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

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4 16:48:23

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

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篇(1)

论文关键词:招贴设计 中国画 民间美术 传承

论文摘要:我国现代招贴设计概念的产生虽然源于西方,但其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中国特定的历史人文元素紧密相连,招贴设计的核心在于传达特定的理念和文化气息,然而随着中国的全球一体化进程,这种气息被现代商业属性所掩盖,甚至被大多数设计师忽略。本文通过研究现代招贴设计对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中中国画和民间美术的传承,希望能为招贴设计构建中的传统文化气息的延续提供一些意见。

现代招贴设计在传统文化发展中的构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在多个方面,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这是一种统一的、生动的、有韵律和节奏的审美感觉。在我国的招贴设计画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民间剪纸和蓝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招贴设计中得到印证。本文中主要介绍对中国画和民间美术两个方面的传承:

一、现代招贴对中国画艺术的传承

(一) 笔墨的传承

说到对水墨的传承,就不得不提到靳埭强,他说:“电脑这一工具,非常简便的被广泛运用,但水墨的渗化,绝不可能有计划的控制它的形状和色调,电脑和喷绘一样不可能造到作,印刷技术也不可能达致,只有通过微妙的毛细管根纤维的接触,才能有奇妙的变化。”他作品中的水墨,极简、单纯、也有用水墨以英文字母形式表现内容的,也有用水墨以山水画的形式表现内容的,也有将水墨和点、线、面结合通过新的图形形式完成作品的,水墨在他的画面里凝重、通透、变化丰富,体现出他对水墨文化的理解和运用。他的海报作品大片留白、空灵肃静、清雅纯净,似幅幅高洁的中国画。

日本设计师田光中一:“靳埭强的海报是极富东方色彩的。他每一张作品都流露出中国传统上的风格,静盈而端庄,简洁清亮,毫不纷乱,常见一大片留白,整洁中如清风拂过,成为海报的主题。构图简约。在靳埭强那静悄的画面上,常有墨迹遗痕。笔和墨描画出来的不是什么绘画,也不一定是字,只不过是饱沾墨液的毛笔在运走时表现出优美的轨迹来。那些由墨色到灰色以至呈现奇妙的浓淡度, 世人感到是东方心魄的跃动。”这红跃动的东方心魄,就是靳埭强先生对中国画水痕墨韵的传承。

(二) 意象的传演

中国的水墨画不讲究“肖神”,而重点在于“通意”。画家把各种要描绘的事物先急在心里,然后才胸有成竹,一挥而就。当一张宣纸铺在眼前,国画的意在笔先,运筹构图,下笔后疏可走马、密不透风、一气呵成的意境在靳埭强形式的现代设计上尽情展现。在设计中承传水墨这种形式时,他思考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面对水与墨,毛笔和宣纸,我能理解我要做什么。我心中有了一个概念,只有用这种材料和方式把我内心的情感表现出来。毛笔是有生命的,水与墨是有灵性的,我喜欢把自己的创意和这种有灵性的生命融合起来。”

二、现代招贴对民间美术的传承

(一) 图案的传承

中国民间美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们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图腾等形式在内的图像,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在去年春节前,在中国各大城市的一些户外广告栏中可以看到“金童子与可乐”的招贴。该招贴就是把国人家喻户晓的吉祥图案年年有余的形象,直接与知名饮料品牌可口可乐相结合,使传统中带有强烈的现代色彩,现代、时尚中又包含传统元素。这种巧妙的结合,使图形艺术表现出一种跨时代的魅力。

近几年新兴的房地产业及与其关联产品类招贴,顺应了中国人求祥祈福心理,大做文章,很多宣传海报招贴借用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元素来宣传自己的产品。这样既能给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满足人们求祥心理,同时也展示了中华传统吉祥文化的魅力。如年广东省广告有限公司给某房地产做的系列海报中就分别用到了我国民俗文化中的剪纸和染织,反映的民俗民风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无不蕴涵着传统文化的情节。

传统是发展的,古人为我们今人传递传统,今人则为后人创造传统。研究和探讨传统文化精神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现在和未来,更好地用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切实推进我国现代招贴设计的发展。我们要用客观理性的认识和发展的眼光来对待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吸取西方现代设计意识与方法,创造出新的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具有民族精神的招贴设计文化来,才能构建出中国现代招贴形态设计的理念与实践体系。传统民间美术在招贴中应用的范例非常多,在此就不一一叙述。  (二)意蕴的传承

中国传统民间图形本省就意味深厚,寓意丰富,各中往往蕴藏着多元的吉祥意义。

中国传统图形背后的“意”是人们迷恋其造型的关键,不论古人还是现代人,对美好事物都一样心存向往,因而传统造型背后的吉祥意味,因吉祥艺术带给人幸福与安宁,驱散着人们对未来生活不确定性的畏惧与猜疑,吉祥艺术的价值意义就远远超出了艺术本身,而成为民间群体约定俗成的一种生活方式。以鱼为例:作为自然形态的鱼,西方的传统,要研究它的生理结构特征,他的固有色和条件色、质感、量感,艺术的标准在于模仿自然的艺术技巧。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鱼,多是“阴阳鱼”“八卦鱼”“鸡头鱼”“虎头鱼尾”“人头鱼尾”“鱼戏莲”等,这种不以自然模拟为造型标准,不以形似为规范,而以鱼自喻,借物寄情,以物言志,表现了双鱼相交而生万物的宇宙观和子孙繁衍万世的生殖崇拜。它并非反映自然生活现象,而是阴阳万物交感、生存繁衍观念的隐语符号。

招贴设计设计可以说是由“意”通过复杂的心理活动并利用形式法则创造出可视的形象,并通过这个形象直接或间接地对“意”的内涵进行了表现或象征,而观者则通过象征图形引发联想机制,得到“意”的内涵。这样一个过程,即为以意生象,以象表“意”。但图形设计绝非对“意”的简单陈述,而是升华和提炼,是一种再创造,可见,由此而生的“有意味的形式”必然包含着设计者的观念与情感,它们与设计的主题思想融为一体,被观者所感知。意念赋予形式以生命,因此形式在展现意义上变得积极主动。

财神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望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既平安又能财源滚滚。因而财神也被纳入许多设计师的设计元素中。卓越形象品牌传播事业机构为老板牌吸油烟机所作的“财神篇”招贴,就是透过财神这一形象,来表达该品牌的内涵。招贴形式非常简单,但却用这一民俗形式充分反映出中国人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

中国吉祥艺术是浸透了民众对自身生命的存在和生命质量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不幸的规避的一种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吉祥艺术构成了民族文化独特的生活观,展现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生活观念、生活智慧、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以及人格培养和传统道德操守模式。优秀的设计,不仅透过形式来表现意义,还可以主导和控制观者的欣赏角度,使作品在意义上得以完整的呈现,使表现意图达到准确的传达,这对于招贴设计设计的信息与情感传达来说至关重要。因此,对传统,去探寻和挖掘蕴涵在它们背后的“意”,将已在中国民众心中形成共识的传统图形的“意”,延用到现代招贴设计中来,从而延伸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精神理念,使其更具有文化性和社会性。

现代招贴设计的构建正处于急速发展时代,在全球一体化形式的带动下,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给我国的设计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但我们的设计者不应该盲目崇尚西方的设计思想和形式,而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淹没在纷繁芜杂的国际气息中。现代招贴设计的构建不在于有这一艺术形式,而在于这一艺术形式是否独具有特的中国文化特色,是否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予以传承,这才是中国设计者任重而道远的设计目标。

参考文献:

[1]贝莉.《谈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传统理念的传承》苏州大学学报,2004

[2]王序.《靳埭强平面设计师之设计历程》 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篇(2)

对于文化遗产而言,首要的工作当然是保护和抢救。但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种源,更需要培育和生长。保护意味着对种源的保存,而文化传统不能只成为书卷,或者是博物馆式的储存物。它需要传承,需要播种,需要用人民和社会的土地滋养和生长,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遗产焕发出应有的活力,而成为社会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成分,它也是世界文化知识的结晶,需要通过学习才能了解和受益。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本,传统文化建设也同样需要以教育为基础。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只有通过教育的手段才能真正得以实现。我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来实施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

第一、 从幼儿园教育做起

早期的文化灌输,对一个人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民族文化遗产的传承只有从娃娃抓起,才能奠定社会的心理基础。国家幼儿教育中很少涉及传统文化,建议从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出发,设计一套有关传统文化的幼教课程,向幼小的心灵传播民族文化的美感。

第二、重视中、小学的传统文化教育

中、小学阶段是知识框架建构的重要阶段,也是早期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而在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中,缺少系统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以音乐教育为例,我国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多年来一直沿用着西方系统,对于真正具有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传统音乐文化却很少关注。建议: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教育内容,合理开发和构建课程设置,有效增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意识。

第三、建立高等教育民族文化遗产通识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阶段是人生观建立和成熟的重要阶段。大学作为知识承传与创新基地,同样要发挥优势成为传承文化遗产的最佳阵营。针对民族文化传承、创造发展主体的青年学生,应建立一套完善的民族文化遗产通识教育体系,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素质教育,唤起青年群体对自身文化自信心与文化判断力的思考,培养学生对原生态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基因的认读。

第四、建立终身教育,弥补历史遗憾

在贯穿一生的教育中,不仅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更包括社会教育。社会教育对个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养更具有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可通过定期举办文化遗产展览,建立非物质文化博物馆等措施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构建面向未来的国家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支持系统。

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篇(3)

【关键词】 苗族;传统文化;历史传承

一、概述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与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荆蛮”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他们尊奉蚩尤为始祖。在历史上,苗族曾经历过几次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迁徙。我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滇、川、桂、鄂、渝、琼、陕、京等十省市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居住在贵州的苗族有397万人,是全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约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8%。同时,苗族也是一个苦难的民族。几千年来,苗族以自己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部悲壮的历史—命运大迁徙[1]。长期以来,苗族居住在大山之中,很少与外界沟通。因此,保存了许多原生态的苗族传统文化。由于苗族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千百年的历史通过苗族文化代代相传。我们可以从苗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节日文化和制度文化了解苗族历史和他们的生活现状,更好地为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服务,下面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二、服饰文化

苗族的服饰,精美绝伦,享誉世界,它不但记载了苗族的历史,也传承了苗族的情感,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其挑花、刺绣、蜡染、银饰制作等工艺十分精湛。苗族的男装款式相对简单,多为对襟短衣或大襟短衣,着长裤系腰带;女装的种类繁多、款式多样、图案丰富,据《中国苗族服饰》、《苗装》画册记载,苗族服饰大约有130多种;《贵州民族》画册记载,苗族服饰有170多种。上衣多为大领或大襟衣,下着百褶裙或长裤。在服饰上绣有千姿百态,纷繁复杂的图案,有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等,或栩栩如生或抽象写意,内容多反映苗族同胞对祖先的追思、对故土的眷念、对民族历史的记忆、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以及对未来的憧憬等。妇女的银饰也像她们的服饰一样花样精美、款式繁多,有头饰、手饰、身饰和衣帽饰等。穿戴银饰是苗族重要节日或婚嫁喜庆不可缺少的装束内容,而尤以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的盛装“银衣”最为光彩夺目,华丽耀眼,其佩戴银饰数量之多,为苗族之最美,格外引人注目。华美的苗族服饰和奇特的银饰,极大地发挥了苗族同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意义上体现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审美情趣。

三、饮食文化

苗族广泛的分布格局,庞杂的众多支系,一定程度上使苗族形成了最具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而这些不同的饮食风格也有一个共同的饮食特征,那就是苗族同胞在口味上偏好酸辣菜系,如贵州黔东南一带苗族的酸汤鱼就颇为盛行,客人可以一边品尝美味佳肴一边欣赏芦笙伴奏、苗家米酒。此外,糯米食物如糯米饭、糯米饼、甜酒等,都是苗族同胞的最爱。在一些偏远的苗族地区,还有吃虫的习俗,有蜂蛹、天牛幼虫、草鞋虫、水蟑螂等,吃法多样,十分新奇。

独特的苗族饮食文化不仅表现在食物的偏好上,还表现在各种独特的席间礼仪和食物的吃法上。用传统工艺酿造的米酒是苗族同胞的最爱,酒席种类繁多,分别有拦门酒、满月酒、酬劳酒、嫁别酒、慰问酒、分家酒、平伙酒、歃血酒、陪葬酒、议榔酒、半路酒、交杯酒、转转酒等。苗族同胞爱好喝酒或为祭祀祖先,或表达喜庆,或联络亲情,席间载歌载舞,十分热闹。

四、建筑文化

苗族居所是其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被喻为民族文化的“不动产”。分布在不同地区的苗族建筑各具特色,贵州中西部地区苗族房屋多为木结构,多以瓦、茅草、杉皮、石板盖顶;海南和云南昭通地区的苗族在过去常用长形茅草或树干交叉搭成“杈杈房”;湘西一带多为石屋。最具苗族特色的建筑要数吊脚楼,正如宋祖英歌词描述的那样具有较高的艺术观赏性,能勾起儿时的回忆。一般吊脚楼都建在斜坡上,把地基削成“厂”形的土台,之下用作猪圈或存放食物。屋顶盖瓦或盖杉树皮,屋壁用木板或砖石装修。少数吊脚楼建在水边,柱子立在水里,房子的主体悬于水面,宛如高脚丝鹭在水中觅食。毫无疑问,吊脚楼是苗族同胞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典范。

五、节日文化

苗族的传统文化以苗年、鼓藏节、“四月八”、龙船节、爬坡节等节日形式年年往复,代代相传。苗年是苗族祭祀先祖和庆祝丰收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老年人轮流宴请亲朋好友来家做客,青年人则参加跳芦笙、斗牛、赛马、游方等活动。鼓藏节也是苗族的传统节日,届时将要杀牛以祭祀祖先。“四月八”是为纪念传说中的古代苗族英雄亚努。龙船节主要是观看龙舟竞赛,还有斗牛、赛马、踩鼓、跳芦笙、游方等活动。爬坡节还有三月坡节、四月八坡节、六月十九香炉山坡节等。总之,俗话说得好,苗族同胞是“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可见,这是一个何等欢快、自信,对生活充满了无限向往的民族。

六、制度文化

“议榔”制度在苗族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它是苗族同胞特殊的自治机构,是苗族同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互助合作,保持民族团结的一种政治形式。议榔主要通过议榔会议实现。议榔会议由一村一寨或几村几寨联合举行,上百苗族同胞参加,各种意见经归纳总结后提交议榔大会讨论,形成榔规。用榔规来管理社会。比如,榔规规定,同村同寨的所有苗族同胞都能拥有耕田,需按时劳作,保护劳动成果;严惩偷盗、打架斗殴等恶性,从而维护社会稳定;禁止与外族通婚或跟同姓人氏通婚。榔头是民选的民意代表,负责就会议内容到各寨征求意见。村寨领袖“理老”是负责调解矛盾纠纷,用传统的道德规范和榔规对民众进行教育。在过去,对违反榔规情节恶劣者,在得到众人的认可下,“理老”享有最终裁决权,拥有施以包括赔礼罚款乃至沉水活埋等极刑的权力。至今,榔款制度依然是连接苗族文化的坚强纽带,在苗族文化的传承发挥着支柱作用。

七、结论

苗族传统文化既包括有形的文化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也包括无形的文化如节日文化和制度文化等。笔者认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不应孤立地去对待。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重任不仅仅落在专家学者的身上,而应唤醒当地苗族民众的自觉性,让其从思想上意识到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只有全民积极参与,苗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才会根深蒂固地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艾晶.苗族传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6(1).

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篇(4)

关键词:城域网;改造;方案

中图分类号:TN9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2

Wulanchabu City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Upgrade Program

Luo Wenbin,Sun Lijuan

(CTT Wulanchabu Branch Network Management Center,Wulanchabu 012000,China)

Abstract:He transmission network as a comprehensive business platform,the network planning has a direct impact on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business development of large particles and diversificatio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the original optical transmission network communication capacity and business support ability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current CRC business development needs,need to upgrade.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SDH and PTN network structure and protection mode of learning,traditional and new network technology comparison,design a reasonable scheme topology.

Keywords:Etropolitan area network;Transformation;Scheme

一、引言

现在各大电信运营商的传输网络都在以承载传统语音、数据为主的宽带综合业务向ALL IP化的业务过渡。下面是传统业务与新型业务IP化现状:

(一)传统业务

1.PSTN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升级为NGN,实现VOIP(模拟声音讯号数字化)

2.2G等传统基站也在好多国家运营商中开始IP化

3.大客户专线业务IP化份额也越来越大,二层VPN业务盛行

(二)新型业务

1.3G/WiMAX等移动核心网、Backhaul在R5版本全面实现IP化

2.IPTV等视频业务是天然的IP业务

3.Ethernet商业应用和IP化存储类业务

传统业务向IP转型,新型业务具有天然IP血统,这时传统光网络在面对快速增长的IP业务时已经显得力不从心,必然要催生一种新的网络,传统业务与新型业务IP化交汇的驱动,PTN应用而生。

当然我们所建的城域网并没有涵盖上面所有的用途,只是解决宽带接入和大客户专线以及兼容传统的既有业务,但业务的IP化份额越来越大和业务带宽需求成倍增长是不争的事实。

二、预备知识

(一)面向IP化的分组传送技术

1.业务IP化和大颗粒化,导致城域网将由原来主要承载E1/STM-1(2M/155M速率)TDM业务逐渐转向承载FE/GE(10M/100M/1000M速率)IP业务。城域网技术需要由现有以TDM电路交换为内核向以IP分组交换为内核演进。

2.2008年电信业重组后,运营商之间进入全业务的竞争,导致城域网不仅承载传统语音和数据业务,还需承载新型集团客户和家庭业务,所以新型城域网应该是一张大规模并考虑多业务统一承载的平台,PTN适逢其时。

PTN(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一种以分组作为传送单位,承载电信级以太网业务为主,兼容TDM、ATM和FC等业务的综合传送技术。PTN技术基于分组的架构,继承了MSTP的理念,融合了Ethernet和MPLS的优点,是下一代分组承载的技术。

(二)PTN保护方式

1.MPLS-TP的保护倒换技术:线性保护。主要包括无协议的1+1方式和基于协议的1:1/1:N方式,可以对端到端路径或者端到端路径上的每个区段(节点或链路)进行保护,其中1+1和1:1为独享保护,1:N为共享保护。采用1+1时工作路径和保护路径都承载业务并采用双发选收的模式;采用1:1时在网络正常情况下仅工作路径承载业务,备用路径空闲(也可运行其他较低优先级的业务),在网络故障情况下,通过协议切换到备用路径承载业务(可抢占其他较低优先级的业务)。(1)PTN线性1+1保护。技术特点:1)采用MSTP的通道保护原理,双发选收;2)倒换时间最短;3)保护路径不能传送业务。(2)PTN线性1:1保护。技术特点:1)采用SDH的通道保护原理,源宿节点两端桥接;2)倒换时间相对1+1长,但小于50ms;3)保护路径可实现次要业务传送。

2.MPLS-TP的保护倒换技术:环网保护。环网保护是基于协议的区段共享方式。一般对环网上的每个区段分别作保护,不同区段的备用路径可以共享。网络正常情况下,端到端路径经过的各个区段的备用路径空闲(也可运行其他较低优先级的业务);在某个区段故障时,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wrapping(环回)方式,故障区段的相邻节点通过协议切换到该区段的备用路径,另一种是steering方式(转向),源宿节点通过协议切换到备用路径。(1)环网保护倒换技术――Wrapping。技术特点:1)属于段层保护,类似SDH的复用段保护原理,在故障处相邻两节点进行桥接;2)采用TMS层OAM中的APS协议,实现小于50ms倒换;3)段层保护,节省大量LSP条目数和配置工作量。(2)环网保护倒换技术――Steering。技术特点:1)段层保护,故障处相邻两节点通过APS协议分别告知所有经过故障点的业务的源、宿节点,源、宿节点在各自节点处倒换;2)影响网元较多,倒换协议复杂,倒换时间难以保证50ms;3)段层保护,在节省LSP条目数和配置工作量、提高传送带宽方面的优势同Wrapping。

3.其它保护方式:(1)LAG(链路聚合);(2)DNI(双节点互联);(3)基于GMPLS控制平面功能实现网络保护和恢复技术的结合。

三、城域网概述

(一)城域网现状

铁通集宁区内城域网始建于1999年,是中兴公司的ZXSM S360,622M传输设备,建设初期是铁路局为满足当时铁路公网电话的地方化,城域网各网元只为满足市内电话交换网中继分布的覆盖范围(即尽可能满足市内各小区电话接入),所以承载的业务有限,且网络结构的保护方式存在缺陷,设备接口类型单一,使用技术层次比较低,十多年网络并没有顺应时展需求进行改造和重建大容量的传输,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的故障率越来越高,局限性越来越凸显,而今改造刻不容缓。

(二)设备S360故障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和投入运行后的维护不当,导致现在很多故障都无法处理,如

1.整块EP-E1板(2M支路板)所有2M都上报LP-PLM、LP-SLM、LP-UNEQ、LP-RDI告警,且告警由来已久,但承载的业务不受影响。

2.每个网元设备上都有告警,但网管上不上报有效告警。

3.设备在网运行时间长,不确定因数大,处理故障风险极高。

4.根据厂家的意见,更换电脑,把网管系统已升级到高版本的E300网管但故障依旧没有消除。

四、城域网改造结构设计

本着节省投资,建新利旧的原则。在建设新传输网络时,需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对现有网络进行升级,既可节省投资,又可达到建设新网络的目的。由以上PTN知识的学习,结合我分公司的业务需求和现有光纤资源的考量,建一张10G汇聚环(Wrapping)带GE接入链的PTN网络是可行的。拓扑图如图1

新建成的网络可以把集中到通信楼的业务分散到各个网元汇聚,不需要全部集中到通信楼汇聚,这样也有利于落地用户接入,另有环保护结构的特点,同时避免一处光缆中断故障集中出现,提高网络安全性,降低故障率。

五、结束语

通信网络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一定的继承性,因此,网络的改造和优化都是对原有网络的继承和发展,必须在原有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另外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我们的网络也应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潮流,这样我们企业的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篇(5)

我是在上世纪60年代初拜师学医的,在恩师指导下,认真系统地学完了“中医高等院校教材”课程和多部名医名著,1965年开始独立临床工作,一直到1985年个体行医、2004年《执业医师法》实施止。其间, 根据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黑中业(1989)27号》文件精神,在黑龙江省中医学院接受民间中医“一技之长”人员培训半年。结业后被授予“一技之长”专科医生职称。在46年的临床工作中,我研究出多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方剂和疗法,在治疗骨病、疮疡、皮肤等外科疾病方面,收治了来自省内46个县市的大量患者,以及来自山东、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及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内外部分患者,为他们解除了病痛,挽救了一些濒临死亡的重症患者的生命。近年来,我曾在相关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过6篇论文。

自《执业医师法》实施实施以来,我和大多数民间医生一样,因无文凭、职称只是个助理医师,被取消了行医资格。我认为,有关方面在制定《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时,完全照搬西医管理模式,重西医而轻中医,没有考虑到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自身特点和国情,过去,我们以从事传统医药事业,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自豪和光荣。现在被取消行医资格后,仍有大量患者前来就医,不治吧,有悖救死扶伤的天职,治疗吧就属非法行医,面临巨额罚款,因此处于尴尬无奈的俩难境地。中医事业,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服务于大众,因其有博大精深的医药文化基础和朴素的东方科学内涵而存在于社,有简、便、验、廉的优势,在治疗一些急、重病方面,有“立竿见影”之功效,深受广大患者尤其是农民推崇。“民族民间医”和“一技之长”者是传统医药的一支血脉,一支不可或缺的医疗队伍。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社会上仍有一部分家传和师授的民族、民间医和“一技之长”存在,他们虽没文凭,但有一定的诊疗水平(绝活),为传统医药学的传承和发展,为大众的健康默默地工作着,在现行的医疗法规的限制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着。笔者认为,抢救、发掘、整理散在民间的医学遗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侯;振兴传统医药,匹夫有责。鉴于此,中医界知名人士和老中医泰斗们,对民族、民间医(包括“一技之长”)的状况均有精辟的论述和建议,中国中医药报也发表过许多文章论述这一问题,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详述。

为此,笔者建议有关方面在制定传统医药立法时,要关注民族、民间医生队伍(包括“一技之长”)建设,在政策上给予出路。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由国家出台文件,由县级主管部门(医政、卫生监督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对社会上民族、民间医生队伍(包括“一技之长”)进行一次调查,对他们不歧视、不排斥、一视同仁,建立人才信息档案。

2、对民族、民间医生队伍的认证,应叫“民族、民间医药师”(包括“一技之长”者)。

3、对于人民大众认可的民族、民间医生,应予资格认证,对家传师承者,满10年临床工作者,予以资格认证,准予行医。

4、为了传统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允许其子女师承。由相关部门编写《民族、民间医药师教材》,由县级培训,定期考核,大到一定学分者再予以资格认证。

5、对“民族、民间医药师”的传承方剂,应允许自制,对其工艺、方剂予以保密,此项可参照泰国卫生部对私人处方保密法办理,以保护个人知识产权。

6、建立建全“民族、民间医药师”的法规和规章制度,定点行医,有法可依。

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篇(6)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先后荣获河北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中国民办高等教育优秀院校等多项称号。

一、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学科专业建设

为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学校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河北省经济建设发展需要,设置造型艺术学院、雕塑学院、书法学院等12个院部,开设陶瓷艺术、雕塑、篆刻、彩绘、书法、建筑设计等58个学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传统文化多个领域,针对性强、覆盖面广,兼具文化和经济双重价值。该校是河北省第一所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是我国第二个开设书法专业高等院校,现已拥有书法专业在校生900余人,规模全国最大。

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建设

修订本专科培养方案,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体系。注重专业课程的教授与研发,开设中外古典园林分析、园艺设计等园林设计专业课程,泥塑、雕塑、陶瓷、玉雕等工艺美术专业课,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临摹写生等绘画类专业课程,古文字学、诗词创作、楷书技法、篆刻技法等书法类专业课程,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重视通识教育,在公共课程中增加文化传统模块,开设《庄子和中国艺术》、《中西方美术史》、《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等文学、历史、哲学、语言类课程,增强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化传统优秀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提升的同时,树立高尚美德。

三、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该校高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聘请著名书法家何应辉家、胡抗美、霍春阳,著名画家贺玉章、郝华等专家来校任教,邀请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教学实践,同时通过建立传、帮、带制度,加强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全面提升我校传统文化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高水平文化传承人的培养水平。教师传统文化类艺术创作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得佳绩,如陈阳静、娄光林创作的作品入选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张国富《霓裳曲》作品获第二十三届国际冰雕比赛银奖等。在高水平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560余项,艺术创作成绩斐然,社会效果良好。

四、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平台

学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平台建设,建有古风青铜研究所、陈子奋白描花卉研究中心、老庄文化研究中心、雕塑艺术设计中心等一大批专业研究机构,提升师生专业化水平,推动传统文化发展;推进校史馆建设,充分利用校史资源,大力发挥其传统教育基地的作用;建设文庙、武庙、老庄祠等教学实践基地,服务学生雕塑、彩绘等传统文化技艺学习;重金筹建大学生实训、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五、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社团活动

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类社团活动,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每年举办全校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使师生自觉地学习、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开展“学雷锋月”活动、“同绘中国梦,共画文明村”等百余项社会公益活动,号召学生走向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开创了建党晚会、一二九红歌会、“首届汉字听写大赛”、“传统文化走校园――学士学位授予仪式”等。

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交流

学校于2013年成立老庄文化研究中心,以学术交流为方式,探讨道家精神,弘扬传统文化。研究中心邀请国际知名学者陈鼓应先生作为特别顾问,邀请了钱耕森、陈卫平等数十位学者为客座教授和特约研究员;主办“东方文化大讲坛”,联合北京大学、河北大学举办了“老庄思想的多样性与道家文化的多元化”、“道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四次专题学术会议,吸引国内学者前来进行学术交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脉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传承传统文化的建议篇(7)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在文化系统和教育系统及社会各界均引起强烈反响。在讲话中指出,在全面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做宣传思想工作,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讲话之后,文化部召开大会传达学习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重要讲话,一定要紧密结合正在全系统深入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文化改革发展的主体业务各项工作,在5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要从大局、全局出发,进一步提高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胆推进,深化文化体制革,释放改革红利;把握好导向,坚持好导向,引导文化艺术在正确导向引领下的繁荣发展;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繁荣创作;在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上下功夫。

这是继党的十报告提出文化发展和建设新蓝图之后,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界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再一次深入认识。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繁荣发展、提高文化产品质量等关键词语再一次引起文化系统广大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在我们国家日益强大并逐渐走向世界的今天,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文化传播的工作,无疑是一种理性认识的提升。

对于在讲话中提出的“中国声音”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丰厚的资源。文化部系统相关代表纷纷表达了对于讲话精神的理解及今后文化工作的美好愿景:

——“作为国家艺术院团,舞台艺术作品就是传播主流思想的工具,是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中国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魏银久表示,近年来,中国歌剧舞剧院始终坚持发挥导向性、代表性、示范性作用,把党的政策通过艺术形式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在艺术作品中凸显中国特色、民族特色,必须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同时,创作的作品也要有顶级的艺术水准,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文化艺术作品鼓舞人、激励人的

作用。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顾欣表示,虽然现在社会上出现了种种不良现象,对于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来说,一定要坚定立场,不能沾染不正之风,不能有半点虚假。文艺工作者要宁心静气,加强学习,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上去,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把高质量高水平的艺术作品奉献给人民群众,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要深入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采风,去寻找艺术素材和创作灵感,不断提高艺术水平。同时,要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继续在文化体制改革的道路上努力奋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组建以来,紧紧围绕文化部党组的中心工作,在努力拓展新型文化产业的同时,着力加强文化传媒主阵地建设,充分运用报纸、期刊、网络以及移动新媒体,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示文化工作成果、反映文化工作情况、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等方面,发挥了主流舆论阵地的作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兼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集团将按照的要求,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重视媒体特别是网络等新媒体建设,为广大读者献上更多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要深入贯彻提出的‘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要求,用艺术化的手法创作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戏剧作品,在潜移默化中弘扬民族文化。”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党委书记雷喜宁说,要坚持市场和公益相结合,一方面要培育、拓展儿童剧市场,另一方面要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把儿童戏剧送到边疆地区和经济相对贫困的地区,让困难家庭的孩子也有观赏儿童戏剧的机会。此外,剧院将积极在改革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增强动力、激发活力,多出优秀作品、优秀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做出贡献。

——“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对中央歌剧院的工作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认为,在国际舞台上,用歌剧艺术形式来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更易于被世界各国观众所接受。近几年,中央歌剧院在美国巡演歌剧《霸王别姬》、在意大利上演歌剧《图兰朵》,受到当地观众广泛赞誉,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下一步,我们将努力用歌剧艺术形式来表现中国优秀文化,打造歌剧精品剧目,让更多观众来欣赏‘中国故事’。”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张宇表示,的讲话,对我们做好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中华文化走出去,中华文化是主题,要做到自己明白,要讲清楚,用形象准确、生动感人的方式传播出去,才能真正实现有效传播。在过去的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中,有时候会存在文不对题、水土不服、形象模糊、故事枯涩等问题,虽然走出去了,但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要把的讲话精神,融入到具体实践中去,把中国故事讲得更准确、更生动、更鲜明,做到因地制宜,这样才能达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的效果。

教育部则强调,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一是启动“立德树人”工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和“节粮、节水、节电”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三是推动实践育人制度化、常态化,制定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同样,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后,全国各地高校也积极响应,并使广大高校工作者获得了深刻的思想认识,如:

——9月6日下午,兰州理工大学党委中心组学习,专题学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八论学习贯彻8·19重要讲话精神》,就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为实现建设国内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等问题进行了专题学习讨论。

——针对内蒙古高校如何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乌兰指出,高校是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的聚集地,要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高校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班子和干部考核评价中,要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敦品励学,成才圆梦”主题活动,要加强“两课”教学形式内容的改革,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山东大学广大教职工通过学习提高了认识,纷纷表示,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重要讲话精神,事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事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努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校是创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如今我们的高校已经逐渐提高了自身文化传承的使命感,而要将这种使命付诸具体行动尚需时日。在国家空前重视文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文化”的概念有一个明晰的认识,将使之与高校的发展和建设联结与融合起来。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爱因斯坦说:“学校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我们可以把传统的财富笼统地概括为文化。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学校教育几乎包揽了教育的全部职能,甚至大有掩盖住家庭教育职能之势。因此爱因斯坦关于学校的目标在今天看来尤其恰当。人类文化的传承是无法通过遗传来实现的,只能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学校在这种传递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此看来,要将“文化”这种传统财富传承下去,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必定难以完成。而学校教育在承担了几乎全部教育职能的时候,显然精神的传承是其所能完成目标的唯一途径和方式。因为爱因斯坦也说过:“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而独立思考的精神,恰恰是我们今天所缺乏的,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组织者在把各种知识传递给下一代的同时,渐渐放弃了其作为一种精神创造及精神传承的使命。在功利化和实用主义蔓延的今天,“大学精神”正在与大学的真正使命渐行

渐远。

所谓“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是整个人类社会文明的高级形式。面临知识经济的机遇和挑战,建设 “大学精神”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概括为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如果说今天我们的“大学精神”缺失的说法过于抽象,那么人文环境、学术氛围甚至创新精神、社会担当的淡泊,则是当今高校在校园建设中为社会所共同诟病的话题。今天我们急需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更急需呼唤一种“大学精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