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新农村住宅设计

新农村住宅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4 16:24:01

新农村住宅设计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1)

Abstract: In order to respond to national call, the new rural planning has start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vastly, and there have been many problem in the process, we need think and discuss the problems at present, so as to obtain the new ideas of settlements planning and housing design of 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住区规划;住宅设计

Key words: new rural construction;settlements planning;residential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5-0069-01

0引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被提出过,在80年代初提出的“小康社会”中就包括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内容。而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在新的背景环境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

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

农村的房屋大多没有设计图纸,邻里亲戚间相互效仿,形成了结构单一、功能单一、布局及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占地面积大且不美观等不良因素,甚至在结构和构造方面还有留有很多隐患,不能保证房屋的安全性能。国家关注民生,为了改善农村广大农民的居住环境,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从这20个字中可以看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绝不仅仅只是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也不止于增加农民的收入,还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包括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事业,涵盖了多方面的意义。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

新农村的建设在全国各地展开,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建设新农村,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任务。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回迁安置成为紧要问题。乡村到城镇的急剧转型过程导致农村住区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农村住区的城市社区化,不顾农民生活的特殊需求,通过将农民成为城市人的假想来设计――冷漠的功能分区、无人气的中心绿地、真正需要的公共空间的缺乏、流行化的建筑设计。新建的居住区缺少当地文化传统方面的连续性,传统民居的精华没有体现出来。另一种情况是对农村住宅的简单整合与诠释,兵营式的布局,缺乏设计的规划,形成呆板单调的布局。农村居民住宅区设计暴露出的弊端给城市化中的农村发展造成巨大障碍。无论那一种形式都未充分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以及向城镇化过渡转型中,应以积极方式改造的居住形态。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

建设新农村需延续原有的农民生活习惯和环境。农民之间的联系主要以血缘和邻里关系为主,城市化的建设会使这种模式渐渐淡化。农村是与自然结合教紧密的部分,自然化程度要求更高,在居住氛围上需要更加自然一些。比如在底层可以设置一些开敞式院落空间,增强农民之间的社会活动,也可以作为满足有些农民种植的需要,当做一个私家花园也可以陶冶农民的情操,提高农民生活素质。在自家开敞式的院落中也可以建小型休闲设施,如休闲桌椅,桌等,也非常适合农村农民的生活。

住宅的建筑设计必须进行多样化设计。一个村子中的房屋建筑设计不应该单一化,比如一个村子的设计图纸根据不同地段和住户的不同需求,可以设计成多套样式供住户选择,在设计中的内部结构和设施服务一定要跟得上现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并要满足家庭生活生产的需要。在居住模式的设计上,可以采用区域组合、同层不同户,同户不同层等不同设计手法。区域组合比如将老年人住宅分布在公共设施和管理设施附近,便于管理;同层不同户是将一户内一层住宅分为不同面积的组合;同户不同层是指将住宅空间分层,避免相互干扰。根据不同组合的居住模式,满足住户生活的不同需要。

在建筑设计风格上,应尽量保留村落原有的建造设计风格,使改造后的新农村能有原来的社会风貌。新农村建设不适用城市化小区内的花哨外观,也不能使用安置房兵营式的小区,在住宅的外观设计方面应采用简约大方的设计方法,如采用物美价廉的建筑外墙涂料是不错的选择,涂料便于维护和翻新,而且在涂料粉刷时可改变颜色和图案,使小区的建筑变得新鲜有活力,增加社区的趣味性,激发居民对环境的热爱。为了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也可以使用清水墙面等形成有特色的建筑风貌,还可以有一种独特的仿古韵味。

由于室内环境狭小,户外环境设计对于新农村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户外环境设计应从合理性、经济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考虑,符合该地的风俗民情,从使用者的切实利益出发,营造以自然环境为主的休闲环境,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辅以适当的人工设施,尽量扩大居民的生活活动空间。也可将底层架空设计成为底层商铺、社区服务点或是提供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这样既方便小区内居民的出行,也促进了居民间相互接触和交流,其活动场所和照明也为小区提供了居民们夜间活动的条件。

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的完善也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包括教育、医疗等完善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等。新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要求更为完善,让内住的居民们通过充足的购物、社区服务、医疗服务、娱乐及休闲设施等社会保障设施,在重新建设的新农村中找到归属感。

在建设过程中应尊重居住者的选择和意见,尽量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尽量让公众参与其中。居住者才是新农村的主人,他们最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房间,有什么样的特殊需求。当有条件时可以在新农村建设具有个性化的建筑,使得当地的建筑更有特色。

4结论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为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在建设中应以农民为核心,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为目标,从各方面综合考虑,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始终贯彻农民是新农村的使用者和受益者的思想,并结合当地城乡文化特色,设计出配套完善、合理实用的新一代农村居住区,促进城乡统筹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东君,查君,许伟.公共生活与“新农村”建设[J].建筑学报,2007,(04).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2)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设计;节能和生态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新农村住宅所具备的特点

农村住宅与城市住宅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对农村住宅设计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住宅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之外,还要在住宅空间之外保留有一定的生产和工作的空间。所以,在进行新农村住宅的设计过程中,应以农村住宅的实际情况作为设计出发点,能够使设计既符合农民的生活习惯,又不影响农民正常的家庭生产的需求。综合上述对农村住宅的分析,我们挖掘到农村住宅的几个特点。

1、宽敞的庭院:农村住宅的典型空间是庭院,这是农民生活和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其中包括:摆放农具、家庭种植、材料堆放等,同时也是各个房间进行联系的通道。

2、建筑面积小、使用面积高:一般的农村住宅建筑面积都不大,但是与城市住宅有效的使用面积相比却远远超过城市住宅。

二、新农村住宅设计的几个要点

1、新农村住宅应进行统一规划,使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优秀的规划和建筑设计方案对改善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随意建设、模仿严重的状况有着重大的作用,它是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的重要因素。土地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短缺性资源,特别是在农村住宅的建设过程当中,更要以节约土地作为建设的宗旨,为农民的长久生存和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时,要以合理规划作为设计源头,要清楚地告知农民建房的位置、修路的位置、工厂修建的位置等等,以此提高农村住宅的合理性、低耗环保型。

2 、传统、美观大方作为新农村住宅的特点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同结合是新农村住宅建设的特点,简单的说就是既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保持,又要不限于传统文化的束缚,要进行创新。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每个区域有每个区域不同的地方特色,整齐的村庄、清新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田园风光似的住宅形式。那么结合广东地区的炎热、潮湿的气候特点,住宅的设计中应将通风、日照、景观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积极采用多种的遮阳形式,并将空间的心理及视觉需求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就形成了具有实用功能要求与美观的优秀的住宅。在进行体型和细部设计中,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元素融入到建筑当中,这样就使建筑既能够保持住传统文明,又能吸收到现代文明的因素,达到新农村住宅特有的美观、传统的特点。

3、住宅设计要充分考虑建筑的节能和减排

在传统的住宅设计中,大多数的农民朋友对建筑的节能和减排不太理解,更不懂得如何节能,因此,在新农村住宅的设计中必须将这种设计理念融入进去,使住宅既具备基本的居住功能,又能够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具体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1)新型墙体材料的使用

在传统的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粘土砖作为墙体材料,采用这种材料不仅要占用耕地,还要消耗大量能源,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的污染,在新型的农村住宅设计中,可以以粉煤灰、石粉、炉渣等废料作为新型墙体的主要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就地取材,不浪费资源同时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采用中空玻璃

在农村住宅中,普遍使用单层玻璃或者层玻璃,这种玻璃安装简单,材料来源也比较容易获得。但是与中空玻璃比较,有有很多性能都比较不足。如:中空玻璃可以减少辐射传热和传导传热、具有隔热和隔音的优点、可以抵御严寒同时也可防止内部热量流失等。因此,在新型的住宅设计中,应大力推广和使用此种玻璃。

(3)沼气池的使用

沼气池是一种新型的节能设施,通过近几年的实际证明,它给农民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将农村人、畜以及农作物的秸秆作为原材料经过加工生产出来可以燃烧的绿色能源就是沼气。沼气有很多用途,它解决了农民的用燃问题 ,改善了农民生活居住条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等。

4、注重住宅的抗震设计

最近几年,我国发生了多次破坏性的地震,给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特别是农村的破坏更为严重。那么,产生这种破坏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村房屋的建筑结构形式、特点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根据地域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农村住宅主要的几种结构形式为:农村土木和生土墙承重房屋、砖混结构类的房屋、砖木混合结构、砖土混合结构、木架的承重结构、石头结构等。这些住宅的共同特点就是材料的强度较低,结构整体性较差,房屋构件之间的连接也比较薄弱。同时镇、村政府对农村的住房建设缺少统一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抗震意识较薄弱。此外,房屋的建设完全是在没有设计、不做地质勘察、自己施工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使得农村的住宅建筑几乎没有抗震的能力。

新农村住宅的建设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定要解决农村住宅抗震薄弱的问题,现有以下几种措施:

(1)政府主管部门提高抗震意识,加大对抗震防灾方面的资金投入,在建设农民自用房屋时,政府给予适当的抗震方面的补贴,以达到房屋抗震的要求。

(2)房屋建设在选址中,应选择抗震的有力地段,避免不利、危险地段建设房屋,同一个房屋要避免在不同土质下进行建设。

(3)可以通过建设农村房屋抗震防灾示范区,建设具有代表性的抗震样板房,以此作为农民建设自用抗震住宅的依据。

(4)砖混结构是目前农村住宅的主要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在整体性和抗震性能上与框架结构相差很多,那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抗震性。

①严格按规范在多层砖混结构房屋设置圈梁和构造柱。

②为了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楼屋盖宜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

③梁、板承重构件在支座必须有可靠的连接,普通砖、多孔砖和小砌块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应尽量不超过3.6 m。房屋中砌体墙段的局部尺寸限值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以下图片是具有抗震、节能的新型农村住宅形式。

5、 新农村的住宅应宜简单易行、经济实用为原则

在保证房屋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就地取材是农村住宅建设的主要途径,这种做法既能够体现地域性住宅的乡土气息和生活习惯,又能够大量的缩减成本,可以通过合理精心的设计,获得经济与文化双赢的效果。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3)

关键词:美丽乡村;住宅设计;新农村建设

1.引言

“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协调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目标,是“千万”工程建设的深化和提升,而村镇住宅建设及改造正是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中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阳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之一,是著名的建筑之乡,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行动中也走在了浙江省各县市的前列。根据市委提出的第二期目标:重点完成集镇规划区,东阳江、南江沿岸,甬金和诸永高速公路沿线的村庄建设,总体完成120个左右的美丽乡村创建,初步显现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效。

目前,已建成了中国十大名村之一的花园村,在村镇规划和住宅设计中积累了一定的设计经验,东阳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城东街道和白云街道新农村改造已取得初步进展,巍山巍四小区改造、楼西宅、佐村等改造工程正大力推进农房改造建设,使新农村建设初步具备了理论指导,开始沿着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值得在东阳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借鉴和推广。

2.东阳新农村住宅设计现状

中心镇、集镇、中心村是农村人口的主要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东阳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加快中心村和一般村建设,从抓点连线到成片,培育出一批中心村及特色村、示范村,不断提升东阳农村整体形象。在新农村住宅设计工程实际中我们发现,由于东阳本地建筑设计院缺少,大多数新农村改造项目设计均由外地设计院或本地城市规划设计院和小型设计事务所完成。部分建筑师由于身处其他地域或本身缺乏农村生活经验,又对本地区农村现状、农民生活习惯、地方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不够了解或调研不够深入,只是盲目套用城市居住建筑和别墅的设计思路到农村住宅中,设计成果并不能满足本地区农民生活实际需要。

同时,发达的东阳建筑业带来的东阳经济的发展,返乡建筑从业人员建筑建造思潮的影响,使得其平面设计方案盲目追求品位化,不符合本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的实际要求;在立面设计中受业主的思想影响较大,一味追求独特、奇异、与周边不同等,使得建设不符合村镇规划的整体要求,造成了立面的另类和违规等现象,带来了极大的浪费,新农村住宅设计水平亟待提高,。因此,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应结合本地区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和农村居民对生产生活新的需求,重点研究住宅形式和住宅套型空间构成,以适应本地区美丽乡村建设宜居生活环境。

3.设计思路与理念

3.1设计思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新农村住宅模仿城镇住宅建筑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失去了传统的农村住宅空间特色与韵味。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居住方式的不断变化,现代农村对居住的要求也随之发生着不断的变化。美丽乡村建设拟将现代农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因此,新农村住宅设计应满足“宜居、宜业、宜游”的整体要求,同时,要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本地区农村现状、农民生活习惯、各村文化传统和节能环保、生态要求的不同进行设计,使得住宅设计体现本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特色。

3.2设计理念

3.2.1因地制宜,探索多种住宅形式

根据《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规定,我国住宅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和高层住宅等。根据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和本地区农村的特点,低层住宅具有占地面积大、空间形态和建筑造型更趋近自然、平面和空间组合方式灵活等特点,更适宜本地区农村居民的居住实际需求,宜作为新农村住宅的主要设计形式。但是,由于低层住宅建筑密度较低,土地资源消耗较大。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中心村培育,带动村庄布局的调整优化,城镇周边地区的农村土地资源紧张,再加上本地区耕地资源紧缺等问题,城市周边农村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考虑多层或高层住宅建设,以缓解土地资源压力,增加农村住宅形式的多样化。

3.2.2切合居住需求,研究适宜套型模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已进入了追求生活质量的时代,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和居住品位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提高,逐渐向高层次的需求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农村生活中社交活动不断增多,形式也呈现多样化,农村居民对住宅功能的分解和各功能空间的尺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社会主义现代化农村新模式下,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产模式,东阳经济模式下,农村土地耕种大多处于出租状态,当地农民基本基于生物高科、基础材料、红木家具、建筑地产、食品服装等工业产业模式生存,物质条件充实,精神追求较高,对居住条件的要求自然也与传统农村差异较大,需要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在住宅套型空间构成上进行研究,既结合本地区农民居住实际又不会是城市户型的照搬。

4.新农村住宅设计探索

4.1新农村住宅形式探索

东阳地区地理形势除南北东阳江和南江的两江平原,其他均为山地。根据东阳整体规划的要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区域基本在南乡与北乡的东阳江、南江沿岸,甬金和诸永高速公路沿线。这些地区是本地区经济主要来源地,居住建设用地资源相对紧张。同时,又存在着卢宅等古建筑较多的保护村落,且原有村落相对分散,而上世纪规划建设的村庄普遍存在着道路狭窄、单一的联排式建筑、间距过小等缺陷,已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居民对居住的要求。

根据地区特点,可借鉴东阳市花园村“以工富农、以工强村”的建设模式,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原有自然村落在实施行政撤并后,实行统一规划,并村建设。在离产业区相对距离较远的村庄,住宅类型主要以并联式住宅为主、独院式住宅为辅的低层住宅模式。而在离产业区较近的村庄,在规划的住宅用地区域,可根据发展要求和居民需求,在开发独院式、并联式低层住宅的同时,考虑发展多层和高层住宅区,以适应综合发展的需要。

4.2新农村住宅套型空间构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了精神追求。东阳产业经济的发展给现代化农村建设注入了经济血液,从而加快了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住宅的空间尺度及构成要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村住宅从传统的农村生产生活型向舒适型转变,功能空间的尺度和构成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以独院式和并联式低层住宅设计为例,在设计实践中,人们对住宅的空间尺度的要求随着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发生着较大变化,如在客厅设计中,传统的直接式顶棚向多形式的吊挂式顶棚的改变,从普通照明到多样式大型灯具的安装以及各类豪华家具的布置等,都要求客厅空间向着大而高的方向改变,因此在设计中往往与餐厅结合设计,采用错层的方式来实现客厅空间的大和高。

而在功能空间构成方面,传统的居住空间构成已不适应现代新农村的生活习惯,如厨房的使用方式已从传统的秸秆燃料转换为液化气燃料,秸秆的储存空间和大灶台模式被现代化厨房所取代。经济的发展使东阳农村家用汽车的数量急剧上升,因此,车库设计在新农村住宅设计中必不可少。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住宅的居住空间中的“卧室”也不在是传统的卧室,其私密性要求也不断提高,卧室中也融入了卫生间、衣帽间等的尺度空间。而传统的储物和农机具储存空间等则被省略或者移入到地下室的设计中。以上所述农村住宅功能空间的尺度变化和构成改变,体现了本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在实际设计中应予以综合考虑。

5.结语

住宅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新农村建设“宜居”环境的重要方面,设计是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本地区实际,通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实际工程设计积累,找出与本地区新农村改造相适应的住宅设计模式。实践证明,住宅形式随着农村所处地理位置如距离产业区域的远近等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规划形式,住宅套型空间设计应根据当地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进行合理的尺度和空间构成设计,以适应不同的家庭需求。同时,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新材料、新技术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的综合要求,从而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旋律奏响和谐音符。

参考文献:

[1]赵小龙.居住建筑设计[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2

[2]许耀波,厉文杰,庞杰 天台县农房改造成功经验、存在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7)

[3]帅丽芳.做好“美丽”文章 打造魅力乡村――丽水市莲都区仙渡乡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案研究[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1)

[4]李英豪,郑宇军.基于综合发展规划理念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以东阳市花园村为例[J].规划师.2011.5(27)

作者简介: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4)

关键词:开源节流 沼气 太阳能 新型建筑材料 新农村低能耗住宅

能源危机是威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建筑节能都被视为节能工作和能源政策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开源节流,即增加能源和节约能源并重,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节约能源是首要任务,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住宅建设,统领农村住宅建设的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维护、拆除),建设“节能、节水、节材”和环保的“省能节地型”农村住宅,使农村住宅建设由传统的资源浪费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化。实现新农村低能耗住宅的关键是要采用适当的技术和措施,需要开源节流两手抓。

一、什么是开源节流及我国农村低能耗住宅设计的背景

开源节流是既要利用农村住宅的特定的地理条件,充分享用大自然赋予的再生资源,也要注重提高用能效率,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

开源节流原则上应考虑:一是要尊重自然地形地貌,集约化使用土地等自然资源;二是要创造安全、整洁、文明的人工环境;三是要充分考虑住宅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将自然及人为因素对住区的副作用减至最小;四是要保留足够的绿色空间,完善农村住区生态协调;五是要保护自然环境,维护自然生态系统。

我国低能耗住宅设计的背景有:

1. 农村的生态环境比城市好,绿色和水资源等比较充足,可通过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的能源环境。

2. 可利用土地比较宽余,可以将目前分散的居住地进行集中布置,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节约土地资源,同时也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合理配置,改变农村基础设施不配套、集结程度低、资源浪费的现状。

3. 建筑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为达到一定的通风效果,方案设计时根据当地的风向、风速对建筑平面与剖面进行气流分析与通风设计。由于自然通风能加快夏季建筑的散热与降温,从而实现舒适的室内风环境,对于农民住宅应最大可能地组织自然风、穿堂风,这样既节约能源又经济实用。

4. 农宅的屋顶,多数以坡屋顶加局部平屋顶晒台,坡屋面下用竹木做平顶棚,既可储物,也可保温隔热。建筑结构符合模数制,便于工厂预加工,减少施工现场对环境的污染;建筑南向开窗面积大,增加冬季得热,北向开窗面积小,较少失热;建筑的围墙为透风式,有利于通风;庭园内种植阔叶植物,有利于调节建筑的得失热。

二、新农村低能耗住宅

在能源紧缺的中国,低能耗住宅能够实现在任意气象条件下,通过对住宅的合理设计、合理选材,使室内自然温度接近于或保持在人体舒适温度20℃―26℃的范围内,从而在为居住者提供舒适、自然的居住空间的同时,抑制并降低了建筑物的运行能耗。那么,低能耗住宅的定义是什么呢?低能耗住宅是指不用或者尽量少用一次能源,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对建筑物进行采暖和制冷。

(一)低能耗住宅的设计原则

首先,住宅采暖和制冷上尽量不使用一次性能源;其次,依据住宅能耗的分配比例,在技术上抓主要矛盾,以外墙、外窗、屋面为重点;第三,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生活方式和习惯等方面的因素,利用现有的建筑材料和资源、建设资金等;第四,造价低、高效率,使低能耗建筑技术在、具有在社会中普及应用的价值。

(二)低能耗住宅的设计方法

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应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气候情况,改善建筑外环境,包括冬季防风、夏季及过渡季节促进自然通风以及夏季室外热岛效应的控制。同时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以改善建筑的微气候环境,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大力推行清洁能源的利用,鼓励村民利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大力推行绿色环保节能材料,既可以减少大量的土地资源,也可以减少大量的建材。

1. 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用能效率

(1) 沼气。着眼环境、因地制宜的思路为农民打开了改变环境面貌的突破口――发展沼气:在以务农为主家庭中,大多设有猪栏禽舍,与粪池靠近,其下做沼气池,利用人畜粪便和青草料制成的沼气基本可以满足做饭烧水用。沼气是作物秸杆、杂草、人畜粪便等有机物质,在适当的温度、湿度、酸碱度和密闭条件下,经沼气池内微生物发酵分解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可燃性气体。1立方米的沼气完全燃烧,可释放出5203~6622千卡的热量。沼气可和为能源,用于发电、照明及家庭和工业燃料。我们利用沼气,就是用它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来做饭、点灯照明。

沼气在农村经济可行,一个8m3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50m3左右,造价仅千余元,而其产生的热值相当于800~1000煤。沼气相比液化气每年可节约燃料费500元以上,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沼气作燃料实现了“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01

(2) 太阳能。太阳能建筑即是利用太阳的辐射能量,代替部分常规能源,使房屋达到一定温度环境的建筑。太阳能建筑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大类。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是通过建筑方位的合理布置,通过窗、墙、屋顶等建筑物本身构件的相互配合,以自然热交换的方式,使房屋取得冬暖夏凉的效果的建筑。主动式太阳能建筑是指在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基础上,附加一套太阳能采暖设备(如太阳能集热器、管道、泵等)。

2. 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增加建筑材料的可持续利用。

新型建材是绿色环保节能材料,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向农民推荐使用各类不同的新型建材。用混凝土砌块或混凝土多孔砖代替黏土实心砖,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和能源,而且它们的使用费用方面基本持平。提倡使用经过科技处理的天然材料,提倡使用生土掺稻杆、麦秸加工而成的空心砌块作围护结构;或运用高新技术将农作物秸杆直接转化成轻质高强的建筑墙板。还可以回收处理一些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如用煤粉灰做原料,生产隔热、隔音、防潮、保温等性能优于黏土砖的新型多孔承重砖,用旧轮胎制成建筑泥土。

生物质复合材料环保墙体模块系列的新型建筑材料将秸秆或树木碎片用于材料过程中,并使其成为主导材料(秸秆占总重量的85%以上)。这样的墙体具有隔热、保温等多种功能,同时也可作为多种类型的建筑墙体,且可以在报废后再生循环利用等附加利用的环保型墙体模块。

CL建筑体系是适合于广大农户居住的节能省地体系。它是继“砖混体系”、“框架体系”后又一新型建筑体系。这种新型住宅模式凸现三方面优势:首先,提高了保温隔热性能,不用粘土制品,可以达到节约耕地的目的。其次,结构安全,抗震性能好,比砖混结构提高两个烈度等级,优于框架结构。三是造价比其它结构低5%,住房使用寿命比砖混结构延长1倍,可实现建筑工厂化、住宅产业化。此外,与CL建筑体系配套的“CL秸秆气化技术”,可以帮助农民将多余的秸秆压缩成秸杆块,秸秆气化后,可以用于冬季供暖、四季做饭和热水洗澡。

建材选择应遵循无害化的原则。从舒适、健康、环保的要求出发,建筑材料的选用应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同时要使用无污染、易降解、可再生的环境材料。近年来,由于室内空气品质问题的日益严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建材、家具、地毯、涂料、油漆等室内材料作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在选择时首先一定要看是否满足国家有关部门的“绿色”标准。

三、新农村低能耗住宅设计实例

1. 长沙莘田村与江湾村的比较

莘田、江湾两村在自然条件、农户经济条件、人口数等方面大体处于同一水平,因此沼气作为主要住宅能源是导致两村能源支出差异的直接因素。莘田村春季户均能源消费133.4元,而江湾村使用沼气之后,煤等商品能使用数量的降低导致该村春季户均能源消费只有93元。此外,从能耗总量来分析。使用沼气后,江湾村每人少烧270薪柴、46.6秸秆和26.81标准煤。以两村各计1000人计算,春季江湾村将比莘田村少烧270吨柴薪,46.6吨秸秆和26.81吨标准煤。以此推算,一年下来节约的能源数量是相当可观的。

2. 利用沼气能源后的广西恭城

广西恭城在上世纪80年代初还只是一个小山村,广大农民生活在温饱线以下。着眼环境、因地制宜的思路为当地人打开了改变环境面貌的突破口――发展沼气:用人畜粪便和青草料沤制后产生的沼气烧水、煮饭、炒菜和照明,既省柴省力,又方便卫生。目前恭城的沼气入户率居全国第一。

沼气作燃料具有显著的效益:用来煮饭做菜、点灯照明,若按一户弄家每天用两千瓦时电计算,每千瓦时电费0.58元,一年节约电费42元;每户每月节柴200,每50以10元计算,全年节约48元,这是最直接的经济效益。用沼气取代柴草作燃料,实现了“生态利用―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结束语

农村住宅建设的改观来自点滴,通过资源的循环利用,农村日常生活中的废料可以得到妥善处理,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能源的消耗,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随着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的进行,商品能市场的逐渐规范和生态能源工程的推广,商品能和生态能源将会逐渐替代生物质能的使用。实现农村住宅的低能耗建设,就必须开源节流两手抓。

参考文献:

[1]金虹,安艳华,郑审.房屋建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8.

[2]李嵘,祁斌.从资源的循环利用探讨可持续的农村住宅设计[J].村镇建设,2006.12.

[3]陈淑琴,李念平,乐地,高峰.农村住宅能源使用结构的分析研究[J].节能技术,2005.11.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5)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抓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村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告。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村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年度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年度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年度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超计划批地。各县(市)每年年底应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执行情况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二、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

(四)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各省(区、市)要适应农民住宅建设的特点,按照严格管理,提高效率,便民利民的原则,改革农村村民建住宅占用农用地的审批办法。各县(市)可根据省(区、市)下达的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实际需要,于每年年初一次性向省(区、市)或设区的市、自治州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市)按户逐宗批准供应宅基地。

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由村、乡(镇)逐级审核,批量报县(市)批准后,由乡(镇)逐宗落实到户。

(五)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区、市)规定的标准。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统一的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和宅基地申请条件。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六)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报经乡(镇)审核后,报县(市)审批。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

各地要规范审批行为,健全公开办事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县(市)、乡(镇)要将宅基地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工作时限、审批权限等相关规定和年度用地计划向社会公告。

(七)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要做到“三到场”。即: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各地一律不得在宅基地审批中向农民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八)加强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快农村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到户,内容规范清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变更登记工作,变更一宗,登记一宗,充分发挥地籍档案资料在宅基地监督管理上的作用,切实保障“一户一宅”法律制度的落实。要依法、及时调处宅基地权属争议,维护社会稳定。

三、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九)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县市和乡(镇)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村村通”工程,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归并村庄整治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努力节约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十)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的调查清理工作。制定消化利用的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力度。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建住宅的,也必须符合规划。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地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

(十一)加大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投入。对农民宅基地占用的耕地,县(市)、乡(镇)应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进行补充。省(区、市)及市、县应从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增加耕地面积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格执法

(十二)加强土地法制和国策的宣传教育。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土地国策国情和法规政策,提高干部群众遵守土地法律和珍惜土地的意识,增强依法管地用地、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自觉性。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6)

1.1新型农村社区新建住宅实施节能设计,但尚需系统规范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进程,农村人口、产业、用地及功能处于快速动态的结构性变化中。随着当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新建住宅量持续增长。近年来各地统一规划、集中建设的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对其居住建筑进行了基本的节能设计,采用了护结构保温、门窗保温等节能技术措施(见图1、图2),达到了改善居住水平和建筑节能的良好效果。但在规划与建筑本体设计中还不能完全达到绿色生态节能的标准与要求。1.2既有农村住宅节能设计缺失,住宅用能能效低而耗能高从调研地区农村现状可以看出,既有农村住宅(不包括新型农村社区新建住宅)的建设,长期以来多属于农民的个人行为,其建设、施工基础标准低,节能设计严重缺失,如平面设计、形体设计、门窗细部设计等几乎不考虑节能;外墙普遍没有保温做法(这一比例达90%),建筑材料还较多采用黏土砖,外墙做法亟待改善;建筑外门窗的热工性能和气密性很差;冬季供暖、日常做饭所用燃料多为煤炭、秸秆、柴草等,设备简陋、热效率低;家用电器快速增加,用电量持续增长。现状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而室内热环境与卫生环境较差(见图3、图4)。1.3缺乏正确的节能认识在农村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能源观:①在很多经济不发达的乡村,人们往往单纯地讲求节水、节电,努力降低生活成本,减少生活能源与资源的消耗,这种情况使村民的生活水平低下,生活环境较差。②有些经济发达或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村民的经济状况较好。有些村民存在着一种盲目攀比的心理。在新建住宅的过程中,盲目增大建筑面积、室内净高、门窗尺寸,追求复杂多变的形体,采用所谓的高档建筑材料,如黏土砖、钢筋混凝土、玻璃等导热性能强的材料。购置大量大功率的家用电器,例如安装了4~5台甚至数量更多的空调。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建筑的能耗,造成了极大的浪费。1.4利用太阳能热水再生资源,但较为单一再生资源利用方面,太阳能热水已普遍应用,在调研的新型农村社区中17%采用了地热能,其他如太阳能热源供暖、沼气、风能等很少利用。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生活用能急剧增加,农村能源商品化速度加快,尚需加快开发利用再生资源(见图5)。1.5农村既有住宅室内外环境质量亟待改善垃圾处理、污水排放不规范,存在垃圾无处理、污水随处排放问题。庭院养殖住户导致人畜混处,卫生状况难以保障。住宅日照、通风、采光、保温、隔热还需改善,室外绿化美化、居民饮水质量等还不能达到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1.6既有农村住宅布局分散,“空心村”“闲置房”现象严重既有农村村落点多面广,规模小、分布散,住宅布局不紧凑,公共设施难以配套,住宅多为平房,“空心村”“闲置房”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集约集聚效能差。

2农村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策略

2.1农村新建与既有住宅改造分类实施村庄建设具有新建、整治及保护等不同类型,根据全省及各地村镇体系规划统筹布局。新型农村社区新建居住建筑与原有村落既有居住建筑改造应采取不同的节能设计策略。新建(新型农村社区)的居住建筑,应执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T50824—2013《农村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相应国家与地方节能设计标准,基于绿色生态理念,进行系统科学的建筑节能设计,达到规定的节能设计技术要求,采用适宜节能设计技术,确保从建筑本体设计开始奠定良好的节能基础。原有村落既有住宅改造必须明确原有村庄是保留、改造,还是新建、迁并的不同情况,避免局部出发、就单体论单体,导致盲目改造、拆了改、改了拆,造成新的资源能源浪费。要依据相应标准进行节能改造设计,采用切实可行、经济适用的节能改造技术。2.2规划布局设计先行农村住宅节能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规划布局层面先行进行整体节能设计,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生态的建筑节能设计,使农村住宅从根本上获得最大的节能效果。针对农村住宅的特点,根据建筑所在地的实际情况从规划出发制定出切实可行、经济合理的节能技术方案,从选址、布局、朝向、日照、通风、平立面、体型到建筑外部环境等方面,进行绿色生态节能设计,改善区域内建筑节能的基础条件,从规划设计角度把握整体节能设计方向,从宏观规划设计中的节能技术着手,从源头开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2.3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被动式节能设计优先目前的农村住宅设计实践中,还不能从建筑生命周期能耗角度分析设计,从而大大提高了建筑能耗。不能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进行被动式节能设计,将导致先天不足,后天主动式节能技术措施补救也只是舍本求末。对处于量大、快速建设更新周期的农村住宅,不能再走单一重视运行能耗、过分依赖主动节能技术补救、被动式节能设计缺位的歧路,应从建材生产及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建筑拆除、废料回收和处理5个阶段全生命周期能耗考虑,对建筑本体进行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被动式节能设计,达到建筑节能最佳的效果,从起点避免以往建筑业节能所走的弯路。针对农村住宅设计现状,借鉴采用相关研究成果,应研究提出农村住宅基于建筑生命周期能耗,以优化设计成果为目标的被动式节能设计操作程序,同时,总结出农村适用的绿色示范住宅被动式节能设计导则要点[3],以指导农村住宅节能设计科学规范的展开。2.4主动式低能耗设计技术适用性选择农村住宅利用主动式低能耗设计技术,应遵循因地制宜、综合利用、安全可靠、讲求效益的原则,按照有关技术标准,选择适宜当地经济和资源条件的技术来实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应逐步示范应用,宜采用太阳能热水供热供暖技术或主被动结合的空气供暖技术,太阳能供热供暖系统应做到全年综合利用。在地热能利用方而,在可行性分析适用条件下,农村住宅可采用地源热泵系统进行供暖空调或利用地热能直接供暖。

3结论

新农村住宅设计篇(7)

一、农村住宅产业化

(一)农村住宅产业化的概念

所谓住宅产业化,是指将住宅的生产和经营纳入社会化大生产范畴,用工业化生产方式生产住宅,使住宅产品的开发系列化、生产工业化、技术集约化、销售配套化,从而使住宅建造成本降低,提高住宅生产效率[1]。而农村住宅产业化则是将住宅产业化的概念应用到农村住宅中,以提高农村住宅的建造质量和生产效率。农村住宅产业化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村庄布局规范化,控制和改变布局的凌乱。(2)农宅设计标准化、体系化,从而为农村住宅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3)农宅部品及构配件的生产和施工产业化,即事先将住宅的部品和构配件在工厂进行批量生产,然后在施工现场用机械化的方法进行组装,这是农村住宅产业化的核心内容。(4)农宅的生产、供应和销售一体化,即将农宅建设从投资、设计到部品生产、施工及销售形成一体,组成能够产业化生产农村住宅的企业[2]。

(二)鄂东南地区农村住宅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

1.各具特色的村落特征

鄂东南农村住宅的建设一直处于一种自发随意的状态,各地区建筑形式之间没有统一的风格,体现出建造的无序性。但是在同一个地方区域,因为生产和生活方式基本趋同并且都是相同的建造体系,农民大多按照左邻右舍的户型进行设计,因此建造出来的房子趋于相似。这种户型功能和建造体系上的相似,为住宅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定基础,有利于大规模复制生产。

2.设计条件趋于相似

农村住宅产业结构的调整,鄂东南地区同一区域内的农村住宅功能模式基本趋同。比如有的区域的农村大都以运输为生,农宅建设上需要配备车库;有的区域的农村着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宅功能应更加灵活,有利于改造。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相似性提供了住宅产业化设计条件。

3.农村地区有着模数化的传统

鄂东南地区在农宅建设中仍然广泛使用预制板这种建材,农民习惯于在购入预制板后,能把暂时多的预制板储存下来,在以后其价格高时将它卖出,比如卖给正要进行住宅建设的邻居。可见农民构件的接受程度还是很高,这有利于住宅产业化在农村的推行。

4.丰富的自然资源

鄂东南地区电力资源充沛,钢材、水泥、石膏、沙、石等材料资源丰富,这为住宅产业化结构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5.技术准入门槛低

鄂东南地区农村住宅大多以低层为主,基本是二到三层的农宅。这样,某些住宅产业化技术稍加改良就能应用于农村住宅的建设。低层为主的农村住宅形式大为降低了技术的准入门槛,不用像多层或者高层住宅那么复杂,农民自身经过培训也就能够进行建设[3]。

二、鄂东南地区农村住宅

产业化设计策略研究

“光?宅”是作者参加2015年台达杯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的参赛作品(图1)。该方案是湖北“黄石住宅公园”内一个产业化节能示范农宅,为考虑今后农村住宅产业化的示范、推广及应用的目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当地钢材资源丰富、农村经济水平较发达的特点,选取了轻钢结构作为建筑基本结构体系,为增强农宅的适应性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结合当地农村发展模式和农民生活现状,并从构件标准化、空间部品化、户型多样化和功能灵活化等方面提出了鄂东南地区农村住宅产业化的设计策略。

(一)构件标准化设计策略

由于黄石地区钢材资源丰富,轻钢住宅本身具有节能环保、便捷易用、利于产业化推广等特点以及中国已有一些轻钢结构住宅的实践经验,本设计作品选取轻钢结构作为建筑基本结构体系,对其进行了构件标准化设计。首先,为了同时满足轻钢结构体系模数尺寸和鄂东南地区农宅常用模数尺寸的要求,对设计作品进行了基本模数的配适设计。作品以600mm 的网格模数作为轻钢农宅标准化构件,并以300mm为模数的少许构件对调房屋的面宽和进深进行微调,从而形成适合不同需求的建筑尺寸。其次,对设计作品进行了构建拆分,依次形成了柱、梁、板、连接件等构件要素,并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满足模数要求的构件标准化设计,形成了整个农宅的标准化构件库(图2)。

(二)空间部品化设计策略

由于设计作品在系列化设计中采用相同或相似大小的卫生间、楼梯间、天井和阳光房,所以对卫生间、楼梯间、天井和阳光房等功能空间进行了单元空间的成品化设计,在工厂加工装配成一个房间整体后再在现场进行组装。天井和阳光房是对太阳能技术的部品化设计。其中天井部品是集采光、通风、太阳能光热技术为一体的产品设计,可按照居民意愿选用,而阳光房部品集合了夏季遮阳、冬季采暖等功能,结合了太阳能光电技术的产品设计(图3)。

(三)户型多样化设计策略

为了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示范,为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城镇集合住宅、低层住宅和农村住房提供文化传承与新技术应用的集成示范。基于构件标准化、空间部品化设计的基础上,以60?O、90?O、120?O为宅基地面积,设计了三种不同尺寸的双层农宅户型,以实现户型的多样化。宅基地60?O的户型建筑面积为123.68?O,设置了1个兼餐厅功能的堂屋、1个起居室、2个卧室、1个厨房、储藏室、卫生间、阁楼功能空间等,主要适用于一代人的居住要求,居住主体可以为单独居住的老年人或年轻人等等。宅基地90?O的户型建筑面积为173.96?O,设置了1个堂屋、1个起居室、2个卧室、1个餐厨合用厨房、储藏室、卫生间、阁楼功能空间等,主要适用于两代人的居住要求,居住模式可以为老人和一个儿子合住或者年轻夫妇外出打工老人和旅游者合住等等。宅基地120?O的户型建筑面积为218.45?O,设置了1个堂屋、1个起居室、3个卧室、1个厨房、1个餐厅、储藏室、卫生间、阁楼功能空间等,主要适用于三代同堂的居住要求(图4)。

(四)功能灵活化设计策略

近年来,为相应当地政府对乡村旅游的大力推广,作品以宅基地120?O的户型为例,进行功能灵活化设计。在不改变户型原有建筑框架的基础上,通过对内部墙体结构进行适当调整,对功能进行局部重新划分,以餐饮、居住两种经营模式为特例,设计了旅店型和餐馆型农宅户型(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