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庭休闲娱乐

家庭休闲娱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09:40:41

家庭休闲娱乐

家庭休闲娱乐篇(1)

关键词:体育;休闲娱乐;行为方式;城市居民;休假制度

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11)07-0025-04

The Entertainment Forms of Urban Residents in New Vacation System

――Take Three C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as Example

ZHOU Mei-fang, CHENG Qi-lian, WANG Yan, HAN Xi-xi, ZENG Cheng

(P.E Colleg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7, Jiangxi China)

Abstract:Documentary data method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ntertainment forms of urban resid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the vacation was rising, while the transport patterns were diversifying. Water area activities were chosen by more and more urban residents. Therefore, entertainment developers should focus on the services which are more proper to residents’ tours, and better their supporting facilities, so as to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tainment industry.

Key words: sports; entertainment; forms; urban residents; vacation system

投稿日期:2010-08-30

作者简介:周美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和运动训练学。

2007年12月16日,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新规定,从此,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和休假方案得到了实施。新休假制度充分体现了“丰富内涵、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有利发展、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充分考虑国民休闲娱乐需求等原则,新规定对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出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这些年来,城市居民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认识得到了加深,社会体育休闲娱乐项目不断增多。

体育休闲娱乐是休闲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为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现在,许多人不仅把体育休闲娱乐看成是一种体育行为活动,更把它当作为一种文化的追求,从中吸取它的营养,感受着它的乐趣[2]。所以,笔者在此探讨城市居民对体育休闲娱乐方式行为的发展变化问题,可为今后政府有关部门在制定体育休闲娱乐产业发展的新计划,采取新方法时,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意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9年10月1日至10月7日,在南昌市八一广场,九江市烟水亭公园,新余市北湖公园等地,对3个城市的居民共计346人进行了调查访问。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期刊网,江西师范大学和南昌大学图书馆等地查阅相关文献2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337份,回收297份,其中有效问卷281份,有效率为95%。

1.2.3 访谈法 对部分研究对象进行了访谈,目的是为丰富本研究内容提供进一步的了解。

1.2.4 逻辑分析法 从新休假制度的实施,到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频率、出行方式的变化,5个小黄金周(尤其是清明、端午、中秋3个传统节日)的出行选择等问题,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方法进行有关逻辑性论证。

2 结果与分析

2.1 被调查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 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在人生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意义。少年儿童经常参加该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自信心,还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体验竞争的场所;青年人经常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可以使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充满活力,认识和了解自我的社会责任和价值,缓解因平时生活工作紧张而带来的压力,改善精神面貌;中年人经常参加该活动,可以保持身体机能正常的水平,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并增加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老年人经常参加该活动,可以使他们继续与社会保持接触,提高健康水平,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3]。由此可见,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对人类不同群体均有不同的意义与作用。据此,笔者在研究中以城市居民的人口统计学归类为特征,列出性别、年龄、职业、家庭收入、学力等调查因素,具体调查结果详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人口统计学特征

从调查结果的统计中发现,调查对象偏重于中青年群体,25~45岁群体占了被调查者总数的42.3%。从职业构成来看,白领阶层占了较大比重,占50.9%,这部分群体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较高,个人的文化素养也相对比较好,经济收入较为稳定,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2.2 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行为特征

2.2.1 新休假制度对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的影响 闲暇时间的持续性和频率是影响人们外出参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有29.2%的人认为新休假制度的实施对自己外出参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访问后得知:这部分群体主要是学生、离退休人员、无业人员等;有62.4%的人认为有一定的影响。另外还有8.4%的人认为很有影响,这二部分人主要是上班族群体。由此可以证实,新休假制度的实施,给更多城市居民将带来相对多的闲假时间,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内容增加新的选择[4]。

2.2.2 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的时间选择 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对于在市内或近郊的地点参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有52.3%的人选择了“五一”、“十一”黄金周,这部分群体主要是上班族的中青年人和在校学生,其他人员所占比例较少。从文化程度和家庭收入来分析,各群体相互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有30.6%的人还选择了清明节外出,31.7%的人也选择了端午节外出,有34%的人同时还选择了中秋节出游,这部分人选择3个小长假在远郊出游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想避开“五一”,“十一”黄金周人们外出的拥挤场面。访谈后得知:这些人多数是成年女性带着孩童出行,同时也想以此弥补平时外出活动少带来的遗憾。以上结果说明了黄金周还是人们比较集中的出游首选。

2.2.3 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行的频率 从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率来看,近2年平均每年出游2次以上的占36.8%,出游1次的占51.6%。进一步的访问后得知,离退休老年人和在校生出游的频率较高,对于家庭收入方面,各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难得出游或基本不出游的人占11.6%,访谈得知,这部分人本意喜欢也愿意出游活动,由于工作的性质不同,他们的意愿往往不能随着自己的意志而转移。另外,低收入也是影响他们出游频率的原因之一,但所占比例较低。

2.2.4 参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动机 笔者认为,探讨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推力”和“拉力”因素问题,这是研究人们出游行为潜在动机的指标之一。有研究认为,活动者因为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因素可以归类为“推力”,它是由于人们的心理失衡或紧张而造成产生的驱动因素和需求,既推力是激发或创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外出需求的因素;“拉力”是指活动目的地对人们具有的吸引力,相对于“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则是活动目的地自身本质、特性、吸引物的概括[5]。因此,笔者把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的动机分为“休闲健康放松”、“增进感情”、“改善社会人际关系”3项作为“推力”因素;把“观光游玩”、“享受美食与购物”、“增长见识”3项作为“拉力”因素。

通过调查显示:从类别上看,被调查的3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的出游动机,“推力”因素(193.8%)高于“拉力”因素(161.2%);从具体的单项要素来看:“休闲健康放松”的选择比率最高,达到97.3%,也选择“增进感情”的人占88.3%,同时还选择“改善社会人际关系”的人占8.2%;在“拉力”因素中,选择“观光游玩”占68.3%,“增长见识”占62.8%,“享受美食与购物”占24.1%。

2.2.5 影响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行的主观原因 从调查的答题内容中还可以看出: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的主观原因是多样的,调查结果发现:选择“费用便宜”(即每人每次出行消费额在200元以内)的占50.2%;还选择了“项目内容吸引人”的占51.8%,选择“假期时间有限”的人占了36.7%,选择“项目内容个人偏好”的人占20.8%,选择“目的地太远不方便”的人占50.4%,显然,城市居民选择外出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原因主要考虑的是:出行距离问题,不要在外隔夜,活动项目内容经济实惠等3个方面。

2.2.6 长距离出游的空间距离选择 在城市周边地区出行的距离问题上,现代城市居民通常对实地距离远近不太考虑,即不判断到目的地的距离到底有多远,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在路途上所占用的总时间需多少[6]。所以,从被调查的3城市居民来讲,人们对长途出行的时间距离认识较看重。因此,笔者在本研究中用时间单位替代了实际空间距离供研究对象选择。调查结果显示:每个城市居民心中都有自己理想的出行距离,有51.3%的人选择1~2 h单项车程,这部分群体主要是上班族和离退休人员,其他职业群体也有,但比例相对较低。有20.4%的人选择1 h以内的单项车程,这项选择主要是蓝领阶层、下岗职工、年纪比较大的退休职工,以及成年女性带孩童出游活动群体。另外,学生之间小群体团体出游也通常选择单项车程在1 h内的目的地。有21.7%的人选择2~3 h单项车程,有6.6%的人选择了3 h以上的单项车程。在调查中发现,2 h以上单项车程的选择主要集中在社会收入阶层较高的群体中。显然,城市居民长距离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其理想距离主要是单项车程在1~2 h之内,也既距离出游者居住地在200 km以内的休闲旅游目的地是比较吸引周边城市居民前往旅游的。

2.2.7 长距离的出游方式选择 交通问题是影响城市居民出行参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因素之一。从调查中得知:目前大多数城市居民主要是与家人或朋友一起休闲出行的,也有少部分人是因为工作需要陪同他人出行的,这部分少量的群体其交通工具一般均可自备;但与家人或朋友外出,41.9%的人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共汽车,旅游专线车,火车及高铁等),这部分群体不受年龄,性别,职业,家庭收入及学历的限制,说明相当数量人倾向于选择距离较近和交通比较便利的出游目的地。有43.2%的人乘坐私家车出行,访谈后得知:这部分群体主要是家庭出游,并是男性开车,因为现代城市居民家庭拥有私家车的人数在快速增长,这为人们外出长途旅行提供了方便。显然,这种便利的条件可以增加城市居民的出行频率、出行距离和随机性,为城市及周边地区的体育休闲娱乐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另外还有14.9%的人选择了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出游,这部分群体主要是爱好自行车运动的男性青年人,年龄多在30~35岁之间。从总体可以说明,现在城市居民出游进行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公共汽车和自备私家车。

2.2.8 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的消费 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价值观决定其消费行为。调查结果显示:17.4%的人认为市内或近郊休闲游玩一次人均总体消费在50元以下最为合适,这部分群体主要集中在年长者、学生、以及一般收入的家庭;认为在50~100元最合适的人占26.6%。这部分群体主要是学生和普通白领阶层年收入主要集中在5万元以内者;认为101~200元最合适的人占28.8%,这部分群体以白领阶层、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为主,访谈后了解到这部分人家庭总体收入也不算高,由于文化水平的缘故,所以,他们的出游比较讲究质量;16.4%的人认为201~300元最合适,选择301~400元只占10.8%,人均消费在200元以上者,这部分群体主要集中在较高收入人群中,如:公司经理、技术主管人员,以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他们的收入相对稳定,且较高,家庭负担一般较轻。从总体上可以认为,50~200元是人均一次出游的最合适消费额选择。这个消费额属于中低档次价位。其中工薪阶层和学生群体占主流,显然,这也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能够承受的经济支出。

2.2.9 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对市民的吸引力 为了调查3城市目前周边地区体育休闲娱乐场所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情况,笔者列出13个活动场所,调查了市民2009年国庆节当天的到访率,结果显示,排在前5位的是:星子温泉健身沐浴、庐山石门涧攀岩,红谷滩摩天轮,梅岭漂流和仙女湖划船(表2)。可见,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各不相同。

2.3 城市居民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的期望

2.3.1 项目类型的偏好 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的偏好,最喜欢的是水域类项目(72.4%),其次是山地、森林类项目(68.1%)。除此之外,人们还偏好惊险类项目(42.6%),体能类项目(12.4%)等,当然,在调查中还了解到,这些项目的喜爱偏好除了与个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特征外,还与其文化修养及家庭经济收入也有一定的关系。这些统计数据也表明了,社会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的不断增多,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活动项目类型的选择,极大的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内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由于体育休闲娱乐产业依旧会保持较快发展的势头,项目类型将会更加丰富,城市居民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的需求也会随着人们个性的发展而进一步的扩大。

表2 2009年国庆节3城市及周边地区体育休闲娱乐

活动场所到访率

2.3.2 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的偏好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城市居民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的偏好,目前主要集中在放松、体验和享受方面,这在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当前一个时期城市居民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的需求状况。调查中也发现,对于在新休假制度有限的时间里去参加一些竞技体育项目竞赛娱乐(如去收费场馆打一场球等)的人并不多,人们普遍反映不愿意把假期时光用在对抗性的休闲活动上,当然,这除了生活区域周边的中高档体育设施和场地管理服务业不能满足需求外,也与人们缺乏运动健康知识的认识有关。社会进一步的发展,相信在有关“全民健身”运动的宣传下,以及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的普及与推广,其活动内容还会有新的推出,城市居民选择活动的项目也会得到新的拓展。通过分析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以得出:活动项目的变化与需求正在持续性的展开,这同时也证明了城市居民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的喜好在不断的交替更新。

2.3.3 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的综合要求 关于人们选择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考虑的要素,笔者从“硬件”和“软件”2个方面对其进行划分,其中“硬件”要素包括休闲活动项目内容,(如:休闲、康体、娱乐等多方面),餐饮、交通等接待方面设施;“软件”要素包括项目活动场所的环境氛围、知名度、服务与管理、安全性、项目文化特色等[7]。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在选择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时,考虑的因素主要是其知名度(69.1%),环境氛围(65.5%)、休闲娱乐性(58.4%),其次是安全性(35.8%)、特色项目(27.9%),再次是交通接待(20.2%),特色餐饮(18.3%)。说明了出行的目的是要求能够实现自我并达到心情的放松。笔者可以推测,今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是社会上一个巨大的发展市场,只要在活动项目内容及接待设施方面进行“以人为本”的改进,在国民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综合实力的提高还会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参与消费。

3 结论与建议

3.1 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行为已趋向常态化 新休假制度的实施,使得城市居民节假日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表现得常态化,并呈发展趋势,这也表明人们出游活动已成为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的出游活动意识已开始向休闲健身时代方向转型,这也是近期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市场发展转折的明显标志。因此,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注重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围绕出游活动,及提高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行为上,把该活动与“全民健身”运动紧密联系起来,与人生的现代价值观、生活方式结合起来,从而使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对城市居民的节假日产生最大的效益。

3.2 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方式的多元化

1) 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的时间主要还是集中在“五一节”、“国庆节”以及清明、中秋、端午这几个国家新休假制度制定的法定节假日,尽管这些闲暇时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从总体上说3个小长假的出游率还是较低的,人们更愿意在家中休息或者走亲访友,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 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的交通方式选择与距离之间存在着互动对应关系。现在从城市中心出发,到周边的出游目的地一般都有方便快捷的公交车辆工具直达,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乘坐私家车出游的人是日益增多,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新型出游活动的特征。

3) 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的选择,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交往与社会人际关系交往的期待与利益价值的定位。因此,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管理者应该想方设法如何提高人们的重游率,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因此,在未来的几年里,一些地方要把体育休闲娱乐事业当成新兴产业来进一步落实,为人们在节假日的休闲活动提供方便,要注重“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追求,同时实现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

3.3 城市居民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出游项目选择趋向脱物化及偏向于水域类项目 城市居民出游行动选择受物质性因素(也称硬件因素)和非物质因素(软件因素)的影响,这也说明现在人们的个人价值判断是休闲出游行为的核心,这种意识还在不断增强,这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从而导致了人们更加注意重脱物化价值需求的发展进程相同步[8]。

从另一角度分析,目前城市居民的出游活动项目喜欢水域类性内容,这除了环境氛围舒适外,另外还能够达到健身休闲放松、缓解工作压力、调节心情治疗康复的目的,当然,这些项目发展较为吸引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则是设施完善和服务周全。因此,今后其他一些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在开发时要特别注意配套设施的完善,不断地扩大其社会知名度,提高人们的重游率,同时改进管理营销方式,促进体育休闲娱乐产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钟发.和谐社会与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55)2:211-214.

[2] 卢锋.休闲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66.

[3] 侯乐荣.不同年龄人群休闲体育需要及体育行为方式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8(11):78-82.

[4] 郭晓东.休假制度对国内游流时空结构及旅游开发的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2008(5):38-42.

[5] Timmerman P .Vulnerability, Resilience and the collapse of society: A Reviewof Models and Possible climatic Applications. Toronto, Canada: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Totonto, 1981:237.

[6] 卢冬梅,简玉华.南宁市城郊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2007(2):101-105.

[7] 史琴.休闲理论与行为分析[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314.

家庭休闲娱乐篇(2)

关键词:休闲体育 兴趣 内涵 功能 特点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工作的机械化、自动化、电子化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人们的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为人们进行休闲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休闲体育作为休闲活动的主要内容,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它是一种文明、健康、科学的余暇生活方式。它不仅可以促进个体的生活健康,满足个体需求,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人格,端正国民的人生态度和道德情操,而且还可以提高国民的文化水准,改善生活风气,使国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的升华和提高。

1 休闲体育的兴起及其内涵

1.1 休闲体育的兴起

随着后工业时代和消费社会的来临,劳动时间缩短,人们对闲暇生活越来越重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使休闲体育进入人们的休闲生活成为可能。自20世纪中叶开始,面向大众的休闲体育首先在发达国家继而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发展起来。1956年,法国、瑞士、波兰等11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赞助下对“闲暇时间”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引起了各国对休闲生活及体育运动在休闲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的研究和关注。20世纪70年代,欧洲娱乐会议发表了“休闲与娱乐”,欧洲共同体也通过了“大众体育”,旨在促进大众休闲体育的发展,提高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随后,休闲体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越来越普及。在工业社会创造的丰富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基础上,人们积极主动地追求和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乐趣,以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充实,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休闲体育中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体力支出降到很低的限度。营养过剩和运动不足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等“现代文明病”,正逐渐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向人类发出警告,按照用进废退的原则,人类的发育将是片面的、畸形的。体育具有健身、竞技、游戏、娱乐等属性,具有改善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体机能水平的作用,体育的这些属性正迎合了休闲活动的需要。因此,把休闲文化重新构建的休闲体育已经成为现代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休闲体育也同时成为当今的主流体育思想。

1.2 休闲体育的内涵

休闲就是人们为了休身养性、愉悦身心、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在可自由支配时间内,自主选择自己爱好的活动。当人们把某种体育项目用于休闲娱乐时,则可以看作是休闲体育。因此,我们把休闲体育定义为:人们在余暇时间所进行的、以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和愉悦身心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文化品味的体育活动。

对于休闲体育的概念,本人认为应当从以下4个层面来理解:首先,休闲体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余暇时间里进行的体育活动。在充分享受运动本身带来的乐趣同时,进行放松与消遣,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其次,休闲体育是1种非功利性的活动,它追求的是运动本身带来的乐趣,这种乐趣可以是1个人独享的,也可是某个体育群体所共享,如刻意追求竞赛成绩及成绩背后带来的丰厚奖金,变成渔利和谋生的手段,就会背离休闲体育的性质。再次,休闲体育不是纯粹的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体育运动,而是以体育活动为手段,寻求身心健康、获得愉快情感体验、提高生活质量的1种运动方式;最后,休闲体育是人们在余暇时间里进行的1种自发性的主体活动,具有能够直接满足主体的身心发展需要,良好的情感体验会更加激励主体的参与性与自觉性,形成需求与满足的良性循环,不断促进主体的全面发展。

2 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

2.1 强身健体。

既是休闲体育,当然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功能,通过身体活动增进健康,达到身心和谐统一,这是休闲体育的本原功能,在此不想多说,主要说一下休闲体育的社会功能。

2.2 娱乐与享受。

人们所从事的休闲体育活动,没有竞技体育激烈的对抗性,且可以回避因失败而产生的消极心理,不必肩负成败胜负的责任,无论在精神上还是体能上都不存在任何压力,人们可以在闲暇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活动的项目、时间、依据自己的意志和想法,自由自主,轻松愉快的从事身体活动或欣赏休闲体育活动,从而忘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一切苦恼、痛苦,在精神上获得一种解放、自由和快乐。

2.3 促进人际交往。

休闲体育不仅是休闲娱乐、健身的载体,也是消除孤独寂寞,拓展交际,增进情感交流及交友的剂。人们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可以结识许多不同身份、年龄、性别的人,丰富精神生活和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无论在学校、商界、家庭、单位同事之间,休闲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情感交流的有效途径,可以说休闲体育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桥梁。

2.4 拉动消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休闲体育给社会带来的经济产业远远大于社会对它的经济投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多,消费观念的变化,国民体育意识增强,体育消费逐年增加,人们已经具有享受休闲体育消费和服务的经济能力,因此,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产业化运行机制,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休闲产品与服务,以满足人们花钱买休闲的愿望。

2.5 使家庭和谐团结。

新时期我国家庭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在闲暇时间,家庭成员欢聚一堂,共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调节家人生活节奏,活跃家庭精神文化生活,增加家庭欢乐气氛,强化家庭内聚力,使家庭和睦团结,维护社会稳定。

2.6 导正社会风气。

在闲暇生活方式上,人们往往存在两种态度,即“积极”和”消极”态度。在闲暇时间,人们如果不用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来填充,就有可能出现“闲而生危”的情形。据有关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者90%是处于闲暇时百般无聊的状态下从事犯罪行为的,文明、科学、健康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所追求的是一种健康、崭新的现代生活目标,它是社会成员排遣精神压力,散发心中郁闷和青少年发泄积蓄精力的一个安全释放口,它可以冲击并抛弃落后、愚昧、腐朽的不良生活习惯,抵制精神污染,引导社会风气,促进安定团结。

3 中国现代休闲体育的特点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人们从事休闲体育提供了物质保障,同时科技的发展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空余时间,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休闲体育给生活带来的种种好处并投入到休闲体育中的活动之中去,体验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所获得的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感。休闲体育也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内容,并具有当代的诸多特点。

3.1 形式更加多样化,且具有强烈的刺激与冒险性。

首先,社会的进步使得一些传统项目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如武术、气功、散步、跑步、徒手体操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以科学的手段探索了它们的健身价值;其次,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一些高消费的项目得到了发展成为休闲娱乐的主要内容之一,如现代的网球、游泳、旅游、家庭器械健身、高尔夫、保龄球、赛车、摩托艇、滑翔翼、山地自行车运动、登山、攀崖、热气球等;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与人们回归大自然的趋势相适应,休闲体育也向着山林野外发展,如定向徒步越野、登山、攀崖、野外旅行、山地自行车运动、郊游、探险、滑雪、滑冰、雪上摩托、沙滩排球等;此外,休闲体育发展的空间也在不断地扩大,由陆地向着水上与高空方向延伸,如划船、赛艇、帆板、水上摩托、潜水、冲浪、滑水、钓鱼、游泳、木筏漂流、热气球、跳伞等。

3.2 与学校的体育紧密相连。

随着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体育也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学校不再是竞技体育的摇篮,而是向着健身娱乐方向发展,成为追求“健康第一”的娱乐体育、快乐体育。学校体育不仅是休闲体育的主要活动内容,更是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休闲体育的研究、指导、组织和经营管理人材的主要基地,以适应社会对休闲体育的需要。正是有着高深造诣的体育人材,透视了休闲体育存在与发展的价值,使得休闲体育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1983年,著名学者于光远先生提出学校体育要发展“玩”的文化,卢元镇教授在80年代也指出:学校教育应担负起对消遣教育的任务。

3.3 具有强烈的个性选择倾向性。

人们在从事休闲体育时,其对项目的选择具有明显的个性意识特征,可以不直接接受任何个人、组织和团体的约束,基本上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等来选择体育活动项目及其活动方式与时间,以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3.4 娱乐性与随意性。

休闲体育不像竞技体育那样具有强烈的对抗性与严格的规则性,也不像古代的祭典活动那样具有严厉的礼仪约束。无论从时间地点还是从内容形式上来讲,都有很大的随意性,这是休闲体育让人能彻底放松身心的主要特征之所在。

3.5 以有氧运动为主。

人们在空闲时间里都想求得休息、轻松和自由,因此大多数人都想通过体育活动来消遣空余时间并放松精神,对那引起容易造成肌肉酸痛、身体损伤或肌肉痉挛的激烈运动是不乐意涉足的。在有氧运动下,肌肉收缩时不会产生过多的乳酸和代谢产物,乳酸也不容易在血液中堆积,因此容易引起不适感和疲劳,而且运动中和运动后都有愉快的情感体验。

4 目前中国休闲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人们对休闲体育的认识还不够

目前大部分人对休闲体育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低的阶段,仅仅认为休闲体育只是闲暇时间里的一种放松、调节,对它的其他价值、功能的认识还不够。而且从地域上看,东部沿海地区比中、西部要好得多、这可能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当地政府的宣传力度有关。

4.2 休闲体育场所、设施及服务发展滞后

近年来,休闲体育活动场馆、设施状况有所改善、有调查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休闲体育健身场所90%以上是近三、四年开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中国休闲体育活动的开展。但是也应同时看到,在体育资金的投入、运动场馆和器械的建设方面,距离广大群众实际需求以及与发达国家标准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中国体育用地面积人均为0.62m2,而发达国家超过22m2,美国达到142m2。

4.3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缺乏科学化管理

近几年休闲体育产业成为投资的热点,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不够,很多项目一哄而上。许多投资者市场管理水平不高和对市场的把握不准,在缺乏社会调查的情况下盲目上马,结果造成项目结构失衡,有些项目供大于求,导致行业内部恶意竞争,经济效益低下,资源浪费。

5 发展中国休闲体育的建议

(1)提高管理部门及各级领导对休闲体育的认识,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周期性地进行宣传,形成宣传教育网络系统,并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改变宣传教育方式,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文学电影、音乐等媒体进行引导性宣传,达到激励国民树立正确的休闲观,形成“人人参与休闲活动的现象”,使休闲体育“生活化”。

(2)大力发展休闲体育产业,是实现中国休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国家财力有限,人们对休闲活动需求剧增的情况下,推动休闲体育的社会化、市场化,拓宽渠道,可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措施,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金以多种形式参与休闲运动的建设、运营与生产,政府在征地、建设、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同时政府应加大对休闲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宏观调控,合理规划、布局,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休闲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充分利用丰富的户外资源来开展休闲体育活动,但应避免休闲体育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各级主管部门应加强科研,成立休闲体育科研机构,办好各种休闲体育刊物,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实用性、趣昧性强的图书、音像等,以满足广大群众休闲娱乐的需要;加强休闲体育器材用品的开发研制,生产不同类型、功能、价位的新型休闲健身器材,以满足不同层面人群的需求;积极培养休闲体育指导员,建立咨询机构,保证中国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发展初期的中国运动休闲市场[J].体育学刊,2003.

[2]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

[3]张永科,王宁,杨兰生.现阶段我国休闲体育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

[4]闻一平,王少春.论休闲体育的价值[J].浙江体育科学,2004.

家庭休闲娱乐篇(3)

全纳娱乐活动在美国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要了解全纳娱乐活动,首先必须对全纳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 、全纳及其相关概念

全纳是一个由英文“Inclusive”翻译过来的名词,也有人主张将其译成融合。全纳概念的出现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民权运动。它以西方个人自由、社会平等等价值为社会文化基础;倡导“零拒绝”的哲学。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民权运动者提出了“分开就是不平等”的口号,要求不同种族、群体平等参与社会生活。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的全纳教育的全新理念又将全纳的概念推向一个更高层次。全纳教育要求改变对残疾儿童的隔离教育状态,让残疾儿童回到正常的教育环境中,与同龄儿童一起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在全纳社会的背景下,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得到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人人都能有尊严地介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活动也不例外。

二 、全纳与特殊娱乐活动

1.特殊娱乐活动

特殊娱乐活动是指为有特殊需要的人、特别是残疾人提供的娱乐和休闲活动安排。为满足这些特殊人群的需要,往往需要对一些一般的公共服务或设施做一些改变。像特殊或适应性运动,如特奥会或轮椅运动等都属于特殊娱乐活动的范畴。在特殊娱乐活动中,残疾人与健全人的活动处于隔离状态。

2.全纳娱乐活动

全纳娱乐活动即是指无论在公共娱乐活动还是私人组织的娱乐活动中,完全接纳包括残疾人在内的每个人,为他们的娱乐活动提供充分的机会,并将其融入主流(传统意义上是健全人参加的)娱乐活动中。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纳娱乐活动在北美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它是残疾人人权得到尊重的一种反映。

对全纳意义的充分理解对于有效地开展全纳娱乐活动是重要的。全纳既包括对残疾人身体方面,又包括对他们参加社会活动方面的完全接纳。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全纳娱乐活动的广泛开展,美国学者认为应该培养人们的下列意识:

(1)在娱乐活动中,残疾人与其他人一样,有相同的选择和机会。

(2)每个人由于其本身的特点而得到别人的接受和赏识。

(3)每个人不受残疾的影响,能与志趣相投的人交友。

(4)每个人无论其能力水平如何,在社区娱乐活动中,都被认为是个有价值的人,并受到他人的欢迎。

(5)每个人都能很容易地接近和使用所有的娱乐设施和场地。

(6)为每个有需要的人提供适应、方便和支持,以便于每个人都能在社区娱乐活动中获得同等的益处。

由于全纳与特殊娱乐活动的重点在于为残疾人提供娱乐体验,故美国的全纳体育专家认为,应将特殊、全纳娱乐从治疗性娱乐中独立出来,使其成为娱乐与体育活动的一个分支。

三、教育在全纳娱乐活动中的作用

根据美国的残疾人教育法,教育者不仅要将娱乐活动看作是改进残疾人身体机能的一种手段,还应将其看做是残疾人需要获得的一种终身技能。因此,学校应利用休闲教育来帮助残疾学生建立正确的休闲态度和获得休闲活动的技能,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目前,残疾学生休闲教育课程受到教师们的普遍欢迎。人们期望残疾学生休闲教育在公立学校将继续得到发展。

美国的大学为残疾学生制定娱乐活动计划具有增长之势。学校为残疾学生提供运动、户外娱乐活动、演讲、特殊比赛和休闲咨询的机会。对这些活动的管理有的是由为残疾学生提供服务的办公室管理,但更多的是由传统的校园娱乐服务系统来管理。

在美国,所有类型的娱乐性活动提供者需要不断接受全纳和特殊性娱乐服务的新信息,因此,相关人员的继续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为残疾人服务的态度、将要进行的计划中关于全纳环境的讨论和残疾人活动领域与便利的设计等。

四、计算机在残疾人休闲咨询与娱乐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随着全纳和特殊娱乐计划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个体和家庭需要休闲活动咨询。高水平的专业人员进入到休闲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相关服务。在休闲咨询与娱乐活动中,计算机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咨询师通过计算机帮助残疾人查找休闲的资源和机会,对残疾人的休闲兴趣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不同残疾人的休闲计划;残疾人可以不受其残疾的限制在计算机上模拟打高尔夫球、到洞穴探险、到大峡谷徒步旅行和体验其他刺激性较强的活动。有美国学者指出,当残疾人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能进入到一个虚拟的世界时,他们忘记了自己由残疾带来的诸多不便,能与其他人正常地交流与沟通。

五、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残疾人参加户外娱乐活动

为残疾儿童开设的全纳夏令营越来越多,有残疾儿童的家庭参加家庭夏令营的比例在不断增高。这种全纳夏令营使健全与残疾儿童双方都能在人格、社会和技能发展方面获益。

传统上,运动场的建设不能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那些有身体残疾的儿童常常被排除在运动场活动之外,这使他们产生一种社会隔离感。但是,现在有一种趋势,就是利用综合性设计的运动场来满足包括残疾儿童在内的所有儿童的需要。

残疾人户外活动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例如,残疾人对打高尔夫球的兴趣日益提高。据统计,美国现在有10%的残疾人在打高尔夫球,有35%的残疾人想成为高尔夫球手。美国高尔夫球协会为残疾人参加高尔夫球运动提供支持。不少州有专业人士为残疾人提供高尔夫球教学课程。许多高尔夫设备生产商生产了满足残疾人高尔夫球手需要的辅助产品,如市面上能购得为残疾人使用的单骑高尔夫小车。有关出版机构发行了残疾人高尔夫球课程学习指南方面的书籍。

在美国有专门的组织机构出版书籍和开设网站,为残疾人户外活动提供咨询指导和其他服务。当在为残疾人制定户外活动计划时,他们将户外娱乐设备的改进和花费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

六、启示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来讲,中国有着庞大的残疾人群体,如果将他们排除在娱乐、休闲活动之外,这将是社会的耻辱。在某种意义上说,为普通残疾人娱乐、休闲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其社会价值和影响远远胜过对残疾人竞技活动的关注。目前,我国了解全纳娱乐、残疾人休闲活动概念与含义的人为数甚少。美国全纳娱乐活动的发展为我国普通残疾人娱乐、休闲活动的发展提供了下列启示:

(一)全纳、特殊娱乐和残疾人休闲活动要成为人们能普遍接受的概念

我国在关于普通残疾人娱乐活动方面,要更新观念和理念。这除了立法的问题外,还有公众的心理接受问题。广大的健全人要认识到,只要健全人多一点点爱心,对残疾人多一分理解,在制定有关计划时,考虑周密一点,在有关设施上做一些改进,残疾人是完全能够与健全人一样进行各种各样的娱乐、休闲活动。为了尽快转变观念,各级、各类主管部门的领导可以有意识地制定相关政策并创造一定的条件,如首先要打破残疾人与健全人娱乐、休闲活动管理的条块分隔状态等。

(二)尊重残疾人,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与帮助

要尊重残疾人的人格以及其他各方面的权利,各类人士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与帮助时,切忌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而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进入到残疾人的生活中。

(三)在娱乐与休闲活动中,提倡残疾人与健全人的双向融合

既要鼓励残疾人全面参与到传统上是健全人从事的活动中,也要鼓励健全人参与到传统上是残疾人从事的活动中。这样做将更有助于残疾人与健全人的理解与沟通,也将更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四)重视残疾人娱乐、休闲活动的教育

家庭休闲娱乐篇(4)

关键词:民国时期;休闲教育;实施;影响

中图分类号:G40-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3)03?0252?05

民国时期,当时政府已经认识到休闲对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巨大影响,虽然休闲教育在当时很少提倡,但民国十二年有全国教育联合会有缩短假期及废除星期放假之建议,民国十三年又有切实设施休闲教育之公决。形式上以社会为学校,把教育伸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社会生活保持紧密的联系。同时,提倡以生活为教材,打破教育科目与教材的限制,把生活的需要作为教育的需要,根据生活教育的原则确定教育内容。[1](83?85)本文主要对民国时期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期了解民国时期休闲教育的总体概况。

一、民国时期对休闲教育的理解及

实施动因

民国时期,学者们对休闲教育的理解主要有如下几种观点:休闲教育(leisure education),当然指作业时间之外,别有所活动,藉为完成作业上之教育目的。休闲之活动,学校方面需充分利用,休闲教育即学校教育之一;休闲教育之责任,即学校教育责任之一;非学校教育之外,别有所谓休闲教育;更非学校教育责任之外,别有所谓休闲教育之责任[2](1)。有学者认为,教育是针对生活的,教育是改造生活的,休闲生活是生活的一部分,休闲教育也是教育中的一个部门,他是培养被教育者参加各种正常休闲活动的兴趣及娱乐事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使他在工作之余,从事于各种高尚活动以调剂身心的一种教育,简言之,他是解放精神调剂的生活的一种教育。[3](14)还有学者认为,

休闲教育就是一种利用休闲时间,提倡正当娱乐,充实休闲生活,改善休闲方法,以陶冶情意培养兴趣、解放精神、恢复体力而促进人生整个的向上与社会幸福的增加的教育。[3](4)由于民国时期的民众休闲教育普及乡村,民众休闲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内涵,即民众休闲教育是调剂民众们劳苦的疲乏的生活最需要的一种教育;它也是使用各种教育的力量和方法,来训练或指导民众,使有利用空暇时间的知识、技能、和道德的教育。[4](9?10)从对民众休闲教育的解释,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第一种解释是民众生活劳苦,精神上需要解放,生活上需要调剂,则民众休闲教育的动机是劳苦疲乏的调剂教育;第二种解释是为民众谋休闲娱乐养心陶冶情操的教育,准备有益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是为机会教育。在那个时代,教育是需要去适应环境,民众休闲教育也是因时利导适应当时社会生活的需要。同时,学者们对休闲教育内涵的理解主要是基于当时的民众教育的基础,并依赖于民众教育,其目标都是为了提升民众们的休闲活动与休闲生活。

民国时期,休闲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面之一。无论在学校教育或民众教育的任何阶段,政府对休闲教育都比较重视。实施休闲教育,必先研究民众在休闲时间从事的具体活动及事项,而后决定如何实施之,其出发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从教育方面来看,民国时期民众们不知道如何消遣,是不能够充分利用休闲时间和善于利用休闲。因此,休闲教育便应该以教导民众如何利用休闲与如何善于利用休闲为出发点。是否能够把休闲当作

收稿日期:2012?12?11;修回日期:2013?01?25

作者简介:金雪芬(1978?),女,浙江温岭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休闲教育.

有益于身心或社会的工作,才是善用休闲。在这一历史时期,办民众教育的人,举办茶园、影戏院、俱乐部、运动场、艺术展览会等设施,扩大休闲教育的范围与力量。当然,休闲教育的范围除了正当娱乐之外,还有民众学校的教育。许多成人补习学校利用闲暇施教,民众则是利用闲暇受教,这种教育的内容虽然不是教民众如何消遣,但却指导民众利用闲暇善用闲暇。因此,从教育方面来说,休闲教育的范围应该扩大,其出发点才有意义。

其次,从经济方面来看,民国时期,就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真正有钱有闲阶级的人不多,众多民众因生活的压迫而没有休闲。休闲教育如果是为贫民设想而具规模地倡办民众学校职业班授予知识,其经费来源是个大问题。接受休闲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成年及青年,依当时中国社会组织和农村经济状况来看,以职业教育为出发点的休闲教育的开展,经济因素是实施休闲教育的又一个出发点。因此,经济问题是民国时期休闲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民众的休闲教育

民国时期,民众的休闲教育普及乡村,其功能与目标,其休闲教育的开展主要是通过休闲教育实施的机关、实施大纲、实施的组织以及通过诸多休闲活动的举行来实现休闲教育的丰富内容。

(一) 民众休闲教育的功能

民众休闲教育的作用就在改善休闲生活,论及休闲教育的功能也在于此。概括起来主要有八方面的功能:免除不良嗜好;普及正当娱乐;节省无益消耗;陶冶高尚情操;增加生产趣味;实施补充教育;造成优良风尚;促进社会效率。民国时期,休闲教育的实施对民众的功能一是能助成美满生活。若个人皆能善于利用休闲时间,可以个人之道德,家庭之快乐,社会之幸福,而形成个人与社会的美满与健全;二能提高道德修养。个人道德的增进,实看能否善用休闲,因为人们往往在工作之际有不良的动机,此时若环境上有正当休闲事业可以从事,是可养成高尚的习惯与态度,这有赖于休闲教育。

(二) 民众休闲教育的目标

关于民众休闲教育的目标,有学者认为,民众休闲教育的目标是:有一种利用休闲的习惯;有参见各种休闲活动的志趣;不作为一类无所谓的消遣;能作一种简易健全身心的运动;有讲述故事、谈论时政的能力与习惯;能适用休闲时间;能在休闲时养成种种良好品性与习惯。[4](9?10)以上几种目标在表面上看来,都是客观的设想,按其性质来说,应该是积极方面大于消极方面。也有学者认为,民众休闲教育的目标主要有:利用休闲以增进人格、涉猎书报、研究科学、运动肢体、欣赏艺术、听讲谈话、结合团体、旅行游览、从事善举、拜访朋友。[5](6)我们从学者们对民众休闲教育目标的理解来看,民众休闲教育的目标应是在于养成有涵养、有生趣、有品格的健全的个人。民众休闲教育对于个人来说,可以免闲居为不善的危险,对社会来说,可免作奸犯科的罪恶。其目标使个人能够利用休闲求快乐,且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三) 民众休闲教育的实施

民国时期,民众休闲教育得以实施是通过当地的实施休闲教育的机关、实施休闲教育的组织、实施休闲教育的大纲以及开展各项休闲活动等来实现的。

1. 实施的机关

民国时期,实施民众休闲教育的机关很多,如图书馆、体育场、民众茶园、博物馆、艺术院以及其他各种公共机关,自治团体等,都可以实施民众的休闲教育。在当时的中国,能够实施民众休闲教育的机关,首推民众教育馆。因为民众教育馆包罗万象,各重要的民众教育机关都可以做它的附属机关,各种民众学校也可以附属于它。民众教育馆不仅是实施民众休闲教育的中心机关,也可以做实施民众学校教育的中心机关。

自民国十七年以后,江苏各地的通俗教育馆多改为民众教育馆,在民众教育馆的组织中,休闲教育是属于教导部的组成部分,除了休闲教育,还有健康教育、生计教育、家事教育、政治教育、语文教育以及社交教育等。按照《浙江省县市民众教育馆暂行规程》第二条:关于休闲者,凡利用闲暇之指导,娱乐机会之供给,及其他改进民众休闲生活等事项属之。可见,关注休闲和休闲教育是民众教育馆的业务范围之一。除此外,上海进修补习学校扩充图书馆,提倡休闲教育,特设休闲教育指导部,组织同乐会、戏剧社、乒乓队等,举办各种学科研究会,举行学术讲座,工商业参观、交谊会、座谈会以及各种学业与康乐竞赛,并扩充原有附设的业余流通图书馆。[6](18)

2. 实施大纲

在浙江、江苏等省市都有关于休闲教育具体的实施大纲,有《江苏省立镇江实验小学休闲教育实施计划》,具体规定了实施的目标、原则、行政、教学、训练、推广以及休闲教育实施注意要点等。[3](4)1937年在《浙江教育》第二卷第二期刊登的《第三省学区地方小学休闲教育实施大纲》,此大纲由省立湖中附小拟定后,提交办事处执行委员会通过,由教育厅核准后印发各县政府,转各小学遵照执行。主要是针对浙江省学区辅导会议的会议决案而制定的,针对小学休闲教育,此大纲制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实施目标、实施原则、实施时间及项目、实施注意的事项、各小学对实施休闲教育所发生的困难问题,尽量提交该校务会议或各级辅导会议做共同研究,以谋解决而收其效等。

3. 休闲教育组织

上世纪三十年代,在国外有大规模的休闲教育组织。在法国,有大规模组织利用休闲的团体,此团体是由全国消费合作总社倡导起来的,由合作的组织到休闲的组织,1930年成立了一个休闲委员会,而后成立休闲委员会分会,并受总会的指导,一方面指导会员组织各种的团体,按时举行种种活动,如音乐、戏剧、运动、旅行、讲演等,事事皆求有教育的意义。分会举行各项活动都及时向总会报告,此组织是纯教育性的,无政治的意味,总之,这种休闲教育的团体,是倡办合作社的副产物。[7](281?282)在意大利,休闲业余组织比较发达,业余组织主要是劳工业余联合会,其成立的目的在于提倡与鼓励劳心者与劳力者工作余暇之智、德、体的均衡发展。业余联合会的活动甚多,主要有设立讲习会、成立健身团、组织旅行队、举行娱乐会、举办讲演会、编印书报、设立图书馆 等。[7](214?219)在美国有琼斯维尔的休闲教育组织,此组织由全市民众自发结合所组成,每个民众都得自由参加,来自全市各行各业,他们有一种休闲活动的计划,主要分成四种:第一种是包括戏剧,音乐以及同类事物之研究与实习等活动;第二种是运动竞赛等活动;第三种包括美术与手工等;第四种是各种社交活动。其目的在使每个有余暇的机会利用其余暇来做自己喜欢的事。

民国时期,我国的休闲教育组织基本是由实施民众教育机关来执行,主要是民众教育馆。在乡村,乡民们也有自娱自乐的团体组织,提倡民众娱乐,要使民众能够自娱娱人,民众教育机关有责任教导民众自己学习娱乐的方法,喜欢音乐的组织音乐团,喜欢戏剧的组成戏剧团,喜欢着棋的组织棋社,[8](102?104)民众们时常互相研究,那时的休闲活动总是需要休闲团体的组织,这样才能扩大休闲的活动,主要有学生组织的休闲团体、民众音乐会或歌咏团、民众剧社、业余体育会、俱乐部交谊会旅行团等团体组织。

不难看出,不论是学校学生的自治组织的团体还是民众组织的团体,就休闲教育本身而言,在民国时期很受重视,它符合当时社会各组织团体以丰富民众暇时生活的需要。

4. 休闲活动的开展

民国时期,一些休闲场所如休闲团体、民众音乐会或歌咏团、民众剧社、业余体育会、俱乐部交谊会旅行团等团体组织开展的各类休闲活动。在当时,民众教育要复兴经济、改造政治等尚力不从心,休闲教育也无从谈起。虽然休闲教育并非民众教育的主要工作,但各地的民众教育馆却以休闲教育为主要工作,民众教育馆开展的赋予教育意义的休闲活动便是开展休闲教育最好的证明,休闲活动是开展休闲教育的内容之一。

民众可以从事的休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民众活动方面有民众讲演、破除迷信、青年团体、童子军等;智能活动方面有讲演竞赛、开展览会、阅读书报、举行远足等;健康活动方面有锻炼体格、提倡卫生、扑灭蚊蝇等;娱乐活动方面有公园游览、茶园休憩、说书、电影、戏剧、音乐队等。[8](102?104)民国时期,休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是推行休闲教育的工具,休闲活动使民众正当利用休闲时间而接受教育。

总的来说,休闲活动的开展大都是寓教育于休闲中,寓教育于娱乐中。民国时期的娱乐教育与“休闲教育”、“闲暇教育”等同义,是一种在工作时间之外进行的有一定教育内蕴意义的娱乐。业余种种正当娱乐,皆属休闲教育之范畴。休闲活动的举办也充分体现了休闲教育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休闲活动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玩的文化、玩的教育。休闲活动的开展与休闲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三、国民学校的休闲教育

中国于1915年改初等小学堂为国民学校,另设预备学校,同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平行。1922年,国民学校仍改为初等小学校,取消预备学校。1940年,政府实行所谓“管、教、养、卫一体”,规定各乡设中心国民学校。由乡长兼任乡壮丁队长和校长,各保设国民学校,由保长兼任保壮丁队长和校长。国民时期的各小学附设民校,后又设中心民校,担任辅导其他民校之责任。国民学校休闲教育的开展有其必然的原因,其行政、教学、训练等设施与实施原则都是国民学校开展休闲教育的必备的组成要素。

(一) 休闲教育的行政设施

国民学校休闲教育的行政设施主要体现在休闲教育的行政组织、开展休闲教育的设备与休闲教育的环境布置。[3](13)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休闲教育的行政组织。实施休闲教育应先组织休闲教育委员会为设计指导的机构,在学校行政组织系统中,其主要任务有关于休闲教育实施计划的订定,环境的布置、校内外休闲教育的推行,休闲教育人员的分工以及其成绩管理与研究改进。其次是休闲教育的设备。学校校址的选择应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学校校舍的建筑需在简单朴素中彰显美感,学校应有教室、运动场地、绿化的园地、桌椅、黑板、游戏用地、运动器具、乐器、欣赏的图书等设施。最后是休闲教育的环境布置。布置的原则上要做的时地要适宜,形式要美观,色彩要调和,装置要稳固。布置的材料有师生搜集的,如供休闲欣赏的东西,有整理旧有的书报加以利用等。总之,学校的休闲教育是整体的,在布置的方法上主要根据休闲教育部门的不同而设不同的布置方法。

(二) 休闲教育的教学实施

国民学校休闲教育的教学实施主要有选择教材、教材纲要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首先,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是休闲教育的一般原则,教材的选择既重视其本身价值,又要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顾及学生休闲生活的需要,不宜受教科书的限制,各科关于休闲教育的材料要充分利用,尤其是涉及休闲活动方面的材料;在教学方面,各科教育游戏化代替表演化,都与注意适当的休闲有关。其次,在教材纲要方面,小学课程标准及中心学校国民学校民教部的课程标准。在小学部,设有公民科、音乐科、体育科、国语科、常识科、社会科、自然科、图书科、劳作科等。在民教部,设有国语科、常识科、音乐科。所有这些教学目标是灌输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实施休闲教育时,对于休闲时应有的知识技能的授予及良好休闲习惯的培养,休闲生活的指导。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主要有减少教学总时间、减少笔头工作、重视音乐美术等科、注意儿童兴趣、多用游戏教学方法、利用故事教学、随机设计表演、注重欣赏教学。[3](22?45)

(三) 休闲教育的训练实施

国民学校关于休闲教育训练实施的一般原则在于侧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休闲行为和休闲习惯,休闲活动的进行要在休闲训练指导下,从休闲教育的设备与布置来贯彻与实施。[3](46?55)在训练事项方面,主要侧重各种休闲习惯、休闲能力、休闲观念的养成。在训练方法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开展休闲生活的调查,休闲生活训练的机会,养成优良的休闲习惯,休闲训练能力的养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休闲观念的养成,联络家庭实施休闲教育,对学生已养成的良好习惯给予保持等。在课外活动方面,举行周末同乐会,组织各种球队,学生参加时事演讲会、读书会、故事会、音乐会、国乐队、分组下棋、写生队以及远足会等各项活动都是休闲教育训练实施不可或缺的活动。

除了学校对学生休闲教育的训练实施之外,假期的休闲生活和家庭的休闲教育也是属于训练实施的范畴。在假期,学生的休闲教育主要集中在家庭内,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家庭休闲教育在休闲生活中的指导使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休息以及有正当的消遣以调剂身心,使孩子们的心智得以健康的成长。

(四) 休闲教育实施的原则

国民学校的休闲教育实施原则是多方面 的[9](9?12),概括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经济原则。它是实施休闲教育的首要原则,若休闲设施的本身花费和参与活动的个体花费两方面的经济问题都解决了,休闲教育才能普遍之于一般民众;二是普遍原则。这里的普遍特指娱乐的休闲活动要有普遍性,才是大众的娱乐。普遍原则是实施休闲教育的条件,也是休闲教育的理想;三是兴味原则。休闲教育特别是要陶冶情操,培养趣味,它是教学法上的一个重要原则;四是自动原则。自娱娱人是普及娱乐的最高理想,中心学校或国民学校并不能包办一个乡镇的娱乐,而是担任一种领导和推广的责任,实际的活动还是由民众自己来实施;五是时令原则。如逢年过节,休闲活动的举办应适时,这是休闲教育最主要的一点;六是机会原则。因许多休闲活动是临时举办的,临时外来的电影和剧团,也可以说是一个休闲教育的机会原则;七是综合原则。一是休闲活动很多,可以而且也需要错综配合起来举行;二是教育本来是个整体,休闲教育只是其中的一面,在实施休闲教育之中可以同时连带及其他各种教育的实施,也可以把其他教育附带到休闲教育之中来,是综合性的;中心学校原负有辅导国民学校的责任,所以中心学校可以和国民学校联合起来举行各种休闲活动,中心学校或国民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校内的学生和社会的民众。

四、民国时期休闲教育的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休闲教育颇受政府的重视,休闲教育宜利民众竟胜心,多行体育竞赛;宜发扬民众情绪,举行音乐歌咏;宜提高民众审美兴趣,用图书宣传新生活。民国时期,休闲教育的实施从个人层面来讲,可以使人们身心健康;从社会层面上来讲,可以使风俗善良。人类工作之余,须有休闲,我国民众多不能善用休闲时间,也无正当娱乐,开展休闲教育无疑是民众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当下,对我国而言,现代休闲教育的研究才刚刚开始,片面追求休闲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的同时,忽视了休闲的人文底蕴,休闲教育也随之功利化。事实上,民国时期的休闲教育不论从其出发点,还是实施的机关、组织、大纲都会给中国现代休闲教育的研究提供历史借鉴,民国时期休闲教育的很多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民国时期的休闲教育既仰仗了典雅、古朴的民初之风,又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风度、气质、胸襟与学识,非靠一日之功、非毕一日之力可以抵达,休闲教育可以使人们通过创造性的休闲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追求与理念,鼓励人们把自我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现当代休闲教育不仅需要人文关怀,而且任重而道远。让国人学会休闲,启蒙中国特色的休闲教育已是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马玲亚. 俞庆棠对民国时期民众教育的贡献[J]. 教育评论, 2003(3): 83?85.

谢恩皋. 休闲教育问题[J]. 教育杂志, 1925, 17(12): 1.

阴景曙, 等. 国民学校休闲教育[M]. 商务印书馆, 1948.

樊月培. 目前各地实施休闲教育概况[J]. 山东民众教育月刊, 1932(9): 9?10.

朱智贤. 民众休闲教育之实际[J]. 山东民众教育月刊, 1932, 3(2): 6.

上海进修补校扩大图书馆提倡休闲教育[N]. 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 1941, 16(1/2): .

董渭川. 欧洲民众教育概观[M]. 中华书局, 1939.

家庭休闲娱乐篇(5)

    关键词:休闲产业 休闲消费 产业链建设

    休闲消费与休闲产业

    (一)旅游业发展拉动休闲消费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前景最为广阔的产业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回归自然、访古探幽的兴趣高涨,旅游显示出无穷的魅力。旅游这种休闲消费把旅游情结、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三者融合在一起,很受各类人士的喜爱。这种休闲消费既使消费者增加了阅历、陶冶了性情,又享受了人生、健全了体魄。随着旅游业发展,休闲产业会更突显其多元趋势。

    (二)文化娱乐成休闲消费时尚

    近年来,广西各地文化市场成为市民和游客休闲观光的重点。人们在休闲中追求文化品位、文化享受,感受文化氛围,接受文化熏陶。利用休闲时间进行文化娱乐是人们休闲消费最主要、最普遍的需求。在广西南宁、桂林等城市的市民常常选择在家观看电视、录像、家庭影院,或外出观看电影、观赏节目、听音乐、跳舞。还有的经常以亲朋好友为群体,或切磋棋艺,品尝茶艺,喝咖啡或尽情享受泡吧文化和网络文化的乐趣等。这些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使人们得到高尚有益的休闲消费,而且还可以得到高雅美好的艺术享受。从文化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报刊、图书,还是电影、音像,近年来广西各地文化市场潜力巨大。

    (三)运动休闲消费市场发展势头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人们愿意把休闲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广西各地都市的游泳馆、网球场、羽毛球场、跆拳道馆、旱冰场、男子健身房、女子健美中心、台球厅、保龄球馆、瑜珈馆等,已经成为人们节假日或休息时间常去消费的场所。像高尔夫球高消费项目也吸引了不少顾客。至于观看足球、篮球、排球、体操等比赛,更是多得不可胜数。由此可见,运动健身在广西各地都市的市场空间较大,这种休闲消费的市场前景看好。

    (四)商业街呈现休闲时特性

    现代的商业街里,商场、超市林立,各种专卖店、餐饮店、应有尽有。加之城市及城乡之间交通便利,在广西人们已将“逛街”看成首选的休闲方式,商场也就成为休闲产业最大的窗口之一。从中心城市到县城不少商厦和专卖店十分注重美化购物环境,许多商场引进盆景、鲜花、灯光喷泉、艺术雕塑乃至假山鱼池,使购物环境充满活力,成了温馨世界,让顾客在浏览购物之中得到美的享受。在南宁、桂林、柳州、梧州、北海等地不少商厦和购物中心特意辟出场地作为顾客的共享空间,实行开架售货、电脑管理,并设立咖啡间、休息厅、展览角、娱乐区等空间。还有更多的时装专卖商场推出流行服饰展览、名师获奖作品展、时装模特表演,让人领略到一种文化氛围,增添不少艺术渲染力,使顾客感觉不是单纯的购物,而是置身于特定的艺术环境中,成为一种享受。

    (五)休闲农业受到城市居民青睐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们崇尚大自然、回归大自然的生态意识不断增强,因而出现了休闲农业。在南宁等地众多城市居民利用节假日和家人或朋友到近郊的农业园和农村去从事种地、观赏、采摘等活动,亲自感受辛劳,并获得田园情调的休闲度假和轻松、愉快、宁静的精神享受。这种耕作体验、品尝消费、疗养修身型的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年广西城市居民主选项目之一。

    广西休闲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旅游产业化水平不高。首先,各旅行社大都把注意力集中在桂林、北海、南宁一些主要的旅游线路上,从促销宣传、人员组织安排及资金的投入上都重点向旅游热线倾斜,导致游客对旅游地点的选择过于集中。由于现有旅游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难免接待质量会出现问题,得不到保证。其次,旅游点营销手段太少,旅游产品品种单调,层次较低,缺乏休闲内涵。再次,各旅游景点在软硬件配套设施方面,在旅游信息传输协调等方面还欠缺很多。最后,旅行社无序竞争,使旅游市场竞相压价,旅行社生意火爆利润却平平。

    消费者消费不够理性。一是消费意识不成熟,存在盲从心理。表现在出外旅游对景点盲目选择,喜欢跟风,人家去什么地方游玩、观赏,自己也跟着去;购物时见商场打折让利就有购买冲动,只顾价格便宜,不管是否需要;休闲娱乐也喜欢随大流,不会寻找新的消费途径。二是消费权益保护意识不成熟,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缺乏正确认识。一方面不了解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当消费利益将遭受损失时,不懂得及时采取措施把未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三是消费观念有待提高。

    休闲旅游产业开发不足。目前休闲热仅仅是迈向追求生活质量的新阶段开始。温饱之后,不仅有享受可供追求,更有发展的需求和动力。广大消费者对身体健康的向往、对精神生活的渴望、对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对职业技能的寻求同样有着迫切的要求。这些都是亟待大力开发的领域。在南宁、桂林、柳州、梧州等城市对民众的精神生活和身体健康等行业产品开发较好,但其他城市可供追求的产品仍缺乏。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例,较长的假日里,旅游胜地固然游人大增,但也有相当多的人利用这一良机为自己、为子女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而花钱。在发达国家的城市里,各类图书馆、博物馆为数众多,各具特色,成为市民乃至学生的第二课堂,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这类场所,吸引的大多是附近居民,很少给假日的交通增添大的负担。由此而见,休闲产业,不仅要满足消费者旅游和购物等基本需求,从长远来看,还要满足人们休闲发展的愿望,丰富假日大餐的内容,真正把消费者在假日的各种消费需求挖掘出来并最大限度地加以满足,政府、企业、行业应予重视。

    促进广西休闲产业发展的策略

    (一) 发挥旅游带动作用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发展

    广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一些现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景区外,许多景区由于长期以来产品开发欠综合考虑,又缺乏高水平的策划包装,加上财力有限,促销乏力,因而不能对国内外市场产生更大吸引力,造成广西旅游资源没能发挥更高效益。只要增加这些景区的基本配套设施投入,加大促销力度,这些景区就能产生强有力的吸引力,既能分流过热区的部分客源,又可以扩大旅游市场的需求总量。旅游城市要在提高自身承载力上下功夫,改变旅游管理体系中条块分割、职能弱化等弊端,使旅游管理一体化。此外,还应发展城市周边旅游和城郊旅游,以分散游人。引导本市居民在假日到郊外旅游,以便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外地游客。目前区内的旅行社大多处于小散弱差状态,无论在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没有很强的竞争力。因此,广西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使具有优势的旅行社得以不断地发展扩大,另一方面要鼓励旅行社组建联合体,内部统一步调,规范运作,优势资源互补,推出精品,开辟特色,提供优质服务。

    (二)加强休闲产业链的建设

    1.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大力发展文化娱乐业。据调查,长假期间,市民的消费结构中文化消费占家庭、社会消费的比例在不断提高,市民花钱观赏文艺表演、参加各种文化娱乐活动的已越来越普遍。随着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应积极发展报刊、图书、电影、音像等传统文化行业,举办书市、花市等富有特色的广场娱乐项目,适当增加文艺演出,开展各种娱乐项目。广西有发展文化娱乐业的良好基础,如有日趋发展的消费群体,良好的市场环境等。因此,要不断增强娱乐性,注重参与性,提升假日的附加值,深化假日的吸引力。并适当增加运动场等青少年乐于参与的娱乐场所,使他们尽情享受娱乐文化的乐趣,在满足个性化需求方面提高营造能力,用丰富多彩的消费方式来创造消费、引导消费。

    2.重视体育健身业,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一是要兴建和改造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二是要正确合理地进行引导。关于前者,据统计,目前广西已拥有350个体育场馆,具有一定规模,但人均体育场馆面积不足1平方米,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因此,兴建一批体育场馆,改造一批体育场馆,是很有必要的。应该看到,我们的体育健身休闲消费起步很晚,消费水平不高,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合理引导这种休闲消费。

    3.抓好餐饮零售业, 带动休闲产业发展。首先,餐饮业要把握好以下几种节日服务型经营方式:一是主妇型。即饭店为市民家庭配送半成品节日套餐,饭店只收取少量的加工费。二是包办型。即饭店为市民预订到饭店就餐的节日家宴。餐馆酒店要本着勤俭节约、物美价廉、面向市民、为大众服务的原则,推出特色的个性化菜谱,扩大目标市场。三是系列型。为适应现代人的消费需求,餐馆酒店应推出面向家庭的节日宴席快送、“出租厨师”,向居民开放客房、游艺厅等休闲娱乐设施和场所,以吸引居民到酒店里自娱自乐过假日。同时,餐饮业的经营者,还应在文化品味上做文章,要以饮食文化搭台、在店内推出书面摄影展览、音乐欣赏、杂技魔术表演、名厨教授顾客“绝活菜”等活动,让顾客集食、饮、赏、览、听、玩于一体,吃的同时又得到精神享受。商场要在店内外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除了张灯结彩、披红挂绿等一般方法外,还要注意布置出自家的特色。节假日商家应以真诚回报顾客消费者为宗旨,开展打折销售、买大件赠小件、以旧换新等促销活动,促销活动要以“情”字当先,充满浓郁的温情,打动消费者的心。

    4.创品牌,积极发展特色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是一种商品农业,要有推销商品的意识,通过广告宣传向城市居民输灌休闲意识,通过各种农事活动(如花卉展览、民族体育竞赛、民间舞蹈、民间绝技等)吸引游客。主动适应市场,积极争取市场。应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利用最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在为市民提供卫生、洁净、新鲜的农产品同时,为市民创造一个回归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环境,广西各地城市在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方面已取得较好成效,势头也好,在这基础上应创出品牌来。

    5.重视技艺培训。不少人希望利用假期难得的时间学习汽车驾驶、电脑操作、花卉栽培、投资理财、古董鉴赏、书法篆刻和体育、舞蹈、烹调等一技之长。社会各方面应当提供这些方面的机会,促进这些行业发展,以满足各类培训的需求。

    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为休闲而进行的各类生产活动和服务活动正在日益成为经济繁荣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大中城市中,各类休闲活动已成为经济活动得以运行的基本条件。尽管从历史的角度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制造加工业的繁荣,然而,如今城市的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向依赖于休闲活动的兴旺发达了。因而,城市经济的良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也越来越依赖于休闲要求的实现,这种休闲产业的发展在广西随处可见,诸如,在都市中河、湖、港口附近区域的商业开发、娱乐设施、餐饮服务、体育竞技,还有旅游观光、名胜古迹的开发利用,以及节假日和各类庆典场合的商业倾销,各类非职业技能培训式的成人教育,众多高雅艺术的蓬勃发展,所有这一切无不反映出经济模式在向以休闲为依托的经济转变。一个地区如果拥有并建设这些条件,那么,对于日后的经济繁荣将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地方都把他们的娱乐设施、商业网点、鲜花草坪和休闲服务看作是经济投资的一部分,只要加强休闲消费引导,休闲产业将会迎来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家庭休闲娱乐篇(6)

随着游艇的不断推陈出新,游艇俱乐部也发展地异常火热。游艇俱乐部兴起于18世纪的英国,早期是为达官显贵中的船舶爱好者提供的一个船只停泊、修缮、补给的小船坞。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小船坞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地演变成一个社会上层人士的聚集地。原有的简单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娱乐、社交、商务等多方面的需要。于是,一个集餐饮、娱乐、住宿、商务、船只停泊、维修保养、补给、驾驶训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游艇俱乐部应运而生。

游艇俱乐部于二战后在西方发达国家蓬勃发展起来。目前世界上各游艇俱乐部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运动娱乐型游艇俱乐部

此类俱乐部的游艇多为小型游艇也可说是快艇,设计时一般以速度作为卖点,而且价格较低,所以在年青人中间非常有市场。运营方式以包租较为常见,如中国台湾许多游艇俱乐部以吸引会员加入组织度假、娱乐休闲服务活动开展业务,提供的活动包括:水上训练活动、游艇驾照培训、结婚周年、fashion show、同学聚餐、生日party、套装旅游、朋友聚会等。

二、休闲型游艇俱乐部

面向家庭市场,为家庭度假、垂钓休闲等提供服务。在海域、海岸线条件优越的英国、意大利、法国、美国等欧美国家的这类俱乐部较为普遍。游艇一般以9米到13米的为主,俱乐部以烘托家庭氛围为卖点。由于许多家庭拥有自己的游艇,所以其服务模式以提供配套服务作为主要内容,如泊车服务、代为管理游艇泊位、加油、海面救援、办理船舶证照、游艇翻新和修理等。

三、商务型游艇俱乐部

主要为公司法人、高层白领、社会显贵阶层服务。一般提供综合性较强的娱乐休闲设施,包括豪华酒店、会议包租、高尔夫球场、温泉等。绝大多数的豪华游艇俱乐部只对本部会员开放,而要想成为会员,需要先缴纳会费。

商务型游艇俱乐部一般提供专业船长、日常保养、高档餐饮、娱乐等服务。

商务型游艇俱乐部内的游艇一般都是大尺寸的游艇,艇内装璜豪华、设施考究、服务精细,属于豪华档次游艇,一般被用于大型企业集团法人、老总们购买或租用,大多被用于商务会议、公司聚会、小型Party。

游艇俱乐部,是奢华人士集结之地,是身份的象征。那么游艇俱乐部必将是人间天堂,才能吸引奢华人士的眼球。游艇俱乐部的创办条件有时也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简单介绍四大基本条件。

一、区位条件

游艇俱乐部选址方面,要求具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一般来说,距离城市中心的车程最好在1~2小时之内。其座落地点多在海滨岸线、港湾、湖滨,拥有国际航线和进出口岸通道的港口。

二、环境条件

游艇俱乐部周围既要求俱乐部内部有幽美的环境,也要求周围的风景绿化、景观配置、休闲氛围达到极佳水准。所以,海湾屏蔽、海面平静度、海潮区域、风力等条件适宜与否是建立游艇俱乐部的重要考量因素。

三、水体条件

要求水缓浪低、水质清澈。在风浪、海浪较大的地方要求筑有防波堤。防波堤内要求港池平静,水域宽阔。

四、设施条件

基本设施:海上设施包括码头泊位、防波堤(甚至包含邮轮和客班轮停靠码头)。游艇泊位基地要求能为出入基地的游艇提供加油、海面救援、办理船舶证照等多方位的服务。陆上设施多为配套服务所用。

配套设施:陆上配套设施包括会所大楼、酒店大楼、酒店别墅、口岸联检楼、干船仓、游艇维修仓、露天游泳池、壁球、室内高尔夫球馆和网球运动场所、船舶驾驶操作培训基地、停车场等。

游艇俱乐部提供的服务功能多种多样,大概包括:会所功能、餐饮、会议、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水上运动培训功能、游艇停泊、维护、保养功能、休闲度假功能、商务功能、星级酒店功能,甚至团体(或个体)旅游活动策划功能、水上生活功能、口岸联检功能、游艇销售功能等等。具体的配套项目及其提供的服务功能,往往要根据俱乐部本身的市场定位(会员对象、种类、经营特色等)进行确定。

家庭休闲娱乐篇(7)

关键词:休闲文化;长沙市;特色

据预测,休闲产业将在2015年左右主导世界劳务市场,并占有世界GDP一半的份额。休闲正成为新的社会变革引擎,促使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科技与文化各个方面趋向休闲化发展,城市文化亦不例外。“城市文化休闲化、城市休闲文化化”趋势正促使城市休闲文化从城市文化的边缘走向中心,尤其随着休闲文化的日常生活化及其相关研究的日益深入,休闲文化成为一个时尚话题。

一、城市休闲文化内涵

城市休闲文化是指市民个体与群体生活中那些使自己身心松弛、感觉愉悦和精神自由的理念、制度与行为以及物质和环境依托。城市休闲文化是一个有机综合体,构成了城市休闲文化结构系统。

(一)要素结构

从要素结构看,城市休闲文化不仅涵盖了市民的休闲理念、休闲方式等非物质性因素,而且包括了休闲设施设备、休闲环境氛围、休闲活动项目等物质性因素。其中市民的休闲方式,特别是休闲习俗最能体现一个城市的休闲文化特色。

(二)类型结构

休闲文化是人们在休闲活动中创造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统一,休闲活动本身就创造出一种文化。从存在类型看,休闲文化活动包括形形的休闲形式,涉及到生活各方面。

(三)层次结构

从层次水平看,城市休闲文化既有高雅的,也有大众化的;既有儿童、青少年的休闲文化(如游乐场),也有中老年的(如保健场所)。一般会依据年龄结构、兴趣爱好等形成不同层次的休闲文化圈,具有稳定的休闲组织与休闲场所。长沙市休闲文化圈层就比较明显。

(四)空间结构

从空间场所看,城市休闲文化主要由个体私人空间、家庭公共空间、社区公共空间、市区公共空间,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的休闲文化活动空间。

(五)性质结构

从存在性质看,城市休闲文化可以分成积极休闲文化与消极休闲文化,前者如体育运动、文化娱乐、自我发展等追求身心健康类;后者如自我放纵、蓄意破坏、犯罪危害等叛逆沉沦类。

二、长沙市休闲文化特色

长沙市已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依托颇具特色的休闲娱乐业基础,通过5-10年的努力,建立起功能定位准确、产业布局合理、知识和技术含量高、对相关产业带动作用明显的大长沙休闲产业,把长沙打造成我国中部休闲娱乐文化之都。

(一)歌厅休闲文化:雅俗共赏、娱乐互动

长沙歌厅文化特色首先是雅俗共赏。据市文化局对长沙歌厅文化格调的定位进行调查,36.10%的被调查者认为是雅俗共赏,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分别占33.60%和27.50%。其次,注重娱乐互动。不少歌厅剧院的节目具有很强的观众参与性。再次,内容健康。各歌厅在主管部门扶持高雅、支持健康、允许无害、反对格调低下、打击反动的总原则下,保证了上演节目大都是健康的。另外,注重品牌。长沙歌厅在经营中注重自身品牌塑造,主管部门也积极引导经营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造品牌,“田汉现象”即是典型例证。

(二)酒吧休闲文化:动感、时尚、火爆、娱乐

长沙的酒吧业从KTV包房、歌厅业中脱颖而出,形成了解放路酒吧一条街特色文化。“音乐+洋酒+美女”的长沙酒吧模式闻名全国,各地的“泡吧族”慕名而来,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闻名的酒吧行业聚集街区。这里已经成为与北京三里屯、上海新天地齐名的全国性酒吧集中区之一,在全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北京的酒吧品种繁多,上海的酒吧情调迷人,而“动感、时尚、火爆、娱乐”则是长沙酒吧的特色。

(三)洗浴休闲文化:保健、交际、消遣、娱乐

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长沙的洗脚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截至目前长沙有大大小小的足浴城达1万7千家。在人们注重生活质量的今天,足浴作为保健养生的一种方式受到人们的追捧。长沙足浴成为了一种文化,一种与时代同进的时尚文化。对长沙人而言,即便是朋友造访,请客洗脚也是一种流行。夜幕降临,长沙大街小巷到处是足浴城闪烁的霓虹灯,身强体壮的青年也好,年过花甲的老者也罢,都“洗”得不亦乐乎。

(四)农家乐休闲文化:异军突起、星级标准

《中国旅游报》称赞长沙为“全国农家乐最火爆的城市”。以农业、农村、农事作载体,主要利用庭院、堰塘、果园、花圃等资源优势,长沙开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房、观农家景、干农家活”为主的农家乐,最大程度保持和突出了原汁原味的农家气息,为旅游者提供观光、娱乐、住宿、餐饮等乐趣。2006年,长沙市农家乐达到1415家,星级农家乐102家。

(五)餐饮休闲文化:独具湖湘特色

长沙餐饮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有数量众多的茶楼和餐饮企业,也有玉楼东、火宫殿、杨裕兴、和记、德园等一大批老字号。长沙餐饮经营充分体现了湖南的饮食文化,赢得了广大美食爱好者和全社会的普遍欣赏和广泛认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拓展,餐饮企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字号餐饮企业不断改造更新,使长沙成为经久不衰的餐饮消费火爆城市。

(六)电视休闲文化:时尚、快乐、青春、靓丽

长沙市目前拥有省、市、县三级影视产业,拥有较强的节目生产能力。湖南卫视现已覆盖全国27个省会城市、290个地市级城市的有线电视网,覆盖人口过3亿,成为全国收视率很高的栏目。《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等一系列名牌栏目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确立频道强势品牌地位,被誉为“湖南电视现象”。此后进一步打造“娱乐、资讯为主的个性化综合频道”,追求“青春、靓丽、时尚”的电视品牌形象,打造“最具活力的中国电视娱乐品牌”,成为湖南卫视更加明晰的全新整体定位。

三、存在的问题

第一,数量众多的足浴场所使这块市场出现过饱和;蓬勃发展的“农家乐”多以吃食为主,缺乏对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也有一些农家乐不对本地农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进行调研,而实行“拿来主义”,弄得不伦不类。

第二,一些小型的未注册的洗浴按摩室、网吧、麻将馆存在不规范、不健康的服务,亟须相关主管部门严格监督,经营者加强管理,改善经营场所环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使自身产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第三,长沙市目前的休闲市场在运动健身、老年休闲等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目前,青少年是休闲文化的“先锋”,中青年是“主力”,而老年人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如能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开发,必将占有可观的市场份额。

四、结论及建议

城市休闲文化为市民创造一个适宜工作与生活的城市家园,一个劳动与休闲获得均衡的宽松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方向。长沙城市休闲文化是在独特的地域文化主导下,较少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干预下,在独特的社会心理的直接影响下的休闲文化。中国社科院公布的一项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报告排名中,长沙的综合实力排名35位,文化实力25位,而休闲娱乐类排名竟上升为第1位。长沙可凭借娱乐休闲文化在全国的影响,在传统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之外,提出一种集传统文化与现代休闲娱乐方式于一体的旅游新概念,在全国范围内打造休闲旅游的品牌。

在城市未来发展中,政府、事业、企业、社会服务组织需要围绕休闲文化理念、制度、行为、物质设施与环境氛围进行规划建设,向市民提供公共性、准公共性、私人性休闲文化产品。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项目投资手段,开发保护城市休闲文化资源、规划发展休闲文化设施、营造建设休闲文化环境、策划投资休闲文化项目,以建造休闲文化景观与场所。另一方面,通过立法执法、宣传教育手段,建构休闲文化规范,包括硬性的休闲政策、法规,柔性的休闲理念、伦理、习俗,引导休闲消费行为,规范休闲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章文,刁东良,凌访.湖南长沙休闲产业现状分析[M].旅游学刊,2007(7).

2、唐湘辉.休闲产业特色于优势的实证分析――以长沙市休闲产业的发展为例[J].企业家天地,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