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4-01-16 15:59:31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1)

文时代,人们空前关注精神文化需求,文化资本运营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强化。然而,我国在该领域起步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与研究,才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

二、文化资本与文化产业的含义

文化资本是文化产业实现发展的物质基础,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文化产业价值理念、文化产业精神信仰、文化产业行业规范、文化产业管理模式。这些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元素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附加价值,能够帮助文化产业树立经典的形象,以文化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为根基,促进文化产业不断进步。提升文化资本运营的效率,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先进的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被满足的基础上,空前关注精神需求。文化产业正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而被创造出的文化形式。同时,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了以现代科技为生产媒介、产业化方式为制造链条的新型行业。

三、文化资本运营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本运营管理能力弱

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比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水平不高。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时间内,产业的规模不能扩大,很多文化企业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初期是由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产业发展的资金也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产业之间缺乏一定的竞争。文化企业在改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资金渠道单一,资金的运转能力低,发展缓慢。

(二)文化产品市场附加值低

文化产业中文化产品的推广,需要借助文化产品的创新性以及文化性,从而贏得市场。目前,我国文化产品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文化产品市场附加值低,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以影视作品为例,我国的影视文化题材单一,电视类节目之间的模仿性高,同时不能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础,知名节目往往是从韩国、美国等国家引进版权,节目设计缺乏核心价值理念。文化产品附加值过低势必会降低文化资本的流动性,另一方面又刺激了资本的投机性,使得文化资本运营的不确定性增加。

(三)文化市场经营效率不高

受到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文化企业发展路径保守。在缺乏规范化文化产业体系的基础上,文化资本运营中的收购、产业兼并、产业基地等都不完善,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这些环节往往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文化市场中,文化资本经营效率不高,文化市场交易规模比较小,企业主导部门的干预比较大,在面临重大的决策时,审批效率低下。

四、基于文化资本运营的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一)提升文化资本经营管理能力

在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影响下,我国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低下,与文化产业发展迅速的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提升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需要将文化企业从政府部门企业中剥离出来,树立独立发展的企业战略和营销目标。着力引进或者培养一批既懂得文化发展规律,又有能力进行资本运营的人才。提倡文化企业经营独立性,脱离非专业部门的管理,在文化企业内部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有效提升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文化产业在转型中需要依据市场环境以及所改善的经营结构,强化文化资本的安全运营,规范化资本管理结构,规避文化资本的运营风险。同时,在发展节奏上需要与国际相互结合,认识到文化资本流动、融资、增值的重要性,增加储蓄文化资本,在文化经济市场时机成熟时,将文化产品的总体价值最大化。

(二)促进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

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低,而有效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价值,需要通过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之间的转换来实现。应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以本土文化为依据,丰富文化产业作品内涵。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将这些本土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对文化资源低端粗暴的开发。例如,传统东北二人转文化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本山文化传媒拓展东北二人转文化,尽管建立了相应的消费产业链条,积累了文化资本,但在文化内涵的挖掘上依然力度不足,往往使观众有低俗媚俗之感。应把握提升文化产品附加值这一着力点,在开发文化资源的可持续性和科学性方面下功夫。

(三)强化文化市场环境监督,提升文化市场经营效率

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严格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优化文化市场环境的根本保障。必须严厉打击文化作品的抄袭、山寨等现象,鼓励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同时,要对文化产品的性质进行判断,遏制传播对青少年有消极影响的电视节目、影视作品,鼓励正能量作品的创作与发行。为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引进来,还需要为我国文化产业制定国际化的发展战略,鼓励与支持文化企业在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实现发展创新。

五、结语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2)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景气循环方法;合成指数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8-0062-03

1 研究背景

房地产业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和载体,与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密切,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房地产业占我国国内总产出的2%~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7%~20%;就北京市而言,房地产业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房地产业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比例高达5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可见,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地位显著,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点之一。研究房地产市场景气波动一方面能够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掌握调控力度;另一方面对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势有信息导向作用,有助于投资者有效支配投资开发行为。

房地产业受地域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表现出的景气循环特征也不同。本文旨在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进行具体分析,借鉴景气理论及国内外相关成果,构建北京房产市场景气状况的基本框架,编制景气指数,了解区域性房地产市场特点及发展轨迹,为北京房产市场形势判断提供参考。

2 景气方法概述

景气指数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分析经济周期波动走势和预测转折点的方法,它把经济周期波动看成一系列经济活动传递、扩散的结果,认为这是一个逐渐波及、渗透的过程,经济状况的任何异常都有一定的前兆反映。

基于景气循环的房地产市场景气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变量之间变化的时差关系将指标分为先行、同步、滞后三类,三类指标中,景气异常的前兆主要反映在先行指标的变动上,先行指标上升预示着经过一定时差后,房地产循环将步入总体景气时期,先行指标下降预示着行业将衰退并进入不景气时期;再以此为基础计算景气指数,类似地,先行指数可以预测波动波峰或波谷的来临,同步指数能够拟合现状,滞后指数可用于验证和辅助判断前期对波动态势的预测是否正确,并进行修订和调整。通过研究景气指数即可了解房地产市场扩张、收缩过程交替变化的数据信息,指示景气的动向和趋势,达到监测分析的目的。

3 实证研究

3.1 建立景气指数指标体系

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RICS) 在《理解房地产景气循环》一书中将房地产景气循环定义为所有物业总收益率的重复但不规则的波动,由此可见,物业收益率应该是反映房地产市场运行景气的基准指标,但事实上因为缺乏对收益率的统计,而物业的收益情况很大程度上由价格的变化来决定,价格又是供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本文选择北京市房地产价格指数(月度数据)为基准指标。

本文从房地产活动的全过程出发,结合经济重要性、数据可得性、指标敏感性,选取研究指标如下: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新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房地产业开发投资额、房地产业投资总额、商品房施工面积、商品房竣工面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北京市商品房销售价格、金融机构贷款额、财政支出、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外汇储备;并构造指标:x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反映房地产业同国民经济的协调关系,表明现有投资结构;x2=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竣工面积,反映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本文通过对以上指标的相对变化(变化率)进行分析预测,综合判断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整体状况。

所有数据的准备时间均为2005年7月—2012年9月,计算主要基于国家信息中心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软件。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wind资讯、北京统计信息网。

3.2 数据处理

月度时间序列包含长期趋势要素、循环要素、季节变动要素和不规则变动要素,在分析过程中首先采用X-11季节调整方法剔除指标序列的季节变动要素和不规则变动要素。此外,为解决有些指标的1月份数据缺失问题及由春节因素造成的不同年份给定月份工作日不同所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高铁梅教授提出的先验月份调整法处理数据。

3.3 时滞识别

3.3.1 时差相关分析

在选择景气指标时,一般计算若干个不同延迟数的时差相关系数,然后进行比较,其中最大的时差相关系数被认为反映了被选择指标与基准指标的时差相关关系,相应的延迟数表示先行滞后期。

3.3.2 K-L信息量

对于偶然的、带有随机性质的现象,通常可以认为是服从某一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的一些实现值,Kullback-Leibler(K-L)信息量就是用来度量真正的概率分布与模型估计所得概率分布相近似的程度。将K-L信息量用于景气指标的实际计算中,也是以一个重要的、能够敏感地反映当前经济活动的经济指标作为基准指标。

依照上述方法对所选指标进行分析,参照备选指标与基准循环序列图的峰谷对应情况,考虑到指标的完备性与相容性,确定景气指标组,如下表所示:

3.4 计算景气指数

景气指数综合了景气指标组中所有成员的变动状况,相较于单一指标而言更为客观严谨,景气指数根据反映对象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分为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本文为了弥补扩散指数无法表示波动振幅的不足,选用合成指数,它是用合成各指标变化率的方式把握景气变动的大小。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先行、同步、滞后景气指数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先行指数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之间处于景气区间,同步指数在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之间处于景气区间,滞后指数在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之间处于景气区间,进一步的计算结果表明先行指数平均先行同步指数9个月,滞后指数平均滞后同步指数6个月。总体看来,先行、同步、滞后指数之间主要的峰谷对应模拟很好。

在研究区间内,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景气的顶峰分别在2008年年初和2010年二季度实现。事实上,2004年在国家实行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背景下,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9月以后的商品房销售价格达到七年来最高;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一直持续到2008年年初,此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整体减弱,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步入下行空间,该年房地产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7.1%;2009年开始,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在危机中迎来快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优惠政策的作用下逐渐复苏,仅仅一年供需格局就由需求不足转为供不应求,房价也随之快速增长;2010年4月,为了实现“遏制过快上涨的房价”的目标,中央出台“新国十条”,市场由此分化,趋于理性,逐渐降温。2004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本文合成指数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4 分析与预测

4.1 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景气分析

从景气指数图来看,先行指数自2010年三季度触底后一直处于小幅波动状态,2012年二季度至2013年年初处于缓慢上扬态势,预示着在2013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应该保持缓慢稳定的上升态势;从同步指数来看,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在2012年上半年已逐步触底,此后企稳回升。结合经济现状,201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总体平稳运行;具体到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量强劲回升,市场需求不断释放,呈现量升价涨的态势,房地产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也连续3个季度回升。

可见,尽管限购限价、新房审批等从紧的调控政策会增强市场的观望态度。但从供求角度来看,预计在经济增长、城市化加速的宏观背景下,当前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保持稳中有升,处于缓慢稳健的景气初始阶段,应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

4.2 同国房景气指数的对比将北京市同步指数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房景气指数进行对比,2004—2006年,北京市同步指数与国房景气指数处于下行空间,2006年年初后开始触底反弹步入景气阶段;2008年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显现,房地产市场景气回落,这次回落一直持续到2009年第二季度,又开始新一轮的景气与不景气的循环。由图2可见,全国房地产和北京市房地产的循环波动特征很相似,只是到达波峰波谷的时间略有差异,可以说二者整体发展同步。

5 结 论

本文根据景气循环的原理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进行景气分析,建立有效可行的景气指标体系,客观分析了2004年以来的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轨迹,并结合当前经济状况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进行短期内发展趋势预测,认为当前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处于缓慢稳健的景气初始阶段;最后将北京市房地产景气状况与全国房地产景气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二者发展同步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受到统计数据充分性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周期相对较短;另外本文选择月度数据,虽然能有效实现较好的时效性,但数据波动性较大,统计时滞相对较长。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董文泉,高铁梅,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2]刘伟林,吴莹.湖北省房地产景气循环与宏观调控研究:基于合成指数与自相关滞后分布模型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6(4).

[3]何国钊,曹振良,李晨.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J].经济研究,1996(12).

[4]焦继文,刘洪,戚莉莉.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预警——以济南市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6(16).

[5]唐志军,徐会军,巴曙松.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0(2).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3)

柯文哲两岸新论述评析

两岸文化交流的瓶颈和障碍

两岸政治谈判的政策立场比较

台湾服务业结构演变之研究

台湾的人口问题及应对分析

台湾地区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探讨

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思考

略论两岸学界在海洋问题上的合作

台湾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分析

新常态下大陆台资企业转型与发展分析

两岸银行业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美国对台湾当局地位的基本立场评析

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内容、特点及趋势

“小确幸”心态与两岸关系的民意基础

当前两岸文化融合的现实挑战及思考

以“共同体”视角探析台湾青年认同问题

浅析当代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问题

论刘铭传在台湾兴建铁路的军事背景

两岸携手合作复兴中华文化的思考

台湾政党轮替态势下两岸经贸关系走向

论两岸知识产权制度冲突与协调统一

浅析“习马会”的成果、意义与影响

“一带一路”战略与两岸经贸合作

略论台湾民众对大陆的偏见心理

漳州对台经济合作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闽台服务业合作现状与前景分析

提升林则徐对台湾民众影响力的思考

试析2008年以来政治动员模式的调整

亚太再平衡战略视角下的奥巴马政府对台政策

台湾的两岸婚姻家庭权益政策评估标准探析

浅析大陆配偶在台湾的现状及其对策建议

浅析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

浅析当前两岸文化交流的主要问题及解决之道

试论流行音乐在海峡两岸间的交流与传播

东山岛与澎湖列岛风电产业合作前景探讨

福建输入台湾园区品牌的模式与路径分析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因素、前景与思考

蔡英文当前两岸政策的特点、调整方向与影响

梦魂萦绕家国情——日据时期台湾抗日诗歌略览

台湾“所得税法”的家庭维度:历史与启示

浅析美国在台湾“反服贸运动”中的双重角色及其影响

新形势下大陆惠台经贸政策的成效分析及策略调整

全球区域贸易自由化新局与两岸四地经济融合分析

大陆沿海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策略选择及其效应分析

海峡西岸经济区对台产业合作制度环境的比较评估

试析两岸在东海争端中合作的意义、障碍及方向

被党团政治绑架——台湾“立法院”党团协商的制度困境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4)

一、前言

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长寿之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商丘已经具备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充分条件,但商丘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对商丘的经济发展贡献非常有限。因此,对商丘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丘市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交通向来是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而商丘市交通便捷,提高了旅游的可进入性。全国主体功能区构建“两横三纵”为主体的部级城市化战略格局中的“一横”亚欧大陆桥经济带贯穿商丘东西全境,为国家重点开发的城市化地区。以上这些因素将明显提高商丘的区位优势,不但缩短空间旅游距离,而且有利于旅游流的聚集和扩散。

2.历史文化厚重

4000多年的文明史,为商丘留下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永城芒砀山大型汉墓群,规模巨大、文物精美震惊世界。其中汉墓壁画价值极高,被专家誉为“敦煌前的敦煌”。商丘睢阳古城外圆内方,建筑独特,是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除此之外商丘还有我国最早的天文台――阏伯台,北宋最大的书院――应天书院,中原四大名刹之一的白云寺,侯方域故居壮悔堂,举世闻名的梁园遗址等,这些古迹蕴藏着极高的学术、艺术及研究价值。

3.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商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商丘是老子、孔子的祖籍,也是庄子、墨子的故里。商丘市文化旅游资源秉赋良好、潜力巨大,风水八卦古城、芒砀西汉地下宫殿群、黄河故道湖泊湿地、林海果园都闻名遐迩。

4.政策与管理优势

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政策引导、社会齐上”的大旅游发展战略,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市场开发、旅游环境改善和旅游队伍建设的投入。

在2012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UNWTO)执行主席弗雷德里克・皮埃尔认为商丘商业活动历史悠久,旅游的第一步确实是从商丘迈出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其研究报告中认为,早期旅游活动是与商业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而商丘是中国商业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中国旅游的发源地。

(二)劣势分析

1.知名度不高、营销方式的单一化

旅游宣传是旅游经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业务,是开发客源市场的主要手段。由于宣传不够和营销方式的单一化,商丘的许多珍贵的景点仍处于“静默”之中,很多景点连商丘人都不清楚。

2.旅游模式单一,旅游产品开发不足

长期以来商丘只是围绕观光旅游模式来进行旅游开发和建设,从而使其它类型的旅游模式难以脱颖而出,造成重游率低,逗留时间短、旅游收入少的局面。另外,有巨大市场轰动效应的专项旅游,如会议旅游开展不足。再加上缺乏大型赛事、会展等活动为依托,从而使旅游活动内容单调、贫乏,没有形成市场吸引力和竞争力。

3.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餐饮业也是影响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调查,商丘地区的景区普遍存在餐饮设施不够完备,不够多样化的现象,游客到了景区之后,不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餐饮,另外本地的餐饮个别景区还存在餐饮卫生不达标等情况,直接影响了景区在游客心中的印象,为游客的瑕疵到来埋下了障碍。

4.资源分布分散、景观联动性差

商丘的旅游景点多且较为分散,给外地游客的参观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游客对商丘整个旅游业的印象。由于缺少一些特色旅游线路,景区分散不利于游客观赏游玩,目的性比较差,游客到来之后会有“不知道去哪儿玩”的感觉。

(三)机遇分析

1.持续升温的旅游业为商丘开发旅游市场带来良好机遇

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目前正面临三大发展机遇:一是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加快培育旅游业发展的新措施、新办法不断出台。二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由出口拉动型转变为扩大内需型。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是扩大内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大多数地区均把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三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有关部门都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

2.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河南作为旅游大省,具有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的天然资源优势,政府也已注意到它的重要性,早在“九五”期间就已提出了打造“三点一线”(郑州、洛阳、开封及三门峡沿黄河旅游线)的战略,在“十五”期间“三点一线”基本形成。

3.产业结构取得突破性发展,实现升级调整

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着力实现产业升级,合理划分三大产业结构。商丘市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6.2∶44.7∶29.1。在第一产业稳步发展的同时,二三产业快步提升,第三产业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占据了商丘经济总量的近三成。旅游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和最具潜力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商丘市产业结构取得突破性发展。

(四)危机分析

1.区域旅游竞争的威胁

商丘周边的旅游城市众多,区域旅游竞争激烈,仅河南省境内就不乏众多的著名旅游胜地。河南省作为中原文化核心,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文化旅游景区众多。商丘附近的开封是中原地区黄河沿线重要的旅游城市,洛阳更是九朝古都。豫西北的焦作位于太行山的南麓,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他像周口、安阳、许昌、信阳、南阳、三门峡等都是旅游城市。

2.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加剧

随着现代旅游的不断发展,人们已充分认识到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对于旅游业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地域和文化的关联性较高,商丘在不少旅游产品的打造和设计上和周边城市有着激烈的竞争。如在早商文化、楚汉文化旅游、湿地生态旅游以及红色旅游等主题的打造上和安阳、徐州、洛阳等有着同态竞争的关系。商丘的同类旅游产品正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及时优化升级旅游产品、开拓特色旅游市场。

3.旅游经营机制的落后

商丘市从事旅游业的有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等,然而从目前的经营状况来看,商丘旅游业还是以自由发展状态下的旅游经营机制为主,即各种主体自主经营。与行政引导型和市场投资型相比较,自由态型的旅游经营机制虽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资源空间指向性,但其扩散能力小,区域联动性差。因此,落后的旅游经营机制给商丘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

三、基于SWOT分析的商丘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分析

(一)更新观念,开展全方位旅游营销

商丘的文化旅游资源仅从品位上说,与省内外其他城市相比毫不逊色,从文化底蕴来看,商丘市历史文化更是厚重悠久,但商丘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市场中知名度、旅游收入等明显偏低,其根本原因与营销观念和手段有很大关联。因此,商丘市应充分借鉴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在突破书面广告、电视传媒等传统的宣传、促销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比如举办文化旅游节、将免费旅游作为参与性节目的奖品等新颖的宣传方式,从多个渠道提高商丘的知名度。

(二)建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品

在对应商丘市旅游模式单一,旅游商品开发不足这个问题上,应该建立商丘市自己完整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同时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商丘市人文资源深厚,品位高,开发潜力巨大。要进一步深度挖掘人文文化内涵,分类整合汉墓葬文化、哲人文化、古代名人文化、古城建筑文化等遗迹资源,依托现有比较成熟的景区景点,分类布点,高规格高起点大手笔打造核心旅游区,使其成为吸引海内外游客的旅游精品。

(三)加强各景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政府要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力度,可以招商引资,改善景区道路交通条件,提供好的住宿环境,建立高档酒店,提供更多好的餐饮服务。此外,商丘市应该坚持人才培养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方针,既要加强现有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在岗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技能,使用好现有人才,又要积极引进急需的旅游专业管理者和经营者,造就更多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旅游知名企业家,实现人才、技术等无形资源的积累,进而提高商丘整体旅游服务水平。

(四)区域联动,加强各个景区的联系,将景区打包给游客

目前,商丘旅游资源比较分散,有很多价值比较高的景点还没有推出去,对此,商丘旅游景点应加强景点关联带动效应,利用著名景点带动客源较少的景点,逐渐使潜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此方面,应加大景区的整合性,将景区打包给

游客。

可提供的旅游参考路线有:①商丘古城旅游区――三陵台――刘口黄河故道自然风景保护区;②伊尹墓园景区――木兰故里景区――孔子还乡祠――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西汉墓群。

(五)构建商宋古都、楚汉文化等中华文化旅游圈,打造中华“根”文化旅游品牌

在开展区域联动的同时,发展旅游业不能孤立地打一张牌,更要冲破市际行政区域的限制,要善于利用商丘的区位交通优势,积极融入郑-汴-洛-殷古都、徐州楚汉文化圈。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把散点化的文化旅游因子聚合成内容丰富、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产品,发挥区域文化旅游的整体效应。商丘市要抓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中原经济区崛起的机遇,借力其他城市的资源,在联动中集聚力量,提升知名度。

依托河南省祭祖寻根文化游,提高商丘旅游文化的知名度。河南是姓氏宗亲祖根的重要发源地,应依托历代圣贤遗存等祖根资源,开发燧皇陵等祖根文化旅游区,开展姓氏名人寻踪游等文化旅游产品与精品线路,打造商丘的中华“根”文化旅游品牌。

参考文献:

[1]侯卫星.旅游的起源与商丘旅游的展望[N].商丘日报,2011-05-19(A03).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5)

本文基于对顺义焦庄户地道战红色旅游景区、周边农家乐庄园及周边环境进行旅游产品的实地调研,通过亲身体验旅游景区的环境、和当地旅游管理员、过往游客以及村民进行交流沟通和问卷调查,对当地旅游纪念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问题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顺义红色旅游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关键词:

红色旅游 现状分析 旅游产品开发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6-0090-03

一 课题背景

2015年5月调研小组对顺义区焦庄户地道战红色旅游景区、焦庄户村庄农家乐及周边环境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目的在于进一步开发顺义红色旅游景区、红色旅游产品及周边农副产品外包装的设计。发现旅游景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旅游产品的市场所存在的问题,挖掘其潜在的优势,以及合理利用自身资源方面展开探究。将景区打造成既保留其原有的历史文化感,又与现代创新的相结合有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

二 顺义焦庄户的红色旅游和民俗旅游的概况

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纪念馆始建于1964年秋,当时定名为“焦庄户民兵斗争史陈列室”。2001年,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成为北京市的A旅游景点每年有几十万的固定游客来此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馆展室内陈列着珍贵的文物资料,再现了焦庄户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国内外敌人进行英勇斗争的历史画面。

以焦庄户地道战景点的依托,焦庄户村开发了农家乐民俗游的旅游项目,焦庄户民俗农家院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睡农家炕为突出特色,可以亲身体味农村、农民的生活,品尝农家饭菜,体验农家的乐趣。

三 顺义焦庄户红色旅游的市场调查研究

1 庄户红色旅游的调研方法

为了确保本次调研数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并且具有说明力,我们进行实地走访,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研,任意选择焦庄户的游客和村民作为调查对象,并且对管理人员以及导游进行了深度的一对一访谈,以便随时能够解决被访者的问题,保证调研问卷的高质量完成。

本次对焦庄户游客及红色旅游景点经营管理方式进行调研,本次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下附调查问卷),最终收回167份,其中有效份数148份,问卷的回收率高达83.5%,问卷有效率也达到88.6%,调查对象性别比为82: 66男:女)。有效地保证了此次问卷的可靠性。本次调查问卷的设计结构上,主要以封闭式为主,开放式为辅,在填写问卷时,还进行了开放性随机提问,并且做下详细的记录。问卷的内容包括有旅游消费者的基本特征(性别、年龄、文化、职业、收入),旅游行为的调查(信息来源、旅游目的,停留时间、旅游首要考虑的因素,旅游参与活动以及旅游满意度等)。通过对焦庄户旅游、景点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周边村民和周边产业的调研数据分析,最终总结出焦庄户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焦庄户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2 庄户旅游客户资源分析

2.1 户旅游消费者基本特征分析

本次调研有效案例148个,无缺失案例。主要从性别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构成,人均收入等方面进行消费者基本特征分析。

2.1.1 性别结构在此次调查抽样中,其中参与本次调研的148客中男性与女性的数量比是82:66,男性占55.4%,女性占44.6%。

2.1.2 年龄结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焦庄户的游客,各个年龄段的都有,但其目的都各不相同。游客年龄主要分布在25-40岁,占总数的40.2%,这个年龄阶段的游客大多都是团体活动组织进行实践学习,一部分是带着小孩来休闲娱乐,放松心情的。其次是12-25岁的学生,占总数的22.0%,主要也是学校组织参加实践学习和爱国主义活动,还有一些入团入党宣誓来这进行。40-50岁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小,为15.5%,12岁以下,50-60岁和60岁以上的三个年龄段的游客其次。分别有14人,9,10人,分别占总数的9%,6.3‰7%。所以25-40岁这个年龄的游客是焦庄户游客的主体。(针对焦庄户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性别比例分析和年龄结构分析制定下表)如表1。

2.1.3文化程度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来焦庄户旅游的游客文化程度都较高根据问卷统计得出:拥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游客较多,并且占被调查旅客的比例较大,共69人,占总数的46。6%,初中以上高中以下的有28人,占19%,硕士及硕士以上的3人,占2%。

2.1.4职业构成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得出焦庄户旅游游客职业分析如表2。

由表2可知,企业,公司职员以及在校中小学生是焦庄户游客的主体。

2.1.5月收入水平通过统计问卷资料和分析数据得出焦庄户旅游游客的月收入水平情况如图表3:

2.2焦庄户红色旅游景区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焦庄户红色旅游景区旅游行为特征分析指的是游客在焦庄户旅游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主要包括有出游方式、旅游交通工具,信息来源、旅游目的,旅游首要考虑的因素,旅游参与活动以及旅游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2.2.1出游方式分析

由图表4可以看出,游客的出游方式主要以企业公司组织和班级或社团组织出游为主,选择报团和个人出游方式的较少。其中公司组织出游占36%,一共53人。个人出游18人,占12%。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旅客的出游方式对旅游产品的营销模式有很多的影响。

2.2.2旅游交通工具:根据调查显示,有75人是团队组织乘坐巴士,占51%。13人自驾私家车,占9%,有32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占22%。还有20人步行,占18%。

2.2.3信息来源:游客进行焦庄户红色旅游景区的信息来源渠道各不相同,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对焦庄户旅游的了解主要是来自与亲朋好友的介绍,其次是通过网络了解。其中通过亲朋好友了解获得信息来源的有83人,占56%,报纸杂志海报宣传5人,占3.3%,网络13人,占9%,旅行社16人,占11%。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其他方式得知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以平面宣传方式传递信息的效率并不高,需要加大其宣传力度。

2.2.4旅游目的:经过调查分析可知,前来焦庄户景区的游客旅游动机有以下几点:1.焦庄户旅游景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晰,适于休闲娱乐,放松心情,主要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多以老年人为主。2.企业组织团体活动来进行学习和实践,学校统一组织来参加爱国主义活动和学习教育。3.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淳朴的民族风情,去农家院进行采摘,品尝农家餐馆的美食,体验乡村生活。4.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老革命家和热血青年,学习历史文化精神。5.交际需求

2.2.5停留时间:从调查观察中我们发现,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会影响游客消费的情况,一般游客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越长,消费就越多。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来焦庄户旅游的游客大多都是旅游时间比较段的旅程,从我们随机抽样调查的问卷中有123人旅游时间只在1-3个小时左右,占总数83%,只有极少部分的停留时间在一天或一天以上,有25人,占17%,这一部分人大多都在附近的农家院农家乐进行活动消费。从此数据中可以发现游客来焦庄户短时旅游的问题非常严重,也可以反映出焦庄户旅游景区的活动较少,游客的停留时间比较短,也会致使游客不能完全领略到旅游景区的精髓,并且也直接减少了焦庄户红色景区收入提高的空间,故此,在焦庄户红色旅游业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如何延长游客在旅游景区的停留时间。

2.2.6旅游首要考虑的因素:在进行焦庄户旅游游客的调研过程中,绝大多数游客进行旅游考虑的首要因素是出行距离和交通状况问题,其次是景区管理、服务态度和基础设施的问题,再就是对景区的环境、旅游娱乐项目、当地特色文化及饮食方面的考虑。

2.2.7 旅游参与活动以及旅游满意度:根据问卷的填写数据显示,其满意度为满意的只有26.8%,满意度为一般的42%,不满意的为31.2%,由此可以发现焦庄户旅游景区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 顺义焦庄户旅游发展现状及主要问题:

根据以上市场调查分析研究,可以发现焦庄户旅游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3.1景区被动发展的现状

经调查焦庄户红色景区除财政拨款之外,其他如购物,餐饮,住宿,娱乐等旅游收入非常有限。同时景区资源来发没有到位,有大量文化景点如炮楼等不予开放。同时伴随着大量的景区内部产品经营商的撤离,景区目前处于被动发展的状态,从整体上削弱了景区的竞争力。所以,目前应开发出值得投放的产业项目和产品,并加大村民的积极性,善于利用这一部分人力资源和现有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

3.2游客“瞬时”旅游的现状

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低通常情况下,红色景区的游览安排以半日游或一日游为主。游客所购旅游商品多是书籍、光盘、像章、伟人像等,以及当地的土特产品,对景区及周边经济意义有限,后续旅游开发中可添加相应的地道体验馆,可以迎合新时代的3D效果。或者是设立神秘的抗战逃脱密室,运用信息的手段开发青少年儿童的智力,另外可以大量引进国内相类似的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历项目,扩大消费人群。

四 对周边旅游产品市场的调研分析

4.1游客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

通过实地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游客主要是北京本市市民,散客游览的主要目的是感受历史文化,团客一部分游客是公司组团来进行红色文化的学习,一部分是学校组织旅游进行学习历史文化的,其主要目的是进行知识教育。还有一小部分游客是周边附近的居民,主要目的是休闲放松、欣赏自然风景的。他们对于焦庄户红色旅游产品的兴趣都不高,普遍认为其产品没有特色,也没有实用性,代表性也不强。

大部分游客反映旅游产品的开发欠力度、文化内涵突出不够。另外大部分旅游纪念品结构趋同,品种单一、没有特色,吸引力不高。尽管红色旅游是一种特色旅游,发现村民卖的大量产品都没有目标性,导致低效益经营。在选用旅游产品时应该要考虑到红色资源并不等同于红色旅游产品,但也必须符合一般旅游产品的基本特征:有吸引力,可游可赏;产品形态完备。

4.2当地村民经营旅游产品行为分析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由于当地的村民都是农民出身,文化知识比较浅薄,对于当地现有的资料不知道如何利用,村民在景区周围摆摊卖纪念品,如:刀具、枪具、明信片等这些产品的款式都比较老旧不能满足现在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所卖的产品是大量从外面批发而来,产品都过于陈旧,既没有实用价值也没有特色。同时村民也售卖自家种植的葫芦、枣、小生菜等绿色产品,但是大部分是散装售卖,农副产品等旅游产品的外包装上过于简单没有新意,没有特色,附加价值低。

五 旅游纪念品开发的途径

5.1资源整合

利用周边现有资源开发景区和产品,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增加副产业的建设。在保证红色资源求真度的基础上加大开发力度,可以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科技旅游相结合,迎合时代的发展,形成一套从历史到现代的穿越隧道。例如:利用现今先进的空间维度视觉体验技术,可以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同时可以进行互动体验,一定会非常刺激。让红色旅游景点附着一种神秘感和新奇感。

5.2红色元素应用

将红色元素合理应用到旅游纪念品中,并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旅游开发建设要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可以将红色文化与艺术相结合,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艺术中进入,从历史中出来,从艺术中可以丰富的展现红色文化的内在,唤醒我们对红色精神的意识。同样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也要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例如:可以对爱演艺、歌唱的人,举办红色选拔活动之类,可以提供展示机会和平台。

5.3优势连带效应

可以利用周边较受游客追捧的农家乐院和农家饭馆,可以发挥其固有优势,推动其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及其外包装的开发,从游客的生活所需的日用品出发,开发一系列具有焦庄户特色的主题产品,以创新、有特色、实用为主。另外,还可以利用周边的天然采摘园,进行其采摘园的开发,可以主要针对正在进行智力开发初级阶段的小孩,通过采摘员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活跃能力,可以建立一个采摘游乐园。

通过问卷显示大部分游客都比较偏爱有当地特色、经济实用并且有趣的旅游产品。可以考虑重点开发这一类产品。可以考虑帽子、T恤衫等旅游服饰的纪念品开发,结合特色的图案、花纹和一些元素简练的图标,浮雕、历史相片、模拟地道及地道中各种抗战设施等元素也可以加以应用。

六 对红色旅游业未来发展的建议

加大政府投入,制订相应红色旅游经营管理规划,实现红色旅游业的多方位发展。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其他产业的带动,开展联合促销创新体制,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可持续化。合理地利用周边固有资源和优势,树立旅游品牌,美化周边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品牌效应,大力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业。

从产业的外包装着手,在保留其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对其外在进行全新投入与时代相符更具吸引力的元素。例如:将其与科技、艺术相结合,通过现代感去呈现历史感。大力开发互动项目,注重景娱结合,在注重景点教育功能的同时,向观光休闲多元化发展,特别是针对企业、学校这一类目标人群,在开展实践教育体验学习活动时,善于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互益性的活动。对于红色旅游的自然资源进行生态景观建设,完善周边基础设施,统一整体风格,建设一些有标志性的建筑。设计主题型产品,独特、新颖、赋予红色主题色彩,系列产品富有趣味性。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6)

【关键词】 RMP(昂普)分析;延安市;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不断升级,旅游业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升级的重要历史时期,突出体现在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趋势上,旅游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由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观赏旅游转变为可供学习、参与、体验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旅游,即文化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发展趋势,通过发展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将文化品牌和旅游品牌有机融合,不断加强旅游创新和文化创新,可促进旅游产业换代升级、构建独特的区域文化特色、提高地区旅游竞争力,还可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国际上对于文化旅游的定义目前还没有明确界定,美国学者Van Der Ark L A认为,旅游者通过参与文化旅游活动不仅可以学习旅游景点当地的历史知识和非物质文化,还能够了解当地民众的当代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1]蒙吉军认为,文化旅游是指旅游经营者创造的可供旅游消费者考察、学习和研究旅游地区文化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旅游者获得富有文化内涵和高度参与的旅游体验活动。[2]保继刚认为,文化旅游是旅游者为异地异质文化所吸引,前往旅游目的地观察、感受、体验异地异质文化,从而得到精神和文化享受的一种旅游活动。[3]

由以上分析,我们将文化旅游定义为:文化旅游就是以旅游经营者创造的可供旅游消费者观察、感受、体验旅游目的地历史文化、现代文明和民俗文化的旅游产品,使游客丰富自身文化知识和开拓眼界,获得旅游乐趣并满足全方位精神和文化需求的旅游活动。

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通过开发、利用当地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提供给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吸引物及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的组合,是旅游业存在、发展的物质基础。当前旅游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有效利用和再次开发,其对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MP分析法,[4]即昂普分析法是北京大学旅游地理学教授吴必虎于1999年针对当时旅游开发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区域旅游开发,应该从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方面进行程式性论证,即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性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在此基础上进行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为中心的地区旅游规划方案。本文采用RMP分析法分析延安市文化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为延安市文化旅游开发提供开发思路与发展建议。

一、延安市文化旅游的RMP分析

1、R性分析:资源评价与产品转化

延安市位于陕北南部,属黄河中游地区,地处东径107?40′至110?33′,北纬35?21′至37?30′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省临汾地区相望,西与子午岭为界与甘肃省庆阳地区接壤,北与榆林地区毗邻,南与渭南,铜川咸阳三个地(市)相依,地域北宽南窄,处在陕西省“细腰”处,东西宽约258公里,南北约239公里。延安市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分布较广,根据《延安市十二五规划》[5]统计,延安市境内有历史遗迹5808处,革命纪念地445处,珍藏文物近7万件。有历史文物保护景点848处,有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个,石窟寺14处,有建于唐代的宝塔等12处古建筑,现存革命旧居140多处。目前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和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达200多处,其中宝塔区是历史文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

延安市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有“三黄一圣”,即“黄帝陵庙、黄河壶口瀑布、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以枣园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中共中央旧址、南泥湾旧址、南关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为代表的革命圣地文化)”,以宝塔山、清凉山和凤凰山为代表的石刻、佛教文化,有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历史遗风、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窑洞。同时延安还有以信天游为代表的陕北民歌、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的陕北说书、陕北唢呐、陕北秧歌、被誉为“地上文物”安塞剪纸、安塞腰鼓、农民画、地方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皆蜚声全国。

当前延安市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式仍以传统的观光旅游为主,开发层次比较低,产品表现形式不太丰富,旅游景区缺乏文化内涵、文化品位,不能充分调动游客的积极性。

2、M性分析:旅游产品的弹性与旅游者的产品选择偏好

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按需求层次由高到低分为生存消费、享受消费和发展消费三个内部存在递进关系的层次。旅游产品的消费就是一种高级的需求,它是在基础需求满足以后,以高层次需求的满足为驱动力,才产生出来的社会行为,属于精神需求为主导的范畴。而一般情况下,文化旅游产品的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较大,旅游产品的消费弹性较大,即文化旅游产品的消费弹性比一般旅游产品大,且旅游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个人兴趣偏好和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都会影响文化旅游消费的数量和质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个人和家庭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及消费者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对文化旅游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和多样化。首先,当今旅游消费者的选择偏好更强调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满足,即已由之前的单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转向将自然景观、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综合景观,[6]从而能保证在某次确定的旅游环节中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效果,其次有关调查也显示了旅游消费者未来更期待由目前大多数的被动型观光游览向主动参与型的主体体验型旅游模式的转变,同时,旅游消费者也希望在消费档次上尽可能顾及多元主题的多种需求,让尽量多的游客获得最大程度的消费满足。

3、P性:产品创新和空间布局

在区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合理、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将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有机结合,彰显该区域文化旅游特色[7]。《延安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突出“生态延安、和谐延安、魅力延安、圣地名城”的文化特色,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并到“十二五”末,使国内外旅游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将文化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150亿元以上。

根据延安市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旅游业发展的实际,延安市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及布局重点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提升现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层次,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说,缺乏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缺乏文化品位的旅游产品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因此延安市应将旅游创新和文化创新有机结合,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打造“延安保卫战”“、陕北民歌大舞台”、“延安颂”、“舞动延安”等文化旅游品牌,实施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陕北文化产业园、红色文化影视基地和演艺基地、长征主体公园、黄河文化主题公园、黄帝文化园、安塞黄土风情文化园、东方红大剧院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同时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游客,设立不同的旅游内容,努力发展观光—度假—购物—疗养—探险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加强对创新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以便增加吸引力,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

二是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加强区域旅游网络开发,把不同内容的旅游区连在一起,形成旅游产品一条龙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并形成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丰富旅游内容,综合发展区域商业、旅游、影视、艺术、娱乐业,推进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广播影视、出版发行、数字动漫、演艺娱乐、艺术品交易等行业的产业化发展,逐步构建区域完整的文化产业体系,克服传统旅游线长景疏的劣势,满足游客在较短的游线上获得丰富的文化感知。在一次旅游中尽可能享受到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旅游活动内容,从而提高旅游者的兴趣,增加延安市的旅游吸引力。

三是突出“民族圣地·红色延安”主题,按照高起点引领、大手笔规划、整景区打造、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加快革命纪念地、黄土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著名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地、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黄河自然遗产观光地、陕北黄土风情文化开发传播地和自然生态旅游地,打造红色主题、黄帝主题、黄土风情主题、黄河主题、绿色主题五大旅游系列产品,形成“两心五片六轴,扇状弹性拓展”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形成中心辐射、扇状弹性拓展的发展格局,加强其对周边地区文化旅游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是大力开展特色旅游产品,以小胜大,以精求发展,造成区域内不可比拟的优势,打造“延安过大年”、“公祭民祭黄帝陵”、“中国洛川国际苹果节”、“延川红枣节”、“壶口瀑布节”、“安塞文化节”、“万花山牡丹节”七大节会,发展乡村旅游农味品尝、垂钓狩猎休闲度假、果园枣林体验观光、古城寨堡和秦晋大峡谷探险猎奇、“市民菜园”、鸟瞰黄土地等特色旅游,丰富旅游者多元主体的民俗文化知识,满足其旅游学习的需求。

二、结论

旅游经济发展的最高境界是旅游与文化的融合,旅游活动的较高层次需求也是文化需求,缺乏文化品位与文化内涵的旅游是很难有吸引力和生命力的,延安市把推动旅游品牌和文化品牌的有机结合作为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重点,发展文化产业,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带动提升市域关联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紧扣“生态延安、和谐延安、魅力延安、圣地名城”的文化特色,繁荣文化事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延安历史文化的多样性,提升地方特色文化的知名度,从而满足国内外旅游消费者对娱乐性、学习性、参与性、体验性旅游消费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Van Der Ark L A,Richard G.Attractiveness of culturalactivities in European cities:A latent class approach[J].Tourism Management,2006.

[2] 蒙吉军,崔凤军.北京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01.

[3] 保继刚.旅游地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4] 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3]刘晓霞.陕西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人文地理,2004.05.

[5] 《延安市十二五规划》[R].2012.

[6] 罗恩东.谈谈文化旅游在现代旅游中的重要地位[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6.01.

[7] 刘建.论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中的文化创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文化产业前景分析篇(7)

关键词:景德镇 文化旅游产业 陶瓷文化 产业组织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昌江南岸,是世界闻名的千年瓷都,拥有底蕴深厚的陶瓷文化,历史地位显著,著名诗人郭沫若赞颂其为“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足见其在陶瓷行业的重要地位,迎来了众多各国来宾游玩观赏,文化旅游业近年来取得了一定发展。

一、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在宏观环境上,景德镇位于“六山两湖四城”大旅游圈中心,自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规划以来,景德镇各旅游区在旅游项目和特色上可以自成一体,在线路设计、客源市场上也更加注重横向联合,优势互补,串联成线,共同构建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地域旅游网络,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在微观上,景德镇不仅盛产名瓷,而且保存着历代陶瓷精品、古代制瓷作坊的遗址、古窑及与制瓷有关的古代建筑,还有高层次的陶瓷研究和教学机构,是陶瓷生产、博览、研习和陶瓷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如三宝陶瓷研修基地。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景德镇陶瓷文化以输出为主,输入为辅,对世界瓷业发展起了推动作用,通过旅游,实现了陶瓷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近几年来,景德镇着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推动了古窑民俗博览区、瑶里古镇及古村落旅游、御窑厂、明清园、浮梁古县衙等项目的进一步开发。

二、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特点

1、独特性

作为举世闻名的瓷都,其悠久的烧造历史、灿烂的陶瓷文化、辉煌的艺术成就、近代文人画派画风的移植、现代陶艺的蓬勃发展等,无一不为景德镇陶瓷增添文化内涵。特别是景德镇有着一批杰出的陶瓷名家,如“珠山八友” 对中国陶瓷艺术的形式美、工艺美、艺术美三个方面的审美产生了重大影响,特别是对景德镇粉彩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是其他地方所不具有的,所不能复制的。

2、品牌性

讲到瓷器,景德镇人都是满脸豪情。景德镇瓷业“二元配方”制胎法的产生,使景德镇瓷器由低火度的软质瓷转变为高火度的硬质瓷,极大地提高了景德镇瓷器的质量,开创了景德镇瓷业的新纪元,从而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铸就了瓷业的辉煌。每年举办的国际陶瓷博览会、2008年举办的国际高技术陶瓷论坛等有着国际影响力的盛会,都为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一个个品牌。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7年又被推举为全国35个王牌旅游景点之一。景德镇在世界上的崇高知名度是其发展文化旅游业的最大的品牌优势。

3、多样性

景德镇文化旅游资源以“瓷”为中心,集历史、人文、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着力打文化牌。自然风光有浮梁高岭山、乐平历居山、翠平湖、洪岩仙境;生态景观有浮梁古樟、枫树山森林公园;历史古迹有浮梁古县衙、众多的古窑址;文化胜迹有龙珠阁、古窑、品陶斋、乐平古戏台、三闾庙明街、民居古建筑及东埠古道码头等;民俗风情有陶瓷民俗、瓷业“三圣”公祭活动、瓷乐演奏等。

三、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通过以上对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概况进行了分析,虽然目前景德镇旅游业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这是包括旅游产业在内的所有产业发展进程中所必需的。根据《江西省景德镇市旅游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显示,景德镇旅游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为:2015年海内外游客进一步增至1315-15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将达90-99亿元。

笔者结合景德镇当前旅游发展现状,基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认为要发展好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开拓新的文化营销渠道

“酒香也怕巷子深,货好也要会吆喝”。对于景德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努力开拓新的营销渠道。首先,文化旅游产业与传统旅游产业所不同的是更倾向于“文化”的引力,也成为文化旅游市场的最佳“卖点”。在不断扩大的成长性市场中,形象突出的高强度的宣传和有针对性的专业营销导向,是迅速占领市场、扩大份额的有效途径,对点多面广、遍地开花的文化旅游业而言,要能赢得市场的普遍认同,就要寻求新的文化营销渠道。

2、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规定: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严格实施。风景名胜区规划中要划定核心保护区范围,制定专项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古”,而这种“古”在客观上为旅游资源保护上增加了难度,“皮之不存,毛之焉附”、“唇亡齿寒”的道理大家都明白,因此要实现文化旅游的长远发展,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

3、进一步增强产业融合化

目前,景德镇市委市政府提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那么与之同轨同步的文化旅游产业势必将政府主导产业进行一次大融合。产业经济管理学认为,两个产业的融合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是产业融合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文化旅游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进行优势互补,将使纵向一体化的市场结构逐渐转变为横向的市场结构;二是产业融合对市场行为的影响,这不仅使生产结构基础发生了改变,也使竞争的基础发生了改变,从而实现“双赢”的协同效应。

总之,要做大做强景德镇文化旅游产业,需从其本身文化优势出发,让文化成为其市场的最佳“卖点”,让文化成为这一产业的核心,让文化成为产业组织“结构―行为―绩效”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

参考文献: