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公文范文 >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时间:2022-05-24 08:57:04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浅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在其成长过程中孩子分别在这三种不同的环境中接受着不同的教育。其中家庭环境对孩子而言:是孩子接触最多的环境,其受到的教育也是贯穿到孩子整个人生阶段,因而其影响也最为至关重要;也是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因此,要想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接受到更为良好的教育,就必须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实施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进而更好的配合孩子的幼儿园教育。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便是家庭环境,受到的最早的教育便是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对生命的传承,是对生命质量的负责,是社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在家庭教育中都充当着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在这个家庭中施与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家风,以及家庭的环境氛围的好坏等等,都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并对其产生终身的影响。

相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因为家庭教育中,由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具有血缘关系,是一种至亲关系,对孩子的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家庭的使命感所本能驱动的,因此,家长这个教育者在对自身的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更能强烈地,直接地、满足孩子各个方面的需求,全方位地对孩子进行耐心指导,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目标。同时,家庭教育较幼儿园教育来说,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和地点,教育模式和内容也具有广泛性。即就是说:家庭教育贯穿了幼儿的整个生活环境,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由此可见,一个孩子从其身心到言行都深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见: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家庭教育扮演着学校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其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与幼儿园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孩子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极其深刻,因此,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的正确性则至关重要,对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探索出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能够在接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能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的熏陶从而健康成长。对此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育科学的教育观。

(一)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切不可进行“超前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些家长在幼儿时期,就过分注重对幼儿的文化知识教育。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例如要求四五岁的孩子学习拼音,要求五六岁的孩子学会做l00以内的加减法、学英文单词、背古诗等。事实上,这种“超前教育”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在进行这些学习过程时,即使能写几个汉字、会做几个算术题,也仅仅是孩子的机械的记忆,根本不能从真正的理解上的角度去消化这些知识,进而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孩子在被强加灌输这些对她们而言非常困难的知识技能时,可能会让孩子经常品尝到失败的滋味,体验到太多的无能感和挫败感,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笨、自己不能干。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的自我评价产生偏差,其自信心也会逐渐消退,从而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提供无忧无虑的成长和学习空间。

(二)家长应提升自我素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幼儿的成长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种。其中家庭环境是幼儿接触最为频繁的环境,而且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智力的生成、身体的发育、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就幼儿来说,在其成长阶段,由于年幼对事物的好坏根本无法辨别,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甚至成为孩子辨别事物的标准。因此,如果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不注重自身的一些道德和行为素养,那么极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学习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在家长的影响下继承家长的一些行为陋习。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道德、文化素养,言传身教,切实为孩子做好榜样。

(三)应纠正“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大于一切”的错误观念

现在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等其它方面的原因,整天忙于其它事情,对孩子无暇顾及,更别说特意腾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这些家长总是错误的认为:自己在外打拼事业,为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物质条件,只有满足了孩子所需的物质条件,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健康快乐成长。每逢节假日总是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而自己却不花时间和思想关心和陪伴孩子,还片面地认为孩子有哪些玩偶的陪伴就足够了;或者在孩子要求家长一起玩耍时,就用几块钱来打发孩子的要求。固然,物质条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相比于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对自己心灵上的慰藉,是精神层面上的关怀。而且过度注重对孩子进行物质上的满足,还会影响孩子的金钱观,扭曲孩子的人生价值观。纵观当今社会,很多的犯罪少年或者罹患自闭症的儿童,归结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就是因为在平时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亲人和朋友的关怀,而导致性格的极端化,或者是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而步入歧途。因此,只有家长多花时间陪孩子,多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更有效的慰藉孩子孤独的内心,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进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幼儿的家庭教育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幼儿教师的引导教育,然而在大部分时间,幼儿都是在接受着家庭环境教育。要想让幼儿更好的健康成长,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必须充分认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把这两种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并贯穿到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那么定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也会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幼教教师应对孩子定期进行家访调查

幼儿教师除了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传授文化教育知识外,还应该定期对所在班级的孩子进行家访调查,特别是对于班上性格孤僻、成绩中下、顽皮、或者特殊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应进行更加频繁的家访。及时与这群特殊的孩子的家长沟通,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要对那些在对孩子教育中不负责任的家长进行思想教育,让家长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在进行家访过程中,要充满耐心,对于有些不配合家访的家长要积极耐心地疏导他们的思想,不能跟他们发生口角上的冲突;除此之外,教师也应树立好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切不可在家访中利用职务的便利谋取私利,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妄自尊大。作为幼儿教师而言,还应跟学生家长建立通讯联络,随时保持与孩子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反馈,掌握孩子的情况,及时地对孩子的反常行为进行纠正。

(二)幼儿园应向家长敞开大门,形成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的一体教育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育不单纯只是幼儿园的教育,家长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幼儿园在幼儿教育的主导地位中,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好幼儿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

1、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镇,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在遇到缴纳新增学费或者自己孩子在园受到欺负时,在没有搞清原由的情况下,就冒然跑到幼儿园进行大吵大闹。这不仅会给孩子在今后入园学习中留下阴影,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自身形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幼儿园的一些规章制度缺乏了解,因而极易在双方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和学期结束时,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孩子家长走进校园,全面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各项收费制度;让家长深入到孩子所在班级,及时了解教师的规范化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从而解除家长的忧虑。由此取得孩子家长的信任和对幼儿教育的支持。

2、邀请家长参加孩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幼儿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例如:在六一儿童节,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们的文体活动项目中,不仅仅只是让家长充当观众的角色,而是要让更多的家长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可以让家长在比赛项目中担任裁判或者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表演项目。这样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孩子与家长的互动也能更好的促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交流,升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除此之外,家长的参与,也能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以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智力发展。从而更快地达到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目的。

总之,无论是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还是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教学活动,对于孩子、家长和学校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下,既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也更好地培育了幼儿。而且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从家长处获得了有关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也使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来说这将是一种很大的支持。

对此,我们应该在对幼儿的培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协调好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来带动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开展,进而更好地做好祖国花朵的培育工作。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关于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作用的点滴思考

【摘 要】相比以前的任何一代人,现在的孩子们物质生活都更为丰富,他们所受的教育也更为完善。特别是良好的教育要从婴幼儿抓起的社会共识的形成,给我们的幼教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由于现在的家长社会生存压力较大、事务繁忙、素质不一、幼教理念多元化,并且对幼儿教育过多依赖幼儿园,却忽视了自身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影响作用。其实,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和学校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有效地沟通交流,才能让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作用;思考

一、乐做玩伴,在游戏中张扬亲情

当今的幼儿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甚至许多幼儿的父母也是独生子女,我们常见到的或是祖孙牵手在小区漫步,或是被父母紧紧地看护在封闭的楼房内,他们缺乏同龄玩伴、缺少娱乐嬉戏、难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并且父母总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管孩子有无兴趣,帮助孩子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兴趣班、补习班,在家教中更是把传授知识、学习技能放在第一位。然而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一个孩子只有在愉悦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把内在的潜力表现出来,也只有在放松的环境中身心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作为家长,要要善于通过玩和游戏,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的兴趣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去发现每个孩子天生的潜质。所以当妈妈准备换好行装去逛街购物的时候,当爸爸说出无数个理由要加班应酬的时候,请别把孩子送到他不能好好的、安全的(心理上)、放松地玩的地方,那样对他们是有些不公平的。父母能够带孩子在一个周末去春游,但下一个周末呢?下一个季节呢?别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他们是在“玩”中长大的,当然这种“玩”会在你的“牺牲”的陪伴下收获孩子和你真正的幸福!这种亲情环绕中的用心游戏,是健全孩子情感、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有效形式,也许是一个天才诞生的摇篮。

二、善做榜样,在表率中凸显魅力

有一个赌瘾很重的父亲,经常通宵达旦地沉迷在赌桌上。一个大雪后的早晨,他又准备到外面去。突然感觉身后有人跟着他,他一转身惊奇地发现年幼的儿子正一边顽皮地踩着他的脚印,一边兴奋地朝他大喊:“爸爸,你看,我正踩着你的脚印走呢!”听着儿子那银铃般纯真的笑声,父亲心中不由一颤,默默地念叨着:“儿子正踩着我脚印走呢,儿子正踩着我脚印走呢……”他当即重新迈进了家门,从此戒赌,担当起一个称职父亲的重任。这位父亲在儿子的童稚中明白了“言传不如身教”道理,重新开始扮演好自己对儿子的导引角色。

学校不可能包揽家庭教育的全部,家长对子女的血脉亲情,抚养照顾、生活培育、家风熏陶、家教训诫等等,都是学校无法替代的。所有的家长都会凭着经验和本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发展基本能力和了解认识世界。正常的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会凭借自己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模仿、去记忆。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家,孩子学习的冲动我们拦都拦不住……孩子每时每刻都在调动自己的智慧吸收新知识,当幼儿遇到不懂或凭借自己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仿效父母,尤其是爸爸,因为爸爸在他的心目中是最能干的。所以,作为家长要时刻记住要以身作则,为下一代做出表率。要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教育和家长的熏陶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三、巧做导师,创设良好教育环境

家庭幼儿教育本质是一种环境教育。行使着监护权利的家长,其首要职责是要为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指适宜于幼儿发展需要的玩具、图书、活动材料、活动空间等等。孩子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建议家长根据家庭条件给孩子留出活动空间,并为孩子提供适宜的、适量的活动材料。家庭的精神环境是由家庭成员的修养、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气氛等组成。这是关系幼儿身心发展更为重要的方面。在此应特别提一提亲子关系问题,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家长很爱孩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是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不少家长由于不了解孩子、不尊重孩子,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方法不正确或者溺爱孩子等,便不可能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利的氛围。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进行了儿童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孩子在家最不开心。自主活动、集体活动、学校、家里,孩子从其中体会到的快乐逐一递减,家竟然成为了孩子最不满意的地方。专家由此发出呼吁,家长莫滥用监护权,不要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还有健康的人格、民主参与家庭事务等,而家长一味强调前者,忽视孩子的精神需求,这将导致孩子失去创造力,这也是导致男孩女性化的原因之一。家长应学习如何正确地履行家长监护权,而不是停留在滥用和不用两个极端上。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浅析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摘要】幼儿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在其成长过程中孩子分别在这三种不同的环境中接受着不同的教育。其中家庭环境对孩子而言:是孩子接触最多的环境,其受到的教育也是贯穿到孩子整个人生阶段,因而其影响也最为至关重要;也是幼儿园教育与社会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因此,要想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接受到更为良好的教育,就必须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孩子实施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进而更好的配合孩子的幼儿园教育。

【关键词】幼儿;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重要性

一、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一个人从呱呱坠地起,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便是家庭环境,受到的最早的教育便是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对生命的传承,是对生命质量的负责,是社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家庭中的每位成员,在家庭教育中都充当着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在这个家庭中施与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家风,以及家庭的环境氛围的好坏等等,都将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大的作用,并对其产生终身的影响。

相对于幼儿园教育而言,家庭教育有着自身独特的性质,因为家庭教育中,由于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具有血缘关系,是一种至亲关系,对孩子的教育从某种角度来说,可以说是一种家庭的使命感所本能驱动的,因此,家长这个教育者在对自身的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更能强烈地,直接地、满足孩子各个方面的需求,全方位地对孩子进行耐心指导,从而达到一个更好的目标。同时,家庭教育较幼儿园教育来说,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和地点,教育模式和内容也具有广泛性。即就是说:家庭教育贯穿了幼儿的整个生活环境,任何时间和地点都能对孩子实施家庭教育。由此可见,一个孩子从其身心到言行都深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可见:在幼儿的成长教育中,家庭教育扮演着学校所不能取代的地位,其教育所发挥的作用也是与幼儿园教育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二、家庭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孩子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极其深刻,因此,孩子的家庭教育模式的正确性则至关重要,对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过程中,应该探索出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孩子能够在接受到良好的学校教育的同时,也能受到优良的家庭教育的熏陶从而健康成长。对此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育科学的教育观。

(一)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切不可进行“超前教育”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加之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些家长在幼儿时期,就过分注重对幼儿的文化知识教育。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观念,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例如要求四五岁的孩子学习拼音,要求五六岁的孩子学会做l00以内的加减法、学英文单词、背古诗等。事实上,这种“超前教育”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在进行这些学习过程时,即使能写几个汉字、会做几个算术题,也仅仅是孩子的机械的记忆,根本不能从真正的理解上的角度去消化这些知识,进而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孩子在被强加灌输这些对她们而言非常困难的知识技能时,可能会让孩子经常品尝到失败的滋味,体验到太多的无能感和挫败感,这样的体验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失败是因为自己笨、自己不能干。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孩子的自我评价产生偏差,其自信心也会逐渐消退,从而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所以,作为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孩子开展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适当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孩子提供无忧无虑的成长和学习空间。

(二)家长应提升自我素养,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幼儿的成长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种。其中家庭环境是幼儿接触最为频繁的环境,而且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智力的生成、身体的发育、道德品质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形成也产生着全方位的影响。就幼儿来说,在其成长阶段,由于年幼对事物的好坏根本无法辨别,而家长的一言一行都被孩子看在眼里,甚至成为孩子辨别事物的标准。因此,如果家长在平时生活中不注重自身的一些道德和行为素养,那么极有可能成为孩子的学习对象。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耳濡目染,在家长的影响下继承家长的一些行为陋习。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道德、文化素养,言传身教,切实为孩子做好榜样。

(三)应纠正“满足孩子物质需求大于一切”的错误观念

现在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等其它方面的原因,整天忙于其它事情,对孩子无暇顾及,更别说特意腾出时间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这些家长总是错误的认为:自己在外打拼事业,为的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经济物质条件,只有满足了孩子所需的物质条件,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健康快乐成长。每逢节假日总是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而自己却不花时间和思想关心和陪伴孩子,还片面地认为孩子有哪些玩偶的陪伴就足够了;或者在孩子要求家长一起玩耍时,就用几块钱来打发孩子的要求。固然,物质条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相比于这些物质层面的东西,孩子更需要的是家长对自己心灵上的慰藉,是精神层面上的关怀。而且过度注重对孩子进行物质上的满足,还会影响孩子的金钱观,扭曲孩子的人生价值观。纵观当今社会,很多的犯罪少年或者罹患自闭症的儿童,归结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就是因为在平时的成长过程中,缺少亲人和朋友的关怀,而导致性格的极端化,或者是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而步入歧途。因此,只有家长多花时间陪孩子,多关注孩子精神上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更有效的慰藉孩子孤独的内心,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进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三、幼儿学校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结合幼儿的家庭教育

幼儿在幼儿园接受幼儿教师的引导教育,然而在大部分时间,幼儿都是在接受着家庭环境教育。要想让幼儿更好的健康成长,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必须充分认识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把这两种教育理念有机地融合起来,并贯穿到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那么定会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也会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此,对于幼教工作者来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幼教教师应对孩子定期进行家访调查

幼儿教师除了在幼儿园对孩子进行传授文化教育知识外,还应该定期对所在班级的孩子进行家访调查,特别是对于班上性格孤僻、成绩中下、顽皮、或者特殊家庭环境中的孩子应进行更加频繁的家访。及时与这群特殊的孩子的家长沟通,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也要对那些在对孩子教育中不负责任的家长进行思想教育,让家长能够清楚认识到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家长的教育积极性。在进行家访过程中,要充满耐心,对于有些不配合家访的家长要积极耐心地疏导他们的思想,不能跟他们发生口角上的冲突;除此之外,教师也应树立好良好的教师形象,规范自己的言行,切不可在家访中利用职务的便利谋取私利,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妄自尊大。作为幼儿教师而言,还应跟学生家长建立通讯联络,随时保持与孩子家长之间的联系,通过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息反馈,掌握孩子的情况,及时地对孩子的反常行为进行纠正。

(二)幼儿园应向家长敞开大门,形成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的一体教育

我们都知道,幼儿教育不单纯只是幼儿园的教育,家长的教育在幼儿教育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幼儿园在幼儿教育的主导地位中,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利用好幼儿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

1、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及时告知家长幼儿园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镇,都普遍存在一个现象,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在遇到缴纳新增学费或者自己孩子在园受到欺负时,在没有搞清原由的情况下,就冒然跑到幼儿园进行大吵大闹。这不仅会给孩子在今后入园学习中留下阴影,也会影响到幼儿园的自身形象。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家长对幼儿园的一些规章制度缺乏了解,因而极易在双方之间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就此而言,我们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学前和学期结束时,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孩子家长走进校园,全面了解幼儿园,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以及各项收费制度;让家长深入到孩子所在班级,及时了解教师的规范化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从而解除家长的忧虑。由此取得孩子家长的信任和对幼儿教育的支持。

2、邀请家长参加孩子的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交流

幼儿园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调动家长的积极性。例如:在六一儿童节,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孩子们的文体活动项目中,不仅仅只是让家长充当观众的角色,而是要让更多的家长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可以让家长在比赛项目中担任裁判或者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表演项目。这样不仅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丰富了活动的内容;孩子与家长的互动也能更好的促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交流,升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情;除此之外,家长的参与,也能激发孩子的表演欲望以及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提升孩子的智力发展。从而更快地达到幼儿园教育的教学目的。

总之,无论是通过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还是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教学活动,对于孩子、家长和学校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下,既增进了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也更好地培育了幼儿。而且教师在引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从家长处获得了有关教育物质资源方面的支持,也使家长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对于幼儿园的幼儿教育来说这将是一种很大的支持。

对此,我们应该在对幼儿的培育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协调好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来带动幼儿园教育的教学开展,进而更好地做好祖国花朵的培育工作。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有关幼儿园、社区、家庭协同幼儿教育模式的探究

就一些教育学的理论来看,孩子的成长环境是孩子在无形中接受最开始的教育氛围。因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幼儿园的教育构成了幼儿教育一套完整的环境,这三者的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1、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父母见证了孩子的成长的全过程,容易发现孩子的优点和不足,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的特长掌握要更加权威,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帮孩子参加一些兴趣班之类的活动,以孩子的兴趣为指导,为孩子制定一些活动的项目和计划。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意义。幼儿期是孩子启蒙期,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家长应该认识到幼儿期教育的重要性,自己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独生子女教育过程中一些问题暴露出来,使孩子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品质,这些问题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孩子的家长需要进行反思。

2、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的教育也很重要。幼儿园是孩子离开父母之后的人一个社会场所。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孩子们在幼儿园里学会与别人交流和沟通,分享玩具,等一些全新的人生体验,和家庭教育完全不同。因此,幼儿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活动中,孩子的学习的东西比较多,因此,在制定一些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幼儿园可以根据教育部的纲领,制定一些教育活动和计划,来提高孩子的品德教育,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在一些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幼儿园等机构可以开展一些教育活动来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由于孩子的成长环境不错,孩子的思想道德水平也不同,因此,我们的老师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一些管理措施,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修养。同时,老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老师的个人品质对孩子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具有良好的品质,用良好的言行来感染孩子。

3、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孩子日常的生活中,社区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所和一些活动的气氛,为孩子的童年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二、家庭、幼儿园、社区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得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幼儿园、家庭、社区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将会为我们的孩子创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空间和环境。

但是,在一些日常的管理中,我们可以发现还有一些问题:一,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缺乏一定的教育模式,同时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目标比较模糊,缺乏对教育理念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二,三者的沟通不足,在一些家庭中,可能一些父母的工作比较繁忙,缺乏与幼儿园的交流和沟通,从而导致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协同不足;三,三者教育的协调性不强,影响了幼儿教育水平。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三者相互补充和促进,能最大程度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

三、提高教育水平的有关措施

1、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园的教育要想获得比较高的效果,就应该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的充分重视。在一些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幼儿园教育需要家长的合作。因此,在一些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要向家长普及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在一些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举办一些家长会,亲子游戏等,引起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足够认识。

2、幼儿园和社区相互配合

幼儿园还可以和社区来相互配合,建立良好的关系,提高幼儿教育的水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幼儿园的老师可以进行社区,开展有些活动,笔者所在幼儿园经常进入社区,带领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文艺表演等,丰富孩子的社区活动。

3、全力争取家长的配合

为了提高教育的水平,我们还可以在于大力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家庭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不同家长的职业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同时积极邀请家长参与其中,包括参加到一些课程中去,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陪孩子参加活动。

4、建立资料库

幼儿园应该建立关于幼儿的资料库,同时资料库还应该包括一些家长的信息,比如家长的联系方式,家长的职业等,全面孩子的成长环境。还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环境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全面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结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是创造财富的主要来源,而教育则是知识发展和传播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开端,更是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关键时期,制定良好的教育方案有助于提高儿童各方面综合的能力,来适应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如皋市安定幼儿园)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浅议三代同堂家庭的幼儿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夫妻双方同时走向社会,而子女的养育越来越依赖祖辈的支持,本文针对以上情况,对三代同堂家庭中常见的幼儿教育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幼儿教育,共同育儿,家庭矛盾

一、三代同堂共同育儿是目前家庭育儿的主要方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作为家庭主要成员之一的女性同胞也已成为职场的重要成员。然而作为母亲,走向社会的直接问题,就是子女的照顾问题。由于夫妻双方均要工作,无法分身照顾孩子,为妥善照顾小孩儿,只得向自己的父母求助。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父母们对于孩子的要求几乎都是尽量满足的,甚至在孩子没有提出要求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帮忙的准备。也因此,在国内祖孙三代共同生活,由(外)祖父母和父母共同养育孩子的情况已十分普遍,并且正在日益普及。然而,由于两代人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生活以及育儿观念上都有了很大的分歧,尤其是在孩子的婴幼儿时期,需要更多的人手照顾,在育儿过程中,参与意见的人也就更多,因此,三代同堂共同育儿的家庭中幼儿教育问题尤为突出[1]。

二、(外)祖父母在与父母共同育儿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无论是祖父母还是外祖父母,在帮助子女照顾孙辈时,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隔代亲。很多老人家年轻时对自己的孩子管教甚严,但对于孙辈们却是千依百顺,究其原因就是隔代亲。自从自己的孩子们长大成人后,就不再有被需要的感觉,情感上的失落,不自觉地转移到了孙辈身上,从而导致了许多不当的教育行为出现。

1.过度保护。在隔代人带孩子的过程中,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过度保护。(外)祖父母在带孩子过程中压力较大,很担心出现问题而无法跟孩子的父母交待,在带孩子过程中最怕的就是孩子受到伤害。而由于年龄的原因,(外)祖父母们的行动能力有限,为了保证幼儿的人身安全,只得限制小孩子爬高、快跑,甚至与小朋友们一起游戏时也要努力保持孩子们间的距离,以免小孩们在玩闹过程中不小心伤到别人或受到伤害。其实孩子们喜欢爬高的地方,去没去过的地方,在路上快速奔跑,都是他们学习和感受的过程,从离开母体到慢慢长大,整个过程中,孩子要不断地学习和感受,才能积累成自己的能力,即使是跌跤也是一种对于危险的认知过程,因此,过度的保护等同于限制[2]。成长,其实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只有通过自己的尝试和体验,才能够真正实现成长。一个从小就只做观众的孩子不会知道夏季的太阳如何晒,冬季的冰雪如何冷,也体验不到亲自完成一件工作后的喜悦和付出努力后仍然失败的沮丧,这样的孩子是一个透明而脆弱的玻璃人。如此的细致照顾,直接后果就是使孩子丧失了自理的能力与热情,然而,在孩子成年后,这看似不大的小事,却有可能在很多年中成为困扰他的大问题。

2.过度溺爱。目前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已三十多年,很多家庭中都是421的模式,老人们长久失落的爱心都集中到这家庭中唯一的孩子身上,这个小孩也就成了真正的掌上明珠,再加上隔代亲的心理,想不溺爱都难。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经常会出现的一幕就是孩子一哭就要找爷爷(奶奶、姥姥或姥爷),原因很简单,孩子的任何需求在(外)祖父母那里都可以得到满足。然而,不管是家庭条件多么优越的孩子,也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要开始与人相处,可是,除了家人以外,会有哪一个人有如家人一样的耐心和爱心去容忍你的任性呢?无论是(外)祖父母还是父母们,谁又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呢?过度的溺爱就是在溺杀!

3.不自觉支配。?摇(外)祖父母们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比较容易按自己的思维习惯来评价孩子。见到小孩子走到水坑里,就会说:“不要去,会弄湿鞋子”;家里新买的高级玩具,小孩没兴趣,大人们会不自觉地再三提醒小孩,那个新玩具更高级更好玩;看到孩子用了比较笨的方法完成了一个形状的拼接,会忍不住拆开告诉小孩如何更省力,然后要求小孩按照新学的方法再做一次……在这个过程中,祖父母的行为就是一种不自觉的支配,不但影响了孩子的游戏热情,还限制了孩子思维的自由发展,可算是百害无一利。有时候,祖辈们在面对父辈们时也比较容易有过来人的想法,而在生活中不自觉地出现支配心理。当(外)祖父母们与父母们在管教孩子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时,老人们常会有这样的观点:你们就是我带大的,也是这么惯着长大的,现在不是也挺好的?可是他们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在当年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下,绝大多数家庭都不可能如现在这样地有如此多的人同时关注着一个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孩子的培养观念也完全不同了,当年的经验已经不完全适用了。

4.无意识下的讨好。由于现代社会中421家庭的广泛存在,很多家庭中的一个孩子同时面对4个甚至6个大人,在生活中,孩子的情感归属有了更多的选择[3],而(外)祖父母们由于空闲时间更多,对孩子的情感归属也就更敏感,当他们看到孩子们的情感归属不在自己身上时,就有可能采取一些措施使孩子的情感向自己身上转移,从而出现无意识下的对孩子的讨好,这种行为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变成祖父母与外祖父母或祖辈与父辈之间的争宠行为。这种无意识下的讨好,看起来是孩子得利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大人的心理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但是,事实上,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承受了更多的压力,每一个大人的示好,对于孩子而言都是需要给予反馈的,如何让所有的关注者都不失望是需要孩子再三衡量的,在反复衡量的过程中,孩子的思维方式就受到了比较大的影响,渐渐学会了世故和狡猾。

5.“中国式家长”的思想影响仍很严重。现代家庭中的祖辈们大多经历了一段物质贫乏的时期,之后又亲历了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日益改变,使得家长们越来越热衷于做一个中国式家长,为了孩子的发展甘愿牺牲自己,一切都只是为了孩子。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像我们自己所想象的那么无私,在我们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成人成才后,会不自觉地时常想起自己当年为了这个孩子曾经如何地付出,同时,自己对生活的种种期望也会在这个付出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转嫁到孩子的身上,从而使这个孩子的成长从一开始就背负了太多本不该属于他的意义。当孩子成年后,除了要面对社会的巨大压力外,还不得不背负家长的无私付出所带给他的情感压力。现在,当年的父辈们有相当一部分变成了祖辈,在跨代育儿过程中,这种“中国式家长”的思想继续发挥着作用,体现在生活中,就是过度地照顾与溺爱,如果仔细分析现在的大学生、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各种轻生行为和异常的极端行为,其背后所体现的要么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要么就是家庭教育的过度关注。

三、年轻父母在与(外)祖父母共同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现在的父母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越来越多的三代同堂共同育儿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日趋复杂,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年轻父母们也表现出了自身的问题。

1.对(外)祖父母的劳动缺乏理解与尊重。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年轻的父母们因忙于工作,不但孩子主要由(外)祖父母照顾,家务也大多由(外)祖父母承担,工作过程既琐碎又费精力,其辛苦程度并不亚于外出工作的年轻人,但却因老人习惯了隐忍而常常被子女所忽视。目前家有幼儿的夫妻主要以八零后为主,自己本身就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对自己的单向付出,如今成年自己也成了父母,虽然对于子女的教育有着许多美好的期望,却常常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实现。许多年轻的父母会将书上或网上查来的育儿知识丢给(外)祖父母,然后就以工作忙为理由将责任一并推缷给老人了。实际上,许多老人们所了解的传统的许多育儿方法与现代的科学育儿观念有着很大的出入,从幼儿的穿衣多少到每餐喂养数量,以及生活习惯的建立等等,当孩子的父母给出的要求与他们所知道的方法不同,而又未能得到合理的解释时就会感觉无所适从,继而会有抵触情绪。当孩子的父母们发现老人没有按要求进行时,就会滋生不满情绪,认为老人们对小孩的照顾不够仔细和认真,对父母的劳动成果开始怀疑,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家庭矛盾。

2.被子女忽视的“漂族老人”。?摇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很多年轻人不得不选择离乡在外地工作。父母老人为了和子女团聚帮助照顾第三代,到孩子工作的城市生活,成为了流动人口的一员。于是孩子在外闯明天,父母跟着“漂”余年,这个越来越庞大的异地老年人群体被称为“漂族老人”。这些“漂族老人”为了子女背井离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来生活,周围的环境完全不熟悉,除了自己的孩子常常没人可以交流,心理上的孤独无从排遣。而子女们忙于工作,又往往会忽视老人们的心理状态,有的即使关注到了也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老人们的心理状态,使得“漂族老人”们只好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幼儿身上,其教育过程中因着过度的关注而缺少理性,有时甚至对幼儿产生了不自知的占有心理,从而使代际间的分歧进一步增大。

3.对于孩子教育问题过分较真,致使家庭矛盾激化。随着经济与教育的发展,以及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共享,使得年轻的父母们对于如何育儿有了种种自己的想法。各种育儿网以及教育培训机构大呼小叫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尤其我国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每家就一个孩子,孩子的教育成功与否都只有一次机会,加之父母们本身所面临的巨大的生存压力,使得相当一部分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已经在意到了紧张的程度。因此,许多年轻的父母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如临大敌,每件事都想做到最好,结果却不但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也使前来帮忙的(外)祖父母们手足无措。事实上,无论是哪一种育儿观念,落实到生活中,都是从一衣一饭开始的,这些工作主要还是靠(外)祖父母们来完成。年轻父母们由于过分紧张幼儿的教育问题,在育儿过程中,一旦发现幼儿的不良习惯时,常常将其归咎于(外)祖父母们没有科学管理,没有给孩子培养好的习惯,却忽视了自己作为孩子的父母才是真正教育的主体。三代同堂的家庭因其成员较多,本身就容易出现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容易使矛盾激化。

4.学会理解与尊重,共同创造优质的育儿环境。随着时代的变迁,父辈和子辈在很多方面的观念和观点已有了很大的差异。父辈们在过去几十年的生活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但往往受当时的大环境所左右,与现今的情况有一定的出入。而孩子虽然是在父辈们的养育下成长,但成长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所得的经验,与父辈们的观点已有了比较大的分歧,在三代同堂的生活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育儿观念不同。然而,以上的种种问题并不能完全归咎于(外)祖父母们。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逐渐下降,性情容易变得固执,因此,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需要年轻的父母拿出更多的耐心与精力与(外)祖父母们沟通协调,主动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责任。

一是要充分理解老人的心理与辛苦,满足老人的心理平衡要求。作为孩子的(外)祖父母并没有义务要帮助子女照顾小孩,当老人们为了子女而离开家乡甘愿成为“漂族老人”时,其实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作为孩子的父母要存有感激之情。虽然三代同堂的生活,年轻的父母必须要放弃一些自由,但是(外)祖父母们其实放弃的更多,所以,年轻的父母们要体谅老人的辛苦,在日常生活中,要对老人们的付出及时给予肯定和感谢,让背井离乡的祖辈们有机会用亲情来填补乡情的失落,让他们对自己的付出感到平衡。心态平衡的人,才有平和的情绪,才会使家庭合睦,合谐的家庭氛围对于幼儿教育就是最好的成长沃土。二是要学会沟通与协调,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目前的三代同堂家庭中,育儿观念不同成为了代际问题的主要内容,要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沟通与协调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然而如何实现沟通与协调呢?笔者认为,做到以下两点很重要。①不要指望彻底改变老人的思想与观念,对于大多数老人而言,无论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有文化的,当生命进入中年末期接近老年阶段后,其很多固有的思想与观念就越发深刻地根植于思想中,通过沟通可以有所改善,但基本不可能完全改变。这就要求年轻的父母们在与老人沟通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选择合适的方式,在顾及老人自尊心的同时,明确将问题的利与弊讲解清楚,并简化具体要求,使(外)祖父母们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②学会抓大放小,选择重要的原则性问题提前进行沟通。其实,幼儿的教育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工作,更不是一点两点缺点就会真的影响终生的,周边大人们的言传身教远比说理有效,而一个合谐的家庭对于幼儿的性格形成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一个孩子从出生时就是具有个性的,同样的养育方式常常不能培育出同样的孩子,因此,在与祖辈共同育儿的过程中,年轻的父母不必过分较真,要学会抓大放小,对于重要的原则问题要提前沟通,让(外)祖父母充分了解其危害性,由衷接受父母们的建议与要求,其他非原则性的问题大可顺其自然。与其费时费力地对(外)祖父母们提要求,一步步加剧家庭矛盾,不如努力修炼自身,让孩子自己去学习,既避免了家庭矛盾,又可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三是勇于承担责任,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现今的社会飞速发展,每一个职场中的人都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然而,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孩子是我们家庭中最重要的一个成员,孩子的幸福与否并不取决于物质资源的丰富程度,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才是他们幸福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年轻的父母们不要以工作忙为借口,将孩子的喂养与教育责任都推缷给(外)祖父母。任何一个家庭都会有矛盾存在,而任何一种矛盾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机智也都必然有解决的办法。作为孩子的父辈,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与祖辈沟通协调的过程中,也就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育,应该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的教育,最终的目的都是要教给他们独立生存的能力,教他们如何快乐地面对生活,如何正确选择自己的生活,这个成长的过程没有人可以替代,但却可以正确引导。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理智地改善父辈与祖辈在育儿行为上的不协调,使孩子在一个合谐、健康的环境中成长,需要两代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简介:夏春凤,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论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相互作用

[摘要]:从目前来看,如今的社会已经非常重视幼儿教育,然而在对幼儿教育上仍然存在这一个至今依然争论不休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即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两者谁更应该占主导地位,谁应该占从属地位。本论文以幼儿在家庭中和与幼儿园中接受的教育的根本含义作为入手地,找出各自的特点,总结出了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即幼儿在家庭中和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是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不可或缺的关系,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到一起,才能取长补短地更好的发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以此为根据,本文旨在提出将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结合起来,相互取长补短,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而共同努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和幼儿园教育;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的联系

一、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两者的内涵与特点

(一)幼儿园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幼儿园教育是国家教育机构的一部分,是主要面向学龄前幼儿为由国家教育部所提供给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机构,它是幼儿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在教导幼儿的过程中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再加上社会发展对孩子的要求,在幼儿园在进行教育中循序渐进的制定出相关的目标任务,再由幼儿园教师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实行有针对性的、有计划性的、有组织和目的性的教育,从而使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锻炼、智力水平得到提高,通过与小朋友之间的游戏互动和交流实现良好的合作能力、通过老师的教育和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使孩子们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由此可见,通过幼儿园教育不仅可以实现不同特点孩子的个性化发展还可以培养每个孩子们的综合能力,符合时展的要求。总之,幼儿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家庭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的一生中,与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家庭教育是指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与子女之间通过相互影响而得到共同成长的过程。然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只有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身体力行,即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达到指引和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思维模式等。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知子莫若父”,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所以父母可以根据幼儿的本身特点对其进行教育和指导,由此了解孩子们的思维逻辑并分析他们的行为语言。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教育分工是不同的,它们各有所长,通常教师们首先通过参考幼儿每个年龄段的特点来进行分类,再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案,在教育过程中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各自的特点,所以每个幼儿对环境的的适应性也各不相同。而由家长作为主要教育引航者的家庭教育,父母作为教育的主体始终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这个教育过程具有连续性,且孩子与父母之间始终保持着较稳定的关系,所以孩子在接受教育时并不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孩子在接受父母的言传身教时始终在一个熟悉和稳定的环境进行中,所以比起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因材施教更有利于幼儿巩固已养成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无法和家庭教育相比较的地方。

二、两者之间的联系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父母实施家庭教育工作

通过比较两者各自的特点,非常容易就能发现: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一般制定了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有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的教育方案,而家庭教育则相反,由于父母不了解教育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才能更好地通过教育培养孩子,所以父母不能通过很好的掌握教育方法去实施教育,所以家庭教育一般在一个相当随意的环境中进行,家庭教育根本没有计划性可言,它的教育内容是封闭和片面的,这就导致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家长们面对一些个性异常的孩子们束手无策、哭笑不得的情况,这就在相当大的程度影响和制约了幼儿的全面进步,也是他们的身心的健康发展受到了局限性。所以,尽管幼儿在父母那里接收到的教育在幼儿的教育过程和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关键作用,但是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导航者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结合两者各自的特点,互相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两者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

(二)幼儿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幼儿园的发展

尽管幼儿园所实施的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但是幼儿在家长那里受到的教育对幼儿在幼儿园中接受到的教育具有反作用,众所周知,幼儿园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课程是根据我国的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但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园实施的教育计划。而父母在制定幼儿成长计划时是随意的、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的特色,有时甚至与幼儿园制定的教育计划相违背,这样下去,由于两者的教育愿望相互矛盾发展,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健康发展,要想让孩子茁壮成长,那么家庭教育在制定教育计划时必须全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政策和目标,与其密切结合。否则,家庭教育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和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大大降低幼儿的教育水平,抑制幼儿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三、两者相互配合的方式

(一)学校举办父母与孩子能相互沟通的活动

父母与孩子之间进行交流的活动有诸多方面的优点:第一,亲子活动为父母与教师之间提供了良好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通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游戏或相互配合完成一项任务的活动,是促进父母与幼师之间的沟通、协调的桥梁,是使父母全身心的投入幼儿教育问题本身的最直接的方式;第二,父母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加与孩子之间的默契与互动;第三,通过亲子活动,家长可以更加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状况,这样促进家长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改进家庭教育的培养计划,从而使幼儿的家庭教育与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保持密切的结合与一致性;第四,通过开展亲子活动可以激发家长的主动性,家长可与幼儿园方面在教育上交换意见和建议,提出提高教育水平的更具有针对性地意见和建议。

(二)父母与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教师应在私下多交流,彼此信任对方

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进行共同教育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参与的态度,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支持、理解、幼儿教师执行教育计划的实际能力以及家长对教师的信任程度在保证幼师实施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合作并顺利实施往往占据着的决定性的地位。对此,家园共育若想取得预期的效果,两者必须做到相互支持,时刻保持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建立起相互间的信任体系,再通过互相交流后充分了解了孩子在这一时期的表现、较上次有无进步、接下去应该如何做等情况做充分的了解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园合作计划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作用与效果。

四、结语

总之,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两者在幼儿的成长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家园共育策略要想取得最大的成效,两者在发挥各自作用时需要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从能得到共同发展和进步。一方面幼儿园方面若想要使自己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优缺点,通过与孩子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作比较,分析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另外,父母在实施对孩子的教育计划时必须要以幼儿园的教育计划为导向和导航者。只有这样,两者才能保证幼儿接受的教育是一致的,是同一水平线上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协调、全面、健康的发展进步。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是指学生上小学之前的非义务性教育。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关系到儿童的终身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到国家社会。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误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他们。有些幼儿教育机构过度重视学业和各种特长的培养,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单方面的认知技能训练。

2.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缺乏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培养孩子坚强、自信、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

3.在智力的开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智力的开发就是让孩子掌握一两种的乐器、会加减法、会识字、会背几首古诗等。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开发是让孩子多参加活动,多接触自然,开阔眼界,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二、幼儿教育中的“机构教育”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以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挖掘孩子的潜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幼儿教育的关键。

所谓自然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育。

三、幼儿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1.改变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有责任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智育之外的更多东西,使其全面、均衡地发展。同时对孩子要适度关心但不溺爱,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要想方设法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责任感既包括对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担责任,还包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只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小就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并让他们适当经受一些磨炼,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2.营造和谐氛围,统一教养观念。幼儿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看到的是父母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感受到的是温暖和体谅,如此幼儿也会学着关心、体谅、尊敬和感激别人,而不是自私、刁蛮、不懂感恩。在教养观念上,要保持父辈和祖辈之间在教养方式上的一致,使幼儿不会因长辈之间观点的不一致而出现混乱和无所适从。

3.强化良好行为。当人们受到外在的表扬或奖励后,会逐渐产生一种相应的内在自我奖励倾向,表现为内在的自我满足。如果能从外在强化过渡到内在强化,良好行为就会得到更有效的巩固。

4.扩大交往对象,丰富生活经验。儿童同伴在指导或训练孩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方面,具有为成人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出门,多和别的孩子玩耍、交流。

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培养幼儿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在不断成长,成长过程中又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所以,我们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改进教育策略与教育方法。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离异家庭幼儿教育探索

摘 要: 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心灵会造成极大的创伤,容易使孩子产生不良心态,如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作者对离异家庭幼儿的教育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以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 离异家庭 幼儿 教育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夫妻离婚现象呈上升趋势,年轻父母离异,完整家庭解体,如果处理不当,将影响孩子一生发展,危及社会和谐。因此,如何做好离异家庭孩子的教育工作,成了大家必须重视的社会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对此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我发现,不少人认为离异是大人之间的事,与孩子无关,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夫妻离异,孩子面对父母,必然要失去其中一方,在孩子眼里,好端端的一个家被拆散了,这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伤害。许多孩子由此产生了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而离异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视孩子为生活的累赘、包袱。

小班入园不久,我就发现锐锐的爸爸每次来接他,都是往门边一站,锐锐看到爸爸后就从座位上离开,然后父子俩面无表情地离开,与锐锐看到爷爷奶奶来接他时欣喜若狂的神情截然不同。我再观察几天,发现他妈妈从来都没有接过他。经过一番交流后才知道锐锐的父母已离异两年多,双方为了再婚都不要孩子,妈妈干脆辞职去了外地,至今也未来看过孩子,对孩子来说妈妈是很陌生的。而爸爸迫不得已将孩子留在身边,但由于孩子不能让他顺利再婚,因此他对孩子很冷漠。好在爷爷奶奶对孩子是百般疼爱,生活上的一切都是他们负责,所以才有了我看到的那一幕。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在一次念儿歌“爸爸亲,妈妈亲”时,孩子改念成“爷爷亲,奶奶亲”。在平时的活动中,只要提到爸爸妈妈,锐锐的情绪总是非常低落,不肯多说话。

(二)将孩子紧紧地“栓”在身边。

虽然父母离异了,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永远都不会改变。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既然你与我离婚了,好,我让你永远也见不到孩子。媛媛是我接中班时的孩子,她的情况我听前任老师说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觉得这孩子的心理及性格还是很好的,一点也看不出是离异家庭的孩子。有一次下午刚起床,一个朴素但很漂亮的女人一手拿着新衣服,一手拎着一大袋吃的东西站在我们教室门口,我还未来得及问她是谁,只见媛媛飞跑过去搂住她,亲昵地叫“妈妈,妈妈”。孩子的妈妈也是热泪盈眶,和孩子到卧室谈了一阵,出来时东西放在媛媛的小床上,显然东西是给孩子的。临走时,她告诉我们,因为离婚,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都不让她看孩子,所以她只好偷偷地到幼儿园来见见孩子。离园时,是爷爷接的,媛媛说她床上有东西,让爷爷拿一下,爷爷问什么东西,她竟冷冷地说:“今天,那个人来带给我的,我说不要,她非给我。”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五岁孩子的口,而她爷爷居然当着孩子的面跟我说:“老师,如果她下次再来,请你们不要让她见孩子,也不要她的东西,既然离婚了,还这样干什么,早干吗去了?”

大人之间有矛盾和隔阂,相互指责对方,他们是发泄了,可有没有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呢?这么点大的孩子居然会用这种方法取悦大人,说她是有心机呢,还是人格不完善呢?

(三)给孩子灌输错误观念。

在铭铭三岁时,爸爸因有外遇开始分居闹离婚,最后在孩子六岁时他们还是离婚了。这期间,妈妈虽然时常让孩子到爷爷奶奶家去,但爸爸在外地工作,见面少。更多的时间铭铭与妈妈和外公外婆还有舅舅住在一起,妈妈和舅舅经常带铭铭出去旅游、吃肯德基、买衣服等。妈妈没空,全由舅舅带,所以孩子对舅舅的感情就像是爸爸一样。直到有一天,舅舅带女朋友回家,铭铭不让他们拉手说话,不让他们靠近坐,不让舅舅夹菜给女朋友吃。甚至到舅舅结婚时,深夜敲舅舅的房门,要赶舅妈走。因为妈妈常常在孩子面前说,爸爸是被别的女人抢走,不要她和妈妈的,所以铭铭很害怕舅舅也会像爸爸一样不要她。在班级里也这样,她喜欢抢别人的东西,而别人碰不到她任何东西,因为她总是说:“东西是我的,我不让别人抢走,抢走了我就没有了。”幼小的心灵被蒙上了阴影。

(四)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为了孩子,爸爸妈妈离婚后,妈妈一直带着琪琪独居,拒绝再婚,不让孩子受任何委屈,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吃好的、穿好的,在学习上更要求完美,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就连兴趣班都替孩子报了好几个,因为她希望孩子方方面面都超越别人。琪琪在集体活动时基本上不发言,连续几次我主动叫她,她每次都好像很害怕,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如果我让她再大声一点,她的脸色马上就变,接着开始流眼泪,我鼓励她也没有用。后来我把情况与琪琪妈妈交流了一下,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她妈妈告诉我说,昨晚回去狠狠地教育了一番,以后还请老师多叫她发言。然而当我再让琪琪发言时,她比以前更紧张,很明显,她妈妈的教育起了副作用。

虽然,这几个孩子在父母离异后心灵上受到了一定的伤害,现状还不很严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性格和心态必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变。尤其是青少年期,他们就会出现忧郁、沮丧、霸道、散漫、情绪不稳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态度。既然已经出现这种状况,作为教师,我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我对症下药,尝试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走出父母离异的阴影,重拾童年的快乐。

(一)大胆沟通,让大人了解对小孩的危害性。

父母离异已伤害了孩子,这种伤害严重了,会对他们一生产生影响。我不能容忍夫妻离异后再去伤害孩子。针对已出现的上述状况,我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大胆与他们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夫妻离婚已对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使他们了解若不改变现状将毁了孩子的一生,促使夫妻双方都能配合幼儿园,共同做好孩子的保育工作。

(二)家园共育,让孩子享受家庭的爱。

对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老师、同伴及周围人的关怀和爱虽然能够给他们带来温暖,但代替不了父母的爱。带孩子的一方,承担了教育孩子的主要责任,孩子跟着母亲,那么主要就是母亲教育孩子,但母亲再优秀,也取代不了父亲的角色;同样,孩子跟着父亲,父亲也不能代替母亲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适当的时候,也要让孩子与父母另一方生活一段时间,让孩子体验父母亲情。即使心里不痛快,但在孩子面前,也要维护另一方的形象。这对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发展和完美十分重要。因此,在平时的家园栏目中,我登载一些家庭的趣事和幼儿外出游玩的家庭照,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幼儿园内的趣味游戏活动,体验家庭的幸福与快乐。此外我经常和家长双方交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孩子在双亲爱育下发生的可喜变化,激励离异双方共同协作,采取切实有效的办法帮助孩子,使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在我的努力下,几年不见锐锐的妈妈终于来看望孩子了;而媛媛的妈妈也不用偷偷摸摸地看孩子了。

(三)心理疏导,让孩子调整心态。

父母离异的孩子不愿向别人说心里话,压抑在心里,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会产生心理疾病。所以进行有效及时的心理疏导是很有必要的。锐锐除了见到爷爷奶奶时才露出笑脸,其他时候基本看不到他笑,也不与小朋友交流、游戏。每次自由活动时,我都主动接近他,和他一起玩玩具。在游戏中,我常常扮妈妈,他和小朋友是孩子,我们边玩边谈心,使他产生一种亲切感。一段时间后,锐锐的脸上渐渐有了笑容,也能主动和同伴一起玩耍了。他爷爷奶奶看了很开心,现在爸爸来接他时,他会主动拉住爸爸的手说个不停,而爸爸也不再对孩子冷漠了。在活动“我的一家”中,我让琪琪进一步了解家庭成员,区分和别的一家的不同之处,让她懂得:如果思念自己的家人,可以经常看望或者打电话,同时,在区域活动中我经常让铭铭参加“亲亲一家人”游戏,让她对爸爸的爱渐渐从舅舅身上转移开来。一段时间的引导,加上舅舅、舅妈也经常一起接送铭铭回家、入园,现在,她再也不像以前那样了,性格也变开朗了,还常常主动给爸爸打电话聊天。

(四)采取方法,让孩子树立自信心。

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成功的主要原因。琪琪虽然从外表上看很活泼,但实际上她有些自卑,缺乏自信,而妈妈对她期望过高,导致孩子心理有压力,生怕出错,越是这样越胆怯。不能任其发展下去,所以我经常在课堂上让她回答问题,她声音小,我鼓励她:说她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小朋友们听不到,要求她大声点,让小朋友们都听到。有时故意让她听大声回答的小朋友的声音,并贴星星鼓励,即使没有进步,我也一直鼓励她,直到她能主动并大声回答问题。后来我又让琪琪在庆“六一”活动中做小主持人,但这一次我不再一味鼓励了。我告诉她,做小主持人很严格,要面对全园的小朋友和家长,不能有差错,所以一定要认真。老师之所以选她,是因为她声音好听,老师相信她能行,并有意识地让她看些有主持的儿童节目碟片。在台上主持时,她表现得十分自信、大方。

总的来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最后发展成什么样的人才,与教育是分不开的。离异家庭孩子的心理、思想、行为的教育,需要家长、老师的耐心、爱心。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家长、老师要善于发现,勤于思考,用一颗爱心去说服、教育,纠正他们一些不良的心理、行为,使他们的身心、学习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的研究

一、绪论

1、幼儿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幼儿教育一般是指父母及老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更好地促进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作为一种进步的价值观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理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已成为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21世纪世界教育变革的一种趋势。

2、家庭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父母及其成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幼儿)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教育、学校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中首先依据一段时间的收集查阅相关资料,包括倾诉者自身所述,追踪调查家长情况以及教师的侧面的一些描述,参阅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引用一些数据来说明论证。

二、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发展幼儿教育的目标

全人教提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全面发展的人,包括身体我、情绪我、社会我、认识我和创造我。因而它既强调人的身体、情绪、认识能力、创造力的发展。同时又强调人的社会性的发展,所以全人教育提倡的是一种兼顾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整合的教育观。

2、发展幼儿教育的内容

发展幼儿教育目标决定了幼儿教育内容的性质和构成---从性质上看,强调幼儿的全面发展注重使幼儿成为完整的人,成为有尊严和价值的个体,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应该包括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领域内容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

3、发展幼儿教育应处理好教师和班集体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史莫克建议,第一、利用教师对班级的期望使学生加强对自己与班级的期望。第二、利用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第三、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和爱护,促进学生之间的友爱与团结。第四、利用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发展与修正学生的共同行为标准。第五、利用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增强学生间彼此沟通的能力。第六、利用师生和班级共同的奋斗目标,加强学生间相互合作、团结一致的精神。尽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4、重视整合幼儿教育方法和途径

在现代,全人教育倡导各种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的整合。首先全人教育哲学基础中的“联接”和“整体性”都强调整合。在幼儿教育中学会”联接”人为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相互依赖、相互联系;整体性是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实际生活中教育强调“整合的教育”即主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每一种方法都有独特的价值,每一种途径都有独特的作用,都是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幼儿教育应该整合各种方法和途径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家庭教育中对儿童的影响方面

1、家庭氛围

所谓家庭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氛围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所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开朗、活泼、大方、好学、诚实、谦虚、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学生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在现代大多数核心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和方式方法等)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学生身心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2、教育方式与态度

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子女的教育应该是成人以自觉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发展的一种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子女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心他们人格的全面发展。

3、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

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来说,若父母是文化素质高常对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对孩子的学习上也有能给予较好的指导。

四、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具有积极影响的策略

根据本文的分析要做到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积极影响,应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榜样作用

2、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家长首先要求自己有高尚的品德、有理想、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有高度的责任感;在社会上奉公守法,遵守社会公德,讲究文明礼貌,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

3、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家长在心理素质方面要追求完美,家长必须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化,心理健康的问题已经不可避免地出现在我们的家庭中让自己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是我们永远的追求。而所谓幸福快乐的人生,一个基本的前提就是要具有健全的心态,健康的情绪。

4、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子女的水平

家庭教育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教育学,它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卫生学、营养学等等。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一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理解还只成长发育中的规律,否则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的效果,家长要全面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掌握个性,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5、构建和睦的家庭气氛

家庭气氛是家庭物质生活条件、父母文化和道德素质水平和家庭成员间相互关系的准则体现。一个完美的家庭,一个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条件。为此家长要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子女能在民主和睦的气氛中成长,通过日常生活多交流,多做游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更好地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本文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及周围人群对子女教育方面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依据一定的调查原则,并参考部分相关文献,初步分析了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中存在的问题,并提提出相应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家庭教育策略。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农民工家庭幼儿教育问题初探

摘要:农民工子女在进入城市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其学习效率和质量。在幼儿园阶段,引导他们顺利地克服这些问题,将对他们日后进入学校学习、甚至融入社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造成农民工家庭幼儿教育问题的原因,探究幼儿园对农民工家庭幼儿进行教育的策略,消除心理落差,改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使他们顺利地融入这个城市。

关键词:农民工子女 幼儿 教育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各地都涌现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潮。进城务工的农民已由过去分散、跑单帮式的流动阶段进入家庭化人口流动阶段,不少城市都出现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化的倾向。2009年,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占所有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的12.9%,同比上年增长3.7%。家庭化过程直接导致农民工子女的数量急剧增长。这些孩子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胆怯、压抑、易哭泣;害羞、缺乏自信;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逆反心理极强、有破坏行为、言语攻击行为;无法接受新事物;过分敏感;过度幻想;言语障碍;过度依恋家长等。

一、农民工家庭幼儿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不当

作为儿童最早的生活场所和教育场所,家庭对儿童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工在流动和迁徙的过程中,受到中国传统思想和城市文明的双重影响,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农民工家庭幼儿的家庭教育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1.家长的教育态度不当

家长的教育态度不当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由于感受到物质、文化生活的优越性,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在城市长期生活,且一旦条件允许,大部分具有移民倾向。与此同时,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意识到只有具备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才能摆脱现在这种不利的社会、经济地位。天津市1000余名流动人口问卷调查表明:高达65.6%的人希望孩子能达到大学以上学历,其中希望孩子读硕士、博士的有14.8%;希望孩子将来当军人、警察的排在第一位,达到26.1%;其二位是机关干部24.9%;第三位是专业技术人员24.1%。

2.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失偏颇

在家庭教育的内容上,家长往往只重视知识教育,并且往往局限于监督孩子正常上下学,不旷课、不逃学,监督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等较为基础的阶段。有能力的家长会对孩子进行学习辅导,内容主要关注孩子会不会做题,而对做题的方法、思维、孩子的意志力、注意力的培养等关注较少。另外,在行为习惯方面,农民工家长往往多注重培养孩子的行为表现,希望他们在言行举止上能符合城市人的标准。而对孩子在城市生活中所遇到的情感、心态等深层的问题关注较少。

在教育方法上,农民工家长大多仅采用简单说教的方法,忽视了身教。农民工大多文化程度低,家庭教育中大多以单调、重复的说教为主,说教内容也往往限于督促子女学习。另外,一部分家长忽视自身的修养和身教的重要性,在孩子面前抽烟、喝酒、、吵架、说脏话等。这些行为与其对子女所要求的举止文明、讲求素质大相径庭,易使处在价值形成阶段的孩子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并且很可能在潜移默化只中逐渐沾染上这些不良习气。

3.家庭教育中缺乏亲子互动

调查发现,农民工家庭家长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内容主要局限在功课、花钱、吃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而对于内心感受等深层问题的探讨很少。另外,沟通频率低。大多数农民工的劳动强度相对较大,劳动时间相对较长。国家统计局调查报告称农民工平均每个月工作26天,每周工作58.4小时。因此,许多农民工家庭幼儿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无法感受父母的关爱,在性格方面,往往会向自卑、孤僻发展,更加加剧与父母的疏远。

(二)农民工家庭经济状况限制孩子受教育条件

农民工家庭由于经济条件不佳,难以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氛围。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调查显示,农民工平均月收入1417元,一半以上农民工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其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超过10%。整体而言,收入偏低,经济水平相对低下。

(三)农村幼儿园的教学方法、体制落后于城市幼儿园

当孩子转入城市中的幼儿园,生活、学习习惯和语言的差异会给他们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而受环境与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出错受到老师批评,所以他们比起城市的孩子往往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

二、农民工家庭幼儿教育策略

随着农民工家庭的增加,政府和社会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日益重视,出台了相关的文件,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城市发展同步。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第一线,应该发挥优势,为农民工家庭孩子创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一)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

幼儿园和老师应该尽快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针对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除了日常的活动教育之外,还应该适当地加强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农民工家庭的孩子既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能学会自己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注重农民工家庭孩子的身心健康,采用多种方法消除孩子的心理落差

由于经济收入的差距、文化背景的不同等产生的城乡差异,使这些孩子产生了心理落差。一些不健康的心理使得孩子虽然来到城市,但幸福感却降低了。所以,幼儿园老师应该及时观察这些孩子的心理变化,通过鼓励孩子展示自己的优势、适当进行表扬等方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逐渐减少、最终消除心理落差。

(三)为农民工家庭的孩子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与城市孩子交往

与城市孩子的正常交往是农民工家庭的孩子适应城市生活的必经之路。因此,幼儿园老师应该多鼓励他们与城市孩子交往,尤其是对欠缺社交能力的农民工家庭的孩子,应该培养他们的社会交往技能。

(四)家园合作,相互配合

幼儿园应该经常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对幼儿园老师来说,要把关爱公平地分给每个孩子,鼓励农民工家庭的孩子接受更多的教育,这样,既减少了农民工家庭孩子因父母弱势地位不良所受影响的程度,又能促使农民工家庭的孩子对父母产生积极的反作用,促进父母在经济和精神上得到提升。幼儿园应该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引导家长从书籍、杂志、报刊、网络中,学习育儿方面的知识。通过家园合作,家庭和幼儿园不仅能够发挥各自优势,还能相互取长补短,弥补双方不足,使儿童社会化的两大主要环境――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为农民工家庭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单亲家庭幼儿教育之我见

摘要:蔡元培曾有言:“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观念已经赶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的婚姻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离婚率呈直线上升趋势,这一趋势所引发的后果是几千万个单亲家庭的诞生和存在。由于单亲家庭的大幅度增加,所谓“问题儿童”的教育也成为教师的棘手问题,尤其是对单亲家庭的幼儿教育,成为广大幼儿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单亲家庭 幼儿教育 性格 爱心

一、存在的问题

完整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据地,是孩子身心健全的保护伞,是孩子快乐生活的摇篮。然而,在单亲家庭中,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往往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儿童心灵遭受创伤,使其性格产生严重偏异。因此,作为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根据其心理性格特性,做好孩子的指导者和领路人,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根据研究显示,单亲家庭幼儿心理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性格缺陷

在单亲家庭中,大多是因为父母离异而形成家庭的缺陷。因此,很多父母经常会把婚姻的失败迁怒于孩子,对其缺少爱护与宽容,使幼儿容易产生紧张、压抑、冷淡、敌意的性格。还有的父母对幼儿动辄惩罚,随意训斥、打骂,导致幼儿胆小、恐惧、过分顺从、无主见、缺乏自信。尤其是许多单亲家庭的父亲,由于借酒消愁,在酒精的作用下,暴力倾向加重,对孩子拳脚相向,这更加重了孩子的恐惧感。还有许多家庭重组后,很多后母也会对孩子极为苛刻,任意打骂,丝毫无母亲的慈爱,这催化了幼儿的敌意性格趋向。

2.角色混淆

在单亲家庭中,往往只有父亲或者只有母亲。这时,母亲的性格体现在男孩身上,父亲的性格体现在女孩身上。父亲往往是勇敢、坚毅的大男子形象,甚至酗酒、暴力等行为极其泛滥,这影响了女孩的性格养成,使女孩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大咧咧,丝毫无女性的阴柔之美。母亲往往是易唠叨且极易表现出对孩子的过分依赖,因此男孩缺乏父亲的影响,在母亲的呵护下成长,往往缺乏阳刚之气,表现出懦弱、阴柔、易唠叨等女性化性格。

3.学习成绩差

学习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孩子缺乏了父母的关心与爱护,并且常常会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和歧视,这往往会给他们的身心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使得他们痛苦、抑郁、焦虑,无心致力于学习,而且常常表现出与其他孩子不合群,有什么不如意就对其他孩子大打出手,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解决的方法

针对单亲家庭对幼儿身心健康的消极影响,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健全教育和指导,以慈母般的爱心去呵护、教育他们,弥补他们在家庭中感受不到的爱与温暖。

1.投入真挚的感情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就是一门温暖的学问,它就像温火熬汤,需要时间精心熬炖,香味才会逐渐弥漫每个角落。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是肉体上的痛苦,更是精神上的压抑和侮辱,在得不到温情,又面临暴力的情况下,或者是在家庭中受到吵闹打骂或不理不睬环境的影响,使大多幼儿性格内向、冷漠、攻击性强,往往带有痛苦、孤独、自卑、抑郁的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多一点感情的投入,主动接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心理,用亲切的话语和动作传达出对他们的深深关切与爱护。这种爱就像润物的春雨、和煦的阳光,能熨平他们因父母离异与被父母抛弃所带来的心灵创伤。

2.进行角色的替补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家庭风气既是进行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本身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说孩子是一颗种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围便是空气和水分。然而,在单亲家庭中,幼儿不是缺乏父亲就是母亲,这就犹如缺乏了空气和水分,因此进入幼儿园后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补充氧气和液体,来维持他们正常的生命体征。这时的孩子对父母都有强烈的依赖感,若父母双方有一方离去,他们就会惶恐不安,此时若教师能够及时替补这一角色,让他们的情感得到转移,这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3.鼓励融入团体

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因为父母的离弃表现出强烈的自卑感,进入幼儿园后,常常会因为别的父母接送其他小朋友而羡慕不已,从而更加憎恨自己父母,表现出对其他人的敌意。尤其当其他小朋友嘲笑自己时,他们往往会因此与其他小朋友大打出手。这时,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一味地认为是单亲家庭小孩性格的问题,光责备他们,而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尊重与爱护他们,并积极地鼓励他们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乐、做游戏,并不断地陪同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其融入集体中。

4.争取家庭的配合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儿童的教育如同对大理石进行雕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然出现的因素。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与性格培养起着主导作用,但仅靠学校单一的力量是有限的,还必须争取家庭的通力合作。父母的离异对孩子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但可以减少以后对幼儿的伤害。例如,离异后的父母可以作为朋友一起关心爱护孩子,尽量不要让孩子与新组建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对离异父母怨恨。只有让家庭、学校形成一个立体全方位的教育网络力量,才可能解决单亲孩子深层次的问题。

幼儿园是孩子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的起点,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因此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和蔼可亲的教师就是他们心中的阳光,能够驱散因为家庭残缺带给他们的孤独与痛苦;教师的爱心就是滋润他们成长的伟大力量,能够让他们享受到家庭中没有的温暖与关爱。因此,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关心与爱护汇聚成一片爱心海洋,让单亲家庭孩子徜徉于这片爱心海洋中幸福快乐地成长。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幼儿教育中的“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

摘要: 文章从目前幼儿教育认识上和实践中存在的误区入手,分析了“机构教育”与“家庭教育”,旨在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提供良好保障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 幼儿教育机构教育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是指学生上小学之前的非义务性教育。幼儿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它关系到儿童的终身事业与幸福,推而广之,关系到国家社会。近年来,我国的幼儿教育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和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误区,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一、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1.忽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把成人的意愿强加给他们。有些幼儿教育机构过度重视学业和各种特长的培养,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单方面的认知技能训练。

2.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缺乏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培养孩子坚强、自信、不怕困难的良好品质,以及较强的独立生存能力。

3.在智力的开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人认为智力的开发就是让孩子掌握一两种的乐器、会加减法、会识字、会背几首古诗等。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智力开发是让孩子多参加活动,多接触自然,开阔眼界,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启发孩子独立思考。

二、幼儿教育中的“机构教育”

2001年7月2日教育部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总则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以游戏作为幼儿教育的主要形式,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挖掘孩子的潜能,开发孩子的智力是幼儿教育的关键。游戏对幼儿的社会意识、情感和身体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发展,还涉及与同伴之间的共同努力与协作。由于游戏代替了学习抽象技能的环境,更容易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成人的社会活动,社会生活和道德面貌,领会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自我形象的建立。

所谓自然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内在自然”或“天性”为中心,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幼儿年龄特征而实施的教育。对幼儿而言,首先就是要使教育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的思维形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模仿是孩子的天性。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教育者更应该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作用,为孩子构建积极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为孩子更多地接触各色生活创造条件。另外,幼儿教师要“从知识的人本化和学习的人本化出发,引导每一个幼儿发展个性,舒展自我,达到人的自我实现”。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统一的整体,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甚至后者更为重要。就一般人来说,智力差别并不明显,人们之间成就大小的差别,主要取决于幼儿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就是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人的一生很重要的教育内容,乐观的态度、稳定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人们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三、幼儿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1.改变教育观念,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父母有责任让幼儿了解和学习智育之外的更多东西,使其全面、均衡地发展。同时对孩子要适度关心但不溺爱,培养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要想方设法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责任感既包括对自己的言行敢于承担责任,还包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只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家长还要注意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从小就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并让他们适当经受一些磨炼,以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

2.营造和谐氛围,统一教养观念。幼儿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家庭中,看到的是父母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怀,感受到的是温暖和体谅,如此幼儿也会学着关心、体谅、尊敬和感激别人,而不是自私、刁蛮、不懂感恩。在教养观念上,要保持父辈和祖辈之间在教养方式上的一致,使幼儿不会因长辈之间观点的不一致而出现混乱和无所适从。

3.强化良好行为。当人们受到外在的表扬或奖励后,会逐渐产生一种相应的内在自我奖励倾向,表现为内在的自我满足。如果能从外在强化过渡到内在强化,良好行为就会得到更有效的巩固。

4.扩大交往对象,丰富生活经验。儿童同伴在指导或训练孩子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方面,具有为成人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作为家长,应该放手让孩子出门,多和别的孩子玩耍、交流。

幼儿教育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培养幼儿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幼儿在不断成长,成长过程中又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所以,我们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改进教育策略与教育方法。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政府物质支持保障家庭幼儿教育的顺利进行

摘 要: 由于改革开放后国民家庭收入贫富差距的日益悬殊,学前儿童所受到的教育和生长环境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从而导致学前儿童学习的外部供给出现了两端走的倾向。物质支持的外部供给几乎决定了学前儿童周围学习、生活环境的程度。家庭的经济基础是无法轻易改变的,不可能所有的家庭都达到高产水平。所以政府需要大力支持、保障家庭学前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从国家、社会方面对学前教育的物质支持和个体家庭中因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持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初步针对家庭教育不足而进行补偿教育的解决设想。希望通过政府、社会力量等一些相关机构和相关人士的努力来开展学前教育。

关键词: 学前教育 物质支持 政府保障 补偿教育

一个国家的学前教育的成功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世界各个国家都会有家庭贫富的差距,经济基础与公民的各项学习生活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对于学前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家庭无力负担学前教育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就需要和社会各界力量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本文从对学前教育物质支持的宏观视角谈谈我国政府和各领域对学前教育提供的支持与保障,并分析了缺乏物质保障对幼儿发展的不利影响,乃至对今后家庭教育中可能形成的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希望在弱势家庭无力的状况下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予以必要的支持。

一、我国学前教育受物质环境影响的现状

物质基础是支撑人类生产生活等活动的重要保障。现代社会人们对生产生活关注的焦点从单纯的吃饱穿暖而上升到关注更高层次的教育文化领域中来。我国近年来恩格尔系数逐步呈下降趋势,恩格尔系数即家庭食物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由此体现了人们生活支出重点的转移――由单一的食物支出转向包括教育在内的多方面的财政支出。

由表1可见,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初步呈下降趋势,即食物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由表2可见,2006―2008年间文教娱乐的消费指向成上升的趋势,国民的消费支出趋向的转变说明文化教育产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调查表明我国学前教育的投入仅上GDP1.7%,而欧美等国家学前教育的投入早已达到7%。国家财政的支持与投入直接决定了学前教育师资状况的教育状况。如湖北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针对湖北省17个县172位幼儿家长的座谈中有154位家长希望孩子在幼儿期就能接触到计算机,此比例高达89.5%。这就表明了大部分的家长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先进科学技术的帮助的,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能达到这一标准的家庭少之又少。经济发达的上海地区早在2003年99%的幼儿园便实现了可上网,这不仅体现了硬件物质方面的优越性,也反映了在上海幼儿园中教师的信息教育水平普遍较高(而相对于上海来说湖北省仅仅停留在了对信息技术的计划层面:”十二五“计划的参与者设想确保懂信息技术的教师达到总教师的2%)、上海2005年各园平均计算机达到了13台,此外浦东新区在过去的几年里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投入达到了3.8亿元。政府必须思考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因缺乏物质支持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迫切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调控与扶持。

近年来颇受关注的“入园难入园贵”的话题让人们颇为头痛。在整个教育链中似乎最不受关注的学前教育却成为了我们最难以解决的教育问题。一些地区甚至出现贵族幼儿园、特色幼儿园(学费昂贵,和接受不了幼儿园教育的孩子们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幼儿园竭尽所能地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提供服务,这样的幼儿园拥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可以更全面丰富地为幼儿提供教育资源。虽然部分贵族和高收费的幼儿园的创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抓住了幼儿教育的商机,但不可否认的一点却是这样的幼儿教育机构也的确有物质实力去提供幼儿所需要的物质支持,而相对落后地区的幼儿园或部分发达地区的低级幼儿园纵然知道如何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幼儿,却由于匮乏的物质支持,在教育过程中无能为力。

二、物质保障影响幼儿成长的家庭环境和幼儿自身的发展后劲

当今社会越来越显著地体现出一点:条件好的家庭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和保障作用是巨大的。幼儿入学之前的生活时间主要是在家庭中过的,所以家庭环境对幼儿有着最直接的影响,而家庭经济物质的支持就显而易见地影响了幼儿在接受学前教育时的方方面面。由于国家对学前教育政策还未完善,我国的学前教育就相对缺少了国家的帮助而主要由家庭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家庭对于学前教育支持程度的高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物质经济的程度的高低。

(一)有一定物质基础的家庭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广泛的教育支持。

家庭的人均收入高,就具备可利用的资金去培养幼儿。大多数幼儿园开办特色班或课外辅导班,教授幼儿各种知识。通过对31位网友的抽样调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29位家长会为幼儿选择特长班。此外家庭经济收入相对较高的家庭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宽阔的视野去感知和认识世界,如家庭具备计算机、学习机等高科技产品。幼儿在这样一个有信息源的家庭里,在成长过程中习得的知识是较广泛的。再者,一些高收入家庭也会带领孩子去参观、游览,体验平时不易接触的事物,使得幼儿有拓宽知识面的机会。

(二)物质支持保障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良好积极的亲子关系可促进幼儿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的养成。亲子关系的形成与父母和幼儿之间的交流沟通和互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前儿童年龄小、心理敏感,更需要成人的关爱与照顾。而现今社会流动学前儿童、留守儿童、农民工家庭很少对学前儿童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迫于生存的压力,很多家庭――不仅仅是农民工家庭还有很多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家庭亲子关系因家长的忙碌而日趋淡化,即家长终日忙于劳务工作而无暇顾及幼儿心理性格的培养和教育。这就导致不仅亲子之间关系冷淡,幼儿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这进一步给幼儿的早期成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幼儿内心害怕、退缩、缺乏与人沟通的勇气,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易形成胆小自卑等消极的个性特征。因为工作忙碌一部分父母会选择隔代抚养。研究表明隔代抚养的行为检出率更高,一方面祖辈宠爱幼儿,幼儿更容易性格偏激,另一方面祖辈的知识面相对较窄,对于幼儿感兴趣的新鲜事物或知识知之甚少,难以正确地教育幼儿。

(三)学前儿童个性、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支持。

“知识改变命运”在现今社会似乎不那么容易发生了,外部供给为学前儿童的成长提供了多途径的选择方式。物质支持越充足,就可为儿童提供越丰富的教育选择的权利,如部分家长选择特长班。对部分有特长的学生的行为观察表明:学习过一些特长技能的孩子在心理上具备一定的自我优越感。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幼儿自我意识各因素的发展水平随年龄递增而提高,其中自我评价发展水平从三岁到五岁上升幅度最大……也就是说学前儿童在此阶段会逐步建立对自己的评价认同。所以这一时期也是有利于自信积极的情绪情感养成的初级阶段。幼儿兴趣班的老师大部分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对幼儿过于严厉,相反会多些表扬与鼓励,这就无形之中对幼儿进行了积极的暗示,为其今后自信感的培养打下了基础。

此外学前个体能力的培养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支持的情况。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家庭因拥有选择优质教育的能力,可以培养儿童的多种才能。上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人都会有些感受――同龄小朋友因家庭的支持可以学习各种才能,如舞蹈、主持等。这些孩子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崭露头角,在此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勇气,获得了老师的称赞和同学们的羡慕,自然地也就增强了自我的优越感而认为“我能行”,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自己的能力也就不断地提高。部分同学始终缺少展现自我的机会和勇气,缺乏机会和缺乏勇气,陷入了恶性循环。学前阶段对幼儿的培养能够为幼儿个体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正所谓“十年木树,百年树人”,学前教育的价值也正因此而体现。政府和社会见到学前教育的回报要在多年以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四)低收入群体家长缺乏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意识。

大部分低收入群体长期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多为劳动力输出或小商贩,缺少学习机会,况且大部分人接受的教育本来就很少,所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淡薄落后,导致情绪情感和道德教育缺失等诸多问题随之而来。他们对幼儿的期待值也往往较低,这种低期待表现在主要考虑幼儿的自身安全得到保障就够了,对幼儿机构的要求达不到正常学前教育所要求达到的水平。因为进入没有财力与能力支持的幼儿园的目的只能单纯地为了保育,这类幼儿园的主要职责也多为传统的“看孩子”。另外,一部分接受过一定教育、存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观念的家长缺少对当代学前教育的新认识,只要有机会便会一味地对幼儿进行注重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而没有去,也没有能力去培养幼儿情绪和社会性的认识。

三、积极建议

家庭的等级差异影响生活教育的问题是任何国家都会有的问题,这就需要尽量避免其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政府着手是必要的保障。

教育,特别是学前教育不可与市场经济同日而语。一个企业的投资与回报相比较教育而言是短期可见的,正因如此,这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由政府进行规划和主持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对学前教育给予法律保障,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与学前教育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只有具有详细明确的法律保障才便于学前教育相关工作的展开。如法国《92―244号政令》为保障生活在弱势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下的学生的受教育权利,提出了“教育优先区”的政策并在《关于教育指导法的附加报告草案》中规定:“学校本身虽不能消除儿童生活条件的不平等,但它应当对社会均等作出贡献,幼儿学校在帮助家庭不利儿童跨入知识大门方面应发挥明显作用。”家庭物质薄弱是阶级化的产物,至少在我国步入共产主义阶段之前是不会完全改变的。而近年来我国基尼系数的逐渐增大也表明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教育两端走的情况。据统计,2011年,我国在经济总量迅速膨胀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仍是世界上福利待遇最低的国家之一,在教育产业化等大部分社会保障均要国民自己负担。这对于部分家庭而言是很困难的,政府考虑对学前教育多给予福利政策。我国的财政收入往往投入到促进GDP增长的经济领域,但忘记了教育产业这个隐形财富宝库更需要我们的关注。

当然在解决策略上我们无力一步到位,毕竟我国面临着人口众多,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但一系列的结局设想是必要的。如可以采取“遏制高端、辅助低端、国家把握”的解决策略,针对学前教育产业缺少财政投入而薄弱发展的特点可以由国家公示收费事宜:高收入学前儿童的家庭按收入百分比缴纳学前税,低收入则相应减收,贫困家庭或贫困地区则象征性收费其余费用由国家补贴借以达到初步普及但非义务教育的教育形式。这种征税只面对有3―6岁学前儿童的家庭,将所征税的总收入暂作为学前教育总投入的辅助资金。这样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便可利用辅助资金来创办一些幼儿园,解决“入园难”的问题。这就好比教育中的养老保险,不仅可以初步调动家长参与到学前教育,而且可以减少政府的负担,入园时缴纳过学前税的家庭只需承担象征性的费用即可。除此之外,中西部地区因地域差异经济总收入明显低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口数量少学前总收入也会低于东部地区,政府要提高学前教育公益性的保障,采取财政投入的特殊照顾。

(二)依据社会力量辅助公办园,共同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近年来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相应地填补了正规公办园缺失的空白,成为了幼教机构事业不可忽视的力量。资料显示北京计划在2020年公办园的数量达到总园数量的20%,这就意味着现今仍会有80%的非公办幼儿园占领幼教市场。对于大部分中低收入或农民工家庭来说,城市正规公办幼儿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他们不得不选择非正规公办园。这就需要各级管理部门在规范各私立幼儿园的同时,不断开发社会力量进行幼教投资并且下派部分优秀的在编幼教工作者对社会园进行指导。与此同时,为了规范幼教市场,整合一些家庭型的幼儿园,在一个社区中合并为一个规模稍大的幼儿园。这样便于充分利用幼教人才去弥补幼儿园教育中的不足和节省人力资源。除此之外,幼教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也有待提高,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三)提高家庭学前教育的质量。

在全社会共同为营造良好的学前教育而努力的背景下家长们非常有必要重新认识什么是学前教育认为“学前教育不重要,看好孩子就行”,也不能急功近利,为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早早开发、早早教育家长要注意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并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等积极向上的情感。家长要有接受再教育的认识,多关注与学前教育相关的活动,从而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

总之,面对家庭教育因物质缺乏而疲软无力的情况下,不仅政府要补偿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也要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的暗示。儿童早期教育是从教育投资中获益最多的教育阶段,但这种教育好比一摊水,让我们难以确定其最终流向,避免水的干涸,更避免教育的枯竭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子女影响的研究

摘 要: 幼儿的发展不仅离不开幼儿园教育,也离不开家庭教育!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双边互动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教育都应该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教育质量

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代替的影响作用,只有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园家庭教育

1.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父母可灵活对其教育,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样幼儿掌握的饿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这是幼儿园集体教育无法比拟的。

二、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的关系

在幼儿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正规的幼儿园教育,还是非正规的幼儿家庭教育都起着关键的影响作用,他们是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的,幼儿园教育要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影响,就必须重视探讨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联系。同样,幼儿家庭教育要想能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也需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知道与帮助。

1.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家庭教育起到指导的作用

幼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封闭性、随意性和片面性,这些不利因素将会制约幼儿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其教育性质决定了自身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许多父母在进行教育是,会感到在面对孩子不听话中常常束手无策。这就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并不了解,没有从理论的角度科学的把握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幼儿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是重要的,但同时必须要得到幼儿园教育的知道于帮助,这样才能使其尽力保证做到科学、合理。

2.幼儿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家庭教育的发展方向

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教育目的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幼儿的年龄特点确立的,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还反映了社会的发展需求。幼儿家庭教育的目的,具有随意、灵活和针对性的特点,幼儿家庭的教育要与幼儿园、社会紧密联系,互相配合,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活泼地成长。

3.幼儿家庭教育具有反作用力

幼儿园教育要想能获取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得到幼儿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幼儿家庭教育是与幼儿园教育紧密相连的,幼儿家庭教育如果能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就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得以顺利开展,使幼儿所受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较好的保持了其完整、连贯性,并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教育成效;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很好的配合幼儿园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幼儿园教育的开展,使幼儿园教育的质量大大下降,这将会影响到幼儿的发展与进步。

三、家园合作共育的策略

家园合作是幼儿园与家庭相互合作、交流,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教育形式。

1.幼儿园多开展亲子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并进一步加对深彼此间的相互理解。

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在开展亲子活动时,幼儿园可与家长交换意见,确定双方都认为有意义的活动内容,激发家长的主动积极性,这样家长从被动参与的位置转换到主动参与的位置,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幼儿存在的问题,并扩宽幼儿园教育的视野,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更广的信息,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如:幼儿园里交换图书,家长带着小朋友把家里一些看过的图书带到学校里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可以由小朋友们自己和别人交流,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能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知识。

2.幼儿家长和幼儿园应经常进行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园合作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是保证家园共育能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除了家长肩负教育幼儿的职责外,幼儿园同样也应承担起教育幼儿的职责,并且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幼儿园对家长的教育工作应进行指导

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而幼儿园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长培训班,使家长获取关于教育幼儿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幼儿园还可以把自己园内所创立的一些教育方法,通过家庭教育的实践得到检验,促使幼儿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办园质量,这一过程也使幼儿成为了教育的受益者,使教育真正做到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是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服务的。

家庭幼儿教育论文:浅析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育是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也是为学校教育奠定稳固基础的重要前提,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其自身的影响力是不容小视的,所以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应将社会、学校、家庭连为一体,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庭教育;影响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preschool education),它主要是指对3~6岁年纪的儿童进行教育。幼儿教育是整体教育的开始,同时也为未来接受学校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我们把人的一生按以下阶段来划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不同的年龄应该接受不同的教育,而3~6岁阶段是孩子了解社会的初期,我们应该注重这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指学前教育,是和前面婴儿时期教育的一个衔接,同时也为后面的初期教育奠定基础,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重要而且特殊的阶段。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指家长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也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对以后的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起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所以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未来。我国在家庭教育中一直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如过度保护,很多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表面需求,而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对于孩子过分地保护,使其得不到应有的发展;过分溺爱,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分地宠爱,逐渐形成了一种家长包办的形式,使孩子丧失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过分依赖父母等,这样容易造成孩子的身心严重失衡,会出现暴躁、冷漠等问题;漠不关心,孩子为了引起父母对自身的注意,经常会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容易让孩子误入歧途,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关心是必不可少的。

三、幼儿教育的发展目标及内容

目前很多的国家改变了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幼儿的素质、性格和智力三方面,同时也培养幼儿的个体性和社会性,体现幼儿教育的社会价值。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从性质上来看,主要是强调幼儿的全面性发展,使其成为有尊严、有价值的个体,同时也为幼儿的发展奠定教育基础;从构成上看,幼儿教育中主要包括身体、知识、能力、智力、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幼儿教育各个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共同发展。虽然每个国家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幼儿教育的内容基本反映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整体性和全面性,更好地体现出发展幼儿教育目标的价值观和教育目的。

四、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教育有很深的影响。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家庭气氛。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使孩子更加的开朗、活泼、热情、大方、诚实、懂事等;与之相反,不好的家庭氛围会使孩子形成自私自利、嫉妒、懒惰、没礼貌、没教养等品质。

(2)教育态度与方式方法。家长应根据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如果家长采取的教育方式合理,那么孩子很容易显示出独立自强、积极的一面;反之如果教育采取的是顺从和溺爱,那会容易造成孩子的适应能力差,使孩子形成任性、蛮横的态度。

(3)家长的文化素质。家长的文化素质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产生影响。父母的文化素质高,对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就会很高,希望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完善的教育,同时在学习和做人方面对孩子有较好的指导。反之,如果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其本身思想不上进,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太高的要求,更加不会关心孩子的学习与身心的发展,只懂得娱乐而忽视了孩子。

为了让孩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努力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认真仔细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家长应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对家庭有高度的责任心,让孩子在和睦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平时加强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好地了解孩子,并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发展。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发展相当重要,只有在保证家庭教育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家庭、学校、社会是一个不能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互相牵引。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