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1 16:20:13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篇(1)

[关键词]网络舆情信息;生命周期;监测管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2-0111-04 [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3.12.021

引言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校园网中网站、论坛、微博等信息交流平台上信息资源的数量呈指数级增长。主要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群体通过校园网对校园中的某些现象,以及所关注的其他社会现象、社会问题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观点。表现出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的特点。由此引发对校园网络舆情这种校园信息传播方式的关注,实施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有效监测与管理,维护校园网络舆情信息健康传播,已经成为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点工作。

一、网络舆情概述

1.网络舆情的概念、要素与发展过程

所谓舆情,是指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反映舆情的重要载体。网络舆情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网络舆情信息”则是民众在互联网上和传播的能够反映民众舆情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往往是以文字形式为主。网络舆情反映和表达了一定的社情民意,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

作为社会舆情的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是指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对有关国际重大问题、社会焦点问题、时政问题以及有关校园事务和学校管理等与自己利益相关的问题的情绪、看法、意见和态度。它不仅包括其对国家、社会的政治态度,也有对自身利益需求的诉求和表达,是要求国家、学校不断改善其现状、情况的诉求和意愿的集合。

从网络舆情的定义可知,高校网络舆情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本体和舆情空间四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其中以学生为主。高校网络舆情的客体是中介性社会事项,包括各种事件、热点现象、行为和政策等等。高校网络舆情的本体是各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总和。高校网络舆情空间是指网络使用者(俗称网民)对中介性社会事项的态度形成、变化和发生作用的情境,通常指学生社会政治态度形成、变化和发生作用的环境。网络舆情空间是多层的、结构化的和复杂多变的,是主客体和空间中具有的其他基本因素之间的多维或多元的互动。舆情空间包括硬空间和软空间。硬空间是指存在于互联网中的各种虚拟空间,如校园BBS、论坛、微博等。软空间是指网络使用者(俗称网民)在使用互联网时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角色认知、价值观以及网络文化等。

网络舆情一般都要经历产生、形成、发展、消亡四个过程。首先是社会或校园中某个话题或现象引发网络使用者(俗称网民)关注。在得到网民的关注后,借助网络的传播和放大作用,更多的网民加入其中,逐渐形成一种或数种舆论观点。当参与人数和舆情信息的传播达到一定程度后,网络的声音开始在现实社会产生影响,引起现实社会的共鸣,促成网络舆情高潮的到来。而一旦热点转移或消失,该舆情热点话题随之退化或转入下一热点。

2.网络舆情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从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可以得知,网络舆情信息有着自己的生命周期。所谓网络舆情信息的生命周期是指从决策工作产生对网络舆情信息的需求开始,到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结果被决策者利用的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对网络舆情信息的需求和利用分别是网络舆情信息生命周期的起始和终结,中间还要经历一系列不可缺少的环节,主要包括: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规划、网络舆情信息汇集、整理和评价、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报送和反馈、网络舆情信息预警等,它们共同构成整个网络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的主体部分。

二、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的构建

网络舆情的发展过程,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对高校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准确把握教育网络舆情信息的内容、导向、发展趋势,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决策数据链,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持。结合网络舆情信息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构建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分析与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网络舆情信息提取(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信息萃取)、网络舆情信息数据挖掘分析、网络舆情决策管理和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环境。

网络舆情信息提取是利用网络抓取技术,包括网络雷达技术、元搜索技术、网页内容智能提取技术等;多文档自动摘要技术;信息检索技术,包括全文检索技术、基于图片内容检索、数据挖掘技术、自动分类与自动聚类、相似搜索与消重等技术,对校园网(新闻、论坛、微博、即时通讯等)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对转载频率高和访问次数多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和专题聚焦等。

网络舆情信息数据挖掘分析是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模型的核心功能。是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工作者在对网络舆情信息汇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技术,把握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的本质,并预测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网络舆情信息数据挖掘分析的目的是提供有价值的舆情信息,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需要将网络舆情信息数据挖掘分析的结果,以易于理解的方式输出给使用者。可以通过计算机将网络舆情信息数据挖掘分析模式及特征输出为舆情监测图谱。在相关数据挖掘、监测分析算法的支持下,形成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报告。同时将生成的舆情信息存储于舆情信息数据库中,以便今后舆情信息研究的需要。

整个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网络舆情监测的环境中,监测环境的建立有助于相关舆情管理部门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处理、决策方针的制定、对舆情的监控和管理。

三、主要功能分析和实现

1.网络舆情信息采集与处理

高校利用对校园网络的控制与管理,校园网内的舆情信息数据可通过对各种信息平台的访问权限来获取。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对校园网内多种异构数据源的信息采集,具体为:利用网络爬虫模块实现对校园网内网页文件的信息采集;利用Lucene数据库接口实现与各种异构数据库的连接;利用Nutch的插件机制,实现对文档文件的解析与读取。

Nutch是一个开源的Java实现的Web搜索引擎,在Lucene基础上通过添加网页数据抓取功能构建而成,提供了构建搜索引擎所需的基本工具模块,包括网络爬虫、文本分析、分词工具、建立索引、搜索功能和结果过滤等。Lucene是一个高性能、可伸缩的信息搜索库。可为Nutch提供文本索引和搜索的API,也可为应用程序添加索引和搜索功能。通过Lucene的数据库接口直接从数据库中取出数据。用API建立索引并提供搜索接口。

互联网的舆情数据信息可利用元搜索引擎技术从网页数据和异构文档中获取。元搜索引擎将检索条件转换为各独立成员搜索引擎(例如百度、谷歌等)能够接受的格式,并通过各自的查询接口提交,然后对获得的HTML格式的检索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获得与之相对应的链接地址、网页标题以及部分说明文字,将上述信息处理为结构化数据后存放到相应的数据库中。最后通过对不同独立成员搜索引擎所获取的舆情信息的链接地址和网页标题等信息的对比和有效性检测,实现结果的筛选和去重,然后将结果提交给Nutch插件,与校园网舆情信息统一建立索引。

网络舆情信息预处理包含分词与建立索引。主要对信息采集过程采集到的文本数据库进行读取,逐条进行数据清理,去除文本中的脚本等无用信息,提取出文本的标题、内容,并利用对文本进行分词索引,创建文本模型并提供数据资源。

2.网络舆情信息分析

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是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的核心。学者们在网络舆情信息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面,虽然总结了许多应用模型,但不能较全面地实现网络舆情信息的内容分析,在继承学者们的研究实践(如指标分析)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网络舆情信息,结合内容分析法,选取趋势分析、指标分析、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等分析方法,以达到较为全面地分析网络舆情信息内容的目的。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文献内容进行客观系统的定量分析的专门方法,其目的是弄清或测验文献中本质性的事实和趋势,揭示文献所含隐性信息,对事物发展做出预测。内容分析法用于网络信息的分析,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主要体现在对网络的内容挖掘、对网络的结构挖掘和对网络的使用记录挖掘方面。随着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内容分析法可以在自动处理环境中深入揭示文本的隐性内容。

趋势分析通过对某一舆情话题,在不同时期内所显示的舆情信息资料进行函数模式的转化,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某一特征的信息的数量、重要性、强度等发生变化和差异的因素,从而可以判断这一舆情话题的趋势倾向。

指标分析用于内容分析中可以测量信息传播的重要性、热点或重点,检测偏见存在的趋势,推断信仰、信心和动机的水平等。网络舆情信息研究模型里常用的指标有热度指标、倾向性指标、预警指标。

绝大多数的网络舆情信息是以文本形式出现的,文本分析是对文本的表示及其特征项的选取,它以特征词作为分析要素进行量化来表示文本信息,统计其出现的频次,分析和推断网络传播的内容,以及言论的倾向性。

特征分析把从文本中抽取出的特征词进行量化来表示文本信息,通过对某一对象的特征词,在不同问题上,或在不同场合上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稳定的、突出的因素,从而判定这一对象的特征。

比较分析是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不同的样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这些来自不同对象的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对比,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比较可以发现研究对象的不同,找出本质上的异同。例如:比较同一舆情信息在不同地域的传播特点、反应热度等;比较不同媒体载体报道风格的异同等。

四、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模型的实践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信息监测、分析、决策和管理在高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得到重视,它的应用促进了高校教育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为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提供技术保障,使高校教育管理适应网络时代的形势发展需要。利用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模型,以网络舆情监测管理为中心要素,构建互动的反馈响应体系,主体要素为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媒介要素为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如图3所示。

网络舆情信息互动反馈响应体系中的网络舆情监测管理直接面向教育工作者和网络环境,利用网络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将校园网络环境中的舆情信息采集并挖掘分析,为教育工作者提供舆情信息情报以及决策支持。在舆情分析及管。理决策过程中,综合考虑现实环境中的情报信息;舆情管理通过教育工作者在现实环境和网络环境中的决策反馈行为,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作用。另外,受教育者可以通过舆情信息监测管理体系将自己的思想、需求及建议等反映给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建立交流机制。这样,在教育实践中受到阻隔的两大主体要素(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有效地建立互动关联机制,一方面,让教育工作者可以清楚地了解受教育者的真实想法及行为;另一方面,让受教育者的意见可以畅通地传递给教育工作者。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篇(2)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舆情监控与引导

当今是网络自媒体时代,在网络世界里,人人都具有发言权。网民手持一智能手机,注册一帐号,就能在各大论坛贴吧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这种便捷的信息交互的方式使网络焕发出巨大能量。而在享受“自媒体”给予我们信息快速交流、互动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它在传播负面信息时,容易引发重大网络舆情,给社会稳定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损害相关企业部门单位声誉,对网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重大影响。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办学实力、才培养成就,打造品牌效应。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负面信息引发的网络舆情对学校发展带来的重大影响。文章主要总结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网络工作部近一年来对学校相关的网络舆情监控与引导工作的一些做法,希望能给其他高职院校进行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时作参考。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领导一直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工作。为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提高学校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于2014年4月成立网络工作部,与党委宣传部合署办公,设专职干事一名,专门监控网络舆情安全。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目前,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工作管理制度。

一、明确网络工作部主要职责

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内容,是确保网络舆情工作落实到位的重要保障。重庆工程职院网络工作部的主要职责有以下四个方面:

1.负责收集、研判、跟踪、处置重大舆情,做好监测、引导、处置的记录等备案工作

及时收集网络舆情信息,是网络工作部的第一要务,它对舆情的发展方向和对校方影响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第一时间发现舆情信息,对信息内容进行研判,有利于我们把握舆情处理的主动权。做好相关记录,是跟踪网络舆情工作开展有效性检验和编写舆情简报的依据,也是总结工作经验方法的数据支撑。日常工作中要实时记录收集到的舆情信息、处置方法、引导侧重点等信息。

2.协调各部门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和处置工作

高职院系网络舆情主体是学校师生。这个群体通过网络对有关国际重大问题、社会焦点难点问题、时政问题以及有关校园社会和校园管理等与自己利益切实相关的问题表达意见、表明态度、宣泄情绪。其中,与师生紧密相关的学校管理等制度和方法往往最受关注,他们所反映的问题往往涉及相关的职能部门。网络工作部要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了解事实及解决方案,以便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

3.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记录备案工作,编制《网络舆情简报》

为确保舆情畅通,领导及时掌握舆情,已形成了常规情况下每月编制1期网络舆情简报、发生重大舆情时根据情况编制简报的舆情汇报制度。

4.负责管理网络舆情工作小组,指导信息员开展网络舆情回复、跟帖工作

因网络的普及、信息受众广且复杂、信息传播迅速,舆情监控与引导工作需要信息员的辅助。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是网络工作部的重要职责。

二、抓重点监控对象,规范监控和引导流程

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明确舆情监控的重点网站和论坛

网络上的论坛社区数如细沙,无法统计。不可能浏览每个论坛的帖子内容,从海量信息里找到学校相关的舆情信息。通过调查总结,把师生常活跃在线的网站论坛列为监控的重点对象,将有利于提高工作的效率。

2.规范舆情监控流程和要点

规范监控流程和操作要点,使网络舆情工作有序、有效进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目前重庆工程职院基本形成了“上班时间网络工作干事每半小时刷一遍重点监控网站和论坛、非上班时间每小时刷一遍,同时使用监控软件协助监测”的工作方式。另外,由教师信息员队伍和学生工作小组协助网络干事收集线上线下舆情,及时报告舆情,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

3.规范舆情宣传引导流程

对于舆情的宣传引导,具体的做法是:

(1)监测到重大网络舆情后,在第一时间向部门负责人报告,作出初步研判和处置建议,请示分管校领导确定处理意见,若分管领导没法明确处理意见的,向党委书记和学校校长汇报,由校领导共同讨论做出处理批示。

(2)对师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研判和分析。干事负责在第一时间找相关部门了解情况后组织学生工作小组予以答复;对师生正当的利益诉求,加强网上引导和网下疏导,推动相关问题得到重视和解决;对不具备条件解决的予以说明,防止问题扩大化;对因信息不畅造成的误解,及时相关信息,澄清事实,消除误解。

(3)对复杂或涉及流程较多、调查或处理时间较长一时拿不出调查结论的舆情,在当日内作出说明,后根据事实调查进展情况,采取梯度信息的办法,分阶段降低不良信息影响。

三、加强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宽学生反映诉求的平台

学校重视教师信息员队伍和学生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的建设。目前,学校正式聘任了教师信息员31名,由最熟悉学生工作情况的各二级学院学生科长和职能部门办公室主任或网络工作骨干兼任;学生工作小组骨干成员共15名,主要由学生新闻中心骨干、班长代表和学校百度贴吧舆论领袖组成。

加强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信息员的业务水平。通过校内定期培训、校外观摩调研的方式来提高队伍的信息监控引导能力。目前,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信息员培训,每两周进行一次学生工作小组会议,培训舆论引导技巧,讨论近期可能发生的舆情事件,提高其对敏感信息的捕抓能力。同时通过组建教师信息员群组和学生工作小组群,方便线上交流,及时收集舆论信息和组织回帖引导宣传。

同时拓宽师生交流平台,建立全校班长群、学生会干部群。其中,班长群里有教务、后勤、学生处、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学生有疑问或诉求可直接在群里咨询相关负责老师,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学校有如停水、停电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通知,可快速在群里发信息,通过班长,将信息及时传达到各班同学,确保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信息畅通。

四、借助网络传播网络校园文化,引导学生遵守网络礼仪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篇(3)

关键词:信息终端;高校网络舆情;网络舆情监控;网络评论员

中图分类号:G647

1 新时期网络的发展是网络舆情呈现新的态势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变革。硬件方面,在200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三家企业的经营许可变更, 向他们发放了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以后,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便携的终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联互通。手机媒体在移动通讯技术的助推下,显示出其在终端融合方面的诸多优势。无论是从便携性、移动性、贴身性还是移动通信产业与传媒业紧密融合性,或者是互动性、移动传播等特点,都让传统的基于计算机终端的网络应用向更加便捷、交互、个性方向发展。而软件方面,各种网络信息的应用更是层出不穷,不管是传统的新闻网页,BBS,网络论坛,新闻跟帖,博客还是现在越来越占主导地位的微博,微信等,加之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各种QQ群或者网络团体,使在新时期各种信息的传播大有随时随地、铺天盖地之势。

舆情在狭义上是指多数人受到中介性社会事项影响而产生的社会政治态度或倾向。而随着以上提到互联网的软硬件飞速发展、操作方便快捷以及资源共享的特点,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网络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中来对自己关心的或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点或热点问题表达或自己的具有明显倾向性的思想、观点和态度,这些态度的总和就是网络舆情。简而言之网络舆情就是舆情在网络这个媒介上的体现,而现在的情况往往是事情或热点在社会上产生,然后在互联网上掀起广泛的传播和共鸣,紧接着又回到社会上产生一定的影响。网络舆情成为社会舆情越来越重要的表现形式。网络的快捷、方便、迅速、资源共享的特点让网络舆情呈现出迅速及时、影响广泛的特点,这对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和应对措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高校对网络舆情应对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校向来都是新思想、新文化的集合地,也是一个相当活跃的网络群体。这种前沿的思潮遇上网络这样一个几乎不需审核的平台就让舆论有了一个自由而广阔的表达空间。这对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是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这也让部分人利用网络传播偏激观点和理论甚至错误思潮的人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网络随时随地一些欠妥或者是不真实的言论,混淆视听,鼓动师生,容易造成一些偏激的情绪和不恰当的引导倾向。这就要求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采取未雨绸缪,积极主动的措施。宏观上积极学习、宣传国家在网络信息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对网络舆情及时收集、整理、上传下达,协助相关部门调查事实,鉴别真伪,积极应对,及时公布真相并且尽最大的可能引领网络舆论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添砖加瓦。

3 基于以上分析,高校可采取的应对措施的探究

3.1 高校要积极了解国家在信息安全和网络舆情方面的法律制度,大力宣传并组织学习。在学校层面建立相应的适合大学特点的相应的法规制度和实施方案等。目前,在我国网络立法目前还主要处于探索的阶段。这是因为,在中国目前网络法律暂时还是一个新事物,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和规范。从法律的角度研究网络、规范网络,保护网络的发展,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我国目前的网络立法,一方面,在近年来制定的《统计法》、《档案法》、《测绘法》、《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新《刑法》等一系列法律中分别规定了一些与网络信息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另一方面,又相继颁布了如下的一大批有关网络方面的专门立法、司法解释和其他规定,其中法律有:《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0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行政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1996年2月1日颁布,1997年5月20日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国务院信息办1998年3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国务院2000年9月25日实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2000年9月25日实施);部门规章主要包括:《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2000年11月7)、《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信息产业部2000年11月7日)、《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 公安部 文化部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2001年4月3日联合)、《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信息产业部1999年9月7日)、《教育网站和网校暂行管理办法》(教育部2000年6月29日实施)、《关于加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广播电影电视类节目管理的通告》(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1999年10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管理办法》(邮电部1996年4月3日颁布)、《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管理办法》(邮电部1997年9月10日颁布,自1997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国金桥信息网公众多媒体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电子工业部1998年3月)、《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出入口信道管理办法》(邮电部1996年4月9日颁布)等等一系列和互联网信息安全规范相关的法规,高校相关部门可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和高校密切相关的法律规定形成宣传学习资料,在广大师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在高校形成一种对网络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学法、知法、懂法的氛围和风气。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针对自己高校的行之有效的法规实施方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网络实名制,所谓网络实名制是一种以用户实名为基础的互联网管理方式,可以成为保护、引导互联网用户的重要手段和制度,但网络实名制目前还仅仅处于提出的阶段,还需要法律和技术的双重保障来推动其进一步的实施和实现。

3.2 高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利用当今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网络爬行器等软件,及时捕捉和识别出趋势性、敏感性、倾向性的网络舆情信息,建立网络舆情指标体系,对网络舆情事件程序进行评估和预测,对网络舆情及时作出警示性反应,实现对网络舆情安全态势的把握。先进智能的网络监控系统还可以对收集的具体数据从传播扩散,,内容敏感性,态度倾向性等方面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形成安全评估体系,为进一步的处理和引导提供有力的数据分析和支撑。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可以作为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基础或数据来源。

3.3 在高校建立一支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维护、监控的队伍,一方面积极建立新闻网,贴吧,微博,论坛,留言簿等软件平台鼓励大家积极各种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宣传高校教学科研中的新风尚,新气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氛围,把高校教师和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关注、讨论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发展,学生学习、素质的提高等正面新闻信息上来,抢占网络舆论高地。同时选拔一批思想素质过硬,有一定专业技能的教师和学生,借助于网络监控系统或网络搜索引擎或者对校内、外网络信息有针对性的浏览监控,对监控信息整理、汇总成网络舆情监控分析报告,形成网络舆情警示信息,形成对高校有针对性的关注点和关注网站,同时对网络舆情报告进行分析汇总,及时掌握当前师生的舆论信息热点,并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例如:在中日事件争端期间,某高校一教师开一辆日系车在校园里檫到一个学生后没有处理就开车离去,事后学生在贴吧中发表帖子声讨这一教师并了该教师的车牌,结果引发了大量的跟帖,一部分学生严厉的质问该教师“师德何在?”,甚至有些学生连带就否定该校所有教师的师德,严重影响了该校教师的整体形象。更有一部分学生公开召集大家打砸该日系车,很多学生都积极响应表示支持。该校网络舆情监控人员在看到这一消息以后积极的向上级部门汇报,学校领导马上责成相关部门调查事实真相。结果联系上该教师后,她说当时正好是上学时间,人很多,她忙着去上课又是开车新手,所以他并不知道汽车擦到同学,而且马上在网络上说明了情况并对该同学道歉还表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和赔偿,事件很快得以平息。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在高校这个人口密集的场所,有相应的网络信息监控队伍及时的了解网络舆论,对于舆情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网络信息监控队伍可以进行范围比较小的有针对性的监控,如果要进行大范围的广泛的监控,可以借助于目前新兴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目前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很多,功能也相当的专业,有实行全网监控的,也有针对部分网站监控的。针对高校的情况,可以使用部分网站监控的或者如果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集中人力和物力开发完全符合自己特点和需要的小型网络监控系统,同时请网络安全和心理方面的专家形成相应的网络舆情报告和分析系统,对高校领导的决策形成一定的辅助作用。

3.4 在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定的网络舆情的时候,相应的部门或负责人应该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弄清楚事件真相,在第一时间公布情况,并在恰当的时候用适当的语言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防止事件进一步扩大。在条件成熟的高校,可以在全校各院系和部门建立一支网络评论员队伍,充分发挥一线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力量,对出现的网络舆情进行积极的合适的引导。

4 结束语

高校网络舆情具有社会网络舆情的一般性,也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如何营造良好高校的网络舆论氛围,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高校网络舆情发现、分析、引导的机制和策略,发挥网络传播信息的积极作用,在我国还处于一个探索的过程,除了需要高校本身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加强监管和引导以外,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和法规的规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骆兰.高校教师岗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导刊,2010(11).

[2]王栋.大学校园网网络安全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7).

[3]刘蕾.高校校园网网络安全问题与对策[J].科技资讯,2008(05).

[4]王营康.2011年8月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J].信息网络安全,2011(10).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篇(4)

[关键词] 高校管理;网络舆论;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5-162-2

引言

随着当前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网络信息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尤其在近年来,高校网络舆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就目前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对网络舆论缺乏有效的监管,导致很多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的发生对校园管理造成一定的冲击,从当前高校网络舆论制度建设方面来说,网络舆论的管理并没有对其发展进行正确的“引导”,而是采用“封堵”的方式,对“不利”的舆论信息进行封堵,使得“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这种管理方法完全不能适应当高校舆论管理的发展,使得学生的情绪得不到适当的表达,从而造成不利舆论导向的恶性循环。如果对高校舆论管理不加引导,依然采用当前的管理方法,不利于高校舆论宣传以及正确网络文化气息的形成,也不利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管理。

另一方面,当前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的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显得比较尖锐,高校管理中学生与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出现较大的“摩擦”,尤其是网络舆论仅仅依靠网民自身道德进行支持,使网络舆论资源成为网民发泄不满和随意宣泄的场地。在国家加强对网络舆论监督的同时,需要从网民的心理以及社会现象的具体意向方面进行分析。高校网络舆论管理与高校文化建设和学生心理健康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认真对待高校网络舆论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从舆论新闻学角度进行分析,对学生心理特点以及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科学规划网络舆论作用的正确发挥。

一、高校网络舆论的发展现状分析

高校网络舆论是建立在学生对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评价基础上,并且通过互联网信息交互的方式来达到舆论资源共享的情况。随着互联网资源在高校学生当中应用范围的不断加大,使得网络舆论所具有的影响力更为明显,尤其是学生个人观点通过网络的形式进行表述,使得消息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在当前阶段,大学生网络舆论信息主要来自个人微博、空间、BBS论坛、贴吧等,并且成为大学网络舆论的主流表现形式。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具有随意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使得网民在表达自身观点的情况具有随意性特点,将自身情绪以及观点随意发表在网络上,尤其是一些观点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情绪化以及个人极端思想倾向。这就使得网络资源成为网民随意发泄自己情绪,表现自己思想观念的地方,也正是由于网络资源的这些特殊性质,使网民对网络舆论本身没有责任感,使网络舆论秩序混乱。

近年来由于高校网络舆论方面监管不力,使校园文化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通过网络舆论诱导学生犯罪,或者导致学生自残、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使得网络舆论这一虚拟资源对高校学生的实际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由于高校教育制度体系本身存在一定的争议,很多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全面,使得舆论表现方式比较偏激,加之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对学生的心理以及生活等方面都造成极大的影响,外部压力的加大使得学生将更多关注放在网络舆论方面,从而导致了学生思想和行为方面出现偏差。

二、当前高校网络舆论管理方面的问题表现

当前网络舆论是高校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最主要途径,由于网络思想良莠不齐,很多网络舆论信息表现出极端性特点,使得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出现反叛性特征。又由于网络舆论观点表现的随意性,使得网络舆论观点表现出网民对现实不满的宣泄,这些负面情绪会对网络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思想意识的形成。

当前时期,高校网络舆论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难题:首先是网络舆论中不良信息对网络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使网络舆论资源的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偏离;第二,是网络舆论资源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方面的需求,在为学生服务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第三,是对网络舆论的管理是当前高校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解决高校网络舆论管理问题必须从网络舆论的发展规律方面进行充分分析,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

三、加强对高校网络舆论管理的探索

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管理是当前时期高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资源对于高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从法制的高度对网络舆论进行规范监管,同时要兼顾学生的民主意识,体现高等教育的开放性理念。

网络舆论监管需要从新闻学角度进行考虑,在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过程中,需要对舆论的新闻定义进行探究,舆论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形式,而舆论管理对于新闻传播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需要对网络舆论的进行客观性认知,在顺应时展的角度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特点和传播机制进行了解,从而加强网络管理体制的建设。

首先要建立一套高校网络舆论监管制度,切实把握好高校网络舆论传播的几个主要环节,对危害学生思想,破坏网络环境的信息进行依法处理,不断净化网络舆论资源,减少不良信息对学生网络舆论资源的影响。

其次是要建立学生网络舆论资源系统,网络舆论能够满足学生对社会知识和日常信息的需要,以引导和支持的方式使学生接受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网络舆论信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切实抓好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取向。

第三,要努力完善高校网络舆论化解机制

要从网络媒体的功能建设方面考虑,既要对网络舆论的功能进行加强,完善网络舆论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建设,同时还要帮助学生了解网络舆论资源,使学生懂得网络舆论的实际用途,以正确的方式来接触网络舆论。

参考文献:

[1]姚霞,何祖锋.试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法治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2):69-71.

[2]彭红雷,姜旭英.高校网络舆论引导队伍的组成及建构[J].青年科学:教师版,2012,(12):33-33,62.

[3]向翠林,周萍,刘青.微博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困境及策略[J].职业时空,2012,(12):58-59,62.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篇(5)

关键词:文本获取;舆情监控;高校

舆情是“舆论情况”的简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高校里,由于用户的知识层面、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以及网络设备的普及率比较高,网友言论活跃已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重大事件,都能马上形成网上舆论。

一、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重要性

负面的网络信息往往比正面的网络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高校里亦是如此。负面的网络信息散布者往往都会借助网络来更快、更广地表达其错误的观点、传播其错误的思想,并借此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给当事部门、单位造成巨大的舆论压力。同时,通过网民的相互转载、转发、群聊等,错误的观点、思想往往会被放大、发酵,形成不好的社会影响,乃至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生活,使人心惶惶,对整个社会造成重大负面影响。可以这么说,有时网络载体已然成为负面舆情信息的放大器。高校里,由于网友的活跃程度很高,有的大学生甚至有的教职工都会被负面的舆情信息所迷惑并“以讹传讹”,小到影响整个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大到影响整个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正是由于大学生、教职工参与程度极高,高校里的网络舆情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网络舆情监控的现状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主要包括学校新闻、通知公告、学生论坛、学生博客、OA办公讨论区以及各留言板等。这些信息往往来源于不同的部门、单位,一般情况下,学校新闻由党委宣传部管理,通知公告由办公室,学生论坛、学生博客由学生处监督,OA办公讨论区等由现代教育中心搭建、维护等。由于高校舆情信息来源于不同部门、单位,造成各部门、单位在舆情监管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监控,极易造成不良信息的广泛、迅速扩散,进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产生巨大的舆论压力。另外一方面,作为高校决策制定的领导者,想要在某特定时间段内及时掌握本校所有网络舆情信息将变得很难。甚至,个别分管领导还要通过与其他分管领导才能获取相对比较全面的舆情信息。在此情况下,领导者很难及时、准确地应对网络上的突发事件。第三,依照“谁建设、谁监管”原则,各舆情信息者都应该对各自所的各种信息负有监管职责。可现实情况是,高校里许多单位把网站建设好,把交流平台搭建好后,就陷入“三不管”状态,即“不更新、不维护、不监管”。这时,在防范负面的舆情信息时,做不到“及时关注、时刻警惕”的状态;另外,一旦出现负面的舆情信息时,都找不到源头,出现“扯皮”现象。缺乏统一管理,各家“各自为政”,舆情信息监管不到位、不及时,监管陷入被动,这是目前一些高校所面临的现状。

三、网页文本获取简介

网页文本获取,即通过搜索互联网相关网页,并对网页上的文本内容进行抓取。目前,互联网搜索主要包括“爬行和抓取”“索引”“搜索词处理”以及“排序”四个步骤。即派“蜘蛛”在互联网上发现新网页并抓取文件,然后跟踪该网页文件中的链接,发现更多新网页并获取文件;“蜘蛛”在抓取这些文件后,将其分解、分析,并以巨大表格形式存入数据库。此时,若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页文本搜索,搜索引擎首先对用户搜索词进行判断是否有错别字或拼写错误等处理后,启动查询数据库,返回包含搜索词的页面,并根据排名算法依序呈现。

四、基于网页文本获取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方法介绍

某个高校范围内,能否有个小型系统专门负责网站信息的监管,做到敏感信息“及时关注、时刻警惕”呢?答案是肯定的。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网页文本获取技术的网络舆情监控方法,可方便、实时地应对高校范围内的网络舆情监控。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主要包括学校新闻、通知公告、学生论坛、学生博客、OA办公讨论区以及各留言板等,而包含这些网络舆情信息的网页文本往往部署在高校自己的服务器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读取服务器上网页文件的方式进行文本判断,而不需通过“蜘蛛”进行爬行获取了。解决了文件获取问题后,文本获取就变得简单多了。但是,可能很多网络舆情信息是写在网站程序的某个数据库中的,服务器上并没有包含该信息的相关html或htm等文件出现。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全校所有包含类似于“学校新闻”“通知公告”“学生论坛”等等具有“互动”性质的网站进行梳理,得到其数据库的存储地址并通过读取数据库的形式进行文本获取。一旦确定各数据库的存储地址后,只要不是新增、减少网站或是重新建设网站,我们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进行数据库内容的实时监控。在对网页文件或数据库内容进行文本获取时,我们可以设置各种特定的词,通过文本“截取”方式进行过滤,一旦发现网页文件或数据库内容中出现特定的词,即可进行相关预警,并设置显示网页文件位置或数据库名称等。

总结: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研究秩序,更好地服务师生,促进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本文针对高校里有可能出现的负面网络舆情信息,提出了基于网页文本获取技术的高校网络舆情监控方法。通过该方法,学校决策制定的领导者,就可以实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未雨绸缪”,即使出现负面网络舆情,也可以及时做到“亡羊补牢”,为阻止或遏制负面信息扩散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洪华,张立.高校网络宣传教育及网站建设管理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2011(34).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篇(6)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赣州

一、对高校园区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进行引导的意义

赣州市高校园区学校密集,大学生思想活跃,高校社会化和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使得园区内突发事件偶有发生。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学生围绕突发事件进行评论和传播,使高校陷入网上舆论漩涡。如某高校2012年发生一起学生校外非正常死亡事件,死者家属40余人到学校哭闹要说法,此事被上传到网上,天涯论坛、百度贴吧等空间纷纷转载,网民就此事发表各种言论,仅五天,天涯论坛点击率就超十万,回复过二千。

网络舆情与突发事件相互影响,已成为网络时代突发事件发展的新动向。高校突发事件相关信息极易出现在网络上,且一旦出现,就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传播。高校在突发事件初期,通过网络媒体及时通报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打消公众的顾虑,争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处置合力,有助于化解危机。公众借助网络平台发表各种意见,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也在影响着高校突发事件的发展。一方面,网上的不实报道、情绪化的评论往往会误导公众,激发学生的逆反情绪,对高校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高校及时监控突发事件形成的网络舆情,全面掌握舆隋发展形势,并进行科学的判断与评估,正确引导网络舆情,把握网络言论的主导权,也能够将事件化于无形之中,抑或借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因此正确引导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很有必要。

二、赣州高校园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不断发生高校突发事件处置过程因网络舆情引导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如2012年4月,“四川大学水污染食物中毒事件”中,学校未能正确引导网络舆情,造成学生猜疑、恐慌情绪和对学校的不信任,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秩序。经调研,赣州市高校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危机意识不强

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其引发的网络舆情虽不会全部演变成危机,但由于存在可能性,就有必要防范风险。部分高校缺乏危机意识,一方面,对突发事件发生存在侥幸心理,对事件的发展评估不够准确,对已存在的各类危机信息任其自由发展,以致个别信息迅速扩散形成网络舆情,学校因而“名声鹊起”。另一方面,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常采取“瞒”“骗”“失语”的消极做法,这就给网络推手借此大发言论的可乘之机,不明就里的网民也跟帖转载,由此形成负面的网络舆情,致使学校突发事件事态扩大。

(二)保障机制不完善

1.应急制度不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应急知识教育也包含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教育,且应形成制度。但从实际来看,学校不同程度的存在应急教育制度规范的缺失。

2.人员监管不到位

由于网络信息量大,真假难辨,多数学校缺乏专业的舆情监测机构和人员,舆情监测机构分布于网络中心、宣传部门、学生工作部门等机构,而监测人员也多为兼职,甚至没有监测人员,因此也就很难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收集、科学的研判和引导。

3.技术投入不到位

网络舆情引导必须以计算机为载体,以先进的信息筛查软件为支撑。许多高校对网络舆情引导的投入较少,没有配备舆情引导专用的计算机服务器和软件技术,使得相关信息的收集具有很大的被动性,引导人员也因此缺乏积极性。

(三)信息渠道不畅通

信息处理与突发事件息息相关,它是有效预防、科学控制和及时处置突发事件的决策依据。但很多高校对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的获取、处理还不够科学。一是校内各部门处于私心,事件发生后遮遮掩掩,不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致使学生和其他人信息外泄,但学校职能部门却不知,致使学校处于被动状态的结果;二是学校与社会媒体及上级单位的信息不畅通,部分高校将收集到信息只做内部处理,信息难以共享,也就无法得到更好的指导。

三、引导高校园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策略

(一)加强防范,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1.健全各项校园网络规章制度

包括网上信息审查过滤、和监管制度,舆情的预警和干预等制度,使校园网络行为有章可依。积极倡导网络实名制,强化网络行为的责任感,有效规避网络信息隐蔽性造成的偏激信息和虚假信息,促使校园网络舆情传递“正能量”。

2.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

质疑与猜测是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最大特点,学校习惯性采取的“堵”和“捂”也即“新闻-旧闻-无闻”策略往往使事件“妖魔化”。为化解舆论危机,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地和公众、媒体沟通,及时公布真相事实,把握主动权,控制负面影响,避免事态恶化。同时,应规范发言内容,讲究发言态度,正确引导舆情。

3.完善日常监管制度

高校各部门应密切合作,完善网络信息回复制度,明确主体及职责,规范工作程序,及时回复网上信息。建立网络舆情日、周和月报告制度,对舆情分层次研究,对重大舆情进行追踪、研判,尽可能在第一时间把握舆情发展趋势。

(二)加强监管,培养多层次的舆情引导队伍

高校要对校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引导,必须配备一支多层次、高质量的舆情引导队伍,这支队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宣传人员要密切配合,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发现相关网络信息,及时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以防止公众及媒体的负面报道。

1.建立学生为主的网络舆情引导队伍

设立院系、年级和班级的三级隐形信息员,形成纵向到班、横向到人的信息采集网络,并定期对信息员队伍进行技能培训,对零散、初级的信息进行监测、收集和汇总,形成有思想、有内容的网络舆情信息,及时逐级上报,为学校的决策提高可靠的支持。

吸收网络舆情引导学生志愿者,特别重视学生记者的舆情引导作用。借助高校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组织,发展一批思想相对成熟、政治立场正确、见解独特又“接地气”的志愿者充当校园网络编辑、版主,以主动参与的方式,通过其在学生中的威望和影响力,在网络交流中以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方式,传播网络正能量,占领校园网路舆情阵地。

2.完善教职工为主的网络舆情分析监管队伍

要培养一支熟悉学生工作、理论水平高又具有一定网络技术的教职工导控队伍,对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由于涉及面广,需要整合各相关部门建立起―个以学生工作、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网络舆情引导小组。笔者认为,该小组由学校办公室、保卫处、宣传部、学工处、团委、网络中心等部门组成。保卫处负责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宣传部负责网络信息的筛查和;网络中心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校园网的畅通,防止外界的恶意攻击;学工处、团委负责加强学生网络舆情引导队伍的指导,把握舆情方向。

(三)加强保障,提高网络舆情引导的技术投入

加强技术设施的投入,是提升网络舆情监管实效性的有力保障。在技术上,网络舆情监控主要是利用网络技术对网上包含不良信息的内容进行过滤和删除。面对高校突发事件引发的海量网络信息,改造和升级校园网络监控设备,加强与网络运营商的合作,实行实名登记制度,在服务基站上加载信息自动过滤软件系统,控制网络浏览范围,自动屏蔽一些非法网站,使校园网络监控体系具备“防范有害信息渗透能力”“掌控网络舆情的能力”“疏导不稳定因素的能力”。同时,加强与公安网监部门的联系,借助公安的网络监测平台,及时发现校园网络的不良信息。

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篇(7)

吴彩虹,女,(1971-)湖南湘阴人,土家族,高级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已普及以网络为平台的新型媒体,而大学生是运用网络传播舆情的生力军。大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对对社会舆论具有重大影响力,其舆情的爆发直接危及到校园的稳定与社会的前进。因此,对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相关性研究将成为高校人文教育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媒体;高校;大学生;网络舆情;思想动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2年12月底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全年新增网民5090万;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较2011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1年底的693%提升至745%。而在2011年底中国网站规模就达到2296万,较2010年底增长20%;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则较上一年增加146%,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高校的师生是网民中最大构成群体,这个特殊的群体是整个社会群体中比较活跃的情绪易波动的一部分,而大学生是高校网络舆情传播的主力军。网络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是大学生思想交流的平台,必须强化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在当今立体多维的互联网时代,公共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影响范围之广,尤其是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的健全有着巨大的影响。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特征、表达与传播

舆情是由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民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1]网络舆情就是公众对互联网上传播的某一“焦点”、“热点”问题所表现的有一定影响力,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情况。[2]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以高校师生为主体的社会群体通过即时通讯、微博、BBS、论坛、RSS、校内网等网络平台对社会、校园的现象与问题进行认知、分析、判断,而形成的带有着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的综合表现。

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发展总要受到高校网络舆情的制约和影响,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校的舆论环境发生了日异月新的变化,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动态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之下,分析如何促使大学生思想的进步,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具有与其他群体网络舆情较明显的特点:其一辐射广泛性与影响深刻性;其二,政治敏感性与环境复杂性;其三,信息隐匿性与传播快速性;其四,群体盲目性与内容多元性;其五,时间连续性与资源特殊性;其六,主体少数性与目的多样性。

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生的思想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受到社会中的各种流派的思想冲击,也更加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更因为高校是社会系统殊的一个群体,也就使得高校成为舆论的聚焦之处。开放的校园与外界相连的校园网使得大学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我国高校一直在进行教育体制的改革,实行开放式和多元式的管理体制与学分考核的教育体制,高校为抓教学质量,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抓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幅度的降低。现今的高校普遍把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工作首要大事来抓,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表面上会大张旗鼓的做宣传文章,而在实际操作中形同虚设。当今社会需要实际应用人才,重视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而忽略思想道德素质。这导致高校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也直接导致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成效显微。

由于网络舆情的负面影响非常大,而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如何掌控网络舆情缺乏经验,也因高校体制的改革过程过快,使得高校资源在社会分配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配置,致使在高校体制改革中暴露出许多矛盾与问题。同时,社会公众对高校这个特殊群体还存在传统的认识,社会民主化进程提升了社会公众的权力意识与民主意识,以及多元化的价值观念。信息时代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交叉化使得高校网络舆情难以掌控。多媒体教学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信息、发表言论、抒发感情等,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形成了具有高校网络舆情的思想行为。网络已成为大学生通往校外的主要渠道,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直接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变化。

高校网络舆情的优势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一是高校网络舆情的信息丰富、即时、便捷等优势;其二是网络传递的信息具有匿名性、分散性、难控性的特点。这使得信息非常不对称,也缺乏理性,容易导致事情发展的恶化,扩大事态,危害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对高校正常工作的开展形成破坏性的冲击。由于高校网络与外部舆论环境交织在一起,也使得高校网络舆情更加复杂与难控,必须加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来健全大学生的思想。

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促进大学生思想积极发展

高校网络舆情既体现了大学生对学校提供教育资源及实现自我价值的期望,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学校的管理水平。“舆情疏导是一个对话沟通、平抑民怨、理顺情绪、排解矛盾、解决问题、凝聚民心、将不良舆情化解和转化的过程。”[3]因此,需要合理利用网络舆情的信息,引导大学生思想健全发展,并创新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

(一)建立监测高校网络舆情信息网络系统是大学生思想积极发展的前提

“掌握网络舆情是为了更好地凝聚民意、引导民意,充分发挥网络民意的积极作用。”[4]首先,高校大学生思想处于不稳定发展阶段,判断能力极其薄弱,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发达,来源多样性的信息导致高校网络舆情多变。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与电脑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为大学生联络外部环境的必要工具,通过微博、论坛、社区网站等成为一个小编辑社。其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在高校稳定中具有稳定思想、凝聚人心、化解矛盾、把握方向、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引导高校网络舆情促使大学生思想朝积极方向发展在于整合网上网下的思想教育资源,形成管理网络舆情的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合力。加强大学生思想动态教育工作,应全面建设校园网站,充实校园网站的功能和内容,用积极的声音、科学的思想和先进的文化武装网络思想文化的校园网,运用网络中强大的交往功能。再者,网络监控存在漏洞,也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虚拟的网络空间让大学生的思想减轻负担,实现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从而脱离现实社会,使得思想起伏不定、情绪易变、人格扭曲等等。建立监测系统有利于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的动态,积极采取措施。高校应定期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规定大学生定期上交个人思想动态报告,不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回访,设立大学生思想动态咨询室,能帮有思想问题的大学生及时处理问题,使大学生思想处于平稳状态。

(二)强化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是大学生思想积极发展的保障

从开始,高校的学生一直追寻民主与自由的思想,积极参与网络实践网络民主与自由,网络政治的衍生物网络舆情其影响日益突出。掌控高校网络舆情并做好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推进高校大学生民主管理是积极应对网络舆情的有效措施。大学生是网络群体殊的一部分并运用网络这个平台在具有平等性、直接性、廉价性的网络政治中参政议政。高校推进大学生思想管理要以人为本,借助网络舆情为大学生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的校园环境,参与监督学校管理,能及时化解大学生、高校教师、学校三者间各种各样的矛盾,制止消极的网络舆情的传播,促使大学生自我学习与自我管理的发展。同时,高校管理者必须控制学生民主管理的权力限度与网络舆情的监测,保证大学生思想管理文明有序的推进。高校中层以上干部大部分是从事科研、教学工作的某个专业领域的教授,对于网络文化知识都较为欠缺,也缺乏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几乎没有网络舆情监测与研判的工作经验。其中一些管理干部对于负面的网络舆情信息采取欠妥当的方法,未找出网络舆情信息的源头,也使得网络舆情发展出现不利局面。高校网络舆情只是整个社会舆情的一部分,处理不当会影响整个社会舆情。因此,需要提供高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迅速反应且熟悉网络的高素质的网络舆情管理干部队伍,加强与大学生在网上网下的交流与沟通,更好的把握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状况,促进大学生思想健全的发展。

三、构建高校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动态共同发展的新机制

随着经济的增长,增加了竞争与就业的压力,拉大了贫富的差距,同时信息的便捷与网络的舆情,对大学生性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背负着沉重的心里包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精神的富有,推动了网络技术的普及,高校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技术,严重冲击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思想道德观,改变了其思考与判断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对大学生思想的教育工作。

(一)遵循高校网络舆情发展的规律对大学生思想动态进行管理

大学生是高校殊团体,高校网络舆情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大学生思想工作要遵循高校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促进高校各项管理工作的实现。高校在大学生思想工作的开展中既要尊重高等教育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科学性,又要在适应网络社会虚拟性带来的新变化和借鉴先进的高校管理经验中探索大学生思想动态管理的方法,不断强化管理的透明度与决策的公平公正度,努力提高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质效和民主化程度;既要尊重大学生的民,让民在网络舆情中发挥重要作用,又要发挥高校教师学术权在网络舆情管理中的功效,保证高校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有序运作;积极推进大学生自治理念的实践,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大学生思想发展水平。

管理就是对信息的掌控、协调与有效沟通。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应该加强网络领域的信息掌控、协调与有效沟通;提高高校管理人员运用信息网络能力,积极面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挑战。借用网络平台,克服管理层决策后较多正面反馈信息,修正管理决策后较少负面反馈信息的管理系统弊端,建立较为完善的管理决策指令和管理决策效果的信息反馈机制。同时,针对高校网络舆情中出现的各类重大事件,学校应构建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及时进行网上公布真相与网下新闻,掌握校园舆情的引导主动权。加强各高校间的联系,学习网络舆情管理的经验,成了网络舆情研究中心,并做好日常实战操练,及时分析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影响,提出管理高校网络舆情的建议。

(二)建构大学生思想动态控制机制以促进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改革

制定应急预案能有效控制高校网络舆情引发的突发事件,及时处理网络舆情中出现的网络舆论。高校管理人员应对突发的网络舆情事件要及时、公开透明地披露事件真相,提供真实信息并争取到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发表声明。高校之间可以共享较为成熟的应急预案,能有效的处理网络舆情中突发事件或管理问题,也会将网络舆情管理自动纳入科学的高校管理轨道之中,避免造成巨大的负面效果。

高校舆情网络的控制需要配备专业的领导人才与设置工作机构及管理的运作系统和制度,要求高校明确专人(校长或党委书记)负责网络舆情的管理工作,负责人员的配备与调度、制定大学生网络思想动态机制、网络文化建设管理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对校园内的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决策与统一指挥。同时,设置保障制定,主要是经费保障等其他制度,是其他制度建立和正常运转的前提。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处理机制是指信息监测员对网络舆情信息及时采集、分类、整理和分析后上报主管校领导,校领导将工作指示传达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并执行的管理制度。同时,学校必须建设网络舆情信息采集系统、战略决策系统和政策执行系统,来保证网络舆情信息机制的有效运转。目前,高校出来网络舆情信息主要以法律法规的手段来制约网络舆论,也采取网络信息阻断、网关过滤技术和路由器过滤技术等科技手段。在校园网管理中,通常是管理IP地址的办法,运用数据库储存IP地址使用信息的与使用IP地址逐级责任制,实行论坛、微博等实名制管理,实现对上网人员与网络管理的统一。借助网络媒体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管,弥补技术管理上的漏洞以清除负面网络舆情信息。在由网络舆情引发的特殊重大的校园突发性事件时候,学校应该有制定好的完整的应急预案,使得应急制度能快速应对,做到准确研判网络舆情信息并及时做出妥善处理。

畅通大学生思想需建设动力机制、联动机制、评估机制的三位一体网络思想动态导引机制,使高校思政工作者贴近网络舆情的实际,在贴近学生的过程中,引导好、教育好、管理好和服务好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发的突发事件,高校思政工作者应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化解网络舆情群体问题,让大学生思想动态工作取得实效,也促使大学生以后能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网络的隐匿性与交互性决定思政工作者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来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走向生活化。培养高校网络舆情的意见领袖,成为网络协管员,密切关注校内外主要网站的动态,参与网络热点问题的讨论与交流,实现大学生在网络中自我教育与自我引导。在网络舆情危机发生面前,网络发言人制度的构建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外澄清突发事件的真相,及时有效的化解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对网络信息或事态的误读或曲解。(作者单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9)

[2] 周如俊,王天琪.网络舆情: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城[J].思想理论教育,2005,(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