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4-02-03 17:06:03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篇(1)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学生角度 教师角度 建议

1.引言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并应用于实际,已经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到新的课程标准,即:“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面对图越来越多、文字越来越少,探究性的东西越来越多、现成的答案越来越少的课本和这样的新课程标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如何更好地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几点建议。

2.学生角度

初中物理的学习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他们学习物理,从中培养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对物理的兴趣是我们学习最好的老师。从表1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成绩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

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认为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积极性,对为其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和思维方式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具有很强的创新潜能,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在激发他们的学习物理兴趣的同时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他们学习的物理过程中我们完全放手或束缚太多都不现实,非但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要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为切入点,提出与课本相对应理论的疑问。其次,要抓住学生的好胜心理,结合试验,分组进行,对结果鼓励多样化,但理论要讲解清楚。最后,要让学生自己带着知识去观察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让他们解释,教师每隔一段时间予以检查并加以解疑。

3.教师角度

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的教学策略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性学习,使物理教学质量达到最好,就必须充分合理地利用好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在我们的日常授课中,又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试验和反思。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在教学阶段,新课程理念认为,应该从学生有效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一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有几个思维高潮,怎样安排,知识技能构建采用哪些手段,怎样与学生互动,知识怎样动态生成,能力如何提升,等等,这些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教师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第一手材料,结合日常现象,及时提出能让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现象问题。

其次,在试验阶段,教师应该把试验生活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课题会让学生更加感兴趣。与此同时,还要给学生以充分的鼓励和指导,结合学生的试验结论,抓住时机,给予启发式的教育。

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和考试的各个环节,对于不理想的地方予以反思,为下一次的教学提供一个更好的自我提高基点。

4.结语

笔者从学生和教师两个角度出发,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①②本次调查为无记名,且只针对物理一科得出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丁朝蓬.教科书结构分析与内容质量评价.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8):61-64.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4,第2版.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篇(2)

一、目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大学校园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追求物质享受

当前社会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些不良风气都在冲击着大学生们的观念,“钱”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因贫富差距在校园生活中体现无余,一部分贫困大学生为了支付高额学费,不得不省吃俭用、打工挣学费,另一部分富家子弟却开豪车、穿名牌,种种现实很容易让人产生心态不平衡,不安心学业,甚至会认为不公平而对社会产生不满。

2、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体系使大学教学质量不断下降

当前高校对教师考核重科研轻教学,对教师的考核科研经费、论文等占70%以上,而教学任务占比不到30%,出现了本末倒置的现象,为了生计和前途教师们忙于跑课题、写论文、拉科研经费,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职工作,不少学生也都在为教授打工挣钱,无心学习。教师不能安心教学,学生教育质量也自然大打折扣。

3、严进宽出的大学教育机制使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

大学时期是培养一个人观察力、理解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阶段,但我国长期实行的“严进宽出”的大学招生、培养制度,反正不管好坏都能毕业,使得一些辛辛苦苦考上大学的学生,进了大学后放松了学习,结果亦没有真正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毕业后也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为进一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建议:

1、优化大学校园育人环境,提倡勤俭风尚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人生观还有很大的可塑性,价值取向也在选择之中。因此,应该进一步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激励和引导大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在大学校园里大力提倡勤俭风尚,大学生必须做到艰苦朴素,禁止奢华消费,甚至可以统一穿校服,统一吃食堂饭,取消校园内高档餐饮消费,避免贫富差距给学生带来的心理反差,使其安心、全心投身学习。

2、对贫困大学生实行免费定向培养

国家应加大高校教育投入,让那些品学兼优、没钱读书的年轻人都能享受到大学教育的权利,对来自贫困阶层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实行免费定向培养,鼓励其毕业后回到原籍就业,一方面可缓解各地区人才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另一方面亦可满足中小城市及乡镇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3、大学教育应实行“宽进严出”的培养模式

改变目前大学考试“严进宽出”的现状,实行“宽进严出”的高校淘汰机制,必须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后才能毕业,让大学生从入学起就不敢懈怠,专心学习。同时,高校在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也应进行改革创新,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真正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提高大学“含金量”。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篇(3)

一、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或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中,大部分学校只有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内容大体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财务软件的应用以及一些简单的实训操作。在较短的课程安排中,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简单的操作,基本上上完课就已经忘记了。

另外,目前许多高校尚未明确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目标,其实践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电算化教学阶段,在教学上只侧重会计核算软件的应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与电算化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无法从现有的会计学理论上来弄懂电算化记账原理,只是简单地把会计电算化教学等同于用电脑和会计软件完成另一种方式的会计实验,更谈不上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对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掌握程度。

2、会计电算化课师资培训滞后。与会计软件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大家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普遍认识是理论性强,变化缓慢,通过授课教师的潜心自学就已足够完成充电任务,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关管理学理论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软件公司的产品为例,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账务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管理型软件系统,从单一的财务系统到集成化的ERP系统,仅用了几年时间。再加上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俱强的课程,对于一名称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仅计算机方面就需要精通或掌握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编程等多方面内容,这仅凭教师自身潜心攻读书本是远远不够的。

3、实践组织方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院校,电算化实验的组织方式只采用混岗方式,即要求每一位学生充当不同的角色,如系统管理员、账套主管、制单员、出纳、审核员、会计主管等,各自单独完成模拟企业账套的全部实验内容。混岗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各项专业技能得到系统的、全面的掌握,但是操作员换来换去,大多数学生容易犯错误,经常出现出纳制单或主管制单,导致出纳签字和审核凭证进行不了,也无法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实际工作中会计岗位分工与内部牵制制度,以及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

4、缺乏接近企业实际的、全面的案例。目前,在财会专业中,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实训教材较多,而适合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的教材很少,多数来源于软件公司的培训资料,这些资料对于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成本及销售管理等方面涉及的很少,经济业务过于简单,有时与实际不符,不能充分使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直接影响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甚至会影响教学和学习进度。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下去,将很难达到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建议

1、合理设置课程与实践教学目标。在课程设计方面,把理论讲述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如概念、发展情况、数据处理做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做一般性了解。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结合实训操作课程做进一步的介绍和说明,使得学生能把基本原理的知识与实际运用的操作相结合起来。

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方案的设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会计信息化领域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以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和财务软件为载体,结合课程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实行双证书制,充分体现能力为本、素质为先,实现学生学习与职业岗位零距离,毕业生零库存,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可程度。通过实践教学:一是使学生掌握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原理。二是能熟练应用典型会计核算软件完成会计电算化工作;熟悉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内容,具备组织实施各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知识和必要技能。三是取得财政部门颁发的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

2、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师的实践技能。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会计电算化教师要从自身做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第一,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次课。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师要上好每一次课,则自身不能脱离实践,首先针对实践内容,上机反复实践,实践过程中随时记录有关问题,然后在备课本上安排上机内容、流程、目标等内容。这样防止自己对软件操作不够熟练或对操作过程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不能做出确切的答复,最终导致课程教学效率不高;第二,会计电算化教师要定期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或是专业进修。在学院财力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应把相关教师送到财务软件公司学习,或聘请财务软件公司的技术经理经常来校给会计电算化教师举办技术讲座;也可以参照软件公司对技术人员的技术资格认证办法对相关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认证工作,从而使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好地结合起来;第三,采用 “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水平。专业教师应该深入企业实际,考察了解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如操作人员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存在哪些障碍?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3、采用分岗和混岗二者结合的实践组织方式。改变实践组织方式,在教学中首先采用分岗实践教学,使学生先明确各岗位的权限与职责,理清自己需要干什么。以三人为一组,分别赋予财会主管、出纳和制单员的角色,学生轮换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分工完成实验中的相应任务。这样,既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岗位的工作与职责,同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再让学生进行混岗实践,增强他们的业务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篇(4)

关键词:生物工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227-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毕业生规模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尤其在生物技术领域尤为突出。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就业市场,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缺乏学科优势,如果再没有高质量的教学,学生很难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毕业将面临失业。因此,构建科学的教学监督管理体系,创建多样化的课程,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质量的生物技术人才,迫在眉睫。

一、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理论对高等院校的评估做了专门研究,揭示出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为教师事业发展提供标准[1]。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学校有关的教学管理文件和各项教学质量标准,注意以教学管理文件和各项教学质量标准规范教学工作。同时,生物工程系也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包括教师工作规范、班子成员定期听课制度、定期教学相长会制度、各教研室集体备课和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质量标准、课程考核质量标准、生物工程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制度、生物工程系本科毕业论文评审制度、指定导师培养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制度等。通过这些质量标准的实施,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对实验教学的保障体系,要求实验准备有完整的预实验记录;对操作性强的实验教学,要求开展集体预实验备课,统一规范实验技能操作,在实验课中实施统一方案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和实验操作考试,引导他们重视实验细节,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质量的监控

通过召开教学相长会,学生评教、督导组专家评教、教研室同行评教、教师自评和党政领导随机听课等活动,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最近几年,大部分高校逐渐重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工作,将其纳为教学质量与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生评教活动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各院系是高校教学活动的实施主体,是高校办学的实体和基层单位,承担着教学环节的组织安排和教学任务的实施。高校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学组织、实施和管理的影响,因此,对教研室的教学活动实行“三期”检查,系领导随时抽查,监督执行情况,检查教学活动记录情况和其他教学工作档案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考试是促进学生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之一。各门课程尝试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体系,强调构建学生形成性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毕业(设计)论文是生工系学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论文的撰写,既可检查学生的综合科研水平,也能提高教师的科研成果。为了确保论文质量,校区制定了学生毕业论文管理规定、毕业论文选题原则和审题程序、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评估表、毕业论文评分标准、毕业论文答辩的相关规定等。学生选定论文题目和指导教师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根据选题写出开题报告,与教师一起制定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表。毕业(设计)论文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毕业论文的撰写,须按照一定的格式要求完成,整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最后,毕业论文须经指导教师、评阅教师评阅打分,并通过论文答辩。学生毕业论文选题能够与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难度适中,有一定的研究工作量,达到对本科生所学知识和技能实际应用能力综合训练的目的。

三、网络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网络教学系统提供的在线测试,可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自身学习成效,有助于改善网络学习行为。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认真地互评,能使整个学习小组提高学习成效和学习策略水平。教师应经常从后台查询学生自主学习记录,这里不仅指学习时间和测试成绩,还包括学生完成意义构建的所有文本和有声记录。特别是后者,教师应利用师生互动平台实时或异时给予一定形式的评价(反馈),以助其改善自主学习。学期结束时,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测试,展开总结性评价。

各教研室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信息反馈,适时采取座谈、不记名投票、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评价教师的授课情况。部系每学期召集各年级学生代表召开教学相长会,通过交流及时掌握学生W习动态,评价学习效果、学习方式,收集他们对带教教师的意见,然后由部系总结对各门课程的教学改进意见,及时转达给任课教师。部系要重视教学办收集的学校网上评教信息、教学督导组听课反馈信息、学生信息员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并反馈给任课教师,让他们及时改进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学质量的改进,既需要教师的自觉投入,也需要依靠学校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来保障。由教研室主任或课程负责人承担对课程组新教师的传、帮、带工作,以学生培养为中心,努力钻研教法,本着“教有良法,但无定法”的教学理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结合任教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进行改革,力争做到将教学与科研及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部系每两年要举行1次全系青年教师讲课竞赛,请优秀教师点评,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部系还选派了青年教师参加院校教师讲课竞赛,获得了优异成绩。而且,每两年也会举办部系教案、课件比赛,并以优秀教案、优秀PPT课件为模板,促进部系全体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改进。

五、主要问题与对策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在修订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时,虽然听取了用人单位的意见,以及部分校友的调查回馈,重新审视和修订现有教学大纲,使培养的人才更适应社会需求,但调查范围较窄,不能完全反映我系学生与市场岗位的满意度信息。对策:建议走访实习单位,安排实习检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和表现的评价交流;建立相关行业的校友群,了解市场信息,收集校友在职场历练后对在校生的培养建议,了解人才市场信息渠道,及时调整和修改专业培养方案。

2.教师没有多余时间参与教改。高校教师除了承担繁重的本科教学任务,还面临很大的科研压力,这就使教师只能完成授课任务,很少能积极申请教学改革项目,进行课程建设等教学研究活动,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对策:合理安排教师教学工作量,给予教师一定的科研时间。同时,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方面制定向本科教学倾斜的政策,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3.对教师教学评价过于主观片面。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及教师间的评价,形成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观性较强,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间的特殊关系。如果教师对学生过于严格,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教学不满,致使评价过低;教师间的评价也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评价高低取决于评价教师与被评教师间的关系,甚至没有听课就对其做出较高评价,不能体现教师的真实水平。对策:注重教学评价,以教学改革与创新为主线,面向未来评价教师个人或群体的教学现状和发展潜力,尊重他们的自我评价和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意向[2]。运用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努力促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间形成平等协商的和谐关系,评价双方可共同参与教学发展方案的拟订和发展过程的评判,充分体现评价者与被评者之间的平等、合作、沟通与互助的关系。同时,针对教师个人或团队的现实水平及所处的教学环境,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评价过程。

六、结

综上所述,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生物工程系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生物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约翰・布伦南,特拉・沙赫.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一个关于高等院校评估和改革的国际性观点[M].陆爱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郭桂英,英震.高校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模式的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9,13(8):24-27.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LU Yan-xin,YUE Xu-peng

(Zhuhai Campus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Zhuhai,Guangdong 519041,China)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篇(5)

一、教师应该是多项技能的“表演者”

我们知道: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应该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转变。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名专业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具备一些其它知识和技能,如会唱歌、绘画、书法、乐器演奏等多才艺的指导者。我是一名青年物理教师,记得在我第一次上物理课时,我首先不是给学生急着讲课本知识,而是在黑板上写了一首主席诗展示自己的书法,学生看着写完后一片惊叹“哇、这位老师的字写得太漂亮了”。我认为在同学们称赞你的同时,也就从心理接近“你”这门学科,这为学习“你”这门学科打下基础。我国教育家叶澜教授说过: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

二、加强师生间情感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情感具有动力和催化剂的作用,教师生动的语言和行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引起共鸣。使学生更为主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我曾经是一名中考数学只考15分的“差生”。在补习初三时得到两名老师无微不致的关怀和鼓励,经过一年努力终于考起自己理想的高中。因此我认为不论什么样的课程,只要老师愿意经常和学生交流、相互交流情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就在身边,非常关心“我”,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感情丰富,但不善于表达,教师更应走近学生、进入孩子心灵深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上好第一节物理课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第一节课中物理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好几个小实验,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些实验一定是我们学生平常见过而且是有趣的。如(1)纸飞机飞在空中(2)向两张纸片中间吹气观察纸片运动情况(3)将一个乒乓球放在笔筒上往上吹气观察乒乓球运动情况(4)用凸透镜点燃纸(在有阳光的情况下)等实验,这些小实验是农村孩子们经常玩耍的,但是她们不了解其中物理含义。教师做完以后给她们稍加解释,让她们感觉到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物理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情景,增强学习主动性

伽利略说过:“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我们知道只有自己亲身体会的事情不容易被忘掉,因此在课堂上增加一些体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温度计”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温度”这一词含义,教师可准备“冰水、温开水、开水”让学生将手迅速伸入烧杯中进行感受(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安全)(2)在进行“压力与压强”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让学生做两个小实验:①是让学生用手指按两边脸颊,互相观察脸颊的变化。②是让学生用两手的食指,分别按住脱帽钢笔两端慢慢用力,会有什么感觉。学生通过比较深刻的感性体验,煅炼自己的观察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起来,从而降低了学习物理的难度。

五、教学生自制教具,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使用教具能更直观说明教学目的,从而达到事伴功倍的效果。国家近几年向各地学校配备大量的教学仪器,但有一些教学仪器长时间使用后效果就不太明显了,为了达到一定教学效果,利用一些简单常见材料教学生自制教具是一个不错的好方法,例如:在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关系时,我让学生找一块小木块,上面用四个铁钉做成一个小木,然后让学生自带点面粉做该实验效果非常明显。制做一些筒单的教具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学生思维创作能力,更好的是利用身边的废弃物,提高教学质量。

六、使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走进了课堂,为以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为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提供物质技术条件。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它,教师必须在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改变。利用多媒体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1、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2、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生动、直观和形象,有利于提高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3、多媒体辅助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篇(6)

关键词:教学质量;新升本院校;教师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13-02

从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升本院校成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主要承担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形势下,探索新升本院校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在文献[1-4]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影响新升本院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

1.教师数量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缺乏经费。新升本院校由于待遇及地势方面没有优势,难以吸引高层次人才,缺乏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存在职称结构不合理的局面。由于经费不足,系部没有经费奖励教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没有办法奖励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带头人,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都没有建立起来,没有调动起骨干教师的积极性。

2.部分教师教育方法不当。部分教师教育方法不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不能准确估计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讲授速度比较快、内容比较难。课堂上与学生几乎没有交流只是讲自己的课,这造成了学生上课听不懂、开小差。布置作业不当。有的教师布置作业太少,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巩固。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多而较难,结果学生难于完成,使他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情绪低落。批评学生方法不当。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受到打击,因对老师不满,从而导致对该老师上的课提不起兴趣。没有根据学情出题。教师不了解学生情况,出题偏难。学生不及格比例过高。

3.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部分学生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积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类:学生基础不好,又没有上进心。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扩大,新升本院校数学专业录取的学生相当一部分基础较差。学生上课不懂也不问,不懂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基本上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学习目的不明确。由于当前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取消毕业分配,改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向选择,大学生就业普遍困难,即使就业也不一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因此部分学生认为学习专业课不重要。不认真学习,上课不注意听,课后不做作业,甚至还借故缺课。学习意志不坚强。因为有些专业知识本身就抽象,难于理解,部分学生学习不踏实,怕吃苦,知难而退,使得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家庭经济困难。读书期间当家教或做其他兼职工作影响了学习。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或小说,谈恋爱花费过多的时间与精力,致使学习成绩不好。大学生课外活动多。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或院系活动等比较多,有的学生还缺课参加社团活动。

二、新升本院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

1.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所制定的评价机制,笔者认为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持续性和公平性。二是激励性。建议学校制定专业责任教授、课程责任教授的责权利管理办法。要处理好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不能过分强调科研工作,也不能忽视科研工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力量,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建设好专业、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成一支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求、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师德优良而且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力求取得高质量的教学科研成果。可以从以下方面改进:提高青年教师上课水平,包括教学拜师结对、集体备课、教学示范与教学观摩、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培训等。每学年开展青年教师和教学新人讲课比赛,选拔教学能手。完善监督机制,提高老师对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树立教学工作的责任心。鼓励并资助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学课题,对教学方法与内容进行研究,参与教材教参的编写,发表教学论文。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和教学交流,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鼓励教师晋升高级职称。引进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教师。加强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使得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精通本学科理论,刻苦钻研业务,全面精通和准确理解基本理论,在教学中要做到不断补充新知识,及时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3.制定好人才培养方案、选好教材。制定适合新升本院校的各专业教学计划。新升本院校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既要符合国家、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也要考虑新升本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适合新升本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教材。因不同层次学校培养目标不同,学生的基础差别很大,不应该用同样的教材。

4.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控。建立教学工作质量奖惩制度及校、系领导听课、课程评估、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制度;建立校(院)、院(系)二级教学督导制,引导和规范社会评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建立教学通报制度。教师要制定好教学进度。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5.强化教研室主任职责,形成教研室主任带动教学质量提升的机制。教研室是教学与科研的小团队,要发挥教研室的职责与作用,就要明确教研室主任的职责,鼓励与重视教研室活动,调动教研室成员提高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

6.教师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水平。通过课堂管理这种直接交往,学生把个人的心理变化及理解反应信息反馈于教师;另一方面,教师也通过“管理”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保证学生愉快主动地学习,实现教学目标。

7.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应该强烈阻挡社会的不良影响,从内部着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控制,增强学生的自知能力和自控能力。

8.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是学生将课堂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通的一种手段和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实践环节才能更好地将课堂理论知识掌握牢固,具有特殊作用。

9.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沉闷,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激发学生对学习情趣。而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避免上面所遇到的问题。但好的课件需要任课教师精心的制作,不能用简单的文字课件进行教学,这样更不利于授课的质量。

10.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在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同时,我们还应注视新生入学的思想教育,注视新生的专业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可以保证新同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专业理念教育可以使新步入大学生活的同学尽早地了解今后从事的专业,目前专业发展状况,明确以后努力奋斗的目标。使新一届入学的学生在入学之际就把握好人生方向、树立好人生目标、尽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通过专家和专业教师的报告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使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方式,激发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爱。另外,入学的专业与思想教育可以使每一位进入大学的同学都能够尽快地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崇尚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追求卓越、勇于拼搏。高校各专业在每一新学期组织一次这样的报告,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是非常必要的,使其学习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程度,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打好基础,以过硬的本领迎接未来的挑战。

11.改革教学制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校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质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建立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健康发展个性和特长的创新机制。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要健全和完善考核管理和学籍管理制度,实行考、教分离,严格考试管理、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对于违反学校纪律的学生,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12.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提高学生创业能力。要深入分析社会需求,结合经济建设实际,不断调整和更新学科教学体系及课程结构,及时吸收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大胆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积极推动教材建设。同时,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力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能力。

另外,还要集思广益,积极探索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各方面因素,比如:实行真正的学分制,真正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时允许有能力的学生修双学位,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加大对学生的考核力度,发挥补考的真正作用,而不是成为老师的一种负担;相对固定老师的上课课程,通过多轮教学,对本门课程教学更好地把握,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浅析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对策,2005-10-29.

http:///A/100/7/V23670.shtml.

[2]喻东丽.学困生的成因及其转化[J].科技风,2008,(12).

[3]阚莉薪.大学“学困生”教育[J].科技资讯,2008,(11).

[4]郭健.高校后进生转变方法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GXTSZY2220)《数学与应用数学》;新世纪教改工程2011年项目(2011JGB108)《民族地区高校数学教师教育中案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提高教学质量建议篇(7)

电工类专业的学生在从事电工作业之前,必须对电的危险性有充分了解,牢固掌握相应的用电安全常识,这样,当他走上工作岗位时才能较好地保护自己,减少安全隐患,不出安全事故。在学校里,假如教师教得好,学生掌握得牢固,对于学生未来工作是很有帮助的,可以避免不少安全事故,减少不少损失,这是学校的一份社会责任。

针对安全用电这门课教学工作的现状,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必须根据这门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方面有针对性地解决。

一、立足教材,完善教材教学内容

教材《安全用电(第四版)》中配备了三个实验(触电急救――胸外心脏挤压法、电流型漏电保护器的使用和电工安全用具的使用)。调查的几所职业院校都没有配备相应的教学器材、场地,没办法提供给学生进行实验。这些器材都不是很复杂、很昂贵,而且能重复使用,场地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但是对学生积累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很有帮助。笔者认为,教材已经要求配备的实验,为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应尽量给予保证、配备,这是基础性的,不应缺少!

二、建立与教材相配套的参观基地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鉴于这门课的特殊性,大纲安排了两节课的参观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某些原因(类似于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或者存在一定潜在的危险性等),根据笔者的调查,该项教学工作基本没有开展。

笔者原是一名企业电气从业人员,长期与刚毕业的职业院校电工类毕业生接触,深感他们的知识结构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严重脱节,特别是安全知识方面。笔者认为,未来的电工从业人员,到他将来的工作场地去参观、实践,甚至实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使他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安全用电参观教学环节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了较好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针对学校的安全用电教学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以提高教学质量:

对学校配电房进行改造,完善配电房的建设,提高保险系数,考虑安全用电教学的需要,将配电房建成一个电工教学基地,在配电房边上配备一个具有多媒体教室,以供日常参观教学时,进行常规教学和参观教学过程中学生休息之用。

将参观教学作为安全用电这门课的一个常规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配电房边上安装一组开放式接地装置,专门作为教学之用,学校配备相应的接地电阻检测仪和兆欧表,供给学生实习检测之用。

配电房边上教室配备一个小仓库,购进一些常用安全标志、教学图片、电工安全用具和高低压配电的常用零部件,以配合教学的需要。让我们的学生毕业之前完全熟悉这些东西,并能够熟练使用。

通过以上几点,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资源,把安全用电的教学需要考虑进去,将学校配电系统在正常供电的基础上,建设成《安全用电》参观教学和实践基地,取得一举两得的作用,实现了理论、参观、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寻求校企合作,开办“校中厂”

通过电工类“校中厂”的开办,实现以下几个目的:第一,给电工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实在在实践的基地,实现电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使电工类专业的学生走出校门的时候已经积累了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就业时,技术上立即就能够独当一面;第二,作为学生勤工俭学场所,解决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问题;第三,作为职业院校的一个电工类科研基地;第四,为职业院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