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精品(七篇)

时间:2023-08-06 10:30:51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篇(1)

(一)观念上的误差,忽视人际技能提升

调查中,尽管许多学生意识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并没有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对人际技能进行有意识的提升。他们认为人际技能无需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它是一种能够自然而然掌握的东西。这种错误的观念从根本上抑制了个人人际技能的提高。人际技能有利于信息的获取、思想的交流、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良好的人际技能能造就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良好的人际技能是顺利进入社会的保障,也是社会对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

(二)交流方式不科学,缺乏交流技巧

科学的交流方式和合理的交谈技巧是人际技能的两项重要指标。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很多工商管理应用人才的交流方式都存在不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利用网络和手机来进行交流,而面对面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他们认为面对面的交流会让人产生害怕或羞怯的心理,给人不自然或者尴尬的感觉。但是网络和手机这样的交流方式很多时候都局限于文字的交流,对形成良好的交流技巧造成了极大的阻碍。除了方式的不科学,缺乏合理的交谈技巧也是一个突出问题。本次调查结果显示,39.6%的学生觉得自己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很多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流时总是显得不知所措,不懂得灵活变通。

(三)以自我为中心,存在交流障碍

当前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绝大部分属于90后独生子女,因此他们也有着90后的鲜明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从小在父辈的呵护中成长,有的甚至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总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求为出发点。他们总是认为别人应该按自己的意愿来行事,喜欢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不懂得换位思考,不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由于这种自我心理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工商管理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喜欢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与自己交流,甚至在交流的过程中表现出对别人的不尊重。这些都构成了他们人际交往的重要障碍,非常不利于人际技能的提高和人际技能素养的养成。

(四)交流经验不足,缺乏锻炼平台

人际交往技能同样需要在实践中去获得,并在实践中得到提高。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不仅在课程安排上没有给予学生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指导,学生无法系统地学习人际交往的技能,而且也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互动式的人际交往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学生一旦没有正确的引导和合适的平台,他们的人际交往会成为零散的和不合理的活动,甚至有些学生会由于性格的原因放弃本可以交流的机会。总之,由于没有足够多的锻炼机会,导致学生交流经验的缺乏,使学生无法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以及养成良好的人际技能素养,所以在交往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当的行为而影响人际关系,或是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表达不妥或是词不达意而让人误解,给人际交往造成不好的影响。

二、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技能素养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大学生的人际技能素养的高低。生活在相对富裕家庭的孩子,由于长辈们的溺爱,性格高傲,自认为高人一等,在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屑于与其他人交流。而处于相对贫困家庭中的孩子,由于自身条件的影响,在人际交往时则会表现出自卑心理,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和人际交往。因此,不同的家庭氛围造就不同的人际交往的性格与偏好。

(二)学校环境

学校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人际技能素养养成的重要因素。学校能否为学生创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交流的无障碍性与和谐度、学校对学生人际交往的控制力度等等,都会影响学生参与人际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一个良好的校园人际环境下,学生不仅乐意与人交流,获得交往的满足感,而且能够在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交流技巧,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技能。

(三)性格类型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性格类型包括外倾型、内倾型和介于两者中间的混合型。外倾型的学生开朗积极,喜欢各种社交活动,善于与人打交道,拥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倾型的人害怕与人交流,不善言谈,不愿参加各种活动。混合型的学生,在熟悉的人面前开朗活泼,但在陌生人或与自己交流不多的人面前则表现得比较沉闷。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同,性格的差异性也让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呈现出缤纷的色彩。调查发现,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大部分属于外向型性格,这也是专业的需要。

(四)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在人际交往中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沟通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种沟通方式都有优缺点,比如面对面的交流可以传达及时的信息,更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缺点是无法表达更加详细和完整的信息,以及容易让人产生畏惧感和不自然感;而网络交流方式虽然可以避免畏惧心理,但是容易拉大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沟通方式的差异性与局限性,在不同的场合和时期,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工商管理人才将来从事的是在不同场合与不同类型人打交道的工作,所以,只有能够灵活地选择沟通方式,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三、工商管理应用人才人际交往素养的强化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趋向物质性和实用性。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时,都抱着功利性的目的,重利轻义,真实的情感和友谊不被重视。这种唯利是图、一切以自身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直接影响了其人际交往观,造成了一切以利益为纽带、缺乏真正温暖的人际关系的局面。所以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观。人际交往中不仅是利益的交换,更是情感的交换,我们要教导学生尊重人性、关注他人、平等互助、真诚交友,享受人际交往中的快乐,让别人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二)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

积极乐观的性格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豁达的生活态度会产生无限的魅力,吸引别人与自己交友。积极乐观的性格和态度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后天培养。学校要经常督促学生阅读一些相关书籍,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增强信心,敞开心扉,开心地去与别人交流。要引导他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和朋友,鼓励学生有意识地在人际交往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人际技能。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对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其心理障碍,改善他们的羞怯和交流恐惧心理,提高他们的交友信心、乐观心态和开放程度。

(三)培育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

人际交往技能是一种包含言语交流、非言语性表达、倾听、识别团体特征、情绪协调等多种技能的规则复杂、特征显著的社会技能。与人交往是一门很有艺术性的学问。学校可开设一些有关人际交往的课程,给学生系统地传授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有针对性地定期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开展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和知识讲座。另外,督促学生去学习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四)加强实践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掌握人际交往的各种技巧,并通过不断总结经验,增强在人际交往中的信心和勇气。学校可以多开展一些知识、技能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运用所学,促进其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活动中,对于人际交往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外的实践活动,接触社会,和不同社会地位、生活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的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掌握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更适合自己的交往方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五)完善学校和家庭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都是应试教育,这也造成了很多学生智商高、分数高,但情商和人际技能却较低。人际技能培养要从娃娃抓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评价一个学生不仅要看其成绩,更要看其综合素质。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高校可以开展人际交往的系列活动,在期末的学生测评中加以适量的人际交往知识,把学生的综合人际交往能力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关于家庭教育的完善,首先要让父母选择科学的教育方式,不能一味地让子女读死书刷高分数,要注重子女的素质教育。父母还要加强和子女的沟通,要主动与孩子进行交流探讨,增进彼此的了解。只有通过相互沟通了解,才能形成相互之间的和谐关系,让子女享受到和谐人际关系的乐趣和必要性,促进其加强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四、结语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医学院校国际交流;重要性;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我国提出积极构建世界治理体系过程中,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通过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路径实现高水平办学目标已在当今国内外高等教育界达成共识。我国高等教育同样需要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国际化办学的水平和内涵而提升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并提升对建成创新型国家和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贡献度。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主要是围绕教学、科研、医疗这几项中心内容,执行“引进来,派出去”,以达到提高和优化我国现有医学教学和医疗水平为目的的一系列涉外活动。应该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加强对外学术合作、师生交换,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建立联盟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教育质量,扩大学校知名度。笔者对如何加强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提高医学教育质量,以更快实现医学教育国际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提升国际化意识

我国的医学院校,无论是对管理的重视程度,还是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医学院校在传统教育法上要加大改革力度,要向国外学习先进办学经验,学习国外医学院校的管理经验。我国无论是教学型、教学科研型、还是科研型的高校,都要虚心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获取他们的最新学科前沿信息,引进他们的科学研究新技术,以促进自身健康并可持续l展。通过各项国际交流合作和学术活动,加强与国外大学的沟通联络,促成有利于教育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长期稳定的合作项目。

高等医学教育国际化,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适应国际需要的人才;要求在加强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国际团队合作意识;在继承中国优秀文化的同时,注重多元文化的兼容;注重开展和加强双语教学与多语种外语课程的教学,为特殊国际医疗服务提供人才;吸收国际先进文化和科技,通过国际交流活动,引进先进高效的设备和技术。

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医学院校国际交流工作

l.认真制定国际交流工作的阶段性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方案规划是活动发展的一个蓝图,是现有基础上的一种可行性的目标,是活动发展前进的方向,是动力。根据学校的发展蓝图,国际交流工作应该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如,高校国际交流规划中要体现留学生招收规模和数量;外籍文教专家、学者、教师的聘请规模及聘用专业;医学学校将输送出国进行短期、长期进修学习的教师或实习学生数量等等,以及由此而将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和可行的方案。当然,阶段性国际交流发展规划是以学校持续发展为依托的。因此,在确定可行性方案时,要考虑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否有长期可操作性。

2.作好活动的年度计划,使之符合学校发展的方向,有了发展规划,确定了发展方案,高校年度国际交流计划是一种相对于“发展规划” 容易实现的目标。因此,国际交流年度计划要求较具体。一般在来年之前,高校总要对全校国际交流活动的即将开展有个大致的预计。在来年,全校将有多少来访的国外代表团组,规模分别是多少,涉及到来校学术讲座的有哪些,学校将派出哪些团组,或加强哪些学科专业的教授、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学习、考察等等。有了计划,才能从容应对各项国际交流活动。“国际交流无小事” 凸显出国际交流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管理活动。当然,国际交流活动也有其偶然性。如,接待顺访的国外团组,安排出席临时通知召开的国际性学术会议,等等。因此,在面对偶然性国际交流活动时,要遵循“国际交流服务于学校发展” 的原则。所以,制定国际交流活动年度计划,既要考虑国际交流活动的计划性,又要考虑到国际交流活动的偶然性。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篇(3)

刘延东在讲话中强调,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要服务公共外交大局,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以人文交流为依托,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注重统筹谋划、内涵发展、能力建设和民间特色,不断开拓创新,把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刘延东指出,30年来,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内容日益丰富,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已成为中国教育连接世界教育的重要渠道,增进中外了解、互信和友谊的重要途径和展现当代中国良好形象的重要舞台,为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硕果累累

章新胜在回顾交流协会成立的历史时说:“30年前,在万里、姬鹏飞、方毅等老一辈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周培源、季羡林、张维、黄辛白、李滔等一批著名学者和教育部门领导的积极倡议下,1981年7月,由教育部、外交部联合上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从此,中国民间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有了专门的组织。”交流协会从成立伊始就肩负起开拓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民间渠道的历史使命。

章新胜将交流协会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1~1990年,是协会初创、开辟渠道的10年。“为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特别是打开出国留学渠道,帮助高校建立与境外教育机构的联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第二个阶段从1991~2000年,是健全组织、加快发展的10年。“围绕当时的难点热点问题,发挥民间优势,积极组织实施了各级各类教育交流合作。”第三个阶段从2001~2010年,是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10年。“抓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配合我国大经贸发展的方针,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交流协会在教育国际交流领域里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巩固和凸显。1991年交流协会注册为全国性社团组织后,2006年获得“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2008年成为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合作伙伴,2009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密切合作关系。“这为在国际舞台上阐释我国教育发展的方针和政策,为参与国际教育标准的制定和修改,为提升我国教育的话语权奠定了基础。”章新胜说。

经过30年的发展,交流协会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1个市建立了地方交流协会,拥有159个团体会员单位,涵盖各级各类教育。已经与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家半官方机构和民间组织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

30年来,交流协会搭建了一系列开展民间教育人文交流的国际性重要平台,从1995年承办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与教育论坛”,到2000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的“中国国际教育年会(论坛暨国际教育展)”,再到2002年开始每年在国外举办的“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等,参展、参会人员达上百万。

今年10月举行的“2011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以“开放世界、教育创新”为主题,由“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教育论坛”和“2011中国国际教育展”两部分组成,其中“2011中国国际教育展”在北京、青岛、西安、上海、武汉、成都、广州巡展,有36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所学校参展,观众将达6万人。

30年来,交流协会创建了教育领导者能力建设项目、中外师生教育文化交流项目、中外联合培养人才计划等一批高质量的双边、多边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品牌。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仅交流协会秘书处派出各类交流师生达3万余人;接待国外来华教育工作者近2万人;在境内外举办教育展20多场,参展达百万余人;编辑出版了《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中国高等院校大全》(英文版)、《中华留学教育史录》、《春天的交响――新中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60周年画册》等百余种高质量学术著作和教育期刊。

30年来,交流协会积极承担了政府委托或支持的重要交流项目。交流协会具体承办“美中友好志愿者”、“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学者项目”等人文交流项目。与西班牙方面共同举办了“中国―西班牙大学校长论坛”;在“中法文化年”、“俄罗斯年”期间,承担有关活动的组织工作;承办了“联合国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非政府组织圆桌会议”等。

30年来,交流协会注重各级各类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师生往来、学者互访、联合培养、国际研讨等多种交流方式,合作深度不断拓展。高等教育领域推动了从重点高校到地方院校的广泛交流,职业教育领域搭建了与美、德、英、澳等国的合作平台,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校际交流、文体竞赛、夏令营冬令营等丰富活动。为中西部和边远贫困地区开辟了对外交流渠道,通过开展暑期英语教师培训、牵手计划、西部地区大学生赴日短期留学等项目,使教育开放的成果惠及各地。

充分肯定

作为30年前与教育部联合上报国务院申请成立交流协会的单位代表,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张明深有感触地说,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和走向海外的步伐加快,如何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加深与各国的了解与互信,争取一个有利于国内建设的国际舆论环境,是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实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的目标,需要我们大力开展公共外交。交流协会在加强与国际非官方教育组织的对话与合作,参与和影响非政府层面教育领域的决议和规则制订,开展教育领域公共外交方面有很大的施展空间。

北京大学是交流协会成立的倡议单位,从周培源校长以来历任校长都兼任交流协会副会长。周其凤校长说:“交流协会成立后,在开辟高等教育对外交流渠道、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交流协会极大地便利了我国大学与外国民间机构、教育团体的来往,使大学得以在商定教育交流项目、接受奖学金名额以及派遣留学生等工作中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我国高校迅速打开教育国际交流局面,为促进中外大学师生、文化交流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交流协会的协调下,上海率先挂牌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印杰深刻感受到了青少年交流为上海这座国际化的城市所带来的勃勃生机与活力。“各种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交流活动拓宽了上海市青少年的国际视野,提高了上海的国际知名度,促进了上海与世界其他城市、地区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各种形式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日益成为国际教育的焦点。交流协会经过在国内外广泛调研和华东等地区的试点,在市场开放的条件下,积极推动以自愿为前提,以自评为基础、重在质量过程、以质量基准性为保障而实施的行业自律性的认证这项工作,先后与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如美国新英格兰学校与学院协会、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荷兰佛兰德认证机构、澳大利亚大学质量保障署、日本大学基准协会等国际教育质量保障机构签署交流合作协议或意向书,采取中外合作的办法,在上海等省市的中外合作办学上进行试点,不仅有利于中外合作办学和民办学校的质量保障,而且对于吸引来华留学生、使认证学校达到国际认可,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模式、学分制、考试制度等方面与国际教育质量认证标准对接。印杰说,这一对跨境教育质量保障的有效尝试,已被列为上海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并建议“更加重视跨境教育质量保障”。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有3位院级领导和1位后备干部参加了交流协会承办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中的“高职院校领导海外培训项目”。苏志刚书记认为参加这个项目取得了不少收获,不仅近距离了解了国外高职院校,学到了国外的好理念、好经验,而且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质性国际合作,推动了我国高职教育走向世界。他建议:“继续实施并扩大这一项目的规模,将覆盖面从目前仅限于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扩大到一般高等职业院校,从高等职业教育扩大到中等职业教育,从院校领导扩大到教师和学生,让更多的职业院校分享国际交流的成果。”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的羌族英语教师王琼2010年7月~2011年7月通过“中美教师交换项目”作为一名交换教师赴美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在美获当地学区教育局颁发的“优秀教师奖”。在美1年的工作生活使她“对中美两国的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人文交流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扎根西部地区、奉献西部教育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回国后不久,王琼又主动参加了交流协会组织的“牵手计划”,向从未走出国门的教师介绍国外教育和文化,帮助他们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能力。王琼希望“国家支持或设立更多的符合基层教师需要的国际交流项目,让更多的老师,特别是西部地区的老师有机会走出国门”。

现任国家审计署境外审计司司长的章轲2005年入选交流协会承办的中美高层人文交流项目――“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学者项目”,赴美国进行了6周的交流学习。回国后不久,章轲就任现职,负责境外审计工作,维护国家在境外的国有资产安全。章轲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应该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抓紧研究、设计、建设一批国际知名的、旗帜性、标志性的教育领域公共外交品牌项目。”他建议参考美国“艾森豪威尔基金会”项目,设立“以我为主”的中外高层次人才的部级交流品牌项目。一方面,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另一方面,从战略上储备一批对华友好,可能发展成为未来各国政界、军界、商界、学术界、企业界等领域领袖的人脉资源。

再立新功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篇(4)

关键字口语交际课;作用;教学

【中图分类号】D523.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151-02

一个人口语能力和交流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与人沟通的成败。老师要为未来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学生运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必须用科学的态度研究“口语交际”这个重要的课程。语文课程改革,把原来的“听话、说话”课改为“口语交际”课,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名称变换,而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重大发展,体现了学校教育注重了对未来公民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何培养,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人通过口语交际课的研究活动,对口语课的作用与教学有所体会,现浅谈几点:

1明确开设口语交际课的意义

口语是最直接、最方便、最经济,也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交流沟通,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口语表达。因此,任何忽视口语认识和口语锻炼的人,都是错误的。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充分认识口语交际能力的意义,发挥口语交际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本人认为,学校开设口语交际课程,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1.1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口语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高交际化、高信息化的时代,人们对口语交际的质量和要求也更高了。开设口语交际课是从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战略角度来提出要求的。对新一代青少年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的训练,具有时代迫切性和重要性,正如《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所说:“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因此,我们不能把口语交际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

1.2它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重书面语言而轻口头语言”――重文轻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得不到全面的落实。口语交际课的开设有利于扭转“重文轻语”的偏向。上好口语交际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因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同时也是“说与写”的互补互助过程(为了说得好,需要用笔作记录、做准备。人运用语言交流,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词语)。我校自从开展口语交际课研究与实验以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3它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智力是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多种能力的综合体。进行口语表达就得像当面“锣”与当面“鼓”同时打响。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都需要这些智力、智能。口语表达,看起来是“说”,但实际上它是于倾听、观察、思维、记忆、想像、应对融为一体,需要融会贯通。口语交际课上,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进行着,其过程能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智力潜能,同时使学生的智力也得到培养和训练。当你的口语交际课进入正常状态时,你会看到学生们在听、说的同时还会善于察颜观色,他们还会根据说话人的表情、动作、神态、语气等,揣摩其弦外之音。近年来,我们认真开设好口语交际课,学生的智力的的确确得到不断开发和提高。

2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

俗语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口语交际课也没有固定的教法。根据本人近年来的口语交际教学实践,我认为,上好口语交际课必须学期工作总注意“三个一”一个原则、一个情景和一个特性。

2.1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生成,不能一蹴而就,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学生一方面因受方言影响,未能养成讲普通腊月的习惯。而口语交际最基本的目标和要求是“用普通话交流”,如果老师上口语课,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用普通话,就会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因此,要尊重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和生活体验,应把口语课的重点放在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欲望上,在这个基础上,允许学生先用方言进行口语交际,再逐渐转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而且教师还要适时鼓励和引导,千方百计让学生敢于交流。另一方面是农村小学见识浅、胆量小,教师要有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胆量,多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表现自我的机会,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先学习用基本的文明礼貌语说起,再从简单的组词到说一句完整话,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和自信心之后,然后逐渐按学段的要求进行有意识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2.2情景――注重创设适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景。情景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总和。人的一切活动也是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产生心智活动。口语交际课要通过创设符合学生生活体验的情景,才能使学生产生说话的欲望,进而投入角色,进行交际活动。口语交际课是否成功,关键的一点是在于老师创设的情景是否适应学生生活体验。例如,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中《有趣的游戏》这个口语交际话题,课前我就组织学生到操场玩“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活动由于学生参加过游戏活动,体验到其中的乐趣,课堂上,我先用简笔画为学生创设了课文里三个游戏情景,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最感乐趣的游戏名称、玩法和怎样有趣。学生就很快有话可说了,而且说出了各自喜欢的游戏和玩法以及童趣。无论学生是在小组交流,还是在讲台演说,都表现得非常愉快、和谐,使这一节节胜利口语交际课进行得很成功。

2.3特性――交际性和互动性。“交际”两字,除了“听”和“说”两个意思以外,还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是一种互动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把“听”和“说”看做两种孤立的能力,而看作一种活的社会文化、社会关系,这比简单的“听”和“说”具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交际的双方,一是必须具有交际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二是必须认真倾听,并作出适时的对话,不断应变、分析、归纳、评价。所谓交际性,就是要具有这样的特征,通过双向交流,达到沟通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际过程,主方必须用文明礼貌的语言与人打招呼,表达自己的意图,让对方听明白,作出理解反应;客方也必须礼貌地倾听别人的说话意思,并根据别人说话的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做出应答,或者作出评价。“双向”并不是单纯性的、固定不变的“主客”关系,或者纯粹的“两人”,在许多场合上是有三方或者多人参与交流的。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篇(5)

英语就是这样一种语言,学习英语最终的目的不只是掌握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综合运用英语去与人交流。那么,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多注重对学生交流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语言的能力。

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的交流充满真实感,这时就要用到“information gap”。信息沟,是指人们对事物或人(即信息)了解、知晓的程度存在着差距。只有存在着这样的差距,人们才会进行传递和交流信息的活动,这样的交流能够缩小或填补信息差距,从而达到一定“信息平衡”,这样的交流就更有意义。如果没有信息差,交流就缺少了一定的真实意义,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是止于表面的,也很难留下深刻印象。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利用信息差原理,尽可能多地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其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自然的语言交流中习得语言知识。

一、创设真实的情境,让提问真正做到“有疑而问”

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常规教学中过多让学生重复地进行“明知故问”式的问答,而学生也习惯于输出这些毫无意义的句子。这样的课堂操练看似很顺利,也很成功。其实,学生们只是在为了对话而对话,操练缺少一定的真实性。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只有在真实的言语交际过程中进行训练。语言学习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真实的交际,它是指在交际教学法中,交际双方必须存在“信息差”,即交际一方知道的内容另一方不知道。只有双方存在“信息差”的交际才是真实的交际,才有助于学生语言水平的提高。没有“信息差”,就不可能有真实的言语交际。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利用好“信息差”。只有让学生们真正不知道别人所知道的答案,才能充分激发他们去交流的欲望。让学生明白:只有运用所学去问,才能得到答案,而不是“明知故问”,这样的交流效果要比单一的重复要好得多。“明知故问”,学生们就缺少询问的动力;知道答案,询问就变得毫无意义,只是简单地重复教师所教的句型,虽然确实会了,但是由于印象不够深刻,很快就会遗忘。

二、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多问

小学生爱玩、爱表演,好奇心强。对于他们不了解的事物,他们充满了求知欲。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好小学生的特性,合理使用“信息差”,结合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逐步学会主动去询问别人,寻求真实的答案。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地学英语、大胆地说英语。只有乐于说、敢于说,才有真正用英语去交流的机会。师生间的互动可以利用“Guessing game”“Magic eyes”“What’s missing”等游戏来营造出“信息差”,这样的活动既充满了趣味性,又让学生有了信息的缺失感,通过真实的交流能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更多的信息与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借助信息差引发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内驱力,能尽可能地使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真实而又富有情趣,使英语学习表现出真实性、生动性和创造性。“跳一跳就能摘到”,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课堂充满悬念和挑战,使学生乐于尝试并有机会在其中体验成功。因此,把握好信息差的“度”,才能使设置的活动更有目标性与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发挥英语的交际功能,让英语成为真正的工具

小学生学习英语,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教师要从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给学生以训练。英语课堂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每一位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应该“动”起来,动起嘴来说唱,动起手来表演。要避免“哑巴英语”的出现,就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的机会,都有讲“真”英语的机会。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篇(6)

一、总体规划与设计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工作带来了契机,我国高校必须把握好这一时代机遇,充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搭建国际交流网络传播平台,结合有效的引导,推动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工作的顺利发展。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网络,是以高校为基本主体,他国高校、研究院所、国际组织等通过国际交流所构成的网络传播平台。对于该网络传播平台而言,主要是借助于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同时,整合各种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资源,使高校新闻与国际交流信息能够快速、全面传播的平台。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网络传播平台,已成为高校开展品牌竞争与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一方面,构建网络传播平台为高校加快品牌文化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经。高校能够借助于网络传播平台所拥有的资源库及开放性等特点,加强高校国际信息交流、、决策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现代化高校网络传播平台的构建,将进一步推动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建设。网络传播平台将高校校园及学科特色与优势,采用网络视觉化形式展示出来,极大地推动了高校的品牌宣传效果,对于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网络传播平台必须本着“立足高校,服务国际交流”为基本宗旨,逐步形成跨地域、跨文化、重交流与合作的全方位、综合性信息网络传播载体,通过逐步完善网络信息内容,逐步扩大高校在国内外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如今,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网络传播平台已成为加快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实现平台,可结合如下规划目标逐一实现。

(一)以高校主流门户网站为主要窗口,完善大学生国际交流信息服务我国各大高校几乎都建立了门户网站,应充分发挥其信息展示窗口的作用,及时国际交流信息资讯,同时,设立专门的国际交流频道,使其成为高校宣传与报道的阵地。当前,必须加快整合高校媒体资源,以网站为窗口,建设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各大高校通过网站规划、设计、建设及不断完善,网络传播平台无论在整体视觉风格、布局、内容展示方面,还是页面导航、容量、结构、内容呈现等方面均有显著提高。此外,还应注重设置友情链接、服务中心、底部信息等内容,在大学生互动方面,设立搜索、会员注册与登录、在线问答、错误提示等内容,以便极大拓展我国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渠道。但多数高校仍未构建起专门面向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网络传播平台,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具体情况构建网络传播平台,进一步深化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

(二)同重点高校门户网站合作,共建国际交流网络传播平台在门户网站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同其他重点高校、大型媒体、全国性综合门户网站之间的合作,并在一级网站开设大学生国际交流板块,重点门户网站与板块信息,都是构建网络传播平台的关键资源,必须同其展开信息资源、大学生资源、平台构建等全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整合国际资源,构建大学生国际交流综合信息库通过高校门户网站及其他重点高校网站及全国性综合网站的合作共建,逐步形成高校国际交流相关信息流,同时,加强相关信息采集、加工与存储,将这些信息全面整合于综合信息库中,并将其加以分类和汇编,与此同时,设立多国语言页面,以便不同国家的大学生能够采用信息,继而扩大高校网络传播平台的国际影响力,使其逐步发展成为该领域国际性网络传播平台。

二、网站交互界面的设计

作为大学生国际交流网络平台,其所面向的用户群体为国外高校学生与教师,他们需要对高校概况、校园文化情况、学术研究状况等进行全面了解,因此,多数会借助于该平台获取有关资讯,在此过程中所开展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交互界面实现的,为此,必须确保交互界面所覆盖信息的全面性与美观性,通过设计独特的网络视觉品牌文化,在国外高校师生中树立高校良好的品牌形象。在设计大学生国际交流网络传播平台时,必须考虑到网站所面向用户群体的阅读习惯进行设计。通常而言,网页设计所涉及的元素有很多,但因该平台所面向对象的特殊性,因此,必须注意采用英文字体与风格。全英网站同中文网站不同,英文字体在网页设计过程中的视觉表现力也同汉字网页不同。同时,还必须注重对高校信息识别因素加以传达。

对于交互界面设计中,重点关注面向群体如何感知和理解相关信息,由于其认知水平及意图不同,对于通用设计而言必须提供一般客户所需资讯,采用清晰、简明的表达方式,使各页面内容对应。一方面,结合用户需求对高校学科分类、学术研究情况等内容顺次表现,另一方面,注重页面布局易于阅读、美观实用,考虑用户国家多元化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及信息需求等情况,使用户轻松找到所需阅读内容。此外,注重文字间及段落间间距的一致性。还应设立专业化的国际交流论坛、视频、留学生展示、交流信息等板块,使用户可以便捷地获取所需讯息,充分发挥网络平台及时、便捷的特点,打破大学生国际交流的地域与空间限制。通过互联网开展国际交流活动,增强同该领域专家学者的信息沟通,进一步拓展大学生眼界。对于国际交流信息专栏,应对有关信息依据学科、学院展开分类,使国外师生能够依据类别找到所需信息。网站还需要对国际交流视频进行上传,编辑相应的文字,实现资源的跨地域共享,并设置相应的视频交流专区,国外师生在观看视频过程中,可就某些问题向有关人员咨询和留言。高校教务人员或师生看到相关问题,可进行回答,参与互动讨论。在线提问问题及讨论将自动被保存,有助于为其他大学生提供帮助。设置论文展示板块,实现学术研究成果的共享,定期上传高校学术论文集及师生最新学术论文,及时掌握高校科研动态,便于同海外高校互动讨论学术问题,深化科研合作。设立校园文化专区,使海外师生能够了解高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三、媒体平台的构建

(一)搭建QQ群网络平台QQ群网络成功打破了地域与空间限制,使得大学生国际交流更便捷、高效。高校可以在留学生及交换学生之间共建QQ群,借助于QQ群网络实现国际交流。广大学生可借助于QQ网络资源展开交流,营造浓厚的交流氛围,促进学生高效地开展学习与科研工作,交叉学科学生开展交流,有助于打破思维与知识的局限性,弥补单一学科的割裂性与封闭性,推动高校科研工作进展,实现国际交流纵横交错的目的。高校各学院负责人可在网站上对QQ群号进行,以便海外学生、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交流,提高交流的层次,扩大国际交流的规模。

(二)建立国际交流博客群博客集文字、音视频、评论、网站链接等于一体的网络日志,可以加强读者的互动,吸引兴趣及志向相同的网友共建团体,成为极具影响力的自由媒体平台。博客可以记录个人思想,也具有公共性,对所提供内容展开交流,为他人提供帮助,具有资源共享与互动性。海外师生、留学生、交换学生可利用这一平台同高校师生展开交流,参与科研活动、学术会议,获取有益的学术资源与校内咨询信息,也可以提出质疑,展开交流与讨论。这样极大地拓展了交往圈,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形成国际交流圈,实现高校大学生国际交流朝着纵深方向发展。

(三)构建国际交流微博客随着移动终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微博。微博也是一个给予信息全面共享、迅速获取与高效传播的平台,该平台是建立在用户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信息的传播、获取及共享的。利用微博文字及最新信息,通常只有140字左右,因而称之为“微博客”。通过微博平台能够及时地最新的高校国际大学生交流信息及动态,大学生还能够相互之间共享该条信息,或对其进行互动评论。较博客而言,微博在信息传播方面更及时、更快捷,也更原创,因而广受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已经推出迅速发展成为如今信息时代媒体平台中的新宠。正是由于微博所具有的特点,许多高校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微博门户,但是并未全面面向大学生国际交流有关工作。因此,高校必须加快构建国际交流微博客,有关导师、教务工作者也可开通自己的微博,同国际高校教师、专家、学者与大学生共建关系网,以便开展更为深层次的交流。有相当多的留学生及交换生反应,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有时候发一个邮件咨询会需要较长时间方可得到回复,也有一部分教师、教务工作者表示,对于因各类原因未能及时解决大学生疑惑及问题的情况表示很遗憾。如何确保大学生国际交流更为畅通、便捷,微博就是一个良好的渠道。如今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只要利用手机就可以开展国际交流,利用微博实现互动、沟通,及时消除大学生的问题与疑惑。此外,对于因经费、时间等原因所导致的国际专业性的交流论坛,大学生参与的机率较小,而教师有时也无法参加。借助于微博平台,就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利用通过参加大型国际交流论坛的教师更新自己的微博,将论坛或会议内容及信息实时传递,其他的教师及大学生就可以通过浏览、微博分享等方式,获取并传播该信息,使大家能够第一时间就获得所需信息与内容。当前,有关一些国际性的学术交流信息及会议内容,也可借助于微博平台加以共享。

(四)创建国际交流论坛就各大高校而言,必须依据高校国际交流现状,同时,结合高校各学院及学科的发展、学科学术研究进展等情况,创建极具品牌特色的高校国际交流论坛。论坛中应全方位地展现各学院学科特色,同时,有针对性地突出学校的学科优势,赋予高校国际交流论坛深厚的学术文化积淀,用以更好地推广和宣传高校。与此同时,还应注重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校园文化及学术活动,通过该论坛向他国大学生展示高校的校园文化风采,引发其共鸣,从而萌生与该校展开交流与合作的期望。除此以外,高校还应在国际交流论坛上不断高校各学院最具特色的科研内容与学术进展,同时,定期、不定期地力邀国际名校专家、学者前来开展讲座,并将讲座内容于论坛,大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跟帖,发表自己的学习感受、存在的疑惑、心得体会等,并同其他大学生就这些问题开展深层次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视野、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满足广大师生学习需求、并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人际交流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高校英语 应用原则 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08-0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与经济的全球交流日渐增多,这对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难以提高,在实际的交流之中往往出现阻碍,甚至因用语习惯的不同,从而造成很多的不便,影响正常的口语交流,基于此,应加强高校英语的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的简单概述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首先起源于美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人们对该学科的重视程度不断的加强,近几年其在中国的发展十分的迅速。由于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学有着直接联系,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的语言交流,是一门消除语言交流障碍的学科,具体划分又分为跨文化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外国人的用语习惯,减少与外国人交流时产生的沟通阻碍,因此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加强语言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其相应的社会背景情况,对语言环境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才能够掌握有效的用语习惯。而跨文化交际就提供了这方面的知识,通过对不同文化体系进行介绍,掌握语言文化的社会性质,从而减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中所产生的障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渐频繁,而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形式,在国际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也凸显了高校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然而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已难以适应,无法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实现了对文化差异的比较和掌握,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水平,以及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1]。

三、跨文化交际的应用原则

高校英语教学对跨文化交际的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适用原则,从而发挥跨文化交际的实际作用。相关研究学者表明,将跨文化交际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应具体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第一,有序性原则。所谓有序性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学习,针对高校学生学习阶段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由易到难的顺序学习。比如说,针对一年级学生而言,应选择较为简单、普遍性强调英美文化知识,在实际的记忆中具有明显的效果,从而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应适当的提高文化难度,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第二,相关性原则。这里所指的相关性主要有两点,一是要与日常生活相关,二是要与专业知识相关。语言学习的主要的目的是应用,高校学生在今后的国际交流中应用最多的无非就是以上两点,因此这两方面产生交流阻碍的可能性最大,故此在应用教材的选用上,应充分体现相关性原则,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

第三,对比性原则。每个地域都具有其特有的风俗习惯,同样一个国家也有着其特有的风俗,如果不能对不同的风俗进行掌握,在交流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造成交流的双方的不悦。因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通过对比,将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进行记忆,特别是对于某些特定习俗而言更应牢记,避免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将自己推向尴尬的境地[2]。

四、跨文化交际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语言环境

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不断的加强联系,然而由于英语是一门外语,实际生活中对其使用少之又少,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英语学习难度,同时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在英语的应用中存在一定的用语差异,为了有效克服这些困难,教师应为学生创设必要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首先,教师为学生提供特定的语言环境,由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对话内容进行判断,指出错误的用语情况,并将英美国家在这种语境下的特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记忆。其次,故事情境的设定,这种方式需要将学生进行分组,给予学生的特定的身份,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在一旁观察和记录,对学生的交际能力进行评价和指导。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加以辅助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多媒体教学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也相应的普遍。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对跨文化交际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第一,借助于网络技术,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多的国外生活场景,通过对英美国家生活习惯和日常交流进行了解,有利于加强对该国文化的记忆。第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通过音频、视频、幻灯片等形式,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官冲击,激发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文化知识的导入设置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非主语的学习一般都是从课堂上进行的,由于生活之中没有相应的练习,课程的学习进度较慢,如果再加入有关的文化知识教学,会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不利于学生记忆与掌握,因此应从采用导入式教学方法,在英语课程中实时导入文化知识。该种教学方法具有两方面的优点:第一,导入的文化知识一般贴切讲课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加强基本知识的掌握。第二,文化知识的导入可借助于多媒体技术,这样打破沉寂的教学氛围,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3]。

综上所述,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交流逐渐增加,应加强学生对不同国家间文化的掌握,从而规范英语使用技巧,提高英语交流水平。基于此,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应用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赵巍巍.跨文化交际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62-64.

[2]康英华.跨文化交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4:236-237.

[3]陈彬婕.浅谈跨文化交际在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J]. 文史月刊,2012,S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