,减轻税收负担;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及其他投资鼓励政策。企业通过比较不同组织形式对企业税收的影响,选择出一种使企业集团利益最大化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选择组织形式时,首先面临的是选择时机问题。通常情况下,当营业活动处于初期时,企业容易发生亏损,总公司可以设立一个分公司,使开业亏损额在汇总纳税时,减少总公司的应纳税所得额。当营业活动开始赢利时,特别是外地营业活动位于低税率区时,可以改变设立为子公司,以享受低利润及较低利润适用照顾性税率带来的税收利益。以下案例就是通过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税收待遇、税收地位的差异来说明如何在集团内进行组织形式的税务筹划。

深圳某食品加工企业,准备在内地设立一家蘑菇种植加工企业B,据分析,由于各种原因,新设立的企业在头三年会发生较大亏损,但亏损会逐年减少。经过预测,此蘑菇种植加工企业第一年的亏损额为200万元,第二年的亏损额为150万元,第三年的亏损额为50万元。第四年扭转亏损,赢利额为0万元,第五年赢利额为350万元。该食品加工企业总部在深圳,适用的所得税率为15%,该企业还在内地拥有一个A子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率为33%。经计算,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未来五年应纳税所得额均为800万元。A子公司的应纳税所得分别为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0万元和-50万元。经分析,蘑菇种植加工企业B有三种组织形式方案可供选择。

方案一:将蘑菇种植加工企业建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按照我国税法规定,实行独立核算,按其应纳税所得额独立计算缴纳所得税。在此方案中,该食品加工集团有三个独立纳税主体,分别是深圳总公司,A子公司,蘑菇种植加工B子公司。该集团应纳所得税如表3。

由于蘑菇种植B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不能和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或是A子公司合并纳税,所以其形成的亏损不能抵消另外两个公司的利润,只能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后利润进行弥补。该食品加工集团五年的纳税总合为798万元。

方案二:将蘑菇种植加工企业建成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的分工司。按我国税法规定,分公司利润与其总公司利润合并纳税。此时,该食品集团有两个独立的纳税主体: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和A子公司。该集团应纳所得税计算如表4。

由于蘑菇种植企业作为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的分公司,其亏损额可由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当年利润弥补,降低了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第一年至第三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整个集团的应纳所得税额由798万元降到790.5万元。

如果企业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税率高于总机构所在地的税率,则应采用分公司的形式,此时通过汇总纳税,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

方案三:将蘑菇种植加工企业建成内地A子公司的分公司。此时该食品集团有两个独立纳税主体:深圳食品加工总公司和A子公司。该食品加工集团应纳所得税计算如表5。

由于蘑菇种植加工企业是作为A子公司的分公司,可以与A子公司合并纳税,其前三年亏损可由A子公司当年利润弥补。降低A子公司第一年至第三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得整个集团的应纳所得税额再次降低了,由第二方案的790.5万元降到765万元。如果企业存在另一个与要设立的分支机构税率一样高的子公司,企业将分支机构设立为该子公司的分公司,可以在汇总纳税时,最大限度地弥补亏损,降低企业整体税负。

综上所述及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正是税收政策的差别性为企业利用不同的组织形式进行税务筹划提供了空间。但在本案例中,企业获得的税收收益并不是很大。考虑到企业今后的发展、组织架构的设计等管理方面的因素,考虑到设立、撤销子公司和分工司的费用和今后的管理费用,考虑到设立、撤销公司的繁杂手续,正如本文在税务筹划内涵中所述,企业应放弃该税收利益,树立企业的形象和声誉,这同样有助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区别篇(6)

关键词:环渤海;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环渤海地区是指北京、天津、山东、辽宁、河北等地区,该地区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已成为继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后我国又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地区。本文将以环渤海地区的三省两直辖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为对象进行研究。

一、环渤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分为建设效益和运行效益,建设效益是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效益,运行效益是项目建成后运行的效益。经过调查和访谈,吸取专家、教授的意见和反馈的信息,本文采用项目建成投产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三个指标来度量环渤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效益,采用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来比较运行效益。

依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资料,作者分别计算出环渤海地区三省两直辖市和全国和全国的和的项目建成投产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和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下表)。

二、环渤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比较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北京市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总排序权值高于其他四个省或直辖市,原因是北京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最高的,为38.2%,即每百元的投资产生的GDP有38.2元左右。这说明北京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了较为理想的水平,但北京市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却是五个地区中最低的,分别为48.7%和28.7%,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建设速度较慢。总体来说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的运行效率较高,但建设效率较低。

辽宁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总排序权值位于第二,原因是2007年辽宁省的项目建成投产率是五个地区中最高的,达到71.1%,这说明该地区投产项目占施工项目的比例较高,项目建设速度较快;但辽宁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在五个地区中最低,仅为24.3%。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投资活动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当年的投资不一定能够在当年就产生或完全产生效益,投资效益可能会滞后,所以投资效果系数只能从总体上近似地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的情况。另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具有投资总量大、投资回收期长、短期效益较低的特点,而2007年辽宁省的基础设施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基本为58.9%左右;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资边际效益递减的原因。总体上来说辽宁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建设效率较高,运行效率低于其他四个地区以及全国平均水平。

河北省和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总排序权值分别位于第三和第四。从以上各表可以看出河北省的各个指标相对较为均衡,其中,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均是最高的,分别为61.7%和50.8%。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虽然比北京市低约7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位于五个地区中的第二。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即运行效益处于较为理想的水平,建设效益中的房地产投资建设速度较快,但项目建成投产率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原因之一是由于市场缺乏引导社会各项资金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聚集的自发机制,再加上这些项目大多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点,有的项目虽然社会效益显著,但项目本身经济效益不高,所以但凭市场竞争的办法难以顺利建设。相反,一些投资大但效益高的项目,如房地产等,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加快了建设速度。

山东省的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总排序权值低于以上三个地区。山东省项目建成投产率和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其中项目建成投产率比辽宁省低24.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4个百分点;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处于中等水平。在建设效率和运行效率上均有待于提高。

三、提高环渤海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尽快实现从粗放型、投资驱动型向集约型、消费驱动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从根源上来讲,我国当前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低下的根本原因,还在于经济增长方式未能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真正转变。粗放型经济最典型的特征就是“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要改变这种现状,实现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提高投资效益中的“主力军”作用;从我国目前经济增长的动力来看,投资的贡献率要大大超过消费的贡献率,投资拉动的特征十分明显。从国际经验来看,由消费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比由投资主导的模式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增长质量也更有保证。因此,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扩大消费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尽快实现由投资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增长模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迫切。这才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途径。

(二)必须解决好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失衡问题。这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在所有制结构上,逐步降低国有经济的投资比重。因此,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非国有经济扩大投资,是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应调整好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与其他产业间的投资比例关系,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投资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同时遏制投资增长要对结构作出区分,即重点遏制房地产和制造业的过度投资,而对城乡公共产品的投资则应该积极增加,支持产业升级型投资。通过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及置换出居民和企业的负担(因国家对公共投资不足,公共部门采取一些措施,增加了居民和企业的负担),从而在降低公共服务价格和增加居民收入两方面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改善投资与消费结构。继续加强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推进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促进房地产合理调整。

(三)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环渤海经济圈的各省区市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在加强合作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才能更好地推动环渤海经济圈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空间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北京将利用奥运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建设,提高项目建成投产率,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辽宁希望通过加强区域协作,振兴老工业基地,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河北要加强与京津产业对接,并提供一切便利支持将环渤海合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班子设在廊坊的建议;山东将为环渤海地区成员提供便利的对外开放通道,发展经济,从而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随着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滨海新区新一轮投资开发热潮正在形成。天津要建设国际化贸易港,发展仓储物流业,提高建设效益。同时应优化调整社会公共资源,加大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商贸旅游等大型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使用,增强城市载体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2].邓向荣,王凤荣,杜传忠.投资经济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

[3].王莲芬,徐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固定资产和费用的区别篇(7)

1灌区基本情况

汤泊河灌区位于长江流域青弋江下游右岸红杨镇,由原和平圩灌区、原大兴圩灌区、罗公圩灌区以及部分丘岗地区组成。流域内主要河道为汤泊河和新汤泊河,主要支流有岗山河与杨滩河,设计灌溉面积为7.2万亩(约4800hm2),当前有效灌溉面积为4.9万亩(约3267hm2)。灌区输水主要采用灌溉渠道与深沟引水结合的方式,灌排沟构成了灌区骨干输配水体系,现状渠系级数较少,多为2级,单元灌区控制面积相对较小。现有骨干灌排沟渠44条,总长100.1km;提水泵站6座,装机容量632kW;排涝泵站14座,装机容量3483kW;配套涵闸共51座。现有管理人员8人,负责骨干工程和兴闸站、新汤泊河等干渠以上工程,支渠及以下由各受益行政村村、组负责。目前灌区内以粮食作物为主,包括双早、中稻、双晚、小麦等,粮食作物占比为85%,蔬菜、瓜果、烟叶等经济作物占比为15%。根据《汤泊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方案》(2011—2022年),汤泊河灌区计划投资7462.8万元,用于骨干灌排沟清淤、衬砌,阻水、老化渠系配套建筑物拆除重建,新建控制性分水闸等工程。项目完工后有效灌溉面积将达到7.2万亩[2]。

2供水成本分析

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范》要求,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利润和税金组成。其中供水生产成本是指正常供水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职工薪酬、直接材料、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水资源费等;供水生产费用是指供水经营者为组织和管理供水生产经营而发生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对于农业用水价格而言,按照补充供水生产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和税金[3]。文章以实际发生的支出为基础,分析预估项目完成后的成本和费用,分析计算供水成本。

2.1供水生产成本

职工薪酬主要包括职工工资和津贴、补贴等福利费,一般以实际收入作为计算标准,当收入数据难以获取时,可以统计年鉴中公布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利管理业)作为职工薪酬计算基数,并考虑一定的福利费。在运行过程中提水灌区的消耗直接材料费主要是泵站运行电费,其他直接支出可忽略不计。制造费用涉及项目繁多,一般可概化为固定资产折旧费、大修理费和维修养护费三部分。对于以农业灌溉为主的灌区而言,提供的是公共产品,管理单位无法独立承担固定资产大修费用,确需大修时主要靠政府财政资金另外支持,因此此项费用不计入供水生产成本。根据《安徽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农业生产取水暂不计收水资源费。综上,在实际计算中,供水生产成本由职工薪酬、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和维修养护费四项构成[4]。

2.1.1职工薪酬

按照《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中大中型灌区工程管理单位岗位定员标准,汤泊河泵站及灌区定员级别为5级,灌区工程管理单位岗位由单位负责、行政管理、技术管理、财务与资产管理、水政监察岗位组成,定员幅度在3到9人之间[5]。当前灌区管理人员共8人,基本能满足运行管理的需要。根据现场调研,人均年工资及福利费为5.38万元,低于芜湖市统计年鉴公布的2019年水利管理业平均工资(8.3万元),考虑到人力资源在今后各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次采用平均工资作为计算基数,福利费按平均工资的10%计。经计算,职工薪酬=平均工资+福利费,即8.3+8.3×10%=9.1万元。

2.1.2电费

由于各年的降雨年型不同,实际用电量也会有区别,特别是特殊干旱年或丰水年,电费的变化幅度将会非常大,因此,需要剔除这些年份的数据。根据《安徽省水资源公报》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数据,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多年平均值分别偏多3.5%、3.5%和偏少15.4%,2019年属于偏枯年份,降雨量与正常年份偏离较大,因此,剔除该年数据,本次计算只统计2017和2018两年电费的平均值作为生产成本。根据现场调研统计,汤泊河灌区用于灌溉的电费平均值约为12.3万元,考虑到后期灌溉面积的扩大,耗电量也随之增加,本次采用比例法进行估算,电费=现状电费平均值×项目完工后有效灌溉面积/现状有效灌溉面积,即12.3×7.2/4.9=18.1万元。

2.1.3固定资产折旧费

据统计,自2010年以来,汤泊河灌区泵站及输水渠配套建设的工程投资总额为19567万元(包含计划投入的7462.8万元)。在以上投资中,一部分全部用于灌溉工程,如灌溉泵站机电设备改造、控制工程和量水设施及设备工程等,这部分工程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为1,即100%全部为灌溉功能;一部分工程如排灌两用大、中沟及配套建筑物工程,除了具有蓄水输水灌溉功能,还具有排涝功能,这部分工程灌溉效益分摊系数为0.2~0.3,即20%~30%的投资发挥灌溉效益。本次计算综合成本分摊系数取值为0.3。同时,按照《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中水利工程固定资产分类折旧年限的规定,结合本工程特点,采用2.5%的综合折旧率按年平均提取(不计残值)[6]。据此,可计算出汤泊河灌区年折旧费=固定资产×分摊系数×综合折旧率,即19567×0.3×2.5%=146.8万元。

2.1.4维修养护费

维修养护费用是指对汤泊河泵站、灌区节制工程以及输水渠道和量水设施设备每年必须进行的日常维修、养护费用。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试行)》,汤泊河灌区维修养护等级为三等,定额标准为18.72万元/(万亩•年),同时项目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调整系数为0.95[7]。经计算,年维修养护费=项目完工后有效灌溉面积×管护定额×调整系数,即7.2×18.72×0.95=128.0万元。

2.2供水生产费用

销售(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可以概化为实际发生的日常运行管理费用,此外职工薪酬已经在生产成本中计算,因此在费用计算中不计职工薪酬。采取近3年实际发生的差旅费、办公费、交通补助费的平均值作为供水生产费用[4]。根据现场调研结果,项目区年均管理费用为12万元。本次计算采用比例法估算,则供水生产费用=现状年均管理费×项目完工后有效灌溉面积/现状有效灌溉面积,即12×7.2/4.9=17.6万元。

2.3供水成本计算

根据以上分析和核算结果,汤泊河灌区骨干渠系农业供水全成本=职工薪酬+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养护费+供水生产费用=9.1+18.1+146.8+128.0+17.6=319.6万元。扣除固定资产折旧后的运行成本=职工薪酬+电费+维修养护费+供水生产费用,即9.1+18.1+128.0+17.6=172.8万元。

3供水成本水价核算

3.1用水量分析计算

灌溉用水量主要根据灌区综合净灌溉定额、灌溉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确定[8]。根据项目区历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报告,多年平均综合净灌溉定额为3314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随着工程配套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也会逐步提高,种植结构也会有所变化。本次计算中,估算的综合净灌溉定额会因经济作物的增加而提高到3500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7。当灌溉面积达到7.2万亩时,折算用水量=有效灌溉面积×综合净灌溉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即4800×3500/0.57=2947.4万m3。

3.2价格计算

经计算,汤泊河灌区骨干渠系农业供水全成本水价=全成本/年均用水量,即319.6/2947.4=0.11元/m3;运行成本水价=运行成本/年均用水量,即172.8/2947.4=0.06元/m3。

4结论分析

4.1方法合理性分析

常规的自流灌区只需把放水口打开,将水引入田间即可,对于农户而言,后期不会产生其他额外费用。而对于汤泊河灌区这样的提水灌区,灌溉、排水共用灌排沟,其水位一般低于农田,农户在灌溉时多使用自家潜水泵将灌排沟中的水抽到田间,农田有大有小,产生的电费因距离水源远近而异。因此,使用骨干渠系水价作为政府定价的依据更有合理性。

4.2农户承受能力分析

农户作为农业水价的承受主体,其承受能力是水价是否合理、能否执行的重要判断因素,当水价在农户承受范围内时,水费才有收取的可能。根据国内灌区的调查研究成果,当亩均水费支出为30~40元时,农户的接受程度超过85%,即合理的水价应使得农户的亩均水费不超过40元[9]。根据2.3节计算结果,汤泊河灌区全成本319.6万元,运行成本172.8万元,由此可计算出,对应全成本水价和运行成本水价的亩均水费支出分别为44.4元和24.0元。由计算结果可知,运行成本水价在农户承受能力范围内,而全成本水价会超出当前一些农户的承受能力。

4.3批复水价建议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农业水价依然是以政府定价为主,供需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协商定价为辅。不同的地区因自然条件、灌溉方式以及经济承受能力上的差异,水价不宜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且通过调整农业用水价格来调控农业用水量,提高其使用效率,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建议在前期阶段以运行成本水价0.06元/m3作为批复水价,同时,设置5年运行观察期,以运行结果作为后期水价调整的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新华.策勒县农业水价调整探悉[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4):11-13,67.

[2]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汤泊河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总体方案(2011—2022年)[R].2020.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关于印发《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范(试行)》的通知[A].中国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公报,2008(1):45-48.

[4]苑峻华.农业供水成本核算:以江西省崇仁县港石灌区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0,40(17):59-63.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S].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4.

[6]SL72—2013.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试行)[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8]梁凯圣,慎东方,孙伟.梯级水价模型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20(4):49-51,77.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