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7-19 16:56:49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篇(1)

有的教师由于缺乏经验,在突况面前,其行为语言往往一急就乱,主要表现为动作失调、语无伦次、情绪紧张等,这种现象一旦出现,课堂就会失去控制,出现混乱局面。有的教师为了防止出现意外事件,怕影响自己的尊严和威信,就板起面孔,采用“高压政策”,对学生的“越轨”行为严加训斥,甚至暴跳如雷,这又会大大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思维的火花彻底泯灭……那么,教师怎样对待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怎样具体采用应急的技巧呢?从以下几个不同的实例中我们也许会得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

一、教学中的实例

实例1:一个偶然的因素使和谐的教室气氛骚动起来,若教师处理不当便会影响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这时教师的应变能力体现在机敏地洞察信息的特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措施,变被动为主动,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笔者在教学“空中的生物”时,刚讲授完“千姿百态的鸟类”,正要讲授“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时,一只灰喜鹊突然误飞进教室,顿时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他们先是好奇,继而骚动、起哄。教学过程被迫中断,面对这一情况,笔者急中生智:“灰喜鹊飞得多舒展啊!但大家想过没有,灰喜鹊能飞,我们人为什么不能飞?”学生抢答:“人太重了。”笔者追问:“飞机更重,为什么能飞?”学生哑然。这时笔者趁势说:“结构和功能相适应。鸟类能够飞行,必然有与之相适应的结构。下面我们就以家鸽为例,一起来进行‘探究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笔者即兴应变的一席话,重聚了学生的注意力,恢复了正常的教学过程,并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实例2:教师的应变能力还表现在一开始就觉察出突发性信息的错误及其典型性,但不急于进行纠正,而是顺着学生的错误思路或结果,推出相互矛盾的结论,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一位教师在教学“土壤里的微生物”的时候,讲授完“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后,在讲授“细菌与人类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举出几个细菌的实例。当问到一个学生时,这个学生脱口而出:蘑菇。这个教师愣了一下,显然,这个回答很出乎教师的意料。如果按照正常的思路,教师会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否定。但这位教师灵机一动,不动声色地继续提问:“请你想一下,细菌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回答:“细菌是单细胞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教师说:“回答得很好。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的结构呢?”学生回答说:“借助高倍显微镜。”教师说:“那么,你刚才所说的蘑菇是否符合细菌的这些特征呢?”学生恍然大悟。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蘑菇是微生物中的另一类,属于大型真菌,这将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对于教学中的这个小“意外”,教师并没有简单地予以否定,而是因势利导,通过引导学生对两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比较,从而做出正确判断。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解决了细菌、真菌这一容易混淆的问题。

实例3:对一些突发性信息,教师虽能判断出学生提问的价值,但对于引出的结论的真伪或方法的好坏,却不能“一眼看到底”,这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和分析过程放慢,在讲述分析的同时师生积极思考,当分析、讲述到某一步时,学生自然会豁然开朗。

在教学“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说明科学探究的5个环节,笔者和学生一起重温了巴斯德关于“肉汤变质的原因”这一著名实验。当实验完成后在课堂上作最后交流时,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问:空气中就有漂浮的细菌,鹅颈瓶为什么只能进去空气而进不去细菌呢?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在备课时就没有想到,一时也不知道怎样解释才能使学生明白其中的原因,于是笔者决定临时改变原来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先分组讨论,然后再集体交流。学生们很感兴趣,讨论得十分热烈,提出了很多种解释,最后得出结论:细菌是有结构、有质量的生物,与空气有着本质的不同,细菌会因为重力的作用而附着沉积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而无法直接进入瓶内。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科学家实验设计的巧妙性,由衷地钦佩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从而对科学探究更感兴趣。

通过上述几个事例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的应变能力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素质。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抓住课堂上的一些“突发”细节,临场发挥,随机应变,不仅可以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这些课堂的精彩瞬间,也会将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物课堂教学点缀得更加色彩纷呈。

二、提高课堂应变能力的方法

教师的应变能力,首先表现在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课堂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上,教师应能发现学生细微的心理变化;其次是具有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这种判断能力是需要以大量实践经验为基础的。有的是逻辑判断,从观察所得的信息迅速推理而得;有的是直觉判断,像有些小说里所写的“第六感觉”那样;最后是有果断采取适当措施的机智,教师要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并能在学生的反应中,及时调整措施。

乌申斯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是一门艺术,较强的应变能力并不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更不是想有就有的。那么,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教师本身就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要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变”,就应具有渊博的知识。首先,教师除了要有精深的本学科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广泛的横向知识和技能。其次教师要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认真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做好“教学六认真”,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工作能力。教师备课时要通过上网、看报、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查阅大量资料,不拘泥于教材和参考书,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生物专业水平,这有利于教师应对充满生机活力、特点多样的学生。教师备课既要用好教材中的资源,又要正确处理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利因素,确实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篇(2)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一起构建的,这里需要教师的课堂智慧、深厚涵养以及孜孜不倦探求的心灵。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就是它施展的场所,让课堂少一点热闹多一点热度,少一点花哨多一些效率,真正把语文学科的特性落到实处,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效率

一、师生交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在真正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参与程度是很高的。一些有经验的教师非常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他们会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热烈响应教师的每个要求。而且他们对教学的每个环节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设计之中来。建立在师生交流基础上的教学是高效的。

二、情境教学.激发探究兴趣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如果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人的积极性可以增加3~4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在可能的范围内,一切事物应尽量地放在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在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应尽量地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个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用几个感官去接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计划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的,面对课堂教学,也必须从教学需要出发,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氛围,引起学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小学生天动、好展示,如果能根据课文内容,编排一些适合学生表演的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海底世界》一课着重描写了海底的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课前笔者耐心地制作了课件,搜集了相关的资料,把声音和图画巧妙地组织起来,通过声音与图像的融合,为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其中。在课堂上,他们被海底世界的奇异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深深地吸引住了。看完后,笔者提问:“你觉得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要求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其实,创设课堂情境的方法有许多,只要教师能下功夫在教学中主动、适宜地创设一些灵活有趣、得体有效的教学情境,语文课堂就会活起来,就能诱发学生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水平

受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总是存在着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困难,在客观上制约着教师的教学成效。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面对的是几十个知识基础和性格各异的学生,教师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是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必然导致有些学生跟不上教学,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进展。所以教师要变“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方法方式去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舞台,让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的总体教学水平和质量。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多媒体教学,拓宽学生视野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在课堂上教师依靠教材和黑板,主要在讲台上进行教学,虽然说这样也可以向学生传达尽可能多的知识,是学生投入其中,但是这种教学模式与现代化的先进的教学媒体相比,差之甚远。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把语言、文字、声音、图片和图像等综合运用起来,创设多种感官的课堂教学情境,通过鲜明的图像、逼真的声音,让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和节奏,以提高课堂实效。例如,笔者在讲授《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迷惑不解。于是,笔者就通过多媒体把这一情境展示给学生,把有声的图像播放给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学生能够合情合理地进行判断与推测,受伤的大雁悲惨的叫声,听到拉弓后的振翅欲飞以及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他们深切地感受了“惊弓之鸟”处境,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多读课外读物,拓宽知识面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等名诗名句都为我们说明了多读书的好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阅读的方法,并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条件,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阅读。例如,在教室里设一个图书架,方便学生阅读;也可以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多做读书笔记,积极交流读书感受。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会有很大的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也一定会有显著提高。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对知识的积累。

六、促进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水平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篇(3)

关键词:信息;有效教学;教学方法;方法选择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创造。常言“教无定法”,这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为了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对于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信息技术是所有中小学基础学科中最年轻的一门学科,它与其他学科相比既有类似的地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如何有效深入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老师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一、转换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发展技术能力,内化信息伦理,产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意识并能够应用它们为自己和社会服务。信息技术在信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应该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特殊优势面前,最大程度的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再用一支粉笔+黑板的传统教授模式,否则无异于赶着马车上高速公路去和别人竞争。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能照本宣科,不能死教书,教死书。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和学生互动交流,能成为一种常态,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1.形象比拟教学法

举例子、打比方是人们常用的表达方法,用来说明一个事理。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有的课程章节里有些专业术语学生甚为难懂。在我讲解的时候我常将这些术语化“深奥”为“通俗”,化难为易,举些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一些例子进行说明。这时候进行形象的比拟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我在讲计算机结构的时候,计算机系统比作一个人,“硬件系统”相当于人的“躯体”,“软件系统”相当于人的“灵魂”、思维、能力、知识、精神,没有灵魂的躯体就好比是一具行尸走肉,没有软件的计算机硬件就是一堆废铜烂铁。又比如,在讲文件及文件夹时,我把“文件夹”比作“档案柜”,“文件”比作档案柜里的“档案”。

2.游戏学习法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喜爱游戏更是学生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仅以玩游戏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学生在刚开始学习键盘操作一两天后,联系盲打的兴趣就降低了,为了提高学生练习盲打的兴趣我在适当时候引入“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字游戏来进行练习。在网络教室,我安排学生相互充当一定角色,进行联网游戏“警察捉小偷”,在练习过程中,我自己也加入到此行列中和学生一起来玩这种打字游戏,教师参与的示范效应极大激发了学生练习键位积极性,掀起了盲打训练的热潮,学生感到凭借自己的击键能力“捉到”对手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对学生快速实现盲打目标是十分有利的一种方法。当然,一定要强调,学生严格要按照“十指分工,包键到指”的原则来进行,否则不利于盲打训练目标的实现。

3.兴趣激励法

兴趣是进取和创造的内驱力。过节赠贺卡是近年来中学校园里流行的时尚节拍,在教学生word时,教师利用这一点兴趣来引导学生学习word并制作电子贺卡知识。可事先自制较好的一张有声(嵌入流行音乐)有色(美丽背景装饰)并有动画效果的电子贺卡在课前展示给全班学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后对学生说:像这样的一张贺卡在计算机中制作起来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大家好好学,就可以学会。这些兴趣爱好都可以充分挖掘用来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让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味起来。

4.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当“老师”

“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每一章节均有一个具体的任务,能用计算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就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5.适当留白

教育要讲究留白艺术。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保持最佳思维状态的时间约为20分钟。课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精神状态会发生变化,所以教学要讲究张弛结合。张,即让学生有紧张感,思维处于亢奋状态;驰,则让学生的状态得以调节,思维趋于平和。张而不驰,会使学生紧张过度,弦绷过久则断;驰而不张,则拖拖沓沓,导致学生精神松懈。只有张弛相间的课堂节奏,才能使学生精神松懈。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我曾经做过一个班级的调查,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如表所示的调查结果显示:81.3%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的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既然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又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自学等,那么教师就应多设计一点活动,以学生操作交流为主,突出实用性和创造性。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全面准备教学资源,灵活实施课堂教学。关于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非常灵活。每一节课,可能是一种方法,也可能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具体课堂具体对待,构建智慧课堂,应考虑多种策略,这是课堂需要。就让我们用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渴望智慧的心灵吧!

【参考文献】

[1]祝智庭,李文昊主编.《新编信息技术教学论》.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篇(4)

一、教师要有现代化的教学观念

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的教学观念不转变,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力不从心。怎样转变观念呢?具体到实际行动就是变单纯的“应试教育”为全面的素质教育;变“填鸭式”的教学法为启发式的教学法;变局限的封闭式教学为课堂内外结合的开放性教学;变单纯传授知识教学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变教学方法的“一刀切”为因材施教。具体到教师的思想中就是在教学观念上要树立整体观,重学观,发展观,愉快观。

二、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它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内容、方法、途径;决定教学效率能否提高。要提高教学的课堂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要制定好教学目标就应根据教材内容,制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具体要求。

三、创设生动风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动风趣的教学过程,能够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生动的场景,风趣幽默的故事,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化,把枯燥的学习风趣化!另外教师在课堂上应有主持人的优雅自如的风度,要自然、大方,面带微笑,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喜欢教师,也会对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感兴趣,进而幻想在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

四、创设自主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与学生是有隔阂的。这种隔阂往往会严重影响教师与学生的交流。现在倡导的课堂教师应从神圣的讲台上走下来,充分融入到学生中间,消除教师与学生的隔阂,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

1.首先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2.拉近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3.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

五、依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每一堂课都有每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要求。教师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六、关爱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现阶段的学习有巨大的帮助作用,对于未来的学习,甚至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也会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要求学生每天做到课前预习,学生家长监督。课后复习要求做到“一日一小结,一周一总结,一章一报告”。

2.课堂上动起来的习惯。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四动”:动手、动脑、动口、动眼。另外我还常对学生说“学数学,不仅会做题,还要会讲题”。如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篇(5)

一、做好预习,优化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课前有计划、有目标的预习课本内容是自主和合作学习的先导。因此,培养学生对每个单元中的Warming up、Listening and Speaking、Reading、Word study and Grammar、Integrating and Writing等自学和收集信息的习惯至关重要。本人按照学生英语成绩的上、中、下,把一个班的学生分成十来个“英语互助组”,选出组长、副组长、一号组员和二号组员。要求他们对预习过程中经过独自思考后仍有困难的地方,先标出来,用作课堂讨论的问题。有了课前预习,学生们在课堂上就有了发言的材料,发言明显多了。有些学生不善表达,而且胆小:我就和同学们多接触,和他们谈家常,一起活动,互建友谊。课堂上对他们回答的问题尽力择其优点给予肯定:语言力求委婉动听;脸上表情和善轻松;尽量走到他们的身边,给他们以亲近感。另外,及时对各组课堂表现作点评总结,以此激励各组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师生情感和课堂气氛得到了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讨论有了新气象。

二、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英语课现在多为45分钟一节,一个班超过50人,若组织教学得当,一个学生一周在课堂内得到开口操练的时间约1.5小时。若不提高课堂的效能,那学生根本就不能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课堂上,学生如果只注意“听”,那学习效率只有13%。如果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高他们的心理成功感受,效能就会倍增。“合作学习”是很好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在师生和生生“合作”中激发无尽的潜能。我们把课程内容重点分成几个部分,由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在指定时间内,各组同学必须就有关内容提出学习建议、内容讨论点并设计复习计划。成员间相互检查有关内容的掌握情况,互相关心彼此的学习情况。我们经常有选择地公布小组结果。在这些内容中,学生们各抒己见,相互之间补充知识、共同讨论和评选,评出最好的方案或计划供全体学生享用。这样,学生依靠团体的力量完成任务,积极的互动关系是合作学习的核心,它也淡化了优生和差生的概念,学生身份平等,改变了以前个别学生“统治”课堂的教学模式,做到了“人人有希望,人人有快乐,人人有进步”。每一个组员的进步都是整个小组的进步,小组的成绩取决于全体组员的共同努力,这样就可以把激烈的竞争转换为小组的合作。

三、把握英语教学评价的度

在评价时,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和心理体验。不仅要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更看重他们是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丰富认识和情感。活力源自创新课堂教学,有创造力才有活力。无论足活动式还是体验式教学,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以师生的情感交流,营造鼓励创造性的学习氛围,启发引导,变反复式记忆为创造性的语言训练。用离奇的故事,夸张的形象与所教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会产生出神奇的效果。这一点对于教授比较深奥和抽象的知识很有用。例说,改变课文体裁,或转变人称,或增添情景都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发动英语程度高的同学参与这些改编,并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是一种十分可取的方法。

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篇(6)

一、作业的设计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数学的作业设计及策略。只有与数学课程相匹配的行之有效的作业才能促进课程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选题要“精”

教师应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精心挑选和适当地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这样的练习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同时也解决了教师批阅量大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二)选题要源于生活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课外作业设计的根本是让学生能品尝学习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一个重要的教育观念,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教师“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数学课作业也应将触角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设计可以与儿童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及其他各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整体。

(三)选题要有“趣”

趣味性的作业设计,有助于学生的求知兴趣持续发展。延伸课堂空间,使学生研究、探讨数学的潜力在课后得以充分发掘。特别是对于校学生而言,趣味性的作业更是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过程成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学习过程。

二、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将课堂教学内容艺术性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爱听、爱看、爱学,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妙趣横生。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的兴趣因素,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训练心智技能的教学活动,注重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努力营造出“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犹存”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会学”“、善学”,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一)把握最优教学时间

教师要备课认真,准备充分。要唤起学生的兴趣,就要想方设法制作一些精美的图片,比如各种图案、头饰。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发现数学概念,改变图形的大小可以把图形按比例放大或缩小。这样让学生在欣赏图案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避免学生空想,不仅给学生以美的熏陶,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体会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选择最优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的优选是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主要方案之一。优选教学手段,要以能否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教学信息的输入、加工、储存为依据。以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为例。教材提供的是冰箱、饼干盒、玩具盒等图片,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实物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形,并进一步介绍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等。目前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大多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形状。此外,还应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手段。

三、教师需有“一桶水”

师者,无才、无德、无信不立也。教师应时刻谨记慎独律己,言行一致,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时刻保持乐观态度,临危不乱,处事泰然。业余时间,更应不满自身现状,广泛涉猎,博览全书,参加职后培训和进修考核,这样,才无愧于人民教师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的人格魅力、渊博学识和处世哲学,都将是迈向“素质教育”的钥匙和通行证。

(一)教师观念的转变

数学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努力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从而体现数学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篇(7)

一、切实提高指导阅读数学教材在数学课堂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l、通过阅读教材,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最好的办法是从阅读教材开始,因为教材在叙述上往往兼顾科学性、通俗性、生动性、可读性,而且教材的内容又有教师讲解、启发、引导。因此,容易通过阅读教材,体会到应怎样阅读参考书,进而能初步掌握自学的方法。

2、通过阅读教材,能提高课堂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则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且可以提高上课效率,增加课堂教学的思维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质,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都十分有利。

3、通过阅读教材,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现代教学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启发式、引导的方法讲清知识产生的过程,让学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教学过程也应是培养能力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表述、符号系统和运算、论证的逻辑体系,这些必须以教材为依据,必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

二、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让学生认识到阅读教材的重要性

1、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教材需要老师引导,并且要加强督查

不少学生误以为只要教材中的字认识,人人都会阅读。应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提问、讨论,让学生深深认识到:阅读教材需要老师引导,决非识字就能奏效。

2、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教材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有些学生误以为只有多做题目才会提高学习效率,教材可以不读,甚至有的学生书也不带,在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教材可以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提高效率。

3、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教材是自学的必由之路。

一个人在学校得到的知识必竟是有限的,且很快会老化。如果学生没有自学能力,很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也就无法适应发展文化的信息时代,就会被社会淘汰。

(二)针对实际情况,分步指导

1、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预习不仅可提高听课效率,而且是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教材能力的有效方法。

例如:初二代数讲“分式”内容时,可以列出如下提纲:(1)什么叫分式?(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什么?(3)分式无意义的条件是什么?(4)分式为零的条件是什么?(5)分式和整式的区别是什么?经过一段时间,在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以后,老师可以不列提纲,放手让学生预习。

2、课堂进行问题讨论

课堂教学中通过提问题,让学生讨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思路,完成教育内容,而且提问本身也透着怎样阅读教材的指导,潜移默化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勤思考,善提问的良好。在刚开始,问题可由老师提出,启发引导讨论。对某些不易掌握的概念提问,通过讨论,使其切实掌握。不甚清楚,通过讨论,使其切实掌握。有许多问题通过一题多解,改变条件和结论,达到融会贯通,避免题海战术。例如:初三几何“垂径定理”教学中一共五个条件(1)过圆心(2)垂直于弦(3)平分弦(4)平分弦所对的优弧(5)平分弦所对的劣弧。由任意两个条件能推出其它三个结论。培养和锻炼了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敢于讨论。善于发表自己见解和能力和信心,这时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采用先由学生提问,后由老师提问,再组织学生讨论的方法。这样做,可以集思广益,达到教学相长旷实践证明:有时学生阅读教材后捉出的向题不仅质量高,而且还出乎老师的意料之外。通过讨论,不仅对知识加深了理解,巩固了记忆,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阅读教材,刻苦钻研的自觉性。持之以恒是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水平是大有益处的。

3、强调教材中例题的示范作用

不少学生由于没有认真阅读教材中的例题,致使解题过程不规范,应及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例题,从中找出差距,使学生通过掌握正确的书写格式,领悟到应该怎样正确使用教材?应该怎样阅读教材?

4、及时交流阅读教材的方法

由于班级中学生们数学基础不同,阅读能力有异,学习自觉程度也不同。因此,不定期组织学生交流阅读教材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经验,以便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阅读书籍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看到自己的自学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绝大部分均能自觉、主动地找有关数学书籍阅读。在课外活动时,两周组织一次读书报告活动,推动了广大学生坚持阅读数学参考书的好学风。

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应注意的问题

1、应以鼓励、表扬为主

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不可求胜心太切,应以鼓励、表扬为主。学生阅读教材过程中出现的点滴进步都应加以肯定,予以鼓励“气可鼓,不可泄”,只有把学生阅读教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班级中浓厚的学习气氛、民主讨论风气树立起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才能取得成功。

2、贵在坚持,要持之以恒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市一个细致的工作,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贵在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