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精品(七篇)

时间:2023-09-27 09:40:42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1)

【关键词】 文化建设;县域经济;作用

经济和文化建设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的先导,而经济建设为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又为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物质保障。文化源远流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文化建设,是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壮大县域经济,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不可忽缺的因素。因此,我们要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重视县域文化建设,确立县域文化地位,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促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县委县政府为振兴眉县经济建设,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有力地助推了眉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在县域经济建设中,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

1、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劳动的产物,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眉县文化建设的现状

(1)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过全县干部的不懈努力,眉县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力助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首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个势在必行。眉县文化积淀深厚,资源禀赋独特。秦岭和淮河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主峰太白山就在眉县境内,山川秀丽,受到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的高度赞美。“太白积雪六月天”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因为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东汉末年的权奸董卓将他的安乐窝――眉坞就修建在这里。人杰地灵,北宋著名理学家、关学领袖张载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就是眉县人,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遗产,其中包括他的四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直流传至今。因此,一定要把眉县的经济、文化建设好。打造“山水相融、城乡一体、天蓝地净、绿染眉坞”的大生态新格局。

(2)开展了“六扫除六确立”学习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作风,振奋了精神。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市委的安排,在全县开展为期六个月的“六扫除六确立”活动,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优化环境工作热潮。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民政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聚力实干、创先争优,推动保障民生再取新突破,社会管理再上新台阶,规范服务再上新水平,文化建设迈出新步伐,为实现“旅游大县,科教名县,经济强县”奋斗目标和全面建设现代、绿色、平安、幸福新眉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确保了各项工作快速起步、良好开展、圆满完成。

(3)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了文化品位。一个县区文化的发展,不管是对人本身发展还是对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县区的和谐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和谐极其重要的保证。文化娱乐活动是社会与个人、社会与自然、社会与文化的和谐、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县区作为整个社会的细胞,县区的和谐已经成为社会和谐最根本的基础,和谐的县区文化建设必须要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提升县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县委领导班子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2012年春节期间,举办了为期8天的大型社火表演、车社火、马社火、秧歌、锣鼓、赶犟驴、舞龙舞狮、跑船等传统文化项目。这些活动的举办,提高了精神文化建设,丰富了全县人民的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的凝聚力。

(4)举办了三期“眉坞大讲堂”。为了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眉县县委举办了眉坞大讲堂。目前,全县上下处处呈现 “抓经济、谋发展,重民生、促和谐,转作风、树形象”的良好氛围。县委中心组带头学习,请专家举办“生态立县”和“旅游兴县”专题讲座。同时,县委主要领导辅导学习,县委书记亲自上党课。乡镇部门坚持学习,学习领会市县党代会精神,学习贯彻县委关于“五包促五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要求。通过眉坞大讲堂,使全县各级班子民主意识、发展理念、创业精神、工作作风得到全面强化提升。

二、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助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

1、发挥“商标”效用,实现眉县经济价值的大提升

人们常说:“商标是商战的利器,是开拓市场的先锋"。一种商品要打开销路,为广大消费者所认识,除保证质量的可靠性外,还必须通过商标这一焦点进行广告宣传,使消费者以快捷的途径认识商品。眉县要走出去,每个人就要爱护眉县的荣誉,爱护现有的品牌;就要从科技、农业、工业、旅游处着手,让全国人民发现眉县、认识眉县、走进眉县。

2、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农业富县”四大战略,以丰富的文化底蕴,助推了眉县经济社会发展

(1)科技教育成为发展基石。眉县始终把科教发展放在经济社会发展首位,围绕经济加速发展,专门设立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和人才引入扶持基金,鼓励个人、企业进行科研、创新。积极争取申报科技项目,先后为企业争取了研发资金1220万元,56个科技项目顺利落户。2010年,眉县共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68件,转化省市级科技成果12项,实现产值80多亿元。从创新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产业扩张,科技教育激发了发展的无限活力。

(2)特色农业形成发展优势。围绕“一县一业”,眉县大力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标准化农业、创汇农业、品牌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形成了产业优势。2010年眉县猕猴桃总面积达到了21.7万亩,产量25万吨,产值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80元。此后,组织果农赴新西兰学习考察猕猴桃产业发展技术。在做优做大猕猴桃产业外,眉县与新西兰环球园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变革作物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品品质,实现增产增收;开展果品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了原果与深加工产品共同迈向大市场的格局;一系列举措使眉县成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国家级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县”, “中国果菜标准化建设十强县”,眉县猕猴桃成为国家地理保护标志。

(3)工业集群突出发展活力。面对关天经济区发展重大机遇,县委政府以大视野、大思路,谋划建设工业,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以强县富民为目标,加快实施 “项目支撑、园区承载、骨干企业带动、招商引资推进、千名小老板培育五大工程”,破解 “土地、资金、人才、环境四个难题”,强化 “领导、包扶、考核、氛围四项保障”,以促进全县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以宝深、皇城、玉全、秦岭砖机制造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以太白酒、老牛面粉、恒兴果汁、蒙牛现代牧业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以秦塬、全兴为代表的纺织产业;以社会水泥为代表的建材产业,四大集群优势突出。

(4)精品旅游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显现发展后劲。太白山位于秦岭北麓,是我国著名的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海拔3767.2米。太白山以高、寒、险、奇、秀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于华夏。由于地质地貌、山岳冰川、源泉秀水、森林群落、天象景观、奇花异草、人文历史构成了完美的景观体系,是最佳的生态旅游景区,为发展旅游产业创造了先机。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投入,积极推介,使旅游成为了县域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尊重和保存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弘扬横渠张载文化:眉县与宝鸡文理学院举行弘扬传播张载文化座谈会,会议就建设宝鸡文理学院横渠书院、研究弘扬张载学术思想、开展校地合作示范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实现校地合作、弘扬传统文化、对提高眉县知名度、发展壮大县域旅游、服务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眉县属于古周原地区,西周文物众多。马家镇杨家村出土大批周朝历史文物,27件青铜器全都有铭文,总字数达4000多个。出土青铜器数量之多、形体之大、铭文之长、内容之重要、保存之完好,在我国文物出土史上极为罕见。这些铭文,为破解周朝诸王时代划分提供了可靠参考,而且对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及西周历史文化有重要意义。

(5)“文化搭台,经济唱戏”, 实现眉县招商引资大丰收。新风扑面满目春,城乡处处绽新颜。通过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四个方面的文化建设,提高了人们的素质和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了城乡人民的生活环境,营造了清洁优美的城乡环境和投资环境,加速推进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眉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最近到过眉县的客商都说眉县变得越来越干净、有内涵了;广大群众普遍反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我们的心情都很舒畅,日子过得真舒心;眉县这块86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可以看见白墙、灰瓦、绿地、鲜花,眉县人民幸福感不断提升的同时,眉县的竞争力也在逐步叠加。

综上所述,以上成绩的取得都是文化建设给眉县经济建设带来的新机遇,为此,我们要更进一步注重文化建设,把眉县的文化建设做大做强,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经济,为建设富强、文明新眉县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2)

一、当前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

在当前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显示出其独特的时代性,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第一,教育对象具有复杂性的特点。

企业员工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思维方式及工作职责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使员工思想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的困难、问题,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复杂性。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多样性。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增强了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使人们具有了开拓与创新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富强,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所有的问题是利弊共存的。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从个人利益出发,通过互相竞争为运行动力与发展创造条件,导致了某些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现象的产生,因为人们竞争观念的不同,导致了局部利益、个人利益及大局意识、集体意识间产生了诸多矛盾和碰撞;此外,城乡之间、地区区域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别,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待遇收入的悬殊差异,都会给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理念带来极大的影响。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的艰巨性。

理想信念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人们思想观念正逐渐物化,存在着几种不良倾向:一是理想信念虚化。学理论不上心,学政治没有劲,学业务无兴趣。二是道德观念淡漠。将集体主义精神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无视职业道德,工作态度不积极,还伴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根本没有事业心和责任心。三是不具备奉献精神。索取太多,奉献较少;追求享受,又不愿意付出努力。在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可见一斑。

第四,工作环境的开放性。

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海量芜杂、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广、人们的思想作风、部门行业交叉感染大,这些都是我们在开放的工作环境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五,实施手段的科学性。

随着全球高科技的迅猛发展,生产、生活条件的深刻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迫切需要我们认真跟踪学习、加快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诸如互联网等现代媒介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样才能增强时效性,及早掌握主动权。

二、企业经济发展所遇到的各种挑战及机遇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国内外因素影响,企业效益明显下滑。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

第一,产品同质化,导致恶性竞争加剧、企业收入增长乏力。

第二,我国等新兴经济体正在崛起。而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发展趋缓,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中国企业也必将面临着更多、更大的风险和摩擦。

第三,世界科技发展迅猛,号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制造、个性化生产将会深刻影响全球的制造与服务业版图,我们如果不重视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企业在高端科研方面很可能再次被其他企业远远甩在身后。

第四,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而且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我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正不断丧失,不少国际订单转向劳动力成本相比更加低廉的东南亚等地。

综上所述,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在外需不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大环境下,加之国内的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严,企业的生存环境将更加严峻。

我们必须看到,尽管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动荡,世界经济很难复苏,还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这使企业经营面临更大的挑战,所以我们要振奋员工的精神、增强他们的信心。国家有关部门近期出台了多项措施应对经济下行,从减税、融资、扩内需、项目建设等多个层面对企业发展进行政策支持;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应措施,加大对企业发展、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企业员工应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努力化挑战为机遇,不断开拓创新,通过自身的发展从容渡过当前艰难局面。

三、思想政治工作应服务与企业的经济建设

当前形势下,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对策,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优化和创新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一要各负其责。企业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负有全责;分管领导肩负对应职能部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负有分管责任;企业政工部门负责开展具体思想政治工作,负落实责任。二是齐抓共管。重视发挥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政工部门牵头主管,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组织协调配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齐抓共管、全员参与机制。三是互动交流。领导要定期接受员工访谈,及时了解员工心理等方面动态;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领导深入各层次员工的次数、解决问题数量等。四是防治结合。矛盾从产生到激化,是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可定期不定期地召开动态分析会,准确及时把握员工合理诉求,积极应对、有效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五是监督考评。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可制定思想政治工作量化考评措施,作为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之一。六是经费投入。要根据企业自身条件,按照相关法规和董事会、工会等会议决定情况,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投入比例,及时足额划拨经费,确保思想政治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第二,抓住工作的核心、围绕着中心做好工作。

抓住核心指点得是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一定要在员工中逐步开展爱国家、爱企业的文化教育,重视集体主义与艰苦创业精神方面的培训,使员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对科学知识有所重视,对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更加重视,引导员工坚定对企业发展的信念,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含糊,要抓好工作的核心。

围绕中心,就是要围绕企业健康发展壮大这个中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发展,为企业快速、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这是根本原则。通过正确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员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来,把员工的智慧、力量集中到发展生产、追求利益的方向上去。

第三,必须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新路子。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3)

关键词:浅析安全文化 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 F530.69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安全生产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如何将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第一线,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切实落实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主体责任,是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亟待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监督,下大力规范现场安全措施,加强对违章人员处理,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必须的手段。但是要使所有从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使遵章守规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就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建设,强化职工安全意识,激发职工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规范企业行为,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讲遵章,处处有提醒,层层有关怀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

一、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安全文化就是企业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总和,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并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一句话,企业安全文化是全体职工安全素质和良好习惯的体现。

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体现为每一个群体对安全的态度、思维程度及采取的行为方式。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最大隐患,据对企业历年发生的事故分析显示:98%的事故是人为失误造成的,而人员安全素质和能力主要源于有效的教育培训和文化氛围影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气氛,将全体员工的安全需要转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形成员工的安全生产精神动力,并为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而努力。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有其特有的功能,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对企业安全行为进行规范、约束,使其产生企业安全管理的长期效能。所以,企业安全文化具有导向、约束、规范企业从业人员行为的作用。

企业文化提倡、崇尚什么,将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员工的注意力逐步转向企业所提倡、崇尚的内容,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将个人的目标引导到企业安全目标上来。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改变员工的兴趣,爱好和娱乐方式,使员工融合于其中,使其安全生产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来规范其安全行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在需要的推动下,就产生了行为动机(念头和想法),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原动力,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原因,需要的形成和动机的产生受内部因素(包括心理、生理、思维、价值观等)和外部因素(包括舆论、风俗.道德等)制约,同样的需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动机是不同的,因此,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对约束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当安全观念、安全伦理道德在企业员工的思想上扎根后,员工就会积极主动地了解掌握安全科技知识,就会自觉地按企业安全的要求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当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成为一种自觉心理,并转化为规范的安全行为后,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就能有所保证,这就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目的。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就是要在企业各个方面、所有活动、一切时空过程中营造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全体员工在这个氛围中,行为被潜移默化地规范在所崇尚的安全价值取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用安全文化造就具有健康完美的心理程序和安全伦理道德、科学的思维方式、高尚的行为取向和文明生产秩序的现代企业员工队伍,从而降低人为造成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一般来说,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从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精神层面。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安全气氛,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建立制度、认真落实、开展活动、采取激励措施等方法来转变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利用文字、影象、声音等各种传播途径,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使企业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安全基本准则、信念、安全价值和标准。在我们商业集团安全经营管理中,最大化地利用了安全文化建设:假如您一进入我们的商业营业大厅,就会处处感受到安全文化的存在。营业厅内随处可见的“安全通道”、“消防栓”、“灭火器”等指示标牌,在各个货区高高挂着“顾客的安全和您的生命在于您的遵章守纪”、“注意防火”、“要学会正确使用消防器械”等醒目标语。来到警卫室报警装置前,安全警示版上写着“密切注视报警器,我为大楼保安全”,同时提醒警卫人员“要付出一万的努力,防止万一的发生”。在营业员更衣室,“您的安全是家人的牵挂”亲情合影照片栏,时刻提醒在岗职工安全的重要,家人的期盼。各楼层柜组、货区相继开展“讲我身边发生的消防小故事”、“提高我们货区安全管理小建议”、“查我柜组小隐患”等活动,总公司还定期举办安全、消防培训班,举行消防事故紧急救援预案演练,提高职工消防能力,增强安全意识。为配合这些活动,集团总公司向每名职工发出安全倡议书,印制了事故隐患发现卡,建立完善了事故隐患发现台帐,汇编了安全文化手册。这样,通过开展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引导、激励等多种手段增强职工践行安全理念、用安全理念规范日常安全行为的自觉性。通过以上措施,滨城区商业集团总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突出成效。

二是制度层面。制度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中间层,主要是指对企业组织和员工的安全行为产生规范性、约束性影响的部分,它主要规定了企业成员在共同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如: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检查制度、教育制度、及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实践证明,安全管理仅靠文化的影响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制度建设来强制规范和约束。

三是物质层面。物质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最表层部分,是企业创造的器物文化,是精神层(核心层)的载体,他所折射出的是企业的安全生产理念、思想、作风和意识。如:安全生产设备、装置(自动保护开关、限位开关、联锁装置等)及防护器件、消防器材、仪表、报警系统等等。注重安全经营设备建设,也是我们商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近几年来,百货大楼、银茂大酒店、隆达食品等企业都完成了安全生产(经营)设备装置的更新换代,进行了安全设备的高科技化改造,在实际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安全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是互为表里不可分割的整体,精神层是制度层和物质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安全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制度层制约和规范着物质层和精神层的建设,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骨架,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无从谈起;物质层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精神层和制度层的物质载体,他所表现的是企业安全文化的程度。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般遵循下列方式:安全意识转变(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安全意识,建立正确的安全观)强化安全管理(建立制度,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加强检查落实)建立安全激励机制(制定实施激励措施,包括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 安全科技活动(危险识别、评价、整改)等。

结语:综上,本文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于当前加强企业安全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瑞红;抓好关键环节构建企业本质安全文化[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6期

2、杨辉;浅析企业安全文化的形成与建设[J];广西电业;2011年06期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4)

(一) 群众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我们知道,无论是国家经济的建设,还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广大的劳动群众,离开了广大群众,国家经济建设将无从开展,再好机械设备也将成为一堆废铜烂铁,再好的市场我们也只能望之兴叹;然而,我们又知道,错综复杂的市场经济,更需要我们的广大群众都朝气蓬勃的、敢拼爱赢的投入到他们的生产建设中去。

首先,作为上层建筑的群众文化建设对生产力的要素之一的劳动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劳动者作为社会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劳动者的一个状态也直接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我们通过积极的群众文化建设,给劳动者以足够的精神粮食,让我们广大的劳动群众始终保持充沛的精神面貌,来进行相应的生产活动。铁人王进喜的例子至今让我们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这样的例子与当时的群众文化的活跃不无关系。粮食给了群众体力,教育给了群众知识,那么我们群众文化则给了我们群众充足的活力。

科学技术给生产力要素之一的“生产工具”带来了革命性的进步,我们称之为“第一生产力”;那么群众文化给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者”带来了积极的活力,我们虽不能断言它就是生产力,但是称为生产力的动力源泉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其次,作为上层建筑的群众文化建设对生产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

从群众文化的开展形式上来看,群众文化活动大量采用群众自主组织的团体活动的形式,在活动的过程中,群众之间形成了很好的相互分工、相互协作的合作关系。那么这种互相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也会潜移默化的被带入到他们的生产活动过程中,从而对生产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整个生产关系和谐有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产制度的不足,甚至超越,并最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 群众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措施

我们伟大的改革设计家邓小平同志在大力开展经济建设的一开始,就告诫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其中就提示我们,只有把握好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向,我们的经济建设才能得到保障。而群众文化建设是最直接、也是最广泛的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的意义我们更是可想而知。

当今社会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内市场经济日益复杂,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失败、诚信缺失,恐吓诈骗等等一系列现象,不停的冲击人民群众的价值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受主义,都给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带来了风险。如果广大群众的价值观有了问题,那么也必然会严重的阻碍经济建设的发展,甚至于让经济建设走错了方向。正如我们的改革创始人邓小平同志说,经济建设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

因此,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群众文化建设;我们也只有通过丰富的群众文化生活,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在自娱自乐、享受快乐的同时,充分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才能巩固和加强。”由此可见,群众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发展起到了一种保驾护航的功能,对经济成果则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三) 群众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补充力量

随着文化建设的大力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要也在不断的提高、扩大,那么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群众文化产业也应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逐渐形成并迅速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同样,作为文化建设最广泛、最重要的一个方面,群众文化产业也得到了全面的、前所未有的发展。

据相关统计,2004年~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13%,2010年全国文化产业的增加值突破了1.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8%。而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总产值超过3亿万元,占GDP比重首次超过3%,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上升,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补充力量。显然,群众文化产业也承担了自身应有的贡献。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5)

1.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农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在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决定了其自身的固有特点——成本高且质量难以控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唯一途径就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标准化的生产,同时运用先进的贮藏和加工手段,而实现这些的前提就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

2.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是以运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为前提的,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是保证农业发展各个领域得以利用高科技技术和设备的必要途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软硬两个方面的支撑,其中软的方面的支撑就是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可以使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的经营者获得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相关经济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失误。同时,由于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还能够提高农民的文华素质,增强农民的科学意识,进而全面推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在农业及农业经济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完善。

农业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设施设备的建设,只有完善了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农村普遍存在信息化建设中设施设备建设不完善甚至是没建设的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信息化网点的覆盖都是不完善的,农民获得信息的途径很多都是通过传统的手段,农业活动的开展也是通过人力或者是一些机械设备来开展。信息的传播是很缓慢的,信息量也小,而且具有很大的时滞性。

2.信息化服务人才短缺。

农业经济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设施的支持,更重要的是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涉及多个领域的相关信息的采集、储存、分析、计算以及传输,这要求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服务人员是一种复合型人才,而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制约作用。而且,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是不够的,这会使社会上与专业相关岗位的待遇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职位的期望,这使得这些专业的学生很少有走向农村真正的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虽然高校内有很多做相关研究的学者,但所做的研究一般都只限于发表文章。因此目前虽然关于农业经济的信息化管理的相关研究很多,但真正在农村实践的几乎没有,这使得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3.信息资源开发滞后。

虽然网络信息内容繁多,但是有针对性、指导性、预测性和时令性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偏少;而且针对农业、农业经济的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处于空白阶段,可以说几乎没有完善的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网络专家诊断系统,这都有待进一步开发。

4.信息化意识薄弱。

我国农民以及一些基础工作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不高、收入较低,接触的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用于农业生产和经营方面的意识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地方的政府也没有意识到信息对于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忽视了对信息的利用。可以说,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三、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具体措施

1.完善信息化网络的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环节就是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它是有效的分析,处理和传播各类农业经济信息基础。信息化网络体系包括基础传输网络及在此基础上的专业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只有获得有效的农业经济信息,才能将信息资源整合并利用与农业经济的决策。

2.加大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在加大人才培养这一块,我们既要搞好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也要着重农村当地人员的培养。一方面,要实施有力的措施,做好农业农业信息技术、经济和管理三类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组织适应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专业团队。另一方,要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因为在信息化建设中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使用者,唯有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才能真正的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3.创新信息化的服务模式。

创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服务模式,主要是从其主体的社会化、内容的多元化和载体的多样化来体现。首先,农业经济信息主体化是以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结构的建设为模式,有效并快速的推进农经经济信息化的发展的。其次,提供内容多元化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例如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相关农业科技信息,可以是农业经济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效应,进一步降低农业成本。农业管理服务信息可以传递新的农业管理模式、服务方式及服务理念,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而农业信息服务载体的多元化,主要是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氛围的的制约,在发展新载体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传统媒体的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新载体和传统载体传播信息的重要作用。

4.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发挥其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主导、协调和组织职能。政府需要制定统一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方针和任务,进一步落实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充分发挥其协调和职能,整合多部门的信息资源,提过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性、时效性和可用性。

四、结语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6)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文化  建设

        0 引言

        企业文化是在一个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使企业员工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纵观中外成就斐然的企业,无一不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如何建设具有自己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应该引起每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1 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竞争法宝。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前途的企业,一个没有信念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既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又是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经营理念的培育,是企业员工思想道德风貌的升华。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员工人文素质得以优化,从而推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为此,要从企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

        2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作用,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将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健康发展注入持久的推动力。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具体体现为以下6个方面:

        2.1 导向功能。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企业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

        2.2 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不是制度式的硬约束,而是一种软约束,这种约束产生于企业的企业文化氛围、群体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种软约束,不但可以降低企业员工对制度约束的逆反心理,而且可以创造出一种和谐、奋进的组织氛围。

        2.3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是指当一种价值观被企业员工共同认可后,它就会成为一种黏合力,从各个方面把其成员聚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每个员工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安危紧密相连,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2.4 激励功能。优秀企业文化把尊重人作为中心内容,以人的管理为中心。优秀企业文化具有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高昂情绪和奋发进取精神的效应,从而激励企业员工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目标而不断进取。同时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创造出一种和谐、民主、激励变革和超越自我的环境,为员工的创造性工作提供条件。

        2.5 辐射功能。企业文化一旦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它不仅会在企业内部发挥作用,对本企业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也会通过各种渠道(宣传、交往等)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文化的传播对树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很有帮助,优秀的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6 品牌功能。企业文化和企业经济实力是构成企业品牌形象的两大基本要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总之,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培育起来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精神、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企业道德观及其行为规范。我们要建设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现代企业,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企业经营管理,一手抓企业文化建设。

        3 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我国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相对滞后,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如从企业识别系统来看,一些企业还停留在低级视觉识别系统的层面,即只是将有关标志、标准色等基本要素规范应用于办公场所和交通工具等方面,而在最关键的理念和行为识别系统方面差距很大,即在经营哲学、行为准则和活动领域,特别是企业精神等的理念识别系统方面还刚刚起步;在企业组织制度、管理培训、行为规范、公共关系、营销活动和公益事业中体现并贯彻企业精神等行为识别系统方面还几乎是空白。事实表明,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是与企业的发展现状相适应的,一些企业只注重经济效益而轻视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的文化建设基础相当薄弱。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4 企业文化建设的原则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那么应如何建设企业文化?

        4.1 要重视历史传承与自身发展创新。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建设企业文化,就应从那浩瀚的文化海洋中撷取那些闪闪发光的历史明珠。例如我国古代的孔孟文化对当今世界的发展就依然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十九世纪、二十世纪欧美的企业管理理论、二十世纪中后期日本的企业管理思想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的重要领域。同时,还应对本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影响的管理理念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和提炼,从而构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海尔的“无私奉献、追求卓越”就是一种体现着鲜明时代特点的优秀企业文化结晶。海尔集团就是凭借着这一超群的理念,使自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飞速成长为国内家电业的龙头,在国际上拥有重要影响力的跨国企业集团。

        4.2 让员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科学管理之父”——泰罗为代表的管理大师们创建了系统的科学管理理论。管理研究的对象小至生产工人的每一个生产操作动作,大至整条生产线的科学组建,从而使生产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这种管理理论至今仍在广泛应用。但科学管理的指导思想是把工人等同于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了员工的创造力,其结果必定影响企业的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在企业中牢固树立人本观念,要让企业的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企业的命运与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使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创造性地工作,去坚持不懈地研究如何更好地工作,而不是在现有的制度、规范的制约下不思进取地被动劳动。

        4.3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的取得必须同时兼顾社会效益。上世纪中叶,日本汽车在欧美汽车大国强势登陆,并很快得到用户的青睐,其中的主要奥妙在于日本汽车生产企业,在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节能这一社会效益,经过半个世纪的实践,这种节能理念早已成为世界的共识。节能是关呼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汽车燃油的节约,不但为车主节省了燃油费用,同时意味着尾气排放的减少,对于环境的保护同样具有重大意义。日本汽车产业界重视社会效益的理念,使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取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无数事例证明,那些只顾企业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效益,污染环境,浪费资源,不能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良好服务的企业,必将被消费者所唾弃,被时代所淘汰。

        5 企业文化建设要求

        5.1 企业文化建设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决策者要高度重视、不失时机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研究制定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实施方案,学习借鉴优秀企业文化的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员工为把企业建设成为一个管理科学、企业文化优秀、充满生机活力的企业而努力奋斗。

        5.2 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文化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转变员工的思想观念,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使企业的产品和企业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在市场中实现企业的自身价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篇(7)

关键词: 影响 新经济 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影响

我国许多企业家都存在企业文化与企业制度互不相关的错觉,有些企业家抱着“理想主义”甚至“空想主义”的心态去建设企业文化,而民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民营企业自身开展的、对职工进行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思想教育是培养“四有”职工,提高民营企业综合效益所以民营企业文化可以定义为:民营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民营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并共有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观、行为规范及制度安排等,它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内部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在国内,企业文化的建设越来越被重视。正如海尔人认为: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出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更重要的是实施一套海尔的企业文化。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而各级管理者必须注意和认识到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相互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间的竞争除去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档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领先占据市场而获得超额利润并不断扩大企业经营效益。

所谓现代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组织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我们在构建企业文化既要分析国内环境,又要分析国际环境把企业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我国现代企业的强势文化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与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相结合、与企业命运相结合才会使两者真的具有生命力,只有占据生产经营的制高点才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和员工各方面待遇的提高,才会成为民营企业首要解决和紧迫的问题。因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合必须致力于人的素质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和强化人力资本。国

二、企业文化的新经济

近年来,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发展了重要变化。根据约翰•科特的观点,企业文化的创新模式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企业高层领导是这个过程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也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在企业文化创新中使得资源共享可能传统企业文化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由企业管理者们提炼而成但是新时代企业文化;许多跨国大公司外众多企业和企业家也开始日益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据企业家调查系统2005年4月公布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优秀企业文化作支撑已大多数企业经营者共识;企业管理难度增大传统“以人管人”管理制度难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因此在知识型和学习型现代企业中必须企业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完善信息处理系统、决策系统和人事管理制度使企业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内外部有效信息;多企业会定期为员工开展培训和再教诲,以此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但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只靠企业提供的培训和进修时机远远不敷,并引导着企业健康成长企业文化是指点引导企业久远发展的灯塔,没有优异文化的企业可以成长是需要实现企业可连续成长就必须成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企业文化逐步深化,企业文化的作用更加突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立足新起点、审视新需求、分析新课题、缔造新文化、开辟新境界,使企业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推进企业的发展以企业深化改革发展的既定目标为参照提炼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的企业价值理念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用作来倡导贯彻和实践的,进而塑造出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所需要较强竞争力以新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人本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自觉产生的,而是企业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从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看都是在企业的发展中培养了越来越多的“共生英雄”“生死与共”的价值观来实现“人企合一”的境界,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重视各级治理人员领导艺术公司的经营业绩远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这种融合多元文化、合作文化和共享文化的集合,使企业能够突破看似有限的市场空间和社会结构来实现优势互补的资源重组,做到“双赢”乃至“多赢”。 中国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主体来肩负着企业文化在落后的土地上重新构建的重任也是一个成功企业文化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有利的影响。

三、企业文化的建设

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延伸、精神升华、形象提升、效率提高、效益增长的保障。一个企业如果不建立共有的创新价值观,缺乏更新和再生能力就不可能随机应变必然在市场中遭到淘汰,企业真想赢得市场就必须在创造消费者新的需求下下功夫,特别是应该在创造新的企业价值观即创造消费文化上下功夫。然而,当新经济增长模式尚未形成时、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到极致的时候,金融危机的爆发重新把各国推到了选择的路口、来互补性合作、还是选择摆脱、重新回到企业文化建设上。我们研究许多百年企业之所以存在的原因,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企业文化像基因一样置入到企业当中去。21世纪是一个不断学习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米勒说过,未来将是全球竞争的时代,这种时代能成功的公司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和新文化营销策略的公司使每个成功企业必须具有的理念,它在市场大潮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企业治理的重要部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

一个完善的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过程,如惠普公司经过将近大半个世纪才形成独特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分析、归纳、进一步提炼定格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省略

参考文献:

[1]梁小民.西方经济学必读书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1996

[2]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自传[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