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庭投资理财论文

家庭投资理财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29 07:22:33

家庭投资理财论文

家庭投资理财论文篇(1)

一、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改革开放以前,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及时引导家庭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游资,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如2006年前的中国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股票,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对量的增加。根据财力和能力使投资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从众投资、借钱投资。金融投资工具大体分为保守型的如银行存款,成长型的如债券、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型的如期货、外汇、房地产等;精专业知识的如邮品、珠宝、古玩、字画等。尽可能地使投资多元化,但切记不要盲目从众投资,要发挥个人特长,尽可能多元投资,获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

当前,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确定进行储蓄存款后,投资者面临着存款期限结构的选择。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这主要看将来的收人和支出状况,以及对未来其它更好投资机会的预期和把握。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和股东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己成为家庭投资的重要目标。3.投资基金。不少人想投资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专家代做投资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便是基金。投资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不确定的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资产组合原则进行分散投资,取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投资工具。与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专家管理、规模优势、分散风险、收益可观。家庭购买投资基金不仅风险小,亦省时省事,是缺少时间和具有专业知识家庭投资者最佳的投资工具。4.债券投资。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票风险小,对于有较多闲散资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较适合。债券具有期限固定、还本付息、可转让、收人稳定等特点,深受保守型投资者和老年人的欢迎。5.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是指房产与地产,亦即房屋和土地这两种财产的统称。由于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所以家庭要投资于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以便价格大幅度看涨时,卖出套现获取价差。在各种投资方式中,投资房地产的好处是其能够保值,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时候,也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期;并且,可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另外,投资房地产可以作为一份家业留给子女。6.保险投资。所谓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按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采用契约形式,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保险不仅是一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补救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投保人先期交纳的保险费就是这项投资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赔权利之后,一旦灾害事故发生或保障需要,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经济补偿,即“投资收益”;保险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当灾害或事故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后才能取得经济赔偿,若保险期内没有发生有关情况,则保险投资全部损失。家庭投资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扮资连结或分红等类型寿险品种,使得保险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必要的。7.期货投资。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通过交易所进行,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品质、规格的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形式。期货交易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对期货交易的选择要谨慎行事。8.艺术品投资。在海外,艺术品已与股票、房地产并列为三大投资对象。艺术品与其它投资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资风险小。艺术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其市场波动幅度在短期内不很大,所以投资者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安全性强。二是收益率高。艺术品的不可再生性导致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升值功能,所以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但同时,艺术品投资缺陷也较突出:一是缺乏流动性,一旦购进艺术品,短期内不一定能出手,其购人与售出之间的期限可能长达几年、几十年、上百年,对于资金相对不太宽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现实的。二是一般情况下艺术品的鉴别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具有鉴定能力的家庭和个人还是谨慎行事。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组合

不管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组合的问题。从持有一种资产到投资于两种以上的资产,从只拥有非系统性的单一资产变成拥有系统性的组合资产,这是我国家庭投资理财行为成熟的重要标志,许多家庭已经认识到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家庭投资组合追求的不是单一资产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体资产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为资产间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资产的替代性体现在各种资产间的需求的多少。相对价格、大众投资偏好,甚至收益预期的变动均可能呈现出彼消此长的关系。资产的互补性表现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变动会联动地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投资品的需求变动,如住宅和建材、装修业的联动关系等。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证明,过多地持有一种资产,将产生逆向效应,持有的效用会下降,成本上升,风险上升,最终导致收益的下降。这不利于家庭投资目标的实现,而实行资产组合,家庭所获得的资产效用的满足程度要比单一资产大得多,这经常可以从资产的持有成本,交易价格、预期收益、安全程度诸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市场不景气时,一般投资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同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房市、邮市、卡市、币市、股市、黄金首饰、古玩珍宝的市场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价,有的维持较高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头脑清醒,有鉴别能力的投资者,会及时选择上述形式的资产中,哪些升值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也会获得可观的效益。我国已有不少家庭不仅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资产组合的一般投资技巧,在投资项目上注重资产澡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做到长短结合,品种互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互为兼顾,并且在市场的进人与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运用。自有资金与他人资金互相配合,从而使家庭投资理财的效益大力提高。这是效益较佳的资产组合方式。资产投资需要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开风险,许多家庭已懂得这一道理,并付诸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但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只是单纯地将增加几种投资品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凑合”在了一起,并不考虑资产间如何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其实资产组合是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为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资产组合中,投资意识不强,保值的意愿使其资产过份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集中,比如储蓄可能占银行与金融资产的85%以上,证券投资的比重过小,其家庭的实物资产多选择有较强消费性质的耐用消费品,是一种较典型的低效益资产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轻夫妇为重要构成部分,其家庭投资又过份向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集中,带有明显的追求投机利润的家庭投资组合,如过份投向股票、期货、企业债券、外汇等形式,甚至为贪图高利参与各类社会集资,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一种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还有的家庭虽然也认识到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道理,并开始按多品种,多期限组合投资项目,但对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功能,相互关系,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分割与转换认识不足,以及自有资产与他人资产的关系处理上容易失误,这也是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

三、家庭投资理财的调整

资产的组合要长期且经常处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资产的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静态剖面,而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各种市场因素进行合理预期后,不断修正完善已实施的资产组合方案的过程。所以资产组合实际是一系列变动因素组成的函数,不断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调整的依据是决定这一函数的基本变量是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组合,信息的无限性与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资本市场的不均衡是经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间的,这里存在市场预期的困难,此外,政府的干预更具有不确定性,我国投资市场的政府干预力度较大,有时干预的依据不足,随意性的主观存在,使家庭关注客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同时,经常要揣测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干预,以此来决定投资组合与调整,比如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运行趋势,经常与政策的干预有关。资产调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对自身拥有资产的均衡预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资调整过程中,决定各种资产相互依存关系并合理构筑自己的资产需求函数时,首先要考虑资产构成的均衡状态,是以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资产偏好,收益支付能力为依据,从中发现最优的资产构成及实现方式,其次是对资产变动进行合理预期,使效益不仅在短期内符合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原则,而且在长期运行中,也要使资产的效率最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选择与调整理论:资产的组合顺序是,先选择无风险资产,再选择风险和收益都一般的资产,最后追加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资产投人,这样的资产调整是按照风险收益的要求进行的,符合资产组合的层次性,系统性要求,这样的资产调整是高效合理的。确认家庭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的地位,认识其投资行为正不断趋于成熟,赋予他们更多的投资品种的选择,尤其是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种是政府从宏观角度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提供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虑增加优先股等种类,能否在现有国债的基础上增加品种,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债券期货等也不应持拒绝排斥的态度,衍生工具有投机性强、风险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规范得当,还有降低风险的一面,发达国家对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

四、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

收益:现在,不少家庭投资理财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误和理财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家庭投资理财,到底如何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收益呢?笔者进行了探讨:

(一)、制订投资理财计划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所谓安全性,将家庭储蓄投向不仅不蚀本、并且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的途径,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收益哇,将家庭储蓄投资之后要有增值,当然盈利越多越好,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所谓流动性,即变现性,家庭储蓄资金的运用要考虑其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里急需用这笔钱时能收回来,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条件,如黄金、热门股票、某些债券、银行存单具有较高的变现性,而房地产、珠宝等不动产、保险金等变现性就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家庭投资理财过程中,将涉及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保险计划等组合投资,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家庭资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大小不同的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了解国家的时事动向,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庭投资离不开国家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导向直接制约投资工具性能的发挥和市场获利空间;同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得投资合法化,不参加非法融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资理财要有理性,精心规划,时刻保持冷静头脑。科学管理如何妥善累积人生各阶段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做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理财观。(1)建立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规模通常应该等于3个月或6个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现突发的、出乎预料的应急费用。流动资金的合理投资渠道应是银行的常规性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可变现资产。(2)建立教育基金。当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如果现在预测的资金需求在十几年后可能会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得进行长期的资产积累,并保证资产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目前很多理财专家都推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选择一股只有增长潜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购买相同金额,通过时间分散风险。(3)建立退休基金。在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的早期阶段,投资策略应该偏重于收益性,相对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发重要,保险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养老型险种投入。

(四)、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谓“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发生严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因而对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人身保险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经济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员,要为其做好一段时间的计划,以免在主要收人者发生意外时他们无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过程中也要预留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生活开支,然后再选择投资,以备急需之用;同时,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而过度投资。

五、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凡是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资亦如此。家庭投资理财可能遇到的风险: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响或不利的结果产生将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由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如国家政策的大调整、经济周期的变化等;非系统风险主要由企业或单个资产自身因素导致。家庭投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指因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出台实施或调整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指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金融投资而形成的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市场变化而造成的风险。机构风险,指因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诈骗风险,指家庭在投资过程中被人诈骗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指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一)建好金融档案。在家庭金融活动频繁的今天,众多的金融信息已经很难仅凭人的大脑就全部记忆清楚,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银行存单和其它有价证券被盗或丢失后,却因提供不出有关资料,无法到有关金融机构去挂失;有些股民股票买进卖出都不记账,有关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帐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错失了高价位抛出并盈得更多利润的良机;有的将家庭财产或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凭据乱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却因找不到保险凭单而难以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等等。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挡案,这些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档案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入档内容。(1)各类银行存款和记账式有价证券存单姓名,账号、所存金额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码;(2)股票买卖情况记录;(3)各类保险凭据;(4)个人间相互借款凭据;(5)各种金融信息资料,如银行分档存款利率、国库券发行和兑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资理财方法和增值技艺的资料。其次,掌握入档方法。家庭投资额不多的,可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载即可;如投资较多,则应建立正规账册,区别类型,分别将家庭金融内容逐一记入,并将每次金融活动内容一笔笔记清;家庭有电脑的,则可发挥这一优势,将个人家庭金融档案存入电脑,以便随时检索。再次,把握重点问题:入档要及时,不能随便乱放导致金融资料散失;内容要全面,应入档的各种金融内容,都要完全齐备地进入档案;存档要保密,对存单(身份证、个人印章、取款密码等有关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档案资料,要分别存档,电脑建档还应设置密码;资料要纳新,定期清理老资料,存入新资料,使档案任何时候都有投资参照价值;应用要经常,坚持常翻阅,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财本领,提高投资效益,同时,防止存款到期忘记支取,避免家庭投资利益损失。

(二)、打造个人信用所谓个人信用,即个人向金融机构借贷投资或消费时,所具有的守信还贷纪录。它是公民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目前,居民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可采取两种办法:其一,利用银行金融创新机遇证明个人信用。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信用卡、贷记卡,持卡者守信还贷,就能建立起个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就为银行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通过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询、评估及管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中心,为市民申办信用消费提供配套的个人信用报告。广大居民在进行冢庭借贷投资或消费时,应借助这样的中介服务,建立个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银行借贷的“通行证”。

(三)、家庭投资者要及时查明实际遇到风险的种类、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如存折丢失、密码被盗等造成的风险,应及时与银行联系挂失;如由于金融诈骗所形成的风险,应及时采取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摧收,直至诉诸法律,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造成的风险,应及时调整修改投资计划和投资方案,如利率下调,就调整储蓄结构;如资本市场不景气,就调整股票、期货、基金、债券结构。结论:家庭投资理财是一项家庭中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周密规划、精心搭理;要科学合理地掌握理财原则,扩大投资渠道,运用各种理财工具,科学组合、分散风险,走出理财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应。总之,家庭投资理财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家庭理财的科学规划,建立适合自身的理财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机构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理财产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使用家庭的投资资金,提高其投资的收益率,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家庭家庭持有的资金,从而实现家庭财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家庭投资理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投资理财ABC柯静时代金融2004年第11期

2.家庭投资理财之我见董雪梅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年第2期

3.家庭投资理财之道薛韬国际市场2001年第11期

4、家庭理财与保险投资张勤朴上海保险1998年第08期

家庭投资理财论文篇(2)

选题意义

个人投资理财是个人为了实现各自的愿望,将自身所拥有的各种资源投入到金融或非金融领域,使其保值增值并达到计划所要求的目标。中国经济连续保持快速稳健的发展态势,居民收入有了较快增长,居民金融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理财行业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但由于我国金融业还是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理财师们往往只是在自己专业的方面有所擅长,这与个人理财是全方位服务的要求出现了背离,加上理财师们所针对的都是高端客户,收取相对较高的佣金,使个人理财的普及和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本文就个人理财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论述,来讨论个人理财的对策建议。

文献综述

一、家庭个人理财的含义

巨荣良于1995年在我国最早提出建立我国居民投资学,于胜道、谢志华、汤谷良于1995年后先后提出或研究了所有者财务、出资者财务、经营者财务的概念,他们对所有者财务、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的深入阐述,对居民理财研究颇具启发性。柴效武认为,家庭金融主要指家庭内部及参加外部社会的金融活动,如家庭与银行、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典商行,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个人之间发生的种种金融活动。总之,家庭理财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参与金融活动,对其财产进行财务规划与经营,有效地控制财富状况,以提高生活质量、有效地引导消费和财富积累等活动。

虽然专业性的家庭理财服务是一种在国外十分普遍和流行的金融服务,国外很多家庭的理财计划和执行都有专业理财规划师的指导;虽然在国内也已有许多保险、银行以及证券公司推出“理财规划师”的服务举措,但是对于大部分的家庭而言,家庭理财还是处于“自我摸索阶段”。因此,通过自我学习,对家庭面临的主要风险以及各种投资方式进行了解和研究,并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实行适合自己家庭的理财计划,对每一个家庭的幸福来说至关重要。

三、家庭理财投资的主要类型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F.夏普认为,投资是一个富有学术味道的定义。他认为:投资是为了获得未来的价值(可能是不确定的)而牺牲一定的现在的价值。根据这一定义,可知投资涉及两个不同的属性:时间和风险。时间属性是指可投下去的价值或者说牺牲了的消费是现在,而能获得的价值或消费是将来,在时间上有一段距离;风险指的是现在投下去的价值是确定的,而将来可获得的价值是不确定的,价值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也有可能不变。而风险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时间越长,价值的不确定性越大。作为家庭投资者,最关心的是如何在越来越多的投资方式和机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需要对各种投资方式有一定的了解。投资方式可以分为证券投资和是实际资产投资两大类,证券投资又可分为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1.证券投资

(1)直接投资

①银行存款

②国债

③股票

④金融债券

⑤企业债券

(2)间接投资

①投资基金

②保险

2.实际资产投资

(1)未开发土地:荒山荒地,可以倒手转卖,也可以进行一定程度开发,然后卖出。

(2)房地产:指住宅,商务中心的开发。

(3)商品期货:指商品期货的买卖。

(4)艺术品:名画,雕刻等。

(5)贵金属和珠宝:如金,银,玉,珍珠,钻石等。投资者选择投资商品的原则是:资金的多少,对收益和风险的态度,投资目标,时间长短的要求,自己对投资商品的熟悉程度,投资商品变为现金的难易程度,本金是否安全,收益的前景如何等。这些问题都要认真考虑。

五、个人投资理财发展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环境及法律保障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和有序进行的保证,可以为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约束框架和法律保障,有效保护市场参与主体的合法利益。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传统理财业务的规范和发展做了很多工作,但这些法律法规仍然存在着不完善和不适应发展的地方,因此,加快立法建设,促进法律法规的完善,保障参与主体各方的权益是促进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关键环节。

(二)加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投入与发展,使其成为个人理财业务的主力军。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发展及社会公信力远远高于普通社会中介机构,这使得商业银行在客户群体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加强复合型金融专业人才的培育,提高理财人员素质。无论从商业银行角度还是独立的理财服务角度,人才的缺乏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尽快建立起一支熟悉金融、保险、税务、法律、证券投资等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理财员工队伍,为客户提供全面、最佳的个人理财服务,实现资产的增值和其自身利润的最大化,是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所必需的。

(四)理财投资者自身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投资者要树立理性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这正是目前我国广大理财投资者所缺乏的。要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全面了解理财产品的内容,自觉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在众多的理财产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论文重点及创新点

本文集中阐述了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个人理财家庭理财在我国道路未来的方向,剖析了理财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讨论了制约我国理财行业发展的因素,就理财行业发展中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提出了个人的关于问题的解决的办法并预测了理财行业在我国的广阔市场。

本文的主要创新体现在探讨了制约我国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并且提出了个人关于解决的方法与措施。

论文框架

一、研究背景…………………………………………………………4

(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4

(二)我国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必要性……………………………………………4

二、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5

三、制约我国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5

四、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在发展中问题解决办法以及发展前景……7

主要参考文献………………………………………………………………11

后记…………………………………………………………………12

参考文献

[1]滋维.博迪,(美)著,朱宝宪等,译.投资学.机械工业出版社.

[2]王圆圆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适合我国工薪家庭阶层的理财建议》

[3]郑建辉:《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理财规划》,《金融博览》2008年第2期。

家庭投资理财论文篇(3)

关键词:家庭资产;寿险需求;投资与保障;家庭资产配置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6)09-0023-06

一、引言

保险是家庭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中国家庭对于保险的需求也从传统的保障型需求逐渐转向投资需求与保障需求兼顾考虑。人寿保险产品按照保障性和投资性可分为两大类:传统寿险和投资寿险。传统寿险只具有保障属性,投资寿险的保障性有所减弱,而衍生出了投资属性,两类寿险在保障性和投资性上的不同侧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潜在投保者的选择。近几年来,由于国家七次下调利率,寿险产品“利差损”问题严重,各寿险公司纷纷推出了以投资连接、万能和分红为代表的新型寿险产品,新型寿险产品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2012年,分红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7859.05亿元,在寿险原保险总保费收入中占比为88.22%,已大大超过了传统型产品。从上述寿险产品种类结构的变化可以初步推断出我国寿险消费的投资型导向日趋明显,险种属性的差异是否造成了寿险需求的结构性差异?各主要因素对两类寿险需求的影响有何异同?本文尝试从实证角度给出解释。为保险公司调整产品结构、选择目标客户。为监管部门有区别地制定政策提供一定参考。

回顾文献,许多学者对寿险需求的分析可分为理论和实证两大类。理论上的讨论始于Yaari(1965),最早将寿命的不确定性引入消费决策的最优化分析,对传统的确定性生命周期模型予以了修正,使用动态最优化模型研究了寿险需求。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完善寿险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随着寿险产品的投资功能日益重要,家庭寿险需求和金融资产组合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Bemheim(1991)探讨了遗赠动机对寿险需求的显著性影响程度,并特别分析了商业寿险与社会保险项目之间的配合与替代关系。在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外的实证分析多从宏观数据出发,从经济增长、制度变迁、国际比较、区域差距、金融发展等宏观角度出发分析寿险需求。例如Browne and Kim(1993)使用了19个国家1980年、1987年的寿险业宏观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国民收入、抚养率和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支出显著地促进了寿险需求,而通货膨胀、保险价格对寿险需求影响显著为负。Li等(2007)利用1993-2000年30个OECD国家的面板数据,使用广义矩估计方法发现,人均收入、家庭规模、金融发展和寿险市场竞争状况会促进寿险需求,而社会保障影响为负。针对我国的宏观数据研究中,赵桂芹(2006)利用1997-2003年间30个省级面板数据,讨论了经济发展、教育水平、居民储蓄存款、人均可支配收入、竞争程度因素对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除了宏观数据,陈之楚和刘晓敬(2004)使用1990-2001年间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发现个人可支配收入和社会保障对寿险需求的影响显著为正,居民储蓄对寿险需求同时具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朱铭来和房予铮(2008)强调从投资视角理解寿险需求,他们利用1997-2005年的省际面板和1999-2007年的全国月度数据。发现家庭保障对个人寿险需求的影响显著为负,而通货膨胀的影响显著为正⑧。

回顾国内外理论与实证研究。大多着力分析寿险的保障功能,而从投资的角度对寿险需求的理解较少且多停留在宏观因素(如利率等)上,利用微观数据从家庭资产配置讨论寿险与其他金融资产的互动关系的文章较少。随着中国家庭财富积累日益增多,金融资产在家庭资产的地位日益提高。如何从家庭资产配置的角度来检验个人寿险与其他金融资产的互动关系显得愈发重要。

二、数据来源与统计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我国居民寿险需求的数据来自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简称CHFS)。2011年CHFS进行了首次调查,样本分布于全国25个省(市、区),80个县(区、市),320个村(居)委会,共涉及8438户家庭,涉及了微观家庭在2011年度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个人就业信息、家庭资产、负债、收入、消费、社会保障与保险等信息。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进行了清理、分组、生成虚拟或分类变量、分组统计等处理,去除了异常值及空白值,最终得到8392个有效家庭样本。

2.变量选取

根据文献分析。我们在选择解释变量时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

(1)被访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包括受访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家庭子女个数、老人个数、受访者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职业状况、风险态度等。选择上述人口统计学变量主要是因为:己婚家庭成员可以互相提供保险,进而影响家庭的资产选择;根据生命周期假设理论可知,不同年龄段的家庭的投资宗旨和目的有所不同,他们在选择投资组合时会考虑年龄因素;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所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小,从而更可能进行资产多样化投资;就业状况不同代表着潜在的背景风险也可能不同,被访者收入的稳定性可能对家庭寿险需求产生影响。

(2)家庭特征。按照Yaari(1965)不确定性生命周期理论,寿险为未成年期人口和老年期人口提供经济保障,所以可用0-18岁的未成年人口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作解释变量,研究出于保障动机的寿险购买程度。养老保障需求应与老年人口正相关,预计回归系数为正:死亡保障需求中的经济保障需求应与少年人口正相关。预计回归系数为正。此外子女对于家庭寿险需求的影响在中国有特殊性:上世纪80年代末始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对于家庭消费习惯以及资产配置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将按照子女个数将家庭细分为无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多子女家庭,考察不同家庭结构下子女对于家庭寿险需求的不同影响。而背景风险会影响家庭决策,家庭对风险的态度不同,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行为也不一样。我们将经过极端值处理的家庭净资产纳入来控制家庭的财富效应。

(3)家庭资产配置的互动效应。一方面,个人寿险保单通常是家庭的一种长期投资,与股票(基金)投资和个人储蓄存款有一定的替代关系;另一方面,随着万能险、投资险等寿险品种的日渐丰富,个人通过股市、金融理财、储蓄等理财方式增加的个人财富,也有可能用于寿险产品的购买,这种正向影响是资产的收入效应。因此我们纳入了是否参与股票市场。在家庭资产总量约束下,家庭住房所有权与其他资产存在“替代关系”,而没有房产的家庭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从而可能减少风险资产的持有,因此房产又可能与其他资产存在“互补关系”。

上表1给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家庭寿险的持有水平很低,家庭寿险总体持有比例只有7.96%,普通险持有比例4.86%,带有投资性质的寿险持有比例为3.23%。家庭平均收入52899元。健康状况较好,绝大多数都拥有自住房产权。考虑到解释变量间可能存在共线性关系,比如财富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年龄、是否参与股市等有相关关系,本文对各变量做了相关系数检验,没有发现严重的共线性存在。

三、实证分析

1.家庭寿险需求分析:投资还是保障

利用上述数据,我们首先讨论居民寿险需求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鉴于被解释变量是0,1变量,本文所采用的Probit模型形式为:

人寿保险包括传统寿险和投资寿险两大类。前者只具有保障属性,后者的保障性有所减弱,但衍生出了投资属性。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微观数据,我们将两类寿险产品分开,分别讨论投资需求和保障需求的影响因素。并区分城市和农村样本,分析结果见表2。

首先,家庭特征对寿险持有决策有显著影响。对比第1-9列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寿险总体、保障型寿险还是投资型寿险,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年龄的倒“U”型影响仍然显著。城镇家庭在户主43岁左右达到购买寿险的顶峰,农村家庭寿险需求的峰值年龄在50岁左右,晚于城市家庭。从表中来看,投资型寿险受年龄的影响曲线较保障型寿险受年龄的倒“U”型影响更平滑。这验证了我们的假设。即保障型寿险更多的为购买者提供死亡保障和养老保障,因此受到年龄的影响更大。

黄毓慧、邓颖璐(2013)利用清华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09年的消费金融调查数据发现家庭待抚养总人数对家庭寿险持有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我国特殊的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因此,我们区分考虑子女及老人对于家庭寿险需求的不同影响。在表2第1列中我们区分了无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老人个数对于家庭寿险需求的正向影响显著,从数值上来看,家庭中每增加一个待赡养老人,购买寿险的可能性将增加8.87%。这主要是因为在中国有以“养儿防老”为代表的传统家庭养老观念,家中高龄父母的存在,基于为子女、老人留下一定资产的考虑,也为了减少主要劳动力死亡对子女经济生活造成的影响,这些都显著增加了居民家庭购买保险的概率。而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的寿险需求不尽相同。具体来看,相比于无子女的家庭,独生子女家庭购买寿险的意愿显著提高11.2%。而多子女家庭较无子女家庭在购买寿险资产上的差异不明显。现实中超生家庭一般集中在农村或富裕家庭,前者首先购买力较低,后者较高,不同财富水平家庭金融资产购买力的不同可能是导致回归系数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上述回归中,健康水平、教育程度对寿险总体需求具有正向影响,这与大多数实证研究是一致的。其中,健康状况对于传统寿险的影响显著为正。即身体健康状况越好的家庭会越多地购买寿险。这体现了一定程度的道德风险。健康状况对于投资型寿险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人们在考虑投资型寿险时更多考虑的是投资型寿险的投资属性。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已婚家庭对于寿险整体的需求较未婚家庭显著高出11.4%,对于保障型寿险的需求较未婚家庭显著高出18.2%,而对投资型寿险的需求不显著。从工作状态来看,自我雇佣者的寿险需求较其他工作状态显著高出14.4%,自我雇佣者的投资型寿险需求较其他工作状态显著高出25.5%,对传统型寿险的需求影响不显著。因为自我雇佣者收入的波动程度一般高于受雇佣者,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会激发人们的风险感知进而促进寿险需求。接下来我们考察了家庭风险偏好对于家庭寿险需求的影响,发现风险厌恶者对于家庭寿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而风险偏好者家庭会显著的减少寿险需求。

从家庭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寿险被视为一种保险手段,作为低风险金融产品与股票形成互补关系,股市参与率越高,寿险需求越高。特别是对于投资型的寿险产品,若该家庭是股市参与者,其持有投资型寿险产品的可能性是传统型寿险产品的两倍。从结果上来看,是否拥有自住房产权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具体来看自有住房会显著抑制传统型寿险的需求,而对投资型寿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人们出于对子女馈赠遗产的动机购买传统型保险产品留下死亡保障,而房价的不断攀升已经改变了居民家庭的财富结构,房产越来越多的作为遗产馈赠给子女,因此房屋持有对侧重死亡保障的传统型保险产品有显著的替代关系。家庭财富是寿险购买的关键,是形成寿险有效需求的前提。1-9列的结果中,家庭财富水平对寿险需求的影响都显著为正,且对投资型寿险需求的影响要高于传统型寿险,说明家庭财富水平越高,闲置资金越多,出于避险和增值需要对寿险产品的需求越大。

2.家庭寿险需求的城乡差异

我国城乡居民寿险需求差异巨大,表3展示了我国居民个人商业保险的投保情况。人寿保险投保率在各项商业保险产品中最高,也只有5.44%,健康险其次,3.08%,商业保险城乡差异显著,城镇居民的投保率是农村居民的两倍以上。

我们在表2第2、3、5、6、8、9列分别给出了不同类型寿险需求的城乡差异回归结果,对比发现。无论传统型还是投资型寿险,无论城乡,年龄的倒“U”型影响仍然显著。农村家庭寿险需求的峰值年龄在50岁左右。晚于城市家庭。传统保障型寿险需求受到家庭规模的影响,从老人个数的回归系数可以看出,老人个数对城镇居民寿险需求影响显著为正,而对农村居民的寿险持有决策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和商业养老模式还在健全过程中有关,目前基本以家庭养老为主。农村居民出于保障意识购买寿险产品以平滑退休后消费的意识要明显高于城镇居民,这点也从农村居民的传统型寿险及投资型寿险需求都弱于城市居民得以验证。

健康状况对于农村居民的寿险需求尤其是传统保障性寿险产品影响显著为正,而对城市居民寿险需求影响不显著。这可能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要显著优于农村居民有关。教育程度对农村家庭寿险需求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城市居民,且差异在传统保障型寿险样本中更大。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婚姻状况对农村家庭寿险需求的影响较城市家庭更大,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家庭纽带关系比城市家庭更紧密。无论是传统型寿险亦或投资型寿险,自我雇佣者的寿险需求较其他工作状态显著高,且农村居民受到该因素的影响高于城镇居民。

对于城镇居民家庭而言,股市参与与寿险需求有显著的互补关系,投资型寿险和股票市场参与的正相关关系要强于传统保障型寿险。股市参与对于农村居民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农村更多地依赖家庭养老和家庭成员间互助,离金融产品较远,因此无论保险品种,影响都不显著。而是否拥有自住房产权对于城乡家庭寿险需求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家庭财富水平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为正,且对农村家庭的影响要显著高于城镇家庭,投资型寿险需求受到的影响要大于传统型寿险需求。

3.不同财富分布下的家庭寿险需求

接下来我们关心不同财富水平家庭的寿险需求差异。模型回归的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除了财富水平最低和最高的家庭,年龄的倒“U”型影响仍然显著。家庭规模对不同财富水平家庭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不同。首先,待抚养老人个数的正向影响显著,中产阶级家庭受到的影响要高于财富处于两极的家庭。其次,无论处于哪个财富阶层,独生子女家庭对于寿险的需求要显著高于无子女家庭,而多子女家庭的寿险需求只有在家庭财富处于整体的75%以上后才开始增多。这和我国特有的独生子女政策相关,事实上多子女家庭多为农村家庭或城市富裕家庭。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子女越多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进而挤出了寿险需求。而财富家庭已经跨过了金融市场参与门槛,子女越多。家庭持有寿险平滑消费、寻求死亡养老投资保障的动机越强烈。也就是说家庭寿险需求和子女个数是呈正相关关系的,但由于家庭财富水平的限制,这一关系只有在高净值的家庭才比较显著。

在控制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健康状况、教育程度对于各财富水平家庭的寿险需求影响为正,其中对中产阶层寿险需求的影响最大。婚姻状况对不同财富家庭寿险需求的影响不显著。从工作状态来看,自我雇佣者的寿险需求较其他工作状态显著高。风险偏好者家庭寿险的需求显著少于风险中性者,而风险厌恶型对于家庭投资型寿险需求影响不显著。股市参与与寿险需求有显著的互补关系,特别是对于高财富净值家庭,财富水平越高,股市参与率对寿险需求的正影响越大。而是否拥有自住房产权对于中产家庭的寿险需求的替代影响显著。从回归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当家庭财富水平超过平均水平后,家庭财富水平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且其影响显著小于其对于财富低于平均水平的家庭的影响。所以家庭财富是形成寿险有效需求的前提。从功能上扮演着类似于“入场券”的角色。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2011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首先在家庭层面讨论了哪些因素影响家庭保险资产的持有。在此基础上,比较和检验主要因素对传统保障型寿险和投资型寿险需求的影响有何不同。实证结果分析发现:保险在我国居民家庭的普及程度仍然很低,家庭寿险需求、家庭寿险持有比例随家庭生命周期变动呈倒“U”型,当户主到中年时期寿险需求达到顶峰,其中保障型寿险更多的为购买者提供死亡保障和养老保障,因此受到年龄的影响更大。其次,寿险需求与家庭人口特征相关。受教育程度高、家庭待赡养人数多、抗风险能力强、已婚状态家庭的寿险需求更大。再次,家庭资产配置中投资型寿险区别于传统保障型寿险,和股票呈互补关系,而无论哪一类型的寿险产品,房地产均挤出了寿险资产的配置。社会保障对传统寿险以替代效应为主,对投资寿险以收入效应为主。最后,随着家庭财富的增长,家庭将更多地参与资本市场,增加保险资产的配置。

家庭投资理财论文篇(4)

摘 要:随着两个“率先”的加速推进,江苏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升正成为江苏加快推进富民强省步伐的重要抓手。考察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和意大利这五个发达国家家庭资产组合的类型、变化趋势及决定因素,就江苏如何进一步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得出部分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家庭资产组合;国外经验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12-0059-05

2008年江苏人均GDP近4万元,在全国31个省市中排名靠前,仅仅位于上海、北京、天津与浙江之后。随着两个“率先”的加速推进,江苏居民个人财富的积累已很可观,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升正成为江苏加快推进富民强省步伐的重要抓手。与此同时,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也使江苏居民的风险意识得到一次深刻的洗礼,更加认识到优化家庭资产配置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家庭资产组合的研究,为江苏进一步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部分经验借鉴。

一、家庭资产组合的类型及选择

现代金融市场为家庭提供了很多投资机会。按流动性程度的不同,家庭的投资选择有流动性较高的金融资产和流动性较低的非金融资产。

具体而言,金融资产包括:支票、活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基金等流动性账户;定期存单;政府债券;企业债和外国债券等其它债券;股票;除货币市场基金之外的共同基金;由个人与雇主出资的退休账户;人寿保险的现金价值;信托及其它委托管理资产;版税和期货合约等其它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包括:自用住宅;投资性房地产;私营企业股权;车辆、娱乐工具、工艺品、古董、家具及其它贵重收藏等。此外,作为负资产,家庭负债的形式则包括:房屋抵押贷款、投资性房地产贷款、信用卡欠款,以及如家居装修贷款、学生贷款、汽车贷款、无担保授信、养老金和寿险保单贷款等其它负债。

在理论上,我们可以把家庭资产分为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但在实际中风险资产的定义却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随意性。人们不但可以直接持有股票,也可以通过共同基金、投资账户和退休账户来间接持有股票。不但直接或间接持股面临风险,持有外国债券和长期政府债券也会分别面临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不但金融资产存在风险,私营企业股权和房地产投资也存在风险。下面我们给出外延逐渐加大的风险资产的四种定义:一是直接持股;二是直接或间接持股,包括直接持股、共同基金、投资账户、退休账户;三是风险金融资产,包括直接和间接持股、外国债券、长期政府债券等;四是总风险资产,包括风险金融资产、私营企业股权、房地产。

那么,如何利用现代金融市场为家庭提供的丰富投资机会?事实上,家庭在配置其资产组合时,需要对风险与期望收益加以权衡。投资者有风险规避的偏好,高风险与高期望收益相匹配投资者才会主动承担风险。金融理论由此给出两个投资建议,一是参与,即至少承担部分被抵补的系统风险来获取较高的回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Sharpe,1964)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投资者所承担的系统风险会得到市场的补偿而非系统风险则不然。二是分散化,即“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以规避未被抵补的非系统风险。资产组合理论(Markowitz,1952)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并推动了被动投资管理技术在机构投资者中的广泛应用。

关于家庭资产组合的经验研究也主要关注这两个问题,一是参与决策,即为获取较高的回报而对某类风险资产进行投资的决策。一般而言,成为“所有者”而非“借贷者”是家庭提高资产回报的主要办法,而所有权则是通过股权投资来获取的。以美国为例,过去20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年化回报率为11.8%,一个持有股票型基金20年的家庭其回报为8.3倍,不但可以战胜通货膨胀达到保值的目的,还可以获取较大幅度的资产增值;二是分散化决策,即对各类资产分别投资多少的决策。分散化决策要取得成功还需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就是纳入组合的各种资产有比较低的相关性。比如,股票债券及实物资产的分散、投资时点的分散、区域的分散都可以让家庭资产在不同的多空循环中,稳定地创造正回报。

二、家庭资产组合的变化趋势

过去几十年来,家庭资产组合总的变化趋势有:股票持有者的群众基础大幅提高、对共同基金的参与程度得到强化、私人退休基金的地位得到加强、退休账户的雇员参与热情高涨以及信用卡使用与消费者贷款的大幅增长等。家庭资产组合的研究对数据有很高的要求,不但需要获取关于家庭资产组合构成方面的信息,还要了解家庭对于储蓄、借贷、风险承担和流动性的态度方面的详尽信息,需要进行基于家庭层次的大规模调查。由于数据可得性的限制,下面我们就以部分发达国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统计数据来展开相关研究。

对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和意大利这五个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家庭资产组合最显著的一个变化就是股权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庭把股票资产纳入其投资组合。从表1的第1栏不难看出,上世纪八九十年达国家直接持股家庭的比例有明显上升。1998年英国和美国直接持有股票家庭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1.6%和19.2%,而意大利直接持有股票家庭的比例最低,只有7.3%。从表1的第2栏可以发现,上世纪90年代,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家庭的比例急剧增加。比如,美国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家庭的比例就从1989年的31.6%上升到1998年的48.9%,接近半数的家庭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持有股票资产。

除了直接持股增加之外,共同基金和投资账户等金融中介的发展也是家庭对股票市场参与率提高的重要原因。表1第1栏与第2栏的对比表明,如果加上间接持股,大部分样本国家的家庭对股票市场的参与率都增加了一倍有余。比如美国,1998年直接持有股票家庭的比例为19.2%,加上29.7%间接持有股票的家庭,对股票市场的参与率大幅提高到48.9%。由此就产生一个问题,即通过金融中介来间接持股会增加税收成本和其它由金融中介收取的诸多费用,可是为什么共同基金与投资账户等间接持股工具还能兴起呢?原因可能在于,通过将参与和交易的决策委托给专业人士,共同基金与其它投资账户除了能提供风险分散的好处之外,还能极大地节约资产管理的信息成本。

注:除美国外,其它国家缺乏有关共同基金和投资账户种类的具体信息。由于不能把共同基金和投资账户的间接持股与其它金融资产相区分,表中对间接持股实际价值的计算有高估。此外,德国缺乏退休基金的相关信息。

数据来源:Guiso, Luigi, Michael Haliassos, and Tullio Jappelli. (eds.) 2002. Household Portfolio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事实上,如果参与股票市场的固定成本出现下降,那么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会增加。家庭参与股票市场固定成本的下降有两个来源:一是信贷约束得以缓解。总体来看,家庭负债有增加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家庭持有某种形式的债务,家庭在资产配置中所面临的信贷约束得以缓解。比方,上世纪90年代,意大利家庭的负债比例就在较低基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多,荷兰与美国家庭负债比例的上升则是缘于抵押借款和信用卡负债的流行。二是信息成本出现下降。随间接持股方式的兴起,家庭投资的信息成本出现大幅下降。同时,通过对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观察与学习,以及基金公司等中介机构对理财业务所展开的宣传推广,关于资产管理和投资策略的知识很快就变得家喻户晓。因此,随着参与股票市场的负债和信息等固定成本持续下降,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会出现增加的趋势。

此外,国别研究还表明,家庭直接持股的分散化程度严重不足。但是,对金融资产而言,家庭可以通过共同基金与间接持股来达到分散化的目的。可是,在实物资产的配置上,家庭资产组合却呈现出集中化的特征。比如,人们会选择拥有一家私营企业,而不是把财富分散在很多企业上面。此外,人们还常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由于工资收入和股价波动存在正相关关系,这也会降低家庭资产组合的分散化程度。其原因可能是,员工持股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可以诱发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三、家庭资产组合的决定因素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财富、年龄与教育是影响家庭参与风险资产投资的主要因素。越富裕的家庭所持有的风险资产占其财富的份额越高,年轻人更多地投资于风险资产,人力资本风险较高的家庭持有较少的风险资产。此外,借贷约束、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也会降低家庭对风险资产的需求。下面我们具体分析财富与年龄对家庭资产组合的影响。

1.财富对家庭资产组合的影响

家庭的初始财富是其获取财产性收入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了钱才可能用钱来生出更多的钱。理论的预测是,财富水平越高,持有风险资产的家庭的比例就越高。为考察财富对家庭资产组合的影响是否与理论预期一致,我们将整体金融财富的分布作四个等分,分别给出4个四分位数以及占总财富5%的最富裕家庭投资于股票市场的比例。表2第1栏的数字是直接持股家庭的比例,表2第2栏的数字是直接或间接持股家庭的比例。

数据来源:Guiso, Luigi, Michael Haliassos, and Tullio Jappelli. (eds.) 2002. Household Portfolio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表2表明,在所有国家,与理论预期一致,家庭对股票市场的参与率与其富裕程度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而且,随财富水平的上升,家庭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比例以更快的速度上升。事实上,财富水平从两个方面对家庭资产组合产生影响,一是随着财富水平的增加,家庭相对风险规避的程度会下降,更愿意承担风险来获取投资溢价;二是随着资产规模的增加,家庭投资组合的管理成本会下降。

以美国为例,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的家庭的比例(表2第2栏)从财富分布第1个四分位数的44%上升到第4个四分位数的86.7%,占总财富5%的最富裕家庭直接或间接持有股票的比例更是高达93.7%。当财富水平从第1个四分位数分别上升到第2、第3、第4个四分位数,财富水平分别上升1、2、3倍而直接或间接持股家庭的比例却分别上升8.7、15、19.7倍。此外,就持有私营企业股权的情况来说,贫穷与富裕家庭之间的差异特别大。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开办企业有融资需求,二是企业家精神引发对财富的执着追求,只有富裕家庭才较容易满足创业的这两个前提条件。

从表2还可以发现,就家庭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比例而言,不同国家的差异主要是由富裕人口持股倾向的差异引起的。对于位于财富分布第1和第2个四分位数的家庭而言,不同国家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比例的差异不大。对于占总财富5%的最富裕家庭来说,各个国家却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德国和意大利有近半的家庭没有直接或间接持股,而美国和荷兰直接或间接持股的家庭却超过90%(表2第2栏)。其原因可能在于,各个国家在投资环境上存在差异。比如,富裕家庭在开办私营企业时所面临的政策风险的大小、获取有关金融投资机会信息的难易程度或其它进入金融市场的成本方面都有可能存在差异。

2.年龄对家庭资产组合的影响

一个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会有不同的投资行为,年龄是影响家庭资产组合的一个重要变量。理论的预测是,年轻人更多地投资于风险资产,年龄与风险市场的参与程度之间存在单调递减的关系。即随年龄增长,家庭对风险市场的参与程度持续下降。

但是,表3的国别研究却表明,一个人的年龄与其对风险市场的参与程度有着倒U形的关系。即随年龄增长,家庭对风险市场的参与程度先上升后下降。随年龄增长,个人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先上升,到50-59年龄段个人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达到最高峰,退休后个人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开始下降。以美国为例,直接或间接持股家庭的比例从30岁以下年龄段的34.3%,上升到30-39年龄段的518%,再上升到40-49年龄段的58.3%,到50-59年龄段达到61.4%的最大值,之后一路下滑,到60-69年龄段的47.1%,再跌落到70岁以上年龄段的32.4%。其中,30岁以下、60-69以及70岁以上这三个年龄段均在平均值之下,而30-39、40-49以及50-59这三个年龄段则位于平均值之上(表3的第2栏)。

数据来源:Guiso, Luigi, Michael Haliassos, and Tullio Jappelli. (eds.) 2002. Household Portfolio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如何解释年龄与风险市场参与程度之间的倒U形关系?我们可以用参与股票市场的固定成本来对此加以解释。对年轻人来说,个人积累的财富与其预期的未来收入的比例通常较低。如果金融市场没有摩擦,那么年轻人通过借贷来增加即期消费,并进入股票市场以获取风险溢价就应该更加有利。但事实上,年轻人通常会面临信贷约束,手头拮据决定他们只能是“无股一身轻”,或只持有少量的风险资产。同时,进入股票市场涉及多种形式的固定成本,如信息成本、时间成本等,这都构成年轻人参与这一市场的障碍。此外,由于房地产具有大件投资的特征,年轻人为积累购房的首付款,也不得不更多地储蓄,并在家庭资产的配置上相应采取比较保守的投资策略。随年龄的增长,个人可以不断积累财富、信息与理财的经验,家庭进入股票市场以获取风险溢价的机会于是大大增加。退休之后的理财需求则取决于诸多因素,如老年人负储蓄的程度、股票变现的难易程度、以及针对遗产的税收政策等。

四、国外经验对江苏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启示

随着两个“率先”的加速推进,江苏居民已经积累了第一桶金,如何用好这一桶金生出更多的金就成为一个现实问题。从美国、英国、荷兰、德国和意大利这五个发达国家的家庭资产组合的研究中,可以为江苏进一步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以下启示:

1.家庭对股票市场的参与率与其富裕程度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随着财富水平上升,家庭相对风险规避的程度会下降,更愿意承担风险来获取风险溢价,增加其财产性收入。改革开放以来,江苏人均GDP从1978年的430元到2008年的39590元,升幅达到92倍。与此同时,居民净财富的积累也得到很大提升,而居民净财富的快速积累又使得“钱挣钱”(财产性收入)成为可能。因此,江苏在加速推进两个“率先”的进程中,需要更好地创造条件让更多人民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居民收入增长由“人挣钱”(职业化的收入)的单轮驱动逐渐过渡到“人挣钱”与“钱挣钱”的双轮驱动,有利于财富水平上升与财产性收入增加的相互促进与良性循环,从而大大加快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家庭在配置其资产组合时,参与风险市场的固定成本的大小起关键作用。从江苏居民财产性收入的现有结构与未来增长潜力来看,直接或间接持股获取的资本利得、股息与红利收入,以及由房屋出租所带动的物业收入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创造条件让更多人民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的政策着力点,就应该是进一步降低居民参与股票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固定成本。参与风险市场固定成本的下降,特别有利于那些只相信最古老的理财方式、赚钱存银行、流动性过高的“存钱族”,以及那些信息渠道狭窄、缺乏理财知识和方法、不愿承担任何风险的“抵触族”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取得部分财产性收益。

3.从降低居民参与股票市场的固定成本来看,一是推动江苏企业直接融资的步伐。由于居民在直接持有本土上市公司股票时具有信息优势,本土上市资源有利于居民股权文化的培育。二是倡导基金理财与轻松理财。共同基金不但能为居民提供风险分散的好处,还能极大地节约家庭资产管理的信息成本。基金投资为江苏居民提供了间接持股的主渠道,使那些工作繁忙、有空赚钱、没空理财的“穷忙族”得以分享证券市场的收益。三是培育健康的理财文化。健康的理财文化要求居民从风险管理、子女教育、退休管理和财富管理等四个方面来优化配置其家庭资产组合,实现财产性收入增长与个人及家人生活安心、富足、健康的“双赢”。相反,那些将每个月的工资消费殆尽、存不下钱的“月光族”,以及那些盲目追求高回报、不顾高风险的“好高族”都是不健康的理财方式。

4.从降低居民参与房地产市场的固定成本来看,一是缓解居民房地产投资的信贷约束,促进房地产一级市场的投资。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以及人口与土地资源的约束决定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向好。居民通过进入房地产一级市场,可以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并战胜通货膨胀对财富的侵蚀。二是降低房地产二级市场的交易成本,便利实物资产与金融资产之间的转换。因为随老年社会渐行渐近,年长家庭会降低其持有的风险资产的比例,存在将大房换为小房或是搬迁到小孩处尽享天伦之乐而变卖现有住房的需求。这就要求实现住房市场与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并满足居民将其变现出的流动资产配置到其它金融资产上去的需求。与此同时,城市化的推进也要求有从一手住房到二手住房再到租赁住房的多层次的梯度供给。三是提升家庭房地产投资的流动性,优化居民沉淀在房地产的大额资产在消费与风险金融资产上的配置。事实上,中国与美国不同。美国目前急需的是“去杠杆化”,增加储蓄减少消费。对中国来说,适度的“加杠杆化”则有助于启动内需,短期内有助于应对金融危机,长期内有助于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

5.从降低居民创办私营企业的固定成本来看,一是解除金融、电讯、医疗、交通运输、文化媒体与教育等领域的管制与垄断。解除管制可以极大地拓宽江苏居民在实体经济的投资渠道,促进民间财富的充分涌流,降低部分先富起来的居民创办实业的进入成本。创业成功一方面可以为企业主带来丰厚的财产性收入与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还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很多人的职业性收入问题。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但有利于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进一步提升,还将在长期内使江苏经济的结构更加优化、增长更具活力和可持续性、发展更具科学性、成果更具共享性。二是大力发展中小型信贷机构,便利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事实证明,草根性、社区性与低成本的信贷机构可以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从而降低江苏部分先富起来的居民创办实业的融资成本。孟加拉穷人银行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6.对江苏的农民来说,在目前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下,提升他们职业化收入的关键在促进农民职业的转换,非农产业与农业的生产率差异可以大幅提升农民工的职业化收入。可是,在规模经济、贸易成本与要素流动的作用下,非农产业在城市高度集聚。于是,农民职业的转换会伴随农民在城乡间的流动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但是,农民工的市民化却离不开农村土地市场的改革。给农民带来的财产性收入可以作为他们进城的启动资本,让他们成为城市的一员而非城市的盲流。一部分农民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而那些选择留在农村的农民则有望获得更多土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也会促进他们收入的增长。具体而言,一是在谋划下一步中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更多地以人为本,更多地关注土地上的人,而不是人脚底下的土地。二是尝试打通土地市场与金融市场的通道,使更多的土地能够进入市场去发挥它的信用功能。这样,大量依靠土地的产出来维持生存的农民便有可能通过土地的资本化,转变为在城市就业或创业的市民。三是江苏在推动城市化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在城市更多地投资于实物基础设施,以更好地实现共享、匹配与学习的集聚优势。在农村地区则更多地投资于可携带的人力资本,并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与可移动性,以更好地促进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

参考文献:

[1]Campbell, John Y. 2006. “Household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e, 61, 1553-604.

[2]Guiso, Luigi, Michael Haliassos, and Tullio Jappelli. (eds.) 2002. Household Portfolio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3]Markowitz, Harry. 1952. “Portfolio Selection”, Journal of Finance 7, 77-91.

家庭投资理财论文篇(5)

一、首先要了解每个人、每个家庭为什么离不开理财投资

1、生存的需要。人的一生要不断解决三大类问题:一是健康问题,二是财务问题,三是法律问题。所以发达国家一般富裕阶层和企业家阶层都要有自己的私人医师、私人理财师和私人律师,帮助自己处理和解决健康、财务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尤其是财务,人们要生存,每天都要挣钱、花钱,如何挣好钱、花好钱,这是人生一辈子需要面对的课题。解决得不好,成为穷人,解决得好,成为富人。而要想解决好这一课题,就离不开理财投资。

2、致富的需要。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已造就了第一代富人,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形成,而且越来越大,中国人富了,就需要寻求更多的投资渠道,使自己的财产不断保值、增值,否则存在银行里只能贬值。目前全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年年攀升,居高不下,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只会存钱,不会投资。请看表(一):

16万亿元,这在一个中等发达国家是一年的发展流动资金,而中国只是用存款的方式放在银行。如何将这16万亿元的存款引导到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上,这对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人民财产的保值增值都将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经济及个人致富都有好处。

3、规避风险的需要。资产的存在方式无非有两种:或缩水,或增值。当然谁都愿意自己的资产不断增值而不希望缩水。然而无论您是富人还是平民百姓,无论您是愿意还是不愿意,每天都要面对一只无形的杀手(通货膨胀)在时刻侵蚀、吞嚼着您的资产,使您的资产不断缩水!

如果通胀率在20年内保持3%不变,消费者物价指数会翻一倍。不可回避的现实是:我们现在手里的钱,20年后将贬值一半。如表(二):

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通货膨胀,如果我们不学会运用理财投资的知识使自己的财产保值增值,那么我们辛辛苦苦挣来的钱,过15年、20年,究竟还能剩多少?

有了家庭理财投资的愿望,家庭理财投资的第一步应该怎么迈呢?

二、家庭理财三定律(三、三定律)

1、不管收入多少,每月养成习惯:将收入的30%先存起来,做为自己理财投资的原始资本积累,然后再消费。

2、每年完成30%的投资收益率。

3、每三年使自己的资产实现翻番(增值100%)。

家庭理财三定律是检验每个想理财的人是否迈出实质性理财投资第一步的试金石。仅有理财的愿望,而不改变先消费后储蓄的习惯,永远进不了富人圈,即使是爆发户,也会很快消耗掉自己的财富。只有每月将家庭总收入的30%强迫自己先存起来,然后再消费,这才进入了家庭理财投资的实动阶段。

家庭理财三定律为每个家庭制定了理财投资的最基本目标(月目标、年目标、三年目标)。只有不断实现“月三(30%)、年三(30%)、三年翻番”的理财增值基本目标,才能逐步规划和完成家庭理财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如结婚、育子、购房、敬老、养老、防病等基本生活目标及深造、创业、旅游、购车、娱乐等提高生活品质的目标)。

家庭投资理财论文篇(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100029)

【摘要】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经济学变量和预期对居民家庭资产组合结构都会产生影响,其中预期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本文利用最新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了预期支出与风险偏好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对于理解家庭资产组合选择具有一定意义,同时对于理解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家庭资产组合;预期支出;风险偏好

一、引言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资产组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状况。因此理解中国家庭资产组合的构成及其决定因素对于经济学理论研究和当前我国的政策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资产投资组合理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很多学者也从实证角度为这些理论提供了证据。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投资者的行为和经典的投资组合理论倡导的原则并不完全一致。

以前学者的研究已经证实经济和人口统计学方面的因素,比如财富、收人水平、就业情况、年龄、性别以及教育水平等都可能会影响个人和家庭资产投资组合的选择。此外,还有些学者研究发现投资者的健康状况显著地与其资产投资组合有关。

中国十二五规划强调要大幅度增加居民工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系统。这些措施无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增加工人工资影响预期收入,健全的社会保障系统影响预期支出。那么这种预期是否影响家庭资产组合?本文拟用微观数据对影响家庭资产组合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在目前中国资产组合研究中,鲜有将预期因素考虑进去的,因此本文将在研究中强调人们对未来预期支出的影响。

二、数据和变量

(一)所用数据

如前所述,本文采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简称CHARLS)。CHARLS是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持的项目,在我国每两年追踪一次,目的是收集能够代表年龄在45岁以上(可能小于45岁)的中国居民的信息。2008年秋季在我国甘肃和浙江两省进行了预调查,计划2011年在全国多个省份开展调查。我们使用的是2010年11月更新的最新调查数据。甘肃省和浙江省分别代表我国相对贫穷和相对富裕的地区。这个调查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个人和家庭各个方面的数据,例如个人和家庭财产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等。这是通过科学方法进行抽样,筛选出1570个家庭(包含2685个个体),然后进行调查访问获得的一组数据,可以代表中国城市、农村和年龄的组成情况。本文感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提供CHARLS数据。

(二)变量

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变量如下。

(1)财富和资产。CHARLS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有关家庭资产方面的数据,例如总资产、房屋资产、生产资产、金融资产、风险资产等。我们把所有资产分为两类: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风险资产包括股票、基金以及借出款。之所以把借出款归为风险资产,主要是因为个人间的借出款有较高的违约风险,有理由将其归为风险资产。

(2)预期支出。预期支出是指个人或家庭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支出的预期。CHARLS提供了丰富的个人和家庭支出信息,我们将预期支出定义为个人或家庭本年度支出乘以通货膨胀率。这是因为,第一,每个家庭每年的支出一般具有连续性,不会产生很大变化,那些因突发事件造成的意外支出由于没有预期到,反而不会对现在的资产组合产生影响。第二,人们又能切身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对未来支出便附加了经通货膨胀率调整一个心理预期。因此,我们将未来一年预期支出定义为个人或家庭本年度支出乘以通货膨胀率,这是合理的。

以往的研究多是分析财富、就业、健康等对资产组合的影响。本文认为,我们给出的全新定义――预期支出是对这些因素的综合,是更加一般化的分析。因为个人的财富根本还是为了其未来消费(即支出),就业状况和健康情况也是通过影响预期支出而对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起作用的。所以,定义这样一个变量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分析这样一个变量对风险偏好(表现为资产组合)的影响也是前人很少涉及和研究过的。

(3)其他控制变量。与其他研究类似,本文也涉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如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等。我们可以据此分析这些因素对家庭资产组合的影响。我们区别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他们资产组合的结构受各种因素影响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结果及其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 全样本 甘肃 浙江

城市 农村 所有 城市 农村 所有 城市 农村 所有

年龄 58.51 58.68 58.61 58.35 57.98 58.10 58.59 59.57 59.05

受教育年限 2.61 2.04 2.29 2.85 2.02 2.29 2.47 2.07 2.29

家庭资产总值(万元) 52.40 9.31 28.33 12.50 3.38 6.39 73.65 16.76 47.35

家庭预期支出(万元) 2.74 1.73 2.17 2.25 1.48 1.73 3.00 2.04 2.55

家庭持有风险资产比例 0.21 0.14 0.17 0.18 0.12 0.14 0.23 0.16 0.20

家庭风险资产均值(千元) 15.51 3.51 8.81 7.39 0.74 2.94 19.84 7.00 13.90

第一,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全样本还是甘肃或者浙江,在年龄上没有明显差异。总体居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龄仅为2.29年,甘肃和浙江没有差异。然而城市居民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要显著高于农村居民,而且甘肃的城乡居民之间的差异要比浙江大一些。从表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城市和农村以及各省间经济状况的差异。城市居民的家庭资产总值比农村居民多很多,无论是甘肃还是浙江都是如此。同时浙江省居民的资产总值要显著多于甘肃省居民。

第二,从表中,我们看出17%的家庭持有风险资产,城市和农村的比例分别为21%和14%。由于本文中风险资产定义为股票、基金和借出款,因此如果只考虑一般意义上的股票和基金,中国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较小。农村家庭比城市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更低。浙江省各类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要高于甘肃省,反映了省际的差别。

第三,我国家庭持有风险资产无论从绝对值还是从占总资产的比例来看,都很小。家庭风险资产均值仅为8.81千元,占总资产的3.11%。这反映了我国家庭居民对资产的选择比较保守。大部分资产都以无风险资产的方式存在。

(二)财富水平与资产组合

我们很明显地看出,资产总值越多的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概率越大。这说明,人们的资产在达到一定数量后,便开始关注他们资产的盈利能力,他们更倾向于将资产分散化,投资于股票、基金等风险资产。

(三)年龄与资产组合

国外的家庭资产组合研究中发现,一般而言,年龄在对居民家庭是否持有风险资产影响明显。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不同年龄阶段,家庭居民持有风险资产和无风险资产的比例会有所变化。45岁以上居民对风险资产的投资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在这个年龄段得居民事业家庭稳定,同时对金融市场了解较多,有足够的精力和资金进行投资。

(四)教育水平与资产组合

家庭居民的受教育年限也影响家庭资产组合结构。我们发现,教育水平越低的居民,持有的资产种类越少,同时主要是持有无风险资产。教育水平越高的居民,持有资产的种类越丰富,投资越分散化,同时持有无风险资产的比例越高。

这反映了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家庭资产组合选择,而且那些具有较高学历的人倾向于将自己的资产分散化,并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

(五)预期支出与资产组合

无论是持有风险资产的家庭比例还是风险资产的数量,都与预期支出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预期支出越多,家庭资产组合中风险资产的比例越大,同时风险资产的绝对数量越多。

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预期支出越多,家庭居民越偏好风险资产!因为预期支出越多的家庭,其财产总值越多。该种家庭风险资产变化主要是受财富效应的影响,因而风险资产持有量越多。

预期支出占总资产的比例与持有风险资产家庭的比例是负相关关系,与风险资产持有量也是负相关关系。即预期支出占总资产的比例越大,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概率越小,风险资产持有量也越小。

虽然随着预期支出绝对量得增加,持有风险资产家庭的比例和风险资产持有量都在增加,但是这种增加是由于财富效应引起的,因为此时预期支出增加的背后是家庭总资产在增加。真正影响持有风险资产家庭比例和风险资产持有量的是预期支出相对于总资产的比例。也就是说,人们在绝对是否持有风险资产时,考虑的是风险资产占总资产的相对数量,而不是风险资产的绝对数量。

同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预期支出占总资产的比例对风险资产的“边际影响”是递减的。也就是说,预期支出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小时,对风险资产的影响很大;而预期支出占总资产的比例较大时,对风险资产的影响变小。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中国家庭资产组合的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并且分析了影响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持有各种资产的概率和数量的因素,重点分析了预期支出的影响。我们得出结论如下。

第一,财富水平、年龄、教育水平等都会对家庭资产组合产生影响。财富越多,受教育年限越长,投资于风险资产的概率越大。

第二,中国家庭资产组合选择比较保守。我国家庭持有风险资产无论从绝对值还是从占总资产的比例来看,都很小。大部分资产都以无风险资产的方式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们居民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有强烈的储蓄动机,缺乏投资欲望。同时,越富裕的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概率越大,越贫穷的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概率越小。

因此,中国未来金融产业的发展潜力很大。要使更多的家庭持有风险资产,进入金融市场,国家一方面要增加居民收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另一方面要改善居民对于未来不确定性的预期,要建立更加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制度,让老百姓放心大胆的把钱投资于金融市场。

第三,我们发现预期支出是影响家庭投资组合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真正对家庭资产组合产生影响的更重要是预期支出相对于总资产的比例,而不是预期支出的绝对数量。

因此,发展中国金融产业,国家要注意改善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提高职工工资,改善社会成员福利水平。预期改善了,人们会更多的把资产投资于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产生良性循环。所谓信心比黄金重要,正是如此。

参考文献:

[1]陈国进,姚佳.中国居民家庭资产组合研究[J].西部金融,2008(8).

[2]史代敏,宋艳.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5(10).

[3]雷晓燕,周月刚.中国家庭的资产组合:健康状况与风险偏好[J].金融研究,2010(1).

家庭投资理财论文篇(7)

关键词:家庭;理财方式;投资渠道

一、 家庭理财的含义

家庭理财规划的整体来看,它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设定家庭理财目标;其次是掌握现时收支及资产债务状况;最后是如何利用投资渠道来增加家庭财富。从概念上讲,家庭理财就是利用企业理财和金融得方法对家庭经济(主要指家庭收入和支出)进行计划和管理,增强家庭经济实力,提高抗风险能力,增大家庭效用。从广义的角度来 讲,合理的家庭理财也会节省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福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从技术的角度讲,家庭理财就是利用开源节流的原则,增加收入,节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家庭所希望达到的经济目标。这样的目标小到增添家电设备,外出旅游,大到买车、购屋、储备子女的教育经费,直至安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等等。

二、 家庭理财的方式

家庭理财方式归纳起来大致有两大类:保障型和投资型。常见的主要有储蓄、债券、股票、基金、房地产、外汇、古董、字画、保险、彩票、钱币、邮票、黄金、珠宝14种。其中,古董和字画具有丰厚的增值内涵,但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鉴赏能力,非一般人能操作;邮票在家庭收藏中较为普遍,但作为一种投资,见效并不十分明显,更适合个人的爱好收藏;外汇,其运作受国际金融形势影响,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风险性较大;彩票,近乎赌博,只能作为生活的一种调味剂。因此,最为常见的家庭理财方式还是集中在银行储蓄、债券、房地产、保险、股票基金这五种工具的运用上。

(一) 银行储蓄

储蓄是大部分人传统的理财方式,从理财的角度讲,储蓄宜以短期为主,重在存取方便,而又享受利息;长期储蓄,依现有银行利息,考虑通货膨胀和利息税等因素,钱存得越久,贬值的风险就越大。怎样合理储蓄呢?银行中有一种称为短期滚存的方法,即每个月固定存一张一年期的存单,12个月就有12张存单;一年后每个月都有一张存单到期,既保证固定利率,又可满足家庭灵活开支,如果存单到期不用可继续滚存,这样不但享受比活期高的利率,还可拥有及时调整投资方向的余地。

(二) 债券

目前债券主要分为国债券、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国债券分为凭证式国债债券和记账式国债债券。前者不可上市流通,可提前兑取,但需要支付一定手续费,特别是一年内提前支取,还不计息,因此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后者可以上市流通转让。国债利息比银行利息略高,风险性小,也不交利息税,因此较受百姓欢迎,但不易买到。企业债券是由企业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债券,收益率可能比同期国债高,但风险性也较大,有到期不能偿还的风险,购买宜选择信誉等级AA级以上的大企业。金融债券是由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一般不针对个人。

(三) 股票基金

基金会——高风险也可能高回报。投资占家庭总收入比重10%左右为宜。炒股炒基金之前最好积累一些股票和财经方面的经验,建议选择业绩优秀的股票,基金,并且多股组合,基金投资可以选择定期定投基金,从而来分散风险。按照巴菲特理论,5年-10年的投资应该赚大于赔,因此要做好长期投资的打算并保持良好的心态。

(四) 贷款买房

用明天的钱来圆今天的梦,已渐成时尚,贷款买房尤为突出。买房或者为了自己居住,或者想通过房价升温转手获得差益,不论哪种,都属于家庭中较大的一项财务开支。投资住房应考虑地段、质量,售价及付款方式、环境、物业管理和户型朝向等因素。同时还要关注房产交易的税赋政策。

(五) 保险

保险可分为保障型保险和投资型保险两种。前者重在保障,后者除此之外,还拥有投资功能。投资保险与银行储蓄、债券、股票基金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依靠机构、专家进行投资而后者依靠个人单独的力量。机构理财比个人理财不仅在于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理财专家队伍,在投资渠道上更广泛。如国债券,机构拥有发行一级国债的权利,而个人只能在二级市场上进行投资;银行机构可通过大额协议存款获得比个人储蓄更高的利率;投资机构集众人之钱而成巨额资金规模,投资风险更低;信息机构获得信息的渠道比个人要丰富和及时。因此,投资保险不仅保值,还可能获得丰厚的红利回报,获得增值。

比较以上几种理财方式,打个简单的比方:银行储蓄是家庭理财的后卫,可用于应急支出;债券可以称得上是中场,可进可守;股票,基金和房产就是先锋,会带来财富的迅速增加。而保险则是强有力的守门员,这个守门员在风险管理和家庭理财规划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 投资理财应考虑的因素

一般来说,我们选择投资理财方式的时候,一方面要综合考虑国家宏观经济形式;另一方面要考虑自身微观经济状况等因素,根据不同人生阶段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理财规划。具体可参考以下几个原则。

动静结合原则:即要使理财产品的灵活性和家庭开支计划相匹配,流动性与稳定性完美相结合。

长短兼顾原则:即选择投资理财产品,在产品期限上要有长有短,长期性与短期性同时兼顾。

高低搭配原则:即分散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高风险与低风险有机搭配。

适合为上原则:即理财无定式,并非所有投资方式适用于所有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 结语

金钱不是万能的,而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家庭生活需要金钱,提升生活品质需要金钱,因此,每个家庭须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意识,要确保家庭经济收支平衡,努力增加收入,还须善用钱财。(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